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94

英式风情茶
自考问答 > 自考本科 > 自考本科中国现当代文学答案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怡安宝贝

已采纳

选好指定的教科书版本,然后把教科书通览,拥有整体框架,然后复习名家名作社团思潮。

120 评论(13)

火辣小白羊

《红高粱》《生死疲劳》

349 评论(14)

王家姑娘0122

作业1单选。1棋王”王一生的身份是什么?“知青”2、面对废墟,作者既不绝望,3.舒婷《会唱歌的鸢尾花> 也不报脱,这是哪一 一个作品所表达的内容?:矛盾心情。承担历史责任展示了普通人对温情生活的渴望以及北岛<古寺》4、昌耀<凶年逸稿>29年指的是(的社会需要之间的5、史铁生《我与地坛》精神饥懂的动乱年代6( )展现了对女性最为人称道的地方是对人共普遍生存困境的调问和思考7北岛古寺》充满复杂角色的疏离与认同的纠葛。骨遍翟永明<母亲》8老舍<茶馆》的老板是().家的象征,王利发9、<《李有才板话》中,轩精数中的告寺给人的感觉是()。脚10、《棋王》通过基成“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改选村长棋道寄寓了什么思想?道家思想这科的题好像是随机的,

95 评论(12)

qq小妹头

楼上的答案也太COPY了,楼主说了不要自考的答案啊,你怎么又回答了自考的。我来回答吧,这个答案也是知道中有的,诚实的说,但是是电大的教学计划中设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环节。必修课:语言学概论、汉语专题、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英语(1) (2)等。限选课:专题写作、艺术欣赏、现代教育思想、中学语文教学研究。选修课:汉语修辞学、西方文论选读、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比较文学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传播媒体与信息技术、信息检索与利用、地域文化、英语(3) (4)、大学英语Ⅲ(1) (2)、美学专题、语法研究、影视批评、交响音乐赏析、教师职业道德、马列文论、哲学引论、中国古代文化专题、训诂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少年儿童文学、行政管理学、秘书资格证书专题、书法、现代汉字学等。

320 评论(15)

麦生啤酒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作业2简答题: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色。考核的知识点:掌握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色。答案提示:①小说注重情绪的表达,而不是故事情节,“散中有凝,追求内在的神韵”。②汪曾祺看重人在自然背景中的活动,写景就是写人。③民间风俗、民间游戏成为小说中的独立因素。④小说语言表现为少浮辞、不渲染、简答题:简析《十年一梦》反省历史的方式及反省历史的基本态度和立足点。答案提示:①作品反省历史的方式。从解剖自己开始,正视个人在历史的非常时期的复杂体验。这其中的一个关键性的悖论是:作为人类理性和社会良知代表的“知识分子”,文革中怎么会成为“奴在心者”的“精神奴隶”。文章在面对这一悖论时,呈现自己的心灵痛苦和逐渐“觉醒”的精神历程。②作品在反省历史时所采取的基本态度和立足点。即不是简单地把自己看作历史的“受害者”,而是对社会负有责任的“文化英雄”。这一点决定了文章的写作动机、关注的主要内容以及行文风格。③文章中提到的“用‘造反派’的训话思考,却得出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结论”这样一种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要求和“受难”意识之间的困境。对这一层次的思考,将揭示出了“梦”之所以成立的内在逻辑,以及作者在反省历史时无法解脱的矛盾。分析论述题:阅读《我与地坛》(全文见教材)1、分析《我与地坛》的叙述风格。2、分析《我与地坛》中第五、六、七节对人类普遍生存困境的追问和思考。答案提示:1、《我与地坛》是史铁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多年来他在地坛公园沉思流连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命运的感悟。“地坛”既是具体的活动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又等同于“世界”或“人生”。注意这一空间的象征性。2、文章的叙述风格。其一是倾诉的语气。文章的大部分都是向老朋友讲述自己生命体验的那种娓娓而谈的风格,但到第七节,倾诉的对象忽然转为地坛。这种因为情感强度的加重而导致的叙述方式的变化。其二是冥想的氛围。叙述内容追随着叙述主体的观察和沉思,对感性的一己体验做了思辩性的抽象思考,同时采取了舒缓的句式和富于诗意的意象作为基本表达方式,这使文章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沉思默想的氛围。3、这篇文章最为人称道的地方在于对人类普遍生存困境的追问和思考。文中涉及的健全/残疾、幸运/不幸、生/死、苦难/救赎等一系列生存悖论,尤其是第五、六、七节中表现出的一种广漠而悲悯的类宗教情怀,这是作者超越困境的方式,也是作者借以俯瞰(回顾)人生和人世的立足点。也可以说,这是这篇文章得以产生的原因。《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课程作业3简答题:简析昌耀《凶年逸稿》的时代特色,并与同一时期的诗歌如“政治抒情诗”等进行比较,以领会昌耀诗歌创作的独特性。答题思路如下:1.了解诗人昌耀和《凶年逸稿》的创作背景。昌耀原名王昌耀。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师文工团。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1955年调青海省文联。1958年被划成右派。后颠沛流离于青海垦区。1979年平反。后调任中国作协青海分会专业作家。1982年后参与“新边塞诗”运动,是新边塞诗派主要代表之一。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诗人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很多诗作以不分行来表达,有很强的知性张力,形成宏大的诗歌个性。昌耀于2000年3月患癌症后在医院跳楼自杀。2.朗读和感悟《凶年逸稿》。《凶年逸稿》作于中国历史上的灾荒年代。一个被命运放逐的诗人,卓然而立高原,独行漠野大荒,走向黄河长江的源头,寻找那条根。驻足并凝视,冥想并低吟,浓酽的汉文化融入高寒土地,生长起雄性美诗篇,漠风与诗意的奇异组合,共同构成了最终的昌耀。注意体味诗歌所表现出的独特性。答案提示:①这首写于1961—1962年,是当代中国历史上的灾荒年代,副标题“在饥谨的年代”即源于此。②联系作品的写作年代,一是《凶年逸稿》表现出对时代的评价,如诗中“这是一个被称作绝少孕妇的年代。/我们的绿色希望以语言形式盛在餐盘 / 任人下箸。我们习惯了精神会餐”这样的句子;③另一方面是,与同一时期的诗歌如“政治抒情诗”等相比较,昌耀诗歌创作具有独特性。而从昌耀个人的经历来看,写作这首诗时,正是他被打为“右派”后在祁连山区服苦役的时期。在大多数有类似经历的作家停止创作的时候,昌耀不仅坚持创作,而且保持了良好的创作力,并没有因为时代或经历的酷烈而丧失发现诗意的能力,或降低诗歌创作的水平。在这一点上,昌耀是非常独特的。简答题:分析翟永明《母亲》在抒情方式上的特点。参考答案提示:①这首诗以女儿对于母亲的认同作为基本视角,展现“成长”历程中所经历的内心伤痛。这种感受世界的方式曾被理解为诗歌中的“女性意识”。②这首诗的叙述方式带有“自白诗”的倾诉性,但其表白并又并非仅仅是对情感的直接宣泄,而是在表达情感的同时又包涵着对这种情感或经验的富于张力的分析和评述。如“那使你受孕的光芒,来得多么遥远,多么可疑,站在生与死 / 之间,你的眼睛拥有黑暗而进入脚底的阴影何等沉重”,即是对“听到这世界的声音,你让我生下来”的分析和评述。这样一种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不同于经验性情感的抒发,而呈现出更复杂的语义内涵和情感表达的厚度。分析题:试析《春天,十个海子》情绪基调,诗人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答题思路如下:1、了解海子及《春天,十个海子》创作的背景。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5 月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1975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写诗。1983年秋北大毕业后在中国政法大学政治系哲学教研室任教。1982年开始写诗,1989年3 月26日于山海关卧轨自杀。海子留下了200万字的遗稿,死后由友人编辑出版《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和《土地》。海子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来新文学史一位中“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海子的存在“不仅对现在、将来,而且对过去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春天,十个海子》写于1989年的3月14日的凌晨。距离海子自杀的时间只有12天。2、朗读《春天,十个海子》。参考答案提示:①《春天,十个海子》写于海子临死之前几天,是海子写下的最后一首抒情诗。在这首抒情短诗中,以"十个海子"这种主体分裂的意象,传达这个"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的“黑夜的孩子”的内心痛苦。悲哀的诗句带来了不详的惊恐,预示了某种幻灭。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到海子伤痛而悲凉的心境和那种难以言说的情绪。②在诗歌的第一、第二诗节里悲哀而断续的思路,破碎的意象,内心的伤痛和悲凉。海子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农村度过的,这种“乡村情思”,使他一往情深的“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表现了诗人希望的幻灭!

233 评论(11)

相关问答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