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自考真题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自考真题答案

发布时间: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自考真题答案

发布时间: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自考真题答案

16.a、17.b、18.a、 19.c、20.a、21.c、22.a、23.d、 24.b、25.d、 我自己做的 应该对吧?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作业2简答题: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色。考核的知识点:掌握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色。答案提示:①小说注重情绪的表达,而不是故事情节,“散中有凝,追求内在的神韵”。②汪曾祺看重人在自然背景中的活动,写景就是写人。③民间风俗、民间游戏成为小说中的独立因素。④小说语言表现为少浮辞、不渲染、简答题:简析《十年一梦》反省历史的方式及反省历史的基本态度和立足点。答案提示:①作品反省历史的方式。从解剖自己开始,正视个人在历史的非常时期的复杂体验。这其中的一个关键性的悖论是:作为人类理性和社会良知代表的“知识分子”,文革中怎么会成为“奴在心者”的“精神奴隶”。文章在面对这一悖论时,呈现自己的心灵痛苦和逐渐“觉醒”的精神历程。②作品在反省历史时所采取的基本态度和立足点。即不是简单地把自己看作历史的“受害者”,而是对社会负有责任的“文化英雄”。这一点决定了文章的写作动机、关注的主要内容以及行文风格。③文章中提到的“用‘造反派’的训话思考,却得出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结论”这样一种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要求和“受难”意识之间的困境。对这一层次的思考,将揭示出了“梦”之所以成立的内在逻辑,以及作者在反省历史时无法解脱的矛盾。分析论述题:阅读《我与地坛》(全文见教材)1、分析《我与地坛》的叙述风格。2、分析《我与地坛》中第五、六、七节对人类普遍生存困境的追问和思考。答案提示:1、《我与地坛》是史铁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多年来他在地坛公园沉思流连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命运的感悟。“地坛”既是具体的活动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又等同于“世界”或“人生”。注意这一空间的象征性。2、文章的叙述风格。其一是倾诉的语气。文章的大部分都是向老朋友讲述自己生命体验的那种娓娓而谈的风格,但到第七节,倾诉的对象忽然转为地坛。这种因为情感强度的加重而导致的叙述方式的变化。其二是冥想的氛围。叙述内容追随着叙述主体的观察和沉思,对感性的一己体验做了思辩性的抽象思考,同时采取了舒缓的句式和富于诗意的意象作为基本表达方式,这使文章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沉思默想的氛围。3、这篇文章最为人称道的地方在于对人类普遍生存困境的追问和思考。文中涉及的健全/残疾、幸运/不幸、生/死、苦难/救赎等一系列生存悖论,尤其是第五、六、七节中表现出的一种广漠而悲悯的类宗教情怀,这是作者超越困境的方式,也是作者借以俯瞰(回顾)人生和人世的立足点。也可以说,这是这篇文章得以产生的原因。《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课程作业3简答题:简析昌耀《凶年逸稿》的时代特色,并与同一时期的诗歌如“政治抒情诗”等进行比较,以领会昌耀诗歌创作的独特性。答题思路如下:1.了解诗人昌耀和《凶年逸稿》的创作背景。昌耀原名王昌耀。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师文工团。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1955年调青海省文联。1958年被划成右派。后颠沛流离于青海垦区。1979年平反。后调任中国作协青海分会专业作家。1982年后参与“新边塞诗”运动,是新边塞诗派主要代表之一。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诗人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很多诗作以不分行来表达,有很强的知性张力,形成宏大的诗歌个性。昌耀于2000年3月患癌症后在医院跳楼自杀。2.朗读和感悟《凶年逸稿》。《凶年逸稿》作于中国历史上的灾荒年代。一个被命运放逐的诗人,卓然而立高原,独行漠野大荒,走向黄河长江的源头,寻找那条根。驻足并凝视,冥想并低吟,浓酽的汉文化融入高寒土地,生长起雄性美诗篇,漠风与诗意的奇异组合,共同构成了最终的昌耀。注意体味诗歌所表现出的独特性。答案提示:①这首写于1961—1962年,是当代中国历史上的灾荒年代,副标题“在饥谨的年代”即源于此。②联系作品的写作年代,一是《凶年逸稿》表现出对时代的评价,如诗中“这是一个被称作绝少孕妇的年代。/我们的绿色希望以语言形式盛在餐盘 / 任人下箸。我们习惯了精神会餐”这样的句子;③另一方面是,与同一时期的诗歌如“政治抒情诗”等相比较,昌耀诗歌创作具有独特性。而从昌耀个人的经历来看,写作这首诗时,正是他被打为“右派”后在祁连山区服苦役的时期。在大多数有类似经历的作家停止创作的时候,昌耀不仅坚持创作,而且保持了良好的创作力,并没有因为时代或经历的酷烈而丧失发现诗意的能力,或降低诗歌创作的水平。在这一点上,昌耀是非常独特的。简答题:分析翟永明《母亲》在抒情方式上的特点。参考答案提示:①这首诗以女儿对于母亲的认同作为基本视角,展现“成长”历程中所经历的内心伤痛。这种感受世界的方式曾被理解为诗歌中的“女性意识”。②这首诗的叙述方式带有“自白诗”的倾诉性,但其表白并又并非仅仅是对情感的直接宣泄,而是在表达情感的同时又包涵着对这种情感或经验的富于张力的分析和评述。如“那使你受孕的光芒,来得多么遥远,多么可疑,站在生与死 / 之间,你的眼睛拥有黑暗而进入脚底的阴影何等沉重”,即是对“听到这世界的声音,你让我生下来”的分析和评述。这样一种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不同于经验性情感的抒发,而呈现出更复杂的语义内涵和情感表达的厚度。分析题:试析《春天,十个海子》情绪基调,诗人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答题思路如下:1、了解海子及《春天,十个海子》创作的背景。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5 月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1975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写诗。1983年秋北大毕业后在中国政法大学政治系哲学教研室任教。1982年开始写诗,1989年3 月26日于山海关卧轨自杀。海子留下了200万字的遗稿,死后由友人编辑出版《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和《土地》。海子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来新文学史一位中“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海子的存在“不仅对现在、将来,而且对过去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春天,十个海子》写于1989年的3月14日的凌晨。距离海子自杀的时间只有12天。2、朗读《春天,十个海子》。参考答案提示:①《春天,十个海子》写于海子临死之前几天,是海子写下的最后一首抒情诗。在这首抒情短诗中,以"十个海子"这种主体分裂的意象,传达这个"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的“黑夜的孩子”的内心痛苦。悲哀的诗句带来了不详的惊恐,预示了某种幻灭。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到海子伤痛而悲凉的心境和那种难以言说的情绪。②在诗歌的第一、第二诗节里悲哀而断续的思路,破碎的意象,内心的伤痛和悲凉。海子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农村度过的,这种“乡村情思”,使他一往情深的“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表现了诗人希望的幻灭!

问题小说:“问题小说”流行的时间不长,却是典型的“五四”启蒙时代的产物。“问题小说”探问人生的终极,关顾每个人的人生价值、生存真谛。

一、单选 1.洪秀全. A.1851年1月 2.标志太平洋 B.天京事变 3.1911年4月 C.广州起义 4.中国历 史 B.中国民国临时约法 5.1913年 A.二次革命 6. 1914年7月 D.中华革命党 7.新文化运动 C.陈独 秀 8.五四运动 C.巴黎 9.1920年8月 B.陈望道 10 .中国共产党 B.中共二大 11.1928年12月 D.张学 良 12.1930年8月 A. 中国国民党 13中国共产党 A. 南昌起义 14.1930年1月 C. 星星之火 15.193 5年 B. 一二九运动 16.1938年3月 A. 台儿庄战 役 17.毛泽东 B.战略相持阶段 18.抗日战争 A.反 对主观主义 19.1945年8至10月 B. 重庆谈判 20. 1946年6月 D.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 21.1947年1 0月10日 C.打到蒋介石 22.1948年1月 D. 社会 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了。这是中国 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最主要的标志。表明,中国 已经胜利地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 过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到全面的确 立。 第二,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 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这就使社 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束缚中解放出来,对 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全面进 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 效益比较好,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比 较协调。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 改善。 总之,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 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 ,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 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通过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 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 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3)民生主义 平 均地权、节制资本 43.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 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1)中国共产党在全 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中国人 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 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 因素。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 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 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 的。 44.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规定的新中国经济工作方针是什么? 答:以 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 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 使各 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 ,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45.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答:第一,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 国继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以后, 中国 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23.1950年 C.国家财政经济 24.1951年 C. 三反运动 25.新中国成立 A. 没收 官僚资本 26.中国共产党 D.国家的社会主义工 业化 27.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B. 调动一切积 极 28.在中共八大上退出 C. 陈云 29.1962年, 中共 A. 七千人大会 30.1967年 D.二月逆流 二 、多选 31.19世纪60年代 ABCD. 派遣留学生、 兴办近代、创办新式学堂、新建新式海陆军 32. 洋务运动 ABC.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 对西方、洋务企业 33.康有为宣传变法 ABC.新 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人类 34.戊戌维新运动 ABCD.是一次爱国、是一次资产阶级、是一场 思想、在改革社会 35.20世纪二三十 CD. 民族 资本、上层小资产 36.毛泽东提出的 BCD. 土地 革命、武装斗争、农民根据地建设 37.1935年1 月 BC. 组织问题、军事问题 38.1957年2月 AC. 敌我之间的矛盾、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 39.周恩 来 ABCD. 农业现代化、工业、国防、科学 40.2 0世纪六七十 ACD.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 、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 三、简答题 41.问:资 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答:一、要不要革命,要不要推翻清政府。 二、要不要兴民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三 、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平均地权” 。 42.问:中国国民党一大对三民主义的新阐释 是什么? 答:新三民主义 (1)民族主义 反对 民族压迫 ,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中国民族自 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中国境内各民族 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 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 , 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 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问:47.为什么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的 历史性转账? 答:这次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 ”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 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 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 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 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恢复党的民主集中 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 重要任务;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 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 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这次全 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 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 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 的历史性转变。 由于一系列的根本性转变, 四、论述题 问:46.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 (1)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两大历史 任务。 (2)两大历史任务的表述:一是求得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 民共同富裕。 (3)二者的关系: 区别:主体 、内容不一样。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 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 ;后者是要改变 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 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 ,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完成第一大任务是 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前者是 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 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 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 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另一方面,争取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 现代化, 十 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来党 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党在思想、政治、组织 等领域的拨乱反正从这次全会开始全面展开。 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从这次全会揭开序幕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以这次全 会为起点正式开辟。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进 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胡绳 曾经发表过这样看法:在发挥历史转折点的作 用来看,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的意义是 相同的。

自考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真题答案

16.a、17.b、18.a、 19.c、20.a、21.c、22.a、23.d、 24.b、25.d、 我自己做的 应该对吧?

16.a、周扬 17.b、赵树理与周立波 18.a、《黄河东流去》 19.c、《登记》 20.a、梁生宝 21.c、以两家人几代人的生活遭遇为系列小说的主线 22.a、《草原上的小路》 23.d、《百合花》 24.b、《红岩》的成书过程是当代文学“组织生产”获得成功的一次实践 25.d、《保卫延安》

一、单选 1.洪秀全. A.1851年1月 2.标志太平洋 B.天京事变 3.1911年4月 C.广州起义 4.中国历 史 B.中国民国临时约法 5.1913年 A.二次革命 6. 1914年7月 D.中华革命党 7.新文化运动 C.陈独 秀 8.五四运动 C.巴黎 9.1920年8月 B.陈望道 10 .中国共产党 B.中共二大 11.1928年12月 D.张学 良 12.1930年8月 A. 中国国民党 13中国共产党 A. 南昌起义 14.1930年1月 C. 星星之火 15.193 5年 B. 一二九运动 16.1938年3月 A. 台儿庄战 役 17.毛泽东 B.战略相持阶段 18.抗日战争 A.反 对主观主义 19.1945年8至10月 B. 重庆谈判 20. 1946年6月 D.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 21.1947年1 0月10日 C.打到蒋介石 22.1948年1月 D. 社会 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了。这是中国 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最主要的标志。表明,中国 已经胜利地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 过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到全面的确 立。 第二,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 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这就使社 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束缚中解放出来,对 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全面进 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 效益比较好,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比 较协调。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 改善。 总之,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 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 ,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 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通过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 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 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3)民生主义 平 均地权、节制资本 43.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 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1)中国共产党在全 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中国人 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 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 因素。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 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 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 的。 44.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规定的新中国经济工作方针是什么? 答:以 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 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 使各 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 ,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45.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答:第一,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 国继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以后, 中国 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23.1950年 C.国家财政经济 24.1951年 C. 三反运动 25.新中国成立 A. 没收 官僚资本 26.中国共产党 D.国家的社会主义工 业化 27.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B. 调动一切积 极 28.在中共八大上退出 C. 陈云 29.1962年, 中共 A. 七千人大会 30.1967年 D.二月逆流 二 、多选 31.19世纪60年代 ABCD. 派遣留学生、 兴办近代、创办新式学堂、新建新式海陆军 32. 洋务运动 ABC.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 对西方、洋务企业 33.康有为宣传变法 ABC.新 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人类 34.戊戌维新运动 ABCD.是一次爱国、是一次资产阶级、是一场 思想、在改革社会 35.20世纪二三十 CD. 民族 资本、上层小资产 36.毛泽东提出的 BCD. 土地 革命、武装斗争、农民根据地建设 37.1935年1 月 BC. 组织问题、军事问题 38.1957年2月 AC. 敌我之间的矛盾、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 39.周恩 来 ABCD. 农业现代化、工业、国防、科学 40.2 0世纪六七十 ACD.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 、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 三、简答题 41.问:资 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答:一、要不要革命,要不要推翻清政府。 二、要不要兴民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三 、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平均地权” 。 42.问:中国国民党一大对三民主义的新阐释 是什么? 答:新三民主义 (1)民族主义 反对 民族压迫 ,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中国民族自 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中国境内各民族 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 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 , 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 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问:47.为什么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的 历史性转账? 答:这次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 ”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 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 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 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 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恢复党的民主集中 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 重要任务;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 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 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这次全 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 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 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 的历史性转变。 由于一系列的根本性转变, 四、论述题 问:46.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 (1)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两大历史 任务。 (2)两大历史任务的表述:一是求得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 民共同富裕。 (3)二者的关系: 区别:主体 、内容不一样。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 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 ;后者是要改变 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 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 ,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完成第一大任务是 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前者是 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 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 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 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另一方面,争取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 现代化, 十 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来党 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党在思想、政治、组织 等领域的拨乱反正从这次全会开始全面展开。 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从这次全会揭开序幕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以这次全 会为起点正式开辟。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进 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胡绳 曾经发表过这样看法:在发挥历史转折点的作 用来看,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的意义是 相同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作业2简答题: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色。考核的知识点:掌握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色。答案提示:①小说注重情绪的表达,而不是故事情节,“散中有凝,追求内在的神韵”。②汪曾祺看重人在自然背景中的活动,写景就是写人。③民间风俗、民间游戏成为小说中的独立因素。④小说语言表现为少浮辞、不渲染、简答题:简析《十年一梦》反省历史的方式及反省历史的基本态度和立足点。答案提示:①作品反省历史的方式。从解剖自己开始,正视个人在历史的非常时期的复杂体验。这其中的一个关键性的悖论是:作为人类理性和社会良知代表的“知识分子”,文革中怎么会成为“奴在心者”的“精神奴隶”。文章在面对这一悖论时,呈现自己的心灵痛苦和逐渐“觉醒”的精神历程。②作品在反省历史时所采取的基本态度和立足点。即不是简单地把自己看作历史的“受害者”,而是对社会负有责任的“文化英雄”。这一点决定了文章的写作动机、关注的主要内容以及行文风格。③文章中提到的“用‘造反派’的训话思考,却得出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结论”这样一种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要求和“受难”意识之间的困境。对这一层次的思考,将揭示出了“梦”之所以成立的内在逻辑,以及作者在反省历史时无法解脱的矛盾。分析论述题:阅读《我与地坛》(全文见教材)1、分析《我与地坛》的叙述风格。2、分析《我与地坛》中第五、六、七节对人类普遍生存困境的追问和思考。答案提示:1、《我与地坛》是史铁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多年来他在地坛公园沉思流连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命运的感悟。“地坛”既是具体的活动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又等同于“世界”或“人生”。注意这一空间的象征性。2、文章的叙述风格。其一是倾诉的语气。文章的大部分都是向老朋友讲述自己生命体验的那种娓娓而谈的风格,但到第七节,倾诉的对象忽然转为地坛。这种因为情感强度的加重而导致的叙述方式的变化。其二是冥想的氛围。叙述内容追随着叙述主体的观察和沉思,对感性的一己体验做了思辩性的抽象思考,同时采取了舒缓的句式和富于诗意的意象作为基本表达方式,这使文章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沉思默想的氛围。3、这篇文章最为人称道的地方在于对人类普遍生存困境的追问和思考。文中涉及的健全/残疾、幸运/不幸、生/死、苦难/救赎等一系列生存悖论,尤其是第五、六、七节中表现出的一种广漠而悲悯的类宗教情怀,这是作者超越困境的方式,也是作者借以俯瞰(回顾)人生和人世的立足点。也可以说,这是这篇文章得以产生的原因。《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课程作业3简答题:简析昌耀《凶年逸稿》的时代特色,并与同一时期的诗歌如“政治抒情诗”等进行比较,以领会昌耀诗歌创作的独特性。答题思路如下:1.了解诗人昌耀和《凶年逸稿》的创作背景。昌耀原名王昌耀。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师文工团。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1955年调青海省文联。1958年被划成右派。后颠沛流离于青海垦区。1979年平反。后调任中国作协青海分会专业作家。1982年后参与“新边塞诗”运动,是新边塞诗派主要代表之一。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诗人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很多诗作以不分行来表达,有很强的知性张力,形成宏大的诗歌个性。昌耀于2000年3月患癌症后在医院跳楼自杀。2.朗读和感悟《凶年逸稿》。《凶年逸稿》作于中国历史上的灾荒年代。一个被命运放逐的诗人,卓然而立高原,独行漠野大荒,走向黄河长江的源头,寻找那条根。驻足并凝视,冥想并低吟,浓酽的汉文化融入高寒土地,生长起雄性美诗篇,漠风与诗意的奇异组合,共同构成了最终的昌耀。注意体味诗歌所表现出的独特性。答案提示:①这首写于1961—1962年,是当代中国历史上的灾荒年代,副标题“在饥谨的年代”即源于此。②联系作品的写作年代,一是《凶年逸稿》表现出对时代的评价,如诗中“这是一个被称作绝少孕妇的年代。/我们的绿色希望以语言形式盛在餐盘 / 任人下箸。我们习惯了精神会餐”这样的句子;③另一方面是,与同一时期的诗歌如“政治抒情诗”等相比较,昌耀诗歌创作具有独特性。而从昌耀个人的经历来看,写作这首诗时,正是他被打为“右派”后在祁连山区服苦役的时期。在大多数有类似经历的作家停止创作的时候,昌耀不仅坚持创作,而且保持了良好的创作力,并没有因为时代或经历的酷烈而丧失发现诗意的能力,或降低诗歌创作的水平。在这一点上,昌耀是非常独特的。简答题:分析翟永明《母亲》在抒情方式上的特点。参考答案提示:①这首诗以女儿对于母亲的认同作为基本视角,展现“成长”历程中所经历的内心伤痛。这种感受世界的方式曾被理解为诗歌中的“女性意识”。②这首诗的叙述方式带有“自白诗”的倾诉性,但其表白并又并非仅仅是对情感的直接宣泄,而是在表达情感的同时又包涵着对这种情感或经验的富于张力的分析和评述。如“那使你受孕的光芒,来得多么遥远,多么可疑,站在生与死 / 之间,你的眼睛拥有黑暗而进入脚底的阴影何等沉重”,即是对“听到这世界的声音,你让我生下来”的分析和评述。这样一种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不同于经验性情感的抒发,而呈现出更复杂的语义内涵和情感表达的厚度。分析题:试析《春天,十个海子》情绪基调,诗人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答题思路如下:1、了解海子及《春天,十个海子》创作的背景。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5 月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1975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写诗。1983年秋北大毕业后在中国政法大学政治系哲学教研室任教。1982年开始写诗,1989年3 月26日于山海关卧轨自杀。海子留下了200万字的遗稿,死后由友人编辑出版《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和《土地》。海子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来新文学史一位中“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海子的存在“不仅对现在、将来,而且对过去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春天,十个海子》写于1989年的3月14日的凌晨。距离海子自杀的时间只有12天。2、朗读《春天,十个海子》。参考答案提示:①《春天,十个海子》写于海子临死之前几天,是海子写下的最后一首抒情诗。在这首抒情短诗中,以"十个海子"这种主体分裂的意象,传达这个"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的“黑夜的孩子”的内心痛苦。悲哀的诗句带来了不详的惊恐,预示了某种幻灭。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到海子伤痛而悲凉的心境和那种难以言说的情绪。②在诗歌的第一、第二诗节里悲哀而断续的思路,破碎的意象,内心的伤痛和悲凉。海子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农村度过的,这种“乡村情思”,使他一往情深的“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表现了诗人希望的幻灭!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自考真题及答案

问题小说:“问题小说”流行的时间不长,却是典型的“五四”启蒙时代的产物。“问题小说”探问人生的终极,关顾每个人的人生价值、生存真谛。

现在才忙,为什么不提前多背背试卷呢,没把握就等下次吧!

自己做也很快。有不懂的,可以给我留言。16.a、周扬 17.b、赵树理与周立波18.a、《黄河东流去》19.c、《登记》20.a、梁生宝 21.c、以两家人几代人的生活遭遇为系列小说的主线 22.a、《草原上的小路》23.d、《百合花》24.b、《红岩》的成书过程是当代文学“组织生产”获得成功的一次实践25.d、《保卫延安》

全国2012年7月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自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子君这个人物形象出自小说( )A.《子夜》 B.《伤逝》C.《离婚》 D.《祝福》2.下列小说中,带有“自叙传”特点的是( )A.《小城三月》 B.《菉竹山房》C.《春风沉醉的晚上》 D.《山峡中》3.《子夜》的结构特色是( )A.宏大严谨 B.单纯清晰C.“一线串珠” D.明暗双线4.下列小说中,与“抗日”无关的是( )A.《潘先生在难中》 B.《华威先生》C.《四世同堂》 D.《荷花淀》5.下列小说中,故事的发生地与上海无关的是( )A.《夜总会里的五个人》 B.《围城》C.《子夜》 D.《春桃》6.下列小说中,与爱情主题相关性最小的是( )A.《莎菲女士的日记》 B.《寒夜》C.《桃园》 D.《围城》7.下列作品中,与东北无关的是( )A.《暴风骤雨》 B.《呼兰河传》C.《生死场》 D.《寒夜》8.下列诗人中,写《昨日之歌》这部诗集的是( )A.卞之琳 B.冯至C.何其芳 D.郑敏9.卞之琳的诗歌《断章》表达的是( )A.一种相对、平衡的观念 B.冷漠的人间情感C.对爱情的深情呼唤 D.痛苦的人生思考10.艾青的诗歌《手推车》所写的地域是(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C.松花江流域 D.西北沙漠11.辛笛的诗歌《航》的突出特色是( )A.具有“三美”特征 B.突出“主观战斗精神”C.情感表露直白简单 D.思想知觉化12.下列诗歌中,属于现代派诗歌的是( )A.《繁星》 B.《断章》C.《死水》 D.《给战斗者》13.诗句“柳条儿削成小桨,/莲瓣儿做了扁舟——/容宇宙中小小的灵魂,/轻柔地泛在春海里”的作者是( )A.冰心 B.胡适C.徐志摩 D.艾青14.何其芳的诗歌《生活是多么广阔》表现的是( )A.沦陷区的抗日生活 B.国统区的斗争生活C.解放区的崭新生活 D.孤岛中的艰苦生活15.下列诗歌中,属于“七月派”诗人作品的是( )A.《我用残损的手掌》 B.《拜献》C.《天上的市街》 D.《泥土》16.下列诗人中,早期诗歌极其注重文字锤炼,近于“苦吟”的是( )A.郭沫若 B.胡适C.徐志摩 D.臧克家17.戴望舒的诗歌《偶成》表达的是( )A.迷惘、颓废、伤感的情绪 B.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C.对相对哲学观念的深刻理解 D.对解放区的由衷向往18.下列诗歌中,反映了反帝反种族歧视思想的是( )A.《沙扬娜拉一首》 B.《别了,哥哥》C.《洗衣歌》 D.《拜献》19.下列诗歌中,属于“九叶”派诗人作品的是( )A.《我爱这土地》 B.《十四行(四、鼠曲草)》C.《山》 D.《泥土》20.下列诗歌中,表现了“奋力向上的精神”的是( )A.《再别康桥》 B.《雨巷》C.《上山》 D.《手推车》21.《压迫》是丁西林在1925年创作的一出( )A.多幕喜剧 B.独幕喜剧C.多幕悲剧 D.独幕悲剧22.《秋夜》中象征“倍受压迫而又做着好梦的青年”的是( )A.天空 B.枣树C.小粉红花 D.小青虫23.下列散文中,以“爱的哲学”为母题的是( )A.《给我的孩子们》 B.《寄小读者(通讯七)》C.《风景谈》 D.《雅舍》24.下列作品中,属于报告文学的是( )A.《蛇与塔》 B.《山之子》C.《雅舍》 D.《包身工》25.下列作品中,荣获1937年天津《大公报》文艺奖金的是( )A.《画梦录》 B.《野草》C.《春水》 D.《寄小读者》26.下列关于《爱尔克的灯光》的艺术特色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结构巧妙 B.运用象征手法C.感情浓烈 D.语言简洁通俗、幽默生动27.下列散文集中,不属于李广田作品的是( )A.《缘缘堂随笔》 B.《银狐集》C.《灌木集》 D.《画廊集》28.下列作品中,控诉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制度的是( )A.《压迫》 B.《南归》C.《日出》 D.《白毛女》29.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大型民族新歌剧是( )A.《回延安》 B.《原野》C.《白毛女》 D.《虎符》30.下列话剧中,不是田汉创作的是( )A.《名优之死》 B.《丽人行》C.《南归》 D.《北京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对沈从文小说《边城》的描述,正确的有( )A.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湖北西部B.小说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人生的执着追求C.女主人公翠翠是“爱”与“美”的化身D.小说并不着意讲究情节结构的连贯完整E.小说反映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隔膜32.下列散文中,属于朱自清的有( )A.《荷塘月色》 B.《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C.《背影》 D.《给我的孩子们》E.《祝土匪》33.在《凤凰涅槃》中出现过的鸟类有( )A.白鹤 B.雕 C.鸱枭 D.鸡E.鹦鹉34.下列对《阿Q正传》的论断,正确的有( )A.它是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B.鲁迅曾自述写作该小说“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C.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D.该小说的典型环境是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E.该小说运用了传神的白描手法35.下列作品中,属于长篇小说的有( )A.《沉沦》 B.《财主底儿女们》 C.《呼兰河传》 D.《莎菲女士的日记》E.《金锁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6.简述鲁迅杂文《拿来主义》的思想内容。37.简述闻一多诗歌《死水》的“三美”特征。38.简述曹禺话剧《雷雨》的主要艺术特色。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6分)39.结合作品论述《家》中高老太爷爷的形象特征及其意义。 五、阅读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20分)40.阅读冯至诗歌《蛇》,结合作品,写一篇800~1000字的文学评论。要求:(1)紧紧围绕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来写。(2)不要写成读后感。(3)表达通顺,书写规范,卷面整洁。蛇冯至我的寂寞是一条蛇,静静地没有言语。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不要悚惧! 它是我忠诚的侣伴,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它想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影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轻轻走过;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1926选自《冯至全集》(第一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77页。本文来源于 湖北自考网 , 原文地址:

自考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真题及答案

问题小说:“问题小说”流行的时间不长,却是典型的“五四”启蒙时代的产物。“问题小说”探问人生的终极,关顾每个人的人生价值、生存真谛。

16.a、17.b、18.a、 19.c、20.a、21.c、22.a、23.d、 24.b、25.d、 我自己做的 应该对吧?

自己做也很快。有不懂的,可以给我留言。16.a、周扬 17.b、赵树理与周立波18.a、《黄河东流去》19.c、《登记》20.a、梁生宝 21.c、以两家人几代人的生活遭遇为系列小说的主线 22.a、《草原上的小路》23.d、《百合花》24.b、《红岩》的成书过程是当代文学“组织生产”获得成功的一次实践25.d、《保卫延安》

1《尝试集》2《终身大事》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史真题答案

多做做真题集,这里有一份最全的考研历年真题资料分享给你

链接: 

通过不断研究和学习历年真题,为考生冲刺阶段复习提分指点迷津,做真题,做历年真题集,对照考纲查缺补漏,提高实战素养,制定做题策略,规划方向;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动态ppt制作]中国现代文学史,细数那些能被历史记住的作家

《海滨故人》在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了女大学生们的生活,她们的思想和追求、苦闷和彷徨,宣泄了接受现代高等教育的女性寻求人生意义和自我价值的心理,流露出强列的女性意识和现代意识。小说写了露莎和她的几位同窗女友从聚首言欢到风流云散的过程,以婚恋的袭扰穿插其间,格调凄婉缠绵。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形象是(C)。A.翠翠 B.贞贞C.夭夭D.香香2.以《抗战文艺》为会刊的社团是(B)。A.“左联”B.“文协”C.中国诗歌会D.九叶诗派3.《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C)。A.陈独秀B.胡适C.周作人 D.刘半农4.晚清文坛“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B)。A.梁启超B.黄遵宪C.裘廷梁 D.谭嗣同5.“鸳鸯蝴蝶派”通常又称(D)。A.“才子佳人”派 B.言情派C.游戏消遣派 D.“礼拜六”派6.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B)。A.《瓶》B.《漂流三部曲》C.《爱情三部曲》D.《南冠草》7.二十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女作家是(D)。A.庐隐B.凌叔华C.苏雪林D.白薇8.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D)。A.《还魂草》B.《火》第三部C.《第四病室》D.《寒夜》9.“汉园三诗人”得名于(A)。A.三位诗人合出的一部诗集名《汉园集》B.三位诗人共同的书斋名“汉园”C.三位诗人经常在名为“汉园”的公园里聚会吟诗D.三位诗人都来自“汉园”地区10.《毁灭》是朱自清的一部(A)。A.抒情长诗 B.叙事长诗C.抒情散文 D.写景散文11.吕纬甫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C)。A.《风波》B.《离婚》C.《在酒楼上》D.《孤独者》12.鲁迅收入《野草》一集中,为纪念“三•一八”惨案而作的文章是(B)。A.《淡淡的血痕中》 B.《纪念刘和珍君》C.《为了忘却的纪念》 D.《铸剑》13.《猫城记》是(B)。A.老舍的童话体小说B.老舍的寓言体小说C.张天翼的童话故事D.张天翼的讽刺小说14.被誉为“七月”派“小说重镇”的作家是(D)。A.绿原B.鲁藜C.胡风D.路翎15.话剧最初被称作(A)A.文明新戏(“新剧”) B.爱美剧 C.歌剧 D.戏剧16.《金粉世家》的作者是(B)。A.徐枕亚B.张恨水C.周瘦鹃 D.包天笑17.新月诗派提倡“新格律诗”的阵地是(B)。A.《新诗》 B.《诗镌》C.《诗创造》D.《诗》18.1938年成立的“文协”的全称是(A)。A.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B.中华全国文化界抗敌协会C.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日协会 D.中华全国文化界抗日协会19.三十年代提倡幽默、闲适、性灵小品的主要是(C)。A.新月派B.京派C.论语派D.“自由人”20.无名氏的创作总体上倾向于(B)。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C.现代主义 D.后现代主义21.田汉创作的以刘金妹、梁若英、李新群三位女性为主人公的作品是(B)。A.《三个叛逆的女性》B.《丽人行》 C.《三姊妹》D.《漳河水》22.老舍笔下信奉“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市侩哲学的主人公是(C)。A.“张大哥”B.张天真C.“老张” D.“张先生”23.《暴风骤雨》中的老孙头是(C)。A.土改积极分子 B.地主C.赶车老把式 D.小商贩24.现代最早的白话新剧剧本是(A)。A.《终身大事》 B.《泼妇》C.《幽兰女士》 D.《咖啡店之一夜》25.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的理论建设文章是(B)。A.《文学改良刍议》B.《文学革命论》C.《建设的文学革命论》D.《人的文学》26.以主人公赵惠明的日记暴露国民党特务统治黑幕的小说是(C)。A.《第四病室》B.《蚀》C.《腐蚀》 D.《灭亡》27.曾在上海与丁玲、胡也频一起编辑《红黑》、《人间》等杂志的作家是(A)。A.沈从文B.郁达夫C.柔石D.徐志摩28.以老子《道德经》中“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作题记的作品是(B)。A.《原野》 B.《日出》C.《子夜》 D.《骆驼祥子》29.以浓郁的异国风光和人物的流浪生活、求生意志为内核的新型浪漫抒情小说的作者是(D)。A.许地山B.郁达夫C.沙汀 D.艾芜30.艾青到达延安以后创作的诗作是(D)。A.《火把》B.《吹号者》C.《北方》D.《黎明的通知》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以下作品中,合称为“农村三部曲”的有(BD)。A.《幻灭》、《动摇》、《追求》B.《春蚕》、《秋收》、《残冬》C.《惶惑》、《偷生》、《饥荒》D.《青龙潭》、《香稻米》、《五奎桥》E.《古潭的声音》、《湖上的悲剧》、《获虎之夜》2.收入鲁迅所编“奴隶丛书”的作品有(BDE)。A.《八月的乡村》B.《丰收》C.《祝福》D.《生死场》E.《呼兰河传》3.以下作品中,历史小说有(AB)。A.《采石矶》B.《屈原》C.《大泽乡》 D.《子夜》E.《上海屋檐下》4.有关“萧红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B)。A.是一种介于小说和散文之间的小说别体B.力求写真而不浓抹重彩C.结构严谨、情节紧凑D.人物性格鲜明、形象完整E.词藻华丽、文采飞扬5.以下剧作中,在延安解放区较有影响的戏剧有(BDE)。A.《刘胡兰》B.《白毛女》C.“好一记鞭子” D.《王秀鸾》E.《兄妹开荒》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8分)1.乡土小说:在20年代初、中期,小说创作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为“乡土小说”的作品。“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2.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及时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以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民俗风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白朗、端木蕻良、李辉英等。代表作有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等。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1、 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想象和虚构,并融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2、 创作方法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3、 古今交融的艺术特色2.简析田汉早期话剧的主要特色。充满个性解放思想和对封建思想道德的反抗,表现出五四时代精神;艺术上注重人物内心感情的直接和强烈的抒发,重视戏剧氛围和情境的诗意渲染,在浪漫气氛中流露青春期的感伤和留恋。3.举例说明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中人物塑造“不脸谱化”的特点。在人物塑造上的特色和成就:人物各个性。描写农民既写出他们的革命性,也不回避小生产者思想上的一些弱点;描写地主富农的阶级特征,而不脸谱化。小说中的农民形象主要有张裕民、程仁、老家民侯忠全。张裕民是村党支部书记,土改运动的主要骨干,工作踏实,人很能干土改工作组组长文采真实不信任他,但他能找土改工作组其他成员谈心,主动介绍村里复杂情况他阶级警惕性高,当地主要提前卖果子时,他便于工作将果园管起来,以保护土改成果和农民利益;对被地主拉拢腐蚀的村治安员张正典的异常举动,他看到眼里,指斥他的错误言论。他深入细致地做群众工作,团结广大群众,终于斗坐侄了恶霸钱文贵。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1.概述第二个十年小说创作的巨大成就。1927年~1937年的文学思潮的总的特点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和自由主义文学思潮这两大文学思潮的并存和论争。大革命失败后,创造社、太阳社在上海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与鲁迅、茅盾等开展革命文学论争,这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初期,影响巨大;但以创造社、太阳社为代表的初期革命文学思潮无论是在理论和创作上都存在严重的左倾错误。1930年左联成立,革命文学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团结了广大革命作家和文学青年,不断克服自身的错误倾向,形成强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思潮。1936年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左翼文学界发生两个口号论争,革命文学运动和革命文学思潮向抗日救亡运动的思潮转化。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的特点是强调文学与革命、与政治的联系,文学是革命事业的一部分。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则强调文艺的独立品格,文艺和政治保持距离或强调文艺脱离政治而自由。这时期的“京派”“论语派”“新月派”“自由人”“第三种人”等文学流派,虽然具体文学主张各有不同,在文学脱离政治而自由这一点上,程度有轻重,却有其一致性,汇成本时期一股不小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其中有些流派和革命文学发生思想论争。以上就是文艺与革命、与政治的关系而区别的新文学的两大文学思潮。就创作态度、创作道路和艺术方法而言,则这时期新文学仍以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基本是是现实主义的,上一时期最重要的浪漫主义文学团体创造社、这时期提倡革命文学,其主干作家都向现实主义转化,如郭沫若、郁达夫的作品中现实主义成分加重,象征派诗人穆木天成为中国诗歌会的主干人物;浪漫主义戏剧团体南国社转向,主干人物田汉剧作中现实主义的成分加强,茅盾等左翼作家创作了《子夜》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小说。这时期,巴金、老舍、曹禺等民主主义作家创作了《家》《骆驼祥子》《雷雨》《日出》等现实主义杰作;文学研究会叶圣陶、李劼人等作家,创作了《倪焕之》《大波》等现实主义长篇;东北作家群萧军、萧红、端木蕻良等创作了一批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倾向的抗日救亡文学。北方的“京派”作家,其创作也多数属于现实主义。这是新文学第一个十年作为文学语法的现实主义文学,在这时期更为发展壮大结出丰硕成果的时期。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和前一时期相比大大减弱,创造社转向革命文学,新月社向现代主义转向,湖畔诗社等已停止活动;但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在这时期却有所发展。以戴望传舒为首的现代诗派是本时期诗坛的重要流派,后期新月社向现代主义转化,汇成一股不小现代主义思潮;在小说方面,以施蜇存为代表的心理分析派,以穆时英为代表的新感觉派,是这时期具有现代主义特色的小说流派;戏剧方面,曹禺的《原野》是本时期具有浓重现代主义色彩的剧作。2.试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五四时代精神,是一种破旧立新的狂飙突进精神,是民族觉醒的反帝爱国精神。郭沫若《女神》正是充分表现了对一切旧秩序、旧传统、旧礼教彻底否定,呼喊着创造与光明、民主与进步的狂飙突进精神,热烈抒发了爱国情思。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女神〉的个性解放要求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个性解放不仅是个性本身,而是将个性解放作为社会、大众、民族、国家解放的前提,将个体与社会、大众、民族、国家为一体。因此,〈女神〉中的“自我”不令是诗人自己,而且是包含上述内涵的:大我。《天狗》中天狗的形象,把日月星辰和全宇宙都吞了,“我便是我了”。这我便是全宇宙了。这里也有着泛神论思想的影响。《凤凰涅磐》中的凤凰形象,《炉中煤》中的炉中煤形象,也类此。第二个特点:个性解放要求既表现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也表现为破坏一切旧物实现新我的精神,《天狗》中的“我是一切星球4 底光”,“我是全宇宙底能的总量”便是对自我价值肯定的夸张的诗意表现;而这具有如此巨大的光和能的得的“我(天狗)在飞奔、狂叫、燃烧,在自毁,要爆炸,这种冲决一切罗网,毁灭一切旧物的强悍形象,正是五四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诗意的极度夸张。2)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这是和上述个性解放要求密切相关的一个内容。对黑暗罪恶的旧世界旧中国及一切旧事物旧礼教的反抗叛逆精神是《女神》的主要精神,在《凤凰涅磐》中,凤凰积午木自焚,自焚前的凤歌与凰歌,对旧世界发出了最强烈的诅咒,倾诉了在这黑暗世界中的痛苦、羞辱,并借群鸟歌鞭挞、嘲讽了这黑暗世界同流的各类人等。反叛旧的为了创造新的,凤凰自焚后更生,不仅凤凰更生,而且是“一切的一切”更生,更生的新鲜、净朗、华美、芬芳热诚、热爱、欢乐、和谐、生动、自由、悠久的凤凰和新世界,表现出诗人的理想和向往。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我的那么凤凰便是象征着中国的再生。眷恋祖国的情绪的《炉中煤》便是我对于她的恋歌,在《炉中煤》中诗人就把祖国比为“年青的女郎”而以有着“火一样的心肠”的炉中煤自喻,为“年青的女郎”燃烧,献身。郭沫若《女神》的主要思想是个性主义、泛神论、爱国主义。这三者交融为一体,郭沫若从泛神论吸取“本体即神,神即自然”不断的破坏和不断的创造是事物发展的法则的唯物主义成分。泛神论思想使《女神》中的自我,常和民族、国家、宇宙成物融汇一体。因此,我们上面分析《女神》的三个方面的思想内容,也窃相边。《女神》这互有联系的几方面的思想、精神,最充分地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

  •   索引序列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自考真题答案
  •   自考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真题答案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自考真题及答案
  •   自考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真题及答案
  •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史真题答案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