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自考现代修辞学重点笔记

自考现代修辞学重点笔记

发布时间:

自考现代修辞学重点笔记

发布时间:

自考现代修辞学重点笔记

自考的教材是自考办指定的,一般可以在自考报名的同时预订教材,也可以根据自考办提供的教材书名、作者、出版社和版本,在网上购买。网上的复习资料,因为各省自考的教材不同,所以要看一下这些资料是否是云南自考的资料。自考的难度在成人教育中是最难的,主要是考试重点无法把握,复习范围比较大,但只要掌握复习方法,通过是没有问题。自考的复习方法:1、网上下载历年试卷和考试大纲,把答案在教材书上找出来。因为自考试题是从题库中出来的,往往会反复考到,只要把这些题目都背下来,一般及格没有问题。2、根据大纲复习,要求识记和掌握的重点背下来,就可以有好的成绩。3、考试时,要把名词解释当简答题回答,凡是能记住的内容只要卷面允许,都写上去。4、自考的题目范围广,但难度不大,所以要记住的内容比较多。

什么叫修辞、修辞格、修辞学

对于修辞的定义,各种词典和各大语言学家的说法不一,但根本精力是一致的。

《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明是:修辞是“润饰文字词句,应用各种表示方法,使语言抒发得正确、鲜亮而活泼有力”。修辞格是“各种修辞方式,如比方、对偶、排比等”。修辞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部分,研讨如何使语言表白得精确、赫然而生动有力”。(见《古代汉语词典》订正本第1416页,商务印书馆出版)

《辞海》的解释是:“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各种表现手法,恰当地表现写说者所要表达的内容的一种活动。”“修辞格,即辞格。”“修辞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学科,它研究如何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各种表现手法,来恰当地表达思想和情感。它揭示修辞现象的条理、修辞观点的系统,领导人们运用和发明各种修辞方法恰当地表现所要表达的内容。”(见《辞海》缩印本第242页)

中国修辞学会会长张志公认为:“修辞就是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根据必定的目标精心肠取舍语言材料这样一个工作过程。”(见《修辞和修辞教学》第3页,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上海复旦大学教授胡裕树在《现代汉语》增订本中指出:“修辞是运用恰当的表达手段,为适应特定的情境,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修辞学就是研究这种规律的科学。”(见《现代汉语》第428页,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兰州大学黄伯荣传授在《现代汉语》下册第五章中指出:什么是修辞,其一指一种语言中加强表达效果的所有方法和手段,即修辞学研究的对象;其二是指人们在语言实际中对各种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即说、写的修辞活动。修辞是对语言各方面“语音、词汇、语法”的综合运用的研究,它与现代汉语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亲密相干,是语言科学的一个分科。(见《现代汉语》第475~477页,甘肃国民出版社出版)

湖南师)大教授)周秉钧、李维琦认为:“修辞就是用各种语言手段来改良语言的表达方式,加强它的表达效果。修辞学则是总结修辞的历史,研究修辞的手段、方式及其利用,概括修辞规律的科学。”(见《修辞学》第3页,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湘潭大学副教学王勤以为:“修辞这个概念有三个含意。一是指人们对语言诸要素和表现手法所进行的部署和抉择。这是一种行动或运动。二是指语言作品中各种形成因素和表达系统的体制。这是一种经由调整、加工的语言现象。三是修辞学科。……修辞学是研究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规律的科学。”(见《修辞说略》第5~7页)

李裕德认为:“‘修辞’有三个含义。咱们说‘写文章要进行修辞’,这‘修辞’指修辞活动;说‘这篇文章在修辞方面有不少特点’,这儿的‘修辞’是指修辞现象;假如说‘大家都要学习语法修辞’,这里的‘修辞’指修辞学。”

(见《新编适用修辞》第1页,北京出版社出版)

1988年6月出版的《汉语语法修辞词典》的解释是:

所谓修辞,是为了表达特定的思想内容,适应详细题旨情境而采用的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或规律。如“茅台酒尚未沾唇,人先醉了三分”。为了描述佳酿而成心运用“超前夸张”手法,看起来违反事理,但却非常生动。这就是修辞。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说:“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等于此意。依据题旨情境,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或规律来恰当地表达特定思想内容的一种活动。即指调整语言的活动。汉代许慎《说文解字》释“修”:“饰也”;又释“辞”:“讼也,从“音乱”,犹理辜也。”“辜”为“罪”之意,“理辜”即分辩论讼。到了现代,“修辞”指的是调整、修饰语词和文词。《修辞学发凡》说:“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或实用语辞。”(见《汉语语法修辞词典》第443页,安徽教导出版社出版)

所谓修辞格,简称“辞格”,也称“语格”、“辞藻”、“藻式”、“辞式”、“修辞方式”、“修辞手法”、“修辞方式”、“修辞技能”、“修辞手段”、“修辞格局”等。它是在修饰、调剂语言,以进步语言表达后果中构成的具备特定表达作用和特定表达情势的特别的修辞方式或办法,如比较、借代、析字、顶针等等,它是人们在长期运用语言进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比喻、夸大、对偶、重复、反语、援用等。在上古汉语中就已运用并被发明而有所阐述。辞格至今仍存在极强的性命力。然而辞格理论的体系研究,开端较晚,直到1923年唐钺的《修辞格》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它成了科学辞格论研究的先声。从此辞格研究便翻开了一个新局势。

特殊是1923年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将辞格作为踊跃修辞的基础方式进行系统、全面的论述以来,汉语辞格的研究到达了一个新的顶峰。近多少年来对新辞格的概括和辞格比拟理论的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但是因为对辞格和非格的界线意识不一辞格的概括和分类还存在着不合。唐钺《修辞格》分为五类二十六格,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分四类三十八格,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分为三类二十四格。不仅小类的划分演绎有同有。异尺度还很不同一大类的划分也七嘴八舌。再说,语言的运用在一直发展变更现在汉语辞格到底有多少?当初依据有关材料所供给的,大概在90种以上。这些辞格都是在语言材料的基本上产生,并且受语言材料的制约的。各种民族语言中使用的修辞方式既有独特的,如比喻、夸张、相比等等,也有汉语自己所特有的,如析字、析词、镶嵌、藏词、对偶、顶真、回文等等,所以察看和剖析辞格,应周密留神民族语言的特点。正由于汉语的辞格丰硕多彩,又是语言艺术化的主要手段,辞格的教养和研究才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中占领重要位置。(见《汉语语法修辞词典》第446页,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所谓“修辞学”,它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又是介于语言学与文学及其余附近学科之间的一门边沿性、综合性学科。它研究如何根据题旨情境,运用语文的各种资料、各种修辞伎俩和巧技,恰当地表达所要表达的思维内容。修辞研究首先要讲求题旨情境的适应。陈望道指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引自《修辞学发凡)》)中国语言学会会长吕叔湘提出:“适度”或“适当”,也即“做作”的准则(见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序》),指的是相似的意思。即运用修辞手段时,要充足斟酌如何使之适应写说的主题,合适写说的对象、天然环境、社会环境、高低文、语体、写说者主观前提等。修辞学也要研究如何运用语文自身的各种材料,如考虑语音音素、词汇因素、语法因素、文字因素怎么应用等。修辞学更要研究如何运用不同的语言材料组成各种各样的修辞手腕、表达方式,来为特定的思惟内容服务。修辞学以修辞景象为研究对象。修辞学以摸索修辞手法和修辞理论的法则为己任。我国对修辞手段跟修辞实践的探索历时八千年。结果散布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古代的研究有本人的特色,当时虽未被称为“学”,但内容异样丰盛,为世界所常见。我国现代修辞学是从本世纪初起,在欧美和日本的影响下,逐渐树立起来的。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迷信的修辞系统。

现代汉语修辞学自考重点笔记

什么叫修辞、修辞格、修辞学

对于修辞的定义,各种词典和各大语言学家的说法不一,但根本精力是一致的。

《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明是:修辞是“润饰文字词句,应用各种表示方法,使语言抒发得正确、鲜亮而活泼有力”。修辞格是“各种修辞方式,如比方、对偶、排比等”。修辞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部分,研讨如何使语言表白得精确、赫然而生动有力”。(见《古代汉语词典》订正本第1416页,商务印书馆出版)

《辞海》的解释是:“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各种表现手法,恰当地表现写说者所要表达的内容的一种活动。”“修辞格,即辞格。”“修辞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学科,它研究如何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各种表现手法,来恰当地表达思想和情感。它揭示修辞现象的条理、修辞观点的系统,领导人们运用和发明各种修辞方法恰当地表现所要表达的内容。”(见《辞海》缩印本第242页)

中国修辞学会会长张志公认为:“修辞就是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根据必定的目标精心肠取舍语言材料这样一个工作过程。”(见《修辞和修辞教学》第3页,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上海复旦大学教授胡裕树在《现代汉语》增订本中指出:“修辞是运用恰当的表达手段,为适应特定的情境,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修辞学就是研究这种规律的科学。”(见《现代汉语》第428页,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兰州大学黄伯荣传授在《现代汉语》下册第五章中指出:什么是修辞,其一指一种语言中加强表达效果的所有方法和手段,即修辞学研究的对象;其二是指人们在语言实际中对各种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即说、写的修辞活动。修辞是对语言各方面“语音、词汇、语法”的综合运用的研究,它与现代汉语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亲密相干,是语言科学的一个分科。(见《现代汉语》第475~477页,甘肃国民出版社出版)

湖南师)大教授)周秉钧、李维琦认为:“修辞就是用各种语言手段来改良语言的表达方式,加强它的表达效果。修辞学则是总结修辞的历史,研究修辞的手段、方式及其利用,概括修辞规律的科学。”(见《修辞学》第3页,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湘潭大学副教学王勤以为:“修辞这个概念有三个含意。一是指人们对语言诸要素和表现手法所进行的部署和抉择。这是一种行动或运动。二是指语言作品中各种形成因素和表达系统的体制。这是一种经由调整、加工的语言现象。三是修辞学科。……修辞学是研究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规律的科学。”(见《修辞说略》第5~7页)

李裕德认为:“‘修辞’有三个含义。咱们说‘写文章要进行修辞’,这‘修辞’指修辞活动;说‘这篇文章在修辞方面有不少特点’,这儿的‘修辞’是指修辞现象;假如说‘大家都要学习语法修辞’,这里的‘修辞’指修辞学。”

(见《新编适用修辞》第1页,北京出版社出版)

1988年6月出版的《汉语语法修辞词典》的解释是:

所谓修辞,是为了表达特定的思想内容,适应详细题旨情境而采用的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或规律。如“茅台酒尚未沾唇,人先醉了三分”。为了描述佳酿而成心运用“超前夸张”手法,看起来违反事理,但却非常生动。这就是修辞。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说:“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等于此意。依据题旨情境,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或规律来恰当地表达特定思想内容的一种活动。即指调整语言的活动。汉代许慎《说文解字》释“修”:“饰也”;又释“辞”:“讼也,从“音乱”,犹理辜也。”“辜”为“罪”之意,“理辜”即分辩论讼。到了现代,“修辞”指的是调整、修饰语词和文词。《修辞学发凡》说:“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或实用语辞。”(见《汉语语法修辞词典》第443页,安徽教导出版社出版)

所谓修辞格,简称“辞格”,也称“语格”、“辞藻”、“藻式”、“辞式”、“修辞方式”、“修辞手法”、“修辞方式”、“修辞技能”、“修辞手段”、“修辞格局”等。它是在修饰、调剂语言,以进步语言表达后果中构成的具备特定表达作用和特定表达情势的特别的修辞方式或办法,如比较、借代、析字、顶针等等,它是人们在长期运用语言进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比喻、夸大、对偶、重复、反语、援用等。在上古汉语中就已运用并被发明而有所阐述。辞格至今仍存在极强的性命力。然而辞格理论的体系研究,开端较晚,直到1923年唐钺的《修辞格》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它成了科学辞格论研究的先声。从此辞格研究便翻开了一个新局势。

特殊是1923年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将辞格作为踊跃修辞的基础方式进行系统、全面的论述以来,汉语辞格的研究到达了一个新的顶峰。近多少年来对新辞格的概括和辞格比拟理论的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但是因为对辞格和非格的界线意识不一辞格的概括和分类还存在着不合。唐钺《修辞格》分为五类二十六格,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分四类三十八格,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分为三类二十四格。不仅小类的划分演绎有同有。异尺度还很不同一大类的划分也七嘴八舌。再说,语言的运用在一直发展变更现在汉语辞格到底有多少?当初依据有关材料所供给的,大概在90种以上。这些辞格都是在语言材料的基本上产生,并且受语言材料的制约的。各种民族语言中使用的修辞方式既有独特的,如比喻、夸张、相比等等,也有汉语自己所特有的,如析字、析词、镶嵌、藏词、对偶、顶真、回文等等,所以察看和剖析辞格,应周密留神民族语言的特点。正由于汉语的辞格丰硕多彩,又是语言艺术化的主要手段,辞格的教养和研究才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中占领重要位置。(见《汉语语法修辞词典》第446页,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所谓“修辞学”,它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又是介于语言学与文学及其余附近学科之间的一门边沿性、综合性学科。它研究如何根据题旨情境,运用语文的各种资料、各种修辞伎俩和巧技,恰当地表达所要表达的思维内容。修辞研究首先要讲求题旨情境的适应。陈望道指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引自《修辞学发凡)》)中国语言学会会长吕叔湘提出:“适度”或“适当”,也即“做作”的准则(见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序》),指的是相似的意思。即运用修辞手段时,要充足斟酌如何使之适应写说的主题,合适写说的对象、天然环境、社会环境、高低文、语体、写说者主观前提等。修辞学也要研究如何运用语文自身的各种材料,如考虑语音音素、词汇因素、语法因素、文字因素怎么应用等。修辞学更要研究如何运用不同的语言材料组成各种各样的修辞手腕、表达方式,来为特定的思惟内容服务。修辞学以修辞景象为研究对象。修辞学以摸索修辞手法和修辞理论的法则为己任。我国对修辞手段跟修辞实践的探索历时八千年。结果散布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古代的研究有本人的特色,当时虽未被称为“学”,但内容异样丰盛,为世界所常见。我国现代修辞学是从本世纪初起,在欧美和日本的影响下,逐渐树立起来的。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迷信的修辞系统。

第四章 词汇一、词汇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的丰富与否决定了语言的表现力。个人的词汇量则往往取决于他的学识、阅历。词汇量等于信息量。 二、词汇单位 语素、词和词的构成、固定短语 三、语素 1、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现代汉语的语素大部分是单音节的,也有双音节的,还有多音节的(一般是外来词,如“奥林匹克”) 2、确定语素可以采用替代法 3、语素的分类 (1)按音节: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2)按语素的构词能力,可以分为三种 A、自由语素: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叫自由语素 B、半自由语素: 不能单独组成词,只能同其他语素自由组合成词,在构词时位置不固定的语素叫半自由语素 C、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而且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固定的语素叫不自由语素 注: 大部分情况下,一个字就是一个语素;完全由外语音译过来的,无论多少个字,都是一个语素。 语素: 1  成词语素 2 不成词语素: (1)不定位语素(词根,如——农,农——) (2)定位语素 (词缀: 前缀如老——, 第—— ; 后缀如——子,——儿) 注: 词缀也是一个语素 四、词 1、定义:词是由语素充当,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2、词的构成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叫词根,词根是词的词汇意义的主要承担者,加在词根上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词缀。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1)单纯词 A、单音节的:如天,江 B、多音节的: a、连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 含双声词(参差,仿佛,伶俐) 叠韵词(烂漫,逍遥,哆嗦) 其他(鹦鹉,芙蓉,玛瑙) b、叠音词:由两个相同的音/由不成词语素相叠而构成。如猩猩,潺潺,依依 c、音译外来词:如葡萄,歇斯底里 d、拟声词/象声词,如“哗啦,叮当,滴答” 翻译外来词的四种方式: 音译,如苏打,巧克力 半音译半意译,如冰淇淋,米老鼠 音译后加汉语语素,如拉力赛,沙丁鱼 字母外来词,如MTV,CD (2)合成词 A、复合式:至少要有两个不相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从词根和词根之间的关系看,分五种类型: a、联合型: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合而成,又叫并列式。如途径、国家 b、偏正型:前一个词根修饰、限制后一个词根。如火红 c、补充型:后一个词根补充说明前一个词根。如提高,车辆 d、动宾型:前一个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个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事物,又叫支配式。如司机、注意 e、主谓型:前一次根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词根是陈述前一词根的,又叫陈述式。如地震,日食,民主 B、重叠式:由两个相同的词根相叠而构成。如姐姐,仅仅,刚刚 C、附加式:由一个表示具体词汇意义的词根和一个表示某种附加意义的词缀构成 a、词缀+词根:老虎,阿姨 b、词根+词缀:刀子,来头,鸟儿 此外,还有词根和一个叠音词缀结合的,如红通通(的) 五、短语         短语是词和词的语法组合,它表示一定的意义,它也是造句的成分,可以单说或单用,但它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单位,它是可以分割的,中间往往能插入别的造句成分(即扩展),而词是不能分割的,分割之后就不表示原来的意思。例如:骑兵是词,骑马是词组。       区别词和短语的方法叫扩展法。 六、固定短语 1、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词语。与之相对的是自由短语,自由短语是词跟词按表达需要的临时组合,即一般短语。 2、固定短语包括专有名词(企事业单位名称,书名,杂志名等)和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熟语结构上比较固定,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 七、词义 1、词义的定义:词是词的内容。词包含语音和意义两个方面,词的意义方面即词义。 2、词义的性质 (1)词义的概括性:一般的词指的都是整类事物或现象。词义为了准确地表明这个词所表示的对象的范围,便须舍弃各种具体的个别的特征,概括出对象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这就是词义的概括性。 (2)词义的模糊性:指的是词义的界限不清楚,它来源于词所指的事物边界不清。 (3)词义的民族性:不同的语言用什么词表示事物可以不同。 3、词义的构成 (1)理性义:词义中同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叫做理性义,或概念义。理性义的作用就在于给词所联系的事物划一个范围 (2)色彩义(附属义) A、感情色彩 a、褒义词 b、贬义词。 c、中性词。 d、有一些词造成短语或句子之后,整个语句可以产生褒义或贬义的感情色彩。 B、语体色彩:又叫文体色彩,有些词语由于经常在特定的语体中使用,便带上了某种语体色彩。包括书面语色彩和口语色彩。 C、形象色彩:表示具体事务的词,往往给人一种形象感,这种形象感来自对该事物的形象的概括。这些词除了理性意义外,还使人有某种生动具体的感觉,即所谓形象感。 4、词义的分解 (1)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一个词有几个义项时,各个义项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即各个义项只出现在自己的语境中,每个具体语境只有一个义项适用 A、义项的分类:按地位分为基本义(基本的,常用的)和转义(由基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转化来的)。基本义不等于词的原始意义。词的转义主要是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方法产生的。 B、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和多义词(有两个以上的义项)。 C、同音词:多义词是一词多义,几个意义之间有联系,同音词则是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 (2)义素的分析和运用 A、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所以又叫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把同组中的共同特征叫共同义素,把区别特征叫区别义素 B、义素分析步骤 a、要明确分析的对象。义素分析一般总是在一些相关的词(同一语义场)中进行,只有相关的词才可以比较,才更容易选择经济适用的义素。 b、根据所选定的词,进行词义间的比较,找出其中共同特征与区别特征,即找出相关的义素。 c、义素确定之后,还需要采取种种方法进行表达。一般要对义素进行概括分类,两项对立的义素可归并成一个,用“十”“一”号进行区分,义素本身标以[ ],可以用二分法,多分。 C、义素分析的运用 a、掌握,解释,理解词义 b、突出地显示词义间的异同及联系 c、突出词义组合之间的关系 八、语义的聚合——语义场 1、语义场的定义:语义场又称词汇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义场中可以有种种词义上的差异 2、语义场的层次:语义场有不同的层次,上一层次中某个词的义素必然为下一层次的各词所具有,而下层又必然有自己一些特殊的义素,例如:人(上位词),男人,女人(下位词)。上位词必有下位词,下位词也可以由自己的下位词。上一层次的称作母场,下一层次的称做子场。语义场的各项,也可以没有共同的上位词,例如父亲和母亲。有些词可以兼属不同的语义场,主要由义项不同所致 3、语义场的种类:(按关系不同) (1)类属义场:其成员同属于一个较大的类,在汉语中类属语义场所概括的事物,往往超过所列举的事物的总和。例如“锅碗瓢盆”可以代表一切厨具;其划分依据并不一定符合科学分类的要求 (2)顺序义场:各成员按照某种固定的顺序排列,有些顺序义场可以周而复始,叫“循环义场” (3)关系义场:一般由两个成员组成,二者处于某种关系得两端,互相对立,互相依存 (4)方位过程也可以作为关系,组成某些关系义场。如“东边,西边”,甲在乙的A——〉乙在甲的B (5)行为动作的过程:买——卖 九、同义义场 1、同义义场的定义: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义场中的各个词叫作同义词,包括等义词和近义词。所指相同并不一定构成同义词 2、同义义场的分类 (1)等义词       等义词是意义完全相同,所指对象完全相同,如:斧子——斧头 (2)近义词 A、意义大同小异,或者意义相同但附属色彩、用法、功能等不同的一组词,是近义词。 这种词,应用时不能任意相互替换,若换用,就会发生语义上的、色彩上的一定变化。 3、同义词的差别 (1)理性意义方面的差别: A、意义的轻重:即±[程度重],如“轻视——蔑视” B、范围的大小:即±[范围大],如“边疆——边境” C、个体与集体的不同:即±[集合],如“信件)——信” D、搭配对象不同:如“交换——交流” (2)色彩方面的差别: A、感情色彩不同,即±[褒义],如“成果——结果——后果” B、语体色彩不同,即±[书面语],如“父亲——爸爸” (3)词性方面的差异:如“深刻——深入 注:辨析同义词的方法:从语境中去考察,可能出现的上下文语境,设想替换的可能性 4、同义词的作用 (1)恰当选用同义词能使语言表意精确严密 (2)同义词前后换用,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3)同义词连用可以使语意丰富、明朗,增强语势 (4)从音韵上选择同义词可增加语言的音乐美 十、反义义场 1、反义义场的定义: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可以构成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两个词必须是同一意义范畴的 2、反义义场的类型: (1)互补反义义场:(A=-B,B=-A,-B=A,-A=B)两者之间不容许有第三者存在,如生、死 (2)极性反义义场:处于这种语义场的两个词,肯定A,就否定B,肯定B,就否定A;但否定A,不一定就是肯定B,否定B,也不一定就是肯定A,因为还有C、D、E等其它意义存在的可能。如白,黑 3、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反义义场中的词总是成对的,但是两个词之间的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并不相等,这样就形成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如厚、薄 4、反义词的作用 (1)反义词常被用作修辞上的对比和映衬的手段,具有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说服力 (2)反义词连用,使语句富于哲理,更加含蓄,富于感染力 (3)反义词对举,使叙述简练明确 (4)在构词上可以形成仿词或用反义语素形成词语 十一、语境: 1、定义:指语言的环境,一般分为两类: 2、分类 (1)上下文语境:指与本词语有关系得前后词语,或本句话前后的语句 (2)情景语境(社会现实语境):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包括说话双方,牵涉到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听说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姿态,手势等等非语言因素) (3)语境和词义 A、根据语境理解词义,“因文定义”,而不要“望文生义” B、语境使词义单一化 C、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D、语境增加临时性的意义 E、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 十二、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1、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1)基本词汇: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 特点: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 (2)一般词汇: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 特点:有很大的灵活性,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等 2、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 (1)古语词:文言词(口语中已不大使用)、历史词(表示历史上的事物或现象的古语词) 古语词的表达作用:文言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受到一定题旨情境的制约,使用得当,可以产生很好的表达效果。 (2)方言词 (3)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中借来的词,在语音上,要把外来的音节结构改造成汉语的音节结构;在语法上,外来词进入汉语词汇后,原有的形态标志就一律取消。外来词的意义也要受汉语词义的制约,往往要发生变化 类型:音译外来词、音义兼意译外来词、音译加意译外来词、字母外来词 3、行业语、隐语 (1)行业语:是各种行业应用的词汇,或者叫“专有词语” (2)隐语:是个别社会集团或秘密组织中的一种只有内部人懂得的特殊用语 十三、熟语 熟语是语言中定型的词组和句子,一般指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也叫固定结构、固定词组。熟语虽然不是词、内部构造比词复杂、一般是词组或句子的结构,但它们具有格式和构成成分的固定性、意义的整体性、使用的现成性等特点,作用和功能相当于词,是词的等价物,是结构上大于词的整体性的造句部件,一般也被人们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来使用。因此,熟语也是词汇性单位,是词汇成分的一种 十四、成语 1、成语的定义: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来源于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头俗语。成语的构造也有并列、偏正、动宾、补充、主谓五种 2、成语的特点 (1)长期习用,结构定型,具有凝固性 (2)意义具有整体性、确定性,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表义凝练 (3)使用上和色彩上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和书面语色彩 十五、惯用语 惯用语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穿小鞋,下马威,天晓得。意义是整体化了的。 十六、歇后语 1、歇后语指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是真意所在。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部分常常不说出来,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歇后语 2、歇后语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喻义,一是谐音 (1)喻义歇后语:它的前一部分是一个比喻,后一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 (2)谐音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现象 十七、词汇的发展变化 1、新词的产生 2、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 3、词义的演变:途径 (1)词义的扩大 (2)词义的缩小 (3)词义的转移 (来源于网上资源)

自考现代汉语修辞学重点笔记

曾有一些台湾教授在—起讨论: “中华民族是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讨论的结果是没有结果。但是,有一点,大家还是达成了共识:这就是“美食”与“美辞”,绝对是中华民族的两大绝活,举世无匹!中国人钟情于美食,世所公认;中国人讲究美辞,众所周知。早在先秦时代,孔圣人就有名言: “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周易?系辞上》有云: “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荀子则说: “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汉代学者刘向更明确宣示: “说不可不善,辞不可不修”;南朝文论家刘勰则说: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中国人之所以讲究修辞,中国人之所以擅长美辞,于此可寻得历史的因由。那么,如何创造美辞?如何使自己的言说精彩动人,使自己的文章魅力无边?《现代汉语修辞学》将给您以有益的启示,让您如饮醍醐,茅塞顿开。全书除了讲理论头头是道、论学理言之凿凿的鲜明特点外,还首次在修辞学中运用现代定量统计分析的科学方法,对现代汉语各种语体、各种言语风格与修辞的适应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以确凿无疑的有力数据印证了其所推导出来的修辞原则,使全书更具科学化、现代化的时代气息。其所总结的修辞规律,可谓科学全面;其所概括的修辞原则,可谓深刻精警;其对修辞文本建构的心理机制的阐释,则属首开先河;其解析修辞文本的精义奥蕴,犹如庖丁之解牛。

什么叫修辞、修辞格、修辞学

对于修辞的定义,各种词典和各大语言学家的说法不一,但根本精力是一致的。

《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明是:修辞是“润饰文字词句,应用各种表示方法,使语言抒发得正确、鲜亮而活泼有力”。修辞格是“各种修辞方式,如比方、对偶、排比等”。修辞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部分,研讨如何使语言表白得精确、赫然而生动有力”。(见《古代汉语词典》订正本第1416页,商务印书馆出版)

《辞海》的解释是:“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各种表现手法,恰当地表现写说者所要表达的内容的一种活动。”“修辞格,即辞格。”“修辞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学科,它研究如何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各种表现手法,来恰当地表达思想和情感。它揭示修辞现象的条理、修辞观点的系统,领导人们运用和发明各种修辞方法恰当地表现所要表达的内容。”(见《辞海》缩印本第242页)

中国修辞学会会长张志公认为:“修辞就是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根据必定的目标精心肠取舍语言材料这样一个工作过程。”(见《修辞和修辞教学》第3页,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上海复旦大学教授胡裕树在《现代汉语》增订本中指出:“修辞是运用恰当的表达手段,为适应特定的情境,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修辞学就是研究这种规律的科学。”(见《现代汉语》第428页,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兰州大学黄伯荣传授在《现代汉语》下册第五章中指出:什么是修辞,其一指一种语言中加强表达效果的所有方法和手段,即修辞学研究的对象;其二是指人们在语言实际中对各种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即说、写的修辞活动。修辞是对语言各方面“语音、词汇、语法”的综合运用的研究,它与现代汉语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亲密相干,是语言科学的一个分科。(见《现代汉语》第475~477页,甘肃国民出版社出版)

湖南师)大教授)周秉钧、李维琦认为:“修辞就是用各种语言手段来改良语言的表达方式,加强它的表达效果。修辞学则是总结修辞的历史,研究修辞的手段、方式及其利用,概括修辞规律的科学。”(见《修辞学》第3页,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湘潭大学副教学王勤以为:“修辞这个概念有三个含意。一是指人们对语言诸要素和表现手法所进行的部署和抉择。这是一种行动或运动。二是指语言作品中各种形成因素和表达系统的体制。这是一种经由调整、加工的语言现象。三是修辞学科。……修辞学是研究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规律的科学。”(见《修辞说略》第5~7页)

李裕德认为:“‘修辞’有三个含义。咱们说‘写文章要进行修辞’,这‘修辞’指修辞活动;说‘这篇文章在修辞方面有不少特点’,这儿的‘修辞’是指修辞现象;假如说‘大家都要学习语法修辞’,这里的‘修辞’指修辞学。”

(见《新编适用修辞》第1页,北京出版社出版)

1988年6月出版的《汉语语法修辞词典》的解释是:

所谓修辞,是为了表达特定的思想内容,适应详细题旨情境而采用的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或规律。如“茅台酒尚未沾唇,人先醉了三分”。为了描述佳酿而成心运用“超前夸张”手法,看起来违反事理,但却非常生动。这就是修辞。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说:“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等于此意。依据题旨情境,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或规律来恰当地表达特定思想内容的一种活动。即指调整语言的活动。汉代许慎《说文解字》释“修”:“饰也”;又释“辞”:“讼也,从“音乱”,犹理辜也。”“辜”为“罪”之意,“理辜”即分辩论讼。到了现代,“修辞”指的是调整、修饰语词和文词。《修辞学发凡》说:“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或实用语辞。”(见《汉语语法修辞词典》第443页,安徽教导出版社出版)

所谓修辞格,简称“辞格”,也称“语格”、“辞藻”、“藻式”、“辞式”、“修辞方式”、“修辞手法”、“修辞方式”、“修辞技能”、“修辞手段”、“修辞格局”等。它是在修饰、调剂语言,以进步语言表达后果中构成的具备特定表达作用和特定表达情势的特别的修辞方式或办法,如比较、借代、析字、顶针等等,它是人们在长期运用语言进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比喻、夸大、对偶、重复、反语、援用等。在上古汉语中就已运用并被发明而有所阐述。辞格至今仍存在极强的性命力。然而辞格理论的体系研究,开端较晚,直到1923年唐钺的《修辞格》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它成了科学辞格论研究的先声。从此辞格研究便翻开了一个新局势。

特殊是1923年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将辞格作为踊跃修辞的基础方式进行系统、全面的论述以来,汉语辞格的研究到达了一个新的顶峰。近多少年来对新辞格的概括和辞格比拟理论的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但是因为对辞格和非格的界线意识不一辞格的概括和分类还存在着不合。唐钺《修辞格》分为五类二十六格,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分四类三十八格,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分为三类二十四格。不仅小类的划分演绎有同有。异尺度还很不同一大类的划分也七嘴八舌。再说,语言的运用在一直发展变更现在汉语辞格到底有多少?当初依据有关材料所供给的,大概在90种以上。这些辞格都是在语言材料的基本上产生,并且受语言材料的制约的。各种民族语言中使用的修辞方式既有独特的,如比喻、夸张、相比等等,也有汉语自己所特有的,如析字、析词、镶嵌、藏词、对偶、顶真、回文等等,所以察看和剖析辞格,应周密留神民族语言的特点。正由于汉语的辞格丰硕多彩,又是语言艺术化的主要手段,辞格的教养和研究才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中占领重要位置。(见《汉语语法修辞词典》第446页,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所谓“修辞学”,它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又是介于语言学与文学及其余附近学科之间的一门边沿性、综合性学科。它研究如何根据题旨情境,运用语文的各种资料、各种修辞伎俩和巧技,恰当地表达所要表达的思维内容。修辞研究首先要讲求题旨情境的适应。陈望道指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引自《修辞学发凡)》)中国语言学会会长吕叔湘提出:“适度”或“适当”,也即“做作”的准则(见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序》),指的是相似的意思。即运用修辞手段时,要充足斟酌如何使之适应写说的主题,合适写说的对象、天然环境、社会环境、高低文、语体、写说者主观前提等。修辞学也要研究如何运用语文自身的各种材料,如考虑语音音素、词汇因素、语法因素、文字因素怎么应用等。修辞学更要研究如何运用不同的语言材料组成各种各样的修辞手腕、表达方式,来为特定的思惟内容服务。修辞学以修辞景象为研究对象。修辞学以摸索修辞手法和修辞理论的法则为己任。我国对修辞手段跟修辞实践的探索历时八千年。结果散布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古代的研究有本人的特色,当时虽未被称为“学”,但内容异样丰盛,为世界所常见。我国现代修辞学是从本世纪初起,在欧美和日本的影响下,逐渐树立起来的。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迷信的修辞系统。

词类划分是依据不同标准把词划分为若干类。如依据有无实在意义可以分为实词、虚词;依据字数可以分为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依据语法特性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性判断就是就是根据词的语法特性标准来判断某词是什么词。有些词不单纯具有一种词性,如“翻译”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地”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助词。 学生愚见,仅供参考。

自考现代修辞学重点

《现代修辞学(2010年修订版)》从较新的角度揭示了修辞的源流及嬗变,揭示了修辞的新的含义。论述了修辞学的性质,修辞和语境以及和发话人的社会角色的关系,揭示了修辞言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同时,对一些表面上相似,实际上相异的修辞格从较深的层次进行了比较,凸现了相互之间的差异性。从而体现了理论上的创新和实用性相结合的特点。《现代修辞学(2010年修订版)》是作者已经出版的《艺术语言学》的姊妹篇,是很好的教学、科研和写作实践的参考书。[1]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是西方最早的系统阐释修辞原理的著作,它奠定了西方修辞学传统,同时也包含着一些重要的美学问题与观点。“Rhetoric”一词一般译成“修辞学”。其字根rhe,意思是“使用语言”,亦即“说话”;rhetor则是“使用语言的人”。但rhe所指的“使用语言”与一般的说话有别,它意味着包括声调、表情、动作在内的“全方位”的说话,与在公众场合中发表“演说”意思相近。实际上,古希腊的修辞学既是一种研究演说的技艺(演讲术),也是一种研究散文写作的理论。演说和论辩是古希腊城邦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其中高尔吉亚、普罗泰戈拉、普罗狄科等智者派风靡一时, 然而柏拉图批判智者以征服听众为修辞术的目的,因而沦为论辩乃至诡辩的技巧。 在亚里士多德的知识分类中,修辞学与诗学皆为创制性知识,在其修辞学中注入大量逻辑论证内容,使得修辞学真正成为一门合逻辑的“说服的论证”,此外,还融入了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伦理学的相关内容,这与现代修辞学内容大相径庭。该书共有三卷,第一卷论述修辞学的对象、修辞论证的特征与题材;第二卷论述演说中的情感与性格分析,修辞论证的主要方式;第三卷讨论演说散文的风格、结构及词章的艺术技巧。        以往的修辞学是在所面对的对象的范围内,进行教导和说服,为达此目的,借助激情和演说技巧,因此易造成审批不公正, 而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则以事实为根据,强调富有逻辑的说服论证,在他看来,尽管各类演说技巧必不可少,但诸如演说者的品格、使听众处于某种情境等必须服从说服逻辑论证这一主导。归根到底,最强的说服力量来自得到论证的事实和真理。因此,修辞学成了一种说服方式的能力,因而它是“辩证法的对应部分”(1354a1),“都是提出论证的某种能力”(1356a35),简言之,与辩证法一样,修辞学是为了在论辩中运用逻辑论证以形成正确的认识,两者都不从属于某一特殊学科,也不限于研究某种确定的对象。         修辞论证采用两种方式:例证的归纳即修辞归纳法;推理论证即修辞三段论。前者可采用,但后者则为主导,并且,不是任何事例都可用来作归纳的依据,亚里士多德要求,所用的证据和所要证明的东西必当处于同类对同类的关系,共同具有一个普遍根据。修辞三段论无疑要遵从《前分析篇》所阐明的三段论格式及其构成原则,因而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是其三段论学说在城邦公共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修辞三段论有如下三个特点:         第一,容纳个体词项和单称命题,论证可涉及个别的题材和个体事物,这是就演说论辩的特殊性而言的,与《前分析篇》所建立的三段论格式相异。第二,修辞三段论主要是模态三段论,以“或然的东西”为开端,即引入“可能、不可能、偶然、必然”模态词,对可能发生的事进行论证。这是因为,演说中说服论证的题目,在人们实际生活中,是“可能发生的事”,即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可能发生的事,正唯其具有或然性才需要说服。第三,修辞三段论的前提即修辞论证的根据是“必然的表证”。修辞三段论以或然的东西为开端,但这并不意味着其结论也是或然的,而是通过必然的证据,以此形成必然地判断。必然的表证是从普遍推知个别的逻辑关系,如一个人在发烧,可推知他在生病,是从“凡是发烧的人皆在生病”这个普遍命题中推出的。        修辞论证的对象范围是三种演说:(一)议事演说,意在“劝说或劝阻”,即“阐明议事提案的利或弊”;(二)法庭演说,控告或辩护,以示公正;(三)公民大会的展示性演说,或是赞颂或是谴责,关注高尚或丑恶议题。三种演说有着各自的主题、题材和目的,但其修辞论证的共同要求是:应当从自身题材范围的事实出发,从真实的前提出发,进而找出或然的事情,构成命题,接着掌握必然的表证(证据),并正确运用三段论进行推理论证。亚里士多德认为:“说服论证不仅产生于证明的论证,而且也有赖于伦理的论证。”(1366a10)因而,这一部分的特色在于将逻辑论证同城邦体制、伦理和公民道德目标紧密结合。例如,按照亚里士多德地描述,议事演说论证不能只从个人的私自经验或偏窄见识出发,而应全面地调查、熟知有关题材的现实情况、历史状况,并且要对本邦与外邦、本民族、外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政体等作比较研究,考察要义与细节,知己知彼、知古鉴今。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一切演说共有的修辞论证方式有两种:例证和三段论的推理论证。当然,二者可以交叉使用。例证有两种形式:一是援用已发生的事实,这种事实对议事例证尤为有效。另一种是演说者自己使用的比喻和寓言,但应当以城邦的幸福与善为目的。例证的说服力不如推理论证,但在缺乏后者的情况下,仍有效果;即便推理论证足够,也可将例证融入其中,相得益彰。推理论证有两种形式:证明式与反驳式。证明式即从正面确证所选择的主题成立,因而主题选择尤为重要。反驳式则是对对方的三段论论证的驳论,唯一的办法是证明对方所说的事实不存在,如若对方所述为实,且有肯定的证据和正确的推理形式,则其论证无可反驳。        首先,修辞论证从“可能性”发端,这一看法与《诗学》中关于“诗”与“历史”区分类似。《诗学》强调“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发生的事”,也是以“可能性”和“可信性”而不是生活中已经发生的事(历史)为基础。亚里士多德将“修辞术”看成是“辩证法”的对应物,同时认为“辩证法”(逻辑)高于修辞术,逻辑是对命题真伪的判断,表现的是完全的真理,修辞是可然性问题的论证,不能表现完全的真理,这一观点虽然看轻了“修辞”,却隐含了一种与逻辑主义不同的“修辞性”的真理观,那就是对真理的认识可以是不完全的,它以可能性(可信性)而非事实为基础,修辞和逻辑一样,但最终都可以接近和走向真理。这一观念不仅启发了伽达默尔的阐释学,同样对后世文学与生活、文学中的逻辑与修辞的关系有着影响。例如,保罗·德曼曾提出“修辞功能突出于语法和逻辑功能之上的语言运用”的观点,他认为在逻辑所不能达到的地方有修辞,修辞与逻辑构成了人类思维的二元对立与互补,修辞不像逻辑那样具有思维的确定性,指向文本的确定意蕴,而是更多地指向文本的不确定性意蕴,这种不确定性也可以说是开放了逻辑认识的边界,为人们更好地认识生活和体验生活提供可能。         其次,亚里士多德强调演说者必须了解观众的情绪心理,以便激发或控制他们的情感。其中对怜悯与恐惧的分析不仅详细,而且还明确将“怜悯”定义为:“一种由于落在不应当受害的人身上的毁灭性的或引起痛苦的、想来很快就会落在自己身上或亲友身上的祸害所引起的痛苦的情绪”;将“恐惧”定义为:“一种由于想象有足以导致毁灭或痛苦的、迫在眉睫的祸害而引起的痛 苦或不安的情绪”。《修辞学》强调怜悯和恐惧情感的产生均和人的生活中某种不幸命运感受相关,能产生怜悯和恐惧的人应是对不幸命运有所察觉、害怕不幸的发生的人,将悲剧情感表现与悲剧主人公的生活命运联系起来,这一定义与阐释显然有助于理解《诗学》中的关于悲剧情感功用的看法。         第三,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关于人物性格的分析很粗疏,容易将人物性格简单化,却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的性格描绘,也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以年龄、阶层为依据并对人的情感心理的系统分析。这些分析,对西方后世典 型性格理论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第四,《修辞学》第三卷讨论演说的形式———修辞辞格、风格、结构及词章的艺术技巧。亚里士多德是西方风格类型理论研究的开创者,早在《诗学》中已有讨论,《修辞学》关于风格的讨论比《诗学》更为详细具体,提出了关于风格的四点重要意见:第一,“风格的美可以确定为明晰,既不能流于平凡,也不能提得太高,而应求其适合”。第二,区分诗的风格与散文风格的不同,认为散文的风格不能应从诗中寻求标准,散文没有诗的风格那种表现力。散文除了使用普通字外,应当“对隐喻字多下苦功,因为散文的手法比韵文少一些”。“散文的形式不应当有格律,也不应当没有节奏。散文有了格律,就没有说服力,同时还会分散听者的注意力”,产生不了演说应有的效果。这一点亦说明,亚里士多德判断风格是否得体适合的重要标准还是在于它能否影响与说服受众。第三,对笔写的文章风格与论战的演说的风格做了区分,认为“笔写的文章的风格最精确不过,论战的演说的风格最适合于口头发表;后者又分为两种,即表现性格的风格和表现情感的风格”。第四,对风格美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如风格应该生动,措辞“要能使事物呈现在眼前”,给听众留下印象;风格的表现应该有所限制,“没有限制的话是不讨人喜欢、不好懂的”;语言的正确性应成为风格表现的基础等,这些也都是从受众心理和修辞能对受众产生什么效果的意义上说的。         第五,《修辞学》中另一个重点是关于“隐喻”的讨论。亚里士多德的隐喻理论包含以下基本原则和内容:一,隐喻的原则在于相似,善于使用隐喻是有天赋的表现,因为它看出事物 的相似之点。二,隐喻的运用可以使风格明晰,好的隐喻使用可以带来好的艺术效果,但是隐喻不能滥用。三,隐喻是作为语言的一种附加成分被运用的,它只是语言的一种装饰成分,可以使语言的表达符合美的法则,对其所表达的内容无本质性的影响。四,隐喻与明喻的区别只在表达形式的不同,而不在表达意义的差异。

汉语修辞学自考重点笔记

什么叫修辞、修辞格、修辞学

对于修辞的定义,各种词典和各大语言学家的说法不一,但根本精力是一致的。

《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明是:修辞是“润饰文字词句,应用各种表示方法,使语言抒发得正确、鲜亮而活泼有力”。修辞格是“各种修辞方式,如比方、对偶、排比等”。修辞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部分,研讨如何使语言表白得精确、赫然而生动有力”。(见《古代汉语词典》订正本第1416页,商务印书馆出版)

《辞海》的解释是:“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各种表现手法,恰当地表现写说者所要表达的内容的一种活动。”“修辞格,即辞格。”“修辞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学科,它研究如何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各种表现手法,来恰当地表达思想和情感。它揭示修辞现象的条理、修辞观点的系统,领导人们运用和发明各种修辞方法恰当地表现所要表达的内容。”(见《辞海》缩印本第242页)

中国修辞学会会长张志公认为:“修辞就是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根据必定的目标精心肠取舍语言材料这样一个工作过程。”(见《修辞和修辞教学》第3页,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上海复旦大学教授胡裕树在《现代汉语》增订本中指出:“修辞是运用恰当的表达手段,为适应特定的情境,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修辞学就是研究这种规律的科学。”(见《现代汉语》第428页,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兰州大学黄伯荣传授在《现代汉语》下册第五章中指出:什么是修辞,其一指一种语言中加强表达效果的所有方法和手段,即修辞学研究的对象;其二是指人们在语言实际中对各种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即说、写的修辞活动。修辞是对语言各方面“语音、词汇、语法”的综合运用的研究,它与现代汉语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亲密相干,是语言科学的一个分科。(见《现代汉语》第475~477页,甘肃国民出版社出版)

湖南师)大教授)周秉钧、李维琦认为:“修辞就是用各种语言手段来改良语言的表达方式,加强它的表达效果。修辞学则是总结修辞的历史,研究修辞的手段、方式及其利用,概括修辞规律的科学。”(见《修辞学》第3页,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湘潭大学副教学王勤以为:“修辞这个概念有三个含意。一是指人们对语言诸要素和表现手法所进行的部署和抉择。这是一种行动或运动。二是指语言作品中各种形成因素和表达系统的体制。这是一种经由调整、加工的语言现象。三是修辞学科。……修辞学是研究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规律的科学。”(见《修辞说略》第5~7页)

李裕德认为:“‘修辞’有三个含义。咱们说‘写文章要进行修辞’,这‘修辞’指修辞活动;说‘这篇文章在修辞方面有不少特点’,这儿的‘修辞’是指修辞现象;假如说‘大家都要学习语法修辞’,这里的‘修辞’指修辞学。”

(见《新编适用修辞》第1页,北京出版社出版)

1988年6月出版的《汉语语法修辞词典》的解释是:

所谓修辞,是为了表达特定的思想内容,适应详细题旨情境而采用的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或规律。如“茅台酒尚未沾唇,人先醉了三分”。为了描述佳酿而成心运用“超前夸张”手法,看起来违反事理,但却非常生动。这就是修辞。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说:“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等于此意。依据题旨情境,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或规律来恰当地表达特定思想内容的一种活动。即指调整语言的活动。汉代许慎《说文解字》释“修”:“饰也”;又释“辞”:“讼也,从“音乱”,犹理辜也。”“辜”为“罪”之意,“理辜”即分辩论讼。到了现代,“修辞”指的是调整、修饰语词和文词。《修辞学发凡》说:“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或实用语辞。”(见《汉语语法修辞词典》第443页,安徽教导出版社出版)

所谓修辞格,简称“辞格”,也称“语格”、“辞藻”、“藻式”、“辞式”、“修辞方式”、“修辞手法”、“修辞方式”、“修辞技能”、“修辞手段”、“修辞格局”等。它是在修饰、调剂语言,以进步语言表达后果中构成的具备特定表达作用和特定表达情势的特别的修辞方式或办法,如比较、借代、析字、顶针等等,它是人们在长期运用语言进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比喻、夸大、对偶、重复、反语、援用等。在上古汉语中就已运用并被发明而有所阐述。辞格至今仍存在极强的性命力。然而辞格理论的体系研究,开端较晚,直到1923年唐钺的《修辞格》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它成了科学辞格论研究的先声。从此辞格研究便翻开了一个新局势。

特殊是1923年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将辞格作为踊跃修辞的基础方式进行系统、全面的论述以来,汉语辞格的研究到达了一个新的顶峰。近多少年来对新辞格的概括和辞格比拟理论的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但是因为对辞格和非格的界线意识不一辞格的概括和分类还存在着不合。唐钺《修辞格》分为五类二十六格,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分四类三十八格,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分为三类二十四格。不仅小类的划分演绎有同有。异尺度还很不同一大类的划分也七嘴八舌。再说,语言的运用在一直发展变更现在汉语辞格到底有多少?当初依据有关材料所供给的,大概在90种以上。这些辞格都是在语言材料的基本上产生,并且受语言材料的制约的。各种民族语言中使用的修辞方式既有独特的,如比喻、夸张、相比等等,也有汉语自己所特有的,如析字、析词、镶嵌、藏词、对偶、顶真、回文等等,所以察看和剖析辞格,应周密留神民族语言的特点。正由于汉语的辞格丰硕多彩,又是语言艺术化的主要手段,辞格的教养和研究才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中占领重要位置。(见《汉语语法修辞词典》第446页,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所谓“修辞学”,它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又是介于语言学与文学及其余附近学科之间的一门边沿性、综合性学科。它研究如何根据题旨情境,运用语文的各种资料、各种修辞伎俩和巧技,恰当地表达所要表达的思维内容。修辞研究首先要讲求题旨情境的适应。陈望道指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引自《修辞学发凡)》)中国语言学会会长吕叔湘提出:“适度”或“适当”,也即“做作”的准则(见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序》),指的是相似的意思。即运用修辞手段时,要充足斟酌如何使之适应写说的主题,合适写说的对象、天然环境、社会环境、高低文、语体、写说者主观前提等。修辞学也要研究如何运用语文自身的各种材料,如考虑语音音素、词汇因素、语法因素、文字因素怎么应用等。修辞学更要研究如何运用不同的语言材料组成各种各样的修辞手腕、表达方式,来为特定的思惟内容服务。修辞学以修辞景象为研究对象。修辞学以摸索修辞手法和修辞理论的法则为己任。我国对修辞手段跟修辞实践的探索历时八千年。结果散布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古代的研究有本人的特色,当时虽未被称为“学”,但内容异样丰盛,为世界所常见。我国现代修辞学是从本世纪初起,在欧美和日本的影响下,逐渐树立起来的。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迷信的修辞系统。

曾有一些台湾教授在—起讨论: “中华民族是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讨论的结果是没有结果。但是,有一点,大家还是达成了共识:这就是“美食”与“美辞”,绝对是中华民族的两大绝活,举世无匹!中国人钟情于美食,世所公认;中国人讲究美辞,众所周知。早在先秦时代,孔圣人就有名言: “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周易?系辞上》有云: “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荀子则说: “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汉代学者刘向更明确宣示: “说不可不善,辞不可不修”;南朝文论家刘勰则说: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中国人之所以讲究修辞,中国人之所以擅长美辞,于此可寻得历史的因由。那么,如何创造美辞?如何使自己的言说精彩动人,使自己的文章魅力无边?《现代汉语修辞学》将给您以有益的启示,让您如饮醍醐,茅塞顿开。全书除了讲理论头头是道、论学理言之凿凿的鲜明特点外,还首次在修辞学中运用现代定量统计分析的科学方法,对现代汉语各种语体、各种言语风格与修辞的适应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以确凿无疑的有力数据印证了其所推导出来的修辞原则,使全书更具科学化、现代化的时代气息。其所总结的修辞规律,可谓科学全面;其所概括的修辞原则,可谓深刻精警;其对修辞文本建构的心理机制的阐释,则属首开先河;其解析修辞文本的精义奥蕴,犹如庖丁之解牛。

  •   索引序列
  •   自考现代修辞学重点笔记
  •   现代汉语修辞学自考重点笔记
  •   自考现代汉语修辞学重点笔记
  •   自考现代修辞学重点
  •   汉语修辞学自考重点笔记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