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现代汉语修辞学自考重点总结

现代汉语修辞学自考重点总结

发布时间:

现代汉语修辞学自考重点总结

发布时间:

现代汉语修辞学自考重点总结

三、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修辞就是修饰词句的意思。对于语言表达来说,语法是解决通不通的问题,逻辑是解决对不对的问题,修辞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恰当地使用修辞能使文章富有文采的道理大家却懂无须多说,这里主要说怎样运用修辞手法。其实修辞包括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消极修辞就是我们上文说到的变换句式、锤炼词语等。消极修辞名为“消极”其实一点不消极,它对增强语言的表情达意功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上文说到过这里不再赘述。积极修辞就是我们常说的修辞手法:《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词、反问等,而这种修辞手法其实我们初中时就已掌握,高中那段已基本上都能灵活使用了,再加上适当使用消极修辞手法,文章当然就显得文采飞动了。[例文] (2000年)雾里看花 丰富多彩天津考生窗外,有一棵梧桐。那个秋日,夕阳红得怪异,似要滴出鲜血。独坐屋中,决定读一读梧桐,读它的哲学,它的人生。一阵风吹过,树上被秋踮着脚尖染黄的叶子沙沙作响,似在呜呜哭泣。我读出梧桐的落寞与惆怅,它在感慨:为何生命如此短暂,转瞬而逝,平凡的一生如此不堪回首?我在心中咀嚼着这一缕阴沉。静坐,时钟滴答。忽然又一阵风吹过,猛烈,仿佛要吹走梧桐所剩无几的绿意,但只见枝杈左摇右摆地透着一份刚毅,一份坚强,看那斑驳的面容,泪迹早已被风吹干,歪着不屈的头,只诉说着沧桑。恍然间,我觉得我读懂了梧桐的落寞,那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悲哀,也不是慨叹人海人潮中 的孤寂,而是一种淡泊从容的大度。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于自然。任凭风雕雨蚀,依旧坦坦然然地笑对一切,即使很快便要被秋霜浸染,被冬雪覆盖,但永远不变的便是心河那份绿水长流。我自知,不仅读懂了梧桐,也读懂了生命。世界永远千变万化,答案也总是丰富多彩,关键要看自己如何去面对这些变幻的景象。失败时,切不可只看到黯然,因为荒漠中总会有一汪清澈的泉,黑夜中也总会有温情的眼,成功就会在脚下暗藏,希望定能在天际飞旋。你怎样选择,便会有怎样的答案,丰富多彩,便是不变的真谛。登上大山,既有高山翠岚,又有艰难险远。中途放弃,身下可是万丈深渊;鼓足勇气,便可达世界之巅。航于大海,既有旋涡暗礁,又有朗朗晴天。迷失航线,结局终为尸横险滩;竖直桅杆,而能达幸福的彼岸。做一只海鸥,便能剪下夕阳霞彩无比灿烂;做一条小鱼,便能明了海洋无比深刻无比蔚蓝。闲读梧桐,便得出不同的答案,那么人生呢?大千世界,形色各异,答案又有多少?几个,几千个,还是无穷无尽?其实,无论多或少,终需我们酿好自己的梦,带着一种锦绣心情,去体验,去求索。答案永远丰富多彩,走吧,扯下一片裙摆擦亮金字路牌,义无反顾地走这条人生之路吧!雾里看花,迷蒙中便是真意,无不要慧眼,只望今生无悔。闲读梧桐,先是读出梧桐的落寞与惆怅,继而读出梧桐的刚毅与坚强,终于读出梧桐的淡泊、从容、大度。对于同一棵梧桐,随着思考的深入,答案也各不相同。文章选材和叙述的角度很有特点。文章的语言流畅,句式灵活多变,有长句,有短句,有整句,有散句,有比喻,有对偶,有设问,有反问。错落有致的句式,富有节奏和韵味,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不过这里用到的修辞手法还都是考试说明里提到的那几种,如果我们能灵活地使用那几种之外的修辞手法的话,我们语言会更神采飞扬,当然考分也会一路飙升。我们先来看一篇例文。[例文] (2000年)冬 日 小 语云南考生如果说春天是一种全新的开始,那么冬季何尝不是一种孕育?时序更迭,四季循环。生命多像四季一样,需要从一种状态飞跃到另一种状态。四季自多情温柔的春天开始,然后由妩媚的夏进入成熟的秋,最后是金色的秋度向冰冷的冬。对于冬,人们是厌恶的。他们说冬的荒凉、冬的寂寞、冬的寒冷、冬的无情。我问:在你的眼中,冬是什么?别忘了在寒冷的季节去田野走一走,此时田野呈现他的胸膛,金黄沉甸的麦稻不再在清风中舞动,四下更没有了虫鸣蛙叫,此时的田野倒像进入了一种禅境。而农夫们正在堆肥,将一车车的希望注入这贫瘠的土地,在土地中酝酿来年的新梦。而凛冽的北风仍这样呼呼地吹着。可是朋友,你可感受到在这冰冷季节后的那团炽热的火焰了吗?我问:在你的眼里,冬代表着什么?在冬季,有些动物将去冬眠,但冬眠不是死亡,而是以一种静默的姿态在蕴藏能量,好在春暖花开的时候重新奋斗。在冬季,花木脱去一身绚丽与繁华,留着枯败的枝叶。但枯败不是腐朽,它们只是在孕育,孕育燕子回时那一声破土而出的兴奋。你在这样的季节在孕育着什么,沉思着什么?难道仅仅是荒凉,是寂寞,是寒冷,是无情?我问:在你的眼里,冬象征着什么?现代人时常空虚,他们不是忘了去工作,而是忘了工作后去沉思。生命本来是需要不停地飞跃与完善,因此,生命一样需要沉思。而冬季不正是一个沉思的季节吗?智慧的诗人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问:在你的眼里,冬意味着什么?是啊,我们是青春的一群。我们有狂热的追求,有高尚的理想,有不怕失败的信念。可还还缺什么?我说:我们还缺少在冬日之中的这份沉思。我不知道在你的眼里冬是否还是荒凉的,或是无情的。但我深深地明白,冬是什么,代表什么,象征什么,意味什么。我说:有雪花纷飞的日子,是沉思生命的日子,是孕育希望的日子。读了这篇《冬日小语》,我们总觉得它在语言上比刚才那篇《雾里看花 丰富多彩》更有意蕴。文章不仅语言流畅,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排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句子骈散错落,富有节奏感,而且好象是文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哲理,修辞手法上也不限于考纲上提到的哪几种,因此,它比前文更让人家觉得读来余香满口,兴味盎然。到底是什么使其然呢?我们来分析几个句子。第二段:“妩媚的夏”第四段:“将一车车的希望注入这贫瘠土地”“在土地中酝酿来年的新梦”第六段:“花木脱去一身绚丽与繁华”“枯叶……孕育燕子回时那一声破土而出的兴奋”这些语句从语法角度来看似乎有不通顺之嫌,但读来又觉很清新很有意蕴。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涉及到了一些考纲中没有规定我要掌握的修辞手法。高考时,考卷上不会考我们指认这些修辞手法,但如果我们在作文里灵活地使用到它们,那我们语言的档次一下子就上升了。“妩媚”是用来形容女子、花木的姿态美好可爱的,这里都临时用来形容夏季;“希望”是个抽象名词,不可用“一车车”这样的量词来修饰,这里都这样修饰了;“脱去”后面跟的宾语一般应是物质名词,这里都临时让两个形容词来充当……这种根据题旨情境的要求,临时改变词语的通用法或词性叫移用,有的书上叫它移就,主要指改变了词语的使用环境和改变了词语的语法功能。其实无论古代还是现代,移就的修辞手法因能使语言清丽脱结,意蕴丰厚绵长而爱到诗人作家们的表睐,如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里有这样的诗句:“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烂里放歌”,“星辉”用数量词“一船”来限定,可以说是改变了语言的通常的使用环境,但那是老下泛舟吟唱的意境都浓浓地表达出来了。再如,高二语文课本里的舒婷的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里有诗句:“我是你河达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瘦惫的歌”动词“纺”后跟的宾语通常是“沙”、“线”之类,而这里都跟“歌”,用规范的语法来衡量是不通的,但这是因老水车破旧不堪转动时“吱呀”作响故有“歌”,又困水车主部件外观圆形很像纺车的主部件,故可称“纺”,于是就有了“纺着瘦惫的歌”,这时我们非但不觉得它不合语法,而且觉得它写尽了诗歌的韵味:含蓄蕴藉,意味绵长。不光在诗里,在文中也有很多的这种移用的例子。鲁迅杂文《为了忘却的纪念》里说:“浓黑的悲凉”,“悲凉”的心境是无所谓颜色的,这里却以“浓黑”来形容它,加重了悲凉的气氛。正因为有了这些名家大师们的对移用这一修辞手法的 当考场作文里,“移用”的语言现象出现在阅卷者面前时,阅卷老师不得不叹服你你语言的功底。上文读到的《冬日小语》就是个例证。再比如上一次讲课时读到的那一篇高考优秀作文《爸,您快进来吧》里的第二句,“爸一个人躺在孤寂的夜色里”“躺”字后一般跟地点、方位或者坐卧器具里,这里却跟了个“夜色”那诗歌的竟蕴就有了。如果躺在床上就淡而无味了。可见考场作文里用到“移用”修辞手法的还不算是极少,如果我们的作文语言里也用上移用的修辞手法,那语言的档次就上去了,语言的文采就出来了。下面我们做些用“移用”修辞手法造句的练习。这里我们先对移用作个简单的分类:移用分成两个类:一类是指改变词语的使用环境,其间按语法再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修饰关系上的移用,如“妩媚的夏”,“一车车的希望”另一种是动宾搭配上的移用,如“脱去——一绚与繁华”、“酝酿来年的新梦。”类是指临时改变了词性,就象古汉语里的词类活用。如老舍的小说《离婚》里有一句“在他心的深处,他似乎很怕变成张大哥第二——“科员”了一辈子,以至于对自己的事却一点也不敢豪横……”,“科员”是名词,这里改变了词性,移用作动词了。练习:“梦”或“幸福”加上修饰语或让其成为宾语,使其成为用到移用修辞手法的短语。2、以“美”为话题,写一段话,要求用到“移用”修辞手法。除了移用之外,另一种修辞手法虽不在高考的考试大纲里,但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却常出现,而且这种修辞手法对提高语言的文学含量、增强语言的文采感很有好处,它就是通感。通感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感官上,凭借感觉相通,相互映照,以收到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之效。如:“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这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无音响的浓云。”(鲁迅《祝福》)听觉感受(爆竹声)转移到视觉感受上去了。再如:“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 浓黑的悲凉。”(鲁迅《纪念刘和珍君》)“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可以说,通感手法,使作家的表达比普通的多了几个通道,使作家的语言比普通大多了几许春风、几树桃红,而考场上的通感的思维,当然亦会使该作文多了一个加上发展等级分的砝码。[例文] (200年)冷香飞上语言山东考生报告会上的这位学者提出的问题及众人的回答,让我感受颇多,不禁想起王蒙曾提出的“语文是什么”的问题。有人说是整天的题海战术,有人说是老土的“八股文”……语文难道就仅仅是成天做题,一个学期捏着鼻子写几篇作文?不,对这一问题的答案应到大自然和生活中去寻找。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由自在,你觉得真好,这就是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生机勃发,这就是语文;如血的残阳映红半边天,让人无限留恋,别忘了这也是语文。语文是那巍巍昆仑,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落的露珠,是古城旧都中国色天香的杜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渔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潜过了落满梨花的大自然,让我们乘着“刚朵拉”到生活中去寻找它的答案。语文给予我聆听音乐美的耳朵,欣赏绘画美的头脑与眼睛。当你听到一首美妙的歌时,你觉得这词真好,你想记住它,别忘了,这就是语文;当你看到一幅画时,即刻被其中的景象吸引,于是你搜肠刮肚地想尽华美词藻来形容它,别忘了,这也是语文;当你参加班干部竞选演讲,组织广播稿件,主持会议,别忘了,这也是语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语文从那古人口中娓娓道出;语文被当阳桥头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流出;语文在浔阳江头的琵琶女琴弦上回荡。语文带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到景阳冈的青石上感觉惊险;它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这说是语文,如此丰富多彩的答案,让我坚信,语文的教育之路必将是光明大道,所谓“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语文。”说实话,这篇高考作文在立意和构思上没什么大不了的,无非是说回答什么是语文,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丰富多彩的,它能得高分就全仗它的语言了。整篇文章妙语如珠,许多美丽的比喻似乎信手拈来,且随时构成耀眼排比,想象力不可谓不惊人,尤其是题目,让人一读就觉耳目一新,意藉丰富。“香”是嗅觉器官的感觉,却用了一个表肤觉的词“冷”来形容之,这个通感手法的运用,把语文的清高、凄美、雅洁的意蕴全写出来了,难怪阅卷老师一看就喜欢上了,打分时当然就不令吝啬了。可见学一手通感的修辞手法,会写几句用到通感修辞手法的句子是很有好处甚至是很有必要的。在学习写用到逼感手法的句子前,我们先对通感来个较全面的认识。明了一下通感的范围。通感的范围无非有这些: 听觉 肤觉 味觉视觉 嗅觉至于逼感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修饰语构成通感的方法。所谓修饰语构成通感法,是指把与中心词感官不同的词,拿来作中心词的附加成分的方法。如:“浓黑的悲凉”、“苍白的歌声。”练习:在“叫声”前加修饰语,构成通感。如:尖利的叫声、甜密的叫声、薄薄的叫声等2、比喻式构成通感的方法。利用比喻,构成通感,是最常见的方式。如上文提到的《荷塘月色》中的两个句子。再如:“她的笑声,属听觉效果的词,喻体是朝霞,属视觉效果的词,既是比喻也是通感。而如果说成很铃般的笑声”,以声喻声,就没有这么清新脱结了,甚至可以说是味同嚼蜡了。构成比喻式通感,一般要求做如下几步联想。首先,找出本体的某一特点。其次应由这一特点出发,想到不同的感官中和这一特点相吻合的事物是什么。最后将联想思维结果组织成文句,构成通畅的比喻句。例如要写“歌声”的通感句,首先要找出歌声的特点,是听后让感到“精神振奋”的呢,还是让人感到宁静安详的呢?其次找准这特点后,就联想在视觉或触觉或嗅觉中能够表达精神振奋或者宁静安详的事物是什么,如从视觉角度说,看到旷野奔腾的骏马是让人精神振奋的,从触觉角度说,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是让人感到安闲宁静的或从视觉角度说夕阳下的海边,海水轻吻沙滩是让人感到安闲宁静的。第三步就是将歌声和联想到的事物组合在一起构成比喻句。无论是《义勇军进行曲》还是《黄河大合唱》,一如旷野里的骏马,奔腾在中华民族的情感里。3、由动宾结构构成通感的方法。当动宾结构中的动词是一种感官体验,而这个动词后跟的宾语是另一种感官体验时,这个动宾结构就构成了通感,这种构成特别能表达一种曼妙的意蕴。例如:月亮照亮了远远的山歌。本来,月亮照亮的应是山林、山村之类,这里却照亮“山歌”,这种搭配应说是很怪的,但正是这种通感手法把月光如水山歌悠扬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再比如:“春天的手呀翻阅她的等待。”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汉语修辞学指定教材,自考汉语修辞学难吗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河北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考试科目有哪些主考院校:河北师范大学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课程类型考试方式备注1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必考笔试2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必考笔试300015英语14任选一门笔试00016日语14笔试00017俄语14笔试400037美学6必考笔试5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6必考笔试6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7必考笔试7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7必考笔试800540外国文学史6必考笔试900541语言学概论6必考笔试101100321中国文化概论5任选两门免考外语增考三门笔试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4笔试00819训诂学5笔试05182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4笔试05183报刊编辑学4笔试05184汉语修辞学4笔试05185新闻采访学4笔试05186中学语文教材教法4笔试1206999毕业论文实践必做、不计学分毕业总学分66谁知道汉语言文学专科所有自考科目的教材及版本?00506写作(一)7——北京大学出版社徐行言2013版00529文学概论(一)7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6———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陈思和2013版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5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6———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方智范2013版0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600534外国文学作品选600535现代汉语7————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齐沪扬2013版00536古代汉语8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00024普通逻辑400031心理学400429教育学(一)4这门专业我全考完了,2014年4月教材只改动了4门,除了这四门,其他的你报代码,自考书店就给你拿书了,这四门是新教材,要留意下。其实改动性不会太大,我见过很多用老教材参加自考的人,照样能考过。教材虽说变动,知识性和要考的内容不会变动的。写作一,现代作品选,古代作品选一,现代汉语。出版社和版本作者名标在后面了。最后三门是三选一,我选的教育学一,因为我只想背背做做题赶紧考过,趣味性其他两门更强一些。个人觉得有难度的是古代汉语和古代作品选一,前一个需要理解运用,后一个是阅读量太大,且都是跟古文有关,学起来确实有点费劲,古代汉语三进宫才考过的。现代汉语也算一个理解运用性比较强的,主谓宾定状补和拼音学好就没问题,否则有点困难。文学概论,理论性比较强,关键在于记忆。其他的都是读读,做做题,再背背,考试答对关键点就有分。这门专业应该算自考里比较简单的,不用上什么专业的辅导班,不会的在网上找找资料,一般需要的是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的翻译资料和古代汉语的课后习题资料。网上视频是要花钱的,我没有看过,有多次进宫的经历,习惯了···古代汉语考了三次,现代汉语两次,古代文学二考了三次。自考实际不难,都是书本知识,不会出书本以外的,所以不用担心,自考难在难以坚持上,多次失败也不要放弃,肯定能考过的。怎么才能弄到自考律师的教材啊?要国家的指定教材在海淀图书城有一个自考书店。里面有自考律师的教材有关自学考试的问题请问辽宁自考会计都考哪些科目科目报考指南上有。教材最好是去自考办打听清楚准确,到也不一定要去招办买,也可以从考过的老生那里买或借二手教材这是经济之路,当然如果不在乎就算了!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第四章 词汇一、词汇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的丰富与否决定了语言的表现力。个人的词汇量则往往取决于他的学识、阅历。词汇量等于信息量。 二、词汇单位 语素、词和词的构成、固定短语 三、语素 1、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现代汉语的语素大部分是单音节的,也有双音节的,还有多音节的(一般是外来词,如“奥林匹克”) 2、确定语素可以采用替代法 3、语素的分类 (1)按音节: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2)按语素的构词能力,可以分为三种 A、自由语素: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叫自由语素 B、半自由语素: 不能单独组成词,只能同其他语素自由组合成词,在构词时位置不固定的语素叫半自由语素 C、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而且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固定的语素叫不自由语素 注: 大部分情况下,一个字就是一个语素;完全由外语音译过来的,无论多少个字,都是一个语素。 语素: 1  成词语素 2 不成词语素: (1)不定位语素(词根,如——农,农——) (2)定位语素 (词缀: 前缀如老——, 第—— ; 后缀如——子,——儿) 注: 词缀也是一个语素 四、词 1、定义:词是由语素充当,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2、词的构成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叫词根,词根是词的词汇意义的主要承担者,加在词根上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词缀。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1)单纯词 A、单音节的:如天,江 B、多音节的: a、连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 含双声词(参差,仿佛,伶俐) 叠韵词(烂漫,逍遥,哆嗦) 其他(鹦鹉,芙蓉,玛瑙) b、叠音词:由两个相同的音/由不成词语素相叠而构成。如猩猩,潺潺,依依 c、音译外来词:如葡萄,歇斯底里 d、拟声词/象声词,如“哗啦,叮当,滴答” 翻译外来词的四种方式: 音译,如苏打,巧克力 半音译半意译,如冰淇淋,米老鼠 音译后加汉语语素,如拉力赛,沙丁鱼 字母外来词,如MTV,CD (2)合成词 A、复合式:至少要有两个不相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从词根和词根之间的关系看,分五种类型: a、联合型: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合而成,又叫并列式。如途径、国家 b、偏正型:前一个词根修饰、限制后一个词根。如火红 c、补充型:后一个词根补充说明前一个词根。如提高,车辆 d、动宾型:前一个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个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事物,又叫支配式。如司机、注意 e、主谓型:前一次根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词根是陈述前一词根的,又叫陈述式。如地震,日食,民主 B、重叠式:由两个相同的词根相叠而构成。如姐姐,仅仅,刚刚 C、附加式:由一个表示具体词汇意义的词根和一个表示某种附加意义的词缀构成 a、词缀+词根:老虎,阿姨 b、词根+词缀:刀子,来头,鸟儿 此外,还有词根和一个叠音词缀结合的,如红通通(的) 五、短语         短语是词和词的语法组合,它表示一定的意义,它也是造句的成分,可以单说或单用,但它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单位,它是可以分割的,中间往往能插入别的造句成分(即扩展),而词是不能分割的,分割之后就不表示原来的意思。例如:骑兵是词,骑马是词组。       区别词和短语的方法叫扩展法。 六、固定短语 1、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词语。与之相对的是自由短语,自由短语是词跟词按表达需要的临时组合,即一般短语。 2、固定短语包括专有名词(企事业单位名称,书名,杂志名等)和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熟语结构上比较固定,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 七、词义 1、词义的定义:词是词的内容。词包含语音和意义两个方面,词的意义方面即词义。 2、词义的性质 (1)词义的概括性:一般的词指的都是整类事物或现象。词义为了准确地表明这个词所表示的对象的范围,便须舍弃各种具体的个别的特征,概括出对象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这就是词义的概括性。 (2)词义的模糊性:指的是词义的界限不清楚,它来源于词所指的事物边界不清。 (3)词义的民族性:不同的语言用什么词表示事物可以不同。 3、词义的构成 (1)理性义:词义中同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叫做理性义,或概念义。理性义的作用就在于给词所联系的事物划一个范围 (2)色彩义(附属义) A、感情色彩 a、褒义词 b、贬义词。 c、中性词。 d、有一些词造成短语或句子之后,整个语句可以产生褒义或贬义的感情色彩。 B、语体色彩:又叫文体色彩,有些词语由于经常在特定的语体中使用,便带上了某种语体色彩。包括书面语色彩和口语色彩。 C、形象色彩:表示具体事务的词,往往给人一种形象感,这种形象感来自对该事物的形象的概括。这些词除了理性意义外,还使人有某种生动具体的感觉,即所谓形象感。 4、词义的分解 (1)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一个词有几个义项时,各个义项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即各个义项只出现在自己的语境中,每个具体语境只有一个义项适用 A、义项的分类:按地位分为基本义(基本的,常用的)和转义(由基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转化来的)。基本义不等于词的原始意义。词的转义主要是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方法产生的。 B、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和多义词(有两个以上的义项)。 C、同音词:多义词是一词多义,几个意义之间有联系,同音词则是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 (2)义素的分析和运用 A、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所以又叫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把同组中的共同特征叫共同义素,把区别特征叫区别义素 B、义素分析步骤 a、要明确分析的对象。义素分析一般总是在一些相关的词(同一语义场)中进行,只有相关的词才可以比较,才更容易选择经济适用的义素。 b、根据所选定的词,进行词义间的比较,找出其中共同特征与区别特征,即找出相关的义素。 c、义素确定之后,还需要采取种种方法进行表达。一般要对义素进行概括分类,两项对立的义素可归并成一个,用“十”“一”号进行区分,义素本身标以[ ],可以用二分法,多分。 C、义素分析的运用 a、掌握,解释,理解词义 b、突出地显示词义间的异同及联系 c、突出词义组合之间的关系 八、语义的聚合——语义场 1、语义场的定义:语义场又称词汇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义场中可以有种种词义上的差异 2、语义场的层次:语义场有不同的层次,上一层次中某个词的义素必然为下一层次的各词所具有,而下层又必然有自己一些特殊的义素,例如:人(上位词),男人,女人(下位词)。上位词必有下位词,下位词也可以由自己的下位词。上一层次的称作母场,下一层次的称做子场。语义场的各项,也可以没有共同的上位词,例如父亲和母亲。有些词可以兼属不同的语义场,主要由义项不同所致 3、语义场的种类:(按关系不同) (1)类属义场:其成员同属于一个较大的类,在汉语中类属语义场所概括的事物,往往超过所列举的事物的总和。例如“锅碗瓢盆”可以代表一切厨具;其划分依据并不一定符合科学分类的要求 (2)顺序义场:各成员按照某种固定的顺序排列,有些顺序义场可以周而复始,叫“循环义场” (3)关系义场:一般由两个成员组成,二者处于某种关系得两端,互相对立,互相依存 (4)方位过程也可以作为关系,组成某些关系义场。如“东边,西边”,甲在乙的A——〉乙在甲的B (5)行为动作的过程:买——卖 九、同义义场 1、同义义场的定义: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义场中的各个词叫作同义词,包括等义词和近义词。所指相同并不一定构成同义词 2、同义义场的分类 (1)等义词       等义词是意义完全相同,所指对象完全相同,如:斧子——斧头 (2)近义词 A、意义大同小异,或者意义相同但附属色彩、用法、功能等不同的一组词,是近义词。 这种词,应用时不能任意相互替换,若换用,就会发生语义上的、色彩上的一定变化。 3、同义词的差别 (1)理性意义方面的差别: A、意义的轻重:即±[程度重],如“轻视——蔑视” B、范围的大小:即±[范围大],如“边疆——边境” C、个体与集体的不同:即±[集合],如“信件)——信” D、搭配对象不同:如“交换——交流” (2)色彩方面的差别: A、感情色彩不同,即±[褒义],如“成果——结果——后果” B、语体色彩不同,即±[书面语],如“父亲——爸爸” (3)词性方面的差异:如“深刻——深入 注:辨析同义词的方法:从语境中去考察,可能出现的上下文语境,设想替换的可能性 4、同义词的作用 (1)恰当选用同义词能使语言表意精确严密 (2)同义词前后换用,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3)同义词连用可以使语意丰富、明朗,增强语势 (4)从音韵上选择同义词可增加语言的音乐美 十、反义义场 1、反义义场的定义: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可以构成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两个词必须是同一意义范畴的 2、反义义场的类型: (1)互补反义义场:(A=-B,B=-A,-B=A,-A=B)两者之间不容许有第三者存在,如生、死 (2)极性反义义场:处于这种语义场的两个词,肯定A,就否定B,肯定B,就否定A;但否定A,不一定就是肯定B,否定B,也不一定就是肯定A,因为还有C、D、E等其它意义存在的可能。如白,黑 3、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反义义场中的词总是成对的,但是两个词之间的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并不相等,这样就形成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如厚、薄 4、反义词的作用 (1)反义词常被用作修辞上的对比和映衬的手段,具有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说服力 (2)反义词连用,使语句富于哲理,更加含蓄,富于感染力 (3)反义词对举,使叙述简练明确 (4)在构词上可以形成仿词或用反义语素形成词语 十一、语境: 1、定义:指语言的环境,一般分为两类: 2、分类 (1)上下文语境:指与本词语有关系得前后词语,或本句话前后的语句 (2)情景语境(社会现实语境):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包括说话双方,牵涉到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听说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姿态,手势等等非语言因素) (3)语境和词义 A、根据语境理解词义,“因文定义”,而不要“望文生义” B、语境使词义单一化 C、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D、语境增加临时性的意义 E、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 十二、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1、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1)基本词汇: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 特点: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 (2)一般词汇: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 特点:有很大的灵活性,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等 2、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 (1)古语词:文言词(口语中已不大使用)、历史词(表示历史上的事物或现象的古语词) 古语词的表达作用:文言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受到一定题旨情境的制约,使用得当,可以产生很好的表达效果。 (2)方言词 (3)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中借来的词,在语音上,要把外来的音节结构改造成汉语的音节结构;在语法上,外来词进入汉语词汇后,原有的形态标志就一律取消。外来词的意义也要受汉语词义的制约,往往要发生变化 类型:音译外来词、音义兼意译外来词、音译加意译外来词、字母外来词 3、行业语、隐语 (1)行业语:是各种行业应用的词汇,或者叫“专有词语” (2)隐语:是个别社会集团或秘密组织中的一种只有内部人懂得的特殊用语 十三、熟语 熟语是语言中定型的词组和句子,一般指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也叫固定结构、固定词组。熟语虽然不是词、内部构造比词复杂、一般是词组或句子的结构,但它们具有格式和构成成分的固定性、意义的整体性、使用的现成性等特点,作用和功能相当于词,是词的等价物,是结构上大于词的整体性的造句部件,一般也被人们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来使用。因此,熟语也是词汇性单位,是词汇成分的一种 十四、成语 1、成语的定义: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来源于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头俗语。成语的构造也有并列、偏正、动宾、补充、主谓五种 2、成语的特点 (1)长期习用,结构定型,具有凝固性 (2)意义具有整体性、确定性,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表义凝练 (3)使用上和色彩上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和书面语色彩 十五、惯用语 惯用语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穿小鞋,下马威,天晓得。意义是整体化了的。 十六、歇后语 1、歇后语指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是真意所在。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部分常常不说出来,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歇后语 2、歇后语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喻义,一是谐音 (1)喻义歇后语:它的前一部分是一个比喻,后一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 (2)谐音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现象 十七、词汇的发展变化 1、新词的产生 2、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 3、词义的演变:途径 (1)词义的扩大 (2)词义的缩小 (3)词义的转移 (来源于网上资源)

曾有一些台湾教授在—起讨论: “中华民族是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讨论的结果是没有结果。但是,有一点,大家还是达成了共识:这就是“美食”与“美辞”,绝对是中华民族的两大绝活,举世无匹!中国人钟情于美食,世所公认;中国人讲究美辞,众所周知。早在先秦时代,孔圣人就有名言: “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周易?系辞上》有云: “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荀子则说: “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汉代学者刘向更明确宣示: “说不可不善,辞不可不修”;南朝文论家刘勰则说: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中国人之所以讲究修辞,中国人之所以擅长美辞,于此可寻得历史的因由。那么,如何创造美辞?如何使自己的言说精彩动人,使自己的文章魅力无边?《现代汉语修辞学》将给您以有益的启示,让您如饮醍醐,茅塞顿开。全书除了讲理论头头是道、论学理言之凿凿的鲜明特点外,还首次在修辞学中运用现代定量统计分析的科学方法,对现代汉语各种语体、各种言语风格与修辞的适应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以确凿无疑的有力数据印证了其所推导出来的修辞原则,使全书更具科学化、现代化的时代气息。其所总结的修辞规律,可谓科学全面;其所概括的修辞原则,可谓深刻精警;其对修辞文本建构的心理机制的阐释,则属首开先河;其解析修辞文本的精义奥蕴,犹如庖丁之解牛。

自考现代汉语修辞学重点总结

例句

词类划分是依据不同标准把词划分为若干类。如依据有无实在意义可以分为实词、虚词;依据字数可以分为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依据语法特性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性判断就是就是根据词的语法特性标准来判断某词是什么词。有些词不单纯具有一种词性,如“翻译”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地”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助词。 学生愚见,仅供参考。

继汤氏之后,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先后出版的修辞学论著为数众多,人们给修辞学所下的定义也各说不一,其中较有影响的主要有如下几种说法:1 、美辞说在我国修辞学界,持美辞说的学者较多,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版的修辞专著中,如王易的《修辞学》和《修辞学通诠》、陈介白的《新著修辞学》、章衣萍的《修辞学讲话》都从“美辞”的角度给修辞学下过定义。王易认为“, 修辞学一名美辞学,因其讲述修饰辞句而使增其美之理论也。又说:“修辞学者,乃研究文辞之所以成美之学也。”陈介白认为“, 修辞学是研究文辞之如何精美和表出作者丰富的情思,以激动读者情思的一种学术。”[章衣萍指出“, 修辞学是研究文辞美化的一种艺术。”以上三家之言虽然提法有别,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都强调修辞的核心是“美化文辞”,都侧重从美学角度给修辞学下定义。 特别是陈介白给修辞学所下的定义,实际上包含了以下三个要点:一是文字表达得要精美,这是要求形式美;二是要有丰富的情思,这是要求内容美;三是要能激起读者的情思,这是要求效果美。当然“美化文辞”是属于修辞学研究范围之内的事,但是,修辞和修辞学绝不能局限在“美化文辞”这一狭小的天地之中。比如从语体的角度而言,科技语体和公文事务语体并不追求什么“美化文辞”,但属科技语体和公文事务语体的文章、文件、著作,同样存在修辞问题,同样需要人们去认真加以研究。 鉴于早期的“美辞”论者过分强调书面语而忽视口语以及其他方面的缺陷,四十年代以后持“美辞说”的一些学者,在论及修辞和修辞学的定义时,在提法上有了一些明显的改变。如郑建业在《修辞学》一书中是这样给修辞学下定义的:“修辞学者,为研究语言文字之组织,使说者或作者了解运用语言文字之技巧,以期获得听者或读者之同情及美感之科学。质言之,即研究增美语言文字之方法论,故曰美辞学。”张弓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一书中,对修辞作了这样的界定:“修辞是为了有效地表达意旨,交流思想而适应现实语境,利用民族语言各种因素以美化语言。”由上不难看出,郑氏所谈的“美辞学”,主要涉及以下三个要点:一是以语言文字之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既包括书面语,也包括口头语;二是研究增美语言文字之方法论,并善于运用增美语言文字之技巧;三是要获得听者和读者的同情与美感,重视交际双方的情感交流。而张氏所谈的“美化语言”,则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修辞必须有效地表达意旨;其二,修辞应适应现实语境;其三,应调动民族语言的多种因素(如语言、词汇、语法等) 以达到美化语言的目的。显然,郑、张二氏对修辞学特质的认识,已较早期的学者深化了一步。此外,台湾学者黄庆萱在其专著《修辞学》中,大陆学者谭永祥在其专著《汉语修辞美学》中,均有鲜明的美辞说倾向。从前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长期以来“, 美辞学”在修辞学界的影响的确是深远的,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美辞说”尚存在明显的缺失。因为修辞不仅仅要求“形象”、“鲜明”、“生动”,也还少不了“明确”、“通顺”、“平匀”、“稳密”。也就是说,修辞有“积极”与“消极”两端,二者必须兼顾,而“美辞说”的主要缺点,就在于强调了“积极”一端而忽视了“消极”一端。2 、调整语辞说最先提出此说的是陈望道先生。陈氏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没有给“修辞学”下定义,但对“修辞”却作了如下解释:“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在书中作者对上述提法作了进一步的说明:陈氏认为“, 语辞”并非单指“文辞”,而应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而所谓“调整和适用”,指的是在“材料配置定妥之后,配置定妥和语辞之间往往还有一个对于语辞力加调整、力求适用的过程;或是随笔冲口一恍就过的,或是添注涂改穷日累月的。”这就是说,“调整或适用”语辞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需要经过仔细修改润饰的,另一种是“随笔冲口一恍就过”,即时完成的。而不论是哪种情况,作者都十分强调“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不应是仅仅语辞的修饰,更不应是离开情境的修饰。”由于陈望道先生和《修辞学发凡》在修辞学界所具有的重大影响,其后有不少修辞论著或工具书,都根据陈氏对“修辞”所作的解释和说明来给修辞和修辞学下定义。例如:修辞:简单地说,就是调整和修饰语言。修辞学:语言学的一门学科。它研究如何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各种表现手法,来恰当地表达思想和感情。修辞学就是研究修辞现象,探讨运用语辞以适应各种各样题旨情境的科学。这里有必要指出,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中提出“调整语辞”说,这在当时是很有针对性的。正如我们在前面所提到的,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修辞学界,“美辞说”及由此说而派生出的“修饰学”,一度相当盛行。当时有一些学者一味追求文辞的华美,不顾“意”和“情”,也不重视适应具体的语境。如有的学者认为:“修辞学是研究文辞美化的一种艺术。”修辞学追求的是文辞的美化,因此“辞”非“修”不可。“正如漂亮的女子一定讲求修饰”一样,“漂亮的文章, 一定也讲求修饰。”正是出于纠偏的考虑,陈氏首先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正本清源,十分明确地指出,调整语辞,为的是“达意传情”,即修辞是为表达一定的内容服务的。关于如何正确理解“调整”与“修饰”的区别与联系,陈氏在1962 年11 月29 日的一次谈话中,对此有过这样的追求:“那时修辞学界讲修辞一定要讲文言文,一定要讲修饰,讲雕琢,不问内容。我不提‘修饰’而讲‘调整’。其实调整也是修饰,只不过是离不开内容的修饰。为了与一般所说的修饰相区别, 我才提调整。”[ 14 ] 可见“调整语辞”说的产生,这是时代的产物。宗廷虎先生在陈氏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对“修辞”和“修辞学”所作的概括,则是对陈氏修辞思想的进一步发展。3 、规律说“规律说”最初是由王希杰先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提出来的。王氏在《修辞学的定义及其它》一文中,对“修辞”和“修辞学”是这样下定义的:“修辞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的规律的科学。”作者之所以这样给“修辞”和“修辞学”下定义,主要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语法和逻辑都是指的某种规律———语法指的是语言的结构规律,逻辑指的是人类思维的规律,和‘语法、逻辑’相提并论的‘修辞’⋯⋯也应该是指的某种规律。”我们认为,这一见解是颇有新意,言之成理的。此后,有一些修辞论著和高校教材采用了这一说法。例如:“修辞,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修辞活动;一是指研究修辞规律的科学,也叫修辞学。”“修辞学是一门研究修辞活动中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规律、法则的科学。”我们认为“, 规律说”从总结修辞规律的视角给“修辞学”下定义,将其与“美辞说”和“调整语辞说”相比,有其独到之处。因为修辞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和法则都是客观存在的。这些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法则的总和,便是需要人们去认真加以研究的修辞系统。而修辞学不过是人们对这一客观存在的修辞系统的主观认识和描述。为此,“规律说”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很自然的事。4 、手段说在20 世纪30 年代,石苇先生就提出过这样的观点:“用文字的形式去有效地传达思想感情的技术,就是修辞。”这可以视为“手段说”的雏型。在当代学者中,“手段说”的持论者以张静先生为代表。在张氏主编的《实用现代汉语》一书中,对“修辞”和“修辞学”作了如下的解释:“简略点说,修辞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手段;详尽点说,修辞是在一定语境中运用语言材料提高话语表达效果的手段。”“专门研究运用语言的技巧,提高话语表达效果的手段的学科,叫修辞学。”何以这样给“修辞”和“修辞学”下定义,作者作了如下的说明:第一,修辞是手段,是运用语言的技巧,这是修辞的主旨;第二,修辞手段的运用是为了提高话语的表达效果,这是修辞的目的;第三,提高话语表达效果的手段是借助于语言材料形成的,这是修辞的基础,也指出了修辞与语言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第四,在一定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材料构成的修辞手段才能提高话语的表达效果,这是修辞的原则,也指出了修辞和语境的关系。此外,刘帆先生也曾提出过类似的说法:广义地讲,修辞是一种言语表达技巧,是创造语言美的手段。”个人认为,上述解释和说明,强调要注意修辞和语境的关系,强调修辞是为了提高话语的表达效果,这都是对的。但是,如果把“修辞”和“修辞学”主要定格在“技术”、“技巧”、“手段”的范围之内,那就值得商榷了。5 、综合说在当代学者中,“说”的持论者有日渐增多的趋势。例如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一书讲到:“修辞是为适应特定的题旨情景,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规律。修辞学就是研究这种规律的科学。” 胡著对“修辞”和“修辞学”所下的定义,主要突出了以下要点:其一,修辞离不开特定的题旨情境,因为修辞现象总是特定的题旨情境的产物。其二,修辞讲究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这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辞格的运用以及篇章结构和语体风格等诸方面的内容。其三,修辞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这可以说是运用恰当的表达手段,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所要达到的目的。以上所说的三个方面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是有规律可循的。此外,骆小所先生在《现代修辞学》一书中给“修辞学”下定义时,也提出与胡著较为接近的观点:“修辞学是研究适应特定语境,而运用语语言表达的方法、技巧或规律的科学。”由于“综合说”是在集各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揭示修辞和修辞学的本质特征方面更具有科学性和全面性。关于修辞学的定义,除上面提到的较有影响的五种说法之外,尚有以张志公先生为代表的“选择说”,以吴士文先生为代表的“加工说”,以姜宗伦先生为代表的“修饰说”,以刘焕辉先生为代表的“言语形式的适切组合说”。限于篇幅,对以上各说这里就不一一详加评介了。应该承认,上述各派各家之言都有一定道理,都从不同角度对“修辞”和“修辞学”的本质属性作了这样或那样的归纳和概括。但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在一切科学中,越是基本的概念越难下定义。在修辞学中,对修辞学下一个人人满意的定义是很难的。”尽管给科学术语下定义很难,可是有一点这也是学术界业已取得的共识:给科学术语下定义,一是要尽可能准确地揭示该术语的本质属性;二是行文应力求简明扼要,不要拖泥带水。如果用这个尺度来衡量前面提到的名家之说,我们认为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给“修辞”和“修辞学”所下的定义是比较可取的。你自己整理下,我也是摘录的

现代汉语修辞学自考重点

着重学习句法分析,在语言实例中分析词类,关注语法语病的类别

查无此科目。白痴!

《现代汉语》是自学考试中汉语言文学、文秘以及小学教育专业专科阶段的主干课程,课程内容较多,表述较为抽象,系统较为复杂,对自学的考生来说,如何能在较为紧张的时间内,有条不紊地学习,把握并做到举一反三,最后顺利地通过本课程的考核呢?我们觉得,兼顾基本知识及重点难点的掌握与应试方法的恰当处理两个方面,是很重要的。收藏我吧!一、基本知识及重点难点的掌握1、基本知识的把握。《现代汉语》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研究体系有自己的基本知识结构,因此,作为学习效果的检测内容,对学习者来说这些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是必要的。每一章都有相关知识点,同学们可以结合《考试大纲》仔细揣摩、领会。这里仅就"语音"一章作一例说。首先,要分析语音现象,语音的物理、生理和社会这三大属性是最基本的,而进一步学习和分析语音现象,音素及其分类也是必须掌握的;其次,要分析和把握现代汉语语音,其最自然的语音单位音节及其结构构成是重要的,接着要进一步了解声母、韵母及声调的特征和初成,并在此基础上掌握音节的拼写规则;最后,我们还要掌握语音在实际运用中产生的临时变化现象即语流音变如轻声、变调、儿化等。2、难点、重点的掌握。由于本门课程的特殊性,要求考生在这一步学习中,不能有任何偏废,必须逐个地攻克堡垒。当然,我们还要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准确地掌握相关难点和重点,从而增强应试效果。下面分章说明:"语音"章在全面把握的基础上,本章有这样几个重点,也是难点:①调值与调类的联系和区别。首先要了解两者的联系,其次要把握两者之间的区别。②声母的特征。我们可以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去掌握,这是考试的一个重点。务必对每一个声母的特征有准确的了解。⑦韵母的分类与特征。其中单元音韵母的特征和复元音韵母的结构分类是难点,另外,四呼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④音变中轻声的性质、上声的变调及儿化的拼法以及字母和音素(音位)的关系等。"词汇"章重点理解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⑦语素的性质、类型及其与音节、汉字的关系。②词语的构造方式。这里注意单纯词的形式、合成词的类型。③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尤其是第二、第四两种类型。④多义词的意义构成、反义词的类型及同音词与多义词的关系。⑤同义词的区别。⑧基本词汇的特征、外来词的类型、术语义与普通义的区别、成语与惯用语的区别以及语素、字、词的联系和区别等。"语法"章本章在考核中占总量的三分之一强,对考生来说,是全书的难点和重点。在本章内,除基本知识外,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这是考生必须掌握的。①词类划分的依据及其结果,每类词的关键特征,以及在特征上有同异关系的词类的区别如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动词与形容词、形容词与副词、区别词与形容词、介词与连词、助词与语气词(指"的"、"了")等②句法结构部分内容较多、较难,务必弄通。如句法结构的关系类型与功能类型、复杂句法结构的层次分析,定语与状语的确定,宾语与补语的区别等。③句型划分的标准及结果,主谓谓语句的类型,在常见句式中重点把握存现句、兼语句和把字句的特征,复句要求能用化线法对多重复句进行分析。④语气部分主要掌握疑问句。⑤句子变化共有三种形式,其中"倒装"和"紧缩"是必须掌握的。⑥多义和歧义的区别以及多义的三种类型是难点。多义是针对句法结构而言的静态可能意义状态,是正常的句法现象,而歧义是针对句子来说的动态现实理解结果,是应该避免的。"修辞"章我们从这样两个角度把握课本内容。①一、二节为规范修辞,即以正确、简洁、规范等为表达目的的修辞活动,因此,主要了解色彩词语的使用以及词语、句子的加工和调整等内容,在"句式的选用"中尤其注意长、短句的适用语境和效果分析。②三、四节为超规范修辞,即以生动、形象等特殊表达效果为目的的修辞活动,因此,常用修辞格的定义、结构及效果的掌握是必需的,另外也要注意某些有同异关系的辞相比较,如借代与借喻、比拟与比喻、顶真与回环、排比与反复、排比与对偶等。"文字"章本章内容较零散,由于古汉语课也要涉及,故考核的比重不大,约为百分之十,且限以常识性了解。如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主要以古文字为主)、汉字的特点以及多音字和多音多义字的识别、汉字的构造方式(以前四种定义为主)。另外,汉字规范化(以汉字简化方式为主)、标准化等内容也是重点。最后,需强调的是,考核中往往有"改病句"题,课本中似乎没有设专节讲,但稍加留意会发现,在每一章内都有相关内容,有的在正文中,有的则在练习中,这就需要我们加以归纳。一般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剖析造成病句的原因:首先是词语上的,如词语色彩误用、生造词等;其次是语法上的,如词性误用、词语(成分)搭配和关联词使用不当、成分残缺等问题;第三,修辞上的,如成分、句子的语序不当、语义歧解、表达不周密、前后不照应等问题。二、考试须注意的问题掌握了课本内容,如果能了解一些本课程考核及应答中的特点,无疑对提高成绩是很重要的。下面,我们结合考核题型对此作简单介绍。1、填空题。这类题在内容上关系到每章的基本知识点,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要求考生完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所填内容是该句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一般来说,这种题目是识记类知识,如概念的定义、对象的属性、分类等;另外一种要求运用基本理论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填出答案,属理解类题目,如"’他在考试。,一句中的’在’所属词类为一"(98下)等。2、判断题。从内容上讲,这类题大多是对基本知识点的考核,甚至是常识性的,只是在形式上与填空题不同,要求考生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若错还须改正。要注意的是,有的判断是整个内容错,如"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是词。"(95下),有的是理论部分正确,举例说明有误,如"舌面元音发音时,主要有舌面起作用,由舌位的前后、高低和嘴唇的圆不圆来决定。U是后、高、不圆唇元音。"(98上),有的则是判断不严密,如"’裤、鲸’二字的义符都能较准确地提示词义的义类。"(如上)但也有少量理解和分析性的,如"通常所说的褒义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也能表示贬斥的感情色彩。"(98上)考生在解答此类题时务必从多个侧面去考虑。3、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选择题不管答案数量多少,从内容上讲,也与上述两种题型同,主要考核基本知识,多属分类、定义以及对它们的理解方面的,涉及每一章内容。限于篇幅,不作举例。4、名词解释题。考核基本概念,一般每章一个,从内容上看,这些概念对于相关章节来说是基本的知识点,属于必须掌握的内容。此类题回答时要求用简洁的文字解释出其实质内容,有些需举例。’如"零声母",要求说出"指没有辅音声母的音节"并举例,而"笔画"只需说出"是构成汉字的点和线,是汉字的最小结构单位"即可。5、归纳题。该类题型主要考核对材料的归类,多涉及声母的发音方法或部位、复韵母以及四呼、声调、单纯词类别、词义归纳、词类的归纳、汉字首笔的排序、汉字简化方式等。6、分析题。属于运用类题目,主要考核考生运用基本理论对实际材料进行分析。涉及到各部分内容,如词语的拼音、声韵母的认识、合成词结构划分、句法结构的层次分析、句型判断、复句的分析以及修辞格的判断等。7、改病句题。属于运用类题目,主要考核考生的基本理论和表达能力,可以从词语运用、语法结构以及修辞表达三个方面去思考。拿到题目后可以采用先零后整逐级进行的方法寻找错误处。"先零后整逐级"指首先逐个查看单个词语的运用,若无问题,再看句子成分的搭配和结构,最后看修辞表达如语义是否周密、前后是否照应、语序是否得当、辞格是否合格等。所改理由,也可以来用针对所改的对象进行就事论事的直接解释,体现针对性。8、简答题。属于理解和运用类。该类题主要测试考生对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各部分中重点内容的掌握,从内容上看,即前一部分所提到的。这里特别强调的是答题要注意的问题。一般来说,这类题目大多数是有明确答案的,回答时只需列出主要条目即可,如"倒装句"的四个特点、基本词汇的三个特征等;另一种形式是要求自己根据课本知识组织答案,但实际上毋须惧怕,有的只需稍加归纳即可,如不同韵母的比较、调值与调类的关系等,有的则要求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如一些修辞现象的分析等。回答用语,尽可能简洁,避免技蔓,不需作详细解说。考试大收集整理

Mandarin nam

自考现代汉语修辞学重点

曾有一些台湾教授在—起讨论: “中华民族是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讨论的结果是没有结果。但是,有一点,大家还是达成了共识:这就是“美食”与“美辞”,绝对是中华民族的两大绝活,举世无匹!中国人钟情于美食,世所公认;中国人讲究美辞,众所周知。早在先秦时代,孔圣人就有名言: “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周易?系辞上》有云: “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荀子则说: “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汉代学者刘向更明确宣示: “说不可不善,辞不可不修”;南朝文论家刘勰则说: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中国人之所以讲究修辞,中国人之所以擅长美辞,于此可寻得历史的因由。那么,如何创造美辞?如何使自己的言说精彩动人,使自己的文章魅力无边?《现代汉语修辞学》将给您以有益的启示,让您如饮醍醐,茅塞顿开。全书除了讲理论头头是道、论学理言之凿凿的鲜明特点外,还首次在修辞学中运用现代定量统计分析的科学方法,对现代汉语各种语体、各种言语风格与修辞的适应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以确凿无疑的有力数据印证了其所推导出来的修辞原则,使全书更具科学化、现代化的时代气息。其所总结的修辞规律,可谓科学全面;其所概括的修辞原则,可谓深刻精警;其对修辞文本建构的心理机制的阐释,则属首开先河;其解析修辞文本的精义奥蕴,犹如庖丁之解牛。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第九讲 教学目标:1.能够辨析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并熟知其作用2.拓展了解补充的八种修辞手法,感知表达效果教学重点:掌握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教学难点: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教学过程:3课时第一课时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一、比喻 1. 比喻就是打比方,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比喻词”。例如:在比喻句“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中,“叶子”是本体,“舞女的裙”是喻体,“像”是比喻词。1. 比喻的作用。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3. 比喻的基本类型(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如、似、仿佛、犹如、有如、一般、像……似的”等一类的喻词。例如: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2)暗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一类的喻词。例如:①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山绿水画。②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3)借喻:不出现本体,或不在本句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例如:①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②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二、比拟 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1.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富裕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例如: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②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③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老舍《济南的冬天》)2.拟物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表达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例如:①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②他无法统计失败了多少次。他毫不气馁。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徐迟《哥德巴赫猜想》)3.比拟的修辞效果 运用比拟能寓情于物,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可以使叙述生动形象,加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把抽象的事物描写得有声有色,可见可闻。三、排比 1.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内容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或者段落排列在一起,使内容和语势增强的修辞手法叫排比。例如:①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儿趟跑捉几巨迷藏。②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2. 排比的修辞效果排比可以增强语势,提高表达效果。排比多用于说理或抒情。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四、对偶 1. (语法)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修辞手法叫对偶。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有正对、反对、串对之分。①正对:上下两句意思相似、相近、或相补、相称的对偶形式。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②反对:上下两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如:谦受益,满招损。③串对(流水对):上下两句的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2. 对偶的修辞效果。从形式上看: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韵美;从内容上看: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五、夸张 1. 夸张是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或事物作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以强调或突出人、事物某一方面特征的修辞手法。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秋浦歌》、《夜宿山寺》等,有些成语也包含夸张的意思:挥汗如雨、惊天动地、千钧一发。文章中夸张的句子更多,例如:①我从乡下跑到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②教室里很安静,静得连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2. 运用夸张的目的。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情感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六、反复 1.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着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的修辞手法。2. 反复修辞手法的几种类型(1)连续反复: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中间没间隔。例如: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②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2)间隔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中间。例如:①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②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七、设问 1.设问就是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例如:①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②这个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2.作用 除了引起注意外,还有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八、反问 1.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似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如:你们怎么能不做笔记呢?2. 作用 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重点掌握的八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类别作用例句作用分析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形式美观,凝练集中,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描写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反复: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包括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出感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盼望着”一个短语连续反复,表达对春的喜爱,盼望春天早日到来的急切心情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手法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气势,引起读者注意,发人深思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这个设问突出强调了来的是出使宫市的太监,写出他们骄横的神态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它的特点是用肯定的语气表达否定的内容;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增强语言气势,可以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强,不容置疑,语感强,富有感染力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在记叙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之后,用这两个反问句抒发自己的感情,赞扬志愿军战士的英雄行为。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启发读者深思除了上述八种修辞手法之外,我们还要拓展一下,补充八种,这些都会在阅读中碰到,体会其表达效果,以提高我们的阅读鉴赏能力。如:顶针、回环、互文、对比、通感,衬托、借代,双关。1. 借代 用借体代本体。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其上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可用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如:①读点鲁迅②红领巾在街上跑③我买了台“康佳”④大胡子在吼叫着。作用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②简洁、简练,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③灵活,不死板,给人幽默感,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2. 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做衬托。运用衬托的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就是俗话说的“好花还要绿叶称”。正称:桃核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他年纪小,器量可不小。3. 对比 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运用对比可以使客观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表达更集中、更加鲜明突出。两体对比:有的人骑在人民的头上:“呵,我多么伟大!”有的人俯下身来给人民当牛马。一体两面对比:时间是勤奋者的财富,创造者的宝库;时间是懒惰者的包袱,浪费者的坟墓。4. 通感 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的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使意象更加活泼、新奇。如: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②荷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5. 双关 利用语音或者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辞格叫双关。就是平时我们说的“话中有话”。作用是:使语言幽默,生动活泼,增强表现力。谐音双关:冬天穿裙子——美丽动人,猪八戒的脊梁——无能之辈;语义双关:新事业从头做起,旧现象一手推平(理发店广告);语法双关:有些歧义句,却成就了另一种魅力;情景双关:君子动口不动手。6. 顶真 有的写作顶针,又叫蝉联、联珠。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这种辞格叫顶真。如:严志和一见了土地,土地上的河流,河流两岸阴湿的灌田,灌田上青枝绿叶的芦苇,心上就漾着喜气。(梁斌《红旗谱》)7. 回环 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用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这种辞格叫做回环。如: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 (鲁迅《故乡》)8. 互文 指的是两个短语或句子中,语义必须互相补充、互相拼合,才构成完整的意义,即:“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古诗词中大量应用,现代汉语中也有:这些人最喜欢的就是张家长李家短……

《汉语修辞学》课程教学大纲2006年01月25日 临夏电大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 “汉语修辞学”是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升本科学员开设的一门选修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基础课“现代汉语”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初步具备现代汉语修辞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修辞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修辞技巧,从而提高实际应用语言的水平。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36课时,共2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修辞概说,介绍修辞学的基本情况;词语的锤炼,介绍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和采用的方法;句式的选择,介绍六组十二种句式的特点、作用及其运用;语言的声音美,介绍语音修辞的基本技巧;修辞格的运用,介绍十种常用修辞格的特点、构成及其运用技巧。 本课的教学要求做到: (一)在教学内容和理论体系上注意做好与“现代汉语课”的衔接。 (二)本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因此在教学基本知识理论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实践联系,重在实践练习,做到学以致用;教学要讲求适用,使学生通过课程基本知识的学习有切实的收获。 (三)修辞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摆正创新与规范的辩证关系,注意语言运用的规范。 (四)修辞学的教学要突出当前社会生活的修辞实践,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用当前口语、报刊、影视剧的修辞用例,突出修辞的时代感。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采用李庆荣编著的《现代实用汉语修辞》为主教材,主教材是教学大纲内容的具体体现,是组织教学和期末复习考试的基本依据。教材各章后面附有形式多样的综合练习题,可供学生自学复习参考。 本课程不提供音像教材,各地可根据实际需要制作一些录音或录像辅导,指导学生自学,也可以通过各个省市的教学平台发布辅导文本,制作IP课件,组织网上讨论等,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别化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教学内容第一章 修辞概说 【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教学目的着重说明修辞的一些基本问题,阐明修辞的性质,修辞同语境的密切关系,修辞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修辞的学习方法,修辞主体的修养要求等,其中修辞与语境的关系要注意重点讲授。 第一节 修辞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科 第二节 修辞的性质 一、什么修辞 二、修辞与语言三要素 三、修辞与逻辑 第三节 社会生活需要修辞知识 一、新闻报道需要修辞 二、课堂教学需要修辞 三、外语翻译需要修辞 四、社会宣传需要修辞 五、商贸工作需要修辞 第四节 修辞与语境 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对语言表达具有制约的作用。 一、社会、时代 二、题旨情景 三、对象 四、场合 五、时间 六、话语的具体环境 第五节 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第六节 修辞主体的修养 要提高修辞水平,必须注意提高修辞主体――作者的修养。 一、思想品德 二、生活积累 三、知识素养 第七节 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 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语言交际活动,处处都有修辞现象,处处都有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不忘学习 二、评论不足 三、比较分析第二章 词语的锤炼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词语锤炼的重要意义,锤炼词语的基本要求,掌握锤炼词语所运用的几种方法,其中尤其要注意同义词与反义词语的配合使用;认识成语及成语的活用,学会结合实例分析词语运用的优劣,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运用词语实际能力,提高语言水平。 第一节 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 一、准确朴实 二、简洁有力 三、新鲜活泼 四、生动形象 第二节 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几种方法 一、精心挑选 二、修饰点染 三、巧妙配合 1. 相同词语的配合 2. 含有相同语素的词语的配合 3. 意义相同相近词语的配合 4. 意义相反相对词语的配合 第三节 成语和成语的活用 一、成语 1. 成语的修辞作用:意蕴深厚,文字精炼,生动具体,风趣诙谐,新鲜别致。 2. 成语运用中要注意的问题:理解要正确,运用要贴切。 二、成语的活用 1. 成语活用的方式:易字、谐音、拆用、易色、回环; 2. 成语活用的修辞作用:文字简洁、内涵丰富、色彩多样、富于趣味; 3. 成语活用中要注意的问题:理解成语原形的意义,活用要恰当自然。第三章 句式的选择 【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介绍十二种句式的基本特点和表达作用,以及相关句式的运用问题,要注意弄清楚各个概念的内涵,各种句式的内涵上的区别和表达作用上的不同,认识各种句式的修辞效果,能结合实例对句式作出选择、变换和分析。 第一节 整句和散句 一、对偶 对偶是指形式上对称均衡,意义上互相关联的两个句子或词组。从意义上看,对偶可分正对、反对、串对三种类型。 二、排比 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词组。 三、叠用 叠用是一些基本结构相同,并有意识地叠用某个或某些词语的句子、词组,具有整齐一致、集中突出、清晰醒目的特点。 第二节 短句和长句 一、短句 短句的特点是明白易懂,感情色彩多样,实用性强。 二、长句 长句具有信息丰富、气势充畅、脉络分明的特点。 三、长句化成短句的方法 1.抽出修饰语 2.运用叠用句 3.合叙改为分叙 第三节 肯定句和否定句 肯定句和否定句是就句子的语气说的,表示肯定语气的就是肯定句,表示否定语气的就是否定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各有其表达效果。 第四节 设问句和反问句 一、设问句 设问句是先提出问题,接着把答案说出来的句子。主要作用是引起对方注意、思考。 二、反问句 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这样的句子就是反问句。 第五节 口语句和书面语句 一、口语句 口语句主要指是以口头形式出现的句子,具有结构简单、简略、关联词语较少、语气词较多的特点。 二、书面语句 书面语句主要是以文字形式出现的句子,具有长句多、结构复杂的句子多、整齐的句子多、关联词语多和特殊句式多的特点。 第六节 顺装句和倒装句 一、单句中成分的倒装 主要有主谓倒装、状语在句首、状语在句末等几种情况。 二、复句中分句的倒装第四章 语言的声音美 【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介绍语音的修辞技巧,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声音修辞的重要性,掌握语音修饰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在交际表达过程中重视词语声音形式的修饰,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第一节 要讲究语音修辞 运用语言要注意词句的声音、形式,讲究语音修辞,使语言的形式能给人以美感。 第二节 双音节化 汉语的声音流程是均匀的,有规律的,而其主要节奏倾向又在于双音节化。 第三节 音节的协调 一、直接组合的词语中要注意音节匀称 二、相应位置上的词语要注意音节一致 第四节 几个多音节语音段落 一、四音节语音段落 二、三音节语音段落 三、五音节语音段落和七音节语音段落 第五节 押韵 押韵指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最后一字运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以便使得音调和谐优美。 第六节 平仄的安排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第七节 双声叠韵和叠音 一、双声和叠韵 双声指两个字声母相同,叠韵指两个字的韵母或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 二、叠音 叠音指相同音节的重叠,包括包括相同语素或音节的重叠、词的重叠两类。第五章 修辞格的运用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辞格在表达中的特殊作用,掌握比喻、借代、夸张等修辞格的概念内涵、构成特点,弄清楚一些易于混淆的辞格的区别,弄清不同辞格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以及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正确使用修辞格表达思想。 第一节 比喻 一、比喻及其比喻的类型 比喻包括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部分,常见的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二、比喻的修辞作用 比喻的修辞作用是说明事理、描述事物、刻画人物。 三、运用比喻的要求 要做到贴切、新颖、巧妙。 第二节 借代 一、借代就借代的方式 常见的借代方式有以部分代整体、以具体代抽象,以专称代泛称,以特征代本体。 二、借代的修辞作用 三、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第三节 比拟 一、比拟及比拟的类型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可分拟人和拟物两类。 二、构成拟人的几种方式 三、比拟的修辞作用 四、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第四节 夸张 一、什么是夸张 夸张是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对描述的客观事物故意“言过其实”,加以夸大或缩小。 二、夸张的分类 1. 从形式角度看,夸张可分直接夸张、间接夸张两类。 2. 从内容角度看,夸张可分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两类。 三、夸张的修辞作用 刻画人物,印象深刻;描述事物,感受深切;语言有味,引人引人入胜。 四、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 双关 一、双关及其双关的类型 双关就是借助于语境的条件,故意让语句表面上说的是一个意思,实际上说的是另外一个意思,即所谓言在此而意在彼。双关分语义双关和谐音双关两种类型。 二、双关的修辞效果 寓意深长,耐人寻味;含蓄委婉,富有机趣。 第六节 仿词 一、仿词及其类型 仿词是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成分,使之成为一个临时性的新词语。可分相类仿词、相反仿词两类。 二、仿词的修辞作用 映照对比,言简意赅;语言新鲜,风趣幽默;尖锐辛辣,语含警策。 第七节 顶真 一、什么是顶真 顶真就是上文的词语、句子用作下文的起头,前后首尾相连,上递下接。 二、直接顶真和间接顶真 三、词的顶真、词组顶真和句子顶真 四、顶真的修辞作用 使句子结构严密,气势贯通,流畅自然;能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 第八节 拈连 一、拈连及其类别 拈连就是两个事物连着说时,把适用于前一事物的词语顺势拈过来,连用于本来不适用于该词语的后一事物。拈连可分主谓拈连、述宾拈连两类。 二、拈连的修辞作用 别出新意,引人联想;互相映衬,表意深沉;具有嘲讽效果。 第九节 回文 一、什么是回文 回文是利用词语相同而顺序不同的语句,来表现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二、回文的类别 1. 严式回文和宽式回文 2. 词语回文和句子回文 三、 回文的修辞作用 第十节 引用 一、什么是引用 引用就是引述有关的语言材料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认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明引、暗引、意引 三、正引和反引四、引用的修辞作用。1、议论文字引用某些有说服力的、权威性的语言材料,可使论述充分展开,论据坚实有力。 2、描述文字运用引用修辞格,尤其是引用美丽的传说、优美的诗歌等等,可以丰富情景,使语言更具文采。 3、 直接引用有关人物的话语,往往可以表现出说话人的语气、神情,使人有更真切的感受。

现代汉语修辞学自考重点章节

第四章 语法第一节 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体系1语法是什么 语言的组合法则,专指组成词、短语、句子等有意义的语言单位的规则。 2  语法研究什么:句法、语义、语用三方面 (1)句法 A词法:词的分类、词的构成和形态变化 B句法:句子中的句法结构和句子的分类 (2)语义:语义成分、语义指向、语义特征 (3)语用:说话的语境和句子的语调、语气、口气以及句法结构的变化 3  语法体系 (1)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 (2)语法学说的系统 二、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 三、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一)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 (二)句法成分:主谓宾定状补 第二节 词类(上)一、词类及其划分依据依据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三方面,合成词性。 二、实词(一)名词 1  意义和种类 (1)意义:表示人、事物或时地的名称 (2)种类:5类 专有名词、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方位名词 2 名词的语法特征 3  时间名词和处所名词 (二)动词 1  动词的意义和种类 (1)意义: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现等。 (2)种类:8类 动作动词、心理活动动词、存在、变化、消失动词、判断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式动词、关系动词 2 动词的语法特征 3  三类特殊动词: 判断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 (三)形容词 1 形容词的意义和种类 意义:表示形状、性质和状态 分类:2类  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 2 性质和状态形容词的区别 3 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4  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比较 (四)区别爱 1 区别词的意义 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或区别性特征,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 2 区别词的语法特征 (五)数词 1  数词的意义和种类 (1)意义:表示数目或次序 (2)分类:2类 基数词:倍数、小数、分数、概数 序数词: 2 数词的语法特征 (六)量词 1  量词的意义和种类 意义:表示计量单位 分类:2类 名量词:专用、借用名量词 动量词:专用、借用动量词 2  量词的语法特征 (七)副词 1  副词的意义和种类 (1)意义: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2)种类:8类 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频率副词、处所副词、肯定、否定副词、方式、情态副词、语气副词、关联副词 2 副词的语法特征 (八)代词 1  代词的意义和种类 (1)意义:起代替和指示作用 (2)种类: A 按句法功能分4类 代名词、代谓词、代数词、代副词 2  代词的语法特征 人称代词、指示代名词、疑问代名词(九)拟声词 意义:模拟声音的词 功能:可做状语、定语、谓语、补语和独立语,也可单独成句。 (十)叹词 意义:表示感叹和呼唤、应答的词。 第三节 词类(下)一、虚词 共同特点: 1  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 2  不能单独成句; 3  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 4  不能重叠 种类: (一)介词 1  意义: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共同构成“介词短语”,主要用来修饰、补充谓词性词语。 2  类别: (1)表示时间、处所、方向: (2)表示依据、方式、方法、工具: (3)表示原因、目的: (4)表示施事、受事: (5)表示关涉对象: 3  功能:状语、补语和定语 (二)连词 意义: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 条件、因果等。 (三)助词 1  意义: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 2  分类及语法特征: (1)结构助词:的、地、得、之、者 (2)动态助词:着、了、过 (3)尝试助词:看 (4)时间助词:的、来着 (5)概数助词:来、把、多、左右、上下 (6)比况助词:似的、一样、(一)般 (7)其他助词:所、给、连 (四)语气词 1  意义:表示语气 2  种类:4种 (1)陈述语气: (2)疑问语气: (3)祈使语气: (4)感叹语气: 二、词类小结:(一)词类的划分 (二)词的兼类和借用 常用的兼类词: (1)兼动、名的: (2)兼名、形的: (3)兼形、动的: (4)兼区别、副的: (5)兼形、动、名的: 三、词类的误用(一)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 (二)数词、量词的误用 (三)副词的误用 (四)代词的误用 (五)介词的误用 对于/对、关于、在、给、于、由于/由 (六)连词的误用 和、或(或者)、及其、还是、而 (七)助词的误用 第四节 短语一、短语及其分类概念:由语法上能够搭配的词组结合起来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又叫词组。 词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 二、短语的结构类型(一)基本短语: 1 主谓短语 2 动宾短语 3 偏正短语:定中短语、状中短语 4 中补短语 5  联合短语 (二)其他短语 1  连谓短语 2  兼语短语 3  同位短语 4  方位短语 5 量词短语:数量短语、指量短语 6  介词短语 7  助词短语: (1)“的”字短语 (2)比况短语 (3)“所”字短语 三、短语的功能类型两方面功能: 1  作句法成分 2  成句(大多数能独立成句) 四、多义短语(一)结构层次不同的短语 (二)结构关系不同的多义短语 (三)语义关系不同的多义短语 (四)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都不同的多义短语 五、短语的分析(一)短语的层次分析 从结构上看,切分出的配对成分必须是个语法单位; 从功能上看,切分出的配对成分必须有语法关系,能搭配; 从意义上看,切分出的配对成分每个都有意义,加起来也有意义,而且符合整体原意。 (二)短语和词的区分:“扩展法” 第五节 句法成分一、主语和谓语(一)主语的构成材料 1  名词性主语 2  谓词性主语 (二)谓语的构成材料 (三)主语和谓语的语义类型 1  施事主语 2  受事主语 3  中性主语 二、动语    宾语(一)动语的构成材料 (二)宾语的构成材料 (三)宾语的语义类型 1 受事宾语 2  施事宾语 3 中性宾语 (1)结果宾语 (2)处所宾语 (3)时间宾语 (4)工具宾语 (5)方式宾语 (6)原因宾语 (7)目的宾语 (8)类别宾语 (9)存在宾语 (10)其他宾语 谓宾动词:只能带谓词性宾语的动词 名谓宾动词:能带名宾又能带谓宾的动词 三、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一)定语的构成材料和语义类型 1  构成材料:实词和短语 2  语义类型: (1)限制性定语 (2)描写性定语 (二)定语和助词“的” (三)多层定语 四、状语 (一)状语的构成材料、语义类型和位置(二)状语和助词“地” (三)多层状语 五、补语 (一)补语的构成材料和语义类型 1构成材料:谓词性词语 2  种类:7种 结果补语、情态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时地补语、可能补语、程度补语 (二)补语与宾语的辨认 (三)补语与宾语的顺序及多层补语 六、中心词 (一)定语中心词 (二)状语中心词 (三)补语中心词 七、独立语(一)插入语 (二)称呼语 (三)感叹语 (四)拟声词 八、句法成分小结 (一)句子成分与句法成分 (二)怎样辨认句法成分 (三)怎样辨认不同析句法及其句法成分的差异 第六节 单句一、句型(一)主谓句 1 动词谓语句 2  形容词谓语句 3  名词谓语句 (二)非主谓句 1  动词性非主谓句 2  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3  名词性非主谓句 4 叹词句 5  拟声词句 二、几种常用句式(一)主谓谓语句 (二)“把”字句 (三)“被”字句 (四)连谓句 (五)兼语句: 1  使令式 2  爱恨式 3  选定式 4  “有”字式 (六)双宾语 (七)存现句 三、变式句 (一)省略句 (二)倒装句 1  主谓倒置 2  定状后置 四、句子的变换 五、句类(一)陈述句 (二)疑问句: 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 (三)祈使句 (四)感叹句 六、单句分类小结 补充:语法分析 (一)语法分析的三个层面: 句法分析、语义分析、语用分析 (二)三个层面的语法分析举例 (三)句子的语义分析 第七节  单句语病的检查和修改 一、  常见的语法失误 (一)搭配不当 1  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2  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3  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4  联合短语中的一部分与配对成分搭配不当 (二)残缺和多余 1  成分残缺 2  成分多余 (三)语序不当 1 定语、中心语错位 2  定语、状语错位 3 状语、补语错位 4 状语、中心词错位 5  句中状语错位 6 多层定语语序错位 7  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四)句式杂糅 1  两种说法混杂 2  前后牵连 二、检查语病的方法: (一)朗读法 (二)简缩法 (三)类比法 三 、修改语病的原则: (一)分析和修改相结合 (二)修改要符合原意 (三)修改要保持原句的结构 (四)修改不要顾此失彼,出现新问题 (五)小改比大改好 第八节 复句一、复句概说 二、复句的意义类型(一)联合复句 1  并列复句 2  顺承复句 3  解说复句 4  选择复句 5  递进复句 (二)偏正复句 1  条件复句 2  假设复句 3  因果复句 4  目的复句 5  转折复句 三、多重复句和紧缩句(一)多重复句 (二)紧缩句 四、复句语病的检查和修改 (一)分句间缺乏密切联系 (二)分句间次序混乱 (三)分句间层次不清 (四)关联词语的错误 1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2  缺乏必要的关联词语 3  错用关联词语 4  滥用关联词语 5 关联词语位置不对 第九节  句群 一、句群概说 (一)什么是句群 (二)句群与复句 (三)句群与段落 二、句群的意义类型 (一)并列句群 (二)顺承句群 (三)解说句群 (四)选择句群 (五)递进句群 (六)条件句群 (七)假设句群 (八)因果句群 (九)目的句群 (十)转折句群 三、多重句群 四、句群语病的检查和修改 (一)前后脱节 (二)语序不当 (三)前后矛盾 (四)答非所问 (五)重复多余 (六)点断失误 (七)句群误以为复句 第十节  标点符号 一、标点符号的作用和种类 二、标点符号的用法 (一)句号 (二)问号 (三)叹号 (四)冒号 (五)分号 (六)逗号 (七)顿号 (八)引号 (九)括号 (十)破折号 (十一)省略号 (十二)着重号 (十三)连接号 (十四)间隔号 (十五)书名号 (十六)专名号 (十七)分隔号 三、标点符号用法的灵活性 四、标点符号的位置 第五章 修辞第一节 修辞概说一、什么是修辞三种含义: 1  客观存在的修辞现象 2  修辞知识或修辞学 3  依据题旨情境运用特定手段 二、修辞和语境三、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四、修辞学与语用学 五、修辞的作用和学习修辞的目的 第二节 词语的锤炼一、意义的锤炼(一)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要力求准确、妥帖 (三)要力求配合得当,前后呼应,整体和谐 (四)要力求色彩鲜明 1  词语的感情色彩要鲜明 2  词语的语体色彩要鲜明 3  词语的形象色彩要鲜明 二、声音的锤炼 (一)注意音节整齐匀称 (二)注意平仄相间 (三)力求韵脚和谐 (四)讲求叠音自然 (五)讲求双声叠韵配合 第三节 句式的选用 一、长句和短句二、整句和散句三、主动句和被动句四、肯定句和否定句 五、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第四节 辞格(一)一、比喻(一)比喻的基本类型 1  明喻 2  暗喻 3  借喻 (二)比喻的灵活用法 1  没有喻词的比喻 2  程度不等的比喻(强喻) 3  否定方式的比喻 (三)  运用比喻要注意的问题 二、比拟(一)比拟的基本类型:拟人、拟物 (二)运用比拟要注意的问题 三、借代 (一)借代的基本类型: 1  特征、标志代本体 2  专名代泛称 3  具体代抽象 4  部分代整体 5  结果代原因 (二)运用借代要注意的问题 四、拈连(一)拈连的基本类型: 全式拈连、略式拈连 (二)运用拈连要注意的问题 五、夸张(一)夸张的基本类型:扩大、缩小、超前 (二)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  辞格(二) 一、双关(一)双关的基本类型:谐音、语义 (二)运用双关要注意的问题 二、仿词 (一)仿词的基本类型:音仿、义仿 (二)运用仿词要注意的问题 三、反语 (一)反语的基本类型: 以正当反、以反当正 (二)运用反语要注意的问题 四、婉曲 (一)婉曲的基本类型:婉言、曲语 (二)运用婉曲要注意的问题 第六节  辞格(三) 一、对偶 (一)对偶的基本类型:正对、反对、串对 (二)运用对偶要注意的问题 二、排比 (一)排比的基本类型: 句子排比、句法成分排比 (二)运用排比要注意的问题 三、层递 (一)层递的基本类型:递升、递降 (二)运用层递要注意的问题 四、顶真/联珠 五、回环 第七节  辞格(四) 一、对比 (一)对比的基本类型: 两体对比、一体两面对比 (二)运用对比要注意的问题 二、映衬 (一)映衬的基本类型:正衬、反衬 (二)运用映衬要注意的问题 三、反复 (一)反复的基本类型:连续反复、间隔反复 (二)运用反复要注意的问题 四、设问 五、反问 第八节  辞格的综合运用 一、辞格的连用 (一)同类辞格连用 (二)异类辞格连用 二、辞格的兼用 三、辞格的套用 第九节  修辞常见的失误与评改 一、韵律配合不协调 (一)音节不匀称 (二)平仄不匀称 (三)押韵不和谐 二、词语选用不精当 (一)词语表意不确切 (二)词语的感情色彩不相宜 (三)词语的语体色彩不相称 三、句子表意不畅达 (一)句式选择不恰当 1 单句和复句方面的 2  常式句和变式句方面的 3  长句和短句方面的 4  散句和整句方面的 (二)句子不简练 1  语意重复 2  词语堆砌 (三)句子表达不连贯 1  分句之间脱节 2  句子之间脱节 四、辞格运用不恰当 (一)比喻不当 (二)比拟不当 (三)借代不当 (四)拈连不当 (五)夸张不当 (六)仿词不当 (七)对偶不当 (八)排比不当 (九)顶真不当 (十)映衬不当 (十一)设问不当 第十节 语体一、公文语体(一)公文语体使用的词语 1 多用专用词语、文言词语等 2  多用“的”字短语、介词短语和联合短语 (二)公文语体使用的句式: 陈述句和祈使句 (三)公文语体使用的修辞方式: 多运用常式单句、并列复句和文言句式 二、科技语体(一)专门科技语体使用的词语 1  大量运用专业术语 2  不断吸收外来词和国际通用词 (二)专门科技语体使用的句式: 比较单一,严整而少变化 (三)  专门科技语体的修辞方式: 要求准确、严密、简洁,不追求语言艺术化,很少用比喻、映衬、反语、夸张、排比等。 三、政论语体 宣传鼓动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特点: (一)政论使用的词语: 广泛性、不断吸收新词语 (二)政论语体使用的句式: 陈述句、祈使句 (三)政论语体使用的修辞方式: 多样化,主体风格庄重、严谨、雄健,还有谐趣一面 四、文艺语体 (一)文艺语体的语言特征: 形象性、情感性 (二)文艺语体的类别: 1  散文体 2  韵文体 3 戏剧体 (完)                     2022.1.21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第九讲 教学目标:1.能够辨析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并熟知其作用2.拓展了解补充的八种修辞手法,感知表达效果教学重点:掌握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教学难点: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教学过程:3课时第一课时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一、比喻 1. 比喻就是打比方,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比喻词”。例如:在比喻句“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中,“叶子”是本体,“舞女的裙”是喻体,“像”是比喻词。1. 比喻的作用。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3. 比喻的基本类型(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如、似、仿佛、犹如、有如、一般、像……似的”等一类的喻词。例如: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2)暗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一类的喻词。例如:①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山绿水画。②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3)借喻:不出现本体,或不在本句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例如:①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②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二、比拟 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1.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富裕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例如: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②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③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老舍《济南的冬天》)2.拟物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表达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例如:①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②他无法统计失败了多少次。他毫不气馁。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徐迟《哥德巴赫猜想》)3.比拟的修辞效果 运用比拟能寓情于物,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可以使叙述生动形象,加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把抽象的事物描写得有声有色,可见可闻。三、排比 1.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内容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或者段落排列在一起,使内容和语势增强的修辞手法叫排比。例如:①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儿趟跑捉几巨迷藏。②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2. 排比的修辞效果排比可以增强语势,提高表达效果。排比多用于说理或抒情。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四、对偶 1. (语法)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修辞手法叫对偶。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有正对、反对、串对之分。①正对:上下两句意思相似、相近、或相补、相称的对偶形式。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②反对:上下两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如:谦受益,满招损。③串对(流水对):上下两句的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2. 对偶的修辞效果。从形式上看: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韵美;从内容上看: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五、夸张 1. 夸张是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或事物作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以强调或突出人、事物某一方面特征的修辞手法。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秋浦歌》、《夜宿山寺》等,有些成语也包含夸张的意思:挥汗如雨、惊天动地、千钧一发。文章中夸张的句子更多,例如:①我从乡下跑到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②教室里很安静,静得连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2. 运用夸张的目的。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情感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六、反复 1.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着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的修辞手法。2. 反复修辞手法的几种类型(1)连续反复: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中间没间隔。例如: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②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2)间隔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中间。例如:①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②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七、设问 1.设问就是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例如:①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②这个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2.作用 除了引起注意外,还有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八、反问 1.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似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如:你们怎么能不做笔记呢?2. 作用 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重点掌握的八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类别作用例句作用分析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形式美观,凝练集中,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描写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反复: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包括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出感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盼望着”一个短语连续反复,表达对春的喜爱,盼望春天早日到来的急切心情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手法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气势,引起读者注意,发人深思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这个设问突出强调了来的是出使宫市的太监,写出他们骄横的神态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它的特点是用肯定的语气表达否定的内容;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增强语言气势,可以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强,不容置疑,语感强,富有感染力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在记叙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之后,用这两个反问句抒发自己的感情,赞扬志愿军战士的英雄行为。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启发读者深思除了上述八种修辞手法之外,我们还要拓展一下,补充八种,这些都会在阅读中碰到,体会其表达效果,以提高我们的阅读鉴赏能力。如:顶针、回环、互文、对比、通感,衬托、借代,双关。1. 借代 用借体代本体。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其上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可用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如:①读点鲁迅②红领巾在街上跑③我买了台“康佳”④大胡子在吼叫着。作用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②简洁、简练,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③灵活,不死板,给人幽默感,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2. 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做衬托。运用衬托的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就是俗话说的“好花还要绿叶称”。正称:桃核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他年纪小,器量可不小。3. 对比 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运用对比可以使客观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表达更集中、更加鲜明突出。两体对比:有的人骑在人民的头上:“呵,我多么伟大!”有的人俯下身来给人民当牛马。一体两面对比:时间是勤奋者的财富,创造者的宝库;时间是懒惰者的包袱,浪费者的坟墓。4. 通感 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的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使意象更加活泼、新奇。如: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②荷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5. 双关 利用语音或者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辞格叫双关。就是平时我们说的“话中有话”。作用是:使语言幽默,生动活泼,增强表现力。谐音双关:冬天穿裙子——美丽动人,猪八戒的脊梁——无能之辈;语义双关:新事业从头做起,旧现象一手推平(理发店广告);语法双关:有些歧义句,却成就了另一种魅力;情景双关:君子动口不动手。6. 顶真 有的写作顶针,又叫蝉联、联珠。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这种辞格叫顶真。如:严志和一见了土地,土地上的河流,河流两岸阴湿的灌田,灌田上青枝绿叶的芦苇,心上就漾着喜气。(梁斌《红旗谱》)7. 回环 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用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这种辞格叫做回环。如: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 (鲁迅《故乡》)8. 互文 指的是两个短语或句子中,语义必须互相补充、互相拼合,才构成完整的意义,即:“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古诗词中大量应用,现代汉语中也有:这些人最喜欢的就是张家长李家短……

曾有一些台湾教授在—起讨论: “中华民族是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讨论的结果是没有结果。但是,有一点,大家还是达成了共识:这就是“美食”与“美辞”,绝对是中华民族的两大绝活,举世无匹!中国人钟情于美食,世所公认;中国人讲究美辞,众所周知。早在先秦时代,孔圣人就有名言: “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周易?系辞上》有云: “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荀子则说: “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汉代学者刘向更明确宣示: “说不可不善,辞不可不修”;南朝文论家刘勰则说: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中国人之所以讲究修辞,中国人之所以擅长美辞,于此可寻得历史的因由。那么,如何创造美辞?如何使自己的言说精彩动人,使自己的文章魅力无边?《现代汉语修辞学》将给您以有益的启示,让您如饮醍醐,茅塞顿开。全书除了讲理论头头是道、论学理言之凿凿的鲜明特点外,还首次在修辞学中运用现代定量统计分析的科学方法,对现代汉语各种语体、各种言语风格与修辞的适应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以确凿无疑的有力数据印证了其所推导出来的修辞原则,使全书更具科学化、现代化的时代气息。其所总结的修辞规律,可谓科学全面;其所概括的修辞原则,可谓深刻精警;其对修辞文本建构的心理机制的阐释,则属首开先河;其解析修辞文本的精义奥蕴,犹如庖丁之解牛。

  •   索引序列
  •   现代汉语修辞学自考重点总结
  •   自考现代汉语修辞学重点总结
  •   现代汉语修辞学自考重点
  •   自考现代汉语修辞学重点
  •   现代汉语修辞学自考重点章节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