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自考本科美学论述题

自考本科美学论述题

发布时间:

自考本科美学论述题

发布时间:

自考本科美学论述题

21.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生产是( ) A.物质生产的重要形式 B.精神生产的重要形式 C.物质—生产的重要形式 D.理性生产的重要形式 22.曾将天才区分为“自然天才”和“造就天才”的理论家是( ) A.胡塞尔 B.科林伍德 C.莫扎特 D.艾迪生 23.艺术家感受、体验世界,孕育审美意象的基础与起点是( ) A.艺术想象 B.艺术技巧 C.艺术敏感 D.艺术灵感 24.认为美是本能冲动的升华的美学家是( ) A.阿恩海姆 B.弗洛伊德 C.柏格森 D.荣格 25.维特根斯坦是以下哪个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 ) A.实验美学 B.格式塔美学 C.接受美学 D.分析美学 26.以“自我”为体,以“世界”为自我的延伸并根据主体心灵来创造的意象是(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27.提出美是人生“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的美学家是( ) A.梁启超 B.叔本华 C.蔡元培 D.尼采 28.在各种艺术意象中,有自然天成特点的是( ) A.抽象 B.喻象 C.兴象 D.仿象 29.以下不属于实验美学的研究方法的是( ) A.观察法 B.思辩法 C.内省法 D.核对法 30.美感的起点是( ) A.感受 B.体验 C.知觉 D.品味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在西方美学,提倡“快乐说”的理论家是( ) A.格兰特·艾伦 B.托马斯·阿奎那 C.斯宾塞 D.亨利·马歇尔 E.席勒 32.狄德罗曾认为“美在关系”,他所谓的“关系”不包括( ) A.一事物内在结构上的秩序、安排、对称关系 B.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人与自我的关系 E.事物与人的关系 33.以下属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观念的是( ) A.美来源于数的秩序 B.数是宇宙的本源 C.美在于客观事物的对立、冲突 D.人体美在于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 E.一切艺术都产生于数 34.作为审美关系主体的人,包括以下哪些方面的本质属性( ) A.自然性 B.物质性 C.社会性 D.精神性 E.历史性 35.在西方美学,关于喜剧产生的原因有多种解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 ) A.突然荣耀说 B.乖讹说 C.生命的机械化 D.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 E.游戏说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第36、37小题每小题4分,第38、39小题每小题3分,共14分) 36.心理距离说 37.美感 38.艺术的审美功能 39.无我之境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0、41小题每小题7分,第42小题6分,共20分) 40.简述审美活动中会产生通感现象的原因。 41.简述现当代西方的一些美学家反对给美和艺术下定义的原因。 42.简述美育转移人的心理气质和精神面貌的途径。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3小题12分,第44小题14分,共26分) 43.从矛盾统一的观点出发,举例说明美感欣赏活动的深层心理特征。 44.为什么说“技”与“道”是艺术创造中不可逾越的环节?二者的关系如何?

美 的本质界定上呈现出集体化的特征。 首先,人是“世界的美”。理论内涵是有了人世界才有了美;世界的美是人类创造的。美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美之所以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所产生和创造出来的社会现象,就是因为作为"世界的美"的人,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历史关系中的人,只有把人放在社会关系中,人才能创造美和欣赏美,并成为"世界的美"历代美学家对美有一个共同的看法:美离不开人,美是对人而言的,我们不能离开人来谈美。在莎士比亚看来,人是"世界的美"。既然美是对人而言的,"世界的美"不在于自然,而在于人,那么,美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 美离不开人,美是对人而言的,“世界的美”不在于自然,,而在于人。美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只有拥有自由意识的人,才能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体和客体自己、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利害关系只是主体对客体在某种现象的观赏和精神上的满足因此,美就诞生在这种自由性的审美关系中。所以只有自由的人才能有美。美不但是人类提高自己和超越自己的一种社会功能,而且还要求有社会性的情感共鸣和社会化的解释和评价。美之所以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所产生和创造出来的社会现象,这是因为作为“世界的美”的人,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历史关系中的人。只有把人放在社会关系中,人才能创造美和欣赏美,并成为“世界的美”。从人类精神发展来看,人类意识一方面把自己和客观世界区分开来,建立了主体于客体的关系,这样就使客体不仅成为主体需要的对象而且还能成为自我实现的对象。另一方面人又不断地在实践中加强“类”的意识,从而在社会规范和公共意识上加强了人与人的关系,因此美对人来说绝不是个人的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 其次,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包含着主体、客体和对象化三个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作为主体的人要具有欣赏和创造美的本质力量;其次,作为客体的对象 要具有审美的属性,能够把人的本质力量转化为颜色、声音等物质形式;最后,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对象之间要发生相互转化和对象化的关系。人作为自然存在的物的物质性和动物性也就是人的本质力量,是个体人的自然力和生命力,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感性基础,是人的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精神力量;人的精神力量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是多元的复合结构,既有自然的物质因素也有社会精神因素而且是处在不断变化的创造当中的。对象化是把人“化”到对象中去,也就是把人的本质力量“化”到对象中去然后在从的对象中表现中表现出人的本质力量使对象化成人自己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就既有对象的性质和特点也有人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因此,所谓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也就是指人按照美的规律在对象中进行自我创造从而把对象塑造成美的形象。人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活力的有机整体。因此,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特别是情感力量的对象化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活的形象。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说人在审美活动中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全面地在对象世界中展现出来,同时,正因为人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整体,所以,人的 本质力量也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生生不已的、活泼泼的生命力量,是富有生命力的活的形象,美只能是充满了生命力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不可能是本质概念的 对象化。当一个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了完美的表现,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和愿望,达到了自己的要求,于是就感到满足、幸福、愉快,感到自己与现实的关系是和谐自由 的,这时,就产生了美。 再次,美是自由的形象。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凡是美都是形象。面对形象,我们不能单凭理智来理解,而是要通过感性的形式,通过感情和想象来进行感受和感知。虽然美都是形象,但形象却不一定都美。美的形象应当都是自由的形象。它除了能够给人带愉快感、满足感、幸福感和和谐感外,还应当给人带来自由感。自由感是 审美的最高境界,因此,美都应当是自由的形象。首先,美的理想是与自由的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其次,自由不是盲目的,而是有规律的,自由的规律就在于对 客观必然的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美既有外在的自由,也要有内心的自由。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既是美的规律,又是自由的规律,二者的一致,美的形象就都 成为自由的形象。美的创造和欣赏的过程,正是客观现实中的美不断地自由化地转化为形象,不断自由揭示和显露其新内容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物质的感性形 式也被精神化,变成自由的形式,用来自由地表现人的本质力量。 最后,美在创造中。美作为一个自由的形象她处在不断的创造之中,它随着历史文化条件和时间的变化而呈现出的一种常新常异的形态。美的创造涉及到的是人的精神世界中独特高峰体验。美的创造承载着人类文化的成果。文化的承载和心里机能的统一。因此,每次成功的审美创造都是一次独特的人生高峰体验。 美在创造中也指美的多层次多侧面的突创。自然物质层:审美对象各物质属性的复合,这是形成和创造美的基础。美不是某种固定的物质但是美又不能离开物质属性。知觉表象层:知觉是感觉的复合,表象所感觉形式的复合。因为知觉表象层可以把个别和一般感性的知觉和理性的认识客观地现实和主观地情感统一起来,也就是说在知觉表象这个层次客观性已经在向主观性转变, 物质性已经在向精神性转化。这就造成了客观和主观物质和精神的统一。这是审美的最高层次。社会历史层:人的审美感觉既离不开历史的文化传统,又离不开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美的创造和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以及意识形态等有密切的关系,受它们的影响和制约。心理意识层:意识指的是人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所展开的主观方面的心理活动。美的创造是在人的意识和无意识的交互作用同审美客体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交融产生的。自然物质层决定了美的客观性质和感性形式,知觉表现层决定了美的整体形象和感情色彩,社会历史层决定了美的生活内容和文化深度,而心理意识层则决定了美的主观性质和丰富复杂的心理特征。 正是由于美一方面是多层因素的积累,另一方面又是突然的创造,所以美能把复杂归于单纯, 把多样归为统一,最后成为一个完整的、充满生命的有机的整体。它既有内容又有形式,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 正因为美是各种因素多层次多侧面的积累,所以,我们就不能把美简单化,也不能把美固定化,认为美的永远是美的。与传统美学相反,我们应当把美的形成和创造 看成是由多层次的积累所造成的一个开放系统,把美看成是一个在不断的创造过程中的复合体,一个处于恒变恒新的创造之中的开放性系统。 综上所用四个子命题的集合形式来界定美的本质是因为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美学研究的出发点,而审美关系就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所发生的关系。因此,对美的本质的界定就是应当着眼于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两个方面,及其二者的内在联系。人是世界的美和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侧重于审美的客体方面的立论。而美在创造之中的命题是侧重于美的创造过程中来把握审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关于美的本质,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的历史性探究和中国当代美学家在美的本质问题上的争论,的确大大深化了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求解贡献是不可估量的。但是一般认为用这四个子命题来界定美的本质是比较合理的,比较系统的、比较全面的。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其的合理性就在于( ) A.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神 B.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 C.肯定了美就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 D.强调了美的客观实在性 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 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 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 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 3.马克思把美学研究从康德重主观的方向重新转移到重客观的方向,这里的“客观”主要是指( ) A.外在的自然界 B.人所改造过的自然界 C.人所创造的物质产品 D.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与这段话最切近的美论是( ) A.美在形式 B.美在关系 C.美在生活 D.美在距离 5.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B.维柯《新科学》 C.鲍姆嘉登《美学》 D.黑格尔《美学》 6.“由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 ) A.重视科学实验 B.注重实证 C.哲学思辨 D.心理分析 7.大自然成为人类审美对象的直接前提是( ) A.人类学会了使用劳动工具 B.人类社会初步形成 C.人类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 D.人类具备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8.把山水作为绘画、文学等艺术样式的题材,这标志着( ) A.艺术开始进入自觉的时代 B.审美活动开始走向独立 C.人对自然审美意识开始觉醒 D.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建立 9.美感产生于( ) A.游戏 B.摹仿 C.巫术 D.社会实践 10.“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 A.席勒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尼采 11.孕育意象所需要的“虚静”并不排除或超越( ) A.功利 B.逻辑 C.日常自我 D.自由 12.提出“神思”的理论家是( ) A.司马迁 B.司空图 C.刘勰 D.严羽 13.美感开始于( ) A.异性的吸引 B.游戏的冲动 C.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D.祭祀的崇拜 14.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美感( ) A.没有起点 B.有一个起点,却没有终点 C.既无起点,也无终点 D.有起点,也有终点 15.俗话说“对牛弹琴”,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 ) A.感官 B.审美能力 C.想象 D.灵性 16.载道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 ) A.艺术的起源 B.艺术的功能 C.艺术的本质 D.艺术的内容 17.在各种艺术意象中,有自然天成特点的是(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18.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在于( )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19.中国古代把“艺”解释为各种操作与本领与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 ) A.精神产品 B.物质产品 C.人工制品 D.自然物 20.下列艺术观中,不是由现代美学家提出的学说是( ) A.集体无意识说 B.有意味的形式说 C.符号说 D.娱乐说 21.席勒认为,通过审美教育,人们可以( ) A.由“自由王国”进入“必然王国” B.由“审美王国”进入“必然王国” C.由“审美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D.由“自由王国”进入“审美王国” 22.下列不属于美育特点的是( ) A.感性 B.感染性 C.愉悦性 D.规范性 23.“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提出者是( ) A.王国维 B.蔡元培 C.李大钊 D.李泽厚 24.霍布斯的喜剧主张是( ) A.突然荣耀说 B.预期失望说 C.生命的机械化 D.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 25.中国古代的“风骨”范畴,类似于现在美学范畴中的( ) A.优美 B.崇高 C.悲剧 D.喜剧 26.笪重光说:“密叶偶间枯枝,顿添生姿,纽干或生剥蚀,愈见苍颜。”这句话所体现的美学特征是( ) A.美丑互补 B.化丑为美 C.以丑衬美 D.美丑相间 27.朱自清的《绿》所描绘的梅雨潭:“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所表现出的风格是( ) A.优美 B.悲壮 C.滑稽 D.崇高 28.古曲《春江花月夜》所属的审美范畴是( ) A.优美 B.崇高 C. 悲剧 D.喜剧 29.下列学说不属于中国古典美学的是( ) A.言志说 B.心生说 C.缘情说 D.表现说 30.“燕山雪花大如席”中雪花的形象属于(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美育与智育的区别是( ) A.目的不同,智育是认知教育,美育是情感教育 B.过程不同,智育是知识教学过程,美育是情感升华过程 C.性质不同,智育是由内而外输入,美育则有内在自发性 D.接受不同,智育用脑接受,美育用心接受 E.思维方式不同,美育离不开感性形象,智育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 32.美是一种多层累的突创,它所包含的层面主要有( ) A.自然物质层 B.形式符号层 C.知觉表象层 D.社会历史层 E.心理意识层 33.在美学研究中贯彻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就要求美学研究者( ) A.应当具有深厚的历史修养 B.应当具有历史的眼光 C.应当懂得一些自然科学知识 D.应当善于运用逻辑的方法 E.应当抓住历史学与逻辑学的契合点 34.提出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美以及美的规律这一观点的主要根据在于( ) A.能够更好地划清美学与各门艺术理论的界限 B.有助于扩大美学研究的范围 C.只有深入研究了高级的艺术美,才能理解低级的生活美 D.只有深入研究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学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艺术美 E.有助于感性认识的完美 35.19世纪以来西方美学重视感觉在美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美学家有( ) A.费希纳 B.桑塔亚纳 C.弗洛伊德 D.阿恩海姆 E.费尔巴哈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60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36、37小题每题4分,38、39小题每题3分,共14分) 36.寓教于乐 37.“上升的乖讹”与“下降的乖讹” 38.无我之境 39.美感欣赏活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 40.简述美育的特点。 41.简析“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 42.简述罗丹的雕塑“欧米哀尔”“丑得如此精美”的原因。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3.为什么说“技”与“道”是艺术创造中的重要因素?“技”与“道”的关系是什么? 44.以王昌龄《采莲曲》为例试阐述美感作为一种感觉的一般特点。 附诗: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021年自考本科美学论述题

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A.期待视界 B.先验图式C.主体经验 D.先见之明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A.读 B.悟C.观 D.品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A.仿象 B.兴象C.喻象 D.抽象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A.仿象 B.兴象C.喻象 D.抽象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A.符号说 B.表现说C.游戏说 D.教化说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 D.席勒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 )A.形象性 B.愉悦性C.独创性 D.逻辑性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12.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A.自然 B.社会C.人生 D.艺术13.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 B.苏格拉底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14.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15.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 )A.哲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B.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C.哲学、教育学、现象学、文化人类学D.哲学、文艺学、阐释学、符号学16.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指的是( )A.审美的非功利性 B.审美的非自觉性C.审美的具象性 D.审美的个性17."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 )A.直觉 B.通感C.想象 D.表象18.把人的感觉看作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的思想家是( )A.黑格尔 B.马克思C.亚里士多德 D.卢梭19.春光明媚和冰天雪地给人以不同的美感,这说明了( )A.美感的主体差异 B.形式因素在美感中的中介作用C.美感的一般特点 D.美感的感觉特征20."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 )A.历史性 B.民族性C.阶级性 D.地域性21.唯物辩证法对于美学研究具有( )A.总的指导意义 B.具体方法的意义C.重要启示意义 D.实践意义22.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 )A.按照对象的客观规律进行建造B.按照主体的内在尺度来生产C.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形象D.把主体情感投射到对象上面23.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在美学上的两种意义,即( )A.既批判丑,又肯定美 B.既制造丑,又创造美C.既扬弃了丑,又消解了美 D.丑中有美,美中有丑24.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探讨艺术的本质问题时,首先强调( )A.艺术作为观念形态对生活的审美反映B.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C.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必然具有阶级性D.艺术必须服务于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25.美的本质问题的核心是( )A.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之间的关系问题B.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C.人类审美感官与世界历史的关系问题D.事物审美属性如何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26.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角度是( )A.客观事物自身的属性 B.人的主观心意状态C.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D.人类的审美需要27.原始时代的狩猎民族虽然住在花卉极其丰富的土地上,却决不用花做装饰。这一现象说明( )A.美取决于人的主观心意状态 B.美在移情C.美依存于人们的生活实践 D.美取决于距离28.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 )A.德谟克利特 B.休谟C.博克 D.康德29.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不同于柏拉图"美在理念"说的主要特点是( )A.突出了美的感性因素 B.强调了美的理性内容C.注入了辩证法的精神 D.更具有思辨的意味30.艺术操作中技与道的完美结合,在中国古代书画理论中常被称为:( )A.心手相应 B.刻镂无形C.胸有成竹 D.气韵生动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31.下列诗句所包含的意境为无我之境的有( )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B."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D."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E."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2.布莱克说:"从一粒沙里看一个世界",这说明审美是( )A.感性具体的 B.以小见大 C.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统一D.透过现象看本质 E.直观个别的形象33.狄德罗认为"美在关系",他所说的关系主要包括( )A.一事物自身在内在结构上的秩序、安排、对称等关系B.一种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关系C.由想象力移植到物体上的关系D.事物与人的关系E.在虚拟世界里创造出来的关系34.李泽厚认为,美的特点主要有( )A.典型性 B.观念性 C.客观社会性D.主客观统一性 E.具体形象性35.美学思想不同于审美意识的特点主要在于( )A.它以直观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心理意识层B.它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文献之中C.它是对人自身审美需要的把握D.它是对客观事物审美属性的反映E.它具有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36、37小题每题3分,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36.寓教于乐37.美学研究的对象38.生命的机械化39.集体无意识说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40.为什么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41.简述喜剧性的效果42.简述美育与体育的区别与联系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分,共26分)43.以李益《江南曲》为例,试分析对比联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附诗: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44.画家郑板桥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题画》)请结合艺术意象的孕育与生产过程,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美学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A 2.D 3.C 4.B 5.A6.D 7.C 8.A 9.D 10.B11.B 12.D 13.A 14.B 15.B16.B 17.B 18.B 19.B 20.A21.A 22.C 23.B 24.B 25.A26.A 27.C 28.D 29.C 30.A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CDE 32.ABCE 33.ABD 34.CE 35.BE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36、37小题每题3分,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36.(1)古罗马贺拉斯提出。(2)把美育看成娱乐与道德教育的统一。(3)要求文艺具有魅力,通过感动给人以教益。37.美学研究的对象:(1)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2)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3)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38.(1)法国学者柏格森提出。(2)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创造,而生命的反面,则是僵硬、呆滞、机械化。(3)喜剧性产生的原因,正在于动作、姿态、形体的机械化。(4)这种说法不能囊括所有喜剧产生的原因。39.(1)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2)他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3)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4)这是一种从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40.(1)生活中有美也有丑,有悲也有喜,不能简单地把一切生活都看作是美的,更不能把美定义为生活。(2)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方面说凡是能够显示现实生活的都是美的,另一方面说只有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这样,同一个命题就出现了矛盾。(3)主观上的喜欢与生理上的满足是"美是生活"在理论上的两根支柱,前一方面容易滑向主观唯心主义,后一方面则容易走向庸俗的生理学观点。41.(1)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的心理现象。(2)笑的感情必须与是非判断无关,与强烈的憎恶之情不相容。(3)笑要有共鸣,是在一定的社会圈子里产生的。42.(1)区别:① 方式不同,体育以锻炼身体为主,美育以情感教育为主。② 目的不同,体育的目的在于增强健康体质,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审美能力。(2)联系:① 现代健康的特征是身心协调,体育不仅有生理学特征,而且有心理学特征。身体的运动促进着心理的发展和提高。② 美育中的情感活动促进着身心的全面发展。③体育本身也是美育的一种途径,使运动者和观赏者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分,共26分)43.(1)联想使得美感比一般动物的快感更加丰富多彩。(2)联想使得既有对象变成含蕴丰富、生生不已的审美意象。(3)联想使得美感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得到拓展。(4)分析出"瞿塘贾"与"弄潮儿"的对比联想。44.(1)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郑板桥的话即描述了这一过程。(2)艺术意象的生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产。(3)意象的孕育起源于主体与客体的感性相遇。客观事物在这种相遇中从美的角度展示自己,主体则激发起创作的冲动。(4)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了物态化和物化,内在的意义转化成了外在的形式符号。应该是要进行现场手绘的吧。

定义:科学美感是指具有科学美的事物作用于审美者,在其内心世界激起欢乐和愉悦等特殊心理感受。关系:从根本上说,自然美和科学美二者皆为对自然事物或现象的审美。①自然美是指自然物或现象的外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形式美,它是人化自然的产物。②科学美是自然界本身内在规律美在科学理论上的反映,它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科学研究及其成果上的对象化,人类精神自由的集中显现。③科学美来源于自然美,科学美与艺术美一样修建于自然美的基本之上,是美的一种高等情势,是人类依照美的法则发明的结果。(这不是什么确定答案,参考,论述题一定要加上自己的感受何实际论相结合,并举例说明才会得高分)

美 的本质界定上呈现出集体化的特征。 首先,人是“世界的美”。理论内涵是有了人世界才有了美;世界的美是人类创造的。美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美之所以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所产生和创造出来的社会现象,就是因为作为"世界的美"的人,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历史关系中的人,只有把人放在社会关系中,人才能创造美和欣赏美,并成为"世界的美"历代美学家对美有一个共同的看法:美离不开人,美是对人而言的,我们不能离开人来谈美。在莎士比亚看来,人是"世界的美"。既然美是对人而言的,"世界的美"不在于自然,而在于人,那么,美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 美离不开人,美是对人而言的,“世界的美”不在于自然,,而在于人。美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只有拥有自由意识的人,才能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体和客体自己、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利害关系只是主体对客体在某种现象的观赏和精神上的满足因此,美就诞生在这种自由性的审美关系中。所以只有自由的人才能有美。美不但是人类提高自己和超越自己的一种社会功能,而且还要求有社会性的情感共鸣和社会化的解释和评价。美之所以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所产生和创造出来的社会现象,这是因为作为“世界的美”的人,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历史关系中的人。只有把人放在社会关系中,人才能创造美和欣赏美,并成为“世界的美”。从人类精神发展来看,人类意识一方面把自己和客观世界区分开来,建立了主体于客体的关系,这样就使客体不仅成为主体需要的对象而且还能成为自我实现的对象。另一方面人又不断地在实践中加强“类”的意识,从而在社会规范和公共意识上加强了人与人的关系,因此美对人来说绝不是个人的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 其次,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包含着主体、客体和对象化三个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作为主体的人要具有欣赏和创造美的本质力量;其次,作为客体的对象 要具有审美的属性,能够把人的本质力量转化为颜色、声音等物质形式;最后,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对象之间要发生相互转化和对象化的关系。人作为自然存在的物的物质性和动物性也就是人的本质力量,是个体人的自然力和生命力,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感性基础,是人的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精神力量;人的精神力量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是多元的复合结构,既有自然的物质因素也有社会精神因素而且是处在不断变化的创造当中的。对象化是把人“化”到对象中去,也就是把人的本质力量“化”到对象中去然后在从的对象中表现中表现出人的本质力量使对象化成人自己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就既有对象的性质和特点也有人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因此,所谓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也就是指人按照美的规律在对象中进行自我创造从而把对象塑造成美的形象。人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活力的有机整体。因此,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特别是情感力量的对象化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活的形象。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说人在审美活动中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全面地在对象世界中展现出来,同时,正因为人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整体,所以,人的 本质力量也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生生不已的、活泼泼的生命力量,是富有生命力的活的形象,美只能是充满了生命力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不可能是本质概念的 对象化。当一个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了完美的表现,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和愿望,达到了自己的要求,于是就感到满足、幸福、愉快,感到自己与现实的关系是和谐自由 的,这时,就产生了美。 再次,美是自由的形象。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凡是美都是形象。面对形象,我们不能单凭理智来理解,而是要通过感性的形式,通过感情和想象来进行感受和感知。虽然美都是形象,但形象却不一定都美。美的形象应当都是自由的形象。它除了能够给人带愉快感、满足感、幸福感和和谐感外,还应当给人带来自由感。自由感是 审美的最高境界,因此,美都应当是自由的形象。首先,美的理想是与自由的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其次,自由不是盲目的,而是有规律的,自由的规律就在于对 客观必然的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美既有外在的自由,也要有内心的自由。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既是美的规律,又是自由的规律,二者的一致,美的形象就都 成为自由的形象。美的创造和欣赏的过程,正是客观现实中的美不断地自由化地转化为形象,不断自由揭示和显露其新内容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物质的感性形 式也被精神化,变成自由的形式,用来自由地表现人的本质力量。 最后,美在创造中。美作为一个自由的形象她处在不断的创造之中,它随着历史文化条件和时间的变化而呈现出的一种常新常异的形态。美的创造涉及到的是人的精神世界中独特高峰体验。美的创造承载着人类文化的成果。文化的承载和心里机能的统一。因此,每次成功的审美创造都是一次独特的人生高峰体验。 美在创造中也指美的多层次多侧面的突创。自然物质层:审美对象各物质属性的复合,这是形成和创造美的基础。美不是某种固定的物质但是美又不能离开物质属性。知觉表象层:知觉是感觉的复合,表象所感觉形式的复合。因为知觉表象层可以把个别和一般感性的知觉和理性的认识客观地现实和主观地情感统一起来,也就是说在知觉表象这个层次客观性已经在向主观性转变, 物质性已经在向精神性转化。这就造成了客观和主观物质和精神的统一。这是审美的最高层次。社会历史层:人的审美感觉既离不开历史的文化传统,又离不开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美的创造和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以及意识形态等有密切的关系,受它们的影响和制约。心理意识层:意识指的是人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所展开的主观方面的心理活动。美的创造是在人的意识和无意识的交互作用同审美客体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交融产生的。自然物质层决定了美的客观性质和感性形式,知觉表现层决定了美的整体形象和感情色彩,社会历史层决定了美的生活内容和文化深度,而心理意识层则决定了美的主观性质和丰富复杂的心理特征。 正是由于美一方面是多层因素的积累,另一方面又是突然的创造,所以美能把复杂归于单纯, 把多样归为统一,最后成为一个完整的、充满生命的有机的整体。它既有内容又有形式,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 正因为美是各种因素多层次多侧面的积累,所以,我们就不能把美简单化,也不能把美固定化,认为美的永远是美的。与传统美学相反,我们应当把美的形成和创造 看成是由多层次的积累所造成的一个开放系统,把美看成是一个在不断的创造过程中的复合体,一个处于恒变恒新的创造之中的开放性系统。 综上所用四个子命题的集合形式来界定美的本质是因为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美学研究的出发点,而审美关系就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所发生的关系。因此,对美的本质的界定就是应当着眼于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两个方面,及其二者的内在联系。人是世界的美和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侧重于审美的客体方面的立论。而美在创造之中的命题是侧重于美的创造过程中来把握审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关于美的本质,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的历史性探究和中国当代美学家在美的本质问题上的争论,的确大大深化了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求解贡献是不可估量的。但是一般认为用这四个子命题来界定美的本质是比较合理的,比较系统的、比较全面的。

科学美来源于自然美,但它不是指大自然的美的景色,而是指潜藏在感性美之后的理性美,并为理智所能领悟的自然界内在结构所显示的和谐、秩序、简单、统一的美,是审美者通过理解、想象、逻辑思维所体验到的美。科学美是中小学生审美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科学美的意义科学美感是指具有科学美的事物作用于审美者。在其内心世界激起欢乐和愉悦等特殊心理感受。在科学认识和探讨中能唤起科学美感,这对科学家来说,是不言而喻的。法国数学家彭加勒说:“科学家研究自然,并非因为这样做有用处。他所以研究它,是因为他从中能得到乐趣。他所以能得到乐趣,那是因为它美。”爱因斯坦在分析自己科学感受时说:“照亮我的道路,并不断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是美和真。”科学美的客观存在是毋庸置疑的,科学家大都有科学美的审美感受。因此,科学学习就不但是一种科学认知活动,也是一种审美感知过程。如果在科学学习中,能把求知和审美结合起来,以美求知就会激发学习兴趣,减轻学习负担,增长才干,获得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2.科学美的内涵科学美又称科学理论美,包括科学实验美。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是客观物质运动规律的反映和总结。因此,了解科学美还要从科学与美的联系和人在科学认识活动中产生美感两个方面去理解。科学理论是科学家的头脑对自然界内容美的反映。科学理论的发现过程,就是科学家对自然界的内容美的审美感受过程。科学美是客观存在的,正如现代物理学家扬振宁教授所说:“科学中存在美,所有科学家都有这种感受。”科学家一旦创造性地发现了自然界的内在规律,理解了自然界内在结构的惊人的秩序性、统一性与和谐性,这种有机统一的自然图景同审美者对自然对科学的热爱之情达到情景交融时,就会产生科学美感。正如科学家巴斯德所说:“当你终于确实明白了某件事物时,你所感到的快乐是人类所能感到的一种最大的快乐。”这种快乐就是指科学美感。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学生经过刻苦地学习实践,从而掌握科学知识和规律,增强了学习兴趣,这其中就体现了科学美。3.科学美的特征前面我们已经对各学科的科学美内容及现代科学家对科学美的体验和论述,可以把科学美的基本特征归纳为以和谐、简单、对称和新奇为标志的4个方面。①科学美的和谐方面。美学家大都主张美是和谐。科学理论美是自然中存在的和谐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它指的是理论内在和谐结构和外在和谐功能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前者是说理论的“逻辑结构合理匀称”,使概念清晰明白,简洁优美;后者表现为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符合观察实验事实及其他正确理论的检验。如物质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这些理论本身是协调一致的,同时与各个学科都有广泛的联系。凡是一种理论,它的普遍适应性越广,它的审美坐标就越高。自然界的长期进化过程表明,它本质上是最优化的,最和谐、均衡、统一的。凡是能表达自然这种内在特征的理论都具有和谐美。例如,解析几何的美学价值在于它把代数、几何和逻辑学有机地统一起来;牛顿力学的美学价值在于它把宏观运动统一起来;元素周期律把物质世界的元素井然有序地统一起来;生物进化论则把几百万种的生物起源统一起来。和谐是指事物的各部分配合得当,协调一致,均衡舒畅,多样性统一。科学理论能否反映自然这种和谐,是其美学价值重要标准之一。②科学美的简单方面。爱因斯坦认为,评价一个理论美不美,标准是原理上的简单性。这里的简单性是指科学理论、定理、公式的简单形式与其深广内涵的统一。这两个方面必须联系起来去理解,就是说,要从尽可能少的假设或公理出发,通过逻辑演绎概括尽可能多的经验事实。因为,“理论的前提简单性越大,它所涉及的事物种类就越多,它的应用范围就越广,给人们的美感就越深”。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简单性不是指学习这种理论时产生的困难最少,而是指理论赖以建立的独立的假设或公式最少。例如,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E=mc2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微观、宏观、宇观无数质能变化的规律,但形式却十分简洁,具有很烈的审美价值。我国出版纪念爱因斯坦的邮票上,印上了这个简洁的公式,它代表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对人类贡献的精华。③科学美的对称方面。科学理论的对称性来源于自然界物质形态及其运动图景所具有的广泛对称性。凯库勒的苯分子结构理论之所以美,不仅因为它与实验事实相符合,也因为它采取双轴对称的几何图形,给人以美的魅力。自然界的原子、分子以及生物结构都具有这种对称美。这种均衡、稳定给人以美感。因此,凡能反映自然这一特征的理论也是美的,如平衡理论、对称理论、对偶理论、稳定理论都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科学理论中,对称性的美学意境,引起很多科学家心驰神往。如空间对称、时间对称、性状对称、守恒对称(各种守恒定律)等,一旦被发现,常令科学家因窥到自然奇异美丽的内部而兴奋不已。生物学上的遗传与变异,同化与异化;化学上的合成与分解,氧化与还原;物理上的电场与磁场,波粒二相性,负电子与正电子等都是因有很美的对称形式而受到欣赏。数学上,一个完美命题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就是这一命题的对称美。为了数学的发展,许多数学家为追求命题的对称美而耗尽毕业生的精力。④科学美的新奇方面。培根说:“没有一个极美的东西不是在匀称中有关某种奇异。”科学理论美的新奇特征来源于科学思想的独创性和科学方法的新颖。富有独创性,是科学理论生命力的所在,也是审美价值的所在。新奇与和谐是对立统一的,新奇的内容必须具备和谐性才能显示出科学理论的新奇美。科学理论在原则上是向人们提供关于自然界的新知识。如果科学理论阐明了人类知识背景所没有的知识,提出了人们意料之外的科学假说,并能在前人可靠的科学成果基础上获得新颖的成就,这种重大的新奇理论将导致科学的革命,将推动科学向更高一级发展,这种理论的审美价值就更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规律就是这种新奇美的典型。新奇之所以被看作是科学美的重要特征,因为它体现了科学理论发现中的艺术因素。新奇的科学思想可以在观察或实验中启发和萌发,但在本质上是创造思维的结晶,单纯的观察实验无论积累多少资料,都无法直接地、必然地导出独创性的思想来。如生物学史上,18世纪的生物学家林奈,用毕生精力从事生物考察和分类工作,积累了大量有关生物性状的材料,却得到一个物种不变的结论。而19世纪的达尔文在考察了不同生物性状和环境的关系,产生了科学的生物进化论的思想。在化学史上,同样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研究,对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来说,是反观察的结果用来修补陈旧的燃素说;而法国拉瓦锡从实验中却悟出了氧化学说的新理论。总之,科学美是以和谐、简单、对称和新奇为其主要特征的,而和谐简单是科学美的最基本的因素。

自考汉语言本科美学有论述题吗

自考不同课程题型不同,大多数课程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另外部分省市的地方课程可能还有判断题、填空题。

一. 填空题 1.被后人称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 。 2.《诗学》一书的作者是 ,刘勰的文学理论专著名为 。 3.提出了“美与善相统一”论断的人是 。 4.提出“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的人是 。 5.艺术社会学的代表人物是 。 6.“美本身”这一概念是柏拉图在 中提出来的。 7.提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的人是 。 8.德国古典美学最著名的两个代表人物是 、 。 9..心理学美学发展起来以后,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学说,如立普斯(Lipps)的 ,克罗齐(B·Croce)的 ,谷鲁斯(K.Groos)的 等等。 10.自然美的形态大致可以分为 、 、 、 等形态。 11.提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论家是 ,他的代表作是 。 12.“艺术符号”说的代表理论家是 。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有( )。 A.美的本质的理论 B.艺术本质理论 C.美的规律理论 D.美和美感起源的理论 E.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 2.“美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这一观念,包括( ) A美由多方面的原因与契机所形成 B.美在主客体交互作用中 C.美处于永恒的变化和创造中 D.美是诸多规定的综合 E.美是多样性的统一 3.在审美关系中,人之所以为人,主要在于他有( )。 A.社会性 B.精神性 C.自然性 D.物质性 E.历史性 4.美感的深层心理特征包括( )。 A. 生理与心理的矛盾统一 B. 个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 C. 具象性与抽象性的矛盾统一 D. 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矛盾统一 E. 想象与情感的矛盾统一 5.人生天地之间的美的形态主要有( ) A.科学美 B.艺术美 C.自然美 D.社会美 E.技术美 三、名词解释 1.心理距离说 2.丑 3.崇高 四、简答题 1.怎样理解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2.审美人生观有何基本内容?为什么说在美的问题上要以人生为本? 3.美育如何改变人的心理气质与精神面貌?。 五、论述题 1.试举例说明一般理解与审美活动中的理解的区别。 2.请以李白的《月下独酌》为例分析艺术意象的审美特征 附:《月下独酌》原文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月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一填空题 1、 鲍姆加登 2.亚里士多德 文心雕龙 3.苏格拉底 4.伍举 5.丹纳 6.《大希庇阿斯篇》 7.威廉荷加斯 8.康德 黑格尔 9.移情说 直觉说 距离说 10.奇险美 壮丽美 幽静美 秀丽美 11.克来夫贝尔 《艺术》 12.恩斯特卡西尔 苏珊朗格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CDE 3、ABE 4、ABCD 5、BCD 三、名词解释 1、 心理距离说是由英国的爱德华布洛上世纪提出的,认为人在审美时应在心理上与对象保持一种适度的、非功利的、非实用的距离 2、 否定性的价值,使人厌恶、鄙弃、反感;违背自身发展规律,有碍人生;形式凌乱,不能怡人。 3、崇高的对象通过感性形态体现出粗犷博大的形式,或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或雄伟的气势等;让人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引起敬仰和赞叹的情怀;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四、简答题 1、人的本质力量包括自然的本质力量和精神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人“化”到对象中去,然后再从对象中表现出来,使对象成为自己的作品;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关系中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全面地在对象世界中展现出来;美离不开活的形象,美只能是充满了生命力的活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不可能是本质概念的对象化;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人按照美的规律,按照对象的性质和特征,在对象中进行自我创造,从而把对象塑造成为美的形象。 2、(1)审美人生观的基本内容: A. 人生的意识。人的生存和生活应当是一种有意识的自由的类的生活。 B. 人生的反思和反悔。以艺术家的精神气度对人生有所反思和反悔,创造出更为理想的、带有普遍性的生活。 C. 人生的价值。美是人生的最高价值之一,最理想的人生,应当是最美的人生。 (2)在美的问题上以人生为本,这是因为: A. 美学研究的根本使命在于提高整个人生的境界; B. 人的本质力量在审美关系中全面展开的程度,在很大的意义上受制于人的生存状况和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 C. 以人生为本、并融入创造论的做法,有其巨大的理论合理性。 3、(1)从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和愉悦; (2)从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沉思; (3)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性的旷达和赏玩。 五、论述题 1、(1)审美中的理解,有助于领悟作品中的深层文化意蕴; (2)审美中的理解,与情感交融在一起; (3)审美中的理解,对对象进行抽象地处理,又作具体地呈现,是抽象与具象的统一(每点4分)。 2、(1)虚拟性:艺术意象的虚拟性即非现实性,指采取非现实形态表现现实事物,可以虚构、编造,甚至违背常情常理; (2)感性:指意象可为感官直接感知,体验的直观性和具体性,而无需借助自觉理性的反思; (3)想象性:指借助想象把一般表象拓展、上升为审美意象的特征,这是艺术意象最重要的特征; (4)情感性:指艺术意象总是包含、渗透着某种情感因素而使意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不知道可以帮助你吗

没有。题型有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二级学科。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也不单纯是日常的美化活动。

自考本科论述题

自考本科考试题型有:1.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在多数的考试中都会出现,大部分题目内容较基础;2.多项选择题;3.名词解释;4.解答题;5.论述题。 自考报名条件 1、凡具有本省正式户籍的公民,不受年龄、职业、学历的限制,均可就近报名并参加考试。外省在我省工作学习的人员,也可就近报名参加考试。 2、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或备案的各类高等学校的专科毕业生,可直接申请报考本科段(独立本科段)。 3、考生专科(基础科段)、本科段(独立本科段)可同时兼报,但在领取本科毕业证书前必须先获取专科毕业证书。 4、实践性学习环节考核、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毕业考核等,须按规定在本专业涉及实践课程理论考试全部合格后才能报考。 5、提倡在职人员按照学用一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报考专业。对某些行业性较强的专业(如公安管理、医学类专业等)将根据专业考试计划的要求限制报考对象。 自考网上报名流程 1、登录各地自考网上报名网站(新生需注册并填写相关资料,老生根据自己之前的账号进行登陆)。 2、到自考办网站规定的指定银行办理一张缴费用银行卡。 3、办理银行卡后的新生,和有银行卡的老考生按照报名网站规定的报名流程完成网上报名。 4、网上报名成功后的新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到自考办指定的地点进行摄像制作准考证。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简答题只要答出要点,即可得全分。不要写太多内容,否则会影响阅卷老师的判断。

论述题除了回答要点,还要对要点进行阐述。分点作答,不要一句阐述完。

自考简答题涉及的都是较大的问题,或者阐述一种观点,或者对某种理论作出解释,或者是提供证明,但都有一定系统性。所以回答要层次清楚、言简意赅,论点或根据不可遗漏。简答,突出重点,这既是简答题内容上的要求,也是这类题的题型特点。

扩展资料:

自考专升本和普通专升本的主要区别:在于文凭的含金量,还有就是上课模式和报考模式都不一样; 自考专升本:是只要是专科学历都可以报考的,每年参加国家规定的2次考试,各科成绩通过60分就可以拿到毕业证了,相对比较简单;

普通专升本:是需要等到大三的时候才能报考的,是要通过学校的入学考试才能继续读的,相对难度就比较大。

自考毕业证每年办理两次: 上半年为6月,下半年为12月。具备毕业资格的考生,应在每年的6月初或12月初申请办理有关毕业手续。未按规定时间提交申报毕业材料的,一律不予接纳办理。

成人自考本科考试题型: 1、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在多数的考试中都会出现,大部分题目内容较基础。这种题目一般分值较高,分数占比高。单选可以说是所有题型中运气成分最高的,一般题目仅提供4个选项,选出正确的一项即可。 2、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有一大特点,既题目正确答案的数量不固定,这会给考生的选择造成极大的困扰,诸多的干扰选项很容易造成选择错误。 3、名词解释 要求考生对所考科目的一些名词作出解释,这些名词一般是基本概念或术语。 4、解答题 一般的简答题要求考生根据题目分点作答,层次分明,架构明朗。 5、论述题 论述题一般卷面分比较高,没有统一的答案,可以说是让考生自由发挥的题型。主要考验的是大家在基础知识之外的延伸能力,题目的内容可以是关于社会时事、历史旧闻、政治方针等。 自考报名条件 1、凡具有本省正式户籍的公民,不受年龄、职业、学历的限制,均可就近报名并参加考试。外省在我省工作学习的人员,也可就近报名参加考试。 2、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或备案的各类高等学校的专科毕业生,可直接申请报考本科段(独立本科段)。 3、考生专科(基础科段)、本科段(独立本科段)可同时兼报,但在领取本科毕业证书前必须先获取专科毕业证书。 4、实践性学习环节考核、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毕业考核等,须按规定在本专业涉及实践课程理论考试全部合格后才能报考。 5、提倡在职人员按照学用一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报考专业。对某些行业性较强的专业(如公安管理、医学类专业等)将根据专业考试计划的要求限制报考对象。 自考网上报名流程 1、登录各地自考网上报名网站(新生需注册并填写相关资料,老生根据自己之前的账号进行登陆)。 2、到自考办网站规定的指定银行办理一张缴费用银行卡。 3、办理银行卡后的新生,和有银行卡的老考生按照报名网站规定的报名流程完成网上报名。 4、网上报名成功后的新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到自考办指定的地点进行摄像制作准考证。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论述题

广东省自考论述题答题技巧 1、建议当成小作文写,字数一定要够 论述题分值大,所以三两句话是拿不全分的。建议大家论述题字数一定要写够,一般在200字左右最为合适。 2、条理清晰,分层作答 要有开头、结尾,分点、大点,重点,前后之间有逻辑关联,上文和下文紧扣主题。 3、能联系到的知识点都写上,只写多,不写少 尽可能地多写一些知识点,毕竟,少答了肯定是得不到分,多答的话,总有一个是“踩”对的。 自考注意事项 1、报名结束后,请于当地教育考试院网站上规定的时间下载考试座位号,并于考试座位号上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前去参加考试。 2、考试时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各举行一次统一考试。每次考试时间 分别安排在4月和l0月的中、下旬的两个双休日(星期六和星期日)共4次。每天上午、下午各安排一场考试,共8个单元。考试开始时间为上午9:00和下午14:30。 3、考生须携带准考证(即工商银行自考卡)、身份证(社保卡、驾驶证)进入指定考场参 加考试。 4、考生参加考试,须严格遵守考场规则,不得夹、携带与考试无关的任何用品,关闭一切通讯设备。违者将上报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并由考试院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5、考试开考15分钟后不得入场,开考两个小时后方可交卷离场。 6、每次考试结束后,主考高校都会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布“考后信息”,将考试后的有关注意事项及时间节点告知考生,请考生务必仔细阅读并按照上面规定的时间节点前来办理相关事宜。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论述题不需要全部背。多看看多理解,在其中找到相对应的规律。论述题(essayitem),亦称“自由反应题”。主观题的一种。被试根据题目的要求和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清晰而全面地阐述自己观点的题目。

  •   索引序列
  •   自考本科美学论述题
  •   2021年自考本科美学论述题
  •   自考汉语言本科美学有论述题吗
  •   自考本科论述题
  •   自考论述题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