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自考统计学原理重点归纳

自考统计学原理重点归纳

发布时间:

自考统计学原理重点归纳

发布时间:

自考统计学原理重点归纳

任何一门课程,其前言、绪言中都有修练心法。要是那些东西不管用,大约得解决自己的定力了,呵呵。也可以理解成这样一我句话:抓住主要线索,理解基本概也念。应当注意如下几点: 一、把握教材的体系和知识结构,分清重点难点,认真组织学习。 《统计学》课程使用的教材是陈嗣成、冯虹主编的《新编统计学原理》。总体上看,大多数学员都认为该门课程是比较难学的课程之一,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易于理解;二是有些内容涉及到一些数学知识,学习起来有些困难;三是该门课程的内容较多,不易于从总体上把握。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对该门课程的性质和内容体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学习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从学科性质上看,统计学原理是一门应用性方法论学科。它既包括适用于各个领域的一般性统计方法,如抽样估计、相关与回归等;也包括适用于某一专业领域的特殊统计方法,如指数分析方法等,该门课程并不着重于统计方法数学原理的推导,而是侧重于阐明统计方法背后隐含的统计思想、特点和这些方法在实际各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对照课程教材可以看出,第一章统计绪论,在介绍了统计的产生和发展之后,从总体上描述了统计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统计学的基本范畴和统计的职能,使学员对统计学科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第二章阐述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通过这章的学习,要求学员了解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的基本任务与要求;重点掌握统计调查方案和统计调查方法,统计整理的步骤,会阅读、运用和制作统计表。第三章介绍统计整理过程中的主要方法——分组和次数分布。统计分组是统计方法论的重要组成之一,次数分布是统计分组的结果。通过学习,学员要能根据统计目的的不同,对统计总体进行科学的分组,并对次数分布进行正确的描述。第四章和第五章介绍三大综合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同时介绍了与之相关的标志变异指标。对各类综合指标的特点,运用场合及其计算方法要求熟练掌握,运用自如。我们学习第一、二、三、四章后,对统计学的基本范畴、统计工作的基础和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四章学习要求理解的内容多,概念性较强,而计算题量不多,计算方法较简单,学员往往容易忽视。须知这正是掌握统计学科的基础。建议在学习时,联系经济实际加深理解。 教材第六章抽样估计,第七章相关和回归分析,第八章统计指数,第九章时间数列分析,第十章平衡分析是在统计调查和整理以后,对各类经济统计数据和综合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方法的运用。要求学员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由于第六、七、八、九、十章涉及的数学计算较多,公式难记,有的学员由于经济数学基础不牢,害怕计算,往往这几章都听不懂,做题困难。建议在学习时,以理解运用方法为主,不要去追求公式的推导,以掌握教材例题和计算程序为主,不要把经济统计课理解成为数学课。第六章抽样推断,要求掌握利用抽样资料来估计总体的数量特征,计算抽样误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指标和成数指标。第七章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和联系方式的重要方法。通过学习,要理解相关分析的有关概念,掌握计算相关系数和配合回归方程进行相关分析的方法。第六、七章与经济数学基础数理统计部分联系密切,这两章的学习,可以参阅经济数学基础相关的内容,增强对这些统计分析方法的运用能力。第八章指数分析,要求了解指数的意义,指数体系和指数数列。掌握各种指数的计算,编制综合指数,平均指数表,运用指数体系表进行因素分析。第九章时间数列分析,介绍了时间数列表的编制和分析方法,要求熟练掌握时间数列的各项分析指标及计算方法,并能结合实际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变化过程。以上第六章至第十章分别讲授了统计分析、估计及各类指数体系制表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是统计分析技术的主要内容。 第十一、十二、十三章分别介绍统计综合分析、统计体制和法制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指标,都以理解记忆为主。 二、注意科学的学习方法要学好一门课程,首先应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针对统计学原理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在学习方法和技巧上提出几点看法,供学员们参考。 1.从整体、局部到知识点。在弄清教材内容体系及各章节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学习每一章时,应先了解该章在全书中的地位,与前后章节之间的联系,然后再弄清本章的内容组成,各节之间的联系,最后再去掌握每一节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点。 2.先理解、后记忆。 学习《统计学》,首先要掌握教材中的各个基本概念和范畴。这些概念和范畴很重要,但不能死记硬背,要通过理解来加强记忆,要抓住要点,能用自己的认识和语言表达出来。同时,要能联系实际或其它课程的知识,并将它们具体落实到每一个概念和范畴上去,因为这些概念和范畴都是从具体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学习时也要能够返回到具体实践中去。 统计学中的方法问题很多,许多计算公式也需要记住并会运用。初学统计的学员往往会认为,统计学中的计算都有现成的公式可以套,只要数学基础好并记住公式,计算没有多大问题。然而,事实上有些学员即使记住了计算公式仍会做错习题。可见,仅仅具有数学基础和记住计算公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统计学毕竟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不同于纯数学,如果对社会经济现象认识不清,即便背熟了计算公式,也未必能做到灵活运用。 怎样才能将统计学中的计算方法和公式恰当运用到社会经济现象中去,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记住计算公式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对社会经济现象内涵的理解。有些习题表面上看很简单,但其中却绕了不少的弯子,只有经过仔细剖析,真正理解其涵义,才能灵活运用各种计算公式。下面举 一例题说明。 某企业工业总值和职工人数资料 问:一季度人均产值是多少? 乍一看,这道题很简单,但要想得到正确的答案,还需要有分析能力加细心才行。因为像这类题最容易出现以下两种错误: 第一,不审清题意,错误地计算成了一季度的每月人均产值。 第二,分不清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不注意计算所需资料的时期与所给资料时期的界限,错误地将四月份的工业总产值当作一季度的产值加在一起计算。下面让我们来剖析一下这个例子:首先,工业总产值是时期指标,习题要求是计算一季度的人均产值;因此,我们需先计算出一季度的工业总产值: ∑a=4910+4974+5116=15000(万元) 这里,四月份的产值不能加起来,因为习题中要求计算的是一季度的人均产值; 其次,月初人数是时点指标,且数列中每一个指标数值都在每个月的月初,可见,这是时间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因而可用“首末折半法”公式进行计算(这里四月份的人数实际上可看成是三月末的人数),则一季度职工平均人数: 由于职工人数是时点指标,在一个季度之内,只能计算它的平均数,而不能将各月人数简单加总得到一季度的人数,这是显而易见的;最后,计算一季度人均产值: 即平均每个工人在一季度中共创产值15万元。从该例的剖析中可以看出,深入理解社会经济现象的涵义、灵活运用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是统计计算的关键所在。 3.多做习题,通过练习掌握方法和内容。 做习题是掌握统计方法和公式的重要手段,只记住公式,不做习题,不仅公式难以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会应用。有的学员只死记公式,不愿做练习题,结果考试做题时不知从何处人手,或者不会用公式,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多做习题。在最初做题时,可先按照书上的例题去做,然后逐步养成独立完成的习惯。另外,做题时,要注意弄清楚给定的条件,不要盲目去套公式。要是有条件,到万方数据去看下面的文献,或者直接找印刷版杂志看看。抓住主要线索理解基本概念--如何学好《统计学原理》On How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 by Catching the Main Idea<<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02期林丽碧"抽象"和"难学"是初学<统计学原理>的学生的共同感受.如何使初学者尽快入门和渐入佳境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作为一位统计教师,笔者从四个方面阐述学习该门课的一些方法,以期对学生学好该门课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 统计学原理 , 主要线索 , 基本概念 , 理解和掌握

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分支学科,包括计划编制、总结以及解释不确定的观察资料。概率论在统计学理论的发展上起了一个很关键的作用。 学科分支 一些科学使用了大量的应用统计学以至它们自己已经独立成一门学科。 分支学科有: 统计学史 理论统计学 统计调查分析理论 统计核算理论 统计监督理论 统计预测理论 统计逻辑学 统计法学 描述统计学 经济统计学 宏观经济统计学 微观经济统计学 管理统计学 科学技术统计学 社会统计学 教育统计学 文化与体育统计学 卫生统计学 司法统计学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统计学 生活质量统计学 人口统计学 环境与生态统计学 自然资源统计学 环境统计学 生态平衡统计学 国际统计学 国际标准分类统计学 国际核算体系与方法论体系 国际比较统计学 其他 生物统计学 商务统计学 工程统计学 心理统计学 化学统计学 档案统计学 社会经济统计学 水文统计学 数理统计学 统计语言学 统计物理学 化学统计学 参考资料: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统计学原理自考教材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浙江自考教材的版本能在哪查询啊?你好,你可以上浙江省教育考试网上找一个叫《2014年4月浙江自学考试用书目录》进行查询下。以下是部分教材的信息,供你参考下,或者你补充下你要考的科目代码,我来帮你找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教材名称出版社编著版本00009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外研社张雷声12090100020高等数学高等数学高等教育扈志明高等数学高等数学北京大学吴纪桃漆毅06080100023高等数学高等数学北京大学陈兆斗高瑞06080100024普通逻辑普通逻辑高等教育杜国平10100100031心理学心理学南开大学张厚粲02020100034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外研社刘豪兴12090100037美学美学华师大朱立元07090100040法学概论法学概论武汉大学吴祖谋05090100041基础会计学基础会计学中国财经李相志090901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复旦大学李洁明祁新娥第四版00043经济法概论经济法概论中国财经李仁玉10030100045企业经济统计学企业经济统计学中国统计钱伯海030702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外研社周山芙赵苹12030100053对外经济管理概论对外经济管理概论武汉大学杜奇华05090100054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原理中国财经李晓光04090100055企业会计学企业会计学中国财经刘东明10030100058市场营销学市场营销学武汉大学郭国庆04090300060财政学财政学外研社梅阳121101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人民大学黄书田、刘娟04080100066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中国财经陈雨露财务管理学财务管理学中国财经王庆成李相国06060100071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障学中国财经李晓林王绪瑾03070200072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中国财经马丽娟09090100073银行信贷管理学银行信贷管理学中国财经陈颖10090100075证券投资与管理证券投资与管理人民大学任淮秀01020100076国际金融国际金融人民大学史燕平08020100077金融市场学金融市场学中国财经李德峰10030100078银行会计学银行会计学中国财经张超英12090100079保险学原理保险学上海财大钟明11020200087英语翻译英汉翻译教程外研社庄绎传99120200088基础英语英语英语人民大学吴顺昌黄震华00090200089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人民大学薛荣久08070100090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实务外研社黄国庆国际商法国际商法中国财经金春13年版改版00092中国对外贸易中国对外贸易人民大学黄晓玲06030200093国际技术贸易国际技术贸易人民大学王玉清赵承璧06090100094外贸函电外贸函电人民大学方春祥05090100096外刊经贸知识选读外刊经贸知识选读人民大学史天陆00090100097外贸英语写作外贸英语写作人民大学王关富等9910010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市场营销学外研社张静中许娟娟12030100099涉外经济法涉外经济法人民大学盛杰民张守义04090100100国际运输与保险国际运输与保险人民大学叶梅黄敬阳05030100101外经贸经营与管理外经贸经营与管理人民大学宋沛06040200102世界市场行情世界市场行情人民大学杨蓬华林桂军06040200107现代管理学现代管理学高等教育刘熙瑞07090200138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财经贺耀敏000602用旧版00139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中国财经刘凤良02100200140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中国财经佟家栋00030100141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中国财经于同申00030100142计量经济学经济计量学中国统计贺铿99080100143经济思想史经济思想史中国财经王志伟000702本回答由网友推荐统计学原理的前言统计学是高等职业院校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了适应课程建设和教材更新的要求,我们组织多年从事统计教学的教师编写了本书。就统计学的学科特点而言,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的学科,其目的是探索统计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无论是进行宏观的国家经济调控管理,还是进行企业微观的生产经营管理,都需要准确及时地获取有关各类数据信息,并对这些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因此,作为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的统计方法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教学的要求,在总结多年统计学教学经验并参考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由多名有丰富经验的教师集体完成。在本书的总体规划上,按照“大统计”的观点来构建统计学的内容体系,力求实现统计理论与相关统计方法的融合,将一般的统计理论方法落实到实际指标的运用上;在写作思路上,本书从统计数据出发,以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为主线,突出统计在实际国民经济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在写作方法上,本书力求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实用新颖,每个项目后都有思考练习题,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以加强学生的统计思维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配合本书的教学,出版社网站(?esp?com?cn)提供了各项目的习题及参考答案。本书由多年从事统计学教学工作的王超主编,王永刚任第二主编,刘冬梅、张秀清、徐明昌、王妮娜、杨发岭、毛海舟、罗少郁、陈汉平任副主编,郭培俊、尹清杰、蔡火娣、梁丹婴也参加了本书的编写工作。本书的编写分工如下:王超编写项目五、项目六;王永刚编写项目一、项目九;刘冬梅编写项目七、项目八;张秀清编写项目三、项目四;徐明昌编写项目二,最后由王超负责全书的总纂、修改和定稿工作。由于编者水平所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疏漏或错误之处,恳请同行专家及读者不吝赐教,以便我们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统计学原理》是一门基础课,很多讲的都是文字化的统计方法,个人觉得只有后面讲指数算法的那章有点难度,别的都很简单。楼主是学会计的,对文字性的东东肯定比较在行,我的经验是,学习这门课时在平时要把计算性问题的逻辑弄懂,文字性的东东在考前突击就ok啦

自学考试统计学原理重点归纳

任何一门课程,其前言、绪言中都有修练心法。要是那些东西不管用,大约得解决自己的定力了,呵呵。也可以理解成这样一我句话:抓住主要线索,理解基本概也念。应当注意如下几点: 一、把握教材的体系和知识结构,分清重点难点,认真组织学习。 《统计学》课程使用的教材是陈嗣成、冯虹主编的《新编统计学原理》。总体上看,大多数学员都认为该门课程是比较难学的课程之一,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易于理解;二是有些内容涉及到一些数学知识,学习起来有些困难;三是该门课程的内容较多,不易于从总体上把握。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对该门课程的性质和内容体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学习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从学科性质上看,统计学原理是一门应用性方法论学科。它既包括适用于各个领域的一般性统计方法,如抽样估计、相关与回归等;也包括适用于某一专业领域的特殊统计方法,如指数分析方法等,该门课程并不着重于统计方法数学原理的推导,而是侧重于阐明统计方法背后隐含的统计思想、特点和这些方法在实际各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对照课程教材可以看出,第一章统计绪论,在介绍了统计的产生和发展之后,从总体上描述了统计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统计学的基本范畴和统计的职能,使学员对统计学科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第二章阐述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通过这章的学习,要求学员了解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的基本任务与要求;重点掌握统计调查方案和统计调查方法,统计整理的步骤,会阅读、运用和制作统计表。第三章介绍统计整理过程中的主要方法——分组和次数分布。统计分组是统计方法论的重要组成之一,次数分布是统计分组的结果。通过学习,学员要能根据统计目的的不同,对统计总体进行科学的分组,并对次数分布进行正确的描述。第四章和第五章介绍三大综合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同时介绍了与之相关的标志变异指标。对各类综合指标的特点,运用场合及其计算方法要求熟练掌握,运用自如。我们学习第一、二、三、四章后,对统计学的基本范畴、统计工作的基础和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四章学习要求理解的内容多,概念性较强,而计算题量不多,计算方法较简单,学员往往容易忽视。须知这正是掌握统计学科的基础。建议在学习时,联系经济实际加深理解。 教材第六章抽样估计,第七章相关和回归分析,第八章统计指数,第九章时间数列分析,第十章平衡分析是在统计调查和整理以后,对各类经济统计数据和综合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方法的运用。要求学员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由于第六、七、八、九、十章涉及的数学计算较多,公式难记,有的学员由于经济数学基础不牢,害怕计算,往往这几章都听不懂,做题困难。建议在学习时,以理解运用方法为主,不要去追求公式的推导,以掌握教材例题和计算程序为主,不要把经济统计课理解成为数学课。第六章抽样推断,要求掌握利用抽样资料来估计总体的数量特征,计算抽样误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指标和成数指标。第七章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和联系方式的重要方法。通过学习,要理解相关分析的有关概念,掌握计算相关系数和配合回归方程进行相关分析的方法。第六、七章与经济数学基础数理统计部分联系密切,这两章的学习,可以参阅经济数学基础相关的内容,增强对这些统计分析方法的运用能力。第八章指数分析,要求了解指数的意义,指数体系和指数数列。掌握各种指数的计算,编制综合指数,平均指数表,运用指数体系表进行因素分析。第九章时间数列分析,介绍了时间数列表的编制和分析方法,要求熟练掌握时间数列的各项分析指标及计算方法,并能结合实际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变化过程。以上第六章至第十章分别讲授了统计分析、估计及各类指数体系制表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是统计分析技术的主要内容。 第十一、十二、十三章分别介绍统计综合分析、统计体制和法制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指标,都以理解记忆为主。 二、注意科学的学习方法要学好一门课程,首先应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针对统计学原理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在学习方法和技巧上提出几点看法,供学员们参考。 1.从整体、局部到知识点。在弄清教材内容体系及各章节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学习每一章时,应先了解该章在全书中的地位,与前后章节之间的联系,然后再弄清本章的内容组成,各节之间的联系,最后再去掌握每一节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点。 2.先理解、后记忆。 学习《统计学》,首先要掌握教材中的各个基本概念和范畴。这些概念和范畴很重要,但不能死记硬背,要通过理解来加强记忆,要抓住要点,能用自己的认识和语言表达出来。同时,要能联系实际或其它课程的知识,并将它们具体落实到每一个概念和范畴上去,因为这些概念和范畴都是从具体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学习时也要能够返回到具体实践中去。 统计学中的方法问题很多,许多计算公式也需要记住并会运用。初学统计的学员往往会认为,统计学中的计算都有现成的公式可以套,只要数学基础好并记住公式,计算没有多大问题。然而,事实上有些学员即使记住了计算公式仍会做错习题。可见,仅仅具有数学基础和记住计算公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统计学毕竟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不同于纯数学,如果对社会经济现象认识不清,即便背熟了计算公式,也未必能做到灵活运用。 怎样才能将统计学中的计算方法和公式恰当运用到社会经济现象中去,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记住计算公式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对社会经济现象内涵的理解。有些习题表面上看很简单,但其中却绕了不少的弯子,只有经过仔细剖析,真正理解其涵义,才能灵活运用各种计算公式。下面举 一例题说明。 某企业工业总值和职工人数资料 问:一季度人均产值是多少? 乍一看,这道题很简单,但要想得到正确的答案,还需要有分析能力加细心才行。因为像这类题最容易出现以下两种错误: 第一,不审清题意,错误地计算成了一季度的每月人均产值。 第二,分不清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不注意计算所需资料的时期与所给资料时期的界限,错误地将四月份的工业总产值当作一季度的产值加在一起计算。下面让我们来剖析一下这个例子:首先,工业总产值是时期指标,习题要求是计算一季度的人均产值;因此,我们需先计算出一季度的工业总产值: ∑a=4910+4974+5116=15000(万元) 这里,四月份的产值不能加起来,因为习题中要求计算的是一季度的人均产值; 其次,月初人数是时点指标,且数列中每一个指标数值都在每个月的月初,可见,这是时间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因而可用“首末折半法”公式进行计算(这里四月份的人数实际上可看成是三月末的人数),则一季度职工平均人数: 由于职工人数是时点指标,在一个季度之内,只能计算它的平均数,而不能将各月人数简单加总得到一季度的人数,这是显而易见的;最后,计算一季度人均产值: 即平均每个工人在一季度中共创产值15万元。从该例的剖析中可以看出,深入理解社会经济现象的涵义、灵活运用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是统计计算的关键所在。 3.多做习题,通过练习掌握方法和内容。 做习题是掌握统计方法和公式的重要手段,只记住公式,不做习题,不仅公式难以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会应用。有的学员只死记公式,不愿做练习题,结果考试做题时不知从何处人手,或者不会用公式,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多做习题。在最初做题时,可先按照书上的例题去做,然后逐步养成独立完成的习惯。另外,做题时,要注意弄清楚给定的条件,不要盲目去套公式。要是有条件,到万方数据去看下面的文献,或者直接找印刷版杂志看看。抓住主要线索理解基本概念--如何学好《统计学原理》On How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 by Catching the Main Idea<<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02期林丽碧"抽象"和"难学"是初学<统计学原理>的学生的共同感受.如何使初学者尽快入门和渐入佳境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作为一位统计教师,笔者从四个方面阐述学习该门课的一些方法,以期对学生学好该门课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 统计学原理 , 主要线索 , 基本概念 , 理解和掌握

统计学原理期末重点如下:

1、统桥老计表的作用,统计表能使统计数字条理化、系统化、能更清晰地表述统计资料的内容;便于分析研究对象各项目之间的互相关系,便于比较分析;便于把研究对象的发展规律显著的表述出来,同时便于显示各项目之间的显著差别;利用统计表便于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2、强度相对指标的定义与作用,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作用:说明一个国家、地区、部门、的经济实力或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反映和考核社会经济效益;为编制计划和长远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3、统计分组的定义与作用,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按照某种或某几个标志,将总体单位划分档备若干性质不同的组的一种统计方法。作用:划分现象的类型、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作用:划分现象的类型,揭示现象的内部结构,分析现象的依存关系。

4、抽样调查的特点,调查的样本单位通常是总体中的很少一部分,调查工作量小,因而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由于调查单位少,调查的准备时间、调查时间、数据处理时间等都可以大大缩减,从而提高数据的时效性。

统计学就业方向及前景如下:

统计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包括统计局,文献情报中心,标准化研究院及国家信息中心这类政府机构。在金融业领域,则与在美国的就业去向相近,比如说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部门,市场调查公司、咨询公司、各公司的市场研究部门,工业企业的质量检测部门等企业事业单位。

统计学是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描述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统计学用到了大量的数学及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

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1、数量性: 统计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方面。2、总体性: 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时,主要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规律,即通过大量的观察,获得足够多的统计资料,说明、认知总体现象的变化情况及规律。 3、具体性: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具体事物的数量,不是抽象的量。它与数学研究的数量是不尽相同的。4、社会性: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的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它包括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各种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人类各种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生产活动、交换活动、分配活动、消费活动等)。统计的职能: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统计学中几个基本概念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总体 即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例如:要研究全国城镇居民的收支情况,就以全国城镇居民作为一个总体。特点:同质性 是确定总体的前提和基础。它是根据统计的研究目的而定的。研究目的不同,则所确定的总体也不同,其同质性的意义也随之变化。例如,研究城镇居民贫困户的生活状况,那么,贫困线下的城镇居民户则构成了统计总体,贫困线下的城镇居民户是同质的,而贫困线上的城镇居民户是非同质的。大量性 统计总体应该由足够数量的同质性单位构成。实现统计研究目的的必要条件差异性 构成总体的各个同质性单位的特征存在着差异。它是统计研究的前提和内容。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是组成总体的各个个体。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单位可以是人、物、机构等实物单位,也可以是一种现象或活动等非实物单位。总体和单位的概念是相对而言的,随研究目的不同,总体范围不同而变化。同一研究对象,在一种情况下为总体,但在另一情况下又可能变成单位。根据总体所包含的单位数量,总体可以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两类。有限总体是由有限量的单位构成的总体。当总体单位数难以确定,其数量可能是无限时,便构成无限总体。样本 由总体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又称子样)。

c 如果是季度的季节指数为400% 那么十二个月就应该是1200% 2 c 强度相对指标是由两个不同性质而又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得到的4 c 一般而言 连续的变量的 上一组的上限=下一组的下限5 a 基本的概念6 c 7c 其他的是数量标志8c 9d 10 (对象指数?)11 单选还是多选啊~1213错14对15错16错17对18错19对20对

自考统计学原理重点归纳汇总

自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重点:1: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二项概率公式主要和后面章节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考)。2:随机变量分布中的:①离散型: 掌握 二项分布 、泊松分布 。②连续型:掌握均匀分布、 指数分布,记住其分布函数表达式。知道怎样求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记住均匀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概率密度。3:多维随机变量中掌握二维随机变量,要会求其边缘概率密度,知道怎样将之前学过的一维均匀分布和正态分布转移到二维的去理解,这个不难,看看书上的讲解就能理解.重点在后面的”和的分布“和”max、min“分布,具体到实际题目中做几遍就能理解了。卷积公式是重点。4:七种常见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和分布列或概率密度,要熟记于心。5:协方差、相关系数,这块儿好好看看书;切比雪夫不等式。6:卡方分布、t分布、F分布,记住是怎么定义的,记住表达式,及卡方分布的期望和方差。7:参数估计中的矩估计和最大似然估计是重点,一般考概率都会出一个大题;区间估计一般会出一到两个小题,记住几个既定的结论公式会方便很多。

1.u分布是标准正态分布,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t分布当自由度足够大的时候近似与u分布,n→∞时,t 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完全一致。2.单样本或两样本时用t检验,3样本或者3组以上用方差分析。两样本t检验与方差分析等效,F=t^2。3.卡方检验一般有2*2,2*C,R*C和配对资料卡方检验。注意理论频数不能太小,如有小于1或者1/5以上的格子小于5,则要考虑合并,或者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配对资料b+c>40时,卡方=(b-c)^2/(b+c),当b+c<=40时,用(|b-c|-1)^2/(b+c)。4.非参数检验对数据的分布没有要求5.假设检验基本思想就是小概率事件在一次抽样中不会发生。建议你还是参考相关的书籍吧,回答的不够准确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自考考试重点章节如下: 1: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二项概率公式主要和后面章节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考) 2:随机变量分布中的: ①离散型 掌握 二项分布 、泊松分布 ②连续型 掌握均匀分布、 指数分布,记住其分布函数表达式 知道怎样求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记住均匀分布、指数分 布、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概率密度 3:多维随机变量中掌握二维随机变量,要会求其边缘概率密度,知道怎样将之前学过的一维均 匀分布和正态分布转移到二维的去理解,这个不难,看看书上的讲解就能理解。重点在后面的 ”和的分布“和”max、min“分布,具体到实际题目中做几遍就能理解了。卷积公式是重点 4:七种常见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和分布列或概率密度,要熟记于心 5:协方差、相关系数,这块儿好好看看书;切比雪夫不等式,要记住。 6:卡方分布、t分布、F分布,记住是怎么定义的,记住表达式,及卡方分布的期望和方差。 7:参数估计中的矩估计和最大似然估计是重点,一般考概率都会出一个大题;区间估计一般会 出一到两个小题,记住几个既定的结论公式会方便很多。 概率论怎么学习? 概率论最难以应对的是基础知识,主要涉及排列组合、导数、积分、极限这四部分。现在就这部分内容给大家分析一下。说这部分是基础,本身就说明这些知识不是概率统计研究的内容,他们只是在研究概率统计的时候不可缺少的一些工具。既然这样,在考试中就不会对这部分内容作过多的考察,也会尽量避免大家在这些方面丢分。分析到这里,就要指出一些人在学习这门课的“战术失误”。有些人花大量的力气学习微积分,甚至学习概率统计之前,将微积分重新学一遍,这是不可取的。对这部分内容,将教材上涉及到的知识选出来进行复习,理解就可以。万不能让基础知识成为概率统计的拦路虎。学习中要知道哪是重点,哪是难点。 如何掌握做题技巧?俗话说“熟能生巧”,对于数学这门课,用另一个成语更贴切——“见多识广”。对于自考生而言,学习时间短,想利用“熟能生巧”不太现实,但是“见多识广”确实在短时间内可以做到。这就是说,在平时不能一味的多做题,关键是多做一些类型题,不要看量,更重要的是看多接触题目类型。同一个知识点,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考察。有些学员由于选择辅导书的问题,同类型的题目做了很多,但是题目类型却没有接触多少。在考试的时候感觉一落千丈。那么应该如何掌握题目类型呢?我想历年的真题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平时该如何练习?提出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会感到不可思议。有一句话说得好“习惯形成性格”。这句话应用到我们的学习上也成立。这么多年以来,有些人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尽管他的学习基础也不好,学习时间也有限,但是他们能按照自己知道的学习规律坚持学习,能够按照老师说得去思考、前进。我们大多数人都有惰性,一个题目一眼看完不会,就赶紧找答案。看了答案之后,也就那么回事,感觉明白了,就放下了。就这样“掰了很多玉米,最后却只剩下一个玉米”。虽然很清楚最好的方法是摘一个,留一个。哪怕一路你只摘了2个,也比匆匆忙忙摘了一路,却不知道保留的人得到的多。平时做题要先多思考,多总结,做一个会一个,而且对于做过的题目要经常地回顾,这样才能掌握住知识。就我的辅导经验而言,绝大多数人还是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问题。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主要靠前面四章概率论的基础知识,分值应该在70分以上,后面几章涉及到大数定律和统计部分的内容,主要考几个知识点和公式,比如中心极限定理的公式和运用,统计部分,会考到计算题的应该是矩估计和极大似然估计,置信区间,假设检验,这部分内容主要将书本上对应的例题看懂,考试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主要还是前面四章,前面四章,如果你有教材,应该把课后练习好好做一下,做完之后,自考就没什么问题了。祝你早日通过。

自考统计学原理重点笔记归纳

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预防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中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应用科学。具体地讲,是按照设计方案去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对数据结果进行解释,从而做出比较正确的结论。2、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变量的集合。3、变异:同一性质的事物,其观察值(变量值)之间的差异。4、抽样研究:从所研究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研究,用样本指标推论总体,最终达到了解总体的目的。这种用样本指标推论总体参数的方法称为抽样研究。5、统计描述:用统计图表或计算统计指标的方法表达一个特定群体的某种现象或特征。6、统计推断:根据样本资料的特性对总体的特性作估计或推论的方法称统计推断,常用方法是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7、概率:是指某事件出现可能性大小的度量,以符号P表示。8、医学参考值范围:参考值范围又称正常值范围。医学上常把包括绝大多数人某项指标的数值范围称为该指标的参考值范围。9、正态分布规律: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了解正态曲线下横轴上的一定区域的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数,用以估计该区间的观察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数,或变量值落在该区间的频数或概率。10、可比性:是指对研究结果有影响的非处理因素在各处理组之间尽可能相 同或相近。11、动态数列:是一系列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统计指标,包括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用以说明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和发展趋势。12、抽样误差:在同一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含量相同的若干样本时,样本指标之间的差异以及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差异。13、标准误:表示样本均数间变异程度。14、率的抽样误差:抽样过程中产生的同一总体中均数之间的差异称为均数的抽样误差,率之间的差异称为率的抽样误差。15、参数估计:是指用样本指标(称为统计量)估计总体指标(称为参数)。16、可信区间:总体参数的所在范围通常称为参数的可信区间或置信区间,即该区间以一定的概率(如95%或99%)包含总体参数。17、I型错误:拒绝了实际撒谎能够成立的H0,这类“弃真”的错误称为I型错误。18、II型错误:接受了实际撒谎能够不成立的H0,这类“存伪”的错误称为II型错误。19、检验效能:1-b称为检验效能又称为把握度。它的含义是:当两总体确实有差别时,按规定的检验水准a,能够发现两总体间差别的能力。20、四格表资料:两个样本率的资料又称为四格表资料,在四格表资料中两个样本的实际发生频数和实际未发生频数为基本数据,其他数据均可由这四个基本数据推算出来。21、列联表资料:对同一样本资料按其两个无序分类变量(行变量和列变量)归纳成双向交叉排列的统计表,其行变量可分为R类,列变量可分为C类,这种表称为R*C列联表。22、参数检验:是一种要求样本来自总体分布型是已知的(如正态分布),在这种假设的基础上,对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进行统计推断的假设检验。23、非参数检验:是一种不依赖总体分布类型,也不对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进行统计推断的假设检验。24、秩次:即通常意义上的序号,实际上就是将观察值按顺序由小到大排列,并用序号代替了变量值本身。25、直线相关系数:它是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相关系数没有单位,取值范围是-1〈=r〈=1,r的绝对值越大表明两变量的关系越密切。26、完全负相关:这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负相关关系,从散点图上可以看出,由x与y构成的散点完全分布在一条直线上,x增加,y相应减少,算得的相关系数r=-1。27、正相关:它是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变量间,存在有正的相关方向,即当x增加时,y有相应增大的趋势,所算得的相关系数r为正值。28、等级相关:是对等级数据作相关分析,它又称为秩相关,是一种非参数统计方法。29、评价:是通过对某些标准来判断观测结果,并赋予这种结果以一定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30、综合评价:是指人们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选择相应的评价形式,据此选择多个因素或指标,并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将多个评价因素或指标转化为能反映评价对象总体特征的信息。31、优序法:为了比较某几个事物或方案的优劣,在选定各项评价指标后,将待评价的对象或方案就各项评价指标的测量值大小分别排列,并分别对各序号(等级)以相应的评分值即优序数,然后综合诸评价指标,分别计算评价对象的总赋优序数,并按总赋优序大小评定其优顺序的方法即优序法。32、Topsis:Topsis法常用于系统工程中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此外,也可用于效益评价、卫生决策和卫生事业管理等多领域。33、根本死因:WHO规定,根本死因是指:“(a)引起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的那些疾病或损伤,或者(b)造成致命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34、卫生服务需要:是指人们因疾病影响健康,引起人体正常活动的障碍,实际应当接受各种卫生服务的需要(如预防保健、治疗、康复)。35、卫生服务调查统计:是卫生统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卫生服务调查统计是从卫生服务资料的设计、收集、整理、分析的角度,来阐述卫生服务研究的特点、研究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便使卫生服务研究服务更具有科学性。36、卫生服务调查:是指对卫生服务状况、人群健康的危险因素、人群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卫生服务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所进行的一种社会调查。37、统计表:是以表格的形式列出统计指标,它是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时的一种常用手段。38、统计图:是以各种几何图形(如点、线、面或立体)显示数据的大小、升降、分布以及关系等,它也是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时的一种常用手段。39、均数的抽样误差:统计学上,对于抽样过程中产生的同一总体中均数之间的差异称为均数的抽样误差。

苏州大学自考本科招生,你可以加我QQ详细的你可以打我手机试着改变自己最重要,机会嘛,有时要靠努力.放松一下心情,不要管其他的!然后就要为未来 做一下打算,是复读,还是选择其他的道路!其实大学不是成功的唯一道路!重要的是目标明确,为未来做长远的打算

1.u分布是标准正态分布,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t分布当自由度足够大的时候近似与u分布,n→∞时,t 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完全一致。2.单样本或两样本时用t检验,3样本或者3组以上用方差分析。两样本t检验与方差分析等效,F=t^2。3.卡方检验一般有2*2,2*C,R*C和配对资料卡方检验。注意理论频数不能太小,如有小于1或者1/5以上的格子小于5,则要考虑合并,或者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配对资料b+c>40时,卡方=(b-c)^2/(b+c),当b+c<=40时,用(|b-c|-1)^2/(b+c)。4.非参数检验对数据的分布没有要求5.假设检验基本思想就是小概率事件在一次抽样中不会发生。建议你还是参考相关的书籍吧,回答的不够准确

设计原理自考重点归纳

《设计原理教程》第一部分是设计概论(第一章),该部分内容阐述了设计的产生与发展;当下设计的社会功能;设计范围的扩大与设计组群的变化;并站在人、环境、社会三者的对应关系中,把设计样态分为三个领域:一、完成人与社会之间“信息交流”的媒介——视觉传达设计;二、完成人与环境之间“器具交流”的媒介——产品设计;三、完成社会与环境之间“空间交流”的媒介——环境空间设计。 第二部分内容是对于设计语言的研究(第二章),讲述各种感官语言的特点与转换规律,帮助我们扩展语言的表现力,发现新的语言形式。 第三部分内容为艺术设计形态学原理(第三章),文中重点讲述形态的分解与重构规律,这对于设计创意与表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为了达到某种需求而创造一个相应的形态。这个形态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形状、可能是一种实施方案、也可能只是一个概念。 第四部分内容是设计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分别从设计思维、设计与心理、设计与文化、设计与环境、设计与科学这几个方面讲述设计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设计思维”强调设计概念的开放,并在设计中灵活运用意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设计与心理”重点表述视知觉原理、时尚心理、厌倦心理对设计的影响。“设计与文化”通过研究观察方式对艺术与设计的影响;古典文化、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的特点;文化的进化与整合对设计的影响;文化对设计师风格的影响等几个方面阐述设计与文化的不解之缘。“设计与环境”分别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设计的影响中说明整个设计活动过程,都要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假如能善于利用环境,就会使作品发挥独特的魅力。“设计与科学”阐述了仿生学与设计、人体工程学与设计以及科学中的结构与设计中的结构的关系这三个方面,旨在说明科学不仅为设计提供了某种思考方式和创意来源,还为设计思维注入新的活力,为设计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室内设计自考本科主要学: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设计素描4、设计色彩5、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3DMAX)6、艺术设计基础7、设计原理8、艺术设计毕业设计9、英语(二)10、素描11、色彩12、设计基础

室内设计的概念、室内设计的历史和风格流派、室内空间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酒店空间设计、室内色彩设计、室内光环境、室内装饰材料和人体工程学,每章后有课后思考题,帮助读者理解巩固所学的内容。 本书可以作为高职艺术设计的相关专业,如环境艺术、建筑工程装饰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室内设计培训班的教材。

  •   索引序列
  •   自考统计学原理重点归纳
  •   自学考试统计学原理重点归纳
  •   自考统计学原理重点归纳汇总
  •   自考统计学原理重点笔记归纳
  •   设计原理自考重点归纳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