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自考中小学教育管理重点知识归纳

自考中小学教育管理重点知识归纳

发布时间:

自考中小学教育管理重点知识归纳

发布时间:

自考中小学教育管理重点知识归纳

主要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规、教师职业道德,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校组织机构的结构类型】

常见的学校组织机构的结构类型主要包括直线型、职能型、直线一职能型、矩阵型等。

1.直线型

直线型结构是最早,也是最简单的一种学校组织结构类型。直线型结构的特点是组织中的职务按垂直系统直线排列,组织中每个人只向一个直接上级报告。其优点是结构简单,上下级关系明确,责任分明,联系简捷。其缺点是在组织规模较大的情况下,所有的管理职能都由一人承担。往往难于应付。

2.职能型

职能型组织机构模式是组织内除直线主管外还相应设立一些组织机构,分担某些职能管理的业务。有权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向下级单位下达命令和指示。其优点是能够发挥职能机构的专业管理作用,减轻上层主管人员的负担;缺点是容易破坏组织的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形成多头领导。

3.直线一职能型

直线一职能型也被称作是直线一参谋型或者U型组织结构。其特点是设置了两套系统,一套是按命令统一原则设置的指挥系统(又称直线指挥部门),另一套是按专业化原则组织的职能系统。直线部门和人员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有决定权,对其所属下级的工作实行指挥和命令,并负全部责任。而职能部门和人员被称作直线主管的参谋,在特定的范围对下级机构提供建议和业务指导,或者受直线主管的委托在特许范围内享有一定的指挥权。

4.矩阵型

矩阵型结构是由两套管理系统组成的组织结构,一套是纵向的职能领导系统,另一套是为完成某一任务而组成的横向任务系统。其优点是将组织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很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及时沟通情况,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机动性,能够根据特定需要和环境动态的变化;有利于把不同部门、具有不同专长的专业人员组织在一起,攻克各种复杂的难题。缺点是在资源管理和人员管理方面存在复杂性。

【学校组织机构主要职能部门】

1.校长办公室

校长办公室是校长领导下的办事机构,协助校长处理学校日常事务。校长办公室的职责包括:负责学校的对外联络;接待和处理来访和信访;管理人事和安全保卫;管理学校文件收发和归档;进行学校各项工作的报表统计;收集和分析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反馈信息;安排校长的重要日程;完成校长交办的其他工作等。

2.教务处

教务处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组织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协助校长组织、领导全体教学工作。教务处的职责包括:教学组织和管理、教研室和学科组管理、教育科研、课程资源开发、教师培训、班主任管理、学生学籍管理等,同时兼管学校中教学业务有关的科室。

3.政教处

政教处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主要负责管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学校德育工作。政教处的职责包括:组织和设计各种德育活动,指导、管理各年级组的德育工作,拓展学校德育资源等。

4.总务处

总务处是学校后勤丁。作的组织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为学校教育教学和学校各项工作提供经费、物质和综合服务:总务处的主要职责包括:安排和管理学校各项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维护校舍和各项设施,组织和安排教职工的福利,配合校长办公室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兼管学校食堂、宿舍、医疗室和校办工厂等。

5.教研室

教研室是由同一学科的任课教师组成的学校基层教学实践机构,主要负责本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教研室的职责包括: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组织教学交流,开展教学研究,安排教学培训等。

6.年级组

年级组是由同一年级各教学班的班主任和各科任课教师组成的基层教学实践机构,主要负责本年级教育教学各方面的工作。年级组的职责包括:协调班主任与各科任课教师间的关系,组织本年级教师之间的教育教学交流活动,全面了解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情况,组织本年级学生开展各项综合实践活动和文体活动等等。

内容简介

本章主要考查考生教育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要求考生具有教育基本理论、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等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对于这些内容应重点记忆与理解。

高频考点提要

1、教育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2、教育的属性;

3、教育的起源及发展;

4、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5、教育学发展历程中的教育家及其著作、观点;

6、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7、教育目的;

8、教育制度;

9、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高频考点速记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一词的`由来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日:“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丁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三)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具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

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1、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有19世纪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其基本错误是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2)心理起源说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是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著有《教育史教科书》一书。孟禄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孟禄的错误在于他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不懂得人之所以成为人是有意识的本质规定,不懂得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

管理,是指管理主体组织并利用其各个要素(人、财、物、信息和时空),借助管理手段,完成该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主体是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可能是国家,可以是一个单位;也可能是一个正式组织或非正式组织。管理的手段包括5个方面:强制(战争、政权、暴力、抢夺等)、交换(双方意愿交换)、惩罚(包括物质性的和非物质性;包括强制、法律、行政、经济等方式)、激励、沟通与说服。管理的过程包括6个环节:管理规则的确定(组织运行规则,如章程及制度等)、管理资源的配置(人员配置及职责划分与确定、设备及工具、空间等资源配置与分配)、目标的设立与分解(如:计划)、组织与实施、过程控制(检查、监督与协调)、效果评价、总结与处理(奖惩)。教育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教育队伍,充分发挥教育人力、财力、物力等信息的作用,利用教育内部各种有利条件,高效率的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是国家对教育系统进行组织协调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分为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答:(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2)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4)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学的发展一般经过哪几个基本阶段?答:(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包含在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中,未形成独立学科。(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以一系列具有比较完整理论体系的资产阶级教育家及代表作的出现为标志。(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以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斯卡娅及代表作为创始,本世纪50年代后,实现教育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广义的教育指什么?狭义的教育指什么?答:在社会中凡是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这是广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一般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狭义教育有时也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一(义)语使用。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答:(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答:(1)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2)共产党统一领导,创办。(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宗教迷信,提倡唯物主义。(4)实施平等的民族教育,(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把它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强有利手段。什么是教育目的?什么是培养目标?答: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教育机构的具体化。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答:(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什么是智力?为什么要发展智力?答:智力是保证人们有效进行认识活动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包括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等因素。发展智力的原因:(1)它不仅是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且有极大的客观性。(2)长期以来教学实践反复证明开发智力的重要。

教育管理专业主要培养普通中小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源于文革后恢复的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80年代中期从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专业课程。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具备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基础学科的知识和运用能力。培养具有本专业广泛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扎实的教育学科、心理学科基础知识和牢固的教育学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教学、管理、咨询和辅导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师范院校、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及各级各类中小学校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咨询和辅导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ISTEC教育管理博士项目以成就教育产业中具有全球视野、全融思维、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思想家为终极教育目标,通过为学员提供认知类的史学课程,培训思维的逻辑课程,以及学术研究类课程,通过概览行业发展史,经济发展史,结合当下教育产业中的案例及生态进行深入剖析, 最终促使学员实现固有思维模式的突破和全新思维模式的建立。最终,ISTEC教育管理博士的每一位管理者和企业家都将具备全球化以及全融化“企业思想家”的四大标配能力:科学方法与逻辑能力、理论应用能力、全球化能力、持续增长能力。全球课堂全球课堂是ISTEC教育管理博士最具特色的学习模块。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员拓展全球化视野,将访学过程中收获的全球化资源和信息与本土实践经验结合,通过跨文化交流开辟新的思维方式并形成个人系统的理论体系。校方鼓励学员积极参与此类活动。访学内容丰富充实,除了安排课程和参访,同时还将结合参访地当期的学术活动,为学员提供与参访地企业家沟通交流的机会。#北美亲子游##亚洲参访线##欧洲毕业季#*具体游学安排听从项目办公室适时通知申请条件:◆管理或教育相关领域的硕士学位,需要拥有最少5年管理工作经验;◆非管理或教育相关领域的硕士学位,需要拥有最少8年管理工作经验;*未具上述学历的申请人,请提供一份管理或教育行业相关的成就描述,并向项目办公室提交补充附加材料进行特殊申请。如果你对DEM教育管理博士感兴趣,或者想要知道自己是否有资格申请DEM,欢迎私信了解更多~~~

自考中外教育管理史重点知识归纳

【自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不得不说,教育从古至今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而随着近些年内我国教师待遇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报考自考本科教育管理了。自考教育管理本科科目有17科,分别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实践)、中国教育管理史、外国教育管理史、教育管理原理、教育管理心理学、教育统计与测量、中小学教育管理、教育科学方法论(一)、教育法学、教育评估与督导、英语(二)、教育经济学、教育预测与规划、毕业论文。可以说,在自考本科招生专业中,自考教育管理还算是比较好考的了,不用考数学,并且就业前景也是十分不错的。自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管理史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是研究中国和欧美从古至今各个历史时期教育管理理论和教育管理实践的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学习这门课程,根本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认识和评价中国及欧美国家教育管理发展进程及其传统,以思考今天的教育管理问题。本课程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中国从古代之近代的教育行政制度、学校管理制度和教育管理的演变进程,并从中归纳其历史特点及其演变规律,探讨中国教育管理的传统以及今天教育管理的影响;第二部分介绍欧美各国从古代之近代的教育行政制度、学校管理制度和教育管理的演变进程,并从中归纳其历史特点及其演变规律,探讨欧美教育管理的传统以及今天教育管理的影响。本课程学习的重点:一是中国古代国家教育机制的演变;二是欧美国家古代和近现代教育管理体制的演变;三是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教育管理;四是欧美教育家的教育管理思想。现实的教育管理模式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今天的教育管理改革与发展又是对中外历史传统的选择与放弃。因此,每一个教师和教育管理者都应该具备中外教育历史制度、事件及思想,并能给予正确的历史评价。这又要求学习者能站在当今时代的高度,用现在的眼光,根据当前的问题来审视过去的中外教育管理传统及其影响。

自考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知识点重点汇总: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学习理论、学习心理。

1、学生的认知发展:重点在于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以及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对于考生而言,可能皮亚杰的理论相对较容易理解,因为皮亚杰的理论观点很多都和我们的生活实际相关联,比如孩子的“自我中心性”、“客体永恒性”和“守恒性”等。

而维果斯基的理论就相对晦涩难懂,因为其理论是从种系以及文化发展角度出发,探讨人类的认知发展的,最典型的是他区分了人类的两种心理机能:人和动物均有的低级心理机能及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高级心理机能。

2、学生的社会化发展:重点在于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埃里克森是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之一,而这一理论流派的观点也是相对难理解的,因此,考生们需要结合实际事例来理解各个阶段的发展冲突与任务。

比如,婴儿期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这就需要父母要充分满足婴儿的一切需求,这样婴儿才会建立起对外界环境的信任。

可以报班学习,有记忆口诀

小学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1、 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节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A.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学心理学》B.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20年代以后,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30年代,学科心理学也成了教学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个性和社会适应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学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也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C. 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重视探讨教学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人本主义思潮也前期李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D. 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皮亚杰、维果斯基理论的传播 1994年布鲁纳总结教学心理学发展的成果:a. 主动性研究 b. 反思性研究c. 合作性研究d. 社会文化研究2、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1) 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5要素】a. 学生b. 教师c. 教学内容d. 教学媒体e. 教学环境B.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3过程】a. 学习过程b. 教学过程c. 评价/反思过程 (2)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作用A. 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B. 为是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C. 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D.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 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等基本概念(1) 心理发展 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A. 连续性与阶段性B. 定向性与顺序性C. 不平衡性D. 差异性(2) 自我同一性 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一致性形象。(3) 学习准备 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4) 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多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5) 关键期 【劳伦兹】在某一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来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2、 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我意识及其发展(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A.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B. 前运算阶段 【2~7岁】 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主要有一下特征:a. 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b. 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c. 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d. 思维不具可逆性C. 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标志: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D. 形式运算阶段 【11~15岁】a. 命题之间的关系b. 假设-演绎推理c. 抽象逻辑思维d. 可逆与补偿e. 思维的灵活性(2) 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A. 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和方法B. 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 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自我意识的发展:A. 生理自我 3岁左右基本成熟B. 社会自我 少年期基本成熟C. 心理自我 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 3、 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方式的差异,智商的含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1) 认知方式差异 又称认知风格,指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为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A. 场独立与场依存a. 场独立 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b. 场依存 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B. 沉思型与冲动型 【反应时间与精确性】a. 沉思型 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b. 冲动型 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C. 辐合型与发散型a. 辐合型 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答案b. 发散型 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2) 智力差异A. 智商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B. 智力的差异a. 智力的个体差异 常态分布(中型分布)b. 智力的群体差异 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体相等,但男性的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 (3) 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A.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B. 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影响学习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并不影响学习是否发生。C. 要求我们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做到:a. 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年龄分班教学、能力分级制】b. 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是教学方式个别化 【布卢姆 掌握学习理论】c. 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斯金纳 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4) 性格差异A. 性格是特征差异a. 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b. 性格的理智特征c. 性格的情绪特征d. 性格的意志特征B. 性格的类型差异a. 根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分为 外倾型、内倾型b. 根据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分为 独立型、顺从型(5) 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性格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4、 评价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含义(1) 人格发展阶段A.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B.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C. 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D. 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E. 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12~18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F. 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G. 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H. 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2)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A. 家庭教养模式B. 学校教育C. 同辈群体(3) 人格发展阶段的教育意义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1、 识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先行组织者(1) 加涅学习层次分类 【8类】A. 信号学习 【巴普洛夫 经典条件反射】B. 刺激—反应学习 【桑代克、斯金纳 操作性条件反射】C. 连锁学习 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联结。D. 言语联结学习 指形成一系列的言语单位的联结,即言语连锁化。E. 辨别学习 指学习一系列类似的刺激,并对每种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F. 概念学习 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G. 规则或原理学习 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H. 解决问题学习 指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运用规则或原理解决问题,以达到最终的目的。(2) 学习结果分类 【5类】A. 智慧技能 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指向学习者的环境,使学习者能处理外部的信息。B. 认知策略 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它是在学习者应付环境事件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C. 言语信息 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D. 动作技能 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E. 态度 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

自考教育理论知识重点归纳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15、师生关系 ――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17、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18、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的关系。19、癸卯学制——1903年修改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它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其特点是学习年限长。20、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21、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22、德育方法——指为了完成德育的目的任务和实施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手段。23、知行统一原则——又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又要引导他们久进行实际锻炼,把理论教育与组织实践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一代新人。24、自我教育法——是指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方法。25、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2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务、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27、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28、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系统地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29、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30、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由政府主管部门制订的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规划的指导性文件。31、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学法的辩证统一。32、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内容,按固定的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教学的组织形式。33、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34、班主任——是组织领导班级组成为坚强集体,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指导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人。35、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36、课外教育——指的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37、校外教育——指校外教育机关或社会团体、家庭,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校外组织学生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38、社会教育——是通过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的教育。39、家庭教育——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孙晚辈进行的教育。即在家庭中,家长自觉的、有意识的按照一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行为活动。40、教育合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种教育力量统一要求、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合力。41、管理——合理组织好各项工作,协调好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42、学校管理——是一般管理的特殊部分,它是合理组织好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好学校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活动过程。在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的核心。43、管理职能——是管理系统中管理者和组织机构的职责和功能。管理的职能反映管理的本质。44、决策——在可供选择的多个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的行为。45、管理体制——是指一定组织系统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管理职责、权限划分的制度46、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47、现代教育观——现代教育观关注的是人的教育,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关照人的主体性发展,致力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高质量创新型人才。48、学校整体改革——指整体育人,以达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49、教育科学研究——简称教育科研。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从教育的客观实际出发,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去研究教育现象,搜集和积累教育事实材料,认识教育本质,揭示教育教育规律,形成新的教育理论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50、教育测量—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照一定教育规则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加以数量化测定的过程。51、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教育目标,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及其参与者进行价值判断,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52、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所达到的一种较高水平状态,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化,是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在内的教育整体转换运动。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背考点有如下:

考点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二、教育的起源学说

神话起源说: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的,教育体现神或上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生存本能。

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辨证统一。

考点三、古代社会的教育

1、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夏朝。

2、中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特点是政教合一,学在官府。

3、春秋时期,私学兴起;战国时期,私学呈现大繁荣大发展的局面。

4、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

5、古希腊的斯巴达重视军事体育的教育,具有尚武的特征;而雅典则具有崇文的特征。

考点四、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内部因素:遗传素质——物质基础和前提;主观能动性——决定作用。

外部因素:环境——可能性/现实性;学校教育——主导作用。

考点五、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考试内容主要有:教育学概论、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学校以及教师与学生。

1、教育学概论包括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的起源、发展、本质和基本规律,教育劳动的特点及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

2、教育与人的发展包括人的发展的理论构建基础、人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人的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3、教育与社会发展包括现代教育的功能、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现代化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与教育等。

4、教育目的包括我国和国外的教育目的。

5、教育内容包括我国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内容的科学规范。

6、教育途径包括教学过程、教学环境、综合实践活动等八方面内容。

7、学校包括学校的教育制度。

教育理论具有基本的规定性:

第一,教育理论是由教育概念、教育命题和一定的推理方式构成的。因为任何理论必定是通过概念、判断或命题等基本的思维形式来构成的,如果没有教育概念、教育命题,仅仅是对教育现象的系统描述,即使是系统的,那也不是教育理论,而只是教育现象陈述。

第二,教育理论是对教育现象或教育事实的抽象概括。理论在本质上超越于具体的事实和经验,尽管它在形式上是一种陈述体系,但它在内容上是以浓缩的形式来阐述教育事实和经验的,不是对教育事实和现象的直接复制,而是间接的抽象反映。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教育理论

教育心理学自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是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部分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的本质是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与教互动的过程模型)关注的是学与教的互动。(1)五事①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影响学习和教学过程)②教师: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主导教学过程)③教学内容:在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中所表现的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所传递的主要信息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的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空间布局)、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组织(2)三个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和教学信息的互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与评价;教学中对教学的监控与分析;教学后的检测与反思)4、学与教的互动:五个因素影响三个过程,三个过程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它可以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教育实践。1、帮助教师准确理解问题2、为实践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和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开展研究第三部分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启动期(1920年代以前)代表作:《桑德代克事件:教育心理学》1903年出版,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它还没有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3)成熟期(60-70年代)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4)完美时期(80年代以后)布鲁纳: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个方面)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材(1924)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1、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3、俄国,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4、俄国,卡普杰列夫,1877年,《教育心理学》,比桑代克早20多年。

5、维果斯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发分支研究,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并提出“最近发展区”。

6、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的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7、20年代初,廖世承借鉴因果的教育心理学,1924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8、1926年,陆志韦翻译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

9、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10、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目的更明确;持久性明显发展;精确性提高;概括性更强。

11、皮亚杰,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1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形式运算阶段(11-16)。

13、皮亚杰提出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这四个因素对个体发展有影响。

14、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15、维果斯基区分了: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和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

  •   索引序列
  •   自考中小学教育管理重点知识归纳
  •   自考中外教育管理史重点知识归纳
  •   自考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   自考教育理论知识重点归纳
  •   教育心理学自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