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美学自学考试大纲笔记图片制作

美学自学考试大纲笔记图片制作

发布时间:

美学自学考试大纲笔记图片制作

发布时间:

美学自学考试大纲笔记图片制作

自考考试大纲有什么用?1、自考的考试大纲就是自考的教材,自考的教材里面有这门课程需要学习的知识。自考的教材全面展示了自考考生学习这门课程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自考考生需要将自考的教材略读一遍,了解自己学的是什么。了解到哪些是需要识记的内容、哪些是需要了解的内容、哪些是需要理解的内容、哪些是需要掌握的内容、哪些是需要综合运用的内容等等。2、自考的考试大纲,也就是教材,明确了这门课程的考试内容,规定了课程的考试标准及范围一般在自考教材中,需要自考考生理解、掌握、运用的知识,就是自学考试会考到的内容。自学考试就是依据这些内容进行考试命题的,自考考生需要知道这门课程有哪些知识点,然后再着重学习知识点。或者自考考生们也可以自行选择自考的课程视频进行学习,课程视频一般都会总结这门课程的知识点。3、自考的考试大纲,也就是教材,一般都会有例题解析。自考考生可以根据课文后面的例题解析,了解到这门课程的考试题型、考试方式等信息。然后根据了解到的信息进行重点刷题。4、自考的考试大纲,也就是教材,是自考考生的自学指南。自考考生需要自行购买教材进行学习。自考考生可以根据自考教材做一个明确的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明确主攻方向,在实体书上做笔记,去除学习的盲目性,使学习的主动性、实效性得到全面加强。自考/专升本有疑问、不知道自考/专升本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专升本考试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很多小伙伴问,关于自学考试7月准备考了 做笔记有用吗??还是直接看书?自考要做笔记吗?的相关问题,今天本站编辑就给大家整理了关于自学考试7月准备考了 做笔记有用吗??还是直接看书?自考要做笔记吗?全部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自学考试7月准备考了 做笔记有用吗?还是直接看书?7月就要考试了,现在再突击做笔记和盯着书看都有点慢了。我给你的建议如下: 1直接做历年的考试真题或者是习题集; 2开始肯定觉得很陌生只有先做题,肯定都有很多不懂的,就会督促你自己去看书学习; 3只做历年的真题,因为恒重着会继续重,所以做真题就会知道哪儿是重点,哪儿是要重点学习; 4如果你依照我的方法来做,我想及格过线的几率会很多; 5考试就是要学会选择放弃,选择重点,放弃不考的。自考专升本复习为什么强调做笔记?备考复习有那些关键方法?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记录,无论是看书还是做题,都要坚持记笔记,把解题思路或者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做笔记的过程是将书本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的过程。内容要少而精,且条理清晰,看后很容易记住,比抱着厚厚的课本复习要轻松许多,不会造成大的心理压力。最后复习时,笔记就是自己建的一个知识体系,把知识点串起来记就很容易了。曾经认真记录的内容,复习时再次看到这些内容会感觉很熟悉,结合笔记回忆教材的内容,很多知识点被自然串起来,一时不理解的内容再回归教材仔细查找,不会遗漏知识点。利用笔记复习还可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复习时,有些知识点虽有印象,但当时可能没有具体记忆,根据笔记的脉络,在最后一个月,可将一些知识点填充进去,不会出现记忆混淆的现象。如能充分利用笔记,完全可以做到抛开课本就能把所有的知识点想起来。另外,考生报考的科目也有求精不求多,有的考生报考科目过多,考前的时间已来不及复习全部知识,这时要有所取舍,主攻把握较大的课程,特别是专业课,每年只有一次考试机会,错过一次意味着多等一年时间。同时考生也可先把专业课努力考过,再来专心考其它课程。在全面地、系统地复习的基础上要加强重点复习,紧紧地抓住主要知识点、常出题的知识点、容易得分的知识点的复习。成人高考的任何科目考核的重点都是能力的考查,因此复习中要加强练习,掌握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寻求基本规律,提高解题能力,如语文科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数学科的思维能力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语科阅读理解能力即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等。在重点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模拟测试,一方面通过测试发现以往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拾遗补缺,及时进行纠正与加工。另一方面,通过测试,熟悉考试环境,进行心理调整,求得应试最佳心态,提高应试能力。自考怎样学最好,是作笔记好呢还是在书上划重点好呢做笔记,把你觉得是重点的记下来,写过有印象。最好是整本书都看几篇,看通透了考试起来绝对没问题的。。想当初大一时我们都是考试提前两个星期看死整本书的。。虽然没考高分,但七十多分是经常的事。自考备考时不知道怎么记笔记?记笔记有哪些好方法?1、思维导图与传统的线性记录方法不同,思维导图看起来像是同一个人的神经网络图。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对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很大帮助。你可以在一个主要的知识点上画一个新的分支,然后将它展开,使结构一目了然,并根据关键词将笔记形象化。其实,很多学生会把记笔记作为一种学习方法,但同时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输入、过滤和输出知识点,这样才能真正把知识用到你身上。2、大纲笔记顾名思义,就是用大纲的方法,以简洁的句子和项目依次记录书籍或课程的内容,使所学知识与大纲的方式相联系。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理科课程。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通常参考教学大纲,按照一定的层次和顺序进行教学。因此,学生按照老师的想法做笔记,一步一步地提炼重要内容,并记录在笔记本上。3、康奈笔记康奈记笔记法,又称5R笔记法,适用于所有讲座或每月,特别是课堂笔记。它注重笔记和学习。它结合了积极的思考和应用。笔记本的一页分为三部分:左侧为学习栏,右侧为提示栏,底部为一般结论栏。该方法分为以下五个阶段:记录:在听或读的过程中,试着在笔记栏中写下更重要或更有意义的论点和概念。简化:利用课后时间对课堂上记录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记录在提示栏中。背诵:盖好左边的笔记栏,根据右边提示栏的总结,在课堂上尽可能重复重要内容。回忆:在课堂上列出你的随机想法、个人观点和启发性的想法,并记录在总结栏中。复习:每周花10分钟浏览复习笔记。会计证怎么自考1、勤做总结初级考试一般更注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首先要掌握住教材中的例题,然后多做一些考试真题,再根据自身知识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2、预测考题、历年真题多做一下历年真题,按照标准化考试题型,在平时学习中将某些重点题作为假想的考试试题(尤其是计算题、分录题、综合题),予以解答。3、考前复习建议备考前,考生需要对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范围、考试情况明确,才能在复习过程中有所侧重,根据分值的不同比重进行备考,适当学习背记初级会计师考试科目非重点知识。备考时,建议大家能够结合自身备考情况来制定适合自己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让我们能够保证充分的学习时间和充沛的学习经历,将看书、做题、听课有效结合起来,自己行动起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学习效率。扩展资料会计从业资格各考试科目应当一次性通过。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应当在考试结束后及时公布考试结果,通知考试通过人员在考试结果公布之日起6个月内,到指定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领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当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在规定的期限内,到指定的地点领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美学大纲笔记图片

美学自考必考知识点如下:

1、审美趣味: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体现出来个人爱好和倾向,它是主体社会显现,具有强烈社会。

2、美感:主体在具体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立起来呈现出审美主体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出主体直观到超越利、伦理、认识人生境界,体验出人和世界意义而表现出来幸福感、自由感和愉悦感。

3、美学的学科性质: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

4、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1)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2)特性:具体感性的审美活动体现出来,缺乏明确而系统的理论表述,不成熟,不自觉。

(3)分类:分为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

5、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这样一门学科;代表人物:柏拉图,代表作品:《大希庇阿斯篇》美学在古希腊没成为一门学科,但开始研究美本身、美的本质。

6、美学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从学科性质来看,美学核心方法应当是哲学方法。

7、审美需要的特征

(1)生命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生命需要,它植根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

(2)高级的精神追求:审美需要属于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感官欲求的享受。

8、审美理想的概念: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所谓审美理想就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审美理想在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必然处于最高的位置。

9、审美理想与人生理想的内在关联:审美理想反映着一定时代的民族性、时代性和阶级性,它与社会理想联系在一起。审美理想不仅仅是审美活动本身的产物,而是主体全部人生实践的结晶。

10、审美趣味的两重性:存在着个体性与社会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矛盾。

第一章 绪论 1、美学: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成立。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美学》(Aestetica)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2、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与哲学认识论(为美学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世界观的基础)紧密相关,联系密切的其他学科: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n 哲学为美学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任何一种美学理论的建立都有一定的哲学理论作为基础。 n 艺术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n 美学研究所涉及的美感问题是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而研究美感,离不开心理学的研究。 n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判断往往会与伦理判断紧密交织在一起,并对审美主体的美感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3、美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独立的美学学科。 4、审美意识的形成,来源于人类劳动中对自身的改造。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5、审美意识与美学思想的区别: 答:审美意识不是美学思想,因为美学思想所具有的两个基本特点审美意识都不具备。这两个基本特点分别是:(一)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也就是说,美学思想具有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文献之中,并得以传诸后代。(二)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不在像审美意识那样可以是一些感性直观的认识,而是远为深刻的能够揭示审美现象某些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6、西方美学的发展过程:8个阶段 1) 古希腊美学,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方美学的开端; 2) 中世纪, 认为一切美的东西都是上帝早的 3) 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没有美学大家 4) 18世纪,理性美学主义、经验主义美学,鲍姆嘉登出版《美学》 5) 19世纪前期,德国古典主义美学,代表人物:康德、席勒、黑格尔,代表了西方美学的黄金期 6) 19世纪后期,实验美学、移情美学、生命美学,代表:车尔尼雪夫,认为美是生活 7) 20世纪出,心理学美学,佛洛依德 8) 20世纪,语言论美学,从语言角度、符号的角度探讨美学 7、“由下而上”:行而下,由具体的研究上升到抽象理论研究的方法。 “由上而下”:行而上,由抽象理论研究演绎到具体现象的研究方法。 8、审美对象的审美性质会随着不同的历史时代产生变化。 例:①“环肥燕瘦”的审美现象典型提示了—女性美的历史变化。 ②19世纪法国伟大雕塑家罗丹的作品(老*欧米哀尔)的形象—化丑为美。 9、美学研究的对象:(名/简) 答: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艺术,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首先,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普遍存在着的客观现象,美学必须以它为出发点开展研究。 其次,美学还必须研究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它们是人类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观念形态的东西。 再次,美学应当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10、美学为什么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第一,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 第二,艺术更深刻地把握人类美感经验的本质和特点。 第三, 艺术是一种高级形态的美。 第四, 通过艺术研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1、美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 (1)多样性。 (2)美学研究的各种方法都与人生价值相联系。 (3)美学研究的方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唯物辩证法是美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哲学的方法、心理学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考古学的方法等具体方法在美学研究中都有用武之地。 12、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美的本质和起源的理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提出“劳动创造了美”。 第二,美的规律的理论。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因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这就是说,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把人类的主观愿望和目的,即“内在固有的尺度”与具体事物的客观属性,即“任何物种的尺度”结合起来,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形象。 第三,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马克思:“(异化)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中。”说明,虽然有美的事物,但当审美主体处在异化的状况下无法欣赏美的东西,审美依赖主体的条件、心境。 异化:外在客观事物本来应当是与人类一致的,结果反过来成为人的异己的敌对的力量。 第四,艺术本质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探讨艺术的本质问题时,首先强调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真理。 第五,马克思主义美学还对其他许多美学问题进行了论述,如文艺的社会功能问题、文艺的真实性问题等。 13、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把美的本质问题与人的本质紧密结合在一起。《手稿》中把人的本质规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 把美的本质问题与劳动相联系,也就是人的本质相联系。从人的本质出发探讨美的本质,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 第二章 美 论 1、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的几个方面的求解路径: 一、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探求美 1、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自然是依据数而成型的,所以数是整个自然中第一位的东西,坚持数学的原则是一切事物的原则这个根本性的立场,美也必然会受制于数的本性和力量,美来自于数的秩序,音乐就是对立面的和谐, “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2、中世纪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在《神学大全》书中提出自己的美学理论:1) 美是认识能力的对象,2) 美是看上去使人偷悦的东西称作是美的,3) 美即在恰当的比例,4) 美属于形式因的范畴。他更倾向于认为,审美的愉悦取决于被观看的事物,他强调美与客观事物的感性形式之间的关系,侧重于指称美在本质上是由于具有客观的依据而成为认识的对象,美被认为是那些引起愉悦的事物的客观属性。 3、荷加斯《美的分析》书中:曲线比直线美,而在曲线中又以蛇形线最美。 4、费希纳的实验美学,以科学的实证方式,反对过去“从上而下”的形而上的美学,提倡重视实验的“从下而上”的美学。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来探求美的合理性、片面性? 合理性: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美离不开事物的客观属性。 片面性:①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来谈美的本质。虽然认为是客观的,但不认为是人的劳动创造的,而是认为是自然就有的;②客观事物的感性形式是构成美的重要因素,但不能保证符合形式美规律的事物就是美的,同样的形式也可以是构成不美或丑的因素;③认为美在事物的形式特性的说法也不适合一切美的事物,尤其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诸多事物的美。总之,事物的客观属性是美的重要因素,但是,如果看不到美与人及其社会生活的联系,只是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或者直接把美看成是事物的感性形式,是行不通的。原始民族很少认为花是美的,极少以植物作为描写对象,原因是还没有成为人类活动的一个部分,所以不是美感的对象。 二、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 1、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柏拉图。认为美是客观的,精神的,一切美的东西之所以会美,是由于“分享”了“美的理念”。理念是美的本质。这种美的理念“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2、黑格尔继承了柏拉图关于”理念“的一些讲法,认为美是理念。 美一方面是理念,另一方面还必须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的本质在于客观的运动的发展的理念。在柏拉图那里,美的理念是不变的,在黑格尔这里,理念却按照辩证法的逻辑,在自我的矛盾中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并进行自我创造。 三、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把美归结为人的某种主观的心意状态,取决于人的主观感受。 1、英国经验主义派休谟认为,因为外和的秩序和结构“适于使灵魂发生快乐和满意,这就是美的特征。把美看成是愉快,是事物所引起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快感。2、美国的马歇尔:美在于人的感官的快乐3、桑塔耶纳: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4、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美感就是快感,美的本质和源泉就是无意识的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艺术作品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们是性的象征,表现了人们无意识中的性本能的冲动。贡献:首次发现了美、审美活动和艺术同人类被压抑的无意识的紧密联系。5、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理论,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包括: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层次。 四、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把“关系”当成美的本质,当成美之所以为美的根本原因。他关于“美在关系”的说法,最大的贡献是突破了过去把美当成某种单一的现象,或者某种孤立的因素,而从自然和社会生活各种相互的关系中来理解美。他认为“把美归结为对关系的感觉,你就会获得自古以来美的发展史。”缺点:他所说的“关系”比较抽象、笼统,始终处于摸索阶段,始终没有讲得十分清楚。 五、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 1、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次提出“美是生活”的命题,力图纠正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偏颇。 论述:为什么说“美是生活”的命题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 (1)“美是生活”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美学命题,力图纠正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脱离具体生活的偏颇。 这个命题的内涵在于: 美是人们认为最可爱、最可宝贵的东西。凡是有利于生活的,能够显示生活的就是美的; 反之,凡是不利于生活的,不能显示生活的,就是丑的。 这个命题的意义在于:把美既不是看成物的属性,也不看成理念的感性显现,而是看作人的生活本身,认为美的属性正是生活的属性,从而首次明确地把生活中的美当成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这对于后来唯物主义美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结论:“美是生活”的命题虽然浅显易懂,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 理由: ①生活包含着多种可能性,有美也有丑,不能说凡是生活都美,从而不能简单说美是生活。 ②“美是生活”的讲法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一方面,他说凡是能够显现生活的都是美的,另一方面他又说只有“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那么,不依照我们的理解,不应当如此的生活,是不是美的呢?如果不是则违反了他的第一句话,如果是又违反他第二句话。 ③ 他还把个人对亲爱的人的喜爱与否当成美不美的标准,这样,主观的喜欢与生理上的满足成了“美是生活”在美学理论上的两根支柱。这两根支柱,第一根容易滑到主观唯心主义,第二根支柱则容易滑到庸俗的生理学观点。因此,他虽然正确的从客观生活出发,最后却落入主观唯心主义与庸俗生理学相混杂的境地。 (3)总之,“美是生活”不能成为关于美的正确命题。 六、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马史思主义的美论乃至整个美学思想体系有一个新的逻辑起点,那就是立足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 七、关于美论的情境把握和有效性分析 1、英国的布洛在1912年出版《心理距离》,提出“心理距离说”。认为人的审美感受的获得同人与现实产生一定的心理距离有关。(用心理的距离来解释审美现象,人与现实之间产生心理距离而产生美感。)2、德国美学家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一书中提出“时间距离”说,认为人们对艺术品的理解和时间距离有关。(由于我们同当代的文艺作品之间缺乏时间距离,利害的联系太密切了,因此,我们很难作出正确的审美评价。) 2、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的几个观点: (1)主张美是主观的,以吕荧和高尔太为代表。 (2)主张美是客观的,以蔡仪为代表。蔡仪出版过一本《新美学》,蔡仪说:美的东西就是典型的东西……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 (3)主张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以朱光潜为代表。提出美是主客观统一的说法。 朱光潜是怎么区别“物”和“物的形象”的含义的: “物”指独立于人而存在的客观实在:“物的形象”是“物”在人的既定的主观条件的影响下反映于人的意识的结果,所以已经不纯是自然物,而是夹杂着人的主观成分的物,即已经是社会的物了。 积极性:正确的指出了“物的形象”和外在的客观事物不能划等号 缺点:没有把“物的形象”看成是劳动的产物,而认为是一种生产实践。 3、美的可定义性问题:否定之否定的逻辑追求。 答:试图彻底否定对美和艺术的本质的哲学探讨,否定给美和艺术下定义的可能性,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一方面,美的总是不仅是学理技术上的分析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整个人类情感和人生价值的问题,因而需要做专门的探讨,因此,美的本质问题和美的可定义性既不应否定也无法回避。 另一方面,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人类心灵的客观需要,实现自我创造、自我实现和自我解放,因此,美的本质问题不但无法否定,而且也是可以探讨的。 要在批判和继承相统一的基础上,坚持多层次和多视角地对美的本质问题作出新的探索。) 4、美的观念: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论述:你认为在美的观念上应实行怎样的变革?(怎样理解美是一个开发性的系统?) 我认为美的观念上应实行一种变革,把美视为开放性的系统。 第一、应该打破传统美学的静止、孤立等形而上学偏颇,转而从变化、运动和多层次的结构中探索美。 第二、应当把美既不当成物质属性也不看作精神属性,而是视为人与现实形成审美关系的结果,视为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第三、由于从运动变化和多层次的观点探索美,并且把美与现实生活紧紧联系起来,因此,美在本质属性就应是一个开放性系统,我们在探讨美的本质问题时应该牢固树立“美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的观念,认识到美不仅由多方面的原因与契机所形成,而且在主体与客体交相作用的过程中,处于永恒的变化和创造的过程中。 总之,美的形成和创造,是许多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所以我们应该在美的观念上实行一种变革,把美视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5、马克思:“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才产生出来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这句话揭示了人类审美感觉的来源,人类审美感觉只能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是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全部历史。 6、美的本质的集合化界定: 1) 人是“世界的美”2)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3) 美是自由的形象4) 美在创造中 第三章 美感论 1、 美感的产生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 2、18世纪英国美学家夏夫兹别里认为人的视听器官之上还有属于心灵和理性的感受器官,即人的“内在感官”,或人的“第六感官”。 3、想象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人们在外在对象和事物的刺激下,在头脑中对原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精神活动过程。 4、联想是想象的基本形式,旧的知觉与新的知觉表象,相互重叠组合,在记忆中经由新的、类似或相关的对象的触发,产生联想。 联想的范围非常广阔,主要包括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三种。 (1)接近联想是联想的一种类型,它主要指两件物象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当接近。人们感受到甲便自然联想到乙,并引起相应的情绪反映。例“爱屋及乌”、“睹物思人”、“瑞雪兆丰年”。 (2)相似联想是联想的一种类型,它主要是指两件事物之间,在性质或状貌上的某种类似,从而由此物想到彼物。例:霜叶红于二月花 (3)对比联想是联想的一种类型,它是指由某一事物触发对于另一种性质、状貌截然相反、相对的事物的联想,可以强化对两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的理解和感受。 5、论述:举实例说明对比联想的特征。 (1)对比联想是联想的一种类型,它是指由某一事物触发对于另一种性质、状貌截然相反、相对的事物的联想,可以强化对两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的理解和感受。 (2)举例 例1:陶渊明诗中有“万物皆有托,孤立独无依”,从万物的“有托”联想到孤立的“无依”,这一“无依”就显得格外触目,各位深切,显示当时诗人个人处境。 例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豪门大院内灯红酒绿,院外冻死穷人的对比,揭示社会的不平等,社会的弊端。 例3:唐代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描写古代一个商人的妻子,商人丈夫与弄潮儿形成对比联想,商人丈夫离别无讯与定时守信的弄潮儿的尖锐对比,揭示了怨妇对丈夫的情谊和怨恨。 (3)以上例子说明,通过对比联想,对立的景物或现象可以交错呈现或结合一体,可以使人对现实生活是的对比关系得到更鲜明更深刻的感受。 6、通感: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的特殊心理现象,指从感觉的整体出发,在诸心理功能统一的基础上,不同感觉之间的感受借助于想象力的作用而相互挪移,各感官相互为用,更换官能的感受领域。这是一种辅助的心理功能。(简单说,就是指不同感觉之间的汇通。) 例:“红杏枝头意闹”闹字,很难用视觉和听觉来说明,他们既有视觉印象,又有听觉印象,而且还不限于视、听印象,与触觉、味觉都有关系,体现多种感官的相互汇通,是通感现象。 7、美感欣赏活动深层的心理特征 (1)生理与心理矛盾的统一 (2)个性与社会性矛盾的统一 个性应当是人的独立自主性与表现形式的自由性的结合。但是个性要独立,要自由,而社会却要规范,要限制,这二者的矛盾怎样解决呢?要通过审美欣赏、审美创造活动来解决。 (3)具象性与抽象性矛盾的统一 审美总是不离具体的形象,但要由具体的感性的感知中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审美欣赏的心理活动中,抽象不仅与具明性统一在一起,而且融贯在具象性之中,例钱钟书“如水中盐,蜜中花”。 (4)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矛盾的统一 论述:结合实例论述自觉性与非自觉性关系(或试述美感活动的深层心理特征) ①艺术创造和美感欣赏具有两方面特点:一方面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行为,即受到明确的理性或意识的指引;另一方面却又常是不自觉的或非自觉的,即是不由自主的,不一定受理性或意识的控制,体现了无意识的特点。两者之间既是矛盾的又形成高度的统一,所以美感欣赏往往是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矛盾的统一。这种矛盾的原因来自人的社会实践的复杂性,一方面,人是通过感觉来欣赏美的,而人的感觉又是有意识的,与人的思维能力、理性能力结合在一起,由此而形成了美感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人何时能获得美感,又依赖于主体和和客体的多种现实条件的制约,是个人的意识无法预测和无法完全控制的,由此而产生了美感的非自觉性。 ②例1,宋代词人张孝祥《过洞庭湖》“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其中,“悠然心会”,说明人通过长期社会实践,积累了审美欣赏能力,形成感受美的感官,所以才能够悠然心会,是一种瞬间的审美感受,一种直觉,这是自觉性:“妙处难与君说”,但美妙的感觉无法用语言表述,无法用清晰、明确的意识来整理清楚,是非自觉的。 例2,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尤其是最后两句,“真意”指诗人在庐山的怀抱里流连忘返,获得的瞬间的审美感受,这种瞬间的感受来自于诗人长期淡泊的生活而来,这是他审美自觉性的表现:“欲辩已忘言”,要辩解,说明却已无法用言语表达清楚。明显的表现了非自觉性。 ③这一实例表明,美感活动往往是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矛盾的统一。 (5)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矛盾的统一。 第四章 审美范畴论 1、崇高:崇高是美的一种范畴,又称壮美。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和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正式提出崇高这一范畴的是罗马时代的朗吉诺斯的《论崇高》。 明确使用“崇高”一词并把它与优美并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上两个基本范畴的,是18世纪英国思想家博克。他出版了《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起源之哲学的研究》一书。 康德把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 2、优美:优美是美的一种范畴,又称秀美、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等。常常以小巧、光滑、柔和等特征令人愉悦。优美作为社会实践的产物,反映了社会实践中目的和现实的一致,是真与善的统一,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如小桥流水、风和日丽等。 3、悲剧性:作为一种审美的范畴,悲剧性的根本特点就在于悲,不悲不能成为悲剧,但悲不等于哭、悲哀、悲惨。 西方悲剧性意识的历史演变: (1) 命运悲剧:索福克斯《奥狄浦斯王》,希腊命运悲剧的典型代表。 (2) 性格悲剧:文艺复兴以后,17世纪新古典主义《哈姆雷特》。 (3) 社会悲剧:8、19世纪出现,巴尔扎克《高老头》,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易卜生《玩偶之家》。 (4) 生命悲剧:叔本华认为人生就是悲剧。托尔斯泰说,人生最大的悲剧是床弟间的悲剧。 (5) 荒谬悲剧。 悲剧在古希腊文中意为“山羊之歌”,本是希腊人在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时以独唱与合唱的形式来进行的。 悲剧冲突的实质:在于主体所代表的正义精神与永远不能满足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例,鲁迅: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悲剧的内涵:悲剧是主人公由于坚持正义或积极进取,而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生的冲突,冲突中主人公因感性生命遭到摧残和毁灭而成京了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从而激起悲壮之情而使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 4、悲剧性的效果 (1) 悲剧由痛感到快感的转化,从身心贯通的角度去看待净化心灵; (2) 悲剧体验的净化作用,主要指精神是情*的提升,亚里士多德、卡塔西斯; (3) 精神提升,精神境界由低级到高级。悲剧的效果是积极的。 5、生命的机械化:法国学者柏格森1900年《笑》一书中提出来的,从他的生命哲学出发,认为生命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作为这种创造的推动力的,是一种盲目的非理性的本能“生之冲动”。而一般物质,作为生命的反面,则显得僵硬、呆滞、机构化,阻碍生命的前进。生命的最基本价值就在于它的紧张性和活动性。喜剧产生的原因,就在于动作、姿态、形体的机械化。 6、喜剧性的效果—笑的特征 论述:谈谈你对喜剧看法 喜剧性最显著的效果是引起人们的笑,笑是喜剧性最显著的特征。喜剧性的笑有3个特征: (1) 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的具有社会性内容的心理现象。 (2) 笑的感情必须与理智作出的是非判断无关,与强烈的憎恶之情不相容。 (3) 笑要有共鸣,笑是在一定的社会圈子里面产生的。 总之,喜剧性最显著的效果就是笑。 7、论述:丑的美学意义(或丑的审美价值): 丑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其美学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 丑时美的对立面,与美是相互依存有相互转化的。以丑衬美,可以使美更加突出; 其次, 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恩格斯说:“在黑格尔那里,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 再次, 审丑历来是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原始艺术,还是古典主义,或是现代主义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 最后, 现实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灵心点化,可以转化成为艺术中的美,即“化丑为美”。 例:罗丹《老*》(欧米哀尔),年轻时非常美丽,但罗丹却将之雕刻成一个年老色衰、干瘪丑陋的“老*”。人们看到时,

美学自学考试大纲笔记图片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本科质量管理教材,自考本科质量管理,一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考同济大学的工商管理,有哪些科目?毛泽东思想概论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有实践考核环节)管理学原理金融理论与实务英语(二)质量管理(一)组织行为学高等数学(二)财务管理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管理咨询上海自考教材课程名称课程代码学分大纲名称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版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0001)0001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自学考试大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赵家祥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邓小平理论概论(0002)00023邓小平理论概论自学考试大纲邓小平理论概论钱淦荣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0003)00032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自学考试大纲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巩献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毛泽东思想概论(0004)00042毛泽东思想概论自学考试大纲毛泽东思想概论罗正楷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0005)0005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自学考试大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卫兴华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9)★00096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自学考试大纲政治经济学原理卫兴华顾学荣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大学语文(专)(0010)00104大学语文(专科)自学考试大纲大学语文(专科)徐中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大学语文(本)(0011)00116大学语文(本科)自学考试大纲大学语文(本科)徐中玉、钱谷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英语(一)(0012)00127英语(一)自学考试大纲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册)高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英语(二)(0015)001514英语(二)自学考试大纲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高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计算机应用基础(0018)00184计算机应用基础自学考试大纲计算机应用基础杨明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高等数学(一)(0020)★00206高等数学(一)自学考试大纲高等数学(一)微积分章学诚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高等数学(二)(0021)00219高等数学自学考试大纲高等数学(二)第一分册、第二分册姚慕生唐国兴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高等数学(工专)(0022)00227高等数学(工专)自学考试大纲高等数学(上下)陆庆乐马知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高等数学(工本)(0023)002310高等数学(工本)自学考试大纲高等数学(工本)陆庆乐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普通逻辑(0024)00244普通逻辑自学考试大纲普通逻辑原理吴家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心理学(0031)00314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心理学张厚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社会学概论(0034)00346社会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社会学概论刘豪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美学(0037)00376美学自学考试大纲美学原理蒋孔阳朱立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法学概论(0040)00406法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法学概论吴祖谋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基础会计学(0041)★00415基础会计学自学考试大纲基础会计学王俊生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0042)00427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自学考试大纲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张小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年版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43)00434经济法概论(财经类)自学考试大纲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刘文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企业经济统计学(0045)00456企业经济统计学自学考试大纲企业经济统计学钱伯海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版财政与金融(0048)★00485财政与金融自学考试大纲财政与金融安体富周升业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51)★00514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自学考试大纲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汪星明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对外经济管理概论(0053)00535对外经济管理概论自学考试大纲对外经济管理概论郭丁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管理学原理(0054)★00546管理学原理自学考试大纲管理学原理李晓光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企业会计学(0055)00556企业会计学自学考试大纲企业会计学方正生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国民经济核算与综合统计分析(0056)00566国民经济核算与综合统计分析自学考试大纲国民经济核算与综合统计分析钱伯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统计应用软件(0057)00576统计应用软件自学考试大纲统计应用软件顾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市场营销学(0058)★00585市场营销学自学考试大纲市场营销学郭国庆李先国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投入产出分析(0059)00595投入产出分析自学考试大纲投入产出法邵汉青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财政学(0060)★00604财政学自学考试大纲财政学高培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国家税收(0061)00616国家税收自学考试大纲国家税收郝如玉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税收管理(0062)00624税收管理自学考试大纲税收管理李大明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国家预算管理(0063)★00634国家预算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国家预算管理李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纳税检查(0064)00645纳税检查自学考试大纲纳税检查刘桓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65)★00656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学考试大纲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黄书田刘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货币银行学(0066)00666货币银行学自学考试大纲货币银行学王克华陈雨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财务管理学(0067)00676财务管理学自学考试大纲财务管理学王庆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外国财政(0068)00685外国财政自学考试大纲资本主义财政学王传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国际税收(0069)00695国际税收自学考试大纲国际税收李久龙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0070)00704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自学考试大纲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林万祥曹钟候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社会保障概论(0071)00715社会保障概论自学考试大纲社会保障学李晓林王绪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0072)00725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自学考试大纲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庄毓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银行信贷管理学(0073)★00736银行信贷管理学自学考试大纲银行信贷管理学吴慎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中央银行概论(0074)00745中央银行概论自学考试大纲中央银行概论潘金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证券投资与管理(0075)00755证券投资与管理自学考试大纲证券投资与管理任淮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国际金融(0076)00766国际金融自学考试大纲国际金融刘舒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金融市场学(0077)00775金融市场学自学考试大纲金融市场学周升业王广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银行会计学(0078)00785银行会计自学考试大纲银行会计许明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保险学原理(0079)★00795保险学原理自学考试大纲保险学原理张拴林陈继儒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财产保险学(0080)★00806财产保险学自学考试大纲财产保险郝演苏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保险企业经营管理学(0081)★00814保险企业经营管理学自学考试大纲保险企业经营管理学蔡文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人身保险学(0082)00826人身保险学自学考试大纲人身保险学李继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船舶保险(0083)00833船舶保险自学考试大纲船舶保险李继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运输保险(0084)00844运输保险自学考试大纲运输保险张拴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再保险学(0085)00854再保险学自学考试大纲再保险学张拴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风险管理(0086)00865风险管理自学考试大纲风险管理李晓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英语翻译(0087)00876英汉翻译自学考试大纲英汉翻译教程庄绎传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基础英语(0088)008812基础英语自学考试大纲英语(上)(下)吴顺昌黄震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国际贸易(0089)00894国际贸易自学考试大纲国际贸易陈同仇薛荣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国际贸易实务(一)(0090)00906国际贸易实务自学考试大纲国际贸易实务黎孝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国际商法(0091)00914国际商法自学考试大纲国际商法冯大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对外贸易(0092)00924中国对外贸易自学考试大纲中国对外贸易黄晓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国际技术贸易(0093)00934国际技术贸易自学考试大纲国际技术贸易王玉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外贸函电(0094)00944外贸函电自学考试大纲外贸函电诸葛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经贸知识英语(0095)00956经贸知识英语自学考试大纲经贸知识英语王学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外刊经贸知识选读(0096)00966外刊经贸知识选读自学考试大纲外刊经贸知识选读史天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外贸英语写作(0097)00978外贸英语写作自学考试大纲外贸英语写作王关富、蒋显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国际市场营销学(0098)00985国际市场营销学自学考试大纲国际市场营销学吴世经、曾国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涉外经济法(0099)★00994涉外经济法自学考试大纲涉外经济法盛杰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国际运输与保险(0100)★01006国际运输与保险自学考试大纲国际运输与保险叶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外经贸经营与管理(0101)01014外经贸经营与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外经贸经营与管理宋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世界市场行情(0102)01024世界市场行情自学考试大纲世界市场行情杨逢华林桂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证券投资学(0103)01035证券投资学自学考试大纲证券投资学罗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证券投资分析(0104)01045证券投资分析自学考试大纲证券投资分析任淮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证券业经营管理(0105)01054证券业经营管理自学考试大纲证券业经营管理刘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期货市场原理与实务(0106)01064期货市场原理与实务自学考试大纲期货市场原理与实务贺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现代管理学(0107)01076现代管理学自学考试大纲现代管理学刘熙瑞张康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工商行政管理学概论(0108)01086工商行政管理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工商行政管理学概论许光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个体、私营经济管理(0109)01095个体私营经济管理自学考试大纲个体、私营经济管理蒋泽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企业法人登记管理(0110)01105企业法人登记管理自学考试大纲企业法人登记管理胡加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商标与广告管理(0111)01115商标与广告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商标与广告管理陈季修李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市场管理(0112)01125市场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市场管理赵丽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房地产评估(0122)01225房地产评估自学考试大纲房地产评估董黎明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农业经济与管理(0135)01356农业经济与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农业经济与管理谭向勇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近现代经济史(0138)01384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自学考试大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贺耀敏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西方经济学(0139)01396西方经济学自学考试大纲西方经济学刘凤良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国际经济学(0140)01406国际经济学自学考试大纲国际经济学佟家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发展经济学(0141)01416发展经济学自学考试大纲发展经济学于同申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计量经济学(0142)01426计量经济学自学考试大纲计量经济学贺铿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经济思想史(0143)01435经济思想史自学考试大纲经济思想史王志伟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企业管理概论(0144)01445企业管理概论自学考试大纲企业管理概论谭道明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生产与作业管理(0145)01456生产与作业管理自学考试大纲生产与作业管理施礼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税制(0146)01464中国税制自学考试大纲中国税制郝如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人力资源管理(一)(0147)★01476人力资源管理自学考试大纲人力资源管理孙建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国际企业管理(0148)01486国际企业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国际企业管理徐子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149)01496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自学考试大纲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冷柏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金融理论与实务(0150)01506金融理论与实务自学考试大纲金融理论与实务周升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企业经营战略(0151)01516企业经营战略自学考试大纲企业经营战略概论刘仲康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组织行为学(0152)01524组织行为学自学考试大纲组织行为学孙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质量管理(一)(0153)★01534质量管理自学考试大纲质量管理学焦叔斌陈运涛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企业管理咨询(0154)01544企业管理咨询自学考试大纲企业管理咨询刘仲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中级财务会计(0155)01558中级财务会计自学考试大纲中级财务会计杨金观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成本会计(0156)01565成本会计自学考试大纲成本会计学贺南项目管理自考天津开考自考项目管理专业通知天津大学、各区、县教委、天铁集团教委、各助学单位: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对项目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造就和培养21世纪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决定自2006年7月起面向社会开考项目管理专业,遴选天津大学为该专业的主考院校,专业代码:669.望你们做好宣传和开考准备。附件: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项目管理专业考试计划一、指导思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项目管理专业是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设立的。本专业着重培养与考核应考者对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运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学历层次和规格本专业为高等教育本科层次,其专业培养规格总体上与普通高校同类专业水平相一致。本专业共设置14门课程,采用学分制计算,共计77学分。每门课程考试合格后,发给课程合格证书。凡取得本专业考试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合格证书,并通过毕业论文,思想品德符合要求者,经核验专科毕业证书及加考课程合格,由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发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项目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由主考院校授予学士学位。三、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项目管理专业培养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工程技术为基础、以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为特色的复合型、中高级管理人才。通过学习能够对工业工程生产系统进行分析、设计、规划、运营、控制及其评价。能胜任工程建设、工程设计、外贸、金融机构、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或教学工作。本专业要求应考者努力学习马克斯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遵守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工程管理理论指导下,解决本专业领域相关问题。四、课程设置及学分代码课程名称学分课程10553毛泽东思想概论2必考笔试20359英语14任选0049俄语14笔试0244日语14笔试30506管理经济学5必考笔试41069管理数量方法8必考笔试51072项目成本管理4必考笔试61073项目质量管理4必考笔试71074项目时间管理4必考笔试81075项目风险管理4必考笔试91076项目管理法规6必考笔试101077项目论证与评估5必考笔试111122工程建设项目管理5必考笔试121125工程造价管理6必考笔试131124工程监理4必考笔试141123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分析6必考笔试154836项目管理毕业论文0通过实践以下课程为专接本加考课160105管理学原理6加考笔试1、学科门类为经济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的专科及专科以上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2、其他学科门类的专科及专科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需加考“管理学原理”课程。五、毕业论文与要求考生在通过本专业考试计划中的10以上课程后,可以申请进行毕业论文。论文题目由主考院校确定,毕业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考生独立完成。经审核答辩后,采用五级制评定成绩。毕业论文答辩合格后方能获得毕业证书。六、使用考试大纲和教材1、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自学考试大纲》全国考委制定《毛泽东思想概论》罗正楷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英语《英语自学考试大纲》全国考委制定《大学英语自学教程》高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俄语《俄语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大学俄语》丁树杞等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版《大学俄语》丁树杞等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版日语《日语自学考试大纲》全国考委制定《日语教程》任卫平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管理经济学《管理经济学自学考试大纲》全国考委制定《管理经济学》吴德庆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4、管理数量方法《管理数量方法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管理数量方法》韩天锡、周禄新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5、项目成本管理《项目成本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项目成本管理》孙慧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6、项目质量管理《项目质量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项目质量管理》王祖和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7、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项目计划与控制》卢向南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8、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风险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项目风险管理》沈建明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9、项目管理法规《项目管理法规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项目管理法律法规及国际惯例》何鸿峰、赵军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0、项目论证与评估《项目论证与评估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项目论证与评估》戚安邦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11、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田元福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2、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工程造价管理》郭婧娟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3、工程监理《工程监理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工程建设监理》李清立主编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4、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分析《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分析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七、新课程的说明1、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该课程主要学习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概念、系统理论、技术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项目与项目管理的概念和特征,货币的时间价值理论与方法,项目经济分析方法,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和评估方法,工程建设项目范围管理、信息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法与技术,及其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主干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精选教材和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现代项目管理的一般理论和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2、工程造价管理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工程造价的构成;工程造价的定额计价方法;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工程招投标估价与合同价款的确定;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竣工计算和保修期保修费的处理;案例分析。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知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费用管理、项目进度管理管理的基础。课程以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密切结合实际,以突出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为特色。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系统应用现代项目管理知识的能力,掌握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技能,提高项目管理水平。3、工程监理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的法规、制度;工程监理企业和监理工程师;建设工程的目标控制;建设工程监理组织;建设工程监理规划;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和工程咨询的关系。建设工程监理是保证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实现项目目标的重要保证措施。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和质量保证体系的不断完善,建设工程监理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课程以建设工程监理的业务范围、相关法规、制度,解决相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密切结合工程实际,总结国内外成功的经验,通过精选教材和案例实施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建设工程监理的作用,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通过工程实践,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在本领域内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4、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分析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分析是项目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针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内容构成与特点,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工程建设项目的系统理论与方法,培养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精选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安全控制与现场管理、信息管理、竣工验收及评价等单一领域的典型案例,以及大型、复杂综合案例为教学内容;以课堂引导、讨论、讲评、总结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考生掌握工程建设项目案例分析的方法、内容和步骤;具备熟练运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对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安全控制与现场管理、信息管理、竣工验收及评价等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论证、决策的能力;掌握对大型、复杂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分析、决策的方法。为学生日后从事有关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参考资料: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的几点成功做法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学生课外阅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基础,也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基本功。中学阶段的阅读训练对青少年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知识和能力的构成、思想和性格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阅读能获取信息和知识,发展智力,充实精神,修身养性,提高师生文化品位。阅读是一种智力技能,阅读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尤为重要和迫在眉睫。阅读指导思想1、以分层为手段,递进为目标,启发学生自主阅读,“起步读--跟上读--主动读”。为了一切学生,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阅读的方略,防止学生掉队。立争“一个不能少”。阅读的最高境界正如英国作家毛姆所说: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那些书,既不能帮你获得学位,也不能指导你如何谋生,不去教你驾驭船舶的技巧,也不告诉你如何修一辆出了故障的机车,然而,只要你能真正享受这些书,它们将使你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而圆满,使你更加感到欢乐。”2、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为学生阅读服好务。⑴教师将推荐的书目张贴于班内,保证学生每人借书一册。 ⑵教师为学生统一印制借书卡。⑶开设阅读方法指导课。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倡导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培养学生质疑---创新---完善自我思维能力。4、阅读的同时,建构学生的语文能力,思维品质和个性气质,全面开拓他们的精神素养,因为阅读是一种“凝聚生命情致 的创作”,这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理想的阅读境界。阅读中教师的作用1.根深才能叶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甘当配角。教师要博览群书,当好“杂家”。语文教师要想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稳操航标,胜利到达彼岸,就需汲取各种门类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造就杂家本领,囊中羞涩的教师会落伍和陶汰,只有那些“杂家”才会成为真正的教坛上的“弄潮儿”。另外教师要孜孜以求,力求当好一个“教育家”。大凡所有建树的教育家,他们都是教育教学专家,古代的孔子,因材施教,培育出七十二贤人,魏书生既教书又育人,成绩显著,他们都善于把教育理论、教育思想贯穿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双管齐下。教师还要笔耕不辍,当好一个“作家”。教师的潜移默化十分重要,“以身示范”是无声的命令。当好一个“作家”必然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之功效。2.教师应依据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分析阅读能力:认读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创新能力。认读能力是对书面语言的感知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基础,也是阅读能力的最低层次。记忆能力是对书面语言的摄取和储存的能力,这是对阅读质量和效果的检验,据调查:年龄较小的机械记忆效果好,年龄较大的意义记忆效果好,(如对小学一年级到初四学生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的实验,结果证明:在机械记忆方面,小学一年级学生能记得70%,初二学生能记得50%,初四学生能记得41%。在意义识方面:小学一年级学生记得22%,初二学生记得47%,初四学生记得90%。教师应尽力发挥他们的有利条件,引导学生把握人生的黄金季节。激发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博览群书,及时定期的背诵,加强记忆。理解能力。即对书面语言的思维能力,主要是分析,综合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主要层次。评价能力。即对书面语言的审美能力,也就是运用正确的观点和合乎逻辑的方法来评判鉴赏作品的能力,这是阅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创造能力。即审美主体用自己那颗在体验中跳动不安的心灵去激活那些文字、那些画面、那些音符,使他们成为主体情感、意志、生命感和灵肉的载体,诞生出新的审美意象。这时,主体的能动性已经超越单纯欣赏客体和对客体进行再创造的境界而投入对主体自身审美心理结构重新吐纳的境界。教师要“导而弗牵”(孔子云),要充分体现其个性自由的整体感悟式阅读,教师不要限制学生自由,不要把自己的心得强加给学生,否则使学生迷失了自己,丧失了阅读的渴望。因为他们已有了自己的知识系统,情感体验、智力水平。在此基础上他们能对作品有自己的感受和领悟、扩展和想象、提高与创新。阅读方法1、明确阅读目的阅读的本质是从文章外部表现世界的“物质符号”上理解其精神内核,即以作品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和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和思想。阅读活动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读者在阅读时,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作品的感染,使自已的心灵得到美的浸润,个性品格,思维品质得到重塑,从而蜕化出一个全新的“自我”。宋、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中说:“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可见阅读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今后的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2、提出阅读要求(1)阅读文章:①从文章中提取意义②准确、合乎逻辑地,忠实地理解文章③想象→推理→创造。(2)阅读文学作品: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和创新思维。3、加强时间观念 提高阅读质量学生阅读速度“慢”,不一定是因为阅读能力低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紧迫感,时间观念不强。因此,可利用此阶段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利用其竞争心理,用计时训练,增强其紧迫感。 具体做法:①让学生自己准备好阅读的材料(也可教师统一发材料)②老师发出命令,学生读,老师记时③学生读完后举手,师记下时间④学生全部读完后,老师收起文章,凭第一遍阅读的理解与记忆让学生答题。⑤师生评分、亮分⑥每人计算出自己测试的三个数据:阅读理解,理解率,阅读效率公式:阅读速度=文章字数/速度用时 单位是:字/分钟阅读效率=阅读速度/理解率 单位是:字/分钟 学生精神高度集中,多次训练,能克服拖拉现象,增强时间观念,同时又要考察其记忆能力,因此,其思维活动空前活跃。⑦师生及时进行阅读总结 进行总结的原则是成功激励,多鼓励、多表扬,充分挖掘每个学生阅读的优势。通过总结,学生看到自己进步,阅读兴趣增强,思想会来个飞跃。4、“提要式”阅读“标题- 作者- 出处- 发表时间 - 基本内容-文中涉及的重要事件-文章特色及有疑问处- 你认为文中新观点、新思想 - 读后启示”。5、不动笔墨不读书 法国著名思想家布丰说:“读书不做记号,等于不读”,毛泽东主度多年来养成的读书习惯:手中无笔不读书。这是“积沙成塔”的功夫。6、抓“文眼”精读 “文眼”是文章的窗户,打开这扇窗户就能窥见全文,更好地把握中心。7、学会“品读”学会欣赏佳处 品读,训练学生求美,名家小说“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文质兼美、极富思想性、艺术性、欣赏性,教师想机点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名家妙笔,以期陶冶情操,获得美感。8、抓主题 主题即文章灵魂,在阅读中教师有意引导学生把握中心,在理解基础上辅以得当的诱导训练,使学生的概括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9、学会默读、济览、精读、快读等阅读方法。10、听读欣赏: 听读一些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选择的精美的文学名著片断、精美诗文和配合诗文,以培养阅读兴趣,丰富审美情操。11、开放式阅读 包括集体阅读,精美文章交流、新书推荐、复述比赛等方式。 如:精美文章交流放在语文课前十分钟或语文自习课上进行,由学生轮流介绍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并作出一定的评价。 再如复述比赛,是考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应点拨学生复述时做到“三清”,即清楚文章写的是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12、阅读创新 这是阅读活动的最高境界。 步骤为:质疑--争辩--创新 质疑是手段,“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提出的疑问一般让学生共同解决,教师相机点拨,力求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朝不同方向思考,用开阔的思路分析,教师不急于作出评判,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析疑中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实现信息交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用阅读开启学生的心灵,用阅读磨砺学生的思想,个性在这里形成,创造的种子在这里萌发,我们要做的是倾听他们内心的风暴,并伸出我们的手,理解、引导 、鼓励学生尽情绽放自己的个性之花。我们在唤醒孩子们的个性、开启他们的心灵,收获每个活泼生命的创造时,我们的生命,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已被一种永恒的精神所照亮。祝你成功!

凡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阅读也同样。一个以前从来不读书的人,你让他一夜之间熟读所有的名家经典,满腹经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过快速高效阅读的方法不是没有,下面我分享几点:

一、              精读法。精读法,是快速翻书后,找到其中某一个章节进行研读,弄通弄懂其中的细节,让它们跟自己的知识结构或心灵状态产生碰撞。一本书不一定要重头到尾一字一字看完,即便把书里每个字都看完,就等于榨干这本书的智慧吗?不一定吧,看到字的表面,却读不透它的里层,等于0。只是以为看完了整本书,有那么一丢丢成就感,而书的价值并没有最大化。对于好书,精读相当重要,倘若就着某一处多次品读,深入理解与思考,又有新的思想收益,这就是书本给你带来的价值。

二、              反观法。每天我们都会通过镜子反观自己,阅读也一样,可以用反观法。如成长类书籍,书中常会讲到很多观点,可以拿来反思自己。或者想想,这个内容跟以前理解的某个概念相近,它们两者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你也可以联系以往的经验,联系以往的经历,联系别人的故事。当你在反观的过程中感悟到了一下想法,也可以写下来,写下来之后这就属于你自己的东西,而不是书本的内容。

三、              主题法。主题法是围绕你比较感兴趣的某个主题,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火力攻读所有相关的内容。关于主题法,不用心急,一旦有了问题,你很容易会找到答案。因为,问题就像手里拿着一块磁铁,自动会吸附很多你想要的内容。就着同一个主题了解不同人的观点,慢慢地,你可能推陈出新,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甚至形成一个新的学问,盖出一栋很漂亮的知识高楼大厦。

——

时间管理书《现在就干》作者,职场 2宝妈,公号“发愤的草莓”陪你高效生活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3000字

《美的历程》是由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撰写的一本美学著作,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艺的数千年历史进行了一次“匆匆巡礼”,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第一章论述了远古图腾时代那些糅合着后世歌、舞、剧、画、神话的原始巫术礼仪活动和陶器有意味的文饰、造型形式。下面由我为大家精心收集的美的历程读书笔记3000字,供大家参考~

《美的历程》这本书比较宏观简略的介绍了从遥远的记不清岁月的时代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社会中艺术的演变和意义。虽然宏观简略,但又不乏精辟和独到。从我最概况的意识中我仅把这一脉络初步分为三分,分别为图腾,精神和诗词文赋。从这三个大的抽象事物中细分为本书中原有的具象事物,即为远古时期的图腾。形式歌舞,青铜,先秦对的理性精神,楚汉的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佛陀世荣,盛唐之音,唐文化,宋元山水意境,明清文艺思潮这些。本书作者李泽厚就以这个脉络介绍了艺术之美。

曾经,对于民间艺术中的剪纸很感兴趣,从剪纸的内容来看,有许多以蛇,鸡,鱼等动物为载体,这种形式艺术尽然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交叉重叠了各种阶段的原始社会中,激烈战争和安定平和交错不断,其巫术礼仪,原始图腾和其他符号都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根据当时的生活环境和状态,人类自身的生产和扩大在生产,繁衍子嗣的期望似乎就寄予在这些有很强的繁殖力的动物身上。虽然仅是一些根据的猜测。

对于青铜器上的纹饰,我也有着极大的兴趣去了解。随着阶级的产生和等级制度的确立,青铜纹饰也随之变化。从原始的质朴天真到随后的为了统治维护地位的权利的凌厉,这些转变和衍化都是付诸与地位权利和力量。以凶猛的怪兽或动物为代表,象征着神秘,恐怖,突出恐惧,残酷,凶残,这是和当时混乱暴力的战争时代有关,在这些怪异形象为象征符号,指向了某种似乎超出了时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他们的美并不在于装饰风味,更注重的是内在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性,配上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成功的反映了那个时代所要倾诉的精神。

整本书其实一直都是用历史的文明与实践相结合来叙述艺术的历程,试求社会对文艺的影响的规律,寻求社会根源。

在中国的造型艺术来说,线的因素体现着中国民族的审美特征。不论是书法,水墨,还是建筑,线的艺术都恰好与情感有关。在书法中每一笔都彰显着那个时代中国独有的骨风精神,建筑亦是如此,方形,长方形的土木建筑与国外尖。高。直的那种耸立截然相反。简单朴素的单体构成了复杂严谨的群体,权利永远有个载体存在,像是飞檐,牌坊,祠堂,宫殿等。但始终,在中国,浪漫主义永远也脱离不了古典理性的范畴。

在文学上,从先秦的理性精神到楚汉的浪漫主义到魏晋风度到盛唐之音,中唐文艺,宋元山水意境,明清思想,都在展现着社会问题的根源。

在《离骚》中,屈原用最浪漫炙热的神话故事,展现的确是理性的觉醒。与楚辞相对应的是汉赋,用极力夸张的修辞手法描述奢华的生活,力图展示融化在琳琅满目的对象化的世界。

盛唐之音表达的更是一种极乐思想,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自由和快乐,渗透在盛唐文艺中。即使是享乐,颓废,忧郁,悲伤,也仍然闪烁着青春,自由,和欢乐。这就是盛唐艺术。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做到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唐,其实才是真正展开文艺的灿烂图景。他展现的虽不如盛唐的雄豪刚健,光芒耀眼,却是更为五颜六色,多姿多彩。

宋元明清的诗词歌赋,绘画雕刻,杂曲小说,同样也是附和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宋元的山水意境,“有我之意”和“无我之意”,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所追求的精神世界。而明清时期的文艺,宋明画本,拟话本和戏曲,版画是明代中叶以来文艺的真正基础。在明末发展到极致后,遭到了本不应有的挫折,上层浪漫主义则一变为感伤的文学。代表作为《桃花扇》《长生殿》和《聊斋志异》。

正如序幕所说,从远古图腾的那个时代起,时代精神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一唱三叹,流连忘返。我们感受着,这样一个匆匆流过的美的历程。

虽然是对中国历史上对美的感觉的匆匆巡礼,但是我的脑子里现在满是饕餮青铜、烂漫楚辞、魏晋风雅、佛陀悲悯、唐诗宋词、有我无我境界的微妙还有小说的世俗世界。它们已经可以成为一张多姿多彩的历史胶卷,作者梳理出了一条令人感动和自豪的美学线索:

青铜饕餮——青铜美学风格变化的政治因素——僧侣贵族——青铜表现的意识和美感——原始暴力——超人的历史力量,甲骨文——“有意味的形式”——铭文金文——小篆

先秦的理性精神——孔学对艺术的导向——与西方“认识模拟”的区别——道家中的审美规律——诗经中的美——赋比兴原则——散文的美感,中国建筑的理性精神——平凡生活化——严格对称的结构——园林美

楚汉浪漫主义——屈原的浪漫主义与神话——楚汉南方艺术——汉壁画画像石工艺品——汉赋——气势和古拙

魏晋风度——人的觉醒在文艺和审美心理上的反映——哲学美感——阶级审美理想和趣味——美学原则“以形写神”“气韵生动”“言不尽意”,为艺术而艺术文的自觉——文学绘画书法讲究研讨和自身创作规律和审美形式——“真实平凡而不可企及的美”

佛陀世容——北魏宗教的救赎——隋唐雕塑——宋代走向世俗

盛唐之音——青春李白——书法舞蹈中的音乐美——杜诗韩文颜字

韵外之致——文艺多样化——孤独伤感忧郁——“出世”“入世”之间的矛盾——心境和意境——苏轼代表的人格和对社会秩序的潜在破坏

宋元山水的意境——现实促使审美理念的变化——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细节重视和追求诗意

明清文艺思潮——浪漫主义思潮(感伤主义)——市民文艺——绘画与工艺

最让我敬佩的是作者对语言的运用,这是建立在遣词造句和对美发乎真心的融入结合的基础上酝酿出的文字,可以让门外汉窥得一些美学的形成奥秘。原来美是这样让人感受到的,原来美是这样表达的,这是我在阅读这本书自始至终的氛围。印象深刻的是他说商周青铜器的狞厉之美,因为“怪异形象的雄健线条,深沉凸出的铸造刻饰”,因为“超人的历史力量与原始宗教神秘观念的结合,使青铜艺术散发着一种严重的命运气氛”。以及在评论山水画发展到无我之境时的表达“人生的意义和目标是什么?一切都是没有答案的飘渺,也不可能找到答案。于是最后归结于隐逸渔樵,寄托于山水花鸟”。就是这么寥寥几笔好像信手拈来却展现了精华。我在想,作者是在体会美感时把自己完全融入了青铜器和山水画时,结合历史与人生的感悟所获得的美感。美应该从来都不单纯只是审美意义上的吧。

作者是按照历史的顺序表现不同时代的人的口味和对美的要求。而且会介绍审美变化的社会背景。这就让我感觉到美与现实与社会的关系。作者其实也讨论了这种美的艺术规律,试图去追寻一种普遍性的文艺发展的总体描述。和这种描述与社会条件之间的关系。作者总结过:“秦汉时期的艺术,表现的是人对世界的铺陈和征服;魏晋六朝的艺术突出的是人的风神和思辨;盛唐是人的意气和功业;之后则表现为人的心境和思绪。”这些变化的确可以从现实中找到蛛丝马迹乃至于显而易见的线索。作者的解释也令人信服。在社会政治黑暗时,艺术家们可以寄情美的和理论的世界,所以在艺术和哲学思辨方面会有突破;而面临盛世,不少艺术品也能得到长足的发展等等。

读过朱光潜先生对美的论述,我觉得美的载体或者说表达美的事物应该是与现实有距离的,美就产生在这段距离中。这也从这本书中得到更多的印证。就以壁画为例吧,汉代的壁画较为古拙,这原本是因为时代的'局限,但某种程度上也成就了它。辽阔的现实图景,邈远的神话加之以强有力的线条,不那么准确的描绘,让汉代艺术呈现出了人对物质世界征服的主题和一往无前的美学风格。北魏壁画前期的不食人间烟火和后期的高超飘逸以及隋唐时期人们对欢乐和幸福的幻想。但是中唐之后,壁画开始走向世俗和真实,美感开始缺失。宋代敦煌的壁画,尽管壁画石窟很大,但精神全无。

但是同时我也感受到了,美的另一个角度。来自于不同于时代的勇气的反叛。这个的最佳代表我觉得是苏轼。以前看林语堂先生写苏东坡,只觉得这是个完美的人。本书的作者虽然对他没有过多溢美之词,却肯定了苏轼带来的一种美感渊源。苏轼其实是文人士大夫出世与入世矛盾表现最为典型的代表。他一直是在入仕的渴望和最求解脱的豁达当中,有意无意地显示了对社会秩序潜在的破坏性,诗词的超脱好像要否定封建社会一样。虽然当时不明显,“但是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元代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先驱作用”。

作者在讲述过程中也多次有过值得咀嚼的语言:暴力是文明社会的产婆;只有对世间生活怀有热情和肯定,并希望这种生活继续延续和保存,才可能使得艺术对现实的一切怀有极大兴趣去描绘,去欣赏,去表现,使他们一漏无疑地全面地丰满地展现出来。等等。

庆幸有《美的历程》吧!

《美的历程》是李泽厚先生的重要美学著作。它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和美学作了一个鸟瞰式的宏观把握。由于篇幅所限,作者并没有在书中对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特征作详细具体的解释阐述,而是总结概括性地对各时代所体现的美学思想精神做出精练的归纳,并从中发表自己的观点,为读者理清中国古代“美”的发展脉络。

阅读本书之前我也接触过一些介绍和研究中国古代美学的著作。而《美的历程》给我的印象最深的,也是我认为本书与其他美学著作区别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在介绍 “美的历程”时的连贯性。虽然本书也像其他著作一样分了章节,按历史发展的顺序,介绍从远古图腾时代的艺术萌芽到明清文艺思潮的兴起的各时代艺术特征及美学思想。但作者却没有把各朝代的界限分明地划分出来,反而让人感觉本书有故意化解朝代之间的隔膜的迹象。作者的这种做法使得每个时代不同的艺术特征之间的衔接十分自然,而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到两个相邻或间隔的时代之间的历史联系。正如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里所说,“延绵不断”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放之于中国美学史的发展里自然是合理的。李泽厚先生正是自觉地注意到了这一特点,才使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够感觉到中国古代“美的历程”并不像西方艺术发展一样断断续续,而是浑然一体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在编写美学史时能够不破坏艺术发展的连贯性,不轻易划分时代或为其强加一个所谓的“艺术时代特征”,却能使整部著作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从此可看出李泽厚先生对中国美学了解之深以及他处理如此长的历史材料时的高明之处。

好的美学著作不仅能够告知读者自己的美学观点,而且还会留下空间让读者去思考。而《美的历程》便让我在阅读中留下了很多思考的痕迹。

一、美的起源

作者在第一章“龙飞凤舞”中多次提出,远古图腾时期的器物(包括用小砾石等制作的装饰品)“并非为审美而制作”。这种观点是被普遍接受的。在旧石器时代,劳动人民离“为审美而制作”器物还有数十万年的距离。那么我们用审美的角度去看待这些器物是否有意义呢?我们是否只能够用“巫术说”、“宗教说”、“劳动说”、“游戏说”这些艺术起源的理论去分析它们呢?

我并不这么认为。虽然我也认为用“巫术说”和“宗教说”解释美的起源最具合理性,但人对美的意识和觉悟是可以从中独立出来的。正如作者在书中提及:

“原始人群之所以染红穿带、撒抹红粉,已不是对鲜明夺目的红色的动物性的生理反应,而开始有其社会性的巫术礼仪的符号意义在。”

在山顶洞人的眼中,红色有其特殊的社会意义,这种意义也许还不能被看作是审美意义,因为它完全服务于宗教礼仪。但是人们选择红色而并非其他颜色作为特殊意义的象征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我们知道“红色”之于人有其特定的、普适的官能刺激。这种刺激也许是动物性的,但它所所引起的情感就不能笼统地归纳为“动物性的生理反应”了。所以我认为,山顶洞人选择红色作为某种特殊的社会意义象征的过程应该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虽然这种审美与动物本能的反应之间的界限仍然比较模糊,但前者绝对不可以被后者所包含。

这样的观点同样适用于稍晚的原始歌舞之中。我们之所以可以用审美的角度去看待远古时期的器物和巫术礼仪,就是因为我们和当时的劳动人民一样具有这种相似的审美意识。

二、美的传递

从青铜三代开始,一直到鸦片战争前的清朝,中国工艺艺术一直没有中断过发展的步伐。工艺作品,从饕餮青铜到明清家具都是出自工匠的巧手。但优秀的工艺作品往往归社会的上层所有。工匠与社会上层的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李泽厚先生在书中不止一次提出社会发展对一时期的艺术特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按照这个观点,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层所代表的艺术趣味应该是有区别的。但是从工艺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精神却淡化了阶级之间的审美差别。

以饕餮青铜为例,“青铜的铸造者是体力劳动者甚至奴隶”,一些大型青铜器的制作更要由数百位奴隶共同完成。如果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威严、力量和意志的饕餮纹是由这些奴隶设计完成的,是不是就可以说明奴隶能够理解统治阶级的审美精神呢?

若要排除以上所说的假设,就等于认为青铜时代的工匠只是掌握了铸造青铜的技术。然而技术是死的,它不可能和技术所要表达的内容(饕餮纹以及饕餮的寓意)完全分离开来。如果说社会上层掌握的仅是工艺品的“内容和寓意”,而工匠们掌握的仅是“技术”,那么工艺艺术便是一个内容和技术脱节的艺术,根本不可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由此我认为,以实用为其重要特点的艺术部类,如建筑、工艺等,是社会上层和下层之间的审美交流的重要媒介。虽然这种交流也许并不是他们有意识的主动行为,但它不自觉地、客观地融合了一个时期整个社会的审美情趣。

三、美的表现

人们往往用“美的再现”和“美的表现”来区别古代东西方艺术。这种区别在同时期的西方古典油画和中国古典山水画中体现得十分明显。虽然李泽厚先生没有在《美的历程》中提及,但“再现”和“表现”的差别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初露端倪了。

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二万多年的马德林文化,为我们留下了阿尔塔米拉壁画(位于西班牙北部的阿尔塔米拉洞窟)。以壁画中的野牛为例,作者运用了赭红、黑、褐等颜色,不仅勾勒了牛的线条,还填充了它的质感。除了严格地按比例刻画出牛身、牛蹄、牛角、牛牦等细节,还用阴影表达了牛的厚重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旧石器时代西方艺术已经有力求真实、准确地再现自然的倾向了。

与其时代相近的中国远古壁画往往只有一种颜色,而且都是简练地刻画出动物或人物的线条,同时刻意地夸张动物某个特征部位(如牛的角往往比其他部位要大和明显),使人很容易辨别出各种动物的种类(这种夸张和有重点的表现与今后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无疑有着重要的联系)。中国远古壁画发展下去,就更能体现东方 “自然的表现”的特点——从圣牛身上的饕餮纹到狞厉的青铜面具,都已经离真实的自然事物很远了。

古代东西方艺术特征的区别还影响到了它们各自的发展方向。西方古典艺术的理性、写实以及其严格的透视理论一直是画家们必须遵循的法则(直到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以马奈为代表的印象派才开始掀起摒弃欧几里得透视法的架上绘画革命。)这些法则成就了欧洲古典绘画的辉煌,同时也局限了欧洲艺术多样性的发展——我们从作画对象范围的狭隘性便可看出。直到十九世纪中期,以纯粹的风景作为架上绘画内容的作品才刚刚出现(主要的画家是代表英国风景画派的透那)。但在中国,山水风景画于中唐(8世纪)就已出现,而在南宋(12世纪)达到鼎盛。更重要的是,“寓情于景”的表达方式在画家们的灵活运用下,使中国古典山水风景画拥有更深厚的寓意。这种情况当然是无法离开以“自然的表现”为中国古典艺术的基础对其发展的影响。这无疑使中国古典绘画能在被继承的前提下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以上三点是我在阅读《美的历程》时的一些想法。碰到一些疑问时,我结合自己所知道的美学知识做了比较多的假设,有时可能会比较武断地下一些结论。这些假设和结论还要等我在以后的知识吸取和修正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在完成读书笔记的过程中,有另外两本书的史料和美学观点对我的影响很大,在此列出:

1《中国美学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意义》刘方,巴蜀出版社

2《中国美术史》李福顺,高等教育出版社

此外,在阅读中还有没有解决的问题,有待以后的关注以及老师的指导:

在每个时代,历史发展的特性都会表现在该时代的艺术特征之上。中国古代艺术史的确真实地符合这个理论。我很自然地希望把该理论用在当今的艺术发展之中。但我看不到当今复杂纷程却缺乏灵气的中国艺术界能够反映这个时代历史的发展。

李泽厚先生在本书的结语中提到:“由于与物质生产相连接,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年代,某些艺术部类如建筑、工艺……等等,就要昌盛发达一些,正如科学在这种时候一般也更有发展一样。”

我相信当今中国处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年代”,但建筑、工艺的“昌盛发达”却表现得并不明显,更别说“文学、绘画”这些“较少依赖物质条件”的艺术部类了。(如果有谁要告诉我文学和绘画在当今已达到了昌盛发达的时期我必定会和他理论。)

那么,李泽厚先生在本书中所说的艺术表现时代的理论是不是不适用于现代社会呢?

美学自学考试大纲笔记图片版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美学自考重点和教材重点,汉语言文学自考美学重点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美学自考,如何复习啊,有没有前辈指点下普通自考学习要教材大纲、练习题、历年真题、网上一些学习资料综合复习才可以。自考制定学习计划要根据你的时间考试计划来安排你的考试,时间多学习就快一些,当然也可以从网络上下载资料学习,按照教材与考试大纲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毕竟自考需要靠自己的真实力才可以。自考学习以自己学习为主,主要参考教材和考试大纲加上一些网上学习资料,此外就是历年的考试真题。学习吃力可以报考辅导班学习。自考美学的复习资料自考美学复习资料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自考“计算机网络管理”有什么知识重点?SNMPv2的操作,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SNMPv2的报文结构和交换序列SNMPv2协议数据单元的功能和操作SNMPv2管理站之间的通信机制6。SNMPv2的实现,要求达到领会层次可利用的种种传输服务SNMPv2与OSI的兼容性在 TCP/IP网络中实现OSI系统管理功能的方法SNMP的局限性知识重点。自考基础会计学重点是什么?首先,我想问的是,阁下学的是本科还是专科的课程??会计本科段的课程在内容上比较重视理论性与实践的结合,比较重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经济工作问题,其难度也较专科高,这是由本科培养高层次专门管理人才的目标所决定的。但对大多数自学者来说,既然已经通过专科段考试,已经积累自学的经验,摸索出一套学习规律,只要投入一定时间,加上学习方法得当,争取参加适当的辅导,通过本科段的考试还是有希望的,自学考试会计本科段的十门课程分为三组,公共基础课指中国革命史、英语、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专业基础课是指国际贸易与金融、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概论;专业课是指预算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审美:人类对现实世界产生了美的意识的现象和活动。 2.美学学科: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人文学科:研究人的一些非物化的形态的社会现象,如精神、理想、价值等问题的一个科学门类。 4.审美意识: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的审美追求的意识。 5.美学:在人类审美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1750年,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的,专门研究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的一种学问。 6.人生实践:人的感性活动,人类自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实活动,包括物质生产活动,精神生产活动以及日常生活活动。 7.审美活动:人由于有了审美需求,有目的而无功利地与客观世界发生审美关系的活动,是人生实践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审美活动的一切特征和规律在艺术活动中得到最集中、面的体现。 8.人生境界:在个人人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世界相互依存、双向建构、一体圆融的状态。这种人与世界的统一关系着重体现在个体人对自身生存实践的觉解与对宇宙人生意义的体悟的不同程度、层次和水平上。 9.高级人生境界:人对宇宙人生觉解程度的等级,达到跟宇宙天地化为一体的关系。处于这一境界中的人不仅能超个人,而且能超社会,因而他具有更加宽广的胸襟和眼界,“是觉解的进一步提升;自觉的理性已化为人的内在品格,因而遵循规范已无需勉强。”而是把天地万物、自然社会的运行法则化为自己的一种内在需要,化为自己心理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化为自己的一种血肉,于是不知不觉中与天地万物已经融为一体了。 10.审美关系:是植跟于人与世界存在关系的、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11.美(广义的美):广义的美包括审美意义上的丑,它是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客体)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12.审美形态:可理解为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审美形态既与主体相关,更与客体相涉;既是人类在具体历史条件和环境中,通过长期人生(包括审美)实践活动积淀而成的、能“直观自身”的对象性基本样态,又是对审美活动中被感受的对象存在样态的逻辑归类。 13.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是在现实的审美关系、具体的审美活动中,与美(审美对象)同时生成和当下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是感性的人生经验,不同于理性认识,感性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又不同于感官欲望。 14.艺术:艺术有它自己独特的存在方式,即存在于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再到艺术接受三环节循环往复的动态流程中,离开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艺术就不能存在。 15.艺术品:是精神性的人工制品,是艺术家审美创造活动的结晶,也是艺术家对世界审美关系的感性显现和凝定,它一旦进入接受者的审美欣赏活动,与接受者建立起审美关系,便生成、显现为层次的审美对象。 16.艺术活动:是指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再到艺术接受三环节的动态流程,是审美活动级的方式、也是最典型的形态。

难,我也是汉语言文学的,我们这专业公认的比较难的两门是:《语言学概论》和《美学》,而且据说07年改版后的《美学》比原来的《美学原理》更难理解

想在短时间内复习好,那就只有背了,这是其他考过自考的兄弟姐妹们告诉我的哦~。我也在准备自考,郁闷的要死,好难啊。努力的背吧,加油!共勉!

自考本科美学笔记图片制作

我倒觉得难理解也就罢了,关键是背了书上的东西感觉全都不考~而且考了的就算是下来我翻书都不知道答案是啥。我说的是论述,我考了好几次了,选择题能得个二十六七,然后每次考四十来分我都醉了,烦死了

我是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据我所知,自考里的公共课指无论哪个专业都要考的科目,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英语二一类,余下的可以理解为专业课。美学与文学联系密切,当然会设置在这个专业里的。个人觉得美学不算最难的,你实在理解不了就去买本参考书,把上面的题目全部背下来也能过。我当时学文学概论的时候就是把文学概论配套参考书上的题目全部背下来过的。“学习起来很轻松”是很难做到的,毕竟并非个个都是学霸。

文学和美学密切相关 算专业课的 慢慢理解就会好吧 知识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

第一章 绪论 1、美学: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成立。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美学》(Aestetica)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2、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与哲学认识论(为美学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世界观的基础)紧密相关,联系密切的其他学科: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n 哲学为美学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任何一种美学理论的建立都有一定的哲学理论作为基础。 n 艺术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n 美学研究所涉及的美感问题是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而研究美感,离不开心理学的研究。 n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判断往往会与伦理判断紧密交织在一起,并对审美主体的美感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3、美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独立的美学学科。 4、审美意识的形成,来源于人类劳动中对自身的改造。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5、审美意识与美学思想的区别: 答:审美意识不是美学思想,因为美学思想所具有的两个基本特点审美意识都不具备。这两个基本特点分别是:(一)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也就是说,美学思想具有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文献之中,并得以传诸后代。(二)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不在像审美意识那样可以是一些感性直观的认识,而是远为深刻的能够揭示审美现象某些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6、西方美学的发展过程:8个阶段 1) 古希腊美学,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方美学的开端; 2) 中世纪, 认为一切美的东西都是上帝早的 3) 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没有美学大家 4) 18世纪,理性美学主义、经验主义美学,鲍姆嘉登出版《美学》 5) 19世纪前期,德国古典主义美学,代表人物:康德、席勒、黑格尔,代表了西方美学的黄金期 6) 19世纪后期,实验美学、移情美学、生命美学,代表:车尔尼雪夫,认为美是生活 7) 20世纪出,心理学美学,佛洛依德 8) 20世纪,语言论美学,从语言角度、符号的角度探讨美学 7、“由下而上”:行而下,由具体的研究上升到抽象理论研究的方法。 “由上而下”:行而上,由抽象理论研究演绎到具体现象的研究方法。 8、审美对象的审美性质会随着不同的历史时代产生变化。 例:①“环肥燕瘦”的审美现象典型提示了—女性美的历史变化。 ②19世纪法国伟大雕塑家罗丹的作品(老*欧米哀尔)的形象—化丑为美。 9、美学研究的对象:(名/简) 答: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艺术,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首先,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普遍存在着的客观现象,美学必须以它为出发点开展研究。 其次,美学还必须研究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它们是人类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观念形态的东西。 再次,美学应当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10、美学为什么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第一,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 第二,艺术更深刻地把握人类美感经验的本质和特点。 第三, 艺术是一种高级形态的美。 第四, 通过艺术研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1、美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 (1)多样性。 (2)美学研究的各种方法都与人生价值相联系。 (3)美学研究的方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唯物辩证法是美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哲学的方法、心理学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考古学的方法等具体方法在美学研究中都有用武之地。 12、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美的本质和起源的理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提出“劳动创造了美”。 第二,美的规律的理论。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因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这就是说,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把人类的主观愿望和目的,即“内在固有的尺度”与具体事物的客观属性,即“任何物种的尺度”结合起来,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形象。 第三,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马克思:“(异化)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中。”说明,虽然有美的事物,但当审美主体处在异化的状况下无法欣赏美的东西,审美依赖主体的条件、心境。 异化:外在客观事物本来应当是与人类一致的,结果反过来成为人的异己的敌对的力量。 第四,艺术本质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探讨艺术的本质问题时,首先强调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真理。 第五,马克思主义美学还对其他许多美学问题进行了论述,如文艺的社会功能问题、文艺的真实性问题等。 13、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把美的本质问题与人的本质紧密结合在一起。《手稿》中把人的本质规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 把美的本质问题与劳动相联系,也就是人的本质相联系。从人的本质出发探讨美的本质,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 第二章 美 论 1、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的几个方面的求解路径: 一、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探求美 1、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自然是依据数而成型的,所以数是整个自然中第一位的东西,坚持数学的原则是一切事物的原则这个根本性的立场,美也必然会受制于数的本性和力量,美来自于数的秩序,音乐就是对立面的和谐, “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2、中世纪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在《神学大全》书中提出自己的美学理论:1) 美是认识能力的对象,2) 美是看上去使人偷悦的东西称作是美的,3) 美即在恰当的比例,4) 美属于形式因的范畴。他更倾向于认为,审美的愉悦取决于被观看的事物,他强调美与客观事物的感性形式之间的关系,侧重于指称美在本质上是由于具有客观的依据而成为认识的对象,美被认为是那些引起愉悦的事物的客观属性。 3、荷加斯《美的分析》书中:曲线比直线美,而在曲线中又以蛇形线最美。 4、费希纳的实验美学,以科学的实证方式,反对过去“从上而下”的形而上的美学,提倡重视实验的“从下而上”的美学。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来探求美的合理性、片面性? 合理性: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美离不开事物的客观属性。 片面性:①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来谈美的本质。虽然认为是客观的,但不认为是人的劳动创造的,而是认为是自然就有的;②客观事物的感性形式是构成美的重要因素,但不能保证符合形式美规律的事物就是美的,同样的形式也可以是构成不美或丑的因素;③认为美在事物的形式特性的说法也不适合一切美的事物,尤其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诸多事物的美。总之,事物的客观属性是美的重要因素,但是,如果看不到美与人及其社会生活的联系,只是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或者直接把美看成是事物的感性形式,是行不通的。原始民族很少认为花是美的,极少以植物作为描写对象,原因是还没有成为人类活动的一个部分,所以不是美感的对象。 二、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 1、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柏拉图。认为美是客观的,精神的,一切美的东西之所以会美,是由于“分享”了“美的理念”。理念是美的本质。这种美的理念“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2、黑格尔继承了柏拉图关于”理念“的一些讲法,认为美是理念。 美一方面是理念,另一方面还必须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的本质在于客观的运动的发展的理念。在柏拉图那里,美的理念是不变的,在黑格尔这里,理念却按照辩证法的逻辑,在自我的矛盾中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并进行自我创造。 三、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把美归结为人的某种主观的心意状态,取决于人的主观感受。 1、英国经验主义派休谟认为,因为外和的秩序和结构“适于使灵魂发生快乐和满意,这就是美的特征。把美看成是愉快,是事物所引起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快感。2、美国的马歇尔:美在于人的感官的快乐3、桑塔耶纳: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4、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美感就是快感,美的本质和源泉就是无意识的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艺术作品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们是性的象征,表现了人们无意识中的性本能的冲动。贡献:首次发现了美、审美活动和艺术同人类被压抑的无意识的紧密联系。5、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理论,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包括: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层次。 四、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把“关系”当成美的本质,当成美之所以为美的根本原因。他关于“美在关系”的说法,最大的贡献是突破了过去把美当成某种单一的现象,或者某种孤立的因素,而从自然和社会生活各种相互的关系中来理解美。他认为“把美归结为对关系的感觉,你就会获得自古以来美的发展史。”缺点:他所说的“关系”比较抽象、笼统,始终处于摸索阶段,始终没有讲得十分清楚。 五、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 1、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次提出“美是生活”的命题,力图纠正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偏颇。 论述:为什么说“美是生活”的命题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 (1)“美是生活”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美学命题,力图纠正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脱离具体生活的偏颇。 这个命题的内涵在于: 美是人们认为最可爱、最可宝贵的东西。凡是有利于生活的,能够显示生活的就是美的; 反之,凡是不利于生活的,不能显示生活的,就是丑的。 这个命题的意义在于:把美既不是看成物的属性,也不看成理念的感性显现,而是看作人的生活本身,认为美的属性正是生活的属性,从而首次明确地把生活中的美当成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这对于后来唯物主义美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结论:“美是生活”的命题虽然浅显易懂,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 理由: ①生活包含着多种可能性,有美也有丑,不能说凡是生活都美,从而不能简单说美是生活。 ②“美是生活”的讲法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一方面,他说凡是能够显现生活的都是美的,另一方面他又说只有“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那么,不依照我们的理解,不应当如此的生活,是不是美的呢?如果不是则违反了他的第一句话,如果是又违反他第二句话。 ③ 他还把个人对亲爱的人的喜爱与否当成美不美的标准,这样,主观的喜欢与生理上的满足成了“美是生活”在美学理论上的两根支柱。这两根支柱,第一根容易滑到主观唯心主义,第二根支柱则容易滑到庸俗的生理学观点。因此,他虽然正确的从客观生活出发,最后却落入主观唯心主义与庸俗生理学相混杂的境地。 (3)总之,“美是生活”不能成为关于美的正确命题。 六、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马史思主义的美论乃至整个美学思想体系有一个新的逻辑起点,那就是立足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 七、关于美论的情境把握和有效性分析 1、英国的布洛在1912年出版《心理距离》,提出“心理距离说”。认为人的审美感受的获得同人与现实产生一定的心理距离有关。(用心理的距离来解释审美现象,人与现实之间产生心理距离而产生美感。)2、德国美学家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一书中提出“时间距离”说,认为人们对艺术品的理解和时间距离有关。(由于我们同当代的文艺作品之间缺乏时间距离,利害的联系太密切了,因此,我们很难作出正确的审美评价。) 2、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的几个观点: (1)主张美是主观的,以吕荧和高尔太为代表。 (2)主张美是客观的,以蔡仪为代表。蔡仪出版过一本《新美学》,蔡仪说:美的东西就是典型的东西……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 (3)主张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以朱光潜为代表。提出美是主客观统一的说法。 朱光潜是怎么区别“物”和“物的形象”的含义的: “物”指独立于人而存在的客观实在:“物的形象”是“物”在人的既定的主观条件的影响下反映于人的意识的结果,所以已经不纯是自然物,而是夹杂着人的主观成分的物,即已经是社会的物了。 积极性:正确的指出了“物的形象”和外在的客观事物不能划等号 缺点:没有把“物的形象”看成是劳动的产物,而认为是一种生产实践。 3、美的可定义性问题:否定之否定的逻辑追求。 答:试图彻底否定对美和艺术的本质的哲学探讨,否定给美和艺术下定义的可能性,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一方面,美的总是不仅是学理技术上的分析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整个人类情感和人生价值的问题,因而需要做专门的探讨,因此,美的本质问题和美的可定义性既不应否定也无法回避。 另一方面,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人类心灵的客观需要,实现自我创造、自我实现和自我解放,因此,美的本质问题不但无法否定,而且也是可以探讨的。 要在批判和继承相统一的基础上,坚持多层次和多视角地对美的本质问题作出新的探索。) 4、美的观念: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论述:你认为在美的观念上应实行怎样的变革?(怎样理解美是一个开发性的系统?) 我认为美的观念上应实行一种变革,把美视为开放性的系统。 第一、应该打破传统美学的静止、孤立等形而上学偏颇,转而从变化、运动和多层次的结构中探索美。 第二、应当把美既不当成物质属性也不看作精神属性,而是视为人与现实形成审美关系的结果,视为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第三、由于从运动变化和多层次的观点探索美,并且把美与现实生活紧紧联系起来,因此,美在本质属性就应是一个开放性系统,我们在探讨美的本质问题时应该牢固树立“美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的观念,认识到美不仅由多方面的原因与契机所形成,而且在主体与客体交相作用的过程中,处于永恒的变化和创造的过程中。 总之,美的形成和创造,是许多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所以我们应该在美的观念上实行一种变革,把美视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5、马克思:“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才产生出来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这句话揭示了人类审美感觉的来源,人类审美感觉只能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是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全部历史。 6、美的本质的集合化界定: 1) 人是“世界的美”2)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3) 美是自由的形象4) 美在创造中 第三章 美感论 1、 美感的产生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 2、18世纪英国美学家夏夫兹别里认为人的视听器官之上还有属于心灵和理性的感受器官,即人的“内在感官”,或人的“第六感官”。 3、想象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人们在外在对象和事物的刺激下,在头脑中对原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精神活动过程。 4、联想是想象的基本形式,旧的知觉与新的知觉表象,相互重叠组合,在记忆中经由新的、类似或相关的对象的触发,产生联想。 联想的范围非常广阔,主要包括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三种。 (1)接近联想是联想的一种类型,它主要指两件物象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当接近。人们感受到甲便自然联想到乙,并引起相应的情绪反映。例“爱屋及乌”、“睹物思人”、“瑞雪兆丰年”。 (2)相似联想是联想的一种类型,它主要是指两件事物之间,在性质或状貌上的某种类似,从而由此物想到彼物。例:霜叶红于二月花 (3)对比联想是联想的一种类型,它是指由某一事物触发对于另一种性质、状貌截然相反、相对的事物的联想,可以强化对两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的理解和感受。 5、论述:举实例说明对比联想的特征。 (1)对比联想是联想的一种类型,它是指由某一事物触发对于另一种性质、状貌截然相反、相对的事物的联想,可以强化对两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的理解和感受。 (2)举例 例1:陶渊明诗中有“万物皆有托,孤立独无依”,从万物的“有托”联想到孤立的“无依”,这一“无依”就显得格外触目,各位深切,显示当时诗人个人处境。 例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豪门大院内灯红酒绿,院外冻死穷人的对比,揭示社会的不平等,社会的弊端。 例3:唐代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描写古代一个商人的妻子,商人丈夫与弄潮儿形成对比联想,商人丈夫离别无讯与定时守信的弄潮儿的尖锐对比,揭示了怨妇对丈夫的情谊和怨恨。 (3)以上例子说明,通过对比联想,对立的景物或现象可以交错呈现或结合一体,可以使人对现实生活是的对比关系得到更鲜明更深刻的感受。 6、通感: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的特殊心理现象,指从感觉的整体出发,在诸心理功能统一的基础上,不同感觉之间的感受借助于想象力的作用而相互挪移,各感官相互为用,更换官能的感受领域。这是一种辅助的心理功能。(简单说,就是指不同感觉之间的汇通。) 例:“红杏枝头意闹”闹字,很难用视觉和听觉来说明,他们既有视觉印象,又有听觉印象,而且还不限于视、听印象,与触觉、味觉都有关系,体现多种感官的相互汇通,是通感现象。 7、美感欣赏活动深层的心理特征 (1)生理与心理矛盾的统一 (2)个性与社会性矛盾的统一 个性应当是人的独立自主性与表现形式的自由性的结合。但是个性要独立,要自由,而社会却要规范,要限制,这二者的矛盾怎样解决呢?要通过审美欣赏、审美创造活动来解决。 (3)具象性与抽象性矛盾的统一 审美总是不离具体的形象,但要由具体的感性的感知中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审美欣赏的心理活动中,抽象不仅与具明性统一在一起,而且融贯在具象性之中,例钱钟书“如水中盐,蜜中花”。 (4)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矛盾的统一 论述:结合实例论述自觉性与非自觉性关系(或试述美感活动的深层心理特征) ①艺术创造和美感欣赏具有两方面特点:一方面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行为,即受到明确的理性或意识的指引;另一方面却又常是不自觉的或非自觉的,即是不由自主的,不一定受理性或意识的控制,体现了无意识的特点。两者之间既是矛盾的又形成高度的统一,所以美感欣赏往往是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矛盾的统一。这种矛盾的原因来自人的社会实践的复杂性,一方面,人是通过感觉来欣赏美的,而人的感觉又是有意识的,与人的思维能力、理性能力结合在一起,由此而形成了美感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人何时能获得美感,又依赖于主体和和客体的多种现实条件的制约,是个人的意识无法预测和无法完全控制的,由此而产生了美感的非自觉性。 ②例1,宋代词人张孝祥《过洞庭湖》“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其中,“悠然心会”,说明人通过长期社会实践,积累了审美欣赏能力,形成感受美的感官,所以才能够悠然心会,是一种瞬间的审美感受,一种直觉,这是自觉性:“妙处难与君说”,但美妙的感觉无法用语言表述,无法用清晰、明确的意识来整理清楚,是非自觉的。 例2,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尤其是最后两句,“真意”指诗人在庐山的怀抱里流连忘返,获得的瞬间的审美感受,这种瞬间的感受来自于诗人长期淡泊的生活而来,这是他审美自觉性的表现:“欲辩已忘言”,要辩解,说明却已无法用言语表达清楚。明显的表现了非自觉性。 ③这一实例表明,美感活动往往是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矛盾的统一。 (5)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矛盾的统一。 第四章 审美范畴论 1、崇高:崇高是美的一种范畴,又称壮美。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和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正式提出崇高这一范畴的是罗马时代的朗吉诺斯的《论崇高》。 明确使用“崇高”一词并把它与优美并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上两个基本范畴的,是18世纪英国思想家博克。他出版了《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起源之哲学的研究》一书。 康德把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 2、优美:优美是美的一种范畴,又称秀美、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等。常常以小巧、光滑、柔和等特征令人愉悦。优美作为社会实践的产物,反映了社会实践中目的和现实的一致,是真与善的统一,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如小桥流水、风和日丽等。 3、悲剧性:作为一种审美的范畴,悲剧性的根本特点就在于悲,不悲不能成为悲剧,但悲不等于哭、悲哀、悲惨。 西方悲剧性意识的历史演变: (1) 命运悲剧:索福克斯《奥狄浦斯王》,希腊命运悲剧的典型代表。 (2) 性格悲剧:文艺复兴以后,17世纪新古典主义《哈姆雷特》。 (3) 社会悲剧:8、19世纪出现,巴尔扎克《高老头》,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易卜生《玩偶之家》。 (4) 生命悲剧:叔本华认为人生就是悲剧。托尔斯泰说,人生最大的悲剧是床弟间的悲剧。 (5) 荒谬悲剧。 悲剧在古希腊文中意为“山羊之歌”,本是希腊人在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时以独唱与合唱的形式来进行的。 悲剧冲突的实质:在于主体所代表的正义精神与永远不能满足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例,鲁迅: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悲剧的内涵:悲剧是主人公由于坚持正义或积极进取,而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生的冲突,冲突中主人公因感性生命遭到摧残和毁灭而成京了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从而激起悲壮之情而使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 4、悲剧性的效果 (1) 悲剧由痛感到快感的转化,从身心贯通的角度去看待净化心灵; (2) 悲剧体验的净化作用,主要指精神是情*的提升,亚里士多德、卡塔西斯; (3) 精神提升,精神境界由低级到高级。悲剧的效果是积极的。 5、生命的机械化:法国学者柏格森1900年《笑》一书中提出来的,从他的生命哲学出发,认为生命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作为这种创造的推动力的,是一种盲目的非理性的本能“生之冲动”。而一般物质,作为生命的反面,则显得僵硬、呆滞、机构化,阻碍生命的前进。生命的最基本价值就在于它的紧张性和活动性。喜剧产生的原因,就在于动作、姿态、形体的机械化。 6、喜剧性的效果—笑的特征 论述:谈谈你对喜剧看法 喜剧性最显著的效果是引起人们的笑,笑是喜剧性最显著的特征。喜剧性的笑有3个特征: (1) 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的具有社会性内容的心理现象。 (2) 笑的感情必须与理智作出的是非判断无关,与强烈的憎恶之情不相容。 (3) 笑要有共鸣,笑是在一定的社会圈子里面产生的。 总之,喜剧性最显著的效果就是笑。 7、论述:丑的美学意义(或丑的审美价值): 丑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其美学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 丑时美的对立面,与美是相互依存有相互转化的。以丑衬美,可以使美更加突出; 其次, 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恩格斯说:“在黑格尔那里,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 再次, 审丑历来是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原始艺术,还是古典主义,或是现代主义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 最后, 现实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灵心点化,可以转化成为艺术中的美,即“化丑为美”。 例:罗丹《老*》(欧米哀尔),年轻时非常美丽,但罗丹却将之雕刻成一个年老色衰、干瘪丑陋的“老*”。人们看到时,

  •   索引序列
  •   美学自学考试大纲笔记图片制作
  •   自考美学大纲笔记图片
  •   美学自学考试大纲笔记图片
  •   美学自学考试大纲笔记图片版
  •   自考本科美学笔记图片制作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