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组织行为学自考本科

组织行为学自考本科

发布时间:

组织行为学自考本科

发布时间:

组织行为学自考

名词解释: 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5.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6.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7.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8.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9.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0.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1.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2.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3.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14.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5.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6.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17.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题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18. 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19. 事业生涯的设计: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20. 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 21. 事业生涯的管理: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22.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23. 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24. 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25. 角色: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26. 角色同一性: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27. 角色知觉: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 28. 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29.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 30. 群体助长(群体促进):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就叫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作用。 31. 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 32.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 33. 正式沟通:是指组织和群体中正式的沟通过程,它是按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进行沟通传递的,如组织和群体的管理行为、例行的汇报、总结、工作任务分配等均属此列。 34. 群体思维:指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会严重损害群体效绩。 35. 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的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 36.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 37. 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 38. 竞争:是指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 指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影响。 39. 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40. 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41. 协作:指的是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受益的结果。 42. 回避: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 43. 迁就:指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自我牺牲。 44. 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 45. :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是领导行为过程的核心,也是组织中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 46. 正式领导:是指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47. 非正式领导:是指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 48. 授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分配形式,是指将权利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再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行动自主权。 49. 有效领导行为:是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作出正确的决定。 50. 满意度:是指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 51. 领导素质:是指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 52. 的工作作风:是指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和方法的总和。 53. 领导方式:是领导过程中、被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具体形式。 54. 决策: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既定目标的方案。 55. 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56. 目标:就是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也是行为的导向。 57. 激励: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是人奋发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 58. 激发力量(激发水平)M: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 59. 目标效价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目标对于个人的重要程度。 60. 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和某种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61. 公平差别阈: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应差别的比值。 62. 激励机制:是为了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63. 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 64. 组织内部结构:是指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组织各部门、各层次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人及人与事的相互关系。 65. 管理幅度:就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目。 66. 管理层次:是指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形成的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 67. 组织体制:是组织结构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组织管理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68. 企业集团:是一些有经济联系的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而在生产或经营的有关环节上联合起来的协作组织。 69. 文化:是人类群体或民族时代相传的行为模式、艺术、宗教信仰、群体组织和其他一切人类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总和。 70. 组织结构合理化:是从静态标准的角度来衡量组织行为科学化的,是指组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有效配置及其相关机制的有效发挥。 71. 组织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所组成的一定的组织体系及其指定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 72. 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是组织成员群体意识与群体态度的总和。 73. 解冻:是指激励个体或群体改变原有的态度,即改变原有的习惯或传统,接受新的观念和思想。 74. 改变:是指通过对认同和内在化等方式,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并接受和学会新的行为。 75. 冻结:是指用必要的强化方法使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融合成为成员个人品德中永久部分的过程。 76. 突破式变革:指领导用的决心和魄力对重大的变革要求一步到位,定期内必须按时完成变革。 77. 渐进式变革:是指利用足够的时间分步骤地逐渐推进变革并最终达成变革目标。 78. 管理模式:是指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组织结构(包括职能结构、部门结构、责权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称。 79. 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再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自考有哪些科目今天我们的教务老师给同学来讲讲以下这些问题,如果你觉得还不错,可以收藏我们网站哦,我们专注于自学考试教材购买服务网哦,接下来一起来阅读下面的正文吧!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和发展员工的过程,是企业实现绩效最大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人力资源管理本科学历的人士,可以在企业内部承担更重要的角色,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那么,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自考有哪些科目呢?一、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自考的重要科目,学习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更好地掌握员工的心理特点,从而更好地管理组织。二、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原理是学习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自考必备的科目,它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管理组织,如何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组织资源。三、劳动法劳动法是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自考的重要科目,学习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遵守劳动法。四、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自考的重要科目,学习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以及如何促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合作关系。五、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自考的重要科目,学习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员工的绩效,以及如何提高员工的绩效。六、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自考的重要科目,学习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保障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为员工提供有效的社会保障。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5.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6.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7.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8.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9.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0.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1.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2.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3.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14.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5.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6.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17.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题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18. 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19. 事业生涯的设计: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20. 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 21. 事业生涯的管理: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22.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23. 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24. 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25. 角色: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26. 角色同一性: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27. 角色知觉: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 28. 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29.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 30. 群体助长(群体促进):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就叫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作用。 31. 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 32.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 33. 正式沟通:是指组织和群体中正式的沟通过程,它是按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进行沟通传递的,如组织和群体的管理行为、例行的汇报、总结、工作任务分配等均属此列。 34. 群体思维:指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会严重损害群体效绩。 35. 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的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 36.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 37. 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 38. 竞争:是指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 指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影响。 39. 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40. 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41. 协作:指的是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受益的结果。 42. 回避: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 43. 迁就:指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自我牺牲。 44. 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 45. 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是领导行为过程的核心,也是组织中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 46. 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47. 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 48. 授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分配形式,是指将权利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再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行动自主权。 49. 有效领导行为:是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作出正确的决定。 50. 满意度:是指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 51. 领导素质:是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 52. 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和方法的总和。 53. 领导方式:是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具体形式。 54. 决策: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既定目标的最佳方案。 55. 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56. 目标:就是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也是行为的导向。 57. 激励: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是人奋发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 58. 激发力量(激发水平)M: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 59. 目标效价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目标对于个人的重要程度。 60. 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和某种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61. 公平差别阈: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应差别的比值。 62. 激励机制:是为了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63. 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 64. 组织内部结构:是指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组织各部门、各层次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人及人与事的相互关系。 65. 管理幅度:就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目。 66. 管理层次:是指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形成的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 67. 组织体制:是组织结构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组织管理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68. 企业集团:是一些有经济联系的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而在生产或经营的有关环节上联合起来的协作组织。 69. 文化:是人类群体或民族时代相传的行为模式、艺术、宗教信仰、群体组织和其他一切人类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总和。 70. 组织结构合理化:是从静态标准的角度来衡量组织行为科学化的,是指组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有效配置及其相关机制的有效发挥。 71. 组织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所组成的一定的组织体系及其指定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 72. 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是组织成员群体意识与群体态度的总和。 73. 解冻:是指激励个体或群体改变原有的态度,即改变原有的习惯或传统,接受新的观念和思想。 74. 改变:是指通过对认同和内在化等方式,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并接受和学会新的行为。 75. 冻结:是指用必要的强化方法使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融合成为成员个人品德中永久部分的过程。 76. 突破式变革:指领导用最大的决心和魄力对重大的变革要求一步到位,定期内必须按时完成变革。 77. 渐进式变革:是指利用足够的时间分步骤地逐渐推进变革并最终达成变革目标。 78. 管理模式:是指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组织结构(包括职能结构、部门结构、责权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称。 79. 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再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自考组织行为学

名词解释: 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5.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6.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7.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8.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9.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0.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1.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2.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3.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14.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5.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6.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17.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题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18. 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19. 事业生涯的设计: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20. 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 21. 事业生涯的管理: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22.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23. 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24. 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25. 角色: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26. 角色同一性: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27. 角色知觉: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 28. 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29.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 30. 群体助长(群体促进):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就叫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作用。 31. 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 32.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 33. 正式沟通:是指组织和群体中正式的沟通过程,它是按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进行沟通传递的,如组织和群体的管理行为、例行的汇报、总结、工作任务分配等均属此列。 34. 群体思维:指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会严重损害群体效绩。 35. 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的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 36.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 37. 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 38. 竞争:是指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 指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影响。 39. 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40. 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41. 协作:指的是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受益的结果。 42. 回避: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 43. 迁就:指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自我牺牲。 44. 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 45. :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是领导行为过程的核心,也是组织中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 46. 正式领导:是指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47. 非正式领导:是指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 48. 授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分配形式,是指将权利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再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行动自主权。 49. 有效领导行为:是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作出正确的决定。 50. 满意度:是指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 51. 领导素质:是指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 52. 的工作作风:是指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和方法的总和。 53. 领导方式:是领导过程中、被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具体形式。 54. 决策: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既定目标的方案。 55. 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56. 目标:就是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也是行为的导向。 57. 激励: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是人奋发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 58. 激发力量(激发水平)M: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 59. 目标效价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目标对于个人的重要程度。 60. 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和某种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61. 公平差别阈: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应差别的比值。 62. 激励机制:是为了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63. 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 64. 组织内部结构:是指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组织各部门、各层次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人及人与事的相互关系。 65. 管理幅度:就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目。 66. 管理层次:是指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形成的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 67. 组织体制:是组织结构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组织管理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68. 企业集团:是一些有经济联系的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而在生产或经营的有关环节上联合起来的协作组织。 69. 文化:是人类群体或民族时代相传的行为模式、艺术、宗教信仰、群体组织和其他一切人类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总和。 70. 组织结构合理化:是从静态标准的角度来衡量组织行为科学化的,是指组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有效配置及其相关机制的有效发挥。 71. 组织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所组成的一定的组织体系及其指定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 72. 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是组织成员群体意识与群体态度的总和。 73. 解冻:是指激励个体或群体改变原有的态度,即改变原有的习惯或传统,接受新的观念和思想。 74. 改变:是指通过对认同和内在化等方式,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并接受和学会新的行为。 75. 冻结:是指用必要的强化方法使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融合成为成员个人品德中永久部分的过程。 76. 突破式变革:指领导用的决心和魄力对重大的变革要求一步到位,定期内必须按时完成变革。 77. 渐进式变革:是指利用足够的时间分步骤地逐渐推进变革并最终达成变革目标。 78. 管理模式:是指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组织结构(包括职能结构、部门结构、责权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称。 79. 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再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组织行为学主要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人们所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反应规律的学科,用来研究组织中工作人员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和客观的规律,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能力,从而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组织指的是人类群体性活动的一种形式,与人类息息相关,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单元,现代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等都取得巨大成就,而这些都离不开人们,离不开组织。组织是由人们去组成,没有人谈不上组织,同时组织又由人们管理,有着自己的特定研究对象和科学的理论和研究的方法。要想成为一个组织,那么首要条件就是人了,人是构成组织的基本条件。人组织到一起,那么必须有共同的一个目标,目标才能让组织团结有方向。接着就是工作了,现代生活中,组织的存在都是有自身的目标和使命的,要完成使命,就需要开展实际的业务活动即工作。组织是个动态的组合过程,指组织工作或者组织活动,两个人以上的集体为了共同的目标协同劳动,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组合配置的过程。组织也是相对静态的人的社会实体单位,把动态组合过程有效、合理配合固定下来,形成各种规章制度和责、权、利相结合的机构。组织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组织也是一投入一产出的系统,与社会系统相互作用,从而调节、适应发展变化的功能。组织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社会环境系统和社会技术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在一个企业中,涉及的管理内容五花八门、千头万绪,但是也可以划分为两个系统的。如果是对物的管理,称之为人—物系统;如果是对人的管理,称之为人—人系统。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大多数是以企业中的人—人系统为重点的。在人—人系统中,涉及的学科比较多,如:组织行为学、社会心理学、人事心理学、公共关系学、沟通学、领导科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企业文化、人际关系心理学等等。其中,组织行为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人—物系统中,同样涉及许多学科,如财务学、会计学、统计运筹学、工程学、生产管理学、物资管理学、工程心理学、信息管理系统及各种技术性的学科。组织行为学与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理论性科学不同,它属于应用性科学。组织行为学是为了在应用理论科学原理的基础上,探索和揭示组织中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在掌握这些规律性之后再进进一步研究评价和分析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方法,以掌握保持积极的行为,改变消极行为的具体技术和措施,它的直接目的是要紧密联系组织管理者的工作实际,提高其工作能力,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组织行为学》研究在组织以及组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再采用系统的分析,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学和人类学,研究了人的心理行为和规律性,提高各级领导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方便管理统一组织。

组织行为学本科自考

人力资源管理自考本科必须要考的科目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劳动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社会保障学 、现代公司管理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力资源统计学 、现代人员测评、人事管理学 、工作岗位研究原理与应用、毕业论文。选考科目为:英语(二)宏观劳动力配置、国际劳务合作和海外就业、劳动争议处理概论加考:劳动经济学 、劳动法、工资管理、劳动力市场学、人口与劳动资源 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管理、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其他专业专科(或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须加考课程。自学考试的课程根据命题的组织和使用范围分为两类,即:统考课程,指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由全国考办命题的课程;省考课程,指在本省市范围内使用由本省市考委组织命题的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简介:通过专业学习,学生系统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及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够在各类工商企业和其他组织中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要想了解更多关于自考本科的相关信息,推荐咨询师大教育。师大教育不仅有成人大专学历,而且有本科学历等学历证书、上班族必备职业证书,还是在职备考的最佳选择,证书高含金量,学信网可查。该校采用6R的教学方法,从笔试、面试、上岗能力等多方面培训综合性教师储备人才。 帮助学员实现学历提升,并提供专业的职业发展规划。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自考有哪些科目今天我们的教务老师给同学来讲讲以下这些问题,如果你觉得还不错,可以收藏我们网站哦,我们专注于自学考试教材购买服务网哦,接下来一起来阅读下面的正文吧!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和发展员工的过程,是企业实现绩效最大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人力资源管理本科学历的人士,可以在企业内部承担更重要的角色,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那么,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自考有哪些科目呢?一、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自考的重要科目,学习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更好地掌握员工的心理特点,从而更好地管理组织。二、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原理是学习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自考必备的科目,它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管理组织,如何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组织资源。三、劳动法劳动法是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自考的重要科目,学习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遵守劳动法。四、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自考的重要科目,学习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以及如何促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合作关系。五、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自考的重要科目,学习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员工的绩效,以及如何提高员工的绩效。六、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自考的重要科目,学习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保障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为员工提供有效的社会保障。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劳动社会学

3、组织行为学

4、社会保障学

5、现代公司管理

6、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7、人力资源统计学

8、现代人员测评

9、人事管理学

10、工作岗位研究原理与应用

11、英语(二)

12毕业论文

13、宏观劳动力置

14、国际劳务合作和海外就业

15、劳动争议处理概论

16、劳动经济学

17、劳动法

18、工资管理

19、劳动力市场学

20、人口与劳动资源

必考课程11门,共56学分;选考课程4门,共28学分;加考课程5门,共24学分;

扩展资料:

培养目标

1、养应用型人才。该学科充分结合物业管理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经过人力资源管理专家、高校教师和课程设计专家的综合论证,做到了不仅使学生所学知识符合实际岗位的需求,同时也能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增添后劲,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

2、养能力型人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不是单纯的知识堆砌和叠加,更重要的是技能和工具的掌握。通过系统地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组织行为学自考考试重点: 一、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及应用: 1、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人du们在对他人形成印zhi象的过程中往往根据最先接受到的某些信息形成印象。相反,某些时候,人们最后所接受到信息也能左右其形成的印象。 2、 投射现象:把别人假想成和自己一样,认为自己有的特制别人也有。 3、 晕轮效应:当某一个人的某一方面得到好的(或坏的)评价后,他的其他方面也得到好的(或坏的)评价。 4、 社会刻板印象:类别化的产物,是人们对某个群体中的人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玻璃天花板) 5、 制约现象:是我们常常会根据某个人的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去推论与之相近的其他人也存在这种品质和个性特征。 6、 对比效应:人们的知觉往往受到参照物的影响,使知觉产生失真现象。 应用:企业形象设计;招聘面试;绩效期望;绩效评价;成就归因;印象管理及其识别 登门槛效应、门面效应、讨好技巧、做恰当的自我表露 二、态度改变的理论: 1、 态度分阶段变化理论(依从、认同、内化) 2、 认知不协调理论(逻辑的违背、文化价值的冲突、观念层次的冲突、、新旧经验的矛盾)(改变或否定一方、同时改变双方的强度、引进新的认知因素) 3、 平衡理论(人际关系的平衡因素、费力最小原则) 影响因素: 1、 态度改变情境模型(传达者->沟通信息->态度主体<-周围情境) 2、 态度改变的具体影响因素(传达者、沟通信息、态度主体、沟通背景) 改变方法: 1、 沟通影响规律的利用 2、 参照群体引导(目标管理) 3、 通过改变行为实现态度改变(过度理论) 4、 角色扮演与改变主客体相互作用方式 5、 逆反心理的避免与利用(禁果逆反=潘格拉效应 希望) 工作满意度的测量 三、内容型与过程性激励理论 内容型: 1、 Maslow需求理论:1、生理、2安全、3、友爱、4、尊重、5、自我实现 2、 Mcclelland成就激励理论:1、权力、2、成就、3、亲和 3、 Weiner归因理论:可控因素:能力、努力;不可控因素:任务难度、机遇 4、 Alderfer的ERG理论:1、生存需要(物质安全和基本生理需要)2、归属需要(社会和人际安全需要)3、发展需要(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 5、 Herzberg双因素论:保健因素(外因);激励因素(内因) 过程型: Vroom期望理论; Adams公平理论; Skinner强化理论 四、人际吸引的条件 1、 距离 2、熟悉 3、个人特征(才能、外貌吸引力、个性品质) 4、相似与互补 综合性人际关系改善技术:PAC技术、敏感性训练、角色扮演 五、领导理论: 1、 特质:1、天资2、主动性3、洞察力、4、自信心5、与下级关系6、决断能力7、成熟度8、性别 9、职业成就的需要10、自我实现的需要11、指挥他人的需要12、金钱的需要13、工作稳定性的需要 2、行为风格:1、领导方式:专制、民主、放任 2、参与式与指令式领导 民主与专制的对比 3、双维理论:结构与关怀、员工导向与生产导向、关心人与关心生产 3、权变:1、费德勒模型:领导和被领导、任务明确程序化、领导全力与各方面参与度 2、情境领导理论:领导与职工的关系行为、工作行为, 低、高 3、路径----目标理论:指令型、参与型、支持型、成就型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自考本科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自考有哪些科目今天我们的教务老师给同学来讲讲以下这些问题,如果你觉得还不错,可以收藏我们网站哦,我们专注于自学考试教材购买服务网哦,接下来一起来阅读下面的正文吧!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和发展员工的过程,是企业实现绩效最大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人力资源管理本科学历的人士,可以在企业内部承担更重要的角色,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那么,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自考有哪些科目呢?一、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自考的重要科目,学习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更好地掌握员工的心理特点,从而更好地管理组织。二、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原理是学习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自考必备的科目,它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管理组织,如何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组织资源。三、劳动法劳动法是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自考的重要科目,学习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遵守劳动法。四、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自考的重要科目,学习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以及如何促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合作关系。五、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自考的重要科目,学习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员工的绩效,以及如何提高员工的绩效。六、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自考的重要科目,学习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保障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为员工提供有效的社会保障。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主要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人们所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反应规律的学科,用来研究组织中工作人员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和客观的规律,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能力,从而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组织指的是人类群体性活动的一种形式,与人类息息相关,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单元,现代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等都取得巨大成就,而这些都离不开人们,离不开组织。组织是由人们去组成,没有人谈不上组织,同时组织又由人们管理,有着自己的特定研究对象和科学的理论和研究的方法。要想成为一个组织,那么首要条件就是人了,人是构成组织的基本条件。人组织到一起,那么必须有共同的一个目标,目标才能让组织团结有方向。接着就是工作了,现代生活中,组织的存在都是有自身的目标和使命的,要完成使命,就需要开展实际的业务活动即工作。组织是个动态的组合过程,指组织工作或者组织活动,两个人以上的集体为了共同的目标协同劳动,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组合配置的过程。组织也是相对静态的人的社会实体单位,把动态组合过程有效、合理配合固定下来,形成各种规章制度和责、权、利相结合的机构。组织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组织也是一投入一产出的系统,与社会系统相互作用,从而调节、适应发展变化的功能。组织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社会环境系统和社会技术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在一个企业中,涉及的管理内容五花八门、千头万绪,但是也可以划分为两个系统的。如果是对物的管理,称之为人—物系统;如果是对人的管理,称之为人—人系统。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大多数是以企业中的人—人系统为重点的。在人—人系统中,涉及的学科比较多,如:组织行为学、社会心理学、人事心理学、公共关系学、沟通学、领导科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企业文化、人际关系心理学等等。其中,组织行为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人—物系统中,同样涉及许多学科,如财务学、会计学、统计运筹学、工程学、生产管理学、物资管理学、工程心理学、信息管理系统及各种技术性的学科。组织行为学与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理论性科学不同,它属于应用性科学。组织行为学是为了在应用理论科学原理的基础上,探索和揭示组织中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在掌握这些规律性之后再进进一步研究评价和分析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方法,以掌握保持积极的行为,改变消极行为的具体技术和措施,它的直接目的是要紧密联系组织管理者的工作实际,提高其工作能力,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组织行为学》研究在组织以及组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再采用系统的分析,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学和人类学,研究了人的心理行为和规律性,提高各级领导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方便管理统一组织。

自考本科组织行为学

人力资源自考本科有哪些科目今天我们的教务老师给同学来讲讲以下这些问题,如果你觉得还不错,可以收藏我们网站哦,我们专注于自学考试教材购买服务网哦,接下来一起来阅读下面的正文吧!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在当今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力资源自考本科主要包括以下几门科目:一、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是人力资源自考本科的基础课程,主要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等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从而为今后深入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二、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人力资源自考本科的重要课程,主要涉及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等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从而更好地了解组织的运作机制,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三、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是人力资源自考本科的重要课程,主要涉及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等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从而更好地利用人力资源,建立和完善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四、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自考本科的重要课程,主要涉及绩效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等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从而更好地推动组织的绩效改善,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五、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关系管理是人力资源自考本科的重要课程,主要涉及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等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从而更好地推动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利益。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考试科目:1.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00015 英语(二)4.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5. 0005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 6.00107 现代管理学 7.00152 组织行为学 8.00182 公共关系学 9.00261 行政法学 10.03325 劳动关系学 11.05151 劳动与社会保障 12.06090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13.06091 薪酬管理 14.06093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15.18948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考核

行政管理学自考本科专业是许多从事人力行政相关职业者在提升学历时的首选专业。那么,自考本科行政管理学专业要考几科自考本科行政管理学专业考试科目该专业考试科目设置为必考课11门,选考课13门,加考课1门。自考本科行政管理学在考试计划中特别说明:①考生必须在《英语(二)》(14学分),《普通逻辑》(4学分),《财务管理学》(6学分),《企业管理概论》(5学分),《中国行政史》(5学分),《现代管理学》(6学分),《西方行政学说史》(4学分),《行政管理学》(6学分),《学概论》(6学分),《中国文化概论》(5学分),《法学概论》(6学分),《公文写作与处理》(6学分),《机关管理》(6学分)这13门选考课中,选考不少于24学分。②非类专业专科(或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须选考《行政管理学》、《学概论》两门课程。③考生在报考选考课程时,不得重复其专科专业中已经考试通过的课程。④港澳考生可不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两门课程,但必须加考《组织行为学》。⑤考生在办理自考本科行政管理学毕业时,需提供其专科学习的完整成绩单原件及复印件。⑥自考本科行政管理学专业仅接受国民教育序列的专科(或以上)毕业生申办毕业。自考本科行政管理学专业学费标准自考本科行政管理学专业学费标准与考生选择的学习类型有很大的关系。自考本科行政管理学专业分为自考全日制、自考业余制、自考网络班三种学习方式。不同的学习方式因其学习特点、上课时间、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等等方面的不同,而在学费的收取上有所不同。自考本科行政管理学专业学费标准具体如下:①自考全日制收费标准本科:9600-14800/年(包含书本费资料在内,学费视专业而定),住宿费1600-3500元/年。上课时间:星期一到星期五,与统招一样的学习管理模式。②自考业余制收费标准本科:4850-6800元/年(包含书本费资料在内,学费视专业而定)上课时间:星期六、日。③自考网络班收费标准本科:7950-8550元,学制两年(包含书本费资料在内)上课时间:学制灵活,费用低,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学习。自考本科行政管理学报名方式①网络报名:考生可以广东省自学考试管理系统,按照报名指引完成报名。②电话报名:拨打免费咨询电话报名。③去往以下现场报名地点: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中路376号浩蕴商务大厦18楼1801室,地铁:3号线8号线客村站D出口右转直走两百米即到广州天河区五山路华工国家大学科技园金华园区二楼213室(地铁:三号线五山站C出口)广州天河区天河路351号广州外经贸大厦2310室(地铁:三号线石牌桥站D出口)广州天河区五山路178号华南师范大学科技大楼一楼128-129办公室(地铁:三号线华师站E出口)2022年自考本科行政管理学专业现已接受考生报名,欲知更多详情可以点击咨询在线老师。

自考本科工商管理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组织行为学、质量管理(一)、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企业管理咨询等。

自考工商管理的专业亮点:高大上,就业发展前景不错、高薪,万金油专业。

自考工商管理类专业属于管理学中的一个大类,专业知识范围广,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   索引序列
  •   组织行为学自考
  •   自考组织行为学
  •   组织行为学本科自考
  •   组织行为学自考本科
  •   自考本科组织行为学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