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组织行为学自考

组织行为学自考

发布时间:

组织行为学自考

发布时间:

组织行为学自考

名词解释: 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5.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6.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7.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8.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9.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0.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1.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2.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3.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14.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5.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6.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17.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题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18. 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19. 事业生涯的设计: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20. 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 21. 事业生涯的管理: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22.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23. 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24. 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25. 角色: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26. 角色同一性: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27. 角色知觉: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 28. 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29.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 30. 群体助长(群体促进):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就叫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作用。 31. 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 32.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 33. 正式沟通:是指组织和群体中正式的沟通过程,它是按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进行沟通传递的,如组织和群体的管理行为、例行的汇报、总结、工作任务分配等均属此列。 34. 群体思维:指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会严重损害群体效绩。 35. 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的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 36.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 37. 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 38. 竞争:是指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 指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影响。 39. 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40. 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41. 协作:指的是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受益的结果。 42. 回避: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 43. 迁就:指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自我牺牲。 44. 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 45. :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是领导行为过程的核心,也是组织中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 46. 正式领导:是指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47. 非正式领导:是指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 48. 授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分配形式,是指将权利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再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行动自主权。 49. 有效领导行为:是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作出正确的决定。 50. 满意度:是指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 51. 领导素质:是指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 52. 的工作作风:是指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和方法的总和。 53. 领导方式:是领导过程中、被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具体形式。 54. 决策: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既定目标的方案。 55. 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56. 目标:就是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也是行为的导向。 57. 激励: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是人奋发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 58. 激发力量(激发水平)M: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 59. 目标效价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目标对于个人的重要程度。 60. 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和某种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61. 公平差别阈: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应差别的比值。 62. 激励机制:是为了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63. 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 64. 组织内部结构:是指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组织各部门、各层次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人及人与事的相互关系。 65. 管理幅度:就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目。 66. 管理层次:是指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形成的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 67. 组织体制:是组织结构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组织管理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68. 企业集团:是一些有经济联系的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而在生产或经营的有关环节上联合起来的协作组织。 69. 文化:是人类群体或民族时代相传的行为模式、艺术、宗教信仰、群体组织和其他一切人类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总和。 70. 组织结构合理化:是从静态标准的角度来衡量组织行为科学化的,是指组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有效配置及其相关机制的有效发挥。 71. 组织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所组成的一定的组织体系及其指定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 72. 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是组织成员群体意识与群体态度的总和。 73. 解冻:是指激励个体或群体改变原有的态度,即改变原有的习惯或传统,接受新的观念和思想。 74. 改变:是指通过对认同和内在化等方式,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并接受和学会新的行为。 75. 冻结:是指用必要的强化方法使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融合成为成员个人品德中永久部分的过程。 76. 突破式变革:指领导用的决心和魄力对重大的变革要求一步到位,定期内必须按时完成变革。 77. 渐进式变革:是指利用足够的时间分步骤地逐渐推进变革并最终达成变革目标。 78. 管理模式:是指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组织结构(包括职能结构、部门结构、责权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称。 79. 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再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自考有哪些科目今天我们的教务老师给同学来讲讲以下这些问题,如果你觉得还不错,可以收藏我们网站哦,我们专注于自学考试教材购买服务网哦,接下来一起来阅读下面的正文吧!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和发展员工的过程,是企业实现绩效最大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人力资源管理本科学历的人士,可以在企业内部承担更重要的角色,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那么,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自考有哪些科目呢?一、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自考的重要科目,学习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更好地掌握员工的心理特点,从而更好地管理组织。二、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原理是学习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自考必备的科目,它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管理组织,如何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组织资源。三、劳动法劳动法是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自考的重要科目,学习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遵守劳动法。四、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自考的重要科目,学习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以及如何促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合作关系。五、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自考的重要科目,学习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员工的绩效,以及如何提高员工的绩效。六、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自考的重要科目,学习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保障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为员工提供有效的社会保障。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5.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6.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7.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8.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9.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0.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1.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2.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3.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14.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5.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6.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17.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题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18. 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19. 事业生涯的设计: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20. 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 21. 事业生涯的管理: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22.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23. 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24. 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25. 角色: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26. 角色同一性: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27. 角色知觉: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 28. 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29.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 30. 群体助长(群体促进):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就叫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作用。 31. 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 32.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 33. 正式沟通:是指组织和群体中正式的沟通过程,它是按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进行沟通传递的,如组织和群体的管理行为、例行的汇报、总结、工作任务分配等均属此列。 34. 群体思维:指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会严重损害群体效绩。 35. 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的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 36.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 37. 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 38. 竞争:是指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 指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影响。 39. 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40. 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41. 协作:指的是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受益的结果。 42. 回避: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 43. 迁就:指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自我牺牲。 44. 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 45. 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是领导行为过程的核心,也是组织中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 46. 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47. 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 48. 授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分配形式,是指将权利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再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行动自主权。 49. 有效领导行为:是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作出正确的决定。 50. 满意度:是指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 51. 领导素质:是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 52. 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和方法的总和。 53. 领导方式:是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具体形式。 54. 决策: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既定目标的最佳方案。 55. 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56. 目标:就是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也是行为的导向。 57. 激励: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是人奋发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 58. 激发力量(激发水平)M: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 59. 目标效价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目标对于个人的重要程度。 60. 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和某种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61. 公平差别阈: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应差别的比值。 62. 激励机制:是为了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63. 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 64. 组织内部结构:是指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组织各部门、各层次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人及人与事的相互关系。 65. 管理幅度:就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目。 66. 管理层次:是指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形成的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 67. 组织体制:是组织结构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组织管理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68. 企业集团:是一些有经济联系的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而在生产或经营的有关环节上联合起来的协作组织。 69. 文化:是人类群体或民族时代相传的行为模式、艺术、宗教信仰、群体组织和其他一切人类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总和。 70. 组织结构合理化:是从静态标准的角度来衡量组织行为科学化的,是指组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有效配置及其相关机制的有效发挥。 71. 组织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所组成的一定的组织体系及其指定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 72. 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是组织成员群体意识与群体态度的总和。 73. 解冻:是指激励个体或群体改变原有的态度,即改变原有的习惯或传统,接受新的观念和思想。 74. 改变:是指通过对认同和内在化等方式,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并接受和学会新的行为。 75. 冻结:是指用必要的强化方法使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融合成为成员个人品德中永久部分的过程。 76. 突破式变革:指领导用最大的决心和魄力对重大的变革要求一步到位,定期内必须按时完成变革。 77. 渐进式变革:是指利用足够的时间分步骤地逐渐推进变革并最终达成变革目标。 78. 管理模式:是指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组织结构(包括职能结构、部门结构、责权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称。 79. 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再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自考组织行为学

名词解释: 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5.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6.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7.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8.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9.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0.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1.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2.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3.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14.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5.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6.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17.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题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18. 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19. 事业生涯的设计: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20. 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 21. 事业生涯的管理: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22.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23. 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24. 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25. 角色: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26. 角色同一性: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27. 角色知觉: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 28. 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29.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 30. 群体助长(群体促进):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就叫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作用。 31. 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 32.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 33. 正式沟通:是指组织和群体中正式的沟通过程,它是按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进行沟通传递的,如组织和群体的管理行为、例行的汇报、总结、工作任务分配等均属此列。 34. 群体思维:指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会严重损害群体效绩。 35. 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的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 36.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 37. 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 38. 竞争:是指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 指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影响。 39. 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40. 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41. 协作:指的是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受益的结果。 42. 回避: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 43. 迁就:指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自我牺牲。 44. 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 45. :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是领导行为过程的核心,也是组织中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 46. 正式领导:是指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47. 非正式领导:是指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 48. 授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分配形式,是指将权利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再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行动自主权。 49. 有效领导行为:是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作出正确的决定。 50. 满意度:是指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 51. 领导素质:是指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 52. 的工作作风:是指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和方法的总和。 53. 领导方式:是领导过程中、被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具体形式。 54. 决策: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既定目标的方案。 55. 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56. 目标:就是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也是行为的导向。 57. 激励: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是人奋发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 58. 激发力量(激发水平)M: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 59. 目标效价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目标对于个人的重要程度。 60. 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和某种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61. 公平差别阈: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应差别的比值。 62. 激励机制:是为了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63. 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 64. 组织内部结构:是指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组织各部门、各层次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人及人与事的相互关系。 65. 管理幅度:就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目。 66. 管理层次:是指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形成的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 67. 组织体制:是组织结构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组织管理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68. 企业集团:是一些有经济联系的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而在生产或经营的有关环节上联合起来的协作组织。 69. 文化:是人类群体或民族时代相传的行为模式、艺术、宗教信仰、群体组织和其他一切人类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总和。 70. 组织结构合理化:是从静态标准的角度来衡量组织行为科学化的,是指组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有效配置及其相关机制的有效发挥。 71. 组织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所组成的一定的组织体系及其指定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 72. 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是组织成员群体意识与群体态度的总和。 73. 解冻:是指激励个体或群体改变原有的态度,即改变原有的习惯或传统,接受新的观念和思想。 74. 改变:是指通过对认同和内在化等方式,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并接受和学会新的行为。 75. 冻结:是指用必要的强化方法使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融合成为成员个人品德中永久部分的过程。 76. 突破式变革:指领导用的决心和魄力对重大的变革要求一步到位,定期内必须按时完成变革。 77. 渐进式变革:是指利用足够的时间分步骤地逐渐推进变革并最终达成变革目标。 78. 管理模式:是指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组织结构(包括职能结构、部门结构、责权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称。 79. 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再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组织行为学主要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人们所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反应规律的学科,用来研究组织中工作人员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和客观的规律,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能力,从而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组织指的是人类群体性活动的一种形式,与人类息息相关,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单元,现代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等都取得巨大成就,而这些都离不开人们,离不开组织。组织是由人们去组成,没有人谈不上组织,同时组织又由人们管理,有着自己的特定研究对象和科学的理论和研究的方法。要想成为一个组织,那么首要条件就是人了,人是构成组织的基本条件。人组织到一起,那么必须有共同的一个目标,目标才能让组织团结有方向。接着就是工作了,现代生活中,组织的存在都是有自身的目标和使命的,要完成使命,就需要开展实际的业务活动即工作。组织是个动态的组合过程,指组织工作或者组织活动,两个人以上的集体为了共同的目标协同劳动,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组合配置的过程。组织也是相对静态的人的社会实体单位,把动态组合过程有效、合理配合固定下来,形成各种规章制度和责、权、利相结合的机构。组织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组织也是一投入一产出的系统,与社会系统相互作用,从而调节、适应发展变化的功能。组织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社会环境系统和社会技术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在一个企业中,涉及的管理内容五花八门、千头万绪,但是也可以划分为两个系统的。如果是对物的管理,称之为人—物系统;如果是对人的管理,称之为人—人系统。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大多数是以企业中的人—人系统为重点的。在人—人系统中,涉及的学科比较多,如:组织行为学、社会心理学、人事心理学、公共关系学、沟通学、领导科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企业文化、人际关系心理学等等。其中,组织行为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人—物系统中,同样涉及许多学科,如财务学、会计学、统计运筹学、工程学、生产管理学、物资管理学、工程心理学、信息管理系统及各种技术性的学科。组织行为学与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理论性科学不同,它属于应用性科学。组织行为学是为了在应用理论科学原理的基础上,探索和揭示组织中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在掌握这些规律性之后再进进一步研究评价和分析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方法,以掌握保持积极的行为,改变消极行为的具体技术和措施,它的直接目的是要紧密联系组织管理者的工作实际,提高其工作能力,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组织行为学》研究在组织以及组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再采用系统的分析,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学和人类学,研究了人的心理行为和规律性,提高各级领导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方便管理统一组织。

组织行为学二自考

江苏自考本科商务管理专业考什么

该专业的主考院校为南京财经大学,一共需要考19门课程(含选修课),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语(二)、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组织行为学(二)、电子商务概论、商业伦理导论、战略管理教程、风险管理、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国际商务管理学、企业管理咨询与诊断、市场营销策划、国际市场营销学(二)、当代中国经济运行、税收学、中国文化概论、商务管理毕业论文。

免费领取自考学习资料、知识地图:

我现在用的是组织行为学(二)自考通,而政府政策的是北大燕园。其实买哪种都差不多,看你个人爱好了...仅供参考!

组织行为学自考2021

汉语言文学专业、行政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及其他管理类专业。

英语专业、会计专业、法律专业、计算机及应用专业、金融、教育类专业、设计类专业等。

管理类专业:

热门专业代表有:行政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

教育类专业:

热门专业代表有: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心里健康教育、上午英语、应用日语等。

电子信息类:

人热门专业代表有: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扩展资料:

新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21年开考本、专科层次专业22个,开考课程238门。汉语言(专、本科)专业自2021年起不再安排课程考试,2022年起不再颁布毕业证书,现因2020年自学考试受疫情影响,汉语言专业课程考试与毕业证书办理时间顺延1年。

即汉语言(专、本科)专业自2022年起不再安排课程考试,2023年起不再颁布毕业证书。2021年自学考试分两次进行,其中4月考试时间为2021年4月10日—11日,考试报名时间为2021年2月1日12时至5日18时;10月考试时间为2021年10月16日—17日。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新疆2021年自考开考22个专业

1、主考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劳动关系学,绩效管理,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薪酬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2、选考课程英语(二),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公共关系学,领导科学,创业学,公共行政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如果还需要申请学位,英语二就必须要参加考试,然后还要参加学位英语的考试,再者这三科学位课程需达到65分以上:管理学原理,劳动关系学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名词解释: 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5.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6.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7.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8.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9.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0.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1.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2.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3.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14.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5.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6.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17.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题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18. 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19. 事业生涯的设计: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20. 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 21. 事业生涯的管理: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22.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23. 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24. 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25. 角色: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26. 角色同一性: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27. 角色知觉: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 28. 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29.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 30. 群体助长(群体促进):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就叫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作用。 31. 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 32.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 33. 正式沟通:是指组织和群体中正式的沟通过程,它是按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进行沟通传递的,如组织和群体的管理行为、例行的汇报、总结、工作任务分配等均属此列。 34. 群体思维:指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会严重损害群体效绩。 35. 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的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 36.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 37. 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 38. 竞争:是指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 指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影响。 39. 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40. 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41. 协作:指的是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受益的结果。 42. 回避: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 43. 迁就:指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自我牺牲。 44. 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 45. 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是领导行为过程的核心,也是组织中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 46. 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47. 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 48. 授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分配形式,是指将权利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再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行动自主权。 49. 有效领导行为:是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作出正确的决定。 50. 满意度:是指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 51. 领导素质:是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 52. 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和方法的总和。 53. 领导方式:是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具体形式。 54. 决策: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既定目标的最佳方案。 55. 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56. 目标:就是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也是行为的导向。 57. 激励: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是人奋发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 58. 激发力量(激发水平)M: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 59. 目标效价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目标对于个人的重要程度。 60. 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和某种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61. 公平差别阈: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应差别的比值。 62. 激励机制:是为了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63. 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 64. 组织内部结构:是指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组织各部门、各层次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人及人与事的相互关系。 65. 管理幅度:就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目。 66. 管理层次:是指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形成的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 67. 组织体制:是组织结构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组织管理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68. 企业集团:是一些有经济联系的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而在生产或经营的有关环节上联合起来的协作组织。 69. 文化:是人类群体或民族时代相传的行为模式、艺术、宗教信仰、群体组织和其他一切人类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总和。 70. 组织结构合理化:是从静态标准的角度来衡量组织行为科学化的,是指组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有效配置及其相关机制的有效发挥。 71. 组织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所组成的一定的组织体系及其指定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 72. 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是组织成员群体意识与群体态度的总和。 73. 解冻:是指激励个体或群体改变原有的态度,即改变原有的习惯或传统,接受新的观念和思想。 74. 改变:是指通过对认同和内在化等方式,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并接受和学会新的行为。 75. 冻结:是指用必要的强化方法使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融合成为成员个人品德中永久部分的过程。 76. 突破式变革:指领导用最大的决心和魄力对重大的变革要求一步到位,定期内必须按时完成变革。 77. 渐进式变革:是指利用足够的时间分步骤地逐渐推进变革并最终达成变革目标。 78. 管理模式:是指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组织结构(包括职能结构、部门结构、责权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称。 79. 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再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北京大学|组织行为学 3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北京大学|组织行为学 3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flv|中和中庸思想的古为今用 4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哲学的自己讲讲自己 7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美学 5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法制史史 7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法制史 36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法律思想史 16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对外贸易 24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知识产权法 23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政治经济学 18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证券投资学概论 30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证券投资 30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整合营销传播 20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战略管理 3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

组织行为学自考2022

自考行政管理本科是指自考生报考行政管理本科专业,需要考必考课程11门,共47学分;选考课程13门,共79学分;加考课程1门,共4学分。 必考科目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学概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务员制度》,《公共政策》,《行政组织理论》,《领导科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毕业论文》。 选考科目有:《英语(二)》,《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企业管理概论》,《中国行政史》,《现代管理学》,《西方行政学说史》,《行政管理学》,《政治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法学概论》,《公文写作与处理》,《机关管理》。 加考科目:《组织行为学》。 自学考试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 1、公共基础课:所有专业或者同类专业应考者都必须参加的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英语(二)》、《政治经济学》等。公共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内容提供方法论不可少的课程。 2、专业基础课:该专业考生要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基础课是为了应考者掌握专业的知识,学习专业的科学技术,发展我们有关能力打下基础。像工商企业管理(本)专业中的《管理学原理》和电子商务专业的《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这类的,就属于基础课了。 3、专业课: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本课程(简称专业课)。 4、选修课:有限制的选择自己需要的科目进行学习。选修科目的选择是有限制的,只能在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内选择。简单说就是给我们一些选修科目,自己挑着学。考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想考的科目。 5、实践性环节。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类课程的学分比例大致为3:4:3或2:5:3。 按照专业考试计划的要求,每门课程进行一次性考试。课程考试合格者,发给单科合格证书,并按规定计算学分,不及格者,可参加下一次该科目的考试。 自考全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一种高等教育,是所有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最为灵活和难度大的考试之一。今天赵老师就给大家带来关于中国财经政法大学自考专升本的相关信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学考试的专业一览表: 自考本科毕业证申请: 1.毕业证:修完全部课程,经考试合格者,主考院校与湖北省自学考试委员会共同颁发毕业证,承认,学信网可查 2.学位证:各科成绩合格,已获得本科毕业证资格; 学位课程平均成绩达70分,单科成绩不得低于65分,三门学位课总分不低于210分; 参加学位英语考试合格 自考拿证流程跟时间: 自考本科从报名到拿证的基本流程:报名--报考(3月/9月)--复习---考试(每年的4月/10月)---查成绩(5月/11月)--复习--报考(3月/9月)---考试(每年的4月/10月)---查成绩(5月/11月)--报论文(5月/11月)--论文撰写---论文答辩(9月/3月)--申请毕业(5月/11月) 一般自考本科基本3次可以考完全部科目,一次最多可以报考6科,最少可以报1科,主要根据学生的时间安排来报考,基本1.5年可以考完取得毕业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考报名方式: 学生报名中南财大自考本科有2种方式:由有中南财经政法法学属于全国211名校,是面向全国招生,因此报名方式也分为线下和线上两种。 线上报名:学生联系招生老师,将报名资料报名信息给到招生老师,身份证原件+蓝底电子登记照片,招生老师给录入系统,注册成功后,会发给学生注册回执单,学生确认无误,加班群,缴费,辅导员寄书本资料,开通学习账号,报考。 线下报名:对于心中有不放心,想直接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报名办公室报名的学生:学生本人带身份证原件+蓝底电子照片,到办公室报名即可,当场可以完成注册和缴费,领取书本,加班级群,辅导员安排学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考本科会计专业考试科目: 考试科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选考课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2022年湖北经济学院全日制自考本科有哪些专业? 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湖北省计划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学校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汤逊湖畔,占地面积1740亩,校舍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为响应社会需要,开设有全日制自考本科助学班形式招生,招生专业有:电子商务、工程管理、金融学、会计、动画、人力资源、网络与新媒体。具体明细如下表。 咨询报考可联系:湖北经济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招生办 专业(技能培训方向)简介 金融学(理财规划师方向) 培训目标:我校本专业被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品牌学科,湖北省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培养具备金融服务、理财规划、财务管理能力,熟悉各种金工具及相关法法规,能运用理财规划的原理、技术和方法为个人、家庭、企业提供综合性理财服务的高级专门技能人才。 核心课程 :理财学、财务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国际金融、投资银行学、银行会计学、保险学原理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跨国公司、外资企业、进出口公司、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 从事金融、财务、审计、理财等工作。 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 培训目标:我校本专业是湖北省品牌专业立项建设项目、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 点、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知识和能力,能熟练运用会计知识从事会计实务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技能人オ。 核心课程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学、金融理论与实务、资产评估、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会计电算化、初级会计实务、审计实务、财务管理实务、税务会计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银行等一切盈利和非盈利组织机构从事会计审计、财务、学科研等工作。 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方向) 培训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及技能,能熟练运用电子商务技能和现代信息技术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网站系统建设和安全维护、电子商务管理业务的高级专门技能人才。 核心课程 :网页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互联网数据库、移动商务应用、移动金融(实践)、商业信息收集与处理、商业信息收集与处理(实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网络策划公司、网店设计公司、网网络编辑公司、媒介公关公司、广告管理公司从事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网站建设、网络营销等工作。 工程管理(建造师方向) 培训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工程技术、管理学和和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学的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善于把新理论、新知识转化成新技术、新方法、新服务,能为工程技术公司、工程咨询与评估公司、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提供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高级专门技能人才。 核心课程 :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施工组织学、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学、管理经济学、土木工程技术、国际工程管 理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建筑部门从事建筑工程、工程施工、工程控制管理及房地产经营等工作。 动画(网店平面设计/VR技术方向) 培训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网店平面设计、网络营销、软件开发能力,精通photoshop、illustrator或 Coreldraw等软件,能运用基本数据制作分析为科技公司、游戏公司提供设计服务的高级专门技能人才。 核心课程 :设计概论、色彩与构成、平面广告设计、网页设计、空间设计、三维动画设计、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 Flash动画制作、VR技术动画、VR影视制作、企业形象设计(CIS)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互联网游戏公司、大型网站、淘淘宝、微信等媒体单位的平面设计部门担任美术编辑;在广告公司、设计公司的平面设计部门担任平面设计师;在企事业单位的策划部门担任平面设计师等工作。 动画(3D打印技术方向) 培训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3D打印能力,能熟练掌握CAD/CAM及3DMax最新应用技术机、计算机应用专业理论知识,能为企业提供工艺编制、建模设计制作、3D打印机设计与制造的高级专门技能人。 核心课程 :设计概论、色彩与构成、平面广告设计、网页设计、空间设计维动画设计、三维场景制作、工程制图+CAD制图、立体构成、材料工艺学、三维建模设计与应用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建筑设计院、食品公司司、玩具制造业、影视公司、汽车公司等 从事3D产品的创作设计、加工制作和加工设备的维修与保养等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方向) 培训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知识和较强的企业管理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能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提供全过程管理的高级专门技能人オ。 核心课程 :社会保障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组织行为学、社会保障学、员工关系管理、薪酬管理、战战略管理、人事管理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人员素质测评、社会保险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部门等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工作。 网络与新媒体(影视摄影方向) 培训目标:本专业根据现代影视发展的实际需求,培养具备较高理论修养、艺术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能运用摄影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巧,为网络与新媒体行业提供影视摄影综合性服务的高级专门技能人才。 核心课程 :传播学概论、网络营销与策划、互动媒体设计、摄影技术与技巧、影视摄影创作、影视剪辑技术与技巧、影视照明技术与技巧、影视文案写作、影视动画制作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影视领域及相关行业,包括各级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司、文化传播公司和其他新闻宣传部门从事影视剧、广告、网络视频、新闻专题、MTV制作与传播等工作。 报名须知报名方法:考生持身份证、毕业证或准考证原件及复印件到学校报名或直接在我校驻当地招生点报名,报名时需详细填写新生报名登记表; 录取查询:考生可通过毕业待遇 毕业证和学位证:参加统一组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且修满全部学分者,可获得由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验印、湖北经济学院副署的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由湖北经济学院授予相应学士学位。承认学历,毕业证书可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 技能证书:学校设有职业技能鉴定所,学生可自愿参加我校技能课程培训,考试合格后可获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 就业与落户:毕业生可根据就业政策,实行"学校推荐、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也可直接到我校合作企业中就业;根据鄂毕【2007】7号文件精神,可到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办理《湖北省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根据武招才办【2017】6号文件精神,我校毕业的自考本科生,可凭毕业证申请落户武汉。 其他:学生毕业后可报考研究生、公务员及其他事业单位或出国留学等。 证书展示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   索引序列
  •   组织行为学自考
  •   自考组织行为学
  •   组织行为学二自考
  •   组织行为学自考2021
  •   组织行为学自考2022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