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文艺概论自考本科真题

文艺概论自考本科真题

发布时间:

文艺概论自考本科真题

发布时间:

文艺概论自考真题

《文学概论》课程分A卷和B卷,考生可根据使用教材版本不同任选A卷或B卷,使用1989年版和1995年修订本教材的考生请选A卷,使用2000年第1版的考生,请选B卷,若两卷均答,以A卷作为评卷依据。 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文学处于人类社会结构中的___________位置上,它与哲学、政治、道德、宗教等一样都属于___________. 2.导致作家艺术风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概括地说,一个是___________的影响;另一个是___________的作用。 3.文学发展的继承和革新的辩证关系,简而言之,继承是___________,革新是___________. 4.依据作品所运用的语言的有韵或无韵,可将文学区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 5.创作灵感的基本特点是: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 6.对叙事文学而言,艺术构思中形象酝酿阶段的基本使命是:A、使人物形象___________;B、使人物形象___________;C、使人物形象___________. 7.在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劳动说”的先期提出者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从语言的直观层次看,诗歌具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特点。 9.文学作品的形式是指运用语言具体表现作品内容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作品完成后的感性形态。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5题为单项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项),6—15题为多项选择(每题有二至五个正确项)。请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该题不给分〕 1.在我国文论,最先对诗歌中的作家作品风格进行类型研究的是( ) A. 曹丕 B.陆机 C.刘勰 D.钟嵘 2.“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的理论的提出者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3.依据不同的艺术手法各自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的不同,可将其区分为以下几种( ) A.隐喻、夸张、排比、对偶 B.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C.讽刺、反语、婉转、荒诞 D.写实、浪漫、象征、魔幻 4.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艺思潮的哲学基础是( ) A.经验主义 B.实证主义 C.唯理主义 D.感觉主义 5.根据作品容量的大小和篇幅的长短,可将戏剧文学区分为下列类别( ) A.情节剧与抒情剧 B.歌剧与话剧 C.独幕剧与多幕刷 D.悲剧与喜剧 (以下为多项选择题) 6.我国晚清学者王国维认为,诗的意境可区分为以下几类( ) A.雄浑之境 B.冲淡之境 C.有我之境 D.无我之境 E.古朴之境 7.文学作品形式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从创作角度看,相似的内容可用不同的文学样式来表现 B.从创作角度看,形式的高下优劣将直接影响内容的表达 C.从发展角度看,一种形式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D.从发展角度看,形式的变革可有力促进文学的快速发展 E.从欣赏角度看,形式最先为读者所感知并可以单独欣赏 8.以审美的方式掌握世界的特点是( ) A.以抽象的理性形式反映对象 B.以具体的感性形式描绘对象 C.以冷静的客观态度说明对象 D.以浓烈的主观情思观照对象 E.以观念性的图式去图解对象 9.叙事类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性格整体,它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 A.在生命性的基础上,普遍性与个性的统一 B.在哲理化的基础上,抽象性与象征性的统一 C.在形象性的基础上,理念性与经验性的统一 D.在整体性的基础上,丰富性与特征性的统一 E.在审美性的基础上,独创性与深刻性的统一 10.下列文学流派中属于西方现代主义范畴的是( ) A.自然主义 B.表现主义 C.象征主义 D.存在主义 E.超现实主义 11.文学作品语言的特征是( ) A.音乐性 B.形象性 C.说明性 D.含蓄性 E.情感性 12.文学创作的主导思维方式为什么是形象思维 它是由下列哪些因素所决定的( ) A.文学所表现的特殊对象内容 B.文学所运用的特殊方式手段 C.文学所采用的语言文字材料 D.文学所发挥的独特社会功能 E.文学所身处的意识形态地位 13.文学鉴赏之所以具有审美享受的性质,其主要原因是( ) A.鉴赏的客体作品内蕴审美特质 B.鉴赏的客体作品具有思想倾向 C.读者以审美的态度去观照作品 D.读者以理性的思维去分析作品 E.读者以科学的精神去阐释作品 14.在我国文学,以作家在创作题材上的共同性来命名的文学流派有( ) A.边塞诗派 B.江西诗派 C.山水诗派 D.田园诗派 E.阳湖诗派 15.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标准,可具体化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 A.反映生活的真实性 B.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C.作品组构的整体性 D.艺术表现的独创性 E.作品特色的民族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情节 2.审美享受 3.艺术构思 4.典型人物 5.“巫术说” 四、辨析题(每题7分,共14分;先判断命题的正误,然后简要地阐明理由) 1.一个时代文学的繁荣局面,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造就的。 2.所谓文学的世界性,是指文学的民族性消亡后的全球大一统的文学。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怎样理解语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特点及它的长处与短处。 2.文学作品的主题为什么会具有时代性 六、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在同一民族、同一时代中,产生文学风格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说文学批评是一种融合了社会批评的美学批评 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波兰现象学美学家英加登认为作品由___________、意义层、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中的“世界”层等四个层次构成。 2.文本只有在读者阅读过程中,经过读者的体验,并与作者构成___________时,才能被称为美学对象。 3.中国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意境可以区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文学象征意象的基本表现手段是___________. 5.隐含的作者是在叙述者背后使叙述者和他的___________得以存在的___________. 6.在抒情作品的创作中,抒情的途径一般有:一、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 7.艺术直觉是指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___________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或___________. 8.在文学接受活动中,接受者的阅读动机主要有三种: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 9.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先锋小说家的无体裁写作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__________;其二是___________. 10.英国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理论家曾把文文化阅读区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5题为单项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项),6—15题为多项选择(每题有二至五个正确项)。请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该题不给分〕 1.在第三人称叙述中,由于叙述者的叙述视点可以游移,因此,这种叙述又被称作( ) A.游移焦点叙述B.多焦点叙述 C.无焦点叙述 D.反焦点叙述 2.提出“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家是( ) A.陆机 B.刘勰 C.叶燮 D.严羽 3.现代数码成像技术比古老的神话更善于制造的是( ) A.虚拟现实 B.生活真实 C.悲剧效果 D.喜剧效果 4.作家创作活动的动力是( ) A.表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情感积累 D.生活阅历 5.直接运用巫术说来解释史前艺术的理论家是( ) A.爱德华 泰勒 B.弗雷泽 C.苏珊 朗格 D.萨洛蒙 赖纳许 (以下为多项选择题) 6.从创作动机在创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来看,我们可以将创作动机区分为( ) A.主导动机 B.积极动机 C.非主导动机 D.消极动机 E.以上四项均对 7.后现代主义作品中最突出体现新观念的特征的是文本的( ) A.拼贴 B.拼接 C.杂陈 D.并置 E.排列 8.以下属于审美的是( ) A.审丑 B.审崇高 C.审卑下 D.审悲 E.审喜 9.一定的政治体制与政治观点及其变化,对文学的重要影响体现在( ) A.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政治以及激烈的阶级斗争,影响文学的方向和性质 B.统治阶级的政策制度以及个人好恶,影响文学的内容与风格 C.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政治以及激烈的阶级斗争,影响文学的繁荣或萧条 D.不同时期的政治,影响文学的内容与风格 E.统治阶级的政策制度以及个人好恶,影响文学的繁荣或萧条 10.文学文本区别于一般文本的独特之处在于( ) A.文学文本具有内指性 B.文学文本总是指一种实际语言形态 C.文学文本建构的是一个虚幻的世界 D.文学文本往往要表达某种相对完整的意义 E.文学文本总是被创造出来供读者阅读和接受的 11.20世纪20年代产生的英美新批评派的代表人物有( ) A.杰姆逊 B.休姆 C.理查兹 D.兰索姆 E.热奈特 12.文学的文化意义包括( ) A.文学可以揭示人的生存境遇 B.文学可以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C.文学可以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D.文学可以揭示人的生存状况 E.文学可以憧憬人类的未来 13.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 A.内指性 B.音乐性 C.陌生化 D.本色化 E.表现性 14.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之所以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于( ) A.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就不能形成 B.典型环境是形成典型人物性格的基础 C.典型环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 D.典型环境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E.典型人物对环境具有反作用 15.以下关于情绪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情绪主要源于人的生理性需要,情感则主要源于人的社会性需要 B.情绪产生在情感之前 C.情绪具有一定的情境性,情感不仅有情境性而且有稳定性 D.情绪与情感相互依赖 E.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文学典型 2.原型意象 3.审美心理结构 4.文学思潮 5.语音层面 四、辨析题(每题7分,共14分;先判断命题的正误,然后简要地阐明理由) 1.艺术想象就是艺术直觉。 2.从文学的审美特性看,语言是文学文本的美的组成部分。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文学的电子传播的特征。 2.文学创作中对于语言的运用有哪些具体要求 六、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文学消费与一般商品消费的区别。 2.根据你所学的文学理论知识,请区别文学与科学文化。 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529 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上层建筑 社会意识形态 2.社会历史的客观条件 作家自己的主观条件 3.革新的前提和基础 继承的目的和要求(或称目的和方向) 4.韵文(或称文) 散文(或称笔) 5.突发性 直觉性 创新性 6.清晰起来 丰满起来 活跃起来 7.沃拉斯切克 毕歇尔 8.韵律之美 高度凝练 9.内容结构 表现手段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A 2.C 3.B 4.C 5.C 6.CD 7.ACE 8.BD 9.ADE 10.BCDE 11.ABDE 12.ABD 13.AC 14.ACD 15.ABCDE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指叙事文学作品中由人物的活动及人物间的相互关系所构成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是人物性格成长和构成的历史。 2.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中,他的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诸多心理功能被调动起来,处于无障碍状态,从而使他获得一种心灵上的自由、超脱和愉悦。 3.指作家在感受、认识所汲取的生活材料的内在意蕴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意图,运用典型化或意境化的方法建构起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体系的心理活动。 4.指作家的审美力和生命力所创造的,由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人生意蕴和文化心理意蕴的普遍性、特殊性和个性三个层次互相交融所组成的艺术形象,是一个既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又有高度的审美价值的完满而有生气的性格整体。 5.在探索文艺起源问题上的一种理论观点,由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 泰勒和弗雷泽提出。他们认为原始人的一切创作活动都包含着巫术的意义,都是原始巫术的直接表现,因为巫术的思维法则的推动才促成了艺术的诞生。 四、辨析题(每题7分,共14分) 1.对。 文学的繁荣当然离不开作家的创作,但是,它并非作家单方面努力的结果。因为创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所以,读者对文学的热情如何、需求如 何,将直接影响作家的创作激情与创作走向。即是说,只有作家与读者的积极性都发挥出来,并且相互合作,携手并进,才能造就文学的繁荣局面。 2.错。 文学的民族性与文学的世界性并不是截然对立的社会属性。文学的世界性的涵义应作如下理解: 一是各民族的优秀文学越来越多的跨出国门,流传于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人民所共享的精神财富。 二是各民族文学在相互间频繁地借鉴、吸收和交融汇合中,不断催生出带普遍性的新的艺术素质来。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 语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特点是:它不像其他艺术形式的形象那样具有直观性。读者面对文学作品根本无法看到形象,读者只有在理解作品的语言的基础上,经过自己 的想象和联想,才能在脑子里浮现出相应的形象来。就是说,读者是通过理解语言符号间接地感受到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 它的长处是:文学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性天地,读者可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去丰富它、充实它。 短处是:一部秀、最出色的文学作品,对于不懂作品所用以塑造形象的语言的人来说,是毫无意义的。 2.文学作品的主题具有时代性的原因是; 首先,文学反映的总是特定时代的生活内容,其与时代相关联的生活情景、审美意识 等不可能不在作品中表现出来。 其次,作家的心灵窗口会敏感地接纳时代的风云变幻,作家的社会责任性会促进他关注时代的社会问题,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与时代相适应的审美理想、审美方式反映它们。 再次,公众的审美趣味、审美要求也总是带有时代特征的,并且会通过这样那样的途径反馈于文学创作。 六、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产生文学风格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现实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生活是文学风格的客观基础,而现实和历史的社会生活不仅是五光十色、异常多样的,而且是变动不居、流动发展的。这样,具有多样性的现实与历史的社会生活,必然导致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第二、作家创作个性的多样性。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体现,而不同的作家因其个性气质、生活实践、文化素养、艺术追求等因素的不同,会形成不同 的创作个性,同一作家其创作个性也会有所变化与发展。这样,多样性的创作个性,必然会使文学风格出现多样性。 第三、公众审美要求的多样性。文学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公众,满足公众的审美要求。而公众因其所处的生活环境、社会地位、文化素养、年龄性别等的不同,会形成多种多样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要求。这样,多样性的审美要求反馈于文学创作,必然会产生出多样性的文学风格。 2.说文学批评是一种融合了社会批评的美学批评的原因是: 第一、文学作品说到底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一切时代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总是包含着深广的社会内容,总是要提出一定的社会问题的。因此,批评就必须依据 正确的历史观和一定的社会生活为参照系,来分析、研究作品,才可能对作品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就是说,文学批评首先是一种社会批评。 第二、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的特点在于审美。文学所反映的生活,虽然融合着政治、经济、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因素,但其中的审美因 素却是基本的和主要的。因此,文学批评又不能不是美学批评,即依据一定的美学观来对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作出中肯的审美价值方面的评价。 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语音层 图式外观层 意向性状态 2.对话关系 3.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4.象征性 5.讲述行为 一种意识 6.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以景结情、情景交融 7.感性形式 心理能力 8.审美和娱乐 求知与受教 批评与借鉴 9.多语体或杂语体小说 自反小说或元小说 10.品质阅读 价值阅读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C 2.B 3.A 4.B 5.D 6.AC 7.AD 8.ABCDE 9.ADE 10.BDE 11.BCD 12.ABCDE 13.ABCD 14.AC 15.ABCDE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是指写实型作品言语系统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性格,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是指在某种抒情传统中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 3.是指接受者原有的文学知识、审美趣味以及阅读过的作品所构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图式。 4.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流行的文学观念与文学创作潮流,它与特定的社会思潮、哲学思想相关联,体现了一定历史时段内文学的主要倾向。 5.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 四、辨析题(每题7分,共14分) 1. 错。 首先,艺术想象与艺术直觉有许多共同点,它们都与感性形象紧密相关,都伴随着强烈的美感享受,都具有创造性。 其次,虽然二者具有共同点,但艺术想象不是艺术直觉,艺术想象的过程一般是有意识的,而艺术直觉的过程则是无意识的;而且艺术想象的过程是由感性形象到感 性形象,期间虽有创造,但也主要是形象层面的加工改造,而艺术直觉的过程则是从感性形象入手,终结于形象所蕴含的意义与韵味的把握。 2.对。 首先,语言中蕴含着语音、节奏、象征、形态等审美的因素,在文学中,通过作家对语言的这些“美的资源”的悉心开发和铸造,语言本身在意义表达中就会显示出它的独特的“美”来。因此,语言是文学文本的美的资源。 其次,在文学中,语言当其成功地和富于个性地表达了意义时,它本身也会显示出独特的美来,语言美是文学美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首先,电子传播是视听复合符号的信息传播。 其次,电子传播提供的直观性是空前的真实与虚假的混合。 再次,电子传播具有世界性与商业化的倾向。 2.文学创作中对语言运用的具体要求有: (1)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要恰如其分。 (2)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要有透明性。 (3)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要有独创性。 六、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首先,在消费需求与目的上,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主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以实用性、功利性为目的;文学消费则主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以审美性、娱乐性为目的。 其次,在消费方式与评价上,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都造成实物的减少或破旧,引起价值有形或无形的损耗,而文学消费则只损耗产品的物质形式方面的价值,其内蕴的文化审美价值并不因传播与接受而减损。 再次,在消费实现上,一般物质产品以被使用和主体的享受为消费实现,非艺术、文学的精神产品一般也以某种知识观念的汲取与引用为消费过程的终结,它们都是 为消费而消费,并不对产品本身构成新的生产与再生产。文学消费则既是名副其实的消费,又是富有创造意义的生产,两者同步进行构成了消费实现。 2.首先,文学的中心问题首先是人、人的感受、情感、愿望和理想。科学的中心问题则主要是自然世界,科学也研究人自身,但在科学尤其是在自然科学中,人主要作为一种自然而进入科学的视野。 其次,文学和科学都要揭示世界的奥秘:文学要揭示的是人的心灵方面的奥秘,科学揭示的是自然方面的奥秘。 再次,文学与科学都追求真与美,但文学追求的真主要是人的情感的真,科学则追求客观世界规律的真;科学在必须选择时,它选择真而“牺牲”美,文学则在真与美二者中永不可作单一的选择。文学要求真、善、美的统一。

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诗人的职责不在于像历史学家那样描述已经发生过的事,不在于描写历史的真实;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可能发生的事”,这些事是可信的、是带有普遍性的。显然,亚里士多德在艺术(诗)中不是在谋求历史的真实再现,而是在谋求艺术的真实。这种艺术真实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不是在艺术世界中对历史事实的简单重复,而是能表现出未来可能发生的符合历史逻辑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事情。 补充: 境——竟,一般指疆域边界或乐曲的一段,虚化用于精神领域始见于 《庄子》 ,《庄子》:“荣辱之境”(《逍遥游》)、“是非之境”(《秋水》)、“振于无境故寓诸无境”(《齐物论》)等。 补充: 西方 美学 上的“距离”论,就是主张体验是一种拉开 功利 距离的体会。“距离”论的提出者 瑞士 心理学家 布洛 (Edward Bullough,1880~1934)提出了一个“雾 海航 行”的例子来说明,他说在大海航行中突然遇到 大雾 ,这对大多数旅客来说,都是极不愉快的经验,伴随着人们的是焦虑、恐惧和紧张等等。但是只要我们把眼前的可能发生的危险等抛在一边,换一种客观的眼光来看这景象,周围的大雾迷迷原原,变成了半透明的乳状的帷幕,这不是很美吗?这里实际上是对已有的经验换了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即所谓在 观照 中“插入了距离”。布洛解释说: 距离的作用不是简单的而是相当复杂的。它有否定的抑制的一面——割断事物的实用的方面以及我们对待事物的实践态度,它还有积极的一面——精心制作在距离的抑制作用所创造的新的基础上的经验。因此,这种对事物作有距离的观看,不是也不可能是我们正常的观看。通常,经验总是把同一方面向着我们,即具有最强的时间的 感染力 的方面。一般情况下我们意识不到事物不直接不实际地触及到我们的那些方面,我们一般也意识不到同我们的自己的 接纳 印象的自我相分离的印象。事物颠倒过来,意外地观看通常未注意到的方面,这使我们得到一种启示,这就是 艺术 的启示。 所谓“艺术的启示”也就是在换了一个视角之后,重新审视自己的体验,以便看到通常本注意的方面,即事物的深义和诗意的方面。 补充: 《 论语 ·阳货》载 孔子 语:“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段话可以看作是孔子《诗》学思想的高度概括。从内核的层面,它论述了《诗》与 伦理 观念,尤其是“仁”、“礼”的关系;从功能的层面,它表述了《诗》的经世之用与进德之功;从阐释的层面,它点明了《诗》的阐释路径,因为有“可以”,就有一个“如何可以”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就是阐释。下面我们就结合《诗论》,来讨论《诗》是如何“兴”、“观”、“群”、“怨”的,必要时也将应用传世文献中的孔子论《诗》材料。 “兴”,作为阐释学意义的“兴”其实就是“取譬”,而功能意义上的“感发志意”则是“取譬”于《诗》的结果,所以孔安国与 朱熹 的注无所谓谁对谁错,着眼点不同而已。从阐释的形态来看,古人的论说引《诗》基本上是取譬似的,古人引诗每每于结尾处缀以“此之谓也”之习语,译成现代语言就是“××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实际上就点出了引《诗》作为譬性思维的取义特征。此外,“赋诗 断章 ”从赋诗者当下的情境看也是取譬似的。所以,以《诗》取譬是先秦人最主要的用《诗》形式。先秦人取譬用《诗》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显性的,就是直接就诗句的字面义来取譬,比如《 论语·述而 》孔子引《小雅·小旻》之“不敢暴虎,不敢 冯河 ,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来批评子路只有血气之勇,却缺乏“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智谋及谨慎。另一种模式是隐性的,也就是从字面不能直接申发出说诗者的含义,需要说诗者“引譬连类”予以发掘,最终突破语言的浅表视域,落到言语之外。就像子夏由孔子“绘事后素”申发出“礼后”那样。同样, 子贡 由“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悟出“贫而乐,富而好礼”的道理,同样也受到孔子的称赞。 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取譬,都要 遵从 “类”的约束。在先秦时,“类”是一个 社会学 概念,然后被引进了 语言学 领域。“类”具有 宗法 性和同一性。一旦形之于思维,成为取譬的标准,“类”就有了伦理的和 逻辑 的双重特性。逻辑的标准可以利于思维间关系的构建,以保证取譬的成功。而且“类同”是“有以同”,这就使得取譬的范围可以很广,同一事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取譬,同一事物也可以用于不同情况下的取譬。如果说事物间的同一性是取譬的外在规定的话,则伦理性的标准就构成了取譬的内在 张力 ,从根本上规范了取譬的方向。子贡、子夏之所以受到孔子的称赞,就是因为他们的取譬是以宗法伦理、修身养德为归依的。有违于此就是“不类”,就像 《左传》 昭公元年,楚令尹歌 《大明》 之首章,俨然以王自取譬,赵孟就讥其“不类”;三家以《雍》彻,孔子也讽刺说:“‘相维辟公, 天子 穆穆 。’奚取于三家之堂?”这都属于取譬不类。 就传世文献来看,孔子论《诗》多为引诗,是“取譬”似的。《诗论》中也有这种取譬解诗形式,第6、7、21、22等简皆是。比如孔子说:“《鸤鸠》吾信之”。《鸤鸠》属 《曹风》 ,《毛诗》以为是刺诗,而孔子则无所谓美刺,他只是取譬于“其仪一兮,心如结”,以说明君子当有均一之德。说“吾信之”不是别的,信“德”也。 “观”, 郑玄 注:“观风俗之盛衰”。朱熹注:“考见得失”,均是 从政 治角度切入的。但我认为如果将“观”作此理解,就与“群”、“怨”,至少与“怨”相包容了,这无疑会削减“兴观群怨”作为理论整体的表述广度。所以“观”至少有两用,施用政治,即为观人情之 厚薄 ,识风俗之盛衰;施用于个人,即为观人“ 情志 ”。而且主体是观人“情志”,因为即便是政治的兴衰也是通过个体的情志反映出来的。从传世文献及上博简《诗论》看,“观”是孔子非常重要的一种解《诗》模式,那种“吾于……见……”、“吾于……知……”、“吾以……得……”等句式就是“观”的视角所特有的 表达方式 。其次,从“观”的角度解《诗》,使得孔子特别重视对 诗歌 中个体情感的把握,形成了以“情志”解《诗》的独特视角。《诗论》解诗,有好几处谈到“志”。比如,第8简其论《小旻》云:“《小旻》多疑矣,言不中志也。”第19简“溺志,既曰天也,犹有怨言”,也当为解某诗语,第26简论《蓼莪》:“《蓼莪》有孝志”,等等。如果说“志”偏向于理性,具有一定的伦理内涵,则“情”就是 心理结构 中的“欲望”,是人本性的真实反映。《诗论》有好几处谈到了“情”,如第9简:“《黄鸟》则困而欲反其故也”,第10简其说《 燕燕 》:“《燕燕》之情”,第18简其说《杕杜》:“《杕杜》则情喜其至也”,第19简说《 木瓜 》:“《木瓜》其藏愿而未得 达也 ”,第25简说《兔爰》:“《有兔》不逢时”,等等。而政治的兴衰,民风的厚薄就寓于诗歌主人公的情感中。比如《诗论》说《兔爰》“不逢时”,何谓“不逢时”?《 说苑 ·敬慎篇》记孔子读《诗》至《正月》之六章,则感慨说:“不逢时之君子,岂不殆哉?从上依世则废道;违上离俗则危身;世不与善,己独由之,则曰非妖则孽也。是以桀杀 关龙 逢,纣杀王子 比干 。故贤者不遇时,常恐不终焉。”所以孔子常说“天下无道则隐”,那么《诗论》以“不逢时”评《兔爰》不就是含有“天下无道”的意思吗?最后,“观”有各种各样的角度,以“观”解诗也就了多重视角。比如《 柏舟 》, 《孔丛子》 说“于《柏舟》见匹夫执志之不可易也”,而《诗论》评《柏舟》曰“闷”。“匹夫执志之不可移”有称赞的意味,而“闷”就有了讥讽意,何哉?因为君子 遁世 无闷,就像《孔丛子》论《考槃》那样。所以《柏舟》的主人公就只能当“匹夫”之谓。 总之,从理论的角度来看用“观”的方法,从“情志”的角度解《诗》,使得孔子对诗旨能有准确的把握,而且是多视角的。这是孔子重“情”的《诗》学思想在解诗中的反映,它使得孔子不仅比此前的解《诗》 高明 ,也比他以后的解《诗》者高明。 “群”,孔安国注:“群居相切磋”。朱熹注:“和而不流”。我认为均不确,“群”就是“别群”,也就是“君子”、“小人”之辨。辨别君子、小人关乎进德, 《论语》 一书,“君子”一词凡107见,“小人”凡23见,每每相较而言,可见孔子对“君子”、“小人”之辨的重视程度。就 《诗经》 而言,有许多诗篇言及“君子”之德,或“小人”之行,故有“君子之诗”,有“小人之诗”。这就形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解《诗》方法,而且这种方法在先秦时还可能比较流行,如 《孟子·告子下》 载高子论《小雅·小弁》为“小人之诗”。这种解诗方式也见诸《诗论》,如第25简“《肠肠》小人”,第27简“《仲氏》君子”就是。或曰,孔子曰《 诗三百 》“ 思无邪 ”,则于“小人之诗”,何以“无邪”?事实上校诸《诗论》可知,孔子并非对所有诗都是持赞成态度,有的也是批评的,如《柏舟》之“闷”,《墙有茨》之“慎密不知言”,还有第28简以“恶而不闵”评诗皆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朱熹《集注》解释“思无邪”为:“凡《诗》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是有道理的。读“君子之诗”,知何以为君子;读“小人之诗”,知何以规避小人,故曰:“诗可以群”。 “怨”,孔安国、郑玄皆注:“刺上政”。朱熹注:“怨而不怒”。二者都将之归于政治,过于褊狭。《诗》固然可以怨刺上政,但绝不仅限于此。翻开《诗经》,怨词满眼,有悯乱嫉恶之怨,有旷夫思妇之怨;既有忧国忧民之思,也有一已之私情,如统统归结为“怨刺上政”,则殊为无据。《诗论》第8简论《雨无正》、《节南山》曰“皆言上之衰,王公耻之”,怨刺的对象是 周天子 ;论《小弁》、《巧言》曰“皆言流人之害”,第9简论《祈父》曰“《祈父》之责,亦有以也”等,皆为刺当权者,概括起来,这些都可以称为“刺上政”。而第17简“《 扬之水 》其爱妇悡”,“悡”,《 说文 》注“恨”,又曰“怠”。但校之今本《诗经》的三首以《扬之水》名篇的诗都不相吻合,当为逸诗。诗写的是 怨妇 之“恨”,就不能归为“刺上政”。第29简“《涉溱》(即《郑风·褰裳》)其绝”是针对“子不我思,岂无他士”而言的,是“爱而不得”的绝 情诗 ,故曰“绝”。这种“怨”也是怨妇之“怨”,非以“刺上政”也。 孔子从“怨”的角度解《诗》也可以看作是对个体情感的 张扬 ,正如他自己在述自己作 《春秋》 之意时说的那样:“诗人疾之不能默,丘疾之不能伏”。所以,以“怨”解诗,也是孔子重“情”《诗》学思想的阐释实践。 以上我们就《诗论》与孔子《诗》学思想的重诂做了简单的论述。我们认为,《诗论》对我们重新认识孔子的《诗》学思想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让我们认识到孔子《诗》学思想中重“情”的一面,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孔子解《诗》的实例,让我们对孔子《诗》学思想的认识落到了具体的实处。而且正确的评价孔子论《诗》、解《诗》重“情”,对于重新构建中国诗 学理论 史也有重要的意义。传统观念认为,先秦只有“诗言志”,而“诗缘情”要到 西晋 时 陆机 《文赋》 出,才出现。那么既然孔子就有了“诗言情”的观念,那么,“诗言志”还会是先秦惟有的诗学观念吗?“诗缘情”还会是魏晋的新风尚吗?

自考文艺概论真题

《文学概论》课程分A卷和B卷,考生可根据使用教材版本不同任选A卷或B卷,使用1989年版和1995年修订本教材的考生请选A卷,使用2000年第1版的考生,请选B卷,若两卷均答,以A卷作为评卷依据。 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文学处于人类社会结构中的___________位置上,它与哲学、政治、道德、宗教等一样都属于___________. 2.导致作家艺术风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概括地说,一个是___________的影响;另一个是___________的作用。 3.文学发展的继承和革新的辩证关系,简而言之,继承是___________,革新是___________. 4.依据作品所运用的语言的有韵或无韵,可将文学区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 5.创作灵感的基本特点是: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 6.对叙事文学而言,艺术构思中形象酝酿阶段的基本使命是:A、使人物形象___________;B、使人物形象___________;C、使人物形象___________. 7.在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劳动说”的先期提出者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从语言的直观层次看,诗歌具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特点。 9.文学作品的形式是指运用语言具体表现作品内容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作品完成后的感性形态。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5题为单项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项),6—15题为多项选择(每题有二至五个正确项)。请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该题不给分〕 1.在我国文论,最先对诗歌中的作家作品风格进行类型研究的是( ) A. 曹丕 B.陆机 C.刘勰 D.钟嵘 2.“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的理论的提出者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3.依据不同的艺术手法各自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的不同,可将其区分为以下几种( ) A.隐喻、夸张、排比、对偶 B.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C.讽刺、反语、婉转、荒诞 D.写实、浪漫、象征、魔幻 4.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艺思潮的哲学基础是( ) A.经验主义 B.实证主义 C.唯理主义 D.感觉主义 5.根据作品容量的大小和篇幅的长短,可将戏剧文学区分为下列类别( ) A.情节剧与抒情剧 B.歌剧与话剧 C.独幕剧与多幕刷 D.悲剧与喜剧 (以下为多项选择题) 6.我国晚清学者王国维认为,诗的意境可区分为以下几类( ) A.雄浑之境 B.冲淡之境 C.有我之境 D.无我之境 E.古朴之境 7.文学作品形式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从创作角度看,相似的内容可用不同的文学样式来表现 B.从创作角度看,形式的高下优劣将直接影响内容的表达 C.从发展角度看,一种形式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D.从发展角度看,形式的变革可有力促进文学的快速发展 E.从欣赏角度看,形式最先为读者所感知并可以单独欣赏 8.以审美的方式掌握世界的特点是( ) A.以抽象的理性形式反映对象 B.以具体的感性形式描绘对象 C.以冷静的客观态度说明对象 D.以浓烈的主观情思观照对象 E.以观念性的图式去图解对象 9.叙事类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性格整体,它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 A.在生命性的基础上,普遍性与个性的统一 B.在哲理化的基础上,抽象性与象征性的统一 C.在形象性的基础上,理念性与经验性的统一 D.在整体性的基础上,丰富性与特征性的统一 E.在审美性的基础上,独创性与深刻性的统一 10.下列文学流派中属于西方现代主义范畴的是( ) A.自然主义 B.表现主义 C.象征主义 D.存在主义 E.超现实主义 11.文学作品语言的特征是( ) A.音乐性 B.形象性 C.说明性 D.含蓄性 E.情感性 12.文学创作的主导思维方式为什么是形象思维 它是由下列哪些因素所决定的( ) A.文学所表现的特殊对象内容 B.文学所运用的特殊方式手段 C.文学所采用的语言文字材料 D.文学所发挥的独特社会功能 E.文学所身处的意识形态地位 13.文学鉴赏之所以具有审美享受的性质,其主要原因是( ) A.鉴赏的客体作品内蕴审美特质 B.鉴赏的客体作品具有思想倾向 C.读者以审美的态度去观照作品 D.读者以理性的思维去分析作品 E.读者以科学的精神去阐释作品 14.在我国文学,以作家在创作题材上的共同性来命名的文学流派有( ) A.边塞诗派 B.江西诗派 C.山水诗派 D.田园诗派 E.阳湖诗派 15.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标准,可具体化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 A.反映生活的真实性 B.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C.作品组构的整体性 D.艺术表现的独创性 E.作品特色的民族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情节 2.审美享受 3.艺术构思 4.典型人物 5.“巫术说” 四、辨析题(每题7分,共14分;先判断命题的正误,然后简要地阐明理由) 1.一个时代文学的繁荣局面,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造就的。 2.所谓文学的世界性,是指文学的民族性消亡后的全球大一统的文学。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怎样理解语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特点及它的长处与短处。 2.文学作品的主题为什么会具有时代性 六、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在同一民族、同一时代中,产生文学风格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说文学批评是一种融合了社会批评的美学批评 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波兰现象学美学家英加登认为作品由___________、意义层、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中的“世界”层等四个层次构成。 2.文本只有在读者阅读过程中,经过读者的体验,并与作者构成___________时,才能被称为美学对象。 3.中国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意境可以区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文学象征意象的基本表现手段是___________. 5.隐含的作者是在叙述者背后使叙述者和他的___________得以存在的___________. 6.在抒情作品的创作中,抒情的途径一般有:一、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 7.艺术直觉是指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___________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或___________. 8.在文学接受活动中,接受者的阅读动机主要有三种: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 9.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先锋小说家的无体裁写作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__________;其二是___________. 10.英国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理论家曾把文文化阅读区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5题为单项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项),6—15题为多项选择(每题有二至五个正确项)。请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该题不给分〕 1.在第三人称叙述中,由于叙述者的叙述视点可以游移,因此,这种叙述又被称作( ) A.游移焦点叙述B.多焦点叙述 C.无焦点叙述 D.反焦点叙述 2.提出“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家是( ) A.陆机 B.刘勰 C.叶燮 D.严羽 3.现代数码成像技术比古老的神话更善于制造的是( ) A.虚拟现实 B.生活真实 C.悲剧效果 D.喜剧效果 4.作家创作活动的动力是( ) A.表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情感积累 D.生活阅历 5.直接运用巫术说来解释史前艺术的理论家是( ) A.爱德华 泰勒 B.弗雷泽 C.苏珊 朗格 D.萨洛蒙 赖纳许 (以下为多项选择题) 6.从创作动机在创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来看,我们可以将创作动机区分为( ) A.主导动机 B.积极动机 C.非主导动机 D.消极动机 E.以上四项均对 7.后现代主义作品中最突出体现新观念的特征的是文本的( ) A.拼贴 B.拼接 C.杂陈 D.并置 E.排列 8.以下属于审美的是( ) A.审丑 B.审崇高 C.审卑下 D.审悲 E.审喜 9.一定的政治体制与政治观点及其变化,对文学的重要影响体现在( ) A.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政治以及激烈的阶级斗争,影响文学的方向和性质 B.统治阶级的政策制度以及个人好恶,影响文学的内容与风格 C.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政治以及激烈的阶级斗争,影响文学的繁荣或萧条 D.不同时期的政治,影响文学的内容与风格 E.统治阶级的政策制度以及个人好恶,影响文学的繁荣或萧条 10.文学文本区别于一般文本的独特之处在于( ) A.文学文本具有内指性 B.文学文本总是指一种实际语言形态 C.文学文本建构的是一个虚幻的世界 D.文学文本往往要表达某种相对完整的意义 E.文学文本总是被创造出来供读者阅读和接受的 11.20世纪20年代产生的英美新批评派的代表人物有( ) A.杰姆逊 B.休姆 C.理查兹 D.兰索姆 E.热奈特 12.文学的文化意义包括( ) A.文学可以揭示人的生存境遇 B.文学可以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C.文学可以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D.文学可以揭示人的生存状况 E.文学可以憧憬人类的未来 13.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 A.内指性 B.音乐性 C.陌生化 D.本色化 E.表现性 14.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之所以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于( ) A.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就不能形成 B.典型环境是形成典型人物性格的基础 C.典型环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 D.典型环境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E.典型人物对环境具有反作用 15.以下关于情绪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情绪主要源于人的生理性需要,情感则主要源于人的社会性需要 B.情绪产生在情感之前 C.情绪具有一定的情境性,情感不仅有情境性而且有稳定性 D.情绪与情感相互依赖 E.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文学典型 2.原型意象 3.审美心理结构 4.文学思潮 5.语音层面 四、辨析题(每题7分,共14分;先判断命题的正误,然后简要地阐明理由) 1.艺术想象就是艺术直觉。 2.从文学的审美特性看,语言是文学文本的美的组成部分。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文学的电子传播的特征。 2.文学创作中对于语言的运用有哪些具体要求 六、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文学消费与一般商品消费的区别。 2.根据你所学的文学理论知识,请区别文学与科学文化。 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529 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上层建筑 社会意识形态 2.社会历史的客观条件 作家自己的主观条件 3.革新的前提和基础 继承的目的和要求(或称目的和方向) 4.韵文(或称文) 散文(或称笔) 5.突发性 直觉性 创新性 6.清晰起来 丰满起来 活跃起来 7.沃拉斯切克 毕歇尔 8.韵律之美 高度凝练 9.内容结构 表现手段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A 2.C 3.B 4.C 5.C 6.CD 7.ACE 8.BD 9.ADE 10.BCDE 11.ABDE 12.ABD 13.AC 14.ACD 15.ABCDE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指叙事文学作品中由人物的活动及人物间的相互关系所构成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是人物性格成长和构成的历史。 2.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中,他的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诸多心理功能被调动起来,处于无障碍状态,从而使他获得一种心灵上的自由、超脱和愉悦。 3.指作家在感受、认识所汲取的生活材料的内在意蕴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意图,运用典型化或意境化的方法建构起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体系的心理活动。 4.指作家的审美力和生命力所创造的,由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人生意蕴和文化心理意蕴的普遍性、特殊性和个性三个层次互相交融所组成的艺术形象,是一个既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又有高度的审美价值的完满而有生气的性格整体。 5.在探索文艺起源问题上的一种理论观点,由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 泰勒和弗雷泽提出。他们认为原始人的一切创作活动都包含着巫术的意义,都是原始巫术的直接表现,因为巫术的思维法则的推动才促成了艺术的诞生。 四、辨析题(每题7分,共14分) 1.对。 文学的繁荣当然离不开作家的创作,但是,它并非作家单方面努力的结果。因为创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所以,读者对文学的热情如何、需求如 何,将直接影响作家的创作激情与创作走向。即是说,只有作家与读者的积极性都发挥出来,并且相互合作,携手并进,才能造就文学的繁荣局面。 2.错。 文学的民族性与文学的世界性并不是截然对立的社会属性。文学的世界性的涵义应作如下理解: 一是各民族的优秀文学越来越多的跨出国门,流传于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人民所共享的精神财富。 二是各民族文学在相互间频繁地借鉴、吸收和交融汇合中,不断催生出带普遍性的新的艺术素质来。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 语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特点是:它不像其他艺术形式的形象那样具有直观性。读者面对文学作品根本无法看到形象,读者只有在理解作品的语言的基础上,经过自己 的想象和联想,才能在脑子里浮现出相应的形象来。就是说,读者是通过理解语言符号间接地感受到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 它的长处是:文学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性天地,读者可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去丰富它、充实它。 短处是:一部秀、最出色的文学作品,对于不懂作品所用以塑造形象的语言的人来说,是毫无意义的。 2.文学作品的主题具有时代性的原因是; 首先,文学反映的总是特定时代的生活内容,其与时代相关联的生活情景、审美意识 等不可能不在作品中表现出来。 其次,作家的心灵窗口会敏感地接纳时代的风云变幻,作家的社会责任性会促进他关注时代的社会问题,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与时代相适应的审美理想、审美方式反映它们。 再次,公众的审美趣味、审美要求也总是带有时代特征的,并且会通过这样那样的途径反馈于文学创作。 六、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产生文学风格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现实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生活是文学风格的客观基础,而现实和历史的社会生活不仅是五光十色、异常多样的,而且是变动不居、流动发展的。这样,具有多样性的现实与历史的社会生活,必然导致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第二、作家创作个性的多样性。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体现,而不同的作家因其个性气质、生活实践、文化素养、艺术追求等因素的不同,会形成不同 的创作个性,同一作家其创作个性也会有所变化与发展。这样,多样性的创作个性,必然会使文学风格出现多样性。 第三、公众审美要求的多样性。文学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公众,满足公众的审美要求。而公众因其所处的生活环境、社会地位、文化素养、年龄性别等的不同,会形成多种多样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要求。这样,多样性的审美要求反馈于文学创作,必然会产生出多样性的文学风格。 2.说文学批评是一种融合了社会批评的美学批评的原因是: 第一、文学作品说到底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一切时代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总是包含着深广的社会内容,总是要提出一定的社会问题的。因此,批评就必须依据 正确的历史观和一定的社会生活为参照系,来分析、研究作品,才可能对作品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就是说,文学批评首先是一种社会批评。 第二、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的特点在于审美。文学所反映的生活,虽然融合着政治、经济、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因素,但其中的审美因 素却是基本的和主要的。因此,文学批评又不能不是美学批评,即依据一定的美学观来对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作出中肯的审美价值方面的评价。 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语音层 图式外观层 意向性状态 2.对话关系 3.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4.象征性 5.讲述行为 一种意识 6.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以景结情、情景交融 7.感性形式 心理能力 8.审美和娱乐 求知与受教 批评与借鉴 9.多语体或杂语体小说 自反小说或元小说 10.品质阅读 价值阅读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C 2.B 3.A 4.B 5.D 6.AC 7.AD 8.ABCDE 9.ADE 10.BDE 11.BCD 12.ABCDE 13.ABCD 14.AC 15.ABCDE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是指写实型作品言语系统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性格,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是指在某种抒情传统中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 3.是指接受者原有的文学知识、审美趣味以及阅读过的作品所构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图式。 4.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流行的文学观念与文学创作潮流,它与特定的社会思潮、哲学思想相关联,体现了一定历史时段内文学的主要倾向。 5.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 四、辨析题(每题7分,共14分) 1. 错。 首先,艺术想象与艺术直觉有许多共同点,它们都与感性形象紧密相关,都伴随着强烈的美感享受,都具有创造性。 其次,虽然二者具有共同点,但艺术想象不是艺术直觉,艺术想象的过程一般是有意识的,而艺术直觉的过程则是无意识的;而且艺术想象的过程是由感性形象到感 性形象,期间虽有创造,但也主要是形象层面的加工改造,而艺术直觉的过程则是从感性形象入手,终结于形象所蕴含的意义与韵味的把握。 2.对。 首先,语言中蕴含着语音、节奏、象征、形态等审美的因素,在文学中,通过作家对语言的这些“美的资源”的悉心开发和铸造,语言本身在意义表达中就会显示出它的独特的“美”来。因此,语言是文学文本的美的资源。 其次,在文学中,语言当其成功地和富于个性地表达了意义时,它本身也会显示出独特的美来,语言美是文学美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首先,电子传播是视听复合符号的信息传播。 其次,电子传播提供的直观性是空前的真实与虚假的混合。 再次,电子传播具有世界性与商业化的倾向。 2.文学创作中对语言运用的具体要求有: (1)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要恰如其分。 (2)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要有透明性。 (3)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要有独创性。 六、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首先,在消费需求与目的上,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主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以实用性、功利性为目的;文学消费则主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以审美性、娱乐性为目的。 其次,在消费方式与评价上,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都造成实物的减少或破旧,引起价值有形或无形的损耗,而文学消费则只损耗产品的物质形式方面的价值,其内蕴的文化审美价值并不因传播与接受而减损。 再次,在消费实现上,一般物质产品以被使用和主体的享受为消费实现,非艺术、文学的精神产品一般也以某种知识观念的汲取与引用为消费过程的终结,它们都是 为消费而消费,并不对产品本身构成新的生产与再生产。文学消费则既是名副其实的消费,又是富有创造意义的生产,两者同步进行构成了消费实现。 2.首先,文学的中心问题首先是人、人的感受、情感、愿望和理想。科学的中心问题则主要是自然世界,科学也研究人自身,但在科学尤其是在自然科学中,人主要作为一种自然而进入科学的视野。 其次,文学和科学都要揭示世界的奥秘:文学要揭示的是人的心灵方面的奥秘,科学揭示的是自然方面的奥秘。 再次,文学与科学都追求真与美,但文学追求的真主要是人的情感的真,科学则追求客观世界规律的真;科学在必须选择时,它选择真而“牺牲”美,文学则在真与美二者中永不可作单一的选择。文学要求真、善、美的统一。

直接到zikao 365 上下载吧,上面的历年真题是最全的有一万多套。上面的真题串讲班有标准答案、解析,和专家音视频讲解。

全国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21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文化内涵指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2.尧舜时代著名的故事就是“______________”,这是把天下交给贤人的远古的帝位的传递方式。3.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在《______________》中描述了秦王朝统治者大兴土木的情景。4.《神灭论》的作者是南北朝时候著名的无神论哲学家______________。5.明朝有两部著名的农书,分别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与宋应星的《______________》。6.贸易古称“______________”,原指交易、专卖。7.我国古代法律制度是以______________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的。8.《楚辞》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其______________手法的运用。9.对联是由古代的“______________”演变而来的。10.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中国文化界开始出现“现代新儒学”思潮,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熊十力。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1.文化的两个层次为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2.我国古代燕齐地区盛行神仙崇拜,这与其海洋环境有关。()3.分封制是从夏商时代就开始实施的。()4.“四书”指《论语》、《孟子》、《中庸》和《大学》四部儒家经典。()5.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的方式就是坐商经营。()6.我国古代的算术、代数和几何都是很发达的。()7.道教所信奉的“太上老君”就是老子。()8.世界上的文字分两大类: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汉字属于表意文字。()9.中国古代皇帝的诏令是最有权威的法律形式。()10.宋代朱熹的学说曾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A.文化事象 B.文化现象C.文化思潮 D.文化内涵2.国别文化是以()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A.国家 B.民族C.地域 D.层次3.中国的地势地形()。A.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分布 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西高东低,呈波浪状分布 D.向东南倾斜,呈波浪状分布4.到元明清时,我国出现了()的局面。A.政治中心在南方,经济中心在北方 B.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北方C.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南方 D.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5.下列属于道家的观点的是()。A.仁者,人也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无为而无不为 D.修身,治国,平天下6.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的朝代是()。A.秦代 B.两汉C.魏晋 D.隋唐7.“道统”的思想是()提出的。A.孟子 B.董仲舒C.韩愈 D.白居易8.车的发明者是()。A.神农氏 B.轩辕氏C.伏羲氏 D.有巢氏9.下列不属于营业习俗的有()。A.敬财神 B.广告C.唱市经销 D.坐商经营10.漏壶是我国古代用来计量()的工具。A.时间 B.长度C.重量 D.体积11.认为自己“功高三皇,德迈五帝”而将三皇五帝合并成“皇帝”的是()。A.周文王 B.秦王赢政C.汉武帝 D.汉高祖12.地神祭祀包括大地祭祀、()、山川祭祀等。A.人鬼祭祀 B.日月星辰祭祀C.社稷祭祀 D.人神祭祀13.“天人合一”的专有名称是由宋代的()提出的。A.张载 B.朱熹C.陆九渊 D.程颢1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说的。A.孔子 B.孟子C.庄子 D.老子15.《牡丹亭》是()的作品。A.元朝的关汉卿 B.元朝的王实甫C.明朝的汤显祖 D.清朝的孔尚任16.“金达莱”这词是从()借来的。A.越南语 B.蒙古语C.维吾尔语 D.朝鲜语17.李清照《声声慢》中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用的是()修辞方式。A.对偶 B.顶真C.回文 D.复叠18.骈体文的全盛时代在()。A.南北朝 B.东汉C.隋唐 D.宋明19.欧洲的耶稣会士初到中国是在()。A.元朝 B.明朝C.清朝初年 D.清朝末年20.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是()。A.天台宗 B.净土宗C.禅宗 D.华严宗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天下”观念2.“五服”3.“周岁”礼4.避讳5.“综合创新论”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请说出“清初三先生”的姓名及其主要著作。2.简答古代印刷术的发明过程及其影响。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及其特征。2.简述科举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和局限。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 )A.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B.后天物质的创造C.先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D.后天修养与精神2.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被称为( )A.文化政策 B.文化传统C.文化思潮 D.文化观念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东汉、三国直到南北朝,是( )A.第一个寒冷期 B.第二个寒冷期C.第三个寒冷期 D.第四个寒冷期4.北宋曾疏凿了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及汴水,它们的共称是( )A.“四渠通漕” B.“通漕四渠”C.“渠漕四通” D.“渠通四漕”5.在植树方面,朱元璋有了不起的政绩,据专家统计洪武年间的植树总量约为( )A.7亿棵 B.8亿棵C.9亿棵 D.10亿棵6.上古文化虽说多元,但是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国家如夏商两代,却只是建立在( )A.黄河上游地区 B.黄河下游地区C.黄河中下游地区 D.长江中游地区7.夏文化的特点是( )A.尚忠 B.尚孝C.尚义 D.尚礼8.“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攻”等所体现的是( )A.儒家的思想核心 B.法家的思想核心C.墨家的思想核心 D.道家的思想核心9.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构成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 )A.西汉时期 B.两汉时期C.东汉时期 D.魏晋时期10.我国南北各地在春分前后,要举行开耕仪式,俗称( )A.“龙抬头” B.“桃花水”C.“打春牛” D.“唱春官”11.旧时铁匠行所崇拜的祖师是( )A.鲁班 B.老君李耳C.灶君 D.嫘祖12.我国西式广告出现于( )A.明代中后期 B.清代初期C.清代中期 D.晚清时期13.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的作者是( )A.神农 B.陶弘景C.孙思邈 D.李时珍14.在中国古代社会,完整的宗法制出现于( )A.夏代 B.周代C.商代 D.秦代15.隋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 )A.太师、太傅、太保 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C.尚书、中书、门下 D.太尉、太常、太仆16.中国古代国家礼仪制度的“五礼”是( )A.冠、婚、丧、祭、乡 B.冠、婚、射、朝、聘C.祭、凶、宾、军、家 D.吉、凶、宾、军、嘉17.提出“天人合一”这一专有名称的人是( )A.周代周公 B.春秋孔子C.西汉董仲舒 D.宋代张载18.南北朝时,南天师道的代表人物是( )A.陶弘景 B.张鲁C.张道陵 D.葛洪19.“孔融让梨”的故事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美德是( )A.仁爱孝悌 B.重义轻利C.谦和礼让 D.真诚有信20.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是( )A.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B.格物、致知、诚意C.诚意、正心、修身 D.齐家、治国、平天下21.宋代出现了以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为描写对象的风俗画,代表作是( )A.《步辇图》 B.《清明上河图》C.《天王送子图》 D.《簪花仕女图》22.《荀子•非相篇》中说:“言而当,知也。”所谓“当”是说讲话要讲究( )A.场合 B.对象C.时机 D.分寸23.实行“书同文”政策的朝代是( )A.西周 B.西汉C.秦代 D.唐代24.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是( )A.佛教的传入 B.伊斯兰教的传入C.基督教的传入 D.犹太教的传入25.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思想提出于20世纪( )A.60年代 B.70年代C.80年代 D.90年代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6.下列属于文化观念的有( )A.人生观 B.审美观C.建安风骨 D.隋唐佛学E.宋明理学27.早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包括( )A.齐国的管仲 B.魏国的李悝C.郑国的子产 D.秦国的商鞅E.赵国的赵鞅28.反映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总揽天下大权”的有( )A.“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朝赏暮戮,忽罪忽赦。”C.“天下一家,何非君土。” D.“中外之财,皆陛下府库。”E.“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9.中国古代建筑的显著特点有( )A.结构上以木结构为主 B.布局上左右对称C.外观的多样性 D.强烈的人文性E.在建筑物中寄寓着浓厚的思想观念30.下列属于与汉字有关的民俗事象的有( )A.对联 B.字谜C.预言 D.姓名E.敬惜字纸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国别文化32.《中国救荒史》33.清谈34.家庭35.天神祭祀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西北地区先秦两汉时期的主要水利工程及其作用。37.什么是针灸学说?38.简述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39.简述尊崇自然审美观念的哲学基础。40.新中国建立后,采取了哪些切实可行的保证民族语文工作顺利进行的措施?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试述社区文化活动的意义。42.试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伦理特征。

文艺概论自考本科真题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陕西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主考院校为西北大学,一共需要考16门科目(含选修课), 分别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写作(一)、文学概论(一)、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英语(一)、心理学、教育学(一)。自考本科专业下方免费学历提升方案介绍: 2019年10月自考00659新闻摄影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1101.46KB 2015年10月自考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400.17KB 201904自考00160审计学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691.54KB 2019年10月自考00504艺术概论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236.76KB自考/成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江苏自考本科小学教育考试科目有哪些该专业的主考院校为 南京师范大学,一共需要考22门课程(含选修课), 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俄语、法语、英语(二)、日语、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中外文学精读、现代教育技术、中外教育史、教育统计学、文艺概论、大学数学、小学创造教育、小学教学心理与设计、小学语文专题研究、小学数学专题研究、教育伦理学、基础教育概论、中国文化概论、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实习、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自考本科考试科目下方免费学历提升方案介绍: 2017年10月自考00199中外民俗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203.12KB 1410自考0082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195.75KB自考/成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自考文艺概论历年真题

2013年10月自考试题:文学概论(一) 课程代码:0052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西方,最早提出“寓教于乐”的人是 A.卢克莱修 B.西塞罗 C.贺拉斯 D.朗吉弩斯 2.苏轼说:“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属于 A.品质阅读 B.情感阅读 C.价值阅读 D.兴趣阅读 3.“轮到你朗诵时你才说话。”这里的“说话”指的是 A.语言结构 B.言语动作 C.言语产品 D.语言组织 4.提出“得意而忘言”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5.李清照的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音律上的特色是 A.叠韵 B.叠字 C.重复 D.双声 6.意境论的源头可上溯至 A.《老子》 B.《论语》 C.《孟子》 D.《庄子》 7.福斯特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区分为 A.典型人物与类型人物 B.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C.表意人物与象征人物 D.悲剧人物与喜剧人物 8.缺少了塑造形象的单位,就会损失故事的 A.完整性 B.连续性 C.思想性 D.生动性 9.与故事时间前后顺序不同的叙述次序统称为 A.顺时序 B.逆时序 C.倒叙 D.插叙 10.“一个伟大抒情诗人有力量使得我们最为朦胧的情感具有确定的形态”,说这句话的 人是 A.布洛克 B.克罗齐 C.卡西尔 D.科林伍德 11.语句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正确,这样的修辞策略一般称为 A.反讽 B.隐喻 C.典故 D.悖论 12.刘勰“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的说法强调的是文体的 A.通变 B.格调 C.风骨 D.体性 13.威克纳格认为史诗和戏剧诗人的风格属于 A.想象的风格 B.智力的风格 C.情绪的风格 D.悲壮的风格 14.认为风格是“作家消除自己和读者之间的一切隔阂的能力”的作家是 A.托尔斯泰 B.高尔基 C.高尔斯华绥 D.狄更斯 15.中国最早的诗论是 A.《二十四诗品》 B.《典论·论文》 C.《文赋》 D.《毛诗序》 16.从本质特征来看,艺术想象是一种 A.科学活动 B.认识活动 C.思想活动 D.审美活动 17.主张把历史的观点和美学的观点相结合的批评方法是 A.后结构主义的批评方法 B.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方法 C.英美新批评派的批评方法 D.女权主义的批评方法 18.文学有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之分,通俗文学有时又称为 A.严肃文学 B.纯文学 C.精英文学 D.大众文学 19.在西方文论,最早规定了“自然主义”含义的理论家是 A.泰纳 B.孔德 C.席勒 D.康德 20.中国的五言诗形成于 A.先秦时期 B.东汉时期 C.西汉时期 D.魏晋时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意大利诗人但丁认为诗有多重意义,它们是 A.字面意义 B.譬喻意义 C.道德意义 D.奥秘意义 E.历史意义 22.叙述时间主要涉及的内容有 A.事件持续的长短 B.叙述语言的长短 C.事件的前后顺序 D.叙述语言的前后顺序 E.事件的重复频率 23.文学风格的主要特征包括 A.独创性 B.稳定性 C.含混性 D.神秘性 E.多样性 24.明确主张并系统论述过“游戏说”的西方学者有 A.柏拉图 B.席勒 C.泰勒 D.弗雷泽 E.斯宾塞 25.文学的民族性表现在 A.民族的精神气质 B.民族的科技水平 C.民族的生产能力 D.民族的审美趣味 E.民族的语言特点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26小题4分,27、28小题每小题3分,共10分) 26.经验与体验 27.文学语言组织的内指性 28.表意型人物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9.简述历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 30.什么是文学语言组织的陌生化? 31.什么是自由语体? 32.在文学接受过程中,接受者的创造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3.托尔斯泰的传达论具有哪些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34小题15分,35、36每小题10分,共35分.) 34.试述在意境创造中情景交融的三种不同类型,并举例说明之。 35.试述在文艺起源的问题上,有哪些影响较大的理论观点。 36.试论艺术情感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作用。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和“教化说”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重要观念的是( ) A.“文以载道说” B.“寓教于乐说” C.“言志说” D.“娱乐说” 2.英加登认为“形而上特质”只有某些文本才会具有,而这些文本指的是( ) A.“恐怖的文学” B.“伟大的文学” C.“荒诞的文学” D.“经典的文学” 3.“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指的是( ) A.文学形象并不满足于对生活做简单的摹仿 B.文学形象是重视形似的 C.绘画形象要求与儿童的心理状态相似 D.对绘画和文学形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4.西方“典型”的文艺理论思想传入我国的时间是( ) A.鸦片战争时期 B.五四以后 C.建国以后 D.*时期 5.贺拉斯提出的“寓教于乐”说,其代表作是( ) A.《诗学》 B.《诗艺》 C.《美育书简》 D.《拉奥孔》 6.对文学作品要能够做到“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只有这样才能体验到文学的美感。而“出入说”的提倡者是( ) A.鲁迅 B.梁启超 C.王国维 D.宗白华 7.中国传统的风格理论起源于( ) A.魏晋 B.汉代 C.隋唐 D.秦代 8.在创作过程中,居于核心位置的是( ) A.润色与修改 B.艺术传达 C.材料储备 D.艺术构思 9.认为文学本身是一个不依赖任何外在事物而独立自足存在的感情与想象的世界,这种批评方法是( ) A.接受美学批评 B.形式主义批评 C.结构主义批评 D.社会批评 10.“野蛮人的世界观就是给一切现象凭空加上无所不在的人格化的神灵的任性作用”,这种“万物有灵论”的观念出自( ) A.泰勒《原始文化》 B.弗雷泽《金枝》 C.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 D.维柯《新科学》 11.小说起源于( ) A.史诗 B.宗教 C.神话 D.巫术 12.中国对文艺理论的贡献是( ) A.意象 B.意境 C.典型 D.性格 13.提出“熟悉的陌生人”的是( ) A.雨果 B.别林斯基 C.歌德 D.康德 14.神话原型批评的集大成者是( ) A.弗洛伊德 B.荣格 C.弗莱 D.弗雷泽 15.“韵味说”是意境的审美魅力所在,认为“有韵则生,无韵则死”的是( ) A.王国维 B.陆时雍 C.王昌龄 D.司空图 16.文本时间长度小于故事时间长度的粗略叙述,被称为( ) A.省略 B.减缓 C.停顿 D.概略 17.提出“有意味的形式”观念的是( ) A.苏珊·朗格 B.立普斯 C.克莱夫·贝尔 D.黑格尔 18.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是( ) A.文学风格的独创性 B.文学风格的稳定性 C.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D.文学风格的审美性 19.模仿说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时候逐渐被取代,取代它的是( ) A.现实主义思潮 B.浪漫主义思潮 C.现代主义思潮 D.后现代主义思潮 20.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门讨论了文学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该篇是( ) A.时序 B.神思 C.风骨 D.体道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文学四要素包括( ) A.作家 B.作品 C.读者 D.社会 E.世界 22.与人的知、情、意的审美需要相适应,文学形成的审美类型有( ) A.写实性形象 B.抒情性形象 C.象征意象 D.荒诞意象 E.表意性形象 23.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包括( ) A.印象式批评 B.文本式批评 C.诠释式批评 D.形象式批评 E.评点式批评 24.抒情的本质是( ) A.宣泄情感 B.表现情感 C.传达情感 D.投射情感 E.发泄情感 25.在叙述性文本中,故事包括( ) A.环境 B.情节 C.人物 D.事件 E.情景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艺术灵感 27.文学思潮 28.价值阅读 29.文学风格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0.文学形象的特征是什么? 31.文学批评的方式有哪些? 32.为什么说文学发展以社会发展为前提? 33.文学象征意象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4、35小题各12分,第36小题14分,共38分) 34.试述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35.意境的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36.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和自己的阅读经验,分析一下文学接受中审美效果的具体表现。

自考文艺概论真题答案

答:艺术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特征,就叫作艺术语言。艺术起源于巫术,最早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视听艺术。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 在古希腊时期,最早提出文艺“模仿自然”观点的理论家是()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 苏格拉底 D. 赫拉克利特 2 . 在文学研究中提出文学活动是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四个要素构成的理论家是() A. 亚里士多德 B. 艾布拉姆斯 C. 苏姗·朗格 D. 英加登 3 . 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A. 萨丕尔 B. 王力 C. 伊格尔顿 D. 索绪尔 4 . 把典型形象称为读者的“熟悉的陌生人”的俄国文论家是() A. 托尔斯泰 B. 别林斯基 C. 杜勃罗留波夫 D. 车尔尼雪夫斯基 5 . 把中国传统的叙事理论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理论家是() A. 李贽 B. 叶昼 C. 金圣叹 D. 毛宗岗 6 . “《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提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 A. 李贽 B. 叶昼 C. 金圣叹 D. 毛宗岗 7 . 从人物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文论家是() A. 巴特尔 B. 热奈特 C. 格雷马斯 D. 福斯特 8 . “艺术表现本身,乃是使某种尚不确定的情感明晰起来,而不是把内心原来的情感原封不动地呈示出来。 ” 作出这一论断的理论家是() A. 布洛克 B. 克罗齐 C. 科林伍德 D. 卡西尔 9 . 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是() A. 普通性 B. 特殊性 C. 典型性 D. 独创性 10 . 在我国,从美学高度将文学风格区分为阳刚和阴柔两大类型的人是() A. 方苞 B. 姚鼐 C. 王夫之 D. 刘熙载 11 . 劳动说的提倡者是() A. 弗雷泽 B. 斯宾塞 C. 康德 D. 普列汉诺夫 12 . 人类历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是() A. 摹仿说 B. 游戏说 C. 巫术说 D. 劳动说 13 .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段关于文学的社会作用的论断出自()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韩非子 14 . 文学消费生产着生产与()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购买者 D. 学习者 15 . 提出“以读者为中心,读者决定一切”的西文批评流派是() A. 接受美学 B. 结构主义 C. 解构主义 D. 英美新批评派 16 . 提出以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作为文艺批评的标准的人是() A. 恩格斯 B. 马克思 C. 列宁 D. 普列汉诺夫 17 . 存在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的西方文学主潮是() A. 现实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代主义 D. 后现代主义 18 .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这段对文人“感物”过程的描述出自() A. 陆机的《文赋》 B. 曹丕的《典论·论文》 C. 钟嵘的《诗品序》 D. 刘勰的《文心雕龙》 19 . 西方历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纲领和自觉的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是()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表现主义 20 . 19世纪中期,社会形态逐步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也逐步过渡到() A. 自然主义 B. 象征主义 C. 未来主义 D. 表现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 西方典型论发展的阶段有( ) A. 类型说 B. 个性典型观 C. 共性与个性统一说 D. 马克思主义典型观 E. “共名”说 22. 最常见的人物类型有( ) A. 扁平人物 B. 正面人物 C. 圆形人物 D. 典型人物 E. 性格人物 23. 西方的“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成的类别有( ) A. 叙事作品 B. 抒情作品 C. 戏剧作品 D. 电影作品 E. 电视作品 24. 认为文艺的起源与人类的游戏本能有关的人有( ) A. 康德 B. 席勒 C. 斯宾塞 D. 黑格尔 E. 海德格尔 25. 巫术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 爱德华·泰勒 B. 弗雷泽 C. 萨洛蒙·赖纳许 D. 康德 E. 黑格尔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6.文学 27.典型环境 28.期待视野 29.共鸣 30.文学思潮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7分,共 28 分) 31.简述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32.你怎样理解抒情作品的抒情原则? 33.简述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不平衡的表现形态。 34.文学流派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5小题12分,第36小题10分,共 22 分) 35.结合文学实际论述文学意境的审美特征。 36.文学批评的意义有哪些?举例说明。

《文学概论》课程分A卷和B卷,考生可根据使用教材版本不同任选A卷或B卷,使用1989年版和1995年修订本教材的考生请选A卷,使用2000年第1版的考生,请选B卷,若两卷均答,以A卷作为评卷依据。 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文学处于人类社会结构中的___________位置上,它与哲学、政治、道德、宗教等一样都属于___________. 2.导致作家艺术风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概括地说,一个是___________的影响;另一个是___________的作用。 3.文学发展的继承和革新的辩证关系,简而言之,继承是___________,革新是___________. 4.依据作品所运用的语言的有韵或无韵,可将文学区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 5.创作灵感的基本特点是: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 6.对叙事文学而言,艺术构思中形象酝酿阶段的基本使命是:A、使人物形象___________;B、使人物形象___________;C、使人物形象___________. 7.在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劳动说”的先期提出者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从语言的直观层次看,诗歌具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特点。 9.文学作品的形式是指运用语言具体表现作品内容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作品完成后的感性形态。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5题为单项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项),6—15题为多项选择(每题有二至五个正确项)。请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该题不给分〕 1.在我国文论,最先对诗歌中的作家作品风格进行类型研究的是( ) A. 曹丕 B.陆机 C.刘勰 D.钟嵘 2.“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的理论的提出者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3.依据不同的艺术手法各自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的不同,可将其区分为以下几种( ) A.隐喻、夸张、排比、对偶 B.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C.讽刺、反语、婉转、荒诞 D.写实、浪漫、象征、魔幻 4.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艺思潮的哲学基础是( ) A.经验主义 B.实证主义 C.唯理主义 D.感觉主义 5.根据作品容量的大小和篇幅的长短,可将戏剧文学区分为下列类别( ) A.情节剧与抒情剧 B.歌剧与话剧 C.独幕剧与多幕刷 D.悲剧与喜剧 (以下为多项选择题) 6.我国晚清学者王国维认为,诗的意境可区分为以下几类( ) A.雄浑之境 B.冲淡之境 C.有我之境 D.无我之境 E.古朴之境 7.文学作品形式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从创作角度看,相似的内容可用不同的文学样式来表现 B.从创作角度看,形式的高下优劣将直接影响内容的表达 C.从发展角度看,一种形式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D.从发展角度看,形式的变革可有力促进文学的快速发展 E.从欣赏角度看,形式最先为读者所感知并可以单独欣赏 8.以审美的方式掌握世界的特点是( ) A.以抽象的理性形式反映对象 B.以具体的感性形式描绘对象 C.以冷静的客观态度说明对象 D.以浓烈的主观情思观照对象 E.以观念性的图式去图解对象 9.叙事类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性格整体,它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 A.在生命性的基础上,普遍性与个性的统一 B.在哲理化的基础上,抽象性与象征性的统一 C.在形象性的基础上,理念性与经验性的统一 D.在整体性的基础上,丰富性与特征性的统一 E.在审美性的基础上,独创性与深刻性的统一 10.下列文学流派中属于西方现代主义范畴的是( ) A.自然主义 B.表现主义 C.象征主义 D.存在主义 E.超现实主义 11.文学作品语言的特征是( ) A.音乐性 B.形象性 C.说明性 D.含蓄性 E.情感性 12.文学创作的主导思维方式为什么是形象思维 它是由下列哪些因素所决定的( ) A.文学所表现的特殊对象内容 B.文学所运用的特殊方式手段 C.文学所采用的语言文字材料 D.文学所发挥的独特社会功能 E.文学所身处的意识形态地位 13.文学鉴赏之所以具有审美享受的性质,其主要原因是( ) A.鉴赏的客体作品内蕴审美特质 B.鉴赏的客体作品具有思想倾向 C.读者以审美的态度去观照作品 D.读者以理性的思维去分析作品 E.读者以科学的精神去阐释作品 14.在我国文学,以作家在创作题材上的共同性来命名的文学流派有( ) A.边塞诗派 B.江西诗派 C.山水诗派 D.田园诗派 E.阳湖诗派 15.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标准,可具体化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 A.反映生活的真实性 B.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C.作品组构的整体性 D.艺术表现的独创性 E.作品特色的民族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情节 2.审美享受 3.艺术构思 4.典型人物 5.“巫术说” 四、辨析题(每题7分,共14分;先判断命题的正误,然后简要地阐明理由) 1.一个时代文学的繁荣局面,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造就的。 2.所谓文学的世界性,是指文学的民族性消亡后的全球大一统的文学。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怎样理解语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特点及它的长处与短处。 2.文学作品的主题为什么会具有时代性 六、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在同一民族、同一时代中,产生文学风格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说文学批评是一种融合了社会批评的美学批评 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波兰现象学美学家英加登认为作品由___________、意义层、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中的“世界”层等四个层次构成。 2.文本只有在读者阅读过程中,经过读者的体验,并与作者构成___________时,才能被称为美学对象。 3.中国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意境可以区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文学象征意象的基本表现手段是___________. 5.隐含的作者是在叙述者背后使叙述者和他的___________得以存在的___________. 6.在抒情作品的创作中,抒情的途径一般有:一、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 7.艺术直觉是指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___________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或___________. 8.在文学接受活动中,接受者的阅读动机主要有三种: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 9.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先锋小说家的无体裁写作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__________;其二是___________. 10.英国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理论家曾把文文化阅读区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5题为单项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项),6—15题为多项选择(每题有二至五个正确项)。请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该题不给分〕 1.在第三人称叙述中,由于叙述者的叙述视点可以游移,因此,这种叙述又被称作( ) A.游移焦点叙述B.多焦点叙述 C.无焦点叙述 D.反焦点叙述 2.提出“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家是( ) A.陆机 B.刘勰 C.叶燮 D.严羽 3.现代数码成像技术比古老的神话更善于制造的是( ) A.虚拟现实 B.生活真实 C.悲剧效果 D.喜剧效果 4.作家创作活动的动力是( ) A.表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情感积累 D.生活阅历 5.直接运用巫术说来解释史前艺术的理论家是( ) A.爱德华 泰勒 B.弗雷泽 C.苏珊 朗格 D.萨洛蒙 赖纳许 (以下为多项选择题) 6.从创作动机在创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来看,我们可以将创作动机区分为( ) A.主导动机 B.积极动机 C.非主导动机 D.消极动机 E.以上四项均对 7.后现代主义作品中最突出体现新观念的特征的是文本的( ) A.拼贴 B.拼接 C.杂陈 D.并置 E.排列 8.以下属于审美的是( ) A.审丑 B.审崇高 C.审卑下 D.审悲 E.审喜 9.一定的政治体制与政治观点及其变化,对文学的重要影响体现在( ) A.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政治以及激烈的阶级斗争,影响文学的方向和性质 B.统治阶级的政策制度以及个人好恶,影响文学的内容与风格 C.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政治以及激烈的阶级斗争,影响文学的繁荣或萧条 D.不同时期的政治,影响文学的内容与风格 E.统治阶级的政策制度以及个人好恶,影响文学的繁荣或萧条 10.文学文本区别于一般文本的独特之处在于( ) A.文学文本具有内指性 B.文学文本总是指一种实际语言形态 C.文学文本建构的是一个虚幻的世界 D.文学文本往往要表达某种相对完整的意义 E.文学文本总是被创造出来供读者阅读和接受的 11.20世纪20年代产生的英美新批评派的代表人物有( ) A.杰姆逊 B.休姆 C.理查兹 D.兰索姆 E.热奈特 12.文学的文化意义包括( ) A.文学可以揭示人的生存境遇 B.文学可以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C.文学可以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D.文学可以揭示人的生存状况 E.文学可以憧憬人类的未来 13.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 A.内指性 B.音乐性 C.陌生化 D.本色化 E.表现性 14.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之所以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于( ) A.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就不能形成 B.典型环境是形成典型人物性格的基础 C.典型环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 D.典型环境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E.典型人物对环境具有反作用 15.以下关于情绪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情绪主要源于人的生理性需要,情感则主要源于人的社会性需要 B.情绪产生在情感之前 C.情绪具有一定的情境性,情感不仅有情境性而且有稳定性 D.情绪与情感相互依赖 E.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文学典型 2.原型意象 3.审美心理结构 4.文学思潮 5.语音层面 四、辨析题(每题7分,共14分;先判断命题的正误,然后简要地阐明理由) 1.艺术想象就是艺术直觉。 2.从文学的审美特性看,语言是文学文本的美的组成部分。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文学的电子传播的特征。 2.文学创作中对于语言的运用有哪些具体要求 六、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文学消费与一般商品消费的区别。 2.根据你所学的文学理论知识,请区别文学与科学文化。 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529 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上层建筑 社会意识形态 2.社会历史的客观条件 作家自己的主观条件 3.革新的前提和基础 继承的目的和要求(或称目的和方向) 4.韵文(或称文) 散文(或称笔) 5.突发性 直觉性 创新性 6.清晰起来 丰满起来 活跃起来 7.沃拉斯切克 毕歇尔 8.韵律之美 高度凝练 9.内容结构 表现手段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A 2.C 3.B 4.C 5.C 6.CD 7.ACE 8.BD 9.ADE 10.BCDE 11.ABDE 12.ABD 13.AC 14.ACD 15.ABCDE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指叙事文学作品中由人物的活动及人物间的相互关系所构成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是人物性格成长和构成的历史。 2.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中,他的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诸多心理功能被调动起来,处于无障碍状态,从而使他获得一种心灵上的自由、超脱和愉悦。 3.指作家在感受、认识所汲取的生活材料的内在意蕴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意图,运用典型化或意境化的方法建构起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体系的心理活动。 4.指作家的审美力和生命力所创造的,由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人生意蕴和文化心理意蕴的普遍性、特殊性和个性三个层次互相交融所组成的艺术形象,是一个既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又有高度的审美价值的完满而有生气的性格整体。 5.在探索文艺起源问题上的一种理论观点,由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 泰勒和弗雷泽提出。他们认为原始人的一切创作活动都包含着巫术的意义,都是原始巫术的直接表现,因为巫术的思维法则的推动才促成了艺术的诞生。 四、辨析题(每题7分,共14分) 1.对。 文学的繁荣当然离不开作家的创作,但是,它并非作家单方面努力的结果。因为创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所以,读者对文学的热情如何、需求如 何,将直接影响作家的创作激情与创作走向。即是说,只有作家与读者的积极性都发挥出来,并且相互合作,携手并进,才能造就文学的繁荣局面。 2.错。 文学的民族性与文学的世界性并不是截然对立的社会属性。文学的世界性的涵义应作如下理解: 一是各民族的优秀文学越来越多的跨出国门,流传于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人民所共享的精神财富。 二是各民族文学在相互间频繁地借鉴、吸收和交融汇合中,不断催生出带普遍性的新的艺术素质来。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 语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特点是:它不像其他艺术形式的形象那样具有直观性。读者面对文学作品根本无法看到形象,读者只有在理解作品的语言的基础上,经过自己 的想象和联想,才能在脑子里浮现出相应的形象来。就是说,读者是通过理解语言符号间接地感受到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 它的长处是:文学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性天地,读者可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去丰富它、充实它。 短处是:一部秀、最出色的文学作品,对于不懂作品所用以塑造形象的语言的人来说,是毫无意义的。 2.文学作品的主题具有时代性的原因是; 首先,文学反映的总是特定时代的生活内容,其与时代相关联的生活情景、审美意识 等不可能不在作品中表现出来。 其次,作家的心灵窗口会敏感地接纳时代的风云变幻,作家的社会责任性会促进他关注时代的社会问题,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与时代相适应的审美理想、审美方式反映它们。 再次,公众的审美趣味、审美要求也总是带有时代特征的,并且会通过这样那样的途径反馈于文学创作。 六、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产生文学风格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现实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生活是文学风格的客观基础,而现实和历史的社会生活不仅是五光十色、异常多样的,而且是变动不居、流动发展的。这样,具有多样性的现实与历史的社会生活,必然导致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第二、作家创作个性的多样性。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体现,而不同的作家因其个性气质、生活实践、文化素养、艺术追求等因素的不同,会形成不同 的创作个性,同一作家其创作个性也会有所变化与发展。这样,多样性的创作个性,必然会使文学风格出现多样性。 第三、公众审美要求的多样性。文学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公众,满足公众的审美要求。而公众因其所处的生活环境、社会地位、文化素养、年龄性别等的不同,会形成多种多样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要求。这样,多样性的审美要求反馈于文学创作,必然会产生出多样性的文学风格。 2.说文学批评是一种融合了社会批评的美学批评的原因是: 第一、文学作品说到底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一切时代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总是包含着深广的社会内容,总是要提出一定的社会问题的。因此,批评就必须依据 正确的历史观和一定的社会生活为参照系,来分析、研究作品,才可能对作品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就是说,文学批评首先是一种社会批评。 第二、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的特点在于审美。文学所反映的生活,虽然融合着政治、经济、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因素,但其中的审美因 素却是基本的和主要的。因此,文学批评又不能不是美学批评,即依据一定的美学观来对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作出中肯的审美价值方面的评价。 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语音层 图式外观层 意向性状态 2.对话关系 3.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4.象征性 5.讲述行为 一种意识 6.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以景结情、情景交融 7.感性形式 心理能力 8.审美和娱乐 求知与受教 批评与借鉴 9.多语体或杂语体小说 自反小说或元小说 10.品质阅读 价值阅读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C 2.B 3.A 4.B 5.D 6.AC 7.AD 8.ABCDE 9.ADE 10.BDE 11.BCD 12.ABCDE 13.ABCD 14.AC 15.ABCDE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是指写实型作品言语系统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性格,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是指在某种抒情传统中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 3.是指接受者原有的文学知识、审美趣味以及阅读过的作品所构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图式。 4.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流行的文学观念与文学创作潮流,它与特定的社会思潮、哲学思想相关联,体现了一定历史时段内文学的主要倾向。 5.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 四、辨析题(每题7分,共14分) 1. 错。 首先,艺术想象与艺术直觉有许多共同点,它们都与感性形象紧密相关,都伴随着强烈的美感享受,都具有创造性。 其次,虽然二者具有共同点,但艺术想象不是艺术直觉,艺术想象的过程一般是有意识的,而艺术直觉的过程则是无意识的;而且艺术想象的过程是由感性形象到感 性形象,期间虽有创造,但也主要是形象层面的加工改造,而艺术直觉的过程则是从感性形象入手,终结于形象所蕴含的意义与韵味的把握。 2.对。 首先,语言中蕴含着语音、节奏、象征、形态等审美的因素,在文学中,通过作家对语言的这些“美的资源”的悉心开发和铸造,语言本身在意义表达中就会显示出它的独特的“美”来。因此,语言是文学文本的美的资源。 其次,在文学中,语言当其成功地和富于个性地表达了意义时,它本身也会显示出独特的美来,语言美是文学美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首先,电子传播是视听复合符号的信息传播。 其次,电子传播提供的直观性是空前的真实与虚假的混合。 再次,电子传播具有世界性与商业化的倾向。 2.文学创作中对语言运用的具体要求有: (1)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要恰如其分。 (2)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要有透明性。 (3)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要有独创性。 六、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首先,在消费需求与目的上,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主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以实用性、功利性为目的;文学消费则主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以审美性、娱乐性为目的。 其次,在消费方式与评价上,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都造成实物的减少或破旧,引起价值有形或无形的损耗,而文学消费则只损耗产品的物质形式方面的价值,其内蕴的文化审美价值并不因传播与接受而减损。 再次,在消费实现上,一般物质产品以被使用和主体的享受为消费实现,非艺术、文学的精神产品一般也以某种知识观念的汲取与引用为消费过程的终结,它们都是 为消费而消费,并不对产品本身构成新的生产与再生产。文学消费则既是名副其实的消费,又是富有创造意义的生产,两者同步进行构成了消费实现。 2.首先,文学的中心问题首先是人、人的感受、情感、愿望和理想。科学的中心问题则主要是自然世界,科学也研究人自身,但在科学尤其是在自然科学中,人主要作为一种自然而进入科学的视野。 其次,文学和科学都要揭示世界的奥秘:文学要揭示的是人的心灵方面的奥秘,科学揭示的是自然方面的奥秘。 再次,文学与科学都追求真与美,但文学追求的真主要是人的情感的真,科学则追求客观世界规律的真;科学在必须选择时,它选择真而“牺牲”美,文学则在真与美二者中永不可作单一的选择。文学要求真、善、美的统一。

  •   索引序列
  •   文艺概论自考真题
  •   自考文艺概论真题
  •   文艺概论自考本科真题
  •   自考文艺概论历年真题
  •   自考文艺概论真题答案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