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教育社会学自考重点知识

教育社会学自考重点知识

发布时间:

教育社会学自考重点知识

发布时间:

教育社会学自考重点知识点

【第一篇】

1.1895年,在《原强》一文中首先介绍了斯宾塞及其社会学的学者是( B )1-17

A.康有为 B.严复

C.章太炎 D.谭嗣同

2.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指的是社会学的( B )2-36

A.描述性功能 B.解释性功能

C.预测性功能 D.规范性功能

3.在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属于定性方法的是( D )2-41

A.介入性研究 B.问卷调查

C.社会实验方法 D.实地研究

4.初级社会关系是次级社会关系的基础,但社会关系大量表现为( C )3-64

A.初级社会关系 B.血缘关系

C.次级社会关系 D.结合关系

5.人口资源具有两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 A )3-67

A.社会属性 B.群体属性

C.资源属性 D.价值属性

6.在自然资源的分类中,天然气属于( A )3-70

A.矿产资源 B.环境资源

C.生物资源 D.替代资源

7.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D )4-85

A.文化模式 B.文化集丛

C.文化特性 D.文化特质

8.在文化的功能中,表现为提供知识和积累成果两方面的是( C )4-86

A.反功能 B.价值功能

C.社会导向功能 D.整合功能

9.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对世界社会学发展影响力的,首推( B )1-13

A.哥伦比亚学派 B.芝加哥学派

C.哈佛学派 D.牛津学派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学理论逐步走向多元化,其中包括吉登斯的( D )2-51

A.社会批判理论 B.现象学社会学理论

C.沟通理论 D.结构化理论 11.人们认知与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过程,被称为( A )5-110

A.价值观念社会化 B.思维社会化

C.思想社会化 D.文化社会化

12.美国心理学家哈维格斯特强调人的社会化是持续一生的思想,他把人一生的社会化过程分为( B )5-116

A.五个阶段 B.六个阶段

C.七个阶段 D.八个阶段

13.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地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事物的东西,被称为( B )6-142

A.语言 B.符号

C.词汇 D.语法

14.以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标准,可以把群体分为( D )7-156

A.内群体和外群体 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C.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D.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5.一对夫妇没有子女并自愿终生不育的家庭属于( A )7-163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完全家庭

16.为了使组织更有效地实现它的目标,必需使组织的结构和过程科学化和合理化,这种观点来自于( A )8-184

A.科学管理理论 B.人际关系理论

C.组织行为理论 D.权变理论

17.根据韦伯对合法统治的分类,世袭制属于( B )8-181

A.魅力型 B.传统型

C.法理型 D.法治型

18.反映并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基础的原始的关系——生产关系以及与之紧密相联的经济活动的规范和制度,被称为( D )9-207

A.自发制度 B.派生制度

C.从属制度 D.本源制度

19.属于教育制度的显功能的是( C )9-212

A.社会控制功能 B.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

C.文凭功能 D.吸收剩余劳动力的功能

20.一个社区中的各种组织或子系统在本社区内部彼此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被称为( D )10-228

A.社区块状格局 B.社区纵向格局

C.社区条状格局 D.社区横向格局 21.我国的农村社区大致有两种形态,即( B )10-231

A.散村和乡镇 B.散村和集村

C.乡镇和村落 D.集村和乡镇

22.韦伯主张从三项标准来进行社会分层,即( A )11-255

A.经济、政治和社会 B.经济、政治和教育

C.经济、政治和文化 D.政治、文化和教育

23.美国社会学家特纳提出了两种形式的社会流动,即( C )11-271

A.结构流动和自由流动 B.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

C.竞争式流动和赞助式流动 D.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

24.违反有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的规章条例的行为是( D )12-281

A.违例行为 B.违法行为

C.违规行为 D.违章行为

25.在失范理论中,既放弃了社会鼓励的目标,也抛弃了社会认可的手段,这种适应方式被称为( B )12-288

A.形式主义 B.退缩主义

C.反叛 D.革新

26.按照一整套条文规定,有某种组织体系加以推行的一种社会控制形式是( C )12-295

A.宏观控制 B.外部控制

C.制度化控制 D.内在控制

27.在社会问题研究的理论中,认为不存在客观意义上的社会问题的理论是( A )13-306

A.社会建构理论 B.社会解组理论

C.文化冲突理论 D.行为偏差理论

28.家庭矛盾冲突的一种极端行为表现是( D )13-314

A.夫妻离异 B.子女离家出走

C.家庭解组 D.家庭暴力

29.在社会预警系统中,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认识和参与社会问题防治的知识属于( C )13-325

A.社会干预中心 B.社会支持网

C.警示教育体系 D.监测系统

30.按照社会变迁的人为参与和控制程度,社会变迁可以分为( A )14-331

A.自发变迁与有计划变迁 B.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

C.社会进步与社会倒退 D.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

【第二篇】

1.社会的基本特征有( BCDE )3-54

A.社会以群体为基础

B.社会以人为主体

C.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

D.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E.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

2.显性的冲突方式可以分为( ABCDE )6-141

A.争论 B.拳斗

C.械斗 D.仇斗

E.战争

3.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家庭出现了一些变迁,这些变化的主要表现有( BCD )7-167

A.家庭结构趋于复杂

B.家庭规模趋于缩小

C.家庭功能有所变化

D.家庭价值观的认识趋向现代化

E.家庭生活方式个性化

4.现代城市社区的生活方式和传统农村社区相比较具有的特征有( ABDE )10-235

A.社会分工复杂

B.家庭和初级群体作用减弱

C.社会变迁比较缓慢

D.人际互动趋向功利化、理性化和肤浅化

E.存在和包容了更多的文化差异

5.社会控制的方式有( BCDE )12-296

A.精神控制 B.法律控制

C.道德控制 D.习俗控制

E.宗教控制 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6.社会学本土化1-21

答:

社会学本土化是一种使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

7.宗教4-93

答:

从本质上说,宗教是人们对超人类、超自然的神的幻想、敬畏与信仰,是现实世界在人的头脑里的歪曲反映。从文化上讲,宗教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是调整人们社会行为的重要规范,是集信仰、观念、组织、制度等于一体的复合体。

8.交换6-137

答:

交换指的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

9.私人部门8-188

答:

所谓私人部门,是指为私人所拥有,并以利润化为组织目标,通过在市场上出售其产品或提供服务以求得利润的各类工商企业组织,也称为私有部门。

10.社会变迁14-328

答:

社会变迁,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基本形态的变异。

【第三篇】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学的贡献。1-7/8。

答:

(1)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

(2)马克思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3)马克思的《资本论》不仅是经济学著作,更是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社会结构的社会学篇巨著。

(4)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不但有其宏观方面的理论体系,而且有其实践内容。

(5)马克思和恩格斯注重社会调查的实践证明,社会调查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学理论的源泉。

2.简述继续社会化的意义。5-114

答:

继续社会化之所以必要,是因为:

(1)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任何个人的现有知识、才能,都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因而,基本社会化只是为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能力打下基础,一个人要适应未来社会的环境和要求,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继续学习,不断提高。

(2)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面临着知识的增长与更新急剧加快的潮流,因而,一个人如果不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继续学习,接受自己所需要的新知识,就可能被社会淘汰。

(3)基本社会化时期的教育范围有较大的局限性,面对个人交往范围的逐步扩大,必须充实更多更广泛的社会生活经验。

(4)人不仅仅是学习社会文化,还肩负着发展社会文化的责任,成年人在生活的实践中更能主动地选择和内化知识,更能通过学习开创未来。

3.简述利益群体的相互关系。7-172

答:

(1)社会各利益群体的存在不是独立静止的,每一个利益群体总是处在同其他利益群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

(2)利益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说,是社会各利益群体的权利需要与义务承担之间的矛盾运动。

(3)在社会中,每一个利益群体都具有一定的权利需要,并为实现本群体的利益而努力。

(4)同时,每一个利益群体又必须为其他群体的权利需要乃至整个社会的利益而承担一定的义务。 4.简述我国户籍制度的特点。11-262

答:

户籍制度,有两大特点:

(1)它以城乡划界,把人固定在自己的出生地;

(2)户籍与劳动用工制度、人事档案制度和生活资源供应制度相配套。

5.简述全球化在一般意义上的特征。14-345

答:

(1)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

(2)交通与通讯的全球化

(3)信息全球化

(4)政治的多极化

(5)文化全球化

【第四篇】

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实际阐述新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特点。4-102

答:

(1)这次文化交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中国是以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完全自主地进行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是清代的被迫交流。

(2)但是当前的中西文化交流也有不对等的地方,即在物质交流方面,中国向西方出口,的产品技术含量低,西方向中国出口的产品技术含量高,这在劳动付出上是不对等的。在精神文化交流方面,中国从西方引进的多,而西方从中国引进的少。在互派留学生方面,中国派出的多,接受的少,二者不成比例。

2.试述中国社区建设的原因及其本质。10-245

答:

(1)中国社区建设的原因:

社区建设在中国的提出和广泛开展,其根本原因在于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社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发展的新变化、新情况和新要求。

(2)中国社区建设的本质:

从本质上看,中国社区建设是对传统城市社会管理模式的制度变革与创新。

比较教育自考知识点如下:

1.比较教育:以比较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当代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地区和国际社会的教育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探讨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经验的教育研究领域。

2.因素分析法。比较教育研究的一种方法,由阿诺德、萨德勒等人首侣,20世纪初至60年代广泛应用于比较教育研究。这种方法强调一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性对其教育的影响,注重分析影响一国教育的各种因素和力量。

3.结构功能主义:西方社会科学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在一个社会系统整体中,各个部分都发挥着各自独特的功能,以维持社会系统的相对稳定。

4.世界体系分析理论:当代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学派提出的一种比较教育研究的理论框架。20 世纪70年代在比较教育学界流行,主要代表人物有卡诺伊、梅厄、阿尔特巴赫和阿诺夫等。

5.冲突理论: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的~种理论。20世纪70年代流行于比较教育学界.挑战在比较教育研究领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结构功能主义。

6.新殖民主义理论:描述当今世界西方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剥削与被剥削、控制与依赖关系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把国与国之间现存的这些不平等关系视为新的殖民关系,将其与历史上的殖民主义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7.比较法:比较教育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在比较教育研究中,比较教育研究者对相同历史时期,或者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有某种相似之处,等等。

教育社会学自考重点知识

概念 教育社会学(sociology of education) 研究教育的社会性质、社会功能以及教育制度、教育组织、教育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各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与社会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学科。教育科学中近百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边缘性的分支学科。

自考社会学概论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1、社会需要在社会中的地位 2、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4、社会交往的意义 5、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交往理论 6、符号相互作用论 7、人际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8、角色扮演的过程 9、社会化的内容 10、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特殊社会化的关系 11、社会化对形成个性的影响 12、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13、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和功能 14、家庭的功能 15、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16、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17、组织目标对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18、指出“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人”假设对管理策略的不同观点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sociology of education) 研究教育的社会性质、社会功能以及教育制度、教育组织、教育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发展过程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近代心理学、生理学的发展,为科学化教育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实践的广泛性、丰富性,更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如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生产、经济、文化、人口之间的关系,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内部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中学教育中教育目标与教学、课外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与德、体、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存在着规律性联系。教育学的任务就是要探讨、揭示种种教育的规律,阐明各种教育问题,建立教育学理论体系。课程设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育管理原理、教育评估和督导、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管理心理学、教育法学、中外教育管理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教育预测与规划、毕业论文、英语(二)、班级管理学、现代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教育财政学、高等教育管理、中小学教育管理、学前教育管理、教育学(二)、心理学、现代管理学、普通逻辑。教育社会学同时也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必考科目。报考院校[北京]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天津] 南开大学[山西] 山西大学[辽宁] 沈阳师范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 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东南大学[江苏] 南京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 浙江大学[安徽] 安徽大学[福建] 福州大学[山东] 山东大学[湖北]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学院[湖南] 湖南师范大学[广东] 中山大学[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学院[四川] 成都理工大学[贵州] 贵州民族学院[云南] 云南大学[陕西]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 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学院[新疆] 新疆大学

建议去看 邱泽奇《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自考重点知识总结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15、师生关系 ――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17、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18、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的关系。19、癸卯学制——1903年修改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它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其特点是学习年限长。20、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21、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22、德育方法——指为了完成德育的目的任务和实施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手段。23、知行统一原则——又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又要引导他们久进行实际锻炼,把理论教育与组织实践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一代新人。24、自我教育法——是指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方法。25、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2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务、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27、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28、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系统地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29、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30、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由政府主管部门制订的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规划的指导性文件。31、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学法的辩证统一。32、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内容,按固定的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教学的组织形式。33、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34、班主任——是组织领导班级组成为坚强集体,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指导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人。35、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36、课外教育——指的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37、校外教育——指校外教育机关或社会团体、家庭,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校外组织学生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38、社会教育——是通过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的教育。39、家庭教育——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孙晚辈进行的教育。即在家庭中,家长自觉的、有意识的按照一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行为活动。40、教育合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种教育力量统一要求、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合力。41、管理——合理组织好各项工作,协调好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42、学校管理——是一般管理的特殊部分,它是合理组织好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好学校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活动过程。在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的核心。43、管理职能——是管理系统中管理者和组织机构的职责和功能。管理的职能反映管理的本质。44、决策——在可供选择的多个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的行为。45、管理体制——是指一定组织系统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管理职责、权限划分的制度46、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47、现代教育观——现代教育观关注的是人的教育,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关照人的主体性发展,致力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高质量创新型人才。48、学校整体改革——指整体育人,以达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49、教育科学研究——简称教育科研。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从教育的客观实际出发,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去研究教育现象,搜集和积累教育事实材料,认识教育本质,揭示教育教育规律,形成新的教育理论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50、教育测量—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照一定教育规则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加以数量化测定的过程。51、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教育目标,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及其参与者进行价值判断,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52、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所达到的一种较高水平状态,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化,是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在内的教育整体转换运动。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教育社会学是以社会科学为原理,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与社会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学科,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我国很早就注意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古代教育家孔丘提出过“庶、富、教”的理论,认识到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先秦时期的《学记》载“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表述了当时对教育与社会政治关系的认识。但是,作为专门学问的教育社会学是从近代西方开始的。1883年美国社会学家L.F.沃德的《动态社会学》一书出版,书内有“教育与社会进步之关系”的专章。1899年出版了社会学家、教育家J·杜威的《学校与社会》。1922年出版了法国社会学家E·迪尔凯姆(旧译杜尔干)的《教育与社会学》。一般认为迪尔凯姆是教育社会学的奠基者。此后,对这门学问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很快地发展起来,并以美国为中心,日益推广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教育社会学自考重点知识汇总

【第一篇】

1.1895年,在《原强》一文中首先介绍了斯宾塞及其社会学的学者是( B )1-17

A.康有为 B.严复

C.章太炎 D.谭嗣同

2.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指的是社会学的( B )2-36

A.描述性功能 B.解释性功能

C.预测性功能 D.规范性功能

3.在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属于定性方法的是( D )2-41

A.介入性研究 B.问卷调查

C.社会实验方法 D.实地研究

4.初级社会关系是次级社会关系的基础,但社会关系大量表现为( C )3-64

A.初级社会关系 B.血缘关系

C.次级社会关系 D.结合关系

5.人口资源具有两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 A )3-67

A.社会属性 B.群体属性

C.资源属性 D.价值属性

6.在自然资源的分类中,天然气属于( A )3-70

A.矿产资源 B.环境资源

C.生物资源 D.替代资源

7.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D )4-85

A.文化模式 B.文化集丛

C.文化特性 D.文化特质

8.在文化的功能中,表现为提供知识和积累成果两方面的是( C )4-86

A.反功能 B.价值功能

C.社会导向功能 D.整合功能

9.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对世界社会学发展影响力的,首推( B )1-13

A.哥伦比亚学派 B.芝加哥学派

C.哈佛学派 D.牛津学派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学理论逐步走向多元化,其中包括吉登斯的( D )2-51

A.社会批判理论 B.现象学社会学理论

C.沟通理论 D.结构化理论 11.人们认知与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过程,被称为( A )5-110

A.价值观念社会化 B.思维社会化

C.思想社会化 D.文化社会化

12.美国心理学家哈维格斯特强调人的社会化是持续一生的思想,他把人一生的社会化过程分为( B )5-116

A.五个阶段 B.六个阶段

C.七个阶段 D.八个阶段

13.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地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事物的东西,被称为( B )6-142

A.语言 B.符号

C.词汇 D.语法

14.以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标准,可以把群体分为( D )7-156

A.内群体和外群体 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C.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D.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5.一对夫妇没有子女并自愿终生不育的家庭属于( A )7-163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完全家庭

16.为了使组织更有效地实现它的目标,必需使组织的结构和过程科学化和合理化,这种观点来自于( A )8-184

A.科学管理理论 B.人际关系理论

C.组织行为理论 D.权变理论

17.根据韦伯对合法统治的分类,世袭制属于( B )8-181

A.魅力型 B.传统型

C.法理型 D.法治型

18.反映并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基础的原始的关系——生产关系以及与之紧密相联的经济活动的规范和制度,被称为( D )9-207

A.自发制度 B.派生制度

C.从属制度 D.本源制度

19.属于教育制度的显功能的是( C )9-212

A.社会控制功能 B.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

C.文凭功能 D.吸收剩余劳动力的功能

20.一个社区中的各种组织或子系统在本社区内部彼此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被称为( D )10-228

A.社区块状格局 B.社区纵向格局

C.社区条状格局 D.社区横向格局 21.我国的农村社区大致有两种形态,即( B )10-231

A.散村和乡镇 B.散村和集村

C.乡镇和村落 D.集村和乡镇

22.韦伯主张从三项标准来进行社会分层,即( A )11-255

A.经济、政治和社会 B.经济、政治和教育

C.经济、政治和文化 D.政治、文化和教育

23.美国社会学家特纳提出了两种形式的社会流动,即( C )11-271

A.结构流动和自由流动 B.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

C.竞争式流动和赞助式流动 D.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

24.违反有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的规章条例的行为是( D )12-281

A.违例行为 B.违法行为

C.违规行为 D.违章行为

25.在失范理论中,既放弃了社会鼓励的目标,也抛弃了社会认可的手段,这种适应方式被称为( B )12-288

A.形式主义 B.退缩主义

C.反叛 D.革新

26.按照一整套条文规定,有某种组织体系加以推行的一种社会控制形式是( C )12-295

A.宏观控制 B.外部控制

C.制度化控制 D.内在控制

27.在社会问题研究的理论中,认为不存在客观意义上的社会问题的理论是( A )13-306

A.社会建构理论 B.社会解组理论

C.文化冲突理论 D.行为偏差理论

28.家庭矛盾冲突的一种极端行为表现是( D )13-314

A.夫妻离异 B.子女离家出走

C.家庭解组 D.家庭暴力

29.在社会预警系统中,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认识和参与社会问题防治的知识属于( C )13-325

A.社会干预中心 B.社会支持网

C.警示教育体系 D.监测系统

30.按照社会变迁的人为参与和控制程度,社会变迁可以分为( A )14-331

A.自发变迁与有计划变迁 B.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

C.社会进步与社会倒退 D.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

【第二篇】

1.社会的基本特征有( BCDE )3-54

A.社会以群体为基础

B.社会以人为主体

C.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

D.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E.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

2.显性的冲突方式可以分为( ABCDE )6-141

A.争论 B.拳斗

C.械斗 D.仇斗

E.战争

3.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家庭出现了一些变迁,这些变化的主要表现有( BCD )7-167

A.家庭结构趋于复杂

B.家庭规模趋于缩小

C.家庭功能有所变化

D.家庭价值观的认识趋向现代化

E.家庭生活方式个性化

4.现代城市社区的生活方式和传统农村社区相比较具有的特征有( ABDE )10-235

A.社会分工复杂

B.家庭和初级群体作用减弱

C.社会变迁比较缓慢

D.人际互动趋向功利化、理性化和肤浅化

E.存在和包容了更多的文化差异

5.社会控制的方式有( BCDE )12-296

A.精神控制 B.法律控制

C.道德控制 D.习俗控制

E.宗教控制 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6.社会学本土化1-21

答:

社会学本土化是一种使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

7.宗教4-93

答:

从本质上说,宗教是人们对超人类、超自然的神的幻想、敬畏与信仰,是现实世界在人的头脑里的歪曲反映。从文化上讲,宗教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是调整人们社会行为的重要规范,是集信仰、观念、组织、制度等于一体的复合体。

8.交换6-137

答:

交换指的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

9.私人部门8-188

答:

所谓私人部门,是指为私人所拥有,并以利润化为组织目标,通过在市场上出售其产品或提供服务以求得利润的各类工商企业组织,也称为私有部门。

10.社会变迁14-328

答:

社会变迁,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基本形态的变异。

【第三篇】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学的贡献。1-7/8。

答:

(1)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

(2)马克思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3)马克思的《资本论》不仅是经济学著作,更是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社会结构的社会学篇巨著。

(4)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不但有其宏观方面的理论体系,而且有其实践内容。

(5)马克思和恩格斯注重社会调查的实践证明,社会调查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学理论的源泉。

2.简述继续社会化的意义。5-114

答:

继续社会化之所以必要,是因为:

(1)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任何个人的现有知识、才能,都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因而,基本社会化只是为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能力打下基础,一个人要适应未来社会的环境和要求,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继续学习,不断提高。

(2)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面临着知识的增长与更新急剧加快的潮流,因而,一个人如果不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继续学习,接受自己所需要的新知识,就可能被社会淘汰。

(3)基本社会化时期的教育范围有较大的局限性,面对个人交往范围的逐步扩大,必须充实更多更广泛的社会生活经验。

(4)人不仅仅是学习社会文化,还肩负着发展社会文化的责任,成年人在生活的实践中更能主动地选择和内化知识,更能通过学习开创未来。

3.简述利益群体的相互关系。7-172

答:

(1)社会各利益群体的存在不是独立静止的,每一个利益群体总是处在同其他利益群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

(2)利益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说,是社会各利益群体的权利需要与义务承担之间的矛盾运动。

(3)在社会中,每一个利益群体都具有一定的权利需要,并为实现本群体的利益而努力。

(4)同时,每一个利益群体又必须为其他群体的权利需要乃至整个社会的利益而承担一定的义务。 4.简述我国户籍制度的特点。11-262

答:

户籍制度,有两大特点:

(1)它以城乡划界,把人固定在自己的出生地;

(2)户籍与劳动用工制度、人事档案制度和生活资源供应制度相配套。

5.简述全球化在一般意义上的特征。14-345

答:

(1)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

(2)交通与通讯的全球化

(3)信息全球化

(4)政治的多极化

(5)文化全球化

【第四篇】

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实际阐述新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特点。4-102

答:

(1)这次文化交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中国是以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完全自主地进行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是清代的被迫交流。

(2)但是当前的中西文化交流也有不对等的地方,即在物质交流方面,中国向西方出口,的产品技术含量低,西方向中国出口的产品技术含量高,这在劳动付出上是不对等的。在精神文化交流方面,中国从西方引进的多,而西方从中国引进的少。在互派留学生方面,中国派出的多,接受的少,二者不成比例。

2.试述中国社区建设的原因及其本质。10-245

答:

(1)中国社区建设的原因:

社区建设在中国的提出和广泛开展,其根本原因在于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社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发展的新变化、新情况和新要求。

(2)中国社区建设的本质:

从本质上看,中国社区建设是对传统城市社会管理模式的制度变革与创新。

自考《社会学概论》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1、社会需要在社会中的地位 2、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4、社会交往的意义 5、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交往理论 6、符号相互作用论 7、人际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8、角色扮演的过程 9、社会化的内容 10、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特殊社会化的关系 11、社会化对形成个性的影响 12、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13、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和功能 14、家庭的功能 15、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16、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17、组织目标对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18、指出“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人”假设对管理策略的不同观点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社会学概论自考重点知识点

自考365网有历年真题,复习资料,可以下载,

【自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自考教材是根据自考考试大纲来编写的,是考生们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参考的对象之一。很多同学在复习社会学概论时,也可以重点参考教材,今天就给同学们总结一下社会学概论简答题教材中会重点出现相应知识点的章节。社会学概论简答题出现的章节:第三章:社会与社会运行第七章:社会互动答第八章:社会群体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流动第十三章:社区第十五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后面的十八,十九,二十章属于社会工作的内容,考的可能性小,还有第五编的研究手段,一般不会考。多做题对考试是有好处的,但不一定就能拿高分,自考的难度在成人教育中是最难的,主要是考试重点无法把握,复习范围比较大,但只要掌握复习方法,通过是没有问题。自考的复习方法:1、网上下载历年试卷和考试大纲,把答案在教材书上找出来。因为自考试题是从题库中出来的,往往会反复考到,只要把这些题目都背下来,一般及格没有问题。2、根据大纲复习,要求识记和掌握的重点背下来,就可以有好的成绩。3、考试时,要把名词解释当简答题回答,凡是能记住的内容只要卷面允许,都写上去。4、自考的题目范围广,但难度不大,所以要记住的内容比较多。自考社会学概论的复习需要参考教材,但是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教材的内容。在复习时,要理解性记忆,这样在简答题答题时,才会有理可据,有话可写。自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   索引序列
  •   教育社会学自考重点知识点
  •   教育社会学自考重点知识
  •   教育社会学自考重点知识总结
  •   教育社会学自考重点知识汇总
  •   社会学概论自考重点知识点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