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家庭心理治疗自考知识点总结

家庭心理治疗自考知识点总结

发布时间:

家庭心理治疗自考知识点总结

发布时间:

家庭心理治疗自考知识点总结

家庭治疗:以整个家庭为对象规划和进行治疗,治疗把焦点放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模式上,而不是过分关注个体的内在心理构造和心理状态。适用于儿童、青少年期的各种心理障碍,夫妻与婚姻冲突等。家庭成员共同参加治疗时治疗效果发挥最佳。家庭治疗协调家庭各成员间的人际关系,通过交流,扮演角色,建立联盟,达到认同等方式,运用家庭各成员之间的个性、行为模式相互影响互为连锁的效应,改进家庭心理功能,促进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夫妻治疗(也叫婚姻治疗)是家庭治疗的一种特殊模式。 家庭疗法与以个人为对象而施行的个体心理疗法有所不同,其特点是不太注重成员个人的内在心理构造与状态,而是把焦点放在家庭各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上。 家庭疗法的主要理论观点是把家庭看成一个私人性的特殊“群体”,需从组织结构、沟通、扮演角色、联盟与关系等观念和看法出发,以了解此小群体,并且依据“系统论”的观点来分析此家庭系统内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即在家庭系统内,任何成员所表现的行为,都会受家庭系统内其他成员的影响;个人的行为影响系统,而系统也影响其成员。这种系统相关的连锁反应,可导致许多所谓病态的家庭现象;而一个人的病态行为,也常因配合其他成员和心理需要而被维持。基于此种观念,家庭疗法主张,要改变病态的现象或行为,不能单从治疗个人成员着手,而应以整个家庭系统为其治疗对象。家庭治疗通过语言疏通家庭关系,指导生活模式,对家庭成员进行心理治疗,以改善病人生活环境,促进病人康复。 精神疾病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不言自明,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家庭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家庭关系不和睦,成员间时常争吵、打闹,甚至反目,常会成为沉重的心理压力,致使疾病发生,对精神疾病的恢复也有不良影响。有些病人,一进医院病情就缓解,回到家里病情就复发,完全能说明病人与居住的环境、人际关系不相适应。在预防精神疾病方面,没有什么别的群体组织比家庭更重要。在日常的家庭交际中(特别是在孩子成长的最初五年中),常埋下精神疾病的种子。数以万计的成年精神患者早期病史表明,尽管原因千差万别,但至少包含了下列因素之一:家庭破裂、社会不稳定造成的家庭问题(酗酒、分离、家庭争吵、失业)以及(或者)家庭内实际的精神疾病。在我的观察和咨询中,缺少家庭内的适当关注、不会塑造孩子健康心理(溺爱、放任、隔绝等),错误模仿等更容易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家庭治疗的目标,在于协助一个家庭消除异常或病态的情况,以便能执行健全的家庭功能。所谓健全的家庭功能应有健全的“家庭结构”,适当的领导、组织与权威分配,没有散漫或独权的现象;成员间的角色清楚且适当,没有畸形的联盟关系;健康的家庭有良好的沟通,能维护交流功效;成员间有情感交流,相互提供感情上的支持,能团结一致对付困难;对内有共同的“家庭认同感”,对外有适当的“家庭界限”。一个健康的家庭在其生活中能有适当的家庭仪式与规矩,也有家人共同生活的重心与方向。家庭治疗的目的在于,通过了解家庭环境及家庭成员间的人际关系,让病人及其家庭成员之间展开讨论,找出矛盾的焦点,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以建立一个良好的、利于病人康复的家庭环境。

【本节主题】结构派家庭治疗模型(米纽庆)【本节简介及学习收获】 本节介绍了结构派的家庭治疗。家庭治疗师发现家庭治疗比较困难是由于家庭是一个由很多人组成的集合体,这些人相互影响、但又不知道具体会产生何种影响。结构派家庭治疗师发现家庭行为表现出来的一致模式具有一定的结构,了解家庭结构才能更加系统和有组织的进行干预。【思考作业】 请你去思考一下,结构派模型的三个要素分别是什么?如何解释? 1 大家好,我是雪辉老师,上次跟大家一起阅读了家庭治疗中策略模型中MRI模型、哈利风格、米兰团队的内容,不知道大家的收获怎么样呢?因为时长的关系,我就不再这里赘述了,本期我将跟大家一起阅读结构模型的内容。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它的背景,策略模型的重心在沟通和控制论上,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家庭治疗师发现家庭治疗比较困难是由于家庭是一个由很多人组成的集合体,这些人相互影响、但又不知道具体会产生何种影响。结构派家庭治疗师发现家庭行为表现出来的一致模式具有一定的结构,了解到家庭结构才能以系统和组织的方式进行干预。在家庭治疗中,结构模型的家庭治疗师要做的是 在方程式中加入对整个组织的认识,正是这个组织在管控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最根本的观点是界限,家庭被组织成有界限的亚系统,而这些亚系统操控家庭成员彼此的接触。结构模型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萨尔瓦多·米纽庆,他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家庭结构理论和一套组成治疗技术的原则,既提出了理论也提出了治疗方法。米纽庆出生并生长于阿根廷,在军队里面担任过内科医生,后来还接受了纳森·艾克曼的儿童精神病治疗的培训,1954年在威廉·蒙塔尔沃·怀特的研究所里接受了心理分析的培训,并开始了对哈利·斯塔克·沙利文人际精神病学的研究。在维尔特维克和四个同事开始实践家庭治疗,并创造了家庭治疗,他们会利用单向玻璃互相观察彼此的工作。1962年他在帕洛阿尔托遇见了哈利,也就是上一期内容中讲到的策略模型的哈利。米纽庆出版了一本叫《贫民窟中的家庭》的开创性书籍,在书中第一次概述了结构派治疗,这使得他在行业内的名声大涨。1965年成为费城儿童指导诊所的负责人,在后来还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最有声望的儿童指导诊所之一。20世纪70年代,结构派家庭治疗成为家庭治疗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 2 结构模型的要素是:结构、亚系统和界限。家庭结构是指一个家庭由一些亚系统组成,而亚系统间的互动通过家庭成员间的界限来调控,家庭的互动过程就像他们在晚餐桌上的沟通模式,家庭结构就是家庭成员坐的位置,相邻而坐的人更容易交流,而与其他人的交流就会少一点。要想了解家庭结构,你的目光必须超越互动行为,要看到这些互动发证的组织框架,必须要记住家庭的某部分是受整个家庭系统组织的影响。组织结构是随着家庭互动的反复出现而产生的,比如说一个孩子如果哭了,是谁去哄这个孩子?家庭在刚开始的时候会有一个人来承担这部分的责任,比如是妈妈,那么在之后的生活中,如果再出现孩子哭泣的情况,母亲就会自然而然地承担起哄孩子的责任,而其他人则没有责任的负担。家庭结构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比如,所有的家庭都有一些等级结构,大人和孩子有不同的权力,家庭成员倾向于互惠互补,这些在日常生活经常性出现后,变得根深蒂固,以至于忘记了它们的来源,并且认为必须这样,而不会做其他的选择。在实际的家庭治疗中,家庭不会走进来向你展示他们的结构模式,就像他们把一个苹果交给老师那样一目了然,他们带来的是混乱和困惑。你要自己发现他们的潜台词,你必须小心谨慎得摸索你发现的结构是否准确——不是通过强加的方式而是通过发现。结构派的家庭治疗有两件事必须要做:一是能够解释结构的理论系统,并观察行为中的家庭;而是通过观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摸索出家庭结构。家庭根据代际、性别和功能分处不同的亚系统,而亚系统是由人际间的界线来区分的,这些界线看不到但调控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界线分为僵化界线、正常界线以及缠结界线,僵化的界限是指人与人的互动是处于僵硬的状态,彼此之间是很少感情互动跟支持的;而缠结的界线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太过于紧密,彼此之间有着太亲密的互动,会使得家庭成员失去独立性。跟其他事物一样,家庭结构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当两个相爱的人决定结婚后,家庭也就形成了。在家庭的共同生活中,他们必须学会适应彼此互动的需要和风格,比如说妻子希望丈夫能够在出门前给自己一个拥抱跟亲吻,丈夫希望妻子能在自己工作的时候给自己准备一杯水。这些上千次的小小妥协可以很容易完成,或者要经过激烈的斗争之后才能完成。一个清楚的界限可以使儿童与他们父母的互动,但又把孩子从夫妻亚系统中排除开来。父母和孩子一起吃饭、玩耍,分享彼此的生活,但又能维持夫妻这个亚系统的功能。结构模型的家庭动力是家庭结构,通过对家庭潜在结构的思考,结构派治疗师能够解释调控家庭的东西是什么以及它们是如何进行调控的。当两个人结合组成一个家庭时,这个新单元结构性的要求是适应和设置界线,每一方都试图按照自己熟悉的规则去经营这段感情,并会强迫另一方也要遵从这些规则。在适应对方的过程中,这对夫妻不仅要在他们之间建立一个界线,同时也要建立一个将他们与外界分隔开来的界限,除了夫妻这个亚系统外,还应该有朋友、同学这样的亚系统来维持着彼此的界限。如果夫妻之间的关系过度亲密,导致没有其他朋友或是没有单独的活动,这对夫妻便失去了独立性,他们之间的界限是混乱的;如果夫妻之间的关系过度疏离,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个人事业或者社交上,他们之间的界限就属于比较僵硬的界限。 3 从结构模型来看行为障碍,最容易出现在家庭发展阶段的过渡期,比如家庭搬迁、孩子转学、父母退休等,就会需要对家庭结构进行相应的修改,一个健康的家庭会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失功能的家庭则会增加结构的僵化作用并不再发挥作用。失功能的家庭分为两种,一是在疏离型的家庭中,界线是僵化的,而且家庭成员有需要的时候哦,家庭也不会动员起来给予支持,疏离的父母可能不会再问题变得非常明显之前意识到某个孩子已经抑郁了或在学校遇到了困难。二是在缠结型的家庭中,边界是混乱的,家庭成员相互依赖,侵入型父母会因为阻碍孩子的发展和干扰他们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而造成很多麻烦。家庭结构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某个成员的症状不仅反映了其个人的互动情况,还反映着家庭中的其他关系。书中提到一个16岁患有抑郁症的孩子,在家庭中他与妈妈的界线是缠结的,妈妈不允许他独立或是拥有其他的关系,但孩子到了青春期,他是需要建立家庭以外的亚系统,这跟原有的家庭结构式冲突的,以至于孩子出现了问题。解决这个案例最好的办法是先解决他妈妈的问题,帮助他的妈妈建立一个除家庭以外的亚系统,比如与丈夫、朋友,以此来缓解与孩子这个亚系统的缠结。在改变的机制上,结构派家庭治疗不仅考虑到了家庭成员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还考虑到他们是怎样以及为什么会学会这样去做。结构模型的治疗目标是改变家庭的结构,问题得到解决只是这个过程的一个副产品。他们认为家庭问题是源于功能失衡的家庭结构。导致人们评判结构派家庭治疗的看法过于病态,批评者把功能失衡的结构图看成是来访者家庭的病理核心。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结构派治疗师是认为治疗师的工作应该包括激活家庭中已经存在的潜在的适应模式。虽然每个家庭的情况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结构目标,最重要的是在家庭中建立一个有效的等级。父母应该管束他们的孩子,而不应该与孩子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在关系错综复杂的家庭中,治疗的目标应该是强化家庭成员之间的界限以区分个体和家庭亚系统。而在成员之间相互疏离的家庭中,治疗的目标应该是让成员之间的界限能够相互渗透来加强他们之间的联系。结构模型的治疗师是通过观察家庭成员对他们的困境做出的应对来对家庭进行评估。比如一个暴躁的孩子时常发脾气,还砸东西,他跟他的父母来到咨询室时,结构模型的咨询师不会专注于孩子的问题,而是会通过这个问题观察孩子跟父母之间的互动形式,来评估亚系统的界限和家庭结构,并帮助他们建立合适的界限和家庭结构,借此改善孩子的问题。好了,本期的读书会又到了尾声,感谢大家的聆听,希望大家都能在此有所收获和成长,我是雪辉老师,我们下一期再见!

家庭心理治疗自考知识点总结初中

家庭疗法又称家庭治疗,是以家庭以对象而施行的心理治疗方法。协调家庭各成员间的人际关系,通过交流,扮演角色,建立联盟,达到认同等方式,运用家庭各成员之间的个性、行为模式相互影响互为连锁的效应,改进家庭心理功能,促进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

心理学基础知识梳理(一)一、心理活动(一)心理活动及其结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包括个体的认识过程、情感和意志;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1.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2)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2. 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能力等。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或称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内容是指每个人对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映象本身,而心理形式是指这种映象存在的方式及其组织、结构,如认识过程中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形式,情感、意志、需要与动机形式,个性特征中的能力、气质、性格形式等。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二、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研究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探讨心理活动规律,实现对人心理的正确说明、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一)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二)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成为新生一代的培养者(三)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四)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履行其基本职责三、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脑的反射活动是人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 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2.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四、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则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一)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构造主义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连接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规律,它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二)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机能主义心理学认为,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因此不能把意识看成是若干有限元素的集合。机能主义心理学家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运用意识作用与功能的原理提高人类的活动效能,他们不赞成构造主义对心理结构进行分析的目标与方法。(三)格式塔心理学其创始人有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格式塔心理学派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它强调人的每一种经验都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用组成部分来说明。格式塔学派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四)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五)精神分析心理学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所创建的,这种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认为人的一切个体和社会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和冲动。(六)人本主义心理学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被成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以意识经验为出发点,主要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七)现代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出现在20世纪初,在5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现代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把人的心理活动看做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认知心理学设计实验,利用客观研究方法来研究这些过程。心理学基础知识梳理(二)六、遗忘: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1.遗忘的规律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于1879年至1884年对遗忘进行研究,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显示了遗忘的进程不均衡以及“先快后慢”的特点。2.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的与重要性;(4)识记的方法;(5)时间因素;(6)情绪和动机也影响着遗忘进程。3. 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4. 记忆品质: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5.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七、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一)想象的种类想象的种类有不同的划分标准。从有无目的性的角度,可以划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从内容是否新颖的角度,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可以分为幻想、理想和空想。1.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指有预定目的和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2.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3.幻想、理想和空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如果幻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那么它就变成理想。如果幻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就成为空想。八、言语(一)语言与言语的概念语言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书写、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一种行为。言语是指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和过程。(二)言语的种类:对话言语、独自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九、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反映。1.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2. 思维的类型(1)根据发展水平不同可将思维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可分为: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分为:集中求同思维和分散求异思维。(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可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3. 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4. 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十、情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一) 情绪的分类:1.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2. 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3.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二)情绪的功能: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十一、意志:人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一)意志的特征1. 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2. 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3. 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二)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采取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动机斗争的四类:双趋式动机斗争、双避式动机斗争、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三)意志品质的特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十二、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一)需要的种类1.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分为先天的生理性需要和后天的社会性需要。2.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是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程度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十三、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动机的功能:动机的引发功能、动机的维持功能、动机的激励功能。十四、能力概述(一)能力、才能和天才直接影响个体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叫做能力。几种相关的、结合在一起的能力统称才能。如果一个人的各种能力在活动中达到了最完备的发展和结合,能创造性地完成某一领域的多种活动任务,通常被称为天才。天才是高度发展的才能。(二)能力的分类1.-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在不同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能力,是从事一切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其中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特殊能力则指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如音乐能力、绘画能力、数学能力等。它是顺利完成某一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2.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模仿能力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再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创造能力则指按照预先设定的目标,利用一切已有的信息,创造出新颖、独特、具有个人价值或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3.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与社交能力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储存、加工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操作能力是指人们操纵自己的肢体去完成各种活动的能力。社交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三)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1. 遗传与营养2. 早期经验3. 教育与教学4. 社会实践5. 主观努力心理学基础知识(三)十五、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1. 生物遗传因素2. 社会文化因素3. 家庭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教养方式、放纵型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式。4. 学校教育因素5. 个人主观因素十六、气质:是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十七、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人格特征。十八、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十九、印象形成:是指对他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意义,使自个体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即个体在最初遇到新的社会情境时,主观上按照自己的旧经验为基础进行理解,将情境中的人或事物进行归类,形成有关他人或事物概念的过程。(一) 印象形成的效应:1. 社会刻板现象2. 晕轮效应3. 首因效应4. 近因效应5. 投射效应二十、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心理关系。人际关系的需要有三类:包容需要、控制需要、感情需要二十一、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人际吸引的因素:1.相似性与互补性2.个人品质3.接近性与熟悉性二十二、群体心理:是普遍存在于群体成员的头脑中,反映群体社会状况的共同或不同的心理状态与倾向。(一)群体规范规范是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方式的总和。广义的规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纪律、道德、风俗和信仰等,是一个社会里多数成员共有的行为模式。不遵循规范就要受到谴责或惩罚。非正式群体是群体的一个特殊形式,其规范没有明文规定,而是约定俗成的,它是每个成员的行为准则。非正式群体规范的形成是群体成员在彼此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内化的过程,是群体成员相互模仿、受到暗示,在顺从的基础上形成的规范。这种规范所形成的压力,可能不被意识到。而如果群体成员对这种群体压力承受不住,就可能向其他群体逃避,或者采取偏离行为。二十三、社会助长行为:是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二十四、社会惰化:是指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二十五、利他行为:是指不期待任何回报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任何对他人、对社会有利的行为,如帮助他人、自觉保护环境等;助人行为是指以个人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利他行为具有四个特征:第一,利他行为的目的是有益于他人,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第二,利他行为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不是迫于外界的压力而做出的;第三,利他行为不求任何回报,是一种真正的无私奉献;第四,利他行为具有自我牺牲性,它需要个人付出一定的代价,却不为此而计较。利他者往往不仅勇于奉献,而且乐于奉献,帮助他人可以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二十六、侵犯行为:又称为攻击行为,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引起他人生理或心理上的痛苦的行为。二十七、社会影响(一)从众: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社会现象。1.从众的类型根据外显行为是否从众及行为与内在的自我判断是否一致,可以将从众行为分为以下三类。(1)真从众(2)权宜从众(3)不从众2.影响从众的因素(1)个体的特点(2)群体因素(3)刺激物因素(二)服从:是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做出相应行为的社会现象。1.影响服从的因素影响服从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1)命令发出者。命令发出者的权威性、对执行命令者关心、爱护、是否监督命令执行的全过程等都会影响到服从。(2)命令的执行者。道德水平、人格特征以及文化背景等也会影响执行者对命令的服从。(3)情境因素。是否有人支持自己的拒绝行为,周围人的榜样行为怎样,奖励结构的设置情况,拒绝或执行命令的行为反馈情况如何等,也会影响到个体的服从行为。

现在我们讲第四个问题:家庭文化的禁忌。家庭文化的禁忌,先要问一下大家禁和忌是什么意思?有区别吗?我先讲一个家庭用药的问题。药品说明书上有关于这个药品的禁忌说明。包括慎用,忌用和禁用要求。我们来看看忌用和禁用忌用:就是指避免使用或最好不用。如有些患者在服用某些药物后可能引起明显的副作用。如磺胺类药物对肾脏有损害作用,肾功能不良者忌用。若非用某些不可时,则须同时应用能对抗或减弱其副作用的药品,将不安全因素减到最低限度。而家庭用药时,凡忌用药品最好不用。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对禁用药品可以说无任何选择余地。因为患者一旦服用,就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中毒,如中药巴豆、牵牛、麝香、水蛭等药,孕妇绝对禁用。胃溃疡患者禁用阿司匹林,否则易造成胃出血甚至胃穿孔。吗啡有抑制呼吸中枢的作用,故支气管哮喘及肺原性心脏病患者禁用。对患者来说,凡属禁用的药物,千万不可贸然使用,以防造成严重后果。我想大家应当了解了禁和忌的基本区别了吧。现在我们来谈谈为什么家庭文化有禁和忌的问题,我们从前面讲到的家庭文化功能中,不难理解,家庭文化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全方位的,是深刻的,并且很多是无误意识之间相互影响的。好的影响是我们所希望的,不好的影响是我们要回避,或者说避免的。我们家长第一要区分开好的影响和不好的影响。美国儿童教育专家通过一项调查,总结出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最容易踏入以下七个不益孩子成长的禁区:1、居高临下禁忌语言:“你这么做就得挨揍”、“我在你这个年龄时早就……”、“你不听也得听”等等。如果父母老是“高高在上”,孩子在接受批评时心理就不能平衡,这样即便你批评得百分之百的正确,孩子也会出现“口服心不服”的反应,最后事倍功半。2、冷嘲热讽禁忌语言:“你以为自己很能干吗?”、“你可是我家的天才”等。儿童心理治疗专家指出,孩子,尤其是幼童,最怕的是出自父母之口的冷嘲热讽。他们很难理解,和自己最亲近的父母怎会说出这种表面是表扬而实质是贬损的“双关话”,即使你说这些话时还带有些许幽默感。3、绝对否定禁忌语言:“你从来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你总是撒谎”等等。家庭教育中,批评孩子是对的,但如果把话说“绝”,反过来可能引发孩子的一种逆反心理,从而导致最后拒绝接受批评教育。4、言过其实禁忌语言:“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玩的玩具”、“你是全世界最美的女孩”等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渐渐分辨出你话中含有水分,于是长大成人后,对他人的评语或称赞也会将信将疑。此外,听惯父母夸大其词的赞扬的孩子,在步入社会后往往只能听好话而听不进反面意见,由此人生易遭挫折。5、人身攻击禁忌语言:“你胖得像头猪”、“你蠢得像头驴”等等。智力再愚钝的孩子也能体会出这类话包含的“恶意”,心灵会受到莫大的伤害。此外,尚年幼的孩子还可能信以为真而自暴自弃,最后丧失自尊自信。6、威胁恐吓禁忌语言:“若不好好做作业我就关你禁闭”、“你不乖就让你去喂狼”等。这类虚张声势的威吓和言过其实的表扬一样,同样会让孩子丧失对父母的亲热和信任。7、冷若冰霜禁忌语言:“你没看到我正忙着吗”、“待会儿再说”等等。孩子从这些话中听到的“潜台词”是:大人们对我干的事毫无兴趣,他们并不把我当作他们的心肝宝贝。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言语教育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妈妈,可是,当孩子犯了错误,或是做事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你是否会在爱的名义下,口不择言,伤害了孩子稚嫩的心灵呢?以上这几条是常见的。也是比较明显的家长常犯的低级错误。很多有心成为好家长的朋友们都能自觉的做好。不会或者说少犯这些低级错误。家长心理学总结出以下九条禁与忌法则。现在分享给大家。第一忌打骂孩子。禁冷漠轻视体罚打骂。许多家长在情急状态下常有的举动,这多半是从小被自己的亲父母打骂中,无意识中学习应对方式。有的甚至信奉“不打不成器”主“黄荆棍下出好人的”的信条,现在那种动嘴就骂,抬手就打的家长越来越少。而从未打过孩子的家长也是国宝熊猫级的家长,非常的珍希。其实,体罚打骂式的管教,背后的情绪体验和交流是高效的。三岁以下的小孩子他们的行为判断多是从父母的情绪反应来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的。自以为靠语言和道理使孩子变好的是家长们自恋的产物,孩子就是看我们的脸色而不是听我们的道理。以为孩子明白成人的道理的家长更是可笑的。我们认为,家长要做的是预想自己如何发生情急状态时会如何对待孩子,有没有设立禁区。我们的推出的“我要做个好家长的工作坊”里就有专门运用NLP技术为家长朋友设置一个心锚的训练。那种动嘴就骂,抬手就打是会把孩子把变态的,造成长期感情对立。殴打的伤痕留在子女身上,而仇恨的种子埋在了子女的心中,弄不好就会含怨出走,到社会上寻找慰藉,结果在外边同不三不四的人厮混在一起,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对特别小的孩子大声斥责、恶言恶语。在盛怒的妈妈面前,幼小的孩子只有吓得瑟瑟发抖,沉默地流泪。严重的还会造成惊恐反应。长期听惯妈妈恶言恶语训斥的孩子,会受到妈妈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习惯于用恶言恶语对待他人,打骂不好。冷漠忽视是比打骂更可怕的行为,是我们认为要禁止的行为,因为,打骂中,孩子还能接受到自己被重视,家长在意自己的信息。而冷漠忽视则让孩子接收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自我得不到基本的接纳肯定,而肯定和爱是心灵成长的前提,孩子如果被忽视和冷漠,基础上是不可能健康成长的。现实中真正冷漠自己孩子的家长是很少的,而不能关注孩子的需要,特别是精神需要的家长却不少。中国家长更多的是关心孩子的吃。而孩子跟大人一样,也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也需要有能倾诉的对象,释放自己的坏情绪。可有些家长因为忙、没耐心,或是觉得孩子小,常常忽视孩子的这种需要,这样的次数多了,孩子就产生一种挫折感,觉得妈妈不喜欢、不重视自己,从而和妈妈产生隔膜,再也不对妈妈敞开自己的心扉,当孩子长大后,做妈妈的想要跟他进行心灵交流就难了。代沟就是这样挖成了。感情缺乏交流就是感情虐待。要知道,缺乏和被剥夺了父母关心抚爱的孩子,比起那些遭受父母痛打的孩子心灵上所受的创伤更深,危害更大。当孩子们缺乏爱抚和教养时,当父母们通过剥夺、疏远、支配、斥责等方式对孩子进行感情虐待时,会引起孩子动作谐调不发展,情感缺乏,肌肉和筋骨关节器官等不能正常发展,肌体也不能进行有效的新陈代谢。久而久之,会使受到情感虐待的孩子产生一种孤独感,并逐步丧失对一切事物的兴趣和热情。临床实践中,被情感虐待的孩子几乎都要伴随有比较严重的身体方面疾病和障碍第二忌物质奖励,禁金钱剌激物质奖励是中国家长最喜爱的教育行为方式,其是这是一种很不好的方式,为什么要奖励,多半因为孩子的表现符合了家长的愿望,而家长的愿望中,更多的是家长自己的需要投射到自己孩子身上的情况。是用爱控制孩子一种形式,是我们家长心理学所批判的方式。不过在教育实践中,物质奖励的确能起到有效的教育效果,这是有心理学理论原因的,也是一种行为主义心理治疗,代币法和阳性强化法。家长心理学主张,能够不用物质奖励尽量不用。因为,物质奖励的正面意义的背后潜藏着更多的负面因素,首先,孩子可能会忘记掉他表现的行为本身给他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心灵自由的快乐,这些有帮助于他心灵健康成长的因素很可能被物质奖励的东西所掩盖了,例如学习是快乐的活动,是满足我们人好奇心理需要的活动,并且学习活动中因为我们的参与,我们会感受到自我的力量,体验到学习成功经验的喜悦。它本身就有吸引力,本身就对孩子努力有回报。而来自外在的物质奖励很可能变成了物质蒙蔽。给清亮的心灵蒙上来自于家长和社会尘埃。金钱剌激就更可怕了,强度更大,对孩子的心灵冲击也更大,把正常的成长行为与可以赚钱联系起来,因为有钱才有价值联系起来。是一种很错误的联接,是在告诉孩子很错误的方式手观念。记得我在讲座中讲到过一个故事,说一个老人如何用金钱影响到孩子们的行为改变的。不过要区分一下的是,家长给孩子必要的零花钱和春节长辈们给的压岁钱,是中国的国情特色,不能作为金钱剌激来处理。孩子有钱,如何用钱,管理自己的欲望,学会延时满足,往往是教育的好资源和好时机。理财也是一种社会能力!我们要禁止的是把孩子正常的成长表现和成长行为与金钱挂钩,用金钱来剌激孩子出现家长们所希望看到的表现和行为。以达到家长控制孩子成长的目的。第三忌轻易许诺,禁言而无信这条呢是我们家长都能正确理解的在实践中注意做到。古代曾子刹猪的故事就是很好的说明。这里只是提醒家长朋友,自己如果有这种情况的话,建议你对自己做一些反省,必要时可以去找咨询师聊聊,因为,这种行为不仅对孩子成长不利,对你自己的健康和谐的家庭生活和社会关系,事业发展都要有较大的影响。第四忌暴露矛盾,禁贬低对方对孩子的伤害之一就是破坏他的同一性感知,认识,观念等等。在孩子面前暴露两口子之间的矛盾,或者暴露与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之间矛盾,亲戚之间的矛盾,就是对孩子同一性的破坏。家庭生活都是处在矛盾之中的,记得毛泽东主席在《矛盾论》中说,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又是对立统一的。还是相互转化的。成年人的矛盾是孩子难以理解的接受的。把成年人的矛盾暴露给孩子,就是对孩子的重压。会扭曲孩子的心灵。矛盾暴露有时是自然发生的,是难以避免的,这种情况对孩子心灵成长是有积极因素的。促使孩子去思考,去观察,去探索,有的孩子甚至会去调解父母的矛盾。当然我们还是要强调,孩子不应当去管父母亲之间的矛盾,父母亲也不应有意把矛盾暴露给孩子。贬低对方就是要严格禁止的行为,因为是一种人格攻击行为,这种方式很容易被孩子学会,并在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之中运用。贬低对方还会造成孩子的不安全感。造成内在分裂状态,导致孩子从小学会阴成都新起源成长中心

家庭心理治疗自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自考专业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限制的,选择专业时根据各省市开设的专业不同,可参考各地自考中各省市的考试计划栏目,选择适合您的专业。还可以去大学继续教育中心咨询 原则上自考是没有时间限制的(不超过8年),建议最好在2年考完,自考专科一般有16门,本科有14门,只要你一门一门全部通过就能办理毕业,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报班。 国家的政策:自考实行宽进严出,只要是考试就会有难度,只要用心学习、下决心,看书 做真题加上合理的答题技巧都是可以的,每年考过的人不少,如有条件允许可以报个班,有老师辅导,圈画考点。

什么是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也可称为精神治疗,是指治疗者与患者之间通过表情、态度和行为等相互交往过程,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去改变或影响患者的消极认知情绪,从而消除或减轻导致患者痛苦的各种心理因索和异常行为。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疏导疗法 该疗法主要是凭借“言语”进行的。根据不同患者或不同病情采用劝导、启发、说明、鼓励等方法,帮助患者自我领悟,增强治病的信心,调动治疗的能动性,从而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认知疗法 它是最常用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其原理就是在认知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患者的错误认知观念来改变其不良情绪与不良行为。因为人的任何心理过程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完成的,当人的认知产生偏差或做出错误评价与解释时,就会导致不良情绪与行为的产生。暗示疗法 暗示是指以某种观念语言影响自己或他人,使其在缺乏分析批判的情况下加以接受,并因此引起一定的心理状态的变化。暗示疗法可以在清醒或催眠状态下进行。清醒状态下的暗示疗法可分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两大类。无论是他人暗示还是自我暗示,都是在患者意识清醒的状态下,通过语言、思维、认知或一定的医疗措施与药物,把某种观念强加给患者,使患者对此深信不疑,从而增强和改善人的心理状态,促进机体代谢功能,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催眠暗示疗法是通过催眠术或催眠药物,使患者进入催眠状态,然后用言语进行暗示。行为疗法 人的各种行为都是经过学习和训练得以调整和改造,并建立新的正常的行为,这就是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行为疗法一般有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行为塑造法、标准奖励法、松弛疗法、技能指导法、自我调节法、生物反馈法等等。现阶段国内的心里治疗有很多不错的方法,最近比较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箱庭疗法(sandspiel, sandplay therapy),效果评价很不错

第一章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心理卫生?(P4) 2.心理卫生的对象是什么?(P4)全体社会成员。 3.心理卫生的内容有哪些?(P4)(4个方面) 4. 心理卫生有哪些种类?(P5-6)(根据年龄和社会功能划分) 5.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P20-22)(8点) 6.心理健康评估有哪些原则?(P23)(4点) 7.如何看待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原则?(P23-24)(6点) 8.心理卫生学的任务是什么?(P25-26)(3点) 9.健全人格的主要标志?(P22) 10.心理健康定义?(P22) 11.自我实现定义?(P13) 12.成熟者定义?(P17) 第二章 1.什么是心理障碍?(P27-28) 2.心理障碍的判别标准是什么?(P29-30) 3. 心理障碍有哪些种类?(P32) 4.心理障碍的发生原因是什么?(P34-42) 5.什么是心因性精神障碍?(P42-43) 6.什么是急性应激反应?有哪些表现?(P43) 7.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哪些表现?(P44) 8.什么是适应性障碍?(P45) 9.什么是神经症?(P45-46) 10.什么是焦虑性神经症(P46-47) 11.什么是恐怖性神经症?(P48-50) 12.什么是强迫性神经症?(P50-52) 13.什么是抑郁性神经症?(P53-54) 14.什么是疑病性神经症?(P54) 15.什么是神经衰弱?(P56-57) 16.什么是癔症?(P58-60) 17.如何治疗? 18.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包括哪些种类?(P60) 19.什么是器质性精神障碍?(P61) 20.什么是精神分裂症?(P61-63) 21.什么是情感性精神障碍?(P63-64) 22.什么是人格障碍?分哪些类型?(P65-66) 23.什么是偏执型人格障碍?(P66) 24.什么是分裂样人格障碍?(P67) 25.什么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P67) 26.什么是冲动性人格障碍?(P67) 27.什么是表演型人格障碍?(P68) 28.什么是强迫型人格障碍?(P68) 29.什么是焦虑型人格障碍?(P68) 30.什么是依赖型人格障碍?(P68) 31.人格障碍的预防和治疗? 第三章 1.胎儿的感觉有哪些? 2.胎儿的活动有哪些? 3.妊娠期孕妇的情绪对胎儿发育有何影响?(P76-78) 4.孕妇对妊娠的态度对胎儿发育有何影响??(P79) 5.孕妇的行为对胎儿发育有何影响?(P81-82) 6.父亲的行为对胎儿发育有何影响?(P83) 7.如何维护孕妇的心理和生理保健?(P84-86) 8.什么是胎教?(P86) 9.胎教方法有哪些?如何实施?(P88-91) 10.实施胎教应注意什么?(P92) 第四章 1.婴儿的身心发展有何特点?(P95-96) 2.婴儿期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P99-103) 3.幼儿的生理和心理有何特点?(P104-106) 4.幼儿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P107-110) 5.游戏有哪4种? 6.学龄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何特点?(P112-113) 7.学龄期儿童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P114-120) 8.儿童期常见的心理发育障碍有哪几种?(P120-121) 9.儿童行为障碍和品行障碍有哪些?(P121-127) 10.如何矫正说谎? 11.如何治疗口吃? 12.儿童睡眠障碍有哪些表现?(P127-128) 13.什么是儿童多动症?(P129) 14.多动症儿童与好动儿童有哪些区别?(P130) 15.儿童情绪障碍有哪些表现?(P133-134) 16.什么是儿童抽动障碍?(P134-135) 17.什么是儿童孤独症?(P136-137) 第五章 1.青春期的心理有何特点?(P139-141) 2.青春期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P143-149) 3.青年期的心理有何特征?(P150-153) 4.青年期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P153-158) 第六章 1.中年期的心理有哪些特点?(P160-161) 2.中年人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哪些?(P161-163) 3.中年期的心理保健包括哪些内容?(P164-166) 4.什么是更年期综合症?(P166-167) 5.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心理障碍发生原因有哪些?(P168-169) 6.更年期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P169-170) 7.老年期的心理有何特征?(P171-174) 8.影响老年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P174-179) 9.老年期的心理保健包括哪些内容?(P197-186) 第七章 1.爱情的内涵是什么?(P190) 2.择偶心态有哪些?(P190) 3.两性交往的过程分几个阶段? 4.影响恋爱的因素有哪些?(P195-198) 5.如何看待恋爱?(P199) 6.如何对待单相思?(P203) 7.如何对待失恋?(P205-206) 8.婚姻关系的发展分几阶段?(P207-208) 9.影响婚姻稳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209-211) 10.如何处理好婚姻关系?(P211-215) 11.家庭的类型有哪几种?(P216-218) 12.家庭的功能表现在哪4个方面?(P217-218) 13.什么是家庭的生命周期?(P219) 14.健康家庭有何特点?(P220-223) 15.如何维护健康的家庭?(P223-224) 第八章 1.如何对儿童进行性教育?(P227-228) 2.青春期性意识的发展分几个阶段?(P229-230) 3.青年性意识的困扰包括哪些内容?应如何对待? 4.如何保持夫妻间的性和谐? 5.性功能障碍有哪些表现?如何治疗? 6.什么是性心理障碍?有何特点?分哪3类?(P250-251) 7.性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九章 1.什么是考试焦虑?如何处理?(P261-262) 2.什么是学校恐怖症? 3.如何维护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P263-265) 4.教师的心理卫生要注意哪些方面? 5.驾驶员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 6.海员的心理障碍有哪些? 7.习行职业有何特点? 8.如何维护飞行员的心理健康? 第十章 1.什么是人格?(P280) 2.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有哪些?(P281-285) 3.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P286-289) 4.情绪控制和调节的方法有哪些?(P291-297) 5.什么是社会支持?(P296) 6.贝克的理性认知重建包括哪些内容?(P295-296) 7.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有哪些种类?(P298-306) 8.什么是应付?(P307) 9.什么是心理危机?什么是危机干预?(P310) 10.如何评估危机? 11.危机干预技术有哪些? 第十一章 1.什么是心理咨询?(P317) 2.心理咨询的形式有哪些?(P317-318) 3.心理咨询有哪些原则?(P319-321) 4.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有何区别?(P321-322) 5.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技巧有哪些?(P322-328) 6.会谈技术和技巧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倾听?如何询问?如何对待沉默?)(P329-335) 7.心理咨询中的影响性技巧有哪些?(P336-338) 8.心理咨询一般包括哪6个阶段? 9.心理咨询人员需要具备什么资格? 10.心理咨询机构设置有哪些需求?

自考心理健康教育本科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心理的生物学基础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实践)心理治疗(一)心理治疗(一)(实践)变态心理学(一)职业辅导团体咨询心理测评技术与档案建立人格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习心理与辅导毕业论文对于自考心理健康教育难不难,自考是有一定难度的,而心理健康也没那么好考,不管是在心理学还是教育学,都比较注重实际效果,相当于实践大过教学,大部分案例比较多,理论知识占得比重较少,如果真要考,就要看很多案例来看,但是很多事情都是靠自己努力出来的,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事的人,相信自己,加油!

家庭心理治疗自考知识点总结高中

什么是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是以家庭为对象实施的团体 心理治疗的模式,其目标是协助家庭消除异常、病态情况,以执行健康的家庭功能。使家庭成员,夫妇和其他关心彼此的人能够合适的表达情感和解决困难的想法,了解成员的经验和看法,欣赏对方的需求,对他们的关系和生活做出积极的改变。

什么是家庭:经过不断发展,家庭治疗里,家庭的概念演变成除了传统的我们所熟知的具有血缘和婚姻关系的家庭外,长期相处,具有固定角色之间的人群也可以进行家庭治疗。比如,在你的生命周期里,邻居小红一直贯穿着,扮演者发小的角色,你们关系很亲密,后来小红年少轻狂,爱上了社会摇的狂热爱好者,杀马特强子,从而引发一系列海可枯石可烂天可崩地可裂我们肩并着肩手牵手的故事,在茫然无助产生婚姻危机时,你就可以加入他们参加家庭治疗。AFT(英国家庭治疗和系统实践协会)将“家庭”视为指定自己的任何一群人,他们关心和照顾彼此。家庭治疗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和美国。作为心理治疗的一个分支,正式发展始于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初,美国英国匈牙利的临床医生开始开始重视关于家庭的性质和功能,视作一个整体而不仅仅是个人的聚集。很多人会认为家庭治疗师就是“治疗休整”整个家庭。我就要呵呵呵呵呵,家庭的力量是巨大的,你觉得就靠一个外人说几句话就能改变一个家庭几十年来的相处互动模式吗?家庭治疗师的任务,是和家庭成员一起,围绕来访家庭提到的问题要素,慢慢询问扩展到问题背后的因素。

家庭治疗是以家庭为对象实施的团体心理治疗模式,其目标是协助家庭消除异常、病态情况,以执行健康的家庭功能。家庭治疗的特点:不着重于家庭成员个人的内在心理构造与状态的分析,而将焦点放在家庭成员的互动与关系上;从家庭系统角度去解释个人的行为与问题;个人的改变有赖于家庭整体的改变。

难易度与家庭复杂性有关。还是看这个孩子沉迷于网络的例子,可能大部分来访家庭在一开始的时候都是只言片语得总结抱怨“孩子天天打游戏,上瘾了”“妈妈太宠着孩子了”“他爸从来不管家里的事情”。每个家庭成员身上的事情都是一环一环紧紧相扣的,如何会让成员们看到彼此的相互影响就是家庭治疗师在评估阶段所要做的工作。因为往往他们看到的只是他们角度认为的事实。然而咨询师要做的是帮助他们发现更多事实,比如“孩子沉迷于游戏可能是游戏中才能获得满足感,可能是因为在学校即使努力了,也没有人看到,鼓励他”,反复反复的让他们看到孩子遇到的问题与家庭成员互动和关系模式之间的关系。每个家庭成员背景个性愿景都不同,把这些整合在一起,像手串一样编起来,这就是家庭治疗师的意义了。

维基尼亚.萨提亚出生于1916年,逝世于1988年9月。她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个牧场,父母是信奉基督教科学派的美国人。她是5个孩子中的老大,聪明能干,并对生活和学习充满好奇。 萨提亚开创性的工作,使她成为世界公认的家庭治疗创始人之一。她坚信人们拥有不断成长改变和获得新认知的能力,它的治疗目标是改善家庭中的关系和沟通方式。他曾说过治愈了家庭,也就治愈了整个世界。她的治疗模式被认为是通过理解和解读家庭的功能失调而改善家庭的沟通方式。萨提亚作为近期被称为萨提亚转化式系统治疗模式的创始人,她将咨询或治疗看作是内在自我的深刻体验。她更像一位教师和培训者而非作家。所以他出版的作品比同时期的人要少一些。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属于人本主义流派,它是以人为本,关注人性。有两个理论假设:冰山理论和人际沟通理论。工作在三个领域:个人成长,人际互动和原生家庭。四个治疗目标,五个核心治疗元素。六个转化步骤:现状⇒外来因素⇒混乱⇒转化⇒整合⇒新的现状。七个冰山层: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个体健康的八个不同水平:生理,智力,情感,感觉,互动,营养,环境,灵性。一、萨提亚转化式成长模式的基本信念,以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他的文章。 1, 我们是宇宙普遍生命力的独特展现,这一生命力推动我们积极成长。 2.我们拥有内在的资源,这些资源使我们可以超越基本的生存层面。我们也有能力利用外界的资源帮助我们成长。 3,虽然我们不必有时候也不能改变外在的事件和环境,但是可以改变过去和现在的父亲生活经验对我们的影响。 4.治疗能够而且必须在比症状更深的层面上工作,而且治疗通常必须在自我的层面工作才能带来痊愈和改变。 5家庭系统是一个基本的学习和生存单位,因此在所有的治疗中都需要将家庭系统直接或间接地涵盖进来。 6改变总是可能发生的,并且需要内在的改变,在呼吸治疗和家庭治疗中也是如此。 7, 和来访者建立深层的联结,然后创建一个开放的可信的接纳的关系是咨询中必要的组成部分。 8.人的本质是好的,然而有时候我们需要帮助,才能体验和展现好的一面。 9.感受属于我们自己,因此可以被驾驭,并且通常可以转化为积极的能量。 10, 治疗师对自己的运用是治疗中最重要的因素。这意味着治疗师自身需要发展出更高层次的一致性,才能在治疗过程中挖掘出链接,治疗师和来访者的生命能量。 11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这一概念可以有助于在治疗中更好地处理症状背后潜在的问题。这一概念也更强调内在而非外在表现。 12治疗需要把焦点放在健康及可能性的部分,而非病理的负面部分,不仅仅治疗师要关注过去和现在发生了什么,而更关注可能性,关注怎样让人变得更完整。 13.希望是促进改变发生的必要因素。 14人们应相似而有所联结,因相遇而有所成长。 二、萨提亚对他所有的治疗提出了至少四个基本的普遍的目标或元目标。简而言之,它聚焦于以下方面。 1.责任感:帮助来访者成为对自身行为感受想法和期待更加负责任的人,而且更有能力实现内心的渴望。 2.更好的决策者:来访者会怀有更多的自我意识,自我接纳和自我关爱,学会在自我及他人中做出更好的更有意义的,有益健康的选择,他会依据自我他人和环境因素作出选择。 3.自尊:帮助来访者提升自尊。按照萨提亚的定义,自尊意味着人们在本质上对自我和生活有多大程度的积极体验,而不仅仅是他们感觉有多好。仅仅为了寻找良好感觉的努力,可能会导致自我扩张式的自恋,而自尊是一种存在状态,包括自我层面的一致,而不仅仅是与自己的感受一致。 4.一致性,:一致性是一个人内在自我的和谐状态,它是与生命能量的和谐共鸣。它与宇宙所有的人类生命及超越生命的力量相连。其他人可以称他为自我实现或者活在当下,萨提亚称他为自我内在的和谐,人际的和睦与世界的和平。 在这4个元目标的基础上,治疗师和来访者会根据他们个人的挣扎和渴望,设定个体和家庭的特定目标。 三、当人们想起萨提亚时,常常记得他用雕塑的方式教授讨好,指责,超理智和打岔4种生存应对姿态的老师。在《新家庭如何塑造人》一书中,他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解释。他指出不要局限地认为这些只是沟通姿态,而应该将这些沟通姿态视为一种信息,象征来访者活在他们冰山的不同层面,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和来访者建立链接。为了传达他的思想意图,观点和治疗过程,萨提亚常常采用隐喻的方式。他最常使用的隐喻是雕塑,他会运用沟通姿态使内在外化,并用雕塑呈现功能失调的关系。 萨提亚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使用的隐喻是冰山,冰山代表一个人,他包括这个人的行为,应对方式,感受,对感受的感受,观点,期待和渴望。冰山的核心和基础是自我及我自己。在冰山的隐喻中,萨提亚包含了精神和灵性,灵性是心理和情感复合体之所在,构成我们的内在生命,它是来自希腊与灵魂的转化,精神是纯粹的意识,自我是真正的我自己。 后来萨提亚开发出许多治疗工具。值得一提的是,他开发了家庭重塑这一工具。它是一种体验式的方法,可以帮助个体解决童年未完成的事件,找回个体内在的资源和能量,以成人的方式与父母建立健康的关系。萨提亚还开发出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被称为个性舞会。这有助于整合和抚育个体力量,以实现更高程度的完整感和一致性。 四、从外在的交流模式到内在的交流模式,萨提亚发展出互动的内在整合方式,以帮助治疗师和来访者追踪和干预个体所体验到的不同的内在阶段。下面简要描述的是萨提亚5个基本的核心治疗元素。 1.体验式。治疗必须是体验式的,这意味着来访者正在体验过去事件对于现在的影响。同时来访者也体验到当下他自己积极的生命能量。通常身体记忆是帮助他们体验所受影响的方式之一。只有当来访者同时体验到事件影响的负性能量和他们生命力的积极能量时,积极的转化才会发生。 2.系统性。治疗必须在内在和互动的系统中工作,来访者在其中体验他的生命力。内在的系统,包括情绪,观点,期待渴望和个人的灵性能量,所有这些方面以系统的方式相互作用。互动的系统还包括一个人在过去和现在生命中经历的关系。内在的和互动的系统相互作用,一个系统中的变化会影响另一个系统。转化型的改变是内在系统的能量转化,它会带来互动系统的改变。 3.积极导向。在萨提亚的成长模式中,治疗师积极主动地与来访者在一起,帮助他们重新建构观点,创造多种可能性,倾听来自普遍性渴望的积极信息,并帮助来访者与他的积极生命力联结。治疗聚焦于来访者的健康和各种可能性,欣赏他们自身的资源并促进其成长,而非聚焦于病理或解决问题。 4.聚焦于改变。由于萨提亚的治疗是聚焦于转化性的改变,所以自始至终整个治疗进行中治疗时提出的过程性问题都是与改变有关的。例如必须发生哪些改变才能让你原谅自己?这个问题给了来访者一个机会去探索他系统中未知的部分。 4.治疗师自己。治疗师的一致性对来访者接触他们自己的灵性生命力是很关键的。当治疗师表里如一时,来访者会体验到关怀接纳,希望,兴趣真实可信和主动参与。治疗师在隐喻幽默自我表露雕塑及一些其他创造性的干预方法中,运用自己的生命力,那些方法也来自治疗师在表里一致的状态下,与他自己的灵性自我的联结。

家庭心理治疗自考知识点汇总

维基尼亚.萨提亚出生于1916年,逝世于1988年9月。她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个牧场,父母是信奉基督教科学派的美国人。她是5个孩子中的老大,聪明能干,并对生活和学习充满好奇。 萨提亚开创性的工作,使她成为世界公认的家庭治疗创始人之一。她坚信人们拥有不断成长改变和获得新认知的能力,它的治疗目标是改善家庭中的关系和沟通方式。他曾说过治愈了家庭,也就治愈了整个世界。她的治疗模式被认为是通过理解和解读家庭的功能失调而改善家庭的沟通方式。萨提亚作为近期被称为萨提亚转化式系统治疗模式的创始人,她将咨询或治疗看作是内在自我的深刻体验。她更像一位教师和培训者而非作家。所以他出版的作品比同时期的人要少一些。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属于人本主义流派,它是以人为本,关注人性。有两个理论假设:冰山理论和人际沟通理论。工作在三个领域:个人成长,人际互动和原生家庭。四个治疗目标,五个核心治疗元素。六个转化步骤:现状⇒外来因素⇒混乱⇒转化⇒整合⇒新的现状。七个冰山层: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个体健康的八个不同水平:生理,智力,情感,感觉,互动,营养,环境,灵性。一、萨提亚转化式成长模式的基本信念,以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他的文章。 1, 我们是宇宙普遍生命力的独特展现,这一生命力推动我们积极成长。 2.我们拥有内在的资源,这些资源使我们可以超越基本的生存层面。我们也有能力利用外界的资源帮助我们成长。 3,虽然我们不必有时候也不能改变外在的事件和环境,但是可以改变过去和现在的父亲生活经验对我们的影响。 4.治疗能够而且必须在比症状更深的层面上工作,而且治疗通常必须在自我的层面工作才能带来痊愈和改变。 5家庭系统是一个基本的学习和生存单位,因此在所有的治疗中都需要将家庭系统直接或间接地涵盖进来。 6改变总是可能发生的,并且需要内在的改变,在呼吸治疗和家庭治疗中也是如此。 7, 和来访者建立深层的联结,然后创建一个开放的可信的接纳的关系是咨询中必要的组成部分。 8.人的本质是好的,然而有时候我们需要帮助,才能体验和展现好的一面。 9.感受属于我们自己,因此可以被驾驭,并且通常可以转化为积极的能量。 10, 治疗师对自己的运用是治疗中最重要的因素。这意味着治疗师自身需要发展出更高层次的一致性,才能在治疗过程中挖掘出链接,治疗师和来访者的生命能量。 11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这一概念可以有助于在治疗中更好地处理症状背后潜在的问题。这一概念也更强调内在而非外在表现。 12治疗需要把焦点放在健康及可能性的部分,而非病理的负面部分,不仅仅治疗师要关注过去和现在发生了什么,而更关注可能性,关注怎样让人变得更完整。 13.希望是促进改变发生的必要因素。 14人们应相似而有所联结,因相遇而有所成长。 二、萨提亚对他所有的治疗提出了至少四个基本的普遍的目标或元目标。简而言之,它聚焦于以下方面。 1.责任感:帮助来访者成为对自身行为感受想法和期待更加负责任的人,而且更有能力实现内心的渴望。 2.更好的决策者:来访者会怀有更多的自我意识,自我接纳和自我关爱,学会在自我及他人中做出更好的更有意义的,有益健康的选择,他会依据自我他人和环境因素作出选择。 3.自尊:帮助来访者提升自尊。按照萨提亚的定义,自尊意味着人们在本质上对自我和生活有多大程度的积极体验,而不仅仅是他们感觉有多好。仅仅为了寻找良好感觉的努力,可能会导致自我扩张式的自恋,而自尊是一种存在状态,包括自我层面的一致,而不仅仅是与自己的感受一致。 4.一致性,:一致性是一个人内在自我的和谐状态,它是与生命能量的和谐共鸣。它与宇宙所有的人类生命及超越生命的力量相连。其他人可以称他为自我实现或者活在当下,萨提亚称他为自我内在的和谐,人际的和睦与世界的和平。 在这4个元目标的基础上,治疗师和来访者会根据他们个人的挣扎和渴望,设定个体和家庭的特定目标。 三、当人们想起萨提亚时,常常记得他用雕塑的方式教授讨好,指责,超理智和打岔4种生存应对姿态的老师。在《新家庭如何塑造人》一书中,他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解释。他指出不要局限地认为这些只是沟通姿态,而应该将这些沟通姿态视为一种信息,象征来访者活在他们冰山的不同层面,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和来访者建立链接。为了传达他的思想意图,观点和治疗过程,萨提亚常常采用隐喻的方式。他最常使用的隐喻是雕塑,他会运用沟通姿态使内在外化,并用雕塑呈现功能失调的关系。 萨提亚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使用的隐喻是冰山,冰山代表一个人,他包括这个人的行为,应对方式,感受,对感受的感受,观点,期待和渴望。冰山的核心和基础是自我及我自己。在冰山的隐喻中,萨提亚包含了精神和灵性,灵性是心理和情感复合体之所在,构成我们的内在生命,它是来自希腊与灵魂的转化,精神是纯粹的意识,自我是真正的我自己。 后来萨提亚开发出许多治疗工具。值得一提的是,他开发了家庭重塑这一工具。它是一种体验式的方法,可以帮助个体解决童年未完成的事件,找回个体内在的资源和能量,以成人的方式与父母建立健康的关系。萨提亚还开发出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被称为个性舞会。这有助于整合和抚育个体力量,以实现更高程度的完整感和一致性。 四、从外在的交流模式到内在的交流模式,萨提亚发展出互动的内在整合方式,以帮助治疗师和来访者追踪和干预个体所体验到的不同的内在阶段。下面简要描述的是萨提亚5个基本的核心治疗元素。 1.体验式。治疗必须是体验式的,这意味着来访者正在体验过去事件对于现在的影响。同时来访者也体验到当下他自己积极的生命能量。通常身体记忆是帮助他们体验所受影响的方式之一。只有当来访者同时体验到事件影响的负性能量和他们生命力的积极能量时,积极的转化才会发生。 2.系统性。治疗必须在内在和互动的系统中工作,来访者在其中体验他的生命力。内在的系统,包括情绪,观点,期待渴望和个人的灵性能量,所有这些方面以系统的方式相互作用。互动的系统还包括一个人在过去和现在生命中经历的关系。内在的和互动的系统相互作用,一个系统中的变化会影响另一个系统。转化型的改变是内在系统的能量转化,它会带来互动系统的改变。 3.积极导向。在萨提亚的成长模式中,治疗师积极主动地与来访者在一起,帮助他们重新建构观点,创造多种可能性,倾听来自普遍性渴望的积极信息,并帮助来访者与他的积极生命力联结。治疗聚焦于来访者的健康和各种可能性,欣赏他们自身的资源并促进其成长,而非聚焦于病理或解决问题。 4.聚焦于改变。由于萨提亚的治疗是聚焦于转化性的改变,所以自始至终整个治疗进行中治疗时提出的过程性问题都是与改变有关的。例如必须发生哪些改变才能让你原谅自己?这个问题给了来访者一个机会去探索他系统中未知的部分。 4.治疗师自己。治疗师的一致性对来访者接触他们自己的灵性生命力是很关键的。当治疗师表里如一时,来访者会体验到关怀接纳,希望,兴趣真实可信和主动参与。治疗师在隐喻幽默自我表露雕塑及一些其他创造性的干预方法中,运用自己的生命力,那些方法也来自治疗师在表里一致的状态下,与他自己的灵性自我的联结。

自考心理学本科主要考试科目有: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心理学史、应用心理学课程、临床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治疗等。12023自考心理学本科科目有哪些自考心理学本科科目有心理治疗、团体咨询、职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心理的生物学基础等。主要考试科目有: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心理学史、应用心理学课程、临床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治疗、社会心理学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人事测量、市场调查、消费与广告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等。由于各地自考主考学校不同,设置的课程不一样、要求也有差异。2自考心理学本科毕业就业方向自考心理学专业毕业后就业方向较广。自考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在科研部门、高等和中等党校、企事业单位心理咨询等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心理健康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在教育、工程设计部门、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咨询与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32023自考心理学本科的报名条件1、只要是中国公民,无性别、年龄、种族、民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等限制,均可按省级自学考试机构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报名参加自考本科考试。2、对有特殊要求的专业,考生须按有关规定报名。3、报考自考本科各专业的考生,应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待考生办理自考本科毕业证书时,必须交验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原件,否则无法办理毕业手续。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什么是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也可称为精神治疗,是指治疗者与患者之间通过表情、态度和行为等相互交往过程,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去改变或影响患者的消极认知情绪,从而消除或减轻导致患者痛苦的各种心理因索和异常行为。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疏导疗法 该疗法主要是凭借“言语”进行的。根据不同患者或不同病情采用劝导、启发、说明、鼓励等方法,帮助患者自我领悟,增强治病的信心,调动治疗的能动性,从而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认知疗法 它是最常用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其原理就是在认知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患者的错误认知观念来改变其不良情绪与不良行为。因为人的任何心理过程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完成的,当人的认知产生偏差或做出错误评价与解释时,就会导致不良情绪与行为的产生。暗示疗法 暗示是指以某种观念语言影响自己或他人,使其在缺乏分析批判的情况下加以接受,并因此引起一定的心理状态的变化。暗示疗法可以在清醒或催眠状态下进行。清醒状态下的暗示疗法可分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两大类。无论是他人暗示还是自我暗示,都是在患者意识清醒的状态下,通过语言、思维、认知或一定的医疗措施与药物,把某种观念强加给患者,使患者对此深信不疑,从而增强和改善人的心理状态,促进机体代谢功能,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催眠暗示疗法是通过催眠术或催眠药物,使患者进入催眠状态,然后用言语进行暗示。行为疗法 人的各种行为都是经过学习和训练得以调整和改造,并建立新的正常的行为,这就是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行为疗法一般有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行为塑造法、标准奖励法、松弛疗法、技能指导法、自我调节法、生物反馈法等等。现阶段国内的心里治疗有很多不错的方法,最近比较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箱庭疗法(sandspiel, sandplay therapy),效果评价很不错

自考的话,要看你报哪个地区的,有的地区好考,有的地区不好考,英语要考,自己看书基本上就可以了,不是很难,主要还是背,不过要考最少三年呢。

  •   索引序列
  •   家庭心理治疗自考知识点总结
  •   家庭心理治疗自考知识点总结初中
  •   家庭心理治疗自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   家庭心理治疗自考知识点总结高中
  •   家庭心理治疗自考知识点汇总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