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自考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自考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自考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自考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学必考名词解释如下:

1.学前教育学: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

2.家园合作:指幼儿园和家庭(含社区)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和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3.游戏: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其特点是趣味性、具体性、虚幻性、自由自愿性和社会性。

4.主题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国绕一个中心内容所开展的教育活动。这个中心内容即“主题",主题活动注重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力求使这些不同学科的知识能够围绕主题有机联系在一起, 形成一个整体,并希望这种整体性知识影响幼儿,最终使幼儿建立起完整的内部知识结构。

5.结构游戏:指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竹制材料、金属材料、泥巴、沙、水、雪等)通过手的创作活动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6.表演游戏:指儿童按照童话或故事中的情节扮演某一角色,再现文学作品内容的一种游戏形式。它以儿童自主、独立地对作品的理解去展开游戏情节。简而言之,表演游戏就是幼儿以故事为线索展开的游戏活动。

7.创造性游戏:指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8.角色游戏(主题角色游戏):指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它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

学前教育学常考名词解释:

1.1.广义的教育: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开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1.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

点,进展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一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的活动。

1.3.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与对教育活动承当教育责任的人。

1.4.正规学校教育:在学龄期完成的上学年限,获得教育证书。

1.5.非正规教育:在任何正规教育体制以外所进展的成人或儿童所选择的学习形式,是有

组织、有系统的学习活动。

1.6.非正式教育:个人在日常经验和社会生活环境中获得的学习,是无组织、无系统的终

生过程。

1.7.全民教育: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承受教育的根本权利,并且必须承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它以普与义务教育实行之。

1.8.终身教育: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承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

休止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贯穿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破了

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人生模式。

1.9.教育化:使受教育成为全民的权利和义务,在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消除专制、封

闭、灌输等不的教育,建立尊重、开放、启发、参与等化的教育。

1.10.教育现代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在教育上的反映,是教育整体的变革。

1.11.人的个体开展:个体从降生到成年到老年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身体的开展是指身

体的各组织系统的发育和机能的增长,心理的开展是指人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

想象能力以与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方面的开展。

2.1.物质环境: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等为天然

环境;城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

2.2.精神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它的涵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以与社会信息。

2.3.文化(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4.文化(狭义):较普遍地把文化看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

育、艺术、文学、、传统民俗等与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2.5.文化传递: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和在空间的流动,文化传递与传播过程补充、开展、

丰富着文化,因为它注入了传播者的经验与整理创造。

2.6.文化选择:对某种文化的自动撷取或排斥,即择优汰劣,取精去糟的过程。

2.7.文化变迁:文化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的变化。文化变迁来自文化容的变化,

并非所有的文化容的变化都会引起文化变迁,只有当某种文化容引起文化的结构性、全局性、

整体性变化时,才形成文化变迁。

2.8.人的个体社会化: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化而

形成社会所期待的与其应承当的角色,并相应地开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3.1.儿童的开展: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展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生理开展与心理开展是密不可分的,也是相互作用的。

3.2.回忆说:柏拉图认为,人生来就具有一种根本上在开展过程中展现并成为有意识的先

天知识(理念)。后天环境对人不具影响,一切研究、学习都只不过是对先天理念的“回忆〞。

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常见的名词解释:

1、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3、实验法:是教师根据研究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4、个案研究法: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揭示儿童发展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5、行为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目的的研究方法。

6、学前教育: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

它的教育对象包括胎儿、婴儿(0~3岁)、幼儿(3~6、7岁)。

7、托儿所:是指用于专门照顾和培养婴幼儿生活能力的地方,也指公共场所中因父母不在而由受过训练的服务人员临时照顾孩子们的房间或地方。

8、学前教育的基础性的体现: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成个体早期的全面健康发展、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与效益、提升国民素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价值,这是学前教育基础性的体现。

9、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自考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分支,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采用科学的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前阶段的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中的事实,进行了解、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发现和认识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伦理这个词源于希腊文ξ’θοδ(ethos),它最初表示一群人所居住的地方,后来指某种现象的实质或稳定的性质,最后用来表示人所有的性格、品质、德性。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伦理就是在人身上具备的与品质相关一系列素质及如何达到这些素质的正确行为,如果引申一点来讲,伦理就是完善人的内在品质和外在的做法。”可见,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就是以完善幼儿的性格、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为目的的科学研究。但幼儿有其自身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如身体正在迅速发育生长、心智尚未成熟、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差、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情绪冲动性大等。这些特点意味着幼儿更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和伤害,也意味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更具特殊性,更应关注研究的伦理性,避免对幼儿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和伤害。

学前教育学必考名词解释如下:

1.学前教育学: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

2.家园合作:指幼儿园和家庭(含社区)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和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3.游戏: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其特点是趣味性、具体性、虚幻性、自由自愿性和社会性。

4.主题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国绕一个中心内容所开展的教育活动。这个中心内容即“主题",主题活动注重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力求使这些不同学科的知识能够围绕主题有机联系在一起, 形成一个整体,并希望这种整体性知识影响幼儿,最终使幼儿建立起完整的内部知识结构。

5.结构游戏:指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竹制材料、金属材料、泥巴、沙、水、雪等)通过手的创作活动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6.表演游戏:指儿童按照童话或故事中的情节扮演某一角色,再现文学作品内容的一种游戏形式。它以儿童自主、独立地对作品的理解去展开游戏情节。简而言之,表演游戏就是幼儿以故事为线索展开的游戏活动。

7.创造性游戏:指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8.角色游戏(主题角色游戏):指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它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

自考本科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

(1)观察法是研究者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和其他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等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2)调查法是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搜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源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

(3)实验法是教师根据研究的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4)个案研究法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提示儿童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5)行动研究法是指教师以学前教育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主题,与专家学者或其他相关人员协作,在这一情境中边研究边反思,以解决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年龄阶段儿童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中国的学前教育学研究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3~6岁幼儿教育的一般原理和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原则、学前教育学内容和方法,也包括学前家庭教育的要求和内容。

是学前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

补充: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是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重视能力发展的专业核心课程。

(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儿童教育现象或过程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比较长期的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研究方法。观察法是学前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它不仅是收集材料的基本途径,也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

(2)调查法。调查法是借助谈话、问卷、座谈会、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等手段,间接研究幼儿教育现象的方法。

(3)实验法。实验法是教师根据研究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查该因素与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实验的一般程序包括四个步骤,确定课题、实验设计、实施设计、总结整理。

(4)教育经验总结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一种学前教育科研方法。

(5)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

教育研究名词解释自考本

《教育研究》杂志是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综合性教育理论学术刊物,,是主要发表有关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学术性刊物。据2020年6月中国知网显示,《教育研究》总被下载9088045次、总被引258746次,(2019)复合影响因子为4.487、(2019)综合影响因子为3.092。[1]据2020年6月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教育研究》下载量为24、被引量为172891;据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该刊影响因子为5.01,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670种)中排第17名。

自考教育法学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15、师生关系 ――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17、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18、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的关系。19、癸卯学制——1903年修改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它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其特点是学习年限长。20、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21、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22、德育方法——指为了完成德育的目的任务和实施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手段。23、知行统一原则——又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又要引导他们久进行实际锻炼,把理论教育与组织实践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一代新人。24、自我教育法——是指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方法。25、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2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务、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27、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28、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系统地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29、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30、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由政府主管部门制订的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规划的指导性文件。31、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学法的辩证统一。32、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内容,按固定的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教学的组织形式。33、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34、班主任——是组织领导班级组成为坚强集体,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指导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人。35、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36、课外教育——指的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37、校外教育——指校外教育机关或社会团体、家庭,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校外组织学生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38、社会教育——是通过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的教育。39、家庭教育——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孙晚辈进行的教育。即在家庭中,家长自觉的、有意识的按照一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行为活动。40、教育合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种教育力量统一要求、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合力。41、管理——合理组织好各项工作,协调好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42、学校管理——是一般管理的特殊部分,它是合理组织好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好学校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活动过程。在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的核心。43、管理职能——是管理系统中管理者和组织机构的职责和功能。管理的职能反映管理的本质。44、决策——在可供选择的多个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的行为。45、管理体制——是指一定组织系统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管理职责、权限划分的制度46、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47、现代教育观——现代教育观关注的是人的教育,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关照人的主体性发展,致力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高质量创新型人才。48、学校整体改革——指整体育人,以达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49、教育科学研究——简称教育科研。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从教育的客观实际出发,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去研究教育现象,搜集和积累教育事实材料,认识教育本质,揭示教育教育规律,形成新的教育理论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50、教育测量—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照一定教育规则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加以数量化测定的过程。51、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教育目标,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及其参与者进行价值判断,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52、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所达到的一种较高水平状态,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化,是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在内的教育整体转换运动。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名词解释1、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参加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公民权利:公民权利是为公民所拥有、为政府所保障的合法权利,简称民权,例如投票权等,它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现代民主国家公民权利分为四类:⑴法律权利,指基本人权,大多是自由权,和法律程序性权利。⑵政治权利,指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权利。⑶社会权利,指公民维持其社会存在的基本权利。⑷参与权利,公民参与市场和公共生活的基本权利。2、行政主体:行政主体是指享受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承担因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3、国有独资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国有独资公司是指国家单独出资、由国务院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授权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有限责任公司 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过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4、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防卫行为。它是对不法侵害者进行反击,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侵害的行为,是刑法规定的保护行为人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法律制度。5、法人:法人是世界各国规范经济秩序以及整个社会秩序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各国法人制度具有共同的特征,但其内容不尽相同。不同的法人形成了不同的法人理论,法人制度理论成为世界各国建立和完善法人制度、规范经济秩序以及整个社会秩序的理论基础。 名词解释1、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是指根据宪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范围内设立的,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地方行政区域。2、执行罚:执行罚,是指义务人逾期不履行行政法义务,由行政机关迫使义务人缴纳强制金以促使其履行义务的强制行政制度。执行罚主要适用于当事人不履行不作为义务、不可由他人替代的义务,例如特定物的给付义务或者与人身有关的义务等。执行罚不同于行政处罚中的罚款。虽然它们都是使当事人向行政机关交纳金钱,但是两者的目的、功能和法律后果不同。行政罚款是对过去已经发生的行政违法行为的制裁和惩罚,执行罚是促使当事人履行应当履行尚未履行的行政法义务的手段。 执行罚是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拒不履行不作为义务或不可为他人代履行的作为义务的义务主体,科以新的金钱给付义务,以迫使其履行的强制执行。 执行罚是间接强制的一种。根据行政强制执行是否由强制执行机关直接实施可分为间接强制和直接强制。 税务机关收缴滞纳金是对纳税人的执行罚。3、增值税: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实行价外税,也就是由消费者负担,有增值才征税没增值不征税,但在实际当中,商品新增价值或附加值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是很难准确计算的。因此,我国也采用国际上的普遍采用的税款抵扣的办法,即根据销售商品或劳务的销售额,按规定的税率计算出销项税额,然后扣除取得该商品或劳务时所支付的增值税款,也就是进项税额,其差额就是增值部分应交的税额,这种计算方法体现了按增值因素计税的原则。4、犯罪构成:是指依照我国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的一切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犯罪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观方面、客观方面、主体、客体。 5、法定继承:是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进行继承的一种继承方式。名词解释1、行政确认:行政确认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定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通过确定、证明等方式决定管理相对人某种法律地位的行政行为。 2、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3、财产税:财产税是以纳税人所有或属其支配的财产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收。它以财产为课税对象,向财产的所有者征收。财产包括一切积累的劳动产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自然资源(如土地、矿藏、森林等)和各种科学技术、发明创作的特许权等。国家可以选择某些财产予以课税。对各种财产课征的税,按一般税收分类方法,统称为财产税。财产税属于对社会财富的存量课税。它通常不是课自当年创造的价值,而是课自往年度创造价值的各种积累形式。4、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其实这些在百度上都可以查得到的 我帮你汇总了下 你看下对你有没有帮助

教育法是中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依法治教的根本大法。《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教育工作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阶段,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索引序列
  •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自考名词解释
  •   自考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   自考本科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   教育研究名词解释自考本
  •   自考教育法学名词解释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