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中国古代史自考考点汇总

中国古代史自考考点汇总

发布时间:

中国古代史自考考点汇总

发布时间:

中国古代史自考考点汇总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科技发展状况(那个时期的一些名人,如郦道元,贾思勰的贡献等),而且在书法,文学方面的发展要系统归总一下;归总一下民族融合的发展,既带来的影响。附带看一下不稳定的政局给商业带来的影响。以上就是关于这个时期的一些特色时期特点,归总牢记即可,我们以前也是主要考这些方面的

中国古代史?

利用图表法整理出关键词,串联记忆。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对峙 1 、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三国指的是哪三国,诸葛亮是三国时期哪国著名的政治家?两晋指的是哪两晋?2、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大战于赤壁,结果孙刘联军采取火攻的方法,打败曹军。历史上称这一事件是什么?它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3、三国时期,四川省时哪一政权的辖地?三国之前和之后的朝代分别是什么?4、北魏孝文帝在位时,对哪一个少数民族的旧俗进行了改革?改革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5、新疆纳入中央管辖始于哪朝?管理机构是什么?这个地区气候类型是什么?地形有什么特点,现在生活得主要是哪个民族?信仰什么宗教?属于哪个地理单元?6、西藏纳入中央管辖始于哪朝?管理机构是什么?在哪朝设立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这个地区气候类型是什么?地形有什么特点,现在生活得主要是哪个民族?信仰什么宗教?属于哪个地理单元?答案自己想,这样才有收获

自考中国古代史二考点汇总

看书,做题, 多思考。

我只有08年10月份的一。BCBDA CBCDD BCABD DACAD ABADC BDACB二。1-abcde 2-abe 3-bde 4-bde 5-abc三。1.指杨万里的是个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写的活泼自然风趣诙谐。以绝句最为出色。2、是清代由八旗子弟首创并流行的讲唱文学,以七言为体,以叙述故事为主。分为东城调和西城调,代表作家为罗松窗,韩小窗。3-明末清初小说 ,以青年爱情婚姻为题材,代表作品有玉娇梨,平山冷燕,好逑传等。4-是梁启超首先提出的,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三者兼备的衡量标准,后修订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或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的纲领。1899-1903是诗界革命的盛期四1-蔡珪,骨力较为苍劲,清切雄健。党怀英,体物精细,寄兴高妙。王庭筠,诗律精严生新,无险怪生涩之病。2-贯云石性格旷达,归隐作品风格或慷慨豪放,或通俗自然,一些写恋情的作品具有民间俗谣俚曲的味道,颇具北曲的淳朴气息3-科场不幸,促使其对科举弊端加以揭露抨击,农村教书先生生活时期有机会研习学问和搜集民间传说。南方幕僚生活使其眼界开阔,有机会接触各阶层人物。4-天演论,原富,法意,名学,等译著,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深刻影响。严译精心撰述,形成渊雅风格,具有较高文学价值,使译文较原文更富于文学性。严复虽然用古文翻译书,但其文体仍有一定的自由度,对现代汉语的形成亦有贡献。五,1-陆游的诗歌创作贯穿着强烈的爱国精神,最显著的特征是善为悲壮,他的诗多感时伤世,悲愤激昂。他的诗诸体皆备,古体诗意气豪迈,律诗对仗工稳而流转圆美,绝句极有丰神,他的诗风格多样,除雄浑悲壮外,尚有清淡秀逸,简练自然之风。注:以上要点需结合作品展开论述。2-情节的幻想色彩。由题材,主题的理想型决定了牡丹亭充满理想色彩的艺术手法,即富于幻想色彩的情节。浓郁的抒情诗的色彩与意境。作者具有抒情诗人气质,他以抒情诗的手法,揭示人物内心的感情。曲词能够将抒情,写景与人物塑造融为一体,达到传神的境界。注:同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是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本科段的一个必考科目,此科目的内容章节是延续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里的内容的,包括:第五编-宋代文学,第六编-辽金元文学,第七编-明代文学,第八编-清代文学,第九编-近代文学。学习方法:1、着重学习课后自学考试大纲的要点内容,明确课程性质和考核目标。2、熟练掌握识记部分,大体了解理解部分并能够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3、尽可能地通读本书所有提到的文章,要做到看懂、读懂,心领神会。4、做课后思考题时,最好把题写在一个本子上,然后再把自己归纳的答案写在问题的下面,这样既可以方便复习,也可以加深印象。针对每个章节的学习:1、第五编-宋代文学欧阳修散文的特点和六一风神。王安石的生平、思想和著述。苏洵和苏辙的文章风格特点。苏轼的人格特点、小品文。苏轼词的多样化风格。李清照“易安体”的艺术特点。辛弃疾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其思想的主要倾向。陆游的诗歌艺术成就和散文的特色。2、第六编-辽金元文学马致远《汉宫秋》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西厢记》的词章之美。关汉卿的杂剧剧目。白朴散曲作品的艺术风格。高明《琵琶记》的创作动机。3、第七编-明代文学吴中四才子。宋濂的文学观念。袁宏道的小品散文。《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及思想倾向。《水浒传》表现的绿林文化的人格崇拜。《西游记》将动物形态、神魔法力和人的意志结合。《金瓶梅》的三点社会意义。明中期杂剧。4、第八编=清代文学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色。方苞的创作及其文学主张。《说岳全传》、《隋唐演义》、《说唐全传》的主要内容。《聊斋志异》对志怪传统的超越。《儒林外史》讽刺的悲剧性。《红楼梦》对自然主义的突破写法。《长生殿》题材来源。《桃花扇》的思想和生活基础。5、第九编-近代文学道光前期诗风的主要特点。龚自珍的生平。梁启超首先提出“诗界革命”。冯桂芬的生平。曾国藩及湘乡派。严复的政论和翻译文字。“逻辑文”的意义。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品。

面就每一部分的出题重点做一系统分析: 第一部分 中国历史的开端 ★ ( 1)有重大史学价值的遗址文明发现,如北京人遗址、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等是本章出题的重点。 ( 2)氏族公社、关于远古社会的传说以及相关内容也有出选择题的可能。氏族公社也可能出名词解释题。中国古代社会的传说如果要考查的话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题。 第二部分 夏商西周 ★★ ( 1)夏、商、西周三族的起源发展,夏、商、西周朝代更替的过程、背景、影响; ( 2)三个朝代国家制度的架构,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涵盖了政治方面的分封制、宗法制、一系列的礼制(周公制作“礼乐”),经济方面的井田制、“工商食官”; ( 3)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尤其是甲骨文、金文;对这一个时期的文化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如二里头文化要重点掌握,可能以名词解释的方式出题。 ( 4)分封制、宗法制很容易以名词解释的形式考查。 ( 5)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及其灭亡的过程大概了解一下就可以。 ( 6)夏商周的社会经济一般不会考查,可以大概了解一下。 第三部分 春秋战国 ★ ( 1)春秋战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是出题重点,大概了解一下这个发展过程就可以; ( 2)春秋战国时代的改革与变法是比较重要的,每一次变法的时间、内容、意义要掌握。有可能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 3)春秋战国社会等级关系的变化不会出简答题,如有考查,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 4)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是比较重要的。这个时代的百家争鸣,九流十家、儒家、孔子的思想,著作等细节知识要扎实掌握这是重要的知识点,容易考查。 第四部分 秦汉 ★★★★ 本章学习重点内容: ( 1)掌握秦朝统一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及为巩固国家统一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了解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的历史意义; ( 2)汉承秦制与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重点知识,要识记整个背景、内容、意义,并且要知道如果出现名词解释应该怎么来解答。 ( 3)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是非常重要的,他统治时期奠定了西汉强盛的基础,掌握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一系列改革以及西汉政权的强大。 ( 4)西汉的统治危机要了解;王莽改制的背景、内容、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都要掌握,很可能出简答题和名词解释; ( 5)刘秀统治时期的政策要识记;光武中兴要掌握。东汉后期的外戚与宦官之争以及党锢之祸。 ( 6)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以及秦汉时期的农民起义可能出选择题; ( 7)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科技进步可能出选择题,这些都是基础知识,要掌握扎实,不能在这种题上失分。 ( 8)汉代的服役制度以及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 9)掌握陈胜、吴广起义以及黄巾起义的原因、过程以及影响。 ( 10)理解秦汉时期与匈奴的关系及丝绸之路的开通。 第五部分 魏晋南北朝 ★★★ ( 1)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重要战役及战役后的政局变化。 ( 2)了解曹魏的政治、经济改革,如九品选官制、曹魏屯田等重要措施。 ( 3)了解魏蜀吴的政治、经济、文化,要注意孙吴对江南地区的开发等事实。 ( 4)要了解曹操其人以及他的用人思想。 ( 5)了解诸葛亮以及对他做出客观评价。 ( 6)了解西晋的建立以及统一全国的过程 ( 7)掌握太康之治、八王之乱、门阀制度、淝水之战、祖逖北伐、“王与马,共天下”等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集中在民族问题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上。兵制是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制度,比如府兵制度,就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九品中正制、门阀制度很重要。北魏统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是重点知识,无论是材料分析还是简答题都容易考到。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和科技容易出选择题,要掌握基础。 第六部分 隋唐五代 ★★★★★ (1) 了解隋朝的建立的过程及加强中央集权的各项措施。 (2) 贞观之治的时间、内容、影响要识记。 (3) 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政策要掌握。要对武则天做出客观的评价。 (4) 安史之乱是考查的重中之重,简答题容易出,它的背景、内容、影响要全部掌握,而且答题的时候要做到全面,最好是根据不同的教材来整理答案。 ( 5)藩镇割据也是重点,要着重掌握。 ( 6)两税法是唐朝时期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它的背景、内容、意义要反复记忆,非常重要,出简答题的可能性最大。 ( 7)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也是重要内容,这里的民族关系比较复杂,最好整理成表格的形式,这样看起来比较清楚也容易识记。 ( 8)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可以大概了解一下,不是重点内容,可能以名词解释的形式来出题。 ( 9)能够根据史实对五代十国的人物如冯道做出评价。( 10)掌握周世宗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并能做出评价。 第七部分 宋、辽、西夏、金、元 ★★★★ (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评价是历年出题的重点; ( 2)科举制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 3)元朝巩固大一统国家的贡献; ( 4)澶渊之盟、隆兴和议、宋元理学、耶律楚材容易出名词解释。 ( 5)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是重点中的重点,容易以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的形式考查,2009年宋朝作为重点来考查,其中重要的知识就是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 6)元代的行省制度已经在2008年的考题中出现过,所以暂时不会作为考查重点了。 ( 7)元朝的民族政策要了解并掌握。 ( 8)宋元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方面的内容,是选择题的命题重点。 第八部分 明清(前期) ★★★★★ ( 1)明太祖的重典政治以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重点,可以作为简答题来考查。一定要做到识记全面,不能有漏答的现象,所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都要记住,要做到全面,详细。 ( 2)郑和下西洋与南倭北虏容易出名词解释题。 ( 3)张居正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要熟记,这也是考试的重点,往往会出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 ( 4)东林与复社以名词解释来做准备就可以了。 ( 5)明末农民战争可能出现选择题和名词解释,战争的领导者以及几次重要的战役要了解。 ( 6)清军入关与清初的社会矛盾不是考查的重点,可以略看。 ( 7)康熙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贡献,康乾盛世是怎么出现的都是重点。 ( 8)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表现内容比较多、而且零散,经常会在选择题中涉及到; ( 9 )明清的文化特点、代表人物及著作也是较为重要的内容 ( 10 )明代的卫所与清代的八旗,绿营制度是很重要的制度,往年很多学校出过题。元代的行省制度 2008 年已经在简答题里出现过, 2010 年最有可能出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应该属清代的八旗和绿营制度,要重点掌握。 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最有可能出简答题,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题,要自己整理好答案,不能有漏写的情况。很有可能会问清代的疆域是如何奠定的?这就需要从很多方面来回答!比如平定准格尔叛乱,土尔户特部回归,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等。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出简答题的可能性比较大。

中国古代史自考答案汇总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对峙 1 、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三国指的是哪三国,诸葛亮是三国时期哪国著名的政治家?两晋指的是哪两晋?2、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大战于赤壁,结果孙刘联军采取火攻的方法,打败曹军。历史上称这一事件是什么?它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3、三国时期,四川省时哪一政权的辖地?三国之前和之后的朝代分别是什么?4、北魏孝文帝在位时,对哪一个少数民族的旧俗进行了改革?改革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5、新疆纳入中央管辖始于哪朝?管理机构是什么?这个地区气候类型是什么?地形有什么特点,现在生活得主要是哪个民族?信仰什么宗教?属于哪个地理单元?6、西藏纳入中央管辖始于哪朝?管理机构是什么?在哪朝设立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这个地区气候类型是什么?地形有什么特点,现在生活得主要是哪个民族?信仰什么宗教?属于哪个地理单元?答案自己想,这样才有收获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科技发展状况(那个时期的一些名人,如郦道元,贾思勰的贡献等),而且在书法,文学方面的发展要系统归总一下;归总一下民族融合的发展,既带来的影响。附带看一下不稳定的政局给商业带来的影响。以上就是关于这个时期的一些特色时期特点,归总牢记即可,我们以前也是主要考这些方面的

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在今天哪里为核心?A.山东。龙山文化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大部分龙山文化遗址,分布在山东半岛;而陕西、山西、河南、 河北、辽东半岛、江苏、湖北等地区,也有类似遗址的发现。

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并不发达,城市的主要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

中国古代文学史自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歌谣神话与中国文学的起源歌谣 1.概念:从字义上看,“歌”与“谣” 曾是两种说唱形式 《诗经·魏风·园有桃》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汉《毛诗诂训传》) 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汉《韩诗章句》) 2.性质:歌谣属于民间文学,等同于民歌。 3.特点:话语的通俗性;内容的叙事性;传播的娱乐性。 4.意义:文学发生学看,文学创作源于民间、歌谣是文学最初始的形式。 5.歌谣的实存形式:最早《吕氏春秋》,还有《礼记》《山海经》《海南子》神话1.来源:“神话”一词是从西方翻译过来的。英语myth 一词,来源于古希腊, 古希腊人叫mythos,意思是叙述诸神的故事。 2.西方“神话”的三个特点:初始性;神性;真理性 3.中国通行的神话定义: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近现代的学者,把西方的myth概念拿过来,用“神”字与“话”字结合,把 中国的历史传说、神仙故事、志怪故事等等叫做“神话”。 4.深化实存形式:不是早期的文学形式到战国中后期才产生。 5.故事:伏羲女娲、盘古。主要保存于《山海经》《山海经》(作者 年代 内容 意义) 1、年代:约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 2、评价:《山海经》在清代以前被认为是一部充满奇异故事的地理著作。在“五四” 以后,被当作是中国神话的经典作品。《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怎样看待中国上古神话的散失演化(不发达论、低级论)˙神话历史化(删削与改造):把神话看成是历史传说,通常把天神降为人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作史实看待,构成了一些虚幻的始祖以及他的发展谱系。(黄帝四面、黄帝三百年)˙神话伦理化:神话在儒家手中被修改成合乎伦理的说教。神化人物失去其本来面 目。(黄帝和蚩尤、蚩尤旗)˙神话仙话化(宗教化)(西王母的仙化)˙中国“神”的抽象性:中国的神是“无位格神”,西方人的神是“位格神”˙中国人生的世俗性:胡适和鲁迅观点第二章 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自然分期 殷、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唐、五代、两宋、元、明、清三古说(袁行霈) ˙依据: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诗经(上古文学的经典) 1.《诗经》不仅是“诗”,且是“经”(永恒性和真理性)。2.影响:中国历代的诗人都从《诗经》那里获得观念的启蒙和诗歌的灵感,并运用《诗 经》的思维方式和言说方式表达自己。3.六义(或称“六诗”):《周礼》把“风、雅、颂、赋、比、兴”称为“六诗”4.雅颂体诗: ˙从形式上讲,“颂”是在宗庙祭祀等重大仪式上演奏的乐歌。 “颂”字的本义是祭祀的仪式,所以“颂”通“容”也就是祭祀的样子。 颂体诗是祭祀时歌颂先王丰功伟绩以赞美当朝统治者的赞美诗。 ˙从形式上说:“雅”是在中央和地方各种政治活动仪式上演奏的乐歌。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以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 焉。” 雅诗是道德教化之用。 ˙“雅颂体”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体,对中国文学影响深远。自古至今都是文人创 作的核心,是中国文学的主体精神。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主体。5.风体诗˙什么是风:“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 “天有六气”“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 风的物化之功就是“风化”。 ˙“风体诗”的价值:“化下”; “刺上”。 ˙反映感情“温柔敦厚”“温柔敦厚”就是思想情感中正,不偏不倚。 ˙性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文学界普遍认为风体诗是民歌。 ˙语言:句式整齐,用词典雅。 风的性质是名歌还是贵族文学? 风体诗是反映统治阶层贵族生活和思想情感的诗,是周代政府官员通过搜集或创作献给天子的诗,以让天子了解各诸侯国的风气、风尚,并通过风气、风尚了解各诸侯国的治理情况,其作用在于劝谏天子,补察时政。从文学的价值追求上说,风体诗奠定了中国文学“言志载道”的文学创作理念。 风体诗队中国文学的影响:˙从表达方式上说,风体诗奠定了中国文学“比兴”的审美价值。˙从文学的价值追求上说,风体诗奠定了中国文学“言志载道”的文学创作理念˙风体诗影响了中国文学的主要特征——现实(现世) 性。˙中国文化的生命价值观,导致中国作家对社会现世生活的关注,对人生现世价值的赞 美。诗人们强烈关注社会事件和日常生活。中国文学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具有一种 现实感悟的深刻性。 6.《周南·关雎》——风之始(《诗经》第一首作用:中国古人认为这是一首教化人情感中正的诗 。孔子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毛诗序》“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宛, 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词 1.定义: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即有音乐的歌词。 2.特点:传统词“以富为美”、“以艳为美”、“以柔为美”,是“艳科”、“小道”。3.李煜 王国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人间词话》)(士大夫之词)元杂剧˙体制特点:“四折一楔子”˙关汉卿《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王实甫《西厢记》张生与崔莺莺间波折的爱情故事 白朴《梧桐雨》描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马致远《汉宫秋》写西汉元帝受匈奴威胁,被迫送爱妃王昭君出塞和亲˙清传奇:“南洪北孔”,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明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牡丹亭》)西厢系列(中古文学的经典) 西厢三幻 1.“一幻”——唐传奇《莺莺传》(《会真记》)梗概:大家闺秀与士子的爱情悲剧(悲剧根源:唐代门阀制度、科举制度、婚姻制度) 2.“二幻”——董解元《西厢记》(《西厢记诸宫调》) 是说唱文学 张生:专情、软弱; 莺莺:“临危惟是哭泣而已”3.三幻——王实甫《西厢记》 王实甫借鉴了《西厢记诸宫调》改负心人张生为痴情种的写法,将崔、张故事由一个始乱终弃的悲剧改为青年男女的自主婚姻战胜封建礼教的喜剧,成为爱情的经典。 西厢故事具有怎样的文化内涵(结合朝代)?˙科举——中国文人的爱与恨˙男女之情爱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愫,也是人之本性的一种体现。˙儒家文化中的爱情:“发乎情,止乎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饿死事极小,失 节事极大”。˙《莺莺传》——始乱终弃 体现了唐代文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体现了他们对于情爱、婚姻和功名的矛 盾心理。 (重功名轻爱情的真实写照)˙《董西厢》——“从古到今,自是佳人合配才子” 这既是市民文人的情爱理想,其实也是人类普遍的爱情婚姻愿望,体现了金代新 兴文士阶层对传统门阀婚姻观念的否定,对新的门户观念和美满婚姻标准的肯定。˙《王西厢》——“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以情反礼”,体现了元代文人在特定处境下重爱情轻功名的心态。体现了市井阶 层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对“情”、“欲”的高度赞美。˙西厢系列故事经历了唐——宋——金——元的变化,涵盖了小说、说唱、戏剧等多种文学形式,体现了中国中古时期文人对于功名、爱情的不同态度以及情与理的矛盾,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小说 1.概念:“小说”一词的最早出处: 《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县”通“悬”, “令”通“名”,“县令”,即“高名”。全句意谓:粉饰浅识小语来求取高名,那就与通晓大道理者相差太远了。 首次在文体意义上运用“小说”这个词:东汉初年 2.古代小说特殊性:琐屑,短小的“短书”、补史、实录; 小说在中国文化中被轻 视 ,一直延续到清末;维新人士把小说作为政治工具。晚明思潮(近古文学之基础) 1.时间:通常指的是隆庆、万历、天启、崇祯四代。 2.主张:正当欧洲进行文艺复兴之际,随着明王朝统治的松弛,新的社会经济因素的萌动,程朱理学逐渐失去了控制力,中国也渐渐地兴起了一股重个体、崇自我的社会思潮。它弘扬主体意识,追求个性解放,主张人的自由,强调人的尊严,肯定人的欲望。人们习惯把这一时代出现的心学思潮及在这种思潮影响下形成的重个体、崇自我的文学思潮统称为晚明思潮。 3.代表人物:“天生我大胆”——李贽(“童心说”)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袁宏道(“性灵说”) 徐渭 张岱 冯梦龙4.代表作品:《金瓶梅》(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小说)、《牡丹亭》、 《长生殿》、《桃花扇》、《红楼梦》、《镜花缘》、《儒林外史》……《红楼梦》(近古文学的经典) 1.背景:《红楼梦》是一部小说,作者为曹雪芹。但《红楼梦》中的贾府不能等同于曹 家,贾宝玉也不能等同于曹雪芹。 2.评价:《红楼梦》不是某一家族的历史传记,也不是隐藏某一迷案的谜语大全。它是 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世情小说,其中既有作者家族历史与个人遭际的影子(或 许其他家族),也有艺术的虚构。是一部源于生活,又超越于生活的文学作品。 3.悲剧:《红楼梦》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大悲剧。其悲剧的内涵,延伸到了人生的方方面 面。大体而言,包涵了女儿悲剧(情的悲剧)和家族悲剧。二重悲剧结合,形 成囊括一切的人生悲剧。《红楼梦》人生悲剧的哲理意蕴:人生如梦;人生皆 苦;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宝黛的爱情悲剧、婚姻悲剧,贾、史、王、薛“好 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人生悲剧的哲理意蕴:人生如梦,人生若苦,空即是色,色即是空。4对上古、中古文学的继承与超越:˙文备众体:抒情文学与叙事文学,文言文体与叙事白话文体,雅文学与俗文学的融合。 《红楼梦》的诗史结合,主人公形象的诗性气质,情节内容的诗性氛围, 环境景物的诗性特征(大观园)。˙古典小说顶峰(题材、人物、结构、主题)˙美学突破:化中和之美为彻头彻尾的悲剧之美˙思想启蒙:男尊女卑、二元对立的道德评判、传统人生价值观、对爱情婚姻的追求……˙王国维:《红楼梦》可谓悲剧之中的悲剧也。怎样理解《红楼梦》是作为一部小说的?第三章中国文学的母题母题1.定义:母题既指在神话和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一种人类精神现象,也指从故事情节中 简化抽离出来的、不带有任何主观色彩的、甚至只剩下一个基本动作或一个 基本名词,它必须带有普遍存在并且广泛推广意义的文本中的最小元素。2.特点:母题是不变的、有限的,但通过母题却可以创造出干变万化、无比丰富的艺 术世界。在一般文学类型中,一部分作品的构成不是一个母题可以做到的, 它 往往需要很多个母题,相互作用而成。一个母题是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 持 续在传统中的成分。要如此它 就必须具有某种不寻常的和动人的力量。3.叙事文学母题:战争、复仇、忠诚等,甚至是某些人物,情节单元,动作或魔术器物等。4.抒情文学母题:更多地表现为具有一定象征意味的“意象”,如“落花”、“明月”、“逝水”等。5.中国文学的主要母体故事:霸王别姬,孟姜女,赵贞女型,人妖相恋,才子佳人, “三顾茅庐”,动物报恩等6.中国文学的主要人类精神母体:伤逝,怀古,不遇,伤春,悲秋,漂泊,隐逸,复仇。主题˙定义:主题是从作品的题材结构中抽象出来的带有作者主观情感色彩的观点、倾向。原型˙定义:原型是一种 “原始意象”,是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是一种本原的模型,其他相似的存在皆根据这种本原模型而成形。《霸王别姬》母题˙项羽——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英雄气概,儿女柔情。˙意义:1.英雄与美人(失败的英雄、多情的英雄) 2.爱与死亡 3.补白与重说的故事空间复仇母题˙存在形式:1.血亲复仇:伍子胥复仇、项羽等 2.侠义复仇:聂政毁容、荆轲刺秦等 3.痴心女子复仇:美迪亚 4.鬼神复仇:《霍小玉传》、《聊斋志异》中的《窦氏》等 5.家族与阶级复仇:《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文化内涵:复仇是一种原始的文化现象,存在于世界各民族中。中国先秦时期原始的复仇天性经过儒家伦理的系统加工,逐渐定型化、稳固化,并成为个体对于家庭、家族的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伦理使命。复仇在中国古代社会既是一种需要法律打击的犯罪行为,同时又是一种为道德所推崇的高尚行为。总体而言,中国传统文化赞许复仇行为,复仇现象在各个朝代一直延续了下来。中国文学中的复仇母题往往以忠孝人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五常)为旨归,又与善恶对立的道德模式结合起来,因此普遍受到推重。复仇母题成为文学家偏爱的一大素材,广泛存在于古今文学、影视剧中。西方文学的复仇则主要为了维护自我之尊严。怀古母题˙ 定义:怀古往往指诗人追忆历史人物的某种悲剧性遭遇与悲剧性结局时引发出的感伤悲哀的情感体验。˙存在形式:1、怀古诗 2、历史剧 3、讲史平话与历史小说˙代码:地域代码(金陵,长安,咸阳,赤壁……) 朝代代码(春秋吴国,六朝,安史之乱)人物代码(夏桀商纣,陈后主李后主,西施王昭君,杨贵妃,诸葛亮)˙怀古母题的文化内涵:1、历史的感伤:中国的历史是王朝更迭的“周期律”循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左传·庄公十一年》),兴亡,盛衰,留给文人(特别是身处易代之际的文人)太多感慨与思考。怀古母题就是这一历史印记在文学中的遗留。2、强烈的史学意识与政治意识:中国古代特有的史官文化,孕育了中国古代强烈的史学意识。 史学在传统文化中具有神圣的地位,写史不仅是不忘本,还有资治、劝惩、借古鉴今等作用。˙中国文学中的怀古母题不是单纯记载历史,而是借历史事实表达历史兴亡、王朝盛衰、物是人非等沧桑感慨,以表达其政治意识与人生感慨。第四章中国文学的主体精神中国文学的本原˙“本”:《说文》“本,木下也。”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 “本”或“本根”的性质决定了“末”的性质。 荀子:“本末相顺,始终相应。”(《荀子·礼论》)˙“原”:《说文》: 原,水泉本也。“原”是“源”的决定因素。˙中国古人把“本原”二字连用,表示一个事物之所以存在的根据,一个事物之所以为一个事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文学的本原是“礼乐文化”中的“乐”。˙中国文学的最初形式——诗是乐语的一种形式。礼乐文化˙在周代以前,“礼乐”是一个带有鲜明原始宗教色彩的概念。˙礼:“礼”(“礼”)是祭神用的器具。 商代礼乐文化既具有原始宗教的神圣性,又具有王权垄断的世俗性,也就是政教合一。周朝统治者借用了“礼”的神圣性和世俗性,制定了一系列社会制度和人伦规范,弱化神权,强化王权,这就是“周礼”。˙“礼”就是一种社会等级制度和人的等级规范。是对社会和人生的一种强制。˙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的等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征,或者叫根本属性。周公制定的“礼”,就是对人的等级的区别。因此必须制定“礼”来规定人的行为规范,建立是非标准。乐˙中国文学的本原是“乐”˙通过“乐”来教化人的心灵,使强制性的“礼”,变成人的道德要求,从内心里确认“礼”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从形式上讲,周乐是边唱边舞的一种形式。˙从意义上讲,“乐”是教化人心的一种方式。˙因为“乐”可以与政通,与伦理通。 通过“乐”,可以察知人的内心思想和情感,可以知道一个人道德境界的高低,一个社会治理的好坏。˙“乐”的作用:通过“乐”诉诸内心,诉诸情感的教化作用,强制性的“礼”,就变成了内在的“义”。人们对“礼”的遵从就变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道德要求,整个社会就达到了真正的和谐。 “六诗”的本义进一步说明:中国文学在本原上,就是一种进行政治和道德教化的文本。中国的诗是用来表达严肃庄重的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的,是进行政治和道德教化的重要手段。文学主体精神˙概念:文学精神就是以文学为载体,从中抽绎出来的有关文学的观念、思想意蕴、审美理想、人文精神、价值取向、文体风范,以及创造主体所体现的人生态度、人生追求、人格力量和艺术创造力。˙中国是实用主义的文学观。中国文学的本原决定中国文学之观念,文学观念决定文学之精神。˙周作人将中国文学划分为“言志”和“载道”言志1.内涵:《说文解字》“志,意也,从心之声。”“心有所之为志。”2.内容:诗人之志、民族价值理想之志(传统儒家伦理之志 )建功立业之志,驰骋沙场之志,救国济民之志,忠君报国之志,忧愤伤生之志,归隐田园之志,精神清洁之志,逸情之志(出世之志)等等。˙就个人承担的民族国家责任而言,诗言志,就是要言为民请命之志或建功立业之志。˙就个体生命意义而言,诗言志就是要言个人的生命情志,追求个体的生命自由。˙边塞诗——建功立业、拯时济世的进取精神˙田园诗——宁静悠远的隐逸情怀3.李白—诗仙 儒生 仙翁 侠客 李白集天才的诗人、游侠、隐士、道人、策士等于一身,兼有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 入世之志:“济苍生,安社稷”政治理想;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以姜子牙、诸葛亮、谢安自许。 出世之志:人生如梦,及时行乐。(对自由人生、独立人格的向往)4.杜甫 奉儒守官的家学、抒忠君忧国之志、悯时爱民之志、个人情性之志。载道1.发展沿革 ˙孔门师教 孔子谈诗(政治与伦理教化作用) 董仲舒(在汉代,文学的政治教化功能被看成文学的惟一功能与最高旨趣。) 孔门诗教观的集中体现——《毛诗序》˙唐宋古文运动 唐韩愈“文以明道”(道的核心是“仁义”) 以儒家思想作文学的人格修养。宋代理学家力求使文学与伦理道德融为一体。2.“道”本指天道,后来主要指儒家政治教化思想、伦理道德。˙文以载道主要两点:一是文学与社会政治的关系,即所谓兴礼义、察民情、振王道; 二是文学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即所谓“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中国是宗法人伦社会,其结构模式是家国同构,因此,政治与伦理道德水乳交融,不可分割。在文学精神上,虽然唐以前更重视政治,唐以后更重视道德,但政治道德往往合二为一。3.代表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琵琶记》、《赵氏孤儿》……˙《琵琶记》(高明)——传奇之祖 《琵琶记》的教化观——“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赵氏孤儿》体现的政治道德主题——体现了传统的忠奸斗争的政治悲剧,舍生取义 的伦理精神以及善恶有报的道德观念。舍身取义的伦理精神——赵氏家族被尊为“报主的忠良”,“忠孝的公卿”;而屠贾则被定位为“蠹国的奸臣”,“损害忠 良”,“挠乱朝纲”的“奸贼”。赵武的复仇具有为民除奸的意义。4.载道观之评价:“载道” 是中外优秀文学艺术创作的共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促进 了文学的发展。(《三国演义》的“拥刘贬曹”《水浒传》的“忠义”)˙西方文学也关注文学的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的价值。˙中国文学将政治和道德教化作用视为文学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目的,这在某种程度上确实限制了文学的发展。

先秦&&绪论1 甲骨文和金文的产生为口耳相传的文学发展成书面文学提供了条件,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2 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八阕可能是现在所知的最古的一套乐曲,体现了上古时代诗、乐、舞一体的原始形态。3 夏商文化以巫文化最有代表性,而夏商文学是与此时的原始宗教紧密联系的。诗歌多与祭祀活动有关,巫史文化的昌盛促进散文的发展。4 周初分封制的推行,礼乐文化成为主流。周代文学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都体现为一种和谐、典雅的特质,一种婉而多讽的特征,这一特点表现在各种文体中。5 战国礼乐制度崩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他们立足于现实,着眼于现实,诸子散文表现出对社会现实深刻的认识与尖锐地批判;士人成为文化的中心,自觉创作精神大为增强,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激情——孟子庄子&&上古神话1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常以神为主人公,只有当人类可以凭借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领悟的时候,神化才有可能产生。其功能:维系人们的社会性;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强有力的精神纽带;宣泄不安情绪。2 所有古代文献中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的《山海经》最后神学价值。是我国古代保存神化资料最多的著作。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驳杂。3 创世神话:盘古故事。卵生神话,对中国的阴阳太极观念有极其重要的影响。4 始祖神话:女娲补天。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反映了人们对女性延续种族作用的肯定,也是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可。部族始祖神话反映部族成员对自己祖先的追念,表现民族自豪感。5 洪水神话:鲧禹治水。把洪水看作一种自然灾害,与洪水抗争、拯救生民,看重人的智慧及斗争精神。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6 战争神话:炎黄之战。实际是对一次历史事件的记录和解释。7 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夸父、燧人氏等。神话进入英雄时代。自然神被人类自己的神代替,标志着人类自身的主体性突出了。8 古代神话民族精神: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9 上古神话演化:神化历史化——删削、改造,从春秋开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继承并发扬;被道教改造,成为仙话来源。10 对后世文学影响: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手法、欣赏效果等。 习题:

甘肃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考前背诵知识点如下: 1、名词解释:《洛阳伽蓝记》 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共5卷,它描述了洛阳城内外五个区域40个大的佛寺建筑。其内容有北魏都城洛阳40年间的政治大事、交通、市井、民俗、传说、异闻,以及人物传记,极具历史意义和史料价值。 2、名词解释:“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指初唐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诗歌重视抒情,开始出现一种壮大的气势,但没有完全摆脱宫延诗风的影响。卢、骆之七言歌行,王、杨之五言律诗,尤为特出。 3、名词解释:武功体 “武功体”指晚唐诗人姚合的诗,因姚合曾担任武功县主簿而得名。武功体的代表作为五律组诗《武功县中作》三十首,写山县荒凉、官况萧条以及个人生活的窘态,是晚唐普通士人真实际遇和特定心态的反映。 4、简答题: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的主要特点 (1)丧失了真情实感。 (2)空间的极度排比。 (3)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繁细的铺叙、夸张的摹绘,是《天子游猎赋》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4)遣词用语繁难僻涩。 (5)采用问难的结构、整齐排偶的句式 5、简答题: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点 (1)李商隐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诗作中多为要眇蕴藉之情 (2)典事生发演化成与原故事相悖的势态 (3)营造意境的幽美 (4)词化特征比较显著。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为组织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课程的全国统一考试命题工作,根据全国统一命题课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说明。一、考试原则1、考试标准本课程考试参照全日制普通高校同专业、同层次、同课程的本科结业水平,并体现自学考试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特点。在题量上能够使中等水平的考生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完成全部试题的作答,并有适当的时间检查作答情况。2、考试依据和范围本课程考试以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2011年9月颁布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学考试大纲》为依据;以《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教材(陈洪、张峰屹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为考试范围。3、考试内容本课程考试内容覆盖到章。其中,重点章节为第一编中的第二、三、四章,第二编中的第二、三、四章,第三编中的第一、二、三、四、五章,第四编中的第一至十章,考核分数比例约为60%;次重点章节为第二编中的第一章,第三编中的第六、七章,考核分数比例约为30%;一般章节为第一编中的第一章,考核分数比例约为10%。二、考试形式与考试题型1、考试形式本课程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为100分,及格分数为60分。2、考试题型本课程考试采用的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三、有关本课程的特殊要求(包括考生可以携带的工具)

中国古代文学史自考重点知识汇总

先秦&&绪论1 甲骨文和金文的产生为口耳相传的文学发展成书面文学提供了条件,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2 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八阕可能是现在所知的最古的一套乐曲,体现了上古时代诗、乐、舞一体的原始形态。3 夏商文化以巫文化最有代表性,而夏商文学是与此时的原始宗教紧密联系的。诗歌多与祭祀活动有关,巫史文化的昌盛促进散文的发展。4 周初分封制的推行,礼乐文化成为主流。周代文学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都体现为一种和谐、典雅的特质,一种婉而多讽的特征,这一特点表现在各种文体中。5 战国礼乐制度崩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他们立足于现实,着眼于现实,诸子散文表现出对社会现实深刻的认识与尖锐地批判;士人成为文化的中心,自觉创作精神大为增强,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激情——孟子庄子&&上古神话1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常以神为主人公,只有当人类可以凭借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领悟的时候,神化才有可能产生。其功能:维系人们的社会性;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强有力的精神纽带;宣泄不安情绪。2 所有古代文献中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的《山海经》最后神学价值。是我国古代保存神化资料最多的著作。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驳杂。3 创世神话:盘古故事。卵生神话,对中国的阴阳太极观念有极其重要的影响。4 始祖神话:女娲补天。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反映了人们对女性延续种族作用的肯定,也是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可。部族始祖神话反映部族成员对自己祖先的追念,表现民族自豪感。5 洪水神话:鲧禹治水。把洪水看作一种自然灾害,与洪水抗争、拯救生民,看重人的智慧及斗争精神。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6 战争神话:炎黄之战。实际是对一次历史事件的记录和解释。7 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夸父、燧人氏等。神话进入英雄时代。自然神被人类自己的神代替,标志着人类自身的主体性突出了。8 古代神话民族精神: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9 上古神话演化:神化历史化——删削、改造,从春秋开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继承并发扬;被道教改造,成为仙话来源。10 对后世文学影响: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手法、欣赏效果等。 习题:

具体见:中国文学史概说一、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文学?把它作为通向二十一世纪的“个人护照”。1通过诗歌参证历史或通过历史印证诗歌,寻找诗中的文化、文化中的诗:其实大家回想一下,文学不仅在短短的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了过去的琼楼玉宇,逼真地复制了那在过去岁月中也许早已为人们淡忘了的生动具体的细节,而且还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群,一种生活的韵味,一片奇妙的风光。读盛唐诗人杜甫的诗,我们眼前就会浮现出李唐王朝天宝末年,天子昏庸、奸臣挡道、武将好大喜功,屡屡对外开边拓土的战争给国家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图景,读巴尔扎克的人《人间喜剧》就会想起18世纪末法国巴黎上流社会的龌龊生活图景,读80年代初走上文坛的朦胧诗派诗人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同样会想起文革岁月中长大的青年一代,对苦难的承担以及试图透过黑暗寻找光明的坚定信念。诗是需要品味体会,普希金短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过去的将变为可爱。这是1825年普希金题在一位16岁少女纪念册上的短诗,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少女早已不是当初的少女,岁月也不再浪漫如白桦林里19世纪的俄罗斯,读这首诗的人也许阅历不同,年龄变化,但无论何种境遇,我们都会感谢生活的赐予,它使我们忍让、宽容、克制并憧憬未来……2文学还能培养我们诗人的才情,哲人的思辩,历史学家的深沉。也许有人说,哲理太枯燥,诗情太虚浮,但是,至少可使我们“澹泊明志”,修身养性。陶渊明一声“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风,千载之下,令人追慕不已。古人尚可“买田数亩,买泉一眼”以安顿自己的心灵,现代人呢?现代人最怕丢失的是财富,而最先丧失的是精神,诗可以使我们在物欲横流,灵魂放逐的年代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在一切都推向市场的时候,不要拍卖自己的良知。尽管我们不可能诗意的栖居,但是,对诗意生存的追求,却是人性中永不泯灭的一面。○3王国维先生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上古的神话、西周的诗经、春秋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汉代的乐府民歌、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志怪、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独领**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这些作品既给我们美的享受,又给我们提供了无穷的研讨之机。琼瑶的《在水一方》出自《诗经•秦风•蒹葭》;《梅花三弄》主题曲,“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出自金人元好问《摸鱼儿》;《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出自明代杨慎《临江仙》。我讲这些目的,文学是有传承的,今天的发展是在昨天的基础上,特别是在知识层次、知识结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江郎也有才尽之时,学无止境。(另外,文学也是在永不停歇的流动发展的)讲一个文革遗笑,那个时代毛主席的话(语录)就是圣旨,是人们心中的上帝,老领导领大家学毛主席语录,毛主席有一首词《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屈指形成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可老领导怎么读呢“天高云淡,……,屈指形成二万六,盘山上高峰。”这时一个小年轻怎么觉得不对劲就举手了,他说“报告领导,我有问题”记得中学历史课上老师讲过红军长征历经二万五千里艰难险阻,毛主席怎么写成二万六了呢?老领导没有意识到他的错,振振有辞,从容不迫地说“年轻人,这就是你们的不是了,下句不是”盘山上高峰“吗,既然是盘山而上,自然多走了了一千里。如果说老领导闹得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是与那个特定时代,特定历史背景有关的话,我们今天就应尽量避免或者少制造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当然,我并不需要大家人人都去做博士,但是一个充塞知识的头脑是应该有的(前人成果只不过是我们的必修课,关键要求自己创新)。○4文学是人学:代表古典小说高峰的《红楼梦》便是通过一些重要人物命运暗示贾、王、史、薛四大家族无可挽救的衰败及整个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趋势,如篇首语“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好了曲》更是说尽了人生的虚无,同时将感伤主义推向极至:“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在学习过程中,我只起个磨刀石的作用,给大家提供一个思想的火花点,一个思路,至于修行的好坏还在大家个人的底子和下来的努力,从今天起我将带领大家跨越历史的尘埃烟云,从高文典册、圣经贤传中寻找我们民族文化的根。。二、“中国文学”之美我们的祖先是世界上最早接受人类文明洗礼的人类之一,作为四大闻名古国(中、印、埃、希)的唯一幸存者,从最初杂乱的民族形态到今天统一的民族实体,文化作为人类特有的适应环境的方式和一种族体心理在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弥漫演进、长期积淀,文学作为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既是我们历史生活的见证,又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鲁迅先生把中国的语言文字概括为三美:1意美以感心(意境之美可使人在心灵上获得感悟审美愉悦,物境、情境、理境、由景起情,由景生情);2音美以感耳:元音占优势→乐音→节奏美,外国人听上去像唱歌,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时,何当……。贺敬之《回延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榆林,一想到延消水、宝塔山、小米粥,心情还真的蛮激动,可到跟前一看,水也快干了,灰头垢面)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东方红的故乡佳县→白云山;3形美以感目(汉字是东方魔块,方块字,有中心有外围)a.对称合谐美, b.肢体语言美,象形(鹿鼎记、周星弛);c.绘画语言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只要你一看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眼前肯定会浮现出一个阔大、壮美的画面,一句话“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中国精神”。三、学习古典文学方法1.一定要把作品放在一定的时代、历史背景中,一分为二评析。。。。。。

到考研加油站那些文学考研论坛,上面很多版本,也很全

平时老师强调的地方

  •   索引序列
  •   中国古代史自考考点汇总
  •   自考中国古代史二考点汇总
  •   中国古代史自考答案汇总
  •   中国古代文学史自考知识点汇总
  •   中国古代文学史自考重点知识汇总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