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中国古代史自考考点总结

中国古代史自考考点总结

发布时间:

中国古代史自考考点总结

发布时间:

中国古代史自考考点总结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对峙 1 、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三国指的是哪三国,诸葛亮是三国时期哪国著名的政治家?两晋指的是哪两晋?2、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大战于赤壁,结果孙刘联军采取火攻的方法,打败曹军。历史上称这一事件是什么?它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3、三国时期,四川省时哪一政权的辖地?三国之前和之后的朝代分别是什么?4、北魏孝文帝在位时,对哪一个少数民族的旧俗进行了改革?改革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5、新疆纳入中央管辖始于哪朝?管理机构是什么?这个地区气候类型是什么?地形有什么特点,现在生活得主要是哪个民族?信仰什么宗教?属于哪个地理单元?6、西藏纳入中央管辖始于哪朝?管理机构是什么?在哪朝设立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这个地区气候类型是什么?地形有什么特点,现在生活得主要是哪个民族?信仰什么宗教?属于哪个地理单元?答案自己想,这样才有收获

中国古代文学自考一里面的古文考吗考古文呢总算把自考汉语言本科《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常考知识点整理好了,因为篇幅较长,建议收藏后再看,也建议关注我,不定期更新最新的资料给大家~PS:本文由于篇幅较长,字数已超限制,完整版pdf文档已放评论区,可去网盘自取。第一章 上古传说文学第一节 初民的歌谣☆☆☆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的记载,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2、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的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和舞蹈便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3、或求雨,或祈年,是甲骨卜辞的重要内容,表现着初民的心态和愿望。上举这类卜辞比较完整,语句平实,声韵谐调,可以见出原始古歌的风貌。4、至于后世典籍所保存或搜集的原始歌谣,只有极少几首,因其风貌古朴,或可视为原始歌谣的存留。例如相传为黄帝时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第二节 上古神话传说☆☆☆☆一、神话释义神话的基本特性:(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话”了的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二、我国神话系统(1)创世神话:创世神话主要包括初民对天地开辟和人类诞生的解释。(2)自然灾害神话:自然灾害神话表现了原始人类遭受自然灾害的经历,以及他们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例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神话。这些都表现了初民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坚强斗志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3)战争神话:远古战争神话中,最精彩的就是有关黄帝的故事。其中保留较为完好的,是黄帝战蚩尤的故事。三、我国神话的精神内涵及其影响☆☆☆☆1、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特征(1)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2)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3)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2、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一方面,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国数千年文学发展的主流和传统。而这一传统的形成,包含着由神话积淀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神话富于情感、形象和想象的特征,无疑引导了后世文学审美理想的发展走向。(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从最早的文学总集《诗经》到近现代的文学创作,从诗歌散文到戏曲小说,无不得到神话的滋养。【单选题】1、以下中国古代神话中,属于描写自然灾害神话的是( )A:夸父逐日B:女娲造人C:盘古开天辟地D:黄帝蚩尤之战【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代神话的分类。为人熟知的“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的神话,一精美一豪壮,富于象征意义,同样表现了初民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坚强斗志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女娲造人和盘古开天辟地属于创世神话,黄帝战蚩尤属于战争神话。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必背知识点如下:

一、初民的歌谣

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的记载,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

2.“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3.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的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和舞蹈便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4.或求雨,或祈年,是甲骨卜辞的重要内容,表现着初民的心态和愿望。上举这类卜辞比较完整,语句平实,声韵谐调,可以见出原始古歌的风貌。

5.至于后世典籍所保存或搜集的原始歌谣,只有极少几首,因其风貌古朴,或可视为原始歌谣的存留。

二、上古神话传说

1.神话的基本特性: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话”了的现实生活,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

2.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为组织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课程的全国统一考试命题工作,根据全国统一命题课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说明。

中国古代史自考重点总结

1.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 “山河依旧,人物不同” 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 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2.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发源于黄土高原,高入白云之间,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背倚万仞高山。

莫须埋怨,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调曲,谁还不知道,春风历来就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A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B这首诗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诗的首句,写汹涌澎湃的黄河,发源于云端,突出其源远流长,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次句写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要,境界孤危。 “一片”这里即“一座”的意思。三句递转,写所闻。羌笛奏着《折杨柳》的曲调,勾起征夫离愁。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 “归家无望”。然而, “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作“何须怨”。这种宽解语,着实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诗的绝唱。

3.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 “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4.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秦时明月,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5.山居秋瞑――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A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B这首诗写于诗人隐居期间,是唐代田园诗的重要代表作。它向世人出色地展现出了一幅傍晚时分秋雨新霁的宜人美境,表达了诗人留恋自然的闲适情怀。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的前句写“山居”,后句写“秋瞑”。“空山”二字点明独居山中,有如世外桃园,同时也为全诗勾勒出空旷静寂的背景:“新雨后”则点染出了骤雨初歇时的空山明净。“晚来秋”三字指出节令与时间,它与首句呼应,不仅点题,而且展示了一种明净爽宜的环境: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新鲜,景色绝妙,可以想见。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写山林中的自然景色。诗人抓住两种典型景物,用以静显动的手法,展现了两幅饱含诗情画意的画面:新雨刚住,皓月升空,如水的月光透过老松的虬枝泻落下来,林间仿佛悬起层层柔和、薄明的轻纱;清澈的泉水,漫过平滑的山石,欢快地跳跃着淙淙流去,一路波光点点。在诗人的心中,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则写出了竹林外的人事活动。诗人此处使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再次渲染出两幅画面:溪边的竹林深处,不时传来嬉戏之声,不用问,这一定是浣纱的村姑正踏着月光结伴归来;水面上的翩翩荷叶,不时显露渔舟摇浆驶过的碧痕。“竹喧”与“莲动”分别透露出人归与舟行的动态,使得平静的画面顿添生气。

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山居秋暝的美境,使得诗人不禁着迷陶醉,心底涌起强烈的抒叹:任凭烂漫的春花凋零消歇吧,这里的村景才是我的所爱。王孙(更指自己)要长留于此,尽情欣赏,独享其美!诗句间自然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全诗的最末一字“留”与开篇首字“空”遥相呼应,见出“可留”于“空山”之意,使得全诗意境、结构更趋完美。

6.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使:出使。 朝雨:早晨下的雨。浥(y):湿。客舍:旅店。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诗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前两句为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7.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你没看见吗?黄河之水是由天上而来。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你没看见吗?可悲的是高堂明镜照见了白发,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即使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再来。烹羊宰牛,且图眼前欢乐,应该痛痛快快一口气喝它三百杯。岑勋先生呵,丹邱先生呵,快快进酒吧,杯儿不要停!让我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们侧耳仔

细听:钟鸣鼓响饮食如玉,何足珍贵?我只愿长醉享乐,不愿醒来受罪!古来圣贤,生活恐怕都寂寞,世上唯有酒徒,他们却芳名永驻。古时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宴饮寻欢,斗酒十千不嫌贵,任性地享乐一番。主人呵,为何说我少银钱?直接沽取醇酒,咱对饮个醉意绵绵,这一匹名贵的五花马,这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裘,叫孩儿们拿去换美酒吧,我与你喝个大醉,同消万古长愁。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犹言人生易老,叹意极浓,再用“朝如”句补足其意。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以下节奏逐渐加快。“人生”一联为人题语。“天生”一联说明“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

③。“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换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

④。“钟鼓”一句至结尾为诗的主体部分,诗人借此尽吐胸中块垒,顿时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这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主旨所在。“古来”二句可见诗人盖世之气和狂放之态。

⑤。“陈王”二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为例,欢中有悲,因为诗人说陈王,其实又是说自己,不过是怀才不遇借酒消愁而已。

这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流露了施展抱负的愿望。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即豪放的表现。“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二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诗中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颇具特色。

8.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诗以 “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接着写“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 “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9.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10.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飞回。落叶飘然无边无际,层层纷纷撒下;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身在万里作客悲秋,我常到处漂泊;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困顿潦倒精神衰颓,我且戒酒停杯。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 全诗八句都对,句句押韵。金性尧以为”是杜诗中最能表现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作。“

11.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12.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诗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前二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悲声;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能动征人回乡之望。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

13.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14.左迁至篮关示侄孙湘――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简注]①“左迁”,谪贬。元和十四年正月,宪宗命人从凤翔迎佛骨入宫供奉。韩愈时为刑部侍郎,上表极言其弊,被贬潮州刺史。②“封”,指《论佛骨表》。③“潮阳”,今广东潮阳。④“肯”,岂肯。⑤“秦岭”,终南山。⑥“瘴江边”,指潮州。当时岭南一带多瘴气。

首联“朝奏”,点明获罪的原因是“自取”,是尽职尽责。“路八千”指出贬所的遥远偏僻。第二联,直书“除弊事”,透露出忠而遭贬的愤怨。“肯将衰朽惜残年”,则显示了他刚直不阿、坚持真理的倔强性格。五、六句,“云横秦岭”,“雪拥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路渺渺,前途茫茫。“家何在”、“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最后一联,点出“示”字,是对侄孙“收骨瘴江”的后事嘱托,全诗言辞凄惋,感情沉郁,悲歌当哭,动人肺腑。

15.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诗文解释」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纹身的地方,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词语解释」大荒:旷远的广野。

飐:吹动。 芙蓉:荷花。

百粤:指南方少数民族,即百越。

「诗文赏析」柳宗元与刘禹锡、韩泰、韩晔、陈谏五人同时在元和十年被召进长安,不久又因为参加朝中革新运动,同时外贬为边远的州刺史。刘禹锡任连州刺史,柳宗元任柳州刺史,其他三人任漳州、汀州、封州刺史,柳的这首诗就是写给这四位朋友的。诗人登临城楼,触景生情,表达了对同被贬的友人的关切之情,抒发了自已对被贬的愤怒。全诗激越壮丽,对仗工整,意境辽阔,撼人心弦。

16.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心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晋代王浚乘楼船自成都东下,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

金陵城头悬挂。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这是吊古抚今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的情感。诗的前四句,写西晋东下灭吴的历史事实,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最后写今日四海为家,江山统一,象六朝那样的分裂,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全诗寓意深广,言辞酣畅。但诗中不见诗人真情,也少顿挫沉郁,却是一大缺陷。

17.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 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这首诗据说博得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自有其深意所在。

18.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歌女为人作乐,那知亡国之恨?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 “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19.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

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腊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20.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何时了结。面对春花秋月,回想过去有多少欢娱岁月!春风又来到了这里,金陵的故国生活更不堪回顾了。

宫殿里的雕栏玉砌应该还在,只是人的容貌因愁苦变得憔悴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春水」喻愁思起伏翻腾,以「一江春水」喻愁思深广,「向东流」则进一步表现出愁思的绵绵不绝,永无尽期。声情凄婉,造境博大,似有含蓄不尽之意,充分表达出词人「伤心欲绝」的亡国之痛。

天文 我国古代天文学从原始社会就开始萌芽了。公元前24世纪的帝尧时代,就设立了专职的天文官,专门从事“观象授时”。早在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就描绘了光芒四射的太阳形象,进而对太阳上的变化也屡有记载,描绘出太阳边缘有大小如同弹丸、成倾斜形状的太阳黑子。 公元16世纪前,天文学在欧洲的发展一直很缓慢,在从2世纪到16世纪的1000多年中,更是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在此期间,我国天文学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天象观察、仪器制作和编订历法。 我国最早的天象观察,可以追溯到好几千年以前。无论是对太阳、月亮、行星、彗星、新星、恒星,以及日食和月食、太阳黑子、日珥、流星雨等罕见天象,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记载,观察仔细、记录精确、描述详尽、其水平之高,达到使今人惊讶的程度,这些记载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在我国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已有丰富的天文象现的记载。这表明远在公元前14世纪时,我们祖先的天文学已很发达了。举世公认,我国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天象记载。我国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天文现象最精确的观测者和记录的最好保存者。 我国古代在创制天文仪器方面,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创造性地设计和制造了许多种精巧的观察和测量仪器。我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土圭,也叫圭表。它是用来度量日影长短的,它最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已无从考证。 此外,西汉的落下闳改制了浑仪,这种我国古代测量天体位置的主要仪器,几乎历代都有改进。东汉的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利用水利作为动力的浑象。元代的郭守敬先后创制和改进了10多种天文仪器,如简仪、高表、仰仪等。 建筑 西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经过夏、商、周三代,而春秋、战国,在中国的大地上先后营建了许多都邑,夯土技术已广泛使用于筑墙造台。如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都城遗址,有长、宽均为百米的夯土台,台上建有八开间的殿堂,周围以廊。此时木构技术较之原始社会已有很大提高,已有斧、刀、锯、凿、钻、铲等加工木构件的专用工具。木构架和夯土技术均已经形成,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西周兴建了丰京、镐京和洛阳的王城、成周;春秋、战国的各诸侯国均各自营造了以宫室为中心的都城。这些都城均为夯土版筑,墙外周以城濠,辟有高大的城门。宫殿布置在城内,建在夯土台之上,木构架已成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屋顶已开始使用陶瓦,而且木构架上饰用彩绘。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具备了雏形,不论夯土技术、木构技术还是建筑的立面造型、平面布局,以及建筑材料的制造与运用,色彩、装饰的使用,都达到了雏形阶段。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以后历代发展的基础。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此期间,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并有佛教建筑传入。西晋统一中国不久,就爆发了「八王之乱」,处于西北部边境的几个少数民族领袖,率部进入中原,先后建立了十几个政权,史称十六国时期。到了西元460年,北魏才统一了中国北方,继而又分裂。在南方,晋室南迁建立了东晋政权,接着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就是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自此,中国南北两方社会经济才逐渐复苏,北朝营建了都城洛阳,南朝营建了建康城。这些都城、宫殿均系在前代基础上持续营造,规模气势远逊于秦、汉。东汉时传入中国的佛教此时发展起来,南北政权广建佛寺,一时间佛教寺塔盛行。据记载,北魏建有佛寺三万多所,仅洛阳就建有一千三百六十七寺。南朝都城建康也建有佛寺五百多所。在不少地区还开凿石窟寺,雕造佛像。重要石窟寺有大同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太原天龙山石窟、峰峰南响堂山和北响堂山石窟等。这就使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融进了许多传自印度(天竺)、西亚的建筑形制与风格。

天文历法成就: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农事等内容。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的纪日方法。夏朝的有关史料和商朝的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公元前613年《春秋》记载,“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的确切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春秋时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确立19年7闰的原则,比西方早160年。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定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东汉科学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做出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到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人制作地动仪早1700多年。(酷)北宋科学家沈括发明“十二气历”接近于阳历。唐朝杰出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的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他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牛)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他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20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他主持编订的《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人才) 建筑成就:故宫,天坛,地坛,黄鹤楼,万里长城,布达拉宫等现存最著代表性的园林有苏州网师园、拙政园、留园,扬州个园,无锡寄畅园,北京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水利:郑国渠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后期,韩桓惠公看到当时秦国统一六国已是大势所趋,为了削弱秦国的强大实力,公元前237年,他特派韩国水工郑国赴秦兴修水利,妄图利用这种浩大工程来消耗秦国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从而达到他预想的“疲秦”目的!?不料事与愿违,当时的秦王嬴政(后来的秦始皇)采纳了郑国的建议,命令郑国在秦国修建郑国渠。在郑国的亲自指挥和参与下,一条长达100多公里的大型水利工程--郑国渠在关中大地上蜿蜒盘旋,仿佛一条金光闪闪的银带铺在了三秦大地上。它巧妙利用了北仲山南麓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把渠修建在了渭北平原三级阶梯的最高线上,灌溉着今礼泉、泾阳、三原、高陵、临潼、富平、渭南、蒲城、大荔等县(区)的280多万亩土地。郑国渠不但未能起到“疲秦”的初衷,反而极大增强了秦国的国力。这让本来强大的秦国如虎添翼!更加速了它消灭六国梦想的实现。郑国渠工程宏伟,规模宏大,称得上是两千多年前之壮举。它用富有肥力的泾河泥水灌溉田地,淤田压碱,变沼泽盐碱之地为肥美良田,使关中一跃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据《史记》记载,此渠修成后,“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这为秦始皇最终统一中国做好了物质上的准备! 郑国渠首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即今王桥镇的船头村西。当时,因其进水口水量大、水流流速快的特点,且容易造成渠岸两壁黄土崩塌的情况,人们于是发明了拱形地下渠道,使渠壁拱卷有力,不易塌陷。这极大地提高了郑国渠渠首的质量。又为了便于施工和掌握水流方向、深浅,便间隔一段开凿一井,俗称“龙眼”或“天窗”,这都是当时人类伟大聪明智慧的结晶。 郑国渠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它发挥灌溉效益的100余年,而且还在于首开了引泾灌溉之先河,对后世引泾灌溉发生着深远的影响。秦以后,历代继续在这里完善其水利设施:先后历经汉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丰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广惠渠和通济渠、清代的龙洞渠等历代渠道。汉代有民谣:“田於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称颂的就是引泾工程。 灵 渠 灵渠,建成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是跨越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位于湘桂走廊中心兴安县境内,与陕西的郑国渠、四川的都江堰并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 郭沫若先生称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灵渠历史悠久,设计精巧,全长37公里,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将海洋河水三七分流,三分入漓江,七分入湘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北方六国之后,又与公元前211年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区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秦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惟独在两广地区苦战三年,毫无建树,原来是因为广西的地形地貌导致运输补给供应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证交通补给成了这场战争的成败关键。秦始皇运筹帷幄,命令史禄劈山凿渠。史禄通过精确计算终于在兴安开凿了灵渠,奇迹般的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使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推动了战事的发展,最终把岭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地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 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是二千多年前,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而且依旧在灌溉田畴,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历史:战国秦昭王时期,蜀郡守李冰于公元前227年创建的都江堰,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誉为世界奇观。2250多年来,引水灌溉,才使蜀地有“天府之国”的美誉。都江堰是“天府”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灌溉良田1000多万亩。 组成: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为都江堰渠首工程,这是都江堰灌溉系统中的关键设施。渠首主要由鱼嘴分流堤、宝瓶口引流工程和飞沙堰溢洪道三大工程组成。 宝瓶口: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李冰根据水流及地形特点,在坡度较缓处,凿开一道底宽17米的楔形口子。峡口枯水季节宽19米,洪水季节宽23米。据《永康军志》载“春耕之际,需之如金”,号曰“金灌口”。因此宝瓶口古时又名金灌口。宝瓶口是内江进水咽喉,是内江能够“水旱从人”的关键水利设施。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安澜索桥:安澜桥是名播中外的古索桥,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长500米。索桥在四川西部地区起源较早。安澜索桥修建具体年代已不从所考,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能笮”。《水经注.江水》载“涪江有笮桥”,证明至少安澜桥的修建,不会晚于修筑都江堰的年代。“笮”意为竹索,这是川西古代索桥的主要建筑材料,故安澜索桥又被称为竹桥、绳桥、竹藤桥等。 京杭大运河 --------------------------------------------------------------------------------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大运河。它南起浙江 杭州,北至北京通县北关,全长1794公里,贯通六省市,流经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 其开凿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首次在扬州开挖邗沟,沟通了长江和淮河。而至7世纪 的隋炀帝时期和13世纪的元代,又先后两次大规模地开凿运河,终于建成了这条沟通我国南北漕运的大动 脉。 从天津到通县北关、张家湾一段,叫北运河,又称之路河,全长186公里。从通县至北京城的一段名通 惠河,该河是元代初年由伟大的水利专家、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修建的。因北京地势比通县高,在通惠河上 修筑了五道闸门,控制水位,使南来的大船才可直达北京城内的积水潭。那时积水潭"舳舻蔽水",成为一个 南北漕运的大港口,附近市场繁荣,盛况空前。 京杭大运河畅通了数百年,这对促进大江南北经济文化的交 流,解决南粮北调等问题,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自19世纪后,由于南北海运开辟,津浦铁路通车,加之黄 河改道淤塞运河中段,因此部分河段被断航,只有江浙一线仍畅通无阻,并成为旅游热线。 为适应我国现代 旅游业迅猛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已在北京通县北运河、温榆河等四条河流的交汇处,即通州北关、张家湾的 古运河遗址中,兴建起大运河旅游区及纪念馆等,广大中外游人便可到此一览昔日京杭大运河的迷人风姿。 钱塘江海塘 钱塘江海塘在唐代以前的修塘费用,已无可考。唐及北宋时期修筑北岸海塘,据明代严宽在《海宁水利图志·序》载:“皆以数郡财力,始克有济。” 南宋嘉定六年(1213),修葺山阴县溃塘,是由朝廷调拨钱米。后即购买没收的园、田设庄,按年收租息作为海塘的岁修经费。临安府龙山一带海塘的岁修经费,是按户按年摊派石、草若干。嘉熙年间(1237~1240),将临安府沿江淤复耕地的税额拨作修塘经费。咸淳年间(1265~1274),修筑海盐海塘需费较多,除发县仓米粮外,并有知县、县民捐款。 元泰定年间(1324~1327),抢修北岸海塘盐官州一段,除征工外,还用钞79.4万余锭,粮4.63万余石,系奏报朝廷支拨。南岸修筑百沥海塘,劝民捐输粮米。 明初,北岸海塘海盐、平湖一带兴办大工程,都动用苏、松等9府财力,及至成化年间(1465~1487),北岸海塘的修筑经费,有用杭州竹木税、各项罚款、赎罪款等。以后专设海盐海塘岁修款,每年在嘉兴府属7县摊派银3500~7000两,当年如若支用有余,则结转至下一年。万历年间(1573~1619),海宁、平湖亦按例分别筹集银300两与600两。但万历三年风潮毁塘,历年积储不敷工用,于是将“藩司兵饷”、“驿传嬴金”及“他郡赎谷款”等拨充海塘工费。明末由于财政支绌,北岸海塘的修筑,竟至预征钱、粮和依靠各级官吏的捐款。南岸海塘的修筑工费,多向受益田亩派征,亦有府、县拨发仓粮。萧绍海塘还有动用赎罪款、罚金和由知县、县民的捐款。嘉靖十五年(1536),兴建三江闸时,萧山县曾帮工帮费,以后萧山辖境内西江、北海两塘的修筑,凡需费较多时,山阴、会稽两县均予协济,但承担份额,各时期不尽相同。此制直到清代亦承袭不改。 清初,修筑北岸海塘,除“额编塘工银”外,还有官、绅捐款,按亩捐米,并将各项罚款、追缴虚报款等作为筑塘工费。康熙五十四年(1724),因“存留公银既废”,各府协济的规定亦复取消,经奏准凡士民愿意捐款作为海塘工程经费,则允许入国子监为监生,当时简称捐监。雍正二年(1724),奉旨动用正项钱粮修海塘。十一年,又准许“捐官”,以其所得为修塘款。十三年十月,高宗弘历即位,认为捐资得官之法,于吏治无益,钱塘江海塘工程经费由正项钱粮拨支。但在乾隆三十年(1765)以后,北岸海塘的修筑经费除由正项钱粮支拨外,还调拨盐务引费、盐课公费、各项罚款、查抄款以及盐商和官员的捐款。其中四十九年为修筑范公塘石塘,盐商一次所捐即达白银60万两。五十一年开始,还先后将海塘经费的余存款、藩库借支银等借与商人生息,以其所得作为海塘岁修经费。道光十六年(1836),浚海盐白洋河以培土塘、附土的工款,是先向藩库借支,然后随额征“地漕等项”时带征(浚)河费,以6年为期归还借款。道光时恢复“捐官”制度,按田亩的田赋分年摊征钱塘江塘工银。同治、光绪、宣统时期(1862~1911),在兵燹之后,国库空虚,民生凋敝,而修复坍溃各塘,又急不容缓,经多方筹划,竭力罗致经费,来源有九:一在海宁等县征收米捐,专济海塘工用。二为支拨厘金和在征收茶捐、丝捐、(盐)纲捐、茧捐时,各加征塘工附捐。三为调拨盐课引费。四为调拨江、浙两关关税。五为停解闽省军饷转拨。六为江苏省协济。七为职衔捐纳。八为殷富捐输。九为公帑发商生息。太平军在浙江时,海宁州海塘坍溃,忠王李秀成要各县筹集修塘经费,为此各有关县乡官曾筹缴白银8000余两。 南岸萧绍海塘的修筑经费,是向受益田亩摊征为主。清初,山阴、会稽两县曾有值塘田制,即将近塘的田划称江田,专护海塘,不参与县里的一切徭役;不敷时,始向县内其他田亩摊征工、银。乾隆元年(1736),高宗弘历曾下谕绍兴府属的沿江、沿海堤岸工程,遇有应修工程时,概于公项内动支,停止按亩派钱之例,但未能贯彻始终。三十年以后,萧绍海塘的修筑经费,除上述受益田亩摊征外,还有动支盐引费、厘金、契牙杂税专款、西湖景工款等公帑生息款、邑绅和盐商的捐款等。清代修筑百沥海塘的经费,除无厘金和契牙杂税专款两项来源外,均同萧绍海塘。道光三十年(1850)以后的捐资筑塘,以松厦连氏最多。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前2010年至前771年 ①政治上 1、夏、西周的建立2、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 ②经济上 1、农业:耒耜助耕、青铜农具二个发展阶段.井田制。2、手工业:官营手工业 商周青铜冶铸繁荣(司母戊鼎);3、商业: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③ 文艺上:原始歌舞为后世戏曲起源;原始绘画;商代甲骨文表明汉字已具有完整的体系。 东周的暂时没找到。。两晋南北朝:①政治上: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南北政权更替频繁;士族势力由兴盛走向衰落;民族大融合的步伐加快。③经济上:江南迅速开发,中原相对停滞;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③文化上:宗数在这一时期成了地主阶级思想统治的重要工具,宗教又影响着哲学、文学和艺术。为佛数服务的雕塑、绘画有着辉煌的成就。

自考中国古代史二考点总结

1、“语丝文体”:“语丝”派以 1924 年创刊的《语丝》杂志为创作集结地,鲁迅和周作人都是“语丝”派的核心作家。“语丝文 体’的特色是短小犀利,富于俏皮和讽刺,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2、郭沫若与郁达夫的散文创作的特点 郭沫若的散文集有《塔》、《橄榄》、《水平线下》等。1925 年发表的《小品六章》是郭沫若散文的代表作。 3、瞿秋白的《新俄国游记》与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萌芽 在“五四”时期,散文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还有“文学研究会”的冰心、朱自清等人。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还应提到的是瞿秋 白的两部通讯散文集《新俄国游记》(又名《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 4、周作人散文的内容特征和艺术成就 1918 年他在《新青年》发表的《人的文学》一文,在当时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提倡过同样有进步意义的“平民文学”的主张。。 周作人的主要成就集中体现在他的散文创作方面,其散文集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 《永日集》、《看云集》等。 5、冰心散文创作及其艺术特色:冰心散文的艺术特色:自然卷舒,空灵又飘逸;语言美妙,清丽又典雅。 6、周作人散文的艺术成就:(1)旁征博引(2)舒展自如,娓娓而谈(3)平和冲淡,恬适淡远,又不乏幽默、苦涩的滋味(4)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厚,具有独特的风致。

课后复习时还可看一些参考材料。参考材料要精选,不宜多,最好每科选一本。看参考材料要和课堂学习同步进行,即围绕老师讲课中心内容或自己不懂的地方,作为看的重点。还要和教材对照起来看,以掌握教材知识为主,适当加深加宽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高中历史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历史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高三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第一章 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2、制度:夏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国家机构初具规模,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 3、区域: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相传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 4、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桀暴虐无道,商汤起兵打败夏桀。 二、商朝兴衰 1、建立:商汤灭夏建立商朝,以亳(今河南郑州)为都城。 2、迁都:商朝中期,商王盘庚迁都殷,故商朝又称殷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3、奴隶制:实行残酷的“人殉”和“人祭”。 4、衰亡:暴君商纣残酷统治,社会矛盾尖锐,周武王灭纣,商亡。 三、西周 1、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周武王打败商纣,商亡。周朝建立,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 2、制度 (1)井田制: ①是奴隶社会的国有土地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②规定:土地属于周王所有,周王将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周王交纳贡赋。 ③奴隶在井田上集体劳动。 (2)分封制: ①内容:周王将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建立诸侯国;诸侯要服从周王,向周王贡献财物,随从作战。 ②诸侯国:重要的诸侯国有齐、鲁、燕、卫、晋、宋等。 ③它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3、灭亡: (1)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爆发“国人暴动”反抗周厉王的残酷剥削。 (2)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第三节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一、农业和畜牧业 1、农作物:品种多,“五谷”在商周时期都已种植。 2、耕作技术:集体耕作;农具主要是木、石和骨器,少量使用青铜工具;已懂施肥。 3、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家畜多,除食用外还用于拉车和祭祀。 二、手工业 1、 青铜器: ①主要手工部门,称为“青铜时代”,商周达到繁盛。 ②目前已知最早的夏朝青铜器是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 ③商朝青铜器生产规模大,产品供国王、贵族使用。 ④西周青铜器产品趋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数量增多。 2、玉器:商代玉器雕刻精美,数量多,安阳妇好墓最为典型。 3、纺织业:西周的丝织品已出现斜纹提花,还出现刺绣。 4、陶瓷业:商和西周遗址里出现原始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5、漆器:我国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国家。河姆渡遗址出土了红漆碗;商周漆器制造已达到较高水平;周朝用漆工艺来装饰车。 第四节 商业交通和城市 ①夏朝:交通工具种类多,有车、船、橇等。 ②商朝:重视商业和交通。商民善经商,后世称经商之人为“商人”;以贝为货币;商朝都城成为繁荣的商业都市。 ③西周:交通更发达,有几条宽广的由都城通向全国的大道;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 ④城市:夏、商、西周的都城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有城门和整齐的街道。二里头夏都遗址已具有一定规模。 第五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一、基本特征 ① 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② 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民族不断融合。 ③ 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公元前475年,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二、诸侯纷争 1、春秋争霸 (1)战争原因:周王室东迁后,势力衰弱,诸侯不再服从天子。为争夺土地、 人口和霸权,各诸侯之间进行兼并战争。 (2)齐桓公称霸 ① 任用管仲为相改革,成为东方强国。 ② 打着“尊王攘夷”口号,联合黄河中游诸侯,北御夷狄南制楚蛮,成为强大霸主。 ③ 葵丘会盟,确立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3)晋楚争霸 ① 公元前7世纪后期,城濮大战晋国大败楚国,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② 公元前6世纪初,楚军大败晋军,楚庄王称霸中原。 (4)吴越争霸 ① 吴王阖闾先攻入楚都,成为长江中下游的霸主。 ② 越王勾践尝胆雪耻,灭吴,成为春秋时最后一个霸主。 2、战国兼并战争,战国七雄格局形成。 (1)“三家分晋”:韩、赵、魏三家卿大夫取代晋国国君。 (2)“田氏代齐”:田氏取代姜氏为齐国诸侯。 (3)齐魏交战:公元前4世纪中期,中原形成齐、魏两强交战的新局面。 (4)桂陵之战(又称“围魏救赵”)和马陵之战后,魏国削弱。 (5)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强秦与赵军在长平交战,秦军大胜。这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中规模最大、死伤最多的战役。 三、民族融合 1、民族:除中原华夏族外,四周还有匈奴、东胡、戎、越族等。 2、方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3、影响: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莫定了基础。 第六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一、社会经济 1、表现 (1)农业 铁农具:铁器使用开始于西周;春秋铁农具开始出现;战国时,使用范围扩大。 牛耕:牛耕逐渐推广,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水利:中原地区普遍用桔槔来灌溉;春秋楚国孙叔敖修的芍陂、战国秦国李冰的都江堰、秦国的郑国渠是著名的水利工程。 (2)手工业 冶铸业: ①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 ②金银错新技术和雕铸艺术,使青铜器更精美。莲鹤方壶是珍品。 漆工艺:出现采用夹芝技术的精巧漆器。 纺织业:长沙楚墓出土的战国麻布残片,纤维细密。 煮盐业、酿酒业:山西的池盐、山东的海盐和四川井盐;已能用曲造酒,是古代酿造技术的发明。 《考工记》:手工业工艺的专著,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3)商业城市 商业发达: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西方的皮革在中原市场上都可以买到。 商业城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等。 2、由公田到私田 (1)原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大量私田被开垦。 (2)过程: ①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向国君缴纳,并改变对耕田者 土地的剥削方式。 ②私田主人成为封建地主,耕种的人转变为封 建农民,向地主缴纳地租,产生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 二、社会改革 1、春秋时期 (1)“相地而衰征”:齐国管仲实行的赋税制度,根据土地多少、好坏征收赋税, 实质上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2)鲁国“初税亩”:将公田交给耕者,按亩收税,承认耕者对所耕土地的所有权。 2、战国变法 (1) 背景: ①土地国有制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②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2)概况: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3)影响:变法百多年后,新的封建制度确立起来。 (4)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内容:实行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按功受爵;“燔诗书而明法令”;统一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废除井田制。 影响: ①废除奴隶主的特权,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 ②秦国逐步强盛,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③他主张的法家思想成为秦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第七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一、特点:文化异常繁荣;思想流派纷呈;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科技成就世界领先。 二、思想 1、老子 ①道家的创始人,学说深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②相传著有《道德经》,认为世界万物本源为“道”。 ③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 2、孔子 ①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②思想:“仁”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维护“礼”,主张贵贱有“序”;以德治民;逐步改良等。 ③教育:“有教无类”思想,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 ④文化:编订和整理了《诗经》《尚书》《礼》《易》和《春秋》,即后来的儒家“五经”。 ⑤影响:他的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部分。 3、百家争鸣 (1)形成:战国时期,各学派对政治主张和哲学看法的不同,形成“百家争鸣” (2)局面。各家中以儒墨两派最有实力,道家其次。 (3)代表:墨家:鲁国人墨翟创立。主张“兼爱”“非攻”和“尚贤”,代表了 平民的利益,反映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的愿望。 儒家: ①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宽刑薄税。他被统治者尊为“亚圣”。 ②荀子: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具有唯物思想;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道家:庄子发展了老子的学说,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法家:韩非子是代表人物。认为今胜于古,人们应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三、文化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最精华的部分。 2、屈原:创造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体,《离骚》最著名。 3、诸子散文:孟子的文章以刚柔相济的辩论见长;庄子的散文文字优美,想象丰富, 《秋水》《逍遥游》是古代文学名篇。 四、艺术绘画: 1、《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 2、青铜器的装饰发展为完整的画面;四川出土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表现出精湛的艺术技巧。 3、音乐:湖北出土的青铜编钟和其他乐器,说明那时音乐的发展。 五、科技 1、 天文: ①公元前613年作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②春秋历法基本上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西方早160年。 ③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 2、物理学:《墨子》中的《墨经》记录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声学和光学。 3、名医扁鹊:战国时代名医,后代奉他为“脉学之宗”。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 第二章 第一节 秦朝的统治 一、秦的统一(前221) 1、条件: ①经过春秋战国长期战乱,统一成为人民的共同愿望——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较彻底的变法使秦国富兵强,实力最雄厚——物质基础。 ③战国时经济继续发展,民族、地域同联系加强——社会基础。 ④秦王赢政雄才大略,重用人才,制定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主观因素。 2、重大事件: ①灭东方六国(前230一前221年),统一中原。 ②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③南攻百越,统一越族地区。 3、秦朝建立:前221年,赢政定都咸阳,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4、秦朝的疆域:东临大海、西到陇西、南濒南海、北抵长城 中国历史上幅员空前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国人口约2000多万。 5、历史意义: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恢复发展。 ③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④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进步。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1、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2、内容 (1)政治方面: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②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 中央:三公诸卿制。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③颁布秦律。 (2)经济方面: ①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 ②统一度量衡。 ③统一货币。 ④统一车轨、驰道。 (3)文化方面 ①书同文(统一文字)。 ②焚书坑儒。 ③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严禁私学。 3、作用: ①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③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发展国家的统一和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重要作用。 三、秦末农民战争 1、根本原因:秦施暴政,激化阶级矛盾 ①徭役、兵役繁重。 ②刑罚严酷。 ③赋税十分沉重。 ④土地兼并严重。 2、领袖:陈胜、吴广(前208年) 刘邦、项羽 3、主要经过: ①大泽乡起义(前209年)。 ②张楚政权建立。 ③刘邦率军攻至成阳,秦朝灭亡(前207年)。 4、历史意义: 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②推翻了秦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迫使汉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③革命首创精神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第二节 西汉的兴衰 一、楚汉之争 ①时间:前206年一前202年。 ②性质:刘邦、项羽为争夺封建帝位所进行的战争。 ③结果:刘邦战胜项羽(垓下之战)一原因:收揽民心;重用人才;以富饶的关中为根据地。 西汉建立:前202年,刘邦建汉,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第三节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一、刺史制度 1、目的:进一步强化集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职能:监察。 3、内容: ①始于汉武帝时期。时将全国分为13州,州作为一个监察区,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刺史巡察时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②东汉时,刺史的监察权进一步加强,逐渐执掌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州的最高长官。州变成具有郡以上一级地方政权性质的地方行政区域。 4、影响:表明两汉监察机构的加强,有利于皇帝进一步控制地方官僚,强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二、郡国并行制 1、含义:汉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同时又兼有封国制。 2、王国问题产生:刘邦分封同姓王。诸侯国权力大,势力强,形同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 3、解决: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 三、察举制 1、目的:满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 2、职能:选拔官吏。 3、内容:察举: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征辟: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4、影响: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利于社会历史的发展。 四、编户制度 1、目的:加强对百姓的统治,控制剥削平民。 2、内容:把民户的人口、年龄、性别、土地、财产等情况,详细登记在户籍上。 3、职能:封建国家征收人头税、土地税和征发徭役、兵役的依据。 4、编户齐民含义:那些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自耕农、佣工、雇农等,称为编户齐民。 5、负担:①田租,即土地税;②人口税,分算赋和口赋;③徭役;④兵役。 第五节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晨和民族关系 一、匈奴的兴衰 ①匈奴的强大和建立政权(秦汉之际,匈奴首领冒顿励精图治,统一蒙古草原, 占领河套地区,形成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 ②西汉初年,匈奴不断南下。西汉与匈奴“和亲”。 ③汉武帝时的兵戎相见 背景:西汉具备反击匈奴的条件。 概况:三次大战(前127一前119年)。 结果:匈奴受到重创,被迫迁徙漠北。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 ④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双方贸易、文化交流增多,和睦相处。 ⑤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北:威胁着中原、西域等地。南:向汉称臣,与汉人杂居。 ⑥东汉派大将窦固、窦宪出击,大败北匈奴,解除了北匈奴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 ⑦北匈奴政权瓦解,其威胁最后解除。 二、张骞通西域 ① 西域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汉朝时,我国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新疆天山南北等地区,叫做西域。西汉时,西域有乌孙、车师、鄯善等36国。生活着许多民族。 ② 目的: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张骞两次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 ③ 概况: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获得大量前所未闻的西域资料(“凿空”)。公元前119年,第二次出使,汉朝与西域各国建立起友好关系。 ④ 意义:汉与西域通好,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成一体。 ⑤ 西域都护的设置(前60年),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⑥ 东汉班超经营西域,进一步密切了西域同内地的联系。 三、西南夷和百越 1、西南夷: ①含义:汉朝时,我国西南地区分布着数十个语言不同,风俗各异的少数民族,主要的如夜郎、滇等,统称“西南夷”。 ②西汉在西南夷地区建立郡县,进行统治。 2、百越: ①含义:汉朝时,华东、华南地区的越人,部族众多,总称“百越”。 ②汉朝对百越的管辖,促进了越族地区的开发和越人社会的进步。 第六节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一、与朝鲜的关系 ①三韩多次派人来汉,晋见汉武帝和光武帝。 ②文化交流不断,辰韩的语言、称呼、习俗等与秦朝相似,又称“秦韩”。 ③贸易往来频繁,朝鲜特产檀弓、文豹、矮种马等输入中国,中国的铜镜、漆器、铁制工具等传到朝鲜。 二、同日本、越南的交往 1、 ①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 ②汉武帝时,日本有30多个小国通过朝鲜半岛与汉朝来往。 ③东汉初,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赠赐给“汉委奴国王”金印。后来倭国多次“遣使奉献”。 ④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到日本,丰富了倭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2、中越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越南的象牙、犀牛、玳瑁、珍珠等不断输往中国,中国的铁农具、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在越南推广,使越南的社会经济生活有了明显提高。 三、丝绸之路 1、含义:西汉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一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中国大量 的丝绸锦绣,就循着这条道路源源不断地输往中亚、西亚及非洲、欧洲的国家,后人称这条中西交通陆上要道为“丝绸之路”。 2、路线:从长安城出发,经河西走廊,到敦煌,出玉门关或阳关,分南北两道。北经楼兰,南过鄯善、于阗,两道至疏勒会合。自疏勒越葱岭,往北可达大宛、康居,往西南先后可到达大月氏、安息、大秦。或由大月氏南人身毒。 3、意义: ①成为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②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铸铁技术、凿井技术、造纸术等先后西传,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开始影响世界,世界优秀 的文明成就也逐渐融人中国固有的文化,如佛教开始传人中国。 四、海上丝绸之路 ①含义:汉武帝以后,汉朝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贸易活动,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②路线: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向西沿海岸线、印度支那半岛南下, 绕过今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诸国, 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中国古代文学史自考重点总结

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需要花些功夫好好学习。多看多练多答题多背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三、四卷)袁行霈 主编

为组织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课程的全国统一考试命题工作,根据全国统一命题课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说明。一、考试原则1、考试标准本课程考试参照全日制普通高校同专业、同层次、同课程的本科结业水平,并体现自学考试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特点。在题量上能够使中等水平的考生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完成全部试题的作答,并有适当的时间检查作答情况。2、考试依据和范围本课程考试以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2011年9月颁布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学考试大纲》为依据;以《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教材(陈洪、张峰屹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为考试范围。3、考试内容本课程考试内容覆盖到章。其中,重点章节为第一编中的第二、三、四章,第二编中的第二、三、四章,第三编中的第一、二、三、四、五章,第四编中的第一至十章,考核分数比例约为60%;次重点章节为第二编中的第一章,第三编中的第六、七章,考核分数比例约为30%;一般章节为第一编中的第一章,考核分数比例约为10%。二、考试形式与考试题型1、考试形式本课程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为100分,及格分数为60分。2、考试题型本课程考试采用的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三、有关本课程的特殊要求(包括考生可以携带的工具)

具体见:中国文学史概说一、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文学?把它作为通向二十一世纪的“个人护照”。1通过诗歌参证历史或通过历史印证诗歌,寻找诗中的文化、文化中的诗:其实大家回想一下,文学不仅在短短的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了过去的琼楼玉宇,逼真地复制了那在过去岁月中也许早已为人们淡忘了的生动具体的细节,而且还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群,一种生活的韵味,一片奇妙的风光。读盛唐诗人杜甫的诗,我们眼前就会浮现出李唐王朝天宝末年,天子昏庸、奸臣挡道、武将好大喜功,屡屡对外开边拓土的战争给国家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图景,读巴尔扎克的人《人间喜剧》就会想起18世纪末法国巴黎上流社会的龌龊生活图景,读80年代初走上文坛的朦胧诗派诗人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同样会想起文革岁月中长大的青年一代,对苦难的承担以及试图透过黑暗寻找光明的坚定信念。诗是需要品味体会,普希金短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过去的将变为可爱。这是1825年普希金题在一位16岁少女纪念册上的短诗,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少女早已不是当初的少女,岁月也不再浪漫如白桦林里19世纪的俄罗斯,读这首诗的人也许阅历不同,年龄变化,但无论何种境遇,我们都会感谢生活的赐予,它使我们忍让、宽容、克制并憧憬未来……2文学还能培养我们诗人的才情,哲人的思辩,历史学家的深沉。也许有人说,哲理太枯燥,诗情太虚浮,但是,至少可使我们“澹泊明志”,修身养性。陶渊明一声“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风,千载之下,令人追慕不已。古人尚可“买田数亩,买泉一眼”以安顿自己的心灵,现代人呢?现代人最怕丢失的是财富,而最先丧失的是精神,诗可以使我们在物欲横流,灵魂放逐的年代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在一切都推向市场的时候,不要拍卖自己的良知。尽管我们不可能诗意的栖居,但是,对诗意生存的追求,却是人性中永不泯灭的一面。○3王国维先生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上古的神话、西周的诗经、春秋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汉代的乐府民歌、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志怪、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独领**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这些作品既给我们美的享受,又给我们提供了无穷的研讨之机。琼瑶的《在水一方》出自《诗经•秦风•蒹葭》;《梅花三弄》主题曲,“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出自金人元好问《摸鱼儿》;《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出自明代杨慎《临江仙》。我讲这些目的,文学是有传承的,今天的发展是在昨天的基础上,特别是在知识层次、知识结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江郎也有才尽之时,学无止境。(另外,文学也是在永不停歇的流动发展的)讲一个文革遗笑,那个时代毛主席的话(语录)就是圣旨,是人们心中的上帝,老领导领大家学毛主席语录,毛主席有一首词《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屈指形成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可老领导怎么读呢“天高云淡,……,屈指形成二万六,盘山上高峰。”这时一个小年轻怎么觉得不对劲就举手了,他说“报告领导,我有问题”记得中学历史课上老师讲过红军长征历经二万五千里艰难险阻,毛主席怎么写成二万六了呢?老领导没有意识到他的错,振振有辞,从容不迫地说“年轻人,这就是你们的不是了,下句不是”盘山上高峰“吗,既然是盘山而上,自然多走了了一千里。如果说老领导闹得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是与那个特定时代,特定历史背景有关的话,我们今天就应尽量避免或者少制造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当然,我并不需要大家人人都去做博士,但是一个充塞知识的头脑是应该有的(前人成果只不过是我们的必修课,关键要求自己创新)。○4文学是人学:代表古典小说高峰的《红楼梦》便是通过一些重要人物命运暗示贾、王、史、薛四大家族无可挽救的衰败及整个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趋势,如篇首语“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好了曲》更是说尽了人生的虚无,同时将感伤主义推向极至:“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在学习过程中,我只起个磨刀石的作用,给大家提供一个思想的火花点,一个思路,至于修行的好坏还在大家个人的底子和下来的努力,从今天起我将带领大家跨越历史的尘埃烟云,从高文典册、圣经贤传中寻找我们民族文化的根。。二、“中国文学”之美我们的祖先是世界上最早接受人类文明洗礼的人类之一,作为四大闻名古国(中、印、埃、希)的唯一幸存者,从最初杂乱的民族形态到今天统一的民族实体,文化作为人类特有的适应环境的方式和一种族体心理在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弥漫演进、长期积淀,文学作为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既是我们历史生活的见证,又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鲁迅先生把中国的语言文字概括为三美:1意美以感心(意境之美可使人在心灵上获得感悟审美愉悦,物境、情境、理境、由景起情,由景生情);2音美以感耳:元音占优势→乐音→节奏美,外国人听上去像唱歌,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时,何当……。贺敬之《回延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榆林,一想到延消水、宝塔山、小米粥,心情还真的蛮激动,可到跟前一看,水也快干了,灰头垢面)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东方红的故乡佳县→白云山;3形美以感目(汉字是东方魔块,方块字,有中心有外围)a.对称合谐美, b.肢体语言美,象形(鹿鼎记、周星弛);c.绘画语言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只要你一看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眼前肯定会浮现出一个阔大、壮美的画面,一句话“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中国精神”。三、学习古典文学方法1.一定要把作品放在一定的时代、历史背景中,一分为二评析。。。。。。

中国古代文学史自考知识点总结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必背知识点如下:

一、初民的歌谣

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的记载,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

2.“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3.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的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和舞蹈便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4.或求雨,或祈年,是甲骨卜辞的重要内容,表现着初民的心态和愿望。上举这类卜辞比较完整,语句平实,声韵谐调,可以见出原始古歌的风貌。

5.至于后世典籍所保存或搜集的原始歌谣,只有极少几首,因其风貌古朴,或可视为原始歌谣的存留。

二、上古神话传说

1.神话的基本特性: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话”了的现实生活,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

2.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先秦&&绪论1 甲骨文和金文的产生为口耳相传的文学发展成书面文学提供了条件,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2 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八阕可能是现在所知的最古的一套乐曲,体现了上古时代诗、乐、舞一体的原始形态。3 夏商文化以巫文化最有代表性,而夏商文学是与此时的原始宗教紧密联系的。诗歌多与祭祀活动有关,巫史文化的昌盛促进散文的发展。4 周初分封制的推行,礼乐文化成为主流。周代文学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都体现为一种和谐、典雅的特质,一种婉而多讽的特征,这一特点表现在各种文体中。5 战国礼乐制度崩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他们立足于现实,着眼于现实,诸子散文表现出对社会现实深刻的认识与尖锐地批判;士人成为文化的中心,自觉创作精神大为增强,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激情——孟子庄子&&上古神话1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常以神为主人公,只有当人类可以凭借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领悟的时候,神化才有可能产生。其功能:维系人们的社会性;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强有力的精神纽带;宣泄不安情绪。2 所有古代文献中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的《山海经》最后神学价值。是我国古代保存神化资料最多的著作。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驳杂。3 创世神话:盘古故事。卵生神话,对中国的阴阳太极观念有极其重要的影响。4 始祖神话:女娲补天。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反映了人们对女性延续种族作用的肯定,也是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可。部族始祖神话反映部族成员对自己祖先的追念,表现民族自豪感。5 洪水神话:鲧禹治水。把洪水看作一种自然灾害,与洪水抗争、拯救生民,看重人的智慧及斗争精神。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6 战争神话:炎黄之战。实际是对一次历史事件的记录和解释。7 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夸父、燧人氏等。神话进入英雄时代。自然神被人类自己的神代替,标志着人类自身的主体性突出了。8 古代神话民族精神: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9 上古神话演化:神化历史化——删削、改造,从春秋开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继承并发扬;被道教改造,成为仙话来源。10 对后世文学影响: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手法、欣赏效果等。 习题: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原始歌谣与古代神话 一、简答题1.为什么说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2.神话的性质是什么?3.什么是神话的劳动起源说?4.什么是神话的宗教起源说?5.简说神话与传说的区别。二、论述题1.试论中国神话的主要特征2.试论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三、名词解释原始歌谣的综合性第二章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一、简答题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2.《诗经》在先秦时代的三个作用是什么?3.概述《诗经》的流传。4.简要说明下层人民社会政治诗的具体内容。5.简要说明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的具体内容。6.简要说明称颂执政者的诗的具体内容。7.简说《诗经》中歌唱爱情和婚姻的诗大胆直率与温文典雅的两种风格。8.周人最著名的五篇史诗,是哪些诗篇。9.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10.简述《芣苢》的艺术特点。11.简析《诗经》抒情与写实相统一的特点。12.简述《诗经》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二、论述题1.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2.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成就。3.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4.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三、名词解释1.《诗经》2.采诗说3.献诗说4.删诗说5.“风”6.“雅”7.“颂”8.“弃妇诗”9.《诗经》中的“赋”(朱熹说)10.《诗经》中的“比”(朱熹说)11.《诗经》中的“兴”(朱熹说)第三章 历史散文一、简答题1.《春秋》的写作特点是什么。2.简述《左传》及其作者。3.概述《国语》简况。4.概述《战国策》简况。二、论述题1.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2.论《左传》的文学特色。3.论战国策》的文学特色。三、名词解释1.《尚书》2.《今文尚书》3.《古文尚书》4.伪《古文尚书》5.《逸周书》6.《春秋》第四章 诸子散文 一、简答题1.老子及《老子》简况。2.孔子及《论语》简况。3.墨子及《墨子》简况。4.简说《老子》的文学价值。5.简说《论语》的文学特点。6.简说《墨子》的文章特点。7.简说孟子的生平及思想。8.简说庄子生平及思想。9.简述荀子生平。10.简述韩非子生平及《韩非子》简况。11.简述《荀子》说理特色。12.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及其寓言的特点。二、论述题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散文繁荣的原因。2.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3.试论《庄子》寓言特色。4.简述荀子生平。三、名词解释1.重言2.寓言3.卮言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 一、简答题1.简述“楚辞”名称源流。2.简述楚辞与赋的区别。3.简述识记:屈原生平。4.简析《离骚》题义。5.简析《离骚》创作时间。6.简述《九歌》篇目。7.简述《九歌》内容。8.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9.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10.简述《九辩》题义。二、论述题1.试论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点。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及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三、名词解释《天问》简况第二编 秦汉文学第一章 秦汉散文一、简答题1.概述《吕氏春秋》简况。2.概述《吕氏春秋》的说理方式。3.概述《谏逐客书》创作缘由。4.概述秦刻石文的特点。5.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6.简述西汉初期散文概况。7.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8.概述西汉中后期散文大势。9.桓宽《盐铁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10.《新序》、《说苑》的文学价值是什么。11.简述东汉散文大势。12.简说王充概况。13.简说仲长统概况。二、论述题1. 王充散文的特点。2.仲长统散文的特点。第二章 汉赋一、简答题1.简述汉赋发展脉络。2.汉赋溯源。3.简说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4.简说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5.概述司马相如生平及作品篇目。6.简析《天子游猎赋》创作意图和客观效果。7.概述扬雄生平及赋作。8.简说董仲舒的《士不遇赋》。9.简说张衡的《二京赋》。10.简说赵壹的《刺世疾邪赋》。二、论述题1. 试比较贾谊、枚乘赋作的特点,把握汉初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2. 论扬雄大赋的创作特点。3. 论班固《两都赋》。4. 论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三、名词解释1. 骚体赋2. 散体大赋3. 抒情小赋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一、简答题1. 简述班固生平。2. 概述《汉书》简况。3. 简析班固与司马迁史学思想与写作的区别。4. 简说《汉书》刻画人物细腻的特点。5. 简说《吴越春秋》与《越绝书》异同。6. 简说《吴越春秋》内容及写作特点。二、论述题1. 论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心态。2. 论《史记》的成书和体例。3. 论《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第四章 汉乐府民歌与文人五言诗一、简答题1. 简述汉代乐府机关职能。2. 简述乐府诗歌分类。3. 简述汉乐府民歌的保存。4. 《孔雀东南飞》简说。5. 简说《古诗十九首》及作者。6. 简说旧题苏武、李陵诗。二、论述题1. 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2. 论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3. 论五言诗的起源与形式。4. 论《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5. 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三、名词解释“乐府”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 建安文学 一、简答题1. 简述建安诗坛的时间断限。2. 简述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3. 简述曹操诗歌创作成就。4. 简述曹丕对七言诗的贡献。5. 简述建安七子生活道路和文学创作分期。6. 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7. 简述蔡琰生平及作品。8. 简述陈琳及其《饮马长城窟行》。9. 简述建安七子不同的文学成就。二、论述题1. 试论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2. 试论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3. 试论五言《悲愤诗》内容及艺术特点。第二章 正始诗歌和西晋文学一、简答题1.简述正始诗歌的时间限断。2.简述嵇康生平。3.简述晋代诗歌风貌。4. 简述太康诗风形成的原因。5. 简述陆机诗歌内容形式特点。6. 简述刘琨经历机思想的转变。7. 简述刘琨诗歌的特色。8. 简述郭璞生平。二、论述题1.试论正始政治时局对诗歌创作的影响。2.试论正始思潮对诗歌创作的影响。3.试论阮籍生平与思想。4.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5.试论嵇康诗的特色。6.试论太康诗歌内容特点。7.简论游仙诗的渊源及内容的二种不同倾向。8.试论玄言诗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过程。9. 试论玄言诗内容与形式特点及文学贡献。三、名词解释1. 游仙诗2. 玄言诗第三章 陶渊明一、简答题1.简述陶渊明的生平。2.简述《桃花源记》的思想艺术特点。3. 简述《闲情赋》艺术特点。二、论述题1. 试论陶渊明的思想记人生境界。2.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3.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第四章 南北朝诗文与民歌一、简答题1.简述南北朝诗歌创作大势。2.简述元嘉诗歌的时间限断。3.简述山水诗形成的原因。4.简述永明文学的时间限断。5.简述永明诗歌的创作方向及其背景。6.简述梁陈诗歌创作的三种类型。7.简述南方诗风对北方诗人的影响。8.简述南朝民歌及其保存。9.简述北朝民歌风格及其产生的原因。10.简述北朝民歌内容与艺术。11.简述《木兰诗》艺术特点。二、论述题1.试论元嘉诗歌创作新特点。2.试论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3.试论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4.试论永明声律说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5.试论谢眺诗歌的艺术成就。6.试论宫体诗及其特点。7.试论南朝民歌内容及其产生原因。8.试论南朝民歌艺术特点。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一、简答题1.简述志怪小说繁荣的原因。2.简述志人小说繁荣的原因。3.简述干宝生平。4.简述志怪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5.《笑林》概述。6.《西京杂记》概述。7.简述刘义庆生平。二、论述题1.试论《搜神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2.试论《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一、论述题1.试论述《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2.试述《文赋》关于创作构思的论述。3.试论《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4.试论《诗品》的文学批批成就。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歌一、简答题1.隋代文学的作者由哪两类人组成。2.简说卢思道代表作品《从军行》的艺术特点。3.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特点。4.隋代北方文人的诗风具有什么变化。5.上官体有何特点。6.简说贞观诗风转变的风格特征。7.虞世南等人所编《北堂书钞》、《文思博要》、《艺文类聚》等类书的作用是什么。8.初唐四杰在创作上有何个性特点。9.为什么说宋之问、沈佺期是律诗定型的标志性人物。10.简说陈子昂的生平。11.陈子昂诗歌创作的倾向是什么。12.陈子昂的诗歌主张是什么。13.简说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风格特点。14.简说陈子昂诗歌思想性何干预现实的作用。二、论述题1. 概述初唐四杰诗歌的风格特征。2. 概述初唐四杰诗歌的创作特点。3. 试论五言律诗体式定型的意义。4. 试论陈子昂诗歌的风骨寄兴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三、名词解释1. 上官体2. 律诗3. 初唐四杰4. 王杨卢骆5. 文章四友6. 沈宋7. 吴中四士第二章 盛唐诗歌一、简答题1.简说王昌龄的生平。2.简答王维山水田园诗有何艺术特色。3.简说王维《山居秋瞑》的诗境之美。4.简说孟浩然的生平。5.简说岑参边塞诗代表作《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的艺术特征。6.简说岑参边塞诗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艺术特征。8. 简说王之涣《梁州词二首》“黄河远上白云间”的艺术风格。二、论述题1. 试论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2. 试论禅宗对王维诗歌的影响。3. 试论王维著名山水诗《辋川集二十首》的空境美。4. 试论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5. 试论王维、孟浩然田园山水诗的不同特点。6. 崔颢代表作《黄鹤楼》被誉为唐人七律压卷之作的原因是什么。7. 试论高适的边塞经历与诗歌创作。8. 试论高适《燕歌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9. 试论岑参的两次出塞与边塞诗创作。三、名词解释1. 王孟2. 高岑第三章 李白一、简答题1.简说李白的生平。2.简说李白的思想。3. 简说李白借古题写己怀的代表作品《将进酒》的艺术特点。4. 简说李白绝句自然明快的艺术特点。5. 简说李白绝句清新俊逸的个性特色。6. 简说李白诗歌的主观色彩。7. 简说李白《行路难》的抒情特点。8. 简说李白诗歌的想象特色。9. 简说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二、论述题1. 试论李白乐府歌行的艺术特点。2. 试论李白乐府歌行对唐代歌行格式转变的贡献。3. 试论李白歌行的主要艺术特点。4. 试论李白诗歌对后世的影响。三、名词解释1. 李杜2. 竹溪六逸第四章 杜甫 一、简答题1.简说杜甫创立的新题乐府。2.简说杜甫以时事入诗的新题乐府《兵车行》的创作特点。3. 杜诗的写实手法有何特点。4. 简说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5. 简说杜甫的五律成就。6. 杜诗五律代表作《春夜喜雨》有何艺术特点。7. 简说杜甫的七律成就。8. 简说杜诗艺术风格。9. 简说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二、论述题1. 试述杜诗写实手法的表现。2. 试述杜甫《秋兴八首》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3. 试论杜诗的集大成。4. 试论杜甫不薄今人爱古人的创作态度。5. 试论杜甫诗歌兼备众体。6. 试论杜诗对后世的影响。三、名词解释1. 排律2. 拗体第五章 中唐诗歌一、简答题1.大历诗歌有何特征。2.简说韦应物的诗歌风貌。3. 简说韦应物山水田园诗特征。4. 简说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意境风格。5. 简说大历十才子诗歌的基本主题。6. 简说大历十才子诗歌的艺术手法。7. 简说顾况诗歌的主要风格。8. 简说李益诗风的两重性。9. 简说李益边塞诗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容。二、论述题1. 试论韦应物在田园山水诗创作风格转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2. 试论刘长卿的创作心态及诗歌风格。3. 试论大历十才子作品的艺术特色。4. 试论顾况和李益诗的风格特点。三、名词解释1. 大历十才子2. 大历诗风第六章 白居易与新乐府诗一、简答题1.简说白居易“文章合事儿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理论。2.简说白居易《卖炭翁》的思想内容。3.简说白居易《长恨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4.简说元稹的生平。5.元和体的特点是什么。6.简说韩愈的生平。7.简说韩愈《山石》诗的散文化风格。8.简说李贺《雁门太守行》的艺术特点。9.简说刘禹锡的生平。10.简说刘禹锡咏史诗的特点。11.刘禹锡竹枝词的艺术风格。12.简说柳宗元的生平。13.柳宗元《江雪》、《渔翁》诗的意境与艺术风格。二、论述题1.试论中唐诗歌。2,试论中唐诗歌流派。3.试论白居易的基本思想。4.试论白居易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的不同特点。5.试论元稹对新乐府诗创作的推动作用。6.试论张籍与中堂乐府。7.试论王建的乐府诗和宫词特征。8.试论孟郊诗的苦吟特征。9.试论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10.试论刘禹锡诗歌的总体艺术特色。11.试论柳宗元诗歌的主要内容。三、名词解释1.元白2.元和体3.长庆体4.韩孟第七章 古文运动与韩柳散文一、简答题1.简说韩愈在文体改革上的彻底之处。2.柳宗元传记文学有何特点。3.简说古文运动。二、论述题1.为什么说中唐古文运动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2.试论唐代古文运动的起因。3.试论韩、柳古文理论对散文革新运动的推动作用。4.试论韩愈古文成就的表现。5.试论柳宗元山水游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6.试论柳宗元对文学散文的贡献。7.试论晚唐讽刺小品文的成就。三、名词解释韩柳第八章 晚唐诗歌一、简答题1.简说李商隐的政治讽喻诗。2.简说李商隐的咏史诗。3.简说李商隐无题诗的内容和特征。4.简说杜牧七绝咏史诗及二十八字史论之誉。5.简说苦吟诗人贾岛及其诗歌创作。6.姚合诗为何被称为武功体。7.简说皮日休的乐府诗。8.简说陆龟蒙诗的江湖隐逸诗风调。二、论述题1.试论晚唐诗的风格特点。2.试论李商隐无题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试论杜牧诗歌创作的的艺术成就。4.试论许浑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5.试论贾岛和姚合诗的苦吟与孟郊诗的苦吟之异同。6.试论司空图的“象外之象、韵外之致”说。第九章 唐代小说与讲唱文学一、简答题1.简说唐传奇与六朝志怪的区别。2.简说唐传奇的初兴期。3. 简说唐传奇的繁荣时期。4.简说变文额取材类别。5.简说变文的特征。二、论述题1. 试论唐传奇兴盛的原因。2. 试论唐传奇发展的三个时期及其代表作品。3. 试论唐传奇的艺术成就。4. 试论唐传奇的影响。5. 试论俗讲的内容及特点。三、名词解释1. 唐传奇2. 变文3. 俗讲第十章 唐五代词一、简答题1.简说词的起源。2.简说敦煌曲子词与早期文人词的区别。3.简说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艺术风格。4.简说温韦并称及其艺术表现手法。5.简说冯延巳的婉约词和优美意境。6.简说李煜词的内容和词境。二、论述题1.试论敦煌曲子词。2.试论晚唐五代词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特点。3,试论温韦词艺术特点的异同。4.试论花间词风对后世的影响。5.试论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的不同。第五编 宋代文学第一章 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一、简答题1.试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成就和影响。二、论述题 1.宋代诗文革新运动在理论上主要提出了哪些问题?2.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第二章 苏轼一、简答题1. 试论苏轼在文学创作的理论上有哪些宝贵见解?2.试论苏轼在我国词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对词的发展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二、论述题1.试论苏轼诗歌创作的特点。2.举例说明苏轼散文“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独特风格。3.试论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第三章 北宋前期的词一、简答题1.柳永词有哪些特点?他对宋词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2.简述周邦彦词在艺术上的主要成就以及对宋词发展的贡献。3.试以柳永的《雨霖铃》与秦观的《满庭芳》为例,说明柳词和秦词的不同。4.简析柳永《望海潮》的艺术特色。二、论述题1.试论北宋前期婉丽词风形成的原因。第四章 北宋后期的诗词一、简答题1.简述北宋词人对唐诗的师承关系。2.试比较梅尧臣、苏舜钦诗歌在内容与风格上的异同。二、论述题1.试论周邦彦的词在艺术技巧上取得的成就。第五章 南宋初期的文学一、简答题1.简述姜夔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2. 李清照《声声慢》的开头一连用了十四个叠字,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三句之间的关系如何?二、论述题1.举例说明李清照词的思想内容。2.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第六章 南宋中期的文学一、简答题1.范成大的田园诗与王维、孟浩然的田园诗有何异同?2.陆游诗歌哪些方面似杜甫,哪些方面似李白?3.试述陆游《关山月》一诗的思想内容。4.简析《书愤》一诗,说明陆游诗歌善于以概括手法反映现实的特点。5.陆游诗歌反映现实和表现理想时,在艺术方法上有何主要不同?二、论述题1.举例说明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第七章 辛弃疾与辛派词人一、简答题1.张元干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谪新州》是一首送别词,但写得很有特色,试简析之。2.辛弃疾的抱负与遭遇同他的词风有什么关系?3.试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说明辛弃疾爱国词在内容上的主要特点。4.简述辛弃疾爱国词的艺术特点。5.简述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的抒情特点。6.苏轼、辛弃疾二人的豪放词有何主要异同?二、论述题1.举例说明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2.举例说明辛弃疾词的艺术手法。第八章 南宋后期的文学一、简答题1.南宋词的思想内容与南宋的社会斗争关系怎样?2.简析文天祥《过零丁洋》的思想内容。二、论述题1.欧阳修的散文风格是怎样的?以《五代史伶官传序》为例说明之。2.王安石散文的风格特色怎样?以《答司马谏议书》为例说明之。第九章 话本一、简答题1.“说话”与“话本”有何区别?2.“评话”与“话本”有何区别?3.为什么说话本产生是中国小说的一大变迁?二、论述题1.试论话本的艺术成就及影响。第六编 元代文学第一章 元杂剧一、简答题1.简述元杂剧的基本的体制特点。2.简述元杂剧的发展情况。3.简述元杂剧的体裁特点。4、简述元杂剧繁荣兴盛的主要原因。二、论述题1.试论述元杂剧兴盛的原因。2.元杂剧的杰出成就主要是什么?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何重要地位?第一章 关汉卿一、简答题1.简述《窦娥冤》情节结构的艺术特点。二、论述题1.试论述窦娥悲剧产生的根源及窦娥的主要性格。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是关汉卿杂剧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试举例说明。3.对窦娥的封建道德观念应如何认识?第二章 王实甫《西厢记》一、简答题1.简述《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的语言特色。二、论述题1.试论述《西厢记》的主要艺术成就。第三章 元代前期其他杂剧作家一、简答题1.简析《汉宫秋》第三折的艺术特色。2.简析《李逵负荆》中李逵地性格特征。3.谈谈《倩女离魂》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4.《赵氏孤儿》悲壮感人的原因何在?二、论述题1.《西厢记》的反封建思想倾向和积极的社会意义主要表现在哪里?2.《西厢记》的喜剧色彩主要表现在哪里?3.《西厢记》是怎样刻画崔莺莺叛逆性格的?4.为什么说“拷红”一折最充分地表现了红娘的性格。5.举例说明“长亭送别”地特色。第四章 元代南戏一、简答题1.简析《琵琶记·糟糠自厌》中赵五娘的形象。2.简述《琵琶记》结构的艺术特色。3.简析《拜月亭》中王瑞兰的人物性格。4.简述《拜月亭》戏剧情节的艺术特色。第六章 元代散曲 一、简答题 1.简述散曲的体裁特点。2.简析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思想内容的深刻性。第七章 元代诗文第七编 明代文学第一章 《三国演义》一、简答题1.简述《三国演义》的语言特点。2.简述《三国演义》对明代长篇历史小说的影响。二、论述题1.试论述〈〈三国演义〉〉的“奸绝”形象。2.试论述〈〈三国演义〉〉中三绝(智绝诸葛亮、奸绝曹操、义绝关羽)形象之一。第二章 《水浒传》一、简答题1.简要分析李逵、鲁达、武松、林冲等人物的思想性格。2.分析《智取生辰岗》的思想内容,人物性格和艺术特点。二、论述题1.怎样认识宋江这个人物?怎样认识梁山义军的招安结局?第三章 《西游记》一、简答题1.简要分析《西游记》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二、论述题1.试论述《西厢记》的主要艺术成就。第四章 《金瓶梅》及其他长篇小说一、论述题1.《金瓶梅》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2.《金瓶梅》描写人物方面有哪些特点。第五章 明代拟话本第一节 冯梦龙与“三言”第二节 凌蒙初与“二拍”一、简答题1.举例说明市民意识在明代短篇小说中的反映。2.简述明代短篇小说发展的大致轮廓。3.简要分析杜十娘的思想性格。第六章 明代戏剧与汤显祖的创作 一、简答题1.简述明代戏剧发展的基本轮廓。2.简述《浣溪纱》在思想和艺术方面的主要成就。3.简要分析杜丽娘的思想性格。4.简述《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二、论述题1.明代中叶以后,戏曲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试述“临川派”和“吴江派”的艺术主张。3.《惊梦》一出是怎样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第七章 明代诗文与散曲一、简答题1.简述明代散文发展的基本情况和明中叶散文流派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倾向。2.明代诗歌有哪些流派?各流派主要的文学主张有哪些?应该怎样评价它们在文学史上的作用?第八编 清及近代文学一、简答题1.《登泰山记》在写作上有何特点?2.纳兰性德德词为什么有哀怨愁苦德情调。3.试述《哀盐船文》德艺术特色。4.试析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5.谈谈黄遵宪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第二章 蒲松龄及其它文言小说 一、论述题1.简述《聊斋志异》在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2.分析《婴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第三章 吴敬梓及其它长篇小说一、论述题1.怎样理解《儒林外史》不仅是一部儒林丑史,也是一部儒林痛史?2.根据《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与基本讽刺手法,简析范进、严贡生两个人物形象。第四章 曹雪芹与《红楼梦》一、论述题1.简析贾宝玉、林黛玉的叛逆性格。2.简析薛宝钗形象。3.试论述《红楼梦》研究的主要发展概况。第五章 清代戏剧一、论述题1.苏州派戏曲家在创作上有何特点。2.《清忠谱》在戏曲发展史上有什么特殊地位?3.联系作品实际,说说《长生殿》爱情描写的特点。4.《长生殿》和《桃花扇》在思想内容上有何共同倾向?第六章 近代文学 一、简答题1.谈谈黄遵宪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何谓“新小说”?它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何意义?3.近代文学中古典小说的衰落表现在哪些方面?

可以先把中国古代文学史用时间曲线画出思维导图再进行记忆,好的记忆力都是练出来的,比较有效地训练方法有三个:1、速读法(又叫全脑速读记忆):速读法是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训练的,实际上,两者是同时进行也是相互相成的,别以为阅读速度快了记忆就差了,因为这里靠的不是左脑意识的逻辑记忆,而是右脑潜意识的图像记忆,后者比前者强100万倍。通过速读记忆训练的朋友都知道,速度越快记忆越好,详细学习资料你可以到《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网站》下载软件练习。2、图像法(又叫联结记忆术):图像法也是运用右脑的图像记忆功能,发挥右脑想象力来联结不同图像之间的关系,从而变成一个让人记忆深刻的故事来实现超大容量的记忆,关于联结记忆术,《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也有训练,这个方法是很多记忆大师都在使用的方法。3、导图法(又叫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个伟大的发明,不仅在记忆上可以让你大脑里的资料系统化、图像化,还可以帮助你思维分析问题,统筹规划。如果是正在忙着备考的学生或者想要提升自身能力的朋友,我建议学习一下《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能够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率。坚持就会有收获,祝你成功!

  •   索引序列
  •   中国古代史自考考点总结
  •   中国古代史自考重点总结
  •   自考中国古代史二考点总结
  •   中国古代文学史自考重点总结
  •   中国古代文学史自考知识点总结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