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重庆自考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老舍研究重庆自学考试真题

老舍研究重庆自学考试真题

发布时间:

老舍研究重庆自学考试真题

发布时间:

老舍研究重庆自学考试真题

3.1.《正红旗下》的大姐是(B)A.城市贫民B.老派市民C.新派市民D.正派市民 3.2.觉得作官是“惟一增光耀祖的事”是老舍塑造的哪位市民形象(D)A.祁瑞宣B.小马C.张大哥D.老马3.3.以“作媒人和反对离婚”为神圣使命是老舍塑造的哪位市民形象(B)A.老马B.张大哥C.祁天佑D.牛老者 3.4.“凡事经小筛子一筛,永不会走到极端上去;走极端是使人生命失去平衡,而要平地摔跟头”,是老舍笔下哪位人物的处事准则(B)A.老马B.张大哥C.祁天佑D.牛老者 3.5.《四世同堂》中体现新旧两种文化思想剧烈冲突的人物是(B)A.祁老人B.祁瑞宣C.钱默吟D.韵梅3.6.老舍对哪类人物采取漫画式的描写手法(A)A.新派市民B.老派市民C.正派市民D.城市贫民 3.7.《离婚》中的侠义英雄人物是(B)A.赵子日B.丁二爷C.李景纯D.李子荣 3.8.下列对《月牙儿》的描述错误的是(B)A.“我”是一个城市贫民形象B.小福子是一个城市贫民形象C抒写了一个被抛到生活最底层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命运D.用“月牙儿”这一意象来衬托弱女子的悲惨生活和悲苦命运 3.9.“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的悲剧体现在下列哪个人物的悲剧中(B)A.《月牙儿》中的“我”B.《二马》中的老马C.《离婚》中的张大哥D.《牛天赐传》中的牛老者3.10.对老舍小说语言描述错误的是(C)A.俗白、清浅、简明有力B.富有生动性和幽默感C.细腻生动、颇为传神D.明白晓畅的北京话3.1.老舍塑造的城市贫民形象有(BCDE)A.李景纯B.祥子C.“我”D.小崔E.孙七 3.2.对祁老太爷描述正确的有(ABDE)A.表现出老北京市民身上普遍存在的封建落后性B.善良而又蒙昧,朴实中夹杂着闭塞的老派市民C.最终由柔弱的诗人变成了坚强的战士D.处处讲体面与排场E.最终勇敢地站起来捍卫人的尊严3.3.对祁瑞宣描述正确的有(ACDE)A.老派市民形象B.不关心国事和家事,没什么理想和追求C.忍辱负重为家尽孝D.是不能摆脱传统文化伦理观念的知识分子E.最终投入宣传抗战之中3.4.对钱默吟描述正确的有(ACD)A.是一个带有中国古典风味的老诗人B.是老派市民形象C.最终由一个柔弱的诗人变成了坚强的战士D.体现了不屈不挠、勇于自我牺牲的民族精神E.因暗杀军阀而惨遭杀害 3.5.对《月牙儿》中的“我”描述正确的有(ABCE)A.城市贫民形象B.是一个被抛到生活最底层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C.是一个有血肉有心灵的妓女形象D.是文明城市中的“走兽”E.揭示出社会的黑暗与残酷 3.6.对祥子形象描述正确的有(ABCD)A.现代文学中城市下层劳动者形象的著名典型B.最终成为失去灵魂的“走兽”C.被黑暗的环境、腐败的社会锁住而不得不堕落D.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市民的苦难生活E.其悲剧首先是性格悲剧 3.7.下列哪些悲剧体现出“几乎无事的悲剧”(BCE)A.《月牙儿》中“我”的悲剧B.《离婚》中张大哥的悲剧C.《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的悲剧D.《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E.《二马》中老马的悲剧3.8.样子的悲剧是(ABDE)A.社会悲剧B.性格悲剧C.命运悲剧D.心灵悲剧E.旧社会城市贫民的普遍性悲剧3.9.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体现在(ABCD)A.北京市民的生活场景和人生世相的描绘上B.北京文化特征的揭示上C.市民风情与市民心灵的沟通上D.语言风格上E.“改造国民性”上3.10.老舍所概括的“官样”北京市民化特征包括(ABE)A.讲礼仪守成规B.爱面子C.侠义心肠D.勤劳善良E.“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3.1.老舍小说的杰出贡献,是从(文化批判)的立场,继承鲁迅(改造国民性)的精神传统,对他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会和市民性格的艺术表现。 3.2.(老舍)被人们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市民诗人。3.3.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形象系列:(老派市民形象)、(新派市民形象)、(正派市民形象)、(城市贫民形象)。 3.4.(老舍)是中国市民社会市民阶层“最重要的表现者与批判者”。3.5.老舍写得最为出色和成功的,是被称为(老中国的儿女们)的老派市民形象。 3.6.《二马》中老舍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是(老马)。3.7.《牛天赐传》中老舍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是(牛老者)。 3.8.《离婚》中老舍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是(张大哥)。3.9.韵梅是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3.10.祁天佑是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3.11.牛老者是老舍在(《牛天赐传》)中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3.12.张大嫂是老舍在《离婚》中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3.13.牛太太是老舍在《牛天赐传》中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 3.14.《二马》中,老舍塑造的迷信、中庸、懒散、马虎的奴才式人物是(老马)。 3.15.《二马》的故事发生地是(英国(伦敦))。 3.16.《离婚》中的(张大哥)乐天安命,墨守成规,好成人之美。 3.17.《四世同堂》中,最能体现老派市民性格特征的是(祁老太爷(祁老人))。3.18.“别管天下怎么乱,咱们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出自《四世同堂》中(祁老太爷(祁老人))之口。 3.19.《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经过长期的惶惑、偷生,最终投入到宣传抗战工作中。 3.20.《二马》中,老舍塑造的新派市民形象是(小马)。3.21.张天真是老舍在(《离婚》)中塑造的新派市民形象。3.22.马克同是老舍在(《离婚》)中塑造的新派市民形象。3.23.赵老师是老舍在(《牛天赐传》)中塑造的新派市民形象。 3.24.《离婚》中“每天看三份小报,不知道国事,专记影戏院的广告”的是(张天真)。 3.25.《四世同堂》中的(祁瑞丰)在同是汉奸走狗的同伙的私利打击和报复下可耻地死去。3.26.赵四是《老张的哲学》中的(正派(理想))市民形象。 3.27.李景纯是《赵子曰》中的(正派(理想))市民形象。3.28.李子荣是《二马》中的(正派(理想))市民形象。3.29.丁二爷是《离婚》中的(正派(理想))市民形象。 3.30.钱默吟是(《四世同堂》)中的正派市民形象。 3.31.《赵子曰》中因暗杀政客而惨遭杀害的人物是(李景纯)。 3.32.《四世同堂》中的(钱默吟)最终从一个柔弱的诗人变成了一个坚强的战士。 3.33.小福子是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塑造的城市贫民。3.34.洋车夫小崔是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塑造的城市贫民。 3.35.小文夫妇是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塑造的城市贫民。 3.36.《月牙儿》中的(“我”)是一个城市贫民形象。 3.37.《月牙儿》用(月牙儿)的意象来衬托弱女子的凄惨生活和悲苦命运,使小说有一种浓重的抒情气息。3.38.老舍对(城市贫民)的刻画,具有深沉的抒情性和浓重的悲剧性。 3.39.“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是(鲁迅)的话。 3.40.老舍小说(《月牙儿》)描绘了美丽纯洁的少女如何在黑暗中被玷污、被践踏的悲惨命运。3.41.从小说的心理结构来看,《骆驼祥子》是一部(探索灵魂)的小说。3.42.老舍通过祥子的悲剧,探索了(城市病态文明)对人性造成的冲突和伤害。 3.43.在对城市贫民形象的塑造上,老舍小说体现出(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的悲剧特征。3.44.在对老派市民形象的塑造上,老舍小说体现出(几乎无事的悲剧)的特征。 3.45.老舍小说的京味首先表现在他对北京市民的(生活场景)和(人生世相)的描绘。3.46.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还体现在对北京独特的(文化特征)的揭示。3.47。老舍爱用(官样)来概括北京市民文化的特征。3.48.老舍小说的市民世界里具有一种独特的(文化批判)意识。3.1.为什么说老舍是“中国市民社会市民阶层最重要的表现者与批判者”?3.2.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可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3.3.简析《离婚》中张大哥形象。3.4.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宣形象。 3.5.简析老舍塑造的新派市民形象。 3.6.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丰形象。 3.7.简析老舍塑造的正派市民形象。 3.8.简析《四世同堂》中钱默吟形象。 3.9,简析老舍塑造的城市贫民形象。 3.10.简析《二马》的悲剧特征。 3.11.简析《离婚》的悲剧特征。3.12.简析老舍小说对北京文化特征的揭示。 3.13.简析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3.1.为什么说老舍是“中国市民社会市民阶层最重要的表现者与批判者”?答:老舍小说的杰出贡献,是从文化批判的立场,继承鲁迅“改造国民性”的精神传统,对他所熟悉的北京市民性格的艺术表现。老舍一生不懈创作,为中国文学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用如椽巨笔,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等长篇佳构,以及《月牙儿》、《断魂枪》、《我这一辈子》和《柳家大院》等短篇杰作,逼真而生动地展现了在古城文化氛围中生成的特有的市民文化,构筑了一个千姿百态的市民世界,描绘了一幅现代北京市民的“清明上河图”。正因为如此,老舍被人们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市民诗人,是中国市民社会市民阶层“最重要的表现者与批判者”。3.2.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可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答: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大致可分为四个系列:老派市民形象,新派市民形象,正派市民形象和城市贫民形象。(1)老派市民是时代的落伍者,因循守旧、怯懦苟且,是深受传统因袭的乡土中国的子民。(2)新派市民接受了一些新式教育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熏陶,一味地追逐新潮,却只是浮光掠影地从中摘取片言只语来妆点自己,承袭了他们前辈的苟且与怯懦,成为灵魂日渐堕落的一类人物。(3)正派市民大都是质朴善良的城市平民,他们都是侠客或实干家,从这些人物身上,让人看到传统小市民的生活理想。(4)城市贫民生活在市民社会最底层,他们的生活异常艰辛,其悲惨命运充分说明了社会的黑暗与残酷。3.3.简析《离婚》中张大哥形象。答:张大哥是一个典型的北京市民,他乐天知命,墨守成规,好脾气,讲交情,好成人之美,“张大哥一生所要完成的神圣使命:作媒人和反对离婚”。作为财政所的科员,他整天忙着串科室,为别人操劳办事,调和矛盾。张大哥的处事准则是:“凡事经小筛子一筛,永不会走到极端上去;走极端是使人生命失去平衡,而要平地摔跟头的。张大哥最不喜欢摔跟头。他的衣裳、帽子、手套、烟斗、手杖,全是摩登人用过半年的,而顽固老还要再思索三两个月才敢用的时候的样式和风格。”他的生活理想不大,对儿子并无奢望,只希望凭着托人情的方法使他大学毕业,当个小科员,“作事不要太认真,交际可得广一些,家中有个贤内助——最好是老派家庭的,认识些个字,会生白胖小子。”从张大哥身上,作者展示和讽刺了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哲学和为人处世的行为方式。3.4.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宣形象。答:祁瑞宣是《四世同堂》中的重要人物。他是这个“四世同堂”的祁老太爷的长孙,受过现代文化的教育,有爱国心,有着一些现代意识;但他又是在老北京文化氛围中熏陶出来的大家庭的子孙。他受现代文明的濡染,有着对美好未来和自由爱情的向往,却又承袭古老传统的负担,为了父母、祖父不流泪而违心接受一场无爱的婚姻,为自己在孤寂怅惘之余找到一丝安慰。他有一颗真挚的爱国心,“在国旗下吃粪,也比在太阳旗下吃肉强”!却又因家庭的重负,于是,只能鼓励三弟去为国尽忠,而自己忍辱负重为家尽孝。他不愿与汉奸同流合污,却又因家庭负累而不能为国尽忠,不断忍受灵魂的痛苦,在遭受外国神父侮辱之后,为养家糊口到英国使馆去谋职,这正是那些不能摆脱传统文化伦理观念的束缚的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之时不能也难以保家所造成的精神痛苦。最后,在兄弟瑞全的帮助下,祁瑞宣经过长期的惶惑、偷生,终于投入到宣传抗战工作中,从他身上,我们看到新旧两种文化思想的剧烈冲突和这种冲突造成的他灵魂上的不安和痛苦。3.5.简析老舍塑造的新派市民形象。答:老舍笔下的新派市民形象,写得相对比较单薄,主要是采取一种漫画式的描写手法,刻画得不如老派人物那样血肉丰满。这类人物有小马(《二马》),张天真、马克同(《离婚》),牛天赐、赵老师(《牛天赐传》)、祁瑞丰(《四世同堂》)等。这一类人物与老派市民一样生长于封建宗法制的小生产者的社会土壤,可以说是老派市民的后代。然而,他们接受了一些新式教育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熏陶,一味地追逐新潮,却只是浮光掠影地从中摘取片言只语来妆点自己,失去了祖辈父辈的淳厚与热诚,承袭了他们前辈的苟且与怯懦,成为灵魂日渐堕落的一类人物。3.6.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丰形象。答:《四世同堂》中的祁瑞丰是一个新派市民的代表,更是这类人物的最为可耻者,老舍在刻画这个人物时,毫无保留地进行嘲讽,瑞丰“长得干头干脑,什么地方都仿佛没有油水”,因此,他特别注意修饰自己,“凡是能以人工补救天然的,他都不惜工本,虔诚修饰”,拼命学习时髦和文雅,却失去了家传的纯朴,他从不关心国事和家事,也没有什么理想和追求,“所注意的永远是最实际的东西与问题”,他“永远不和现实为敌,亡国就是亡国,他须在亡了国的时候设法去吃、喝、玩与看热闹。即使吃完就杀头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生活完全为口欲而存在,失去了对精神和理想的追求。这样一个贪图享受的无聊之人,在北平沦陷后不久,便受不了生活困苦的煎熬,甘心充当连敌人也看不起他的走狗和帮凶,在洋味中更加上了一种汉奸味,最后在同是汉奸走狗的同伙的私利打击和报复下可耻地死去。3.7.简析老舍塑造的正派市民形象。答:老舍塑造了一系列正派或理想的市民形象,老舍在描写老派市民愚昧落后、因循守旧和新派市民的庸俗无聊、浅薄可笑的同时,没有放弃自己对理想的追求,于是,常常带着较为传统的观点构思他理想中的市民性格。这类理想市民有赵四(《老张的哲学》)、李景纯(《赵子日》)、李子荣(《二马》)、丁二爷(《离婚》)、钱默吟(《四世同堂》)等。这些人物大都是质朴善良的城市平民,他们都是侠客或者实干家,从这些人物身上,让人看到传统小市民的生活理想。 3.8.简析《四世同堂》中钱默吟形象。答:钱默吟是一个带有中国古典风味的老诗人,他酷好陶渊明的诗,在他的生活中,有诗、有画、有花木、有茵陈酒,过着与世外隔绝,与邻居也几乎不交往的田园生活。他还是个有民族气节的诗人,深深知道自己能够平静地tJ由生活全是因为国家的安定,在国家遭受灾难时,他表示甘愿为国捐躯,“钱先生是地道的中国人,而地道的中国人,带着他的诗歌,礼义,图画,是会为一个信念而杀身成仁的”。日本侵略者把他逮捕入狱,使他家破人亡,也使他终于由一个柔弱的诗人变成了一个坚强的战士,从事秘密的抗日宣传工作和暗杀活动。在钱默吟的身上,作家开始自觉地从传统文化中去挖掘民族精神的力量,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杀身成仁的民族气节,在作者看来,这种不屈不挠、勇于自我牺牲的民族精神应该成为我们民族和国家振兴的精神力量。3.9.简析老舍塑造的城市贫民形象。答:城市贫民形象系列在老舍小说中占着重要地位。这类市民形象有祥子、小福子(《骆驼祥子》)、“我”(《月牙儿》)、老王家的小媳妇(《柳家大院》)、洋车夫小崔、剃头匠孙七、小文夫妇(《四世同堂》)等等。对于底层城市贫民的描写也是老舍小说最丰满、最有抒情气息的部分。这是因为,老舍来自社会最底层的亲身经历,使他熟悉市民社会最底层的生活情状,也使他更多地接触到社会黑暗与残酷,体味到人生的艰辛与磨难,因此他笔下的这类人物形象更显生动感人。3.10.简析《二马》的悲剧特征。答:老马的悲剧是人物不知自身悲哀的悲剧,老马先生是一个在老北京封闭的文化传统中熏陶出来的老派市民,是“老”民族里的“老”分子,作者在刻画这个人物形象时,把他放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在帝国主义民族歧视非常严重的国度中,他死抱着陈腐的规矩,过时的理想和不值一文的面子,在让人忍俊不禁的笑声背后,却又有一种压抑的悲凉感,让人看到了在世界潮流冲击下依然陈腐愚钝、封闭保守的老中国儿女的文化心理,有着一种压抑的悲凉感,透露出老舍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下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思考。3.11.简析《离婚》的悲剧特征。答:《离婚》体现了悲剧人物自觉不自觉去制造别人的悲剧,张大哥这个一切人的大哥,他的生命浸泡于说媒拉闲、讨好敷衍的北京文化之中,人的价值已被吞没,却自以为操纵着人们的心灵,见缝插针地去制造别的同类,使不满旧式婚姻的同事老李把乡下的家眷接来同住,使他由对“诗意”的追求回到沉闷的现实中来,不断地制造着人性沦落的循环。最后,自己的儿子被抓进监狱却束手无策,儿子出来以后,作为好人的张大哥则又拾起那套人生哲学,如鱼得水地畅游其间,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使人体会到一种践踏人生异化心灵的悲剧氛围。3.12.简析老舍小说对北京文化特征的揭示。答:老舍对北京文化特征有着独特的揭示,在他笔下,写得最多的也最为出色的是对于北京市民庸常人生的抒写,即所谓老北京市民的人生世相,体现在他对于老北京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的揭示。老舍爱用“官样”来概括北京市民文化的特征。在这种文化中,讲礼仪和守规矩成为老舍小说经常涉及的一个方面,在老北京这个市民社会中,无论是豪门贵族,还是市井平民,都讲究礼节,重视老祖宗定下的规矩,在下层市民身上,讲礼节重规矩成了他们的一种心理特征。贩夫走卒都讲礼节,老马为了面子,赔钱送礼,请人吃饭,老李(《离婚》)的家眷从乡下来到北京城里同事要送礼,张大哥的儿子从狱中出来也得送礼,祁老人虽出身贫民,却自幼在北京长大,也染上满洲贵族人遗下的许多规矩,“凡事都要讲礼节”,“别管天下怎么乱,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这种文化甚至也影响到北京的新一代知识分子,祁瑞宣正是老北京文化在新思潮冲击下形成的一个矛盾性格,北京文化形成了他温柔和善的性格和静穆雍容的外表,遇任何事都缺乏青年应有的冲动和兴奋。3.13.简析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答:老舍一生致力于他的语言艺术的锻造,追求一种俗白、清浅、简明有力的语言风格,这与他所描绘的市民社会正相适合。老舍在“努力去找现在的活字”,“在活字中求变化,求生动”,“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言语与风格》),力求“把一切东西都写得活活泼泼的,就好像一个健壮的人,全身的血脉都那么新鲜流畅。”(《景物的描写》)。老舍长期生活在北京,北京话成为他小说语言的主要来源,他的语言是明白畅晓的北京话,并且有声有色,可谓当行本色。不仅如此,他也擅于巧妙运用一些市井方言来形成他独特的京味风格,选择一些形象生动又朗朗上口的土语方言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幽默感,也正是运用这种京味语言,老舍构造了一个鲜活生动的市民世界,也使京味成为老舍小说的一大特色。3.1.结合《四世同堂》中祁老太爷谈老舍对老派市民形象的塑造。3.2.结合《月牙儿》中的“我”谈老舍对城市贫民形象的塑造。3.3.分析《骆驼祥子》的悲剧意蕴。 3.4.分析老舍市民世界的悲剧色彩。 3.5.分析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 3.6.对下面一段话进行分析:“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的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的描画它。”--《三年写作自述》

老舍(l899.2.3—1966.8.24),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样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躏辱投湖自尽。著作书目:《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的代《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骆驼样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残雾》(话剧)1940,商务《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月牙集》(短篇小说集)l948,晨光《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老舍选集》1951,开明《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老舍短篇小说选》19567,人文《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茶馆》(话剧)1958,戏剧《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老舍新诗选》1983,花山《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老舍散文选》1984,百花

老舍研究自考怎么备考? 1、网上下载历年试卷和考试大纲,把答案在教材书上找出来。因为自考试题是从题库中出来的,往往会反复考到,只要把这些题目都背下来,一般及格没有问题。 2、根据大纲复习,要求识记和掌握的重点背下来,就可以有好的成绩。 3、考试时,要把名词解释当简答题回答,凡是能记住的内容只要卷面允许,都写上去。 4、自考的题目范围广,但难度不大,所以要记住的内容比较多。 自学考试答题技巧: 一、答题的顺序要先易后难 在拿到试卷的时候,可以先把考卷大致地看一遍,然后再答题;也可以直接按先后顺序答题。但不论怎样,面对试卷都要冷静,不要紧张,对于容易的、会答的题,先把他们答出来;而对于那些比较困难的、一时还把握不准的问题,可以先放下来。等到把容易的题全部答出来之后,再去思考那些较难的题。一定要避免出现一味地去思考、琢磨那些难题,把时间都浪费到这些题上,等到考试时间结束的时候,真正会答的题反而没有时间答了。 二、答题要准确,条理要清楚,要点要突出 在答题时,一定要特别注意条理清楚,要点突出。对于问答题,应逐条答出。 三、答题要完整,不要留空白题目 考生在答题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两种情况:一是有些考题似曾相识,但答案把握不准;一是有些考题没有复习到,印象不深。对于第一种情况,考生可经过思考选择自己认为比较正确的答案答题,或以最初反应的答案为准;对于第二种情况,考生也不应该完全放弃,而应联系与考题有关的知识通过分析进行答题,有时现场分析的答案很可能是正确的答案,因为同样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命题。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电150话 870 咨询04348李老师,,包过

重庆自考老舍研究真题

老舍的语言特点:1、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老舍说:“没有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脱离群众的,也没有一位这样的大师是记录人民语言,而不给它加工的。”因此,作品中人物语言是加提炼过的北京白话。其作品语言的“俗”是建立在精细的思考与研究的基础上。他的“白”,让读者易于理解却又颇有深度。用通俗、平白的文字来反应时代和生活,这才是老舍作为语言大师的境界,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然而另一方面,老舍又使用语脱去自然形态的粗糙与随意,炼成金子,使现代的北京口语显出朴素精致如同一具精雕细刻的瓷器。2、同样老舍的作品也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深深地打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内蕴的“京味”。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总体风格特色。他认为:“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假荇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幽默便有了很大的重要。”因此,老舍的小说、戏剧,散文等也都充满了幽默风趣色彩。他的作品字里行间无不闪现着他的幽默才华:把“想得深”的思想内容,用“说得俏”的语言表达出来,含蓄隽永,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从《老张的哲学》问世起,老舍就开始被人称为“幽默小说家”。3、老舍先生更是潜台词运用的大师,其代表就是《茶馆》。《茶馆》凭借深刻含蓄的潜台词,有力地丰富了语言的内涵。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第一幕庞太监与秦仲义的“舌战”。这两个人一个是西太后的宠奴,一个是讲维新的资产者,二人不期而遇表面上客客气气,骨子里却是兵刃森森。《茶馆》中像这样的台词比比皆是。它引而不发,以弦外之音调动人们的兴味与深思,耐人咀嚼。4、老舍作品成功地运用了富有生命力的北京口语词汇,使作品语言透露着独特的京韵,作品生活气息醇厚,地方风物、民情风俗真实感人。同时用地道的北京话写北京人,本土本色,活泼有趣、质朴自然,生活气息迎面扑来,具有独特的魅力,透出了北京话的神韵,显示北京话活泼的生命力和老舍驾驭北京口语的能力。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扩展资料:人物趣事:1、催稿趣事抗战期间,北新书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作家老舍催过稿。老舍在寄稿的同时,幽默地寄去了一封带戏曲味的答催稿信: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小将提枪上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吠!马来!参见元帅。带来多少人马?来个字!还都是老弱残兵!后帐休息!得令!正是:旌旗明明,杀气满山头!2、改稿奴才作家楼适夷有次去看望老舍。“最近写些什么?”楼适夷问道。满族出身的老舍笑着说:“我正在当‘奴才’,给我们的‘皇帝’润色稿子呢!”一阵大笑,方知老舍正接受一项新任务——为末代皇帝溥仪修改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3、献丑作诗一次老舍家里来了许多青年人,请教怎样写诗。老舍说:“我不会写诗,只是瞎凑而已。”有人提议,请老舍当场“瞎凑”一首。“大雨洗星海,长虹万籁天;冰莹成舍我,碧野林风眠。”老舍随口吟了这首别致的五言绝句。寥寥20字把8位人们熟悉并称道的文艺家的名字,“瞎凑”在一起,形象鲜明,意境开阔,余味无穷。青年们听了,无不赞叹叫绝。诗中提到的大雨即孙大雨,现代诗人、文学翻译家。洗星海即冼星海,人民音乐家。高长虹是现代名人。万籁天是戏剧、电影工作者。冰莹即谢冰莹,现代女作家,湖南人。成舍我曾任重庆《新蜀报》总编辑。碧野是当代作家。林风眠是画家。

我已经用消息发给你了,请注意收哦!说实话,现在还学啥子汉语言文学专业嘛,这个毫无用处呀,宝披龙!!!

语言特点:幽默风趣、俗白精致、饱含温情、富含潜台词,浓郁的北京风味、 "谈话风"式的语言特色.拓展资料:人物简介: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作品风格: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好像是巴金的,忘了。考过了

重庆2021年自考老舍研究真题

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充满着美,多姿多态的事物中闪现着美,时间和空间里跳跃着美,等待着美丽的双眼去捕捉,去寻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国自考知识产权法真题》供您查阅。 (课程代码00226)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国际公约中,规定作者在完成作品之日即可获得著作权的是 A.《专利合作条约》 B.《伯尔尼公约》 C.《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 D.《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2.根据我国《著作权法》,作品应当具有 A.创造性 B.表达性 C.新颖性 D.独创性 3.根据我国《著作权法》,*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于 A.制片者 B.演员 C.导演 D.编剧 4.北京人艺在建院四十周年之际,上演了老舍的《茶馆》,导演为焦菊隐,主演为于是之、蓝天野等。作为戏剧作品,《茶馆》的著作权人是 A.老舍 B.北京人艺 C.焦菊隐 D.所有演员 5.根据我国《著作权法》,下列有关作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作者可以是机器人 B.作者不能是社团组织 C.作者可以是自然人或者法人 D.作者应当是完全*事行为能力人 6.根据我国《著作权法》,下列权利中,有时间限制的是 A.署名权 B.保护作品完整权 C.修改权 D.改编权 7.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相声演员对其表演所享有的权利称之为 A.表演权 B.表演者权 C.肖像权 D.演绎权 8.孙志在甲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未就转载问题作出声明,乙期刊欲转载该文章。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经孙志许可,乙期刊不可以转载 B.未经甲期刊许可,乙期刊不可以转载 C.乙期刊可以转载,但应当向孙志支付报酬 D.乙期刊可以转载,但应当向甲期刊支付报酬 9.书法家潘云为武汉饭店题了一幅字,同意其在店内展示。仙草食品公司未经潘云和武汉饭店许可,将该幅字拍摄照片后印制在其生产的产品包装上。对于仙草食品公司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侵犯了潘云的发表权 B.侵犯了潘云的复制权 C.侵犯了武汉饭店的展览权 D.侵犯了武汉饭店的复制权 10.张小万创作水墨画作品《牡丹》,拍卖会上被企业家王磊购得,随后王磊让其员工李小梅临摹了该画,临摹作品摆放在办公室,原作赠与北京市博物馆收藏。水墨画作品《牡丹》的著作权人是 A.北京市博物馆 B.李小梅 C.张小万 D.王磊 11.根据我国《商标法》,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注册商标的是 A. 香甜 糖果食品 B. 酥脆 薯条 C. 吸油 厨房用纸 D. 万金油 文具 12.我国商标注册的原则是 A.全面注册原则 B.先使用原则 C.自动生效原则D.自愿注册原则 13.根据我国《商标法》,注册商标的有效期是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14.根据我国《商标法》,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具有 A.显著性 B.独创性 C.新颖性 D.美观性 15.根据我国《商标法》,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行为是 A. 合法行为 B.侵犯他人物权的行为 C.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行为 D.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 16.根据我国《商标法》,禁止作为商标要素的是 A.字母 B.气味 C.声音 D.颜色组合 17.甲于2014年开始使用 多乐 牌商标,乙于2015年开始使用相同的商标。甲、乙均于2016年3月1日向商标局提出注册 多乐 牌商标的申请文件。根据我国《商标法》,商标局应 A.驳回两人申请 B.同时公告甲、乙的申请 C.公告甲的申请,因甲使用在先 D.通过抽签方式确定申请人 18.根据我国《商标法》,商标注册人在使用注册商标的过程中,自行改变注册商标、注册人名义、地址或者其他注册事项的,有权责令其限期改正的机构是 A.法院 B.商标局 C.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国家工商总局 19.根据我国《商标法》,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商标使用的标志是 A.国徽 B.红新月 C.省级行政区划地名 D.学校名称 20.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是 A.商号 B.商品商标C.地理标志 D.驰名商标 21.下列主题中,可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是 A.饮料的包装盒 B.饮料的配方 C.饮料的口感 D.饮料的气味 22.下列选项中,不是*间文学艺术作品特点的是 A.集体性 B.长期性 C.国际性 D.继承性 23.甲公司欲将一种芯片材料的制造方法申请专利,其可以申请 A.发明专利 B.实用新型专利 C.外观设计专利 D.任何类型的专利 24.企鹅公司为生产经营目的购买了芒果公司的芯片,该芯片包含太阳公司的专利,企鹅公司不知道该芯片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产品。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企鹅公司不构成侵权 B.企鹅公司构成侵权,但不承担赔偿责任 C.企鹅公司构成侵权,并独立承担赔偿责任 D.企鹅公司构成侵权,但与芒果公司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25.根据我国《专利法》,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是 A.、以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准 B.以实施例记载的内容为准 C.以说明书和摘要的内容为准 D.以图片或者照片中的外观设计为准 26.根据我国《专利法》,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期限是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27.根据我国《专利法》,在申请发明专利时所提交的申请文件中,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清楚、简要地限定要求专利保护范围的文件是 A.说明书摘要 B.申请书 C.请求书 D.权利要求书 28. 根据我国《专利法》,可以被授予专利权的是 A.考古中的发现 B.新型杂交水稻的栽培方法 C.新型的物种 D.治疗癌症的方法 29.根据我国《专利法》,下列情形中,属于职务发明的是 A.在本职工作中做出的发明创造 B.根据自己兴趣完成的发明创造 C.人事关系终止1年后做出的与原单位有关的发明创造 D.利用公共图书馆的资料完成的与工作无关的发明创造 30.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审查制度是 A.实质审查B.形式审查 C.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 D.形式审查或实质审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31.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对于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必须注明作品来源的使用情形有 A.法院为查明事实使用作品 B.为个人学习研究使用作品 C.对设置在公共场所的雕塑进行摄影 D.为评论某一作品适当引用他人作品 E.为课堂教学少量复制他人作品 32.根据我国《著作权法》,下列权利中,属于著作财产权的有 A.署名权 B.表演权 C.放映权 D.广播权 E.信息网络传播权 33.根据我国《著作权法》,除作者事先声明不许使用的外,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的使用行为有 A.作品刊登后其他报刊转载 B.立法机关为立法需要复制他人文章 C.为编写中小学教材汇编短小的文字作品 D.作品刊登后网站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 E.已经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再次制作录音制品 34.骑士食品公司与红盾咖啡馆签订注册商标许可使用合同,准许红盾咖啡馆在其提供的食品上使用注册商标 骑士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该许可合同应当经国家商标局备案 B.骑士公司应当对红盾咖啡馆的食品质量进行监督 C.骑士公司对红盾咖啡馆的债权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D.红盾咖啡馆应当在其食品上标明骑士食品公司生产 E.红盾咖啡馆应当在其食品上标明红盾咖啡馆生产 35.根据我国《商标法》,下列关于注册商标转让的说法,正确的有 A.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签订转让协议,并共同向商标局提出申请 B.受让人应当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 C.转让人对其在同一种商品上注册的近似的商标,应当一并转让 D.对容易导致混淆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转让,商标局不予核准 E。转让注册商标经核准后,予以公告,受让人自公告之日起享有商标专用权 36.根据我国《商标法》,对已经注册的商标可以提出无效请求的情形有 A.以欺骗手段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 B.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以及功能的 C.同中央国家机关的名称和标志相同的 D.仅由商品自身的性质产生的形状的 E.带有*族歧视性的 37.根据我国《专利法》,专利权可以被宣告无效的理由有 A.没有按照规定缴纳专利年费 B.发明专利不具有创造性 C. 外观设计专利属于现有设计 D.申请文件修改超出原申请记载的范围 E.外观设计专利没有清楚地显示要求保护的设计 38.根据我国《专利法》,下列可授予专利权的有 A.一种速算器 B.一种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C.一种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品 D.一种可视电话 E.一种在互联网上赌博的机器 39.根据我国《专利法》,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申请日以前六个月内,导致新颖性丧失的情形有 A.出版物公开的 B.使用公开的 C.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 D.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 E.在中国人民政府主办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 40.下列国际公约中,涉及知识产权领域不正当竞争的有 A.《巴黎公约》 B.《伯尔尼公约》 C.《世界版权公约》D.《尼斯协定》 E.《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简述邻接权的内容。 42.简述可以给予实施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强制许可的情形。 43. 简述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的因素。 44.简述商业秘密的概念。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l0分,共30分。 45.画家白某将其出版画册中的水墨画((奇山秀水》原件卖给了赵某,赵莱准备用此画和自己收藏的其他画家的水墨画一起举办画展。白某知晓后,立即联系赵某,不同意《奇山秀水》原件参展。然而赵某坚持展出,同时许可A公司放在其网站上展出。A公司在画展结束后将所有展出作品制成画册在网站上销售。白某认为赵某和A公司的行为侵犯了其对《奇山秀水》的著作权,遂诉至法院。 请问:赵某和A公司分别侵犯了白菜的哪些权利?为什么? 46.甲是A大学的老师,在承担学校交付的科研项目中完成水坝节能技术Tl。随后B公司与甲订立了一份技术委托开发协义,委托甲为B公司开发完成一项电灯的节能技术T2,并向甲支付相应的报酬,但未明确约定知识产权的归属,甲在约定的时问内完成了合同约定的任务。随后,甲与B公司再次就一项关联技术T3签订了合作研发合同,同样未明确约定知识产权的归属。上述合同完成后,甲以自己的名义就Tl、T2与T3技术申请了专利。A大学与B公司知晓此事后,认为甲侵犯了其专利申请权,遂将甲诉至法院。 请问:Tl、T2与T3技术的专利申请权属于谁?为什么? 47.A公司自2010年起在玩具上使用注册商标 天天乐 ,同年B公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也在其生产的玩具上使用该商标,并在2014年将该商标的使用扩大至食品上,C公司负责销售B公司的玩具,D公司负责销售B公司的食品。A公司于2014年向B、C、D公司发出了侵权警告函,但未收到任何回复。B公司于2016年在食品上获得 天天乐 注册商标。A公司遂将B、C、D公司诉至法院。 请问:B、C、D公司是否侵犯A公司的商标专用权?为什么?

这方面的试卷文库有相当的多的内容。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

关于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C哥辅导班就很不错!我推荐一个人,阿里旺旺是majun915915。他可以免费提供考试用书咨询、推荐最少最便宜的书,而且质量保证和别人是一样的!2本书邮费合计也才需要43元!!学习计划编制、文字载体的重点串讲资料,节约大量的复习时间,现场语音讲课,互动交流,现场答疑,备考全过程答疑,提供自己整理的模拟题、易错题!有串讲视频、真题解析视频!是全程辅导,辅导到通过为止!押题非常准(上午、案例、都押题,有图有真相的),考生对他的评价非常好!那个人已经过了4个软考科目了!可以视频看证书原件,也可以提供管理编号去工信部查,不是忽悠人的!而且有5年考培经验!您可以咨询下,反正咨询又不要钱!2011年5月他的通过率达到了50%,都是有基础数据的,不瞎吹牛!他的辅导是真正的免费辅导,没有靠高价倒卖盗版书来赚钱!!

备考只需要2本书,带邮费也只需要43元!!!!!!

新时期的巴金研究是随着拨乱反正开始的,研究者要不断清除文革中加在巴金身上的不实之词,恢复巴金的本来面目。在对真实巴金的寻找中,不断丰富的研究资料使研究者在作家“巴金”之外,可以清楚地认识多少年来一直遮遮掩掩或者只有别有用心者才谈起的、一个从事无政府主义宣传的“李芾甘”。尽管还有许多忌讳需要不断克服,但是大家还是兴奋地深入到这个领域中来。与此同时,对于《家》等巴金名作的研究也在数量上不断增加;对于《随想录》中所表现出的道德勇气和人格魅力的研究,甚至空洞的赞美连篇累牍,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不论是对于某一时期创作还是对某一具体作品的研究,研究者的着眼点大都在于对其中思想倾向的关注,特别是注意从巴金的作品中寻找与现实沟通的话语,比如经历了文革之后再次提出的“反封建”与巴金五四前后的反封建联系起来。然而与鲁迅研究等学科相比,巴金研究的实用性、功利性似乎还大于它自身的学术性,它还没有形成自己稳固的、合理的学术结构。因此,至少有两个极其重要方面的研究,即使不能说是忽略,起码也是没有深入展开。一个是对文学家巴金的研究,另一个与此紧密相连的问题是对巴金作品的艺术性的研究。巴金是以文学家的面目进入今天读者和研究者的视野的,已经远离巴金作品所表现的时代的今天的读者如果还能与巴金对话,那也是通过具体的巴金作品为媒介而形成的。因此,对于巴金具体作品乃至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的研究,决不是巴金研究中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而目前对于巴金的具体创作泛泛而谈的多,具体而微谈的少,特别是作品的艺术风格,似乎只是一样的几句话:“热情,充满激情,有青春气息”,于是就完事大吉。像对鲁迅作品细致的、多角度、全方位的艺术研究和分析,在巴金研究中并不多见。这两个问题恰恰是辜也平这本书的出发点,是他的巴金研究的一个基点。 在《导论:关于巴金与巴金研究》中,作者从对巴金研究现状的考察中提出了这样的看法:巴金是一位文学家,“因此文学家的巴金才是整个研究的根本所在。……对于像巴金这样著作等身的作家,研究者如果不认真细致地感受、品辨、探究其作品的丰富内涵,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把握作家本人”。“而加强微观研究与文体精读对于目前的巴金研究,则显得格外迫切与重要”。“在基本上宏观地把握了作者生活的时代、环境、经历与思想的今天,似乎该是回到文本,对巴金的具体作品,特别是一些重要作品进行重新细读的时候了。必须提倡以自觉的历史态度和严谨的科学精神面对具体的文本,注意文本之间及文本内部的‘锱铢之别,淄渑之辨’”。辜也平在他的研究中忠实地体现了这一观点,从这本专著由最初的选题设计到最终完成的不同面目也可以看到他的苦心和追求。据李存光先生为该书所作的《序言》透露,在最初设计中,上编是巴金的生平思想、创作道路、人格精神、文艺观等创作主体研究,中编是巴金各时期重要作品的文本研究,而下编是国内外读者对巴金的接受研究,结果定稿仅以两章就完成了上编和下编的内容,以10章的篇幅突出了中编的文本研究。 文本精读的具体操作也支撑了“研究文学家的巴金”这一观点。可能是受巴金个人“我不是一个文学家”的说法的影响,长期以来不少人对巴金作品的文学含量评价不高或者漠视巴金的艺术才华,而辜也平则以对文本的具体分析来阐释巴金的艺术魅力。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对《家》现存的不同版本的比较研究。对于《家》巴金曾做过几次较大的改动,留下了八个不同的版本。辜也平追踪巴金修改的印迹,特别是关注巴金对觉慧甚至是陈姨太等几个具体人物的不同修改,在他的耐心细致的分析中,不但让我们看清了作家本人思想与时代的碰撞,也看到了巴金苦心孤诣的艺术追求。巴金是在一步步清除写作中的粗糙和幼稚,一步步向着完美和精益求精的路子上迈进,对此辜也平没有吵吵嚷嚷地替巴金辩护什么,他只是冷静地把一个个样本拿到了显微镜下,以后的结论是在让大家一清二楚之后做出的。 对文本细致入微的关注往往可使研究者不拘于习见,于平常中体味出新意,发现前人所未见之物。辜也平的这本书中也处处给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例子。比如对《灭亡》的分析,许多研究者都纠缠在它与巴金早期思想信仰的联系上,而辜也平在并不忽略巴金思想信仰的背景的情况下,更注重从作品的微观上来把握巴金的创作动机和心态,来分析造成巴金苦闷思想的原因和巴金是如何以小说的形式表达这种苦闷的。尤为难得的是他不仅看到了巴金创作中所受的西方文学的影响(这也是巴金本人和研究者一再强调的),而且令人信服地提出巴金所受中国传统叙述模式和同时代作家影响的问题,比如《灭亡》中冷漠地对待汽车碾死人的麻木群众和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大有相类之处,而如果不是建立在对文本本身重视的基础上,是不会有这样发现的。又如在对《爱情的三部曲》的研究中,或许是受李健吾(刘西渭)三十年代的观点的影响,不少有影响的文学史都极力推崇《雨》的艺术成就。辜也平却没轻易地接受这样的结论,他细致地对原作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了分析,并且在对《雾》、《雨》、《电》三部作品进行认真具体的比较之后指出了《雨》的许多不足,如叙述缺乏耐心和细致,大段抽象的议论代替具体的描写,开放式的结构致使笔墨分散情节不集中,等等,这是对现有成果的反拨,也是研究的深化。像这样的例子在书中还不少,比如对巴金后期的《憩园》和《寒夜》两部小说,许多人盛赞其艺术成就。但是具体体现在哪里谈得却很皮相,辜也平却认真地分析了他们的叙事策略和现实主义技巧,以实证来完成了早该有结论的东西,显得极有说服力。 对巴金创作作较为完整的考察是这本专著的另外一个特点。除了对有影响的作品,辜也平对像《火》这样的“失败之作”也设了专章研究,对艺术成就不太高的巴金十七年间的创作也有很全面的分析,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巴金文学创作图景。(周立民) 众所周知,巴金先生偏爱、珍惜和熟知俄苏文学。假如这位以屠格涅夫、契诃夫、托尔斯泰为创作航标的杰出中国作家的文学遗产没流传到俄罗斯,那就是极大的不公平。毋庸讳言,在一定的时间内这一不公平确实存在过。巴金作品第一个真正的俄文本1954年才发表,(注:严格地说,苏联《国外杂志》1937年9号以《我是谁?》的标题发表了巴金的《狗》。不过翻译家洒维利耶娃不会中文,所以只好把英文本译成俄文,1955年才有了直接的译文。)1955 年才有了第一篇以序言形式介绍巴老创作的论文。那个时候巴金早已被认为是中国新文学巨匠、文学战线司令、几代中国青年的崇拜偶像。茅盾的力作《子夜》(1933)过4年后,也就是1937年,很快被译成俄文,而巴金像《家》那样的巨作却等了20多年。其原因并不在于苏联汉学家不知道或低估巴金的作品,而取决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情况对文坛的影响。一方面,1930年代末许多汉学家遭受了镇压,再加上二战期间苏联从事文学翻译的人数又降低了,客观原因遏止了中国文学研究;另一方面,1930—1950年代苏联出版社在制定外国文学出版计划时一般从政治合理性原则出发。共产主义作家和无产阶级文学占一定的优势,而巴金作品虽然也涉及革命,但还是属于另一类文学。1950年代初,苏联积极出版了鲁迅、郭沫若、茅盾、丁玲、张天翼、艾青等人的作品。除此以外,还大量翻译了以新中国建设、抗美援朝为题材的赵树理、周立波、刘绍棠、刘白羽、魏巍的小说。无产阶级文学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大浪过去了,才到了巴金、老舍、叶圣陶和曹禺的时代。他们的作品马上赢得了广大苏联读者之心。很可能另一个推动巴金小说翻译的因素是巴金1954年访苏参加纪念契诃夫逝世50周年活动。当时巴金先生认识了苏联领头作家、文艺学家和汉学家。这次访问也在苏联确认了他的政治身份。 1954年苏联重要杂志《十月》发表了俄译文题为《一位四川男青年》的巴金短篇小说《黄文元同志》。1955年国立文学出版社于莫斯科出版了16.5万册巴金短篇小说集,此文集包括《奴隶的心》、《狗》、《煤坑》、《五十多个》、《月夜》、《鬼》、《长生塔》、《雨》、《黄文元同志》等9篇小说。(注:《巴金短篇小说集》,彼得罗夫作序,莫斯科:国立文学出版社,1955年。)1956年我国有了巴金代表作《家》的译文,印刷量为9万册。(注:巴金《家》,彼得罗夫作序及注释,莫斯科:国立文学出版社,1956年。)1957年在巴金作品翻译上有了特别大的收获。国立文学出版社连续出版了三本巴金的书,印刷量都为9万册。 第一本包含了《激流》三部曲和《沉落》、《能言树》、《废园外》等7篇短篇小说。(注:巴金《爱情三部曲·短篇小说》,莫斯科:国立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二本就是《春》,(注:巴金《春》,莫斯科:国立文学出版社,1957年。)而第三本是《秋》。(注:巴金《秋》,莫斯科:国立文学出版社,1957年。)这样一来,苏联读者认识了巴金30年代的代表作即《爱情》三部曲和《激流》三部曲。1959年以两卷巴金文集给这个马拉松式的翻译过程作了总结。(注:费德林选编《巴金文集》,彼得罗夫作序,两卷,莫斯科:国立文学出版社,1959年。)文集的选编者是当时优秀的汉学家和外交官员费德林教授,1950年代他在制定中国文学出版计划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文集第一卷包含了1957年业已发表过的《雾》、《雨》、《电》等3篇中篇小说以及《狗》、《煤坑》、《五十多个》、《怀念》、《雨》、《沉落》、《能言树》、《废园外》、《活命草》、《寄朝鲜某地》、《坚强战士》、《一个侦察员的故事》、《爱的故事》等17篇短篇小说,其中14篇是新翻译的。第二卷包括了新的译文即《憩园》和《寒夜》。本文集的印刷量比上述版本小得多——仅有1.5万册, 其原因大概在于,一部分作品早在1957年已经得到大量发表。那么,截至1950年代末,巴金的代表作都被译成了俄文,其印刷总量(刊物以外)达到了54万册。考虑到1960年曹禺著作译文印刷总量达16万册、叶圣陶达21万册、老舍达27.8万册、郭沫若达40.8万册、茅盾达55.11万册、张天翼达59万册(他的儿童文学深受俄国小读者的欢迎)、鲁迅达87.8万册,这可算是相当大的、非常体面的数字。巴金作品的译者有彼得罗夫、穆德罗夫、罗杰斯特文斯卡娅、伊瓦先卡、乌里茨卡娅、契尔加索娃、兹沃诺夫、雅罗斯拉夫措夫、扩恩金、霍赫洛娃。巴金作品受到了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现实与过去感兴趣的广大苏联读书界的热烈欢迎。特别使我国读者喜欢的是巴金主人公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其道德上的清白、纯正的全人类感情、自我牺牲的能力、对真理的追求。作家的语言以不凡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引起瞩目。虽然巴金的小说在社会批评方面很尖锐,但是他们并没有患上当时文学所流行的口号化、公式化和狭窄的政治服从之病。看起来,很快就应该出现新版本,然而1960—1970年代中苏关系的破坏虽然没有影响苏联学者和广大读者对巴金的敬爱(比如,1974年4 月莫斯科国际友谊宫举行了纪念巴金诞辰70周年晚会(注:见苏联《真理报》1974年4月27日第117期。)),但对包括巴金创作在内的中国文学翻译和出版产生了非常负面的影响。结果是巴金作品很快就变成了稀有的珍品。不管是1960年代还是目前,即使是在旧书店也买不到巴金的书。因各种情况,后一本巴老的俄文选集1991年才露面(注:《巴金选集》,莫斯科:彩虹出版社,1991年。)(此外,1976年基辅出版了《家》的乌克兰译文本)。它既包含着新的译文如中篇《灭亡》,短篇《莫娜丽萨》、《马赛的夜》、《丹东的悲哀》和《随想录》的一部分,又收入了旧译文如《寒夜》、《雾》、《奴隶的心》、《沉落》、《煤坑》、《五十多个》、《长生塔》。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充满着巴金人生智慧和含有巴老对人生的意义、人与国家和社会关系的思考的《随想录》。他对待文革的态度和看法非常契合20世纪也经历过不少政治动荡的俄国读者的心情。因当时的苏联经济政治危机和出版社的不稳定情况,该文集的印刷量只有1.5万册。目前这本书除了图书馆以外无法找到。该文集主要收入了穆得罗夫、罗杰斯特文斯卡娅和索罗金娜的译文。1991年另一个苏联出版社,即文学出版社的列宁格勒分社,也准备出版巴金选集,但是苏联的崩溃阻挠了这个计划。该选集选编者为谢列布利雅科夫教授,译者为司格林、布什涅科娃、叶戈洛夫等列大教授和校友。按照原来的计划,这本未出版的选集应该收入《家》,其他的作品有《随想录》(就是莫斯科彩虹出版社没发表的那一部分)和《苏堤》、《杨嫂》等9—10个之前未翻译过的短篇小说。据预料,挑选的作品会对正在通过政治经济改造的俄罗斯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巴老诞辰100周年前夕,我们又提出了出版这部巴金选集的想法。 但是因出版社多次改组,所以没能找到已经做好的样本。这样一来,15年以来,俄罗斯没再出版过巴金作品。不过不管怎样,伟大作家的创作注定要回到俄罗斯。 巴金创作的学术研究跟其作品翻译同步开始,译文推动了对巴金人格和创作的重视。俄罗斯巴金研究先驱者和最优秀的专家是列大彼得罗夫教授。他就是长篇《家》的译者和1950年代4本巴金文集序言的作者。(注:《序言·巴金短篇小说集》,莫斯科:国立文学出版社,1955年;《巴金创作及其长篇〈家〉》;巴金《家》,莫斯科:国立文学出版社,1956年;巴金《爱情三部曲,短篇小说》,莫斯科:国立文学出版社,1957年;《巴金创作生涯》,《巴金文集》两卷,莫斯科:国立文学出版社,1959年。)他用序言的形式阐述了对巴金创作的理解。对广大苏联读者来讲,一直到1970年代中期,彼得罗夫写的序言是唯一的介绍巴老创作生涯的资料。除此以外,1984年他还在苏联《妇女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纪念巴金80大寿》的文章。(注:《苏联妇女杂志》1984年第7期。)初看起来,彼得罗夫写的不太多,但是他的每个评价、每个提到的日期或事件都来自他渊博的知识和多年搜集材料的功夫。彼得罗夫的学问在世界汉学界是非常有名的。他认识了许多中国作家并与他们保持了书信交往。彼得罗夫家里收藏了12304册书,其中有不少稀有的珍本。(注:巴卡流克·维克多·瓦西利耶维奇·彼得罗夫的图书收藏《准确性是科学的诗意》第171、173—174页,圣彼得堡:彼得堡东方学出版社,1992年。)这些书籍中240本是巴金作品的不同版本,有的书上还写着巴金先生的题字。 彼得罗夫有关巴金的收藏在规模上仅次于鲁迅的书籍,后者一共有500本左右。不妨做个比较,老舍的书籍他搜集了98本、郭沫若的68本,茅盾的65本,艾青的62本,郁达夫的49本,张天翼的35本。(注:巴卡流克·维克多·瓦西利耶维奇·彼得罗夫的图书收藏《准确性是科学的诗意》第171、173—174页,圣彼得堡:彼得堡东方学出版社,1992年。)这些数字很明显地展示了彼得罗夫对巴金创作的重视。从1957年1月18日到1966年2月7日彼得罗夫积极和巴金通信。 彼得罗夫档案里保存着巴老致彼得罗夫的66封信和4张明信片。(注:本档案目前保存在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但因还没有全部整理暂时不开放。)第一封信的内容证明,此前还有一封巴老寄到莫斯科文学出版社而彼得罗夫未收到的信。书信的内容涉及许多方面。比如巴金经常回答有关自己或别的中国作家创作的问题,介绍其生活和工作情况,讲起自己又买了什么样的书籍、提出有关屠格涅夫、高尔基、托尔斯泰创作的问题、请教俄罗斯作家作品中比较难翻译的地方,为彼得罗夫给他寄来的书表示感谢等等。看得出,这已不单是两个同行之间的交往,更是两个好友之间的通信。彼得罗夫1957年11月才亲自认识了巴金先生。当时巴金正好来到了列宁格勒。1959—1960年当彼得罗夫去中国进修的时候,他们的合作和私人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根据巴金致彼得罗夫的信来看,他们至少有一次在1959年4月初于北京见了面。 此外,彼得罗夫应巴金先生的邀请两次到上海。第一次访问,从1959年8月18日至9月22日,其间与巴金会见了5次。第二次访问,从1960年1月1日至1月29日,其间又5次会见了巴金先生。著名的作家很热情地接待了这位年轻的苏联汉学家,而且对他表示了慈父般的关切。巴金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陪彼得罗夫去旧书店,给彼得罗夫安排需要的访问、允许在家里看自己收藏的书籍。

重庆自考本科老舍研究真题

重庆自考本科难不难?自考属于通过性考试,与高考考研这类选拔性考试有本质区别,考生只需要考过60分就行了。自考本科由于考试的科目比较多,通过考试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考生可以做到根据各科考试难度,合理分配各科考试顺序,掌握一定的复习方法和技巧,还是可以尽可能顺利的通过考试的。但对于基础稍微薄弱、时间不足、自制力不强的考生来说,还是很难通过的,建议选择助学自考。事实上,自学考试的难度,更多地取决于考生选择的学习方式(助学/自学)和专业的难易程度。据不完全数据统计,社会自考平均通过率一般在10%左右。因为每年真正能坚持下去的人寥寥无几。在两三年内完成所有课程考试,都需要足够的学习时间和强大的自制力,对于半工半读的人来说,的确是个拦路虎。但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比如缩短战线,合理分配学习时间,辛苦一段时间,尽量在2年以内考完所有科目,或者选择助学,降低难度。助学自考不管在时间方面还是考试方面,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助学自考每年有四次报考机会,一年可以就可以报考考16门,其中校考是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容易通过。

老舍研究自考怎么备考? 1、网上下载历年试卷和考试大纲,把答案在教材书上找出来。因为自考试题是从题库中出来的,往往会反复考到,只要把这些题目都背下来,一般及格没有问题。 2、根据大纲复习,要求识记和掌握的重点背下来,就可以有好的成绩。 3、考试时,要把名词解释当简答题回答,凡是能记住的内容只要卷面允许,都写上去。 4、自考的题目范围广,但难度不大,所以要记住的内容比较多。 自学考试答题技巧: 一、答题的顺序要先易后难 在拿到试卷的时候,可以先把考卷大致地看一遍,然后再答题;也可以直接按先后顺序答题。但不论怎样,面对试卷都要冷静,不要紧张,对于容易的、会答的题,先把他们答出来;而对于那些比较困难的、一时还把握不准的问题,可以先放下来。等到把容易的题全部答出来之后,再去思考那些较难的题。一定要避免出现一味地去思考、琢磨那些难题,把时间都浪费到这些题上,等到考试时间结束的时候,真正会答的题反而没有时间答了。 二、答题要准确,条理要清楚,要点要突出 在答题时,一定要特别注意条理清楚,要点突出。对于问答题,应逐条答出。 三、答题要完整,不要留空白题目 考生在答题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两种情况:一是有些考题似曾相识,但答案把握不准;一是有些考题没有复习到,印象不深。对于第一种情况,考生可经过思考选择自己认为比较正确的答案答题,或以最初反应的答案为准;对于第二种情况,考生也不应该完全放弃,而应联系与考题有关的知识通过分析进行答题,有时现场分析的答案很可能是正确的答案,因为同样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命题。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电150话 870 咨询04348李老师,,包过

新时期的巴金研究是随着拨乱反正开始的,研究者要不断清除文革中加在巴金身上的不实之词,恢复巴金的本来面目。在对真实巴金的寻找中,不断丰富的研究资料使研究者在作家“巴金”之外,可以清楚地认识多少年来一直遮遮掩掩或者只有别有用心者才谈起的、一个从事无政府主义宣传的“李芾甘”。尽管还有许多忌讳需要不断克服,但是大家还是兴奋地深入到这个领域中来。与此同时,对于《家》等巴金名作的研究也在数量上不断增加;对于《随想录》中所表现出的道德勇气和人格魅力的研究,甚至空洞的赞美连篇累牍,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不论是对于某一时期创作还是对某一具体作品的研究,研究者的着眼点大都在于对其中思想倾向的关注,特别是注意从巴金的作品中寻找与现实沟通的话语,比如经历了文革之后再次提出的“反封建”与巴金五四前后的反封建联系起来。然而与鲁迅研究等学科相比,巴金研究的实用性、功利性似乎还大于它自身的学术性,它还没有形成自己稳固的、合理的学术结构。因此,至少有两个极其重要方面的研究,即使不能说是忽略,起码也是没有深入展开。一个是对文学家巴金的研究,另一个与此紧密相连的问题是对巴金作品的艺术性的研究。巴金是以文学家的面目进入今天读者和研究者的视野的,已经远离巴金作品所表现的时代的今天的读者如果还能与巴金对话,那也是通过具体的巴金作品为媒介而形成的。因此,对于巴金具体作品乃至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的研究,决不是巴金研究中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而目前对于巴金的具体创作泛泛而谈的多,具体而微谈的少,特别是作品的艺术风格,似乎只是一样的几句话:“热情,充满激情,有青春气息”,于是就完事大吉。像对鲁迅作品细致的、多角度、全方位的艺术研究和分析,在巴金研究中并不多见。这两个问题恰恰是辜也平这本书的出发点,是他的巴金研究的一个基点。 在《导论:关于巴金与巴金研究》中,作者从对巴金研究现状的考察中提出了这样的看法:巴金是一位文学家,“因此文学家的巴金才是整个研究的根本所在。……对于像巴金这样著作等身的作家,研究者如果不认真细致地感受、品辨、探究其作品的丰富内涵,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把握作家本人”。“而加强微观研究与文体精读对于目前的巴金研究,则显得格外迫切与重要”。“在基本上宏观地把握了作者生活的时代、环境、经历与思想的今天,似乎该是回到文本,对巴金的具体作品,特别是一些重要作品进行重新细读的时候了。必须提倡以自觉的历史态度和严谨的科学精神面对具体的文本,注意文本之间及文本内部的‘锱铢之别,淄渑之辨’”。辜也平在他的研究中忠实地体现了这一观点,从这本专著由最初的选题设计到最终完成的不同面目也可以看到他的苦心和追求。据李存光先生为该书所作的《序言》透露,在最初设计中,上编是巴金的生平思想、创作道路、人格精神、文艺观等创作主体研究,中编是巴金各时期重要作品的文本研究,而下编是国内外读者对巴金的接受研究,结果定稿仅以两章就完成了上编和下编的内容,以10章的篇幅突出了中编的文本研究。 文本精读的具体操作也支撑了“研究文学家的巴金”这一观点。可能是受巴金个人“我不是一个文学家”的说法的影响,长期以来不少人对巴金作品的文学含量评价不高或者漠视巴金的艺术才华,而辜也平则以对文本的具体分析来阐释巴金的艺术魅力。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对《家》现存的不同版本的比较研究。对于《家》巴金曾做过几次较大的改动,留下了八个不同的版本。辜也平追踪巴金修改的印迹,特别是关注巴金对觉慧甚至是陈姨太等几个具体人物的不同修改,在他的耐心细致的分析中,不但让我们看清了作家本人思想与时代的碰撞,也看到了巴金苦心孤诣的艺术追求。巴金是在一步步清除写作中的粗糙和幼稚,一步步向着完美和精益求精的路子上迈进,对此辜也平没有吵吵嚷嚷地替巴金辩护什么,他只是冷静地把一个个样本拿到了显微镜下,以后的结论是在让大家一清二楚之后做出的。 对文本细致入微的关注往往可使研究者不拘于习见,于平常中体味出新意,发现前人所未见之物。辜也平的这本书中也处处给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例子。比如对《灭亡》的分析,许多研究者都纠缠在它与巴金早期思想信仰的联系上,而辜也平在并不忽略巴金思想信仰的背景的情况下,更注重从作品的微观上来把握巴金的创作动机和心态,来分析造成巴金苦闷思想的原因和巴金是如何以小说的形式表达这种苦闷的。尤为难得的是他不仅看到了巴金创作中所受的西方文学的影响(这也是巴金本人和研究者一再强调的),而且令人信服地提出巴金所受中国传统叙述模式和同时代作家影响的问题,比如《灭亡》中冷漠地对待汽车碾死人的麻木群众和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大有相类之处,而如果不是建立在对文本本身重视的基础上,是不会有这样发现的。又如在对《爱情的三部曲》的研究中,或许是受李健吾(刘西渭)三十年代的观点的影响,不少有影响的文学史都极力推崇《雨》的艺术成就。辜也平却没轻易地接受这样的结论,他细致地对原作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了分析,并且在对《雾》、《雨》、《电》三部作品进行认真具体的比较之后指出了《雨》的许多不足,如叙述缺乏耐心和细致,大段抽象的议论代替具体的描写,开放式的结构致使笔墨分散情节不集中,等等,这是对现有成果的反拨,也是研究的深化。像这样的例子在书中还不少,比如对巴金后期的《憩园》和《寒夜》两部小说,许多人盛赞其艺术成就。但是具体体现在哪里谈得却很皮相,辜也平却认真地分析了他们的叙事策略和现实主义技巧,以实证来完成了早该有结论的东西,显得极有说服力。 对巴金创作作较为完整的考察是这本专著的另外一个特点。除了对有影响的作品,辜也平对像《火》这样的“失败之作”也设了专章研究,对艺术成就不太高的巴金十七年间的创作也有很全面的分析,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巴金文学创作图景。(周立民) 众所周知,巴金先生偏爱、珍惜和熟知俄苏文学。假如这位以屠格涅夫、契诃夫、托尔斯泰为创作航标的杰出中国作家的文学遗产没流传到俄罗斯,那就是极大的不公平。毋庸讳言,在一定的时间内这一不公平确实存在过。巴金作品第一个真正的俄文本1954年才发表,(注:严格地说,苏联《国外杂志》1937年9号以《我是谁?》的标题发表了巴金的《狗》。不过翻译家洒维利耶娃不会中文,所以只好把英文本译成俄文,1955年才有了直接的译文。)1955 年才有了第一篇以序言形式介绍巴老创作的论文。那个时候巴金早已被认为是中国新文学巨匠、文学战线司令、几代中国青年的崇拜偶像。茅盾的力作《子夜》(1933)过4年后,也就是1937年,很快被译成俄文,而巴金像《家》那样的巨作却等了20多年。其原因并不在于苏联汉学家不知道或低估巴金的作品,而取决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情况对文坛的影响。一方面,1930年代末许多汉学家遭受了镇压,再加上二战期间苏联从事文学翻译的人数又降低了,客观原因遏止了中国文学研究;另一方面,1930—1950年代苏联出版社在制定外国文学出版计划时一般从政治合理性原则出发。共产主义作家和无产阶级文学占一定的优势,而巴金作品虽然也涉及革命,但还是属于另一类文学。1950年代初,苏联积极出版了鲁迅、郭沫若、茅盾、丁玲、张天翼、艾青等人的作品。除此以外,还大量翻译了以新中国建设、抗美援朝为题材的赵树理、周立波、刘绍棠、刘白羽、魏巍的小说。无产阶级文学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大浪过去了,才到了巴金、老舍、叶圣陶和曹禺的时代。他们的作品马上赢得了广大苏联读者之心。很可能另一个推动巴金小说翻译的因素是巴金1954年访苏参加纪念契诃夫逝世50周年活动。当时巴金先生认识了苏联领头作家、文艺学家和汉学家。这次访问也在苏联确认了他的政治身份。 1954年苏联重要杂志《十月》发表了俄译文题为《一位四川男青年》的巴金短篇小说《黄文元同志》。1955年国立文学出版社于莫斯科出版了16.5万册巴金短篇小说集,此文集包括《奴隶的心》、《狗》、《煤坑》、《五十多个》、《月夜》、《鬼》、《长生塔》、《雨》、《黄文元同志》等9篇小说。(注:《巴金短篇小说集》,彼得罗夫作序,莫斯科:国立文学出版社,1955年。)1956年我国有了巴金代表作《家》的译文,印刷量为9万册。(注:巴金《家》,彼得罗夫作序及注释,莫斯科:国立文学出版社,1956年。)1957年在巴金作品翻译上有了特别大的收获。国立文学出版社连续出版了三本巴金的书,印刷量都为9万册。 第一本包含了《激流》三部曲和《沉落》、《能言树》、《废园外》等7篇短篇小说。(注:巴金《爱情三部曲·短篇小说》,莫斯科:国立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二本就是《春》,(注:巴金《春》,莫斯科:国立文学出版社,1957年。)而第三本是《秋》。(注:巴金《秋》,莫斯科:国立文学出版社,1957年。)这样一来,苏联读者认识了巴金30年代的代表作即《爱情》三部曲和《激流》三部曲。1959年以两卷巴金文集给这个马拉松式的翻译过程作了总结。(注:费德林选编《巴金文集》,彼得罗夫作序,两卷,莫斯科:国立文学出版社,1959年。)文集的选编者是当时优秀的汉学家和外交官员费德林教授,1950年代他在制定中国文学出版计划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文集第一卷包含了1957年业已发表过的《雾》、《雨》、《电》等3篇中篇小说以及《狗》、《煤坑》、《五十多个》、《怀念》、《雨》、《沉落》、《能言树》、《废园外》、《活命草》、《寄朝鲜某地》、《坚强战士》、《一个侦察员的故事》、《爱的故事》等17篇短篇小说,其中14篇是新翻译的。第二卷包括了新的译文即《憩园》和《寒夜》。本文集的印刷量比上述版本小得多——仅有1.5万册, 其原因大概在于,一部分作品早在1957年已经得到大量发表。那么,截至1950年代末,巴金的代表作都被译成了俄文,其印刷总量(刊物以外)达到了54万册。考虑到1960年曹禺著作译文印刷总量达16万册、叶圣陶达21万册、老舍达27.8万册、郭沫若达40.8万册、茅盾达55.11万册、张天翼达59万册(他的儿童文学深受俄国小读者的欢迎)、鲁迅达87.8万册,这可算是相当大的、非常体面的数字。巴金作品的译者有彼得罗夫、穆德罗夫、罗杰斯特文斯卡娅、伊瓦先卡、乌里茨卡娅、契尔加索娃、兹沃诺夫、雅罗斯拉夫措夫、扩恩金、霍赫洛娃。巴金作品受到了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现实与过去感兴趣的广大苏联读书界的热烈欢迎。特别使我国读者喜欢的是巴金主人公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其道德上的清白、纯正的全人类感情、自我牺牲的能力、对真理的追求。作家的语言以不凡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引起瞩目。虽然巴金的小说在社会批评方面很尖锐,但是他们并没有患上当时文学所流行的口号化、公式化和狭窄的政治服从之病。看起来,很快就应该出现新版本,然而1960—1970年代中苏关系的破坏虽然没有影响苏联学者和广大读者对巴金的敬爱(比如,1974年4 月莫斯科国际友谊宫举行了纪念巴金诞辰70周年晚会(注:见苏联《真理报》1974年4月27日第117期。)),但对包括巴金创作在内的中国文学翻译和出版产生了非常负面的影响。结果是巴金作品很快就变成了稀有的珍品。不管是1960年代还是目前,即使是在旧书店也买不到巴金的书。因各种情况,后一本巴老的俄文选集1991年才露面(注:《巴金选集》,莫斯科:彩虹出版社,1991年。)(此外,1976年基辅出版了《家》的乌克兰译文本)。它既包含着新的译文如中篇《灭亡》,短篇《莫娜丽萨》、《马赛的夜》、《丹东的悲哀》和《随想录》的一部分,又收入了旧译文如《寒夜》、《雾》、《奴隶的心》、《沉落》、《煤坑》、《五十多个》、《长生塔》。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充满着巴金人生智慧和含有巴老对人生的意义、人与国家和社会关系的思考的《随想录》。他对待文革的态度和看法非常契合20世纪也经历过不少政治动荡的俄国读者的心情。因当时的苏联经济政治危机和出版社的不稳定情况,该文集的印刷量只有1.5万册。目前这本书除了图书馆以外无法找到。该文集主要收入了穆得罗夫、罗杰斯特文斯卡娅和索罗金娜的译文。1991年另一个苏联出版社,即文学出版社的列宁格勒分社,也准备出版巴金选集,但是苏联的崩溃阻挠了这个计划。该选集选编者为谢列布利雅科夫教授,译者为司格林、布什涅科娃、叶戈洛夫等列大教授和校友。按照原来的计划,这本未出版的选集应该收入《家》,其他的作品有《随想录》(就是莫斯科彩虹出版社没发表的那一部分)和《苏堤》、《杨嫂》等9—10个之前未翻译过的短篇小说。据预料,挑选的作品会对正在通过政治经济改造的俄罗斯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巴老诞辰100周年前夕,我们又提出了出版这部巴金选集的想法。 但是因出版社多次改组,所以没能找到已经做好的样本。这样一来,15年以来,俄罗斯没再出版过巴金作品。不过不管怎样,伟大作家的创作注定要回到俄罗斯。 巴金创作的学术研究跟其作品翻译同步开始,译文推动了对巴金人格和创作的重视。俄罗斯巴金研究先驱者和最优秀的专家是列大彼得罗夫教授。他就是长篇《家》的译者和1950年代4本巴金文集序言的作者。(注:《序言·巴金短篇小说集》,莫斯科:国立文学出版社,1955年;《巴金创作及其长篇〈家〉》;巴金《家》,莫斯科:国立文学出版社,1956年;巴金《爱情三部曲,短篇小说》,莫斯科:国立文学出版社,1957年;《巴金创作生涯》,《巴金文集》两卷,莫斯科:国立文学出版社,1959年。)他用序言的形式阐述了对巴金创作的理解。对广大苏联读者来讲,一直到1970年代中期,彼得罗夫写的序言是唯一的介绍巴老创作生涯的资料。除此以外,1984年他还在苏联《妇女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纪念巴金80大寿》的文章。(注:《苏联妇女杂志》1984年第7期。)初看起来,彼得罗夫写的不太多,但是他的每个评价、每个提到的日期或事件都来自他渊博的知识和多年搜集材料的功夫。彼得罗夫的学问在世界汉学界是非常有名的。他认识了许多中国作家并与他们保持了书信交往。彼得罗夫家里收藏了12304册书,其中有不少稀有的珍本。(注:巴卡流克·维克多·瓦西利耶维奇·彼得罗夫的图书收藏《准确性是科学的诗意》第171、173—174页,圣彼得堡:彼得堡东方学出版社,1992年。)这些书籍中240本是巴金作品的不同版本,有的书上还写着巴金先生的题字。 彼得罗夫有关巴金的收藏在规模上仅次于鲁迅的书籍,后者一共有500本左右。不妨做个比较,老舍的书籍他搜集了98本、郭沫若的68本,茅盾的65本,艾青的62本,郁达夫的49本,张天翼的35本。(注:巴卡流克·维克多·瓦西利耶维奇·彼得罗夫的图书收藏《准确性是科学的诗意》第171、173—174页,圣彼得堡:彼得堡东方学出版社,1992年。)这些数字很明显地展示了彼得罗夫对巴金创作的重视。从1957年1月18日到1966年2月7日彼得罗夫积极和巴金通信。 彼得罗夫档案里保存着巴老致彼得罗夫的66封信和4张明信片。(注:本档案目前保存在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但因还没有全部整理暂时不开放。)第一封信的内容证明,此前还有一封巴老寄到莫斯科文学出版社而彼得罗夫未收到的信。书信的内容涉及许多方面。比如巴金经常回答有关自己或别的中国作家创作的问题,介绍其生活和工作情况,讲起自己又买了什么样的书籍、提出有关屠格涅夫、高尔基、托尔斯泰创作的问题、请教俄罗斯作家作品中比较难翻译的地方,为彼得罗夫给他寄来的书表示感谢等等。看得出,这已不单是两个同行之间的交往,更是两个好友之间的通信。彼得罗夫1957年11月才亲自认识了巴金先生。当时巴金正好来到了列宁格勒。1959—1960年当彼得罗夫去中国进修的时候,他们的合作和私人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根据巴金致彼得罗夫的信来看,他们至少有一次在1959年4月初于北京见了面。 此外,彼得罗夫应巴金先生的邀请两次到上海。第一次访问,从1959年8月18日至9月22日,其间与巴金会见了5次。第二次访问,从1960年1月1日至1月29日,其间又5次会见了巴金先生。著名的作家很热情地接待了这位年轻的苏联汉学家,而且对他表示了慈父般的关切。巴金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陪彼得罗夫去旧书店,给彼得罗夫安排需要的访问、允许在家里看自己收藏的书籍。

重庆自考老舍研究

请问你考过了没有,同需要资料

老舍的自传是不是指的《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在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于1956年在北京市东城区公共图书馆举办的,此后由北京市东城区公共图书馆珍藏至今。

老舍的简介: 老舍(1899~1966), 现代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青、鸿来、□予、舍、非我等笔名。满族,正红旗人。 生平经历和创作道路 老舍,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是名守卫皇城的护军,1900年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从此,全家依靠母亲给人缝洗衣服和充当杂役的微薄收入为生。老舍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大杂院的日常生活,使他从小就熟悉车夫、手工业工人、小商贩、下等艺人、娼妓等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深知他们的喜怒哀乐。大杂院的艺术熏陶,使他从小就喜爱流传于市井巷里的传统艺术(如曲艺、戏剧),为它们的魅力所吸引。他从这样的环境中,接受了与现代中国大多数作家不同的生活教育和艺术启蒙。这些,都对他有极大的影响并在他的创作中留下鲜明的印记。 1906年,在别人的资助下,老舍进私塾读书;三年后,转入新式学堂。1912年,小学毕业后,他在普通中学读了半年;翌年,考入学杂膳宿费用都由国家供给的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老舍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任北京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校兼国民学校校长。1920年 9月,提升为郊外北区劝学员,还陆续兼任私立小学教师、国语补习会经理等职。 老舍就任小学校长的第二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他自称只是"看见了五四运动,而没在这个运动里面,……对于这个大运动是个旁观者"(《我怎样写〈赵子曰〉》)。这确实使他在一段时期里,对于青年学生及其活动,有些隔膜和误解。但"五四"时期兴起的新的时代潮流,包括文学革命在内,仍然冲击着他的心灵。本来,军阀政府基层机构的腐败,混迹其间的卫道者们的虚伪,在这个刚刚来自社会底层的年轻人的眼中,无处不是破绽和丑态,难以与他们安然相处。当"五四"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呼声,把他从"兢兢业业地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如是而已"的人生信条中惊醒(《"五四"给了我什么》),他作出了新的抉择。1922年9月,老舍辞去所有职务,到以开明新派著称的天津南开学校中学部任国文教员,在那里写下了第一篇新文学习作《小铃儿》。在这以前,还坚决退掉母亲包办的婚约。次年回到北京,任顾孟余主持的北京教育会的文书,同时在第一中学兼课,业余时间到燕京大学旁听英文。一度还信仰过基督教。虽然道路不无曲折,但"五四"推动他进一步挣脱了封建的、世俗的羁绊,去寻求一种比他已经得到的更有意义的生活。 1924年,老舍去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汉语讲师。为了提高英文水平,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生活和书本都向他打开一个比原先见到的更为宽广多彩的世界。阅读作品进一步激发了他的文学兴趣。客居异国的寂寞和日益浓烈的乡思,又需要寄托和发泄。几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促使他把见到过的人和事用文艺的形式写下来。1926年写成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取材于当年在教育界任职时的见闻。接着又写下了长篇《赵子曰》(1926)和《二马》(1929)。三部作品陆续在文学研究会的刊物《小说月报》上连载,立刻以文笔轻松酣畅,富有北京的地方色彩,善于刻画市民生活和心理,引起读者的注意。他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显现出现实主义的特点,并且从语言、笔调到内容、主题,都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他终于在文学事业中找到了值得为之献身的工作和充实的生活。 老舍旅居英国 5年。1929年夏取道法、德、意等国回国。途中因为筹措旅费,在新加坡的一所华侨中学任教半年。在英国时,他为国内的北伐战争的进军感到兴奋。到了新加坡,从青年学生的革命热情中感受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他因此中断了一部描写男女青年爱情的小说的写作,另写了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 1930年 3月,老舍回到祖国。同年 7月,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翌年夏,与后来成为国画家的胡□青结婚。1934年,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他在这两所大学,先后开设过《文学概论》、《欧洲文艺思潮》、《外国文学史》以及写作方面的课程。课余继续长篇小说的创作。《猫城记》(1932)以寓言的形式揭露旧中国的腐败,针砭保守愚昧的民族习性和畏惧洋人的奴才心理。同时流露出对于国事的悲观和对于革命的误解,是一部瑕瑜互见、颇多争议的作品。《离婚》(1933)描写一群公务员的庸碌生活,对此作了嘲弄和揶揄,充分表现出他作为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作为幽默作家的特点,是一部很能代表老舍风格的作品。《牛天赐传》(1934)和中篇《月牙儿》(1935)、《我这一辈子》(1937),都从街头巷尾摄下市井细民的生活场景。前者是对于世俗生活和市民心理的嘲讽,充满笑料;后两者是对于人间不平的抨击,饱含着愤懑和哀悼,作品的笔调也随之变得沉重。 回国不久,老舍开始写作短篇小说,作品大多收入《赶集》(1934)、《樱海集》(1935)、《蛤藻集》(1936)中。最初几篇,留有"随便写笑话"(《我怎样写短篇小说》)的倾向,有的是近乎逗人一笑的幽默小品,不久就增多了含意严肃、富有社会意义的篇章。他为林语堂主编的《论语》撰写幽默诗文,是该刊的重要撰稿人之一,他也在《申报•自由谈》上发表杂文。这些诗文,以轻快嬉笑的文字,透露出作家对于日本侵略阴谋下祖国命运的关切和焦虑,一部分收入《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从1935年起,还著文回顾总结自己的创作经历,后来将这些文章集成《老牛破车》(1937)一书。30年代中期,老舍写了大量多种体裁的作品,风格也日趋成熟。这些作品发表在不同倾向的报刊上,他成为文坛上一位活跃的作家。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成果,是1936年 9月起在《宇宙风》上连载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小说叙述了一名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希望以个人的奋斗改变自己卑贱地位的故事。他全力以赴,几经挣扎,得到的却是失败和打击。随着幻想的破灭,他对于生活的信念和追求也都丧失殆尽。作家以严峻的现实主义方法,写出了他从自重自信到自甘堕落,也就是他为生活所毁灭的过程——祥子个人的不幸命运,是个意义深广的社会悲剧。小说突出地表现了作家对于城市贫民的真挚同情和深刻理解,成为老舍的主要代表作。《骆驼祥子》是30年代中国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现代中国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它奠定了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40年代译成英文以后,也赢得了外国读者的喜爱。 抗日战争把老舍卷进了时代的漩涡。1937年10月,重新回到齐鲁大学任教的老舍,在济南行将沦陷的前夕,只身奔赴武汉。1938年 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管协会的日常事务,成为这个团体实际上的主要负责人。1939年6月,他参加全国慰劳总会北路慰问团,慰问抗战军民。近半年之中,行程两万余里,历经川、鄂、豫、陕、宁、青、甘、绥八省,包括延安和陕甘宁抗日民主根据地。这些,都开阔了他的视野,丰富了他的生活。过去由于与革命力量革命运动有些隔膜,产生过误解,这时通过接触和共同工作,增进了了解,他的政治态度明显地激进起来。1944年,茅盾曾经指出:"如果没有老舍先生的任劳任怨,这一件大事——抗战的文艺家的大团结,恐怕不能那样顺利迅速地完成,而且恐怕也不能艰难困苦地支撑到今天了。"(《光辉工作二十年的老舍先生》)为了在文艺界贯彻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排除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干扰,为了保障作家的正当权益,他都做了不少工作。抗战后期,他又投身日渐高涨的民主运动之中。1944年 4月,重庆等地的各界人士举行老舍创作生活20周年的纪念活动,从不同的方面对他作出了高度评价。老舍不再是一个单纯埋头写作的作家,他成了文艺界的组织者和社会活动家,成了抗日和争取民主的战士。抗战使老舍的思想和行动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以上变化也鲜明地反映在他的创作中。战争一爆发,他立刻放弃已经写了几万字的两部长篇小说,而成为通俗文艺最热心的鼓吹者和实践者。他先后在济南、武汉、重庆等地,与演唱曲艺的艺人讨论编写抗战鼓词的问题,自己也利用各种旧形式写了不少宣传抗战的通俗作品,包括京剧、鼓词、相声、数来宝、坠子等,供艺人演出。这些作品,一部分收入《三四一》(1938)中。在文艺界关于"民族形式"的讨论中,他写作了"新旧相融"(《我怎样写〈剑北篇〉》)的长诗《剑北篇》(1940~1942,未完)。随后,又开始创作话剧,或者个人编写或者与别人合作,连续写了《残雾》(1939)、《国家至上》(1940)等十几个剧本:有的号召民族团结,有的歌颂爱国将领,有的揭露"大后方"的霉烂堕落,抗战救国是这些作品的共同主题。他后来总结说:"我不明白舞台的诀窍,所以总耍不来那些戏剧的花样","我老是以小说的方法去述说"(《闲话我的七个话剧》),这些剧本在话剧艺术上确实存在明显的弱点。但通过这些努力,为他50年代的剧作作了很好的准备。1944年初,老舍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全书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共百万言,描写北平沦陷后各阶层人民的苦难和抗争。老舍熟悉故都却缺少这段生活的体验。刚从北平来到重庆的夫人胡□青,向他提供了敌伪统治下故乡人民的苦难和抗争的大量素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陷。虽然书中抗日斗争的线索仍然显得有些单薄和比较模糊,但以浓烈的油彩涂抹出在民族存亡关头这座古老城市的众生相,细致刻画了深受传统观念束缚的中下层居民的内心冲突和由此萌发的觉醒,蕴含着对于他们的鞭挞和期待,在他关于北京市民的众多描绘中增添了不少丰富多彩并有一定思想深度的画幅。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 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老舍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继续旅居美国,写完《四世同堂》,创作了另一部长篇《鼓书艺人》,还协助别人将这两部小说译成英文。《鼓书艺人》叙述的是抗战风暴中旧式艺人追求新生活的故事,出现了革命者的真实形象,呼唤新中国的到来。1949年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3日,老舍即启程回国,途经日本、菲律宾等地,于12月 9日抵达天津。"离开华北已是十四年,忽然看到冰雪,与河岸上的黄土地,我的泪就不能不在眼中转了"(《从三藩市到天津》)。这个出生于北京、一向以描绘北京著称的作家,从1924年离家以后,一直到这时,才在自己热爱的故乡重新定居下来。 新中国欣欣向荣的气象,立即激起老舍新的创作热情。1950年 1月,回国不到一个月,就发表了第一篇歌颂新中国的作品——大鼓书《过新年》。他再次以巨大的热诚,从事传统艺术的改革,包括改造旧式艺人的工作。话剧《方珍珠》(1950)就以解放前后的艺人经历为题材,前半部分内容与《鼓书艺人》有些相似。一年以后,话剧《龙须沟》上演,引起文艺界和社会的强烈反响。剧本取材于解放初期,百废待兴,人民政府首先大力改善贫民窟生活条件的真实事迹。老舍把对于北京和城市贫民的熟悉和热爱,同对于他们获得新生的兴奋和喜悦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古老的北京和备尝艰辛的城市贫民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这是献给新北京新中国的一曲颂歌。一个来自旧中国的老作家能在短促的时间里,写出这样一部歌颂新中国的优秀作品,它的成功引起普遍的赞叹,老舍因此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从50年代初起,老舍陆续担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理事长(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和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务,兼管少数民族文学工作,注意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辅导;多次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先后访问过朝鲜、苏联、印度、捷克斯洛伐克、日本等国。他以较之抗战时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他也更加勤奋地写作,不断有新作问世。正如他说的,"我注视着社会,时刻想叫我的笔追上眼前的奔流"(《十年笔墨》),他努力了解、体验新的生活,并且反映在作品中。自然,并不是每个尝试都取得成功。象描写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业绩的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1954),歌颂建筑工人劳动竞赛的话剧《青年突击队》(1955)等,由于生活实感不足而缺少艺术力量。写得好的,是表现北京市民生活悲欢离合的作品,如话剧《女店员》(1958)、《全家福》(1959)等。它们都可以看作是《龙须沟》的续编:描绘了古老的北京和经受过苦难的、守旧的市民如何走向新的生活。作家熟悉这些人物及其变化,他含着泪与笑,通过解放前后的对比,写出了历史的跃进,使人在欢笑之中悟出一点生活的真谛。话剧《西望长安》(1956),根据震动全国的李万铭案件写成。李万铭能够到处招摇撞骗,暴露出某些干部严重的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剧作对此作了揭露和嘲讽。如何写好新社会的讽刺作品,是个议论不少、实践不多的课题。以幽默讽刺著称的老舍的这个尝试,也就分外引人注目。 在后期创作中,最为成功的是话剧《茶馆》(1957)和小说《正红旗下》(1961~1962,未完)。前者以北京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利用"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的特点,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据时期和国民党政府崩溃前夕三个不同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前后半个世纪。上场人物60多个,全剧没有中心的故事线索,各幕之间缺少前后呼应的情节联系,却能结构严密,一气呵成,再现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和丰富的社会生活,并且通过旧中国的日趋衰微,穷途末路,揭示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后者带有自传的性质,却写出了大清帝国行将灭亡时五光十色的社会风貌,特别是作为清朝统治的特殊支柱的旗人社会在大动荡中的分化和没落。两部作品都充分发挥了老舍作为北京风俗世态画家的特长。《正红旗下》涉笔成趣,再次显示出幽默的风格,嬉笑怒骂,都能耐人咀嚼,说明他的幽默变得深沉和含蓄了。它们描写的虽然都是旧中国,《茶馆》还有浓厚的悲剧意味,却都跳跃着时代的脉搏,显示出人民的力量和历史前进的趋势,具有一种内在的历史乐观主义精神。这标志了作家的思想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又有了重要发展。《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上最优秀的剧目之一,在西欧一些国家演出时,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见彩图老舍剧作《茶馆》剧照(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 30年代中期是老舍创作的第一个高峰,50至60年代是第二个高峰,作品众多,思想上艺术上也都有新的进展。20、30年代开始写作的作家,到了50、60年代依然保持旺盛的艺术创造力,并且不断取得新的成果的,老舍是突出的一个。唯其如此,1966年8月24日,他在"文化大革命"初期不幸去世,格外令人感到惋惜。 文学业绩 老舍先以长篇小说著称。当他开始创作时,新文学作家中还很少有人撰写长篇,他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最早的作者之一,为开拓这种体裁作出了贡献。后来,他又以剧作闻名,作品数量众多,而且成为50、60年代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他的短篇小说为数不多,却也不乏绰约多姿、意味深长的优秀之作,如《断魂枪》、《上任》、《柳家大院》等篇,都写得各有特色。他的短篇,在艺术构思的精致和题材的宽广方面,往往胜过长篇作品。他写了不少富有情趣和机智的散文小品,还有一些新旧体诗歌。老舍的小说,包括长篇、中篇、短篇和小小说,还有童话、寓言体作品。在戏剧创作中,除了话剧,另有儿童剧、童话剧、歌剧、话剧歌舞混合剧等。和"五四"以后的绝大部分作家不同,他还利用多种传统形式,写下了大量体裁各异的通俗作品,包括不同的传统剧种之间移植改编的戏曲。老舍是现代中国作家中作品形式体裁最为丰富多样的一个,而且在不少领域中都取得出色的成绩。 这除了作家的勤奋和善于同时从中国传统的和外国的文学汲取营养以外,还有思想上艺术上更为深刻的原因。抗战爆发时,老舍已经是著名的小说家了,鉴于迫切需要以人民群众理解和喜爱的文艺形式进行抗战鼓动,他中断小说创作,全力探索通俗文艺的利用改造,并且身体力行地"大胆去试验(通俗)文艺的多种体裁"(《三年写作自述》)。随后,又出于"抗战需要戏剧,戏剧必须抗战"的考虑(《抗战戏剧的发展与困难》),转向戏剧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自己又刚刚回国,写作《龙须沟》时,他深知从旧中国的批判者到新中国的歌颂者,意味着多么艰巨的变化:"在我的二十多年的写作经验中,写《龙须沟》是个最大的冒险";"我的感激政府的热诚使我敢去冒险"(《〈龙须沟〉写作经过》)。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回答了时代提出的崭新课题。在他取得话剧创作的成功以后,仍然继续进行"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向强调时间、地点、人物线索和情节都需要高度集中的传统的戏剧规律挑战,写出了别具一格、被人称为"画卷戏"的《茶馆》。在老舍身上,"不但表现了一个艺术家最可宝贵的政治热情,而且也表现了同样可宝贵的艺术家的真正的勇气"(周扬《从〈龙须沟〉学习什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创新精神,使他孜孜不倦地涉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也使他永不满足已经取得的任何成就,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能够不断取得重要的进展和突破。 老舍开始创作时,抱有"不管是谁与什么吧,反正要写得好笑好玩","立意要幽默"(《我怎样写〈赵子曰〉》)的态度。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幽默讽刺的笔调。他是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幽默作家之一,一度还有"幽默大师"、"笑匠"之称。他的早期作品中夹杂一些纯粹为了逗笑、缺少思想意义的穿插。他那"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的性格,使他的讽刺,缺乏鲁迅的冷峻和锋利,更多一些温情和轻松,由此形成他的独特的幽默风格。从30年代中期起随着对于国家的灾难和生活的严酷有了更多的体验,老舍的笔调变得激愤严肃起来,幽默不再是他大部分作品的基调,为人称道的也不再都是幽默作品,但在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中,仍然经常出现机智俏皮的语言,将嬉笑怒骂融合在一起的笔墨,使人发笑或者哭笑不得,有时还会催人泪下,或者发人深思。后期作品中,作家让不少人物笑着向昨天告别。所有这些,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妙趣——升华了的幽默。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老舍的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反帝反封建本是"五四"以来整个新文学的基本主题。但除了特定时期(比如五卅运动期间,"九•一八"事变以后、抗日战争时期)以外,在一般作家的创作中,反帝的主题和内容不多。老舍的作品则常有明显表现。他的第一篇习作《小铃儿》,通过小学生带有稚气的行动,表达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民族意识。茅盾从老舍最早的作品中深切地感受到"对于祖国的挚爱和热望"(《光辉工作二十年的老舍先生》)。在这以后,老舍写了不少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作品,还有从不同侧面描写它们的经济、文化、宗教渗透和种族歧视所给予中国人民种种伤害的作品。他表现民族觉醒、表彰民族气节,同时抨击在这些侵略和渗透面前卑躬屈节、为虎作伥的洋奴汉□。写于60年代初的话剧《神拳》(又名《义和团》),再现北京居民抗击八国联军的壮烈情景。后期作品强烈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自立自强于世界的喜悦和自豪。对于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使他的爱国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光彩,达到新的思想高度。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是老舍的高贵品格,也是他作品中宝贵的精神遗产。 "五四"以后的新文学作家,废弃了封建士大夫笔下的文言,也没有采用话本小说、戏曲说白中的近代白话,而是从现代口语中创造便于反映现代生活、表达现代人心理活动的现代白话,作为新的文学语言——老舍对此作出了卓越的成绩。他是北京人,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更重要的是努力从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中汲取和提炼文学语言。注意汲取,避免了生造硬凑和过于欧化的学生腔的毛病;讲究提炼,能够脱离粗糙的自然形态,克服照搬滥用方言土语的弱点。他所使用的是一种真正艺术化了的活的语言。老舍的小说和散文,都可以琅琅上口,话剧的对白,更是活泼传神;作品中许多人物的语言,具有各自的性格特点。他很好地解决了语文脱节的问题。在语言的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性方面,在创造新的文学语言方面,他在现代作家中,是十分突出的。老舍认为作家的风格首先体现在语言上,他的语言的确成为表现艺术风格的重要手段。连他的理论文章的语言都是很有个性特征的。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还超出了文学创作的范围。早在30年代,就有人主张以他的作品作为"宣传纯正国语的教本"(《老舍致赵家璧信》),他的文字一直是现代汉语教科书中经常引用的范例。 老舍的创作,带有英国狄更斯、康拉德等人的影响,与中国传统的、主要是流行于民间的文艺更有深切的联系。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众化、 通俗性、 民族色彩浓厚等特点,从形式到内容都能够雅俗共赏。因此较早地突破了新文学只在学生和知识青年中间流传的狭小圈子,为广泛的读者所喜爱。后来又以真实生动地描绘了现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民情心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再加上规范的现代汉语,而受到国外的重视。这些,都扩大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他取材于北京胡同里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娴熟地运用"京味"十足的文学语言等特点,受到一些后起者的仿效。 著作的出版和版本 老舍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字数达700万至800万。除了前面提到的,生前出版的作品主要还有长篇小说《文博士》(又名《选民》,1936~1937)、《火葬》(1943~1944),短篇小说集《火车集》(1939)、《贫血集》(1944)等;戏剧《张自忠》(1941)、《面子问题》(1941)、《大地龙蛇》(1942)、 《归去来兮》(1942)、 《谁先到了重庆》(1942)、《柳树井》(曲剧,1952)、《春华秋实》(1953)、《十五贯》(根据十五贯传奇改编的京剧,1956)、《红大院》(1958)等;杂文和文艺短论集《福星集》(1958)、《小花朵集》(1963)、《出口成章》(1964)等。另外,从30年代到50年代,有作家自选的和别人编选的选集多种,主要收录短篇、中篇小说和剧作。他翻译的萧伯纳的剧作《苹果车》,收入《萧伯纳戏剧集》(1956)。 老舍生前没有随时将作品结集出版。散佚的篇章为数较多。30、40年代,出现过不少未经作家本人同意的盗版书,内中错误颇多,间或夹杂别人的作品。50年代前半期,作家对有些作品(如《骆驼祥子》、《离婚》),作了修改,形成不同的版本。从70年代末期起,搜集整理老舍作品的工作,引起普遍注意,陆续出版了《老舍诗选》(1980)、《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老舍论创作》(1980)、《老舍论剧》(1981)、《老舍曲艺文选》(1982)以及《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等等,所收的大多是散见于报刊的篇什。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0年开始编辑出版的《老舍文集》,收录了作家1925至1966年的文学著述,按文学体裁分类和写作年代编次,并且根据初版本或者其他版本作了校勘,加上简单的注释,是迄今为止老舍著作比较完整准确的汇编。 关于老舍及其作品的评论研究文字,2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30年代中期起逐渐增多,到了50、60年代,老舍每有新作问世,都立即引起评论界的广泛讨论。李长之、朱自清、王淑明、赵少侯、叶圣陶、巴人、常风、许杰、以群、田仲济、吴组缃、周扬、焦菊隐、光未然、李健吾、梅阡、张庚、凤子等人,都先后写过评论。从70年代末期开始,报刊发表许多回忆老舍的文章,系统全面的研究也日益开展,除了继续分析评价老舍的代表作品,对于他的创作道路、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都分别作了综合的探讨。 国外关于老舍作品的翻译出版和研究,都较活跃。日本的伊藤敬一、法国的保尔•巴迪、波兰的日比格涅夫•斯乌普斯基、美国的兰比尔•沃勒等,都写有老舍研究的论文或著作。回答者:§双╃鱼ⅦoO - 魔法学徒 一级 3-28 20:37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谢啊!!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11 个人评价

您好,老舍先生的自传是一本记录了他一生经历和创作的书,其中包含了很多与地名相关的内容。例如,老舍先生出生于北京,曾在英国、新加坡、重庆等地生活和工作,也曾游历过美国、欧洲、非洲等地方。老舍先生的作品也反映了他对不同地域文化的观察和体验,如《骆驼祥子》描写了北京的市井生活,《猫城记》想象了一个异域奇幻的世界,《四世同堂》展现了抗战时期重庆的风貌,《茶馆》呈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老舍自传是由徐德明教授编的一本书,摘选了老舍的自述性文字,分八章按年代顺序展示了老舍的一生。这本书于1995年9月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后来又有其他版本。徐德明教授是著名的老舍研究专家,中国老舍研究会副会长。他和易华教授从《老舍全集》中选择、截取老舍先生自述作品的原文,精心连接,整合而成²。这本书集传记、史料、论述于一身,而且图文并茂,尽最大可能保持了老舍先生自述的原貌,弥补了老舍先生晚年没有写下一本自传的缺憾。

  •   索引序列
  •   老舍研究重庆自学考试真题
  •   重庆自考老舍研究真题
  •   重庆2021年自考老舍研究真题
  •   重庆自考本科老舍研究真题
  •   重庆自考老舍研究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