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重庆自考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重庆自考老舍研究

重庆自考老舍研究

发布时间:

重庆自考老舍研究

发布时间:

重庆自考老舍研究

请问你考过了没有,同需要资料

老舍的自传是不是指的《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在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于1956年在北京市东城区公共图书馆举办的,此后由北京市东城区公共图书馆珍藏至今。

老舍的简介: 老舍(1899~1966), 现代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青、鸿来、□予、舍、非我等笔名。满族,正红旗人。 生平经历和创作道路 老舍,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是名守卫皇城的护军,1900年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从此,全家依靠母亲给人缝洗衣服和充当杂役的微薄收入为生。老舍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大杂院的日常生活,使他从小就熟悉车夫、手工业工人、小商贩、下等艺人、娼妓等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深知他们的喜怒哀乐。大杂院的艺术熏陶,使他从小就喜爱流传于市井巷里的传统艺术(如曲艺、戏剧),为它们的魅力所吸引。他从这样的环境中,接受了与现代中国大多数作家不同的生活教育和艺术启蒙。这些,都对他有极大的影响并在他的创作中留下鲜明的印记。 1906年,在别人的资助下,老舍进私塾读书;三年后,转入新式学堂。1912年,小学毕业后,他在普通中学读了半年;翌年,考入学杂膳宿费用都由国家供给的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老舍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任北京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校兼国民学校校长。1920年 9月,提升为郊外北区劝学员,还陆续兼任私立小学教师、国语补习会经理等职。 老舍就任小学校长的第二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他自称只是"看见了五四运动,而没在这个运动里面,……对于这个大运动是个旁观者"(《我怎样写〈赵子曰〉》)。这确实使他在一段时期里,对于青年学生及其活动,有些隔膜和误解。但"五四"时期兴起的新的时代潮流,包括文学革命在内,仍然冲击着他的心灵。本来,军阀政府基层机构的腐败,混迹其间的卫道者们的虚伪,在这个刚刚来自社会底层的年轻人的眼中,无处不是破绽和丑态,难以与他们安然相处。当"五四"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呼声,把他从"兢兢业业地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如是而已"的人生信条中惊醒(《"五四"给了我什么》),他作出了新的抉择。1922年9月,老舍辞去所有职务,到以开明新派著称的天津南开学校中学部任国文教员,在那里写下了第一篇新文学习作《小铃儿》。在这以前,还坚决退掉母亲包办的婚约。次年回到北京,任顾孟余主持的北京教育会的文书,同时在第一中学兼课,业余时间到燕京大学旁听英文。一度还信仰过基督教。虽然道路不无曲折,但"五四"推动他进一步挣脱了封建的、世俗的羁绊,去寻求一种比他已经得到的更有意义的生活。 1924年,老舍去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汉语讲师。为了提高英文水平,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生活和书本都向他打开一个比原先见到的更为宽广多彩的世界。阅读作品进一步激发了他的文学兴趣。客居异国的寂寞和日益浓烈的乡思,又需要寄托和发泄。几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促使他把见到过的人和事用文艺的形式写下来。1926年写成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取材于当年在教育界任职时的见闻。接着又写下了长篇《赵子曰》(1926)和《二马》(1929)。三部作品陆续在文学研究会的刊物《小说月报》上连载,立刻以文笔轻松酣畅,富有北京的地方色彩,善于刻画市民生活和心理,引起读者的注意。他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显现出现实主义的特点,并且从语言、笔调到内容、主题,都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他终于在文学事业中找到了值得为之献身的工作和充实的生活。 老舍旅居英国 5年。1929年夏取道法、德、意等国回国。途中因为筹措旅费,在新加坡的一所华侨中学任教半年。在英国时,他为国内的北伐战争的进军感到兴奋。到了新加坡,从青年学生的革命热情中感受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他因此中断了一部描写男女青年爱情的小说的写作,另写了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 1930年 3月,老舍回到祖国。同年 7月,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翌年夏,与后来成为国画家的胡□青结婚。1934年,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他在这两所大学,先后开设过《文学概论》、《欧洲文艺思潮》、《外国文学史》以及写作方面的课程。课余继续长篇小说的创作。《猫城记》(1932)以寓言的形式揭露旧中国的腐败,针砭保守愚昧的民族习性和畏惧洋人的奴才心理。同时流露出对于国事的悲观和对于革命的误解,是一部瑕瑜互见、颇多争议的作品。《离婚》(1933)描写一群公务员的庸碌生活,对此作了嘲弄和揶揄,充分表现出他作为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作为幽默作家的特点,是一部很能代表老舍风格的作品。《牛天赐传》(1934)和中篇《月牙儿》(1935)、《我这一辈子》(1937),都从街头巷尾摄下市井细民的生活场景。前者是对于世俗生活和市民心理的嘲讽,充满笑料;后两者是对于人间不平的抨击,饱含着愤懑和哀悼,作品的笔调也随之变得沉重。 回国不久,老舍开始写作短篇小说,作品大多收入《赶集》(1934)、《樱海集》(1935)、《蛤藻集》(1936)中。最初几篇,留有"随便写笑话"(《我怎样写短篇小说》)的倾向,有的是近乎逗人一笑的幽默小品,不久就增多了含意严肃、富有社会意义的篇章。他为林语堂主编的《论语》撰写幽默诗文,是该刊的重要撰稿人之一,他也在《申报•自由谈》上发表杂文。这些诗文,以轻快嬉笑的文字,透露出作家对于日本侵略阴谋下祖国命运的关切和焦虑,一部分收入《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从1935年起,还著文回顾总结自己的创作经历,后来将这些文章集成《老牛破车》(1937)一书。30年代中期,老舍写了大量多种体裁的作品,风格也日趋成熟。这些作品发表在不同倾向的报刊上,他成为文坛上一位活跃的作家。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成果,是1936年 9月起在《宇宙风》上连载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小说叙述了一名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希望以个人的奋斗改变自己卑贱地位的故事。他全力以赴,几经挣扎,得到的却是失败和打击。随着幻想的破灭,他对于生活的信念和追求也都丧失殆尽。作家以严峻的现实主义方法,写出了他从自重自信到自甘堕落,也就是他为生活所毁灭的过程——祥子个人的不幸命运,是个意义深广的社会悲剧。小说突出地表现了作家对于城市贫民的真挚同情和深刻理解,成为老舍的主要代表作。《骆驼祥子》是30年代中国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现代中国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它奠定了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40年代译成英文以后,也赢得了外国读者的喜爱。 抗日战争把老舍卷进了时代的漩涡。1937年10月,重新回到齐鲁大学任教的老舍,在济南行将沦陷的前夕,只身奔赴武汉。1938年 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管协会的日常事务,成为这个团体实际上的主要负责人。1939年6月,他参加全国慰劳总会北路慰问团,慰问抗战军民。近半年之中,行程两万余里,历经川、鄂、豫、陕、宁、青、甘、绥八省,包括延安和陕甘宁抗日民主根据地。这些,都开阔了他的视野,丰富了他的生活。过去由于与革命力量革命运动有些隔膜,产生过误解,这时通过接触和共同工作,增进了了解,他的政治态度明显地激进起来。1944年,茅盾曾经指出:"如果没有老舍先生的任劳任怨,这一件大事——抗战的文艺家的大团结,恐怕不能那样顺利迅速地完成,而且恐怕也不能艰难困苦地支撑到今天了。"(《光辉工作二十年的老舍先生》)为了在文艺界贯彻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排除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干扰,为了保障作家的正当权益,他都做了不少工作。抗战后期,他又投身日渐高涨的民主运动之中。1944年 4月,重庆等地的各界人士举行老舍创作生活20周年的纪念活动,从不同的方面对他作出了高度评价。老舍不再是一个单纯埋头写作的作家,他成了文艺界的组织者和社会活动家,成了抗日和争取民主的战士。抗战使老舍的思想和行动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以上变化也鲜明地反映在他的创作中。战争一爆发,他立刻放弃已经写了几万字的两部长篇小说,而成为通俗文艺最热心的鼓吹者和实践者。他先后在济南、武汉、重庆等地,与演唱曲艺的艺人讨论编写抗战鼓词的问题,自己也利用各种旧形式写了不少宣传抗战的通俗作品,包括京剧、鼓词、相声、数来宝、坠子等,供艺人演出。这些作品,一部分收入《三四一》(1938)中。在文艺界关于"民族形式"的讨论中,他写作了"新旧相融"(《我怎样写〈剑北篇〉》)的长诗《剑北篇》(1940~1942,未完)。随后,又开始创作话剧,或者个人编写或者与别人合作,连续写了《残雾》(1939)、《国家至上》(1940)等十几个剧本:有的号召民族团结,有的歌颂爱国将领,有的揭露"大后方"的霉烂堕落,抗战救国是这些作品的共同主题。他后来总结说:"我不明白舞台的诀窍,所以总耍不来那些戏剧的花样","我老是以小说的方法去述说"(《闲话我的七个话剧》),这些剧本在话剧艺术上确实存在明显的弱点。但通过这些努力,为他50年代的剧作作了很好的准备。1944年初,老舍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全书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共百万言,描写北平沦陷后各阶层人民的苦难和抗争。老舍熟悉故都却缺少这段生活的体验。刚从北平来到重庆的夫人胡□青,向他提供了敌伪统治下故乡人民的苦难和抗争的大量素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陷。虽然书中抗日斗争的线索仍然显得有些单薄和比较模糊,但以浓烈的油彩涂抹出在民族存亡关头这座古老城市的众生相,细致刻画了深受传统观念束缚的中下层居民的内心冲突和由此萌发的觉醒,蕴含着对于他们的鞭挞和期待,在他关于北京市民的众多描绘中增添了不少丰富多彩并有一定思想深度的画幅。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 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老舍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继续旅居美国,写完《四世同堂》,创作了另一部长篇《鼓书艺人》,还协助别人将这两部小说译成英文。《鼓书艺人》叙述的是抗战风暴中旧式艺人追求新生活的故事,出现了革命者的真实形象,呼唤新中国的到来。1949年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3日,老舍即启程回国,途经日本、菲律宾等地,于12月 9日抵达天津。"离开华北已是十四年,忽然看到冰雪,与河岸上的黄土地,我的泪就不能不在眼中转了"(《从三藩市到天津》)。这个出生于北京、一向以描绘北京著称的作家,从1924年离家以后,一直到这时,才在自己热爱的故乡重新定居下来。 新中国欣欣向荣的气象,立即激起老舍新的创作热情。1950年 1月,回国不到一个月,就发表了第一篇歌颂新中国的作品——大鼓书《过新年》。他再次以巨大的热诚,从事传统艺术的改革,包括改造旧式艺人的工作。话剧《方珍珠》(1950)就以解放前后的艺人经历为题材,前半部分内容与《鼓书艺人》有些相似。一年以后,话剧《龙须沟》上演,引起文艺界和社会的强烈反响。剧本取材于解放初期,百废待兴,人民政府首先大力改善贫民窟生活条件的真实事迹。老舍把对于北京和城市贫民的熟悉和热爱,同对于他们获得新生的兴奋和喜悦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古老的北京和备尝艰辛的城市贫民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这是献给新北京新中国的一曲颂歌。一个来自旧中国的老作家能在短促的时间里,写出这样一部歌颂新中国的优秀作品,它的成功引起普遍的赞叹,老舍因此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从50年代初起,老舍陆续担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理事长(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和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务,兼管少数民族文学工作,注意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辅导;多次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先后访问过朝鲜、苏联、印度、捷克斯洛伐克、日本等国。他以较之抗战时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他也更加勤奋地写作,不断有新作问世。正如他说的,"我注视着社会,时刻想叫我的笔追上眼前的奔流"(《十年笔墨》),他努力了解、体验新的生活,并且反映在作品中。自然,并不是每个尝试都取得成功。象描写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业绩的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1954),歌颂建筑工人劳动竞赛的话剧《青年突击队》(1955)等,由于生活实感不足而缺少艺术力量。写得好的,是表现北京市民生活悲欢离合的作品,如话剧《女店员》(1958)、《全家福》(1959)等。它们都可以看作是《龙须沟》的续编:描绘了古老的北京和经受过苦难的、守旧的市民如何走向新的生活。作家熟悉这些人物及其变化,他含着泪与笑,通过解放前后的对比,写出了历史的跃进,使人在欢笑之中悟出一点生活的真谛。话剧《西望长安》(1956),根据震动全国的李万铭案件写成。李万铭能够到处招摇撞骗,暴露出某些干部严重的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剧作对此作了揭露和嘲讽。如何写好新社会的讽刺作品,是个议论不少、实践不多的课题。以幽默讽刺著称的老舍的这个尝试,也就分外引人注目。 在后期创作中,最为成功的是话剧《茶馆》(1957)和小说《正红旗下》(1961~1962,未完)。前者以北京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利用"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的特点,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据时期和国民党政府崩溃前夕三个不同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前后半个世纪。上场人物60多个,全剧没有中心的故事线索,各幕之间缺少前后呼应的情节联系,却能结构严密,一气呵成,再现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和丰富的社会生活,并且通过旧中国的日趋衰微,穷途末路,揭示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后者带有自传的性质,却写出了大清帝国行将灭亡时五光十色的社会风貌,特别是作为清朝统治的特殊支柱的旗人社会在大动荡中的分化和没落。两部作品都充分发挥了老舍作为北京风俗世态画家的特长。《正红旗下》涉笔成趣,再次显示出幽默的风格,嬉笑怒骂,都能耐人咀嚼,说明他的幽默变得深沉和含蓄了。它们描写的虽然都是旧中国,《茶馆》还有浓厚的悲剧意味,却都跳跃着时代的脉搏,显示出人民的力量和历史前进的趋势,具有一种内在的历史乐观主义精神。这标志了作家的思想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又有了重要发展。《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上最优秀的剧目之一,在西欧一些国家演出时,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见彩图老舍剧作《茶馆》剧照(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 30年代中期是老舍创作的第一个高峰,50至60年代是第二个高峰,作品众多,思想上艺术上也都有新的进展。20、30年代开始写作的作家,到了50、60年代依然保持旺盛的艺术创造力,并且不断取得新的成果的,老舍是突出的一个。唯其如此,1966年8月24日,他在"文化大革命"初期不幸去世,格外令人感到惋惜。 文学业绩 老舍先以长篇小说著称。当他开始创作时,新文学作家中还很少有人撰写长篇,他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最早的作者之一,为开拓这种体裁作出了贡献。后来,他又以剧作闻名,作品数量众多,而且成为50、60年代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他的短篇小说为数不多,却也不乏绰约多姿、意味深长的优秀之作,如《断魂枪》、《上任》、《柳家大院》等篇,都写得各有特色。他的短篇,在艺术构思的精致和题材的宽广方面,往往胜过长篇作品。他写了不少富有情趣和机智的散文小品,还有一些新旧体诗歌。老舍的小说,包括长篇、中篇、短篇和小小说,还有童话、寓言体作品。在戏剧创作中,除了话剧,另有儿童剧、童话剧、歌剧、话剧歌舞混合剧等。和"五四"以后的绝大部分作家不同,他还利用多种传统形式,写下了大量体裁各异的通俗作品,包括不同的传统剧种之间移植改编的戏曲。老舍是现代中国作家中作品形式体裁最为丰富多样的一个,而且在不少领域中都取得出色的成绩。 这除了作家的勤奋和善于同时从中国传统的和外国的文学汲取营养以外,还有思想上艺术上更为深刻的原因。抗战爆发时,老舍已经是著名的小说家了,鉴于迫切需要以人民群众理解和喜爱的文艺形式进行抗战鼓动,他中断小说创作,全力探索通俗文艺的利用改造,并且身体力行地"大胆去试验(通俗)文艺的多种体裁"(《三年写作自述》)。随后,又出于"抗战需要戏剧,戏剧必须抗战"的考虑(《抗战戏剧的发展与困难》),转向戏剧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自己又刚刚回国,写作《龙须沟》时,他深知从旧中国的批判者到新中国的歌颂者,意味着多么艰巨的变化:"在我的二十多年的写作经验中,写《龙须沟》是个最大的冒险";"我的感激政府的热诚使我敢去冒险"(《〈龙须沟〉写作经过》)。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回答了时代提出的崭新课题。在他取得话剧创作的成功以后,仍然继续进行"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向强调时间、地点、人物线索和情节都需要高度集中的传统的戏剧规律挑战,写出了别具一格、被人称为"画卷戏"的《茶馆》。在老舍身上,"不但表现了一个艺术家最可宝贵的政治热情,而且也表现了同样可宝贵的艺术家的真正的勇气"(周扬《从〈龙须沟〉学习什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创新精神,使他孜孜不倦地涉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也使他永不满足已经取得的任何成就,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能够不断取得重要的进展和突破。 老舍开始创作时,抱有"不管是谁与什么吧,反正要写得好笑好玩","立意要幽默"(《我怎样写〈赵子曰〉》)的态度。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幽默讽刺的笔调。他是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幽默作家之一,一度还有"幽默大师"、"笑匠"之称。他的早期作品中夹杂一些纯粹为了逗笑、缺少思想意义的穿插。他那"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的性格,使他的讽刺,缺乏鲁迅的冷峻和锋利,更多一些温情和轻松,由此形成他的独特的幽默风格。从30年代中期起随着对于国家的灾难和生活的严酷有了更多的体验,老舍的笔调变得激愤严肃起来,幽默不再是他大部分作品的基调,为人称道的也不再都是幽默作品,但在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中,仍然经常出现机智俏皮的语言,将嬉笑怒骂融合在一起的笔墨,使人发笑或者哭笑不得,有时还会催人泪下,或者发人深思。后期作品中,作家让不少人物笑着向昨天告别。所有这些,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妙趣——升华了的幽默。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老舍的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反帝反封建本是"五四"以来整个新文学的基本主题。但除了特定时期(比如五卅运动期间,"九•一八"事变以后、抗日战争时期)以外,在一般作家的创作中,反帝的主题和内容不多。老舍的作品则常有明显表现。他的第一篇习作《小铃儿》,通过小学生带有稚气的行动,表达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民族意识。茅盾从老舍最早的作品中深切地感受到"对于祖国的挚爱和热望"(《光辉工作二十年的老舍先生》)。在这以后,老舍写了不少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作品,还有从不同侧面描写它们的经济、文化、宗教渗透和种族歧视所给予中国人民种种伤害的作品。他表现民族觉醒、表彰民族气节,同时抨击在这些侵略和渗透面前卑躬屈节、为虎作伥的洋奴汉□。写于60年代初的话剧《神拳》(又名《义和团》),再现北京居民抗击八国联军的壮烈情景。后期作品强烈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自立自强于世界的喜悦和自豪。对于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使他的爱国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光彩,达到新的思想高度。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是老舍的高贵品格,也是他作品中宝贵的精神遗产。 "五四"以后的新文学作家,废弃了封建士大夫笔下的文言,也没有采用话本小说、戏曲说白中的近代白话,而是从现代口语中创造便于反映现代生活、表达现代人心理活动的现代白话,作为新的文学语言——老舍对此作出了卓越的成绩。他是北京人,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更重要的是努力从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中汲取和提炼文学语言。注意汲取,避免了生造硬凑和过于欧化的学生腔的毛病;讲究提炼,能够脱离粗糙的自然形态,克服照搬滥用方言土语的弱点。他所使用的是一种真正艺术化了的活的语言。老舍的小说和散文,都可以琅琅上口,话剧的对白,更是活泼传神;作品中许多人物的语言,具有各自的性格特点。他很好地解决了语文脱节的问题。在语言的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性方面,在创造新的文学语言方面,他在现代作家中,是十分突出的。老舍认为作家的风格首先体现在语言上,他的语言的确成为表现艺术风格的重要手段。连他的理论文章的语言都是很有个性特征的。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还超出了文学创作的范围。早在30年代,就有人主张以他的作品作为"宣传纯正国语的教本"(《老舍致赵家璧信》),他的文字一直是现代汉语教科书中经常引用的范例。 老舍的创作,带有英国狄更斯、康拉德等人的影响,与中国传统的、主要是流行于民间的文艺更有深切的联系。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众化、 通俗性、 民族色彩浓厚等特点,从形式到内容都能够雅俗共赏。因此较早地突破了新文学只在学生和知识青年中间流传的狭小圈子,为广泛的读者所喜爱。后来又以真实生动地描绘了现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民情心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再加上规范的现代汉语,而受到国外的重视。这些,都扩大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他取材于北京胡同里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娴熟地运用"京味"十足的文学语言等特点,受到一些后起者的仿效。 著作的出版和版本 老舍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字数达700万至800万。除了前面提到的,生前出版的作品主要还有长篇小说《文博士》(又名《选民》,1936~1937)、《火葬》(1943~1944),短篇小说集《火车集》(1939)、《贫血集》(1944)等;戏剧《张自忠》(1941)、《面子问题》(1941)、《大地龙蛇》(1942)、 《归去来兮》(1942)、 《谁先到了重庆》(1942)、《柳树井》(曲剧,1952)、《春华秋实》(1953)、《十五贯》(根据十五贯传奇改编的京剧,1956)、《红大院》(1958)等;杂文和文艺短论集《福星集》(1958)、《小花朵集》(1963)、《出口成章》(1964)等。另外,从30年代到50年代,有作家自选的和别人编选的选集多种,主要收录短篇、中篇小说和剧作。他翻译的萧伯纳的剧作《苹果车》,收入《萧伯纳戏剧集》(1956)。 老舍生前没有随时将作品结集出版。散佚的篇章为数较多。30、40年代,出现过不少未经作家本人同意的盗版书,内中错误颇多,间或夹杂别人的作品。50年代前半期,作家对有些作品(如《骆驼祥子》、《离婚》),作了修改,形成不同的版本。从70年代末期起,搜集整理老舍作品的工作,引起普遍注意,陆续出版了《老舍诗选》(1980)、《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老舍论创作》(1980)、《老舍论剧》(1981)、《老舍曲艺文选》(1982)以及《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等等,所收的大多是散见于报刊的篇什。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0年开始编辑出版的《老舍文集》,收录了作家1925至1966年的文学著述,按文学体裁分类和写作年代编次,并且根据初版本或者其他版本作了校勘,加上简单的注释,是迄今为止老舍著作比较完整准确的汇编。 关于老舍及其作品的评论研究文字,2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30年代中期起逐渐增多,到了50、60年代,老舍每有新作问世,都立即引起评论界的广泛讨论。李长之、朱自清、王淑明、赵少侯、叶圣陶、巴人、常风、许杰、以群、田仲济、吴组缃、周扬、焦菊隐、光未然、李健吾、梅阡、张庚、凤子等人,都先后写过评论。从70年代末期开始,报刊发表许多回忆老舍的文章,系统全面的研究也日益开展,除了继续分析评价老舍的代表作品,对于他的创作道路、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都分别作了综合的探讨。 国外关于老舍作品的翻译出版和研究,都较活跃。日本的伊藤敬一、法国的保尔•巴迪、波兰的日比格涅夫•斯乌普斯基、美国的兰比尔•沃勒等,都写有老舍研究的论文或著作。回答者:§双╃鱼ⅦoO - 魔法学徒 一级 3-28 20:37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谢啊!!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11 个人评价

您好,老舍先生的自传是一本记录了他一生经历和创作的书,其中包含了很多与地名相关的内容。例如,老舍先生出生于北京,曾在英国、新加坡、重庆等地生活和工作,也曾游历过美国、欧洲、非洲等地方。老舍先生的作品也反映了他对不同地域文化的观察和体验,如《骆驼祥子》描写了北京的市井生活,《猫城记》想象了一个异域奇幻的世界,《四世同堂》展现了抗战时期重庆的风貌,《茶馆》呈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老舍自传是由徐德明教授编的一本书,摘选了老舍的自述性文字,分八章按年代顺序展示了老舍的一生。这本书于1995年9月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后来又有其他版本。徐德明教授是著名的老舍研究专家,中国老舍研究会副会长。他和易华教授从《老舍全集》中选择、截取老舍先生自述作品的原文,精心连接,整合而成²。这本书集传记、史料、论述于一身,而且图文并茂,尽最大可能保持了老舍先生自述的原貌,弥补了老舍先生晚年没有写下一本自传的缺憾。

重庆自考老舍研究真题

老舍的语言特点:1、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老舍说:“没有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脱离群众的,也没有一位这样的大师是记录人民语言,而不给它加工的。”因此,作品中人物语言是加提炼过的北京白话。其作品语言的“俗”是建立在精细的思考与研究的基础上。他的“白”,让读者易于理解却又颇有深度。用通俗、平白的文字来反应时代和生活,这才是老舍作为语言大师的境界,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然而另一方面,老舍又使用语脱去自然形态的粗糙与随意,炼成金子,使现代的北京口语显出朴素精致如同一具精雕细刻的瓷器。2、同样老舍的作品也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深深地打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内蕴的“京味”。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总体风格特色。他认为:“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假荇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幽默便有了很大的重要。”因此,老舍的小说、戏剧,散文等也都充满了幽默风趣色彩。他的作品字里行间无不闪现着他的幽默才华:把“想得深”的思想内容,用“说得俏”的语言表达出来,含蓄隽永,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从《老张的哲学》问世起,老舍就开始被人称为“幽默小说家”。3、老舍先生更是潜台词运用的大师,其代表就是《茶馆》。《茶馆》凭借深刻含蓄的潜台词,有力地丰富了语言的内涵。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第一幕庞太监与秦仲义的“舌战”。这两个人一个是西太后的宠奴,一个是讲维新的资产者,二人不期而遇表面上客客气气,骨子里却是兵刃森森。《茶馆》中像这样的台词比比皆是。它引而不发,以弦外之音调动人们的兴味与深思,耐人咀嚼。4、老舍作品成功地运用了富有生命力的北京口语词汇,使作品语言透露着独特的京韵,作品生活气息醇厚,地方风物、民情风俗真实感人。同时用地道的北京话写北京人,本土本色,活泼有趣、质朴自然,生活气息迎面扑来,具有独特的魅力,透出了北京话的神韵,显示北京话活泼的生命力和老舍驾驭北京口语的能力。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扩展资料:人物趣事:1、催稿趣事抗战期间,北新书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作家老舍催过稿。老舍在寄稿的同时,幽默地寄去了一封带戏曲味的答催稿信: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小将提枪上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吠!马来!参见元帅。带来多少人马?来个字!还都是老弱残兵!后帐休息!得令!正是:旌旗明明,杀气满山头!2、改稿奴才作家楼适夷有次去看望老舍。“最近写些什么?”楼适夷问道。满族出身的老舍笑着说:“我正在当‘奴才’,给我们的‘皇帝’润色稿子呢!”一阵大笑,方知老舍正接受一项新任务——为末代皇帝溥仪修改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3、献丑作诗一次老舍家里来了许多青年人,请教怎样写诗。老舍说:“我不会写诗,只是瞎凑而已。”有人提议,请老舍当场“瞎凑”一首。“大雨洗星海,长虹万籁天;冰莹成舍我,碧野林风眠。”老舍随口吟了这首别致的五言绝句。寥寥20字把8位人们熟悉并称道的文艺家的名字,“瞎凑”在一起,形象鲜明,意境开阔,余味无穷。青年们听了,无不赞叹叫绝。诗中提到的大雨即孙大雨,现代诗人、文学翻译家。洗星海即冼星海,人民音乐家。高长虹是现代名人。万籁天是戏剧、电影工作者。冰莹即谢冰莹,现代女作家,湖南人。成舍我曾任重庆《新蜀报》总编辑。碧野是当代作家。林风眠是画家。

我已经用消息发给你了,请注意收哦!说实话,现在还学啥子汉语言文学专业嘛,这个毫无用处呀,宝披龙!!!

语言特点:幽默风趣、俗白精致、饱含温情、富含潜台词,浓郁的北京风味、 "谈话风"式的语言特色.拓展资料:人物简介: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作品风格: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好像是巴金的,忘了。考过了

自考本科重庆老舍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按省教育考试院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可以,在职研究生包括同等学力申硕、专业硕士、高级研修班、中外合作办学,自考本科与普通全日制本科享有相同的使用效力,因此是可以报考在职研究生考试的,不过不同形式所对应的条件和要求是有所不同的。

第一,大学本科学历只要满足是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往届本科毕业生就可直接报名参加。第二,大学专科毕业生学历要满足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毕业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

不难,只要用心学考上本科不成问题。

第1点自考本科就是说你要有相应的一些学历和分数,第2点就是想要在职研究生,那么也是可以的,但是要申请第3点就是自己要提供相应的资料批准了才可以。

重庆自考本科老舍研究

3.1.《正红旗下》的大姐是(B)A.城市贫民B.老派市民C.新派市民D.正派市民 3.2.觉得作官是“惟一增光耀祖的事”是老舍塑造的哪位市民形象(D)A.祁瑞宣B.小马C.张大哥D.老马3.3.以“作媒人和反对离婚”为神圣使命是老舍塑造的哪位市民形象(B)A.老马B.张大哥C.祁天佑D.牛老者 3.4.“凡事经小筛子一筛,永不会走到极端上去;走极端是使人生命失去平衡,而要平地摔跟头”,是老舍笔下哪位人物的处事准则(B)A.老马B.张大哥C.祁天佑D.牛老者 3.5.《四世同堂》中体现新旧两种文化思想剧烈冲突的人物是(B)A.祁老人B.祁瑞宣C.钱默吟D.韵梅3.6.老舍对哪类人物采取漫画式的描写手法(A)A.新派市民B.老派市民C.正派市民D.城市贫民 3.7.《离婚》中的侠义英雄人物是(B)A.赵子日B.丁二爷C.李景纯D.李子荣 3.8.下列对《月牙儿》的描述错误的是(B)A.“我”是一个城市贫民形象B.小福子是一个城市贫民形象C抒写了一个被抛到生活最底层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命运D.用“月牙儿”这一意象来衬托弱女子的悲惨生活和悲苦命运 3.9.“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的悲剧体现在下列哪个人物的悲剧中(B)A.《月牙儿》中的“我”B.《二马》中的老马C.《离婚》中的张大哥D.《牛天赐传》中的牛老者3.10.对老舍小说语言描述错误的是(C)A.俗白、清浅、简明有力B.富有生动性和幽默感C.细腻生动、颇为传神D.明白晓畅的北京话3.1.老舍塑造的城市贫民形象有(BCDE)A.李景纯B.祥子C.“我”D.小崔E.孙七 3.2.对祁老太爷描述正确的有(ABDE)A.表现出老北京市民身上普遍存在的封建落后性B.善良而又蒙昧,朴实中夹杂着闭塞的老派市民C.最终由柔弱的诗人变成了坚强的战士D.处处讲体面与排场E.最终勇敢地站起来捍卫人的尊严3.3.对祁瑞宣描述正确的有(ACDE)A.老派市民形象B.不关心国事和家事,没什么理想和追求C.忍辱负重为家尽孝D.是不能摆脱传统文化伦理观念的知识分子E.最终投入宣传抗战之中3.4.对钱默吟描述正确的有(ACD)A.是一个带有中国古典风味的老诗人B.是老派市民形象C.最终由一个柔弱的诗人变成了坚强的战士D.体现了不屈不挠、勇于自我牺牲的民族精神E.因暗杀军阀而惨遭杀害 3.5.对《月牙儿》中的“我”描述正确的有(ABCE)A.城市贫民形象B.是一个被抛到生活最底层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C.是一个有血肉有心灵的妓女形象D.是文明城市中的“走兽”E.揭示出社会的黑暗与残酷 3.6.对祥子形象描述正确的有(ABCD)A.现代文学中城市下层劳动者形象的著名典型B.最终成为失去灵魂的“走兽”C.被黑暗的环境、腐败的社会锁住而不得不堕落D.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市民的苦难生活E.其悲剧首先是性格悲剧 3.7.下列哪些悲剧体现出“几乎无事的悲剧”(BCE)A.《月牙儿》中“我”的悲剧B.《离婚》中张大哥的悲剧C.《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的悲剧D.《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E.《二马》中老马的悲剧3.8.样子的悲剧是(ABDE)A.社会悲剧B.性格悲剧C.命运悲剧D.心灵悲剧E.旧社会城市贫民的普遍性悲剧3.9.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体现在(ABCD)A.北京市民的生活场景和人生世相的描绘上B.北京文化特征的揭示上C.市民风情与市民心灵的沟通上D.语言风格上E.“改造国民性”上3.10.老舍所概括的“官样”北京市民化特征包括(ABE)A.讲礼仪守成规B.爱面子C.侠义心肠D.勤劳善良E.“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3.1.老舍小说的杰出贡献,是从(文化批判)的立场,继承鲁迅(改造国民性)的精神传统,对他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会和市民性格的艺术表现。 3.2.(老舍)被人们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市民诗人。3.3.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形象系列:(老派市民形象)、(新派市民形象)、(正派市民形象)、(城市贫民形象)。 3.4.(老舍)是中国市民社会市民阶层“最重要的表现者与批判者”。3.5.老舍写得最为出色和成功的,是被称为(老中国的儿女们)的老派市民形象。 3.6.《二马》中老舍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是(老马)。3.7.《牛天赐传》中老舍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是(牛老者)。 3.8.《离婚》中老舍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是(张大哥)。3.9.韵梅是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3.10.祁天佑是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3.11.牛老者是老舍在(《牛天赐传》)中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3.12.张大嫂是老舍在《离婚》中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3.13.牛太太是老舍在《牛天赐传》中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 3.14.《二马》中,老舍塑造的迷信、中庸、懒散、马虎的奴才式人物是(老马)。 3.15.《二马》的故事发生地是(英国(伦敦))。 3.16.《离婚》中的(张大哥)乐天安命,墨守成规,好成人之美。 3.17.《四世同堂》中,最能体现老派市民性格特征的是(祁老太爷(祁老人))。3.18.“别管天下怎么乱,咱们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出自《四世同堂》中(祁老太爷(祁老人))之口。 3.19.《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经过长期的惶惑、偷生,最终投入到宣传抗战工作中。 3.20.《二马》中,老舍塑造的新派市民形象是(小马)。3.21.张天真是老舍在(《离婚》)中塑造的新派市民形象。3.22.马克同是老舍在(《离婚》)中塑造的新派市民形象。3.23.赵老师是老舍在(《牛天赐传》)中塑造的新派市民形象。 3.24.《离婚》中“每天看三份小报,不知道国事,专记影戏院的广告”的是(张天真)。 3.25.《四世同堂》中的(祁瑞丰)在同是汉奸走狗的同伙的私利打击和报复下可耻地死去。3.26.赵四是《老张的哲学》中的(正派(理想))市民形象。 3.27.李景纯是《赵子曰》中的(正派(理想))市民形象。3.28.李子荣是《二马》中的(正派(理想))市民形象。3.29.丁二爷是《离婚》中的(正派(理想))市民形象。 3.30.钱默吟是(《四世同堂》)中的正派市民形象。 3.31.《赵子曰》中因暗杀政客而惨遭杀害的人物是(李景纯)。 3.32.《四世同堂》中的(钱默吟)最终从一个柔弱的诗人变成了一个坚强的战士。 3.33.小福子是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塑造的城市贫民。3.34.洋车夫小崔是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塑造的城市贫民。 3.35.小文夫妇是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塑造的城市贫民。 3.36.《月牙儿》中的(“我”)是一个城市贫民形象。 3.37.《月牙儿》用(月牙儿)的意象来衬托弱女子的凄惨生活和悲苦命运,使小说有一种浓重的抒情气息。3.38.老舍对(城市贫民)的刻画,具有深沉的抒情性和浓重的悲剧性。 3.39.“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是(鲁迅)的话。 3.40.老舍小说(《月牙儿》)描绘了美丽纯洁的少女如何在黑暗中被玷污、被践踏的悲惨命运。3.41.从小说的心理结构来看,《骆驼祥子》是一部(探索灵魂)的小说。3.42.老舍通过祥子的悲剧,探索了(城市病态文明)对人性造成的冲突和伤害。 3.43.在对城市贫民形象的塑造上,老舍小说体现出(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的悲剧特征。3.44.在对老派市民形象的塑造上,老舍小说体现出(几乎无事的悲剧)的特征。 3.45.老舍小说的京味首先表现在他对北京市民的(生活场景)和(人生世相)的描绘。3.46.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还体现在对北京独特的(文化特征)的揭示。3.47。老舍爱用(官样)来概括北京市民文化的特征。3.48.老舍小说的市民世界里具有一种独特的(文化批判)意识。3.1.为什么说老舍是“中国市民社会市民阶层最重要的表现者与批判者”?3.2.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可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3.3.简析《离婚》中张大哥形象。3.4.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宣形象。 3.5.简析老舍塑造的新派市民形象。 3.6.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丰形象。 3.7.简析老舍塑造的正派市民形象。 3.8.简析《四世同堂》中钱默吟形象。 3.9,简析老舍塑造的城市贫民形象。 3.10.简析《二马》的悲剧特征。 3.11.简析《离婚》的悲剧特征。3.12.简析老舍小说对北京文化特征的揭示。 3.13.简析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3.1.为什么说老舍是“中国市民社会市民阶层最重要的表现者与批判者”?答:老舍小说的杰出贡献,是从文化批判的立场,继承鲁迅“改造国民性”的精神传统,对他所熟悉的北京市民性格的艺术表现。老舍一生不懈创作,为中国文学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用如椽巨笔,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等长篇佳构,以及《月牙儿》、《断魂枪》、《我这一辈子》和《柳家大院》等短篇杰作,逼真而生动地展现了在古城文化氛围中生成的特有的市民文化,构筑了一个千姿百态的市民世界,描绘了一幅现代北京市民的“清明上河图”。正因为如此,老舍被人们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市民诗人,是中国市民社会市民阶层“最重要的表现者与批判者”。3.2.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可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答: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大致可分为四个系列:老派市民形象,新派市民形象,正派市民形象和城市贫民形象。(1)老派市民是时代的落伍者,因循守旧、怯懦苟且,是深受传统因袭的乡土中国的子民。(2)新派市民接受了一些新式教育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熏陶,一味地追逐新潮,却只是浮光掠影地从中摘取片言只语来妆点自己,承袭了他们前辈的苟且与怯懦,成为灵魂日渐堕落的一类人物。(3)正派市民大都是质朴善良的城市平民,他们都是侠客或实干家,从这些人物身上,让人看到传统小市民的生活理想。(4)城市贫民生活在市民社会最底层,他们的生活异常艰辛,其悲惨命运充分说明了社会的黑暗与残酷。3.3.简析《离婚》中张大哥形象。答:张大哥是一个典型的北京市民,他乐天知命,墨守成规,好脾气,讲交情,好成人之美,“张大哥一生所要完成的神圣使命:作媒人和反对离婚”。作为财政所的科员,他整天忙着串科室,为别人操劳办事,调和矛盾。张大哥的处事准则是:“凡事经小筛子一筛,永不会走到极端上去;走极端是使人生命失去平衡,而要平地摔跟头的。张大哥最不喜欢摔跟头。他的衣裳、帽子、手套、烟斗、手杖,全是摩登人用过半年的,而顽固老还要再思索三两个月才敢用的时候的样式和风格。”他的生活理想不大,对儿子并无奢望,只希望凭着托人情的方法使他大学毕业,当个小科员,“作事不要太认真,交际可得广一些,家中有个贤内助——最好是老派家庭的,认识些个字,会生白胖小子。”从张大哥身上,作者展示和讽刺了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哲学和为人处世的行为方式。3.4.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宣形象。答:祁瑞宣是《四世同堂》中的重要人物。他是这个“四世同堂”的祁老太爷的长孙,受过现代文化的教育,有爱国心,有着一些现代意识;但他又是在老北京文化氛围中熏陶出来的大家庭的子孙。他受现代文明的濡染,有着对美好未来和自由爱情的向往,却又承袭古老传统的负担,为了父母、祖父不流泪而违心接受一场无爱的婚姻,为自己在孤寂怅惘之余找到一丝安慰。他有一颗真挚的爱国心,“在国旗下吃粪,也比在太阳旗下吃肉强”!却又因家庭的重负,于是,只能鼓励三弟去为国尽忠,而自己忍辱负重为家尽孝。他不愿与汉奸同流合污,却又因家庭负累而不能为国尽忠,不断忍受灵魂的痛苦,在遭受外国神父侮辱之后,为养家糊口到英国使馆去谋职,这正是那些不能摆脱传统文化伦理观念的束缚的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之时不能也难以保家所造成的精神痛苦。最后,在兄弟瑞全的帮助下,祁瑞宣经过长期的惶惑、偷生,终于投入到宣传抗战工作中,从他身上,我们看到新旧两种文化思想的剧烈冲突和这种冲突造成的他灵魂上的不安和痛苦。3.5.简析老舍塑造的新派市民形象。答:老舍笔下的新派市民形象,写得相对比较单薄,主要是采取一种漫画式的描写手法,刻画得不如老派人物那样血肉丰满。这类人物有小马(《二马》),张天真、马克同(《离婚》),牛天赐、赵老师(《牛天赐传》)、祁瑞丰(《四世同堂》)等。这一类人物与老派市民一样生长于封建宗法制的小生产者的社会土壤,可以说是老派市民的后代。然而,他们接受了一些新式教育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熏陶,一味地追逐新潮,却只是浮光掠影地从中摘取片言只语来妆点自己,失去了祖辈父辈的淳厚与热诚,承袭了他们前辈的苟且与怯懦,成为灵魂日渐堕落的一类人物。3.6.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丰形象。答:《四世同堂》中的祁瑞丰是一个新派市民的代表,更是这类人物的最为可耻者,老舍在刻画这个人物时,毫无保留地进行嘲讽,瑞丰“长得干头干脑,什么地方都仿佛没有油水”,因此,他特别注意修饰自己,“凡是能以人工补救天然的,他都不惜工本,虔诚修饰”,拼命学习时髦和文雅,却失去了家传的纯朴,他从不关心国事和家事,也没有什么理想和追求,“所注意的永远是最实际的东西与问题”,他“永远不和现实为敌,亡国就是亡国,他须在亡了国的时候设法去吃、喝、玩与看热闹。即使吃完就杀头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生活完全为口欲而存在,失去了对精神和理想的追求。这样一个贪图享受的无聊之人,在北平沦陷后不久,便受不了生活困苦的煎熬,甘心充当连敌人也看不起他的走狗和帮凶,在洋味中更加上了一种汉奸味,最后在同是汉奸走狗的同伙的私利打击和报复下可耻地死去。3.7.简析老舍塑造的正派市民形象。答:老舍塑造了一系列正派或理想的市民形象,老舍在描写老派市民愚昧落后、因循守旧和新派市民的庸俗无聊、浅薄可笑的同时,没有放弃自己对理想的追求,于是,常常带着较为传统的观点构思他理想中的市民性格。这类理想市民有赵四(《老张的哲学》)、李景纯(《赵子日》)、李子荣(《二马》)、丁二爷(《离婚》)、钱默吟(《四世同堂》)等。这些人物大都是质朴善良的城市平民,他们都是侠客或者实干家,从这些人物身上,让人看到传统小市民的生活理想。 3.8.简析《四世同堂》中钱默吟形象。答:钱默吟是一个带有中国古典风味的老诗人,他酷好陶渊明的诗,在他的生活中,有诗、有画、有花木、有茵陈酒,过着与世外隔绝,与邻居也几乎不交往的田园生活。他还是个有民族气节的诗人,深深知道自己能够平静地tJ由生活全是因为国家的安定,在国家遭受灾难时,他表示甘愿为国捐躯,“钱先生是地道的中国人,而地道的中国人,带着他的诗歌,礼义,图画,是会为一个信念而杀身成仁的”。日本侵略者把他逮捕入狱,使他家破人亡,也使他终于由一个柔弱的诗人变成了一个坚强的战士,从事秘密的抗日宣传工作和暗杀活动。在钱默吟的身上,作家开始自觉地从传统文化中去挖掘民族精神的力量,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杀身成仁的民族气节,在作者看来,这种不屈不挠、勇于自我牺牲的民族精神应该成为我们民族和国家振兴的精神力量。3.9.简析老舍塑造的城市贫民形象。答:城市贫民形象系列在老舍小说中占着重要地位。这类市民形象有祥子、小福子(《骆驼祥子》)、“我”(《月牙儿》)、老王家的小媳妇(《柳家大院》)、洋车夫小崔、剃头匠孙七、小文夫妇(《四世同堂》)等等。对于底层城市贫民的描写也是老舍小说最丰满、最有抒情气息的部分。这是因为,老舍来自社会最底层的亲身经历,使他熟悉市民社会最底层的生活情状,也使他更多地接触到社会黑暗与残酷,体味到人生的艰辛与磨难,因此他笔下的这类人物形象更显生动感人。3.10.简析《二马》的悲剧特征。答:老马的悲剧是人物不知自身悲哀的悲剧,老马先生是一个在老北京封闭的文化传统中熏陶出来的老派市民,是“老”民族里的“老”分子,作者在刻画这个人物形象时,把他放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在帝国主义民族歧视非常严重的国度中,他死抱着陈腐的规矩,过时的理想和不值一文的面子,在让人忍俊不禁的笑声背后,却又有一种压抑的悲凉感,让人看到了在世界潮流冲击下依然陈腐愚钝、封闭保守的老中国儿女的文化心理,有着一种压抑的悲凉感,透露出老舍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下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思考。3.11.简析《离婚》的悲剧特征。答:《离婚》体现了悲剧人物自觉不自觉去制造别人的悲剧,张大哥这个一切人的大哥,他的生命浸泡于说媒拉闲、讨好敷衍的北京文化之中,人的价值已被吞没,却自以为操纵着人们的心灵,见缝插针地去制造别的同类,使不满旧式婚姻的同事老李把乡下的家眷接来同住,使他由对“诗意”的追求回到沉闷的现实中来,不断地制造着人性沦落的循环。最后,自己的儿子被抓进监狱却束手无策,儿子出来以后,作为好人的张大哥则又拾起那套人生哲学,如鱼得水地畅游其间,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使人体会到一种践踏人生异化心灵的悲剧氛围。3.12.简析老舍小说对北京文化特征的揭示。答:老舍对北京文化特征有着独特的揭示,在他笔下,写得最多的也最为出色的是对于北京市民庸常人生的抒写,即所谓老北京市民的人生世相,体现在他对于老北京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的揭示。老舍爱用“官样”来概括北京市民文化的特征。在这种文化中,讲礼仪和守规矩成为老舍小说经常涉及的一个方面,在老北京这个市民社会中,无论是豪门贵族,还是市井平民,都讲究礼节,重视老祖宗定下的规矩,在下层市民身上,讲礼节重规矩成了他们的一种心理特征。贩夫走卒都讲礼节,老马为了面子,赔钱送礼,请人吃饭,老李(《离婚》)的家眷从乡下来到北京城里同事要送礼,张大哥的儿子从狱中出来也得送礼,祁老人虽出身贫民,却自幼在北京长大,也染上满洲贵族人遗下的许多规矩,“凡事都要讲礼节”,“别管天下怎么乱,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这种文化甚至也影响到北京的新一代知识分子,祁瑞宣正是老北京文化在新思潮冲击下形成的一个矛盾性格,北京文化形成了他温柔和善的性格和静穆雍容的外表,遇任何事都缺乏青年应有的冲动和兴奋。3.13.简析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答:老舍一生致力于他的语言艺术的锻造,追求一种俗白、清浅、简明有力的语言风格,这与他所描绘的市民社会正相适合。老舍在“努力去找现在的活字”,“在活字中求变化,求生动”,“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言语与风格》),力求“把一切东西都写得活活泼泼的,就好像一个健壮的人,全身的血脉都那么新鲜流畅。”(《景物的描写》)。老舍长期生活在北京,北京话成为他小说语言的主要来源,他的语言是明白畅晓的北京话,并且有声有色,可谓当行本色。不仅如此,他也擅于巧妙运用一些市井方言来形成他独特的京味风格,选择一些形象生动又朗朗上口的土语方言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幽默感,也正是运用这种京味语言,老舍构造了一个鲜活生动的市民世界,也使京味成为老舍小说的一大特色。3.1.结合《四世同堂》中祁老太爷谈老舍对老派市民形象的塑造。3.2.结合《月牙儿》中的“我”谈老舍对城市贫民形象的塑造。3.3.分析《骆驼祥子》的悲剧意蕴。 3.4.分析老舍市民世界的悲剧色彩。 3.5.分析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 3.6.对下面一段话进行分析:“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的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的描画它。”--《三年写作自述》

老舍研究自考怎么备考? 1、网上下载历年试卷和考试大纲,把答案在教材书上找出来。因为自考试题是从题库中出来的,往往会反复考到,只要把这些题目都背下来,一般及格没有问题。 2、根据大纲复习,要求识记和掌握的重点背下来,就可以有好的成绩。 3、考试时,要把名词解释当简答题回答,凡是能记住的内容只要卷面允许,都写上去。 4、自考的题目范围广,但难度不大,所以要记住的内容比较多。 自学考试答题技巧: 一、答题的顺序要先易后难 在拿到试卷的时候,可以先把考卷大致地看一遍,然后再答题;也可以直接按先后顺序答题。但不论怎样,面对试卷都要冷静,不要紧张,对于容易的、会答的题,先把他们答出来;而对于那些比较困难的、一时还把握不准的问题,可以先放下来。等到把容易的题全部答出来之后,再去思考那些较难的题。一定要避免出现一味地去思考、琢磨那些难题,把时间都浪费到这些题上,等到考试时间结束的时候,真正会答的题反而没有时间答了。 二、答题要准确,条理要清楚,要点要突出 在答题时,一定要特别注意条理清楚,要点突出。对于问答题,应逐条答出。 三、答题要完整,不要留空白题目 考生在答题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两种情况:一是有些考题似曾相识,但答案把握不准;一是有些考题没有复习到,印象不深。对于第一种情况,考生可经过思考选择自己认为比较正确的答案答题,或以最初反应的答案为准;对于第二种情况,考生也不应该完全放弃,而应联系与考题有关的知识通过分析进行答题,有时现场分析的答案很可能是正确的答案,因为同样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命题。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你好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看考试大纲 普通自考学习要教材大纲、练习题、历年真题、网上一些学习资料综合复习才可以。自考制定学习计划要根据你的时间考试计划来安排你的考试,时间多学习就快一些,当然也可以从网络上下载资料学习,按照教材与考试大纲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毕竟自考需要靠自己的真实力才可以。此外就是多做一些历次的真题。

请问你考过了没有,同需要资料

重庆自考老舍研究的卷子

请问你考过了没有,同需要资料

重庆省只考老舍

我能找到的对你最有帮助的回答: 其他的无能为力了..这叫混分么 你以为想找什么就能找到的么 没有的东西我们能给你变出来么

现在的教材版本是《老舍研究》,也就是说只考老舍了

  •   索引序列
  •   重庆自考老舍研究
  •   重庆自考老舍研究真题
  •   自考本科重庆老舍研究
  •   重庆自考本科老舍研究
  •   重庆自考老舍研究的卷子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