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浙江自考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浙江自考训诂学怎么过本科

浙江自考训诂学怎么过本科

发布时间:

浙江自考训诂学怎么过本科

发布时间:

浙江自考训诂学怎么过

训诂学比较难。训诂学是汉文古籍释读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学科。释读汉文古籍均从词句入手,最终目的是弄懂文本的旨意。训诂学是汉语语言学、语文学的一个部门,是综合性学科,主要根据文字的形体与声音,以解释文字意义的学问 。偏重於研究古代的词义, 尤其着重于研究 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语法、修辞等语文现象,但不等于语义学、词义学。

训诂学更难古代汉语在某些地方是放在专科段里进行学习的(当然是该专科段学分最高的一门8分)!程度可想而知,若是选考,我倾向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国文化概论比较好

1,自考的关键是教辅《自考通》或《一考通》。上面的重点提示或原题基本就是考试内容。历年试卷和模拟试卷要多做。2,这10门课的难度都不算太难。3,如果古代文学作品熟悉,唐诗,宋词,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应该容易通过。如果对现代文学作品熟悉,鲁迅研究,西方文论选读,容易通过。如果对语法熟悉,训诂学容易。

浙江自考训诂学怎么过本科

训诂学比较难。训诂学是汉文古籍释读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学科。释读汉文古籍均从词句入手,最终目的是弄懂文本的旨意。训诂学是汉语语言学、语文学的一个部门,是综合性学科,主要根据文字的形体与声音,以解释文字意义的学问 。偏重於研究古代的词义, 尤其着重于研究 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语法、修辞等语文现象,但不等于语义学、词义学。

浙大有!详询浙大有关部门!

肯定是文化啊训诂学是相当相当难的一种古汉学问

中国文化概论(市级自考办有往年真题卖。包括1月和7月的试卷)之所以提醒这一点,是因为当年的4月考卷一定会有30%的题目在当年的7月试卷中重复出现。正是如此,市场上买不到这些试卷,只能去自考办买

浙江自考训诂学怎么过本科的

我学的就是汉语言文学,总体来看《中国文化概论》更容易学,内容比较精彩,不太枯燥,容易接受,而《训诂学》与《音韵学》设计一些古代语言学的知识,毕竟古代与现代跨度比较大,更可况是语言的变迁,更是难以捉摸。要学《训诂学》得多花些功夫,而且不花功夫很难学好的。这是我个人的建议,仅供参考。

文化概论会难一些,语法只要用心做题就可以了,其他的多看些作品就不难了,文科的东西关键是积累的,考试时背背也不难的。

个人觉得训诂学要难一些,需要掌握基本方法和长期积累丰富的知识才能学好。《中国文化概论》每个学校开设课程不同,没有学过,但是看这个名称应该是文学理论性的课程,比较好学一些。考试的话应该也会好答一点。

关键看你的兴趣点在哪里,训诂学和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偏文字和读音,我个人对这个不敢兴趣,所以觉得有些难,其他都觉得还行

浙江自考训诂学怎么过本科线

[00819]训诂学自学考试大纲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二OO七年六月指定用书:《训诂学》,郭在贻著,中化书局2005年9月第一版 参考书:学者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程度与条件(如时间的多少与找书的难易等),按教材后二种附录《训诂学参考文献要目》、《俗语词研究参考文献要目》的提示选择参读,不再另作具体要求。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训诂学是高等学校中文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习了《古代汉语》基础课后设置的一门提高课,任务是通过对训诂学各个方面的讨论,使学员掌握训诂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训诂学的源流,从而能准确理解古书字句的意义,提高阅读古籍的实际能力。以此植基,进而有可能得以纠正前人在注释中的错误,解决前人尚未解决的训诂问题。训诂学是一门为解决古书语言问题服务的综合性学问,与多种人文科学以至自然科学都有关联,而与音韵、文字、语法、修辞等邻近学科的关系更为密切,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希望学员对这些邻近学科的基本知识作好复习。在本课程学习中,必须牢固掌握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又由于训诂学的实用性很强,不是空谈理论所能奏效的,它的原理与方法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并用以指导实践的,因此教材中举了一定数量的实例加以阐发证明,学员在学习中熟悉这些带有示范意义的实例,对于加深理解、提高能力,无疑有重要的意义。这是我们要在这里特别提醒学员注意的。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本课程采用郭在贻教授的《训诂学》( 中华书局 2005年版)为教材,内容包括训诂与训诂学、训诂学的内容、训诂学的作用、训诂的条例方式和术语、训诂的方法、学习和研究训诂所应掌握的基本观点和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训诂学的新领域——汉魏六朝以来的方俗语词研究、训诂源流等十章。现将各章内容提要与学习要求说明如下: 第一章 训诂和训诂学本章简要说明了训诂与训诂学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区别。要求:了解训诂的基本意义与训诂学的主要任务。 第二章 训诂学内容一是释词和解句,其中中心任务是释词。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须对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规律有较充分的认识。二是辨析古书异例。古书异例指古书中某些特殊的语法修辞现象以及古人行文中的一些特殊习惯,不明乎此,则必影响于对古书文句意义的正确理解。要求:明确训诂的内容。理解训诂与义理的辩证关系。对倒文、复文、省文、变文等古书异例有所认识。 第三章 训诂学的作用传统训诂学作为经学附庸,主要目的即在解经。本章则从现代实际需要出发,阐明了训诂学对语文教学、古籍整理及辞书编纂等方面的指导意义:一、指导语文教学:具体在于1.指导我们确认古代词语的正确含义;2.帮助我们裁断众说纷纭的疑难问题;3.帮助我们独立研究,以求得课本或选本未加解释的疑词难句的意义;4.帮助我们发现课本或选本中的注释错误并加以匡正;5.使我们对一些词义不但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为了便于记忆,以上五条可大致以明义、解歧、补阙、正误、知原十字概括之。但要真正理解,必须从书中的举例说明中细加体会。二、指导古籍整理:包括校勘、标点、注释与翻译各个环节。三、指导辞书编纂:辞书应该多备勤查,但不可迷信,其中也会出现错误与漏略的义项,训诂学有助于我们对之进行补正,并抉发语词的意义结构间的内部联系。要求:说明训诂学对语文教学的指导作用。说明不通训诂而从事古籍整理容易在哪些方面出现错误。 第四章 训诂学的条例、方式、术语在前人长期的训诂实践中,已形成一整套训诂条例、方式和术语,不明了这些,则既不能读懂训诂著作,也不能开展训诂工作。要求对本章所举出的条例、方式与术语的含义要充分理解,全部掌握。 第五章 训诂的方法古书中有意义不明的语词,通过哪些手段使之从未知变为已知,这种手段,便是我们所说的方法。本章通过对大量训诂实践活动的分析总结,概括出训诂的八种主要方法。一、据古训 古训包括古代辞书与古代传注。由于作古注的先代学者去古未远,所言虽然不能全无错误,但相对来说比较易得古书的真义,可信程度较高,值得我们重视。较好地运用古训材料可以解决不少古书中的疑词难句。二、破假借 古书多有以假借字代本字的现象,只有把本字找出来,才有可能读通原文,因此破假借就成为训诂的重要方法。破假借必须有语音的根据,有文献的旁证,滥说通假与昧于通假同为训诂中的大弊。三、辨字形 汉字以表意为主,音义常寓于形中,故字形上的差异常常决定着字义上的差异。审辨字形,纠正错讹,也常能使纠缠难解的字义随之而明。四、考异文 异文指同一文献的不同版本以及同一文献的本文在别处的引文用字上的差异。异文的情况较复杂,包括通假字、异体字、同义词以及传抄中的讹字等。前几种情况的异文都有意义上的联系,因此通过考究异文,也往往能解决训诂上的问题。五、通语法 语义和语法是密切相关的,因此研究训诂必须重视语法。对古汉语词法句法规律的认识越透彻,在训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六、审文例 书中说的文例包括连文、对文、俪偶、上下文与整部书的用词等。只有正确全面地认识这些文例,才能解决与这些文例相关的语词问题。七、因声求义 声义关系极为密切。通过语言线索以求语义,不仅能使我们明确认识通假字的关系,更能由声近义通的原理,执简驭繁地掌握一批字的意义间的联系。但这个方法不能滥用,也要避免把问题绝对化。八、探求语源 探索语词得义的来源,也能解决某些训诂上的疑难问题,还可以说明某些名物的“得名之由”。注意在解决一个具体的训诂问题时,常常需要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要求:训诂方法指点学者培养训诂实践能力的可遵循的途径,非常重要。学者必须参照实例,逐项细加体味。要求能说明八种具体方法的运用,同时反过来能从训诂实例中分析出它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 第六章 学习和研究训诂所应掌握的基本观点治任何一种学问,只有有了正确的观点、态度与方法,才有成功的可能。因之在上一章讲授了方法后,本章与下一章又特别提出观点与态度问题。这里结合语言实际,阐明了掌握历史的、辩证的、唯物的观点对于训诂研究的重要意义。要求:结合语言实际,理解三个观点的意义。说明训诂与音韵、文字、校勘与语法的相互关系。 第七章 学习和研究训诂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本章提出实事求是、无证不信应成为我们训诂研究的指导方针。针对实际,从正反两方面明确指出训诂研究中的态度问题:务平实忌好奇,重证据戒臆断,宁阙疑勿强解。要求:这三条言之易而行之难,当从实例中认真体会。 第八章 训诂中常见的几种弊病本章举出训诂中的几种弊病,这几种弊病是现代一般古书选注今译中所常见的。知其表现,明其原因,就可以在阅读古籍时对这些问题加以注意。要求:举出训诂中常见弊病的主要表现。在有这类错误的训释与正确的训释对比时有辨识正误判定是非的能力。 第九章 训诂学的新领域——汉魏六朝以来方俗语词的研究传统训诂学多以先秦两汉典籍作为研究对象,而对六朝以来的文献,尤其是其中的方俗语词殊少措意,因之这一部分久为训诂中的薄弱环节,留待解决的问题很多,成为当代训诂研究的重要方面。本章专门阐释了俗语词研究的意义、历史与现状及其研究方法,足以拓宽学者的视野,也为进一步研究指出了一个有意义的方向。要求:理解俗语词研究的意义。了解《诗词曲语辞汇释》、《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二书的主要特点与作用。 第十章 训诂源流述略训诂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学科,历代学者作了大量工作,留下许多重要著作。了解训诂学的发展概要,对于我们继承遗产、扬长弃短,是很有意义的。本章突出重点、顾及全局地对训诂学在历代的主要发展倾向及代表人物、代表著作作出了叙述。要求:了解训诂学的历代发展的主要特点。了解重要典籍的一些主要注本的书名与著者姓名,如《史记》的三家注、《汉书》的颜师古注、《三国志》的裴松之注、《文选》的李善注,等等。对以下著作的特点以及下列训诂学者的主要著作及观点等要求作为重点掌握:《尔雅》(并要求知道其主要注本)《说文解字》(同上,主要是清《说文》四大家的著作)《方言》(同上)《释名》(同上)《广雅》(同上)《玉篇》《经典释文》《一切经音义》《经籍纂诂》郑 玄朱 熹戴 震段玉裁王念孙 王引之俞 樾孙诒让 三、题型举例(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大纲中题型举例仅作参考,实际命题时不受此限)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1.推原二、填空题1.清代训诂大师孙诒让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1.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生死而肉骨:使死者复生,使枯骨长出肉来。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1. 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的的: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1.方以智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1.《诗词曲语辞汇释》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 《庄辛说楚襄王》(《战国策·楚策》):黄雀“俯噣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其中,“以其类为招”一句颇费解,清人王念孙指出:“类当为颈,字之误也。招,的也,言以其颈为准的也。《文选》阮籍《咏怀诗》注,引此作‘以其颈为的’,《艺文类聚》鸟部、《太平御览》羽族部并引此云:‘左挟弹,右摄丸,以加其颈。’姚曰:‘《春秋后语》云:以其颈为的。’的或为招,招、的古声相近,故字亦通也。”

1,自考的关键是教辅《自考通》或《一考通》。上面的重点提示或原题基本就是考试内容。历年试卷和模拟试卷要多做。2,这10门课的难度都不算太难。3,如果古代文学作品熟悉,唐诗,宋词,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应该容易通过。如果对现代文学作品熟悉,鲁迅研究,西方文论选读,容易通过。如果对语法熟悉,训诂学容易。

文化概论会难一些,语法只要用心做题就可以了,其他的多看些作品就不难了,文科的东西关键是积累的,考试时背背也不难的。

训诂学更难古代汉语在某些地方是放在专科段里进行学习的(当然是该专科段学分最高的一门8分)!程度可想而知,若是选考,我倾向古代汉语!

浙江自考训诂学怎么过本科考试

[00819]训诂学自学考试大纲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二OO七年六月指定用书:《训诂学》,郭在贻著,中化书局2005年9月第一版 参考书:学者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程度与条件(如时间的多少与找书的难易等),按教材后二种附录《训诂学参考文献要目》、《俗语词研究参考文献要目》的提示选择参读,不再另作具体要求。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训诂学是高等学校中文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习了《古代汉语》基础课后设置的一门提高课,任务是通过对训诂学各个方面的讨论,使学员掌握训诂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训诂学的源流,从而能准确理解古书字句的意义,提高阅读古籍的实际能力。以此植基,进而有可能得以纠正前人在注释中的错误,解决前人尚未解决的训诂问题。训诂学是一门为解决古书语言问题服务的综合性学问,与多种人文科学以至自然科学都有关联,而与音韵、文字、语法、修辞等邻近学科的关系更为密切,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希望学员对这些邻近学科的基本知识作好复习。在本课程学习中,必须牢固掌握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又由于训诂学的实用性很强,不是空谈理论所能奏效的,它的原理与方法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并用以指导实践的,因此教材中举了一定数量的实例加以阐发证明,学员在学习中熟悉这些带有示范意义的实例,对于加深理解、提高能力,无疑有重要的意义。这是我们要在这里特别提醒学员注意的。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本课程采用郭在贻教授的《训诂学》( 中华书局 2005年版)为教材,内容包括训诂与训诂学、训诂学的内容、训诂学的作用、训诂的条例方式和术语、训诂的方法、学习和研究训诂所应掌握的基本观点和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训诂学的新领域——汉魏六朝以来的方俗语词研究、训诂源流等十章。现将各章内容提要与学习要求说明如下: 第一章 训诂和训诂学本章简要说明了训诂与训诂学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区别。要求:了解训诂的基本意义与训诂学的主要任务。 第二章 训诂学内容一是释词和解句,其中中心任务是释词。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须对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规律有较充分的认识。二是辨析古书异例。古书异例指古书中某些特殊的语法修辞现象以及古人行文中的一些特殊习惯,不明乎此,则必影响于对古书文句意义的正确理解。要求:明确训诂的内容。理解训诂与义理的辩证关系。对倒文、复文、省文、变文等古书异例有所认识。 第三章 训诂学的作用传统训诂学作为经学附庸,主要目的即在解经。本章则从现代实际需要出发,阐明了训诂学对语文教学、古籍整理及辞书编纂等方面的指导意义:一、指导语文教学:具体在于1.指导我们确认古代词语的正确含义;2.帮助我们裁断众说纷纭的疑难问题;3.帮助我们独立研究,以求得课本或选本未加解释的疑词难句的意义;4.帮助我们发现课本或选本中的注释错误并加以匡正;5.使我们对一些词义不但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为了便于记忆,以上五条可大致以明义、解歧、补阙、正误、知原十字概括之。但要真正理解,必须从书中的举例说明中细加体会。二、指导古籍整理:包括校勘、标点、注释与翻译各个环节。三、指导辞书编纂:辞书应该多备勤查,但不可迷信,其中也会出现错误与漏略的义项,训诂学有助于我们对之进行补正,并抉发语词的意义结构间的内部联系。要求:说明训诂学对语文教学的指导作用。说明不通训诂而从事古籍整理容易在哪些方面出现错误。 第四章 训诂学的条例、方式、术语在前人长期的训诂实践中,已形成一整套训诂条例、方式和术语,不明了这些,则既不能读懂训诂著作,也不能开展训诂工作。要求对本章所举出的条例、方式与术语的含义要充分理解,全部掌握。 第五章 训诂的方法古书中有意义不明的语词,通过哪些手段使之从未知变为已知,这种手段,便是我们所说的方法。本章通过对大量训诂实践活动的分析总结,概括出训诂的八种主要方法。一、据古训 古训包括古代辞书与古代传注。由于作古注的先代学者去古未远,所言虽然不能全无错误,但相对来说比较易得古书的真义,可信程度较高,值得我们重视。较好地运用古训材料可以解决不少古书中的疑词难句。二、破假借 古书多有以假借字代本字的现象,只有把本字找出来,才有可能读通原文,因此破假借就成为训诂的重要方法。破假借必须有语音的根据,有文献的旁证,滥说通假与昧于通假同为训诂中的大弊。三、辨字形 汉字以表意为主,音义常寓于形中,故字形上的差异常常决定着字义上的差异。审辨字形,纠正错讹,也常能使纠缠难解的字义随之而明。四、考异文 异文指同一文献的不同版本以及同一文献的本文在别处的引文用字上的差异。异文的情况较复杂,包括通假字、异体字、同义词以及传抄中的讹字等。前几种情况的异文都有意义上的联系,因此通过考究异文,也往往能解决训诂上的问题。五、通语法 语义和语法是密切相关的,因此研究训诂必须重视语法。对古汉语词法句法规律的认识越透彻,在训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六、审文例 书中说的文例包括连文、对文、俪偶、上下文与整部书的用词等。只有正确全面地认识这些文例,才能解决与这些文例相关的语词问题。七、因声求义 声义关系极为密切。通过语言线索以求语义,不仅能使我们明确认识通假字的关系,更能由声近义通的原理,执简驭繁地掌握一批字的意义间的联系。但这个方法不能滥用,也要避免把问题绝对化。八、探求语源 探索语词得义的来源,也能解决某些训诂上的疑难问题,还可以说明某些名物的“得名之由”。注意在解决一个具体的训诂问题时,常常需要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要求:训诂方法指点学者培养训诂实践能力的可遵循的途径,非常重要。学者必须参照实例,逐项细加体味。要求能说明八种具体方法的运用,同时反过来能从训诂实例中分析出它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 第六章 学习和研究训诂所应掌握的基本观点治任何一种学问,只有有了正确的观点、态度与方法,才有成功的可能。因之在上一章讲授了方法后,本章与下一章又特别提出观点与态度问题。这里结合语言实际,阐明了掌握历史的、辩证的、唯物的观点对于训诂研究的重要意义。要求:结合语言实际,理解三个观点的意义。说明训诂与音韵、文字、校勘与语法的相互关系。 第七章 学习和研究训诂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本章提出实事求是、无证不信应成为我们训诂研究的指导方针。针对实际,从正反两方面明确指出训诂研究中的态度问题:务平实忌好奇,重证据戒臆断,宁阙疑勿强解。要求:这三条言之易而行之难,当从实例中认真体会。 第八章 训诂中常见的几种弊病本章举出训诂中的几种弊病,这几种弊病是现代一般古书选注今译中所常见的。知其表现,明其原因,就可以在阅读古籍时对这些问题加以注意。要求:举出训诂中常见弊病的主要表现。在有这类错误的训释与正确的训释对比时有辨识正误判定是非的能力。 第九章 训诂学的新领域——汉魏六朝以来方俗语词的研究传统训诂学多以先秦两汉典籍作为研究对象,而对六朝以来的文献,尤其是其中的方俗语词殊少措意,因之这一部分久为训诂中的薄弱环节,留待解决的问题很多,成为当代训诂研究的重要方面。本章专门阐释了俗语词研究的意义、历史与现状及其研究方法,足以拓宽学者的视野,也为进一步研究指出了一个有意义的方向。要求:理解俗语词研究的意义。了解《诗词曲语辞汇释》、《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二书的主要特点与作用。 第十章 训诂源流述略训诂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学科,历代学者作了大量工作,留下许多重要著作。了解训诂学的发展概要,对于我们继承遗产、扬长弃短,是很有意义的。本章突出重点、顾及全局地对训诂学在历代的主要发展倾向及代表人物、代表著作作出了叙述。要求:了解训诂学的历代发展的主要特点。了解重要典籍的一些主要注本的书名与著者姓名,如《史记》的三家注、《汉书》的颜师古注、《三国志》的裴松之注、《文选》的李善注,等等。对以下著作的特点以及下列训诂学者的主要著作及观点等要求作为重点掌握:《尔雅》(并要求知道其主要注本)《说文解字》(同上,主要是清《说文》四大家的著作)《方言》(同上)《释名》(同上)《广雅》(同上)《玉篇》《经典释文》《一切经音义》《经籍纂诂》郑 玄朱 熹戴 震段玉裁王念孙 王引之俞 樾孙诒让 三、题型举例(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大纲中题型举例仅作参考,实际命题时不受此限)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1.推原二、填空题1.清代训诂大师孙诒让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1.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生死而肉骨:使死者复生,使枯骨长出肉来。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1. 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的的: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1.方以智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1.《诗词曲语辞汇释》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 《庄辛说楚襄王》(《战国策·楚策》):黄雀“俯噣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其中,“以其类为招”一句颇费解,清人王念孙指出:“类当为颈,字之误也。招,的也,言以其颈为准的也。《文选》阮籍《咏怀诗》注,引此作‘以其颈为的’,《艺文类聚》鸟部、《太平御览》羽族部并引此云:‘左挟弹,右摄丸,以加其颈。’姚曰:‘《春秋后语》云:以其颈为的。’的或为招,招、的古声相近,故字亦通也。”

关键看你的兴趣点在哪里,训诂学和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偏文字和读音,我个人对这个不敢兴趣,所以觉得有些难,其他都觉得还行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国文化概论比较好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没有什么要求都可以报考;不限制专业不限制男女;只不过你的英语专业不属于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加考三门>1、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2、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3、古代汉语。汉语言文学本科科目如下:专业名称:(1050105)汉语言文学主考院校:浙江大学层次:本科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1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 2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0 3 00015 英语(二) 14.0 4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6.0 5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7.0 6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7.0 7 00540 外国文学史 6.0 8 00821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4.0 9 06008 影视文学 4.0 10 21001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11 二门12学分00037 美学 6.0 00541 语言学概论 6.0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5.0 00422 唐诗研究 4.0 07409 宋词研究 4.0 00812 鲁迅研究 4.0 07317 茅盾研究 4.0 00814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4.0 00815 西方文论选读 4.0 00819 训诂学 5.0 12 加考课程 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6.0 0053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一) 6.0 00536 古代汉语 8.0

  •   索引序列
  •   浙江自考训诂学怎么过
  •   浙江自考训诂学怎么过本科
  •   浙江自考训诂学怎么过本科的
  •   浙江自考训诂学怎么过本科线
  •   浙江自考训诂学怎么过本科考试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