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自考质量管理重点笔记汇总图

自考质量管理重点笔记汇总图

发布时间:

自考质量管理重点笔记汇总图

发布时间:

自考质量管理重点笔记汇总图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本科质量管理教材,自考本科质量管理,一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考同济大学的工商管理,有哪些科目?毛泽东思想概论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有实践考核环节)管理学原理金融理论与实务英语(二)质量管理(一)组织行为学高等数学(二)财务管理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管理咨询上海自考教材课程名称课程代码学分大纲名称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版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0001)0001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自学考试大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赵家祥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邓小平理论概论(0002)00023邓小平理论概论自学考试大纲邓小平理论概论钱淦荣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0003)00032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自学考试大纲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巩献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毛泽东思想概论(0004)00042毛泽东思想概论自学考试大纲毛泽东思想概论罗正楷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0005)0005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自学考试大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卫兴华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9)★00096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自学考试大纲政治经济学原理卫兴华顾学荣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大学语文(专)(0010)00104大学语文(专科)自学考试大纲大学语文(专科)徐中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大学语文(本)(0011)00116大学语文(本科)自学考试大纲大学语文(本科)徐中玉、钱谷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英语(一)(0012)00127英语(一)自学考试大纲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册)高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英语(二)(0015)001514英语(二)自学考试大纲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高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计算机应用基础(0018)00184计算机应用基础自学考试大纲计算机应用基础杨明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高等数学(一)(0020)★00206高等数学(一)自学考试大纲高等数学(一)微积分章学诚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高等数学(二)(0021)00219高等数学自学考试大纲高等数学(二)第一分册、第二分册姚慕生唐国兴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高等数学(工专)(0022)00227高等数学(工专)自学考试大纲高等数学(上下)陆庆乐马知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高等数学(工本)(0023)002310高等数学(工本)自学考试大纲高等数学(工本)陆庆乐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普通逻辑(0024)00244普通逻辑自学考试大纲普通逻辑原理吴家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心理学(0031)00314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心理学张厚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社会学概论(0034)00346社会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社会学概论刘豪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美学(0037)00376美学自学考试大纲美学原理蒋孔阳朱立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法学概论(0040)00406法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法学概论吴祖谋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基础会计学(0041)★00415基础会计学自学考试大纲基础会计学王俊生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0042)00427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自学考试大纲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张小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年版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43)00434经济法概论(财经类)自学考试大纲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刘文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企业经济统计学(0045)00456企业经济统计学自学考试大纲企业经济统计学钱伯海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版财政与金融(0048)★00485财政与金融自学考试大纲财政与金融安体富周升业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51)★00514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自学考试大纲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汪星明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对外经济管理概论(0053)00535对外经济管理概论自学考试大纲对外经济管理概论郭丁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管理学原理(0054)★00546管理学原理自学考试大纲管理学原理李晓光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企业会计学(0055)00556企业会计学自学考试大纲企业会计学方正生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国民经济核算与综合统计分析(0056)00566国民经济核算与综合统计分析自学考试大纲国民经济核算与综合统计分析钱伯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统计应用软件(0057)00576统计应用软件自学考试大纲统计应用软件顾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市场营销学(0058)★00585市场营销学自学考试大纲市场营销学郭国庆李先国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投入产出分析(0059)00595投入产出分析自学考试大纲投入产出法邵汉青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财政学(0060)★00604财政学自学考试大纲财政学高培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国家税收(0061)00616国家税收自学考试大纲国家税收郝如玉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税收管理(0062)00624税收管理自学考试大纲税收管理李大明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国家预算管理(0063)★00634国家预算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国家预算管理李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纳税检查(0064)00645纳税检查自学考试大纲纳税检查刘桓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65)★00656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学考试大纲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黄书田刘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货币银行学(0066)00666货币银行学自学考试大纲货币银行学王克华陈雨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财务管理学(0067)00676财务管理学自学考试大纲财务管理学王庆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外国财政(0068)00685外国财政自学考试大纲资本主义财政学王传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国际税收(0069)00695国际税收自学考试大纲国际税收李久龙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0070)00704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自学考试大纲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林万祥曹钟候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社会保障概论(0071)00715社会保障概论自学考试大纲社会保障学李晓林王绪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0072)00725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自学考试大纲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庄毓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银行信贷管理学(0073)★00736银行信贷管理学自学考试大纲银行信贷管理学吴慎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中央银行概论(0074)00745中央银行概论自学考试大纲中央银行概论潘金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证券投资与管理(0075)00755证券投资与管理自学考试大纲证券投资与管理任淮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国际金融(0076)00766国际金融自学考试大纲国际金融刘舒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金融市场学(0077)00775金融市场学自学考试大纲金融市场学周升业王广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银行会计学(0078)00785银行会计自学考试大纲银行会计许明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保险学原理(0079)★00795保险学原理自学考试大纲保险学原理张拴林陈继儒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财产保险学(0080)★00806财产保险学自学考试大纲财产保险郝演苏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保险企业经营管理学(0081)★00814保险企业经营管理学自学考试大纲保险企业经营管理学蔡文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人身保险学(0082)00826人身保险学自学考试大纲人身保险学李继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船舶保险(0083)00833船舶保险自学考试大纲船舶保险李继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运输保险(0084)00844运输保险自学考试大纲运输保险张拴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再保险学(0085)00854再保险学自学考试大纲再保险学张拴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风险管理(0086)00865风险管理自学考试大纲风险管理李晓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英语翻译(0087)00876英汉翻译自学考试大纲英汉翻译教程庄绎传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基础英语(0088)008812基础英语自学考试大纲英语(上)(下)吴顺昌黄震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国际贸易(0089)00894国际贸易自学考试大纲国际贸易陈同仇薛荣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国际贸易实务(一)(0090)00906国际贸易实务自学考试大纲国际贸易实务黎孝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国际商法(0091)00914国际商法自学考试大纲国际商法冯大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对外贸易(0092)00924中国对外贸易自学考试大纲中国对外贸易黄晓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国际技术贸易(0093)00934国际技术贸易自学考试大纲国际技术贸易王玉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外贸函电(0094)00944外贸函电自学考试大纲外贸函电诸葛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经贸知识英语(0095)00956经贸知识英语自学考试大纲经贸知识英语王学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外刊经贸知识选读(0096)00966外刊经贸知识选读自学考试大纲外刊经贸知识选读史天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外贸英语写作(0097)00978外贸英语写作自学考试大纲外贸英语写作王关富、蒋显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国际市场营销学(0098)00985国际市场营销学自学考试大纲国际市场营销学吴世经、曾国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涉外经济法(0099)★00994涉外经济法自学考试大纲涉外经济法盛杰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国际运输与保险(0100)★01006国际运输与保险自学考试大纲国际运输与保险叶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外经贸经营与管理(0101)01014外经贸经营与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外经贸经营与管理宋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世界市场行情(0102)01024世界市场行情自学考试大纲世界市场行情杨逢华林桂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证券投资学(0103)01035证券投资学自学考试大纲证券投资学罗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证券投资分析(0104)01045证券投资分析自学考试大纲证券投资分析任淮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证券业经营管理(0105)01054证券业经营管理自学考试大纲证券业经营管理刘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期货市场原理与实务(0106)01064期货市场原理与实务自学考试大纲期货市场原理与实务贺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现代管理学(0107)01076现代管理学自学考试大纲现代管理学刘熙瑞张康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工商行政管理学概论(0108)01086工商行政管理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工商行政管理学概论许光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个体、私营经济管理(0109)01095个体私营经济管理自学考试大纲个体、私营经济管理蒋泽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企业法人登记管理(0110)01105企业法人登记管理自学考试大纲企业法人登记管理胡加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商标与广告管理(0111)01115商标与广告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商标与广告管理陈季修李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市场管理(0112)01125市场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市场管理赵丽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房地产评估(0122)01225房地产评估自学考试大纲房地产评估董黎明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农业经济与管理(0135)01356农业经济与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农业经济与管理谭向勇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近现代经济史(0138)01384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自学考试大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贺耀敏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西方经济学(0139)01396西方经济学自学考试大纲西方经济学刘凤良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国际经济学(0140)01406国际经济学自学考试大纲国际经济学佟家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发展经济学(0141)01416发展经济学自学考试大纲发展经济学于同申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计量经济学(0142)01426计量经济学自学考试大纲计量经济学贺铿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经济思想史(0143)01435经济思想史自学考试大纲经济思想史王志伟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企业管理概论(0144)01445企业管理概论自学考试大纲企业管理概论谭道明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生产与作业管理(0145)01456生产与作业管理自学考试大纲生产与作业管理施礼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税制(0146)01464中国税制自学考试大纲中国税制郝如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人力资源管理(一)(0147)★01476人力资源管理自学考试大纲人力资源管理孙建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国际企业管理(0148)01486国际企业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国际企业管理徐子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149)01496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自学考试大纲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冷柏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金融理论与实务(0150)01506金融理论与实务自学考试大纲金融理论与实务周升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企业经营战略(0151)01516企业经营战略自学考试大纲企业经营战略概论刘仲康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组织行为学(0152)01524组织行为学自学考试大纲组织行为学孙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质量管理(一)(0153)★01534质量管理自学考试大纲质量管理学焦叔斌陈运涛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企业管理咨询(0154)01544企业管理咨询自学考试大纲企业管理咨询刘仲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中级财务会计(0155)01558中级财务会计自学考试大纲中级财务会计杨金观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成本会计(0156)01565成本会计自学考试大纲成本会计学贺南项目管理自考天津开考自考项目管理专业通知天津大学、各区、县教委、天铁集团教委、各助学单位: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对项目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造就和培养21世纪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决定自2006年7月起面向社会开考项目管理专业,遴选天津大学为该专业的主考院校,专业代码:669.望你们做好宣传和开考准备。附件: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项目管理专业考试计划一、指导思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项目管理专业是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设立的。本专业着重培养与考核应考者对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运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学历层次和规格本专业为高等教育本科层次,其专业培养规格总体上与普通高校同类专业水平相一致。本专业共设置14门课程,采用学分制计算,共计77学分。每门课程考试合格后,发给课程合格证书。凡取得本专业考试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合格证书,并通过毕业论文,思想品德符合要求者,经核验专科毕业证书及加考课程合格,由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发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项目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由主考院校授予学士学位。三、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项目管理专业培养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工程技术为基础、以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为特色的复合型、中高级管理人才。通过学习能够对工业工程生产系统进行分析、设计、规划、运营、控制及其评价。能胜任工程建设、工程设计、外贸、金融机构、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或教学工作。本专业要求应考者努力学习马克斯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遵守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工程管理理论指导下,解决本专业领域相关问题。四、课程设置及学分代码课程名称学分课程10553毛泽东思想概论2必考笔试20359英语14任选0049俄语14笔试0244日语14笔试30506管理经济学5必考笔试41069管理数量方法8必考笔试51072项目成本管理4必考笔试61073项目质量管理4必考笔试71074项目时间管理4必考笔试81075项目风险管理4必考笔试91076项目管理法规6必考笔试101077项目论证与评估5必考笔试111122工程建设项目管理5必考笔试121125工程造价管理6必考笔试131124工程监理4必考笔试141123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分析6必考笔试154836项目管理毕业论文0通过实践以下课程为专接本加考课160105管理学原理6加考笔试1、学科门类为经济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的专科及专科以上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2、其他学科门类的专科及专科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需加考“管理学原理”课程。五、毕业论文与要求考生在通过本专业考试计划中的10以上课程后,可以申请进行毕业论文。论文题目由主考院校确定,毕业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考生独立完成。经审核答辩后,采用五级制评定成绩。毕业论文答辩合格后方能获得毕业证书。六、使用考试大纲和教材1、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自学考试大纲》全国考委制定《毛泽东思想概论》罗正楷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英语《英语自学考试大纲》全国考委制定《大学英语自学教程》高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俄语《俄语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大学俄语》丁树杞等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版《大学俄语》丁树杞等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版日语《日语自学考试大纲》全国考委制定《日语教程》任卫平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管理经济学《管理经济学自学考试大纲》全国考委制定《管理经济学》吴德庆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4、管理数量方法《管理数量方法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管理数量方法》韩天锡、周禄新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5、项目成本管理《项目成本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项目成本管理》孙慧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6、项目质量管理《项目质量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项目质量管理》王祖和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7、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项目计划与控制》卢向南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8、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风险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项目风险管理》沈建明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9、项目管理法规《项目管理法规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项目管理法律法规及国际惯例》何鸿峰、赵军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0、项目论证与评估《项目论证与评估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项目论证与评估》戚安邦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11、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田元福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2、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工程造价管理》郭婧娟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3、工程监理《工程监理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工程建设监理》李清立主编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4、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分析《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分析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七、新课程的说明1、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该课程主要学习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概念、系统理论、技术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项目与项目管理的概念和特征,货币的时间价值理论与方法,项目经济分析方法,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和评估方法,工程建设项目范围管理、信息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法与技术,及其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主干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精选教材和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现代项目管理的一般理论和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2、工程造价管理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工程造价的构成;工程造价的定额计价方法;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工程招投标估价与合同价款的确定;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竣工计算和保修期保修费的处理;案例分析。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知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费用管理、项目进度管理管理的基础。课程以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密切结合实际,以突出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为特色。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系统应用现代项目管理知识的能力,掌握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技能,提高项目管理水平。3、工程监理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的法规、制度;工程监理企业和监理工程师;建设工程的目标控制;建设工程监理组织;建设工程监理规划;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和工程咨询的关系。建设工程监理是保证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实现项目目标的重要保证措施。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和质量保证体系的不断完善,建设工程监理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课程以建设工程监理的业务范围、相关法规、制度,解决相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密切结合工程实际,总结国内外成功的经验,通过精选教材和案例实施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建设工程监理的作用,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通过工程实践,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在本领域内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4、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分析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分析是项目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针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内容构成与特点,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工程建设项目的系统理论与方法,培养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精选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安全控制与现场管理、信息管理、竣工验收及评价等单一领域的典型案例,以及大型、复杂综合案例为教学内容;以课堂引导、讨论、讲评、总结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考生掌握工程建设项目案例分析的方法、内容和步骤;具备熟练运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对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安全控制与现场管理、信息管理、竣工验收及评价等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论证、决策的能力;掌握对大型、复杂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分析、决策的方法。为学生日后从事有关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参考资料: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嗯,可以找我具体交流下,或者,你可以留个邮箱啊什么的、

【第六章文化产业运行机制】

文化市场主体,是文化市场运行过程中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经济体,即介入文化市场运行的有关当事人或实体。

包括:①决定市场供求的主体,有文化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

②接入文化市场运行的主体,有政府管理机构和文化中介机构

从发展文化市场的过程来看,文化市场主体可以分为三大类构成:

①文化消费者

能否满足文化消费需求,引导文化消费和培育新的文化消费需求趋向,是决定一个文化企业能否在文化市场竞争中获得理论化的关键,培育文化消费市场是培育文化市场主体的重要内容之一。

②文化企业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文化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重要保障和标志之一

③政府和文化中介机构

文化经济结构,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构成文化经济整体的各种经济成分和各种产业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包括文化产业结构、文化企业的所有制。

现阶段我国经济文化制度的特点:以国有制文化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文化经济制度,包括非公有制文化经济、外国在华投资的文化经济体和股份制经济联合体等。

文化市场规则,是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立法机构和文化行为组织按照文化市场运行的客观规律制定或沿袭下来的文化行为准则。主要包括制度性规则和运行性规则。

文化市场规则主要内容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文化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中各市场主体、客体要素之间的以文化经济联系为主要存在形态和方式的基本经济联系和相互作用,及其对文化资源配置的调节功能。

文化市场体系,指这样一个各类文化市场有机联系的文化生态运动体系。

文化市场体系的基本结构:

1、文化商品市场 (文化消费品市场和文化生产资料市场)

文化消费市场,就是提供最终文化产品、直接满足人们文化消费需求的文化消费品市场

文化生产资料市场,就是文化生产资料的交易和流通系统。的特点就是关于文化生产资料的交换主要是在文化生产企业之间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了扩大文化商品的再生产。

2、文化生产要素市场

文化生产要素市场,指文化生产过程中的最基本的要素运动所构成的系统。主要包括文化资本市场和文化人才市场

文化资本市场是现代文化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

我国的文化资本市场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①制度缺陷

②市场结构亟待优化

③金融产品单一

人才是一切产业发展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文化人才市场,是指文化劳动力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进行的供求关系,推动人才的合理流动与人才培养结构的有序调节,实现文化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3、文化服务市场:包括版权交易、文化资讯服务、艺术设计和文化中介服务。服务基本分类是追(附)加服务和核心服务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

1、文化市场功能的缺陷

2、文化市场竞争机制缺陷

3、文化市场的分配不公

4、文化市场调节缺陷

市场机制的作用主要依靠灵敏的市场信号和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 事后调节有两个弱点:滞后性与盲目性

市场调节本身存在的缺陷和消极方面,是导致市场经济国家出现周期性经济危机和其他经济及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国家实行和不断完善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的重要原因。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作用:

政府作为宏观文化管理和社会文化生活的调节者,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1、保障职能

①保障和维护安全的文化环境

②进行文化管理和市场监督,维护文化市场秩序

③保护文化环境和文化资源

2、调节职能

经济手段(金融、税收、价格、利率和收入分配等)和法律手段

3、辅助的资源配置职能 P174

在现阶段文化市场的建设中,我国政府的职能主要有:

1、是由市场固有的缺陷决定的政府一般性文化经济职能

2、由文化体制转型决定的政府阶段性文化经济职能

3、由文化国情决定的政府特殊的文化经济职能

【第七章文化资源与文化竞争力】

文化资源,是社会性资源中的一大类,是社会资源中具有明显的文化属性资源。包括物质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资源(精神文化资源、行为文化资源)与语言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一种符号性资源和意义性资源,它与人类群体的情感、态度有着更密切的关联。

文化资源的属性:

1、民族性 (文化资源还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

2、地域性

3、经济性

4、公共性

文化资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资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和精神源泉,文化资源具有积累性与耗散性特征。

文化资源的构成:语言文化资源、精神文化资源、器物文化资源与行为文化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包括:

⑴口头传说和表述

⑵表演艺术,包括音乐、舞蹈、喜剧、曲艺等

⑶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⑷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⑸传统手工艺技能和流程

⑹各种特殊的信息联络与表达方式

文化资源作为直接资本进入经济活动的三个条件:

一、必须具有或者能转化成为消费者可视、可听、可感、可体验的物质形式

实现转化的充分条件:

1、是这种资源具有独特性或不可替代性

2、是这种资源的转化成本是可控制的

3、是具有市场竞争力

二、本身具有某种消费者可接受的价值,或更明确说是市场价值

三、这种物质形式有明确的归属权,即产权

文化资本化就是文化的经济化,就是文化的商品化

文化竞争力,一是指文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一是指传播某一种文化或推行某一种文化的能力。

文化竞争力可以分为核心层、中坚层、展现层和扩张层。

1、核心层的文化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价值观方面

2、中坚层的文化竞争力主要变现在文化创造力方面

3、展现层的文化竞争力主要变现在具体的操作方面,总的看是文化产品生产力。

4、扩张层或放射层

文化竞争力是在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形成,文化竞争力的中坚层,即文化创新力层,必须以文化资源为基础。文化资源中活力因素的人力资源,更是形成文化竞争力的首要因素。

文化品牌,就是具有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并具有独特标记的产品。

文化产品是以文化为主要内容,文化产品的特殊性在于它没有固定的、明确的物质实用价值。

文化产品是以文化为内核的,文化品牌同样是以特定的文化为其灵魂,所以文化品牌的打造首先是文化的提炼与打造。是对文化资源的提炼与利用。

利用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

⑴原生态的民族文化资源可以作为区域性的旅游品牌

⑵一种生活方式或行为方式为文化可以打造一个服务品牌

⑶富有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和工艺品可以打造产品品牌

⑷民族歌舞、服饰可以打造展演品牌

⑸文化人物可以打造个人品牌

⑹流传久远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古典名著可以加工改变成各种文化艺术作品、影视作品

【第八章文化产业管理】

人类经济正日益精神化,即精神性需求或文化消费需求正成为生活消费的主流。根据美国学者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人类具有五层需求:

第一层,生理需求;

第二层,安全需求;

第三层,感情和归属上的需求;

第四层,尊严需求;第五层,自我实现需求

在基本物质层次满足的基础上,人们将更多地注重精神和心理的享受。

美国经济学家马赫鲁普,提出了“知识产业论”,他认为知识产业可分为:

1、教育

2、研究开发

3、媒介工具

4、信息工具

5、信息服务

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提出了“后工业化社会”,指出经济部门的重点将由传统的物品生产转向服务业

美国学家托夫勒在其《第三次浪潮》中揭示了一个与工业文明截然不同的“受到高度科学技术支持的同时又具有反产业主义性格”

美国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出版《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趋向》,提出了“信息经济”

美国加州大学的保罗•罗默,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

我国学者李向民提出“精神经济”

文化产业管理,是对文化产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的特殊性:

1、是对精神内容和意义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的总和

2、是智慧产业,其核心是创意,属于知识、智力密集型的产业

3、其包含了很多相关的行业群体,精神内容可以在这些行业之间被复制和扩散

文化产品归根结底是精神生产的产物,属于精神产品。人类劳动的一般成果,必然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精神内容,一是物质形式

从价值形态分析文化产品:文化产品作为一种准精神产品,其价值主要是由其内在的精神内容所决定

私人产品,是指消费者支付了一定的费用就取得其所有权,并排斥他人消费的物品与服务,这类产品由企业来提供。

文化产业管理的中观层次,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与协调问题;二是文化产业各行业的管理与协调发展的问题。

文化及其相关产业,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相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文化产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1、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2、公益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分离的原则

3、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原则

文化产业管理的目标:

1、宏观管理目标

⑴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保护文化产业的有序发展

⑵推动文化艺术的本体发展,丰富人民的文化精神生活

⑶调整和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实现国民经济总体产业结构的提升

⑷促进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一致

⑸促进文化产业收入分配的合理化

⑹制定国家文化战略,宣扬本国文化,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和对话

2、中观管理目标

⑴形成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主导性行业

⑵促进地区主导文化行业发展的产业集聚和关联

⑶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形成文化产业的对外辐射和吸引

3、微观管理目标

⑴建设组织发展的资源基础,实现组织的可持续性增长

⑵形成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建立和完善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

⑶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管理和业务骨干

⑷形成具有持续创新动力的组织文化

文化产业管理的主要手段:

1、行政干预手段

2、社会监督与引导手段

3、法律调控手段

4、经济手段

①财政支出

②税收手段

③金融政策

④价格手段

⑤土地政策

5、技术手段

文化产业管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

演绎方法与归纳方法相结合,是文化产业管理研究的基本原则

二、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

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说明某一具体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是否符合某种价值标准。

实证分析,是指排除了主管价值判断,只对文化产业经济现象、文化产业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作客观的分析。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四、文化研究与经济管理研究

【第九章文化产业的行政管理】

政府对文化产业管理的必要性:

一、文化产业行政管理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和资源合理配置的内在要求

二、国家意识形态完整独立的需要

三、促进文化体制改革的需要

文化产业行政管理组织,是依法建立的政府管理文化的机构和职能体系。它是政府文化部门和相关机构的总称,这些文化行政管理组织文化管理的主体也是行政权力的载体。

文化行政组织的特点:

①政治性

②社会性

③服务性

文化产业行政管理组织体系的构成要素:

⑴文化性格管理组织的目标

⑵文化行政人事

⑶文化行政管理组织机构

文化行政管理组织的类型:

⑴领导机构

⑵行政职能部门

⑶其他行政部门:

①政府咨询机构

②政府独立机构

③半官方机构

文化产业行政管理组织的关系:

1、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部门的垂直分权关系

2、条条与块块的关系

政府文化行政管理职能定位,是要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分类管理,政府在文化行政管理方面要从直接干预转变为间接调控,确立宏观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真正做到“掌舵”而不“划桨”。

政府文化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能:

一、宏观调控职能

宏观调控职能是政府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管理的基本职能。宏观调控体系还需要政府制定文化产业总体发展战略,从而确立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宏观管理需要纳入国家法制化的轨道。

二、文化监管职能:

1、健全文化监管法律体系的必要性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②全球化和国际化的需要

③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2、文化市场监管职能的确立

①实行文化许可标准明确化、公开化的措施

②“事后审查”为一般原则,“事先审查”为特例。“事后审查”制度是充分尊重文化单位经营自主权和文化自由的制度,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采用

③建立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监督机制 他律主要体现为行政监管和司法监督,司法监督是国际通行的监督文化活动的主要方式。

三、公共服务职能

1、以人本和民本思想为指导,强化服务意识

2、遵循科学分权的原则

3、加强对文化行政部门的监督和评估

【第十章文化产业政策管理】

文化产业政策的基本步骤:

1、问题的确认

2、政策议程建立

3、方案规划

4、政策方案合法化

文化产业经济政策的制定:

1、产业政策的制定

⑴先导产业的选择 。应考虑的因素:

1>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

2>是产业链的长短和关联效应的大小;

3>是产业贡献率和增长后劲

⑵产业关联 “关联效应”是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提出

⑶产业集群 世界上最的是美国好莱坞的电影业

⑷技术因素对产业的影响

2、文化产业的财政政策

⑴明确文化产业财政投入的方向和重点

①文化产业财政政策应当重点支持文化产业公共基础设施和基础性平台的建设,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②应当重视对具有产业共通性的技术和标准进行开发投资

③在区域投资结构上,政府财政扶持应当根据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进行相应的扶持

④对于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兴文化产业,政府应当先扶持和培育

⑵改变文化产业的投入方式

3、文化产业的税收政策

⑴系统规划设计税收优惠政策

⑵税收优惠环节向创新环节侧重

⑶加大对文化创意人才的优惠

4、文化贸易政策

⑴从保护转向发展,促进贸易政策的统一性、规范性和透明性

⑵利用文化例外原则,保护民族文化

⑶贸易政策协调

文化产业社会政策的制定

1、就业政策的制定

一、鼓励非公有制大型企业集团、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携带资金和人才进入文化产业进入投资和经营

二、不断放宽人才入境的条件,对于长期留在大陆工作的外籍和我国港台地区的紧缺型人才,可以在其亲属来大陆后的生活、就业等予以安排

三、要给文化产业的用人体制提供政策便利

2、教育政策的制定

文化安全,首先是政治文化安全,包括基本政治价值观和社会管理制度两个主要方面的安全,政治文化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基础,是国民身份认同的基础;其次是语言安全和信息安全。

制定国家文化安全政策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意识形态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贴条发展

2、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实现自主性和开放性的有效结合

3、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其产品的开发、应用、管理的关系问题

文化产业政策执行,是指政策一旦被采纳后,将政策所规定的内容转变为现实的过程。

文化产业政策的执行的环节:

一、政策宣传

二、政策分解

三、政策实施准备

四、组织准备

五、政策实验

六、全面实施与协调

文化产业政策的评估:

一、政策评估的类型:内部评估 外部评估 ;事前评估、执行评估、事后评估

二、政策评估的标准:

1、政策效率

2、政策效率

3、执行力

政策监控,是政策过程中一个基本环节或功能活动,它贯穿于文化产业政策管理的全过程,制约或影响着其他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文化监控的系统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和各民主党派。

文化政策监控体系: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文化行政机关、利益集团和社会团体、社会舆 论和大众传媒对政策的监控

任何一个政策都有一定的周期,一个完整的政策周期应经过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终结这几个阶段。政策终结,则意味着一个旧周期的结束。

政策终结的类型:

⑴功能的终结

⑵机构的终结

⑶政策本身的终结

⑷项目的终结

政策终结的方式:

⑴政策废止

⑵政策替代

⑶政策合并

⑷政策分解

⑸政策的缩减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14.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分为:企业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15.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昔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6.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7.外推法:是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 18.德尔菲法:专家预测法,美国兰德公司在50年代初与道格拉斯公司协作研究如何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以德菲尔作为方法的名称。 19.组织工作: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20.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份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21.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每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 22.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23.职位特征模型:MPS=(技能多样性+任务同一性+任务重要性)/3*自主性*反馈 24.安东尼结构:是美国斯隆管理学院提出的一种经营管理的层次结构。该结构把经营管理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战略规划层,战术计划层和运行管理层。 25.部门:是指组织中管理者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殊的领域。 26.授权:是指上级委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力,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行动权。授权者对被授权者有指挥监督权,被授权者负有报告与完成任务的责任。 27.活性化:是员工参与的一种高级形式,在这种状态下的员工在规定的限度内拥有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以及意愿,同时,他们对自己行动的后果以及对企业的成功又有高度的责任感。 28.业务流程再造:为了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这些关键的当今绩效指标方面实现剧烈的改进,而对业务过程进行的根本的再思考和激进的再设计。 29.人员配备:是指对管理者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30.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备,是对组织中全体人员的配备,它既包括管理者的配备也包括非管理者的配备。 31.时距判定法:是在知道下属是否准确地做出判断之前所必需消耗的最长时间。 32.领导工作:是指对组织内每个成员(个人)和全体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 33.命令一致原理:是指管理者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下达的各种命令越是一致,个人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矛盾就越小,领导与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责任感也就越大。 34.团队是指完成相互依存的任务,实现共同使命的一群人。 35.推进者:是帮助一个团队的管理和维护的人。 36.沟通:就是信息交流,是指将某一信息或意思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反应效果的过程。 37.激励:是指管理者通过设置需要,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 38.控制工作:是指管理者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需要重新拟订的标准,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39.间接控制:是以人们常常会犯错或没有觉察到那些将要出现的问题,因而未能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或预防措施为依据的管理。 40.直接控制:是相对于间接控制而言的,它是通过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来进行控制工作并认为全格的管理者出的差错最少。 41.预算: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的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的结果。 42.可变预算:是随着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它主要是限于在费用预算中应用。当单位可变费用(成本)不变时,可变费用总数是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实际当中可变预算主要是用来控制固定费用(成本)的。 43.零基预算法: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即以零为基础。 8、企业采购中心包括五种成员:使用者、影响者、采购者、决定者、信息控制者。 9、影响产业购买者决策的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企业本自的因素,目标、政策)、人际因素(地位、职权、说服力等)、个人因素。 10、产业购买者决策过程: 认识需要、确定需要、说明需要、物色供应商、征求建议书、选择供应商、选择订货程序、评价合同履行。 11、消费者市场划分的依据:地理细分、人口细分、心理细分、行为细分。 ★12、目标市场战略的含义、特点及优缺点: 1)无差异市场营销:不考虑各子市场的特性,而只注重共性,只推出某种单一产品,运用单一营销组合,适合尽可能多的顾客需求。优:有利于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费用。缺:不会受到所有购买的欢迎。又叫多数谬误。 2)差异市场营销:同时为几个子市场服务,设计不同产品,并在渠道、促销和定价方面加以改变,适应各个子市场的需要。优:提高消费者对企业信任感,提高重复购买率,使总销售额增加。缺:生产成本和营销费用增加。 3)集中市场营销:以一个或少数几个性质相似的子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取得较大的市场占有率。优:比较容易取得有利地位,获得较高投资收益率。缺:在较大的风险性。 13、企业调整和优化产品组合的策略: 1)扩大产品组合:拓展产品组合的宽度和深度。2)缩减产品组合:3)产品延伸;4)产品大类现代化 14、使用中间商品牌的利弊:利:可以更好的控制价格,进货成本较低,竞争力强,得到较高利润。弊:花钱多、必须大量订货,将大量资金压在商品库存中,承担风险。 15、品牌统分策略:个别品牌、统一品牌、分类品牌、企业名称加个别品牌。 16、多品牌策略的原因: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互相竞争的品牌。1)只要被零售店接受,就占用更大的货架面积,竞争者面积相应减少。2)吸引更多的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3)有助于企业内部各个产品部门、产品经理之间展开竞争,提高效率。4)使企业深入到各个不同的市场部分,占领更大的市场。 ★17、产品生命周期策略: 1)介绍期:快速撇脂、缓慢撇脂、快速渗透、缓慢渗透。2)成长期:改善产品品质,如增加新的功能、改变产品款式;寻找新的子市场;改变广告宣传的重点,建立产品形象;适当机会降价策略。3)成熟期:调整市场。发现产品新用途或改变推销方式;调整产品;调整营销组合。4)衰退期:继续策略;集中策略:能力和资源集中最有利的子市场和分销渠道上;收缩策略:降低促销费用,增加利润;放弃策略。 18、新产品开发过程:寻求创意、甄别创意、形成产品概念、制定营销战略、营业分析、产品开发、市场试销、批量上市。 19、新产品扩散过程采取的措施和策略: 1)迅速起飞:加强推销、开展广告攻势、开展促销活动;2)快速增长:促进口头沟通、加强广告攻势、向中间商提供支持、运用促销手段使消费者重复购买;3)实现渗透最大化:继续采用快速增长策略、更新产品设计和广告策略;4)维持一定水平销售额:使衰退期产品继续满足市场需要、扩展分销渠道、加强广告攻势。 20、定价方法: 1)成本导向定价法:成本加成定价法、目标定价法 2)需求导向定价法:认知价值定价法、反向定价法 3)竞争导向定价法:随行就市定价法、投标定价法 20、定价策略: 1)折扣与折让定价策略:现金折扣、数量折扣、功能折扣、季节折扣、让价策略。2)地区定价策略:FOB原产地定价、统一交货定价、分区定价、基点定价、运费免收定价。3)心理定价:声望定价、尾数定价、招俫定价。★4)差别定价策略:也叫价格歧视,是企业按照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反映成本费用的比例差异的价格销售某种产品或劳务。顾客差别定价、产品形式差别定价、产品部位差别定价、销售时间差别定价。条件:市场必须是可细分的有不同的需求程度;较低价格购买者不会以较高价格倒卖;竞争者不可能以低价竞销;不能得不偿失;不会引起顾客反感;不违法。5)新产品定价策略:撇脂定价、渗透定价。6)产品组合定价策略:产品线定价、选择产品定价、补充产品定价、分部定价、副产品定价、产品系列定价 21、分销渠道的主要职能:调研、促销、接洽、配合、谈判、物流、融资、风险承担。 22、渠道冲突的类型和原因 1)垂直渠道冲突、水平渠道冲突、多渠道冲突。 2)目标差异、归属差异、认知差异、过渡依赖。 23、预防、化解渠道冲突的策略:信息加强型策略、信息保护型策略(调解、仲裁、诉讼)、渠道势力策略(减少、预防、化解)。 24、企业确定广告预算的方法:1)量力而行法。2)销售百分比法。按照销售额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广告开支。优:使管理认识到所有类型的费用支陨都与总收入的变动有密切关系;根据单位广告成本、产品售价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考虑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保持竞争的相对稳定。缺:因果倒置、容易失去有利的营销机会;随每年销售波动而变化,与广告长期方案相抵触;随意确定一个比率;平均主义。3)竞争对等法。(4)目标任务法。 25、销售人员的工作任务: 1)积极寻找和发现顾客或潜在顾客;2)把企业产品和服务信息传递给顾客;3)运用推销技术千方百计推销产品;4)向顾客提供各种服务;5)经常向企业报告访问推销活动情况,并进行市场调查和收集市场情报。 26、人员推销的特点:1)注重人际关系,同顾客建立友谊;2)具有灵活性;3)针对性强,无效劳动少;4)能实现潜在交换,造成实际销售;5)有利于企业了解市场,提高决策水平;6)用于竞争激烈的情况,也适于价格昂贵和性能复杂的商品。 27、市场营销计划的内容:1)经理摘要;2)当前市场营销状况;3)机会和问题分析;4)目标;5)市场营销战略;6)行动方案;7)预计的损益表;8)控制。 28、市场营销组织类型: 1)专业化组织:职能型组织、产品型组织、市场型组织、地理型组织。 2)结构性组织:金字塔型、矩阵型。 29、产品型组织的优、缺点:优:能够有效协调各种市场营销职能,并对市场变化积极反应;较小品牌也不会忽视。缺:缺乏整体观念、部门冲突、多头领导。 30、产品市场营销经理的职责: 1)发展产品的长期经营和竞争战略;2)编制年度营销计划和销售预测;3)与广告代理商和经销代理商研究广告设计、节目方案和宣传活动;4)激励推销人员和经销商经营产品的兴趣;5)收集产品信息、市场情报,进行统计分析。 31、市场营销控制类型:年度计划控制、盈利能力控制、效率控制和战略控制。 32、年度计划控制方法:1)销售分析、2)市场占有率分析:全部市场占有率、可达市场占有率、相对市场占有率(三个最大竞争者)、相对市场占有率(市场领导竞争者)。3)市场营销费用对销售额比率分析。4)财务分析。5)顾客态度追踪:抱怨和建议系统、固定顾客样本、顾客调查。 33、提升企业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的对策:1)优化市场营销环境;2)塑造优秀企业文化;3)制定营销道德规范;4)奉行社会营销观念。 34、关系营销和交易营销的区别:1)交易核心是交易,从交易中获利;关系核心是关系,从合作关系中获利。2)交易把视野局限于目标市场上;关系涉及范围则广得多,包括消费者、竞争者、供应者、分销商、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等。3)交易强调获得顾客;关系强调保持顾客;4)交易不太强调顾客服务;关系高度强调顾客服务;5)交易是有限的顾客参与和适度的顾客联系;关系高度的顾客参与和紧密的顾客联系。

自考质量管理重点笔记汇总

绩效考核(performance examine)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公司的发展规划、战略目标体系及其目标责任体系、指标评价体系、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等,其核心是促进企业管理水准的提高及综合实力的增强,其实质是使员工个人的能力得以提升,并确保人尽其才,使人力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明确这个概念,可以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及重点。企业制定了发展规划、战略目标时,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个目标需要把目标分阶段分解到各部门各人员身上,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任务。绩效考核就是对企业人员完成目标情况的一个跟踪、记录、考评。绩效考核的内容及目的绩效考核:收集、分析、传递有关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等方面信息的过程。 绩效考核是检测产品结果和顾客需求的满意程度。 国内许多企业实行的绩效考核,其实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完整的绩效管理应当是一个循环流程,包括绩效目标制订、绩效辅导、绩效考核和绩效激励等内容。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绩效考核是在年底对过去绩效情况的回顾,甚至有些公司是到了年底才匆忙制订了考核的标准、条款和权重,"针对的是点";而绩效管理则是向前看,侧重过程,通常需要一年时间完成整个流程。 有新观点认为:绩效考核是计算企业的合力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手段衡量出哪些因素推动企业发展,哪些因素制约企业发展。从而找到平衡点,以达到企业和谐发展的目的。绩效考核的应用绩效考核的应用重点在薪酬和绩效的结合上。薪酬与绩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是两个密不可分的环节。在设定薪酬时,一般已将薪酬分解为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正是通过绩效予以体现,而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也必须要表现在薪酬上,否则绩效和薪酬都失去了激励的作用。编辑本段绩效考评的形式按考评时间分类(1)日常考评。指对被考评者的出勤情况、产量和质量实绩、平时的工作行为所作的经常性考评; (2)定期考评。指按照一定的固定周期所进行的考评,如年度考评、季度考评等。按考评主体分类分为主管考评、自我考评、同事考评和下属考评。 即“360度考评方法”。 (1)主管考评。指上级主管对下属员工的考评。这种由上而下的考评,由于考评的主体是主管领导,所以能较准确地反映被考评者的实际状况,也能消除被考评者心理上不必要的压力。但有时也会受主管领导的疏忽、偏见、感情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考评偏差。 (2)自我考评。指被考评者本人对自己的工作实绩和行为表现所作的评价。这种方式透明度较高,有利于被考评者在平时自觉地按考评标准约束自己。但最大的问题是有“倾高”现象存在。 (3)同事考评。指同事间互相考评。这种方式体现了考评的民主性、但考评结果往往受被考评者的人际关系的影响。 (4)下属考评。指下属员工对他们的直接主管领导的考评。一般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员工,用比较直接的方法,如直接打分法等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可以公开或不公开。 (5)顾客考评。许多企业把顾客也纳入员工绩效考评体系中。在一定情况下,顾客常常是惟一能够在工作现场观察员工绩效的人,此时,他们就成了最好的绩效信息来源。按考评结果的表现形式分类(1)定性考评。其结果表现为对某人工作评价的文字描述,或对员工之间评价高低的相对次序以优、良、中、及、差等形式表示; (2)定量考评。其结果则以分值或系数等数量形式表示。绩效考核方法1、图尺度考核法(Graphic Rating Scale,GRS):是最简单和运用最普遍的绩效考核技术之一,一般采用图尺度表填写打分的形式进行。 2、交替排序法(Alternative Ranking Method,ARM):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排序考核法。其原理是:在群体中挑选出最好的或者最差的绩效表现者,较之于对其绩效进行绝对考核要简单易行得多。因此,交替排序的操作方法就是分别挑选、排列的“最好的”与“最差的”,然后挑选出“第二好的”与“第二差的”,这样依次进行,直到将所有的被考核人员排列完全为止,从而以优劣排序作为绩效考核的结果。交替排序在操作时也可以使用绩效排序表。 3、配对比较法(Paired Comparison Method,PCM):是一种更为细致的通过排序来考核绩效水平的方法,它的特点是每一个考核要素都要进行人员间的两两比较和排序,使得在每一个考核要素下,每一个人都和其他所有人进行了比较,所有被考核者在每一个要素下都获得了充分的排序。 4、强制分布法(Forced Distribution Method,FDM):是在考核进行之前就设定好绩效水平的分布比例,然后将员工的考核结果安排到分布结构里去。 5、关键事件法(Critical Incident Method,CIM):是一种通过员工的关键行为和行为结果来对其绩效水平进行绩效考核的方法,一般由主管人员将其下属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非常优秀的行为事件或者非常糟糕的行为事件记录下来,然后在考核时点上(每季度,或者每半年)与该员工进行一次面谈,根据记录共同讨论来对其绩效水平做出考核。 6、行为锚定等级考核法(Behaviorally Anchored Rating Scale,BARS):是基于对被考核者的工作行为进行观察、考核,从而评定绩效水平的方法。 7、目标管理法(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目标管理法是现代更多采用的方法,管理者通常很强调利润、销售额和成本这些能带来成果的结果指标。在目标管理法下,每个员工都确定有若干具体的指标,这些指标是其工作成功开展的关键目标,它们的完成情况可以作为评价员工的依据。 8、叙述法:在进行考核时,以文字叙述的方式说明事实,包括以往工作取得了哪些明显的成果,工作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是什么。 9、360°考核法:又称交叉考核(PIV),亦即,将原本由上到下,由上司评定下属绩效的旧方法,转变为全方位360°交叉形式的绩效考核。在考核时,通过同事评价、上级评价、下级评价、客户评价以及个人评价来评定绩效水平的方法。交叉考核,不仅是绩效评定的依据,更能从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改革提升。找出问题原因所在,并着手拟定改善工作计划。编辑本段绩效考核的周期绩效考核周期的概念绩效考核周期也可以叫做绩效考核期限,是指多长时间对员工进行一次绩效考核。绩效考核通常也称为业绩考评或“考绩”,是针对企业中每个职工所承担的工作,应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职工行为的实际效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 由于绩效考核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因此考核周期过短,会增加企业管理成本的开支;但是,绩效考核周期过长,又会降低绩效考核的准确性,不利于员工工作绩效的改进,从而影响绩效管理的效果。因此,在准备阶段,还应当确定出恰当的绩效考核周期。确定绩效考核周期的方法绩效考核周期确定,需考虑因素以下几个因素: 1、职位的性质。不同的职位,工作的内容是不同的,因此绩效考核的周期也应当不同。一般来说,职位的工作绩效比较容易考核的,考核周期相对要短一些。 2、指标的性质。不同的绩效指标,其性质是不同的,考核的周期也方应不同。一般来说,性质稳定的指标,考核周期相对要长一些;相反,考核周期相对就要短一些。 3、标准的性质。在确定考核周期时,还应当考核到绩效标准的性质,就是说考核周期的时间应当保证员工经过努力能够实现这些标准,这一点其实是和绩效标准的适度性联系在一起的。编辑本段绩效考核原则基本原则1、公平原则公平是确立和推行人员考绩制度的前提。不公平,就不可能发挥考绩应有的作用。 2、严格原则 考绩不严格,就会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考绩不严,不仅不能全面地反映工作人员的真实情况,而且还会产生消极的后果。考绩的严格性包括:要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要有严肃认真的考核态度;要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与科学而严格的程序及方法等。 3、单头考评的原则 对各级职工的考评,都必须由被考评者的“直接上级”进行。直接上级相对来说最了解被考评者的实际工作表现(成绩、能力、适应性),也最有可能反映真实情况。间接上级(即上级的上级)对直接上级作出的考评评语,不应当擅自修改。这并不排除间接上级对考评结果的调整修正作用。单头考评明确了考评责任所在,并且使考评系统与组织指挥系统取得一致,更有利于加强经营组织的指挥机能。 4、结果公开原则 考绩的结论应对本人公开,这是保证考绩民主的重要手段。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被考核者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从而使考核成绩好的人再接再厉,继续保持先进;也可以使考核成绩不好的人心悦诚服,奋起上进。另一方面,还有助于防止考绩中可能出现的偏见以及种种误差,以保证考核的公平与合理。 5、结合奖惩原则 依据考绩的结果,应根据工作成绩的大小、好坏,有赏有罚,有升有降,而且这种赏罚、升降不仅与精神激励相联系。而且还必须通过工资、奖金等方式同物质利益相联系,这样,才能达到考绩的真正目的。 6、客观考评的原则 人事考评应当根据明确规定的考评标准,针对客观考评资料进行评价,尽量避免渗入主观性和感情色彩。 7、反馈的原则 考评的结果(评语)一定要反馈给被考评者本人,否则就起不到考评的教育作用。在反馈考评结果的同时,应当向被考评者就评语进行说明解释,肯定成绩和进步,说明不足之处,提供今后努力的参考意见等等。 8、差别的原则 考核的等级之间应当有鲜明的差别界限,针对不同的考评评语在工资、晋升、使用等方面应体现明显差别,使考评带有刺激性,鼓励职工的上进心。“三重一轻”原则绩效考核只有渗透到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当中,才能真正发挥效力,如此,应遵循以下“三重一轻”的原则: 1)重积累:平时的点点滴滴,正是考核的基础; 2)重成果:大大小小的成果,才可以让员工看到进步,才有前进的动力; 3)重时效:指定一个固定的时间考核,往往想不起来当初发生的事情。考核,应该就在事情发生的当下,而不是过了很久之后; 4)轻便快捷:复杂的绩效考核方式,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才可能取得预定效果。今目标针对并不复杂的中小企业,更侧重在通过轻量的方式,为管理者提供和积累考核素材。编辑本段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总则(一)目的 1.通过绩效管理将部门和员工个人的工作表现与公司战略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确保公司战略快速平稳地实现。 2.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促进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增强公司凝聚力。 3.通过绩效管理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促进公司快速发展。 4.通过对员工工作绩效、工作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为员工薪资调整、职位变动、培训与发展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二)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人员,但下列人员除外。 1.公司总经理 2.临时工、小时工 3.在试用期内的员工绩效管理流程绩效管理主要包括制订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考核、绩效反馈4项工作,绩效管理流程是一个循环的工作过程,各自的主要工作事项见下图。 制订绩效计划 确定绩效目标 根据绩效目标制订绩效计划 绩效实施与管理 被考核者完成本职工作 各级考核者为被考核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各级考核者观察并记录被考核者的工作表现及完成的工作业绩 绩效反馈 告知被考核者考核结果 对被考核者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进行分析 针对被考核者有待提高的内容制订绩效改进计划 绩效考核 各级考核者根据被考核者的实际工作表现对其展开评估 绩效考核(一)考核人员分类 根据员工所担任的职务不同,将员工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及部门一般工作人员(包括一般生产、技术人员、财务人员、行政事务类人员、营销人员)4类。 (二)考核实施主体 考核由综合部负责组织,督促和指导各级主管对其下属员工进行考核,并对考核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协调和处理。 员工考核由部门经理组织实施;中高层领导考核由总经理组织实施。 (三)考核期及考核时间 考核分为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3种,具体考核时间如下表所示。 考核期及考核时间安排一览表 考核时间 考核类别 考核实施时间 考核结束时间 考核对象 1月1日~12月31日 年度考核 1月10日 1月25日 所有人员 每个季度 季度考核 下个季度第一个月的上旬 所有人员 每月 月度考核 次月的前三天 销售人员 考核内容考核分为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三大部分,不同部门和不同职位的员工,其考核权重也不同,各部门应根据各职位的要求来确定其权重所占比例的大小。 1.工作业绩 (1)任务绩效,与具体职务的工作内容或任务紧密相连,是对员工本职工作完成情况的体现,主要考核其任务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 (2)管理绩效,主要是针对行政管理类人员,考核其对部门或下属人员管理的情况。 (3)周边绩效,与组织特征相关联的,是对相关部门服务结果的体现。 2.工作能力 工作能力分为专业技术能力与综合能力。 3.工作态度 工作态度主要考核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工作作风,其考核指标可以从工作主动性、工作责任感、工作纪律性、协作性、考勤状况5个方面设定具体的考核标准。 4.附加分值 附加分值主要是针对员工日常工作表现的奖惩记录而设立的。年度考核得分计算1.高层管理人员年度考核得分=季度考核得分的平均分×70%+年度考核得分×30% 2.中层管理人员年度考核得分=季度考核得分的平均分×65%+年度考核得分×35% 3.基层管理人员年度考核得分=季度考核得分的平均分×60%+年度考核得分×40% 4.一般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得分=季度考核得分的平均分×50%+年度考核得分×50%绩效沟通与反馈(一)绩效沟通 综合部将考核结果告知被考核者,被考核者的直接上级会就绩效考核的结果与被考核者面谈,若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无异议,则在考核结果表上签字确认;若有异议,则可进行绩效考核申诉。 (二)制订绩效改进计划 对被考核者的绩效考核结束后,各级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应及时对其绩效中未达到公司要求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制订出相应的改进计划。各级考核者应为被考核者提供绩效改进指导和帮助,并跟踪其改进结果。绩效申诉(一)提交申诉 被考核者有权利了解考核的成绩,如对考核结果不服,可以按照本制度规定的程序进行申诉。 考核申诉有效期为绩效沟通结束后的一个星期之内。被考核者进行绩效考核申诉时需填写《绩效考核申诉表》,交至综合部。 (二)申诉受理 综合部接到员工绩效考核申诉后,应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向员工直接上级的上级领导、员工直接上级和员工了解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并将具体情况反映给员工所在部门经理,由被考核者所在部门经理对其考核结果进行复查。综合部与员工所在部门经理、员工三方共同协商并寻求解决的办法。 (三)申诉处理 综合部在接到申诉后的十个工作日内给予员工答复,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存档。考核成绩管理与应用(一)考核成绩资料的管理 经被考核者签字确认后的考核成绩资料由综合部进行存档, (二)考核成绩的划分 公司采用强制正态分布法将员工的考核成绩分为5等,S-优秀,占5%;A-良好,占20%;B-好,占55%;C-需提高,占15%;D-不合格,占5%。 (三)考核成绩的应用 员工考核成绩作为其薪资调整、奖金发放、职务晋升或降职或辞退、人员培训等的重要依据,具体内容见公司员工薪资管理制度、职位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附则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未尽事宜另行参照综合部制定的相关制度;本制度的解释权归综合部所有。编辑本段考核流程如是说考核的流程1、人力资源部负责编制考评实施方案,设计考评工具,拟定考评计划,对各级考评者进行培训,并提出处理考评结果的应对措施,供考评委员会决策。 2、各级主管组织员工撰写述职报告并进行自评。 3、所有员工对本人在考评期间内的工作业绩及行为表现(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进行总结,核心是对照企业对自己的职责和目标要求进行自我评价。 4、部门主管根据受评人日常工作目标完成程度、管理日志记录、考勤记录、统计资料、个人述职等,在对受评人各方面表现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负责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并指出对受评人的期望或工作建议,交部门上级主管审核。 如果一个员工有双重直接主管,由其主要业务直接主管负责协调另一业务直接主管对其进行考评。 各级主管负责抽查间接下属的考评过程和结果。 5、主管负责与下属进行绩效面谈。当直接主管和员工就绩效考核初步结果谈话结束后,员工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但必须在考评表上签字。员工若对自己的考评结果有疑问,有权向上级主管或考评委进行反映或申诉。 对于派出外地工作的员工,反馈面谈由该员工所在地的直接主管代为进行。 6、人力资源部负责收集、汇总所有考评结果,编制考评结果一览表,报公司考评委员会审核。 7、考评委员会听取各部门的分别汇报,对重点结果进行讨论和平衡,纠正考评中的偏差,确定最后的评价结果。 8、人力资源部负责整理最终考评结果,进行结果兑现,分类建立员工绩效考评档案。 9、各部门主管就绩效考评的最终结果与下属面谈沟通,对受评人的工作表现达成一致意见,肯定受评人的优点所在,同时指出有待改进的问题和方向,双方共同制定可行的绩效改进计划和个人发展计划,提高个人及组织绩效。 10、人力资源部对本次绩效考评成效进行总结分析,并对以后的绩效考评提出新的改进意见和方案,规划新的人力资源发展计划。绩效考核六步走企业的绩效考核,应当分作六个具体的行动步骤组织实施。把每一个步骤列为一个作业单元,在行动前精心组织操作培训和专项辅导,并进行必要的模拟演练。 第一步 确定考核周期 依据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包括管理形态、市场周期、销售周期和生产周期),确定合适的考核周期,工作考核一般以月度为考核周期。每个周期进行一次例行的重点工作绩效考核。对需要跨周期才可能完成的工作,也应列入工作计划,进行考核。可以实行时段与终端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在开展工作的考核周期,考核工作的进展情况,在完成工作的考核周期,考核工作的终端结果。 第二步 编制工作计划 按照考核周期,作为考核对象的职能部门、业务机构和工作责任人,于周期期初编制所在部门或岗位的工作计划,对纳入考核的重点工作内容进行简要描述。每一项重点工作都要明确设置工作完成的时间指标和质效指标。同时按照预先设定的计分要求,设置每一项重点工作的考核分值。必要时,附加开展重点工作的保障措施。周期工作计划应按照时间要求编制完成,并报送考核执行人确认,然后付诸实施。 第三步 校正量效化指标 绩效考核强调要求重点工作的开展和完成必须设置量效化指标,量化指标是数据指标,效化指标是成效指标。重点工作的量效化指标,反映了重点工作的效率要求和价值预期。另外,在实际工作的操作中,并不是所有的工作结果或成效,都可以用数据指标进行量化的,而效化指标则比较难以设置和确定,需要一定的专业素质和及时的信息沟通。因此,考核执行人应会同考核对象,对重点工作的量效化指标进行认真校正并最终确定,保障重点工作的完成质效。 第四步 调控考核过程 在管理运转中,存在并发生着不确定性因素,容易造成工作变数,考核也是如此。当工作的变化、进展和预置的计划发生冲突时,首先应该对变化的事物进行分析,准确识别变化的原因和走向,然后对工作计划和考核指标作出及时、适当的调整改进。 第五步 验收工作成效 每个周期期末,在设定的时间内,考核执行人依据预置或调整的周期工作计划,对考核对象的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成效验收。按照每项工作设置的量效化指标和考核分值,逐项核实工作成效,逐项进行评分记分,累计计算考核对象该考核周期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实际得分,并就工作的绩效改进做出点评。 第六步 考核结果运用 考核的目的是改进绩效、推进工作、提高效率。考核对象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实际得分即为考核结果。如何运用考核结果,会直接影响考核的激励作用。要切实结合企业管理资源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企业文化的负载能力,在这个基础上选择和确定考核结果的运用方式。在这里简说几种考核结果的运用方法。 一是考薪挂钩,就是考核结果与薪资收入并轨,按照考核得分,计算薪资实际收入。这个薪资可能是职能职务薪酬或岗位工资,也可以使独立设立的绩效工资,还可能是效益奖金。 二是考职挂钩,把考核结果与考核对象的职位挂钩。考核对象由于主观因素,在较长时间内不能按计划完成重点工作或者不适于承担所在岗位的工作职责,应合理地调整其岗位或职务,避免重点工作遭受损失。 三是信息整合,通过考核,可以反映、整合并有效利用多个方面的考核信息。有资源配置信息、岗位设置信息、管理损耗信息、工作问题信息和人才信息等等。考核结果的信息运用,能够为企业的工作决策、管理运转和人才的培养使用,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六、什么是柔性管理?内容有哪些? 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灵活管理模式,它要求企业组织结构是扁平的和灵活的,企业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是市场导向的快速变化的,信息沟通是畅通的和便捷的,人的积极性得到最大发挥,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反应和调整管理。 柔性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新模式,也是人本管理的一种新实践。 柔性管理的内容: 1.强调感情管理、塑造企业文化、推行民主管理、重视人才培训、人力资源开发。 2.强调组织的柔性化 3.强调战略决策的柔性化 4.强调营销的柔性化 5.强调生产的柔性化 6.强调利用高新技术进行管理 7.强调视觉标识管理 七、什么是危机管理?有效的危机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 危机管理是指个人或组织为防范危机、预测危机、规避危机、化解危机、渡过危机、摆脱危机、减轻危机损害,或有意识利用危机等等,所采取的管理行为的总称。 危机管理的原则: 1.预防第一原则 2.公众利益至上原则 3.全局利益优先原则 4.主动面对原则 5.快速反应原则 6.统一对外原则 7.真诚坦率原则|考试大收集整理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管理学原理自考教材笔记,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大一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专升本的考试的管理学原理有不有重点!专升本的考试的管理学原理有重点,介绍如下:本考试要求考生具备识记、领会和应用能力。识记指识别和记忆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和指定教材中规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领会指正确领会管理活动的内在规律,把握管理职能对各种组织的重要作用,具体理解管理的原理、概念、目的、性质、内容和方法。应用指运用全面的、发展的、系统的观点以及所学的管理理论,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的管理问题,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四、考试内容第一章管理概述一、考核知识点管理概念与意义管理的性质管理者角色与技能管理职能二、考核要求管理概念与意义1、识记:管理的概念。2、领会:管理概念的多种表述。研究管理的意义。3、应用:联系实际说明管理的重要性。管理的性质1、识记:管理二重性的含义。2、领会:掌握管理二重性质的现实意义。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管理角色与技能1、识记:管理者的主要角色类型。管理者应掌握的基本技能。2、领会:不同层次管理者应重点掌握的技能。管理职能1、识记:管理的基本职能。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进一、考核知识点中国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形成西方的古典管理理论西方的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思想的新发展二、考核要求中国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领会: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及评价。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形成1、识记:早期有代表性的管理思想家。西方的古典管理理论1、识记:例外原则。2、领会: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要点。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要点。3、应用:古典管理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西方的行为科学理论1、识记:经济人与社会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2、领会:梅奥及霍桑试验。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3、应用:行为科学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现代管理思想的新发展1、领会:Z理论、企业文化理论、企业再造、学习型组织。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势。第三章管理原理一、考核知识点原理与管理原理权变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效益原理可持续发展原理二、考核要求原理与管理原理1、识记:管理原理概念。权变原理1、识记:权变原理的含义2、领会:权变原理的运用。系统原理1、识记:系统概念、特征。2、领会:系统原理的内涵。人本原理1、识记:人本原理的含义。2、领会:人本原理的应用。效益原理1、识记:效益概念。2、领会:效益原理的应用。可持续发展原理1、识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领会:可持续发展原理在管理中的应用。第四章计划工作一、考核知识点计划的内涵计划的类型计划编制程序计划的实施二、考核要求计划的内涵1、识记:计划的概念。计划工作的概念。2、领会:计划工作的特征。计划工作的任务。计划工作的要求。计划的类型1、识记:计划的类型。计划编制程序1、识记:计划编制程序。计划的实施1、识记:目标管理的概念与特点。2、领会:目标管理过程及其局限性。滚动计划法基本思想。第五章决策一、考核知识点决策的内涵与类型决策的原则与影响因素决策的过程决策的方法二、考核要求决策的内涵与类型1、识记:决策的概念。决策的类型。决策的原则与影响因素1、识记:决策的原则。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的过程1、识记:决策的过程。决策的方法1、领会:集体决策方法。第六章组织设计一、考核知识点组织与组织工作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原则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管理宽度与组织层次集权与分权直线与参谋组织结构类型与选择二、考核要求组织与组织工作1、识记:(1)组织的含义。(2)组织工作的含义。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原则1、领会: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原则。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1、领会: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管理宽度与组织层次1、识记:管理宽度、组织层次的概念。2、领会:层次产生的原因。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集权与分权1、识记:(1)职权、集权、分权的含义。2、领会:(1)影响集权与分权的主要因素。(2)过分集权的弊端。(3)分权的实现途径。直线与参谋1、识记:直线职权、参谋职权含义。参谋职权的类别。2、领会:直线与参谋的矛盾。正确发挥参谋作用的注意事项。组织结构类型与选择1、识记:组织结构的各种类型。2、领会:各种组织结构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组织结构发展的趋势。3、应用:分析组织的组织结构形式。能对各种不同类型组织结构的运行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这些结构形式的适用条件。第七章人员配备一、考核知识点人员配备的任务与原则(二)人员的选聘(三)人员的考评(四)人员的培训二、考核要求人员配备的任务与原则1、识记:人员配备的含义。2、领会:人员配备的任务。人员配备的原则。(二)人员的选聘1、识记:(1)选聘要求。(2)选聘方法。(3)选聘程序。2、领会:外部招聘和内部提升的优缺点。3、应用:分析组织人员选聘情况。(三)人员的考评1、识记:(1)考评的定义和作用。(2)考评的要求。(3)考评的方法。(4)考评的程序。2、应用:分析组织人员考评情况。(四)人员的培训1、识记:(1)培训的目的与作用。(2)培训的内容。(3)培训的方法。(4)培训的程序。2、应用:分析组织人员培训情况。求湖北自考工商企业管理本科最新的管理学原理和财务管理学这两科笔记,万分感激! 求湖北自考工商企业管你是报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吧,这个专业很简单的。自考管理学原理难么50关于自考机构那个好,根据经验培训机构都差不多,机构都是集中上课,做题,划考点。关键还是要靠自己的学习。端正心态。自考不难考试。本回答由网友推荐哪位兄弟有管理学笔记?周三多的管理学原理笔记或习题你最好找在开这门课的熟人或者同学,嘿嘿 我也想要这门课的笔记!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没什么可以告诉你的!

质量管理学自考重点笔记汇总

你要哪个版本的?

一、选定专业领域

要想运用好质量管理技术,在知识面和视野上就要足够宽广,但是一定要选定自己喜欢而且擅长的专业领域作为目标,想要在自己的目标专业领域足够专业,需要进行地毯式的学习,丰满你的学术深度。

二、明确学习价值

学习的价值不止是获得知识,提升认知,更核心的价值在于通过深度学习,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知识架构,强化对所学知识的洞察和理解。

三、学习的方法

1、根据自己选定的目标专业领域,选择2、3本最具代表性的书籍开始学习,并逐渐深入,学习延伸。

2、设定学习任务,分解到每天的阅读量(例如:10页),因为每天坚持学习的效应远比空泛的长远目标更有价值。

3、制定每本书的学习目标,将书中你理解的概念和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做出标记,并摘录到学习笔记中,以便复习总结,加深理解。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14.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分为:企业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15.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昔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6.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7.外推法:是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 18.德尔菲法:专家预测法,美国兰德公司在50年代初与道格拉斯公司协作研究如何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以德菲尔作为方法的名称。 19.组织工作: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20.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份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21.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每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 22.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23.职位特征模型:MPS=(技能多样性+任务同一性+任务重要性)/3*自主性*反馈 24.安东尼结构:是美国斯隆管理学院提出的一种经营管理的层次结构。该结构把经营管理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战略规划层,战术计划层和运行管理层。 25.部门:是指组织中管理者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殊的领域。 26.授权:是指上级委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力,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行动权。授权者对被授权者有指挥监督权,被授权者负有报告与完成任务的责任。 27.活性化:是员工参与的一种高级形式,在这种状态下的员工在规定的限度内拥有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以及意愿,同时,他们对自己行动的后果以及对企业的成功又有高度的责任感。 28.业务流程再造:为了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这些关键的当今绩效指标方面实现剧烈的改进,而对业务过程进行的根本的再思考和激进的再设计。 29.人员配备:是指对管理者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30.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备,是对组织中全体人员的配备,它既包括管理者的配备也包括非管理者的配备。 31.时距判定法:是在知道下属是否准确地做出判断之前所必需消耗的最长时间。 32.领导工作:是指对组织内每个成员(个人)和全体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 33.命令一致原理:是指管理者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下达的各种命令越是一致,个人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矛盾就越小,领导与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责任感也就越大。 34.团队是指完成相互依存的任务,实现共同使命的一群人。 35.推进者:是帮助一个团队的管理和维护的人。 36.沟通:就是信息交流,是指将某一信息或意思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反应效果的过程。 37.激励:是指管理者通过设置需要,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 38.控制工作:是指管理者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需要重新拟订的标准,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39.间接控制:是以人们常常会犯错或没有觉察到那些将要出现的问题,因而未能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或预防措施为依据的管理。 40.直接控制:是相对于间接控制而言的,它是通过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来进行控制工作并认为全格的管理者出的差错最少。 41.预算: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的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的结果。 42.可变预算:是随着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它主要是限于在费用预算中应用。当单位可变费用(成本)不变时,可变费用总数是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实际当中可变预算主要是用来控制固定费用(成本)的。 43.零基预算法: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即以零为基础。 8、企业采购中心包括五种成员:使用者、影响者、采购者、决定者、信息控制者。 9、影响产业购买者决策的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企业本自的因素,目标、政策)、人际因素(地位、职权、说服力等)、个人因素。 10、产业购买者决策过程: 认识需要、确定需要、说明需要、物色供应商、征求建议书、选择供应商、选择订货程序、评价合同履行。 11、消费者市场划分的依据:地理细分、人口细分、心理细分、行为细分。 ★12、目标市场战略的含义、特点及优缺点: 1)无差异市场营销:不考虑各子市场的特性,而只注重共性,只推出某种单一产品,运用单一营销组合,适合尽可能多的顾客需求。优:有利于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费用。缺:不会受到所有购买的欢迎。又叫多数谬误。 2)差异市场营销:同时为几个子市场服务,设计不同产品,并在渠道、促销和定价方面加以改变,适应各个子市场的需要。优:提高消费者对企业信任感,提高重复购买率,使总销售额增加。缺:生产成本和营销费用增加。 3)集中市场营销:以一个或少数几个性质相似的子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取得较大的市场占有率。优:比较容易取得有利地位,获得较高投资收益率。缺:在较大的风险性。 13、企业调整和优化产品组合的策略: 1)扩大产品组合:拓展产品组合的宽度和深度。2)缩减产品组合:3)产品延伸;4)产品大类现代化 14、使用中间商品牌的利弊:利:可以更好的控制价格,进货成本较低,竞争力强,得到较高利润。弊:花钱多、必须大量订货,将大量资金压在商品库存中,承担风险。 15、品牌统分策略:个别品牌、统一品牌、分类品牌、企业名称加个别品牌。 16、多品牌策略的原因: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互相竞争的品牌。1)只要被零售店接受,就占用更大的货架面积,竞争者面积相应减少。2)吸引更多的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3)有助于企业内部各个产品部门、产品经理之间展开竞争,提高效率。4)使企业深入到各个不同的市场部分,占领更大的市场。 ★17、产品生命周期策略: 1)介绍期:快速撇脂、缓慢撇脂、快速渗透、缓慢渗透。2)成长期:改善产品品质,如增加新的功能、改变产品款式;寻找新的子市场;改变广告宣传的重点,建立产品形象;适当机会降价策略。3)成熟期:调整市场。发现产品新用途或改变推销方式;调整产品;调整营销组合。4)衰退期:继续策略;集中策略:能力和资源集中最有利的子市场和分销渠道上;收缩策略:降低促销费用,增加利润;放弃策略。 18、新产品开发过程:寻求创意、甄别创意、形成产品概念、制定营销战略、营业分析、产品开发、市场试销、批量上市。 19、新产品扩散过程采取的措施和策略: 1)迅速起飞:加强推销、开展广告攻势、开展促销活动;2)快速增长:促进口头沟通、加强广告攻势、向中间商提供支持、运用促销手段使消费者重复购买;3)实现渗透最大化:继续采用快速增长策略、更新产品设计和广告策略;4)维持一定水平销售额:使衰退期产品继续满足市场需要、扩展分销渠道、加强广告攻势。 20、定价方法: 1)成本导向定价法:成本加成定价法、目标定价法 2)需求导向定价法:认知价值定价法、反向定价法 3)竞争导向定价法:随行就市定价法、投标定价法 20、定价策略: 1)折扣与折让定价策略:现金折扣、数量折扣、功能折扣、季节折扣、让价策略。2)地区定价策略:FOB原产地定价、统一交货定价、分区定价、基点定价、运费免收定价。3)心理定价:声望定价、尾数定价、招俫定价。★4)差别定价策略:也叫价格歧视,是企业按照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反映成本费用的比例差异的价格销售某种产品或劳务。顾客差别定价、产品形式差别定价、产品部位差别定价、销售时间差别定价。条件:市场必须是可细分的有不同的需求程度;较低价格购买者不会以较高价格倒卖;竞争者不可能以低价竞销;不能得不偿失;不会引起顾客反感;不违法。5)新产品定价策略:撇脂定价、渗透定价。6)产品组合定价策略:产品线定价、选择产品定价、补充产品定价、分部定价、副产品定价、产品系列定价 21、分销渠道的主要职能:调研、促销、接洽、配合、谈判、物流、融资、风险承担。 22、渠道冲突的类型和原因 1)垂直渠道冲突、水平渠道冲突、多渠道冲突。 2)目标差异、归属差异、认知差异、过渡依赖。 23、预防、化解渠道冲突的策略:信息加强型策略、信息保护型策略(调解、仲裁、诉讼)、渠道势力策略(减少、预防、化解)。 24、企业确定广告预算的方法:1)量力而行法。2)销售百分比法。按照销售额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广告开支。优:使管理认识到所有类型的费用支陨都与总收入的变动有密切关系;根据单位广告成本、产品售价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考虑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保持竞争的相对稳定。缺:因果倒置、容易失去有利的营销机会;随每年销售波动而变化,与广告长期方案相抵触;随意确定一个比率;平均主义。3)竞争对等法。(4)目标任务法。 25、销售人员的工作任务: 1)积极寻找和发现顾客或潜在顾客;2)把企业产品和服务信息传递给顾客;3)运用推销技术千方百计推销产品;4)向顾客提供各种服务;5)经常向企业报告访问推销活动情况,并进行市场调查和收集市场情报。 26、人员推销的特点:1)注重人际关系,同顾客建立友谊;2)具有灵活性;3)针对性强,无效劳动少;4)能实现潜在交换,造成实际销售;5)有利于企业了解市场,提高决策水平;6)用于竞争激烈的情况,也适于价格昂贵和性能复杂的商品。 27、市场营销计划的内容:1)经理摘要;2)当前市场营销状况;3)机会和问题分析;4)目标;5)市场营销战略;6)行动方案;7)预计的损益表;8)控制。 28、市场营销组织类型: 1)专业化组织:职能型组织、产品型组织、市场型组织、地理型组织。 2)结构性组织:金字塔型、矩阵型。 29、产品型组织的优、缺点:优:能够有效协调各种市场营销职能,并对市场变化积极反应;较小品牌也不会忽视。缺:缺乏整体观念、部门冲突、多头领导。 30、产品市场营销经理的职责: 1)发展产品的长期经营和竞争战略;2)编制年度营销计划和销售预测;3)与广告代理商和经销代理商研究广告设计、节目方案和宣传活动;4)激励推销人员和经销商经营产品的兴趣;5)收集产品信息、市场情报,进行统计分析。 31、市场营销控制类型:年度计划控制、盈利能力控制、效率控制和战略控制。 32、年度计划控制方法:1)销售分析、2)市场占有率分析:全部市场占有率、可达市场占有率、相对市场占有率(三个最大竞争者)、相对市场占有率(市场领导竞争者)。3)市场营销费用对销售额比率分析。4)财务分析。5)顾客态度追踪:抱怨和建议系统、固定顾客样本、顾客调查。 33、提升企业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的对策:1)优化市场营销环境;2)塑造优秀企业文化;3)制定营销道德规范;4)奉行社会营销观念。 34、关系营销和交易营销的区别:1)交易核心是交易,从交易中获利;关系核心是关系,从合作关系中获利。2)交易把视野局限于目标市场上;关系涉及范围则广得多,包括消费者、竞争者、供应者、分销商、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等。3)交易强调获得顾客;关系强调保持顾客;4)交易不太强调顾客服务;关系高度强调顾客服务;5)交易是有限的顾客参与和适度的顾客联系;关系高度的顾客参与和紧密的顾客联系。

产品设计过程一般包括策划立项,方案设计(评审)、具体工程设计(评审)、样机制作(验证)、试运行、验收鉴定。

自考质量管理重点笔记整理汇总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14.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分为:企业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15.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昔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6.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7.外推法:是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 18.德尔菲法:专家预测法,美国兰德公司在50年代初与道格拉斯公司协作研究如何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以德菲尔作为方法的名称。 19.组织工作: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20.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份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21.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每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 22.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23.职位特征模型:MPS=(技能多样性+任务同一性+任务重要性)/3*自主性*反馈 24.安东尼结构:是美国斯隆管理学院提出的一种经营管理的层次结构。该结构把经营管理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战略规划层,战术计划层和运行管理层。 25.部门:是指组织中管理者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殊的领域。 26.授权:是指上级委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力,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行动权。授权者对被授权者有指挥监督权,被授权者负有报告与完成任务的责任。 27.活性化:是员工参与的一种高级形式,在这种状态下的员工在规定的限度内拥有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以及意愿,同时,他们对自己行动的后果以及对企业的成功又有高度的责任感。 28.业务流程再造:为了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这些关键的当今绩效指标方面实现剧烈的改进,而对业务过程进行的根本的再思考和激进的再设计。 29.人员配备:是指对管理者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30.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备,是对组织中全体人员的配备,它既包括管理者的配备也包括非管理者的配备。 31.时距判定法:是在知道下属是否准确地做出判断之前所必需消耗的最长时间。 32.领导工作:是指对组织内每个成员(个人)和全体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 33.命令一致原理:是指管理者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下达的各种命令越是一致,个人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矛盾就越小,领导与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责任感也就越大。 34.团队是指完成相互依存的任务,实现共同使命的一群人。 35.推进者:是帮助一个团队的管理和维护的人。 36.沟通:就是信息交流,是指将某一信息或意思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反应效果的过程。 37.激励:是指管理者通过设置需要,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 38.控制工作:是指管理者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需要重新拟订的标准,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39.间接控制:是以人们常常会犯错或没有觉察到那些将要出现的问题,因而未能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或预防措施为依据的管理。 40.直接控制:是相对于间接控制而言的,它是通过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来进行控制工作并认为全格的管理者出的差错最少。 41.预算: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的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的结果。 42.可变预算:是随着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它主要是限于在费用预算中应用。当单位可变费用(成本)不变时,可变费用总数是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实际当中可变预算主要是用来控制固定费用(成本)的。 43.零基预算法: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即以零为基础。 8、企业采购中心包括五种成员:使用者、影响者、采购者、决定者、信息控制者。 9、影响产业购买者决策的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企业本自的因素,目标、政策)、人际因素(地位、职权、说服力等)、个人因素。 10、产业购买者决策过程: 认识需要、确定需要、说明需要、物色供应商、征求建议书、选择供应商、选择订货程序、评价合同履行。 11、消费者市场划分的依据:地理细分、人口细分、心理细分、行为细分。 ★12、目标市场战略的含义、特点及优缺点: 1)无差异市场营销:不考虑各子市场的特性,而只注重共性,只推出某种单一产品,运用单一营销组合,适合尽可能多的顾客需求。优:有利于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费用。缺:不会受到所有购买的欢迎。又叫多数谬误。 2)差异市场营销:同时为几个子市场服务,设计不同产品,并在渠道、促销和定价方面加以改变,适应各个子市场的需要。优:提高消费者对企业信任感,提高重复购买率,使总销售额增加。缺:生产成本和营销费用增加。 3)集中市场营销:以一个或少数几个性质相似的子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取得较大的市场占有率。优:比较容易取得有利地位,获得较高投资收益率。缺:在较大的风险性。 13、企业调整和优化产品组合的策略: 1)扩大产品组合:拓展产品组合的宽度和深度。2)缩减产品组合:3)产品延伸;4)产品大类现代化 14、使用中间商品牌的利弊:利:可以更好的控制价格,进货成本较低,竞争力强,得到较高利润。弊:花钱多、必须大量订货,将大量资金压在商品库存中,承担风险。 15、品牌统分策略:个别品牌、统一品牌、分类品牌、企业名称加个别品牌。 16、多品牌策略的原因: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互相竞争的品牌。1)只要被零售店接受,就占用更大的货架面积,竞争者面积相应减少。2)吸引更多的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3)有助于企业内部各个产品部门、产品经理之间展开竞争,提高效率。4)使企业深入到各个不同的市场部分,占领更大的市场。 ★17、产品生命周期策略: 1)介绍期:快速撇脂、缓慢撇脂、快速渗透、缓慢渗透。2)成长期:改善产品品质,如增加新的功能、改变产品款式;寻找新的子市场;改变广告宣传的重点,建立产品形象;适当机会降价策略。3)成熟期:调整市场。发现产品新用途或改变推销方式;调整产品;调整营销组合。4)衰退期:继续策略;集中策略:能力和资源集中最有利的子市场和分销渠道上;收缩策略:降低促销费用,增加利润;放弃策略。 18、新产品开发过程:寻求创意、甄别创意、形成产品概念、制定营销战略、营业分析、产品开发、市场试销、批量上市。 19、新产品扩散过程采取的措施和策略: 1)迅速起飞:加强推销、开展广告攻势、开展促销活动;2)快速增长:促进口头沟通、加强广告攻势、向中间商提供支持、运用促销手段使消费者重复购买;3)实现渗透最大化:继续采用快速增长策略、更新产品设计和广告策略;4)维持一定水平销售额:使衰退期产品继续满足市场需要、扩展分销渠道、加强广告攻势。 20、定价方法: 1)成本导向定价法:成本加成定价法、目标定价法 2)需求导向定价法:认知价值定价法、反向定价法 3)竞争导向定价法:随行就市定价法、投标定价法 20、定价策略: 1)折扣与折让定价策略:现金折扣、数量折扣、功能折扣、季节折扣、让价策略。2)地区定价策略:FOB原产地定价、统一交货定价、分区定价、基点定价、运费免收定价。3)心理定价:声望定价、尾数定价、招俫定价。★4)差别定价策略:也叫价格歧视,是企业按照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反映成本费用的比例差异的价格销售某种产品或劳务。顾客差别定价、产品形式差别定价、产品部位差别定价、销售时间差别定价。条件:市场必须是可细分的有不同的需求程度;较低价格购买者不会以较高价格倒卖;竞争者不可能以低价竞销;不能得不偿失;不会引起顾客反感;不违法。5)新产品定价策略:撇脂定价、渗透定价。6)产品组合定价策略:产品线定价、选择产品定价、补充产品定价、分部定价、副产品定价、产品系列定价 21、分销渠道的主要职能:调研、促销、接洽、配合、谈判、物流、融资、风险承担。 22、渠道冲突的类型和原因 1)垂直渠道冲突、水平渠道冲突、多渠道冲突。 2)目标差异、归属差异、认知差异、过渡依赖。 23、预防、化解渠道冲突的策略:信息加强型策略、信息保护型策略(调解、仲裁、诉讼)、渠道势力策略(减少、预防、化解)。 24、企业确定广告预算的方法:1)量力而行法。2)销售百分比法。按照销售额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广告开支。优:使管理认识到所有类型的费用支陨都与总收入的变动有密切关系;根据单位广告成本、产品售价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考虑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保持竞争的相对稳定。缺:因果倒置、容易失去有利的营销机会;随每年销售波动而变化,与广告长期方案相抵触;随意确定一个比率;平均主义。3)竞争对等法。(4)目标任务法。 25、销售人员的工作任务: 1)积极寻找和发现顾客或潜在顾客;2)把企业产品和服务信息传递给顾客;3)运用推销技术千方百计推销产品;4)向顾客提供各种服务;5)经常向企业报告访问推销活动情况,并进行市场调查和收集市场情报。 26、人员推销的特点:1)注重人际关系,同顾客建立友谊;2)具有灵活性;3)针对性强,无效劳动少;4)能实现潜在交换,造成实际销售;5)有利于企业了解市场,提高决策水平;6)用于竞争激烈的情况,也适于价格昂贵和性能复杂的商品。 27、市场营销计划的内容:1)经理摘要;2)当前市场营销状况;3)机会和问题分析;4)目标;5)市场营销战略;6)行动方案;7)预计的损益表;8)控制。 28、市场营销组织类型: 1)专业化组织:职能型组织、产品型组织、市场型组织、地理型组织。 2)结构性组织:金字塔型、矩阵型。 29、产品型组织的优、缺点:优:能够有效协调各种市场营销职能,并对市场变化积极反应;较小品牌也不会忽视。缺:缺乏整体观念、部门冲突、多头领导。 30、产品市场营销经理的职责: 1)发展产品的长期经营和竞争战略;2)编制年度营销计划和销售预测;3)与广告代理商和经销代理商研究广告设计、节目方案和宣传活动;4)激励推销人员和经销商经营产品的兴趣;5)收集产品信息、市场情报,进行统计分析。 31、市场营销控制类型:年度计划控制、盈利能力控制、效率控制和战略控制。 32、年度计划控制方法:1)销售分析、2)市场占有率分析:全部市场占有率、可达市场占有率、相对市场占有率(三个最大竞争者)、相对市场占有率(市场领导竞争者)。3)市场营销费用对销售额比率分析。4)财务分析。5)顾客态度追踪:抱怨和建议系统、固定顾客样本、顾客调查。 33、提升企业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的对策:1)优化市场营销环境;2)塑造优秀企业文化;3)制定营销道德规范;4)奉行社会营销观念。 34、关系营销和交易营销的区别:1)交易核心是交易,从交易中获利;关系核心是关系,从合作关系中获利。2)交易把视野局限于目标市场上;关系涉及范围则广得多,包括消费者、竞争者、供应者、分销商、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等。3)交易强调获得顾客;关系强调保持顾客;4)交易不太强调顾客服务;关系高度强调顾客服务;5)交易是有限的顾客参与和适度的顾客联系;关系高度的顾客参与和紧密的顾客联系。

六、什么是柔性管理?内容有哪些? 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灵活管理模式,它要求企业组织结构是扁平的和灵活的,企业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是市场导向的快速变化的,信息沟通是畅通的和便捷的,人的积极性得到最大发挥,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反应和调整管理。 柔性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新模式,也是人本管理的一种新实践。 柔性管理的内容: 1.强调感情管理、塑造企业文化、推行民主管理、重视人才培训、人力资源开发。 2.强调组织的柔性化 3.强调战略决策的柔性化 4.强调营销的柔性化 5.强调生产的柔性化 6.强调利用高新技术进行管理 7.强调视觉标识管理 七、什么是危机管理?有效的危机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 危机管理是指个人或组织为防范危机、预测危机、规避危机、化解危机、渡过危机、摆脱危机、减轻危机损害,或有意识利用危机等等,所采取的管理行为的总称。 危机管理的原则: 1.预防第一原则 2.公众利益至上原则 3.全局利益优先原则 4.主动面对原则 5.快速反应原则 6.统一对外原则 7.真诚坦率原则|考试大收集整理

嗯,可以找我具体交流下,或者,你可以留个邮箱啊什么的、

自考质量管理重点笔记汇总语文

绩效考核(performance examine)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公司的发展规划、战略目标体系及其目标责任体系、指标评价体系、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等,其核心是促进企业管理水准的提高及综合实力的增强,其实质是使员工个人的能力得以提升,并确保人尽其才,使人力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明确这个概念,可以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及重点。企业制定了发展规划、战略目标时,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个目标需要把目标分阶段分解到各部门各人员身上,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任务。绩效考核就是对企业人员完成目标情况的一个跟踪、记录、考评。绩效考核的内容及目的绩效考核:收集、分析、传递有关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等方面信息的过程。 绩效考核是检测产品结果和顾客需求的满意程度。 国内许多企业实行的绩效考核,其实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完整的绩效管理应当是一个循环流程,包括绩效目标制订、绩效辅导、绩效考核和绩效激励等内容。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绩效考核是在年底对过去绩效情况的回顾,甚至有些公司是到了年底才匆忙制订了考核的标准、条款和权重,"针对的是点";而绩效管理则是向前看,侧重过程,通常需要一年时间完成整个流程。 有新观点认为:绩效考核是计算企业的合力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手段衡量出哪些因素推动企业发展,哪些因素制约企业发展。从而找到平衡点,以达到企业和谐发展的目的。绩效考核的应用绩效考核的应用重点在薪酬和绩效的结合上。薪酬与绩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是两个密不可分的环节。在设定薪酬时,一般已将薪酬分解为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正是通过绩效予以体现,而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也必须要表现在薪酬上,否则绩效和薪酬都失去了激励的作用。编辑本段绩效考评的形式按考评时间分类(1)日常考评。指对被考评者的出勤情况、产量和质量实绩、平时的工作行为所作的经常性考评; (2)定期考评。指按照一定的固定周期所进行的考评,如年度考评、季度考评等。按考评主体分类分为主管考评、自我考评、同事考评和下属考评。 即“360度考评方法”。 (1)主管考评。指上级主管对下属员工的考评。这种由上而下的考评,由于考评的主体是主管领导,所以能较准确地反映被考评者的实际状况,也能消除被考评者心理上不必要的压力。但有时也会受主管领导的疏忽、偏见、感情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考评偏差。 (2)自我考评。指被考评者本人对自己的工作实绩和行为表现所作的评价。这种方式透明度较高,有利于被考评者在平时自觉地按考评标准约束自己。但最大的问题是有“倾高”现象存在。 (3)同事考评。指同事间互相考评。这种方式体现了考评的民主性、但考评结果往往受被考评者的人际关系的影响。 (4)下属考评。指下属员工对他们的直接主管领导的考评。一般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员工,用比较直接的方法,如直接打分法等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可以公开或不公开。 (5)顾客考评。许多企业把顾客也纳入员工绩效考评体系中。在一定情况下,顾客常常是惟一能够在工作现场观察员工绩效的人,此时,他们就成了最好的绩效信息来源。按考评结果的表现形式分类(1)定性考评。其结果表现为对某人工作评价的文字描述,或对员工之间评价高低的相对次序以优、良、中、及、差等形式表示; (2)定量考评。其结果则以分值或系数等数量形式表示。绩效考核方法1、图尺度考核法(Graphic Rating Scale,GRS):是最简单和运用最普遍的绩效考核技术之一,一般采用图尺度表填写打分的形式进行。 2、交替排序法(Alternative Ranking Method,ARM):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排序考核法。其原理是:在群体中挑选出最好的或者最差的绩效表现者,较之于对其绩效进行绝对考核要简单易行得多。因此,交替排序的操作方法就是分别挑选、排列的“最好的”与“最差的”,然后挑选出“第二好的”与“第二差的”,这样依次进行,直到将所有的被考核人员排列完全为止,从而以优劣排序作为绩效考核的结果。交替排序在操作时也可以使用绩效排序表。 3、配对比较法(Paired Comparison Method,PCM):是一种更为细致的通过排序来考核绩效水平的方法,它的特点是每一个考核要素都要进行人员间的两两比较和排序,使得在每一个考核要素下,每一个人都和其他所有人进行了比较,所有被考核者在每一个要素下都获得了充分的排序。 4、强制分布法(Forced Distribution Method,FDM):是在考核进行之前就设定好绩效水平的分布比例,然后将员工的考核结果安排到分布结构里去。 5、关键事件法(Critical Incident Method,CIM):是一种通过员工的关键行为和行为结果来对其绩效水平进行绩效考核的方法,一般由主管人员将其下属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非常优秀的行为事件或者非常糟糕的行为事件记录下来,然后在考核时点上(每季度,或者每半年)与该员工进行一次面谈,根据记录共同讨论来对其绩效水平做出考核。 6、行为锚定等级考核法(Behaviorally Anchored Rating Scale,BARS):是基于对被考核者的工作行为进行观察、考核,从而评定绩效水平的方法。 7、目标管理法(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目标管理法是现代更多采用的方法,管理者通常很强调利润、销售额和成本这些能带来成果的结果指标。在目标管理法下,每个员工都确定有若干具体的指标,这些指标是其工作成功开展的关键目标,它们的完成情况可以作为评价员工的依据。 8、叙述法:在进行考核时,以文字叙述的方式说明事实,包括以往工作取得了哪些明显的成果,工作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是什么。 9、360°考核法:又称交叉考核(PIV),亦即,将原本由上到下,由上司评定下属绩效的旧方法,转变为全方位360°交叉形式的绩效考核。在考核时,通过同事评价、上级评价、下级评价、客户评价以及个人评价来评定绩效水平的方法。交叉考核,不仅是绩效评定的依据,更能从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改革提升。找出问题原因所在,并着手拟定改善工作计划。编辑本段绩效考核的周期绩效考核周期的概念绩效考核周期也可以叫做绩效考核期限,是指多长时间对员工进行一次绩效考核。绩效考核通常也称为业绩考评或“考绩”,是针对企业中每个职工所承担的工作,应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职工行为的实际效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 由于绩效考核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因此考核周期过短,会增加企业管理成本的开支;但是,绩效考核周期过长,又会降低绩效考核的准确性,不利于员工工作绩效的改进,从而影响绩效管理的效果。因此,在准备阶段,还应当确定出恰当的绩效考核周期。确定绩效考核周期的方法绩效考核周期确定,需考虑因素以下几个因素: 1、职位的性质。不同的职位,工作的内容是不同的,因此绩效考核的周期也应当不同。一般来说,职位的工作绩效比较容易考核的,考核周期相对要短一些。 2、指标的性质。不同的绩效指标,其性质是不同的,考核的周期也方应不同。一般来说,性质稳定的指标,考核周期相对要长一些;相反,考核周期相对就要短一些。 3、标准的性质。在确定考核周期时,还应当考核到绩效标准的性质,就是说考核周期的时间应当保证员工经过努力能够实现这些标准,这一点其实是和绩效标准的适度性联系在一起的。编辑本段绩效考核原则基本原则1、公平原则公平是确立和推行人员考绩制度的前提。不公平,就不可能发挥考绩应有的作用。 2、严格原则 考绩不严格,就会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考绩不严,不仅不能全面地反映工作人员的真实情况,而且还会产生消极的后果。考绩的严格性包括:要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要有严肃认真的考核态度;要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与科学而严格的程序及方法等。 3、单头考评的原则 对各级职工的考评,都必须由被考评者的“直接上级”进行。直接上级相对来说最了解被考评者的实际工作表现(成绩、能力、适应性),也最有可能反映真实情况。间接上级(即上级的上级)对直接上级作出的考评评语,不应当擅自修改。这并不排除间接上级对考评结果的调整修正作用。单头考评明确了考评责任所在,并且使考评系统与组织指挥系统取得一致,更有利于加强经营组织的指挥机能。 4、结果公开原则 考绩的结论应对本人公开,这是保证考绩民主的重要手段。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被考核者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从而使考核成绩好的人再接再厉,继续保持先进;也可以使考核成绩不好的人心悦诚服,奋起上进。另一方面,还有助于防止考绩中可能出现的偏见以及种种误差,以保证考核的公平与合理。 5、结合奖惩原则 依据考绩的结果,应根据工作成绩的大小、好坏,有赏有罚,有升有降,而且这种赏罚、升降不仅与精神激励相联系。而且还必须通过工资、奖金等方式同物质利益相联系,这样,才能达到考绩的真正目的。 6、客观考评的原则 人事考评应当根据明确规定的考评标准,针对客观考评资料进行评价,尽量避免渗入主观性和感情色彩。 7、反馈的原则 考评的结果(评语)一定要反馈给被考评者本人,否则就起不到考评的教育作用。在反馈考评结果的同时,应当向被考评者就评语进行说明解释,肯定成绩和进步,说明不足之处,提供今后努力的参考意见等等。 8、差别的原则 考核的等级之间应当有鲜明的差别界限,针对不同的考评评语在工资、晋升、使用等方面应体现明显差别,使考评带有刺激性,鼓励职工的上进心。“三重一轻”原则绩效考核只有渗透到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当中,才能真正发挥效力,如此,应遵循以下“三重一轻”的原则: 1)重积累:平时的点点滴滴,正是考核的基础; 2)重成果:大大小小的成果,才可以让员工看到进步,才有前进的动力; 3)重时效:指定一个固定的时间考核,往往想不起来当初发生的事情。考核,应该就在事情发生的当下,而不是过了很久之后; 4)轻便快捷:复杂的绩效考核方式,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才可能取得预定效果。今目标针对并不复杂的中小企业,更侧重在通过轻量的方式,为管理者提供和积累考核素材。编辑本段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总则(一)目的 1.通过绩效管理将部门和员工个人的工作表现与公司战略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确保公司战略快速平稳地实现。 2.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促进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增强公司凝聚力。 3.通过绩效管理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促进公司快速发展。 4.通过对员工工作绩效、工作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为员工薪资调整、职位变动、培训与发展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二)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人员,但下列人员除外。 1.公司总经理 2.临时工、小时工 3.在试用期内的员工绩效管理流程绩效管理主要包括制订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考核、绩效反馈4项工作,绩效管理流程是一个循环的工作过程,各自的主要工作事项见下图。 制订绩效计划 确定绩效目标 根据绩效目标制订绩效计划 绩效实施与管理 被考核者完成本职工作 各级考核者为被考核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各级考核者观察并记录被考核者的工作表现及完成的工作业绩 绩效反馈 告知被考核者考核结果 对被考核者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进行分析 针对被考核者有待提高的内容制订绩效改进计划 绩效考核 各级考核者根据被考核者的实际工作表现对其展开评估 绩效考核(一)考核人员分类 根据员工所担任的职务不同,将员工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及部门一般工作人员(包括一般生产、技术人员、财务人员、行政事务类人员、营销人员)4类。 (二)考核实施主体 考核由综合部负责组织,督促和指导各级主管对其下属员工进行考核,并对考核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协调和处理。 员工考核由部门经理组织实施;中高层领导考核由总经理组织实施。 (三)考核期及考核时间 考核分为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3种,具体考核时间如下表所示。 考核期及考核时间安排一览表 考核时间 考核类别 考核实施时间 考核结束时间 考核对象 1月1日~12月31日 年度考核 1月10日 1月25日 所有人员 每个季度 季度考核 下个季度第一个月的上旬 所有人员 每月 月度考核 次月的前三天 销售人员 考核内容考核分为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三大部分,不同部门和不同职位的员工,其考核权重也不同,各部门应根据各职位的要求来确定其权重所占比例的大小。 1.工作业绩 (1)任务绩效,与具体职务的工作内容或任务紧密相连,是对员工本职工作完成情况的体现,主要考核其任务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 (2)管理绩效,主要是针对行政管理类人员,考核其对部门或下属人员管理的情况。 (3)周边绩效,与组织特征相关联的,是对相关部门服务结果的体现。 2.工作能力 工作能力分为专业技术能力与综合能力。 3.工作态度 工作态度主要考核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工作作风,其考核指标可以从工作主动性、工作责任感、工作纪律性、协作性、考勤状况5个方面设定具体的考核标准。 4.附加分值 附加分值主要是针对员工日常工作表现的奖惩记录而设立的。年度考核得分计算1.高层管理人员年度考核得分=季度考核得分的平均分×70%+年度考核得分×30% 2.中层管理人员年度考核得分=季度考核得分的平均分×65%+年度考核得分×35% 3.基层管理人员年度考核得分=季度考核得分的平均分×60%+年度考核得分×40% 4.一般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得分=季度考核得分的平均分×50%+年度考核得分×50%绩效沟通与反馈(一)绩效沟通 综合部将考核结果告知被考核者,被考核者的直接上级会就绩效考核的结果与被考核者面谈,若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无异议,则在考核结果表上签字确认;若有异议,则可进行绩效考核申诉。 (二)制订绩效改进计划 对被考核者的绩效考核结束后,各级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应及时对其绩效中未达到公司要求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制订出相应的改进计划。各级考核者应为被考核者提供绩效改进指导和帮助,并跟踪其改进结果。绩效申诉(一)提交申诉 被考核者有权利了解考核的成绩,如对考核结果不服,可以按照本制度规定的程序进行申诉。 考核申诉有效期为绩效沟通结束后的一个星期之内。被考核者进行绩效考核申诉时需填写《绩效考核申诉表》,交至综合部。 (二)申诉受理 综合部接到员工绩效考核申诉后,应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向员工直接上级的上级领导、员工直接上级和员工了解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并将具体情况反映给员工所在部门经理,由被考核者所在部门经理对其考核结果进行复查。综合部与员工所在部门经理、员工三方共同协商并寻求解决的办法。 (三)申诉处理 综合部在接到申诉后的十个工作日内给予员工答复,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存档。考核成绩管理与应用(一)考核成绩资料的管理 经被考核者签字确认后的考核成绩资料由综合部进行存档, (二)考核成绩的划分 公司采用强制正态分布法将员工的考核成绩分为5等,S-优秀,占5%;A-良好,占20%;B-好,占55%;C-需提高,占15%;D-不合格,占5%。 (三)考核成绩的应用 员工考核成绩作为其薪资调整、奖金发放、职务晋升或降职或辞退、人员培训等的重要依据,具体内容见公司员工薪资管理制度、职位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附则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未尽事宜另行参照综合部制定的相关制度;本制度的解释权归综合部所有。编辑本段考核流程如是说考核的流程1、人力资源部负责编制考评实施方案,设计考评工具,拟定考评计划,对各级考评者进行培训,并提出处理考评结果的应对措施,供考评委员会决策。 2、各级主管组织员工撰写述职报告并进行自评。 3、所有员工对本人在考评期间内的工作业绩及行为表现(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进行总结,核心是对照企业对自己的职责和目标要求进行自我评价。 4、部门主管根据受评人日常工作目标完成程度、管理日志记录、考勤记录、统计资料、个人述职等,在对受评人各方面表现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负责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并指出对受评人的期望或工作建议,交部门上级主管审核。 如果一个员工有双重直接主管,由其主要业务直接主管负责协调另一业务直接主管对其进行考评。 各级主管负责抽查间接下属的考评过程和结果。 5、主管负责与下属进行绩效面谈。当直接主管和员工就绩效考核初步结果谈话结束后,员工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但必须在考评表上签字。员工若对自己的考评结果有疑问,有权向上级主管或考评委进行反映或申诉。 对于派出外地工作的员工,反馈面谈由该员工所在地的直接主管代为进行。 6、人力资源部负责收集、汇总所有考评结果,编制考评结果一览表,报公司考评委员会审核。 7、考评委员会听取各部门的分别汇报,对重点结果进行讨论和平衡,纠正考评中的偏差,确定最后的评价结果。 8、人力资源部负责整理最终考评结果,进行结果兑现,分类建立员工绩效考评档案。 9、各部门主管就绩效考评的最终结果与下属面谈沟通,对受评人的工作表现达成一致意见,肯定受评人的优点所在,同时指出有待改进的问题和方向,双方共同制定可行的绩效改进计划和个人发展计划,提高个人及组织绩效。 10、人力资源部对本次绩效考评成效进行总结分析,并对以后的绩效考评提出新的改进意见和方案,规划新的人力资源发展计划。绩效考核六步走企业的绩效考核,应当分作六个具体的行动步骤组织实施。把每一个步骤列为一个作业单元,在行动前精心组织操作培训和专项辅导,并进行必要的模拟演练。 第一步 确定考核周期 依据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包括管理形态、市场周期、销售周期和生产周期),确定合适的考核周期,工作考核一般以月度为考核周期。每个周期进行一次例行的重点工作绩效考核。对需要跨周期才可能完成的工作,也应列入工作计划,进行考核。可以实行时段与终端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在开展工作的考核周期,考核工作的进展情况,在完成工作的考核周期,考核工作的终端结果。 第二步 编制工作计划 按照考核周期,作为考核对象的职能部门、业务机构和工作责任人,于周期期初编制所在部门或岗位的工作计划,对纳入考核的重点工作内容进行简要描述。每一项重点工作都要明确设置工作完成的时间指标和质效指标。同时按照预先设定的计分要求,设置每一项重点工作的考核分值。必要时,附加开展重点工作的保障措施。周期工作计划应按照时间要求编制完成,并报送考核执行人确认,然后付诸实施。 第三步 校正量效化指标 绩效考核强调要求重点工作的开展和完成必须设置量效化指标,量化指标是数据指标,效化指标是成效指标。重点工作的量效化指标,反映了重点工作的效率要求和价值预期。另外,在实际工作的操作中,并不是所有的工作结果或成效,都可以用数据指标进行量化的,而效化指标则比较难以设置和确定,需要一定的专业素质和及时的信息沟通。因此,考核执行人应会同考核对象,对重点工作的量效化指标进行认真校正并最终确定,保障重点工作的完成质效。 第四步 调控考核过程 在管理运转中,存在并发生着不确定性因素,容易造成工作变数,考核也是如此。当工作的变化、进展和预置的计划发生冲突时,首先应该对变化的事物进行分析,准确识别变化的原因和走向,然后对工作计划和考核指标作出及时、适当的调整改进。 第五步 验收工作成效 每个周期期末,在设定的时间内,考核执行人依据预置或调整的周期工作计划,对考核对象的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成效验收。按照每项工作设置的量效化指标和考核分值,逐项核实工作成效,逐项进行评分记分,累计计算考核对象该考核周期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实际得分,并就工作的绩效改进做出点评。 第六步 考核结果运用 考核的目的是改进绩效、推进工作、提高效率。考核对象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实际得分即为考核结果。如何运用考核结果,会直接影响考核的激励作用。要切实结合企业管理资源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企业文化的负载能力,在这个基础上选择和确定考核结果的运用方式。在这里简说几种考核结果的运用方法。 一是考薪挂钩,就是考核结果与薪资收入并轨,按照考核得分,计算薪资实际收入。这个薪资可能是职能职务薪酬或岗位工资,也可以使独立设立的绩效工资,还可能是效益奖金。 二是考职挂钩,把考核结果与考核对象的职位挂钩。考核对象由于主观因素,在较长时间内不能按计划完成重点工作或者不适于承担所在岗位的工作职责,应合理地调整其岗位或职务,避免重点工作遭受损失。 三是信息整合,通过考核,可以反映、整合并有效利用多个方面的考核信息。有资源配置信息、岗位设置信息、管理损耗信息、工作问题信息和人才信息等等。考核结果的信息运用,能够为企业的工作决策、管理运转和人才的培养使用,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六、什么是柔性管理?内容有哪些? 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灵活管理模式,它要求企业组织结构是扁平的和灵活的,企业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是市场导向的快速变化的,信息沟通是畅通的和便捷的,人的积极性得到最大发挥,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反应和调整管理。 柔性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新模式,也是人本管理的一种新实践。 柔性管理的内容: 1.强调感情管理、塑造企业文化、推行民主管理、重视人才培训、人力资源开发。 2.强调组织的柔性化 3.强调战略决策的柔性化 4.强调营销的柔性化 5.强调生产的柔性化 6.强调利用高新技术进行管理 7.强调视觉标识管理 七、什么是危机管理?有效的危机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 危机管理是指个人或组织为防范危机、预测危机、规避危机、化解危机、渡过危机、摆脱危机、减轻危机损害,或有意识利用危机等等,所采取的管理行为的总称。 危机管理的原则: 1.预防第一原则 2.公众利益至上原则 3.全局利益优先原则 4.主动面对原则 5.快速反应原则 6.统一对外原则 7.真诚坦率原则|考试大收集整理

没什么可以告诉你的!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大学语文自考教材考试重点,大学语文考试题及重点资料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考大学语文好考吗你好:《大学语文》是一门文化基础课。文化基础课仿佛很“散漫”,容易满足于一知半解、星星点点。特别是成年人,急于掌握专业,无心留恋于文化基础。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大学语文》作为文化基础课,很多内容需要认真学习,历史、时代、作家、作品等等,都需要尽可能多多记住,以便于在头脑中绘制一张丰富多彩的文化地图。学习“中国文学史概述”记住“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为了大致了解中国的文学史,大致了解五十几位作家在历史上的地位,《大学语文》教材在《附录》中撰写了“中国文学史概述”,编制了“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这两篇虽然是《附录》,但还是要学习的。“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中国文学史概述”不仅有助于直接深入了解其中编入《大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家和作品,对提高考试成绩,提高一般文化素质也是有帮助的。记住入选作家的生平经历等情况《大学语文》共收57位作家,65篇作品。其中57位作家都有300字到500字的简要介绍,介绍作家的生平事迹、思想倾向、风格流派、艺术特点、历史地位、作品文集等。它们都是了解作家的必要资料,也是分析作品的参考资料。对于这些资料,考试题中常有,应该强迫自己记住。记住的方法可以用红笔在介绍中划线,也可以花费一点时间做更简要的笔记,要把作者的生平事迹的主要方面,如业绩、贡献、思想倾向、艺术风格流派、影响等记住。努力学习古代汉语知识《大学语文》教材共收古文作品43篇,约占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二。这43篇的字、词、句的注释比较详细,是为了适应自学考生的实际水平和便于“无师自通”而特意编辑的。对这些注释,可以根据自己的陌生程度和试题常见,为阅读常用的字词句进行笔录,便于重点复习。此外还有两个材料值得注意,一个是课文后面《思考与练习》中有关虚词的比较用法,一个是教材后边《附录》中“中国古代汉语语法常识”。这两个材料收词不多,而且举例一般出自《大学语文》,有助于复习。前者可以集中摘录下来,后者不妨用书而不必摘录。强记名言名句背熟10篇重点诗歌《大学语文》65篇,几乎篇篇都有名言名句。名言是文章中的一段话,往往语意畅达,说理透彻,言简意赅。名言、名句、名段,考生应该记住,或应该记住大意。考试大纲要求背诵的10篇诗歌,最好抄成卡片,随时随地复习。认真阅读作品培养理解分析能力《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目的,主要是下面三个方面:一是重在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学知识,提高文化素养;二是重在理解作品和分析作品,学习前人优秀思想道德传统和表达技巧;再者是在前述两者的基础上练习写作,提高表达和应用能力。另外,还要培养对作品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一是通过阅读作品来进行;其次是结合作者的思想倾向来进行;再次是联系时代历史背景来进行,等等。这些方法可以综合起来运用。研究考试大纲和历届试题提高应查能力为了《大学语文》的自学和考试,还要仔细研究课程自学考试大纲和揣摸历届的试题。考试大纲概括地叙述了自学考试的方向,具体地例举了课程的自学考试内容,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以及考试内容、考试范围、考试标准等等,都有明确规定,是自学《大学语文》课程的依据。它十年如一日,保持稳定,应该经常放在案前以备随时参考。历届《大学语文》试题是根据考试大纲编制的,形态上也维持不变。考生通过对历届试题的研究,可以揣摸考试的标准、熟悉考试的题型、了解考试的范围、研究考试的内容、掌握答题方式。根据近几年的试题,大致有如下题型:一、单项选择题。它的内容由三部分组成:作家作品知识、课文分析和文体知识。二、多项选择题。它的内容由四部分组成:作家作品知识、课文分析、文体知识和语言知识。三、填空题。它的内容大致由四部分组成:作家作品知识、课文分析、文体知识和要求背诵的诗词。四、词语解释题。主要是古代文词语,也有近代文词语。五、古文翻译题。六、简答题,一般是考察课文分析。七、简析题,一般也是课文分析,主要是精读课文。八、作文。了解这些试题,我们就可以掌握学习和考试的主动权。自考的大学语文有哪些课文是重点的都不要去背,理解请问在哪里才能买到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大学语文全国高等教这类书很好买的,在各个自考报名点有售,而且各个考试书店也有.自考考试报错了大学语文专科报成本科自考考试报错了,大学语文专科报肯定通过了,本科比专科学历高嘛!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   索引序列
  •   自考质量管理重点笔记汇总图
  •   自考质量管理重点笔记汇总
  •   质量管理学自考重点笔记汇总
  •   自考质量管理重点笔记整理汇总
  •   自考质量管理重点笔记汇总语文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