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自考财务管理重点知识归纳

自考财务管理重点知识归纳

发布时间:

自考财务管理重点知识归纳

发布时间:

自考财务管理重点知识归纳

财管这门课程总共有21章,按照财管内容来归纳大致可分为财管基础、投资管理、估值管理、运营资本管理、筹资管理、成本管理、责任管理。基础部分是第1章、3章;投资管理是第4章、第5章;估值管理是第6章、第7章、第8章;运营资本管理是12章;筹资管理是第9章、10章、11章;成本管理是第13章、第14章、15章、16章、17章;责任管理是第18章、19章、20章、21章。归纳时按照学习进度反向进行,目的是加强学习不够充分部分的复习,所以顺序是与书本不同的。 第十七章短期经营决策 重点内容: 1、相关成本和不相关成本 2、生产决策重要方法: 差量分析法、边际贡献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 3、亏损产品停产决策: 边际贡献大于零则不停产 4、零部件自制与外购决策: 选择相关成本小的方案 5、特殊订单是否接受: 接受的边际贡献大于接受的相关成本,考虑专属成本、机会成本。 6、约束资源最优利用决策: 单位限制资源边际贡献大的产品先满足生产 7、进一步深加工的决策: 差量分析法,比较利润 8、产品销售定价原理: 依据市场类型来决定 9、产品定价方法: 加成定价、市场定价、新产品定价(渗透、撇脂)、闲置定价。 易错点: 1、自制与外购决策外购单价: 小于单位变动成本(单位材料、人工、制造+单位专属、机会) 2、停产决策计算产品停产单价: 大于单位变动成本,使边际贡献大于0 第十八章全面预算 重点内容: 1、增量预算与零基础预算: 2、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 3、预计生产量 =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产成品存货-预计期初产成品存货 4、预计材料采购量 =预计生产量+预计期末材料存量-预计期初材料存量 5、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销售费用、管理费用预算 6、财务预算的编制 易错点: 1、材料采购金额的计算: 先计算本期生产量,再计算本期材料采购量,再计算采购金额 2、产品存在不合格率时 ,生产产品量等于合格产品量/(1-不合格率) 3、期初、期末存量的确定: 一般是下期销量的百分比,本期期初等于上期期末 4、赊销分期收回: 按比例求出本期数量,下期数量,再分别求出期初、期末、本期采购、本期销售。本期采购=期末+本期销售-期初 5、现金预算编制: 现金不足需要借款金额X计算:-不足金额+X-X*利率>最低现金保持金额。现金充足还款金额Y计算:现金多余金额-Y-利息>最低现金持有量,取整数为还款金额 第十九章、责任会计 1、最能反映部门真实贡献的是部门营业利润 =部门边际贡献-部门可控固定成本-部门不可控固定间接费用。 2、剩余收益的计算公式 =部门税前经营净利润-部门平均净经营资产*要求的税前投资报酬率。 第二十章、业绩评价 1、经济增加值公式 =税后营业净利润-调整后资本成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2、税后经营净利润 =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1-25%) 3、调整后资本 =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第十三章、产品成本计算 重点内容: 1、直接分配法与交互分配法的区别 2、约当产量法下的分配率计算公式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费用)/(完工产量+在产品约当产量),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数量*分配率,在产品成本=在产品约当产量*分配率,这是加权平均法。 3、先进先出法如何计算成本 4、分部法成本还原 5、平行法成本 易错点: 1、两道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计算: 先求每道工序的完工进度率,再分别乘以每道工序的在产品数量,其中第二道工序完工率=(第一道定额+第二道定额*完工百分比)/总定额。 2、交互分配法对外分配率 =(待分配费用+分进来费用-分出去费用)/(本部门耗用总量-辅助部门耗用量) 3、交互分配法对内分配率 =待分配费用/本部门耗用总量 4、分项结转法步骤: (1)计算出第一步完工半成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用加权平均法;(2)半成品入库,按平均加权法计算半成品成本,确定转出至第二步半产品成本;(3)计算第二步骤完工产品直接材料、人工、制造费用,按第一步骤分配率占比还原完工产品直接材料费用,与第二步骤各项费用相加得到材料、人工、制造的成本 5、平行结转法: (1)第一步骤各项成本计算,分配率=待分配费用/(本步骤在产品约当数+总完工产品数+第二步在产品约当)(2)第二步骤各项成本计算,分配率中用本步骤的约当数;(3)两步骤相加得到总成本;(4)按可变净值法分解联产品成本 第十四章、标准成本法 重点内容: 1、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价差=实际数*(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量差=(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2、直接材料价差、直接材料量差 直接人工耗费差异=价差,直接人工效率差异=量差 变动成本耗费差异=价差,变动成本效率差异=量差 3、固定制造费用差异二分法: 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预算数 能量差异=固定制造标准分配率*(生产能力-实际产量标准工时) 4、三因素分析法: 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预算数 闲置能量差异=(生产能量-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标准分配率 效率差异=固定制造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 易错点: 1、直接材料成本 =(采购价+运输成本)/(1-正常损耗率),储存成本不计入 2、需要修订基本成本标准的是: 生产工艺、物理结构、重要原材料 3、需要修订现行标准成本的是: 季节材料涨价、设备利用率提高、新工艺、人工成本上升。 4、材料价格差异 是在采购过程中形成的,与储存和加工无关 5、标准成本的计算过程: 每件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消耗*标准价格 每件变动制造标准成本 =(预算费用/生产能量工时)*单位标准工时 每件固定制造标准成本 =(预算费用/生产能量工时)*单位标准工时 6、单位实际成本 =实际材料耗用量*单价+实际变动费用/实际产量+实际固定制造 费用/实际产量 7、部门可控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固定费用*部门可控成本率 第十五章、作业成本 重要内容: 1、作业成本库的种类: 单位级、批次级、品种级、生产维持级 2、作业成本动因种类: 业务、持续、强度 易错点: 1、编制作业成本分配表: 思路是计算各步骤分配率(作业成本/总作业量),再按各步骤的作业量分配费用。下一步分配率计算时要加上上一步分配给该步骤的费用。 2、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单位成本 =作业合计成本/(完工产品数+在产品数本作业约当量) 第十六章、本量利分析 重点内容 1、本量利损益模型: EBIT=(P-V)*Q-F 2、边际贡献方程: M=(P-V)*Q=销售成本-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率 m=M/P*Q=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单位边际贡献/单价 边际成本率 v=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单位变动成本/单价 边际成本率+变动成本率=1 制造边际贡献 =销售收入-变动生产成本 产品边际贡献 =销售收入-变动生产成本-变动销售费用 3、保本分析: 保本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0 保本额*边际贡献率-固定费用=0 4、保本点指标: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实际销售量 安全边际额 =实际销售额-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安全边际率 =安全边际额/实际销售额 正常销售额 =盈亏点销售额+安全边际额 1=盈亏临界点作业率+安全边际率 5、安全边际与EBIT: EBIT=边际贡献率*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安全边际率 息税前利润率=边际贡献率*边际安全率 6、利润敏感分析: 利润对销量的敏感系数=经营杠杆系数=1/安全边际率 易错点: 1、延期成本定义 2、Y=a+b*x看作是总成本对销售额的函数 ,则b是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 =1-b 3、盈亏临界点销售额L =f/(p-v),当单价和变动成本等比例变化时,L反向变化 4、敏感系数可以用求经营杠杆的公式得到 第九章、资本结构 1、资本结构决策分析方法: 资本成本比较法、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企业价值比较法。 2、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基本观点: 每股收益相同时的息税前利润或营业收入 [(EBIT-I1)(1-T)-PD1]/N1=[(EBIT-I2)(1-T)-PD2]/N1 ,决策原则,大于上式EBIT用债务筹资,反之用股权筹资 3、经营杠杆系数 =息税前利润百分比/销售收入百分比=M/EBIT=(EBIT+F)/EBIT 4、财务杠杆系数 =每股收益变化百分比/息税前利润百分比=EBIT/(EBIT-I-PD/(1-T)) 5、联合杠杆系数 =每股收益变化百分比/销售收入百分比=经营杠杆*财务杠杆 第十一章、股利分配、股票分割与股票回购 1、除权参考价的计算: =(股权登记日收盘价-每股现金股利)/(1+送股率+转增率) 第六章、债券、股票价值评估 1、债券价值评估方法: (1)平息债券Vd=利息*(P/A,rd,n)+本金*(P/F,rd, n);(2)贴现债券,Vd=到期本利和*(P/F,rd,n);零息Vd=本金*(P/F,rd, n);(3)流通债券:第t时点、平息债券Vd=利息*(P/A,rd,n-t)+本金*(P/F, rd, n-t);贴现债券,Vd=到期本利和*(P/F,rd,n-t);零息Vd=本金*(P/F, rd,n-t) 2、债券到期收益率: P0=I*(P/A,rd,n)+M*(P/F,rd,n) 3、普通股价值评估: (1)零增长股票价值:V0=D/rs;(2)固定增长股票的价值: V0=D0*(1+g)/(rs-g);(3)非固定增长股票价值,分段计算 4、优先股价值评估: Vp=Dp/rp 第七章、期权价值评估 1、期权投资策略: (1)保护性看跌期权:买1股票、买1看跌期权,锁定最低净损益;(2)抛补性看涨期权:买1股票,卖出1看涨期权,锁定最高净损益;(3)对敲:买1看跌,买1看涨,剧烈波动(4)空头对敲:卖1看涨,卖1看跌,市场稳定 2、金融期权复制原理和套期保值原理: (1)每份期权价值C0=购买股票支出-借款费用=H*S0-B;(2)H=(Cu-Cd)/(Su-Sd),B=(H*Sd-Cd)/(1+r) 3、风险中性原理: (1)计算上下行概率:无风险利率r=上行概率P*股价上升百分比+(1-P)*(-股价下行百分比);(2)计算期权价值:C0=(P*Cu+(1-P)*Cd)/(1+r),看涨期权股票下行Cd等于0;上行概率=(1+r-d)/(u-d),u=1+上行百分比,d=1-下行百分比。 4、看涨期权-看跌期权平价原理: 看涨期权价值C-看跌期权价值P=标的资产价格S-执行价格的现值PV(X) 第八章、企业价值评估 1、现金流量折现模型: (1)现金股利折现;(2)股权现金流量折现;(3)实体现金折现 现金流预测计算公式: (1)实体现金流=税后经营净利润+折旧(=毛流量)-经营运营资本增加(=净流量)-资本支出(净经营长期资产增加+折旧)=股权现金流+债权现金流=税后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资产增加;(2)股权现金流=净利润-股权净投资;(3)债权现金流=税后利息费用-债权净投资(净经营资产增加*负债率);(4)税后经营净利润=净利润+税后利息费用。 2、股票市价模型: (1)市盈率模型股权价值=可比企业平均市盈率*目标企业每股收益;(2)市净率模型股权价值=可比企业平均市净率*目标企业每股净资产;(3)市销率模型股权价值=可比企业平均市销率*目标企业每股营业收入。 3、驱动因素: (1)本期市盈率=股利支付率*(1+g)/(rs-g)(2)本期市净率=权益净率*股利支付率(1+g)/(rs-g);(3)本期市销率=营业净利润*股利支付率*(1+g)/(rs-g) 4、模型修正: 先平均,后修正,以修正平均市盈率法为例(1)可比企业平局市盈率=可比企业市盈率之和/n;(2)可比企业平均预期增长率=各可比企业预期增长率之和/n;(3)可比企业修正平均市盈率=可比企业平均市盈率/可比企业平均增长率;(4)目标企业每股股权价值=可比企业修正平均市盈率*目标企业增长率*目标企业每股收益。 5、股价平均法: 先修正,后平均,先计算出每一个修正后的股权价值,再平均股权价值 第四章、资本成本 1、税前债务成本估计方法: (1)到期收益率,插值法,注意计息次数;(2)可比公司法,没有上市债券,但有可比公司债券,处于同一行业、类似商业模式;(3)风险调整法,=无风险利率+企业信用风险补偿,信用风险补偿是信用级别相似的上市债券与同期政府债券差额的均值;(4)财务比率法,三无,无上市债券、无可比公司、无信用级别相似,计算出信用级别,再用风险调整法。 2、不考虑发行费普通股资本成本估计: (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rs=rf+β*(rm-rf);(2)股利增长模型,rs=D1/P0+g;(3)债券收益率风险调整法,rs=rdt+RPc,RPc约为3%-5%; 3、有发行费用的优先股资本成本: rp=Dp/P0(1-F) 4、永续债资本成本: rpd=Ipd/Ppd*(1-F) 5、加权平均成本 第五章、投资项目资本预算 1、独立项目评估方法: (1)基本方法: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2)辅助方法:回收期法、会计报酬率法 2、投资项目现金流量估计方法: (1)建设期现金流量=-原始投资额=-长期资产投资-垫资运营资本-原有资产的变现价值-变现所得税;(2)营业期现金毛流量=营业收入-付现营业费用-所得税=税前经营利润+折旧=收入*(1-所得税率)-付现营业费用*(1-所得税率)+折旧*所得税率;(3)终结期现金流=回收长期资产净残值及所得税影响+回收垫资营运资本 3、运用可比公司法估计投资项目资本成本: (1)卸载可比企业财务杠杆:β资产=可比上市公司的β权益/(1+(1-T可比)*可比公司权益比);(2)加载目标企业财务杠杆,目标公司的β权益=β资产*(1+(1-T目标)*目标企业权益比);(3)用资产资本定价模型计算股东要求的报酬率;(4)计算加权平均成本 第九章、长期筹资 1、筹资的四种方法: 长期债务筹资、普通股筹资、混合筹资、租赁筹资 2、 债券发行价格 =未来支付的利息现值+到期本金现值 3、普通股筹资: (1)配股除权参考价=(配股前股票市值+配股价格*配股数量)/(配股前数量+配股数量)=(配股前每股价格+配股价格*股份变动比率)/(1+股份变动比例);每股股票配股权价值=配股除权参考价-配股价格/购买一股新股所需的原股数;(2)增发新股(3)股权再融资 4、混合筹资: (1)优先股;(2)认股权证与股票看涨期权的区别,新发股票,有稀释,不能用期权模型;(3)可转换债的筹资成本: 5、可转换债券筹资成本: (1)可转换债券最低价值:纯债券价值=利息现值+本金现值,转换价值=股价*转换比例,等于两者中较高者;(2)可转换债券税前成本等于投资人的内含报酬率,决策原则是处于债券成本与股权成本之间。 6、租赁的决策分析: 租赁净现值=租赁的现金流量总现值-借款购买的现金流量总现值,包括租赁费、折旧抵税额、期末资产余值。 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和预测 1、因数分析法替代顺序: 报告期指标R1=A1*B1*C1,基期指标R0=A0*B0*C0,用实际值替代基准值,替代A1:A1*B0*C0,替代B1:A1*B1*C0,替代C1:A1*B1*C1 2、运营资本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资本-长期资产,运营资本配置率=运营资本/流动资产,流动比率=1-(1-运营资本配置率) 3、权益乘数 =1+产权比率,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分母包括资本化和费用化利息 4、杜邦分析核心比率: 权益净利率=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5、管理用财务报表体系: 权益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其中: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资产 6、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 =经营资产销售百分比-经营负债销售百分比-((1+增长率)/增长率)*预计营业净利率*(1-预计股利支付率) 7、可持续增长率 =本期净利润*本期利润留存率/期初股东权益=营业净利率*期末总资产周转率*期末总资产期初股东权益*利润留存率 8、外部融资额 =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销售增长额,含有通胀的营业收入增长率=(1+通胀率)*(1+销售增长率)-1 第十二章、运营资本管理 1、易变现率 =(股东权益+长期债务+经营性流动负债-长期资产)/经营性流动资产 2、筹资策略 :适中型:波动性流动资产=短期金融负债,激进型:波动性流动资产<短期金融负债,保守型:波动性流动资产>短期金融负债 3、最佳现金持有量分析: 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最小,存货模式C=(2*T*F/k)的平方根;随机模式:H=3R-2L 4、改变信用政策的决策: 总额法和差量法,总额法:应收账款占用资金=日赊销额*平均收账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折扣成本=赊销额*折扣率*享受折扣的客户比率 5、陆续供应经济订货量,要乘(1-日消耗量/日送货量) 6、放弃现金折扣成本计算: 折扣百分比/(1-折扣百分比)*360/(信用期-折扣期) 第一章、财管基本原理 1、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1)投资活动:长期投资+短期投资(2)筹资活动:短期筹资+长期筹资(3)财务管理=长期投资管理+运营资本管理+长期筹资管理 2、财务管理的概念和理论: (1)核心概念:货币时间价值+风险报酬权衡(2)基本理论:价值评估+风险评估+投资组合+资本结构 3、财务管理目标: (1)利润最大化(2)每股收益最大化(3)股东财富最大化 4、资本市场有效性基础条件: (1)理性投资人(2)独立的理性偏差(3)套利行为 5、有效资本市场对财管的意义: (1)不能改变会计方法提升股价(2)不能通过金融投机获利(3)关注自己公司股价是有益的 6、资本市场效率的程度: (1)弱式有效:历史信息=技术分析无用(2)半强式有效:历史信息+公开信息=技术分析无用+基本面分析无用(3)强式有效:历史信息+公开信息+内部信息=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内幕消息无用 第三章、价值评估基础 1、基准利率的基本特征: (1)市场化(2)基础性(3)传递性 2、利率的影响因数: (1)通货膨胀溢价(2)违约风险溢价(3)流动性风险溢价(4)期限风险溢价 3、利率期限结构的三种理论: (1)无偏预期理论(2)市场分割理论(3)流动性溢价理论 4、货币时间价值: (1)报价利率、计息期利率和有效年利率的关系 5、年金的种类: (1)普通年金(2)预付年金(3)递延年金(4)永续年金 6、资本市场线: (1)总期望报酬率=Q*风险组合的期望报酬率+(1-Q)*无风险利率,Q为风险组合占自有资本的比例,1-Q是无风险资产比例(2)直线方程:Ri=Rf+(Rm-Rf)*组合标准差/市场组合标准差(3)斜率含义:单位整体风险市场价格 7、证券市场线: (1)β=相关系数*单个证券标准差/市场标准差(2)直线方程:Ri=Rf+β*(Rm-Rf)(3)斜率含义:市场风险溢价

财务管理学00067自考知识点可以登录查找。作为专门的在线教育平台,的备考指导栏目就专门收录有自考的历年真题和模拟练习题,还有备考的知识点指导。点击底部咨询官网。 自考学习 1全面提升学习兴趣,比机械记忆强太多 学习兴趣是最关键的,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对于刚接触的学习材料抱有新鲜感,利用好这心态,进行最全面的学习备考材料,圈要点、查资料、做笔记。全面学习的趣味性非常高,考生也能基本掌握考试内容。 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 2深入学习,发掘重点 当我们对所学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就要开始深入学习,对照考纲挖掘所学内容里的重点,最后将书里的重点内容,反复记忆、消化。 因为自考试题是从题库中出来的,往往会反复考到,只要把这些题目都牢记于心,及格率大大增加。 3熟能生巧,量化试题 根据大纲复习,要求识记和掌握的重点背下来,就可以有好的成绩。 在复习的时候,也不仅仅看书、做笔记这么简单,要知道我们是自考生!在读书复习的时候,大量做考卷做试题,才能让我们自己发现不足之处重点突破。 4知识有共性,举一反三 在我们不断进行学习、做习题的时候,还要学会总结,易错的地方马上纠正,并发现这些所学知识的共性,学会举一反三。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商务运营管理重点知识归纳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主要内容之一。下面是企业管理和运营管理的知识点归纳。 企业管理和运营管理的知识点 企业运营管理,作为企业生存赢利的关键要素和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它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市场经营成果;从长远来看,能否找到适合企业经营需要的企业运作模式并不断完善决定着一个企业能否有未来。 同的企业运营模式具有不同的赢利潜力和竞争优势,企业运营管理为企业所带来的竞争优势最终可以归结为能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成功的企业运营模式与现存的运营模式相比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价值的更好的方法。我们提出创新企业运营模式,也就是要提升客户价值创造能力,延续企业的竞争优势,最终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管理(Business Management)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 管理一词还有许多定义,这些定义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来的,也仅仅反映了管理性质的某个侧面。为了 对管理进行比较广泛的研究,而不局限于某个侧面,我们采用下面的定义: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当然还要有一定的眼光对市场的观察。企业管理要点:需建立企业管理的整体系统体系。 A、运营管理 运营管理是企业三大主要职能(财务、运营、营销) 之一,企业通过运营管理把投入转换成产出。因此运营管理在企业竞争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且不可替代的地位。出色的运营管理是企业生存以至取胜的关键要素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运营管理除了要考虑基于价格、质量、时间的竞争之外,还要考虑基于服务、柔性和环保的竞争。尤其是在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这些因素将显得更加重要。而这种竞争战略的调整,将会体现在运营管理的战略理念以及方法的各层面上。 运营的定义就是:对企业经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运营管理也可以指为对生产和提供公司主要的产品和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 过去,西方学者把与工厂联系在一起的有形产品的生产称为production或manufacturing,而将提供服务的活动称为 operations。现在的趋势是将两者均称为 运营。 企业运营管理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职能是财务会计、技术、生产运营、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经营活动是这五大职能有机联系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企业为了达到自身的经营目的,必须对上述五大职能进行统筹管理,这种管理就是运营。 运营管理的对象是运营过程和运营系统。运营过程是一个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是一个劳动过程或价值增值的过程,它是运营的第一大对象,运营必须考虑如何对这样的生产运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运营系统是指上述变换过程得以实现的手段。 现代运营管理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大。现代运营的范围已从传统的制造业企业扩大到非制造业。其研究内容也已不局限于生产过程的计划、组织与控制,而是扩大到包括运营战略的制定、运营系统设计以及运营系统运行等多个层次的内容。把运营战略、新产品开发、产品设计、采购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配送直至售后服务看作一个完整的价值链,对其进行集成管理。 另外,有两个运营名词值得注意:一是首席运营官(coo),二是资本运营。 首席运营官(coo)的职责主要是负责公司的日常营运管理,辅助ceo的工作。一般来讲,coo负责公司职能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设,并代表ceo处理企业的日常职能事务。如果公司未设有总裁职务,则coo还要承担整体业务管理的职能,主管企业营销与综合业务拓展,负责建立公司整个的销售策略与政策,组织生产经营,协助ceo制定公司的业务发展计划,并对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考核。 所谓资本运营,就是对集团公司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产,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增值。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把企业的资本运营分为资本扩张与资本收缩两种运营模式。 B、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就是企业以自身的目的及战略目标出发,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企业管理包含了运营管理。 企业管理所研究的问题,都在探求如何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加销量、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利润等等。企业和企业家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全体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企业的有效管理有赖于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企业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在生产运作、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等各方面进行规范管理的规章准则。企业制度包括产权制度、运行制度和管理制度。其中,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基础管理不可替代的工具。制定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员工的行为,使企业内各项活动行之有效地进行,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日新月异以及企业发展壮大,过于陈旧的硬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需求,越来越多的制度应逐渐软化,符合企业的变革与创新。 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和现状 (一) 强制制度 麦格雷戈的X理论以及泰勒的经济人假设认为,人天生是懒惰的,没有责任心,只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而劳动,甚至不愿意工作。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管理者在制定管理制度时,也只会考虑到以怎样的方法强迫员工进行劳动。所以,在工业经济初期,管理制度是强制性的硬要求,严格规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甚至对员工完成某项工作的动作都有要求。这种程序化的管理制度完全没有对员工的关心,只是一味地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的,员工迫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只能服从这种强制制度。 (二) 约束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周围环境的改变,员工渐渐会反抗过于苛刻的制度,争取自己的权利。相应地,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修改的制度,出现了软化的趋势。正如人际关系之父罗伯特。欧文提出的改善工作条件、制定童工法、缩短工作时间等管理方法,都是前所未见的。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些措施的提出,已经不再把人当作经济人,而是一种社会人来看待了。此时的管理制度已经开始对人本身有了关心和思考。 软化企业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随着企业的发展,陈旧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看似严格的管理制度却不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制度。国企改革几经波折,终于逐渐确立了以 产权明晰、政企分开、责权明确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企业制度的一种,管理制度也将随着企业制度的发展而发展,沿袭了多年的管理制度终究不能再顺应企业的需求,而将渐渐成为企业的绊脚石。因此,软化企业制度、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 企业环境的变化决定了软化制度的必要性 1. 外部环境。企业如同生物体的细胞,不是孤立存在的,并且,它的生存和发展还必须紧密依赖外在环境的变化。近几十年来,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科学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能再用一成不变的制度管理企业,否则企业必将被错综多变的外部环境所淘汰。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的超市都是用电脑结算,顾客不必等很长时间,收银员也比较轻松。但如果某个超市仍采用20年前商店的收款方式,要收银员用算盘一项一项地算,那这家超市恐怕是无人问津的。 2. 内部环境。企业内在的环境是指企业自身的各种内部因素。如果说外部环境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影响作用,那么内部环境对企业来说则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决定作用。同时,内部环境也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这种变化同样要求管理制度的软化。例如,库存是企业生产运作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库存管理制度不能适情况而定,则要么付出不必要的成本,要么影响生产,导致流水线的停工。所以,内部管理制度也是一定要软化的,根据内部环境、条件的不同而随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人需求的改变决定了软化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5种需求,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经济人的假设仅仅为了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而社会人的假设最多也只满足到人的社会需求。如今,现代人追求的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求。人首肯的是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在现代社会中有一席之地,这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想法促使现代人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在现代人这种自我实现需求的影响下,企业管理制度也必须有逐渐软化的趋势。如果还是以一种硬制度强制员工的行为,员工则要么消极怠工,要么抗议,甚至跳槽,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没有任何促进作用的。正是由于需求引发动机,动机又决定行为,如此看来,只有满足了员工的需求,才能促使员工真正地发挥才干,为企业服务。 (三)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了软化制度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制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逐步向厂长制发展,以前的政企不分、企业完全是一个行政单位的企业制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长期发展中,体现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具有独立财产权力、以公司制为主要形态的新型企业制度。同时,质量为上、效率优先逐渐成为各个现代企业追逐的目标。在生产方面,企业希望的上是降低成本;在销售方面,又希望提高利润。兼顾两者的企业,必须以适应其目标实现的制度做为指引企业行动的风向标。制度不是僵硬的,而是应该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创新,制度制定地得体,进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一个企业的发展,成败不仅仅在于它的技术,而在于管理制度,因为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核心竞争力,只有制度合理,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引入引导机制的实现管理方式 企业管理制度的软化,实质上是要求企业引入一种引导机制。现存的企业管理制度,强制也好,约束也罢,都是对员工行为的束缚,说到底还是由管理者制定并要求员工无条件服从。而现代企业倡导的应该是这种引导机制,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既不是生产的指挥者、调度者,也不是人际关系的调节者,而是一个引导者、领路人,他们的主要任务在于向员工说明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引导员工向规范的行为方向发展。在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只需要抛砖引玉,真正实现管理体制创新的还是员工。企业对于引导机制的引入,应视环境、发展状况而定,总的来说,是让员工体会到一种氛围。这里对于引导机制的引入方式有几点建议: (一) 以道德为导向,倡导人文精神,实现人性化管理 1.以道德为导向。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管理中不仅有理有法,更要体现情的存在。正如现在倡导由以法治国向以德治国转变一样,企业的管理制度也应以道德为导向。管理者犹如一场音乐会的指挥,在工作中只有统筹各方、协调发展,才能使工作顺利进行。 2.人性化管理。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是综合运用各种资源,使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管理过程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人,任何工作都无法进行,更谈不上管理了。正如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说:企业是否对社会有所贡献,从而蓬勃发展下去,关键取决于人。所以,人的作用是万不可忽视的。在倡导人文理念的今天,对企业的管理更要提倡一种人文精神,强调人性化管理的方法,甚至可以说,人本管理意识是企业的管理之本。企业管理实际上是一种综合管理,它必须调动人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对人的关注去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人性化管理便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制定新的管理制度,将现有的约束制度甚至 强制制度软化,让员工在企业中切实感觉到有人情味的管理制度,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才干。这种人性化管理在企业内不难做到,现在许多公司都会在员工生日时送上一份礼物,这一小小的举动便会让员工倍感温暖,因为他认为收到的不仅是公司给予的礼物与祝福,更是公司对自己的肯定,在日后的工作中定会更加努力地回报公司。相反,强制的硬制度会让员工对工作失去耐心,甚至对企业失去信心。 (二) 员工参与制度的制定,实行自我管理1.标志着员工地位的提升。现代企业中,员工的地位越来越高。工业经济初期,员工只是企业的受雇者,甚至仅仅被看作是劳动机器,而现在许多企业认为员工是企业的主人。这种地位的提升,一方面是企业倡导的,另一方面是员工希望得到的。然而这种变化不应仅仅是口头上说说就了事的,员工的确从内心希望成为企业的主人,这不仅是一种地位的提高,同时也是企业对员工自身价值的肯定。因此,让员工参与制度的制定是大有裨益的。 2.制度制定妥当,便于自我管理。以往的制度由管理者制定,但实际的一线工作中必然有一些困难是管理者了解不到的,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容易让员工认为管理者不了解一线员工的疾苦,对制度不免产生抵触情绪。如果让员工参与到制度的制定中,便可以使各种难处得以体现,制度制定地恰如其分,员工也便于自我管理。在制定制度时,可以向企业内的员工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或是成立一个由员工组成的制度委员会,及时了解员工对制度的感受。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让员工更容易接受。 (三) 营造良好氛围,创建优良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企业文化不单单是指企业提倡的厂旗、厂徽之类的表层文化,更应该是一种深入人心的精神。对于管理制度这种中层的企业文化而言,倡导通过明确员工的职责来推动文化的进步。企业不是在真空中发展,员工亦不是在真空中存在,只有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导致一致的行为规范,即良好制度的产生。 (四) 及时修改不合适的制度 企业是在发展的,是不断变化着的,制度也不可能是静止的。用新的情况去套用旧的制度,必然会约束企业的发展。只有按照企业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管理制度,才能使之与企业的运行相适应。远大集团的制度化生存,崇尚的是制度,提倡的却是创新,任何员工如果发现制度有不合理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改正。这种制度的改变也是人本管理的一种,更新制度的过程体现出的是企业民主管理方式和随机应变的管理方法。 当然,管理者在决定充分引导员工的时候,还应做好一些前提工作:设法为员工发挥才智创造适宜的条件,消除员工的心理障碍等等,这样才能使员工在进行管理与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才能。而前面提到的人性化管理、员工自我管理等软化企业管理制度的一系列方法,是引导机制的具体表现形式,只有将这些具体的工作做到位,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制度的创新和变革。 软化企业管理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一) 视企业发展情况而定 这里倡导的软化企业管理制度,前提是运作了一段时间、管理制度已经比较完备的企业,并不是说任何企业都应采取软制度。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企业,在制定制度时就不能一味追求宽松,否则不仅制度不能建立起来,反而使管理者日后的工作难以开展。所以,在企业文化尚未初步确立,员工还没有形成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时候,最好不要软化制度。 (二) 采取逐渐软化的方法,适可而止 企业管理制度的软化也不是说今天还在强制管理,明天就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软化管理制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管理者不仅要明白何时软化制度,更要清楚软化的程度。软化的力度不够,相当于没有做工作,软化地过分,则对管理制度是一种破坏,以前建立的制度体系不仅会土崩瓦解,更会让企业呈现出一盘散沙、无人管理的局面。只有管理者把握适度,软化地恰倒好处,才能使制度真正地为企业服务。 (三) 不能脱离科学管理的大前提 制度软化,并不是说要脱离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一切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前提。从现代企业的角度看,科学管理理论是有一定的弊端,它过于忽视人本身的感受,但其提出的作业管理、组织管理等许多理论在当今的管理工作中仍应严格遵循。如果抛开科学管理谈人性化管理或是自我管理,无异于不打地基直接建高楼,其结果是不得而知的。 综上所述,企业制度的建立,就是为了规范企业的管理,使工作有效地进行。在管理工作中引入引导机制,逐步实现管理制度的软化,必然符合知识经济时代下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实现企业的全面进步。

商务管理本科考试科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市场与市场营销、商务沟通方法与技能、企业组织与经营环境、会计原理与实务、战略管理与伦理、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管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商务运营管理、商务管理综合应用、商务管理毕业论文、英语(二)、消费经济学、企业会计学、广告学(一) 自学考试计划设置 1、公共基础课:所有专业或者同类专业应考者都必须参加的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英语(二)》、《政治经济学》等。 2、专业基础课:该专业考生要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 3、专业课: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本课程(简称专业课)。 4、选修课:有限制的选择自己需要的科目进行学习。选修科目的选择是有限制的,只能在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内选择。 5、实践性环节。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类课程的学分比例大致为3:4:3或2:5:3 按照专业考试计划的要求,每门课程进行一次性考试。课程考试合格者,发给单科合格证书,并按规定计算学分,不及格者,可参加下一次该科目的考试。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销售业务管理重点知识归纳

周转材料的摊销方法和会计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多次使用,并不改变其原有的实物形态,其价值逐渐转移到工程成本中去。周转材料的摊销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多次使用,并不改变其原有的实物形态,其价值逐渐转移到工程成本中去,因此,企业应根据周转材料的具体使用情况,采取合适的摊销方法进行价值摊销。按财会〔2003〕27号文件颁布的(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规定对周转材料的摊销方法可以采用一下几种方法:(一)一次摊销法“一次摊销法”是指在领用周转材料时,将其全部价值一次计入成本、费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易腐、易糟的周转材料,如安全网等。(二)分期摊销法“分期摊销法”是根据周转材料的预计使用期限分期摊入成本、费用。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经常使用或使用次数较多的周转材料,如脚手架、跳板、塔吊轨及枕木等。其计算公式如下:周转材料每期摊销销额=周转材料计划成本×(1-残值占计划成本%)/预计使用期限[例1]某工程领用脚手架一批,计划成本10000元,预计使用16个月,预计残值率为10%,计算本月周转材料摊销额。周转材料每月摊销额=10000×(1-10%)/16=562.5(元)。(三)分次摊销法“分次摊销法”是根据周转材料的预计使用次数将其价值分次摊入成本、费用。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使用次数较少或不经常使用的周转材料,如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所使用的定型模板和土方工程使用的挡板。其计算公式如下:周转材料平均每次摊销额=周转材料计划成本×(1-残值占计划成本%)/预计使用次数周转材料本期摊销额=本期使用次数×周转材料平均每次摊销额[例2]某工程领用定型模板一批,其计划成本8000元,预计残值率为10%,预计使用6次,本月使用2次,计算本月周转材料摊销额。周转材料平均每次摊销额=8000×(1-10%)/6=1200(元)。周转材料本月摊销额=2×1200=2400(元)。(四)定额摊销法“定额摊销法”是根据实际完成的实物”工程量和预算定额规定的周转材料消耗定额,计算确认本期摊入成本、费用的金额。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模板的周转材料。其计算公式如下:周转材料本期摊销额=本期实际完成的单位工程量×单位工程量周转材料的消耗定额[例3]某施工单位现场预制混凝土构件,领用木板一批。根据预算定额规定,完成每立方米工程量木模板的消耗定额为80元,本月实际完成100立方米。计算本月木模板摊销额如下:本月周转材料摊销额=100x80=8000(元)。以上介绍了周转材料摊销的几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无论采用哪几种方法摊销,都不能与实际损耗完全一致,这是由于施工企业都是露天作业,周转材料的使用、堆放都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另外,施工过程中安装拆卸的技术水平、工艺水平,都对周转材料的使用寿命影响很大。因此,企业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对周转材料进行摊销,都应在工程竣工时或定期对周转材料进行盘点,以调整各种摊销方法的计算误差,确保工程或产品计算的正确性周转材料的会计处理一、本科目核算企业能够多次使用,并可基本保持原来的形态而逐渐转移其价值的各种周转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周转材料的种类分别“在库”、“在用”和“摊销”进行明细核算。三、周转材料的主要账务处理。(一)企业购入、自制、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周转材料等,比照“原材料”科目进行处理。 (二)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对周转材料采用一次转销法、分期摊销法、分次摊销法或者定额摊销法。1.一次转销法,一般应限于易腐、易糟的周转材料,于领用时一次计入成本、费用。2.分期摊销法,根据周转材料的预计使用期限分期摊入成本、费用。3.分次摊销法,根据周

市场营销不是没有本科吗?

您好,公共课和专业课,具体课程上自考网站看,欢迎向158教育在线知道提问。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江苏自考本科销售管理考试内容是什么该专业的主考院校为南京大学,一共需要考21门课程(含选修课), 分别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日语、法语、俄语、英语(二)、经济法概论(财经类)、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世界市场行情、市场营销策划、国际商务谈判、人际关系学、财务管理学、企业经营战略、销售团队管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消费经济学、广告学(一)、企业会计学、销售管理毕业论文。自考本科考试内容下方免费学历提升方案介绍: 2013年10月自考01181电视节目导播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141.44KB 2018年10月自考02047社会心理学(二)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230.81KB自考/成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自考财务会计专题重点知识点归纳

基础会计只是基础,想做会计的话以后,必须都得熟悉,要是只想通过自考,看教材后面大纲的考核要求就够啦,掌握了考80分以上没问题

第三单复式记账和第四单借货记账就是重点第一章是基础,第四章占40%的分数,第九章是重点。。。考试我就看这三章,其他的都不看。

0160 - 审计学笔记依据教材《审计学》 丁瑞玲主编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笔记依据目录第一章 审计概论第一节 审计的定义和特征第二节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 审计的分类和审计方法第四节 审计的职能和作用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基本原则第二节 独立性第三节 专业胜任能力与保密第四节 收费、佣金及业务招揽第五节 其他职业道德第三章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与法律责任第一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第三节 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第四节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第四章 审计目标与计划审计工作第一节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实现第二节 审计业务约定书第三节 审计重要性第四节 计划审计工作第五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第一节 审计证据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第六章 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与应对第一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第二节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三节 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第七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第一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性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测试第三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主要帐户的审计第四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其他相关帐户的审计第八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第一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特性第二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第三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主要帐户的审计第四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其他相关帐户的审计第九章 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第一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特性第二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内部控制测试第三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主要帐户的审计第四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其他相关帐户的审计第十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第一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特性第二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内部控制测试第三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主要帐户的审计第四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其他相关帐户的审计第十一章 货币资金审计第一节 货币资金审计概述第二节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测试第三节 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第十二章 审计报告第一节 审计报告概述第二节 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第三节 标准审计报告第四节 非标准审计报告单项选择题1.1.审计对象包括A.被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其有关经济资料B.被审单位的财政收支及其有关经济资料C.被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资料D.A、B、C都是1.2.审计机构或人员独立于被审计者的身份进行工作,在审计的过程中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根据一定的准则、原则、程序进行。这体现了审计报告的A.公正性B.权威性C.客观性D.独立性1.3.“上计制度”的实质是A.定期报表的审核制度B.抑制贪污审计制度C.审计监督制度D.财政监督制度1.4.我国明确规定建立审计机构,恢复审计工作的时间是A.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B.1956年公私合营后C.1978年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D.1982年第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后1.5.为政府审计的振兴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的是A.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B.1988年11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C.1912年颁布了《审计法》D.1985年8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1.6.在西方国家,发展较早的审计组织形式是A.民间审计B.官厅审计C.内部审计D.经济效益审计1.7.下列属于财政部领导的国家审计机关的是A.加拿大的审计总署B.瑞典的国家审计局C.菲律宾的审计委员会D.西班牙的审计法院1.8.最早建立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国家是A.英国B.美国C.德国D.日本1.9.我国的社会审计起源于年。A.1918;B.1919;C.1949;D.19821.10.世界上第一个职业会计师的专业团体是A.爱丁堡会计师协会B.国际会计师联合会C.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D.英格兰•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1.11.详细审计又被称为A.美国式审计B.英国式审计C.英格兰式审计D.爱丁堡式审计1.12.被称为美国式审计的是A.详细审计B.会计报表审计C.资产负债表审计D.现代审计1.13.--是受国家机关或其他单位的委托而实施的审计。A.经济效益审计B.社会审计C.国家审计D.内部审计1.14.审计对象可以是组织机构、计算机系统和市场营销的审计是A.内部审计B.事中审计C.现代审计D.经营审计1.15.是以考核被审计单位全部经济活动为对象的。A.合规性审计B.报送审计C.经营审计D.财务报表审计1.16.对被审计单位的年终财务报告和工程决算报告所进行的审计属于A.事中审计B.事前审计C.事后审计D.突击审计多项选择题1.1.审计的专职机构主要包括A.国家审计机关B.国家审计部门C.单位内部审计机构D.社会审计组织E.国外审计协会1.2.审计依据主要包括A.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B.会计制度C.企业会计准则D.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E.企业内部的预算、计划、经济合同1.3.审计的目标就是指审查和评价审计对象的A.独立性B.客观性C.公允性D.合法性E.效益性1.4.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审计确立阶段的表现的是A.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B.“上计”制度的建立C.“上计”制度日趋完善D.审计地位提高、职权扩大E.越来越重视审计的职能作用1.5.世界各国的国家审计机关按其设置和隶属关系,大致可以分为A.属于议会领导的国家审计机关B.属于注册会计师协会领导的国家审计机关C.属于政府领导的国家审计机关D.属于国务院领导的国家审计机关E.属于财政部领导的国家审计机关1.6.国际上常采用的内部审计机构模式有A.隶属于董事会B.隶属于监事会C.隶属于总经理D.隶属于财会部门E.隶属于财务总监1.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开始恢复B.1986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C.1995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D.1996年10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加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E.2006年,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1.8.国外社会审计经过阶段为A.详细审计阶段B.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C.会计报表审计阶段D.现代审计阶段E.以上均正确1.9.“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是指A.布亚瑞格会计师事务所B.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C.安永会计师事务所D.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E.德勒会计师事务所1.10.现代审计阶段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特点有A.审计组织机构不断地发展壮大B.开始呈现出集中化的趋势C.审计技术不断完善D.风险导向审计法得到推广E.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审计中已被广泛采用名词解释题目录1.1.审计1.2.国家审计1.3.内部审计1.4.注册会计师审计1.5.事前审计1.6.事中审计1.7.事后审计1.8.就地审计1.9.顺查法1.10.逆查法1.11.审阅法1.12.分析法1.13.复算法1.14.监盘2.1.实质上的独立2.2.形式上的独立2.3.独立性2.4.业务期问2.5.或有收费2.6.前任注册会计师2.7.后任注册会计师3.1.政府审计准则3.2.内部审计准则3.3.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3.4.其他鉴证业务准则3.5.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3.6.鉴证业务3.7.合理保证3.8.有限保证3.9.审计质量3.10.审计质量控制3.11.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3.12.经营失败3.13.普通过失3.14.重大过失3.15.共同过失4.1.审计目标4.2.“公允性”4.3.认定4.4.审计业务约定书4.5.计划审计工作4.6.总体审计策略4.7.具体审计计划4.8.审计流程4.9.重要性5.1.审计证据5.2.认定5.3.审计证据的适当性5.4.审计工作底稿6.1.分析程序6.2.内部控制6.3.特别风险6.4.进一步审计程序6.5.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6.6.实质性程序6.7.实质性分析程序7.1.贷项通知单7.2.函证7.3.肯定式函证8.1.付款凭单8.2.应付账款9.1.生产指令9.2.成本费用管理控制9.3.成本费用会计控制9.4.制造费用9.5.管理费用10.1.银行借款10.2.资本公积10.3.盈余公积10.4.未分配利润11.1.货币资金审计11.2.货币资金的审计范围12.1.审计报告12.2.合法性12.3.财务报表的公允性12.4.标准审计报告12.5.非标准审计报告12.6.无法表示意见名词解释题答案1.1.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1.2.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1.3.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1.4.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1.5.事前审计是指审计机构的专职人员在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及其他经济活动发生之前所进行的审计。1.6.事中审计是指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执行过程中进行的审计。通常是指对工期较长的基建项目和承包合同期中执行情况等进行的审计。1.7.事后审计是指在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完成以后所进行的审计。1.8.就地审计又称现场审计,是审计机构派出审计小组和专职人员到被审计单位现场进行的审计。1.9.顺查法是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1.10.逆查法又称倒查法,是指按照与会计核算程序相反的顺序依次进行审计的方法。简答题目录1.1.审计的定义可以从哪些方面去理解?1.2.简述审计的独立性体现在哪些方面?1.3.简述详细审计阶段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特点。1.4.简述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特点。1.5.简述会计报表审计阶段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特点。1.6.简述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一个单位时必须考虑利用其内部审计工作成果的原因。1.7.审计按内容分类可分为哪几类?各自的目的是什么?1.8.简述审计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1.9.什么是审计方法?审计方法体系包括哪些内容?1.10.简述详查法和抽查法的概念、特点。1.11.简述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1.12.简述审计人员选择审计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1.13.审计具有哪些职能?1.14.简述审计职能的实现应具备的条件。1.15.审计能发挥哪些作用?1.16.简述审计制约作用和促进作用的具体表现。1.17.国家审计监督体系,一般由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部门和社会审计组织三种审计机构组成,试述我国审计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2.1.简述《职业会计师道德守则》的内容。2.2.简述在确定哪些情况和业务尤其需要遵循客观性时需要考虑的因素。2.3.简述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的内容。2.4.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的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在开展审计活动和执行审计业务中应对同行承担什么责任?2.5.简述经济利益对独立性威胁的情形。2.6.简述自我评价方面对独立性威胁的情形。2.7.简述外界压力对独立性威胁的情形。2.8.简述独立性威胁的防范措施。2.9.简述在审计业务期间降低非审计业务威胁性的措施。2.10.简述向由非上市公司转为上市公司的单位提供非鉴证服务而不会损害独立性应具备的要求。2.11.对高级职员与鉴证客户之间长期关系所采取的防范措施有哪些?2.12.简述可能产生重大经济利益或自我评价威胁的活动。2.13.简述专业胜任能力的两个阶段。2.14.简述注册会计师发现客户的违法行为或可能存在的违法行为应当采取的措施。2.15.简述注册会计师可以披露客户的有关信息情形及应考虑的因素。2.16.简述审计收费需考虑的因素。2.17.简述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不得刊登广告的原因。2.18.简述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在招揽业务时所不允许的行为。2.19.简述接受委托前的沟通内容。3.1.简述我国制定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应该达到的目标。3.2.简述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作用。3.3.简述执业准则体系的框架结构。3.4.简述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的内容。3.5.简述三方关系的内容。3.6.简述鉴证业务的基本分类内容。3.7.简述审计业务的特点。3.8.简述其他鉴证业务的特点。3.9.简述相关服务的内容。3.10.简述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质量控制的目的。3.11.简述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措施。3.12.简述会计师事务所针对顾客诚信方面应当考虑的事项。3.13.简述会汁师事务所在确定是否接受新业务时需考虑的事项。3.14.简述会计师事务所在考虑解除业务约定或同时解除业务约定及其客户关系时制定的政策和程序要求。3.15.简述确定复核人员的原则。3.16.简述咨询的具体要求。3.17.简述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的定义及其政策和程序的制定要求。3.18.会计师事务所针对业务工作底稿设计和实施适当的控制的目的是什么?3.19.会计师事务所应从哪些方面对质量控制制度进行持续考虑和评价?3.20.简述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防范措施。4.1.简述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的内容。4.2.简述注册会计师对所审计期间的各类交易和事项运用的认定包含哪些类别。4.3.简述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4.4.当拟承接的业务具备哪些特征时,注册会计师才能将其作为审计业务予以承接。4.5.简述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目的。4.6.简述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4.7.简述注册会计师开展初步业务活动有助于确保在计划审计工作时达到的要求。4.8.简述总体审计策略中包括的内容。4.9.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为什么即使被审计单位经符合性测试被认定拥有非常健全的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仍不能完全省略实质性测试程序?5.1.在确定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哪些因素?5.2.在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时,应对哪些事项予以特殊考虑?5.3.简述实施控制测试的目的并说明在什么情形下控制测试是必要的。5.4.按获取手段的不同可以将审计程序分为哪几类?5.5.简述注册会计师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目的。5.6.会计师事务所为什么要按照相关规定对审计工作底稿实施适当的控制程序?5.7.简述会计师事务所针对审计工作底稿设计和实施适当控制的目的。5.8.简述编制审计T作底稿的总体要求。5.9.简述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时应考虑的因素。5.10.简述重大事项可能包括的内容。5.11.审计报告归档之后,什么情形下注册会计师可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修改或增加?6.1.简述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目的。6.2.简述内部控制的要素。6.3.可以从哪八个方面来理解内部控制?6.4.试简述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哪些审计程序?6.5.哪些情况表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6.6.简述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为提高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而采取的方式。6.7.简述注册会计师在期中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存在的局限。6.8.简述在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的因素。6.9.简述注册会计师在确定某项控制的测试范围时应考虑的因素。6.10.简述实质性程序和控制测试在时间选择上的异同点。6.11.简述如何理解实质性分析程序的范围。6.12.简述在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的因素。6.13.注册会计师应就哪些内容形成审计工作记录?7.1.简述销售与收款循环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7.2.简述向顾客开具账单这项功能所针对的主要问题。7.3.简述销售与收款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7.4.简述营业收入审计的实质性程序。7.5.简述销售折扣与折让的实质性程序。7.6.简述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7.7.简述注册会计师应选作函证对象的项目。7.8.简述函证实施过程控制的措施。7.9.简述坏账准备审计的实质性程序。7.10.简述应收票据的实质性程序。7.11.简述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审计目标。7.12.简述营业税金及附加审计的实质性程序。8.1.简述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8.2.简述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内容。8.3.简述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的内容。8.4.简述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8.5.简述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8.6.简述应付账款的分析程序。8.7.简述固定资产的实质性程序。8.8.简述累计折旧的审计目标。8.9.简述预付账款的审计目标。8.10.简述预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8.11.简述在建工程的审计目标。8.12.简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实质性程序。8.13.简述在建工程的实质性程序。8.14.简述固定资产清理的审计目标。8.15.简述固定资产清理的实质性程序。9.1.简述生产与存货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9.2.简述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的三大系统。9.3.简述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9.4.简述实施简易抽查的主要内容。9.5.简述工薪的内部控制测试的步骤。9.6.简述计时工资制下直接人工成本的内部控制测试内容。9.7.简述制造费用的内部控制测试的主要内容。9.8.简述存货的审计目标。9.9.简述存货余额的实质性程序。9.10.简述制定存货监盘计划应实施的工作。9.11.简述对期末存货进行截止测试时应当关注的事项。9.12.简述营业成本审计的概念及营业成本的审计目标。9.13.简述“应付职工薪酬”的内容及审计目标。9.14.简述应付职工薪酬的实质性程序。9.15.简述管理费用的实质性程序。10.1.简述筹资活动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10.2.简述投资活动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10.3.简述筹资业务内部控制的内容。10.4.简述筹资业务的内部控制测试的内容。10.5.简述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测试的内容。10.6.简述筹资业务的审计目标。10.7.简述银行借款的实质性程序。10.8.简述应付债券的实质性程序。10.9.简述盈余公积的实质性程序。10.10.简述未分配利润的实质性程序。10.11.简述投资业务的审计目标。10.12.简述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实质性程序。10.13.简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实质性程序。10.14.简述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实质性程序。10.15.简述长期股权投资的实质性程序。10.16.简述投资收益的实质性程序。10.17.简述其他应收款的审计目标。10.18.简述其他应付款的审计目标。10.19.简述长期应付款的审计目标。10.20.简述所得税费用的审计目标。10.21.简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审计目标。10.22.简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实质性程序。10.23.简述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审计目标。10.24.简述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实质性程序。10.25.简述资产减值损失的审计目标。10.26.简述资产减值损失的实质性程序。10.27.简述营业外收入的审计目标。10.28.简述营业外支出的审计目标。10.29.简述营业外支出的实质性程序。11.1.简述货币资金与各业务循环的关系。11.2.简述有关货币资金的内控制度。11.3.简述库存现金的审计目标。11.4.简述库存现金盘点的程序。11.5.简述银行存款的审计目标。11.6.简述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11.7.简述其他货币资金的审计目标。11.8.简述其他货币的实质性程序。12.1.简述管理层埘财务报表责任段应包括的内容。12.2.简述注册会汁师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条件。12.3.简述注册会汁师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情况。12.4.简述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总体条件。12.5.简述保留意见的涵义及注册会汁师应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情形。简答题答案1.1.审计的定义可以从哪些方面去理解?答:(1)审计的主体,就是审计的执行者,即审计的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2)审计的授权者(或委托者),泛指国家审计机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授权,单位主管机构和相关领导的授权,它是针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而言的。(3)审计的客体(对象),是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用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表现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4)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据以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5)审计的目的,就是审计工作预期要达到的目标。(6)审计的本质.概括为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评价、鉴证活动。1.2.简述审计的独立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机构独立。机构独立是指审计机构不能受制于其他部门和单位,尤其是不能成为国家财政部门和各机构财务部门的下属机构,否则,对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就失去了意义。机构独立还表现在审计机构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之外,与被审计单位没有任何组织上的行政隶属关系。机构独立是保证审计工作独立性的关键。(2)业务工作独立。业务工作独立首先是指审计工作不能受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干涉,应独立地对被审查的事项作出评价和鉴定;其次又指审计人员要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觉抵制干扰,对审计事项作出客观公正的结论。(3)经济独立。经济独立是保证机构独立和业务工作独立的物质基础。如果审计机构没有一定的经费或收入,其业务活动就无法开展;如果其经费或收入受制于被审计单位或与其相关的其他单位,审计的独立性就无法保证。1.3.简述详细审计阶段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特点。答:(1)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法律确认;(2)审计的目的主要是查错防弊,保证企业资产的完全完整;(3)审计报告的使用人主要为企业股东;(4)审计的方法是对会计账目进行详细审计,即对有关的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资料进行周密、详尽地逐笔审查与稽核。1.4.简述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特点。答:(1)审计对象从会计账目扩大到资产负债表;(2)审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资产负债表数据的检查,判断企业信用状况;(3)审计方法从详细审计初步转向抽样审计;(4)审计报告使用人除企业股东外,扩大到了债权人。1.5.简述会计报表审计阶段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特点。答:(1)审计对象转为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中心的全部财务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2)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以确定财务报表的可信性,查错防弊转为次要目的;(3)审计的范围已扩大到测试相关的内部控制,并以控制测试为基础进行抽样审计;(4)审计报告的使用人扩大到股东、债权人、证券交易机构、税务、金融机构及潜在投资者;(5)审计准则开始拟定,审计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过渡;(6)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制度广泛推行,注册会计师专业素质普遍提高。1.6.简述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一个单位时必须考虑利用其内部审计工作成果的原因。答:(1)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部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时,要对内控制度进行测评,就须了解其内部审计的设置和工作情况。(2)内部审计在审计内容、审计依据、审计方法等方面都和外部审计有一致之处。(3)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计费用。分析业务题

重点知识点:

(1)收进与付出外币业务的账务处理(第一章)

(2)暂时性差异的产生及计算(第二章)

(3)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核算(第二章)

…………

请看附件。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重点知识归纳

所得税会计报表合并这两张是改版以后的重点核算与选择题都有很大比例租赁,衍生金融工具和通货膨胀也算新加入内容,要仔细看

重点知识点:

(1)收进与付出外币业务的账务处理(第一章)

(2)暂时性差异的产生及计算(第二章)

(3)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核算(第二章)

…………

请看附件。

做账时账目表的编写。

要想成事,不做无米之炊。你如果想要我们直接发资料给你,那你不如去百度输入"高级财务会计 复习资料",何必在此提问。所以我建议你去正规的书店逛逛,看下那里有不有你想要的复习资料。支持原创,希望能帮到你,谢谢采纳

  •   索引序列
  •   自考财务管理重点知识归纳
  •   自考商务运营管理重点知识归纳
  •   自考销售业务管理重点知识归纳
  •   自考财务会计专题重点知识点归纳
  •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重点知识归纳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