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自考训诂学难考吗推荐

自考训诂学难考吗推荐

发布时间:

自考训诂学难考吗推荐

发布时间:

自考训诂学难考吗推荐

中等,不难。

文化概论会难一些,语法只要用心做题就可以了,其他的多看些作品就不难了,文科的东西关键是积累的,考试时背背也不难的。

相对的中国文化概论最容易通过,其他的都差不多,就看你对那些方面更熟悉,就先选哪个了。

1,自考的关键是教辅《自考通》或《一考通》。上面的重点提示或原题基本就是考试内容。历年试卷和模拟试卷要多做。2,这10门课的难度都不算太难。3,如果古代文学作品熟悉,唐诗,宋词,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应该容易通过。如果对现代文学作品熟悉,鲁迅研究,西方文论选读,容易通过。如果对语法熟悉,训诂学容易。

训诂学自考资料推荐

[00819]训诂学自学考试大纲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二OO七年六月指定用书:《训诂学》,郭在贻著,中化书局2005年9月第一版 参考书:学者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程度与条件(如时间的多少与找书的难易等),按教材后二种附录《训诂学参考文献要目》、《俗语词研究参考文献要目》的提示选择参读,不再另作具体要求。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训诂学是高等学校中文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习了《古代汉语》基础课后设置的一门提高课,任务是通过对训诂学各个方面的讨论,使学员掌握训诂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训诂学的源流,从而能准确理解古书字句的意义,提高阅读古籍的实际能力。以此植基,进而有可能得以纠正前人在注释中的错误,解决前人尚未解决的训诂问题。训诂学是一门为解决古书语言问题服务的综合性学问,与多种人文科学以至自然科学都有关联,而与音韵、文字、语法、修辞等邻近学科的关系更为密切,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希望学员对这些邻近学科的基本知识作好复习。在本课程学习中,必须牢固掌握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又由于训诂学的实用性很强,不是空谈理论所能奏效的,它的原理与方法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并用以指导实践的,因此教材中举了一定数量的实例加以阐发证明,学员在学习中熟悉这些带有示范意义的实例,对于加深理解、提高能力,无疑有重要的意义。这是我们要在这里特别提醒学员注意的。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本课程采用郭在贻教授的《训诂学》( 中华书局 2005年版)为教材,内容包括训诂与训诂学、训诂学的内容、训诂学的作用、训诂的条例方式和术语、训诂的方法、学习和研究训诂所应掌握的基本观点和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训诂学的新领域——汉魏六朝以来的方俗语词研究、训诂源流等十章。现将各章内容提要与学习要求说明如下: 第一章 训诂和训诂学本章简要说明了训诂与训诂学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区别。要求:了解训诂的基本意义与训诂学的主要任务。 第二章 训诂学内容一是释词和解句,其中中心任务是释词。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须对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规律有较充分的认识。二是辨析古书异例。古书异例指古书中某些特殊的语法修辞现象以及古人行文中的一些特殊习惯,不明乎此,则必影响于对古书文句意义的正确理解。要求:明确训诂的内容。理解训诂与义理的辩证关系。对倒文、复文、省文、变文等古书异例有所认识。 第三章 训诂学的作用传统训诂学作为经学附庸,主要目的即在解经。本章则从现代实际需要出发,阐明了训诂学对语文教学、古籍整理及辞书编纂等方面的指导意义:一、指导语文教学:具体在于1.指导我们确认古代词语的正确含义;2.帮助我们裁断众说纷纭的疑难问题;3.帮助我们独立研究,以求得课本或选本未加解释的疑词难句的意义;4.帮助我们发现课本或选本中的注释错误并加以匡正;5.使我们对一些词义不但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为了便于记忆,以上五条可大致以明义、解歧、补阙、正误、知原十字概括之。但要真正理解,必须从书中的举例说明中细加体会。二、指导古籍整理:包括校勘、标点、注释与翻译各个环节。三、指导辞书编纂:辞书应该多备勤查,但不可迷信,其中也会出现错误与漏略的义项,训诂学有助于我们对之进行补正,并抉发语词的意义结构间的内部联系。要求:说明训诂学对语文教学的指导作用。说明不通训诂而从事古籍整理容易在哪些方面出现错误。 第四章 训诂学的条例、方式、术语在前人长期的训诂实践中,已形成一整套训诂条例、方式和术语,不明了这些,则既不能读懂训诂著作,也不能开展训诂工作。要求对本章所举出的条例、方式与术语的含义要充分理解,全部掌握。 第五章 训诂的方法古书中有意义不明的语词,通过哪些手段使之从未知变为已知,这种手段,便是我们所说的方法。本章通过对大量训诂实践活动的分析总结,概括出训诂的八种主要方法。一、据古训 古训包括古代辞书与古代传注。由于作古注的先代学者去古未远,所言虽然不能全无错误,但相对来说比较易得古书的真义,可信程度较高,值得我们重视。较好地运用古训材料可以解决不少古书中的疑词难句。二、破假借 古书多有以假借字代本字的现象,只有把本字找出来,才有可能读通原文,因此破假借就成为训诂的重要方法。破假借必须有语音的根据,有文献的旁证,滥说通假与昧于通假同为训诂中的大弊。三、辨字形 汉字以表意为主,音义常寓于形中,故字形上的差异常常决定着字义上的差异。审辨字形,纠正错讹,也常能使纠缠难解的字义随之而明。四、考异文 异文指同一文献的不同版本以及同一文献的本文在别处的引文用字上的差异。异文的情况较复杂,包括通假字、异体字、同义词以及传抄中的讹字等。前几种情况的异文都有意义上的联系,因此通过考究异文,也往往能解决训诂上的问题。五、通语法 语义和语法是密切相关的,因此研究训诂必须重视语法。对古汉语词法句法规律的认识越透彻,在训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六、审文例 书中说的文例包括连文、对文、俪偶、上下文与整部书的用词等。只有正确全面地认识这些文例,才能解决与这些文例相关的语词问题。七、因声求义 声义关系极为密切。通过语言线索以求语义,不仅能使我们明确认识通假字的关系,更能由声近义通的原理,执简驭繁地掌握一批字的意义间的联系。但这个方法不能滥用,也要避免把问题绝对化。八、探求语源 探索语词得义的来源,也能解决某些训诂上的疑难问题,还可以说明某些名物的“得名之由”。注意在解决一个具体的训诂问题时,常常需要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要求:训诂方法指点学者培养训诂实践能力的可遵循的途径,非常重要。学者必须参照实例,逐项细加体味。要求能说明八种具体方法的运用,同时反过来能从训诂实例中分析出它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 第六章 学习和研究训诂所应掌握的基本观点治任何一种学问,只有有了正确的观点、态度与方法,才有成功的可能。因之在上一章讲授了方法后,本章与下一章又特别提出观点与态度问题。这里结合语言实际,阐明了掌握历史的、辩证的、唯物的观点对于训诂研究的重要意义。要求:结合语言实际,理解三个观点的意义。说明训诂与音韵、文字、校勘与语法的相互关系。 第七章 学习和研究训诂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本章提出实事求是、无证不信应成为我们训诂研究的指导方针。针对实际,从正反两方面明确指出训诂研究中的态度问题:务平实忌好奇,重证据戒臆断,宁阙疑勿强解。要求:这三条言之易而行之难,当从实例中认真体会。 第八章 训诂中常见的几种弊病本章举出训诂中的几种弊病,这几种弊病是现代一般古书选注今译中所常见的。知其表现,明其原因,就可以在阅读古籍时对这些问题加以注意。要求:举出训诂中常见弊病的主要表现。在有这类错误的训释与正确的训释对比时有辨识正误判定是非的能力。 第九章 训诂学的新领域——汉魏六朝以来方俗语词的研究传统训诂学多以先秦两汉典籍作为研究对象,而对六朝以来的文献,尤其是其中的方俗语词殊少措意,因之这一部分久为训诂中的薄弱环节,留待解决的问题很多,成为当代训诂研究的重要方面。本章专门阐释了俗语词研究的意义、历史与现状及其研究方法,足以拓宽学者的视野,也为进一步研究指出了一个有意义的方向。要求:理解俗语词研究的意义。了解《诗词曲语辞汇释》、《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二书的主要特点与作用。 第十章 训诂源流述略训诂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学科,历代学者作了大量工作,留下许多重要著作。了解训诂学的发展概要,对于我们继承遗产、扬长弃短,是很有意义的。本章突出重点、顾及全局地对训诂学在历代的主要发展倾向及代表人物、代表著作作出了叙述。要求:了解训诂学的历代发展的主要特点。了解重要典籍的一些主要注本的书名与著者姓名,如《史记》的三家注、《汉书》的颜师古注、《三国志》的裴松之注、《文选》的李善注,等等。对以下著作的特点以及下列训诂学者的主要著作及观点等要求作为重点掌握:《尔雅》(并要求知道其主要注本)《说文解字》(同上,主要是清《说文》四大家的著作)《方言》(同上)《释名》(同上)《广雅》(同上)《玉篇》《经典释文》《一切经音义》《经籍纂诂》郑 玄朱 熹戴 震段玉裁王念孙 王引之俞 樾孙诒让 三、题型举例(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大纲中题型举例仅作参考,实际命题时不受此限)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1.推原二、填空题1.清代训诂大师孙诒让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1.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生死而肉骨:使死者复生,使枯骨长出肉来。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1. 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的的: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1.方以智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1.《诗词曲语辞汇释》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 《庄辛说楚襄王》(《战国策·楚策》):黄雀“俯噣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其中,“以其类为招”一句颇费解,清人王念孙指出:“类当为颈,字之误也。招,的也,言以其颈为准的也。《文选》阮籍《咏怀诗》注,引此作‘以其颈为的’,《艺文类聚》鸟部、《太平御览》羽族部并引此云:‘左挟弹,右摄丸,以加其颈。’姚曰:‘《春秋后语》云:以其颈为的。’的或为招,招、的古声相近,故字亦通也。”

你去问绍兴文理学院的王敏红老师好了,包你满意!哈哈

训诂学专著根据其体式分类,有单解语义的,有音义兼注的,有形音义结合的。其中音义兼注的代表著作有〔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宋〕贾昌朝《群经音辨》,唐代的《玄应音义》《慧琳音义》和《华严音义》等。音义书标注、辨析的主要对象是音,注音是为了明义,这就形成了“音义”的多元性特征,因音辨义,音义并重,所以才叫“音义书”。音义书“音”近音韵而“义”涉训诂,才使它类属难定,游离乎经学小学之际,徘徊于音韵训诂之间。然而,正是因为音义书有不同于传注、音韵、训诂的独特性质,才使它在语言研究中具有独到的价值和意义。《书目》的编者于传统小学多所涉猎,故于编纂过程中反复切磋,其目标如《后记》所言:“不唯要簿录甲乙、部居归类,而且要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所以于《书目》中增置“音义”一类,用著录和表述方式来体现他们研究小学源流的心得,很具启发性意义。唐颜师古在《汉书叙例》中说:“字或难识,兼有借音,义指所由,不可暂阕。若更求别卷,终恐废于披览。今则各于其下,随即翻音。至如常用可知,不涉疑昧者,众所共晓,无烦翰墨。” 他看到了标注“音义”的方式在解决字形与其所负载的多音多义之间的矛盾问题上是十分便利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这就是音义书一度极为风行的内在原因。就《隋书·经籍志》等书目所载来看,汉魏六朝的“音义”(包括“音”等)著作十分丰富:所作音义以经部为多,史部多在《史记》、《汉书》,子部以《老子》、《庄子》为多,作音义者为数众多,《经典释文·序录》征引二百三十余家。这些音义书原本多已亡佚,如今所能见到的,或是散在注疏所引中,或是近人的辑佚本。欲全面了解音义书的内容和性质,可从《经典释文》研究入手。《经典释文》三十卷,是汉魏六朝音义书的集大成者,唐陆德明(约550-630)撰,成书于隋以后至唐以前(606-621),[iii]音义书辨音是为了明义,故“释文”就是“音义”。“释文”即解释文献语言的读音及其含义,“音义”即释音以明义。《经典释文》共为《周易》 等十四部经典的经文及其注文作音义,用采摘单字作注的方式来注音辨义,以释音明义为主,兼及辨析异文、句读和校勘。唐张参《五经文字·序例》云:“陆氏释文,自南徂北,徧通众家之学,分析音训,特为详举。”它既有很高的文献学价值,又有很高的语言本体研究价值。我们将《经典释文》音注条目和原文的句子录入电脑做成音切资料数据库,作穷尽性的系统分析和研究,统计数据、排列表格、显示频率、寻找和归纳内在规律,从而得到合理的解释和精确的定性、定义,然后探求相关理论。

<训诂学>主编王宁,高教版,04年6月第一版是北京自考训诂学的专用书,书很薄,但是非常有实用和学习的价值

训诂学自考资料书推荐

训诂学专著根据其体式分类,有单解语义的,有音义兼注的,有形音义结合的。其中音义兼注的代表著作有〔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宋〕贾昌朝《群经音辨》,唐代的《玄应音义》《慧琳音义》和《华严音义》等。音义书标注、辨析的主要对象是音,注音是为了明义,这就形成了“音义”的多元性特征,因音辨义,音义并重,所以才叫“音义书”。音义书“音”近音韵而“义”涉训诂,才使它类属难定,游离乎经学小学之际,徘徊于音韵训诂之间。然而,正是因为音义书有不同于传注、音韵、训诂的独特性质,才使它在语言研究中具有独到的价值和意义。《书目》的编者于传统小学多所涉猎,故于编纂过程中反复切磋,其目标如《后记》所言:“不唯要簿录甲乙、部居归类,而且要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所以于《书目》中增置“音义”一类,用著录和表述方式来体现他们研究小学源流的心得,很具启发性意义。唐颜师古在《汉书叙例》中说:“字或难识,兼有借音,义指所由,不可暂阕。若更求别卷,终恐废于披览。今则各于其下,随即翻音。至如常用可知,不涉疑昧者,众所共晓,无烦翰墨。” 他看到了标注“音义”的方式在解决字形与其所负载的多音多义之间的矛盾问题上是十分便利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这就是音义书一度极为风行的内在原因。就《隋书·经籍志》等书目所载来看,汉魏六朝的“音义”(包括“音”等)著作十分丰富:所作音义以经部为多,史部多在《史记》、《汉书》,子部以《老子》、《庄子》为多,作音义者为数众多,《经典释文·序录》征引二百三十余家。这些音义书原本多已亡佚,如今所能见到的,或是散在注疏所引中,或是近人的辑佚本。欲全面了解音义书的内容和性质,可从《经典释文》研究入手。《经典释文》三十卷,是汉魏六朝音义书的集大成者,唐陆德明(约550-630)撰,成书于隋以后至唐以前(606-621),[iii]音义书辨音是为了明义,故“释文”就是“音义”。“释文”即解释文献语言的读音及其含义,“音义”即释音以明义。《经典释文》共为《周易》加载全文

训诂学专著根据其体式分类,有单解语义的,有音义兼注的,有形音义结合的。其中音义兼注的代表著作有〔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宋〕贾昌朝《群经音辨》,唐代的《玄应音义》《慧琳音义》和《华严音义》等。音义书标注、辨析的主要对象是音,注音是为了明义,这就形成了“音义”的多元性特征,因音辨义,音义并重,所以才叫“音义书”。音义书“音”近音韵而“义”涉训诂,才使它类属难定,游离乎经学小学之际,徘徊于音韵训诂之间。然而,正是因为音义书有不同于传注、音韵、训诂的独特性质,才使它在语言研究中具有独到的价值和意义。《书目》的编者于传统小学多所涉猎,故于编纂过程中反复切磋,其目标如《后记》所言:“不唯要簿录甲乙、部居归类,而且要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所以于《书目》中增置“音义”一类,用著录和表述方式来体现他们研究小学源流的心得,很具启发性意义。唐颜师古在《汉书叙例》中说:“字或难识,兼有借音,义指所由,不可暂阕。若更求别卷,终恐废于披览。今则各于其下,随即翻音。至如常用可知,不涉疑昧者,众所共晓,无烦翰墨。” 他看到了标注“音义”的方式在解决字形与其所负载的多音多义之间的矛盾问题上是十分便利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这就是音义书一度极为风行的内在原因。就《隋书·经籍志》等书目所载来看,汉魏六朝的“音义”(包括“音”等)著作十分丰富:所作音义以经部为多,史部多在《史记》、《汉书》,子部以《老子》、《庄子》为多,作音义者为数众多,《经典释文·序录》征引二百三十余家。这些音义书原本多已亡佚,如今所能见到的,或是散在注疏所引中,或是近人的辑佚本。欲全面了解音义书的内容和性质,可从《经典释文》研究入手。《经典释文》三十卷,是汉魏六朝音义书的集大成者,唐陆德明(约550-630)撰,成书于隋以后至唐以前(606-621),[iii]音义书辨音是为了明义,故“释文”就是“音义”。“释文”即解释文献语言的读音及其含义,“音义”即释音以明义。《经典释文》共为《周易》 等十四部经典的经文及其注文作音义,用采摘单字作注的方式来注音辨义,以释音明义为主,兼及辨析异文、句读和校勘。唐张参《五经文字·序例》云:“陆氏释文,自南徂北,徧通众家之学,分析音训,特为详举。”它既有很高的文献学价值,又有很高的语言本体研究价值。我们将《经典释文》音注条目和原文的句子录入电脑做成音切资料数据库,作穷尽性的系统分析和研究,统计数据、排列表格、显示频率、寻找和归纳内在规律,从而得到合理的解释和精确的定性、定义,然后探求相关理论。

1、比较著名的字书:

《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编著的文字工具书。按部首编排,并以六书理论解释字形、字义、字音及其互相关系的汉语字典,为中国最早的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一部字典。《说文》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说解133,441字,

《尔雅》:

最早的一部训解词义的字书,是后世考证古代词语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列入十三经之中。其中"尔"是"近"的意思;"雅"本意为"正",引申为"雅言",指官方规定的规范语言。"尔雅"就是"近正",使语言接近于官方规定的语言。《汉书·艺文志》著录《尔雅》3卷20篇。今本19篇。分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

《小尔雅》:

又名《小雅》,是中国雅学史上第一部增广《尔雅》之作,是中国的第二部训诂专书。《小尔雅》成书较早,《汉书·艺文志》就载有"《小尔雅》一篇"。《小尔雅》久以亡佚。现存的本子是从《孔丛子》第十一篇抄出别行。

《释名》:

东汉刘熙撰,是一部专门探求事物名源的字书,是第一次为语词本身而编纂辞书。

《方言》:

又名《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重要著作。西汉扬雄撰。

————————————————————————————————————————————

比较著名的韵书:

《切韵》:

系韵书隋代陆法言《切韵》是前代韵书的继承和总结,又是后世传统韵书演变的基础,是韵书史上划时代的著述。原书没有流传下来。可以看到的只是敦煌出土的唐人抄本《切韵》原书(传写本)的片断和一些增订本

《唐韵》:

是《切韵》的一个增修本。唐代孙愐作,时间约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年 (732)之后。

《广韵》:

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陈彭年等人奉诏根据前代韵书修订成的一部韵书。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官修的韵书。由于《广韵》继承了《切韵》、《唐韵》的音系,是汉魏以来集大成的韵书,所以对研究古音有重要的作用。

《集韵》:

《集韵》在仁宗宝元二年(1039)完稿

《集韵》和《广韵》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集韵》收字多,而且收的异体字特别多。

————————————————————————————————————————

学习训诂学的参考书目:

古文字学: 中国文字学    唐兰 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 战国文字通论    何琳仪 甲骨文合集 殷周金文集成 卜辞通纂    郭沫若 殷契粹编    郭沫若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    郭沫若 积微居金文说    杨树达 甲骨文字考释    于省吾 朱德熙古文学论集    朱德熙 古文字论集    裘锡圭 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李家浩卷 甲骨金文考释论集    陈剑 甲骨文编    孙海波 金文编    容庚 古文字类编    高明 望山楚简    裘锡圭    李家浩 九店楚简    李家浩

训诂学: 训诂学    洪诚 训诂学原理    王宁 广雅疏证    王念孙 读书杂志    王念孙 经义述闻    王引之 经传释词    王引之 小学答问    章太炎 文始    章太炎 量守庐群书笺识    黄侃 积微居金石小学述林    杨树达 沈兼士学术论文集    沈兼士 出土文献整理: 信阳楚简 包山楚简 郭店楚墓竹简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睡虎地秦简 马王堆汉墓帛书 张家山汉简 里耶秦简 居延汉简 尹湾汉简 其他: 音韵学概要    唐作藩 汉字古音手册    郭锡良 古字通假会典    高亨 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 中国哲学史大纲    胡适 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

商周考古 故训汇纂 史记 汉书·地理志 汉书·艺文志 中国历史地图册 水经注

“训诂 ” 一词在班固《汉书》里多写为“训故”。“故”就是古语。如《刘歆传》说:“见古文《春秋左氏传》,歆大好之。……初,《左氏传》多古字古言,学者传训故而已。及歆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又《扬雄传》说:“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训故"与"训诂"同义。章句是分章析句,解释一章一句的意思,训诂是专指讲明文字的音义,两者不相同。训诂学就是解释语词和研究语义的学问。旧日只看作是“小学”的一个部门,现在正逐渐发展为一门有科学体系的汉语语义学。训诂学演变语言里的词因时代有变迁,而有古今之异,因地域有不同,而有方言之别。因此,后代的人读古代的著作不能懂,就要以今语释古语;同一事物,不同的方域称名或有不同,就要用通语释方言。语言总是在发展的,语词在使用中意义也常常会有改变。一个词由一个意义引申发展出别的意义,就成为一个多义词。多义词在使用时场合不同,意义就不一样。为免去误解,也往往需要加解释。这些就是训诂所由起。久而久之,就有集中讲解字义词义的书,这种书就称为训诂书。语言的各个方面都是有系统的。语音的声韵有系统,词汇的构词有系统,词的音与义和词与词的音与义之间的关系也是有条理可寻的。因此由一字一词的解释进而有意识地从事联贯的、有系统的语义研究工作,创造出科学的理论,对汉语发展历史的理解,对解释古书,对编纂字典、词典,对语文教育都会有重要的贡献。研究内容任务训诂学既然是研究词义的学问,其研究的对象主体即是古代的书面上的语言材料,而现代方言的口语资料也在参考之列。要研究古代的书面语,应当具备文字、词汇、语法以及语音史的基本学识,掌握语言文字一般的发展规律,才能从事整理研究前代的训诂资料,总结前人研究词义的理论和方法,并进一步开创新的途径,作深入广泛的研究。方法前代解释语词的资料极为丰富,研究工作者应当按照时代的先后,按照不同的性质,分别层次加以整理。前代的训诂学家解释语词时所应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训诂学上有所谓形训、义训、声训。形训是就字形本身的结构说明所表现的词义的。义训是用现代人所理解的词语解释字在书面上使用的含义。采用一个同义或义近的词或

训诂学自考资料推荐书

“训诂 ” 一词在班固《汉书》里多写为“训故”。“故”就是古语。如《刘歆传》说:“见古文《春秋左氏传》,歆大好之。……初,《左氏传》多古字古言,学者传训故而已。及歆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又《扬雄传》说:“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训故"与"训诂"同义。章句是分章析句,解释一章一句的意思,训诂是专指讲明文字的音义,两者不相同。训诂学就是解释语词和研究语义的学问。旧日只看作是“小学”的一个部门,现在正逐渐发展为一门有科学体系的汉语语义学。训诂学演变语言里的词因时代有变迁,而有古今之异,因地域有不同,而有方言之别。因此,后代的人读古代的著作不能懂,就要以今语释古语;同一事物,不同的方域称名或有不同,就要用通语释方言。语言总是在发展的,语词在使用中意义也常常会有改变。一个词由一个意义引申发展出别的意义,就成为一个多义词。多义词在使用时场合不同,意义就不一样。为免去误解,也往往需要加解释。这些就是训诂所由起。久而久之,就有集中讲解字义词义的书,这种书就称为训诂书。语言的各个方面都是有系统的。语音的声韵有系统,词汇的构词有系统,词的音与义和词与词的音与义之间的关系也是有条理可寻的。因此由一字一词的解释进而有意识地从事联贯的、有系统的语义研究工作,创造出科学的理论,对汉语发展历史的理解,对解释古书,对编纂字典、词典,对语文教育都会有重要的贡献。研究内容任务训诂学既然是研究词义的学问,其研究的对象主体即是古代的书面上的语言材料,而现代方言的口语资料也在参考之列。要研究古代的书面语,应当具备文字、词汇、语法以及语音史的基本学识,掌握语言文字一般的发展规律,才能从事整理研究前代的训诂资料,总结前人研究词义的理论和方法,并进一步开创新的途径,作深入广泛的研究。方法前代解释语词的资料极为丰富,研究工作者应当按照时代的先后,按照不同的性质,分别层次加以整理。前代的训诂学家解释语词时所应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训诂学上有所谓形训、义训、声训。形训是就字形本身的结构说明所表现的词义的。义训是用现代人所理解的词语解释字在书面上使用的含义。采用一个同义或义近的词或

训诂工具书是研究古代汉语字词的工具书,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说文解字:是最早的一部字汇学方面的字典,由许慎编撰,记录了古代文字的意义和用法。2. 康熙字典:是清代敕撰的大型字典,收录了蒐集中国文化史料和各方面资讯的详细资料,为研究汉字和汉语的历史演变提供了重要资料。3. 说文解字注:对说文解字进行演义、注释和校勘,增加了对文本的详细解释和讨论。4. 字林精舍:是隋代梁懋功编撰的字典,以言韵字形为主要编排原则,收集了大量的字词,是现代训诂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5. 重排康熙字典:是对康熙字典进行修订、整理和补充,增加了从康熙时代到清代末期期间的新字、新义和异体字,是研究汉字和汉语的基本文献之一。6. 说文解字新注:是清代许衡编撰的对说文解字进行校勘和注释的书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7. 集韵:是唐代韵书,以韵目为主要编排原则,全书虽称集韵,但实际上包括了互文、病药等多种内容,对研究唐代语言学和文化历史有很大的帮助。

你去问绍兴文理学院的王敏红老师好了,包你满意!哈哈

1、比较著名的字书:

《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编著的文字工具书。按部首编排,并以六书理论解释字形、字义、字音及其互相关系的汉语字典,为中国最早的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一部字典。《说文》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说解133,441字,

《尔雅》:

最早的一部训解词义的字书,是后世考证古代词语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列入十三经之中。其中"尔"是"近"的意思;"雅"本意为"正",引申为"雅言",指官方规定的规范语言。"尔雅"就是"近正",使语言接近于官方规定的语言。《汉书·艺文志》著录《尔雅》3卷20篇。今本19篇。分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

《小尔雅》:

又名《小雅》,是中国雅学史上第一部增广《尔雅》之作,是中国的第二部训诂专书。《小尔雅》成书较早,《汉书·艺文志》就载有"《小尔雅》一篇"。《小尔雅》久以亡佚。现存的本子是从《孔丛子》第十一篇抄出别行。

《释名》:

东汉刘熙撰,是一部专门探求事物名源的字书,是第一次为语词本身而编纂辞书。

《方言》:

又名《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重要著作。西汉扬雄撰。

————————————————————————————————————————————

比较著名的韵书:

《切韵》:

系韵书隋代陆法言《切韵》是前代韵书的继承和总结,又是后世传统韵书演变的基础,是韵书史上划时代的著述。原书没有流传下来。可以看到的只是敦煌出土的唐人抄本《切韵》原书(传写本)的片断和一些增订本

《唐韵》:

是《切韵》的一个增修本。唐代孙愐作,时间约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年 (732)之后。

《广韵》:

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陈彭年等人奉诏根据前代韵书修订成的一部韵书。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官修的韵书。由于《广韵》继承了《切韵》、《唐韵》的音系,是汉魏以来集大成的韵书,所以对研究古音有重要的作用。

《集韵》:

《集韵》在仁宗宝元二年(1039)完稿

《集韵》和《广韵》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集韵》收字多,而且收的异体字特别多。

————————————————————————————————————————

学习训诂学的参考书目:

古文字学: 中国文字学    唐兰 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 战国文字通论    何琳仪 甲骨文合集 殷周金文集成 卜辞通纂    郭沫若 殷契粹编    郭沫若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    郭沫若 积微居金文说    杨树达 甲骨文字考释    于省吾 朱德熙古文学论集    朱德熙 古文字论集    裘锡圭 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李家浩卷 甲骨金文考释论集    陈剑 甲骨文编    孙海波 金文编    容庚 古文字类编    高明 望山楚简    裘锡圭    李家浩 九店楚简    李家浩

训诂学: 训诂学    洪诚 训诂学原理    王宁 广雅疏证    王念孙 读书杂志    王念孙 经义述闻    王引之 经传释词    王引之 小学答问    章太炎 文始    章太炎 量守庐群书笺识    黄侃 积微居金石小学述林    杨树达 沈兼士学术论文集    沈兼士 出土文献整理: 信阳楚简 包山楚简 郭店楚墓竹简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睡虎地秦简 马王堆汉墓帛书 张家山汉简 里耶秦简 居延汉简 尹湾汉简 其他: 音韵学概要    唐作藩 汉字古音手册    郭锡良 古字通假会典    高亨 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 中国哲学史大纲    胡适 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

商周考古 故训汇纂 史记 汉书·地理志 汉书·艺文志 中国历史地图册 水经注

训诂学自考资料书籍推荐

1、比较著名的字书:

《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编著的文字工具书。按部首编排,并以六书理论解释字形、字义、字音及其互相关系的汉语字典,为中国最早的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一部字典。《说文》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说解133,441字,

《尔雅》:

最早的一部训解词义的字书,是后世考证古代词语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列入十三经之中。其中"尔"是"近"的意思;"雅"本意为"正",引申为"雅言",指官方规定的规范语言。"尔雅"就是"近正",使语言接近于官方规定的语言。《汉书·艺文志》著录《尔雅》3卷20篇。今本19篇。分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

《小尔雅》:

又名《小雅》,是中国雅学史上第一部增广《尔雅》之作,是中国的第二部训诂专书。《小尔雅》成书较早,《汉书·艺文志》就载有"《小尔雅》一篇"。《小尔雅》久以亡佚。现存的本子是从《孔丛子》第十一篇抄出别行。

《释名》:

东汉刘熙撰,是一部专门探求事物名源的字书,是第一次为语词本身而编纂辞书。

《方言》:

又名《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重要著作。西汉扬雄撰。

————————————————————————————————————————————

比较著名的韵书:

《切韵》:

系韵书隋代陆法言《切韵》是前代韵书的继承和总结,又是后世传统韵书演变的基础,是韵书史上划时代的著述。原书没有流传下来。可以看到的只是敦煌出土的唐人抄本《切韵》原书(传写本)的片断和一些增订本

《唐韵》:

是《切韵》的一个增修本。唐代孙愐作,时间约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年 (732)之后。

《广韵》:

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陈彭年等人奉诏根据前代韵书修订成的一部韵书。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官修的韵书。由于《广韵》继承了《切韵》、《唐韵》的音系,是汉魏以来集大成的韵书,所以对研究古音有重要的作用。

《集韵》:

《集韵》在仁宗宝元二年(1039)完稿

《集韵》和《广韵》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集韵》收字多,而且收的异体字特别多。

————————————————————————————————————————

学习训诂学的参考书目:

古文字学: 中国文字学    唐兰 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 战国文字通论    何琳仪 甲骨文合集 殷周金文集成 卜辞通纂    郭沫若 殷契粹编    郭沫若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    郭沫若 积微居金文说    杨树达 甲骨文字考释    于省吾 朱德熙古文学论集    朱德熙 古文字论集    裘锡圭 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李家浩卷 甲骨金文考释论集    陈剑 甲骨文编    孙海波 金文编    容庚 古文字类编    高明 望山楚简    裘锡圭    李家浩 九店楚简    李家浩

训诂学: 训诂学    洪诚 训诂学原理    王宁 广雅疏证    王念孙 读书杂志    王念孙 经义述闻    王引之 经传释词    王引之 小学答问    章太炎 文始    章太炎 量守庐群书笺识    黄侃 积微居金石小学述林    杨树达 沈兼士学术论文集    沈兼士 出土文献整理: 信阳楚简 包山楚简 郭店楚墓竹简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睡虎地秦简 马王堆汉墓帛书 张家山汉简 里耶秦简 居延汉简 尹湾汉简 其他: 音韵学概要    唐作藩 汉字古音手册    郭锡良 古字通假会典    高亨 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 中国哲学史大纲    胡适 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

商周考古 故训汇纂 史记 汉书·地理志 汉书·艺文志 中国历史地图册 水经注

“训诂 ” 一词在班固《汉书》里多写为“训故”。“故”就是古语。如《刘歆传》说:“见古文《春秋左氏传》,歆大好之。……初,《左氏传》多古字古言,学者传训故而已。及歆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又《扬雄传》说:“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训故"与"训诂"同义。章句是分章析句,解释一章一句的意思,训诂是专指讲明文字的音义,两者不相同。训诂学就是解释语词和研究语义的学问。旧日只看作是“小学”的一个部门,现在正逐渐发展为一门有科学体系的汉语语义学。训诂学演变语言里的词因时代有变迁,而有古今之异,因地域有不同,而有方言之别。因此,后代的人读古代的著作不能懂,就要以今语释古语;同一事物,不同的方域称名或有不同,就要用通语释方言。语言总是在发展的,语词在使用中意义也常常会有改变。一个词由一个意义引申发展出别的意义,就成为一个多义词。多义词在使用时场合不同,意义就不一样。为免去误解,也往往需要加解释。这些就是训诂所由起。久而久之,就有集中讲解字义词义的书,这种书就称为训诂书。语言的各个方面都是有系统的。语音的声韵有系统,词汇的构词有系统,词的音与义和词与词的音与义之间的关系也是有条理可寻的。因此由一字一词的解释进而有意识地从事联贯的、有系统的语义研究工作,创造出科学的理论,对汉语发展历史的理解,对解释古书,对编纂字典、词典,对语文教育都会有重要的贡献。研究内容任务训诂学既然是研究词义的学问,其研究的对象主体即是古代的书面上的语言材料,而现代方言的口语资料也在参考之列。要研究古代的书面语,应当具备文字、词汇、语法以及语音史的基本学识,掌握语言文字一般的发展规律,才能从事整理研究前代的训诂资料,总结前人研究词义的理论和方法,并进一步开创新的途径,作深入广泛的研究。方法前代解释语词的资料极为丰富,研究工作者应当按照时代的先后,按照不同的性质,分别层次加以整理。前代的训诂学家解释语词时所应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训诂学上有所谓形训、义训、声训。形训是就字形本身的结构说明所表现的词义的。义训是用现代人所理解的词语解释字在书面上使用的含义。采用一个同义或义近的词或

[00819]训诂学自学考试大纲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二OO七年六月指定用书:《训诂学》,郭在贻著,中化书局2005年9月第一版 参考书:学者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程度与条件(如时间的多少与找书的难易等),按教材后二种附录《训诂学参考文献要目》、《俗语词研究参考文献要目》的提示选择参读,不再另作具体要求。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训诂学是高等学校中文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习了《古代汉语》基础课后设置的一门提高课,任务是通过对训诂学各个方面的讨论,使学员掌握训诂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训诂学的源流,从而能准确理解古书字句的意义,提高阅读古籍的实际能力。以此植基,进而有可能得以纠正前人在注释中的错误,解决前人尚未解决的训诂问题。训诂学是一门为解决古书语言问题服务的综合性学问,与多种人文科学以至自然科学都有关联,而与音韵、文字、语法、修辞等邻近学科的关系更为密切,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希望学员对这些邻近学科的基本知识作好复习。在本课程学习中,必须牢固掌握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又由于训诂学的实用性很强,不是空谈理论所能奏效的,它的原理与方法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并用以指导实践的,因此教材中举了一定数量的实例加以阐发证明,学员在学习中熟悉这些带有示范意义的实例,对于加深理解、提高能力,无疑有重要的意义。这是我们要在这里特别提醒学员注意的。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本课程采用郭在贻教授的《训诂学》( 中华书局 2005年版)为教材,内容包括训诂与训诂学、训诂学的内容、训诂学的作用、训诂的条例方式和术语、训诂的方法、学习和研究训诂所应掌握的基本观点和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训诂学的新领域——汉魏六朝以来的方俗语词研究、训诂源流等十章。现将各章内容提要与学习要求说明如下: 第一章 训诂和训诂学本章简要说明了训诂与训诂学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区别。要求:了解训诂的基本意义与训诂学的主要任务。 第二章 训诂学内容一是释词和解句,其中中心任务是释词。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须对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规律有较充分的认识。二是辨析古书异例。古书异例指古书中某些特殊的语法修辞现象以及古人行文中的一些特殊习惯,不明乎此,则必影响于对古书文句意义的正确理解。要求:明确训诂的内容。理解训诂与义理的辩证关系。对倒文、复文、省文、变文等古书异例有所认识。 第三章 训诂学的作用传统训诂学作为经学附庸,主要目的即在解经。本章则从现代实际需要出发,阐明了训诂学对语文教学、古籍整理及辞书编纂等方面的指导意义:一、指导语文教学:具体在于1.指导我们确认古代词语的正确含义;2.帮助我们裁断众说纷纭的疑难问题;3.帮助我们独立研究,以求得课本或选本未加解释的疑词难句的意义;4.帮助我们发现课本或选本中的注释错误并加以匡正;5.使我们对一些词义不但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为了便于记忆,以上五条可大致以明义、解歧、补阙、正误、知原十字概括之。但要真正理解,必须从书中的举例说明中细加体会。二、指导古籍整理:包括校勘、标点、注释与翻译各个环节。三、指导辞书编纂:辞书应该多备勤查,但不可迷信,其中也会出现错误与漏略的义项,训诂学有助于我们对之进行补正,并抉发语词的意义结构间的内部联系。要求:说明训诂学对语文教学的指导作用。说明不通训诂而从事古籍整理容易在哪些方面出现错误。 第四章 训诂学的条例、方式、术语在前人长期的训诂实践中,已形成一整套训诂条例、方式和术语,不明了这些,则既不能读懂训诂著作,也不能开展训诂工作。要求对本章所举出的条例、方式与术语的含义要充分理解,全部掌握。 第五章 训诂的方法古书中有意义不明的语词,通过哪些手段使之从未知变为已知,这种手段,便是我们所说的方法。本章通过对大量训诂实践活动的分析总结,概括出训诂的八种主要方法。一、据古训 古训包括古代辞书与古代传注。由于作古注的先代学者去古未远,所言虽然不能全无错误,但相对来说比较易得古书的真义,可信程度较高,值得我们重视。较好地运用古训材料可以解决不少古书中的疑词难句。二、破假借 古书多有以假借字代本字的现象,只有把本字找出来,才有可能读通原文,因此破假借就成为训诂的重要方法。破假借必须有语音的根据,有文献的旁证,滥说通假与昧于通假同为训诂中的大弊。三、辨字形 汉字以表意为主,音义常寓于形中,故字形上的差异常常决定着字义上的差异。审辨字形,纠正错讹,也常能使纠缠难解的字义随之而明。四、考异文 异文指同一文献的不同版本以及同一文献的本文在别处的引文用字上的差异。异文的情况较复杂,包括通假字、异体字、同义词以及传抄中的讹字等。前几种情况的异文都有意义上的联系,因此通过考究异文,也往往能解决训诂上的问题。五、通语法 语义和语法是密切相关的,因此研究训诂必须重视语法。对古汉语词法句法规律的认识越透彻,在训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六、审文例 书中说的文例包括连文、对文、俪偶、上下文与整部书的用词等。只有正确全面地认识这些文例,才能解决与这些文例相关的语词问题。七、因声求义 声义关系极为密切。通过语言线索以求语义,不仅能使我们明确认识通假字的关系,更能由声近义通的原理,执简驭繁地掌握一批字的意义间的联系。但这个方法不能滥用,也要避免把问题绝对化。八、探求语源 探索语词得义的来源,也能解决某些训诂上的疑难问题,还可以说明某些名物的“得名之由”。注意在解决一个具体的训诂问题时,常常需要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要求:训诂方法指点学者培养训诂实践能力的可遵循的途径,非常重要。学者必须参照实例,逐项细加体味。要求能说明八种具体方法的运用,同时反过来能从训诂实例中分析出它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 第六章 学习和研究训诂所应掌握的基本观点治任何一种学问,只有有了正确的观点、态度与方法,才有成功的可能。因之在上一章讲授了方法后,本章与下一章又特别提出观点与态度问题。这里结合语言实际,阐明了掌握历史的、辩证的、唯物的观点对于训诂研究的重要意义。要求:结合语言实际,理解三个观点的意义。说明训诂与音韵、文字、校勘与语法的相互关系。 第七章 学习和研究训诂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本章提出实事求是、无证不信应成为我们训诂研究的指导方针。针对实际,从正反两方面明确指出训诂研究中的态度问题:务平实忌好奇,重证据戒臆断,宁阙疑勿强解。要求:这三条言之易而行之难,当从实例中认真体会。 第八章 训诂中常见的几种弊病本章举出训诂中的几种弊病,这几种弊病是现代一般古书选注今译中所常见的。知其表现,明其原因,就可以在阅读古籍时对这些问题加以注意。要求:举出训诂中常见弊病的主要表现。在有这类错误的训释与正确的训释对比时有辨识正误判定是非的能力。 第九章 训诂学的新领域——汉魏六朝以来方俗语词的研究传统训诂学多以先秦两汉典籍作为研究对象,而对六朝以来的文献,尤其是其中的方俗语词殊少措意,因之这一部分久为训诂中的薄弱环节,留待解决的问题很多,成为当代训诂研究的重要方面。本章专门阐释了俗语词研究的意义、历史与现状及其研究方法,足以拓宽学者的视野,也为进一步研究指出了一个有意义的方向。要求:理解俗语词研究的意义。了解《诗词曲语辞汇释》、《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二书的主要特点与作用。 第十章 训诂源流述略训诂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学科,历代学者作了大量工作,留下许多重要著作。了解训诂学的发展概要,对于我们继承遗产、扬长弃短,是很有意义的。本章突出重点、顾及全局地对训诂学在历代的主要发展倾向及代表人物、代表著作作出了叙述。要求:了解训诂学的历代发展的主要特点。了解重要典籍的一些主要注本的书名与著者姓名,如《史记》的三家注、《汉书》的颜师古注、《三国志》的裴松之注、《文选》的李善注,等等。对以下著作的特点以及下列训诂学者的主要著作及观点等要求作为重点掌握:《尔雅》(并要求知道其主要注本)《说文解字》(同上,主要是清《说文》四大家的著作)《方言》(同上)《释名》(同上)《广雅》(同上)《玉篇》《经典释文》《一切经音义》《经籍纂诂》郑 玄朱 熹戴 震段玉裁王念孙 王引之俞 樾孙诒让 三、题型举例(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大纲中题型举例仅作参考,实际命题时不受此限)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1.推原二、填空题1.清代训诂大师孙诒让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1.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生死而肉骨:使死者复生,使枯骨长出肉来。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1. 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的的: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1.方以智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1.《诗词曲语辞汇释》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 《庄辛说楚襄王》(《战国策·楚策》):黄雀“俯噣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其中,“以其类为招”一句颇费解,清人王念孙指出:“类当为颈,字之误也。招,的也,言以其颈为准的也。《文选》阮籍《咏怀诗》注,引此作‘以其颈为的’,《艺文类聚》鸟部、《太平御览》羽族部并引此云:‘左挟弹,右摄丸,以加其颈。’姚曰:‘《春秋后语》云:以其颈为的。’的或为招,招、的古声相近,故字亦通也。”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训诂学00819教材,四川省自考训诂学00819真题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河北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考试科目有哪些主考院校:河北师范大学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课程类型考试方式备注1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必考笔试2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必考笔试300015英语14任选一门笔试00016日语14笔试00017俄语14笔试400037美学6必考笔试5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6必考笔试6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7必考笔试7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7必考笔试800540外国文学史6必考笔试900541语言学概论6必考笔试101100321中国文化概论5任选两门免考外语增考三门笔试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4笔试00819训诂学5笔试05182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4笔试05183报刊编辑学4笔试05184汉语修辞学4笔试05185新闻采访学4笔试05186中学语文教材教法4笔试1206999毕业论文实践必做、不计学分毕业总学分66求问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自考科目考试科目有文学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现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古代汉语、写作、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作品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注意理论体系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以笔试的形式考,10月19号~20号考。北京的成人自考有个官方网站:北京教育考试院,成考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在上面找到答案,会有工作人员在线解答。一、以下是北京成人自考的报考时间:二、以下是成人自考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的每一个科目与其具体考试时间:三、以下是成人自考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的每一科考试所需要用到的教材:1、文学概论教材:《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由王小川编写。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学考试学习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由刘瑞复、左鹏编写。3、现代汉语教材:《现代汉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年版,由齐沪扬编写。4、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年版,由陈思和编写。5、古代汉语教材:《古代汉语》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由王宁编写。6、写作教材:《写作》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由徐行言编写。7、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年版,由陈思和编写。8、外国文学作品选教材:《外国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由刘建军编写。9、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本书编写组。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自学考试学习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由孙蚌珠、冯雅新编写。10、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年版,由方智范编写。1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版,由方智范编写。参考资料:北京教育考试院官网-关于公布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19年考试安排及有关事项的通知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一样么?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一样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内容差不多,统招的深度要难一些,自考的略微简单点。1.自考相对来宽进严出,而国家统招的本科需要参加高考并且分数上线才能被录取~!2.自考本科要通过大约33门功课才能拿毕业证!统招生是在学校上学,得上课,有老师教学,统招生的试卷通常都是学校出卷,相对来说好考一些,;3.自考生是大都是自己边工作边自学,不用上课,没有老师教,自考的话基本上都是全国统一卷,比较难考.什么是训诂学?所谓“训诂”,也叫“训故”、“故训”、“古训”、“解故”、“解诂”,是汉文古籍释读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学科。“训诂”连用,最早见于春秋时期鲁国人毛亨注释《诗经》的书,书名叫《诗故训传》,“故”、“训”、“传”是三种注解古文的方法。“训诂”合用始见于汉朝的典籍。释读汉文古籍均从词句人手,最终目的是弄懂文本的旨意。训诂学是汉语语言学、语文学的一个部门,是综合性学科,是一门主要根据文字的形体与声音,以解释文字意义的学问。偏重于研究古代的词义,尤其注重于研究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语法、修辞等语文现象,但不等于语义学、词义学。训诂学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训诂学包括音韵学和文字学,狭义的训诂学只是小学中与音韵、文字相对的学科。也有人将训诂学分为新旧两种。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   索引序列
  •   自考训诂学难考吗推荐
  •   训诂学自考资料推荐
  •   训诂学自考资料书推荐
  •   训诂学自考资料推荐书
  •   训诂学自考资料书籍推荐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