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自考社会研究方法重点

自考社会研究方法重点

发布时间:

自考社会研究方法重点

发布时间:

社会研究方法自考重点

第六章社会研究中的测量 第一节测量的概念与过程 1.S测量——是人们通过对现实世界细致的系统观察而把握某种现象存在程度的过程。 2.测量对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具有哪些意义? 第一,测量可以使人们客观和精确地把握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存在的状况。 第二,测量工具通常比人的感官更敏感,因此通过一定工具而进行的测量往往比仅靠人自身感觉的测量要精确得多。 第三,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测量,有时候还可以发现一些未知的物体和现象。 第四,靠一定标准化工具测量的结果不会随特定观察者而变化。 第五,测量还能帮助人们观察非物理世界的存在。 3.测量过程; 首先,要把测量对象以概念的形式表示出来,或形成概念化认识(概念化过程)。其次,针对需要测量的概念,构造相应的测量工具。 最后,用测量工具对测量对象进行经验观察,这是“资料收集”的任务 4.测量的评估:测量的成功与否,主要靠信度和效度两项技术性指标来评判。 5.自然科学测量;社会测量也是一种自然科学测量,是一种科学测量; 首先它是按照一定的程序的系统测量,每一步都有详细的记录,可以重复的,客观的和能被检验的, 其次,它不仅有明确的目的,而且还是在一定理论背景下发生的; 最后,它有精心设计的测量工具,特别是有针对类似偏见这种非物理存在,发展出了特殊表工具; 第二节概念化与操作化 1.S概念化——是社会测量的第一个环节,是对概念的含义和应用范围给予清晰说明的过程,即在理论层次上对概念进行了名义定义。 2.操作化;把概念抽象的名义定义进一步具体化,使其转化成能从经验上进行观察和测量的变量和指标,即在经验层次对概念进行操作定义。变量:是概念的具体化,可以在经验层次上观测,表面事物在数量、等级或类别上的变动状态;可以直接观察的变量称为指标;指标比变量更加具体,直接从经验层次反映出概念内涵中某个层次的内容;指标和变量没有实质性的区别,都是从经验层次上对概念含义的说明,只是综合层次略有差别而已。 3.四种测量层次:在量化测量中,测量指标的精确度是用测量层次来衡量的;按精确度由低到高,分为四层:1.定类测量。(即根据属性不同对人或者事件进行分类;)如1表示已婚,2表示未婚。2.定序测量。(不仅根据属性进行分类,而且还根据属性强度的不同对人或事件进行顺序排列。这个距离不等于所测属性强度的间距。),如1表示好,2表示非常好,3表示差。3.定距测量。(以相等的固定间距来确定属性强度的实际距离。但数字相互之间的关系不等于属性强度的关系。)4.定比测量。(将属性强度间的比例关系用间距数字间的比例关系表示出来) 4.L进行概念化的原因; 首先,概念是人们主观上对同一类事物或现象的抽象概括。 其次,有些测量对象纯粹是一种理论建构,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概念定义 第三节指数与量表 1.S指数——是将多个指标构成的指标群整合为一个单一的分数。 2.量表——是一种将所测量的复合变量的各个方面都按同样的方式将其可取值按一定顺序排列出来的测量工具; 3.指数的建立过程; 首先:指标的选取。这是对指标进行表面效度检验(经可能挑选效度较高的指标)和相关性分析(应排除不相关的指标); 其次:指标的加权。即考虑每个指标在指数构成中的分量如何,对重要指标赋予特殊的分量。 最后处理缺失值的方法; A、如果数据中缺失值占的比重不大(如3%~5%之间),可以考虑删除那些含有缺失值的被访者。 B、如果指数有多个指标,可以考虑用已有数据的平均值来代替缺失值。 C、在大样本和指标较多的情况下,还可以用随机方法给缺失值赋值(不要采用随机赋值的方法); 4.量表的类型: 1) 李克特量表:在实际测量中,一般总是针对某个议题的不同层面,设计出不同的陈述,然后将每一个陈述的测量得分进行加总,用加总的综合得分来代表该议题的测量结果,这种测量形式就是李克特总加量表,,简称总加量或李克特量表。 2) 罗森伯格量表:是按照李克特总加量表的形式而设计的一个具体的量表,它反映了李克特总加量表的基本特点。 3) 语义差异量表:主要用来测量人们对观念、事物或他人的感觉。这种以形容词正反语为基础建立的量表称为语义差异量表。这种形容词大致分为三大类:评价(好与坏)、力度(强与弱)和行动(主动与被动),其中最常用的是评价。 第四节测量质量的评估 1.信度——指使用相同指标或测量工具重复测量相同事物时,得到相同结果的可能性。常见的信度有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 a) 再测信度:又称稳定性信度,是用同一测量工具,在两种不同场合对同一群受试者前后测量两次所得到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它是最简单,最直接评估信度的方法,但是其存在不足是第一次测量产生的练习效应会对第二次测量产生影响。 b) 复本信度:是在一个测量中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本来对同一群研究对象进行测量时所得到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也称为等值性信度。如学生考A卷和B卷的成绩都大致相同的话,说明信度较高,但是复本很难构造。 c) 折半信度:是为克服复本信度操作上的困难,心理学家斯皮尔曼使用了一种变通的方法,即只用一个测量工具对同一组一群受试者实施一次测量,但将奇数题和偶数题分开计分,再计算奇数试题和偶数试题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 2.效度——指测量工具能够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征的正确性程度。常见效度有表面效度、内容效度、效标效度。 3.表面效度:指测量结果与人们头脑种的印象或学术界形成的共识之间的吻合程度,如果吻合程度高则表面效度高,测量是否有表面效度,主要基于个人主观判断。它是最容易评估,也是最基本的效度类型。 4.内容效度:指测量在多大程度上涵盖了被测量概念的全部内涵,实际是在检验由操作化得到的经验指标是否能够全面地代表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其也是通过主观判断来实现的,但是比表面效度随意性小。 5.准则效度:又称效标效度,是指测量结果与一些能够精确表示被测概念的标准之间的一致性程度。根据比较标准与测量结果之间是否在时间上有延迟,可分为预测效度和同时效度两种类型。 6.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信度与效度是评估测量质量的两个标准。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效度的充分条件。没有信度就不可能有效度,但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 首先,有效的测量,一定是可信的; 其次,不可信的测量,一定是无效的; 再有,可信的测量,不一定都是有效的。

第十章实验法 第一节实验法的概念和特点 1.S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选择一组研究对象,人为地改变与控制某些因素,通过观察其后果对社会事实或现象获得认识的一种方法。使用实验研究一方面可以验证假设达到构建社会学理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尝试新的社会政策或社会改革,以获得必要的实践基础。 2.实验者:即实验研究者以及参与实验过程的实验工作人员; 3.实验刺激:在实验的自变量中,主动造成其变化的自变量称为实验刺激; 4.实验对象:指实验中涉及到的人们,他们是实验调查的群体或个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 5.实验检测: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对象的观察与测定; 6. L实验法基本概念:有实验者、自变量、实验刺激、因变量、实验对象、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等。 7. 实验法基本特点; 1.人为设定观察情况。2.直接建立研究结论。3.实验结果受实验人员和实验对象的主观影响:(1、自觉或不自觉地只注意那些与假设一致的现象,研究结论不全面或不真实;2、自觉或不自觉地诱导或暗示实验对象,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向。例子为:罗森塔尔与雅各布森的学术成就预测实验) 8. Y结合实例,说明社会研究中的实验方法及其特点 第二节实验法的原理和程序 1.S实验程序:分为准备、实施和资料处理三个阶段; 2.L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步骤: a) 实验准备阶段(实验过程中最核心的部分):1,确定研究课题;2,确立基本假设,并制定检验假设的实验设计;3,根据研究变量引入具体的实验刺激;4,完善对因变量的测量方法,使之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5,进行实验刺激和因变量的预实验; b) 实施阶段(是操作性质的):1,选择合适的实验对象;2,在随机原则下组合实验对象,并对他们进行实验必需的指导;3,对因变量进行前测;4,进行实验刺激;5,进行实验后测;6向实验对象说明实验的真实目的和原因,询问他们的实际感受; c) 资料处理阶段(建立结论阶段):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在不同组之间进行比较,通过统计方法对研究的假设进行检验,提出理论解释和推论; 3.实验对象选择:主要通过随机法、配对法、排除法、纳入法等方法创造出不同组的相同对象; a) 随机法:按照随机分派的方法将受试者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这是在理论上最有效的控制影响变量的方法。 b) 配对法:是依据一系列设定的标准或特征,找出两个完全相同或几乎完全相同的实验对象进行配对,将其中一个对象分到实验组,而将另一个分到控制组(心理学实验中常常用该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验实践上很难做到,很少单独使用,常常与随机法相配合。 c) 排除法:是把影响因素在实验前就进行排除。(这种方法较少使用)。 d) 纳入法:是把其他主要的影响变量也当作自变量引入实验中,同时对几个自变量进行操作、测量和检验。 4.单变量实验设计:是假设自变量只有一个,通过多次重复的实验使其他变量的效果平衡和抵消掉,从而确认变量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将被试随机分组,使各组在接受实验刺激之前保持各方面相等,并随机安排实验刺激。 1.后测设计:分为两组,一组为控制组,一组为实验组,只作一次实验检测。这是一个简单高效的设计方案。 2.前测后测设计:在两个组未进行实验前都进行测定,主要目的是排除因实验组的控制组实际上不完全同质造成的实验误差。适用于样本容量较小,差异性较大情况。缺点:前测的反作用效果。 3.四组设计。(又称所罗门设计):随机取样,并随机分为四组,二组为实验组,二组为控制组,二组中一组有前测,一组无前测。统计方法是独立样本2X2方差分析,经费较大。 以下考试大纲不作要求: 5.多变量的实验设计p224:有完全随机多因实验设计和拉丁方设计两种。 6. 实验结果的评估:实验效度表明实验所能揭示事物本质规划的有效程度。 a) 内在效度评估:通过测量实验数据统计值偏离真实值的程度得到。根据坎贝尔和斯坦利的看法,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有如下原因:1.特殊事件。2.被研究者的变化。3.受测经验的增加。4.测量工具信度差。5.统计方法的影响。6.被试者流失。7.前测影响。8.实验组与控制组出现沟通。 b) 外在效度的评估:指实验结论在推论和应用上的准确程度。影响实验的外在效度因素如下:1.实验控制的影响。2.样本的代表性影响。3.测量工具的影响。4.指标设计有局限性。 7. 实施实验法研究的条件: 1、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假设必须是明确和具体的; 2、能够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 3、实验刺激有足够的强度并容易操控; 4、实验程序必须是可重复的; 5、实验条件应该得到较高程度的控制(控制是实验研究的最本质特征) 第三节实验法的基本类型 1.S实验室实验:是在某种严格指定与控制的人工环境中进行的实验。其关键是研究者能创造出一种接近自然的实验情景,使实验人员与实验对象的行为都尽可能自然而然;例子为:齐默多巴的监狱行为模式研究(通过人造环境来实现)和米尔斯莱姆的权威服从研究(通过欺骗受试者来实现)。 2.现场实验:是现实生活中进行的只控制部分条件的实验。它是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实验调查方式;例子为霍桑实验(典型的现场实验)和啤酒偷窃案实验(属于较少控制的现场实验); 3.Y比较霍桑实验和权威服从实验,谈谈实验室实验与现场实验的相同点与相异点: 1.米尔斯莱姆的权威服从研究:创设人工情境,很多实验刺激都是人为虚构的,如1974年美国斯坦利·米尔斯莱姆关于权威与服从的研究, 典型的实验室实验。 2.霍桑实验:较典型的严格控制型现场实验。后来成为“社会人”假设的基础。 3.现场实验与实验室实验的比较:米尔斯莱姆的权威服从研究是典型的实验室实验,而霍桑实验是典型的现场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在某种严格指定与控制的人工环境中进行的实验。现场实验是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的只控制部分条件的实验。现场实验是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实验调查方式,特点:隐蔽性好,真实性较高。 以下考试大纲不作要求: 4.实验法的基本类型: a) 按照调查的目的不同分:研究性实验(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发展规律)和应用性实验(解决实际工作的某个问题); b) 按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分:单一实验组实验、实验对照组实验和多实验组实验; c) 按被调查内容的不同分:社会心理实验、教育实验、经济实验、法律实验、军事实验、政策实验等。 第四节实验法的优缺点 1.L实验法的优点:1、可检验因果关系(的优点);2、较为经济;3、易于重复;4、控制能力较强(在各种社会研究方法中,控制能力) 2.实验法的缺点:1、人为干涉(的弱点);2、样本选取的缺陷(由于采用随机抽样);3、实验人员的影响;4道德和法律的限制。 3.Y结合实例,说明实验方法的优点与缺点。

自考社会研究方法重点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教材社会研究方法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行政管理自考学习资料都有哪些,我想试试自考,自己自学的话都有哪些资料要学习?需要学什么书。楼主没有说是专科还是本科,都发一下吧,以下是官方指定教材,含出版社与作者,楼主可以在当地自考办或图书大厦购买,自学是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楼主加油!专业代码:01A0302专业名称:行政管理00012英语大学英语自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高远00040法学概论法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吴祖谋00107现代管理学现代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刘熙瑞00147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孙建敏00163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程正方00182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廖为建00277行政管理学行政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胡象明00292市政学市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孙亚忠00312政治学概论政治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王惠岩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公文写作与处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饶士奇03350社会研究方法社会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关信平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刘瑞复李毅红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钱淦荣罗正楷04729大学语文大学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徐中玉陶型传1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版赵鸿德唐小毅王鲁滨专业代码01B0302专业名称行政管理学0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罗正楷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0000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卫兴华武汉大学出版社00015英语大学英语自学教程高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00016日语日语入门李翠霞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上2006年版下00017俄语新编大学俄语基础教程应云天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00024普通逻辑普通逻辑原理吴家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00034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刘豪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00277行政管理学行政管理学胡象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00312政治学概论政治学概论王惠岩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0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包玉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00316西方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曹沛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00317国家公务员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徐理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00318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宁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00319行政组织理论行政组织理论傅明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00320领导科学领导科学黄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00322中国行政史中国行政史虞崇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国家统编教材有00323西方行政学说史西方行政学说史竺乾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0092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姜明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如何学习好“社会研究方法”这本书,我参加今年的自学考试,好多年没有碰书了,谢谢各位指教。1、想办法让自己多看整本书,因为考试内容基本都在这书上的。不想看的时候,可以读出声音来,读过去。2、以下自学方法,供您参考:首先,“静则成”,首先心境要“静”。不要浮躁。其次,就是耐心坚持了,学习本身是枯燥的,那就要一定毅力、克制力,让自己坚持下去。不要偷懒、放松要求。然后,培养自学兴趣、自学热情,学着学着,总有一点感兴趣的东西,就抓住它,不管是否是重点,多看看,多想想;用获得的自考成绩,来激起自己的自学热情!最后,养成自学习惯。每天或多或少,看点自考教材与内容,做到“功”道自然,这样高的自学境界就出来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行的。您好非常感谢您的回复!由于老师教的特快,3节课就把一本书给解决了,按照老师的指导,我认真的把要点都划出来了,但是,一本书的要点还是太多太多了,我如何才能记得更加深刻呢?因为都是重点,所以我自己也分不清重点中的重点会是哪些,,,都快十几年没有碰书了,,还有,考试有啥窍门之类的,,?真的非常感谢您的回答。多看、多读、多理解这些内容,就可以了。自考用人教版教材可以吗自考教材有什么?自考用人教版教材可以吗自考那要看你是要考成教呢?还是自考。自考用人教版教材可以吗自考教材有什么?自考用人教版教材可以吗自考那要看你是要考成教呢?还是自考。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七、抽样 (风笑天第六章,袁方第七章,纽曼第八章) 总体: 构成它的所有元素的集合。元素(element):构成总体的最基本单位。 样本: 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即总体的一个子集。 抽样: 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过程。或者说,抽样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样本的过程。比如,从3000名工人所构成的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出200名工人的过程;或者从1000户家庭 构成的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出一个由100户家庭构成的样本的过程,都称为抽样。 抽样单位: 指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抽样单位与构成总体的元素不一定相同。如元素是学生,抽样单位是班级。对比:分析单位即收集信息的基本单位,也称为个体。 抽样框: 又叫抽样范围,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在一次抽样中,抽样框的数目是与抽样单位的层次相对应的。如有三个层次的抽样单位:乡、村、家庭,则 对应的抽样框亦应有三个:全部乡的名单、乡样本中所有村组成的名单、村样本中所有家庭的名单。 参数值: 也称为总体值。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在统计中最常见的总体值是某一变量的平均值。比如,某 市待业青年的平均年龄、某厂工人的平均收入等等,它们分别是关于某市待业青年这一总体在年 龄这一变量上的综合描述,以及某厂工人这一总体在收入这一变量上的综合描述。需要说明的 是,总体值只有通过对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进行调查或测量才能得到。 统计值: 也称为样本值。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随机抽样: 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入选样本,或者说,总体中每一个成员被抽中的概率相等,而且任何一个个体的入选与否,与其他个体毫不相关,互不影响(独立性)。 概率抽样: 就是依据概率论的基本原理,按照随即原则进行的抽样,能避免抽样过程中人为误差,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 是概率抽样的最基本形式。它是按等概率原则直接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组成样本。 系统抽样: 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它是把总体的单位进行编号排序后,再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个体的号码来组成样本的方法。它和简单抽样一样,需要有完整 的抽样框,样本的抽取也是直接从总体中抽取个体,而无其他中间环节。 分层抽样: 类型抽样,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元素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在各个类型和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者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的样本的方法。 整群抽样: 又称聚类抽样,是指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一些子群体,每一个子群为一个抽样单位,用随机的方法从中抽若干子群,将抽出的子群中所有个体合起来作为总体的样 本。它的分群原则是使得群间异质性低,群内异质性高,适用于界质不清的总体。整群抽样的优点在于:①它可以通过转换抽样单位扩大抽样的应用范围;②它可节省人财、物力。它的最大缺点是样本分布不均匀,样本的代表性较差。因此与其它抽样方法相比,在样本数相同时,其抽样 误差较大。整群抽样分为等规模整群抽样和不等规模整群抽样,前者总体内所有的群规模都相等,而后者总体内各群大小不一。 多段抽样: 分段抽样或多级抽样,按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成几个阶段。 户内抽样: 从抽取的每户家庭中抽取一个成年人,以构成访谈对象的抽样过程。 PPS 抽样: 即“概率与元素的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其原理是以通过阶段性的不等概率抽样(按元素规模大小抽样)来换取最终的、总体的等概率抽样的方法。 过程:1.将各个元素排列起来,写出其规模,即在总体规模中的比例;2.将比例累加起来,根据该累计数写出元素对应的选择号码范围;3.用随即或系统抽样选择号码;4.从上述阶段的样本中进行第二阶段抽样,获取最终的样本。 偶遇抽样: 自然抽样,研究者根据现实情况,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或仅仅选择那些离得最近的、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调查对象的方法。 判断抽样: 立意抽样,调查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即研究者依据主观判断选取可以代表总体的个体作为样本。这种样本 的代表性取决于研究者对总体的了解程度和判断能力。能充分发挥研究者的主观能动性,在对总体熟悉、分析判断能力较强、研究方法和技术熟练、经验丰富时使用。 定额抽样: 配额抽样,是依据那些有可能影响研究变量的各种因素对总体分层,并找出具有各种不同特征的元素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然后依据这种划分以及各类成员的比例去选择符合要求的对象的方法。其前提是要对总体中各种构成的比例有所了解。 雪球抽样: 滚雪球抽样是先从几个适合的调查对象开始,然后通过他们得到更多的调查对象,这样一步步扩大样本范围。当调查总体的个体信息不充分时,常采用这种方法。但是,用这种方法抽样最后仍有许多个体无法找到,还有些个体因某些原因被提供者故意漏掉不提,这两者都可能具有某些值得注意的性质,因而可能产生偏误。 空间抽样: 空间抽样是针对一个变动的总体进行抽样的方法,这种总体虽然是变动的,但在空间上是有限的。空间抽样最重要的是要在同一时间对整个总体进行抽样,以防止它的组成经历太大的变化。具体的做法是同时派出若干名经过训练的调查员,排成一排均匀分布在群体的一侧,每个调查者以他面对的人为第一个调查对象。然后按一定的步数间隔穿过聚集的群体,每一间隔停顿下 来时碰到的人均为调查对象。 置信度: 又称为置信水平,指的是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的概率,或者说,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的把握性程度。反映的是抽样的可靠性程度。 置信区间: 指在一定的置信度下样本值与总体值之间的误差范围。它所反映的是抽样 的精确性程度。误差范围越大,精确性程度越低;误差范围越小,精确性程度越高。置信水平与 置信区间通常成正比的关系,置信水平越高则一般所需要的置信区间也就越大。 抽样误差: 总体的异质性和样本与总体范围的差异性,在用样本的统计值去推算总体的参数值时总会有偏差,这种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其大小是可以在样本设计中事先进行控制的。它是样本代表性大小的一个标准。抽样误差主要取决于总体的分布方差和抽样规模, 这两个因素都可以导致抽样误差的增加或降低。当样本规模增加时,样本统计量的随机波动程度 就会降低,从而使抽样误差也降低。这种偏差就是抽样误差。八、实验研究 (风笑天第七章,袁方第十二章,纽曼第九章) 实验: 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试验的基本目标是决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其特征是控制情境和变量来研究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的变化,以建立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匹配: 指的是依据各种标准或特征,找出两个完全相同或几乎完全相同的实验对象进行配对,并将其中一个对象分到实验组,而将另一个对象分到控制组的方法。在实际中匹配的方法基本上是无用的。 随机指派: 也称作随机化,即完全按照随机抽样的原理和方法来将实验对象随机地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中,它是研究者用来解决实验中两组对象相同性问题的另一种办法。 双盲实验: 一项实验中,实验刺激对于实验对象和参与试验的观察人员都是未知的。 准实验法: 就是没有严格的进行指派和严格控制实验刺激的实验方法。它通常不是在纯粹的实验室环境中,而是在研究现场进行,他们常常依据现场的条件和可能性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纯粹的实验设计加以简化。准实验设计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①具有不等同组的仅有后测的设计②有前测和后测的单组设计③仅有后测的单组设计。 时间序列设计:也称趋势研究 ,一般用于研究较长时期内人们的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是对相关设计的扩充,它也是一种交互分类设计,不过,它的前测和后测包括多个时点,由此组成一个较长时间序列的观测值,从这些因变量的变化趋势中可以发现自变量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过程。 交互作用: 前测和实验刺激之间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另一种外加的影响。 因子设计: 多因素设计一般又称为因子设计,它是检验多个自变量(或一个自变量的多种取值)对因变量的影响。多因素设计的一种形式是考察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以及自变量之间 交互作用对因变量的影响。它假定外部因素的影响等于零。 拉丁方格设计: 拉丁方格实验是一种多因素设计,但是与因子设计不同,它不是考察多个自变量与因变 量的关系,而是考察多个自变量的引入顺序对因变量的影响。这种设计可以引入多个不同自变量,但这些自变量只有一个取值。实验组的数目取决于引入的自变量,有多少个自变量就分派多 少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都依次引入各个自变量,但引入的次序各不相同。九、调查研究 (风笑天第八章,袁方第八章,纽曼第十章) 调查研究: 称调查,是社会研究中一种最常见的研究方式。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总体)的样本那里系统地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兼顾描述和解释两个目的;信度高;能够迅速地、有效地提供有关某一种总体的丰富的资料和详细的信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特征: 抽取一定规模的随机样本;依靠调查问卷;巨大的量化资料,依赖计算机。 市场调查: 为拓展商品的销路,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服务,而围绕某类产品或商品的市场占有率、顾客的购买情况、产品广告的宣传效果等所进行的调查。 民意调查: 也称为舆论调查,即对社会中民众的意见、态度、意识等主观意向进行的调查。 问卷: 社会调查中涌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工具,问卷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其用途是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包括: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编码。 问卷调查: 利用设计好的问卷对大量样本进行调查以收集数据资料,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社会调查研究方式。 开放式问题: 即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案,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问题。a.开放式问题的优点。包括:第一,允许回答者充分自由地按自己的方式发表意见,不受什么限制;第二,所得的资料也往往比封闭式问题所得资料丰富生动得多。b.开放式问题的缺点。包括:第一,开放式问题要求回答者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这就大大限制了调查的范围和对象;第二,开放式问题要求回答者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第三,开放式问题所得到的资料难于处理,尤其难于定量的处理和分析。 封闭式问题: 即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给出若干个可能的答案,供回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中选择一个作为回答。a.封闭式问题的优点。包括:第一,回答者填写问卷十分方便,对文字表达能力也无特殊的要求;回答者完成问卷十分容易,所需的时间和精力要少得多; 第二,封闭式问题所得的资料十分集中,而且特别便于进行统计处理和定量分析。B.封闭式问题的缺点。包括:第一,限制了回答者的回答范围和回答方式,所得的资料往往失去了开放式问题所得资料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自发性和表现力;第二,回答中的偏误难以发现,从而影响到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相倚问题: 所谓相倚问题就是指在前后两个(或多个)相连的问题中,被调查者是否应当回答后一个(或多个)问题,要由他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结果来决定。前一个问题作为“过滤性问题”。 自填问卷法: 调查员将问卷表发送或邮寄给被调查者,由其自己阅读和添答,然后由调查员收回或邮寄回的资料收集方法。包括个别发送法、集中填答法、邮寄填答法。 结构访问法: 调查员依据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采取口头询问和交谈的方式,像被调查者了解社会情况、收集有关社会现象资料的方法,可划分为当面访问和电话访问法。它是一种对访问过程高度控制的访问。这种访问的对象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方法选取,一般采用概率抽样。访问的过程也是高度标准化,即对所有被访问者提出的问题,提问的次序和方式,以及对被访问者回答的记录方式等是完全统一的。为了使这种统一性得到保证,通常采用实现统一设计、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进行访问。访问中所有调查员都必须严格按问卷上的问题发问,不能随意对问题作解释,当被调查者表示不明白时,只能重复一边问题或按统一的口径进行解释。通常这种类型的访问都有一份访问指南,其中对问卷中有可能发生误解问题的地方都有说明,这些说明规定了访问者对这些问题解释的口径。 重点访问: 又称集中访问,是指集中于某一经验及其影响的访问,其重点不是对调查对象的重点挑选,而是访问所侧重的内容。重点访问的具体做法是选择一定的情境,并把调查对象安 排到这一预先设置好的情境中去;再对调查对象进行访问,调查他们在情境当中的主观经验,这种主观经验即是重点访问的重点所在。研究者对被访者的回答进行分析与解释,从而获得信息。 深度访问: 又称临床式访问,是指为搜集个人特定经验(例如偷窃、吸毒、自杀)的过程及其动机和情感资料所作的访问。最初常用于个案工作的调查、囚犯的调查和精神病人的调 查,其目的是作出临床诊断,挽救罪犯和治疗患有精神及心理疾病的人,后来广泛用于对一般人的个人生活史及有关个人行为、动机、态度等的深入调查中。深度访问与重点访问相似,可以说 是一种半结构式访问,它选取研究问题的某些方面向调查对象提问题,访问是机动的或结构松散的,但重点与焦点是有的。 客观陈述法: 又称非引导式访问,是指让调查对象对他自己和他周围的社会先作一番考察,再客观地陈述出来,即调查者鼓励调查对象把自己的信仰、价值观念、行为以及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客观地加以描述的方法。客观陈述法是一种能让被访问者发表意见的方法,一种能使研 究者直接接触被访人的信念、价值观或动机一类抽象概念的方法。它常用于了解有关个人、组织、团体的客观事实及访问对象的主观态度。 声望偏差: 声望偏差与某个有声望的个人或团体相关联。被访者可能会根据自己对这个人或团体的感觉, 而不是根据那个议题来回答。举例来说,“你赞同总统对科索沃的政策吗?”之类的问题,对于那些听都没 听过科索沃的人来说,将会根据他们对总统的看法来回答。 威胁性题目: 威胁性题目是自我形象与自我保护这个较为广泛主题的一部分。被访者通常会试着把自己较正面的形象呈现给他人。他们可能会因羞愧、不好意思或害怕,而未能提供真实的答案。他们觉得诚实地面对自己的行为,或独自向他人承认有这些行为是痛苦的。他们或者低报,或者有删节地报告自己希望隐藏或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和态度。另一方面,他们则高报那些正面的行为或被普遍接受的信念(社会遵从性偏差)。 知识性问题: 大多数民众无法正确回答的问题或超出民众记忆范围的问题,比如某些基本的地理问题,或者某些重要的政治问题。知识性问题可能会给被访者带来威胁感,因为当研究者询问被访者对某个议题 或话题是否了解时,被访者不愿意表现出无知的样子。研究者可以使用试测或探测性题目来避免这个问题。 相倚题目: 相倚题目是一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的题目。这个问题第一部分的答案决定研究者接着将要回答的不同题目。相倚题目筛选出适合回答第二个问题的被访者。有时候,这类题目也被称为过滤 题或跳答题。根据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被访者或访问员依照指示跳到另一个题目或跳过特定的的题目。 标准题目: 不提供“不知道”这个选择,被访者要自动想到。 全过滤题目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相倚题目。先问被访者是否有某个意见,然后再要求那些表示有意见的被访者说明他们的意见。 准过滤题目: 提供了“不知道”这个选项。 游离者: 如果没有列出“没意见”的选项,或是如果直接问他们的话,他们会选择“不知道”的选项。 如果有这个答案的话,或者如果直接问他们的话,他们会说他们没有意见。这种被访者被称为“游离者”,因为他们游离在有答案与不知道之间。文字稍微变动都会影响到他们的答案,所以研究者用准过滤题目或全过滤题目将他们筛选出来。过滤题目不会消除对不存在议题的答案,但是可以降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近因效应: 被访者更有可能选择研究者所提供的最后一个选项。近因效应指出,最好以连续体的方式给出答案,带有一个中间的答案,或者把中立的立场摆在中间。 用字效应: 1)文献记载最为详尽的、有关于使用禁止与不可以之间差异的讨论,说明了用字差异的问题。这两个词有相同的意义,但是更多的人比较愿意接受不可以做某件事,而不是禁止做某些事。一般而 言,教育程度较低的被访者最容易受到极微小的用字差异的影响。2)某些字眼也会触发情绪反应,带有强 烈负面含义的字眼最好避免使用。3)有时候题目的用字与文字的含义令许多被访者大惑不解。 顺序效应: 研究者关心题目在问卷中的顺序可能会影响被访者的回答。这种顺序效应对以下被访者影响最大:缺乏强烈意见的、教育程度较低的和记忆力较差的老年人。例如,如果题目 1“支持单身女性进 行常规流产”,排在题目 2“已检查出胎儿后流产是可接受的”后面,则赞同题目 1 的人数会增加;如果只 问题目 1,或将题目 1 排在题目 2 前面,就不会有这种结果了。 上下文情境效应: 研究者注意到上下文对调查会产生有力的影响。上下文不仅仅包括一个问题对其他问题的影响。它包括访谈者的影响、访谈的设计甚至历史背景。可以做两件事来处理上下文效应。使用漏斗次序来安排题目出现的先后顺序。或者将被访者分成两部分,给其中一半的问卷根据某种序列的安排,给另一半的则根据另一种序列的安排。然后检验结果察看题目的次序是否发挥作用。 整体设计法: 迪尔曼发展整体设计法改善电话与邮寄调查,这个方法分理论和实务两个部分。理论部分是说,调查是个社会互动过程,在这个互动中,被访者以他们期望的收益作为给予给做的交换。当社会成本低、预期的收益超过已知成本时,以及当研究者建立起信任感时,被访者就会合作。实务部分重复了此处有关良好的用字措辞与问卷设计的忠告

自考社会研究方法重点必考

╮(╯▽╰)╭那个很简单啦计算题你只要看懂公式就好了再说了,我看最近几年的试题最后那个计算题都是算平均数的,真的不难啊,最后几天了,别上网了,好好看书啊!最重要的是做历年试题啊!多做几套就知道规律,心里就有底啦!历年试题可以去:浙江自考联盟找啊网址:公文写作别看那么厚,其实也不难啊,要掌握那些发文格式啊,上次我考试的时候最后一题是写一则通知啊,不难不难,要对自己有信心!最后几天,历年试题真的真的灰常灰常滴重要啊!

别信那些重点,最近几年重点的简答和论述都被出过了,重点反而不考,有的时候会扣的很细的小问题,所以没有捷径,你得把书看透,理解是关键。到考试的时候,哪怕记得大概,随便写写都会拿高分的!!本人实际经验,要想靠押题过关有点危险!!万一你看的重点一道没有,你到时候想胡乱写点都会脑袋空空!!

社会研究方法自学考试重点

第九章观察法 第一节观察法概述 1.S观察法——就是研究者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和其他辅助观察设备,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以取得研究所需要的第一手资料的一种方法。 2.L科学观察的主要特征: 1、在观察之前先具有一定的研究目的或假设,然后根据研究需要有目的的通过观察获取资料; 2、需要有系统的观察设计;3、有系统完整的记录;4、观察过程应避免主观和偏见; 5、观察的过程和获得的资料可以重复查证。 3.试分析观察法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第一,观察法可以实时地观察到社会现象或行为的发生。 第二,能够得到不能直接进行访问调查或不便于进行访问调查的对象的资料。 第三,通过一些特殊的设备或特殊的方式,观察者可以在不干扰被观察者的情况下,获取最真实的资料。 缺点:第一,观察法可获取最生动真实的资料,但真正碰到要观察的事件有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第二,人类社会中有许多现象是不适宜或不可能直接观察的,特别是涉及到人的隐私行为。 第三,研究事物或现象在长时间内发展变化的历程或趋势,观察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第四,当感觉到有观察者的在场很可能会改变被观察者的行为 第二节观察法的基本类型 1.根据观察场所和对观察的情景与条件的控制程度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 实验室观察: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在对观察的情景与条件进行严格控制的前提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其的例子是班杜拉等人进行的有关模仿学习的研究。 实地观察: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对在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并收集资料的方法。例子为戈夫曼对精神病院的研究。 2.根据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或者说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观察法可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又称局内观察;指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或团体之内,作为被观察者中的一员来进行观察;它是实地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参与观察是人类学家研究原始部落文化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如马林诺夫斯基对土著民的研究。 非参与观察:又称局外观察;指观察者被置身于观察活动或团体之外,以局外人的身份对研究对象的活动和表现进行的观察;实验室观察是一种典型的非参与观察,其例子为美国反**书刊委员会抽取一些城市成人书店进行研究。 3.根据观察过程的控制程度和观察内容的标准化程度,观察法可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结构式观察:是指严格地界定研究问题和观察的项目,依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并采取标准化的工具进行记录的观察;其例子为贝尔斯对小团体内部互动历程分析。 非结构式观察:是指对研究的问题和观察的项目没有严格的界定,对观察的结果也不采用标准化的记录方式的观察。是依据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所进行的自然观察。 4.根据观察对象是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还是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发生后所留下的痕迹分: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是通过对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社会现象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来收集资料的方法 间接观察:是通过对社会现象或人的行为发生以后留下的各种痕迹的观察和记录,收集用来反映和推断此前发生的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的资料的方法;根据观察的内容性质的不同分为:物质痕迹观察和行为标志观察;其中韦布将物质痕迹观察分为磨损测量(如图书馆书的磨损程度)和累计物测量(如考古发掘) 5.L实验室观察与实地观察的优缺点; 实验室观察兼具观察法和实验法的优点:具有科学研究所要求的精确、客观和可重复验证性,可用来收集研究对象的自然发生的行为的最真实完整全面的资料。缺点:由于实验情景要对干扰变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对实验对象进行人为的操纵,一定程度上失去人类生活的现实性,如集群行为或隐私行为,不可能通过操纵在实验室中发生。 与实验室观察相比,实地观察研究具有更大的弹性,可随时根据需要修正研究设计,更接近生活的真实性。缺点:常常无法观察到与研究有关的行为和事件,容易受研究者个人倾向的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重复验证性也较差。 6. 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的优缺点; 参与观察较少受研究者先入之见的影响,能获得最丰富、最真实的资料。观察者完全参与到被观察者的实际生活。 缺点:依赖于观察者的敏感性、领悟能力和技巧,观察者的主观作用和影响很大,由此获得的资料往往缺乏必要的信度,当知道自己正被观察时,被观察者往往会表现出与通常情况不一样的行为,影响资料的真实性。 非参与观察具有客观性、真实性。缺点:只能获取表面的资料,不能获取更深层次的信息。 7.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的优缺点 结构式观察的结果可以做严格的数理推理并用来验证研究假设。但需事先作大量的探索性研究。但过于标准化的观察范畴和记录工具将会降低观察的灵活性。 非结构式观察没有严格界定的观察项目和标准化记录方式的约束。优点在于它的弹性。缺点在于观察过程、内容、记录会因观察者不同而不同,带有个人色彩,观察结果缺乏必要的信度,难于重复验证。资料没有统一的形式,只能进行定性分析。 8. 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的优缺点 直接观察是跟间接观察相对的,直接观察的对象也就是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一般都是直接观察 第三节观察的实施过程 1.S观察共分三个阶段:即1、准备阶段;2、实施阶段;3、观察资料的审核、整理与分析阶段。 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1、明确观察的目的;2、制定观察方案;3理论准备和物质准备。) 一个完整的观察方案应包括:①观察的目的和意义;②观察方式;③观察的对象和内容(观察内容包括:情景、人物、目的、社会行为、频率与持续期);④观察的工具和记录的方式;⑤观察的时间和地点;⑥观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2.观察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 观察实施是观察研究过程中重要意义的工作,它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观察方案所规定的内容和步骤,系统,客观,准确的获取经验材料,观察实施是否顺利关系到能否收集到研究所需要的客观,准确的资料,从而决定了观察研究的成败。其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进入观察现场;2、对变量进行操纵与控制或参加到观察对象的生活当中;3、进行观察或测量并记录观察资料。(记录观察资料的方式为当场记录和事后记录) 3.观察资料整理与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 a) 对资料的审核。1、检察观察资料是不是严格遵循调查提纲获得的;2、如果能用多种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则应把通过观察法获取的资料和通过其他方法获取的资料进行比较,核实;3、当观察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时,调查人员要随时将获取的信息同小组其他调查人员所取得的信息进行比较;4、对于较重要的问题,要注意调查时间的长短。 b) 对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这是对观察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类、加工、统计和分析、使得资料简化、条理化、系统化、并在此基础上获得研究结论和撰写研究报告的过程。 第四节观察的信度与效度 1.S观察的信度:是指观察所获得资料的可信赖,可验证的程度。它包括三种类型:1、不同观察者的相关程度;2、稳定系数(即同一观察者在不同时间观察的符合程度);3、信度系数(即不同观察者在不同时间观察的符合程度)。 2.L影响观察信度的因素:观察的信度的高低决定了观察研究科学性的高低。有很多因素影响观察的信度: 1.观察内容界定的明确性。2.观察类别定义的严格性。3.环境的变化。 4.人的变化。 3.提高观察信度的方法;要提高观察的信度,增加观察研究的科学性: 首先,必须明确界定观察的内容,尽量减少观察内容的随意性。 其次,必须对观察的类别进行严格的定义,减少分类的随意性。 第三,必须考虑环境的变化和人在时间中的变化 4.观察的效度:是指观察所获得资料能够准确、真实、客观地反映被观察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程度 5.影响观察效度的因素: 1、观察方式、观察人员、观察地点和观察时间对于研究课题的适当性。 2、观察内容的选择与操作化的方式。 3、“观察者偏见”列子。说符>中的失斧疑邻这典故就是的反映。 4、“被观察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就是的反映。 5、观察者的观察的敏锐性和记忆的准确性。 6. 提高效度的方法: 1.在观察的准备阶段注意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和收集资料的性质选择适当的观察方式、观察人员和观察时间。 2.针对研究需要选择确定观察的内容,尽量明确和具体。 3.虽然在观察和处理资料过程中不能做到完全客观,不存偏见,但承认存在观察者偏见的可能性就为减少或消除偏见提供了可能性。 4.在不违反科学研究伦理规范的条件下,尽量采用匿名的方式。 5.对观察者进行必要的训练,提高其观察的敏锐性和记忆的准确性。

第十章实验法 第一节实验法的概念和特点 1.S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选择一组研究对象,人为地改变与控制某些因素,通过观察其后果对社会事实或现象获得认识的一种方法。使用实验研究一方面可以验证假设达到构建社会学理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尝试新的社会政策或社会改革,以获得必要的实践基础。 2.实验者:即实验研究者以及参与实验过程的实验工作人员; 3.实验刺激:在实验的自变量中,主动造成其变化的自变量称为实验刺激; 4.实验对象:指实验中涉及到的人们,他们是实验调查的群体或个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 5.实验检测: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对象的观察与测定; 6. L实验法基本概念:有实验者、自变量、实验刺激、因变量、实验对象、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等。 7. 实验法基本特点; 1.人为设定观察情况。2.直接建立研究结论。3.实验结果受实验人员和实验对象的主观影响:(1、自觉或不自觉地只注意那些与假设一致的现象,研究结论不全面或不真实;2、自觉或不自觉地诱导或暗示实验对象,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向。例子为:罗森塔尔与雅各布森的学术成就预测实验) 8. Y结合实例,说明社会研究中的实验方法及其特点 第二节实验法的原理和程序 1.S实验程序:分为准备、实施和资料处理三个阶段; 2.L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步骤: a) 实验准备阶段(实验过程中最核心的部分):1,确定研究课题;2,确立基本假设,并制定检验假设的实验设计;3,根据研究变量引入具体的实验刺激;4,完善对因变量的测量方法,使之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5,进行实验刺激和因变量的预实验; b) 实施阶段(是操作性质的):1,选择合适的实验对象;2,在随机原则下组合实验对象,并对他们进行实验必需的指导;3,对因变量进行前测;4,进行实验刺激;5,进行实验后测;6向实验对象说明实验的真实目的和原因,询问他们的实际感受; c) 资料处理阶段(建立结论阶段):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在不同组之间进行比较,通过统计方法对研究的假设进行检验,提出理论解释和推论; 3.实验对象选择:主要通过随机法、配对法、排除法、纳入法等方法创造出不同组的相同对象; a) 随机法:按照随机分派的方法将受试者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这是在理论上最有效的控制影响变量的方法。 b) 配对法:是依据一系列设定的标准或特征,找出两个完全相同或几乎完全相同的实验对象进行配对,将其中一个对象分到实验组,而将另一个分到控制组(心理学实验中常常用该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验实践上很难做到,很少单独使用,常常与随机法相配合。 c) 排除法:是把影响因素在实验前就进行排除。(这种方法较少使用)。 d) 纳入法:是把其他主要的影响变量也当作自变量引入实验中,同时对几个自变量进行操作、测量和检验。 4.单变量实验设计:是假设自变量只有一个,通过多次重复的实验使其他变量的效果平衡和抵消掉,从而确认变量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将被试随机分组,使各组在接受实验刺激之前保持各方面相等,并随机安排实验刺激。 1.后测设计:分为两组,一组为控制组,一组为实验组,只作一次实验检测。这是一个简单高效的设计方案。 2.前测后测设计:在两个组未进行实验前都进行测定,主要目的是排除因实验组的控制组实际上不完全同质造成的实验误差。适用于样本容量较小,差异性较大情况。缺点:前测的反作用效果。 3.四组设计。(又称所罗门设计):随机取样,并随机分为四组,二组为实验组,二组为控制组,二组中一组有前测,一组无前测。统计方法是独立样本2X2方差分析,经费较大。 以下考试大纲不作要求: 5.多变量的实验设计p224:有完全随机多因实验设计和拉丁方设计两种。 6. 实验结果的评估:实验效度表明实验所能揭示事物本质规划的有效程度。 a) 内在效度评估:通过测量实验数据统计值偏离真实值的程度得到。根据坎贝尔和斯坦利的看法,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有如下原因:1.特殊事件。2.被研究者的变化。3.受测经验的增加。4.测量工具信度差。5.统计方法的影响。6.被试者流失。7.前测影响。8.实验组与控制组出现沟通。 b) 外在效度的评估:指实验结论在推论和应用上的准确程度。影响实验的外在效度因素如下:1.实验控制的影响。2.样本的代表性影响。3.测量工具的影响。4.指标设计有局限性。 7. 实施实验法研究的条件: 1、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假设必须是明确和具体的; 2、能够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 3、实验刺激有足够的强度并容易操控; 4、实验程序必须是可重复的; 5、实验条件应该得到较高程度的控制(控制是实验研究的最本质特征) 第三节实验法的基本类型 1.S实验室实验:是在某种严格指定与控制的人工环境中进行的实验。其关键是研究者能创造出一种接近自然的实验情景,使实验人员与实验对象的行为都尽可能自然而然;例子为:齐默多巴的监狱行为模式研究(通过人造环境来实现)和米尔斯莱姆的权威服从研究(通过欺骗受试者来实现)。 2.现场实验:是现实生活中进行的只控制部分条件的实验。它是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实验调查方式;例子为霍桑实验(典型的现场实验)和啤酒偷窃案实验(属于较少控制的现场实验); 3.Y比较霍桑实验和权威服从实验,谈谈实验室实验与现场实验的相同点与相异点: 1.米尔斯莱姆的权威服从研究:创设人工情境,很多实验刺激都是人为虚构的,如1974年美国斯坦利·米尔斯莱姆关于权威与服从的研究, 典型的实验室实验。 2.霍桑实验:较典型的严格控制型现场实验。后来成为“社会人”假设的基础。 3.现场实验与实验室实验的比较:米尔斯莱姆的权威服从研究是典型的实验室实验,而霍桑实验是典型的现场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在某种严格指定与控制的人工环境中进行的实验。现场实验是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的只控制部分条件的实验。现场实验是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实验调查方式,特点:隐蔽性好,真实性较高。 以下考试大纲不作要求: 4.实验法的基本类型: a) 按照调查的目的不同分:研究性实验(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发展规律)和应用性实验(解决实际工作的某个问题); b) 按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分:单一实验组实验、实验对照组实验和多实验组实验; c) 按被调查内容的不同分:社会心理实验、教育实验、经济实验、法律实验、军事实验、政策实验等。 第四节实验法的优缺点 1.L实验法的优点:1、可检验因果关系(的优点);2、较为经济;3、易于重复;4、控制能力较强(在各种社会研究方法中,控制能力) 2.实验法的缺点:1、人为干涉(的弱点);2、样本选取的缺陷(由于采用随机抽样);3、实验人员的影响;4道德和法律的限制。 3.Y结合实例,说明实验方法的优点与缺点。

社会研究方法自考重点总结

第十章实验法 第一节实验法的概念和特点 1.S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选择一组研究对象,人为地改变与控制某些因素,通过观察其后果对社会事实或现象获得认识的一种方法。使用实验研究一方面可以验证假设达到构建社会学理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尝试新的社会政策或社会改革,以获得必要的实践基础。 2.实验者:即实验研究者以及参与实验过程的实验工作人员; 3.实验刺激:在实验的自变量中,主动造成其变化的自变量称为实验刺激; 4.实验对象:指实验中涉及到的人们,他们是实验调查的群体或个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 5.实验检测: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对象的观察与测定; 6. L实验法基本概念:有实验者、自变量、实验刺激、因变量、实验对象、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等。 7. 实验法基本特点; 1.人为设定观察情况。2.直接建立研究结论。3.实验结果受实验人员和实验对象的主观影响:(1、自觉或不自觉地只注意那些与假设一致的现象,研究结论不全面或不真实;2、自觉或不自觉地诱导或暗示实验对象,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向。例子为:罗森塔尔与雅各布森的学术成就预测实验) 8. Y结合实例,说明社会研究中的实验方法及其特点 第二节实验法的原理和程序 1.S实验程序:分为准备、实施和资料处理三个阶段; 2.L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步骤: a) 实验准备阶段(实验过程中最核心的部分):1,确定研究课题;2,确立基本假设,并制定检验假设的实验设计;3,根据研究变量引入具体的实验刺激;4,完善对因变量的测量方法,使之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5,进行实验刺激和因变量的预实验; b) 实施阶段(是操作性质的):1,选择合适的实验对象;2,在随机原则下组合实验对象,并对他们进行实验必需的指导;3,对因变量进行前测;4,进行实验刺激;5,进行实验后测;6向实验对象说明实验的真实目的和原因,询问他们的实际感受; c) 资料处理阶段(建立结论阶段):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在不同组之间进行比较,通过统计方法对研究的假设进行检验,提出理论解释和推论; 3.实验对象选择:主要通过随机法、配对法、排除法、纳入法等方法创造出不同组的相同对象; a) 随机法:按照随机分派的方法将受试者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这是在理论上最有效的控制影响变量的方法。 b) 配对法:是依据一系列设定的标准或特征,找出两个完全相同或几乎完全相同的实验对象进行配对,将其中一个对象分到实验组,而将另一个分到控制组(心理学实验中常常用该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验实践上很难做到,很少单独使用,常常与随机法相配合。 c) 排除法:是把影响因素在实验前就进行排除。(这种方法较少使用)。 d) 纳入法:是把其他主要的影响变量也当作自变量引入实验中,同时对几个自变量进行操作、测量和检验。 4.单变量实验设计:是假设自变量只有一个,通过多次重复的实验使其他变量的效果平衡和抵消掉,从而确认变量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将被试随机分组,使各组在接受实验刺激之前保持各方面相等,并随机安排实验刺激。 1.后测设计:分为两组,一组为控制组,一组为实验组,只作一次实验检测。这是一个简单高效的设计方案。 2.前测后测设计:在两个组未进行实验前都进行测定,主要目的是排除因实验组的控制组实际上不完全同质造成的实验误差。适用于样本容量较小,差异性较大情况。缺点:前测的反作用效果。 3.四组设计。(又称所罗门设计):随机取样,并随机分为四组,二组为实验组,二组为控制组,二组中一组有前测,一组无前测。统计方法是独立样本2X2方差分析,经费较大。 以下考试大纲不作要求: 5.多变量的实验设计p224:有完全随机多因实验设计和拉丁方设计两种。 6. 实验结果的评估:实验效度表明实验所能揭示事物本质规划的有效程度。 a) 内在效度评估:通过测量实验数据统计值偏离真实值的程度得到。根据坎贝尔和斯坦利的看法,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有如下原因:1.特殊事件。2.被研究者的变化。3.受测经验的增加。4.测量工具信度差。5.统计方法的影响。6.被试者流失。7.前测影响。8.实验组与控制组出现沟通。 b) 外在效度的评估:指实验结论在推论和应用上的准确程度。影响实验的外在效度因素如下:1.实验控制的影响。2.样本的代表性影响。3.测量工具的影响。4.指标设计有局限性。 7. 实施实验法研究的条件: 1、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假设必须是明确和具体的; 2、能够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 3、实验刺激有足够的强度并容易操控; 4、实验程序必须是可重复的; 5、实验条件应该得到较高程度的控制(控制是实验研究的最本质特征) 第三节实验法的基本类型 1.S实验室实验:是在某种严格指定与控制的人工环境中进行的实验。其关键是研究者能创造出一种接近自然的实验情景,使实验人员与实验对象的行为都尽可能自然而然;例子为:齐默多巴的监狱行为模式研究(通过人造环境来实现)和米尔斯莱姆的权威服从研究(通过欺骗受试者来实现)。 2.现场实验:是现实生活中进行的只控制部分条件的实验。它是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实验调查方式;例子为霍桑实验(典型的现场实验)和啤酒偷窃案实验(属于较少控制的现场实验); 3.Y比较霍桑实验和权威服从实验,谈谈实验室实验与现场实验的相同点与相异点: 1.米尔斯莱姆的权威服从研究:创设人工情境,很多实验刺激都是人为虚构的,如1974年美国斯坦利·米尔斯莱姆关于权威与服从的研究, 典型的实验室实验。 2.霍桑实验:较典型的严格控制型现场实验。后来成为“社会人”假设的基础。 3.现场实验与实验室实验的比较:米尔斯莱姆的权威服从研究是典型的实验室实验,而霍桑实验是典型的现场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在某种严格指定与控制的人工环境中进行的实验。现场实验是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的只控制部分条件的实验。现场实验是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实验调查方式,特点:隐蔽性好,真实性较高。 以下考试大纲不作要求: 4.实验法的基本类型: a) 按照调查的目的不同分:研究性实验(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发展规律)和应用性实验(解决实际工作的某个问题); b) 按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分:单一实验组实验、实验对照组实验和多实验组实验; c) 按被调查内容的不同分:社会心理实验、教育实验、经济实验、法律实验、军事实验、政策实验等。 第四节实验法的优缺点 1.L实验法的优点:1、可检验因果关系(的优点);2、较为经济;3、易于重复;4、控制能力较强(在各种社会研究方法中,控制能力) 2.实验法的缺点:1、人为干涉(的弱点);2、样本选取的缺陷(由于采用随机抽样);3、实验人员的影响;4道德和法律的限制。 3.Y结合实例,说明实验方法的优点与缺点。

第五章抽样 第一节抽样的概念与程序 1.S抽样——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经常从一个规模很大的研究对象中,选出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这个选举过程就是抽样,即抽样就是指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选取一组元素的过程。 2.总体:在抽样中全部研究对象被称为总体。可分为研究总体和目标总体(即调查总体),样本只能推论目标总体而非研究总体。 3.样本:就是在抽样中,从总体中抽取的元素的集合。 4.抽样框:研究者在实际抽样中,经常是先找到一份近似涵盖所用总体元素的名单,然后从名单中抽取部分元素,这份名单就是抽样框。 5.元素:在抽样中,每一个具体的调查对象被称为元素。 6. 抽样单元:即抽样框中的总体元素,有时候抽样单元与分析单位相同; 7. 参数值:一般来说,总体的情况或者特征是未知的由参数值来描述; 8. 统计值:一般来说,样本的情况或者特征是已知的由统计值来描述; 9. 抽样误差:参数值与统计值之间的差异就是抽样误差,它是衡量样本代表性大小的标准,取决于总体的异质性的程度和样本的规模。 10. 两种抽样类型的差异; 抽样方法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其的区别是概率抽样能够比较精确地估算出抽样误差,根据被抽样出的少数对象的情况,便可以对全体对象的情况进行推论,而非概率抽样在这种情况下是无法对全体对象进行推论的,同等的被抽中的可能性是区别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根本标志。 11.Y结合具体实例,说明抽样的基本步骤; 分为三个步骤:设计抽样方案、抽取样本、评估样本等步骤。设计抽样方案:首先界定总体;其次是介绍抽样框的具体内容;第三是要确定样本所含个体数目;最后是根据不同的目标总体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 第二节非概率抽样 1.S非概率抽样——是依据研究者的主观意愿,判断或是否方便等因素来选取对象(抽取样本),即放弃随即原则。其抽样方法有:(方便抽样、配额抽样、判断抽样、雪球抽样)主要适用于很难编出抽样框的抽样。 2.方便抽样:又称为偶遇抽样,是指研究者使用对自己最为便利的方法来选取样本,这种方法很容易产生系统误差,样本代表性很差,典型的例子是电视台、报纸的街头拦人调查。 3.配额抽样:首先要根据某些参数值,确定不同总体类别中的样本配额比例,然后按比例在各类别中进行方便抽样。 4.判断抽样:又称为立意抽样,是指研究者根据其研究的目的或专家的判断来选取样本,对研究者个人的研究素质要求比较高。 5.雪球抽样:也称为网络抽样,是一种根据已有研究对象的介绍,不断辨别和找出其他研究对象的累积抽样方法。 6. L非概率抽样的不足之处是什么? 非概率抽样的成本比较低,操作比较方便,但无法预先估计抽样误差,因此很难对总体情况做出可靠的推断。 7. Y结合具体实例,说明判断抽样的基本步骤; 首先:研究者用判断抽样来选择特别能提供信息的独特个案; 其次,研究者用判断抽样来选取很难接近的特殊人群;如城市流动人口; 最后,某种特殊的个案类型,以便于进行深入探究; 第三节概率抽样 1.S概率抽样——是按照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也称为随机抽样。它是实现由样本推断总体的方法,不仅能使研究者选取要素时避免各种形式的系统误差,而且还能估计出抽样误差的大小。分为: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和多阶段整群抽样等抽样方法。 2.简单随机抽样:也称纯随机抽样,是指研究者严格按照随机原则来抽取样本。 3.系统抽样:又称为机械抽样,抽样效果与简单随机抽样相同,但操作起来却容易多,系统抽样的样本元素是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从总体中抽取的,由于等间距抽取是最常用的规则,所以也称为等距抽样,是一种准随机抽样方法。 4.分层抽样:是指研究者先把总体分为若干个同质的层(次级总体),任何用简单随机或系统抽样方法,从每层中抽取样本元素。 5.整群抽样:是以群为抽样单元的抽样方法。 6. 一段整群抽样: 是整群抽构成样本,不再进一步抽样。多段整群抽样:是整群抽构成样本后,进一步抽取样群或元素。对群的抽样可以采用简单随机、系统或分层抽样方法进行。 7. L随机原则; 随机原则在数学上是有特定含义的,它意味着在选取对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排除任何事先设定的模式,使每一个对象被选中的概率都相等,即满足等概率要求,另一方面,对象之间相互独立,任何一个对象是否入选样本与其他对象无关,或者说,每一个对象的抽取都是相互独立的,是一种随机事件,即满足独立性要求;抽样过程中引入随机性有两条理由:首先,随机抽样由于排除了研究者个人对样本的主观决定,可避免研究者自觉或不自觉的偏见。其次,随机抽样是以概率理论为基础,因此可以计算参数值和抽样误差。概率抽样和等概率抽样在概念上并不相等, 概率抽样:非零概率被抽中,抽中概率可相等,称为等概率抽样,也可不等,称为不等概率抽样。随机抽样是一种等概率抽样。 8. Y结合具体实例,说明简单随机抽样的基本步骤:先建立抽样框,在从抽样框中选取元素构成样本。 9. 设计一个在百万人口的城市中进行一个千户居民调查的概率抽样方案,并说明这一方案所依据的原理;p102 第四节样本规模 1.S抽样精度:是指抽样中希望达到的精确度,其实就是能够容忍的抽样误差e.当总体规模到达一定的时候,抽样精度并不按照样本规模的增大而提高; 2.总体规模和总体异质性程度对样本规模的影响; 在确定精度的条件下,总体规模与样本规模之间是一种非线形关系,即总体规模增大到一定的时候,增大样本规模,其抽样精度不一定增大。 一般来说,给定抽样精度后,总体异质性程度越小,所需样本规模也究越小,反之亦然。(总体标准差是反映总体元素之间异质性程度的指标;) 3.试析影响样本规模的各种因素? 抽样精度是影响样本规模的首要因素。抽样精度越高,样本规模也越大。对较大总体,在给定精度的条件下,总体规模与样本规模之间是一种非线性关系,样本增大并不会带来精度的线性增长。总体标准差是反映总体元素间异质性程度的指标。给定抽样精度,总体异质性程度越小,样本规模也越小,代表性越好。此外,研究者的财力、物力、人力和研究计划要使用的时间长短对样本规模都会有影响 4.L样本规模的估算方法; 其公式为 n=t*t*p(1-p)/e*e

  •   索引序列
  •   社会研究方法自考重点
  •   自考社会研究方法重点
  •   自考社会研究方法重点必考
  •   社会研究方法自学考试重点
  •   社会研究方法自考重点总结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