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自考本科马哲知识点

自考本科马哲知识点

发布时间:

自考本科马哲知识点

发布时间:

自考马哲知识点

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即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唯物认识论以及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中包括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认识论主要包括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以及认识和时间的关系,科学理论与时间的关系;辩证法主要包括联系的观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果关系),发展的观点(质变与量变、前景性与曲折性),矛盾的观点(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历史唯物主义主要观点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世界观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内容。

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

①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对这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②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物质观: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论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根本属性:运动。

辩证关系: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5.意识的本质、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

本质:意识是人脑这样一种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作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条件:第一,从实践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第二,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第三,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需要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6.联系的基本特点。

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

(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

8.矛盾的基本属性。

对立属性(斗争性)和统一属性(同一性)

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相互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10.实践的基本特征: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11.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2.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认识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过程: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即表现为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具体认识过程;又表现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和无限发展的总过程。

13.认识运动的两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主要表现为在实践基础上认识活动由感性认识能动的飞跃到理性认识,也就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

第二次能动的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

14.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感性认识的形式是感觉、知觉、表象。特点是直接性。

理性认识的形式是概念、推断、推理。特点是抽象性和间接性。

15.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主观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一方面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一方面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不完善的。广度和深度有限度。

16.人类实践活动的两个尺度: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17.社会存在及其基本要素。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18.社会意识及其独立性。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从根本上受到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二是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三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能动的反作用。

19.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20.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经济基础的内涵,其一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往往存在多种生产关系,但决定一个社会性质的社区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其二,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在此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最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构成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1.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经济形态是社会形态的基础上资料所有制关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2.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根本动力。

23.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势,它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存在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4.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一因素。

25.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商品的价值包括,质的规定和量的规定两个方面。价值的质的规定回答的是价值的实体是什么。价值的量的规定则回答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和怎样决定。

26.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这一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作用:第一,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27.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发展过程。

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28.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①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②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9.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内容。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

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30.资本的本质及其划分。

本质:资本主义所有制是雇佣劳动赖以存在的基础,是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剥削与被剥削关系的体现。

划分: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中可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不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31.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

①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②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方法,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32.资本的有机构成。

定义: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C:V表示,其中C为不变资本,V为可变资本.

(1)相对于过剩人口形成

1.有机构成提高导致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甚至绝对减少。

2.劳动力供给日益增加

(2)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33.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区别。

剩余价值,当它不被看作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产物,而是当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就转化为利润,用p表示。而商品价值从W = c + v + m转化为W = k + m,现在进一步转化为W = k + p,掩盖了利润的来源。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关系是:它们本来是一个东西,所不同的,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而利润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这种现象形式歪曲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百度的)

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资本家并不是把剩余价值看作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把它看作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的形态。

希望适用于所有人。

记忆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问来进行记忆。提问记忆法是以要求自己回忆特定信息为基础,来建立完整的学习记忆体系。提问记忆法其实是依照大脑记忆本身的运作规则所设计的:记忆要时常提取,讯息才能更好地记住。它的基本策略就是“提问与记忆”,比如自问自答,替自己设计小考。这个方法适用于任何学科和知识的学习。在复习时,建议一边写下或者说设计出可以帮助自己回忆的问题。若问题和某本书上的主题相关的话,也可以写上页码,回头再去找答案。如果你出的考题来自你的笔记,也可以写下那份笔记的位置,你之后要找会更方便。有了问题之后,就是根据问题,有针对性的回忆知识点,回答自己出的考题。因为是自己考自己,所以你除了用手写回答外,也可以用“念出答案”的方式来复习,关键在于你的思绪和表达都要清楚,建议用自己的话来重述,这样记忆的效果才会更好。除了提问记忆之外,运用一些记忆技巧对记忆知识也是有帮助的,比如谐音记忆法、图像法、联想法、结构法等等。不过这些方法需要自己去刻意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像我练习过的《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其中的“编码定位记忆”就用到了谐音转化记忆、意义转化记忆、形象转化记忆、位置记忆、联想记忆,思维导图就是一种结构式记忆和图像记忆。这些方法的掌握,在学习和记忆这件事上也是一大助力。

本书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和意识、世界的普遍联系及其基本环节、世界的永恒发展及其基本规律、认识和真理、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社会基本结构、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意识等,是人们学习哲学的基本书籍。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本书目录绪论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 物质和意识第二章 世界的普遍联系及其基本环节第三章 世界的永恒发展及其基本规律第四章 认识和真理第五章 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社会基本结构第六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规律第七章 社会意识与精神文明建设第八章 社会发展与人的作用第七版修订说明

自考本科马哲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原理包括马哲和马政经两个科目,这两个科目都是知识点比较集中难理解的科目,学习起来重在理解和灵活运用,当然原理部分还是要熟记,基本上在初级阶段重点是在掌握整体知识点的架构和框架,然后每一章节注意重点复习,一一搞定。 初期大家要注意积累,加强记忆,对于初期阶段马原的复习知识点,大致归纳如下: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知识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主要掌握以下67个知识点: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2、哲学的基本问题;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5、两种历史观的对立;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7、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8、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9、物质与运动;10、运动与静止;11、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12、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13、实践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作用;14、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15、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 16、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17、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18、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19、规律及其客观性;20、现象和本质;21、必然性和偶然性;22、原因和结果;23、可能和现实;24、事物存在的质、量、度;25、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26、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27、对立统一规律;2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29、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30、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及其辩证关系;31、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32、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33、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与认识的本质;34、主体、客体及其辩证关系;35、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36、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3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38、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39、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40、真理及其客观性;41、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42、价值;43、认识论与思想路线;44、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4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46、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47、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48、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和功能;49、生产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和特性;50、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51、社会经济结构的功能;52、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构成要素;53、国家的本质和职能;54、社会的观念结构与意识形态;55、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56、文化的本质和功能;57、文明与文明形态;58、社会规律及其特点;59、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60、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矛盾;61、社会发展的动力;62、“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意义;63、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64、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65、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的关系;66、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67、个人在历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重点知识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主要掌握以下52个知识点:1、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2、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3、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4、货币的本质和职能;5、货币流通规律;6、纸币和信用货币;7、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8、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9、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10、市场机制;11、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12、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性;13、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14、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1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16、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划分依据:在剩余价值中的不同作用及其意义;17、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18、剩余价值率;1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首先要区分劳动和劳动力;2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21、超额剩余价值;22、资本积累;23、资本有机构成;24、资本的积聚和集中;25、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26、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27、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28、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29、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职能资本家;30、借贷资本和利息;31、股份资本和股息;32、土地所有权和地租;33、土地价格;34、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35、垄断和竞争;36、垄断利润;37、垄断价格;3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双重作用;40、资本主义基本矛盾;41、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42、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4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与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划分依据、目的、形式都不同);44、技术进步和固定资本折旧;45、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46、影响资本运动速度的因素;47、资本周转速度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殖的影响;48、社会总资本运行;49、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及其两种方式;50、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条件及其意义;5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周期性。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52、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

记忆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问来进行记忆。提问记忆法是以要求自己回忆特定信息为基础,来建立完整的学习记忆体系。提问记忆法其实是依照大脑记忆本身的运作规则所设计的:记忆要时常提取,讯息才能更好地记住。它的基本策略就是“提问与记忆”,比如自问自答,替自己设计小考。这个方法适用于任何学科和知识的学习。在复习时,建议一边写下或者说设计出可以帮助自己回忆的问题。若问题和某本书上的主题相关的话,也可以写上页码,回头再去找答案。如果你出的考题来自你的笔记,也可以写下那份笔记的位置,你之后要找会更方便。有了问题之后,就是根据问题,有针对性的回忆知识点,回答自己出的考题。因为是自己考自己,所以你除了用手写回答外,也可以用“念出答案”的方式来复习,关键在于你的思绪和表达都要清楚,建议用自己的话来重述,这样记忆的效果才会更好。除了提问记忆之外,运用一些记忆技巧对记忆知识也是有帮助的,比如谐音记忆法、图像法、联想法、结构法等等。不过这些方法需要自己去刻意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像我练习过的《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其中的“编码定位记忆”就用到了谐音转化记忆、意义转化记忆、形象转化记忆、位置记忆、联想记忆,思维导图就是一种结构式记忆和图像记忆。这些方法的掌握,在学习和记忆这件事上也是一大助力。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马哲知识点(四)

一、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社会存在由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构成。其最本质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总括了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社会的全部精神现象。

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同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

(二)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1.地理环境

(1)地理环境的含义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它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成为社会存在的要素,是与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2)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原理

地理环境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条件。

(3)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哲学批判

不承认地理环境对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就不是历史唯物主义。但不能把地理环境的作用夸大为决定作用,那就陷入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误区。

(4)掌握地理环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作用的原理的现实意义

这一原理启示我们要重视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维护生态平衡,按照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改造自然环境。这是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 [联系科学发展观]

2.人口因素

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但人口生产本身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三)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生产方式是把握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的逻辑范畴

2.生产方式的涵义和实质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生产活动)的社会形式。

3.生产方式(即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四)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五)社会的实践本质

如何理解社会的本质,这是历史观的核心问题。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

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

①人与自然的关系

②人与人的关系

③人与其自身意识关系

这些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

(六)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

1、社会有机体的含义

社会有机体是囊括全部社会生活及其关系的总体性范畴,指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关系同时存在又相互依存所构成的整体。

2、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其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二、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的功能

从内容上看,社会经济结构就是生产关系。

(二)生产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它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构成要素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实体性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像。另一类生产力构成要素为智能性或渗透性要素,包括科技和管理等。

(三)生产力的特性

1.生产力的本质

生产力是人与自然之间实现物质变换的能力,其本质是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

2.生产力的特征

(1)属人性(2)客观性(3)社会性(4)历史性

(四)科学技术与生产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本质上体现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内在结构的根本变化。在近代,生产,技术、科学的关系是以生产为起点的,而在现代,形成了以科学为起点的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过程,科学技术成为现代生产力的生长点、突破口和决定因素,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五)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

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物质的社会关系。(1)生产关系具有客观性,本质上是生产力的社会存在形式,不能离开生产力状况任意改变生产关系。(2)生产关系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

三、社会的政治结构与文化结构

(一)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构成要素

1.社会的政治结构的涵义

政治结构(政治上层建筑)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

①政治法律设施:是指政党、政权机关、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实体因素;

②政治法律制度:是指政治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等规章与准则构成的系统。[分清分类]

2.政治上层建筑是"思想的物质附属物"

政治上层建筑这两个部分都是根据经济基础的要求,并通过人们的意识而形成的,是"思想的物质附属物"。从其归底由经济关系决定、并且总是一定的思想意图的贯彻来说,它是通过人的思想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因而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3.在社会的政治结构中,国家政权是核心。

(二)社会的文化结构

社会文化结构的内容包括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的意识形式。

(三)意识形态的本质和特点

1.意识形态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

(1)意识形态的一般本质是指它作为社会意识的本质。

(2)意识形态的特殊本质是指它具有阶级性

2.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意识形态根源于社会存在,但一经产生,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的功能。

(1)不同步性(2)历史继承性(3)能动的反作用

(四)文化及其社会功能

1.文化的涵义和社会功能

狭义的文化就是指社会文化结构。

广义的文化在本质上就是"人化"。

2.文化的社会功能。知识传承、教育塑造、认识功能、凝聚民族精神。

3.先进文化的定义

先进文化是指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和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文化。 [三个代表之一]

4.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内容)

(1)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当今时代,文化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文化建设的内容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

①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②建设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③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④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2017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推荐:

· 2017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清代文学常识汇总

· 2017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HTTP协议的重要概念

· 2017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历史之新莽时期

· 2017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民事诉讼法之支持起诉原则

· 2017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管理之禁果效应

自考本科公共课马哲知识点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高自考哲学教材目录,北京大学本科哲学教材目录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西方哲学必读书目有哪些?童鞋,不晓得你到了什么程度。你这样读书应该算不上入门吧。你这打算要读的书是要有很深的功力的!建议是按照这样的顺序,哲学导论,哲学史,哲学原著。。。哲学导论推荐:所罗门《大问题》,庞思奋《哲学之树》,复旦的一个老师我忘记叫什么了《哲学导论》,《苏菲的世界》入门的哲学史:非常建议读一读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中国人编的有苗力田《西方哲学史新编》,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入门的哲学原著:笛卡尔的《第一哲学的沉思》,相关的解读资料《笛卡尔与》,北大出版社的《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如果你之前什么都没有接触的话,我觉得你现在选的这两本和你的计划都不太靠谱。。读哲学导论是要发觉你的问题意识。读西方哲学史是要让你对整个脉络有一个清晰的掌握,知道每个哲学家面临的问题和整体的问题域。读原著才真的算是一种哲学思维的熏陶。。不要拔苗助长还得一步一步来。。。对于推荐马哲的朋友我就不评论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不建议,那个很主观容易把你引导错了。其他的原著什么康德的三大批判黑格尔的书至少等你把我说的书读上几遍再考虑吧。。否则只能是似懂非懂,没有进入哲学的真正旨趣。。。PS:记住读哲学史要由浅入深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原理:1、物质存在形式原理。2、实践本质原理。3、意识的本质和能动性原理。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世界本质的原理,是唯物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原理:1、普遍联系的观点中关于系统及其整体性、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普遍联系的观点及其方法论意义。2、质量互变规律的内涵及其方法论意义;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原理,即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原理:1、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别原理;2、认识的主体及其形成和发展;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4、认识发展辩证过程的原理;5、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原理;6、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原理:1、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原理;2、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原理;3、社会的实践本质原理;4、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原理;5、社会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1、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西欧,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无产阶级已经由自在阶级开始向自为阶级转变。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3、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4、大体上在1842~1844年间,他们积极投身于现实的政治斗争、工人运动和科学研究,转变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5、1848年2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对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作了系统的表述,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以后他们的毕生活动中,继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参考资料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我们已经考过了,我可以给你说一下我们的考点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真理与谬误 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5.价值规律的作用 6.经济全球化 7.垄断 8.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9.共产主义基本特征 我们出了3道辨析,5道问答,2道论述,我晕,写的我手疼。。 我们昨天刚考完,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

唯物主义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唯心主义认为认识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出是消极地、被动得反映和接受外界物件。

事物的普遍联络、意识的能动作用 、认识的本质、真理、价值与真理的辩证统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和完善。我们是老师画的重点、是去年考的了、希望能帮到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方法 在考研过程中,我认为政治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复习的。虽然考试内容比较多,但是要考出好的成绩,早圆考研梦,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只要把握好四门功课的学习时间,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考研并非难事。 首先, 谈一下如何选择辅导书的问题。政治辅导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了,但是随着考研形势的变化,市场上涌现出各种各样的考研复习资料,让每一个考生感到眼花缭乱,不知所措。如何对待这些名目繁多的复习资料,这是一个令考生十分困惑的问题。其实,综合性的复习资料可能在编写体例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内容上却是大同小异。因为这些资料在编写时基本上都是按照考研大纲的要求来进行的,知识点都会有。因此,只要选上一本这样的资料并认真吃透,就可以了,千万不要贪多。另外,有些考生看到“背诵版”就想去买,这也是不必要的,所谓的“背诵版”也就是将自己书上的一些重要的地方重新列出来而已,何必浪费钱呢?本人的政治辅导书就一本教材,一本习题集和一本时事政治,别的什么都没有,考试的时候照样得高分。 其次,本人就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例,来介绍一下我的学习心得。希望对以后的考研学子有所帮助。 第一,要全面复习,需要系统掌握本编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对一些重点内容进行重点习,不要迷信所谓的押题,猜题,而是要根据教材和考试大纲来安排复习并分析出需要把握的基本内容。 第二,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特别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准确把握。如单项选择题许多是对基本概念的考察,基本概念把握准确就容易排除错误选项。多选题和分析题大多数对基本原理的考察。只要把握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考试中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第三,注意对知识的综合运用。需要注意锻炼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毫无疑问,在复习过程中需要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进行记忆,但只是死记硬背是不行的,要特别训练自己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注意把握各基本原理的内在联络,并善于联络实际。 最后,在复习中,调适心理,保持健康的心态,也显得攸关重要。复习一定要戒烦戒燥,坚持到底,即使你有时候对政治郁闷得要死,你也不要对它产生厌烦心理,这东西一旦产生了,很可能对你今后的复习不利。我政治复习的时候一般都安排在晚上,慢慢地看上3-4个小时,看累了就回宿舍睡觉。即使有点烦躁,到了第二天也就变得没事了,可以继续复习而不受前一天的影响。 总的来说,我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复习,那就是:重视理解运用,切忌死记硬背;注重基础,把握原理;保持良好心态,切忌焦躁不安。

没有办法 只能多看书

最好的方法就是 买一些辅导教材 比如 一考通之类的

重点背和学  就好点

单看一本书 比较很吃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b卷及其答案武汉大学版 去上学吧资料分享中心看看吧,那里有很多了,可以下载,还有很多对考试有帮助的咨询,每天都更新。

我晕~大家都是过来人~我07级 哲学的实践观和发展观,矛盾观,历史观 经济学从价值到资本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全球化问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义的规律,市场与计划,巨集观调控,市场经济的缺陷(结合经济危机)(重点是生育价值和再生产部分,关于两个部类和六个实现公式要看熟) 其他就是中国化的几个思想 实在不行上校内 里面分享很多

喂,兄弟也是青岛校区的吧,祝考试顺利,现在应该每个专业都有答案了吧

390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1、(简)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作出诠释和回答: ⑴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⑵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⑶从它的研究物件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⑷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份: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选)马克思主义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即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4、(简/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络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它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原因: ⑴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彻底科学性。 ⑵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和循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⑶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5、(单选)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6、(选)哲学基本问题: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含内容:⑴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⑵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7、(选)哲学的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8、(选)联络: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络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9、⑴ 坚持联络的客观性,就是要求我们要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络出发,这是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辨证法、诡辩法的重要区别所在。 ⑵ 实践作为人的生命活动和社会存在的形式,实质上是人类所特有的联络形式。 10、(选)发展: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1、(简)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的原因: ⑴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络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⑵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 ⑶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2、矛盾: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涵义:⑴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⑵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 矛盾的斗争形势: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论)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对立(斗争性)、统一(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两者关系: ⑴两者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 ⑵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⑶无条件的绝对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矛盾运动推动事物。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⑴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⑵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⑶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⑴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⑵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13、(选)矛盾群中存在着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向决定的。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方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和办法去解决矛盾。 14、(选)事物的联络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15、(简)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 ⑴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⑵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⑶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⑷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回圈,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16、(选)事物的辨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7、(多选/简)辨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其主要表现在: ⑴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⑵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⑶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⑷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8、(多选/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⑴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⑵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⑶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⑷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9、(论)阐述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⑴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⑵这种能动反映具有两方面特点: 1)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它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 2)反映具有创造性,如果把人的对于物件的反映过程看做是一种资讯活动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对于认识物件资讯的接受,而且有对于认识物件资讯的分析、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和虚拟。 3)因此,人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进一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人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在,而且能进一步揭示事物的过去和未来。 人不仅能够反映现实中的事物,而且能够塑造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 4)总之,反映具有创造性的特点,创造性是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 20、(选)认识运动是一个辨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二)2008年04月07日 19:4021、(选)真理: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的客观性表现: ⑴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物件的。 ⑵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真理最根本特征: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 *唯物主义之所以承认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它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最基本哲学前提。 22、(选)真理的绝对性: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辨证统一的: ⑴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 ⑵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辨证转化的。 23、(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⑴从真理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⑵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24、(选)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 25、(选)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26、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⑴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⑵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⑶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低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⑷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⑴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⑵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社会意识产生的最切近的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实践的能动性决定了意识反映的能动性。 27、(选)生产力: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它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劳动物件、劳动者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它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 28、(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表现: ⑴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⑵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9、(选)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制度、组织和设施。 *经济基础的实质: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⑵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⑶经济建筑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 30、(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集中表现在: 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一定要适合”表明: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决定上层建筑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而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时间落后于不适应自己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而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自己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31、(选)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 *社会的根本性变革和进步是通过社会形态的更替实现的。 32、(选)社会形态更替具有统一性,多样性,必然性,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前进性与曲折性。 社会历史的五种形态: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最终决定意义,人民群众是社会形态变革的决定力量。 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区域性改善。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3、(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⑴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⑵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⑶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34、(选)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两个途径: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实践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 ⑴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即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⑵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即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实践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35、(选)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价值自发波动

邮箱

全国自学考试马哲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如下: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体系,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把握;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具有阶级性。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

第一,思维和存在、精神和自然界、意识和物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唯心主义则相反。

唯物主义在其发展中经历了三种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在其发展中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第二,思维与存在的问题,即人们能不能认识、反映现实世界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完整而严密的科学体系,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其中,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

第一,它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达到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自觉投身伟大的社会实践。第二,它能使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自觉地将自己培养成建设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具体表现在:第一,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第二,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形而上学则认为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上的增减和场所上的变更。第三,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形而上学则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犯了片面性的毛病。第四,唯物辩证法承认事物的矛盾,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的矛盾。这是二者的根本对立。

1.政治理论常识有哪些具体的内容 最基本的就是党的性质,党的理想, *** 思想, *** 理论、 *** “ *** ”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 *** 思想、 *** 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这反映 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 上提出来的,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扩展资料: 政治常识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 在1992年1月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进一步的理论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是 *** 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出的理论概括。这一科学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突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传统理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只是局限于生产关系的层次。***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的范畴,特别强调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第二,突出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体现,是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必然结果。这就把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统一了起来。 第三,突出了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把握好这一根本原则。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确立这一根本任务的依据是: 第一,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首先是要能够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要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也只有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 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出发,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 生产力水平落后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只有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途径,才能有效地解决好主要矛盾。 第三,发展生产力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本条件。 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要看它是否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只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生产力,使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才能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常识判断之政治常识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常识判断之政治常识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内容是什么 你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科学,也是一门结构严谨、有丰富内容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全书可分为四个部分: (一)导论部分 即教材的第一章,主要说明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等内容。 (二)资本主义部分 包括教材的第二到第六章,主要阐述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基本是以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关系为对象进行分析,这些基本原理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虽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变化,但总体上仍然是适用的,具体内容包括:(1)对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的分析,即教材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是阐明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2)对资本主义流通过程的分析,即教材的第四章,首先说明单个资本的循环和周转的原理,然后对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进行分析,这些关于资本主义流通过程的原理,有些是社会化大生产共有的规律,抽去其资本主义性质,对社会主义经济也有一定指导意义。 (3)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分析,即教材的第五章和第六章,主要是阐明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运用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来说明资本主义现实中经济现象的本质。 (三)垄断资本主义部分 包括教材的第七到第九章,分析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关系。 首先对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作了简要介绍,然后着重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它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其次,介绍资本主义经济国际化的有关内容,对当代国际经济中的全球化、一体化、地区集团化等发展趋势,以及当代国际经济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最后,论述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它对社会生产两方面的作用及其发展趋势和必然归宿。 (四)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论述 即教材的第十章,这部分不是全面阐述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内容,而是着重介绍、分析和说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关系有关论述的基本观点,包括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基础,分配原则,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点知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是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全国统考课程之一。 参加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的民办高校各科类专科专业的学生参加本课程考试。本课程的考试成绩是对这些学生学习成果的认定,同时也是对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教育质量进行评估检测的重要依据。 本课程考试大纲是依据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制订的。本课程考试属于目标参照性考试,其及格标准为应用性、职业型大学专科专业的合格标准。 一、考核目标 本课程考试在考核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核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力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分为“识记”、“掌握”、“运用”三个层次。 识记:能对有关的名词、概念和定义进行准确说明和解释。 掌握:能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经济规律进行正确说明和分析。 运用:能正确认识重要的理论知识和经济规律,对实际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评价。 二、考核内容 本课程考核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导言和基础理论部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部分。 导言和基础理论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劳动价值论。资本主义部分的内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基础知识,特别是一些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借鉴意义的经济理论知识。 社会主义部分主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理论知识。 (一)导言和基础理论部分 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生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规律。 2.商品和货币 (1)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价值量,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二)资本主义部分 3.剩余价值的生产 (1)货币转化为资本。 (2)剩余价值的生产。 (3)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4)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剩余价值率。 (5)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基本形式。 (6)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资本有机构成。 4.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 (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 (2)资本周转速度,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预付资本的总周转,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3)社会资本和社会总产品,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4)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5)商业资本及其职能,商业利润的来源。 (6)借贷资本,利息和利息率,股票价格。 (7)资本主义地租及其本质,土地价格。 5.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战后的进一步发展。 (3)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垄断和竞争,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垄断资本的国际化,资本输出,跨国公司,新殖民主义。 (4)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 6.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战后经济危机和再生产的特点。 (2)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步性、局限性及历史过渡性。 (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特点。 (三)社会主义部分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的含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 (3)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特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个人收入的非按劳分配方式。 (4)共同富裕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市场机制及其主要特点。 (3)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及其内涵,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4)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5)以市场为主配置资源方式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6)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作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9.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性,经济效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2)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调整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3)宏观调控的目标、任务、手段和政策, *** 经济职能的转变。 10.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 (1)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2)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 (3)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 三、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2.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60分为及格)。 3.考试时间:150分钟。 4.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30%,中等难度题约50%,难题约20%。 5.试卷内容比例:导言和基础理论部分约20%,资本主义部分约40%,社会主义部分约40%。 6.题型比例:选择题(含单项选择题和多。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前身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它阐述了人类社会各个 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分配的规律。 在资本 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生产的重要特点是自由雇佣劳动制, 工人的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而必须的生活资料 的价值决定的。 马克思还发现了剩余价值,并且对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相 对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分解等作出了科学分析。马克思把社会产品按价值分为不 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个部分,进而分析了资本主义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的深刻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社会性和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 盾。 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同资本主义私有制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 进而资本主义必定要让位于社会主义。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知识体系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段必考的一门公共政治理论课,有其独特的知识结构。 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为例,大致划分为五个部分: 1.导论部分 即教材的第一章。在这一章里,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来源和理论基础,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根本任务。 2.劳动价值论部分 即教材的第二章,这一章主要阐明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的基本理论。从分析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历史人手,阐述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以及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进而分析货币的产生、本质及其基本职能。 通过对商品和货币的分析,揭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实现的经济机制是市场经济及其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3.自由资本主义部分 包括教材的第三至第六章,主要阐述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基本经济关系及其运行规律。 具体内容包括:第三章考察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和再生产过程,中心是说明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主要包括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第四章考察资本主义流通过程,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主要包括资本循环和周转的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两大部分。 第五和第六章考察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中心是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主要从生产和流通相统一的角度分析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揭示剩余价值在资本家集团之间的分割以及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和分配规律。从教材的第七至第九章,主要考察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及其在当代的发展。 第七章是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内经济关系的分析,主要阐述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发展的必然性,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一系列基本经济特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形式、本质、作用和它的局限性。第八章是对垄断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的分析,涉及一系列重大的现实经济问题,如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及当今斗争的焦点,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等。 第九章是对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的分析,主要阐述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及其历史作用,论证垄断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和这一过程实现的长期性、曲折性。 5.社会主义部分 即教材的第十章,这部分不是全面阐述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内容,而是着重介绍、分析和说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关系有关论述的基本观点。 本章起着完善学科体系的作用,表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既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系统论述,也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初步设想。 6.政治常识和法律常识 政治常识的考查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思想、 *** 理论、“ *** ”重要思想和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六个部分。 这六个部分的内容广大考生在大学阶段已经学习,也参加过这方面的考试,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在这方面的考查要求与大学阶段的考试侧重点不同。下面就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作简要论述,以期能帮助广大考生把握复习方向,明确复习重点。 一、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的客观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文来自学习网( ),原文地址: /campus/article/servant/200704/143004 /campus/article/servant/200704/143004 /t1。 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知识体系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段必考的一门公共政治理论课,有其独特的知识结构。 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为例,大致划分为五个部分: 1.导论部分 即教材的第一章。在这一章里,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来源和理论基础,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根本任务。 2.劳动价值论部分 即教材的第二章,这一章主要阐明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的基本理论。从分析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历史人手,阐述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以及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进而分析货币的产生、本质及其基本职能。通过对商品和货币的分析,揭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实现的经济机制是市场经济及其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3.自由资本主义部分 包括教材的第三至第六章,主要阐述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基本经济关系及其运行规律。具体内容包括:第三章考察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和再生产过程,中心是说明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主要包括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第四章考察资本主义流通过程,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主要包括资本循环和周转的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两大部分。第五和第六章考察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中心是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主要从生产和流通相统一的角度分析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揭示剩余价值在资本家集团之间的分割以及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和分配规律。从教材的第七至第九章,主要考察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及其在当代的发展。第七章是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内经济关系的分析,主要阐述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发展的必然性,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一系列基本经济特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形式、本质、作用和它的局限性。第八章是对垄断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的分析,涉及一系列重大的现实经济问题,如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及当今斗争的焦点,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等。第九章是对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的分析,主要阐述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及其历史作用,论证垄断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和这一过程实现的长期性、曲折性。 5.社会主义部分 即教材的第十章,这部分不是全面阐述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内容,而是着重介绍、分析和说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关系有关论述的基本观点。本章起着完善学科体系的作用,表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既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系统论述,也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初步设想。

自学考试马哲知识汇总

1.政治理论常识有哪些具体的内容 最基本的就是党的性质,党的理想, *** 思想, *** 理论、 *** “ *** ”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 *** 思想、 *** 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这反映 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 上提出来的,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扩展资料: 政治常识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 在1992年1月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进一步的理论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是 *** 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出的理论概括。这一科学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突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传统理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只是局限于生产关系的层次。***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的范畴,特别强调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第二,突出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体现,是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必然结果。这就把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统一了起来。 第三,突出了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把握好这一根本原则。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确立这一根本任务的依据是: 第一,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首先是要能够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要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也只有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 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出发,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 生产力水平落后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只有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途径,才能有效地解决好主要矛盾。 第三,发展生产力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本条件。 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要看它是否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只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生产力,使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才能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常识判断之政治常识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常识判断之政治常识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内容是什么 你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科学,也是一门结构严谨、有丰富内容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全书可分为四个部分: (一)导论部分 即教材的第一章,主要说明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等内容。 (二)资本主义部分 包括教材的第二到第六章,主要阐述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基本是以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关系为对象进行分析,这些基本原理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虽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变化,但总体上仍然是适用的,具体内容包括:(1)对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的分析,即教材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是阐明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2)对资本主义流通过程的分析,即教材的第四章,首先说明单个资本的循环和周转的原理,然后对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进行分析,这些关于资本主义流通过程的原理,有些是社会化大生产共有的规律,抽去其资本主义性质,对社会主义经济也有一定指导意义。 (3)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分析,即教材的第五章和第六章,主要是阐明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运用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来说明资本主义现实中经济现象的本质。 (三)垄断资本主义部分 包括教材的第七到第九章,分析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关系。 首先对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作了简要介绍,然后着重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它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其次,介绍资本主义经济国际化的有关内容,对当代国际经济中的全球化、一体化、地区集团化等发展趋势,以及当代国际经济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最后,论述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它对社会生产两方面的作用及其发展趋势和必然归宿。 (四)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论述 即教材的第十章,这部分不是全面阐述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内容,而是着重介绍、分析和说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关系有关论述的基本观点,包括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基础,分配原则,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点知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是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全国统考课程之一。 参加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的民办高校各科类专科专业的学生参加本课程考试。本课程的考试成绩是对这些学生学习成果的认定,同时也是对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教育质量进行评估检测的重要依据。 本课程考试大纲是依据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制订的。本课程考试属于目标参照性考试,其及格标准为应用性、职业型大学专科专业的合格标准。 一、考核目标 本课程考试在考核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核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力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分为“识记”、“掌握”、“运用”三个层次。 识记:能对有关的名词、概念和定义进行准确说明和解释。 掌握:能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经济规律进行正确说明和分析。 运用:能正确认识重要的理论知识和经济规律,对实际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评价。 二、考核内容 本课程考核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导言和基础理论部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部分。 导言和基础理论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劳动价值论。资本主义部分的内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基础知识,特别是一些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借鉴意义的经济理论知识。 社会主义部分主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理论知识。 (一)导言和基础理论部分 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生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规律。 2.商品和货币 (1)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价值量,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二)资本主义部分 3.剩余价值的生产 (1)货币转化为资本。 (2)剩余价值的生产。 (3)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4)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剩余价值率。 (5)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基本形式。 (6)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资本有机构成。 4.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 (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 (2)资本周转速度,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预付资本的总周转,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3)社会资本和社会总产品,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4)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5)商业资本及其职能,商业利润的来源。 (6)借贷资本,利息和利息率,股票价格。 (7)资本主义地租及其本质,土地价格。 5.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战后的进一步发展。 (3)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垄断和竞争,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垄断资本的国际化,资本输出,跨国公司,新殖民主义。 (4)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 6.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战后经济危机和再生产的特点。 (2)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步性、局限性及历史过渡性。 (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特点。 (三)社会主义部分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的含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 (3)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特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个人收入的非按劳分配方式。 (4)共同富裕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市场机制及其主要特点。 (3)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及其内涵,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4)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5)以市场为主配置资源方式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6)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作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9.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性,经济效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2)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调整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3)宏观调控的目标、任务、手段和政策, *** 经济职能的转变。 10.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 (1)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2)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 (3)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 三、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2.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60分为及格)。 3.考试时间:150分钟。 4.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30%,中等难度题约50%,难题约20%。 5.试卷内容比例:导言和基础理论部分约20%,资本主义部分约40%,社会主义部分约40%。 6.题型比例:选择题(含单项选择题和多。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前身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它阐述了人类社会各个 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分配的规律。 在资本 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生产的重要特点是自由雇佣劳动制, 工人的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而必须的生活资料 的价值决定的。 马克思还发现了剩余价值,并且对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相 对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分解等作出了科学分析。马克思把社会产品按价值分为不 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个部分,进而分析了资本主义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的深刻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社会性和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 盾。 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同资本主义私有制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 进而资本主义必定要让位于社会主义。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知识体系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段必考的一门公共政治理论课,有其独特的知识结构。 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为例,大致划分为五个部分: 1.导论部分 即教材的第一章。在这一章里,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来源和理论基础,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根本任务。 2.劳动价值论部分 即教材的第二章,这一章主要阐明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的基本理论。从分析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历史人手,阐述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以及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进而分析货币的产生、本质及其基本职能。 通过对商品和货币的分析,揭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实现的经济机制是市场经济及其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3.自由资本主义部分 包括教材的第三至第六章,主要阐述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基本经济关系及其运行规律。 具体内容包括:第三章考察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和再生产过程,中心是说明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主要包括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第四章考察资本主义流通过程,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主要包括资本循环和周转的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两大部分。 第五和第六章考察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中心是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主要从生产和流通相统一的角度分析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揭示剩余价值在资本家集团之间的分割以及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和分配规律。从教材的第七至第九章,主要考察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及其在当代的发展。 第七章是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内经济关系的分析,主要阐述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发展的必然性,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一系列基本经济特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形式、本质、作用和它的局限性。第八章是对垄断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的分析,涉及一系列重大的现实经济问题,如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及当今斗争的焦点,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等。 第九章是对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的分析,主要阐述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及其历史作用,论证垄断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和这一过程实现的长期性、曲折性。 5.社会主义部分 即教材的第十章,这部分不是全面阐述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内容,而是着重介绍、分析和说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关系有关论述的基本观点。 本章起着完善学科体系的作用,表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既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系统论述,也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初步设想。 6.政治常识和法律常识 政治常识的考查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思想、 *** 理论、“ *** ”重要思想和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六个部分。 这六个部分的内容广大考生在大学阶段已经学习,也参加过这方面的考试,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在这方面的考查要求与大学阶段的考试侧重点不同。下面就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作简要论述,以期能帮助广大考生把握复习方向,明确复习重点。 一、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的客观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文来自学习网( ),原文地址: /campus/article/servant/200704/143004 /campus/article/servant/200704/143004 /t1。 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知识体系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段必考的一门公共政治理论课,有其独特的知识结构。 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为例,大致划分为五个部分: 1.导论部分 即教材的第一章。在这一章里,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来源和理论基础,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根本任务。 2.劳动价值论部分 即教材的第二章,这一章主要阐明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的基本理论。从分析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历史人手,阐述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以及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进而分析货币的产生、本质及其基本职能。通过对商品和货币的分析,揭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实现的经济机制是市场经济及其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3.自由资本主义部分 包括教材的第三至第六章,主要阐述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基本经济关系及其运行规律。具体内容包括:第三章考察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和再生产过程,中心是说明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主要包括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第四章考察资本主义流通过程,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主要包括资本循环和周转的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两大部分。第五和第六章考察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中心是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主要从生产和流通相统一的角度分析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揭示剩余价值在资本家集团之间的分割以及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和分配规律。从教材的第七至第九章,主要考察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及其在当代的发展。第七章是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内经济关系的分析,主要阐述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发展的必然性,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一系列基本经济特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形式、本质、作用和它的局限性。第八章是对垄断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的分析,涉及一系列重大的现实经济问题,如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及当今斗争的焦点,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等。第九章是对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的分析,主要阐述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及其历史作用,论证垄断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和这一过程实现的长期性、曲折性。 5.社会主义部分 即教材的第十章,这部分不是全面阐述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内容,而是着重介绍、分析和说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关系有关论述的基本观点。本章起着完善学科体系的作用,表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既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系统论述,也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初步设想。

马哲第三章很重要,需要着重复习,多看书,多做历年试题,多背书。马哲重要知识点绪论部分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3、马克思主义主要的思想来源(三种直接思想来源);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的基本问题;2、物质概念的经典定义及其意义;3、实践、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5、对立统一规律的全部内容;6、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7、意识、意识的能动性、规律、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认识的实质及两条认识路线;3、认识的基本规律和过程;4、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谬误;5、真理的检验标准;6、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内容与问题;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2、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规律;3、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及其矛盾运动规律;4、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根本动力、直接动力、重要动力、强大杠杆);5、人民群众与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表现;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8、科学技术是双刃剑;9、历史人物及其评价法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价值量与价值规律;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4、剩余价值的本质;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5、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和经济危机; 6、资本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及其本质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发展阶段及实质;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双重性;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表现及实质;4、经济全球化的原因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4、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长期性和曲折性;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3、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自考课程分类自考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类课程的学分比例大致为3:4:3或2:5:3。按照专业考试计划的要求,每门课程进行一次性考试。课程考试合格者,发给单科合格证书,并按规定计算学分,不及格者,可参加下一次该科目的考试。专科(基础科)一般为3—4年,本科一般为4—5年。马哲为自考公共课。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很容易。你把书认真看一下就没什么问题了。配套练习一定要认真看,很多都考里面的。配套练习你看了就基本上通过了。

  •   索引序列
  •   自考马哲知识点
  •   自考本科马哲知识点
  •   自考本科公共课马哲知识点
  •   全国自学考试马哲知识点
  •   自学考试马哲知识汇总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