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自考本科课程与教学论真题及答案

自考本科课程与教学论真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自考本科课程与教学论真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课程与教学论自考真题及答案

一、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主要讲授有关教学论的知识,内容涉及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行为等方面。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从理论上掌握教学论,从而能够更好地分析教学现象,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二、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的目标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教学理论,具备分析教学现象、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水平的能力。课程通过讲授教学理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现象,掌握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实施教学。三、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的内容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研究,课程设计,技术教学,课堂管理,教学评价等。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各种教学理论,而且要掌握如何运用这些理论,找出的教学方法,掌握合理的教学行为,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把握技术教学,掌握课堂管理技巧,并学会如何合理评价教学效果。四、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的重要性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的重要性非常大,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理论,发掘教学现象,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此,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实施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五、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的改进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的改进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要求教师不断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因此,要求教师经常反思自身的教学,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改进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六、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的总结本文通过对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的介绍,总结了本课程的目标、内容、重要性及改进等方面的内容,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论,掌握教学理论,找出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只有掌握基本的教学理论,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通过对知识和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的确认,鼓励学生探索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领域,进行自主自由的活动。这种课程开发的模式为( ) A.目标模式 B.过程模式 C.情境模式 D.批判模式 2.杜威所代表的课程论是( ) A.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B.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C.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 D.永恒主义课程论 3.确立了“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的著作是( )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过程》 C.《怎样编制课程》 D.《课程》 4.选择社会生活经验的根本问题在于澄清( ) A.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B.学校课程的价值 C.社会生活的价值 D.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各自的价值 5.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提示活动教授课程内容、学生接受并内化这些内容的教学方法类型为( ) A.共同解决问题型 B.启发型 C.提示型 D.自主型 6.从课程研究的一般趋势来看,研究内容正在超越课程开发的研究,走向课程开发研究与课程( ) A.决策研究的整合 B.理解研究的整合 C.实施研究的整合 D.评价研究的整合 7.“文纳特卡制”的创立者是( )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华虚朋 D.瓦根舍因 8.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卢梭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9.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这种评价是( ) A.外部人员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效果评价 D.质的评价 10.学生独立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类型称为( ) A.启发型 B.提示型 C.自主型 D.共同解决问题型 11.在教师的直接领导下整个班级的学生一起进行的学习,称为( ) A.合作学习 B.分组学习 C.个别学习 D.同步学习 12.在教育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 ) A.夸美纽斯 B.拉特克 C.赫尔巴特 D.康德 13.继《理想国》之后西方最系统最完整的教育论著是( ) A.《爱弥尔》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我们怎样思维》 14.在泰勒看来,评价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 ) A.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问题 B.结构的完整性问题 C.结构的合理性问题 D.内容的可行性问题 15.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 )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16.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 ) A.奥苏贝尔 B.罗杰斯 C.布鲁纳 D.赫尔巴特 17.提出教学设计“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教育家是( ) A.奥苏贝尔 B.加涅 C.杜威 D.布鲁纳 18.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 ) A.小步子原则 B.逐渐分化原则 C.高难度原则 D.高速度原则 19.范例教学的主要倡导者是克拉夫基和( ) A.洛扎诺夫 B.瓦根舍因 C.施滕策尔 D.博莱 20.下列表述中不是赞科夫关于一般发展的论说的是( ) A.一般发展包括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身体发展 B.一般发展不等于全面发展 C.一般发展不等同于特殊发展 D.一般发展排斥特殊发展 21.下列选项中不是典型的活动课程理论形态的是( ) A.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B.永恒主义课程论 C.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D.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 22.“经验课程”又可称为( ) A.生活课程 B.生命课程 C.潜在课程 D.综合课程 23.行为目标具有的特点是具体性、可操作性和( ) A.精确性 B.普遍性 C.规范性 D.模糊性 24.“超越论”认为,学校课程( ) A.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B.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 C.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 D.是使学习者脱离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25.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具体体现教育价值的是( )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26.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27.道尔顿制的创立者是( ) A.帕克赫斯特 B.华虚朋 C.凯勒 D.杜威 28.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这是课程实施的( )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主体取向 D.课程创生取向 29.表现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 ) A.普遍主义 B.唯科学主义 C.实践理性 D.解放理性 30.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心理建构,坚持“价值多元性”的信念,反对管理主义倾向。这是( ) A.第一代评价 B.第二代评价 C.第三代评价 D.第四代评价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70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利维的教育评价历史分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2.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符合哪些要求? 33.随机访问教学的含义与基本特征是什么? 34.简要说明课程与教学目标三个基本来源的含义。 35.简述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发现的课程变革过程的三个阶段。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6小题12分,第37小题13分,共25分) 36.论述教学对话的性质与策略。 37.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开发隐性课程。 四、材料分析题(共15分) 38.这是罗杰斯本人执教的一堂课的情况: 这门课程完全是无组织的,确实是这样。在任何时候,任何人,甚至是教师本人都不知道课堂的下一刻会出现什么,会出现哪些讨论课题,会提出哪些问题,会形成什么样的个人需要、感情和情绪。……他用一种友好的、轻松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围着一张大桌子坐下,并且说,如果我们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作自我介绍,那是令人高兴的。接踵而来的是一阵紧张的寂静,没人说话。最后,为了打破这种沉默,一位学生羞怯地举起手,发了言。又一阵令人不快的安静,然后,又有一位学生举手。此后,举手更多了。教师从没有催促任何学生发言。…… 以上材料表达了什么教学思想?结合上述材料对这种思想进行评价,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如何运用这种思想?

自考本科课程与教学论真题及答案

东北师范2010-2015年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真题 共享文档 2010年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语文2、模块3、语文课程资源4、语文教材5、语文综合性学习6、发展性评价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哪些?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一、知识理论方面 1、教育学相关知识的储备 2、青少年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储备 3、语文学科基本知识的储备 4、语文学科基本理论和体系的了解 5、对于语文学科发展脉络的了解 6、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语言表达方面 1、对于文本准确、简练的概括能力 2、清晰、流畅、富有逻辑性的语言分析能力 3、将抽象的语文概念和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的转换能力 4、将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巧妙结合的能力 5、流畅且有文采的写作能力 三、组织管理方面 1、确定合理目标和计划的能力 2、引导学生的能力 四、组织教育和教学方面 1、制定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编写语文教案、组织教材的能力 2、组织语文课堂教学、保证语文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能力 3、进行教育资源整合的能力 4、勇于创新的能力 五、教育机智方面 1、自我表现的监控能力 2、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语文修养的能力 3、对自身语文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和管理的反思能力 4、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观察能力 5、对于语文学科教育的科研技能 六、师德方面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语文学科教学 2、热爱学生 3、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高尚的价值观 4、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能力2、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联系与区别?3、如何看待语文知识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4、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应避免的问题有哪些?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谈谈你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点”这句话的理解。2、谈谈你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3、如何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4、为什么说“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2011年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语文课程的工具性2、口语交际3、语文课程资源4、语文素养5、朗读6、大语文教育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作文能力由哪些因素构成?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3、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包括哪些?4、语文校本教材编写的原则?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试论语文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2、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3、如何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4、谈谈你对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理解。2012年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语文课程的功能2、高中语文课程的五方面目标3、人力性语文课程资源4、接受学习5、非言语交际6、档案袋评价法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2、语文教材对教师的价值3、语文教师的知识素养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如何理解叶圣陶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教学观点?2、为什么把“自我发展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素养?3、分析自拟题作文的利与弊。4、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多角度,有创意”的文本解读?2013年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语文课程的人文性2、语文综合性学习3、语文课程理念4、语文素养5、创造型阅读6、对话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阅读技能训练的内容包括哪些?2、如何理解作文的开放性与自由表达?3、将听说整合为口语交际的意义?4、语文说课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应避免的问题。2、谈谈你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课程标准》提出的“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整”这句话的理解和看法。3、在语文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背景下如何看待“接受学习”?4、谈谈你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2014年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1、语文2、副板书3、助读系统4、发展性评价5、理解性阅读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语文活动课程的特点有哪些?2、语文教材编写的要求有哪些?3、口语交际教学的特征有哪些?4、作文讲评的要求有哪些?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语文阅读障碍的排除策略有哪些?2、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优势与不足?3、语文新课程将识字写字单列为独立的课程板块,谈谈你对此的认识。4、阐述语文教学以言语训练为中心的必要性及途径?2015年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1、语文2、语文教育见习3、说课4、语文程序性知识5、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写一副对联,表达你对语文教育的理解(七言以上)。2、列举五个20世纪前期我国的语文教育家。3、在教学中怎样处理朗读和默读的关系。4、语文教材都有哪些类型?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体现了怎样的语文教育智慧?2、试分析语文教授法、语文教学法、语文教材教法、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学的异同。3、怎样理解“用教材教”和“教教材”?4、怎样理解“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

【成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浙江专升本试题真题栏目将陆续整理并上传历年浙江省成人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全部可免费查看及下载。以下为“2021年浙江专升本《教育理论》成考真题及答案解析(仅供参考)”相关:2021年浙江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科目​真题及答案解析教育理论教育学选择题:1.学记 2.布鲁姆 3.阶段性 4.泰勒 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6.侵犯人身权 7.教学原则 8.演示法 9.集体与个人 10.榜样 11.目标模式 12.小组活动辩解题:全面发展是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答:该说法是错的,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按照《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矛盾答:该说法是错的。1、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就是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2、德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在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通常包括 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简答题: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学校美育誉建设的途径1、良好的学习环境2、优秀的教师团队3、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4、创新实践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内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1、教师思想行为规范2、教师教学行文规范3、教师人际行为规范4、教师仪表行为规范5、教师语言行为规范心理学选择题1.咨询 2.视觉 3.联觉 4.知识经验 5.思维定势 6.价值表达 7.坚韧性8.尊重需要 9.需要 10.驾驶技能 11.道德行为 12从众辨析题注意转移和注意分散的意义相同答:这句话是错误的,1、注意转移是指有目的地、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是主动的;2、而注意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转到无关对象上去的 现象,是被动的。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同步的答:该说法是错误的,知识和能力是密切相关但又是不尽相同的两个概念。1、知识是个体获得的关于外部世界的一种信息,能力是个体操控外界保证活动 顺利完成的一种保证。2、知识的发展是获得能力的基础,获得能力又是知识学习的重要目的和保障。有时候教师仅仅注意教授学生知识却忽视了对其能力的培养,这就出现了高分低 能的现象。而如果缺乏了传授知识的环节,学生的能力也是无从获得的。3、所以,知识和能力虽然密切联系不可分割,但是也往往不是同步的。简答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1)保护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训练。气质的概念与特性概念: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 理特征特性:1、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2、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均衡度;3、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灵活性。心理咨询的目标1、促使行为改变2、改进应对技能3、提高做决定的水平4、改善人际关系5、发展来访者的潜能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巩固的方法1、明确记忆要求,增强知识巩固的自觉性。2、深度加工材料。3、有效运用记忆术,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认为意 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4、进行组块化编码。5、适当过度学习。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6、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以上为网友回忆版答案,暂无完整版,仅供参考。后期将不断更新,请及时关注网站及公众号通知!】点击查看:往年浙江专升本成人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一键关注【浙江成考网微信公众号】回复“真题”也可查看并下载历年成人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课程与教学论自考真题与答案

东北师范2010-2015年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真题 共享文档 2010年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语文2、模块3、语文课程资源4、语文教材5、语文综合性学习6、发展性评价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哪些?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一、知识理论方面 1、教育学相关知识的储备 2、青少年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储备 3、语文学科基本知识的储备 4、语文学科基本理论和体系的了解 5、对于语文学科发展脉络的了解 6、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语言表达方面 1、对于文本准确、简练的概括能力 2、清晰、流畅、富有逻辑性的语言分析能力 3、将抽象的语文概念和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的转换能力 4、将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巧妙结合的能力 5、流畅且有文采的写作能力 三、组织管理方面 1、确定合理目标和计划的能力 2、引导学生的能力 四、组织教育和教学方面 1、制定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编写语文教案、组织教材的能力 2、组织语文课堂教学、保证语文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能力 3、进行教育资源整合的能力 4、勇于创新的能力 五、教育机智方面 1、自我表现的监控能力 2、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语文修养的能力 3、对自身语文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和管理的反思能力 4、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观察能力 5、对于语文学科教育的科研技能 六、师德方面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语文学科教学 2、热爱学生 3、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高尚的价值观 4、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能力2、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联系与区别?3、如何看待语文知识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4、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应避免的问题有哪些?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谈谈你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点”这句话的理解。2、谈谈你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3、如何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4、为什么说“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2011年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语文课程的工具性2、口语交际3、语文课程资源4、语文素养5、朗读6、大语文教育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作文能力由哪些因素构成?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3、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包括哪些?4、语文校本教材编写的原则?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试论语文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2、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3、如何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4、谈谈你对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理解。2012年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语文课程的功能2、高中语文课程的五方面目标3、人力性语文课程资源4、接受学习5、非言语交际6、档案袋评价法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2、语文教材对教师的价值3、语文教师的知识素养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如何理解叶圣陶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教学观点?2、为什么把“自我发展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素养?3、分析自拟题作文的利与弊。4、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多角度,有创意”的文本解读?2013年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语文课程的人文性2、语文综合性学习3、语文课程理念4、语文素养5、创造型阅读6、对话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阅读技能训练的内容包括哪些?2、如何理解作文的开放性与自由表达?3、将听说整合为口语交际的意义?4、语文说课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应避免的问题。2、谈谈你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课程标准》提出的“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整”这句话的理解和看法。3、在语文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背景下如何看待“接受学习”?4、谈谈你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2014年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1、语文2、副板书3、助读系统4、发展性评价5、理解性阅读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语文活动课程的特点有哪些?2、语文教材编写的要求有哪些?3、口语交际教学的特征有哪些?4、作文讲评的要求有哪些?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语文阅读障碍的排除策略有哪些?2、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优势与不足?3、语文新课程将识字写字单列为独立的课程板块,谈谈你对此的认识。4、阐述语文教学以言语训练为中心的必要性及途径?2015年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1、语文2、语文教育见习3、说课4、语文程序性知识5、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写一副对联,表达你对语文教育的理解(七言以上)。2、列举五个20世纪前期我国的语文教育家。3、在教学中怎样处理朗读和默读的关系。4、语文教材都有哪些类型?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体现了怎样的语文教育智慧?2、试分析语文教授法、语文教学法、语文教材教法、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学的异同。3、怎样理解“用教材教”和“教教材”?4、怎样理解“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

这里有

为大家整理了一份考研学习资料,包括各大机构的语文,数学,英语以及各大专业课的学习资源,适合想自考的学生,后面会不断汇聚更多优秀学习资源,供大家交流分享学习,需要的可以先收藏转存,有时间慢慢看~

考研资料实时更新

链接:

提取码:2D72

16.041.拉特克在教育史上第—个倡导:教学论 2.儿童与学科的心理经验与逻辑经验的统一,为实现统一需要把各门学科教材和各个知识分支恢复到抽象出来的原来经验。这个过程就是:教材心理化 3.决定课程的过程以及作决定时所依据的各种思想取向:课程开发 4.不属于有意义学习类型:发现学习 5.提出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是:奥苏泊尔 6.赞可夫发展性教学理论出发点是:最近发展区 7.赞可夫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在对实验工作进行理论概括时定型的原则:以高难度进行的原则 8.提出为“完满生活”作准备:斯宾塞 9.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所提出的问题属于:课程选择 10.“示范”属于:提示型教学方法 11.一项课程变革计划能否成功实施取决于课程变革的特征、学校的特征、外部环境的特征和:学区的特征 12.根据评价使用的方法进行划分,可以将评价分为:量的评价与质的评价 13.文化交往和发展中的两种不同的特质:国际性与民族性 14.把课程视为“学校材料”,课程研究即探究“价值中立的”课程开发的理性化的程序,这种研究取向也被称为:程序主义 15.“学习者中心”、“情境中心”和“问题中心”特征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情景教学 16.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这种评价属于:目标取向16.10 1.“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持该观点的是:卢梭 2.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活动及情感体验,在融洽的心理氛围中自由地表现自我、认识自我,最后达至改变自我、实现自我: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3.博比特和查斯特的课程理论属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的:被动适应论 4.教学对话的范型:精神助产术 5.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课程 6.布拉梅尔德提出的“轮形课程”属于:社会本位综合课程 7.“课程实施”作为一个主要的研究焦点,直接起因源是反思:学科结构运动  8.“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体现的是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 9.体现“在不同情境、从不同角度建构知识的意义和理解”特征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随机访问教学 10.教育要回归社会生活,不只是适应着社会生活,更根本的是对社会生活进行持续批判与超越,这反映的是:主体教育观15.10 1.作为学术中心课程的最基本特征,也是课程现代化最基本特征的是:结构性 2.实践性课程开发所采用的方法是:审议 3.认为课程与教学目标实际上包括“行为”和“内容”两个方面的学者是:泰勒 4.“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而且发展最好的手段不是通过明晰目的,而是通过批评实践。”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斯腾豪斯提出了一个命题,即:教师作为研究者 5.“你这门学科对那些不会成为这个领域专家的年轻人的教育有什么功用?你这门学科对外行或一般公民有什么贡献?”,这是在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时,在哪一维度上应考虑的问题:学科的发展 6.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讲解、示范等提示活动来教授课程内容:提示型教学方法 7.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运动中,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内在统一要求在课程改革中体现:多元主义价值观 8.不属于衡量一个完整的评价模式的指标的是:资料的可靠性 9.表现性目标在本质上追求的:解放理性15.04 1.施瓦布倡导的实践性课程开发的主体:课程集体 2.“注意课程经验之间的横向联系”表述符合泰勒模式中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整合性 3.“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这句话出自:布鲁纳 4.“能写出清晰有条理的社会学科计划的报告”,属于下列课程的:行为目标 5.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美生活作准备”,而适应“完美生活”之需要的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所以课程就是由实用科学知识所构成的:功利主义课程论 教学目标的取向是:普遍性目标取向 6.要素课程说的创立者是:亚里士多德 7.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既在一些主题或观点上相互联系起来,又保持各学科原来的相对独立:相关课程 8.不属于道尔顿计划的主要措施的:材料整理 9.把教学设计视为一种工程、一种技术:忠实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 10.以所有与方案有利害关系或切身利益的人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的评价模式是:回应模式 11.当前的课程研究方法正在走向:“盘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整合 12.重视社会交互作用和文化在知识理解和意义建构中的作用,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不仅是一个个体的过程,还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的过程,具有这一基本特征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支架式教学14.10 1.儿童与课程仅仅是确定一个单一过程的两极。正如两点决定一条直线,儿童现在的观点和学科中所包含的事实与真理决定着教学:杜威 2.赫尔巴特教学论建立的基础:观念心理学 3.三年级数学课与四年级数学课所提供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属于泰勒模式中学习经验:纵向组织 4.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 5.“非指导性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6.系统确立起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的学者,其代表作是:《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 7.不属于赞科夫新体系的教学论原则的是【    D  】 A.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B.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逐渐分化原则 8.折中的态度把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的发展并列为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的是:泰勒 9.“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这体现了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主动适应关系 10.苏格拉底早在2400年前就为我们确立了教学对话的范型:精神助产术 11.恰当地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意味着要实现: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 12.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经验的课程 13.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发现,课程变革过程包括:启动阶段、实施阶段、合作阶段14.04 1.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是:目标模式 2.提示型教学方法相对应的是:接受性学习 3.在课程发展史上,课程组织基本标准与原则最早见: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4.以英国为核心发展起来功利主义课程论形成于:19世纪 5.“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内容的基本来源是:儿童、学科、知识、社会 6.最早实行选修制度的学校是:德国大学 7.在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看来,课程变革:一种线性过程 8.所有评价模式中最全面、最有效并代表着课程与教学评价发展方向的是:回应模式 9.美国80年代以来倡导的“卓越教育”是一种:谋求平等与高质量兼得的教育 10.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 (1)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2)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知识基础。 (3)要学习的新知识本身具有逻辑意义,而不是随意编造的无意义材料。 11.简述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 (1)确定教育目的。 (2)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 (3)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 (4)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 12.如何理解“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 (1)学习者是主体,学习者经验的选择过程即是尊重并提升学习者的个性差异的过程。 (2)学习者是课程的开发者。 (3)学习者是知识与文化的创造者。 (4)学习者创造着社会生活经验。 13.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2)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 (3)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13.07 1.“体现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指的是:教育目标 2.支架式教学理论基础是:最近发展区理论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80年代以来提出的“全民教育”口号,实质上就是追求: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 4.确立“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的著作是:《教育过程》 5.第一次试图将课程与教学进行整合的教育家是:杜威 6.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施瓦布 7.20世纪倡导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课程哲学是:改造主义 8.赞可夫认为教学应着眼学生:一般发展 9.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哪几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明了”,即清楚、明确地感知新教材。 (2)第二阶段:“联合”,即把新的观念与旧的观念结合起来。 (3)第三阶段:“系统”,即把已建立起的新旧观念的各种联合与儿童的整个观念体系统一起来,概括出一般概念和规则,建立起具有逻辑性的、结构严整的知识系统或观念体系。 (4)第四阶段:“方法”,即把业已形成的知识系统通过应用于各种情境而使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A 2.C 3.C 4.B 5.D 6.A 7.D 8.B 9.A 10.C11.B 12.D 13.D 14.C 15.B 16.B 17.B 18.C 19.D 20.A21.D 22.D 23.D 24.C 25. B 26.B 27.C 28.A 29.C 30.D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 (1)积极反应原则(2分)(2)小步子原则(1分)(3)及时强化原则(1分)(4)自定步调原则(1分)(5)低错误率原则(1分)32.(1)课程选择即课程内容的选择(1分),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2分)。(2)课程选择的基本取向有: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1分);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1分);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1分)。33.在实践中开发与实施综合课程尚存在许多限制或问题:(1分)(1)知识的琐碎化问题。(1分)(2)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技能问题。(1分)(3)老师的知识结构问题。(1分)(4)学校结构问题。(1分)(5)评估问题。(1分)34.(l)本质上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2分)(2)价值在于开始承认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对人的主体性、创造性给予一定的尊重。(2分)(3)不足之处在于它对人的主体性的肯定不够彻底。(2分)35. (l)教学成为"网络化交往"。(2)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3)课程囊括了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4)为远距离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每点2分,满分为6分)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s每小题12分,共24分)36.(l)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2分)(2)教学必须建立在对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2分)以研究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为课题的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构成了教学的科学基础。(2分)(3)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自由的交往过程,充满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认知的、情感的和价值观念的交流。(2分)教学是富有创造性的活动。(2分)(4)仅靠科学不足以充分把握教学的本质,教学不仅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还建立在哲学和艺术的基础上。(2分)37.(1)课程实施三种取向的关系①三种取向各有其存在价值:忠实取向强化了课程政策制定者和课程专家在课程变革中的作用;(1分)课程创生取向把处于具体教育情境中的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开发、课程创造中的主体性解放出来;(1分)相互适应取向把外部专家所开发的课程与对这种课程产生影响的学校情境、社区情境的因素均予以考虑。(1分)②三种取向各有其局限性:忠实取向抹杀了课程变革的直接参与者的主体价值;(1分)课程创生取向对实践界的要求很高;(1分)相互适应取向一定程度上具有另外两种取向的局限性。(1分)(2)分析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①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方案的制定充分发挥了课程政策制定者和课程专家的作用。(2分)②我国课程变革考虑到了具体教育情境和社区情境的因素,课程变革政策具有变通性。(2分)③我国当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是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参与精神。(2分)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6分)38.(1)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主要有:①对教学方法的本质理解存在偏差。(2分)②教学方法运用不当。(2分)(2)教学方法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2分)教学方法是引导、调节教学过程的规范体系。(1分)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价值观(1分),教学方法要受特定的课程内容的制约(1分),教学方法受教学组织的影响。(1分)。(3)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符合以下三方面的要求:①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合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2分)②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合特定课程内容。(2分)(3)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要形成一个拥有内在统一性的体系或结构。(2分)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67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课程理论专家是 A.博比特 B.泰勒 C.查特斯 D.杜威 2.实践性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是 A.课程审议 B.工作分析 C.活动分析 D.综合分析 3.“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基本价值取向是 A.理智兴趣 B.实践兴趣 C.解放兴趣 D.科学兴趣 4.在教育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 B.夸美纽斯 C.卢梭 D.拉特克 5.“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话出自 A.《理想国》 B.《儿童与课程》 C.《民主主义教育》 D.《爱弥儿》 6.第一次明确论述了“教育性教学”思想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班杜拉 C.桑代克 D.斯金纳 7.杜威教学理论核心的理论基础是 A.发生认识论 B.主知主义心理学 C.实用主义哲学 D.科学主义哲学 8.“三大新教学论流派”指的是 A.发展性教学论、发现教学论、范例教学论 B.自然教学论、经验教学论、实践教学论 C.认知主义教学论、行为主义教学论、人本主义教学论 D.要素主义教学论、永恒主义教学论、建构主义教学论 9.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是 A.过程模式 B.目标模式 C.实践模式 D.整合模式 10.提出“最近发展区”这一理论假设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维果茨基 C.瓦根舍因 D.皮亚杰 11.“为完满生活做准备”这种教学目标的取向是 A.表现性目标取向 B.行为目标取向 C.生成性目标取向 D.普遍性目标取向 12.行为目标的具体特点是 A.学术性、具体性、基本性 B.可操作性、学术性、专门性 C.具体性、精确性、可操作性 D.基本性、专门性、可操作性 13.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包括 A.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B.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 C.智力技能、态度、动作技能 D.认知领域、态度、言语信息 14.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卢梭的“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理论”、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理论”、以及“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理论”都主张 A.课程内容即教科书知识 B.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 C.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 D.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 15.与提示型教学方法相对应的学习方式是 A.接受性学习 B.社会性学习 C.自主性学习 D.探究性学习 16.在课程发展,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与原则最早见之于 A.博比特的《怎样编制课程》 B.查特斯的《课程编制》 C.拉格的《课程编制:过去与现在》 D.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17.以英国为核心发展起来的功利主义课程论形成于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18.“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内容的基本来源是 A.儿童、自然、知识、社会 B.儿童、学科知识、社会 C.自我、自然、知识、社会 D.学生经验、历史文化、自然 19.“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既在一些主题或观点上相互联系起来,又保持各学科原来的相对独立”,这种课程属于 A.合成课程 B.相关课程 C.融合课程 D.广域课程 20.最早实行选修制度的学校是 A.美国的中学 B.英国的中学 C.德国的大学 D.法国的大学 21.螺旋式课程的最初倡导者是 A.布卢姆 B.施瓦布 C.布鲁纳 D.凯勒 22.学生向教师签订学习契约,这被称为“工约”。把这种作业安排作为主要措施之一的教学组织是 A.班级授课制 B.道尔顿制 C.文纳特卡计划 D.凯勒计划 23.在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看来,课程变革是 A.教师和学生个性的成长与发展过程 B.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和不可预知的过程 C.一种线性过程 D.全面更新课程内容的过程 24.“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是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暗箱式评价 25.在古巴和林肯对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分期中,把评价的本质视为描述的时期属于 A.第一代评价 B.第二代评价 C.第三代评价 D.第四代评价 26.在价值观上受“实践理性”所支配的评价是 A.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取向评价 B.课程与教学的过程取向评价 C.课程与教学的主体取向评价 D.课程与教学的结果取向评价 27.在理论上,迄今为止所有评价模式中面、最有效并代表着课程与教学评价发展方向的是 A.差别模式 B.目标达成模式 C.回应模式 D.外貌模式 28.美国80年代以来倡导的“卓越教育”是一种 A.精英主义的教育 B.以高质量为核心目标的教育 C.旨在提升国际理解能力的教育 D.谋求平等与高质量兼得的教育 29.“建构主义的立场,如果认真对待的话,即是与知识、真理和客观性等传统概念直接相冲突的,它们要求从根本上去重建个人关于实在的观念。”这是 A.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 B.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的观点 C.温和建构主义的观点 D.激进建构主义的观点 30.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新兴分支“认知弹性理论”而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 A.情境教学模式 B.合作教学模式 C.随机访问教学模式 D.支架式教学模式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 32.简述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 33.如何理解“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 34.简述教学过程的本质。 35.简述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6.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请你谈谈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当前课程实践状况,分析其意义。 37.剖析个别化教学组织的三个误区:“留级制度”、“降低学力水准”和“能力分组”。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6分) 38.在学习《石钟山记》一文时,出现了如下的情况: 师:作者不迷信前人的说法,自己在深夜去探究其得名的原因,这反映了他什么样的精神? 生1:勇于探索。 生2:不盲从,不迷信权威。 生3:实事求是,勤于实践。 这时我听到了另外一个声音:他为什么在深夜去而没有白天去呢?学生哄然大笑。这句话显然答非所问,属于“节外生枝”。我当时一愣,随即冷静下来,没有去责问这位同学,而是马上说:“对呀,他为什么深夜去呢?xx同学动了脑筋,说明他肯于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好不好?”然后,我就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和分析。学生们思考积极,讨论热烈,发言踊跃。有的说夜深人静能更清楚听到水石相击的声音,有的说到了晚上湖水受潮汐现象的影响,流速更快,所以发出的声音更大…… 请分析上述材料所体现的课程实施取向及其基本思想,并结合实际谈谈此种课程实施取向对当前课程改革的意义。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一.填空题1.(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2.《礼记》中的《学记》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3.《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4.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军事)教育和雅典的(文雅)教育。5.(布鲁纳)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6.博比特的(《课程》)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7.永恒学科大致有三大类:(理智训练的内容)(理智训练的方法)(理智训练的工具)。8.教学过程的动力是指(教学过程运行)和(发展)的动力。9.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教师课程实施评价对学生课程进行评价。10.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分析主要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学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二.选择题下列选择题中有的是单选题,有的是多选题,请将所选择的答案的序号字母填上空格多选题的答案多于标准答案则扣分。1.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多媒体教学)。A.全班上课B.班内分组教学C.多媒体教学D.班内个别教学2.教学媒体分为(单项教学媒体、双项教学媒体、自学媒体)。A.单项教学媒体B.双项教学媒体C.自学媒体D.传递媒体教学3.讲授法的类型(讲述、讲解、讲读、讲演)。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4.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益智功能、健体功能、美育功能、养德功能)。A.益智功能B.健体功能C.美育功能D.养德功能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A.均衡性B.双向性C.综合性D.选择性6.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归结为(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A.教师中心B.学生中心C.书本中心D.课堂中心7.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中观结构、宏观结构、微观结构)。A.整体结构B.中观结构C.宏观结构D.微观结构8.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A.①②③④⑤)。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9.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业务关系、伦理关系、情感关系)。A.朋友关系B.业务关系C.学习关系D.伦理关系E.情感关系10.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导向功能、评价功能、激励功能、调节功能)。A.导向功能B.评价功能C.激励功能D.调节功能三.判断题1.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2.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X)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X)4.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5.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失败——成功——再探索”的过程。(X)四.简答题1.简述教学媒体的作用。答:①辅助师生的教与学②提供学生训练或实践的机会③有利于发现学习④有利于个性化教学⑤有利于教学互动2.教学环境有哪些功能?答:①益智功能②体健功能③美育功能④美德功能3.研究性学习具有哪些主要特征?答:①发挥主体性,促进学生相应的发展②通过合作和协商,加深对学科知识的认识③提供探究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④个性与民主性的统一4.课程的分类标准是什么?①以培养目标为标准②以课程内容或范围为标准③以学生在课程中的主要学习方式为标准④以管理方式为标准⑤以课程开发为标准五.论述题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答: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要点:(一)目标分解①进行学习需要和兴趣的分析②进行学习任务选择③进行学习任务的组织④单元目标的表述和归类(二)任务分析①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②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③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三)起点确定①分析新知识的学习所需要的先备知识和,技能②目标能力的分析③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四)目标表述2.试述综合课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答:论述综合课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要点:第一,综合课程建立了教学与学生经验,社区生活的联系,可以给学生提供考察世界的整体观念,使各类知识能够相互支撑,更为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产生学习上的联系,综合的方式和观念。第二,综合课程超越了分科课程的学科局限,强调各类知识的横向联系,为课程提供了更大的包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具有更强的吐故纳新的能力,同时,提供了多学科方法和视野,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第三,综合课程强调各类知识的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结构相互沟通的机会,强调开展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更好的完成学科课程内容的教学,它与综合实践活动有着相同的活动方式,但他的目标是服务于学科教学内容。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开展研究,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六.材料题材料一: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顺利开展并且获得优异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二:05级中文班的同学在九小见习时,九小的王进老师向他们面授教学技巧,王:“教学有多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效果,但是我们选择哪种教学方法的时候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充分考虑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问题:1.结合材料一,说说教学方法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谈谈选择教学方法应考虑哪些因素?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这次见习的心得体会,围绕《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知识谈谈自己对教学技能的认识或对教学方法的看法。答:1.教学方法的作用:①沟通师生教与学的中介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③实现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基本途径2.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①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②依据教材内容选择教学方法③依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④依据教学环境选择教学方法⑤依据教师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3.教学技巧:①采取点名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防止学生开小差②不断向学生强调学习的重要部分③联系回忆,即时温故知识④鼓励,表扬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⑤小组竞赛,提高教学的效率⑥教学方式创新,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多做游戏,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来学习⑦教师应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建立自己的权威,使学生能很好的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答案一.填空题1.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2.《礼记》,《学记》3.《大教学论》4.军事,文雅5.布鲁纳6.《课程》7.理智训练的内容理智训练的方法理智训练的工具8.教学过程运行发展9.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教师课程实施评价对学生课程进行评价10.教学背景教学任务学习者二.选择题1.C2.ABC3.ABCD4.ABCD5.ACD6.ACD7.BCD8.A9.BDE10.ABCD三.判断正误1.√2.X(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3.X(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是的表现)4.√5.X(探索——失败——纠正——再探索)四.简答题1.①辅助师生的教与学②提供学生训练或实践的机会③有利于发现学习④有利于个性化教学⑤有利于教学互动2.①益智功能②体健功能③美育功能④美德功能3.①发挥主体性,促进学生相应的发展②通过合作和协商,加深对学科知识的认识③提供探究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④个性与民主性的统一4.①以培养目标为标准②以课程内容或范围为标准③以学生在课程中的主要学习方式为标准④以管理方式为标准⑤以课程开发为标准五.论述题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要点:(一)目标分解①进行学习需要和兴趣的分析②进行学习任务选择③进行学习任务的组织④单元目标的表述和归类(二)任务分析①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②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③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三)起点确定①分析新知识的学习所需要的先备知识和,技能②目标能力的分析③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四)目标表述2.论述综合课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要点:第一,综合课程建立了教学与学生经验,社区生活的联系,可以给学生提供考察世界的整体观念,使各类知识能够相互支撑,更为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产生学习上的联系,综合的方式和观念。第二,综合课程超越了分科课程的学科局限,强调各类知识的横向联系,为课程提供了更大的包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具有更强的吐故纳新的能力,同时,提供了多学科方法和视野,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第三,综合课程强调各类知识的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结构相互沟通的机会,强调开展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更好的完成学科课程内容的教学,它与综合实践活动有着相同的活动方式,但他的目标是服务于学科教学内容。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开展研究,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六.材料分析题1.教学方法的作用:①沟通师生教与学的中介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③实现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基本途径2.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①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②依据教材内容选择教学方法③依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④依据教学环境选择教学方法⑤依据教师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3.教学技巧:①采取点名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防止学生开小差②不断向学生强调学习的重要部分③联系回忆,即时温故知识④鼓励,表扬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⑤小组竞赛,提高教学的效率⑥教学方式创新,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多做游戏,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来学习⑦教师应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建立自己的权威,使学生能很好的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

课程与教学论自考真题答案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A 2.C 3.C 4.B 5.D 6.A 7.D 8.B 9.A 10.C11.B 12.D 13.D 14.C 15.B 16.B 17.B 18.C 19.D 20.A21.D 22.D 23.D 24.C 25. B 26.B 27.C 28.A 29.C 30.D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 (1)积极反应原则(2分)(2)小步子原则(1分)(3)及时强化原则(1分)(4)自定步调原则(1分)(5)低错误率原则(1分)32.(1)课程选择即课程内容的选择(1分),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2分)。(2)课程选择的基本取向有: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1分);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1分);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1分)。33.在实践中开发与实施综合课程尚存在许多限制或问题:(1分)(1)知识的琐碎化问题。(1分)(2)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技能问题。(1分)(3)老师的知识结构问题。(1分)(4)学校结构问题。(1分)(5)评估问题。(1分)34.(l)本质上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2分)(2)价值在于开始承认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对人的主体性、创造性给予一定的尊重。(2分)(3)不足之处在于它对人的主体性的肯定不够彻底。(2分)35. (l)教学成为"网络化交往"。(2)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3)课程囊括了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4)为远距离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每点2分,满分为6分)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s每小题12分,共24分)36.(l)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2分)(2)教学必须建立在对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2分)以研究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为课题的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构成了教学的科学基础。(2分)(3)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自由的交往过程,充满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认知的、情感的和价值观念的交流。(2分)教学是富有创造性的活动。(2分)(4)仅靠科学不足以充分把握教学的本质,教学不仅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还建立在哲学和艺术的基础上。(2分)37.(1)课程实施三种取向的关系①三种取向各有其存在价值:忠实取向强化了课程政策制定者和课程专家在课程变革中的作用;(1分)课程创生取向把处于具体教育情境中的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开发、课程创造中的主体性解放出来;(1分)相互适应取向把外部专家所开发的课程与对这种课程产生影响的学校情境、社区情境的因素均予以考虑。(1分)②三种取向各有其局限性:忠实取向抹杀了课程变革的直接参与者的主体价值;(1分)课程创生取向对实践界的要求很高;(1分)相互适应取向一定程度上具有另外两种取向的局限性。(1分)(2)分析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①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方案的制定充分发挥了课程政策制定者和课程专家的作用。(2分)②我国课程变革考虑到了具体教育情境和社区情境的因素,课程变革政策具有变通性。(2分)③我国当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是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参与精神。(2分)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6分)38.(1)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主要有:①对教学方法的本质理解存在偏差。(2分)②教学方法运用不当。(2分)(2)教学方法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2分)教学方法是引导、调节教学过程的规范体系。(1分)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价值观(1分),教学方法要受特定的课程内容的制约(1分),教学方法受教学组织的影响。(1分)。(3)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符合以下三方面的要求:①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合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2分)②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合特定课程内容。(2分)(3)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要形成一个拥有内在统一性的体系或结构。(2分)

东北师范2010-2015年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真题 共享文档 2010年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语文2、模块3、语文课程资源4、语文教材5、语文综合性学习6、发展性评价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哪些?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一、知识理论方面 1、教育学相关知识的储备 2、青少年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储备 3、语文学科基本知识的储备 4、语文学科基本理论和体系的了解 5、对于语文学科发展脉络的了解 6、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语言表达方面 1、对于文本准确、简练的概括能力 2、清晰、流畅、富有逻辑性的语言分析能力 3、将抽象的语文概念和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的转换能力 4、将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巧妙结合的能力 5、流畅且有文采的写作能力 三、组织管理方面 1、确定合理目标和计划的能力 2、引导学生的能力 四、组织教育和教学方面 1、制定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编写语文教案、组织教材的能力 2、组织语文课堂教学、保证语文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能力 3、进行教育资源整合的能力 4、勇于创新的能力 五、教育机智方面 1、自我表现的监控能力 2、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语文修养的能力 3、对自身语文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和管理的反思能力 4、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观察能力 5、对于语文学科教育的科研技能 六、师德方面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语文学科教学 2、热爱学生 3、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高尚的价值观 4、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能力2、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联系与区别?3、如何看待语文知识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4、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应避免的问题有哪些?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谈谈你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点”这句话的理解。2、谈谈你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3、如何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4、为什么说“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2011年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语文课程的工具性2、口语交际3、语文课程资源4、语文素养5、朗读6、大语文教育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作文能力由哪些因素构成?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3、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包括哪些?4、语文校本教材编写的原则?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试论语文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2、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3、如何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4、谈谈你对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理解。2012年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语文课程的功能2、高中语文课程的五方面目标3、人力性语文课程资源4、接受学习5、非言语交际6、档案袋评价法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2、语文教材对教师的价值3、语文教师的知识素养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如何理解叶圣陶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教学观点?2、为什么把“自我发展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素养?3、分析自拟题作文的利与弊。4、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多角度,有创意”的文本解读?2013年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语文课程的人文性2、语文综合性学习3、语文课程理念4、语文素养5、创造型阅读6、对话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阅读技能训练的内容包括哪些?2、如何理解作文的开放性与自由表达?3、将听说整合为口语交际的意义?4、语文说课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应避免的问题。2、谈谈你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课程标准》提出的“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整”这句话的理解和看法。3、在语文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背景下如何看待“接受学习”?4、谈谈你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2014年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1、语文2、副板书3、助读系统4、发展性评价5、理解性阅读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语文活动课程的特点有哪些?2、语文教材编写的要求有哪些?3、口语交际教学的特征有哪些?4、作文讲评的要求有哪些?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语文阅读障碍的排除策略有哪些?2、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优势与不足?3、语文新课程将识字写字单列为独立的课程板块,谈谈你对此的认识。4、阐述语文教学以言语训练为中心的必要性及途径?2015年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1、语文2、语文教育见习3、说课4、语文程序性知识5、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写一副对联,表达你对语文教育的理解(七言以上)。2、列举五个20世纪前期我国的语文教育家。3、在教学中怎样处理朗读和默读的关系。4、语文教材都有哪些类型?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体现了怎样的语文教育智慧?2、试分析语文教授法、语文教学法、语文教材教法、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学的异同。3、怎样理解“用教材教”和“教教材”?4、怎样理解“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

课程与 教学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主罗义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过程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 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 18.(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19.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 )A.普遍主义 B.唯科学主义 C.实践理性 D.解放理性20.( )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 A.课程编制 B.课程开发 C.课程实施 D.课程选择21.“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是( )的观点。 A.被动适应论 B.主动适应论 C.滞后论 D.超越论 22.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 ) A.整合性 B.逻辑性 C.个别性 D.超体性 23.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卢梭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24.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 ) A.古德莱德 B.查特斯 C.斯金纳 D.杜威 25.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在本质上受( )支配。A.技术理性 B.实践理性 C.解放理性 D.理论理性 26.( )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内在评价27.把教育评价分为古典的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教育家是( ) A.利维 B.泰勒 C.布卢姆 D.莱斯 28.下列各项中( )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A.随机访问教学 B.情境教学 C.支架式教学 D.问题教学 29.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 ) A.学术中心课程 B.社会问题中心课程 C.儿童活动中心课程 D.人格中心课程30.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 )存在的。 A.先知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教育目标分类学”有哪些基本特征?2.目标取向、过程取向、主体取向三种评价取向各自的本质是什么?3.简述程序教学的含义与教学设计的原则。4.倡导综合课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5.教学过程的本质表现在哪些方面?三、论述题(共25分,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1.论述“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含义、价值与实施条件。2.世界课程改革有哪些发展趋势?据此应如何深化我国的课程改革?四、材料分析题(共15分) 夸美纽斯曾经写道:“教师是自然的仆人,不是自然的主人;他的使命是培植,不是改变,所以,假如他发现了某门学科与某个学生的天性不合,他决不应强迫他去学习;因为在某一方面缺少的东西多半会由另一方面去补足。……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 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教学思想?应如何看待这种思想?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这种思想?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D 2.C 3.C 4.C 5.C 6.A 7.A 8.A 9.C 10.B11.D 12.C 13.B 14.C 15.C 16.A 17.B 18.C 19.C 20.D21.D 22.A 23.B 24.A 25.A 26.A 27.A 28.D 29.A 30.C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教育目标具有层级结构。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描述。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2.目标取向: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过程取向: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主体取向:受解放理性所支配,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3.含义: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教学机器,使学生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原则:积极反应、小步子、即时强化、自定步调、低错误率4.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不是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学生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整体性。5.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三、论述题(共25分,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1.含义:是通过师生的民主对话与讨论而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人格的教学方法。价值:体现了教育的民主性追求。充分调动了教师与学生两类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解决和探究能力、创造性、交往能力等。实施条件:学生必须在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对所要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洞察和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对这种教学方法更有效地利用。2.趋势: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把信息技术知识和学习者的个人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提倡多样化的课程结构;重视课程实施的研究,重视教师进修;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化水平,建立专家咨询机构。四、材料分析题(共15分) 略。

  •   索引序列
  •   课程与教学论自考真题及答案
  •   自考本科课程与教学论真题及答案
  •   课程与教学论自考真题与答案
  •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   课程与教学论自考真题答案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