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自考本科教育统计学重点汇总

自考本科教育统计学重点汇总

发布时间:

自考本科教育统计学重点汇总

发布时间:

自考本科教育统计学重点汇总

1.u分布是标准正态分布,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t分布当自由度足够大的时候近似与u分布,n→∞时,t 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完全一致。2.单样本或两样本时用t检验,3样本或者3组以上用方差分析。两样本t检验与方差分析等效,F=t^2。3.卡方检验一般有2*2,2*C,R*C和配对资料卡方检验。注意理论频数不能太小,如有小于1或者1/5以上的格子小于5,则要考虑合并,或者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配对资料b+c>40时,卡方=(b-c)^2/(b+c),当b+c<=40时,用(|b-c|-1)^2/(b+c)。4.非参数检验对数据的分布没有要求5.假设检验基本思想就是小概率事件在一次抽样中不会发生。建议你还是参考相关的书籍吧,回答的不够准确

1统计一词通常有三种含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工作是对社会、经济以及自然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过程的总称;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即是通过统计工作所取得的各种数字资料及与之相关的其它资料的总称 ; 统计学是一门系统地论述统计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统计学与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而统计工作的成果便是统计资料。标志 即指表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亦称统计指标) 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区别: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中的品质标志不能用数量表示;而所有的指标都能用数量表示标志(指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直接取得;而指标(指数量指标)一定要经过汇总才能取得。 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但完整的统计指标一定要讲明时间、地点、范围。 联系: 有些数量标志值汇总可以得到指标的数值。既可指总体各单位标志量的总和,也可指总体单位数的总和。 数量标志与指标之间存在变换关系。随着统计目的的改变,如果原来的总体单位变成了统计总体,则与之相对应的数量标志就成了统计指标。 2统计调查就是按照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地向社会实际搜集资料的过程。(准确性、及时性)统计调查的设计(即统计调查方案)1.确定调查的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拟订调查提纲和制定调查表(调查项目要少而精;调查项目含义要明确; 尽可能做到各个调查项目之间有一定的联系。)4.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5.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6.选择调查方法(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网上调查法、电话调查、座谈会、个别深度访谈等方法)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 1.概念 把同质总体中的具有不同特点的单位分开,从而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2.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⑴ 类型分组:揭露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反映各类型的特点。⑵ 结构分组 :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内部结构。⑶ 分析分组:研究经济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 1.根据研究问题的目的来选择 2.要选择最能反映被研究现象本质特征的标志 3.要结合现象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或经济条件来选择 3综合指标从它的作用和方法特点的角度可概括为三类: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 总量指标的概念: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总的规模、水平的统计指标。 总量指标表现形式是绝对数,也可表现为绝对差数。作用:1.总量指标能反映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和国力,反映某部门、单位等人、财、物的基本数据 。 2. 总量指标是进行决策和科学管理的依据之一 。3. 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 —— 反映现象在某一时期发展过程的总数量。(可连续计数,与时间长短有关,是累计结果)时点指标 —— 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的状况。 (间断计数,与时间间隔无关,不能累计)水平法 计算公式为: 累计法 计算公式为: 平均数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简单算术平均数:式中: — 算术平均数 X — 各单位的标志值 n — 总体单位数 — 总和符号加权算术平均数:式中: —— 算术平均数 X —— 各组数值 f —— 各组数值出现的次数(即权数)简单几何平均数: 众数M0概念:众数是在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标志值。① 根据单项数列确定众数;② 根据组距数列确定众数:⑴ 由最多次数来确定众数所在组⑵ 利用比例插值法推算众数的近似值。计算众数的近似值:下限公式:上限公式:众数的特点:1.众数是一个位置平均数,它只考虑总体分布中最频繁出现的变量值,而不受各单位标志值的影响,从而增强了对变量数列一般水平的代表性。不受极端值和开口组数列的影响。2.众数是一个不容易确定的平均指标,当分布数列没有明显的集中趋势而趋均匀分布时,则无众数可言;当变量数列是不等距分组时,众数的位置也不好确定。中位数Me概念:将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标志值就是中位数。中位数的计算方法① 由未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⑴ n为奇数时,则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标志值就是中位数。⑵ n为偶数时,则中间位置的两个标志值的算术平均数为中位数。② 由单项数列确定中位数③ 由组距数列确定中位数下限公式(较小制累计时用):上限公式(较大制累计时用):中位数的特点:①中位数不受极端值及开口组的影响,具有稳健性。② 各单位标志值与中位数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是个最小值。③ 对某些不具有数学特点或不能用数字测定的现象,可用中位数求其一般水平。标志变动度1.概念: 标志变动度是指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差别大小的程度,又称离散程度或离中程度。2.作用:① 标志变动度是评价平均数代表性的依据。② 标志变动度可用来反映社会生产和其他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或协调性,以及产品质量的稳定程度。 3.种类 即测定标志变动度的方法,主要有:全距、四分位差、平均差、标准差、离散系数等。 全距 R四分位差 Q.D. Q.D.=Q3-Q1平 均 差 A.D.标 准 差 S.D.(σ)离散系数 4增长量:说明某种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所增长的绝对数量。年距增长量=报告期发展水平—上年同期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动态相对指标。增长速度 :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增长程度的动态相对指标. 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 (100%)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是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动态平均数(序时平均数),说明某种现象在一个较长时期中逐年平均发展变化的程度; 平均增长速度是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动态平均数,说明某种现象在一个较长时期中逐年平均增长变化的程度平均发展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100%)长期趋势就是指某一现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发展变化的趋势。(向上或向下变化)测定长期趋势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把握现象的趋势变化;从数量方面研究现象发展的规律性,探求合适趋势线;为测定季节变动的需要。 直线方程:当现象的发展,其逐期增长量大体上相等时。该方程的一般形式为:用高等数学求偏导数方法,得到以下联立方程组: 5同度量因素概念:是把不能相加的指标过渡为可以相加的因素。它有二个作用:① 同度量作用 ② 权数作用。多因素现象的变动分析(绝对数分析是重点,看书中三因素题) 6(不考计算题)抽样调查一般适用于以下范围:1.实际工作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观察,而又需要了解其全面资料的事物;2.虽可进行全面调查观察,但比较困难或并不必要;3.对普查或全面调查统计资料的质量进行检查和修正;4.抽样方法适用于对大量现象的观察,即组成事物总体的单位数量较多的情况;5.利用抽样推断的方法,可以对于某种总体的假设进行检验,判断这种假设的真伪,以决定取舍。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 一、简单随机抽样(纯随机抽样)二、类型抽样(分类抽样)三、机械抽样(等距抽样) 四、整群抽样 抽样误差的影响因素: 1. 全及总体标志变异程度。——正比关系2. 抽样单位数目的多少。——反比关系3. 不同的抽样方式。4. 不同的抽样组织形式。取得σ的途径有: 1.用过去全面调查或抽样调查的资料,若同时有n个σz资料,应选用数值较大的那个;2. 用样本标准差S代替全及标准差σ;3. 在大规模调查前,先搞个小规模的试验性的调查来确定S,代替σ;4. 用估计的方法。 假设检验的程序 一)提出原假设和替代假设二)选定检验统计量及其分布三)选择显著性水平四)确定临界值五)计算检验统计量六)根据样本指标计算的检验统计量的数值作出决策7(简答题) 对r的解释如下:(即r的特点) ⑴ r取正值或负值决定于分子协方差; ⑵ r的绝对值,在0与1之间;⑶ r的绝对值大小,可说明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紧密程度。88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指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是宏观管理的重点工具⑴ 监测经济活动⑵ 提供数据支持⑶ 为制定经济政策和决策提供帮助⑷ 进行统计的国际比较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是本体系的中心内容,附属表是对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的补充。注:公式输入不上来,见谅!

教育统计学自考重点内容汇总

教育社会学(sociology of education) 研究教育的社会性质、社会功能以及教育制度、教育组织、教育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各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与社会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学科。教育科学中近百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边缘性的分支学科。《教育统计学》主要内容分为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数据处理方法三部分,包括教育统计资料的整理、集中量数、差异量数、相关系数、相对地位量数、常用概率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X2及其他非参数检验、回归分析以及运用计算器和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供参考。

作为一门学科,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的范畴,是数理统计与概率论等数学学科在教育领域(包括实践领域与理论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它是教育领域中各种数据资料,特别是量化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以及由此而进行推断与决策的有益的思维工具之一。作为一门课程,《教育统计学》一般是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学等本、专科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是《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尤其是《教育实验设计》、《心理研究设计》、《教育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等课程的基础之一。

教育统计学自考重点笔记汇总

为为数理统计与概率论等学科在教育领域应用;主要内容分为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数据处理方法三部分。

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的范畴,为数理统计与概率论等学科在教育领域(包括实践领域与理论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其中为教育领域中各种数据资料,特别是量化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

主要内容分为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数据处理方法三部分,包括教育统计资料的整理、集中量数、差异量数、相关系数、相对地位量数、常用概率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X2及其他非参数检验、回归分析以及运用计算器和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

扩展资料:

教育统计学学习要求:

1、以“教育事实”为基础,在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其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性联系,以服务于教育实践。

2、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身心特征进行教育;教育原则和方法应“模仿自然”,反对体罚,初步建立了现代教育原则和方法体系等。

3、反对中世纪宗教教育或封建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压抑,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需要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学校应使儿童愉快地生活和学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育统计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育统计学(第2版)

作为一门学科,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的范畴,是数理统计与概率论等数学学科在教育领域(包括实践领域与理论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它是教育领域中各种数据资料,特别是量化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以及由此而进行推断与决策的有益的思维工具之一。作为一门课程,《教育统计学》一般是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学等本、专科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是《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尤其是《教育实验设计》、《心理研究设计》、《教育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等课程的基础之一。

教育统计学是教育学与数理统计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应用统计学的一个分支。它把统计学的方法应用于教育实际工作和教育科学研究,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以便更准确地掌握教育情况。为探索教育规律、制订教育方案、检查教育效率,提供一种科学的方法。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等途径所获得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从而揭示蕴含在教育现象中的客观规律。但是从研究内容来说,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课题的提出,内容的界定,对象范围的确定,假设的建立,结论的得出以及分析,却不是教育统计学的研究任务,因为这些问题还要依靠与研究内容有关的教育专业知识来解决。其统计内容包括了以下几种:一、描述统计 是依据统计的方法对所搜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整理,通过图示、求典型量数等手段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描述。 调查和实验室搜集统计资料的主要途径;统计表、统计图是呈现统计资料的主要形式;统计资料的典型量数主要有反应集中趋势的集中量数、差异量数和相关量数等。如学业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优秀率等;教育行政部门掌握的升学率等。 二、推断统计 主要是研究由部分区说明整体的理论与方法,即根据局部的信息,利用统计的原理与方法,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度下总体的数量特征或分布特征。它以描述统计为基础。三.多元统计分析。教育或心理的研究和实验,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寻找主要的影响因素,把相近或相关的因素合并或归类则是多元统计分析的主要任务。多元分析增强了心理与教育研究和实验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使研究更贴近客观实际,但是多元分析的理论深奥,计算复杂,直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的今天 ,有了专门成熟的软件包,才使得多元统计分析法获得广泛的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有主成分分析、因素分析、聚类分析、多元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等。 4.模糊统计学。教育、心理现象的不确定性,不仅表现为随机性,而且更多地表现为模糊性。因此,对心理与教育现象进行模糊性的描述也是必然的,不可缺少的。

教育测量与统计自考重点内容汇总

教育学自考考什么? 1.必考科目:毛概、马经、教育统计与测量、中外教育简史、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学原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学毕业实习 2.选考科目:英语、认知心理、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教育学、数学教育学 3.加考科目:教育学(B)、心理学(A)、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学校管理史 教育学专业的就业方向 (1)新技术教育领域 这主要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包括去各级师范院校和中等学校教授教育技术学课程以及去各级电教馆、高校和普教做教育技术人员及网络教育。 (2)中小学里做管理人员或教师。 中小学校,现在全国中小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具有较强教育理论素养的人才特别缺乏,而且随着中小学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再加上教师这个职业本身比较稳定,越来越多教育类专业尤其是课程与教学论的毕业生开始进入中小学校。 (3)出版社、报社,出版社 报社尤其是和教育相关的出版社和报社也是教育类专业毕业生的一个主要去处,主要从事教育类图书的策划和编辑工作。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1教育统计:是教育学、心理学与统计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应用统计学的一个分支,是对教育领域中各种事物进行量的统计与分析。 2教育统计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类 3描述统计:把调查得来的数据加以整理、归类、概括和表述,以定量描述样本或总体的特征。内容包括数据分组,计算、简化数据,描述数据的集中量数与差异量数,相关分析。 4推断统计:研究如何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断总体的情况。主要内容有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卡方分析。 5高尔顿:最初将统计学应用到心理与教育领域的是英国人类学家、生物学家高尔顿。 6桑代克:《精神与社会测量学导论》是世界上第1本有关教育统计的专著, 7测量:就是依据一定法则对事物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8测量的两个基本要素分别是测量的单位和参照点,测量单位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有确定的意义,二有相等的量, 9测量的参照点,就是一个量的起点,参照点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绝对参照点,二是相对参照点, 10教育测量:狭义指通过测验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心理特质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广义指对教育领域内各种事物或现象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11教育测量的特点:目的性、间接性、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随机性与模糊性) 12我国是教育测量的故乡,源于西周时期,教育测量的真正兴起是20世纪以后的事,桑代克为代表人物, 13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学的意义:1,科学测评学生学习进展,为教育教学改进提供依据,2,定量分析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寻找有效的改进策略,3,加强定量分析,推动教育研究走向科学化, 14数据的分类:根据数据的来源,可将数据分成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和人工编码数据三种类型;根据测量水平可将数据分成,称名数据、顺序数据、等距数据和等比数据4种类型;根据数据分布的形式,可将数据分成离散数据和连续数据, 15计数数据是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如脉搏班级人数, 16测量评估数据是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进行评估所获得的数据,如考试分数, 17人工编码数据是人们按照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赋予相应的数字后,形成的数据,如工号, 18称名数据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差异,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以及质的优劣,如男性用一表示,女性用二表示, 19顺序数据是指可以就事物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如名次 20等距数据不仅表示不同类别及其之间的顺序关系,还具有等距的测量单位,如温度 21等比数据除了具有称名顺序和等距的性之外,还具有绝对零点,也就是说等比数据中的数字零表示实际意义上的没有,如身高体重, 22数据的特点:离散性,变异性,规律性, 23.对数据分类整理的原则:1,分类标志应取决于研究目的,2,每一个分类标志应保持单向性, 24.次数分布:是对数据出现次数的统计的过程,是指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的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是指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情况, 25.简单次数分布表,次数分布表,反映的是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数分布结构, 26,编制简单次数分布表的主要步骤:一求全距R,二定组数K=?,三定组距(5或5的倍数),4写出组限,五求组中值,六归类划记,七登记次数, 27,相对次数分布表:就是各组的次数f与总次数N之间的比值,用符号Rf来表示, 28,累计次数分布表,累计相对次数分布表,累计百分数分布表 29.次数直方图,即在坐标轴上有一些高度不一样,宽度相等的直方条紧密排列形成的图案,可以更加直观的呈现出数据的分布特征和结构形态,让人一目了然, 30.次数多边图,是利用闭合的折线构成多边形与反应次数变化情况的一种图示方法(类似于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往前后各延伸一个单位的虚点) 31.相对次数直方图与相对次数多边图,累计次数分布图,累计相对次数曲线图与累计百分数曲线图, 32.散点图又称点图,散布图,是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横轴代表自变量,纵轴代表因变量, 33.线形图: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以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多用于连续性数据,如时间序列上的演变趋势,或描述某一事物随另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 34.条形图:以相同宽度的条形的长短或高矮来表示各个统计事项之间的数量关系,按照次数多少的顺序排列的条形图,又叫帕累托图(仅用于称名变量) 35.原形图,又称丙图,是以单位圆内各扇形面积占整个圆形面积的百分比来表示统计事项,在其总体中所占相应比例的图形,

《教育统计与测量》是教育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在《教育统计学》与《教育测量与评价》两门课程的基础上整合而成的课程,是教育科学领域中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当今世界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而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价值。本课程主要学习内容包括:了解教育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及主要任务;能对搜集得来的数据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初步整理;能用集中量、差异量、相关量等量数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在此基础上,借助概率理论,对数据进行推断统计;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与功能;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质量特性,并能够熟练应用;掌握编制教育测验的一般原理与方法;能够对学生课业发展进行恰当的测量与评价。重点学习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方差与标准差、积差相关的意义与应用;正态分布的特点,正态分布的应用;抽样分布;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相关样本和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教育测量、教育评价等概念;估计信度的方法;难度系数的计算方法;效度的估计方法;区分度的估计方法等。在教育学领域,经常要涉及大量的调查、实验数据。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搜集、整理与分析,并经过科学推论得出客观规律,是本课程要解决的问题。本课程提供了从数量的角度观察、分析客观现象的科学方法和途径,并且努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形成和发展,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树立科学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理念,初步具备开展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能力。

教育测量与统计自考重点知识汇总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备考简单。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本科不难,考生只要能够自觉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复习阶段掌握真题即可通过考试。

教育测量,一般指对教育现象进行定量化测定的一门教育科学。主要研究教育或训练效果测量的原理和方法。通俗意义上仅指对学习结果——知识、技能的测量。起源于古代的考试,但古代的考试并非科学的教育测量。20 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等人把心理统计与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运用于教育,使教育测量走上科学化的道路。教育测量在人才选拔、因材施教、教育评价、教育研究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教育测量的特点:1、教育测量一般是间接测量2、教育测量的度量单位是相对的3、教育测量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的4、教育测量的对象是复杂的教育测量的功能:1、教育测量是改进教学的良好工具2、教育测量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3、教育测量是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教育测量的要素:1、单位2、参照系3、量表广义的教育测量:教育测量是根据测量学的原理,运用测量学的有关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属性进行量化研究的过程。

不要怕!考前把前几年的真题好好做做就没问题了。但是要认真做。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祝你考试顺利!

不难。考试没有想象中的难。建议你把课后题弄懂就ok。切记课后习题相当重要

  •   索引序列
  •   自考本科教育统计学重点汇总
  •   教育统计学自考重点内容汇总
  •   教育统计学自考重点笔记汇总
  •   教育测量与统计自考重点内容汇总
  •   教育测量与统计自考重点知识汇总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