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自考本科励志的故事

自考本科励志的故事

发布时间:

自考本科励志的故事

发布时间:

自考本科励志的故事

为了孩子能有个好的教育环境,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42岁的黄王妹芳,本是深圳某工厂普通员工,从事着流水线的活。为了能让孩子在深圳接受教育,她参加深圳市总工会“圆梦计划”,获得大专文凭,满足了落户深圳基础60分。但是据深圳市人才落户规定,年龄到45岁之后,就每年减两分。距离45岁的王妹芳,就仅剩下三年了,为了能够长久落户,她有决定考取成人本科,争取拥有本科文凭和社工资格证。

42岁的王妹芳,不断努力深造自己,背后有着怎样励志的故事能?

一、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据王妹芳女士透露,儿子在老家读书成绩并不理想,为了能让孩子在深圳接受教育,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他决定为孩子在努力争取一次。据深圳市人才落后规定,在初中之后,留在深圳上学的前提是要落户深圳,为了达到这个条件,王妹芳拼尽全力去争取。

二、为孩子树立榜样

42岁的王妹芳,已是中年年纪,而且自离开学校也长达多年。但是为了孩子的教育,为了孩子的未来,却能够勇敢的再次追逐梦想。而且最终也是用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梦想。从某个角度来,她也正是用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育人先育己。这也是为了孩子以后在学习道路上能够努力争取自己想要的。希望她的孩子,能够努力读书,不枉费母亲的那一份初心。

现如今的教育与过去的教育有所不同,他不仅考的是孩子个人努力,而且好有父母的努力。很多时候父母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点。毕竟教育孩子不仅用思想去指引孩子前景,而且还有经济支持,尽可能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背后有着非常励志的故事,这个母亲为了能够让孩子留在好的地方上学,自己还去提升学历。

背后有着感人的励志故事,妈妈为了照顾儿子很努力地学习,也为了给儿子树立榜样,而儿子跟妈妈互相激励对方,最终双双取得了成功。

你好亲,很高兴为您解答

高考,是大多数人都经历过的。还记得当年为了理想而拼搏的自己吗?年复一年,都有无数学子要投入这场无声的战役,在面对人生的第一场大考之前,先来看看经典的高考励志故事大全吧,相信能够成为考生们的一份力量

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只点燃的蜡烛,通过我们的努力,这火焰才会变大变亮。这心中的蜡烛就是我们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

1、即使是最后一名也别放弃高考考了三年,终上北大。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高考实战经历鼓励高三学子:大考在即,要学会自我鼓励。俞敏洪坦言,从小学到大学,从未考过全班前20名,但凭借“自我鼓励”考上北大。

很多人知道作为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参加过三次高考,但曾拖后腿的竟是他现在的强项--英语。俞敏洪说,第一次参加高考,英语只考了33分。在复读班,英语基础差,从未得到老师的鼓励,凭强大的“自我鼓励功能”挺到最后。

第二年高考,英语成绩55分,虽比前一次有进步,但总分不高仍落榜。在一片质疑声中,俞敏洪坚持再读一个高三。当年暑假,俞敏洪报了一个英语补习班。有了前两年的积累,加上最后一年的拼命用功,“高五生”俞敏洪英语得了90分,最终被北大录取。

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而言,俞敏洪说:只要自己不放弃自己,任何人都打不倒你。“没有人鼓励,就自我鼓励。”考上大学,来自全国各地的50名精英分子编成一班,俞敏洪是其中之一。

“大学期间,我从未进入全班前40名。但我没有因此放弃自己,一天内背不下课文,我就花一周的时间天天背,到最后可以脱口秀。”俞敏洪说,在与同学智商相当的情况下,惟一能胜出对方的是超常的努力加毅力。

他寄语即将参加高考的后进生:即使最后一名,也要保持一颗上进的心。

2、断箭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

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其实,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希望我的回复能够帮助您。祝您生活愉快!

自考本科的励志故事

为了孩子能有个好的教育环境,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42岁的黄王妹芳,本是深圳某工厂普通员工,从事着流水线的活。为了能让孩子在深圳接受教育,她参加深圳市总工会“圆梦计划”,获得大专文凭,满足了落户深圳基础60分。但是据深圳市人才落户规定,年龄到45岁之后,就每年减两分。距离45岁的王妹芳,就仅剩下三年了,为了能够长久落户,她有决定考取成人本科,争取拥有本科文凭和社工资格证。

42岁的王妹芳,不断努力深造自己,背后有着怎样励志的故事能?

一、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据王妹芳女士透露,儿子在老家读书成绩并不理想,为了能让孩子在深圳接受教育,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他决定为孩子在努力争取一次。据深圳市人才落后规定,在初中之后,留在深圳上学的前提是要落户深圳,为了达到这个条件,王妹芳拼尽全力去争取。

二、为孩子树立榜样

42岁的王妹芳,已是中年年纪,而且自离开学校也长达多年。但是为了孩子的教育,为了孩子的未来,却能够勇敢的再次追逐梦想。而且最终也是用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梦想。从某个角度来,她也正是用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育人先育己。这也是为了孩子以后在学习道路上能够努力争取自己想要的。希望她的孩子,能够努力读书,不枉费母亲的那一份初心。

现如今的教育与过去的教育有所不同,他不仅考的是孩子个人努力,而且好有父母的努力。很多时候父母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点。毕竟教育孩子不仅用思想去指引孩子前景,而且还有经济支持,尽可能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看到很多朋友提高学历报名自考,我也讲了自己曲折的自考经历,绝对给大家开阔了视野,给了大家启发,世界上没有第二次比我的自考经历更曲折的经历。我二十年前进入短期大学,在学校考了本科。 每次可以考1-4门课。 我每次都去很多报纸。 我累计上了三次12门课。 还有一门课就可以拿到证书了,但是要等到冬天才能考试。 那年夏天,我从短期大学毕业。 剩下的一门课我那一年没考。我毕业的那一年,是从国家第一年开始就没有分配,要求我们自己谋职业的一年。在家不赚钱闲着也没用,所以出去打工了。几年后政策变了,我剩下的科目这个科目没有换其他科目。 另外,过了的科目的一部分被废止,必须经过比较报考3~4科才能证明。 而且,这3~4科并不是按排集中考试,既有上半年,也有下半年。打工的时候,我为了自己的考试回家四次,第一次第二次回家考试,累计还过了两门课,要考当年需要的科目我还缺一门。这个时候,呆在家里不赚钱,只能应付考试,没办法只能做兼职。 妻子说不要参加考试,反正对你没什么好处。 我拖了好几年。就在十年前,我接到自考部门的一个电话,说我自考跨度太长,剩下的一科马上回去考试,否则所有科目都要到期了,第三次回家剩下的一科就要结束考试了。最后一课考试是我人生中最痛苦的考试。 考试前几天,妻子生了我的长子。 有点不太顺利。 出生后从县医院转至市医院救治。 病情稳定后,我在儿子的病房拿书学习。 住院期间,妻子心情不好,每天和我吵架。 考试前夕也很吵,我没办法,只好对妻子说。 请不要吵架。 即使儿子病了,我做什么都行。 妻子不听。最后成绩合格的,竟然是我所有自考成绩中得分最高的,为《古代汉语》 85分,全是“之乎者也”。 因为本科最难,我也最努力,我没有退路,再也不会在考试前放弃工作。考试结束2~3个月后,如果知道答案就能获得毕业证书。 儿子病了需要钱,我又出去赚钱了。 两年后,又接到电话,得到答案,提交论文,拿到了毕业证书。 这是我回来四次了。 你为什么不一口气继续考试呢? 根据其歌词“人们为了生活而奔波”,据说我赚不到钱养活家人。所以我想跟大家说的是,珍惜学校的美好时光,错过了这个黄金学习期,再也没有合适的时间让你安心安心在心里学习。 当初剩下的最后一门课,我用了8年的跨度来应对,第10年拿到了毕业证书。期间请假、扣工资、多次回老家的车费等费用数万元,之前在学校的12项费用不超过300元。朋友,考试加油! 一口气生气!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她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妈妈,对孩子特别的好,为了孩子付出了很多,真的是女子本为弱,为母则强。

他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妈妈,曾经是一位流水线的女工,为了让即将参加中考的儿子继续能够留在深圳上学,他拿到了大专文凭,获得了落户基础分,然后就想要争取本科文凭,为未来的家庭争取机会。

自考励志故事

背后有着感人的励志故事,妈妈为了照顾儿子很努力地学习,也为了给儿子树立榜样,而儿子跟妈妈互相激励对方,最终双双取得了成功。

这名是12岁的母亲名叫黄妹芳,在一家深圳电子厂做流水线工作,她有一个儿子,因为没有深圳户口,只能在老家读书,然而成绩并不理想,为了让孩子能够留在深圳升学,黄妹芳决定通过参加自考本科考试获得落户资格。三年前黄妹芳就已经参加了深圳圆梦计划,并且拿到了专科文凭,考了60分基础分。

如果缴了社保,每年还可以获三分,最高可获30分。但是想要在深圳落户,必须达到100分,40岁之后每年又会扣掉两分,落户最迟期限为45岁,如今黄妹芳已经42岁了,还剩三年时间必须冲刺最后20分。为了这20分黄妹芳做了两手准备,一个是参加本科考试,第1个是拿到社工资格证。

对于这件事我有何看法?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现在的父母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前程,无论事情再怎么困难都会试着去挑战。每一代父母宁愿苦了自己,也不愿苦了孩子。同时通过这个问题也反映了目前的社会状况,优质教育集中在一线城市,在一些农村地带,虽然有9年义务教育,但很多孩子都学不到什么东西。不仅体现了贫富差距化,同时也呈现出教育差异,主要是9年义务教育,凭什么在大城市孩子就能够得到更多知识?现在已经开放了三胎,为了实现公平性,希望各地区能够尽快完善教育资源。

随着社会时代进步,孩子接受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且不说能够学到多少东西,至少要让每个孩子处于同一个起跑线,起跑线都不同,日后参加工作了,拿什么去和别人竞争?让孩子接受好教育,不仅是一个家庭的责任,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的责任。

他当时虽然只是一名保安,但是却没有安于现状,没有选择停止学习,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自学成才考入北大,这已经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故事了,后来又成为一名校长,可见他的毅力。

看到很多朋友提高学历报名自考,我也讲了自己曲折的自考经历,绝对给大家开阔了视野,给了大家启发,世界上没有第二次比我的自考经历更曲折的经历。我二十年前进入短期大学,在学校考了本科。 每次可以考1-4门课。 我每次都去很多报纸。 我累计上了三次12门课。 还有一门课就可以拿到证书了,但是要等到冬天才能考试。 那年夏天,我从短期大学毕业。 剩下的一门课我那一年没考。我毕业的那一年,是从国家第一年开始就没有分配,要求我们自己谋职业的一年。在家不赚钱闲着也没用,所以出去打工了。几年后政策变了,我剩下的科目这个科目没有换其他科目。 另外,过了的科目的一部分被废止,必须经过比较报考3~4科才能证明。 而且,这3~4科并不是按排集中考试,既有上半年,也有下半年。打工的时候,我为了自己的考试回家四次,第一次第二次回家考试,累计还过了两门课,要考当年需要的科目我还缺一门。这个时候,呆在家里不赚钱,只能应付考试,没办法只能做兼职。 妻子说不要参加考试,反正对你没什么好处。 我拖了好几年。就在十年前,我接到自考部门的一个电话,说我自考跨度太长,剩下的一科马上回去考试,否则所有科目都要到期了,第三次回家剩下的一科就要结束考试了。最后一课考试是我人生中最痛苦的考试。 考试前几天,妻子生了我的长子。 有点不太顺利。 出生后从县医院转至市医院救治。 病情稳定后,我在儿子的病房拿书学习。 住院期间,妻子心情不好,每天和我吵架。 考试前夕也很吵,我没办法,只好对妻子说。 请不要吵架。 即使儿子病了,我做什么都行。 妻子不听。最后成绩合格的,竟然是我所有自考成绩中得分最高的,为《古代汉语》 85分,全是“之乎者也”。 因为本科最难,我也最努力,我没有退路,再也不会在考试前放弃工作。考试结束2~3个月后,如果知道答案就能获得毕业证书。 儿子病了需要钱,我又出去赚钱了。 两年后,又接到电话,得到答案,提交论文,拿到了毕业证书。 这是我回来四次了。 你为什么不一口气继续考试呢? 根据其歌词“人们为了生活而奔波”,据说我赚不到钱养活家人。所以我想跟大家说的是,珍惜学校的美好时光,错过了这个黄金学习期,再也没有合适的时间让你安心安心在心里学习。 当初剩下的最后一门课,我用了8年的跨度来应对,第10年拿到了毕业证书。期间请假、扣工资、多次回老家的车费等费用数万元,之前在学校的12项费用不超过300元。朋友,考试加油! 一口气生气!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专升本励志故事

95后小伙从专科逆袭到斯坦福 “每一步都走得真切又踏实,充实又满足” 十月下旬,山东小伙何世豪到斯坦福大学已经两个多月了,他还记得两个月前第一次踏入斯坦福校园时

海宁考生爷爷名叫邹伟敏,今年81岁高龄。从63岁的时候就开始参加高考,从而家喻户晓。

从2003年至今,18年当中他一共参加过六次高考,每次也都有不同的学校录取,但是他总觉得不够理想,想学到更多知识。

第一次高考后他被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录取成为进修生,后来又继续提升,2008年成为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的国际货运专业的大专生,又在2012年的时候顺利的专升本成为环境工程的本科生。在学校期间,邹爷爷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认真学习每一门功课,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班级第一名,还曾拿到了国家励志奖学金。爷爷说在学习期间,虽然难度大,压力大,但是她一直将学习视为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完成一段学习生涯后又默默的给自己定下了下一阶段的目标。

邹爷爷因为年纪尚高,再加上身体条件有限,思维能力不如年轻人,学习速度也必然会比年轻人慢很多。虽然他也曾在多次复考中屡屡落第,但是他并不在乎这些,只是一心的继续努力学习,继续考试,也最终成为了浙江省第一届感动校园人物。

在邹爷爷的小小的住房里,到处都堆满了学习的书,邹爷爷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并不好,但是一提到学习他就来了兴趣,还时不时的,说出几句英文,让人可以想象出这种学习劲头,如果放在现在年轻学生身上,想必没有人会考不上好的大学的吧。

爷爷在年轻时候是考过大学的,当时考上的是杭州师范学院的物理系专业,但是因为经济困难等各种原因导致辍学。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工作之余邹爷爷就一心想着如何圆自己上大学的梦想,也终于在他63岁的时候再一次的参加了高考,那时候是高考不限制年龄政策后的第二年。

至于今年为什么又来参加高考,是因为他想再考一个医学的学位,在采访中邹爷爷向记者说道:想考医学一方面是因为感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一种需求,也想不断的增加知识,不过这次对对自己的要求不要,最好能考到550分。邹爷爷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因为患有双腿静脉曲张还做过两次手术。可能也是这个原因,才让他决定今年要去考取医学专科。面对邹爷爷的执拗劲,很多人对此表示疑问和劝导。但他认为考试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一张文凭,只是为了学习,每当解开一道难题时,就会给她自己带来无限的愉悦感。学习的目的有很多,多数人学习是为了将来学以致用,而有些人学习还为了能够提高内在的学识和挑战自我。

结束语:“活到老,学到老”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求知精神,明白的人很多,可真正实施的却没几个。“考生爷爷”正是拥有这样精神的人,除此之外还有他坚持不懈的恒心,不服老,不认输这些都是十分值得外人学习,不仅是社会人的榜样更是万千学子们的榜样。他能教会社会上的人们不轻易向年龄低头,也能教会万千学子们要珍惜当下的学习机会。

拥有好学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前提条件,如果人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不再去学习新的知识,追求高的境界,整个人类社会也不会发展的很好甚至会停滞不前和倒退,个人的人生价值也不能很好的体现。

据了解,这名54岁的母亲名叫潘喜梅,她一直都有一个梦想,就是读全日制大学。年轻时由于家庭情况并不是很好,错过了读大学的机会。当她看见妹妹在日记里面描写的大学生活,她内心十分向往。心想如果自己当初上了大学,或许生活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没有读大学,不过她一直非常积极向上。初中毕业后,通过自学考试获得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后来又拿到了会计专业学历。

2015年,潘喜梅的女儿以文科第1名的成绩被当地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录取,她女儿和她一样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尽管成绩并不理想,不过他在学校,勤奋好学,通过专升本顺利被山东中医药大学录取,并在2020年考入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潘喜梅希望女儿能够一直坚持学习,未来考个博士。

后来其女儿发现自己母校正在招大龄学生,想起自己母亲想要读大学,于是鼓励母亲去备考。这句话燃起了母亲心目中的念想,于是从去年11月份开始,潘雪梅便把所有科目看了一遍。后来发现备考科目竟然发生了变化,里面增加了一门英语科目,潘喜梅自从初中毕业以来,就再也没有接触过英语,当时有些气馁,不过她马上告诉自己一定要克服困难。

从那个时候开始,潘喜梅每天5点起床学习,有一段时间被查出肾结石,为了不耽误考试,潘喜梅决定保守治疗。平时除了吃中药还会让丈夫陪着自己跳绳,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知识学到了,肾结石也被冲掉了。在她的努力下终于被中医药高等专科学院录取,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潘喜梅觉得先前所有付出都值得。

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们身残志坚,他们心理承受能力比正常人强大,他们是不倒的英雄!中华残疾人网记载几位身残志坚的朋友,让更多的人能以他们为榜样,战胜困难,做一个散发着璀璨光芒的生命。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 励志 故事 10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励志故事1

郑龙华,男,1959年5月生于浙江省临安市。幼年失去双手,1981年开始自学摄影,他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各种形式的摄影展览,并多次在各种影赛中获奖。郑龙华于2006年5月20日在家乡浙江省临安市启动“生命之光”——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100位残疾人精英的摄影活动。经两年多的时间,他先后独自走遍全国100多个县及港、澳、台地区,行程达6.3719万公里,采访了各行业100位残疾人精英,拍摄图片4.5万余幅,整理文字素材52万字,撰写采访手记19.86万字。2007年5月,郑龙华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

由他拍摄的100位成功残疾人士的照片《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中国百位残疾人成功人士》,展示了没有健全的手或脚、甚至身体不能直立的残障人士的成功故事。

49岁的郑龙华说:“我选择展示他们阳光的一面,而不去关注他们肢体的残缺。尽管拍摄残缺更有视觉冲击力,但我希望这些作品能带给人们希望和鼓舞。”为了这组照片,他花了近3年时间。

他用镜头记录了一个个成功的残障人士:虽失去右手但创立了“谭木匠”木梳传奇的谭传华、虽由于幼时疾病腿部行动不便但创立“江民软件”的反病毒软件专家王江民、虽由于先天佝偻身高不足1米却

坐着轮椅宣传环保的甘肃省清水县秦亭镇店子村袁建明……郑龙华要展示残疾人的“健全”生活。“我希望这些作品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大家照到自己:这些伤残人士在这种情况下做事都能成功,每个人都更应该用心做事。”

如郑龙华所努力的,照片鼓励了很多参观者。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8岁的葛斌用手语说:“来看展览之前,我感觉非常迷茫。但看到这些照片,我很感动。我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拼搏努力。”他指着一个肢残运动员的照片说,“我能够感受到她很努力!”

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9岁的刘建超用手语说:“我来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那里很多人和我们一样,不幸成为残疾人,他们更需要用这些故事来进行励志 教育 ,勇敢地面对生活。”

从1岁落入火炕失去双手后,郑龙华对于生活的磨砺便不再陌生。他用双腕夹笔写字、两次考上大学却被拒收、找工作碰壁……困顿中,同学寄给他台旧相机,22岁的他开始用双腕操作这台“精密仪器”,走街串巷为村民拍照,两年后在上海第一次获奖。

“摄影让我第一次有了自信。以前我很内向、封闭自己,因为我清楚自己跟别人不一样。”……、郑龙华说,“当别的摄影师,拍拍我的肩膀说,‘老郑,拍的不错啊’,我才觉得我和他们一样,在艺术上也能创造出好作品。”

残疾人的生活体验与他人不同,郑龙华觉得最大的不同是“困难多于顺利,每做一件事都要付出很多”,“残疾人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在他看来,对残疾人最致命的打击是“失去信心”。

郑龙华曾在浙江省临安市残联工作,这段经历让他更熟悉残疾人的感受:“残疾人比较敏感,有时,你的一个眼神、一个不屑的动作,在常人看来没什么,但对于残疾人可能就不一样,他们可能会多想。这也可以理解。”

在他看来,社会对残疾人的保障近年来提高得很快,包括教育就业等,但“仍滞后于社会发展”。此次残奥会对志愿者培训中有一条原则广为传播:帮助残疾人时,要先征得对方的允许。“他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做。比如残疾人有时更需要自食其力地工作,而不是等救助。”

励志故事2

杨佩,女,汉族,1990年生,肢体残疾,陕西省平利县人。9岁时遭高压电击,虽然失去双臂,但始终乐观向上,不向命运屈服。如今小杨佩跟随母亲远赴北京打工,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待有了一笔钱后,要继续学习深造,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她特别喜爱 唱歌 、跳舞,希望将来能拥有一个自己的残疾人艺术团。

家住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兴隆镇蒙溪街村的杨佩,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村里的变压器放在村中央,孩子们来来往往总喜欢拉着高压线线杆的斜拉线玩,9岁那年,一天吃过午饭上学去的她走到变压器前时,习惯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线,但她没有想到这次斜拉线已经松开并碰上了高压线。

命运在一瞬间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截肢对于还没开启自己绚丽人生的她来说,意味着学业的废弃和生活的无着。

从那以后,家里更困难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亲带着弟弟留在家里,而母亲带着她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没了手,连自己的生活都很难自理,更不用说打工赚钱了。小杨佩自己慢慢练以脚代手,练就了一双灵活的双脚。但现实又实在是太残酷,没有一家单位肯接纳无手的杨佩,无奈之下,她选择了乞讨的生活。

杨佩很清楚残疾人要自立,必须先要自强、自信。自强就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如果没有专长,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迟早也会被淘汰。她想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然后努力学习、钻研,使自己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她现在的乞讨是在聚资,她的梦想是攒够了钱,去完成自己的学业,使自己有 文化 有知识,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她最喜欢做的事是跳舞,她的梦想是做一个艺术家,一个无臂的舞蹈家。

杨佩从未失去对生活的梦想并坚信能从逆境中熬过来。她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边的一棵小草,默默无闻;她又是不凡的,能够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哪怕乞讨,也是为了飞翔

励志故事3

黄宇,男,汉族,1967年生,肢体残疾,中共党员,上海市徐汇区人,现上海“小雨亭”刻字工艺品商社经理,系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他先天性成骨不全,导致下肢严重残疾,没有进过一天校门,参加远程大学教育,取得了英语自考多项单科结业证书。1991年创办“小雨亭”刻字社,从100元的启动资金滚动发展,现已成为年营业额60余万元的中型服务企业;解决了15名残疾人和下岗工人就业,曾被评为上海市肢残人百强明星和自强模范。

在繁华的大上海长乐路,有一家刻字工艺品商社名叫小雨亭。创办这家小雨亭的主人叫黄宇,先天性成骨不全,连打喷嚏或在床上翻身都可能骨折,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他的生命就像玻璃一样脆弱,成了“玻璃娃娃”。黄宇十三四岁时,30多年来他至少骨折过40多次,导致全身畸形,其痛苦令人难以忍受!

黄宇母亲是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梦云,六十年代曾在《智取威虎山》中扮演李勇奇母亲。儿子将永远是个残疾人,她内心的酸痛只有自己体味。为了给儿子治病,她带着小宇跑遍了北京、上海所有的大小医院,但专家都说目前还没有治愈的希望。由于肌肉萎缩,也无法整形,儿子两条腿和肢体的其他部分渐渐地都弯曲变形了。残疾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小宇不能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非常痛苦,但他也认识到痛苦伤心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坦然地去面对残疾,勇敢地去抗争,生活才能美好。

知识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黄宇开始要学一门技术以谋生,终于在一家刻图章的小店当起了学徒。虽然工资只有36元钱,却拥有了第一份工作,日复一日他风雨无阻地上班,因为这是他融入社会自食其力的开始。一干就是5年,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宇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为他的创业奠定了基础。他说:“机会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任何摆在你面前的机会都不要错过。”1991年,他萌发了自己创业的念头,得到父母和朋友的支持,创办了“小雨亭”刻字工艺品商社。开业至今,经过17年的发展,现在拥有两家门市部、一间工作室,面积加起来也有200多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30余万元,一年的营额将近70万,公司共有12名员工,一半是残疾人。对于这点,黄宇有他自己的想法:“生意场上各种各样的企业家很多,如果单单跟别人比每月能赚多少钱,我远远比不过别人,但是能够帮助身边的残疾朋友,真正做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对我这样的残疾人来说,比赚钱有着更大的意义。”黄宇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先后担任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市残联青年委员会主任,2002年被评为上海市自强模范,2003年被评为徐汇“十佳青年”。2004年春,黄宇与一位温柔贤惠、楚楚可人的上海市坐式 排球 运动员共结连理,迎来了美好的生活。

励志故事4

李智华,女,汉族,1984年生,肢体残疾,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人,西安欧亚学院艺术设计系本科在读。一场大火失去了双臂,她没上过高中,通过顽强学习,考上了大专又专升本,现备考2008年书法系的硕士研究生。2005年4月初,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华学习。

1984年2月14日,李智华出生在内蒙古扎鲁特旗伊和背乡赵家堡村的一户农家。爸爸是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民,患有精神病的妈妈硬是由人按着才生下了她,她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1984年5月23日,父亲李国林外出寻找疯癫的妻子,出生没几个月的李智华一觉醒来将煤油灯碰倒,瞬间炕席、被子相继燃烧起来……无情的大火改变了她的一生。经过抢救,李智华保住了生命,却永远失去了双手。

家庭贫寒的李智华,又偏偏失去了双手。对于她个人而言,是顺从命运的安排还是与命运抗争,她选择了后者,她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奋斗做到和常人一样。哥哥姐姐上学去,李智华总是悄悄地跟在后面,校园里的欢声笑语,让她感到一切是那么新奇。她渐渐地学会了用脚趾夹着铅笔写字,刚开始时铅笔头怎么也夹不紧,她就用绳子把铅笔和脚趾捆在一起,绳子松了,就使劲勒。为了能写好一个简单的“0”,她竟整整练了1天,脚被磨得又红又肿。内蒙古的冬天特别冷,由于不能穿袜子,智华的双脚长满了冻疮,但她却从不哼一声。1990年9月,赵家堡村小学开始招收一年级新生,李智华却因为残疾进不了教室,她便拿几块砖头垫在脚下,悄悄地站在窗外听课;没有课本,她牢牢记住黑板上的每一个字。有一次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班里的孩子们没有一个能回答上来,这时,却从窗外传来李智华清脆而准确的回答声。在老师的帮助下,李智华终于走进了课堂。

1998年夏天,小智华如愿以偿考取了旗重点中学——鲁北一中,也就是在这时,妈妈的病情却加重了,于是小智华产生了一个想法:牺牲学业,照顾妈妈。鲁北一中的领导知道她的情况后,决定收她为函授生,每周派老师为小华授课。从此,她一边做家务照顾妈妈,一边坚持学习。2003年6月7日,她走进了普通高考的考场。8月15日,接到了西安欧亚学院的录取 通知书 。她终于用一双小脚叩开了高等学府的大门。

许许多多的单位和个人都在关爱着她的学习生活。对于社会给予自己的资助,李智华也努力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回报社会。2000年9月,她和姐姐在包头市学习,姐妹俩每天的生活费只有3元钱。当得知同学申怀宝面临失学时,她们每月向申家寄20元钱;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哥哥给李智华邮寄来300元卖牛粪的钱,可李智华却把这笔钱给同学们购买成防护用品;2004年,她被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评为“十佳学习之星”,同年,她又在陕西省大学生书法大赛中一举夺冠;2005年4月初,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的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华学习。

2006年7月,大专 毕业 的李智华被一家单位聘用,单位发给她1000元的月工资。在得知13岁少女马依曼患白血病时,李智华将自己首月工资,全部打入医院账户,作为马依曼的治疗费用。多年来,李智华还一直给农民工子女做书画辅导。《隐形的翅膀》这部电影真实地反映了李智华奋斗的经历,李智华没有双手,如同没了翅膀,但她勇敢地面对人生,靠驾驭一双脚,照样在生活中飞翔。

励志故事5

高志鹏,男,汉族,1974年生,视力残疾,山西省吕梁人,现为太原市盲童学校音乐教师。6岁时因手术失败导致双眼失明,13岁随民间学艺,18岁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插班生,28岁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他集写词、作曲、演唱、演奏于一身,至今已创作数百首歌曲,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近百家媒体对他的 事迹 进行过报道。

高志鹏出生在吕梁山区兴县,6岁时因手术失败双目失明。8岁那年,他让妹妹拉着他的手到学校门外听课,被老师发现,让爸爸把他领回了家。爸爸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你跟人家不一样,爸爸教你拉二胡吧!”从那天开始,他踏上了音乐旅途,在自己心灵的舞台上演绎起不灭的火焰和无尽的执着。高志鹏11岁时,二胡水平就已超过了父亲,当他得知了“阿炳”的故事后,便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盲人音乐家。他“摸”懂了《二泉映月》,也在音乐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他跟着鼓乐班的师傅们沿九曲黄河一路苦学,学会了各种民间小调、晋剧曲牌,学会了唢呐、笙、箫、笛子等鼓乐班的全套乐器。15岁那年,父亲为他买了8件乐器,让他组建了自己的鼓乐班。从此,这位少年盲班主带着一伙明眼人,开始在陕西、内蒙古一带的农村闯荡。几年下来,他挣下的钱,不但贴补家用,建了新窑洞,而且还为两个哥哥娶了媳妇,供妹妹读完了初中。在外闯荡的高志鹏第一次听说在太原有一所盲校,他心中又开启了一扇窗户,独自一人去太原市盲校求学。在省残联领导的帮助下,他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的一名大龄插班生。

在盲校学习的两年间,每到星期天,志鹏便抱着吉他、二胡到街头卖唱,挣学费和生活费;上课时间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于学习和创作中。1994年,他创作的歌曲《心声》,在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升华奖”新歌征集中,荣获词曲创作一等奖;歌曲《满天繁星属于你》,在全国第二届盲聋学校学生艺术汇演中,获得一等奖及创作奖。当中残联主席邓朴方把奖杯送到他的手中时,他感到茫茫黑夜中有了繁星般的点点希望。

盲校毕业他留校工作,2000年在中残联的关怀下,他成为中国戏曲学院首位盲人进修大学生。在正规化、高节奏的教学环境中,为了赶上学习的进度,他几乎每晚都守在琴房,根据盲文和课堂的录音资料一点一点地摸索着指法。进修是拿不到学历的,2002年高志鹏便参加了成人高考并成为中国戏曲学院一名正规大学生。经过顽强拼搏,高志鹏不仅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他创作的歌曲《走出圪梁梁》、二胡曲《黄土情怀》,还分别荣获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艺术大赛金奖、银奖。更令同学们啧啧称奇的是,他利用业余时间,拜北京盲校李红伟为师,靠着用手摸,竟然用半年时间学会了一般得用三年时间才能掌握的钢琴调律技能!

如今,高志鹏的心中有了一个“神州万里行”的计划。他准备用两年时间,走访全国百所高校,为高校师生免费演奏自己的音乐作品,分享他捕捉到的照亮人生的音符。

励志故事6

天道酬勤

——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 文章 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同志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 记忆力 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大道理:

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励志故事7

永远的坐票

——生活真是有趣: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经常会得到最好的。

有一个人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坐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

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

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也觉得不值。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

与生活中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永远只能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一样,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

大道理:

自信执着富有远见勤于实践,会让你握有一张人生之旅永远的坐票。

励志故事8

乐观者与悲观者

——乐观者在每次危难中都看到了机会,而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了危难。

父亲欲对一对孪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一天,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给悲观孩子,又把乐观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

第二天清晨,父亲看到悲观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玩具呢?

“玩了就会坏的。”孩子仍在哭泣。

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房,却发现那乐观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着什么。

“告诉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亲宣称,“我想马粪堆里一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

大道理:

乐观者与悲观者之间,其差别是很有趣的:乐观者看到的是油炸圈饼,悲观者看到的是一个窟窿。

励志故事9

再试一次

——什么东西比石头还硬,或比水还软?然而软水却穿透了硬石,坚持不懈而已。

有个年轻人去微软公司应聘,而该公司并没有刊登过招聘 广告 。见总经理疑惑不解,年轻人用不太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总经理感觉很新鲜,破例让他一试。 面试 的结果出人意料,年轻人表现糟糕。他对总经理的解释是事先没有准备,总经理以为他不过是找个托词下台阶,就随口应道: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吧。

一周后,年轻人再次走进微软公司的大门,这次他依然没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现要好得多。而总经理给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样: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就这样,这个青年先后次踏进微软公司的大门,最终被公司录用,成为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

大道理:

也许,我们的人生旅途上沼泽遍布,荆棘丛生;也许我们追求的风景总是山重水复,不见柳暗花明;也许,我们前行的步履总是沉重,蹒跚;也许,我们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才能找寻到光明;也许,我们虔诚的信念会被世俗的尘雾缠绕,而不能自由翱翔;也许,我们高贵的灵魂暂时在现实中找不到寄放的净土……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以勇敢者的气魄,坚定而自信地对自己说一声再试一次!再试一次,你就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励志故事10

心中的顽石

——阻碍我们去发现去创造的,仅仅是我们心理上的障碍和思想中的顽石。

从前有一户人家的菜园摆着一颗大石头,宽度大约有四十公分,高度有十公分。到菜园的人,不小心就会踢到那一颗大石头,不是跌倒就是擦伤。儿子问:“爸爸,那颗讨厌的石头,为什么不把它挖走?”

爸爸这么回答:“你说那颗石头喔?从你爷爷时代,就一直放到现在了,它的体积那么大,不知道要挖到到什么时候,没事无聊挖石头,不如走路小心一点,还可以训练你的反应能力。”过了几年,这颗大石头留到下一代,当时的儿子娶了媳妇,当了爸爸。

有一天媳妇气愤地说:“爸爸,菜园那颗大石头,我越看越不顺眼,改天请人搬走好了。”

爸爸回答说:“算了吧!那颗大石头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话在我小时候就搬走了,哪会让它留到现在啊?”

媳妇心底非常不是滋味,那颗大石头不知道让她跌倒多少次了。

有一天早上,媳妇带着锄头和一桶水,将整桶水倒在大石头的四周。十几分钟以后,媳妇用锄头把大石头四周的泥土搅松。妇早有心理准备,可能要挖一天吧,谁都没想到几分钟就把石头挖起来,看看大小,这颗石头没有想像的那么大,都是被那个巨大的外表蒙骗了。

大道理:

你抱着下坡的想法爬山,便无从爬上山去。如果你的世界沉闷而无望,那是因为你自己沉闷无望。改变你的世界,必先改变你自己的心态。

关于励志故事10篇相关文章:

★ 成功的励志故事10篇

★ 养成良好习惯的励志故事10篇

★ 10篇励志小故事

★ 励志小故事大道理10篇

★ 名人励志故事精选十篇

★ 关于自信励志小故事10篇

★ 励志小故事通用10篇

★ 非常经典的儿童励志故事大全(10篇)

★ 中国十大励志人物故事十篇

★ 最新励志简短故事十篇

自考本科励志故事

背后有着非常励志的故事,这个母亲为了能够让孩子留在好的地方上学,自己还去提升学历。

这名是12岁的母亲名叫黄妹芳,在一家深圳电子厂做流水线工作,她有一个儿子,因为没有深圳户口,只能在老家读书,然而成绩并不理想,为了让孩子能够留在深圳升学,黄妹芳决定通过参加自考本科考试获得落户资格。三年前黄妹芳就已经参加了深圳圆梦计划,并且拿到了专科文凭,考了60分基础分。

如果缴了社保,每年还可以获三分,最高可获30分。但是想要在深圳落户,必须达到100分,40岁之后每年又会扣掉两分,落户最迟期限为45岁,如今黄妹芳已经42岁了,还剩三年时间必须冲刺最后20分。为了这20分黄妹芳做了两手准备,一个是参加本科考试,第1个是拿到社工资格证。

对于这件事我有何看法?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现在的父母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前程,无论事情再怎么困难都会试着去挑战。每一代父母宁愿苦了自己,也不愿苦了孩子。同时通过这个问题也反映了目前的社会状况,优质教育集中在一线城市,在一些农村地带,虽然有9年义务教育,但很多孩子都学不到什么东西。不仅体现了贫富差距化,同时也呈现出教育差异,主要是9年义务教育,凭什么在大城市孩子就能够得到更多知识?现在已经开放了三胎,为了实现公平性,希望各地区能够尽快完善教育资源。

随着社会时代进步,孩子接受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且不说能够学到多少东西,至少要让每个孩子处于同一个起跑线,起跑线都不同,日后参加工作了,拿什么去和别人竞争?让孩子接受好教育,不仅是一个家庭的责任,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的责任。

送给每一个在拼搏的你,别人都这么努力,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坚持?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阅!

:喂鸡求学的诸葛亮

诸葛亮小的时候,跟着隐居在襄阳城南的水镜先生学习兵法。水镜先生养了一只公鸡,公鸡一到晌午啼叫三声,水镜先生就下课了。诸葛亮听课听得很不过瘾。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在裤子上缝了一个口袋,每天上学的时候就抓几把小米放在口袋里。当晌午快到时,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鸡见有黄灿灿的小米,顾不上啼叫,就啄食起来。刚刚啄完,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里面的小米撒完。

等公鸡吃完口袋里的小米再叫时,水镜先生多讲了一个时辰的课,可把师娘饿坏了,时间长了不免抱怨几句:“怎么搞到这么晚,晌午过了,也不知道饿!”

“你没听见鸡才叫吗?”水镜先生说。

师娘是个聪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奥妙。

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时候,她悄悄地来到了院子里,只见那只花颈公鸡刚要伸长脖子叫唤,就有人从书房视窗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个仔细,又悄悄地回家了。

这天水镜先生回来,师娘笑着说:“你这个当先生的,还不如小诸葛。”于是她把刚才看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听后一愣,又哈哈大笑起来,心想诸葛亮喂鸡求学,真是聪明过人,将来必定是盖世奇才。

诸葛亮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

心得·启迪

诸葛亮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我们的学习条件好了,更应该发奋学习,拼搏进取,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力,成为有用之才。

:孩15岁辍学边打工边求学 终圆硕士梦

在海南师范大学,流传着一个动人的励志故事,一名初中毕业的15岁打工妹,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边打工边求学,终于靠自己的坚强意志和艰苦努力,克服种种困难, 2012年顺利通过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并被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录取。

这个美丽女孩名叫吴秋月,1987年8月8日出生于山东省章丘市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均以收废品为生,由于家庭经济情况的原因,初中毕业后便去了一家陶瓷厂打工。在陶瓷厂的日子,车间里一年四季都是38度左右的温度,她做着同男孩子一样的工作,推小车,提水,施釉等体力工作,原本细嫩的双手也变得粗糙,长期的机械体力劳作改变了她曾经娇嫩的双手。但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梦想始终不变。

两年后秋月从工厂辞职报了一所服装技校,半年后分配到青岛一家服装厂。她感觉不属于那里,到那边仅一天便坐上了回家的车。父亲见她消沉的样子,便给北京的叔叔打了电话,让她去北京玩几天散散心,没想到这一次北京之旅成为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多年后她才真正体会到“转折点”这三个字的意义。

本来是去北京玩几天的秋月在一个月后给父母打电话,只说了四个字:“她要上学”,电话另一端的父母觉得是天方夜谭,认为她在说疯话。直到现在她都不明白她当时怎么就说了这么四个字,其实那个时候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上学,已经辍学多年怎么能再上学呢?但你不得不信上帝在给你关闭一扇门的时候会给你开启另一扇窗,冥冥之中上帝总会眷顾那为了自己命运使终不曾放弃的人。

叔叔帮她找了一份工作,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物业服务部工作,位置在五道口附近,周边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高等学校,那边的氛围一下子便深深吸引了她。她知道在这里她一定会展开一个新的人生。初次到基金委时她有些胆怯,但很快便适应了那里的环境,在基金委接触到的都是各个领域的院士和专家学者,只听他们讲话她都觉得能学到很多知识,最为重要的是她的同事为她提供了一个改变她一生的资讯,参加成人高考。

于是,工作之余的她便天天学习高中知识,由于北航离她的单位宿舍很近,所以几乎她每天都是往返于北航和宿舍。她到现在都忘不了第一次踏进北航大学校门时的心情,仿佛置身于神圣的殿堂一般,校园里的一切似乎都在闪著金光,她告诉自己一定要通过考试进入大学。每天她都学到深夜十一点,有时北航校门锁了她便学会了爬校门,虽然学到很晚,但白天一上班仍然是精神抖擞,一个人只要心中有理想有值得去努力的目标,工作即使是抹一天桌子他也会因有理想而保持生活的动力。最后她考上了心仪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当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她体会到一个人历经重重磨难追求到想要的东西时并非欢呼雀跃而是心如止水,当时她脑海里涌入的是她一个个夜晚努力学习的场景,是她在凌晨十二点翻北航校门的场景,是她晚上一个人从北航哼著歌跑到宿舍的场景,是每一次踏进北航校园那热血沸腾激动不已的场景……

于是她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活着,知道命运的钥匙就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接受教育并不断地学习,一个人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2007年2月,20岁的吴秋月持着鲜红的录取通知书踏入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涯。虽然是业余学生,但她总是莫名的把自己当作师大的一份子,她觉得她就是师大真正的学生。在师大的日子是快乐的,是幸福的,虽然是成教生,但任课老师都是北师大本校的老师,所以她还是受益匪浅。一次上课,北师大教育技术学院的李葆萍老师说:“你们进入北师大并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一个开始。”这句话让她感触颇深,于是她给自己立了另一个目标:争取考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这个目标对于未曾读过高中的她来讲实在是有些遥不可及,她内心充满了踌躇与挣扎。考研对一些普通全日制毕业生都是有难度,更何况她这个成教生呢?她是在拿自己的弱项比别人的强项,但最后她还是决定尝试一下。于是在上班的地铁上,在去食堂的路上,还有在打饭排队的地方都上演着她看书的场景,她是忙碌的,是疲惫的,同时也是快乐和充实的。

2011年研究生笔试成绩出来后,吴秋月三科全过合格线,虽未被学校录取,这已让她信心倍增,毕竟她只是工作之余学习,能考出这样的成绩算很不错了。于是她决定工作到2011年6月辞职,下半年好好为2012年研究生考试做准备。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于2012年顺利通过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并被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录取。

秋月现在做的课题是新生农民工的教育问题。她说:“我现在的导师是李振玉教授,他知识渊博,科研方面颇有建树。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很多,我非常感谢他。入学半年,我已经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了。我还要多努力,多出一些成果,才能为考博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在的我认识到,我追求的并不是上学,而是通过教育实现自己的价值,或者说想让自己能真正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教育对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它让我们明智。”秋月如是说。今后的她会不断努力,致力于教育事业。为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过早失学的人树立一个榜样,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给那些处于黑暗困境中的人开启一扇明亮的窗。

:34岁“保安哥”一边打工一边追梦:通过自考上江西师大读研

励志文章让他受触动

中专毕业,通过自考取得大专、本科文凭,终于在34岁时圆梦——考上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公费研究生。“保安哥”有着怎样的人生轨迹?

在江西师大校园第四食堂,张军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中等个儿,黝黑面板,背著书包,外表虽普通,内心的那份坚韧却令人钦佩不已!

1979年,张军出生在安徽合肥市庐江县,初中毕业后考上中专,毕业后只身南下广东打工。打工生活让张军明白,生活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社会,谁不学习,谁就会被社会淘汰。

2003年,张军开始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一天他在杂志上看到一篇《十年一搏成博士》的文章,讲述一个女孩高中毕业后步入社会打工,之后经10年努力成为一名博士的故事。这给了他很大启发,他坚信这也是自己的出路。自此,张军开始了自学成才之路。

一边打工一边追梦

张军先是在合肥一家工厂打工,白天从事体力劳动,晚上则在集体宿舍里读书学习。他利用4年时间通过了自考大专和自考本科的全部课程。

一个中专毕业后工作了四年的打工仔重启求学梦,别人常常把他看成另类。“自学其实比较简单,难的是和自己做斗争,控制好自己。”在求学路上,他不仅要解决课本上的难题,还要应对周围的干扰和旁人的异样眼光。

为了挣学费,张军在中科大当了一名保安。就这样,张军开始踏上考研之路。保安是轮值工作制,只要一下班,张军就背著书包、带着水杯去自习室看书。

进入江西师大读研前,张军在备考的路上走了4年,前两次考研落榜,但成绩还不错,于是他决定一年后重来。第三次,他以第一名的笔试成绩进入面试,但是面试却成为他的“滑铁卢”。这次面试失败让张军难过了很久,甚至让他对求学路产生了怀疑。在朋友的开导和鼓励下,他开始了第四次备考。

经过一年的辛苦备考,张军最终以优秀的成绩考取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为考上研究生,自己付出了很多,我现在江西师大读研,感到很幸福!”现在张军一心专注于学习,没有从事任何 *** 工作。

“对于不少人来说,文凭可能只是找工作的敲门砖。但我是真的想做科研,所以才会执著走下去。今后我还会继续读博,争取留在高校做科研。我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过我的人生,而不是活给别人看。”张军如是说。

要想落户深圳,必须积满100分,但是40岁之后每年要扣掉2分,而且落户年龄的期限是45岁,黄妹芳只剩下三年。于是,她同时争取社工资格证、本科文凭,冲刺落户资格,为家庭和未来争取一份机会,让孩子有个更好的教育环境。

  •   索引序列
  •   自考本科励志的故事
  •   自考本科的励志故事
  •   自考励志故事
  •   专升本励志故事
  •   自考本科励志故事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