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自考教育社会学概论真题答案解析

自考教育社会学概论真题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自考教育社会学概论真题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教育社会学概论自考真题答案解析

先背诵再考试当然是这样子的啦,难道不用你考试过关吗

我不知道你作业是哪一版本的 -一、 名词解释1、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2、 优势需要: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3、 社会交往: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4、 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二、填空题1、孔德 2、群学肆言 3、哲学基础 4、普遍的社会现象 5、社会性 6、19437、情景主义 8、情感性 9、相互发展 10、条件反射学三、选择题1、A 2、C 3、B 4、D 5、B 6、A 7、B 8、B 9、B 10、D四、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著作里对社会的解释主要分三点:他认为一是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二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自身,创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组成了不同于其他动物靠本能而结合的社会;三是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2、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表现在:一是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人的行为追求一定的目的,包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这些目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的、积极的动力源泉。二是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三是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3、社会交往的意义表现在:一是人类离不开交往。二是社会交往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条件,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习得知识、形成自我概念并认识自己。三是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同代人交往可以扩大文化的享用范围,不同世代间的交往可以传递社会文化。四是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人们通过交往而形成社会关系,进而形成社会。人们的共同活动或交往推动着社会的发展。4、一是传授生活技能。包括基本生活的各种动作技巧,社会交往技能,即学习语言和其他文化,谋求一定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二是教导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它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们的关系,维持整个社会的秩序,规范先于个人存在,一个人要参与社会生活必须学习这些规范,才能同他人交往共事。三是指点生活目标,生活目标即人生观,一个人的人生观对于他的一生有重大影响,如何通过社会化指点青年人生观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四是提供角色人选,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角色人选。五、论述题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进程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受以下条件的限制:一、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是有影响的。二、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因此,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学概论作业2一、 名词解释1、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2、 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3、 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4、 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二、填空题1、初级社会群体 2、四 3、泰写 4、社会人 5、人性的角度 6、滕尼斯7、吴文藻 8、社区分析 9、等级论 10、剥削三、选择题1、B 2、A 3、A 4、B 5、D 6、A 7、B 8、C 9、D 10、C四、简答题1、形成条件:保持较小的规模,进行直接地面对面地互动,保持相互持久的互动关系。功能:一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场所。人的社会化的初始是在初级社会群体中进行的,为人进一步社会化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个人的成长影响深远。二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人们为了需要结成群体,但不同的群体满足成员需要的程度不同。三人们走向社会的桥梁。人们在初级群体中学习基本生活技能,掌握必要的谋生手段,学会待人处世的行为规范,以很快适应更大范围的社会生活。人们经过初级群体这个桥梁沟通与社会的联系,并跨越这道桥梁走向社会。四初级群体有助于实现社会控制,人们对初级社会群体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他们愿意自我约束,不做有损于本社会群体的事,这就在客观上维持了社会秩序。2、特征:一是社会组织是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群体;二是社会组织的目标简单、明确;三是成员间的关系不那么亲密;四是成员的关系、行为常由事本主义、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导和调节;五是成员的可替代性强。3、构成社区的要素:一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相当数量的具有相互联系的人群是社区的存在的首要条件。二是一定的有界线的地域。包括土地及地域中所能提供的资源,这是人们活动的志气是人们进行共同生活的依据。三是共同的社会生活。这是社区的本质特征。四有自己的社区文化。表现为社区风俗和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社区其文化不同。五是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4、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工造成了社会的大分化。历史上三次大分工,使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三次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形成了不同的阶级,因而一般说来社会分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化就越复杂;但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分化并不一定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的内部也有分化。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五、论述题马克思认为,阶级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而出现的。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剩余产品的出现就导致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导致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出现。马克思主义揭示了阶级的本质是剥削,列宁指出,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它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少也不同,由于以上不同,其中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级的本质是剥削,阶级必然随着私有制的消灭现时消灭。社会学概论作业3一、名词解释1、 是指当社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突时,有一种比较定规的社会规范占优先地位。2、 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越轨行为的约束。3、 是由于人与环境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4、 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贫穷现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之所以长期和世代贫穷,是因为他们拥有特有的贫穷文化。二、填空题1、家庭制度 2、象征性设备 3、制度改革 4、罗斯 5、社会行为规范6、环境压力 7、社会结构 8、人与环境关系 9、物质资料在生产 10、劳动资源三、选择题1、C 2、C 3、C 4、A 5、C 6、C 7、D 8、B 9、C 10、A四、简答题1、社会制度是一个系统,它是由各种不同的要素组成的综合体。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概念系统,它是说明该社会制度存在的理由,及它所起的作用的一套理论。这些理论支持和维护该社会制度的存在。它包括社会学说、社会理论、社会价值观等。规则系统是一整套用来指导人们行为的规则。作为人们以往活动经验结晶,它指出在既定情况下人们该如何行动以保证更有效地达到自己的目标。2、一是维持社会秩序,保持社会正常运行。秩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为保持社会安定,统治阶级或社会利益的代表力量就要对越轨行为进行控制。二是维持正常生活。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就要用社会控制手段对破坏生活秩序者以约束制裁,缺乏这种控制会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三是促进社会发展。没有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社会就不能顺利发展,社会的正常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社会秩序的基础上实现的,社会在运行过程中的有序是依靠社会控制来达到和保障的。四是社会控制的反功能:不合理的社会控制不能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另外,僵硬而有力的社会控制不利于人们对合理目标的追求。社会控制所维护的社会规范体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立的,而创新行为、改革则以原规范的破坏为前提,僵硬的社会控制所起的作用是维持原体系,阻止创新行为,僵硬的社会控制常常会积累矛盾,酿成更严重的社会冲突,冲击社会的正常秩序。3、道德与法律在产生的时间、形成的方式上都有不同。道德产生的时间早于法律,并且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是自发形成的,而法律在人类社会中不是永恒的。具体说来区别在于:一、二者作用的范围不同。道德比法律作用的范围要广泛得多,不道德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而法律只干涉破坏它所维护的社会秩序,触犯法律的那些行为,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二、二者被支持的力量不同。法律是靠强制的力量来支持的而道德靠社会舆论的力量来支持的。三、二者的作用的性质和控制的强度不同。法律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人们一定行为的限制和禁止,违法者就要被处罚,甚至剥夺生命,而道德则表现为对人们行为的示范和劝阻,违反道德的人仅受到社会舆论的攻击。4、一是人与环境关系失调表现在两个方面:原生环境问题问题,即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因素对人类生存和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以至威胁。次生环境问题,即被人类改变了的自然环境反过来对人类造成威胁,另外,人类对环境压力过大,环境资源难以承载这种压力。二是社会关系失调,人们之间关系不协调状态主要表现在:群体利益的冲突以致对立,群体间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结构失调、社会解组。五、论述题劳动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其实质是劳动力资源同生产资料不能合理配置。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主要来自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解决隐性失业和体制改革造成的失业问题。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广开就业渠道。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建立待业、失业保险制度。社会学概论作业4一、名词解释1、 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2、 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3、 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与特征。4、 是把全球看成一个整体,提出了各种全球性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全球系统观点。全球发展理论的一个突出的研究机构是罗马俱乐部。二、填空题1、国民收入 2、社区工作 3、农村社会保障 4、五行相胜 5、索罗金 6、柏雷托 7、家庭流动 8、第三次浪潮 9、罗马俱乐部学派 10、人民的物质和文化三、选择题1、B 2、A 3、A 4、C 5、A 6、A 7、C 8、B 9、A 10、D四、简答题1、一是解决实际困难,保障个人生活。社会工作是针对遇有特殊困难的个人或群体的。通过向受助者提供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保障他们的生活。二是挖掘潜能,促进其发展。注重调动受助者的潜能,促进其发展。三是发扬互助精神,促进社会整合。四是化解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2、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区予以保障的制度。社会保障的特点:一是经济保障。社会保障主要是经济上的保障。二是社会性。在现代社会里,社会保障是一种全民性保障,国家对其所有公民都负有进行基本生活保障的义务。三是合法性。近现代的社会保障都是依法进行的。四人道主义。人道主义是人们对其同类所抱有的同情、爱护的感情与理性,是社会保障的哲学、伦理学基础。社会工作是指帮助社会生活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自己的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社会工作的助人性质及其涉及领域的广泛,决定了社会工作类型的多样化。3、社会流动的类型分为一是按照流动的主体划分,有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群体流动;二是按流动方向划分,有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三按流动参照物来划分,有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意义:社会流动可以有广义、狭义两方面的涵义。从广义上讲是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狭义的社会流动一般是指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社会流动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4、依附理论是发展中国家的学者是用来解释不发达国家发展不起来之原因理论。理论的思想基础是阿根廷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普雷毕什提出的核心与边陲国家不平等理论。这种上理论认为,世界经济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由核心和边陲构成(即由西方发达国家和非西方不发达国家构成)。核心和边陲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不平等关系,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不平等贸易剥削不发达国家,从而导致后者不发达。本理论基础的另一代表人物弗兰克引申了“核心——边陲”的概念认为“核心”也可称为“宗主”。“边陲”也可称为“卫星”,宗主与卫星的关系,不仅存在于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而且还存在于卫星国之内的不同地域,后者是前者的翻版。结论是不发达国家必须割断同发达国家的联系,自力更生,才能摆脱不发达的境地。这一理论看到了不发达国家落后的重要原因,对要摆脱传统社会到达现代社会只有走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理论给予了严厉的批评,对不发达国家如何走正确的发展道路,显然是一个拳的分析观点。另外其割断同发达国家的联系的设想很难做到。五、论述题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中主要论题之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变迁的经典理论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社会的变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二是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要发生变革。三是随着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也改变着生活方式,也就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四是当社会的上层建筑所维护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或所瓦解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起推动作用;相反,当它所维护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或破坏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发展就起着阻滞的作用。这就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概括的结论。

我有些是纸质版的,要的话留给地址给你邮寄过去,自己付邮费哦

自考教育社会学概论真题答案解析

2014年4月社会学概论自考试题已经公布如下,请各位考生及时查看,尽请关注! 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属于斯宾塞主要社会学代表著作的是 A.《实证哲学教程》 B.《社会动力学》 C.《社会静力学》 D.《政治经济学批判》 2.马克斯?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发展 B.社会行动 C.社会心态 D.社会问题 3.达伦多夫的代表著作是 A.《社会行动的结构》 B.《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C.《冲突的社会功能》 D.《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4.艾尔弗雷德?舒茨创立了 A.现象学社会学 B.后现代社会学 C.理解社会学 D.符号社会学 5.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开设“群学”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章太炎 D.谭嗣同 6.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中,田野调查指的是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 C.文献法 D.实地研究 7.定量分析的资料整理的步骤是 A.审查、分类和编码、汇总 B.汇总、分类和编码、审查 C.审查、汇总、分类和编码 D.分类和编码、审查、汇总 8.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被称为 A.自然资源 B.文化 C.人口 D.环境 9.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或吸收的过程,被称为 A.文化采借 B.文化冲突 C.文化传播 D.文化震惊 10.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常有一种倾向,常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的,是优于其他民族的,这被称作 A.文化中心主义 B.文化优越主义 C.文化排斥主义 D.文化相对主义 11.再社会化也称 A.二级社会化 B.文化反哺 C.继续社会化 D.重新社会化 12.在社会化的相关理论中,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分为 A.两种水平四个阶段 B.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C.四种水平八个阶段 D.五种水平十个阶段 13.社会角色的扮演一般要经历的过程是 A.角色领悟→角色期待→角色实践 B.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期待 C.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 D.角色实践→角色领悟→角色期待 14.在合作的类型中,金钱借贷属于 A.指导性合作 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契约式合作 D.自发性合作 15.社会网络的形态以个人在社会网络中获得的利益来区分,可以分为 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 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C.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D.集中形态和分散形态 16.配偶双方或配偶一方曾有过婚史,而且配偶双方或一方将与前夫或前妻所生的子女带到新的家庭,这种家庭被称为 A.丁克家庭 B.断代家庭 C.重组家庭 D.残缺家庭 17.以群体成员的归属为标准,群体可以分为 A.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C.内群体和外群体 D.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18.在组织过程中,组织成员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以传达思想、观点、态度、感情或情报的过程是 A.组织设计 B.组织沟通 C.组织控制 D.组织决策 19.“X”理论和“Y”理论的提出者是 A.麦克雷戈 B.巴纳德 C.法约尔 D.洛斯奇 20.在解释集体行为的理论中,奥尔森提出的是 A.搭便车理论 B.价值累加理论 C.资源动员理论 D.乌合之众理论 21.根据劳动的二重性,劳动可以分为 A.有薪劳动和无薪劳动 B.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主要劳动和次要劳动 22.在消费的社会学理论中,凡勃伦提出的是 A.消费文化论 B.消费社会论 C.生活风格理论 D.炫耀性消费理论 23.在城市群研究的理论中,麦吉提出的概念是 A.田园城市 B.组合城市 C.城乡融合区 D.城市区域 24.中国城镇化发展中的大起大落阶段是 A.1949-1957年 B.1958—1977年 C.1978年至今 D.1978—2000年 25.在体质形态上具有共同生活遗传特征的人群被称为 A.等级 B.种族 C.阶层 D.种姓 26.1949-1952年中国的基本阶级格局包括 A.两个阶级 B.三个阶级 C.四个阶级 D.五个阶级 27.农民因拆迁离开了原来的村子,迁到另一个村庄继续务农,这种流动属于 A.水平流动 B.结构流动 C.自由流动 D.竞争流动 28.在默顿的失范理论中,既放弃了社会鼓励的目标,也抛弃了社会认可的手段,这是 A.退缩主义 B.形式主义 C.反叛 D.革新者 29.社会问题是一种被相当多的人认为是偏离于他们所持有的价值观念的社会状况,这种观点来自于社会问题研究理论中的 A.社会解组理论 B.价值冲突理论 C.社会病理学 D.社会建构理论 30.在社会现代化理论中,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提出的是 A.世界体系理论 B.信息社会论 C.依附理论 D.后工业社会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社会学的功能表现为 A.整合功能 B.研究功能 C.教育功能 D.社会管理功能 E.社会批评功能 32.暗示根据受动条件,可以分为 A.直接暗示 B.间接暗示 C.自我暗示 D.模仿暗示 E.反暗示 33.资源动员理论认为,社会运动所需要的资源至少包括 A.时间资源 B.参与者规模 C.金钱与物质资源 D.外界支持 E.理念资源 34.世界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模式有 A.北欧模式 B.南美模式 C.墨印模式 D.欧美模式 E.中国模式 35.社会变迁的原因有 A.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B.观念的改变 C.社会生产力的增长 D.外来入侵 E.人口状况的改变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统计调查 37.社会网络 38.社会运动 39.城市群 40.偏差行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简述如何实现社会学本土化目标。 42.简述社会的特征。 43.简述家庭与婚姻观念的变化。 44.简述社区的功能。 45.简述社会问题防治的意义。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联系实际论述科层制组织的优点和弊端。 47.论述社会控制的适度问题。

自考社会学概论历年真题可以登录查找。作为专门的在线教育平台,的备考指导栏目就专门收录有自考的历年真题和模拟练习题,还有备考的知识点指导。点击底部咨询官网。 自考的优势 1、解决就业问题。在提升学历的同时,还拓宽自己的职场范围,为自己往更好方向发展的时候提供了一张入场券。 2、升职加薪。在一个公司工作,如果没有本科学历,是很受限的,单在工资就低别人很多,然后升职方面更是没戏,因此这里就突出本科毕业证的重要性,它可以为你升职加薪提供了基础条件。 3、考研究生。因为本科学历可以直接报考研究生,而专科生只能在专科毕业满两年,或两年以上,才能以同等学历报考研究生。另外,本科在职研究生,还可以申请硕士学位,但如果你是专科,今后若想在职获取硕士学位,机会渺茫。 4、考公务员。无论在哪个城市,报考公务员都是需要本科以上的学历,因此有报考公务员想法而自己又是专科学历的朋友,那么自考本科就是一个好的选择。 5、出国留学。自考本科证已经得到国家的认可,而且含金量仅次于全日制本科。如果有了本科证,就可以在国外直接报读更高一级学历了,不需要在国外再浪费时间,这样会省许多费用。 6、职称评定。如今社会上各种职称评定对学历的最低要求都是本科,特别是教师行业、外企行业和国家单位等,假设你没有本科证,那么就丧失了评定职称的机会。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我有些是纸质版的,要的话留给地址给你邮寄过去,自己付邮费哦

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答案解析

我有些是纸质版的,要的话留给地址给你邮寄过去,自己付邮费哦

2014年4月社会学概论自考试题已经公布如下,请各位考生及时查看,尽请关注! 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属于斯宾塞主要社会学代表著作的是 A.《实证哲学教程》 B.《社会动力学》 C.《社会静力学》 D.《政治经济学批判》 2.马克斯?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发展 B.社会行动 C.社会心态 D.社会问题 3.达伦多夫的代表著作是 A.《社会行动的结构》 B.《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C.《冲突的社会功能》 D.《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4.艾尔弗雷德?舒茨创立了 A.现象学社会学 B.后现代社会学 C.理解社会学 D.符号社会学 5.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开设“群学”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章太炎 D.谭嗣同 6.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中,田野调查指的是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 C.文献法 D.实地研究 7.定量分析的资料整理的步骤是 A.审查、分类和编码、汇总 B.汇总、分类和编码、审查 C.审查、汇总、分类和编码 D.分类和编码、审查、汇总 8.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被称为 A.自然资源 B.文化 C.人口 D.环境 9.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或吸收的过程,被称为 A.文化采借 B.文化冲突 C.文化传播 D.文化震惊 10.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常有一种倾向,常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的,是优于其他民族的,这被称作 A.文化中心主义 B.文化优越主义 C.文化排斥主义 D.文化相对主义 11.再社会化也称 A.二级社会化 B.文化反哺 C.继续社会化 D.重新社会化 12.在社会化的相关理论中,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分为 A.两种水平四个阶段 B.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C.四种水平八个阶段 D.五种水平十个阶段 13.社会角色的扮演一般要经历的过程是 A.角色领悟→角色期待→角色实践 B.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期待 C.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 D.角色实践→角色领悟→角色期待 14.在合作的类型中,金钱借贷属于 A.指导性合作 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契约式合作 D.自发性合作 15.社会网络的形态以个人在社会网络中获得的利益来区分,可以分为 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 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C.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D.集中形态和分散形态 16.配偶双方或配偶一方曾有过婚史,而且配偶双方或一方将与前夫或前妻所生的子女带到新的家庭,这种家庭被称为 A.丁克家庭 B.断代家庭 C.重组家庭 D.残缺家庭 17.以群体成员的归属为标准,群体可以分为 A.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C.内群体和外群体 D.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18.在组织过程中,组织成员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以传达思想、观点、态度、感情或情报的过程是 A.组织设计 B.组织沟通 C.组织控制 D.组织决策 19.“X”理论和“Y”理论的提出者是 A.麦克雷戈 B.巴纳德 C.法约尔 D.洛斯奇 20.在解释集体行为的理论中,奥尔森提出的是 A.搭便车理论 B.价值累加理论 C.资源动员理论 D.乌合之众理论 21.根据劳动的二重性,劳动可以分为 A.有薪劳动和无薪劳动 B.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主要劳动和次要劳动 22.在消费的社会学理论中,凡勃伦提出的是 A.消费文化论 B.消费社会论 C.生活风格理论 D.炫耀性消费理论 23.在城市群研究的理论中,麦吉提出的概念是 A.田园城市 B.组合城市 C.城乡融合区 D.城市区域 24.中国城镇化发展中的大起大落阶段是 A.1949-1957年 B.1958—1977年 C.1978年至今 D.1978—2000年 25.在体质形态上具有共同生活遗传特征的人群被称为 A.等级 B.种族 C.阶层 D.种姓 26.1949-1952年中国的基本阶级格局包括 A.两个阶级 B.三个阶级 C.四个阶级 D.五个阶级 27.农民因拆迁离开了原来的村子,迁到另一个村庄继续务农,这种流动属于 A.水平流动 B.结构流动 C.自由流动 D.竞争流动 28.在默顿的失范理论中,既放弃了社会鼓励的目标,也抛弃了社会认可的手段,这是 A.退缩主义 B.形式主义 C.反叛 D.革新者 29.社会问题是一种被相当多的人认为是偏离于他们所持有的价值观念的社会状况,这种观点来自于社会问题研究理论中的 A.社会解组理论 B.价值冲突理论 C.社会病理学 D.社会建构理论 30.在社会现代化理论中,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提出的是 A.世界体系理论 B.信息社会论 C.依附理论 D.后工业社会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社会学的功能表现为 A.整合功能 B.研究功能 C.教育功能 D.社会管理功能 E.社会批评功能 32.暗示根据受动条件,可以分为 A.直接暗示 B.间接暗示 C.自我暗示 D.模仿暗示 E.反暗示 33.资源动员理论认为,社会运动所需要的资源至少包括 A.时间资源 B.参与者规模 C.金钱与物质资源 D.外界支持 E.理念资源 34.世界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模式有 A.北欧模式 B.南美模式 C.墨印模式 D.欧美模式 E.中国模式 35.社会变迁的原因有 A.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B.观念的改变 C.社会生产力的增长 D.外来入侵 E.人口状况的改变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统计调查 37.社会网络 38.社会运动 39.城市群 40.偏差行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简述如何实现社会学本土化目标。 42.简述社会的特征。 43.简述家庭与婚姻观念的变化。 44.简述社区的功能。 45.简述社会问题防治的意义。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联系实际论述科层制组织的优点和弊端。 47.论述社会控制的适度问题。

社区发展的目标与原则 1、社区发展的目标:双重目标。 2、社区发展的原则:民主、民众需要、自力、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三大文明并重。 [例题·单选题]在社区发展中,应满足社会居民的共同需求为重点,特别应从解决社区面临的迫切问题入手,这是社区发展的( ) A.自利原则;B.民主原则;C.民众需要原则;D.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上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社区发展的基本原则。题干表述的是社区发展的民众需要原则。

社会学概论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为广大考生整理了2014自考社会学概论模拟考试题,供广大考生参考: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 ) 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 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 ) A.符号 B.规范 C.礼俗 D.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 ) A.偶发群体 B.社会类属 C.次属群体 D.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 ( ) A.博物馆 B.图书馆 C.俱乐部 D.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 ) A.水平流动 B.向下流动 C.向上流动 D.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 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 ( )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 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 ( ) A.偶婚制家庭 B.伙婚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专偶制家庭 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 ( ) A.巴纳德 B.涂尔干 C.科塞 D.麦克雷戈 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 ) A.文化元素 B.文化集丛 C.文化模式 D.礼仪 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 ) A.实证主义 B.非实证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唯心主义 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 ( ) A.社会动力学 B.社会静力学 C.社会进化论 D.社会发展论 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 )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 ( ) A.工作单位 B.家庭 C.社区 D.大众传播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 A.利益 B.需求 C.生产 D.阶级 1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 ) A.社区 B.群体 C.家庭 D.法律 18、组织的核心是 ( ) A.组织的目标 B.权力的划分 C.组织的结构 D.组织的功能 19、社区的首要功能是 ( ) A.经济生活 B.社会化 C.社会控制 D.社会参与 20、社会群体存在的本质反映是 ( ) A.生产关系 B.社会关系 C.组织 D.人的本质 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现代社会变迁的特点有 ( ) A.速度日趋加快 B.受科学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 C.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D.受人们自觉控制的程度不断提高 E.相关性日趋增强 2、我国家庭的发展,出现了同西方家庭发展相同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 A.家庭规模小 B.家庭功能有所变化 C.对家庭价值的认识趋向现代化 D.家庭规模扩大 E.对家庭价值的认识出现后现代意识 3、文化的空间结构包括 ( ) A.文化区 B.文化区域 C.文化圈 D.边际文化 E.多元文化 4、社会学的主要特征有 ( ) A.整体性 B.综合性 C.广泛性 D.应用性 E.多样性 5、下列有关社会唯名论正确的是 ( ) A.否认一般的客观实在性 B.否认概念的客观内容 C.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 D.个人行为及其细节是社会学研究对象 E.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实存在的 6、文化交流包括 ( ) A.文化接触 B.文化冲突 C.文化采借 D.文化移植 E.文化融合 7、帕森斯认为群体具有的功能有 ( ) A.适应环境 B.实现目标 C.统一内部 D.维持价值 E.更新价值 8、宏观社会控制包挂哪些方面的控制 ( )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意识形态 E.心理 9、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代表者有 ( ) A.孔德 B.斯宾塞 C.涂尔干 D.韦伯 E.马克思 10、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简括为 ( ) A.技能社会化 B.政治社会化 C.行为社会化 D.性别角色社会化 E.文化社会化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组织结构 2、制度化控制 3、社会现代化 4、社会问题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为什么说,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2、简述社会舆论在社会控制中的重要性。 3、社会组织中非正式结构存在的基本原因及其功能分析。 4、简述文化的主要特征。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正向社会化与负向社会化简论。 2、试论社会现代化与“全盘西化”。

1、统计报表: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下而上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统计报表是一种以全面调查为主的调查方式。2、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于人的始终的过程。3、集体行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互动。在现代社会中,在某种特殊场合下会发生一种无规则的、以当时的场景为基础的互动现象,如时尚、赶时髦、骚动等。社会学家将这种缺乏组织的一群人受到某一因素的刺激或影响而形成的众多人的共同行为称为集体行为或集群行为。广义地说,凡属社会互动过程中众多人的共同行为都是集体行为。4、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5、广义的社会控制:广义的社会控制,泛指对一切社会行为的控制;它可以协调社会运行的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修正他们的运行轨道,控制他们的运行方向和运行速率,使之功能耦合、结构协调、相互配套、尽量使各社会运行系统同步运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另外也麻烦朋友帮忙顺手采纳下,也谢谢你喽。。祝楼主早日学业有成!

我有些是纸质版的,要的话留给地址给你邮寄过去,自己付邮费哦

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这篇《2014自考社会学概论考点:社会学的特征》是 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会学的特征 四个特征:整体性;综合性;经验性;应用性。 [例题·单选题]社会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后,始终是以社会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作为学科发展基础的,这反映的是社会学的( ) A.整体性特征;B.经验性特征;C.综合性特征;D.应用性特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的特征。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科学,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是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基础,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社会学。

现在应该没得哦

2014年4月社会学概论自考试题已经公布如下,请各位考生及时查看,尽请关注! 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属于斯宾塞主要社会学代表著作的是 A.《实证哲学教程》 B.《社会动力学》 C.《社会静力学》 D.《政治经济学批判》 2.马克斯?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发展 B.社会行动 C.社会心态 D.社会问题 3.达伦多夫的代表著作是 A.《社会行动的结构》 B.《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C.《冲突的社会功能》 D.《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4.艾尔弗雷德?舒茨创立了 A.现象学社会学 B.后现代社会学 C.理解社会学 D.符号社会学 5.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开设“群学”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章太炎 D.谭嗣同 6.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中,田野调查指的是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 C.文献法 D.实地研究 7.定量分析的资料整理的步骤是 A.审查、分类和编码、汇总 B.汇总、分类和编码、审查 C.审查、汇总、分类和编码 D.分类和编码、审查、汇总 8.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被称为 A.自然资源 B.文化 C.人口 D.环境 9.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或吸收的过程,被称为 A.文化采借 B.文化冲突 C.文化传播 D.文化震惊 10.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常有一种倾向,常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的,是优于其他民族的,这被称作 A.文化中心主义 B.文化优越主义 C.文化排斥主义 D.文化相对主义 11.再社会化也称 A.二级社会化 B.文化反哺 C.继续社会化 D.重新社会化 12.在社会化的相关理论中,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分为 A.两种水平四个阶段 B.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C.四种水平八个阶段 D.五种水平十个阶段 13.社会角色的扮演一般要经历的过程是 A.角色领悟→角色期待→角色实践 B.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期待 C.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 D.角色实践→角色领悟→角色期待 14.在合作的类型中,金钱借贷属于 A.指导性合作 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契约式合作 D.自发性合作 15.社会网络的形态以个人在社会网络中获得的利益来区分,可以分为 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 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C.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D.集中形态和分散形态 16.配偶双方或配偶一方曾有过婚史,而且配偶双方或一方将与前夫或前妻所生的子女带到新的家庭,这种家庭被称为 A.丁克家庭 B.断代家庭 C.重组家庭 D.残缺家庭 17.以群体成员的归属为标准,群体可以分为 A.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C.内群体和外群体 D.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18.在组织过程中,组织成员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以传达思想、观点、态度、感情或情报的过程是 A.组织设计 B.组织沟通 C.组织控制 D.组织决策 19.“X”理论和“Y”理论的提出者是 A.麦克雷戈 B.巴纳德 C.法约尔 D.洛斯奇 20.在解释集体行为的理论中,奥尔森提出的是 A.搭便车理论 B.价值累加理论 C.资源动员理论 D.乌合之众理论 21.根据劳动的二重性,劳动可以分为 A.有薪劳动和无薪劳动 B.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主要劳动和次要劳动 22.在消费的社会学理论中,凡勃伦提出的是 A.消费文化论 B.消费社会论 C.生活风格理论 D.炫耀性消费理论 23.在城市群研究的理论中,麦吉提出的概念是 A.田园城市 B.组合城市 C.城乡融合区 D.城市区域 24.中国城镇化发展中的大起大落阶段是 A.1949-1957年 B.1958—1977年 C.1978年至今 D.1978—2000年 25.在体质形态上具有共同生活遗传特征的人群被称为 A.等级 B.种族 C.阶层 D.种姓 26.1949-1952年中国的基本阶级格局包括 A.两个阶级 B.三个阶级 C.四个阶级 D.五个阶级 27.农民因拆迁离开了原来的村子,迁到另一个村庄继续务农,这种流动属于 A.水平流动 B.结构流动 C.自由流动 D.竞争流动 28.在默顿的失范理论中,既放弃了社会鼓励的目标,也抛弃了社会认可的手段,这是 A.退缩主义 B.形式主义 C.反叛 D.革新者 29.社会问题是一种被相当多的人认为是偏离于他们所持有的价值观念的社会状况,这种观点来自于社会问题研究理论中的 A.社会解组理论 B.价值冲突理论 C.社会病理学 D.社会建构理论 30.在社会现代化理论中,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提出的是 A.世界体系理论 B.信息社会论 C.依附理论 D.后工业社会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社会学的功能表现为 A.整合功能 B.研究功能 C.教育功能 D.社会管理功能 E.社会批评功能 32.暗示根据受动条件,可以分为 A.直接暗示 B.间接暗示 C.自我暗示 D.模仿暗示 E.反暗示 33.资源动员理论认为,社会运动所需要的资源至少包括 A.时间资源 B.参与者规模 C.金钱与物质资源 D.外界支持 E.理念资源 34.世界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模式有 A.北欧模式 B.南美模式 C.墨印模式 D.欧美模式 E.中国模式 35.社会变迁的原因有 A.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B.观念的改变 C.社会生产力的增长 D.外来入侵 E.人口状况的改变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统计调查 37.社会网络 38.社会运动 39.城市群 40.偏差行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简述如何实现社会学本土化目标。 42.简述社会的特征。 43.简述家庭与婚姻观念的变化。 44.简述社区的功能。 45.简述社会问题防治的意义。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联系实际论述科层制组织的优点和弊端。 47.论述社会控制的适度问题。

  •   索引序列
  •   教育社会学概论自考真题答案解析
  •   自考教育社会学概论真题答案解析
  •   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答案解析
  •   社会学概论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   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