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自考教育理论知识重点笔记

自考教育理论知识重点笔记

发布时间:

自考教育理论知识重点笔记

发布时间:

自考教育理论知识重点笔记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300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跛等”、“不踩陵节而施”(体现了渐进的教育原则);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启发性教学原则); “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办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5、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属。6、美国布鲁姆《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著作有《活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百科全书》之称。8、教育概念:广义上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的学校教育偏义是指思想道德教育。9、教育的社会属性是: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0755-79000 );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贯彻了儒家思想。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错了。 因为,人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实践过程。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 向高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考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考力是决定性的因素。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17、蔡元培最早于1912年提出美育,主张“以宗教取代美育”。18、美育任务(1)使学生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欣赏美的知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19、劳动技术教育任务: (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 )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20、义务教育是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全部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21、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任务。23、教师劳动特点: (1)复杂性、创造性; )2)时间连续性、空间广度延性; )3)长期性、间接性;4 )主体性、示范性。24、教师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3)教育长久。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27、教育是师生共同组成的传播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28、教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育永远是教育性的。教育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育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承担替工。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31、编制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理论联系实际; 稳定性与时代性的结合:系统性与可接受性的结合。32、知识不等于智能,掌握知识的多寡并不表明智能发展的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学习动机; )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是中心环节;(4)强化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35、主要教学原则: (1)科学性和教育性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1、教育法基础理论。它包括教育法学基本原则、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法律性质、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的运作等内容。

2、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它具体包括我国现行教育基本制度、学校、教师、学生在教育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等。

3、法律责任。它的具体内容包括法律责任的含义、构成要件、归则原则、责任方式、教育法律责任的规定、教育法律救济等。

自考教育法学注意事项

1、一言慎。

不少同学在参加自考的初期,一口气报考四门,气势磅礴,气势磅礴。这是一种真正的精神,但自考的难度也很大,一方面,个人自学全凭自觉性,自考成功,不是一朝一夕。

另一方面,自学考试的范围很大,很难把握考官如何出题。所以,一次报四门课程,全科及格率极低。应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谨慎对待。稳扎稳打,集中优势兵力进行歼灭战,不是一次一次的全面出击,而是一次成功的大考。不但能鼓舞士气,而且能提高考试效率。

2、第二名是钻。

尽管,自考的题目千变万化,似乎难以预测,但却变幻莫测。宗在教科书和提纲上。近几年,教材采用了全国统考。这几本教材列出了考试要求,面向大众,可读性强,是通过考试的有力武器。所以,一定要钻研课本,既要读厚书,又要学会举一反三,要读薄书,要善于总结和归纳。只要融合了,就会成竹在胸。

假如有侥幸的心理,不读课本,光靠几套模拟试题就够了,这样通过比较困难。不要打一场没有计划、没有准备、没有把握、没有选择的战斗,在自考的舞台上。

小学艺术教育自考重点是什么? 小学教育自考专科科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语文、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原理、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科学教育、小学班主任、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美育基础、现代教育技术、汉语基础、高等数学基础数论初步、教育实习等。 小学教育自考本科科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教育学(二)、教育政策与法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比较初等教育学、教育评价与测量、学校管理方法、学习困难儿童教育、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社会学、小学卫生学、小学生心理学等,本科考生还需要通过实践课程和毕业论文答辩。 自考小学教育难吗 不是很难,小学教育属于自考文科类专业,既可以不用考难度高大家都比较害怕的高数,也可以通过加考其他科目来避考英语,科目数量少,需要记忆的内容偏多,因此考试较为容易。 自考小学教育专业分文科、理科还有英语三个方向。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语、数、英)小学教师及教育科研、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自考复习方法 1、多做题:考生要多刷题,这将有助于快速完成复习,也可以了解更多的题型。 2、多提问、多讨论:可以多和同学讨论和提问,增加记忆 3、重复学习:当感到知识已经掌握得差不多的时候,再重复学一次。这一次也许会获得更深的印象和更多的体会。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自考重点知识总结笔记

教育学部分1、 了解与识记教育学的基本知识2、 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教学工作、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3、 具有运用教育理论分析并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心理学部分1、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事实。2、 理解感知、记忆、思维、情绪、动机、人格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方法。3、 运用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教育过程和社会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你可以找一下《教育学与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看一下。。再决定(如果能帮到你,就请选为最佳答案吧。)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导语:有关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相关人员需要认真掌握,以下是我整理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供各位阅读和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

2.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标志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做了许多实验研究,积累了大量关于动物和人的学习材料,提出了一些学习心理的定律.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4.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是个体在成长期间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不断扩大、逐步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5.心理发展的动力:①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已有的心理状态与外界环境和教育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推动了个体的心理发展②在这一矛盾中,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

6.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其发展速度、各种心理机能的优势表现、情绪的稳定性、个性特征及其倾向性等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个别差异。

7.皮亚杰:是当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8.皮亚杰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同化和适应。

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记忆)②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性)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运算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守恒)④形式运算阶段(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10.道德观:道德观是人与人之间所发生的道德活动、道德关系的看法和态度。它是在道德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发展较晚。

11.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五六岁)是前道德判断时期②第二阶段(七八岁)是他律道德发展时期③第三阶段(九岁以后)是自律道德发展时期。

12.美国柯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把道德观念的发展分为前习俗、习俗、后习俗三种水平。

13.准备状态:是指儿童身心发展达到适宜于学习某种事物的状态。

14.学习的概念:①广义,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②狭义,学生的学习属于狭义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其本身的特点。

15.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其本身的特点:①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即间接的知识,它和科学家探索尚未发现的客观真理的认识活动是不同的。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握一定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为任务的。③学生的学习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的知识经验,用前人的知识经验武装自己,所以不可能事事从头实践,重复原有的研究路线去掌握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服从于学习目的的。④学生的学习不仅同人类发展中历史经验的形成过程和科学家探索客观真理过程有区别,而且和一般条件下人们进行学习也是不同的。

20.学习的条件反射学说(经典性条件反射):1902年,巴甫洛在狗的消化腺分泌反应的实验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

21.学习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22.经典性条件反射:由条件刺激引起反应的过程,写成公式是S→R

23.操作性条件反射:先作某种操作反应,再得到强化的过程。写成公式是R→S

24.斯金纳提出:人和动物有机体有两种习得性行为①应答性行为,通过建立经典式条件反射的方式习得②操作性行为,通过操作式条件反射获得。

25.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格式塔心理学是1912年创立于德国柏林大学的一个心理学派别,其创始人是魏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格式塔是“形状”和“形式”的同义词,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理的模式。当客观外界的某一事物呈现在我们的感官面前时,内心就有一个格式塔与之对应。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所谓学习过程就是面对当前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一个格式塔过程。

26.怎样解释顿悟学习:所谓顿悟就是对问题情境的突然理解。

27.学习顿悟说与学习联结说相比有两个优点:①注意学习的认知特性,强调学习内部认识过程的重要性,即观察、理解、顿悟等认识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无疑是正确的。②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把学习过程看成是积极主动和有目的的过程。

28.怎样科学对待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研究,并重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目的性,反对机械的、盲目的学习观点。

29.学习顿悟说与启发式教学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

30.布鲁纳:布鲁纳是美国研究认知学习和认知发展的著名心理学家。

31.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思想:人们通过认知过程把获得的信息和以前构成的心理框架联系起来,积极的构成它的知识框架,这种框架是一种“表象系统”或称为“内在模式”。人类具有三种表象模式,即动作模式、映像模式和象征性模式。这些模式由定律或概括性的体系组成。

心理发展

1.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0—1),婴儿期(1—3),幼儿期(3—6),童年期(7—12),少年期(12—15),青年期(15—25),成年期(25—65)老年期(65以后)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连续性和阶段性

(2)定向性和顺序性

(3)不平衡性:劳伦兹指出“关键期”指个体发展中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4)差异性

童年期(小学生),少年期(初中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青年初期(高中生,经验向理论转化)

个体成长的两个高峰期:幼儿期和少年期

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感知运动阶段(1—2):客体永久性

前运算阶段(2—7):自我中心性,思维片面性

具体运算阶段(7—11):去自我中心,思维可逆转,守恒

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命题运算,思维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

教学启示:(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内容和方法(2)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苏联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两种水平(1)儿童现有的水平,有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的儿童心理金额给的发展水平。(2)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启示: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还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走到新的水平。

支架式教学:即在学生试图解决超出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给与支持和知道,帮助其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使之完成最终任务。

4.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其他的性有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1.5岁)(婴儿期)(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儿童早期)(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学前期)(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学龄期)(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青年期)(初中生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亲密感对孤独感(18—30岁)(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30—60岁)(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60岁以后)(成年晚期)

学习理论

1.学习定义: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习分类:(1)按学习主体分:动物学习、人类学习、机器学习

(2)学习结果加涅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3)学习意识阿瑟雷伯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4)奥苏贝尔:接受学习和发展学习,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5)我国学习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三类。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联接派学习理论)

(1)经典型条件作用(小狗):巴普诺夫和华生,通过条件作用建立刺激—反应(S—R),规律有习得、消退、泛化与分化

(2)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教育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2.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3.学习的三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迷箱):人和动物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有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和操作性行为(不与人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性反应。

正强化:通过呈现个体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负强化: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惩罚: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

程序教学:小步子原则,自定步调原则,积极反应原则,及时反馈原则。

教育启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L)提供理论支持。

(4)班杜拉的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记忆)、复现(产生动作)和动机四个子过程。强化分1.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2.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3.自我强化:对自己表现出的符合或超出标准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

3.认知派学习理论:

(1)格式塔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科勒的黑猩猩实验。第一,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定性。第二,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首先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学习的目的性是人类学习区别于动物学习的主要标志。(期望是托尔曼的核心概念)

(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教学目的是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学习法:发现法

(4)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与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是对立的):

学习的分类:在学习方式上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在内容上分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过程。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客观条件(有意义学习材料本身),主观条件(学习者自身因素)

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即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曾宪的引导性学习材料。

(5)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工程是个信息加工过程,分为: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况、操作、反馈八个阶段。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有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学生中心模式又称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老师是“助产士”“催化剂”

人本主义对新课改的启示:罗杰斯主张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应培养“完整的人”。持有一种动态的评价。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核心:只是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建构起来

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学习观: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的情境性。

学生观: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建构教育启示:(1)知识不是绝对的真理(2)学习具有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3)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学习心理

1.学习动机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内驱力,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成分)和学习期待(诱因)

学习动机分类:

(1)根据诱因: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支配下行为更持久)

(2)根据动机意义: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

(3)根据动机作用时间: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和远景的间接学习动机

(4)根据作用大小: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学习动机

(5)根据学业成绩动机,奥苏贝尔分:认识内驱力(为了获得知识),自我提高内驱力(赢得地位和自尊心),附属内驱力(家长教师的赞许)

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任务中,学习效率岁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增加,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趋势。(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3)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呈倒U型曲线。

3.学习动机理论

(1)强化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斯金纳提出,强化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惩罚则一般起着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

(2)需要层次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马斯洛提出,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

(3)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提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50℅的任务最有可能选择。

(4)成败归因理论:韦纳,分为六种原因——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外界环境。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可控制和不可控制

识记:能力和工作难度是稳定的,能力、努力程度、身心状况是内在,努力程度是可控制,其他都是不可控制

(5)自我效能理论:班杜拉首次提出,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4.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学习动机的培养

①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②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③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④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2)学习动机的激发

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实施启发式教学。(兴起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核心的成分)②设置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难度。③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反馈。④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⑤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5.学习策略定义: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

学习策略特点:操作性和监控性有机统一(最基本特点);外显性和内隐性有机统一;主动性和迁移性有机统一。

学习策略的分类:

(一)认知策略

(1)复述策略:多形式的复习

(2)精加工策略:记忆术(形象联想法,谐音联想法,首字连词法,位置记忆法);做笔记(较为普遍的方法);提问;生成性学习;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

(3)组织策略:归类策略和纲要策略(主题纲要法和符号纲要法)①列提纲 ②利用图形 ③利用表格

(二)元认知策略

(1)计划策略:设定目标

(2)监控策略:领会监控,策略监控,注意监控

(3)调节策略:及时发现矫正自己的学习行为

(三)资源管理策略

(1)时间管理策略:

(2)环境管理策略:良好的学习环境

(3)努力管理策略:激发自己的动机,正确归因,自我奖励

(4)学业求助策略:向别人求助询问

学习策略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监控原则6.学习迁移定义: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举一反三)

学习迁移类型:

(1)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分:

正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2)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分:

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来学习产生影响(举一反三)

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影响。

(3)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况水平分:

水平迁移:又称横向迁移,自下而上,即下位较低层次对较高层次影响。

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自上而下,即上位较高层次对较低层次产生影响。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及常考内容如下:

1、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教育心理学是19世纪的政治、经济、教育与心理科学发展的产物。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蜿蜒曲折的过程,从最初被附庸于普通心理学或被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3、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认知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特殊能力的差异,智力的性别差异。

扩展知识:

学生的认知个体差异对因材施教的启示与意义。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自考艺术概论重点知识笔记整理

今天开始呢将会为大家介绍艺术概论的重要知识点,请同学们做好笔记哦。 艺术本质论 一、关于艺术的本质问题,艺术史上有哪几种主要看法? 1.客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柏拉图、黑格尔、刘勰、朱熹 2.主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康德、尼采、弗洛伊德、严羽、袁宏道、袁枚、陆九渊、王阳明、李贽 3.模仿说或再现说: 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事件的模仿。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车尔尼雪夫斯基、达芬奇、姚最、张璪、荆浩、王履、石涛 4.表现说: 认为艺术是对主观内心的一种表现。 代表人物:克罗齐、科林伍德、华兹华斯、罗丹、托尔斯泰、陆机、白居易 二、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与政治都是经济的反应。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1、政治利用艺术为自己服务。“成教化,助人伦。” 2、艺术对政治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艺术可以起到讽喻政治揭露政治黑暗的批判作用。如中国30年代的左翼电影运动。 3、政治对艺术的发展也起到很深的影响。如中国故宫。 4、意识形态性是艺术的重要属性。政治既是艺术家利用的重要资源,也是艺术家重要的表达内容。如卡莱尔文献展览。 艺术也有多种多样的规定性,不能将意识形态性看作是唯一的规定性,而漠视艺术其他属性,这样的话艺术便会沦为政治的工具。 三、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1、科学不仅指技术,技术只是科学的操作、应用部分。科学更重要的是指科学思想;科学观念。 2、科学思想、科学观念对文艺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随着自然力的逐渐征服,人类将以一种新的世界观看待宇宙和社会,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导致一些文艺形式的衰败以至消亡,例如古代的神话史诗曾经耀人眼目,随着科学思想的深入,今天已失去了他们重新产生的文艺土壤。 3、与此同时科学思想、观念又在不断创造着、催进着新的文艺形式诞生。例如科幻文艺即为其中一种。科学技术对艺术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许多术形式就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 四、艺术与经济的关系? 艺术首先不属于物质的社会关系,而属于思想的社会关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1、经济对艺术的影响体现在物质环境,发展动力,限制条件等方面。 2、艺术对经济的影响体现在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消费艺术等方面。 3、经济发展决定艺术发展并不是绝对的,在社会发展历史的某些阶段,艺术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有时艺术发展快些,有时慢些,有时甚至与经济呈相反的方向发展。这种现象正是马克思所指出的,经济与艺术或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五、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活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并且也会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1、艺术与哲学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2、哲学通过美学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如古希腊哲学朴素唯物主义决定了古希腊的美学思想。 3、艺术与哲学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代表着人们对宇宙和社会的总体看法。 4、哲学对于艺术的影响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对于文艺思潮、创作倾向、创作方法、风格流派等许多方面的影响等方面。 六、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在认识掌握世界的方法上有某些共同之处。 1、宗教与艺术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艺术和宗教都蕴含了感情和幻想的成分,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的反映。并且艺术与宗教都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抚慰,产生愉悦与希望的情感。 2、宗教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促使艺术突破教义的局限。 3、宗教对艺术来说是一柄双刃剑,既有阻碍否定的一面,又有促进肯定的一面。一切宗教艺术都包含着不可解决的内在矛盾。 所谓宗教因素是游离于此岸性于彼岸性之间,介于宗教与艺术之间的精神产品,兼具宗教与艺术两种因素。 七、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1、道德与艺术的联系,一方面,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总要通过艺术的内容和精神得以体现,同时,艺术通过其审美的表现,对道德观念进行评价,从而对道德观念产生影响。道德影响艺术。 2、其次,艺术家的道德观对艺术创作也有重大影响。 3、艺术对道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艺术作品对人民群众的道德教育作用上。 4、艺术对道德的影响,还表现在艺术对于社会道德观念的改变有一定的作用。 八、艺术与新媒体的关系? 最早的口头式传播具有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文字的发明使艺术的传播形式达到质的飞跃,使传播形态固定化,艺术的传播更加广泛而深远。随着印刷术的出现,实现了艺术作品的批量生产,文学艺术为艺术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后来电子时代来临,视听综合艺术成为主流的艺术形态。现如今的网络技术使交流的平台变得更加广阔,使交流的方式变得更加简单,将媒介的传播作用发挥到极致。 九、艺术与法律的关系? 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说:“法是善良且公正的艺术”,法律和艺术是人们不同地认识客观世界的方式方法。 1、一方面,法律与艺术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法律的理性本质和艺术的感性气质;法律充斥着逻辑和推理,艺术诉诸形象和想象;法律的现实性品格和艺术的理想主义倾向等。 2、另一方面,法律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没有人文关怀、没有“温度”是不行的;法学是研究法律问题的,没有人文精神也是不行的。

第一章 艺术的基本性质 一、艺术的定义 1、艺术的定义:系借助于富于情感的形象塑造或意绪的渲染,真实地反映现实或精神生活,并表白作者审美理想地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态。(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征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 2、对于艺术本质地探寻,归根起来地说法有:(1)认为艺术是创作主体情感的传达和心灵直觉的表现。普列汉诺夫的劳动说;克罗齐、克林伍德的表现发生说(2)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摹仿和再现。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的摹仿发生说(3)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有意味的形式”。 3、马克思对艺术本质的分析:不是孤立的关照而是立体性的首先界定它在社会中的历史和现实地位。把它看作是特定的历史现象,看作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一种社会存在在艺术家头脑中的能动的反映。它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把握,是以特有的形象和审美方式进行的。这一从科学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对艺术的宏观审视,无疑将艺术的本质和客观规律揭示的明白无误。 二、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1、 为什么说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为什么说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答:(1)艺术在整体社会结构中从属于意识形态,它既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质,因而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即审美的意识形态。(2)艺术的特质是审美,它是人类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的体现。艺术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的形象反映客观世界。(3)艺术隶属于社会精神层面,是一种有别于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特殊社会意识形态,它为经济基础所决定,并服务于经济基础。它同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艺术与意识形态各部门以及政治、科学等均有密切关系。 2、 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3、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答:(1)哲学主要从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领域中带有普遍性的根本规律的研究,主要通过其内在分支—美学作为中介对艺术产生影响,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等哲学思想直接作用于文艺作品,促使某些艺术流派的形成,并直接产生某些具有哲理性的作品。(2)艺术反过来也可以通过审美创造对哲学家思维及其思想产生启迪,艺术作品可以传播特定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哲学家的艺术思考往往会成为其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可结合歌德的《浮士德》曹雪芹的《红楼梦》等具有深刻意蕴的作品分析。 4、简述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答:(1)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传播手段,并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更广阔的天地;艺术与科技、美学与科学的相互结合和相互渗透,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促进了艺术观念、美学观念的变化。(2)艺术对科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的实体,都在不违前科学规律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设计和造型,科学与艺术和谐、互补。 5、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答:(1)道德是生活中形成的伦理观念、行为规范的总称(2)道德通过艺术形式得以体现(3)艺术通过其审美表现对道德进行评价。 6、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答:(1)政治是艺术与经济的中介(2)艺术在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之间,与政治的关系最为密切和突出。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其时代的、政治的烙印是十分显著的。(3)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艺术方向,保障艺术更快更健康的发展(4)艺术、审美倾向、精神情感也对政治施加影响。 7、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答:(1)艺术与宗教早期是融合在一起的,而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两者在认识和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2)宗教和艺术具有互相推动发展的密切关系。宗教长期利用艺术来宣传,为艺术提供宗教题材和内容,客观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艺术参与宗教活动,宣扬宗教思想,也影响和推动了宗教的发展。(3)艺术和宗教具有本质区别。宗教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丧失,艺术却是对人的自由创造本质的确认;宗教是反科学的,劝人到天国寻求精神安慰,艺术则鼓励人们热爱并珍惜显示生活,促进人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生活为艺术提供了创作的源泉 1、 为什么说生活是提供艺术创作的源泉?(为什么说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答: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于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和艺术创造的产物。因此艺术创作从主客观两个方面看,都是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1)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古代的、外国的作品,只能作为今天创作的借鉴,所以是“流”而不是“源”(2)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体,总是属于一定民族和时代的。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仅需要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素材和灵感。而且要对社会生活作出判断和评价,从主观方面折射和体现出社会生活对艺术家本人的影响。艺术世界中人物形象和诗情画意都是艺术家2人生阅历和生活实践经验的结晶。

自考行政组织理论知识重点笔记

第八章 1.政治形势稳定的重要性 (1)稳定的政治形势是行政组织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是行政组织各层级、各部门有序工作的保证 (2)只有在稳定的政治形势下,行政组织才能做到结构完好,功能正常,渠道畅通,信息流畅,程序严密 (3)政治不稳定造成行政组织的既定目标出现局部性、甚至全局性的变化。 (4)政治不稳定导致行政组织内部各部门或各层次的忙闲不均,破坏现有的行政组织结构 (5)政治不问帝国内导致信息沟通的困难,并使沟通的失真度加大 (6)政治不稳定打乱已有的工作程序,破坏行政人员的心理平衡,甚至可能引发行政组织的彻底崩溃。 2.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发展状况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着行政组织的存亡和性质 (2)制约着行政组织的功能发挥和部门设置 (3)提供了行政组织运行的物质基础 (4)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组织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 3.法律的完善化和科学化程度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法律的完善化,是指各类法律形式的完备程度;法律科学化,是指法律内容对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利益的反映程度。 (2)法律的完善化与科学化有机统一,共同制约着行政组织的协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水平。 (3)法律的有规定如果详尽、完备、科学,就会促进与保障行政组织运转的协调与规范化水平;反之,则容易导致象征组织的混乱 4.政治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组织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 (2)政体规定了行政组织的具体形式和地位 (3)政党制度影响着行政组织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 (4)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着行政组织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 (5)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组织的运行状态 (6)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组织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的地位 (7)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着行政组织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 5.文化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对行政组织一般行为的期望不同影响行政组织 (2)对行政首脑权力观念的认识不同影响行政组织 (3)对行政组织运行方式观念不同影响行政组织 (4)行政道德观念不影响行政组织 (5)对行政组织内部人际关系观念认识不同影响行政组织 6.行政道德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行政道德指导着行政组织成员的政治方向 (2)制约着行政组织成员个人利益的实现程度 (3)影响着行政组织成员的社会地位 7.民族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民族环境影响着政府的民族政策及响应的行政组织设置 (2)影响着行政组织的体制 (3)制约着行政组织权力的行使 (4)关系着行政组织的凝聚力大小 8.自然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国家间的密切交往,影响各国行政组织的职能、政策及机构 (2)重大国际时间的发生,也会促使一些国家专门设立处理这类事件的临时机构 (3)国际社会中的共同问题,使各国政府都设置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职能机构 (4)国际组织的出现,使各国政府产生了与之对应的职能机构 (5)国家行政组织的活动还要受到国际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的约束和调整 9.如何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 (1)树立民主意识 (2)树立法律意识 (3)树立双向沟通意识 (4)树立政绩意识 (5)树立新的行政道德意识 10.创造良好地政治环境的措施 (1)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实现行政组织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 (2)自觉的饿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和监督,让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 (3)自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重视发挥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作用,保证其社会主义方向 (4)民主建设的同时,大力推动法制建设 11.创建良好的民族环境 (1)坚持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语言文字乃至风俗习惯 (2)加强民族团结,培养国家民族意识 (3)在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方式是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4)积极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事业,逐步缩小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12.创建良好的宗教环境 (1)实行政教分离 (2)保护宗教活动的正当场所 (3)加强行政组织与宗教界的双向沟通 (4)以法律约束宗教信仰自由 13.创建良好的国际社会环境 (1)培养行政组织成员的国际意识 (2)反对侵略、反对霸权主义,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 (3)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4)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全方位交流 第九章 1.我国办公自动化分四步走的具体内容 (1)建立分立式办公事务处理系统,实现单项与多项的文书处理和数据报表的处理 (2)建立通讯网络式办公事务管理系统,形成一个单位内部的 基本信息管理系统 (3)建立综合型办公信息管理系统,使系统具有连接远程通讯网的能力 (4)建立具有文字、图形及语言识别能力的决策型办公信息管理系统。 2.物质条件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人员决定行政组织的生存、结构和活动效率 (2)物资设备制约着行政组织的活动及效率 (3)经费是影响行政组织活动的命脉 (4)图书资料影响行政人员的素质及工作效率 3.行政组织制度条件的内容 (1)组织制度 (2)领导制度 (3)人事制度 (4)办公制度 (5)检查监督制度 4.人际关系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人际关系影响行政组织成员的素质与能力发挥 (2)人际关系影响行政组织的内聚力 (3)人际关系影响行政组织的工作效率 5.行政组织内部组织摩擦产生的客观原因 (1)组织结构与体制的不合理 (2)人们在行政组织中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冲突 (3)信息沟通渠道受阻 (4)资源的短缺性 6.行政组织内部组织摩擦产生的主观原因 (1)目标与利益不同 (2)价值观念不同 (3)性格爱好不同 7.建设性组织摩擦对行政组织的积极影响 (1)能使行政领导全面听取摩擦双方的意见,提高行政决策的力量 (2)能促使群团中摩擦双方有效沟通,统一各群团成员的思想,促进行政组织协调运转 (3)能增强各群团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促使行政组织效率的提高 (4)能使群团成员自由表达各自的情感和心态,保持其心理平衡,有利于组织稳定 (5)能使行政领导及时、充分地发现问题,有助于行政组织的自我完善。 8.破坏性组织摩擦对行政组织的消极影响 (1)造成摩擦双方彼此对峙的局面,妨碍行政组织团结 (2)使行政组织成员的心理更加不平衡,情绪低落,妨碍行政效率的提高 (3)导致摩擦双方片面追求局部利益,妨碍行政组织整体利益和目标的实现 9.创建行政组织良好的物质条件的方法 (1)科学选任、严格培训、合理调配人员 (2)适时购置、统一分配使用、及时维修和更新物资设备 (3)发展国民经济,增加行政经费 (4)大力节约行政开支 10.要增强群团内聚力,行政组织应做到 (1)维持群团的适度规模 (2)尽可能满足群团成员的合理需要 (3)加强群团成员之间的意见沟通,平衡其价值观以形成共识 (4)促使群团实现其预期的正确目标 11.行政组织解决组织摩擦的方法 (1)订立平衡目标 (2)增加沟通机会 (3)设立共同而合理的竞争目标与规范 加强组织的整体效率和群团、个人对组织的贡献

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

一、基础篇1、管理(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必要性(3)管理的含义

1.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

2.管理是一项有目标的活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3.管理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

4.管理是一个追求有效的过程

5.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4)管理的特性: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5)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6)管理有效的衡量

2、管理者分类:(1)按层次不同,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2)按从事工作的领域和专业不同,分为综合管理者,专业管理者;角色:(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技能:(1)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基层管理最重要的技能)(2)人际技能(人际技能对于高、中、基层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3)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高层管理最重要的技能)3、管理学(1)管理学的概念: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2)管理学的特点:综合性、不精确性、实践性、历史性、发展性;(3)管理学的学习方法:唯物辩证法、理论联系实际法、系统方法;(4)管理学的相关学科:计算机科学、数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4、管理理论的产生(1)早期的管理(2)管理理论的萌芽:亚当斯密、查尔斯巴贝奇、罗伯特欧文#简述亚当斯密提出的对管理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管理见解。答:(1)提出了“分工协作原理”和“生产合理化”的概念。认为经济效益的追求依靠提高效率完成,而效益的提高依靠分工协作,只有分工协作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2)提出了“经纪人”的观点。即经济活动产生于个人利益基础上的共同利益,认为个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兼顾他人利益,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共同理论形成总的社会利益。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管理学原理自考教材笔记,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大一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专升本的考试的管理学原理有不有重点!专升本的考试的管理学原理有重点,介绍如下:本考试要求考生具备识记、领会和应用能力。识记指识别和记忆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和指定教材中规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领会指正确领会管理活动的内在规律,把握管理职能对各种组织的重要作用,具体理解管理的原理、概念、目的、性质、内容和方法。应用指运用全面的、发展的、系统的观点以及所学的管理理论,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的管理问题,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四、考试内容第一章管理概述一、考核知识点管理概念与意义管理的性质管理者角色与技能管理职能二、考核要求管理概念与意义1、识记:管理的概念。2、领会:管理概念的多种表述。研究管理的意义。3、应用:联系实际说明管理的重要性。管理的性质1、识记:管理二重性的含义。2、领会:掌握管理二重性质的现实意义。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管理角色与技能1、识记:管理者的主要角色类型。管理者应掌握的基本技能。2、领会:不同层次管理者应重点掌握的技能。管理职能1、识记:管理的基本职能。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进一、考核知识点中国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形成西方的古典管理理论西方的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思想的新发展二、考核要求中国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领会: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及评价。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形成1、识记:早期有代表性的管理思想家。西方的古典管理理论1、识记:例外原则。2、领会: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要点。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要点。3、应用:古典管理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西方的行为科学理论1、识记:经济人与社会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2、领会:梅奥及霍桑试验。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3、应用:行为科学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现代管理思想的新发展1、领会:Z理论、企业文化理论、企业再造、学习型组织。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势。第三章管理原理一、考核知识点原理与管理原理权变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效益原理可持续发展原理二、考核要求原理与管理原理1、识记:管理原理概念。权变原理1、识记:权变原理的含义2、领会:权变原理的运用。系统原理1、识记:系统概念、特征。2、领会:系统原理的内涵。人本原理1、识记:人本原理的含义。2、领会:人本原理的应用。效益原理1、识记:效益概念。2、领会:效益原理的应用。可持续发展原理1、识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领会:可持续发展原理在管理中的应用。第四章计划工作一、考核知识点计划的内涵计划的类型计划编制程序计划的实施二、考核要求计划的内涵1、识记:计划的概念。计划工作的概念。2、领会:计划工作的特征。计划工作的任务。计划工作的要求。计划的类型1、识记:计划的类型。计划编制程序1、识记:计划编制程序。计划的实施1、识记:目标管理的概念与特点。2、领会:目标管理过程及其局限性。滚动计划法基本思想。第五章决策一、考核知识点决策的内涵与类型决策的原则与影响因素决策的过程决策的方法二、考核要求决策的内涵与类型1、识记:决策的概念。决策的类型。决策的原则与影响因素1、识记:决策的原则。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的过程1、识记:决策的过程。决策的方法1、领会:集体决策方法。第六章组织设计一、考核知识点组织与组织工作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原则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管理宽度与组织层次集权与分权直线与参谋组织结构类型与选择二、考核要求组织与组织工作1、识记:(1)组织的含义。(2)组织工作的含义。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原则1、领会: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原则。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1、领会: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管理宽度与组织层次1、识记:管理宽度、组织层次的概念。2、领会:层次产生的原因。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集权与分权1、识记:(1)职权、集权、分权的含义。2、领会:(1)影响集权与分权的主要因素。(2)过分集权的弊端。(3)分权的实现途径。直线与参谋1、识记:直线职权、参谋职权含义。参谋职权的类别。2、领会:直线与参谋的矛盾。正确发挥参谋作用的注意事项。组织结构类型与选择1、识记:组织结构的各种类型。2、领会:各种组织结构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组织结构发展的趋势。3、应用:分析组织的组织结构形式。能对各种不同类型组织结构的运行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这些结构形式的适用条件。第七章人员配备一、考核知识点人员配备的任务与原则(二)人员的选聘(三)人员的考评(四)人员的培训二、考核要求人员配备的任务与原则1、识记:人员配备的含义。2、领会:人员配备的任务。人员配备的原则。(二)人员的选聘1、识记:(1)选聘要求。(2)选聘方法。(3)选聘程序。2、领会:外部招聘和内部提升的优缺点。3、应用:分析组织人员选聘情况。(三)人员的考评1、识记:(1)考评的定义和作用。(2)考评的要求。(3)考评的方法。(4)考评的程序。2、应用:分析组织人员考评情况。(四)人员的培训1、识记:(1)培训的目的与作用。(2)培训的内容。(3)培训的方法。(4)培训的程序。2、应用:分析组织人员培训情况。求湖北自考工商企业管理本科最新的管理学原理和财务管理学这两科笔记,万分感激! 求湖北自考工商企业管你是报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吧,这个专业很简单的。自考管理学原理难么50关于自考机构那个好,根据经验培训机构都差不多,机构都是集中上课,做题,划考点。关键还是要靠自己的学习。端正心态。自考不难考试。本回答由网友推荐哪位兄弟有管理学笔记?周三多的管理学原理笔记或习题你最好找在开这门课的熟人或者同学,嘿嘿 我也想要这门课的笔记!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设计概论重点知识笔记整理

(一)西方早期的美术设计理论 1、 瓦萨里 —— 西方美术史之父: 设计是三项艺术(建筑、绘画、雕塑)的父亲。瓦萨里将设计与比例关系联系在一起讨论:设计即是整体与局部的比例关系,局部与局部对整体的关系。人们可以这样说,设计只不过是人在理智上具有的,在心里所想象的,建立于理念之上的那个概念的视觉表现和分类。 2、 老普林尼: 古罗马的百科学者,在他的《博物志》中对古代艺术家的评价也常常使用“比例”这一术语。 3、 雕塑家波里克利托斯: 古希腊约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代表作《规范》 4、 英国画家荷加斯( 1697—1764 ): 著作《美的分析》(1753),是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 作为画家的荷加斯敏锐的意识到洛可可风格的意义:(1)提出线条的曲线美特征;(2)对线条的组合作出了十分精辟的分析;(3)分析了以线条为特征的视觉美和以实用性为特征的理性美;(4)曲线的视觉美是丰富的变化与整体的统一,使用的理性美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的实用需要为目的。 (二)19世纪现代意义上的设计理论著作分为两种类型 1、以1873年成立的设计学校为中心的设计教育理论研究,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 欧文 · 琼斯 和 斯多弗 · 德雷瑟。 (1) 琼斯( 1809-1874 ) :琼斯给装饰设计理论界作出的重要贡献是他的经典著作《装饰的基本原理》(1856)。 琼斯的方法来源于荷加斯,他认为“美的实质是种平静的感觉,当视觉、理智和感情的各种欲望都得到满足,心灵就能够受到这种平静。” 作为一个功能主义者,琼斯强调的是:任何适合于目的的形式都是美的,而勉强的形式既不适合也不美。 (2) 德雷斯( 1834-1904 ): 是琼斯的学生,代表作:《装饰设计的艺术》(1862)、《装饰设计的原则》(1873)、《日本:其建筑、美术与美术工艺》(1882)和《现代装饰》(1886)。 德雷斯在这些著作里强调研究过去的(包括伊斯兰的)古典装饰形式并将几何方式 引入对自然形态装饰的研究。 2、针对工业革命的影响作出的反响,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是 奥古斯塔斯 · 普金 、 约翰 · 拉斯金 和 威廉 · 莫里斯。 ( 1 )普金( 1812-1852 )建筑师: 深切感受到工业革命造成的问题及其对欧洲的图案设计所造成的可悲影响。 普金的代表作《尖顶建筑或基督教建筑原理》(1841)中提倡复兴哥特风格,反对在墙壁和地板中使用三度空间表现法,推崇平面图案,要求装饰与功能一致。(功能主义提倡者) ( 2 )拉斯金( 1819-1900 ): 代表作《建筑的七盏明灯》(1849),关于建筑和装饰设计原理的书。目的是为了在工业化的英国恢复中世纪状况。 拉斯金主张将手工制作的、无拘无束的、生机盎然的作品与机器生产的无生气的精密物品对立起来:手工制作象征生命,而机器则象征死亡。 ( 3 )莫里斯( 1834-1896 ): 代表作《小艺术》(1877) 莫里斯试图通过所领导的工艺美术运动提高工艺的地位,用手工制作来反对机器和工业化。 原则:1、恢复材料的真实性,每种材料都有各自的价值,这种材料的真实性及其价值应该在所有的设计中得到尊重;2、强调设计家关心社会,通过设计来改造社会。 这种设计理想,直到今天仍影响着人们对设计的要求和对生活的希望。

关于设计史:作为设计学的研究方向之一,设计史是一个极为年轻的课题,对于设计史的研究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1977年,英国成立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大学里也将设计史作为一门课程向学生们提供。 美术史学史上19世纪的两位巨人—— 森珀和里格尔 。正是这两位大师通过在美术史领域作出的卓有成效的研究,而给20世纪的学者最终将设计史从美术史中分离出来奠定下坚实的设计史研究基础。 1、 森珀 (1803—1879):德国建筑家、理论家,是将达尔文进化论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提出唯物主义美术史论;里格尔,“装饰研究”以及“艺术意志”的提出。 (1)代表作:出版了极富思辨性的两卷本巨著《工艺美术与建筑的风格》(1860-1863),着重探讨装饰与功能之间的适当联系 (2)个人思想: 1>、认为艺术是一个生物性的功能组织,从远古至当代的艺术历史则是一个连续的、线性的发展过程;而风格的定型和变化又是由地域、气候、时代、习俗,更重要是由材料和工具等各种因素所决定的。他的这种美学上的唯物主义影响了欧洲许多美术史家和建筑家。 2>、他强调艺术变化的原因来自环境、材料和技术,这直接导致现代设计史研究的先驱吉迪恩写成著名的《空间、事件与建筑:新传统的成长》。 3>、通过对材料和技术的研究而将传统上分属于大艺术和小艺术的建筑和工艺作了并置的研究。在美术研究的领域里提高小艺术的地位并使之进入研究的领域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4>、森珀从功能、材料与技术的发展入手,试图从历史的角度探讨艺术品(在他那里主要是建筑与工艺)的历史及风格,在艺术史研究中第一次树起唯物主义的大旗;更由于他通过对材料和技术的研究而将传统上分为属于大艺术和小艺术的建筑和工艺作了并置的研究。这无疑为后来研究者冲破大艺术与小艺术的传统研究樊篱,在美术史研究的领域里提高小艺术的地位并使之进入研究的领域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3)局限性:机械唯物主义理论的疏漏得到了里格尔的批评。 2、 里格尔 (1858—1905):奥地利美术史学家 (1)代表作:1893年,里格尔出版了被认为是关于装饰艺术历史的重要著作《风格问题》,这部著作重要之处在于里格尔认识到装饰艺术研究是一门严格的历史科学,这一认识对后世学者将设计作为一门历史科学来研究有着根本性的启发。 (2)个人思想: 1>、森珀更进一步,里格尔最终从价值上完全打破了大艺术和小艺术的分界,将对传统小艺术的研究提高到了显学的地位。在他之前没有人对装饰进行过历史的研究。 2>、里格尔通过对装饰的历史研究进一步说明机械唯物主义美学的疏漏,并强调艺术作为一门心智的学科所必然有的精神性,里格尔将这种精神性称之为“自由的、创造性的艺术冲动”,即“艺术意志” 3>、里格尔将装饰艺术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针对森珀及其追随者说明艺术品是一种创造性的心智成果,是积极地源于人的创造性精神的物质表现,而不是像森珀的追随者所认为的是对技术手段或自然原型的被动反应。艺术设计无疑是要服从媒质和技术的多样可能性和要求,但里格尔总是坚持创造性的自主和选择的原则,认为这是艺术活动的根本所在。 总结: 正是这两位大师通过在美术史领域作出的卓有成效的研究,而给20世纪的学者最终将设计史从美术史中分离出来奠定了坚实的设计史研究基础。 1、 佩夫斯纳: 德国美术史家(1902-1983)(西方“设计的艺术”概念最早提出) (1)代表作《现代运动的先锋》(1936),是现代设计的宣言(西方设计学专业必读),开了设计史研究的先河,通过这部著作在公众心中创造了有关设计史的概念,进而影响了公众对于设计的趣味和观念。;《现代设计的源泉》(1968)和《关于美术、建筑与设计的研究》(1968)则是更为重要的两本著作。 (2)个人思想: 1>、佩夫斯纳从社会美术史研究出发,最终将设计史独立出来而作专门研究,其所持的研究角度影响力一大批美术史家和设计史家; 2>、佩夫斯纳将类型引进设计史,从而大大拓展了研究者的视野。如家具设计史、建筑设计史、服装设计史等。 3>、佩夫纳斯说明了既要将设计史作为专项研究,更要使这种专项研究建立于美术史、科技史、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的基础之上。这是因为设计本身就是社会行为、经济行为和审美行为的综合。 2、 吉迪恩( 1888-1968 ): 德国美术史家 (1)吉迪恩受到森珀研究的影响于1941年写成著名的《空间、时间于建筑:新传统的成长》 (2)1948年,吉迪恩出版了设计史名著《机械化的决定作用》在该书中,吉迪恩强调现代世界及其人造物一直受到科技与工业进步的持续影响,对设计史的研究应该引入更为广阔的文化研究方法。 (3)吉迪恩曾直接受业于著名的美术史家沃尔夫林。沃尔夫林对美术作品所做的形式分析以及对“无名的技术史”的提倡,坚持认为“无名的技术史”和“个体的创造史”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都应当受到历史学家的关注。 第三阶段:对后现代主义设计有影响的两位学者:罗兰·巴特和迪克·赫布狄奇 1、 罗兰 · 巴特( 1915-1980 ): 巴特以其《神话》(1957)一书,用符号学的方法讨论了神话,利用设计方法来传播的途径。认为设计最有能力将神话付诸于持久、坚实和可触的形式,并最终成为现实本身。 在巴特那里,所谓神话就是指图像与形式的社会意义。 2、 迪克 · 赫布狄奇: 赫布狄奇则是以《亚文化:风格的意义》(1979)表明了伯明翰大学当代学术研究中心与、这一研究群体对设计的关注,以及学者们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看法。

  •   索引序列
  •   自考教育理论知识重点笔记
  •   教育心理学自考重点知识总结笔记
  •   自考艺术概论重点知识笔记整理
  •   自考行政组织理论知识重点笔记
  •   自考设计概论重点知识笔记整理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