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自考微观经济学真题解析

自考微观经济学真题解析

发布时间:

自考微观经济学真题解析

发布时间:

自考微观经济学真题解析

华农大学自考学历,你是参加全国统考的吗?建议你去我给你的网址,可以找到很多真题,还有答案。 但是如果你不是统考的,是华农相沟通自考班,有些科目是委考的,学校老师在帮你画重点的时候,就是透漏题目给你啊,你要留心听啊!这个委考的,一般都很容易过的。就是统考比较难,不容易过,也不知道他出什么题目。

华南经济的发展在于中国华南地区,我国居民政府提出:电子来于我国经济华南地区,原料来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大玉口镇。

你好,自考一般是全国卷的 不分什么学校,你直接在百度找就可以了

我来也要糊弄微观经济学的真题

自考微观经济学真题答案解析

1、这个是无法确定的,因为你不是在提价后导致的人数增加,也可能是因为人们的教育意识增强等因素,不能仅凭价格增高人数就增多来判定。2、经济学中短期一般来讲也就是3-5年,中期是十几到二三十年,长期是五六十年以上。短期来说,企业的一些固定成本要计算在成本之内,而到了长期固定成本就可以不计,只要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就能继续生产。

1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如何将有限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科学。 2第一、规模报酬不变情况下超额利润为零是说资本得到资本租金、劳动力得到w。不存在超额利润而已。但是存在可以让各种要素取得最大收益的经济利润。具体参见欧拉定理严格证明。 第二、规模报酬不变是对该厂商所处行业的假设,在长期,厂商可以选择生产规模,但是不同规模的相同要素配比状态下单位要素产量由于这个假设条件而固定,市场价P又是固定的,那么能调的就只有成本,因为完全竞争厂商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第三、如何调平均成本?说白了就是调要素配比。 在短期,K固定,那么厂商不同规模的平均成本SAC先降后增。而LAC线又是SAC线的包络线,厂商达到规模经济,即是对两种要素最充分利用(可以由扩展线推出),达到LAC最低点处,这是平均成本的节省,因而可以提高利润的。这是任何行业中的厂商都必须经历的,也即是说一个厂商可以选择规模达到LAC最低点处;但是之后再增加就是规模不经济,会导致LAC的上升,即某种要素单位平均利润的下降。但是整体仍可能是盈利的,直到LMC=P处。(这是一个生产必经阶段,因而我们对什么都可以说注重规模经济) 第四、规模报酬递增是一种行业性质。比如电力,业务量越大,他的平均成本越低,因为成本中有90%以上是固定成本(发电厂建设、电网),而非与业务量相关的变动成本(煤炭)。也就是说这种可以形成自然垄断的行业的LAC曲线是不可能由降转升的,也就理论上不存在可预见的最佳的规模经济点。它的MC一定在AC之下,因为MC要穿过AC最低点,但是AC此时没有最低点,那么MC就一定在AC之下。这也导致了自然垄断行业绝不会让P=MC(那样P

选择:C经济租金相当于生产者剩余,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情况下,经济租金或多或少都是存在的,除非供给曲线水平。可见,经济租金和经济利润没有关系。

自考微观经济学真题解析答案

为了回答这三个问题,我们需要应用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工具,如生产函数、成本最小化和生产要素比例。下面分别解答这三个问题。(1)首先,我们需要判断当前的生产要素比例是否实现了成本最小化。为此,我们需要计算边际生产率(MP)以及边际成本(MC)。边际生产率是指生产要素增加一个单位时,产量增加的数量。男工的边际生产率(MPM)为:MPM = ∂Q / ∂M = 4M^(-2/3)W^(1/4)女工的边际生产率(MPW)为:MPW = ∂Q / ∂W = 3M^(1/3)W^(-3/4)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边际成本,即雇佣一个单位生产要素的成本:MC_M = 5元/小时 * 64小时 = 320元MC_W = 4元/小时 * 81小时 = 324元现在我们可以计算两者的边际成本比例(MC_M/MC_W)和边际产量比例(MPM/MPW),并将这两个比例进行比较:MC_M/MC_W = 320/324MPM/MPW = (4M^(-2/3)W^(1/4)) / (3M^(1/3)W^(-3/4))如果 MC_M/MC_W = MPM/MPW,那么成本就已经最小化。如果不等,那么我们需要调整生产要素的比例。(2)题目中给出男工的工资比女工高40%,即 MC_M = 1.4 * MC_W。现在我们需要找到最优的生产要素比例,使得 MPM/MPW = MC_M/MC_W:(4M^(-2/3)W^(1/4)) / (3M^(1/3)W^(-3/4)) = 320 / (1.4 * 324)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得到最优的 M 和 W 的比例。(3)政府要求女工的比例不能少于50%,因此我们需要在满足这个限制的前提下,找到最优的生产要素比例。为此,我们可以在求解(2)中的方程时,增加一个限制条件:W / (M + W) >= 0.5。然后重新求解该方程,得到满足政策限制的最优生产要素比例。以上就是解答这三个问题的过程。由于具体数值计算较为复杂,这里没有给出数值结果,但是提供了一般的解题思路。如有需要,可以借助数学软件或编程工具进行具体计算。

我来也要糊弄微观经济学的真题

选择:C经济租金相当于生产者剩余,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情况下,经济租金或多或少都是存在的,除非供给曲线水平。可见,经济租金和经济利润没有关系。

从u的表达式可以看出,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组合(x,y)=(50,40),这时候总消费75元,在消费约束中。那么,A,错误,始终为负就不对,当然错误主要是消费者的消费条件是效用最大化,并非是效用函数的正值。B,错误,边际效用MU=-2(x-50)-2(y-40),在x大于50和y大于40后它们都没有单调递增的情况。C,正确,因为本来钱就没用完,最大化的消费组合已经确认为(50,40),加钱也没用。D,错误,由于最优数量是确定的唯一值,只要最终总消费在收入范围内,价格没有相应影响。E,错误,只有C是正确的。

自考微观经济学真题解析视频

第一题,画出消费者均衡的图,你就能发现了。经济学直觉是收入不变,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购买力下降,能实现的效用水平下降。第二题,感觉应该选C。工资的收入效应就是工资上升,工作时间下降;替代效应是工资上升,工作时间上升。这个人的工资低于最低水平,工资上升,他必然会增加工作时间。第三题,这是经典的微观题目了。应该选A。也是要画图比较好看。主要是A与B之间的问题吧。当AVC<P<AC时,厂商确实会亏损,但仍会继续生产,这是由于AFC即固定成本的存在,厂商在此时生产仍能回收全部AVC与部分AFC,而不生产,也会亏损全部AFC,所以厂商仍会生产。第四题,还是要画图。这是成本最小化与产出最大化的问题。成本最小化的问题中,不是由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确定的。

微观经济学是财经管理类必修的课程,在大学课程还是比较重要的。重要的同时也让人头疼,不用担心只要掌握方法期末拿高分不是问题,下面我来分享一下我的学习经验。

一、见招拆招,精准应对每一类题型

1、图像分析。

微观经济学中有很多图像分析题,比如需求供给均衡·曲线、无差异曲线、预算线等等,图像非常多,很容易混乱,那么任何去记忆这些图像呢?我个人的方法是多画图像多分析,图像如果是仅仅死记硬背是非常难的,但是理解了就不一样,记住的同时还可以举一反三。每学一个图像就要把这个图像画十遍以上,在学完对个图像时将图像画在一张纸上比较,加深记忆发现不同点,这样就可以很轻松的用对各种图像分析题。

2、公式计算题。

微观中有很多字母公式,一定要弄清楚每一个字母代表的意思,不知道每个字母的意思就无法应用。根据我做过的计算题来看,计算题只要公式记得做起来还是比较简单的。公式也不是说像背英语单词一样背下来,而是理解然后通过刷题记忆。刷题记忆知识点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尤其是这样理科性的知识。

3、概念理解。

微观经济学也有一些概念知识点需要记忆,这样的往往就是纯概念可能需要背诵,可以每次上完课后根据课上的理解然后抓紧背诵,这样记忆的更久而且省时间。

二、学习三部曲——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课后复习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教材宏观经济分析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什么是宏观经济分析?包括哪些内容?宏观经济分析方法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各个有关的总量及其变动,特别是研究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其与社会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之间的关系。因此宏观经济分析又称总量分析或整体分析。J.M.凯恩斯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分析方法的创立者,他运用这种方法建立了凯恩斯经济理论体系。宏观经济分析和微观经济分析都被认为是经济学中的数量分析。这些分析方法的共同特征是:只研究经济中的数量的变动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以既定的制度结构作为分析的前提,与数量分析相对的是经济学中的制度结构分析。宏观经济分析从总供给和总需求两方面入手。在进行总供给形势分析时,人们会考虑全国完成工业增加值和这一数值的同比增长情况。进一步细分,人们会区别所有制分析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等不同类型的公司增长情况。重工业增长与轻工业增长的比较也十分重要。在1999年上半年,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反映出政府投资拉动的力度和消费低靡的状况。成品钢材、铜材、铝材、水泥、化肥、化学农药等主要原材料的产量,耐用消费品及信息通信产品生产情况,以及全国发电量、运输量增长情况均能反映总供给状况。不过,在分析基础产品增长的时候,应当意识到基础产品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例如,发电量的多少,在以往一直作为经济发展的指标之一。但由于许多行业从高能耗变为低能耗,因此即使发电量增长相对缓慢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同比例推断经济增长速度减慢了。推荐几本研究宏观经济的书籍。宏观经济学书籍推荐排行榜宏观经济学第七版曼昆著,卢远瞩译/2011-09-1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宏观经济学第十版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著,王志伟译/2010-01-0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宏观经济学配套学生指导用书《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学习指南》点击购买>>微观经济学本书是经济学泰斗、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先生的绝笔。该书书自1948年首版问世以来受到广受赞誉,先后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它在前18版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心的修订,在保持“把注意力始终放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这一风格的前提下,对货币政策、货币与国际金融体系、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经济政策做了重点论述或重写,对前沿的实践及理论成果,如经济发展模式选择、混合经济、政府债务、稳定经济、经济增长与居民福利等也给出了介绍。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萧琛主译/2012-01-01/人民邮电出版社宏观经济学(在世界范围内有着众多拥趸。国外商学院中级宏观排名**。被复旦等著名高等院校指定为主要教材和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用书)布兰查德著,楼永,孔爱国译/2013-09-01/机械工业出版社宏观经济学斯蒂芬·D·威廉森/2015-05-3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宏观经济学一本将宏观经济学理论说通透了,由浅入深,能将读者带入美妙的宏观经济世界的书。本书作者是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主讲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深受学生好评,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奖,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称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财经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本书的重要特点是将宏观经济学的每个问题都用科学推演程序进行了推演和讲述,这一创造性的努力对于将宏观经济学理论系统化具有重要价值。每一章都按照假设——定义——分析框架——命题——经验研究——结论的程序展开分析,思路清晰、体系严谨,对于改进我国宏观经济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具有推进作用。本书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坚持了回到基本经典文献的原则,说理透彻而又符合大学生认知心理。同时,本书配用400页的PPT课件,而且对于复杂的推理逻辑细分成了动画路径,非常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张苏编著/2014-08-01/清华大学出版社宏观经济学布兰查德等著,王立勇等译/2014-06-01/清华大学出版社宏观经济学任保平宋宇编/2009-02-01/科学出版社宏观经济学亚伯,伯南克,克劳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宏观经济学由于制度背景对于宏观经济的重要性,一本在介绍宏观经济理论的同时也提供丰富的中国宏观经济实践经验的教科书对于希望了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读者来说是很有价值的。李晓西教授的这本《宏观经济学(中国版·第二版)》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李晓西著/2011-09-0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在萨缪尔森终极版的基础上对难懂的词句和人名以及写作背景等做了精彩注释,既让读者读到萨缪尔森的原文,又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萨缪尔森的文字。如何进行宏观经济分析?2。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手段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财政政策的手段包括: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财政管理体制,转移支付;财政政策的种类与经济效应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包括:减少税收、降低税率、扩大减免税范围,扩大财政支出、加大财政赤字,减少国债发行,增加财政补贴;分析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影响应注意的问题。宏观经济分析有哪些主要内容?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指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政策行为。要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就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国债),反之就出售有价证券。我国的货币政策分为紧的货币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紧的货币政策手段:如果市场物价上涨,需求过度,经济过度繁荣,被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这时会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加强信贷控制;松的货币政策手段:如果市场产品销售不畅,经济运转困难,资金短缺,设备闲置,被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这时应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放松信贷控制;总的来说,在经济衰退时,总需求不足,采取松的货币政策,在经济扩张时,总需求过大,采取紧的货币政策。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微观经济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效用是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一般而言,效用是指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的满足的一个度量。价格消费曲线是指在一种商品的价格水平和消费者收入水平为常数的情况下,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对应的两种商品最佳购买组合点组成的轨迹。也就是当某一种物品的价格改变时的消费组合。 技术系数即为生产一定量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有可变技术系数与不变技术系数之分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委托人—代理人问题是由于委托人不能确知代理人的行为而产生的问题,它是指经理或工人可能追求他们自己的目标而以牺牲所有者的利益为代价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的满足水平保持不变时一种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改变。

第一题:完全竞争厂商均衡条件:P=MC首先,算边际成本MC=3Q2-4Q+25然后,根据P=MC的:3Q2-4Q+25=40,解的:均衡产量Q=3接着:求收入Y=P*Q=40*3=120;成本STC=99(带入题目中的式子)最后:利润L=Y-C=120-99=21第二题,均衡情况就是供给=需求:-20+5p=100-5p解得:p=12,再回头带入需求函数得到:Q=100-5*12=40

效用 是指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的满足程度。价格消费曲线 是指在一种商品的价格水平和消费者收入水平为常数的情况下,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对应的两种商品最佳购买组合点组成的轨迹。也就是当某一种物品的价格改变时的消费组合。技术系数 生产一定量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保持产出不变的前提下,某一种投入要素增加一单位,另一种投入要素需要减少的量。委托人—代理人问题 代理人追求其自身的目标,而不是最大化委托人的利润的问题。替代效应 当效用水平保持不变时,由于商品价格变动而导致的对该商品消费数量的变化。

一、 单项选择

1. 产量的增加量除以生产要素的增加量的值等于:( c)

A 平均产量

B 边际成本

C 边际产量

D 平均成本

2. 生产要素(投入)和产量水平的关系叫:( a)

A 生产函数

B 生产可能性曲线

C 平均成本曲线

D 总成本曲线

3.使用50个单位的劳动,一个厂商可以生产出1800单位的产量,使用60个单位的劳动,一个厂商可以生产出2100单位的产量,额外一单位劳动的边际产量是:( b)

A 3

B 30

C 35

D 36

4.如果厂商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上升,这时候,生产函数表现出:( b)

A 收益保持不变

B 收益递减

C 成本递减

D 收益递增

5.我们知道,在生产过程中一种要素的收益递增发生在:( b)

A 在其他要素保持不变时,多使用这各要素,产量增加。

B在其他要素保持不变时,多使用这各要素,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

C在其他要素保持不变时,多使用这各要素,这种要素的平均产量增加。

D在其他要素也相应增加时,多使用这各要素,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

6.在生产者均衡点上:( d)

A MRTSLK = w/r

B MPL/w = MPk/r

C 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

D 上述都正确

7.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 d)

A 产量提高了

B 成本减少了

C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

D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降低了

8.当雇佣第7工人时,每周产量从100单位增加到110单位,当雇佣第8个工人时,每周产量从110单位增加到118单位。这种情况是:( a)

A 边际成本递减

B 边际成本递增

C 规模收益递增

D 劳动密集型生产

9.如果某厂商增加一单位劳动使用量能够减少三单位资本,而仍生产同样的产出量,则MRTSLK为:( b)

A 1/3

B 3

C -3

D 6

10.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曲线上的各点代表:( d)

A 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

B 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

C 不管投入各种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相等

D 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有是相等的

11.等成本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 b)

A 产量提高了

B 成本增加了

C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

D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

12.等成本线围绕着它与纵轴(Y)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 c)

A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

B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

C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

D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13.如果确定了生产要素组合,( d)

A 在生产函数已知时可确定一条总成本曲线

B 就可以确定一条总成本曲线

C 在生产要素价格已知时可确定一条总成本曲线

D 在生产函数和生产要素价格已知时可确定总成本曲线上的一个点

14.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 d)

A 时间长短

B 可否调整产量

C 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 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二、 多项选择

1.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过程中能帮助生产的各种手段,它包括:( abce)

A 资本

B 劳动

C 土地

D 大海

E 企业家的才能

2.平均产量是( ad)的函数:

A 总产量

B 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C 边际产量

D 可变要素的数量

E 不变要素的数量

3. 产量曲线具有如下性质:( abcde)

A 凸向原点

B 斜率为负

C 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

D 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表示产量越大

E 等产量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等于该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4. 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有:( abc)

A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可能会提高劳动力和资本的专业化分工程度,进而提高效率

B 某些技术和投入只有在足够大的产量规模时才可使用

C规模收益递增还有可能由于增强了技术创新能力

D 企业规模扩大后更易于管理

E 企业规模越大,产量就越大从而收益递增

5. 在短期内,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征如下:( acd)

A 生产第一阶段的特征是MPL>APL>0

B生产第一阶段的特征是MPL

C生产第二阶段的特征是APL> MPL

D生产第三阶段的`特征是APL> MPL;MPL≤0

E生产第二阶段的特征是APL< MPL<0

三、 概念题

生产函数 劳动边际产量 劳动平均产量 等产量曲线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边际技术替代率 等成本线 生产者均衡 规模收益不变 规模收益递增 规模收益递减

四、 问答题

1. 一个企业主在考虑再雇佣一名工人时,在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中他更关心哪一个?为什么?

2. 在生产的三个阶段中,问:为什么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阶段?

3. 为什么边际技术替代率会出现递减?

五、 计算题

1. 已知生产函数为Q=KL—0.5L病0.32K玻琎表示产量,K表示资本,L表示劳动。令上式的K=10。

(1) 写出劳动的平均产量(APL)函数和边际产量(MPL)函数。

(2) 分别计算当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

(3) 证明当APL达到极大时APL=MPL=2。

2. 假定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劳动L,产出一种产品Q,固定成本为既定,短期生产函数Q= –0.1L+6L+12L。求解:

(1) 劳动的平均产量(APL)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2) 劳动的边际产量(MPL)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3) 假如每个工人工资W=360元,产品价格P=30元,求利润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参考答案:

四、1. 一个企业主在考虑再雇佣一名工人时,在劳动的平均和边际产量中他将更关心劳动的边际产量。我们知道,厂商的理性决策在劳动的第二阶段,在这个区域中,劳动的平均产量及边际产量都是递减的,但其中却可能存在着使利润极大化的点,劳动的第二阶段的右界点是使用权劳动的边际产量为零的点。因此,只要增雇的这名工人的边际产量大于零,即能够总产量的增加,企业主就可能雇佣他。

2. 厂商不会在劳动的第一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平均产量处于递增状态,边际产量总是大于平均产量,这意味着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也会使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有所提高;厂商也不会在劳动的第三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可变要素的增加反而使用权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为负。同样,厂商了不会在生产的第一、三阶段经营,所以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阶段,这时劳动及资本的边际产量都是正的(尽管是递减的),只有在此阶段才存在着使利润达到极大值的要素的最优组合。

  •   索引序列
  •   自考微观经济学真题解析
  •   自考微观经济学真题答案解析
  •   自考微观经济学真题解析答案
  •   自考微观经济学真题解析视频
  •   自考微观经济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