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自考小学科学教育笔记

自考小学科学教育笔记

发布时间:

自考小学科学教育笔记

发布时间:

自考小学科学教育笔记

自学考试之小学科学教育复习资料1 [ 2007-6-9 13:54:00 | By: 举杯邀月 ] 一、填空1、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知识体系、创造活动、社会结构、社会生产力、文化形态。2、科学知识包括:客观事实;规律。3、科学的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探索、解释、考验。4、科学的社会结构,是由科学研究体系、科学后勤部门和科学管理机构等共同组成的。5、科学劳动软件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本学科、本领域的历史资料,前人认识的成果,各种实验资料、科技情报、图书期刊等。它是科学研究的原材料。硬件是指各种科学工具、物质技术手段。6、60年代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科学家。1969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明确提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7、80年代的科学教育目标是,为培养科学家转向面向全体学生而无论他今后是否从事科学工作。1985年,美国开始了以提高全美国人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的科学技术教育计划。提出了“为全美国人的科学”称为“2061计划”。1988年英国提出科学为大众的观点。8、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数学方法、系统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控制论方法、特殊研究方法等。9、大脑有神经细胞140——150亿。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中间以“胼胝体”相连。左半球是以线性方式处理输入信息的,而右半球则以视觉空间的非线性方式处理输入信息的。右脑开发理论的创立者,是美国医学生理学家斯佩里博士。10、斯佩里博士于1981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他的理论贡献主要是脑——意识关系的论述,其中包括修改意识概念的学说。11、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主要分管思考、语言、书写、计算、判断、推理。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负责操纵感觉领域如认识形体、鉴赏绘画、欣赏音乐。左右脑平衡发展,是智力良好的基础。人的显意识功能主要集中在左半球,潜意识功能主要表现在右半球。12、绝大多数的创造性工作都需要直觉和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13、操作能力这一概念包括除了实验能力外,还包括科技活动的制作能力和生产劳动基本技能的操作能力。14、神经科学是60年代末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它研究人和动物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其目的在于揭示人脑的奥秘。15、在建构哲学中,有两个概念,一是“神经网络封闭性”,另一个是“认知结构封闭耦合”。16、神经网络封闭性可用如下三个方框表示:人接受外来信息,产生行动的过程简化为三个框框组成的路线。第一个是感受器接受信息,然后感受器传递给中枢神经,最后中枢经过加工传送给效应器,效应器产生行动。17、感受器除了接受外来信息(I)以外,还要接受效应器反馈的信息(S)。由于新信息占的比例太少,所以系统论就把它看作是封闭系统。18、认知结构封闭耦合也用两个方框表示。第一方框表示客体,就是我们认识的对象。第二个方框表示人。19、我们把神经网络封闭性和认知结构封闭耦合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得到两个结论:一、人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所感受的信息中绝大部分是自身把馈的信息(I:S=1:10万)。二、即使来自外来客体的新信息也是经过主观操作过的信息。于是,人对事物的认识有赖于人自身的认知结构,也就是说人的认知结构决定了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因此,从小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们的认知结构是教育成败的关键。20、20世纪中叶的“会合论”认为,知识的发生、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是“内在本性和外在条件复合的结果”。21、皮亚杰强调知识的发生过程是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而不断建构的过程。22、教育的目的要求,措施都是外在东西如何使学生内在素质得到变化才是关键,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内化,内化的好坏是教育效果的大小成正相关的。23、STS教育包括科学,技术和社会。STS中的“科学”,不只是静态的科学结论,而且包含动态的科学过程。技术是客观的物质手段与主观的精神因素相互结合的产物。24、自然课和知识内容由4个系统和8个单元组成。4个系统是: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物理科学、宇宙和空间科学。8个单元是:生物、人体、水和空气、地球、力和机械、声光热、电和磁、宇宙。25、科学教育评价的特征:一是方向性和教育性。二是整体性和综合性。三是动态性和主体性。四是科学性和可行性。26、所谓学习情况的全面评价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认知领域:学习能力、智力水平、创造能力,知识、技能的掌握运用情况等。二是情感领域:兴趣爱好,合作精神,自我发展倾向,态度,价值观,社会性等。三是操作技能:口头语言表达,实验操作,劳动、美术创作,表演(语言与动作协调)等。27、80年代我国生物学家把分子生物学(包括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与生态学列为当前生物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无疑是正确地反映了现代生命科学的总趋势。28、遗传学(主要是分子遗传学)不仅是20世纪下半叶生物科学的带头学科。促进生育生特学的蓬勃发展。29、构成生物体的物质种类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蛋白质和核酸。30、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而构成新陈代谢的所有化学变化,都是在酶的催化之下进行的,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蛋白质都是由20种氨基酸以肽连接而成的。3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承担者,核酸分子是由许许多多核苷酸相连接的长链。根据核酸结构的不同分为两种,一种叫脱氧核糖核酸,英文缩写为DNA,另一种是核糖核酸,英文缩写是RNA。32、遗传信息由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过程,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核心,通常称之为中心法则。33、一些著名的遗传学把遗传学概括称为基因学,因为现代遗传学主要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学科。34、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在细胞核中有一种物质叫染色体,它由一些叫做脱氧核酸(DNA)的物质组成,DNA带有生命的遗传信息,它由两条很长的以螺旋形式相互结合的“链”构成,“链”上带有密码。人约有10万个基因,而每个基因是由密码来决定的。人的DNA中共有30亿个分子密码,排列组成10万个基因。35、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科学,细胞的结构、细胞遗传、细胞的繁殖与分化、细胞信息的传递与细胞的通讯等是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36、一个单一的受精卵细胞怎样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分化成为一个由千千万万不同类型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组成的成熟个体,一直是细胞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发育生物学的中心内容。37、发育生物学当今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细胞的基因如何按一定的时空关系选择性地表达专一性的蛋白质,从而控制细胞的分化与个体发育。38、神经科学是研究人与动物神经系统(主要是脑)的结构和功能,在分子水平、神经网络水平、整体水平及行为水平阐明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活动规律的学科群。39、生物技术的核心支柱是基因工程(乃至蛋白质工程),与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一起构成生物技术。40、70年代,Berg首次利用内切酶把分属两个不同种属的DNA蛋组到一起,创建了重组体DNA技术,即俗称遗传工程或基因工程。41、1997年2月27日,英国刊登了格兰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威尔穆特等人利用克隆方法培养出一只基因性状与提供细胞的成年羊完全一致的绵羊“多利”。“克隆”是英文单词“Clone”的音译,其含义是无性繁殖。克隆技术在现代生物中称为“生物放大技术”。多利就是利用一头母羊的体细胞复制出来的。42、未来农业发展主要靠基因工程。转基因植物从1986年进入大田试验。43、氢能有“新一代绿色能源”之称。可再生能源,有“液体黄金”之称的乙醇。44、物质结构研究的当代进展总结出如下规律:所有的粒子的运动遵循四种基本力的相互作用规律。夸克、轻子和传播子(即传递力的粒子)是更为基本的粒子。四种基本力即:引力、电磁力和强力的相互间作用规律。45、根据作用力的特点:粒子分强子、轻子和传播子三大类。粒子物理研究的工具是高能加速器和粒子探测器,自60年代出现高能粒子加速器。46、材料、能源和信息技术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按大的类别来说,材料可以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四大类。按材料的使用性能来看,可以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47、激光的性质:一、定向发光。二、亮度极高。三、颜色极纯。四、闪光时间可以极短。48、激光器的结构基本上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工作物质、泵浦源、谐振腔。49、目前利用和将来可望利用的能源:水力、地热能、核能、岩石圈以外的其他能源包括风能、海洋的潮汐能和波浪能以及太阳能等。50、水力发电具有很多优点:无污染、运行费用很低、水库寿命一般比火电站和核电站长,而且水库还有多方面的效益等等。51、地热能指地下热岩和热液中所储存的能量,通常以三种形式存在:干蒸气、湿蒸气和热水。52、空间科学是以地球系统、大阳系、银河系、局部宇宙、生命物质的起源和演化这些空间客体为对象,用新的手段和方法研究传统的科学前沿难题,并不断取得关键性进展的学科。53、直到20世纪,以众多观测事实为依据的科学的宇宙起源和演化理论才正式宣告诞生。一是现代宇宙学的诞生,1916年,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二是宇宙膨胀的发现,1924年,弗里德曼在广义相对论的框架下,从理论上论证了宇宙要么膨胀,要么收缩,决不会保持静止状态。三是宇宙的年龄。四是轻元素的起源。五是微波背景辐射。六是宇宙的物理演化史。54、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55、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有:光、热、土、水、气、动植物、以及这些自然要素与人类长期共处所产生的各种依存关系。56、环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终极物质来源;二是它承受着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和各种作用结果。57、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及其运动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以信息科学方法论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特别是其中的智力功能为主要研究目标的一门新兴的横断科学。58、微电子技术是微小电子元器件和电路的研制、生产以及用它们实现电子系统功能的技术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最主要的就是集成电路技术。59、集成电路是指以半导体晶体材料为基片,采用专门的工艺技术将组成电路的元器件和互连线集成的基片内部、表面或基片之上的微小型化电路或系统。60、一般将集成100个晶体管以下的集成电路称为小规模集成电路。集成100~1000个晶体的集成电路称为中规模集成电路。70年代集成电路已经进入1000个以上元器件的大规模集成时代。80年代可以看作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时代。61、1946年冯·诺依曼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62、计算机软件:构成计算机基本部件的集成电路以及处部设备等部分,称作计算机的硬件。为了完成管理计算机本身,或针对不同的信息处理任务而编制的程序,称做计算机软件。63、软件根据其所起的作用分成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系统软件就是指一种特殊的管理计算机系统或为计算机系统服务的程序。为了解决特定的问题所编制的程序称为应用软件,它是使用通用计算机解决特定任务的程序。64、科技活动的方式:个人活动。科技社团活动。群众活动。班级活动。

你好,你的问题回答如下:自考小学教育专业分为本科和专科。具体课程如下:1毛泽东思想概论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 英语(二) 日语(二) 俄语(二) 4 教育学(二) 5 教育政策与法规 6 教育科学方法论 7 比较初等教育学 8 教育评价与测量 9 教育管理原理 10 学习困难儿童教育 11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12 教育社会学 13 小学卫生学 14 小学生心理学 15 小学班队工作原理与实践 16 实践课(小学教师技能考核) 不计学分 17 毕业论文 18 心理学 19 小学科学教育 20 中小学生心理卫生学 21 德育原理 22 基础教育改革概论 如果你是想读专科,那你只需要学习1——16课程就可以了。有问题再咨询。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要点●《沉浮》单元解读: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9、(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10、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11、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1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13、(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14、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15、(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观察实验1. 不同物体的沉浮受什么影响;同一物体的沉浮受什么影响。。简答题: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动热》单元解读: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16、(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17、(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科学实验:1、三种状态的热胀冷缩的实验。2、制作保温杯的材料以及他们的作用。●《时间的测量》单元解读: 科学概念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10、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1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1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17、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18、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19、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20、(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科学实验:1、摆的研究实验。2、水钟实验,尤其是影响水钟记时准确的因素有那些?3、关于摆长的研究。●《地球的运动》单元解读:科学概念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3、(“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10、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11、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1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3、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14、(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15、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16、(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17、(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18、(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19、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20、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21、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22、(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自考小学科学教育笔记归纳

自学考试之小学科学教育复习资料1 [ 2007-6-9 13:54:00 | By: 举杯邀月 ] 一、填空1、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知识体系、创造活动、社会结构、社会生产力、文化形态。2、科学知识包括:客观事实;规律。3、科学的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探索、解释、考验。4、科学的社会结构,是由科学研究体系、科学后勤部门和科学管理机构等共同组成的。5、科学劳动软件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本学科、本领域的历史资料,前人认识的成果,各种实验资料、科技情报、图书期刊等。它是科学研究的原材料。硬件是指各种科学工具、物质技术手段。6、60年代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科学家。1969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明确提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7、80年代的科学教育目标是,为培养科学家转向面向全体学生而无论他今后是否从事科学工作。1985年,美国开始了以提高全美国人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的科学技术教育计划。提出了“为全美国人的科学”称为“2061计划”。1988年英国提出科学为大众的观点。8、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数学方法、系统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控制论方法、特殊研究方法等。9、大脑有神经细胞140——150亿。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中间以“胼胝体”相连。左半球是以线性方式处理输入信息的,而右半球则以视觉空间的非线性方式处理输入信息的。右脑开发理论的创立者,是美国医学生理学家斯佩里博士。10、斯佩里博士于1981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他的理论贡献主要是脑——意识关系的论述,其中包括修改意识概念的学说。11、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主要分管思考、语言、书写、计算、判断、推理。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负责操纵感觉领域如认识形体、鉴赏绘画、欣赏音乐。左右脑平衡发展,是智力良好的基础。人的显意识功能主要集中在左半球,潜意识功能主要表现在右半球。12、绝大多数的创造性工作都需要直觉和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13、操作能力这一概念包括除了实验能力外,还包括科技活动的制作能力和生产劳动基本技能的操作能力。14、神经科学是60年代末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它研究人和动物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其目的在于揭示人脑的奥秘。15、在建构哲学中,有两个概念,一是“神经网络封闭性”,另一个是“认知结构封闭耦合”。16、神经网络封闭性可用如下三个方框表示:人接受外来信息,产生行动的过程简化为三个框框组成的路线。第一个是感受器接受信息,然后感受器传递给中枢神经,最后中枢经过加工传送给效应器,效应器产生行动。17、感受器除了接受外来信息(I)以外,还要接受效应器反馈的信息(S)。由于新信息占的比例太少,所以系统论就把它看作是封闭系统。18、认知结构封闭耦合也用两个方框表示。第一方框表示客体,就是我们认识的对象。第二个方框表示人。19、我们把神经网络封闭性和认知结构封闭耦合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得到两个结论:一、人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所感受的信息中绝大部分是自身把馈的信息(I:S=1:10万)。二、即使来自外来客体的新信息也是经过主观操作过的信息。于是,人对事物的认识有赖于人自身的认知结构,也就是说人的认知结构决定了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因此,从小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们的认知结构是教育成败的关键。20、20世纪中叶的“会合论”认为,知识的发生、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是“内在本性和外在条件复合的结果”。21、皮亚杰强调知识的发生过程是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而不断建构的过程。22、教育的目的要求,措施都是外在东西如何使学生内在素质得到变化才是关键,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内化,内化的好坏是教育效果的大小成正相关的。23、STS教育包括科学,技术和社会。STS中的“科学”,不只是静态的科学结论,而且包含动态的科学过程。技术是客观的物质手段与主观的精神因素相互结合的产物。24、自然课和知识内容由4个系统和8个单元组成。4个系统是: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物理科学、宇宙和空间科学。8个单元是:生物、人体、水和空气、地球、力和机械、声光热、电和磁、宇宙。25、科学教育评价的特征:一是方向性和教育性。二是整体性和综合性。三是动态性和主体性。四是科学性和可行性。26、所谓学习情况的全面评价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认知领域:学习能力、智力水平、创造能力,知识、技能的掌握运用情况等。二是情感领域:兴趣爱好,合作精神,自我发展倾向,态度,价值观,社会性等。三是操作技能:口头语言表达,实验操作,劳动、美术创作,表演(语言与动作协调)等。27、80年代我国生物学家把分子生物学(包括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与生态学列为当前生物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无疑是正确地反映了现代生命科学的总趋势。28、遗传学(主要是分子遗传学)不仅是20世纪下半叶生物科学的带头学科。促进生育生特学的蓬勃发展。29、构成生物体的物质种类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蛋白质和核酸。30、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而构成新陈代谢的所有化学变化,都是在酶的催化之下进行的,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蛋白质都是由20种氨基酸以肽连接而成的。3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承担者,核酸分子是由许许多多核苷酸相连接的长链。根据核酸结构的不同分为两种,一种叫脱氧核糖核酸,英文缩写为DNA,另一种是核糖核酸,英文缩写是RNA。32、遗传信息由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过程,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核心,通常称之为中心法则。33、一些著名的遗传学把遗传学概括称为基因学,因为现代遗传学主要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学科。34、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在细胞核中有一种物质叫染色体,它由一些叫做脱氧核酸(DNA)的物质组成,DNA带有生命的遗传信息,它由两条很长的以螺旋形式相互结合的“链”构成,“链”上带有密码。人约有10万个基因,而每个基因是由密码来决定的。人的DNA中共有30亿个分子密码,排列组成10万个基因。35、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科学,细胞的结构、细胞遗传、细胞的繁殖与分化、细胞信息的传递与细胞的通讯等是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36、一个单一的受精卵细胞怎样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分化成为一个由千千万万不同类型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组成的成熟个体,一直是细胞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发育生物学的中心内容。37、发育生物学当今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细胞的基因如何按一定的时空关系选择性地表达专一性的蛋白质,从而控制细胞的分化与个体发育。38、神经科学是研究人与动物神经系统(主要是脑)的结构和功能,在分子水平、神经网络水平、整体水平及行为水平阐明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活动规律的学科群。39、生物技术的核心支柱是基因工程(乃至蛋白质工程),与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一起构成生物技术。40、70年代,Berg首次利用内切酶把分属两个不同种属的DNA蛋组到一起,创建了重组体DNA技术,即俗称遗传工程或基因工程。41、1997年2月27日,英国刊登了格兰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威尔穆特等人利用克隆方法培养出一只基因性状与提供细胞的成年羊完全一致的绵羊“多利”。“克隆”是英文单词“Clone”的音译,其含义是无性繁殖。克隆技术在现代生物中称为“生物放大技术”。多利就是利用一头母羊的体细胞复制出来的。42、未来农业发展主要靠基因工程。转基因植物从1986年进入大田试验。43、氢能有“新一代绿色能源”之称。可再生能源,有“液体黄金”之称的乙醇。44、物质结构研究的当代进展总结出如下规律:所有的粒子的运动遵循四种基本力的相互作用规律。夸克、轻子和传播子(即传递力的粒子)是更为基本的粒子。四种基本力即:引力、电磁力和强力的相互间作用规律。45、根据作用力的特点:粒子分强子、轻子和传播子三大类。粒子物理研究的工具是高能加速器和粒子探测器,自60年代出现高能粒子加速器。46、材料、能源和信息技术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按大的类别来说,材料可以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四大类。按材料的使用性能来看,可以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47、激光的性质:一、定向发光。二、亮度极高。三、颜色极纯。四、闪光时间可以极短。48、激光器的结构基本上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工作物质、泵浦源、谐振腔。49、目前利用和将来可望利用的能源:水力、地热能、核能、岩石圈以外的其他能源包括风能、海洋的潮汐能和波浪能以及太阳能等。50、水力发电具有很多优点:无污染、运行费用很低、水库寿命一般比火电站和核电站长,而且水库还有多方面的效益等等。51、地热能指地下热岩和热液中所储存的能量,通常以三种形式存在:干蒸气、湿蒸气和热水。52、空间科学是以地球系统、大阳系、银河系、局部宇宙、生命物质的起源和演化这些空间客体为对象,用新的手段和方法研究传统的科学前沿难题,并不断取得关键性进展的学科。53、直到20世纪,以众多观测事实为依据的科学的宇宙起源和演化理论才正式宣告诞生。一是现代宇宙学的诞生,1916年,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二是宇宙膨胀的发现,1924年,弗里德曼在广义相对论的框架下,从理论上论证了宇宙要么膨胀,要么收缩,决不会保持静止状态。三是宇宙的年龄。四是轻元素的起源。五是微波背景辐射。六是宇宙的物理演化史。54、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55、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有:光、热、土、水、气、动植物、以及这些自然要素与人类长期共处所产生的各种依存关系。56、环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终极物质来源;二是它承受着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和各种作用结果。57、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及其运动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以信息科学方法论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特别是其中的智力功能为主要研究目标的一门新兴的横断科学。58、微电子技术是微小电子元器件和电路的研制、生产以及用它们实现电子系统功能的技术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最主要的就是集成电路技术。59、集成电路是指以半导体晶体材料为基片,采用专门的工艺技术将组成电路的元器件和互连线集成的基片内部、表面或基片之上的微小型化电路或系统。60、一般将集成100个晶体管以下的集成电路称为小规模集成电路。集成100~1000个晶体的集成电路称为中规模集成电路。70年代集成电路已经进入1000个以上元器件的大规模集成时代。80年代可以看作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时代。61、1946年冯·诺依曼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62、计算机软件:构成计算机基本部件的集成电路以及处部设备等部分,称作计算机的硬件。为了完成管理计算机本身,或针对不同的信息处理任务而编制的程序,称做计算机软件。63、软件根据其所起的作用分成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系统软件就是指一种特殊的管理计算机系统或为计算机系统服务的程序。为了解决特定的问题所编制的程序称为应用软件,它是使用通用计算机解决特定任务的程序。64、科技活动的方式:个人活动。科技社团活动。群众活动。班级活动。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要点●《沉浮》单元解读: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9、(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10、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11、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1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13、(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14、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15、(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观察实验1. 不同物体的沉浮受什么影响;同一物体的沉浮受什么影响。。简答题: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动热》单元解读: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16、(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17、(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科学实验:1、三种状态的热胀冷缩的实验。2、制作保温杯的材料以及他们的作用。●《时间的测量》单元解读: 科学概念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10、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1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1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17、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18、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19、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20、(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科学实验:1、摆的研究实验。2、水钟实验,尤其是影响水钟记时准确的因素有那些?3、关于摆长的研究。●《地球的运动》单元解读:科学概念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3、(“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10、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11、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1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3、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14、(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15、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16、(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17、(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18、(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19、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20、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21、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22、(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一、填空 1、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知识体系、创造活动、社会结构、社会生产力、文化形态。 2、科学知识包括:客观事实;规律。 3、科学的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探索、解释、考验。 4、科学的社会结构,是由科学研究体系、科学后勤部门和科学管理机构等共同组成的。 5、科学劳动软件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本学科、本领域的历史资料,前人认识的成果,各种实验资料、科技情报、图书期刊等。它是科学研究的原材料。硬件是指各种科学工具、物质技术手段。 6、60年代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科学家。1969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明确提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7、80年代的科学教育目标是,为培养科学家转向面向全体学生而无论他今后是否从事科学工作。1985年,美国开始了以提高全美国人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的科学技术教育计划。提出了“为全美国人的科学”称为“2061计划”。1988年英国提出科学为大众的观点。 8、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数学方法、系统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控制论方法、特殊研究方法等。 9、大脑有神经细胞140——150亿。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中间以“胼胝体”相连。左半球是以线性方式处理输入信息的,而右半球则以视觉空间的非线性方式处理输入信息的。右脑开发理论的创立者,是美国医学生理学家斯佩里博士。 10、斯佩里博士于1981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他的理论贡献主要是脑——意识关系的论述,其中包括修改意识概念的学说。 11、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主要分管思考、语言、书写、计算、判断、推理。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负责操纵感觉领域如认识形体、鉴赏绘画、欣赏音乐。左右脑平衡发展,是智力良好的基础。人的显意识功能主要集中在左半球,潜意识功能主要表现在右半球。 12、绝大多数的创造性工作都需要直觉和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 13、操作能力这一概念包括除了实验能力外,还包括科技活动的制作能力和生产劳动基本技能的操作能力。 14、神经科学是60年代末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它研究人和动物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其目的在于揭示人脑的奥秘。 15、在建构哲学中,有两个概念,一是“神经网络封闭性”,另一个是“认知结构封闭耦合”。 16、神经网络封闭性可用如下三个方框表示:人接受外来信息,产生行动的过程简化为三个框框组成的路线。第一个是感受器接受信息,然后感受器传递给中枢神经,最后中枢经过加工传送给效应器,效应器产生行动。 17、感受器除了接受外来信息(I)以外,还要接受效应器反馈的信息(S)。由于新信息占的比例太少,所以系统论就把它看作是封闭系统。 18、认知结构封闭耦合也用两个方框表示。第一方框表示客体,就是我们认识的对象。第二个方框表示人。 19、我们把神经网络封闭性和认知结构封闭耦合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得到两个结论:一、人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所感受的信息中绝大部分是自身把馈的信息(I:S=1:10万)。二、即使来自外来客体的新信息也是经过主观操作过的信息。于是,人对事物的认识有赖于人自身的认知结构,也就是说人的认知结构决定了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因此,从小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们的认知结构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20、20世纪中叶的“会合论”认为,知识的发生、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是“内在本性和外在条件复合的结果”。 21、皮亚杰强调知识的发生过程是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而不断建构的过程。 22、教育的目的要求,措施都是外在东西如何使学生内在素质得到变化才是关键,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内化,内化的好坏是教育效果的大小成正相关的。 23、STS教育包括科学,技术和社会。STS中的“科学”,不只是静态的科学结论,而且包含动态的科学过程。技术是客观的物质手段与主观的精神因素相互结合的产物。 24、自然课和知识内容由4个系统和8个单元组成。4个系统是: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物理科学、宇宙和空间科学。8个单元是:生物、人体、水和空气、地球、力和机械、声光热、电和磁、宇宙。 25、科学教育评价的特征:一是方向性和教育性。二是整体性和综合性。三是动态性和主体性。四是科学性和可行性。 26、所谓学习情况的全面评价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认知领域:学习能力、智力水平、创造能力,知识、技能的掌握运用情况等。二是情感领域:兴趣爱好,合作精神,自我发展倾向,态度,价值观,社会性等。三是操作技能:口头语言表达,实验操作,劳动、美术创作,表演(语言与动作协调)等。 27、80年代我国生物学家把分子生物学(包括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与生态学列为当前生物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无疑是正确地反映了现代生命科学的总趋势。 28、遗传学(主要是分子遗传学)不仅是20世纪下半叶生物科学的带头学科。促进生育生特学的蓬勃发展。 29、构成生物体的物质种类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蛋白质和核酸。 30、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而构成新陈代谢的所有化学变化,都是在酶的催化之下进行的,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蛋白质都是由20种氨基酸以肽连接而成的。 3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承担者,核酸分子是由许许多多核苷酸相连接的长链。根据核酸结构的不同分为两种,一种叫脱氧核糖核酸,英文缩写为DNA,另一种是核糖核酸,英文缩写是RNA。 32、遗传信息由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过程,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核心,通常称之为中心法则。 33、一些著名的遗传学把遗传学概括称为基因学,因为现代遗传学主要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学科。 34、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在细胞核中有一种物质叫染色体,它由一些叫做脱氧核酸(DNA)的物质组成,DNA带有生命的遗传信息,它由两条很长的以螺旋形式相互结合的“链”构成,“链”上带有密码。人约有10万个基因,而每个基因是由密码来决定的。人的DNA中共有30亿个分子密码,排列组成10万个基因。 35、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科学,细胞的结构、细胞遗传、细胞的繁殖与分化、细胞信息的传递与细胞的通讯等是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36、一个单一的受精卵细胞怎样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分化成为一个由千千万万不同类型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组成的成熟个体,一直是细胞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发育生物学的中心内容。 37、发育生物学当今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细胞的基因如何按一定的时空关系选择性地表达专一性的蛋白质,从而控制细胞的分化与个体发育。 38、神经科学是研究人与动物神经系统(主要是脑)的结构和功能,在分子水平、神经网络水平、整体水平及行为水平阐明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活动规律的学科群。 39、生物技术的核心支柱是基因工程(乃至蛋白质工程),与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一起构成生物技术。 40、70年代,Berg首次利用内切酶把分属两个不同种属的DNA蛋组到一起,创建了重组体DNA技术,即俗称遗传工程或基因工程。 41、1997年2月27日,英国刊登了格兰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威尔穆特等人利用克隆方法培养出一只基因性状与提供细胞的成年羊完全一致的绵羊“多利”。“克隆”是英文单词“Clone”的音译,其含义是无性繁殖。克隆技术在现代生物中称为“生物放大技术”。多利就是利用一头母羊的体细胞复制出来的。 42、未来农业发展主要靠基因工程。转基因植物从1986年进入大田试验。 43、氢能有“新一代绿色能源”之称。可再生能源,有“液体黄金”之称的乙醇。 44、物质结构研究的当代进展总结出如下规律:所有的粒子的运动遵循四种基本力的相互作用规律。夸克、轻子和传播子(即传递力的粒子)是更为基本的粒子。四种基本力即:引力、电磁力和强力的相互间作用规律。 45、根据作用力的特点:粒子分强子、轻子和传播子三大类。粒子物理研究的工具是高能加速器和粒子探测器,自60年代出现高能粒子加速器。 46、材料、能源和信息技术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按大的类别来说,材料可以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四大类。按材料的使用性能来看,可以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 47、激光的性质:一、定向发光。二、亮度极高。三、颜色极纯。四、闪光时间可以极短。 48、激光器的结构基本上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工作物质、泵浦源、谐振腔。 49、目前利用和将来可望利用的能源:水力、地热能、核能、岩石圈以外的其他能源包括风能、海洋的潮汐能和波浪能以及太阳能等。 50、水力发电具有很多优点:无污染、运行费用很低、水库寿命一般比火电站和核电站长,而且水库还有多方面的效益等等。 51、地热能指地下热岩和热液中所储存的能量,通常以三种形式存在:干蒸气、湿蒸气和热水。 52、空间科学是以地球系统、大阳系、银河系、局部宇宙、生命物质的起源和演化这些空间客体为对象,用新的手段和方法研究传统的科学前沿难题,并不断取得关键性进展的学科。 53、直到20世纪,以众多观测事实为依据的科学的宇宙起源和演化理论才正式宣告诞生。一是现代宇宙学的诞生,1916年,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二是宇宙膨胀的发现,1924年,弗里德曼在广义相对论的框架下,从理论上论证了宇宙要么膨胀,要么收缩,决不会保持静止状态。三是宇宙的年龄。四是轻元素的起源。五是微波背景辐射。六是宇宙的物理演化史。 54、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 55、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有:光、热、土、水、气、动植物、以及这些自然要素与人类长期共处所产生的各种依存关系。 56、环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终极物质来源;二是它承受着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和各种作用结果。 57、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及其运动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以信息科学方法论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特别是其中的智力功能为主要研究目标的一门新兴的横断科学。 58、微电子技术是微小电子元器件和电路的研制、生产以及用它们实现电子系统功能的技术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最主要的就是集成电路技术。 59、集成电路是指以半导体晶体材料为基片,采用专门的工艺技术将组成电路的元器件和互连线集成的基片内部、表面或基片之上的微小型化电路或系统。 60、一般将集成100个晶体管以下的集成电路称为小规模集成电路。集成100~1000个晶体的集成电路称为中规模集成电路。70年代集成电路已经进入1000个以上元器件的大规模集成时代。80年代可以看作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时代。 61、1946年冯·诺依曼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 62、计算机软件:构成计算机基本部件的集成电路以及处部设备等部分,称作计算机的硬件。为了完成管理计算机本身,或针对不同的信息处理任务而编制的程序,称做计算机软件。 63、软件根据其所起的作用分成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系统软件就是指一种特殊的管理计算机系统或为计算机系统服务的程序。为了解决特定的问题所编制的程序称为应用软件,它是使用通用计算机解决特定任务的程序。 64、科技活动的方式:个人活动。科技社团活动。群众活动。班级活动。

自考小学科学教育笔记整理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讲了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讲了课程的总目标和三个分目标: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以及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第三部分为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第四部分为实施建议。第五部分为附录。下面我分别说说课程标准的性质、基本理念、内容标准和教学建议方面的内容。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因为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启蒙课程的科学课,必须要精心保持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他们懂得与环境和谐相处,同时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个性,开发创造潜能。 二、基本理念 1、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为全体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还要考虑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如性别、兴趣、生活环境、智力水平等。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尽可能多地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 3、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但是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应当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 4、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在学习内容和活动方面应选择贴近儿童实际生活,同时又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他们以后的人生建造打下基础的一些内容。 5、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开放性具体表现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 6、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评价指标应是多元的,评价方式也应是多样的,不能只是传统的测验、考试,评价结果采用等级、评语、量表、图示等方式。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家长等。 三、内容标准: 1、科学知识 2、科学探究 3、科学态度 4、科学技术与社会 (1)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 认识科学探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2)科学态度的具体内容标准; 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3)科学知识分为三个大的板块: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空间科学、生命世界有两个核心主题:生命的主要特征、生物的分类与多样性、人类。现行课标中的生物与环境被分解到了三个主题中。物质世界有三个核心主题:(1)、物体与物质 (2)、运动与力 (3)、能量的表现形式其中物体与物质由四个部分组成:物体的特征 、材料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利用运动与力由三个部分组成:位置与运动 、常见的力、简单机械能量的表现形式由五个部分组成: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光的传播 、热现象、简单电路、磁现象、 能量的转换地球与空间科学有两个核心主题:地球与太阳系、自然环境保护内容标准是总目标与分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分别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五个方面展开,每一条具体内容标准并不代表一个课题,是学生在小学结束时应该达到的程度。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认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是让孩子的周围不光有自然世界,而且也有劳动、创造、建设的世界,因为人的美在劳动中显示得最为鲜明。

一般在审美教育中,尤其在音乐教育中,心理目标是很重要的。教育者在让儿童接触美的世界时就要掌握这个目标。我所定的目标是培养饱含情感地对待美的那种能力和获得美学性的印象的那种需求。

经“快乐学校”很重视听音乐,听音乐作品和自然的音乐。这里提出的首要任务是引起对旋律的情绪反应,尔后使儿童确信,音乐美的源泉在于周围世界的美;音乐旋律好像在召唤人:你停下来,听听大自然的音乐,欣赏欣赏世界上的美,要爱护这种美,增添这种美。如果在很早的童年能使他从内心感受到音乐作品的美,如果孩子能从乐声中领略到人在情感上的多种多样的细微变化,他就会提高到用任何其他手段都不可能达到的文化修养水平。对音乐旋律美的感受会向孩子揭示他自身的美——小小的人会意识到自己的长处。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

初秋,当清澈的大气中能清晰地听到每一种声响时,一到傍晚时刻我就和孩子们坐在碧绿的草地上,我让他们听了歌剧《苏丹王的故事》中的“雄蜂飞舞”的旋律。音乐引起孩子们情感上的反响。他们说:“雄蜂一会儿近了,一会儿又远了。还能听见小鸟在叫……”我们又听了一遍旋律,然后去正在开花的含羞草地。孩子们听到蜜蜂的竖琴在演奏,雄蜂嗡嗡地叫个不停。瞧,这就是那个毛茸茸的大熊蜂,时而在花上飞舞,时而落在花上。孩子听了很高兴:这差不多就是录在唱片上的那个旋律,但是音乐作品里有一种特殊的美,这是作曲家从大自然中听来而又表现给我们听的。孩子们还想再听一听唱片上的旋律。

过了一天,我们清早又到繁花似锦的蜜源地段去。孩子们倾听蜜蜂的竖琴声,试图捕捉到雄蜂的嗡鸣。在此之前他们觉得很平常的东西,现在显示出美来——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爱的教育》,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

《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建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们所表现的更多的是闪光的美德,这正是小说极力颂扬的地方。小说记录了长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启示,附在日记后面还以第二人称写了他们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这本小说在漫长的岁月里,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长。可以说,这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书。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与苦难。这本书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和欢迎,可以说超过了任何一种《教育学》或《教育概论》。有夏先生的推崇当然是个原因,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当时有许多教师要求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而这部小说给他们塑造了一个可以让他们仿效的模型——当然,实际上体现的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理想。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们为了某一天刑满释放,得到超脱而干沉重的活儿;那么这样的生活必将使人痛苦厌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的崇高的爱。也许它听起来很"口号",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我不需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还有很多。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教师跟所有的人一样,他也要作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因此就需要时间。

那么,总的来说,能不能使教师的工作中有一些空闲时间呢?怎样解决这个时间问题呢?这个问题也像学生的智力发展问题一样,是涉及整个学校生活的综合性问题之一,它是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全部活动是怎么安排的。

自己的每一节课,都会说是终生都在备这节课的。

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请保留此标记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水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关于这一点,还得另外再提几条建议。

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

这里想给小学教师提出几点建议。

亲爱的同事,请你记住:所有中年级和高年级教师的时间预算表都取决于你,你在教学和教育工作中是创造精神的缔造者。

请你记住: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在学业上落伍,这主要是他们不会学习、不会掌握知识的结果。当然,你应当关心使儿童的一般发展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是,你应当首先教会儿童熟练地读和写。

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

幸福是什么?很难有准确地定义。其实幸福对于每个人来说,是自己来衡量的。只要自己感觉幸福就好。十年前,我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体验我的老师那种幸福。

教书和读书生活,使人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创新型教师,爱岗敬业是创新型教师应具备的首要条件。他不但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而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吾以培养新世纪之英才,振兴中华为己任,虽生活清贫,但仍以春蚕的精神、红烛的风格、蜜蜂的作风、绿叶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奋力拼搏,无私奉献。

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努力去做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才是一名幸福的教师;作为培养祖国下一代的人民教师要有表率作用,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意识,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一言一行对学生的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定要坚持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以德修身﹑率先垂范。做一名无愧于“春蚕”、“蜡烛”美喻的优秀教师,把自己美丽的青春和腾飞的事业投入实际的工作中去!

一、填空 1、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知识体系、创造活动、社会结构、社会生产力、文化形态。 2、科学知识包括:客观事实;规律。 3、科学的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探索、解释、考验。 4、科学的社会结构,是由科学研究体系、科学后勤部门和科学管理机构等共同组成的。 5、科学劳动软件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本学科、本领域的历史资料,前人认识的成果,各种实验资料、科技情报、图书期刊等。它是科学研究的原材料。硬件是指各种科学工具、物质技术手段。 6、60年代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科学家。1969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明确提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7、80年代的科学教育目标是,为培养科学家转向面向全体学生而无论他今后是否从事科学工作。1985年,美国开始了以提高全美国人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的科学技术教育计划。提出了“为全美国人的科学”称为“2061计划”。1988年英国提出科学为大众的观点。 8、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数学方法、系统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控制论方法、特殊研究方法等。 9、大脑有神经细胞140——150亿。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中间以“胼胝体”相连。左半球是以线性方式处理输入信息的,而右半球则以视觉空间的非线性方式处理输入信息的。右脑开发理论的创立者,是美国医学生理学家斯佩里博士。 10、斯佩里博士于1981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他的理论贡献主要是脑——意识关系的论述,其中包括修改意识概念的学说。 11、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主要分管思考、语言、书写、计算、判断、推理。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负责操纵感觉领域如认识形体、鉴赏绘画、欣赏音乐。左右脑平衡发展,是智力良好的基础。人的显意识功能主要集中在左半球,潜意识功能主要表现在右半球。 12、绝大多数的创造性工作都需要直觉和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 13、操作能力这一概念包括除了实验能力外,还包括科技活动的制作能力和生产劳动基本技能的操作能力。 14、神经科学是60年代末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它研究人和动物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其目的在于揭示人脑的奥秘。 15、在建构哲学中,有两个概念,一是“神经网络封闭性”,另一个是“认知结构封闭耦合”。 16、神经网络封闭性可用如下三个方框表示:人接受外来信息,产生行动的过程简化为三个框框组成的路线。第一个是感受器接受信息,然后感受器传递给中枢神经,最后中枢经过加工传送给效应器,效应器产生行动。 17、感受器除了接受外来信息(I)以外,还要接受效应器反馈的信息(S)。由于新信息占的比例太少,所以系统论就把它看作是封闭系统。 18、认知结构封闭耦合也用两个方框表示。第一方框表示客体,就是我们认识的对象。第二个方框表示人。 19、我们把神经网络封闭性和认知结构封闭耦合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得到两个结论:一、人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所感受的信息中绝大部分是自身把馈的信息(I:S=1:10万)。二、即使来自外来客体的新信息也是经过主观操作过的信息。于是,人对事物的认识有赖于人自身的认知结构,也就是说人的认知结构决定了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因此,从小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们的认知结构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20、20世纪中叶的“会合论”认为,知识的发生、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是“内在本性和外在条件复合的结果”。 21、皮亚杰强调知识的发生过程是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而不断建构的过程。 22、教育的目的要求,措施都是外在东西如何使学生内在素质得到变化才是关键,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内化,内化的好坏是教育效果的大小成正相关的。 23、STS教育包括科学,技术和社会。STS中的“科学”,不只是静态的科学结论,而且包含动态的科学过程。技术是客观的物质手段与主观的精神因素相互结合的产物。 24、自然课和知识内容由4个系统和8个单元组成。4个系统是: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物理科学、宇宙和空间科学。8个单元是:生物、人体、水和空气、地球、力和机械、声光热、电和磁、宇宙。 25、科学教育评价的特征:一是方向性和教育性。二是整体性和综合性。三是动态性和主体性。四是科学性和可行性。 26、所谓学习情况的全面评价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认知领域:学习能力、智力水平、创造能力,知识、技能的掌握运用情况等。二是情感领域:兴趣爱好,合作精神,自我发展倾向,态度,价值观,社会性等。三是操作技能:口头语言表达,实验操作,劳动、美术创作,表演(语言与动作协调)等。 27、80年代我国生物学家把分子生物学(包括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与生态学列为当前生物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无疑是正确地反映了现代生命科学的总趋势。 28、遗传学(主要是分子遗传学)不仅是20世纪下半叶生物科学的带头学科。促进生育生特学的蓬勃发展。 29、构成生物体的物质种类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蛋白质和核酸。 30、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而构成新陈代谢的所有化学变化,都是在酶的催化之下进行的,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蛋白质都是由20种氨基酸以肽连接而成的。 3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承担者,核酸分子是由许许多多核苷酸相连接的长链。根据核酸结构的不同分为两种,一种叫脱氧核糖核酸,英文缩写为DNA,另一种是核糖核酸,英文缩写是RNA。 32、遗传信息由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过程,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核心,通常称之为中心法则。 33、一些著名的遗传学把遗传学概括称为基因学,因为现代遗传学主要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学科。 34、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在细胞核中有一种物质叫染色体,它由一些叫做脱氧核酸(DNA)的物质组成,DNA带有生命的遗传信息,它由两条很长的以螺旋形式相互结合的“链”构成,“链”上带有密码。人约有10万个基因,而每个基因是由密码来决定的。人的DNA中共有30亿个分子密码,排列组成10万个基因。 35、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科学,细胞的结构、细胞遗传、细胞的繁殖与分化、细胞信息的传递与细胞的通讯等是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36、一个单一的受精卵细胞怎样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分化成为一个由千千万万不同类型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组成的成熟个体,一直是细胞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发育生物学的中心内容。 37、发育生物学当今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细胞的基因如何按一定的时空关系选择性地表达专一性的蛋白质,从而控制细胞的分化与个体发育。 38、神经科学是研究人与动物神经系统(主要是脑)的结构和功能,在分子水平、神经网络水平、整体水平及行为水平阐明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活动规律的学科群。 39、生物技术的核心支柱是基因工程(乃至蛋白质工程),与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一起构成生物技术。 40、70年代,Berg首次利用内切酶把分属两个不同种属的DNA蛋组到一起,创建了重组体DNA技术,即俗称遗传工程或基因工程。 41、1997年2月27日,英国刊登了格兰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威尔穆特等人利用克隆方法培养出一只基因性状与提供细胞的成年羊完全一致的绵羊“多利”。“克隆”是英文单词“Clone”的音译,其含义是无性繁殖。克隆技术在现代生物中称为“生物放大技术”。多利就是利用一头母羊的体细胞复制出来的。 42、未来农业发展主要靠基因工程。转基因植物从1986年进入大田试验。 43、氢能有“新一代绿色能源”之称。可再生能源,有“液体黄金”之称的乙醇。 44、物质结构研究的当代进展总结出如下规律:所有的粒子的运动遵循四种基本力的相互作用规律。夸克、轻子和传播子(即传递力的粒子)是更为基本的粒子。四种基本力即:引力、电磁力和强力的相互间作用规律。 45、根据作用力的特点:粒子分强子、轻子和传播子三大类。粒子物理研究的工具是高能加速器和粒子探测器,自60年代出现高能粒子加速器。 46、材料、能源和信息技术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按大的类别来说,材料可以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四大类。按材料的使用性能来看,可以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 47、激光的性质:一、定向发光。二、亮度极高。三、颜色极纯。四、闪光时间可以极短。 48、激光器的结构基本上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工作物质、泵浦源、谐振腔。 49、目前利用和将来可望利用的能源:水力、地热能、核能、岩石圈以外的其他能源包括风能、海洋的潮汐能和波浪能以及太阳能等。 50、水力发电具有很多优点:无污染、运行费用很低、水库寿命一般比火电站和核电站长,而且水库还有多方面的效益等等。 51、地热能指地下热岩和热液中所储存的能量,通常以三种形式存在:干蒸气、湿蒸气和热水。 52、空间科学是以地球系统、大阳系、银河系、局部宇宙、生命物质的起源和演化这些空间客体为对象,用新的手段和方法研究传统的科学前沿难题,并不断取得关键性进展的学科。 53、直到20世纪,以众多观测事实为依据的科学的宇宙起源和演化理论才正式宣告诞生。一是现代宇宙学的诞生,1916年,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二是宇宙膨胀的发现,1924年,弗里德曼在广义相对论的框架下,从理论上论证了宇宙要么膨胀,要么收缩,决不会保持静止状态。三是宇宙的年龄。四是轻元素的起源。五是微波背景辐射。六是宇宙的物理演化史。 54、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 55、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有:光、热、土、水、气、动植物、以及这些自然要素与人类长期共处所产生的各种依存关系。 56、环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终极物质来源;二是它承受着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和各种作用结果。 57、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及其运动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以信息科学方法论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特别是其中的智力功能为主要研究目标的一门新兴的横断科学。 58、微电子技术是微小电子元器件和电路的研制、生产以及用它们实现电子系统功能的技术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最主要的就是集成电路技术。 59、集成电路是指以半导体晶体材料为基片,采用专门的工艺技术将组成电路的元器件和互连线集成的基片内部、表面或基片之上的微小型化电路或系统。 60、一般将集成100个晶体管以下的集成电路称为小规模集成电路。集成100~1000个晶体的集成电路称为中规模集成电路。70年代集成电路已经进入1000个以上元器件的大规模集成时代。80年代可以看作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时代。 61、1946年冯·诺依曼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 62、计算机软件:构成计算机基本部件的集成电路以及处部设备等部分,称作计算机的硬件。为了完成管理计算机本身,或针对不同的信息处理任务而编制的程序,称做计算机软件。 63、软件根据其所起的作用分成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系统软件就是指一种特殊的管理计算机系统或为计算机系统服务的程序。为了解决特定的问题所编制的程序称为应用软件,它是使用通用计算机解决特定任务的程序。 64、科技活动的方式:个人活动。科技社团活动。群众活动。班级活动。

自考小学科学教育笔记范文

小学教育专业自考科目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学语文、科学·技术·社会、美育基础、英语(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实践)、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科学教育、小学班主任、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原理、中外文学作品导读、汉语基础、高等数学基础、数论初步、教育实习。 自考报名条件 1、凡具有本省正式户籍的公民,不受年龄、职业、学历的限制,均可就近报名并参加考试。外省在我省工作学习的人员,也可就近报名参加考试。 2、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或备案的各类高等学校的专科毕业生,可直接申请报考本科段(独立本科段)。 3、考生专科(基础科段)、本科段(独立本科段)可同时兼报,但在领取本科毕业证书前必须先获取专科毕业证书。 4、实践性学习环节考核、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毕业考核等,须按规定在本专业涉及实践课程理论考试全部合格后才能报考。 5、提倡在职人员按照学用一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报考专业。对某些行业性较强的专业(如公安管理、医学类专业等)将根据专业考试计划的要求限制报考对象。 自考网上报名流程 1、登录各地自考网上报名网站(新生需注册并填写相关资料,老生根据自己之前的账号进行登陆)。 2、到自考办网站规定的指定银行办理一张缴费用银行卡。 3、办理银行卡后的新生,和有银行卡的老考生按照报名网站规定的报名流程完成网上报名。 4、网上报名成功后的新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到自考办指定的地点进行摄像制作准考证。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小学教育本科要考28科,分别为英语(二)、心理学、公共政策、中国文化概论、科学.技术.社会、学前比较教育、美育基础、教育管理原理、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法学、教育管理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外教育简史、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应用文写作、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高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小学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自考小学教育专科要考21科,分别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语文、科学.技术.社会、英语(一)、美育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教育原理、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科学教育、小学班主任、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数论初步、高等数学基础、中外文学作品导读、汉语基础。自考/专升本有疑问、不知道自考/专升本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专升本考试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自考小学科学教育重点笔记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要点●《沉浮》单元解读: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9、(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10、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11、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1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13、(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14、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15、(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观察实验1. 不同物体的沉浮受什么影响;同一物体的沉浮受什么影响。。简答题: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动热》单元解读: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16、(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17、(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科学实验:1、三种状态的热胀冷缩的实验。2、制作保温杯的材料以及他们的作用。●《时间的测量》单元解读: 科学概念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10、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1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1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17、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18、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19、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20、(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科学实验:1、摆的研究实验。2、水钟实验,尤其是影响水钟记时准确的因素有那些?3、关于摆长的研究。●《地球的运动》单元解读:科学概念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3、(“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10、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11、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1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3、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14、(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15、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16、(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17、(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18、(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19、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20、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21、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22、(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食物的旅行》读书笔记 通过学习《食物的旅行》我初步明白了食物是怎样旅行的,基本如下: 1.食物在口腔中被唾液酶把淀粉初步分解成麦芽糖并把食物弄碎 2.然后到达了胃里在胃里把1部分水和酒精消化掉并把麦芽糖转化为葡萄糖但是脂肪没有被分解(就是把吃的东西分解成食泥比如某些人醉酒后呕吐出的东西)主要把食物弄横泥状做简单吸收 3.然后到达了小肠在小肠里是最重要的消化过程小肠细而长里的绒毛突起较多这样就可以充分吸收水脂肪和葡萄糖和各种无机盐(维生素)主要起消化作用 4.接着到达了大肠大肠不光是储存食物残渣最近科学家还发现大肠可以使食物中剩下的膳食纤维得到吸收膳食纤维里有一些促进消化和一些别的功能(请等待科学家的进1步发现吧)粪便中的物质就是事物残渣和没被消化的物质大肠主要起贮藏粪便的作用 5.最后食物的残渣会被排除体外。 以后,我要更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掌握更多科学本领。读《恐龙的灭绝》体会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人们仍在不断地研究之中。长期以来,最权威的观点认为,恐龙的灭绝和6500万年前的一颗大陨星有关。除了“陨星碰撞说”以外,关于恐龙灭绝的主要观点还有以下几种: 一、气候变迁说。二、物种斗争说。三、大陆漂移说。四、地磁变化说。五、被子植物中毒说。六、酸雨说。 恐龙的全部灭绝是一个奇特的事情。好在我们现在获得了一些珍贵的恐龙化石,使科学家们的研究工作能够进行。我们希望不久的将来,这个谜一定会解开。同时我们应该知道,任何一种生物都要经历产生、繁荣、灭亡的过程。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并不会因为那一物种庞大强盛而改变。恐龙灭绝了,随后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更多的更高级的生物世界把地球装点得更加美好。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讲了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讲了课程的总目标和三个分目标: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以及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第三部分为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第四部分为实施建议。第五部分为附录。下面我分别说说课程标准的性质、基本理念、内容标准和教学建议方面的内容。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因为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启蒙课程的科学课,必须要精心保持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他们懂得与环境和谐相处,同时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个性,开发创造潜能。 二、基本理念 1、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为全体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还要考虑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如性别、兴趣、生活环境、智力水平等。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尽可能多地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 3、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但是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应当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 4、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在学习内容和活动方面应选择贴近儿童实际生活,同时又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他们以后的人生建造打下基础的一些内容。 5、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开放性具体表现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 6、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评价指标应是多元的,评价方式也应是多样的,不能只是传统的测验、考试,评价结果采用等级、评语、量表、图示等方式。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家长等。 三、内容标准: 1、科学知识 2、科学探究 3、科学态度 4、科学技术与社会 (1)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 认识科学探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2)科学态度的具体内容标准; 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3)科学知识分为三个大的板块: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空间科学、生命世界有两个核心主题:生命的主要特征、生物的分类与多样性、人类。现行课标中的生物与环境被分解到了三个主题中。物质世界有三个核心主题:(1)、物体与物质 (2)、运动与力 (3)、能量的表现形式其中物体与物质由四个部分组成:物体的特征 、材料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利用运动与力由三个部分组成:位置与运动 、常见的力、简单机械能量的表现形式由五个部分组成: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光的传播 、热现象、简单电路、磁现象、 能量的转换地球与空间科学有两个核心主题:地球与太阳系、自然环境保护内容标准是总目标与分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分别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五个方面展开,每一条具体内容标准并不代表一个课题,是学生在小学结束时应该达到的程度。

  •   索引序列
  •   自考小学科学教育笔记
  •   自考小学科学教育笔记归纳
  •   自考小学科学教育笔记整理
  •   自考小学科学教育笔记范文
  •   自考小学科学教育重点笔记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