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自考大学语文笔记整理大全人教版

自考大学语文笔记整理大全人教版

发布时间:

自考大学语文笔记整理大全人教版

发布时间:

自考大学语文笔记整理大全人教版

1、作者归类

作者属于唐代诗人的有:王昌龄、张若虚、王维、李白、杜甫、张继、孟郊、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李商隐。其中,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甫属于盛唐诗人。张继、孟郊、刘禹锡、白居易为中唐诗人。杜牧、李商隐为晚唐诗人。

创作词的几位作者的有:李想、柳永、苏武、李清照、辛弃疾。

2、体裁归类

五言古诗:《迢迢牵牛星》、《归国田居》、《游子吟》。

七言古诗:《春江花月夜》。

七言绝句:《出塞》、《送元二使安西》、《枫桥夜泊》、《乌衣巷》、《江南春》、《夜雨寄北》。

七律:《蜀相》、《书协》。

五律:《赋得古原草送别》。

3、题材归类

送别诗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送元二使安西》。

相思诗有:《迢迢牵牛星》、《夜雨寄北》。

“虞美人”、“望海潮”、“水调歌头”、“武陵春”、“水龙吟”、“沁园春”均为词牌名。

答题技巧:

一、自考大学语文科目单选题内容主要包括作家作品、中心论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文章体裁等,在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唯一正确的答案,相对容易得分。答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自己的识记,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既省时又有把握;二是把握不准时应采取比较的方法,排除筛选,确定唯一正确的答案。

二、自考大学语文科目多项选择题多考综合比较的内容,在5个答案中选择2至5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难度较大。答题也要根据自己对教材知识点的熟悉掌握,采取比较法、排除法,一一甄别,切忌凭猜测、靠感觉作答。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知识要点

考生在备考成考专升本的过程中,必须熟悉各科目的考试重点,明确备考方向,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备考计划。下面我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大学语文课文知识要点,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论语·季氏》

课文知识要点提示

1.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论语·季氏》。《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记言为主。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2.孔子反对季康子攻伐颛臾的理由

“季氏将伐颛臾”这一事件发生在春秋末期的鲁国。鲁哀公在位时,国内季(康子)氏专权。费地是季氏的封地,为了扩张势力,季氏欲吞并近邻颛臾。孔子的弟子冉有、季路为季氏家臣。

季氏发兵前,冉有、季路将此事向老师孔子汇报。孔子因此严厉谴责了季氏的错误决策,也批评了弟子们作为家臣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孔子和弟子一共有三次对话,在第一次对话中就陈述了反对季氏攻伐颛臾的理由有三: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3.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这一主张出现在课文的第三段,孔子在驳斥了弟子冉有的自我辩护之后正面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4.议论方式。驳立结合

本文是对话形式展开的驳论文。由冉有的三段话,引出孔子的三段议论。冉有三段话:报告事实,推卸责任、为季氏辩护。孔子抓住冉有的三段话,一一加以驳斥,并在驳论中正面阐述自己主张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观点。本文总体上是驳论,孔子以治国以礼反驳季氏将伐颛臾;以家臣应尽职尽责驳“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以为政以德驳“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但驳论之中有立论,在驳斥之后正面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治国以礼,为政以德。在对冉有的批评中,提出“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不断将自己的观点推向深入。

5.论据的多样性

历史材料:“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现实事例:“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名人名言:“周任有言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6.双重比喻句的作用和含义

本文的重点双重比喻句是“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一是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龟玉。季氏攻伐颛臾,好比虎兕从笼中出来伤人,颛臾无辜受难,如同龟玉毁于椟中。第二层含义是将冉有和季路比作守柙护椟之人,无论是季氏出兵还是颛臾被毁,冉有和季路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7.反诘句的作用

本文的反诘句有:“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反诘句的作用是增强感情色彩,加大说理力度。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课文知识要点提示

1.作家作品

本文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和孔子合称“孔孟”,同属儒家学派。孟子主张施仁政,行王道,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本文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议论文。

2.中心思想’

本文记录了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具体阐述了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根本措施和统治者应持有的正确态度,表现了孟子的王道仁政的思想。

3.连锁推理

所谓连锁推理是以前几句得出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新的结论;再以新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更新的结论。这种推理的好处是可以使文章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前后承接紧密,气势强劲。本文运用了连锁推理的地方有两处:(1)在论述行王道的初步措施时,孟子以“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湾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为前提,推出了“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的结论。接着以此为前提,推出“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的新结论。最后又以这个结论为前提,推出了“王道之始也”这一更新的结论。(2)论述行王道的根本措施的时候,孟子由“五亩之宅”“鸡豚狗彘之畜”“百亩之田”等措施人手,推出“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的结论,再由此结论推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新结论。

4.排比句的作用

本文中有两组排比句:“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排比句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

5.比喻的作用

本文著名的比喻是“五十步笑百步”,是孟子在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时使用的,说明梁惠王与邻国之君在治国方法上无本质的区别,否定梁惠王的“尽心”之说。还有一处比喻是在论述使民加多的正确态度的时候,运用了“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的比喻,揭露梁惠王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错误观点。比喻将抽象的道理阐述得形象而生动,具体而深刻。

《庄子·秋水》

课文知识要点提示

1.作家作品

本文节选自《庄子·秋水》。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庄子和老子合称“老庄”,同属道家学派。庄子在哲学上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庄子散文是先秦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的,多采用寓言形式。

2.文章主旨

在无限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有限的。在客观上,这一主旨给今人的启迪是学无止境,认识无止境,不能满足,应努力进取。

3.寓言说理

《秋水》一文通篇采用了寓言的方式说理。文中的主要人物北海若和河伯是庄子虚构出来的神话人物。北海若是庄子思想的化身。文章通过两个神话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

4.比喻论证

在论证上,多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抽象道理。在论述一个人的认识不可能超越其生存环境的限制时,连用了“井蛙”“夏虫”“曲士”三个比喻,这是将同一类型的比喻集中在一起比较论证。又如论述人的认识十分有限这个问题时,连用了几个比喻:“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梯米之在大仓乎?”等。也包含性质相反的对比论证,如将“曲士”与已自知浅薄的河伯对比。在不同的层面上运用比喻,可以把抽象的道理表现得深入浅出,易于理解。

《大同》

《礼记》

课文知识要点提示

1.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成书于西汉中期,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大同:即人类的理想社会,大团结、大和谐的社会。按照儒家学说,五帝时代(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是大同社会,是“大道之行”的时代。本文是孔子参加鲁国的祭礼后,与弟子子游的一番谈话。

2.文章主旨

孔子对春秋末期的社会现实不满,论述了“大同”“小康”理想社会,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以及对“克己复礼”和重建“大同社会”的美好憧憬。

3.大同社会与小康社会的区别

大同社会“天下为公”,“选贤举能”,“礼”自然运行于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人欲与礼自然融合,人顺应自然;“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物质极大丰富,“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小康社会“天下为家”,世袭制“大人世及以为礼”。圣人用“礼”约束人欲,治理天下。“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以(礼)设制度”,“以立田里”。社会治安,“城郭沟池以为固”,“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4.正反对比

本文以正反对比的方法凸显了大同世界和小康社会的不同,表现在社会所有制和政治目的的不同,人事制度、人际关系的不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同,社会治安不同等方面。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孔子对“大同世界”的强烈向往,对当时社会礼崩乐坏的强烈不满。

5.排比修辞

排比可以增强文章的说理气势。文中多处运用了排比。例如:“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等。

1、学习目标

本部分共选诗词25首。其中古典诗13首,现代诗5首(包括外国诗1首),古典词5首,赋1首,曲1首。通过者25首诗词,赋,曲的学习:

1>、要掌握诗词的主要写作特点;

2>、提高阅读欣赏诗词歌赋的能力;

3>、掌握有关诗词歌赋的作家;

2、学习建议

要认真阅读课文中所选的诗词,要在读通,读懂上面下大功夫。尤其要求背诵的诗词必须要背诵,通过读通读懂所选的诗词,在此基础上来理解掌握诗词的写作特点。

对于诗词的一些经常使用的写作手法,如比兴,借典故抒情等,要重点掌握。

对每篇诗词后面的“提示”要认真研读,因为“提示”是我们掌握此首诗词的“纲”,十分重要,切不可诗词还没有读熟,“提示”还没有弄懂,弄清,就急急忙忙去做题,这样就会本末倒置。

在读熟诗词,弄清弄懂提示的基础上,再适当地多做些练习题,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学习的难点与重点

每首诗词的学习要点与难点,见每首诗词的讲解。

诗词总的学习要点与难点有如下几方面:

掌握诗词的特点:以丰富的情感表现生活;对生活高度集中概括;语言凝炼,富于形象性,富于节奏美与韵律美。

古典诗歌分类

律诗:每首诗八句的为律诗;每句五个字的.为五言律诗,每句七个字的为七言律诗;

绝句:每首诗四句的为绝句;每句五个字的为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为七言绝句;

楚辞:楚国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诗中常用语气词“兮”。

乐府:乐府作为一种诗体,是由汉代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而来的。汉代以后袭用乐府旧题,如李白的《行路难》;唐代白居易发起新乐府运动,写当代的事情,叫新乐府,如《杜陵叟》。

歌行体诗:唐代以后,出现古体诗,又叫古风;形式比较自由,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词:

词牌:每种词调都有自己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如“虞美人”“八声甘州”“声声慢”等等。在初期词牌名和词的内容经常有关联,到了宋代,词牌名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关联,为了点明题目,有的词另有题目,如苏轼《江城子》,题目是“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词大致分为两派:

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曲:一般指“元曲”。元曲包括两种文体:一种是“散曲”,属于诗歌一类;一种是剧曲,又叫杂剧,属于戏剧一类。

“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相当于词中的一首小令,“套数”是由若干曲子组成的大篇作品。“带过曲”小令完后,作者还有话要说,再选一个宫调相同的曲调继续写,并在两个曲调之间用空格隔开。

赋:是一种半诗半文的文体。主要特点是铺陈事物。如苏轼的“赤壁赋”,讲究文采,对偶,韵律,常采用主客对答形式。

赋的分类:分为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騈赋,文赋。

比兴:比兴是一种表现手法,在诗词中运用很多。比:“以他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兴之辞”。比兴往往连用,简单的说,比兴就是借与主体事物有关的事物起笔,引出并展示主体事物的手法。可以加强作品的表现力。如“氓”,“行路难”,“无题”,“摸鱼儿”等等。

用典:用典是一种修辞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如“摸鱼儿”“短歌行”“行路难”“破阵子”“长亭送别”等都大量运用用典的修辞手法。

研究对象

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艺术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原理、范畴、原则和方法等。

学科性质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学科,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的科学体系。

学科任务

1、系统和全面地阐释艺术活动的基本规律,确立进步的、科学的艺术观。

2、了解艺术活动系统各个环节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艺术活动的规律与特点。

3、指导人们遵循审美规律和艺术规律进行能动的创造、接受和批评。

研究方法

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2、运用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研究艺术活动的实践与发展。

3、运用艺术学科特有的研究方法,研究艺术领域的各种问题。

客体世界

即艺术活动所反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是艺术创造的主要对象。

艺术创作与制作

艺术创作即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和材料,所进行的从审美意象到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创造性活动。

艺术制作与艺术创作密切相关,它更多地体现出以物质性制作为主的特点。在当代艺术活动中,艺术制作显示出重要的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义。

大学语文自考重点有:

1、《科学的春天》主要采用了三种论证方法:归纳论证法、类比论证法、演绎论证法。

2、《统筹方法平话引子》的特点是通过简单生活事例的分析解剖,来说明复杂的科学道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3、《论气节》的论证方法主要是归纳法,但作者在进行论证时,又应用了大量的对应词语,从而体现了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的统一,体现了作者注意判断与分析的写作特点。

4、《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主要考核点是记忆课文作者竺可桢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

5、《桥的运动》主要考核点是记忆课文作者茅以升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识记文章说明的中心和要点。

自考大学语文笔记整理大全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大学语文自考教材考试重点,大学语文考试题及重点资料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考大学语文好考吗你好:《大学语文》是一门文化基础课。文化基础课仿佛很“散漫”,容易满足于一知半解、星星点点。特别是成年人,急于掌握专业,无心留恋于文化基础。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大学语文》作为文化基础课,很多内容需要认真学习,历史、时代、作家、作品等等,都需要尽可能多多记住,以便于在头脑中绘制一张丰富多彩的文化地图。学习“中国文学史概述”记住“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为了大致了解中国的文学史,大致了解五十几位作家在历史上的地位,《大学语文》教材在《附录》中撰写了“中国文学史概述”,编制了“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这两篇虽然是《附录》,但还是要学习的。“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中国文学史概述”不仅有助于直接深入了解其中编入《大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家和作品,对提高考试成绩,提高一般文化素质也是有帮助的。记住入选作家的生平经历等情况《大学语文》共收57位作家,65篇作品。其中57位作家都有300字到500字的简要介绍,介绍作家的生平事迹、思想倾向、风格流派、艺术特点、历史地位、作品文集等。它们都是了解作家的必要资料,也是分析作品的参考资料。对于这些资料,考试题中常有,应该强迫自己记住。记住的方法可以用红笔在介绍中划线,也可以花费一点时间做更简要的笔记,要把作者的生平事迹的主要方面,如业绩、贡献、思想倾向、艺术风格流派、影响等记住。努力学习古代汉语知识《大学语文》教材共收古文作品43篇,约占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二。这43篇的字、词、句的注释比较详细,是为了适应自学考生的实际水平和便于“无师自通”而特意编辑的。对这些注释,可以根据自己的陌生程度和试题常见,为阅读常用的字词句进行笔录,便于重点复习。此外还有两个材料值得注意,一个是课文后面《思考与练习》中有关虚词的比较用法,一个是教材后边《附录》中“中国古代汉语语法常识”。这两个材料收词不多,而且举例一般出自《大学语文》,有助于复习。前者可以集中摘录下来,后者不妨用书而不必摘录。强记名言名句背熟10篇重点诗歌《大学语文》65篇,几乎篇篇都有名言名句。名言是文章中的一段话,往往语意畅达,说理透彻,言简意赅。名言、名句、名段,考生应该记住,或应该记住大意。考试大纲要求背诵的10篇诗歌,最好抄成卡片,随时随地复习。认真阅读作品培养理解分析能力《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目的,主要是下面三个方面:一是重在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学知识,提高文化素养;二是重在理解作品和分析作品,学习前人优秀思想道德传统和表达技巧;再者是在前述两者的基础上练习写作,提高表达和应用能力。另外,还要培养对作品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一是通过阅读作品来进行;其次是结合作者的思想倾向来进行;再次是联系时代历史背景来进行,等等。这些方法可以综合起来运用。研究考试大纲和历届试题提高应查能力为了《大学语文》的自学和考试,还要仔细研究课程自学考试大纲和揣摸历届的试题。考试大纲概括地叙述了自学考试的方向,具体地例举了课程的自学考试内容,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以及考试内容、考试范围、考试标准等等,都有明确规定,是自学《大学语文》课程的依据。它十年如一日,保持稳定,应该经常放在案前以备随时参考。历届《大学语文》试题是根据考试大纲编制的,形态上也维持不变。考生通过对历届试题的研究,可以揣摸考试的标准、熟悉考试的题型、了解考试的范围、研究考试的内容、掌握答题方式。根据近几年的试题,大致有如下题型:一、单项选择题。它的内容由三部分组成:作家作品知识、课文分析和文体知识。二、多项选择题。它的内容由四部分组成:作家作品知识、课文分析、文体知识和语言知识。三、填空题。它的内容大致由四部分组成:作家作品知识、课文分析、文体知识和要求背诵的诗词。四、词语解释题。主要是古代文词语,也有近代文词语。五、古文翻译题。六、简答题,一般是考察课文分析。七、简析题,一般也是课文分析,主要是精读课文。八、作文。了解这些试题,我们就可以掌握学习和考试的主动权。自考的大学语文有哪些课文是重点的都不要去背,理解请问在哪里才能买到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大学语文全国高等教这类书很好买的,在各个自考报名点有售,而且各个考试书店也有.自考考试报错了大学语文专科报成本科自考考试报错了,大学语文专科报肯定通过了,本科比专科学历高嘛!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读书笔记 如果问中国人最熟悉的作家是谁,我相信答案一定是鲁迅。尤其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12年的基础教育,语文课上鲁迅的文章占据绝对统治地位。平均下来,每年至少要学两篇他的文章。他以“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身份而为中国人熟知。在我这一代人的心目中,他更是“战斗、激愤和难懂”的代名词。而我亦不能免俗,想起初中和高中时到了学鲁迅文章的时候,我都会无谓地笑笑:“又来了!”,带着一丝嘲讽和无奈。 直至高中快毕业,我读《伤逝》,蓦然发现其中的哀婉忧伤,那种对于生活与人性剖析,决不是单单用“文思革”的那套理论就能读懂的,决不仅仅是在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 想到这里,我才发现,原来自己之前对鲁迅的解读,是多么的片面。模模糊糊的想起我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时候:那时我还在上小学,我们学《少年闰土》,我怀着敬畏的心情却读那篇文章,可背下的是“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那时的感觉,明明是优美而流畅的。只可惜,这些印象,在其后的岁月中,竟被逐渐忽视与淡忘。那个多面的、立体的、复杂的作者,被我们拍成了平面的革命宣传画,插上了思想家和战士的标签,高高地挂在了墙上,被人当作神一样供奉,让人敬而远之,让人兴趣全无,甚至连他那些高超的写作技巧、耐读的语言文字,都被我们无情的忽略。 本学期,心血来潮下,我选了语文课,又开始学语文。课程学习的第一个作家又是鲁迅,不过,这个鲁迅和我中学时起那个革命宣传画似的鲁迅似乎大有不同。我们告别了战斗性的杂文和小说,我们正在学的文章,是他彷徨矛盾的自序,使他充满哲理的《野草》。 初看《野草》,我的目光更多的落在了其瑰丽而浓墨重彩的那一面。比如《秋夜》中浓重的色彩、或嶙峋或温柔的种种形象;比如用着奇幻的色彩掩了哲思与彷徨的《死火》、《影的告别》;比如艰涩难懂而又布满死亡那个气息的《墓碣文》……这些文章的意象奇幻,所载之道艰深,从气质上来看,和我所接触过的鲁迅之文友极大的不同。再看《野草》,窥见了作者奇妙而复杂的心理世界。《秋夜》中那嶙峋的枣树、扑火的飞蛾、粉色的小花是在指示什么?是作者的心理活动,还真的是作者与相差17岁的学生间的爱情?《死火》和《影的告别》中的那些进退两难的困境,是不是鲁迅一直以来的心境,如他一直与社会保持的那种淡淡的疏离?《复仇》对旁观者的憎恶、《风筝》对曾经兄弟之情的追思,都不是直白的平叙,那些象征,那些暗示,须得细细体会。 待到我们上课时讲《野草》,选的课文却是那篇让人丈二和尚的《墓碣文》。课前读它,倘若说对那“自啮其身”的长蛇我们还能多多少少懂一些其中的意思的话,那开篇那些矛盾不已的言语,真真使人茫然了。直至老师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解读此文,才能把前言后语给说得通。可是对于对存在主义哲学仅仅是一知半解的我,恐怕还要再翻翻《西方现代哲学》才行。《墓碣文》短短数百字,其内容竟可艰深至此,可见鲁迅“思想家”之名非虚,只可惜我从前对这三字的理解,着实狭隘的紧。 传说鲁迅受尼采的影响很深。或许,他们真的是相似的:两个语言的天才、两个以攻击批判为本能的展示、两个矛盾的产物。本学期的大学语文课程,让我对鲁迅的了解,又多出了几个维度。这样复杂多面的出色作家,实在是很容易引发我们对他的兴趣。或许,这正是鲁迅在现当代文坛上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自考大学语文笔记整理大全图片

先看看书本最后面的教学大纲,以及考核重点,考核内容.这科1月份我考了,有点难,这个要靠多记,多理解.祝你好运哦.争取一次通过.加油!

大学语文自考重点有:

1、《科学的春天》主要采用了三种论证方法:归纳论证法、类比论证法、演绎论证法。

2、《统筹方法平话引子》的特点是通过简单生活事例的分析解剖,来说明复杂的科学道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3、《论气节》的论证方法主要是归纳法,但作者在进行论证时,又应用了大量的对应词语,从而体现了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的统一,体现了作者注意判断与分析的写作特点。

4、《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主要考核点是记忆课文作者竺可桢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

5、《桥的运动》主要考核点是记忆课文作者茅以升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识记文章说明的中心和要点。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比较多,考生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背诵和记忆。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复习重点及笔记总结,供参考。中国当代文学史自考本科知识点归纳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五四新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辛亥革命不彻底,未从根本上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社会思想领域为配合袁世凯称帝掀起复古逆流;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2)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两大口号:民主(Democratic)与科学(Science)(3)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其酝酿过程中,派生了五四文学革命,它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开端。(4)五四文学革命发起与开展情况:主要发起者:陈独秀(1879-1942)、胡适(1891-1962)、李大钊(1889-1927)、钱玄同、 刘半农、周作人等主要阵地:《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新青年》编委会成员: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高一涵、胡适等《新青年》:《新青年》: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阵地,1915年在上海创刊,由陈独秀主编,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新青年》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和社会进化论。从而掀起了五四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发表于《新青年》文学革命重要文献:(1)1916年10月《新青年》二卷二期(通信栏)胡适率 先提出“文学革命需从八事入手”;(2)1917年1月《新青年》二卷5期,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将“八事”概括为“八不主义”,提出“文言统一”的主张,打出白话文和施、曹、吴现实主义作品是中国文学之正宗,正式揭开文学革命序幕;(3)1917年2 月《新青年》二卷六期《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阿谀的、雕琢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4)1918年12月《新青年》五卷六期,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提倡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文学,对胡、陈的文学革命理论具体化和深刻化;(5)1919年1月《每周评论》第五号,周作人发表《平民文学》,提出人的文学应该以广大平民为主要描写对象;(6)1919年《新青年》六卷五号为“马克思主义专号”,由李大钊主编,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二、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理论及文学译著:严复译赫胥黎《天演论》;严复译史妥夫人《黑奴吁天录》、《一磅肉》(莎剧); 林纾译小仲马《茶花女遗事》;鲁迅、周作人译《域外小说集》……外国文艺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1)引起文学观念的重大变化;(2)对创作方法的明确意识和自觉运用;(3)文学题材和主体方面的新突破;(4)促进了文学题材的创新和创立;(5)极大地丰富了和提高了艺术描写手段。三、新文学社团与流派1、主要社团:(1)文学研究会——1921.1在北京成立,由周作人、朱希祖、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等十二人发起。文研会主张:“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一般的问题”。会员的创作多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尤其注重对社会***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矛盾与冲突。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主义,故习称“为人生”派。较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文研会会刊:《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2)创造社——1921.7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穆木天等。文学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认为作者必须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追求文学的美感,同时也强调文学的时代使命,因而文学主张本身存在矛盾。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侧重自我表现,有浓重的抒***彩。文学史习称“为艺术”派。创作社会刊:《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创造社以1925年“五卅”惨案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后期因增加了李初梨、冯乃超、李一氓、阳翰笙等人,他们提出了“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使创造社出现“左”倾倾向。1929年终被当局查封。(3)新月社—— 1929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胡适、余上沅等。多为英美留学生。最初开展戏剧活动,1925年以徐志摩为核心逐渐形成新月诗派。1926年6月之后,由于徐、闻等人陆续离京南下,新月社无形中解散。1927年,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出版《新月》月刊,《诗刊》季刊,成员增加了陈梦家、方玮德、林徽因、方令孺等,形成后期新月派。新月社至1932年停止活动。新月派是一个自由主义作家团体,受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影响较深,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却比较重视。创作上倡导新格律诗,对中国新诗发展有较大贡献。(4)语丝社—— 由《语丝》杂志主要撰稿人形成的同人团体。《语丝》杂志1924年11月创刊,主要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因倡导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而获“语丝派”的称号。语丝社的文学主张是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因而积极开展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主要成员有: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等。鲁迅是语丝派的主将。(5)其他社团—— 未名社、南国社、浅草-沉钟社、湖畔诗社等。四、五四文学创作实绩及其特点1、实绩:小说方面—鲁迅《狂人日记》(1918/5《新青年》)《孔乙己》(1918/12)《药》(1919/5)…… 黄庐隐《海滨故人》(1917)新诗方面—郭沫若《女神》(1921/8)胡适《尝试集》(1920/3) 沈尹默《人力车夫》《三弦》、刘大白《卖布谣》《田主来》、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1920)《相隔一层纸》《滑稽歌》《学徒苦》、汪静之《蕙的风》、周作人《小河》,以及朱自清、鲁迅(唐俟)、冯雪峰、康白情等人的诗作散文方面——最早五四散文由于文学论战需要,多为议论文,1920年周作人的《美文》是白话散文由议论文向抒情文演进的转折点。抒情文(美文)代表作家——朱自清、俞平伯、冰心、周作人等;议论文(随感录)代表作家——鲁迅、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剧本方面——胡适独幕剧《终身大事》(1919/3)、汪仲贤《好儿子》(1921)一、生平与思想发展道路1、寻求救国真理的爱国志士(1)家庭与童年(1881-1898)1881.9.25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周福清(字介孚),父亲周凤仪(字伯宜),外祖父鲁晴轩,母亲鲁瑞。周树人,原名周樟寿(字豫才,笔名鲁迅),二弟周作人(魁寿),三弟周建人(松寿),四弟周椿寿(早夭)(2)南京求学和接受进化论思想(1898-1902)1898年鲁迅来到古都南京,进入南京水师学堂管轮班(机关科)学习;次年初,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属矿物铁路学堂,学习矿业科,1901年底以优异成绩从矿路学堂毕业;1902年春,考取官费留学资格,赴日本留学。南京的学习生活不仅使鲁迅走出故乡,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使他开始接触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哲学等社会科学著作及其文学作品,接触了后来对其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进化论”(赫胥黎著、严复翻译《天演论》)从此进化论的思想成为他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武器。关于“进化论”:《天演论》又名《进化论与伦理学》,是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宣传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学说的重要著作。比赫胥黎早几十年的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和《生物进化论》,其学术的核心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败,自然淘汰”(物种强盛和生态平衡的规律),阐明了生存竞争是生物进化的基本法则,这一学说给教会的“神创论”以及物种不变的唯心主义自然观以致命的打击,被列宁称为“第一次把生物学置于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研究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赫胥黎借用达尔文的自然进化观点来观察人类社会,则必然导致唯心主义,因为赫胥黎只生物的人,而非“社会的人”。《进化论与伦理学》前半部分阐述自然进化的理论是科学的,后半部分用进化论解释人类社会现象,是唯心的、不科学的。《天演论》宣传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认为世界万物处在不断的、激烈的发展变化之中,新形态的出现和旧形态的消亡是自然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赫胥黎学说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鲁迅所接受的部分。鲁迅从憎恶和反对旧的封建制度的要求出发接受了进化论思想,这种反封建的愿望和要求促使他吸取了进化论中的积极因素。从进化论中,他得出了“将来必胜过去,青年必胜老年”的观点。其论文《我们怎样做父亲》、《我之节烈观》都是从生物学的观点看问题的。因此,鲁迅进化论的特点: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尚不能认识到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实质。(3)日本留学与弃医从文(1902-1912)1902年春—1909年夏,鲁迅在日本留学。其间经历了弘文学院学习日语、仙台学医、东京从文三个阶段。弘文期间:鲁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跑书店,听演讲,往集会,追求新知识和真理。赴日不久和同学许寿裳一起剪掉了辫子。1903年写下著名的《自题小像》,体现了强烈的爱国反封建思想。撰写文言小说《斯巴达克之魂》,宣扬战斗到底的斗争精神。仙台学医:1904年鲁迅耻于与清国留学生为伍,来到偏僻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希望通过医学救国。1905年下半年因课间观看《日俄战争》幻灯片,认识到“第一要著是救治国人的灵魂”,遂于1905年底决定弃医从文。1906年回到东京。东京从文:回东京后,鲁迅主要从事文艺活动,评介外国优秀文艺作品,编译了《域外小说集》,积极推介外国被压迫民族文学。并开始撰写政治论文,对近代以来的旧思想旧文化进行抨击。1907年撰写了长篇论文《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站在民主革命立场,批判复古派和洋务派,提出改造中国道路——启发民智,改造革命,所谓“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1909年下半年,鲁迅离日回国。(4)在辛亥革命的风暴中(1912-1916)1909年8月鲁迅回国,先在浙江杭州两级师范学堂担任生理学、化学科教员。次年8月应蔡元培邀请回到绍兴府中学堂任教,教授生理卫生课并担任监学。同年十月辛亥革命爆发。王金发成立绍兴府军政分府,并自任都督。鲁迅被革命政府任命为师范学校校长。1912年2月,应蔡元培邀请到南京担任。5月,迁到北京,鲁迅随部去京,任教育司第二科科长,8月被任命为检事,主管文化教育,至1926年离任。残酷的现实,使鲁迅对革命从希望变为失望、颓唐,此间占思想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进化论和个性主义。2、从革命呐喊到文学革命的旗手(1)遵命文学(1917-1923)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以《新青年》为阵地发起文学革命,连续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胡适提出了“八不主义”,陈独秀提出了“三大主张”,文学理论上的探讨得到初步的展开,但是理论的探讨需要向纵深发展,新文化、文学的革命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迫切需要以创作的实绩来促使革命运动向纵深发展。鲁迅本着“遵从文学革命”、与革命先驱取“统一步调”的原则,做出积极呼应。经钱玄同的“劝驾”,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写下《孔乙己》《药》《故乡》等小说、新诗《梦》《爱之神》《桃花》《人与时》和社会论文《我之节烈观》《我们怎样做父亲》。鲁迅将自己的小说集命名为《呐喊》,意为“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些在寂寞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殚于前趋。”又因为《新青年》不喜欢太***、阴冷,所以鲁迅在小说《药》里设置了光明的尾巴,目的在于“删削些***,装点些欢容。”五四时期的鲁迅,思想有了重要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因素,已经开始了量的积累。(2)彷徨与探索(1923-1926)此间,鲁迅一边自由撰稿,同时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职讲师,同学生一起积极参加民主革命运动,亲历了“三、一八”惨案。1926年8月,鲁迅接受林语堂邀请,赴厦门大学任教,很快因不满于厦大庸俗污浊的空气愤而离职,年底接受广州中山大学邀请,前往赴职。1927年,鲁迅在广州经历了“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大革命以来,鲁迅目睹中国革命的高潮与低谷(从王金发——刘和珍——毕磊),特别是目睹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大屠杀,使他开始认识到进化论的思想武器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尖锐复杂的斗争的需要,开始了“从怀疑到扬弃”这一极为艰苦而复杂的思想转变过程。1927年鲁迅写下《答有恒先生》借题发挥,公开宣布了自己进化论思想体系的破灭。(3)从厦门到广州(1927)1926.8,鲁迅应林语堂邀请,离京赴闽,到厦门大学任教,至12月底辞职。1927.1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文学系主任,教授。“4.12”蒋介石发动反革命***,之后,广州发生了“4.15”***,许多进步学生被抓,鲁迅多方奔走营救无效,三次提出辞呈表示抗议。革命的多次失败、历史的惨痛教训和残酷的现实,使鲁迅思想上又一次陷入苦闷,4.26他写下《野草·题辞》,反映了希望烧毁旧世界、新的革命到来的愿望 。2、从革命呐喊到文学革命的旗手(1)遵命文学(1917-1923)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以《新青年》为阵地发起文学革命,连续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胡适提出了“八不主义”,陈独秀提出了“三大主张”,文学理论上的探讨得到初步的展开,但是理论的探讨需要向纵深发展,新文化、文学的革命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迫切需要以创作的实绩来促使革命运动向纵深发展。鲁迅本着“遵从文学革命”、与革命先驱取“统一步调”的原则,做出积极呼应。经钱玄同的“劝驾”,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写下《孔乙己》《药》《故乡》等小说、新诗《梦》《爱之神》《桃花》《人与时》和社会论文《我之节烈观》《我们怎样做父亲》。鲁迅将自己的小说集命名为《呐喊》,意为“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些在寂寞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殚于前趋。”又因为《新青年》不喜欢太***、阴冷,所以鲁迅在小说《药》里设置了光明的尾巴,目的在于“删削些***,装点些欢容。”五四时期的鲁迅,思想有了重要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因素,已经开始了量的积累。(2)彷徨与探索(1923-1926)此间,鲁迅一边自由撰稿,同时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职讲师,同学生一起积极参加民主革命运动,亲历了“三、一八”惨案。1926年8月,鲁迅接受林语堂邀请,赴厦门大学任教,很快因不满于厦大庸俗污浊的空气愤而离职,年底接受广州中山大学邀请,前往赴职。1927年,鲁迅在广州经历了“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大革命以来,鲁迅目睹中国革命的高潮与低谷(从王金发——刘和珍——毕磊),特别是目睹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大屠杀,使他开始认识到进化论的思想武器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尖锐复杂的斗争的需要,开始了“从怀疑到扬弃”这一极为艰苦而复杂的思想转变过程。1927年鲁迅写下《答有恒先生》借题发挥,公开宣布了自己进化论思想体系的破灭。(3)从厦门到广州(1927)1926.8,鲁迅应林语堂邀请,离京赴闽,到厦门大学任教,至12月底辞职。1927.1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文学系主任,教授。“4.12”蒋介石发动反革命***,之后,广州发生了“4.15”***,许多进步学生被抓,鲁迅多方奔走营救无效,三次提出辞呈表示抗议。革命的多次失败、历史的惨痛教训和残酷的现实,使鲁迅思想上又一次陷入苦闷,4.26他写下《野草·题辞》,反映了希望烧毁旧世界、新的革命到来的愿望 。3、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1)鲁迅的最后十年(1927-1936)1927年10月,鲁迅携许广平抵达上海。到上海不久,鲁迅和太阳社、创造社发生了关于“革命文学”问题的论争,斗争中开始系统地接触马克思主义,纠正了只信“进化论”的偏颇,思想上从进化论者转变为阶级论者,完成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瞿秋白概括鲁迅思想转变的三个原因:A、严酷的、长期的阶级斗争的锻炼;B、自觉接触和学习马克思主义;C、***人的影响;在生命的最后十年中,鲁迅积极参与革命运动,培养了柔石、殷夫、萧军、萧红、沙汀、艾芜、冯雪峰等大批文学青年,写下《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大量杂文。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鲁迅在上海寓所逝世,终年56岁。鲁迅著作一览小说集:《呐喊》《彷徨》;新编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35万字)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篇》《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共700多篇,约135万字)辑录、校勘的学术著作:《稽录集》《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旧闻钞》《唐宋传奇集》(约80万字)翻译著作和作品:中长篇小说、童话9本,短篇小说78篇,戏剧2本,文艺论著8本,短篇论文50篇(共约310万字)书信:《两地书》(1350封)《鲁迅书信集》二册(1200封)(共约200万字)日记:二本(1916.5.5—1936.10.17)(约82万字)另有70万字佚文、佚诗。报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报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自考大学语文笔记整理

大学语文自考重点有:

1、《科学的春天》主要采用了三种论证方法:归纳论证法、类比论证法、演绎论证法。

2、《统筹方法平话引子》的特点是通过简单生活事例的分析解剖,来说明复杂的科学道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3、《论气节》的论证方法主要是归纳法,但作者在进行论证时,又应用了大量的对应词语,从而体现了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的统一,体现了作者注意判断与分析的写作特点。

4、《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主要考核点是记忆课文作者竺可桢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

5、《桥的运动》主要考核点是记忆课文作者茅以升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识记文章说明的中心和要点。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大学语文自考教材考试重点,大学语文考试题及重点资料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考大学语文好考吗你好:《大学语文》是一门文化基础课。文化基础课仿佛很“散漫”,容易满足于一知半解、星星点点。特别是成年人,急于掌握专业,无心留恋于文化基础。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大学语文》作为文化基础课,很多内容需要认真学习,历史、时代、作家、作品等等,都需要尽可能多多记住,以便于在头脑中绘制一张丰富多彩的文化地图。学习“中国文学史概述”记住“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为了大致了解中国的文学史,大致了解五十几位作家在历史上的地位,《大学语文》教材在《附录》中撰写了“中国文学史概述”,编制了“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这两篇虽然是《附录》,但还是要学习的。“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中国文学史概述”不仅有助于直接深入了解其中编入《大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家和作品,对提高考试成绩,提高一般文化素质也是有帮助的。记住入选作家的生平经历等情况《大学语文》共收57位作家,65篇作品。其中57位作家都有300字到500字的简要介绍,介绍作家的生平事迹、思想倾向、风格流派、艺术特点、历史地位、作品文集等。它们都是了解作家的必要资料,也是分析作品的参考资料。对于这些资料,考试题中常有,应该强迫自己记住。记住的方法可以用红笔在介绍中划线,也可以花费一点时间做更简要的笔记,要把作者的生平事迹的主要方面,如业绩、贡献、思想倾向、艺术风格流派、影响等记住。努力学习古代汉语知识《大学语文》教材共收古文作品43篇,约占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二。这43篇的字、词、句的注释比较详细,是为了适应自学考生的实际水平和便于“无师自通”而特意编辑的。对这些注释,可以根据自己的陌生程度和试题常见,为阅读常用的字词句进行笔录,便于重点复习。此外还有两个材料值得注意,一个是课文后面《思考与练习》中有关虚词的比较用法,一个是教材后边《附录》中“中国古代汉语语法常识”。这两个材料收词不多,而且举例一般出自《大学语文》,有助于复习。前者可以集中摘录下来,后者不妨用书而不必摘录。强记名言名句背熟10篇重点诗歌《大学语文》65篇,几乎篇篇都有名言名句。名言是文章中的一段话,往往语意畅达,说理透彻,言简意赅。名言、名句、名段,考生应该记住,或应该记住大意。考试大纲要求背诵的10篇诗歌,最好抄成卡片,随时随地复习。认真阅读作品培养理解分析能力《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目的,主要是下面三个方面:一是重在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学知识,提高文化素养;二是重在理解作品和分析作品,学习前人优秀思想道德传统和表达技巧;再者是在前述两者的基础上练习写作,提高表达和应用能力。另外,还要培养对作品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一是通过阅读作品来进行;其次是结合作者的思想倾向来进行;再次是联系时代历史背景来进行,等等。这些方法可以综合起来运用。研究考试大纲和历届试题提高应查能力为了《大学语文》的自学和考试,还要仔细研究课程自学考试大纲和揣摸历届的试题。考试大纲概括地叙述了自学考试的方向,具体地例举了课程的自学考试内容,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以及考试内容、考试范围、考试标准等等,都有明确规定,是自学《大学语文》课程的依据。它十年如一日,保持稳定,应该经常放在案前以备随时参考。历届《大学语文》试题是根据考试大纲编制的,形态上也维持不变。考生通过对历届试题的研究,可以揣摸考试的标准、熟悉考试的题型、了解考试的范围、研究考试的内容、掌握答题方式。根据近几年的试题,大致有如下题型:一、单项选择题。它的内容由三部分组成:作家作品知识、课文分析和文体知识。二、多项选择题。它的内容由四部分组成:作家作品知识、课文分析、文体知识和语言知识。三、填空题。它的内容大致由四部分组成:作家作品知识、课文分析、文体知识和要求背诵的诗词。四、词语解释题。主要是古代文词语,也有近代文词语。五、古文翻译题。六、简答题,一般是考察课文分析。七、简析题,一般也是课文分析,主要是精读课文。八、作文。了解这些试题,我们就可以掌握学习和考试的主动权。自考的大学语文有哪些课文是重点的都不要去背,理解请问在哪里才能买到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大学语文全国高等教这类书很好买的,在各个自考报名点有售,而且各个考试书店也有.自考考试报错了大学语文专科报成本科自考考试报错了,大学语文专科报肯定通过了,本科比专科学历高嘛!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英语笔记整理大全

自考本科英语二非常重要的考试科目,学习英语最重要的是背单词,背语法。下位小编为大家整理了50个自考英语二的高频知识点,考生可以参考。自考英语二语法知识点整理一、动词短语搭配1. be fond of “喜爱,爱好” 接名词、代词或动词的-ing形式[1] He's fond of swimming. 他喜欢游泳。[2] Are you fond of fresh vegetables. 你喜欢新鲜蔬菜吗?[3] He is fond of his research work. 他喜爱他的研究工作。2. hunt for = look for 寻找 hunt for a job 找工作3. in order to/so as to两个词组都可引导不定式作目的状语, in order to可放于句首, so as to则不能, 其否定形式为in order not to / so as not to.[1] He went to Beijing in order to/so as to attend an important meeting.[2] In order to be noticed, he shouted and waved to us.为了让我们注意他, 他朝我们又是叫喊又是挥手。4. care about[1] 喜欢,对……有兴趣 = care forShe doesn't care about money.她不喜欢钱。[2] 关心 = care forShe thinks only of herself. She doesn't care about other people. 她只考虑自己。不关心别人。[3] 在乎,在意(接从句或不接任何成分)These young people care nothing about what old people might say. 这些年轻人根本不在乎老人说的话。5. such as 意为“诸如……”,“像……”,是用来列举人或事物的。She teaches three subjects, such as physics and chemistry. 她教三门科目,像物理、化学。6. drop a line 留下便条, 写封短信7. make yourself at home 别客气;随便;无拘束If you get to my house before I do, help yourself to a drink and make yourself at home. 如果你在我之前到我家,自己喝点饮料,随便一点。8. stay up 不睡;熬夜[1] I'll be late home, don't stay up for me.我将回家很晚,不要等我了。[2] He stayed up reading until 2:00 in the morning.他熬夜看书直到凌晨两点。9. come about 引起;发生;产生[1] How did the accident come about?这场事故是怎么发生的?[2] They didn't know how the change had come about.他们不知道这个变化是怎样产生的。10. except for 除……之外[1] except 与 except for 的用法常有区别。except 多用于引起同类事物中被排除的一项。如:①He answered all the questions except the last one.除去最后一个,他回答了所有问题。②We go there everyday except Sunday.除了星期天,我们天天去那里。[2] except for 用于引述细节以修正句子的主要意思。如:①Except for oneold lady, the bus was empty.除去一个老太太,这辆公共汽车全空了。②Your picture isgood except for the colours.你的画儿很好,只是某些色彩有问题。[3] 但在现代英语中,except for也用于表示except的意思。如上述第一个例子可以是:He answered all the questions except for the last one.[4] 另外,在介词短语之前只能用except,不能用except for。We go to bed before ten, except in the summer.除了夏季,我们通常十点之前上床睡觉。11. end up with 以……告终;以……结束The party ended up with an English song.聚会以一首英文歌结束。12. more or less 几乎;差不多;大约;大概;大体上[1] I've more or less succeeded, but they haven't.我差不多成功了,而他们没有。[2] Our living condition has more or less improved.我们的生活水平或多或少提高了。13. bring in 引进;引来;吸收[1] We should bring in new technology.我们应该引进新技术。[2] He brings in 800 dollars a month.他一个月挣八百美元。14. get away(from) 逃离[1] The thieves got away from the shop with all our money.小偷带着我们所有的钱从商店逃跑了。[2] I caught a really big fish but it got away.我钓到了一条好大的鱼,可是它逃掉了。15. watch out (for)注意;留心[1] Watch out! There is a car coming.小心!汽车来了。[2] Watch out for the hole in the road.留神路上的那个坑。16. see sb. off 给某人送行Tomorrow I will see my friend off at the railway station.明天我到火车站给朋友送行。17. on the other hand 另一方面; 用以引出相互矛盾的观点、意见等,常说 on the one hand …… on the other hand 一方面……另一方面。I know this job of mine isn't well paid, but on the other hand I don't have to work long hours.我知道这份工作报酬不高,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也不必工作太长时间。18. as well as 和/还 , He is a talented musician as well as being a photographer.她不但是摄影师还是个天才的音乐家。19. take place 发生 take one's place 入座、站好位置、取得地位take sb's place 或 take the place of 代替、取代20. on fire 相当于burning, 意为“燃烧;着火;起火”,有静态的含意。catch fire有动态的含意。set…on fire/set fire to…用来表示“使……着火”、“放火烧……”。Look, the theatre is on fire! Let's go and help.瞧,剧院着火了,咱们去帮忙救火吧。21. on holiday 在度假,在休假中 When I was on holiday, I visited my uncle. 我在度假的时候去看望了叔叔。22. travel agency旅行社=travel bureau23. take off[1] 脱下(衣服等), 解(除)掉 He took off his wet shoes.他脱下了湿鞋子。[2] (飞机)起飞 The plane took off on time. It was a smooth take-off.飞机准时起飞。起飞非常顺利。[3] 匆匆离开 The six men got into the car and took off for the park.这六个人上了车,匆匆离开去公园。24. go wrong v. 走错路, 误入岐途, (机器等)发生故障25. in all adv. 总共26. stay away v.外出27. look up 查询(如宾语为代词,则代词放中间) Look up the word in the dictionary. 在字典里查单词。相关词组:①look for 寻找;②look after照顾,照料;③look forward to期待;④look into调查;⑤look on旁观;⑥look out注意;⑦look out for注意,留心,提防;⑧look over翻阅,查看,检查;⑨look around环视;⑩look through翻阅,查看。28. run after 追逐,追求 If you run after two hares, you will catch neither.同时追两只兔子,你一只也抓不到。29. on the air 广播[1] We will be on the air in five minutes.我们五分钟以后开始广播。[2] This programme comes on the air at the same time every day.这个节目每天在同一时间播出。30. think highly/well/much of对……评价很高, 赞赏, 对……印象好;think badly/nothing/little/lowly of……认为不好, 对……不在意, 不赞成, 觉得……不怎么样[1] He was highly thought of by the manager.经理对他非常赞赏。[2] I think well of your suggestion.我觉得你的建议很好。[3] I don't think much of him as a teacher.我觉得他作为一个老师不怎么样。31. leave out[1] 漏掉 You made a mistake—You've left out a letter “t”。你出错了—你漏掉了一个字母t.[2] 删掉, 没用 I haven't changed or left out athing.我没有作出变动也没有删掉任何东西。32. stare at (由于好奇、激动等张着嘴巴,睁大眼睛地)[1] 凝视,盯着看 Don't stare at foreigners. It's impolite.不要盯着外国人看,这样不礼貌。[2] glare at (to stare angrily at)怒视着33. make jokes about 就……说笑 They make jokes about my old hat.他们就我的旧帽子说笑我。[1] have a joke with … about…跟某人开关于某事的玩笑He stopped to have a joke with me.他停下来跟我开玩笑。[2] play a joke on…开某人的玩笑 We played jokes on each other. 我们互相开玩笑。[3] v. joke about 取笑They joked about my broken English.他们取笑我蹩脚的英。34. take over 接管;接替;继承[1] What is good and still useful should be taken over.好的有用的东西应当继承。[2] Our chairman has left, so Jack will take over (his job)。我们的主席走了,因此杰克将接管(他的工作)。35. break down[1] 破坏;拆散 ①Chemicals in the body break our food down into useful substances. 人体中的化学元素把食物分解成有用的物质。 ②The peace talks are said to have broken down. (喻)据说和谈破裂了。[2](机器)损坏 ①Our truck broke down outside town. 我们的卡车在城外抛锚了。 ②The car broke down halfway to the destination.汽车在到达目的地的中途抛锚了。[3] 失败;破裂 Their opposition broke down.他们的反对意见打消了。[4] 精神崩溃;失去控制 He broke down and wept. 他不禁失声痛哭。[5] 起化学变化 Food is broken down by chemicals. 化学物质引起食物转化。36. get on one's feet[1] 站起来;站起来发言[2] (=stand on one's feet)自立, 经济上独立[3] (人)病好了, 可以起床了; (使)恢复, 复苏(指企业)37. go through[1] 经历;经受;遭到 These countries have gone / been through too many wars.这些国家饱经战火。[2] 完成;做完I didn't want to go through college.我不想上完大学。[3] 通过;批准 ①The law has gone through Parliament. 议会已经通过了这项法案。②Their plans went through. 他们的计划得到了批准。[4] 全面检查;搜查 They went through our luggage at the customs.在海关他们检查了我们的行李。38.take over 接管;接替;继承①what is good and still useful should be taken over.好的有用的东西应当继承。②Our chairman has left, so Jack will take over (his job)。我们的主席走了,因此杰克将接管(他的工作)。二、常考句型39. “So + be/have/助动词/情态动词+主词”的结构。此结构中的语序是倒装的,“So”代替上句中的某个成分。如果上面一句是否定句,则使用“Neither/Nor+be/have/助动词/情态动词+主语”的结构。[1] He's tired, and so am I. (=I' m also tired.)[2] You can swim,and so can I.(=I can also swim.)She has had supper,and so can I.(=I've had lunch,too.)[3] Tom speaks English,and so does his sister.(=His sister speaks English,too.)A: I went to the park yesterday.B: So did I.(=I also went to the park yesterday.)40.“So +主语+be/have/助动词/情态动词”结构中的主谓是正常语序,so相当于indeed,certainly, 表示说话人对前面或对方所说情况的肯定、赞同或证实,语气较强,意思是“确实如此”。A:It was cold yesterday.昨天很冷。B:So it was.的确如此。(=Yes,it was.)A:You seem to like sports.B:So I do.(=Yes,I do.)A:It will be fine tomorrow.B:So it will.(=Yes ,it will.)41.“主语+do/does/did + so”结构指的是按上句的要求做了。此句型中do so代替上文中要求做的事,以免重复。My Chinese teacher told me to hand in my composition on time and I did so.(=I handed inmy composition on time.) 语文老师叫我按时交作文, 我照办了。42. So it is with…或 It is the same with…句型表示 “……(的情况)也是如此。”当前面的句子中有几种不同形式的谓语时,要表示相同情况,必须使用本句型,不能使用so 引起的倒装句。She doesn't play the piano, but she likes singing. So it is with my sister.43. There you are. 行了,好。 这是一句表示一种事情告一段落或有了最终结果的用语。[1] There you are! Then let's have some coffee.除此之外,还可以表示“瞧,对吧(果然如此)”的语气。[2] There you are! I knew we should find it at last.对吧!我就知道我们最终能找到的。44. have some difficulty (in) doing sth. 干某事有困难;接名词时,常用句型:have some difficulty with sth.[1] Do you have any difficulty (in) understanding English?你理解英语口语有困难吗?[2] She said she had some difficulty with pronunciation.她说她在发音方面有困难。45. have a good knowledge of sth. “掌握……”,“对……有某种程度的了解”[1] He has a good knowledge of London.他对伦敦有所了解。[2] A good knowledge of languages is always useful.三、长难句46. Wei Bin took out some peanuts and it was fun to see the monkey eat from his hand.魏彬拿出一些花生。看着猴子从他手上吃花生,很有趣。[1] fun “好玩,趣事”,不可数名词,前面不加不定冠词aYou're sure to have some fun at the party tonight. 今天晚上你肯定会玩得很开心。[2] make fun of“取笑”,“嘲弄”。People make fun of him only because he is wearing such a strange jacket.人们嘲笑他只是因为他穿了一件那么奇怪的衣服。funny adj. “可笑的,滑稽的”He looks very funny in his father's jacket.他穿着他父亲的衣服,看上去很滑稽。47. It is polite to finish eating everything on your plate.把你盘子里所有东西吃完是有礼貌的。这是一个动词不定式作主语的句型,其中to finish eating everything 是主语,it是形式主语。四、常考语法48.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1] 直接引语在改为间接引语时,时态需要做相应的调整。(一般过去时改成过去完成时)I broke your CD player.→He told me he had broken my CD player.(现在完成时改成过去完成时)Jenny said, “I have lost a book.”→Jenny said she had lost a book.(一般将来时改成过去将来时)Mum said, “I'll go to see a friend.”→Mum said she would go to see a friend.(过去完成时保留原有的时态)He said, “We hadn't finished our homework.”→He said they hadn't finished their homework.注意:直接引语是客观真理,过去进行时,时态不变。[2] 在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时,如果从句中的主语时第一人称或被第一人称所修饰,从句中的人称要按照主句中主语的人称变化。如:Mary said, “My brother is an engineer.”→Mary said her brother was and engineer.[3] 直接引语如果是反意疑问句,选择疑问句或一般疑问句,间接引语应改为由whether或if引导的宾语从句。如:He said, “Can you run, Mike?”→He asked Mike whether/if he could run.[4] 直接引语如果是祈使句,间接引语应改为“tell(ask, order, beg等) (not) to do sth.”句型。如:“Pass me the water, please.”said he.→He asked him to pass her the water.[5] 直接引语如果是以“Let's”开头的祈使句,变为间接引语时,通常用“suggest+动名词或从句”的结构。如:She said, “Let's go to the cinema.”→She suggested going to the cinema.或She suggested that they should go to the cinema.49. 现在进行时表将来的动作现在进行时表将来的动作,谓语通常为瞬间动词。如:come, go, arrive, leave, start, return, stay, meet, get等。这些动词的进行时后不能再接具体的时间。[1] 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指的是近期的,按计划或安排要发生的动作。[2] 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与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的区别在于:前者通常用瞬间动词(有时一些常用动词也可以这样用如:do)如:go, come, start, return, get, arrive等。而后者通常是持续性动词。① The train is arriving soon. 火车就要进站了。② He is reading a novel. 他在看小说。[3] 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的时间,在句中或上下文中通常有表示将来时间的状语。[4] 现在进行时与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动作的区别在于:前者表示的将来的动作往往是可以改变的,而后者则是根据规定或时间表预计要发生的动作或事情,因此往往是不可改变或不可随便改变的。① What are you doing next Friday?下星期五你们打算干什么?② The plane takes off at 7:30 tonight.飞机今晚七点半起飞。50. 主语是单数时,尽管后面跟有as well as, but ,except, besides, with ,along with, together with, like 等,谓语动词仍用单数。The teacher as well as his students is excited.报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报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Unit4(第11讲—第13讲) 3. Meaningfulness affects memory at all levels. affect 是动词,意思是“影响”。常常会有一些英语学习者把动词affect和名词effect混淆,请注意下面的句子: 1) The drought would surely affect the harvest.(这场干旱肯定会影响到收成。) 2) Excessive smoking affected his health, bad coughs often made it difficult to breathe.(过度吸烟影响了他的健康,严重的咳嗽使他难以呼吸。) 3) Psychologists believe that colors have a definite effect on people.(心理学家认为颜色对人肯定有影响。) 4) We could all see the effects of the illness on him.(我们都能看出那场病在的身上的影响。) 5) 职务的变化使他的收入大受影响。(The change in position greatly affected his income.) 6) 他的话对听众没有任何影响作用。(What he said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audience.) 4. Information that doesn't make any sense to you is difficult to remember. 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修饰information; 主句是Information is difficult to remember. 不定式to remember 用在做表语用的形容词后面作状语。请看下面的句子: 1) Einstein was easy to get along with.(爱因斯坦很容易相处。) 2) To many foreigners, Chinese is hard to learn.(对许多外国人来说汉语很难学。) 3) The water in this river is not fit to drink.(这条河里的水不适合饮用。) 4) This question is very difficult to answer.(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make sense 的意思是“有意义;可理解”。请看下面的句子: 1) No matter how you read it, this sentence doesn't make any sense to me.(无论你怎么读,我都不理解这个句子。) 2) What the writer wanted to express in his book doesn't make any sense to the readers.(读者们无法理解作者在书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3) His explanation makes no sense to his students.(学生们不理解他的解释。) 5. Organization also makes a difference in our ability to remember. 动词不定式to remember在句中做定语,修饰名词ability.请看下面的句子: 1) You should have confidence in your ability to fulfill the task.(你们应对自己完成认务的能力有信心。) 2) He has kept the promise to come early in the morning.(他遵守了一大早来的诺言。) 3) They have the determination to overcome all the difficulties.(他们有克服所有困难的决心。) 4) We could see her anxiety to solve the problem.(我们能看出她急于解决这个问题。) make a difference 的意思是“有关系;有影响;起作用”。请看下面的句子: 1) What he said would not make any difference in my decision-making.(他说的话不会对我做决定产生任何影响。) 2) Your participation in the work will make a great difference.(你参与我们的工作,情况就不一样了。) 3) Money won't make much difference to him.(钱对他起不了多大作用。) 4) I didn't like the appearance of the house, but the location and price made all the difference.(我不喜欢那房子的外观,但它的位置和价格起了重要作用。) 6. Material that is organized is better remembered than jumbled information. 句中的better是副词well的比较级形式,意思是“更好地”。请看下面的句子: 1) This story is better written than that one.(这个故事写得比那个好。) 2) This room is better furnished than that one.(这间屋子装饰得比那间好。) 3) This team is better trained than that one.(这个队训练得比那个队好。) 4) This job is better paid than that one.(这份工作的报酬比那份高。) information是一个不可数名词,不能在其后加“-s”。请看例句: 1) There are many ways of obtaining information.(获得信息的途径很多。) 2) So far I haven't got any information about the game.(我至今还没有得到有关比赛的任何消息。) 3) I am sure this piece of information will be of great value to them.(我肯定这一消息对他们会很有价值。) 7. Chunking consists of grouping separate bits of information. 在第一单元的Text B中我们已经对consist of有所了解。这一词组的意思是“由…组成”,它与be made up of;be composed of 的意思相近,但consist of 不用被动语态。请看例句: 1) The United States consists of 50 states.(美国由50个州组成。) 2) The United Kingdom consists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英国由大不立颠和北爱尔兰组成。) 3) Their team is made up of 6 team members.(他们队由6名队员组成。) 4) Our class is made up of 45 students.(我们班由45名同学组成。) a bit在句中的意思是“一点,一些”,它可以用在形容词的前面, 但是不能用在名词的前面。在名词前面必须用a bit of.请看下面的例句: 1) I am a bit tired today.(我今天有点累。) 2) He said he was bit hungry.(他说他有点饿。) 3) Your article is a bit long for our paper. (你的文章对我们的报纸来说有点长了。) 4) He gave the bird a bit of water. (他给了鸟儿一点水。) 5) I would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give me a bit of good advice.(如果你能给我一点宝贵建议我会很感激的。) 6) I only know a bit of Spanish. (我只懂一点点西班牙语。) 8. Categorizing is another means of organization. 句中的means是一个名词,意思是“方式;手段”,它不是动词mean的第三人称单数。请看下面的例句: 1) The quickest means of travel is by plane. (最快的旅行方式是乘飞机。) 2) Bicycle is the most convenient means of transport. (自行车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 3) Email is a modern means of communication. (电子邮件是一种现代通讯方式。) 4) He means what he says. (他说话算数。) 5) Forgetting the past means betrayal.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9. Many people will group them into similar categories and remember them as follows: group into在句中的意思是“把…分组;把…归类”。请看例句: 1) We can group the animals into several types. (我们可以把这些动物归成几类。) 2) Group the words into similar categories and they will be more easily to remember.(把类型相似的单词归类,记起来就更容易了。) as follows 的意思是“如下”,请看例句: 1) The full text reads as follows: (全文如下:) 2)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结果如下:) 10. Association refers to taking the material we want to remember and relating it tosomething we remember accurately. refer to这一词组的意思很多,我们在单词部分已做过讲解。该词组在本句中的意思是“涉及;指”。请看下面的句子: 1) In the second chapter I will refer to this point again.(在第二章中,我还会提到这一点的。) 2) The numbers in my article refer to the footnotes.(我文章中的数目字指的是注脚。) 3) The author referred to his grandfather several times in his story.(作者在他的故事中几次提到他的祖父。) we want to remember 和we remember accurately都是省略了that的定语从句,前者修饰material,后者修饰something.请看例句: 1) The book you gave me is very interesting.(你给我的那本书很有趣。) 2) The news he told me disturbed all of us greatly.(他告诉我的那个消息使我们大家深感不安。) 3) The information you gathered is of great help to me.(你收集的那些信息对我很有帮助。) 句子中的it指的是the material.relate…to 在句子中的意思是“与…有关系”,请看例句: 1) His talk mainly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他的讲话主要是关于环境保护的。) 2) This regulation relates only to children under 12.(这一规则仅适用于12岁以下儿童。) 11. Research has shown striking improvements in many types of memory tasks when people are asked to visualize the items to be remembered. striking在句子中做形容词用,意思是“显著的,引人注目的”,请看例句: 1) They made a striking commercial success within 5 years.(在5年的时间里,他们在商业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2) Helen's facial features bore a striking resemblance to her mother's.(海伦的面部特征与她的母亲十分相像。) 3) I am not sure whether he can make it this time. I just feel he has a striking lack of confidence.(我不能确定他这次能否成功,其只是觉得他明显信心不足。) to be remembered不定式的被动形式做定语,修饰the items.请看例句: 1) There are a lot of things to be done.(有很多事要做。) 2) Are you going to the press conference to be held this weekend?(你准备参加本周末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吗?) 3) This was the first project to be designed John's brother. (这是约翰的哥哥设计的第一个工程。) 12. In one study, subjects in one group were asked to learn some words using imagery, while the second group used repetition to learn the words. subject在本句中做名词用,意思是“受试者,实验对象”。Subject这个词的词义很多,请看例句,注意subject的词义: 1) The subject of today's discussion is “Population and Education”。(今天讨论的题目是“人口与教育”。) 2) The teacher explained in details the subject of the story to the whole class.(老师把故事的主题详细讲给全班同学听。) 3) How many subjects are you taking this semester?(这学期你选几门课?) 4) He became the subject for ridicule.(他成了人们取笑的对象。) 5) Rabbits and mice are often subjects for medical experiments.(兔和鼠常被用作医学实验的对象。) 6) He is a Chinese subject.(他是中国国民。) 7) This sentence doesn't have a subject.(这个句子没有主语。) subject还常常做动词或形容词用,请看例句: 1) The country was once subjected to foreign rule.(这个国家曾一度受外国统治。) 2) Taipei was subjected to serious earthquakes last year.(台北去年遭受了严重的地震灾害。) 3) We are all subject to the laws of nature.(我们都要受自然规律的支配。) 4) The child is very subject to coughs.(这孩子动不动就咳嗽。) 5) All men are subject to death.(人总有一死。) while 在句子中做连词用,意思是“而,然而”。while也是一个多义词,请注意下面例句中while 的意思: 1)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 2) He listened to the radio while he was doing his homework.(他一边听收音机,一边做作业。) 3) He is talkative while his twin brother is of few words.(他很健谈,而他的孪生兄弟则少言寡语。) 4) While the old man is respected, he is not well liked.(这个老人很受尊敬,但不太受喜欢。) 5) You will succeed sooner or later while you don't lose heart.(只要你不失去信心,你迟早会成功。) using imagery分词做状语,表示方式,请看例句: 1) They stood there waiting for the bus. 2) She had to work standing up. 13. Thus forming an integrated image with all the information placed in a single mental picture can help us to preserve a memory. 划线部分是该句的主要成分,forming an integrated image动名词短语做主语,can help做谓语,us to preserve a memory做复合宾语。 斜体部分是一个“with + 名词 + 过去分词”的独立结构,做方式状语,修饰动名词短语forming an integrated image. 不定式与名词或代词构成复合结构,做动词宾语的现象在英语中很常见,在前几讲中我们也遇到过。再请看几个例句: 1) Would you like Tom to go with you?(你愿意汤姆和你一起去吗?) 2) He wants you to see him in the afternoon.(他想让你下午去见他。) 3) Father encouraged him to study harder.(父亲鼓励他更加努力学习。) 4) I will get someone to help you.(我去找个人来帮你。) “with + 名词 + 过去分词”的独立结构在英语中也很常见,请看例句: 1) With the problem solved, the plan is going on smoothly.(随着这个问题的解决,计划正顺利进行。) 2) Standing there is a torture to her, with so many eyes fixed on her.(这么多人注视着她,于她而言,站在那儿是一种折磨。) 本课主要词组及句型 词组: 1. focus on 2. a number of 3. at all levels 4. make sense 5. make a difference 6. in random order 7. consist of 8. group into 9. as follows 10. needless to say 11. refer to 12. relate…to 13. associate with 14. compare with 句型: A.定语从句 1) Psychological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a number of basic principles that helps memory. 2) Information that does not make any sense to you is difficult to remember 3) There are several ways in which we can make material more meaningful. 4) Material that is organized is better remembered than jumbled information. 5) Association refers to taking the material we want to remember and relating it to something we remember accurately. B. 动名词做主语 1) Chunking consists of grouping separate bits of information. 2) Categorizing is another means of organization. 3) Forming an integrated image with all the information placed in a single mental picture can help us to preserve a memory. Text B Short-term Memory 短语表达 1. at a later time Go ahead with your work, I will give you a call at a later time. I am not sure if I can remember all this at a later time. 2. in contrast (with / to) Helen is very talkative. In contrast, her elder sister is silent. His rudeness was in striking contrast with Jack's thoughtfulness. 3. look up I don't remember Tom's telephone number, will you please look it up in the telephone book for me? Look up the dictionary for the meaning of this new word. 4. be unable to I am really sorry that I was unable to give you a call beforehand. He was unable to provide us with more information. 5. be released from He was released from prison after he had been kept there for 5 years. He was released from a hospital last week after treatment for a disease. 6. be rewarded with The winner was rewarded with gift of fruit and flowers. If the rat could find the right door, it would be rewarded with food.

  •   索引序列
  •   自考大学语文笔记整理大全人教版
  •   自考大学语文笔记整理大全
  •   自考大学语文笔记整理大全图片
  •   自考大学语文笔记整理
  •   自考英语笔记整理大全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