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自考劳动经济学视频教程

自考劳动经济学视频教程

发布时间:

自考劳动经济学视频教程

发布时间:

自考劳动经济学视频教程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问题,我是一名人力资源管理大三的学生,劳动经济学是我们的大二必修课程之一,总体来说并不难考,学的过程还是比较轻松的,主要是弄懂劳动力供给与需求这个知识点就没大问题,当然还是要自己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才能学的更精。

主要内容:劳动经济学严格意义上来说它是一门经济管理类的课程,单独作为一门专业来招生的学校比较少。劳动经济学通常是与人力资源管理相联系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 为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奠定基础的。我们当时的劳动经济学教材是曾湘泉教授主编的这一版的,从这也可以看出劳动经济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紧密结合。劳动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就业、工资、人力资本投资、失业、收入分配等问题,与劳动力市场有关,是在一个宏观经济环境下进行研究的一门课程。

侧重方面:劳动经济学更侧重于数学分析这一块,尤其是劳动力的供求分析,学这门课程的话数学功底要好,才能灵活处理数据与图表,并且需要大量的数学思维的推导(下图是劳动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图表)。但是劳动经济学又有点偏文科,需要调查了解宏观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各类因素,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与高中政治里学的经济学有点类似,可以说高中政治里的经济学是劳动经济学的基础,如果你高中这里学的很好的话,劳动经济学也不会太差。

就业情况:由于疫情原因,劳动就业市场化推进改革,民生问题也逐渐凸显,就业形势严峻,劳动经济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用人单位、劳动者的重视。如果学好了这门课程的话还是很有优势的,前景还不错,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人才需求很大,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 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

总的来说,劳动经济学是文理科的结合,需要逻辑性较强,同样也要记忆大量理论,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与劳动经济现象,对劳动力市场也要了如指掌。如果你要学习劳动经济学的话,要及时做好思维导图,在脑海里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避免遗忘。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332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相对于人类的无限需要而言,资源的稀缺性可以定义为一种 A.不足性 B.充足性 C.永久性 D.暂时性 2.主体在资源约束条件下获得效用必须满足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 A.多重相交 B.无相交 C.相切 D.完全重合 3.当决策主体家庭成员处于就业一非就业无差异境界时,此时的工资率就是 A.劳动供给价格 B.最低劳动供给价格 C.市场最低工资 D.市场工资 4.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从根本上导致了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 A.垂直线 B.水平线 C.向右下倾斜的直线 D.向右上倾斜的直线 5.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研究中,“蛛网稳定条件”是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数量小于劳动力需求数量 C.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D.劳动力供给数量大于劳动力需求数量 6.劳动力的生产是通过消费社会劳动为条件的,这说明劳动力具有 A.不可分割性特点 B.生理性特点 C.能动性特点 D.主观性特点 7.劳动力需求变动的假定条件是 A.企业规模变化 B.企业规模不变 C.工资率变动 D.工资率不变 8.产品需求弹性越大,则劳动力需求弹性会 A.不变 B.上下波动 C.越小 D.越大 9.经价格指数修正,用以说明工资的实际购买力的是 A.货币工资 B.实际工资 C.计时工资 D.计件工资 10.产品市场垄断对经济的影响是 A.增加就业和生产,形成劳动力的合理分配 B.增加就业和生产,造成劳动力的不合理分配 C.减少就业和生产,造成劳动力的不合理分配 D.减少就业和生产,形成劳动力的合理分配 11.员工在接受特殊培训期间的工资水平 A.高于员工受训期间的VMP水平 B.低于员工受训期间的VMP水平 C.等于员工受训期间的VMP水平 D.等于受训期间企业支付的全部培训成本 12.计时工资的基本特征是 A.劳动量以劳动的最小单位时间计量 B.劳动量以劳动的直接持续时间计量 C.劳动量以劳动的标准时间计量 D.劳动量以工人合格产品数量计量 13.劳动力的需求价格取决于 A.劳动力的生产成本 B.劳动力的教育费用 C.劳动的心理成本 D.劳动的边际生产率 14.菲利普斯曲线作为宏观经济分析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它的研究对象是 A.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B.就业与通货紧缩的关系 C.失业与通货紧缩的关系 D.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15.劳动关系的核心是 A.劳动力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 B.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特定关系 C.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意志 D.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 16.由于垄断或寡头部门的企业要求增加他们的利润而推动物价水平的上涨,这称为 A.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 B.结构性通货膨胀 C.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D.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 17.工会对工资的影响主要集中于 A.降低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或减少产品的社会需求 B.增加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或减少产品的社会需求 C.降低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或增加产品的社会需求 D.增加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或增加产品的社会需求 18.有关自然失业率错误的描述是 A.自然失业率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一个常量 B.自然失业率是正常失业占社会劳动力的比例 C.自然失业率是通货膨胀率不变时的失业率 D.自然失业率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与实际通货膨胀率相一致时的失业率 19.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实行的原则是 A.以劳动生产率为基础,集体协商工资水平 B.以经济效益为基础,集体协商工资水平 C.参照企业部门劳动者的工资水平 D.由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确定工资水平 20.通过扩张的财政政策来提高就业水平常常会导致 A.政府财政盈余 B.政府财政赤字 C.抑制通货膨胀 D.减少社会总需求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一般来说,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有 A.企业利润 B.企业规模 C.教育年限 D.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 E.经济周期波动 22.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有 A.以认识主观世界为目的 B.以认识客观事实为目的 C.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 D.得出的结论具有主观性 E.得出的结论不可检验 23.人力资本的特点有 A.人力资本是寓寄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生产能力 B.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创造性,能够为其所有者带来持久性的收入 C.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并积累的,具有积累性 D.人力资本投资以后,能够使投资者获得永久性的收入 E.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相似,投资者要承担投资风险 24.下列属于最低劳动标准的内容有 A.最低工资标准 B.最长劳动时间标准 C.最低就业年龄标准 D.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标准 E.关于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 25.下列方法中能减少摩擦性失业的有 A.增加就业机会 B.对失业人员进行就业培训 C.完善劳动力市场的情报工作 D.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 E.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 27.劳动力供给 28.结构性失业 29.摩擦性失业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0.简述预算约束线斜率的本质含义。 31.简述规模效应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路径。 32.简要回答延期支付的优势。 33.简述公共部门的就业决策与企业部门相比,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4.某运输公司把员工划分为司机(设为A类)和维修(设为B类)两类工人,在最近的一次工资调整中发现,司机工资上涨了10%,却引起公司对维修工人的需求减少了5%,试计算这两类工人的交叉工资弹性并判断其关系。 35.题35图是描述某地区社会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洛伦茨曲线,假设A的面积为0.12,B的面积为0.38,试计算该地区的基尼系数并请说明该地区的收入分配状况。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36.试论述资本供给弹性对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影响。 37.试论述产业工资差别形成的原因。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38.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世界性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金融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会不会传导到社会,会不会导致社会危机的发生?这当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失业。可以说,失业是经济危机转化为社会危机的最基本链条。有的学者对于就业问题甚至用了这样的说法:人们在买房子的时候,强调的是地段、地段、地段,而在经济危机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就业、就业、就业。 失业问题在中国还有一层独特的含义。因为目前在中国发生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国际金融危机引爆的传统生产过剩危机,问题主要是集中在实体经济的层面,特别是那些低端的、面向出口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这就意味着,同样程度的经济问题,在中国引起的失业问题会更为严重。 (1)失业会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2)分析解释世界性金融危机发生后,为什么会导致中国的失业问题更加严重?

自考劳动经济学视频讲解教程

自考劳动经济学与劳动经济法是不一样的两门自考课程,所用的自考教材(书)也是各自不同的。

2020年10月劳动经济学自考真题今天我们的教务老师给同学来讲讲以下这些问题,如果你觉得还不错,可以收藏我们网站哦,我们专注于自学考试教材购买服务网哦,接下来一起来阅读下面的正文吧!一、2020年10月劳动经济学自考真题的背景2020年10月劳动经济学自考真题是由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的自考真题,主要涵盖劳动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考试时间为2020年10月。此次考试的题目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二、2020年10月劳动经济学自考真题的内容2020年10月劳动经济学自考真题主要涵盖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劳动力市场、劳动力收入分配、劳动力政策、劳动力组织、劳动力投入、劳动力市场政策等内容。1、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供给者和劳动力需求者在劳动力价格上进行谈判的市场,其中包括劳动力供给者的劳动力供应量、劳动力价格、劳动力需求者的劳动力需求量、劳动力价格等。2、劳动力收入分配:劳动力收入分配是指劳动力供给者和劳动力需求者之间在劳动力价格上进行谈判,以确定劳动力收入分配的过程。3、劳动力政策:劳动力政策是指政府采取的政策,以调节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供给者和劳动力需求者之间的劳动力价格均衡,提高劳动力的收入水平。4、劳动力组织:劳动力组织是指劳动力供给者和劳动力需求者之间采取的政策,以便有效地组织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收入水平。三、2020年10月劳动经济学自考真题的重要性2020年10月劳动经济学自考真题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检验考生对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劳动力市场、劳动力收入分配、劳动力政策、劳动力组织、劳动力投入、劳动力市场政策等内容的掌握程度。此外,通过2020年10月劳动经济学自考真题,考生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并能够更好地把握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制定劳动力政策,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四、2020年10月劳动经济学自考真题的准备要想取得好成绩,考生需要做好2020年10月劳动经济学自考真题的准备工作。首先,考生需要系统地学习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劳动力市场、劳动力收入分配、劳动力政策、劳动力组织、劳动力投入、劳动力市场政策等内容。其次,考生还应该熟悉各种题型的考题,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练习。最后,考生还应该注意自身的身体状况,保持良好的心态,以便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Ⅰ 《劳动经济学》这门课程有多少章节 《劳动经济学》这门课程有8章内容,包括: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绪论、第二章劳内动需求容分析、第三章劳动供给分析、第四章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第五章工资的确定与报酬制度设计、第六章劳动力市场歧视、第七章收入分配:理论、现状和趋势、第八章失业 Ⅱ 非常想了解:劳动经济学讲什么的‘谢,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的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 ①劳动力再生产。包括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②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包括劳动力资源的人口基础,劳动力的结构,劳动力供求的短期平衡和长期平衡。 ③劳动就业。包括就业的宏观经济目标和宏观社会目标,就业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就业与工资的关系,待业及其类型,就业前培训和就业后培训。 ④劳动力的宏观管理。包括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劳务市场及其管理,劳动力管理体制。 ⑤劳动力的微观管理。包括劳动的分工与协作,劳动组织与人员配备,劳动定额与劳动计量,劳动环境与人体保护。 ⑥工资。包括影响工资的因素,工资职能,工资形式,工资水平,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最低工资与最高工资,工资差别。 ⑦劳动保险中的经济问题。包括疾病、工伤、老年退休等社会保险中的经济问题。 ⑧劳动效率。包括影响劳动效率的因素,提高劳动效率的途径,微观劳动效率与宏观劳动效率及其相互关系。 Ⅲ 《劳动经济学》课程主讲老师是谁 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劳动经济与产业关系系(教研室)主任;《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杂志主编;兼任中国劳动学会劳动教学分会副秘书长。 主要研究领域: 劳动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博弈论 。主要讲授:《劳动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专业外语》、《组织架构的经济学分析》、《经济博弈论》、《中国劳动问题专题》等课程。 Ⅳ 谁能帮忙讲解一下经济学类中的劳动经济学主要的学习内容和就业方向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各自影响因素以及相互作用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劳动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就业、工资、人力资本投资、失业、收入分配等。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及实践的历史和现状,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管理学与经济学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在 *** 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劳动经济学在职研究生培养方式 1、学制两年,利用周末及公众节假日上课; 2、北京周末班:利用周六或者周日上课; 3、全国假期班:利用公众节假日上课; 劳动经济学在职研究生课程设置 学位课: (1)西方经济学 (2)国际经济学 (3)人力资源管理 (4)货币银行 (5)财政学 (6)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 专业课: (1)劳动关系学 (2)组织行为学 (3)人事心理学 (4)薪酬管理与激励方案设计 (5)社会保险学 (6)职业生涯规划 (7)劳动法与劳动争议处理 专题研究: (1)职业关系管理 (2)职业生涯设计 (3)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 (4)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 (5)招募与甄选 (6)素质管理 在职研究生考试 考试科目:劳动经济学同等学力申硕人员需要通过外国语等级考试以及学科综合考试。 报考时间:定于每年的3月份 考试时间:定于每年的5月份 就业前景 1、经济学专业就业总体来说前景很好,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 2、劳动经济学专业国外发展前景广阔。 在美国,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在经济学20多个分支中,按社会重视程度、课题数量及发表文章数量、质量等指标排序,劳动经济学排在第二位,仅次于金融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在理论基础、技术手段、方法论以及做研究的资料积累、数据库等方面,都属于经济学中比较前沿、先进、成熟的学科,内容丰富,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内部有各种分支、理论流派和各种与政策相关的长期讨论的问题。 就业方向 可在中央和地方各级 *** 、行政机关单位、高等院校、各类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外国在华投资企业等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科学研究、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学科研等工作。 Ⅳ 劳动经济学的培养方案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及实践的历史和现状,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管理学与经济学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在 *** 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劳动经济学在职研究生培养方式 1.学制两年,利用周末及公众节假日上课; 2.北京周末班:利用周六或者周日上课; 3.全国假期班:利用公众节假日上课; 劳动经济学在职研究生课程设置 学位课: (1)西方经济学 (2)国际经济学 (3)人力资源管理 (4)货币银行 (5)财政学 (6)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 专业课: (1)劳动关系学 (2)组织行为学 (3)人事心理学 (4)薪酬管理与激励方案设计 (5)社会保险学(6)职业生涯规划(7)劳动法与劳动争议处理 专题研究: (1)职业关系管理 (2)职业生涯设计 (3)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 (4)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 (5)招募与甄选 (6)素质管理 在职研究生考试 考试科目:劳动经济学同等学力申硕人员需要通过外国语等级考试以及学科综合考试。 报考时间:定于每年的3月份 考试时间:定于每年的5月份 Ⅵ 《劳动经济学》课程讲什么内容 《劳动经济学》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方法论。本课程旨在使初学者掌握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劳动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分析现实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劳动经济学》课程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对劳动市场上需求者和供给者经济行为的研究、人力资本理论、工资的确定与报酬制度的设计、劳动市场歧视、收入分配、失业与宏观经济绩效等。本课程将采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工具考察最低工资立法、劳动市场歧视、就业培训计划以及收入分配的经济影响等相关政策问题。 Ⅶ 劳动经济学什么是人力资本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各自影响因素以及相互作用关系的经济学分支。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就业、工资、人力资本投资、失业、收入分配等。 中国劳动经济学兴起相对较晚,研究水平与国际同行存在着较大差距,国内专门从事这个学科研究的单位很少,不能适应于经济建设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中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失业、劳动力市场发育等问题成为经济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课题。 中文名 劳动经济学 外文名 Labor economics 快速 导航 学术定义 培养方案 劳动经济学在职研究生课程设置 国内发展 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 内容简介 简介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的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 ①劳动力再生产。包括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②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包括劳动力资源的人口基础,劳动力的结构,劳动力供求的短期平衡和长期平衡。 ③劳动就业。包括就业的宏观经济目标和宏观社会目标,就业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就业与工资的关系,待业及其类型,就业前培训和就业后培训。 ④劳动力的宏观管理。包括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劳务市场及其管理,劳动力管理体制。 ⑤劳动力的微观管理。包括劳动的分工与协作,劳动组织与人员配备,劳动定额与劳动计量,劳动环境与人体保护。 ⑥工资。包括影响工资的因素,工资职能,工资形式,工资水平,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最低工资与最高工资,工资差别。 ⑦劳动保险中的经济问题。包括疾病、工伤、老年退休等社会保险中的经济问题。 ⑧劳动效率。包括影响劳动效率的因素,提高劳动效率的途径,微观劳动效率与宏观劳动效率及其相互关系。 但是,也有的学者认为:由于劳动经济学是在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一门具体经济科学,它应研究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有关的部分,即研究生产关系中的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关系包括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劳动的分工与协作形式、对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形式等主要内容。 成果 第一项研究成果源于贝克尔(Becker)、兰卡斯特(Lancaster)、马斯(Muth)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所发表的一系列论文。特别是贝克尔(Becker)的“时间资源配置理论”一文,明确地认识到家庭是劳动力供给行为决策中的基本单位。他把相关的决策问题分解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劳动参与率和工作时间长短的决策,另一方面是家庭产出和消费的决策。贝克尔将生产、消费和劳动力供给这三项决策归结到一个家庭模式中,清楚地说明了在效用最大化行为的支配下,一个家庭如何确定其成员从事市场性活动和非市场性活动的时间安排比例,自产物品和外购商品的组合,以及不同家庭成员从事各项工作的劳动分工。贝克尔模型在劳动力供给研究方面很有影响力,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很多劳动力供给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贝克尔所构建的理论框架,使经济分析手希能卓有成效地适用于家庭行为研究等方面,如成婚、离异适度的家庭成员规模等等。A.西加诺(Alessandro Cigno)从多方位讨论、拓展了贝克尔模式的理论框架,并探究了这一理论模型对很多问题的启迪与含义,如多人口家庭的时间分配、劳动力的性别分工等等。 第二项研究成果是人力资本理论,其关注的基点是劳动力素质等问题。诚然,人力资本理论在经济史的长河中可以追溯得很远很远(Smith,1776)。不过,是米恩瑟(Mincer,1958)和贝克尔(Becker,1964)的研究才使得人力资本理论丰满起来并具备了可操作性,他二人的研究成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此类文献中独领 *** 。人力资本理论把教育和培训看成个人投资方式,对解决劳动经济学领域与酬金结构有关的许多问题很有指导意义。[1] 方法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2、规范研究方法是: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研究方法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障碍,使互惠交换不能实现。主要障碍有: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1] 学术定义 定义简介 是研究劳动这一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效益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经济学科。其核心是如何以最少的活劳动投入费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包括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1] 形成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劳资雇佣关系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此相联系,劳工问题(包括工资、失业、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工伤事故与职业病妇女与童工劳动、劳资谈判、 *** 等)日益突出,劳工运动不断发展。这是劳动经济学赖以产生的社会背景。 19世纪中叶,劳工政策一词开始在经济学著作中出现。此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把劳工政策作为社会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力图通过一定的劳工政策来缓和劳资矛盾,以保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劳工政策通常包括:工资标准及最低工资的制度,劳动时间的规定,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社会就业的指导,职业技术教育,劳动条件的监督,劳资纠纷的调解,工厂法、工会法、 *** 法、劳资关系法,等等。 19世纪的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对于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对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提出各种设想,并进行改善劳工处境的实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著作中,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工问题作了深刻的剖析,并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关系作出科学的预言。 20世纪初,一些专门研究劳动和劳工问题的经济学著作相继问世。美国管理学家F.W.泰罗(1856~1915)在工厂组织中进行劳动定额和以劳动定额为基础的有差别计件工资制的实验,并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1911)等著作,对微观劳动管理具有重大意义。1925年出版的美国S.布卢姆的《劳动经济学》,包括就业、工资、劳资关系、劳工运动、劳动立法等主要内容。1929~1933年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致使劳工问题极端尖锐化。此后,西方劳动经济学有了较大发展。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和“非自愿失业”概念的提出,对西方劳动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此外,西方现代管理方法的研究,例如行为科学、工效学等学科的发展,也不断丰富着劳动经济管理的内容。 Ⅷ 《劳动经济学》这门课程第一章的知识点有哪些 《劳动经济学》这门课程第一章的知识点包含派生需求与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完全竞争下的劳动需求分析、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劳动需求分析、劳动需求弹性、劳动需求理论在政策上的运用、参考资源。 Ⅸ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各自影响因素以及相互作用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劳动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就业、工资、人力资本投资、失业、收入分配等。 中国劳动经济学兴起相对较晚,研究水平与国际同行存在着较大差距,国内专门从事这个学科研究的单位很少,不能适应于经济建设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转型,中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失业、劳动力市场发育等问题成为经济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课题。 Ⅹ 劳动经济学的介绍 《劳动经济学》是一本正文语种为简体中文的书籍。

自考劳动经济学视频教学

可以用第三版的成绩免考第二版的成绩课程代码一致即可,都不算免考的,就是同一个科目

Ⅰ 《劳动经济学》这门课程有多少章节 《劳动经济学》这门课程有8章内容,包括: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绪论、第二章劳内动需求容分析、第三章劳动供给分析、第四章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第五章工资的确定与报酬制度设计、第六章劳动力市场歧视、第七章收入分配:理论、现状和趋势、第八章失业 Ⅱ 非常想了解:劳动经济学讲什么的‘谢,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的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 ①劳动力再生产。包括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②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包括劳动力资源的人口基础,劳动力的结构,劳动力供求的短期平衡和长期平衡。 ③劳动就业。包括就业的宏观经济目标和宏观社会目标,就业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就业与工资的关系,待业及其类型,就业前培训和就业后培训。 ④劳动力的宏观管理。包括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劳务市场及其管理,劳动力管理体制。 ⑤劳动力的微观管理。包括劳动的分工与协作,劳动组织与人员配备,劳动定额与劳动计量,劳动环境与人体保护。 ⑥工资。包括影响工资的因素,工资职能,工资形式,工资水平,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最低工资与最高工资,工资差别。 ⑦劳动保险中的经济问题。包括疾病、工伤、老年退休等社会保险中的经济问题。 ⑧劳动效率。包括影响劳动效率的因素,提高劳动效率的途径,微观劳动效率与宏观劳动效率及其相互关系。 Ⅲ 《劳动经济学》课程主讲老师是谁 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劳动经济与产业关系系(教研室)主任;《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杂志主编;兼任中国劳动学会劳动教学分会副秘书长。 主要研究领域: 劳动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博弈论 。主要讲授:《劳动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专业外语》、《组织架构的经济学分析》、《经济博弈论》、《中国劳动问题专题》等课程。 Ⅳ 谁能帮忙讲解一下经济学类中的劳动经济学主要的学习内容和就业方向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各自影响因素以及相互作用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劳动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就业、工资、人力资本投资、失业、收入分配等。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及实践的历史和现状,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管理学与经济学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在 *** 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劳动经济学在职研究生培养方式 1、学制两年,利用周末及公众节假日上课; 2、北京周末班:利用周六或者周日上课; 3、全国假期班:利用公众节假日上课; 劳动经济学在职研究生课程设置 学位课: (1)西方经济学 (2)国际经济学 (3)人力资源管理 (4)货币银行 (5)财政学 (6)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 专业课: (1)劳动关系学 (2)组织行为学 (3)人事心理学 (4)薪酬管理与激励方案设计 (5)社会保险学 (6)职业生涯规划 (7)劳动法与劳动争议处理 专题研究: (1)职业关系管理 (2)职业生涯设计 (3)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 (4)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 (5)招募与甄选 (6)素质管理 在职研究生考试 考试科目:劳动经济学同等学力申硕人员需要通过外国语等级考试以及学科综合考试。 报考时间:定于每年的3月份 考试时间:定于每年的5月份 就业前景 1、经济学专业就业总体来说前景很好,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 2、劳动经济学专业国外发展前景广阔。 在美国,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在经济学20多个分支中,按社会重视程度、课题数量及发表文章数量、质量等指标排序,劳动经济学排在第二位,仅次于金融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在理论基础、技术手段、方法论以及做研究的资料积累、数据库等方面,都属于经济学中比较前沿、先进、成熟的学科,内容丰富,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内部有各种分支、理论流派和各种与政策相关的长期讨论的问题。 就业方向 可在中央和地方各级 *** 、行政机关单位、高等院校、各类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外国在华投资企业等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科学研究、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学科研等工作。 Ⅳ 劳动经济学的培养方案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及实践的历史和现状,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管理学与经济学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在 *** 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劳动经济学在职研究生培养方式 1.学制两年,利用周末及公众节假日上课; 2.北京周末班:利用周六或者周日上课; 3.全国假期班:利用公众节假日上课; 劳动经济学在职研究生课程设置 学位课: (1)西方经济学 (2)国际经济学 (3)人力资源管理 (4)货币银行 (5)财政学 (6)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 专业课: (1)劳动关系学 (2)组织行为学 (3)人事心理学 (4)薪酬管理与激励方案设计 (5)社会保险学(6)职业生涯规划(7)劳动法与劳动争议处理 专题研究: (1)职业关系管理 (2)职业生涯设计 (3)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 (4)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 (5)招募与甄选 (6)素质管理 在职研究生考试 考试科目:劳动经济学同等学力申硕人员需要通过外国语等级考试以及学科综合考试。 报考时间:定于每年的3月份 考试时间:定于每年的5月份 Ⅵ 《劳动经济学》课程讲什么内容 《劳动经济学》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方法论。本课程旨在使初学者掌握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劳动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分析现实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劳动经济学》课程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对劳动市场上需求者和供给者经济行为的研究、人力资本理论、工资的确定与报酬制度的设计、劳动市场歧视、收入分配、失业与宏观经济绩效等。本课程将采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工具考察最低工资立法、劳动市场歧视、就业培训计划以及收入分配的经济影响等相关政策问题。 Ⅶ 劳动经济学什么是人力资本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各自影响因素以及相互作用关系的经济学分支。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就业、工资、人力资本投资、失业、收入分配等。 中国劳动经济学兴起相对较晚,研究水平与国际同行存在着较大差距,国内专门从事这个学科研究的单位很少,不能适应于经济建设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中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失业、劳动力市场发育等问题成为经济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课题。 中文名 劳动经济学 外文名 Labor economics 快速 导航 学术定义 培养方案 劳动经济学在职研究生课程设置 国内发展 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 内容简介 简介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的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 ①劳动力再生产。包括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②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包括劳动力资源的人口基础,劳动力的结构,劳动力供求的短期平衡和长期平衡。 ③劳动就业。包括就业的宏观经济目标和宏观社会目标,就业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就业与工资的关系,待业及其类型,就业前培训和就业后培训。 ④劳动力的宏观管理。包括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劳务市场及其管理,劳动力管理体制。 ⑤劳动力的微观管理。包括劳动的分工与协作,劳动组织与人员配备,劳动定额与劳动计量,劳动环境与人体保护。 ⑥工资。包括影响工资的因素,工资职能,工资形式,工资水平,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最低工资与最高工资,工资差别。 ⑦劳动保险中的经济问题。包括疾病、工伤、老年退休等社会保险中的经济问题。 ⑧劳动效率。包括影响劳动效率的因素,提高劳动效率的途径,微观劳动效率与宏观劳动效率及其相互关系。 但是,也有的学者认为:由于劳动经济学是在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一门具体经济科学,它应研究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有关的部分,即研究生产关系中的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关系包括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劳动的分工与协作形式、对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形式等主要内容。 成果 第一项研究成果源于贝克尔(Becker)、兰卡斯特(Lancaster)、马斯(Muth)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所发表的一系列论文。特别是贝克尔(Becker)的“时间资源配置理论”一文,明确地认识到家庭是劳动力供给行为决策中的基本单位。他把相关的决策问题分解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劳动参与率和工作时间长短的决策,另一方面是家庭产出和消费的决策。贝克尔将生产、消费和劳动力供给这三项决策归结到一个家庭模式中,清楚地说明了在效用最大化行为的支配下,一个家庭如何确定其成员从事市场性活动和非市场性活动的时间安排比例,自产物品和外购商品的组合,以及不同家庭成员从事各项工作的劳动分工。贝克尔模型在劳动力供给研究方面很有影响力,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很多劳动力供给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贝克尔所构建的理论框架,使经济分析手希能卓有成效地适用于家庭行为研究等方面,如成婚、离异适度的家庭成员规模等等。A.西加诺(Alessandro Cigno)从多方位讨论、拓展了贝克尔模式的理论框架,并探究了这一理论模型对很多问题的启迪与含义,如多人口家庭的时间分配、劳动力的性别分工等等。 第二项研究成果是人力资本理论,其关注的基点是劳动力素质等问题。诚然,人力资本理论在经济史的长河中可以追溯得很远很远(Smith,1776)。不过,是米恩瑟(Mincer,1958)和贝克尔(Becker,1964)的研究才使得人力资本理论丰满起来并具备了可操作性,他二人的研究成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此类文献中独领 *** 。人力资本理论把教育和培训看成个人投资方式,对解决劳动经济学领域与酬金结构有关的许多问题很有指导意义。[1] 方法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2、规范研究方法是: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研究方法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障碍,使互惠交换不能实现。主要障碍有: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1] 学术定义 定义简介 是研究劳动这一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效益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经济学科。其核心是如何以最少的活劳动投入费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包括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1] 形成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劳资雇佣关系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此相联系,劳工问题(包括工资、失业、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工伤事故与职业病妇女与童工劳动、劳资谈判、 *** 等)日益突出,劳工运动不断发展。这是劳动经济学赖以产生的社会背景。 19世纪中叶,劳工政策一词开始在经济学著作中出现。此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把劳工政策作为社会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力图通过一定的劳工政策来缓和劳资矛盾,以保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劳工政策通常包括:工资标准及最低工资的制度,劳动时间的规定,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社会就业的指导,职业技术教育,劳动条件的监督,劳资纠纷的调解,工厂法、工会法、 *** 法、劳资关系法,等等。 19世纪的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对于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对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提出各种设想,并进行改善劳工处境的实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著作中,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工问题作了深刻的剖析,并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关系作出科学的预言。 20世纪初,一些专门研究劳动和劳工问题的经济学著作相继问世。美国管理学家F.W.泰罗(1856~1915)在工厂组织中进行劳动定额和以劳动定额为基础的有差别计件工资制的实验,并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1911)等著作,对微观劳动管理具有重大意义。1925年出版的美国S.布卢姆的《劳动经济学》,包括就业、工资、劳资关系、劳工运动、劳动立法等主要内容。1929~1933年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致使劳工问题极端尖锐化。此后,西方劳动经济学有了较大发展。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和“非自愿失业”概念的提出,对西方劳动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此外,西方现代管理方法的研究,例如行为科学、工效学等学科的发展,也不断丰富着劳动经济管理的内容。 Ⅷ 《劳动经济学》这门课程第一章的知识点有哪些 《劳动经济学》这门课程第一章的知识点包含派生需求与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完全竞争下的劳动需求分析、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劳动需求分析、劳动需求弹性、劳动需求理论在政策上的运用、参考资源。 Ⅸ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各自影响因素以及相互作用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劳动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就业、工资、人力资本投资、失业、收入分配等。 中国劳动经济学兴起相对较晚,研究水平与国际同行存在着较大差距,国内专门从事这个学科研究的单位很少,不能适应于经济建设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转型,中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失业、劳动力市场发育等问题成为经济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课题。 Ⅹ 劳动经济学的介绍 《劳动经济学》是一本正文语种为简体中文的书籍。

自考劳动经济学视频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问题,我是一名人力资源管理大三的学生,劳动经济学是我们的大二必修课程之一,总体来说并不难考,学的过程还是比较轻松的,主要是弄懂劳动力供给与需求这个知识点就没大问题,当然还是要自己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才能学的更精。

主要内容:劳动经济学严格意义上来说它是一门经济管理类的课程,单独作为一门专业来招生的学校比较少。劳动经济学通常是与人力资源管理相联系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 为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奠定基础的。我们当时的劳动经济学教材是曾湘泉教授主编的这一版的,从这也可以看出劳动经济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紧密结合。劳动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就业、工资、人力资本投资、失业、收入分配等问题,与劳动力市场有关,是在一个宏观经济环境下进行研究的一门课程。

侧重方面:劳动经济学更侧重于数学分析这一块,尤其是劳动力的供求分析,学这门课程的话数学功底要好,才能灵活处理数据与图表,并且需要大量的数学思维的推导(下图是劳动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图表)。但是劳动经济学又有点偏文科,需要调查了解宏观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各类因素,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与高中政治里学的经济学有点类似,可以说高中政治里的经济学是劳动经济学的基础,如果你高中这里学的很好的话,劳动经济学也不会太差。

就业情况:由于疫情原因,劳动就业市场化推进改革,民生问题也逐渐凸显,就业形势严峻,劳动经济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用人单位、劳动者的重视。如果学好了这门课程的话还是很有优势的,前景还不错,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人才需求很大,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 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

总的来说,劳动经济学是文理科的结合,需要逻辑性较强,同样也要记忆大量理论,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与劳动经济现象,对劳动力市场也要了如指掌。如果你要学习劳动经济学的话,要及时做好思维导图,在脑海里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避免遗忘。

课程名称:劳动经济学,课程代码:03323,学分:8,大纲名称:劳动经济学自学考试大纲,教材名称:劳动经济学,主编:王守志,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版次:2005年版可以到 我用户名的网校 首页右上方--【教材表】栏目,查询自考相关教材。并且网校也提供了 很多、免费的自考学习资料、历年真题和免费视听课程,学习起来是很方便的。

自考劳动经济学视频教程百度云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332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相对于人类的无限需要而言,资源的稀缺性可以定义为一种 A.不足性 B.充足性 C.永久性 D.暂时性 2.主体在资源约束条件下获得效用必须满足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 A.多重相交 B.无相交 C.相切 D.完全重合 3.当决策主体家庭成员处于就业一非就业无差异境界时,此时的工资率就是 A.劳动供给价格 B.最低劳动供给价格 C.市场最低工资 D.市场工资 4.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从根本上导致了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 A.垂直线 B.水平线 C.向右下倾斜的直线 D.向右上倾斜的直线 5.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研究中,“蛛网稳定条件”是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数量小于劳动力需求数量 C.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D.劳动力供给数量大于劳动力需求数量 6.劳动力的生产是通过消费社会劳动为条件的,这说明劳动力具有 A.不可分割性特点 B.生理性特点 C.能动性特点 D.主观性特点 7.劳动力需求变动的假定条件是 A.企业规模变化 B.企业规模不变 C.工资率变动 D.工资率不变 8.产品需求弹性越大,则劳动力需求弹性会 A.不变 B.上下波动 C.越小 D.越大 9.经价格指数修正,用以说明工资的实际购买力的是 A.货币工资 B.实际工资 C.计时工资 D.计件工资 10.产品市场垄断对经济的影响是 A.增加就业和生产,形成劳动力的合理分配 B.增加就业和生产,造成劳动力的不合理分配 C.减少就业和生产,造成劳动力的不合理分配 D.减少就业和生产,形成劳动力的合理分配 11.员工在接受特殊培训期间的工资水平 A.高于员工受训期间的VMP水平 B.低于员工受训期间的VMP水平 C.等于员工受训期间的VMP水平 D.等于受训期间企业支付的全部培训成本 12.计时工资的基本特征是 A.劳动量以劳动的最小单位时间计量 B.劳动量以劳动的直接持续时间计量 C.劳动量以劳动的标准时间计量 D.劳动量以工人合格产品数量计量 13.劳动力的需求价格取决于 A.劳动力的生产成本 B.劳动力的教育费用 C.劳动的心理成本 D.劳动的边际生产率 14.菲利普斯曲线作为宏观经济分析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它的研究对象是 A.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B.就业与通货紧缩的关系 C.失业与通货紧缩的关系 D.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15.劳动关系的核心是 A.劳动力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 B.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特定关系 C.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意志 D.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 16.由于垄断或寡头部门的企业要求增加他们的利润而推动物价水平的上涨,这称为 A.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 B.结构性通货膨胀 C.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D.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 17.工会对工资的影响主要集中于 A.降低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或减少产品的社会需求 B.增加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或减少产品的社会需求 C.降低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或增加产品的社会需求 D.增加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或增加产品的社会需求 18.有关自然失业率错误的描述是 A.自然失业率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一个常量 B.自然失业率是正常失业占社会劳动力的比例 C.自然失业率是通货膨胀率不变时的失业率 D.自然失业率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与实际通货膨胀率相一致时的失业率 19.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实行的原则是 A.以劳动生产率为基础,集体协商工资水平 B.以经济效益为基础,集体协商工资水平 C.参照企业部门劳动者的工资水平 D.由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确定工资水平 20.通过扩张的财政政策来提高就业水平常常会导致 A.政府财政盈余 B.政府财政赤字 C.抑制通货膨胀 D.减少社会总需求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一般来说,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有 A.企业利润 B.企业规模 C.教育年限 D.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 E.经济周期波动 22.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有 A.以认识主观世界为目的 B.以认识客观事实为目的 C.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 D.得出的结论具有主观性 E.得出的结论不可检验 23.人力资本的特点有 A.人力资本是寓寄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生产能力 B.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创造性,能够为其所有者带来持久性的收入 C.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并积累的,具有积累性 D.人力资本投资以后,能够使投资者获得永久性的收入 E.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相似,投资者要承担投资风险 24.下列属于最低劳动标准的内容有 A.最低工资标准 B.最长劳动时间标准 C.最低就业年龄标准 D.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标准 E.关于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 25.下列方法中能减少摩擦性失业的有 A.增加就业机会 B.对失业人员进行就业培训 C.完善劳动力市场的情报工作 D.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 E.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 27.劳动力供给 28.结构性失业 29.摩擦性失业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0.简述预算约束线斜率的本质含义。 31.简述规模效应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路径。 32.简要回答延期支付的优势。 33.简述公共部门的就业决策与企业部门相比,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4.某运输公司把员工划分为司机(设为A类)和维修(设为B类)两类工人,在最近的一次工资调整中发现,司机工资上涨了10%,却引起公司对维修工人的需求减少了5%,试计算这两类工人的交叉工资弹性并判断其关系。 35.题35图是描述某地区社会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洛伦茨曲线,假设A的面积为0.12,B的面积为0.38,试计算该地区的基尼系数并请说明该地区的收入分配状况。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36.试论述资本供给弹性对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影响。 37.试论述产业工资差别形成的原因。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38.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世界性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金融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会不会传导到社会,会不会导致社会危机的发生?这当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失业。可以说,失业是经济危机转化为社会危机的最基本链条。有的学者对于就业问题甚至用了这样的说法:人们在买房子的时候,强调的是地段、地段、地段,而在经济危机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就业、就业、就业。 失业问题在中国还有一层独特的含义。因为目前在中国发生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国际金融危机引爆的传统生产过剩危机,问题主要是集中在实体经济的层面,特别是那些低端的、面向出口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这就意味着,同样程度的经济问题,在中国引起的失业问题会更为严重。 (1)失业会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2)分析解释世界性金融危机发生后,为什么会导致中国的失业问题更加严重?

你可以去九州考苑看看 有你这个试题的 模拟试卷和历年真题都狠全面。赶紧去看看吧,大部分是免费的。

  •   索引序列
  •   自考劳动经济学视频教程
  •   自考劳动经济学视频讲解教程
  •   自考劳动经济学视频教学
  •   自考劳动经济学视频
  •   自考劳动经济学视频教程百度云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