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自学考试历年经济学真题

自学考试历年经济学真题

发布时间:

自学考试历年经济学真题

发布时间:

经济学自学考试历年真题

【第一篇】

一.名词解释:

1.资本——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可以划分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知识。

2.工业化——工业化是一个过程,其基本特征是:“第一,来自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份额一般上升 第二,从事制造业和第二产业的劳动人口一般也表现为上升的趋势”。

3.就业不足——一个劳动者实际工作的时间少于他愿意并能够工作的时间。

4.工业化度——工业制造净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5.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之比。

6.城市化——城市化是三个社会过程的有机统一,即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引起现代产业向城市的聚集过程,以及由此决定的人中集中过程和城市生活方式不断扩大过程相统一的社会进程。

7.发展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它通过对各种发展理论和战略,经济体制的可行性对策进行比较的方法研究不发达条件下经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8.经济增长:所谓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的增长或产出的增长。

经济发展:指不发达经济摆脱贫穷、落后,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是伴随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法律,甚至观念、习俗的变革的经济增长。

9 托达罗模式的基本内容:按照托达罗模式,人口流动基本上是一种经济现象,是一种合乎理性的经济行为。他们所关心的与其说是城乡现实的收入差异,不如说是城乡预期的收入差异。影响他们预期的是两个因素:城乡实际工资的差异估计有多大,在城市求得工作机会的可能性估计有多大。

二.概念

1.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包括:产品贡献 市场贡献 要素贡献 外汇贡献

2.技术进步是指一定量的投入得到更多的产出。

3.发展中国家中未经改造的农业是传统农业,传统农业是落后的,生产力极低下的农业,它的最基本的特征是技术滞后。

4.人力资本形成的三大途径:教育 培训 医疗保健

5.失业是指没有工作而正在寻找工作的人。

6.早期经济发展思想代表人物: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斯图亚特-穆勒

7.经济发展问题的四种基本思路:结构主义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 激进主义

8.促进资本形成的主要代表:罗森斯坦的“大推进“理论

9.形成资本的来源:国内储蓄 国外资金 国内储蓄包括:民间的自愿储蓄 政府储蓄 国内民间储蓄包括:家庭储蓄 企业

10.人口增长过快不是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的主要原因,但是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使养育子女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都提高。

【第二篇】

二、填空题

1. 被定义为每小时劳动的产出。

2. 把投入水平与产出水平联系起来。

3.一个国家的道路、桥梁、下水道系统和铁路构成它的 。

4.经济学家把人的教育和技能称为 。

5.每一工人资本的增加叫做 。

6.为某一特定目的(比如说大学学费)而储蓄,叫做 。

7.根据 ,资本的连续增加导致每一工人产出较少增加。

8.家庭为预防紧急事件或疾病的储蓄称为 。

9.经济学家们利用 来发现技术进步的程度。

10. 的倡导者们寻求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保护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政策。

11.经济学家把世界上的那些穷困国家叫做 。

12.新近从贫穷状态进入中等收入的国家和地区,包括韩国和香港,被称为 。

13.新种子的开发、化肥和在20世纪60—70年代带来欠发达国家农业产出增长的农业实践被称为 。

14.在许多欠发达国家,存在着 ,它是指贫穷的农村部门和相对更先进的城市部门的区别。

15.一个国家的道路、港口、桥梁和法律制度构成了它的 。

16. 是一种政府借以鼓励出口、刺激经济增长的战略。

17. 是一种强调以国内产品替代进口品以发展自给自足经济的战略。

18.具有庞大数量之失业或就业不足人口的经济现象被称为 。

19. 是指用来获得政府优惠的活动,例如进口许可证或获得外汇。

20. 是最为重要的国际机构,它向欠发达国家提供借贷资金以帮助其经济发展。

三、判断题

1.生产率衡量每一单位资本货物的产出。

2.美国的生产率增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缓慢的。

3.美国的生产率是发达国家中的。

4.收益递减规律认为技术进步必定带来未来更慢的增长。

5.资本深化是指每单位资本下工人数目的增加。

6.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资本收入的税收上升了。

7.20世纪80年代美国储蓄率低的原因之一是,处于黄金储蓄阶段的人口群体数量下降。

8.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包括它的道路、桥梁、下水道系统和机场。

9.美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在近年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增长。

10.人力资本是指工人们在工作中使用的机器和设备。

11.美国教育制度的一大强项是它的初级学院和州立大学。

12.以把工人转换到生产率较高的出口部门的方式,可增加国际贸易,从而提高一国的生产率。

13.通过较高的生产率和经济增长,每个人都可以从每一次技术进步中获益。

14.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是用于劳动力和资本的增加所达到的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所达到的增长之间的区别。

15.市场激励可确保诸如热带雨林和全球性的环境得到保护。

17.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工业化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已经被缩小了。

18.在欠发达国家集中的第三世界中,一个成功的故事就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崛起,比如新加坡和台湾地区。

19.预期寿命的增加和婴儿死亡率的下降,已经造成许多欠发达国家人口的迅速增长。

20.在贫穷的国家中,农业起着更为突出的作用,经常占GNP的80%。

21.欠发达国家比美国的人均资本要少得多,因为他们的储蓄率很低。

22.欠发达国家中资本市场的缺位,阻止有限的资本供给找到能够发挥其生产率效应的用途。

23.土地改革是把农业土地让渡给那些在土地劳动的人们。

24.不平等能够以引向政治不稳定和外国投资之不利环境的形式来阻碍发展。

25.佃农耕种制向佃户们提供了努力劳动和保持土地之生产力的良好激励。

26.中央计划使得发展中国家在一个单一而相互关联的发展战略中协调所有相关活动。

27.一个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就是它的法律制度。

28.出口导向战略的困难是保护国内低效率的生产者免受外国企业的竞争。

29.进口替代的一个难题是一旦贸易壁垒被强制实施,就难以消除它们。

30.成功的东亚经济已经取得了很高的增长率,但是这已经导致了极端不平等的代价。

【第三篇】

三.简答:

1.工业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1)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谋求经济上的自立与发展; (2)它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摆脱“贸易条件” 恶化的环境;(3) 它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摆脱资本不足对经济发展形成的制约;(4)它有助于改变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5)它可以大幅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提供各种新兴的消费品,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摆脱贫穷;

2.工业化发动的条件:(1)经济条件: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科技进步、资源状况、市场规模 (2)非经济条件:包括企业家精神、社会条件、文化条件、政治体制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变动的关系,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存在着较大差别。 在工业化初期,工业发展所形成的聚集效应使工业比重上升对城市化率上升具有直接和较大的带动作用,而当工业化接近和进入中期阶段之后,产业结构转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作用超过了聚集效应的作用,城市化的演进更多地表现为非农业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的拉动。在这个阶段,非农业就业比重的上升明显快于生产比重的上升。当工业化演进到较高阶段之后,对城市化进程的主导作用逐步由工业转变为整个非农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也越来越不同于产出结构的变化并起着更大的作用,这使服务行业的比重上升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4.工业化的实质:是经济结构的转化,是农业份额的下降和非农业份额的上升。这里的份额既有产值份额也有就业份额。这种转化的结果是一个国家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即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时期时,产业的结构我的主体是工业部门。于此相对应,在经济发展的工业化前期,农业部门是产业结构的主体,而经济发展的工业化后期,服务部门是产业结构的主体。

5.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的特点:a.工资低b.劳动力增长迅速c.农业和其它初级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大d.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和多层次e.大量的劳动力利用不足(失业)

6.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经济增长是一个数量概念,经济发展既是一个数量

概念,更是一个质量概念;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和手段,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和目的。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必要的、先决条件。特殊情况下会出现有经济发展而无经济增长的情况,但一定是个别的、短暂的,更多的是有经济增长而未必带来经济发展。

7.发展中国家的定义及其特征:发展中国家一般是指经济落后,社会文明程度低,正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国家。 特征:1、低生活水平2、低生产效率3、高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4、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5、对农产品、初级产品高度依赖

8.经济发展的内涵: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变化。包括(1)投入结构的变化,即生产中投入要素比例的变化。(2)产出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的变化 (3)一般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的变化 (4)卫生健康状况的变化 (5)文化教育状况的变化(6)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变化

四.论述题:

《一》复述三大经济增长模型的内容及评价:

(1) 哈罗德---多马模式

哈罗德—多马模式是一个说明经济增长所需条件的模型。用公式表示为:G=s/k 即增长率=储蓄率/资本-产出比例 由此可看出一个简单的道理:GNP的增长率是由国民储蓄率和国民资本-产出比例共同决定的。一定水平的GNP中储蓄率越高,GNP的增长率就越大。资本-产出比例越高则GNP的增长率就越低。储蓄越多,投资就越多,增长也就越快。

基本思想:资本的不断形成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的原因。

理论根据:不断的投资和资本形成增加,是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源泉。

前提条件:1、储蓄全部自动转化为投资,投资根据固定比例的资本-产出率转化为增加的产出(GDP)2、这一增大了的GDP又能按照一定的比例储蓄起来用于投资,实现持续不断的增长过程。

假设条件包括四点:1、只生产一种产品2、生产要素只有资本、劳动 资本-产出比例不变 3、GNP只在资本家、劳动者之间分配4、分配到资本家手中的GDP一部分用于消费支出,剩余的用于储蓄。

意义:1、它强调了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作用,适用于分析发展中经济资本稀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2、该模型的出现标志着当代经济发展理论的产生。但是同时也存在缺陷包括:1、资本-产出比不变的假设不合理,因为它否定了生产要素的可替代性。2、过分依赖国家干预,忽视了市场调节作用。3、没有充分考虑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4、增长道路是一个”狭窄的刀锋”:经济增长取决于储蓄。

(2)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式

模型:Y=f(k,L) 表示产出是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函数

由此说明了1、产出水平决定于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大小。2、K、L的比例可以通过市场价格的调节而改变:当K >L时,L价格上涨,增加K的使用,资本-产出比增大, 选择资本密集型技术发展经济;当K < L时,K价格上涨,增加L的使用,资本-产出比下降,选择劳动密集型技术发展经济。

意义:1、k、L具有替代性,通过资本与劳动比变化影响资本—产出比,增加了经济增长的可调节性,克服了增长“分锋”问题 2、强调市场机制对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当储蓄率既定,改变利润率(资本价格)和工资率(劳动的收入)、改变k、L投入量、调整二者比例、调整资本—产出比 3、首次强调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作用突破了“资本积累论” 它的缺陷包括:1、存在投资的“油泥---陶土模式”问题 2、现实中的技术进步不是独立因素:没有投资增加就不会有技术进步。

【第四篇】

四、选择题(Ⅰ)

1.生产率是:

A、来自边际工人的额外产出; B、产出除以工作小时;C、每小时劳动的产出;D、生产下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工人数量;E、产出除以总投入的数量。

2.美国生产率的增长速率,

A、在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加速增长;B、在整个20世纪几乎一直不变;

C、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明显放慢;D、在整个20世纪一直稳步增长;

E、在80年代大幅度下降。

3.在整个商业周期中,生产率,

A、以大致相同的速率增长;

B、当经济进入衰退期时下降,但在经济开始复苏时上升得比产出快;

C、当经济进入衰退期时上升,但在经济复苏时下降;

D、在经济衰退时期增长更快,因为产出比就业下降的幅度小;

E、有可能以更快或更慢的速率增长,取决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4.增长的原因包括:

A、资本货物的积聚; B、劳动力素质的提高;C、对资源更有效的配置; D、技术进步; E、上述所有答案。

5.资本深化是指:

A、每单位资本所增加的工人数目;B、每一工人工作资本的增加;

C、每一工人工作资本的减少;D、资本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的重新配置;E、政府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

6.根据收益递减规律,当经济积聚更多资本时,产出 增加。

A、以与资本增长相同的速率; B、以比资本增长更慢的速率;

C、以比资本增长更快的速率; D、只有在新工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时才;

E、只有在新的资本设备利用了新的更好的技术时才。

7.为退休而积聚的储蓄叫做:

A、生命周期储蓄; B、目标储蓄; C、预防性储蓄;D、遗赠储蓄; E、永久性收入储蓄。

8.为在紧急情况下使用而积聚的储蓄叫做:

A、生命周期储蓄; B、目标储蓄; C、预防性储蓄;D、遗赠储蓄; E、永久性收入储蓄。

9.根据生命周期理论,20世纪80年代美国储蓄率低的原因是:

A、退休人口数量减少了;B、处于黄金储蓄阶段(45-65岁)的人口数量增加了;C、处于黄金储蓄阶段(45-65岁)的人口数量减少了;D、人口整体增加了;E、处于黄金储蓄阶段(21-44岁)的人口数量减少了。

10.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税收变革,

A、以增加税后真实收益对储蓄比率的方式鼓励储蓄;

B、以减少税后真实收益对储蓄比率的方式鼓励储蓄;

C、以增加税后真实收益对储蓄比率的方式削弱储蓄;

D、以减少税后真实收益对储蓄比率的方式削弱储蓄;

E、对储蓄没有影响力。

11.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水平时,下列何者不会增加投资?

A、削减财政赤字; B、将政府支出朝着基础设施投资方向移动;

C、对投资进行补贴; D、使用IRAs一类的税收政策;

E、上述各项均可增加投资。

12.生产函数显示 之间的关系。

A、投入水平与产出水平; B、技术与增长; C、生产率与真实工资;

D、学习与经验; E、生产率与产出。

13.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

A、是充足的,但商业投资水平低;B、是不充足的,但被商业投资的高水平所抵消;C、是不充足的,并且使得商业投资低水平的效果更加恶化;D、是很低的,因为税收变革使得它更加昂贵;E、是充足的,与商业投资水平相同。

14.人力资本是指:

A、个人所拥有的资本货物;B、旨在提高个人生产率的教育和技能;

C、生育力; D、每小时劳动的产出;E、工人们在工作中所使用的资本货物。

15.下列何者不是美国教育制度的长处?

A、缺少对低年级学生的早期追踪;B、初级学院与州立大学相对开放的制度;C、研究型大学;D、学生在选择科学与技术专业方面所占的高比例;E、上述各项均为长处。

16.取消电讯管制和扩展国际贸易将,

A、提高整体生产率,因为生产率高于这些部门的平均生产率;

B、提高整体生产率,因为生产率低于这些部门的平均生产率;

C、降低整体生产率,因为生产率高于这些部门的平均生产率;

D、降低整体生产率,因为生产率低于这些部门的平均生产率;

E、使整体生产率保持不变。

17.技术变革,

A、移动生产函数,使得同样数量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产出;B、移动生产函数,使得同样数量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产出,但除非使用额外的资本货物;C、移动生产函数,使得同样数量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产出,但除非雇佣额外的工人;D、提高资本的生产率,但不提高工人的生产率;E、提高生产率,但不移动生产函数。

18.把不能以劳动力和资本增加来解释的经济增长部分归于技术进步的方法叫做:

A、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B、部分生产率分析;C、资本深化; D、资本拓宽; E、可持续发展。

19.经济产出的增长等于:

A、它在生产率上的增长;B、它在劳动力和资本积聚方面增长的数目;

C、它在劳动小时和生产率上增长的数目;D、劳动的边际产量乘以劳动的小时数加上资本的边际产量乘资本存量;E、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和来自国外的资本净流入的数目。

20.可持续发展是指没有 的增长。

A、过剩的技术进步; B、过剩的人口增长;C、过剩的资本投资; D、过剩的自然资源占用; E、上述各项。

21.在政府掌握主动权并积极参与其中的经济发展区域,会有如下现象:

A、保持均衡增长; B、支持重工业发展;C、把必要资源由集中于农业转为集中于工业;D、提供社会基础资本;E、以上都不对,因为不存在总是需要政府干预的经济区域。

22.近几年来,许多欠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A、由于增强了营养,出生率急剧上升;B、在延长人的寿命方面取得很大成就,老年人的寿命平均延长了5至10年;C、婴儿死亡人数和疾病死亡人数显著减少;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量移民涌入这些国家;E、结婚年龄提前,导致出生率显著上升。

23.下面5句话中,有4句是说经济发展问题的,请问哪一句不是?

A、当发展中经济增加总产出时,预期“规模报酬递增”通常是合理的;

B、通常,单个企业不可能投资于社会基础资本,不管这些项目有多重要;

C、任何一个发展中经济要取得成功,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是不可或缺的;

D、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保护进口替代工业未必是个明智的选择;

E、在绝大多数欠发达国家,过度储蓄都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24.当一国发展经济并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时,下面哪一项可能发生?

A、它从其他发达工业国的进口越来越少;B、它的出口总额趋于上升;C、它从其他发达工业国的进口越来越多;D、它将更多地从欠发达国家进口商品;E、它的进口总额趋于上升。

25.“社会基础资本”是指:

A、在某一特定自然资源能够实现收益以前所投入的资金;B、以从国外筹集资金为特征的投资项目;C、被人们认为具有净生产率的投资项目;D、某些投资项目,与由私人企业筹措的项目不同,其投入资金是由国家筹集的;E、一种资本投资,其数额不会随国民产出的增加而变化。

26.可作为“社会基础资本”例子的是:

A、农业电气化项目; B、国家筹资组建的医院和学校;C、国内运输系统的完善; D、以上各项都是;E、A和B是,C不是。

27.经济增长的一个绝对前提是:

A、收入除满足消费外还有剩余,以促进经济发展;B、为制造业创造出大量剩余劳动力;C、发现并开拓一些内部经济;D、在文化上接受经济行为的自主经营原则;E、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开始排挤农业。

28.下面5句话中,有4句是说经济发展问题的,请问哪一句不是?

A、在一些欠发达国家,投资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但它们都投向低利润的项目,有的甚至流向与经济发展的立足点不相符的项目;

B、只要经济发展了,社会基础资本就会自发发展到充足的水平;

C、从历看,在经济取得一些进步后,常常会随之进行政治改革;

D、我们知道,许多欠发达国家拥有大量未开发的自然资源,要是它们能同时拥有可以有效利用这些资源的资本,其发展将指日可待;

E、在贫穷的国家,尤其是农业国,常常有大量的劳工整天无所事事,因为他们根本无事可做。

29.欠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远低于发达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一差距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A、对实行“自由经营”的欠发达国家而言,这一差距缩小了,而对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来说,差距越来越大;B、这一趋势很难衡量,因为各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习惯爱好以及气候条件各不相同;C、这一差距明显缩小了,很显然这是外向型经济的产物;D、对那些把投资集中于社会基础资本的国家而言,这一差距缩小了;E、这一差距基本上保持稳定,或许在某些区域扩得更大了。

30.人力发展指数:

A、把社会指标和经济指标结合在一起,用来评价一国人力资源状况;

B、与人均产出有很强的负相关关系;C、受到了经济学家的批评;

D、 以上各项都对; E、以上各项都不对。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332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相对于人类的无限需要而言,资源的稀缺性可以定义为一种 A.不足性 B.充足性 C.永久性 D.暂时性 2.主体在资源约束条件下获得效用必须满足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 A.多重相交 B.无相交 C.相切 D.完全重合 3.当决策主体家庭成员处于就业一非就业无差异境界时,此时的工资率就是 A.劳动供给价格 B.最低劳动供给价格 C.市场最低工资 D.市场工资 4.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从根本上导致了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 A.垂直线 B.水平线 C.向右下倾斜的直线 D.向右上倾斜的直线 5.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研究中,“蛛网稳定条件”是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数量小于劳动力需求数量 C.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D.劳动力供给数量大于劳动力需求数量 6.劳动力的生产是通过消费社会劳动为条件的,这说明劳动力具有 A.不可分割性特点 B.生理性特点 C.能动性特点 D.主观性特点 7.劳动力需求变动的假定条件是 A.企业规模变化 B.企业规模不变 C.工资率变动 D.工资率不变 8.产品需求弹性越大,则劳动力需求弹性会 A.不变 B.上下波动 C.越小 D.越大 9.经价格指数修正,用以说明工资的实际购买力的是 A.货币工资 B.实际工资 C.计时工资 D.计件工资 10.产品市场垄断对经济的影响是 A.增加就业和生产,形成劳动力的合理分配 B.增加就业和生产,造成劳动力的不合理分配 C.减少就业和生产,造成劳动力的不合理分配 D.减少就业和生产,形成劳动力的合理分配 11.员工在接受特殊培训期间的工资水平 A.高于员工受训期间的VMP水平 B.低于员工受训期间的VMP水平 C.等于员工受训期间的VMP水平 D.等于受训期间企业支付的全部培训成本 12.计时工资的基本特征是 A.劳动量以劳动的最小单位时间计量 B.劳动量以劳动的直接持续时间计量 C.劳动量以劳动的标准时间计量 D.劳动量以工人合格产品数量计量 13.劳动力的需求价格取决于 A.劳动力的生产成本 B.劳动力的教育费用 C.劳动的心理成本 D.劳动的边际生产率 14.菲利普斯曲线作为宏观经济分析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它的研究对象是 A.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B.就业与通货紧缩的关系 C.失业与通货紧缩的关系 D.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15.劳动关系的核心是 A.劳动力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 B.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特定关系 C.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意志 D.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 16.由于垄断或寡头部门的企业要求增加他们的利润而推动物价水平的上涨,这称为 A.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 B.结构性通货膨胀 C.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D.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 17.工会对工资的影响主要集中于 A.降低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或减少产品的社会需求 B.增加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或减少产品的社会需求 C.降低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或增加产品的社会需求 D.增加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或增加产品的社会需求 18.有关自然失业率错误的描述是 A.自然失业率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一个常量 B.自然失业率是正常失业占社会劳动力的比例 C.自然失业率是通货膨胀率不变时的失业率 D.自然失业率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与实际通货膨胀率相一致时的失业率 19.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实行的原则是 A.以劳动生产率为基础,集体协商工资水平 B.以经济效益为基础,集体协商工资水平 C.参照企业部门劳动者的工资水平 D.由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确定工资水平 20.通过扩张的财政政策来提高就业水平常常会导致 A.政府财政盈余 B.政府财政赤字 C.抑制通货膨胀 D.减少社会总需求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一般来说,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有 A.企业利润 B.企业规模 C.教育年限 D.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 E.经济周期波动 22.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有 A.以认识主观世界为目的 B.以认识客观事实为目的 C.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 D.得出的结论具有主观性 E.得出的结论不可检验 23.人力资本的特点有 A.人力资本是寓寄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生产能力 B.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创造性,能够为其所有者带来持久性的收入 C.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并积累的,具有积累性 D.人力资本投资以后,能够使投资者获得永久性的收入 E.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相似,投资者要承担投资风险 24.下列属于最低劳动标准的内容有 A.最低工资标准 B.最长劳动时间标准 C.最低就业年龄标准 D.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标准 E.关于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 25.下列方法中能减少摩擦性失业的有 A.增加就业机会 B.对失业人员进行就业培训 C.完善劳动力市场的情报工作 D.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 E.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 27.劳动力供给 28.结构性失业 29.摩擦性失业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0.简述预算约束线斜率的本质含义。 31.简述规模效应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路径。 32.简要回答延期支付的优势。 33.简述公共部门的就业决策与企业部门相比,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4.某运输公司把员工划分为司机(设为A类)和维修(设为B类)两类工人,在最近的一次工资调整中发现,司机工资上涨了10%,却引起公司对维修工人的需求减少了5%,试计算这两类工人的交叉工资弹性并判断其关系。 35.题35图是描述某地区社会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洛伦茨曲线,假设A的面积为0.12,B的面积为0.38,试计算该地区的基尼系数并请说明该地区的收入分配状况。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36.试论述资本供给弹性对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影响。 37.试论述产业工资差别形成的原因。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38.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世界性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金融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会不会传导到社会,会不会导致社会危机的发生?这当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失业。可以说,失业是经济危机转化为社会危机的最基本链条。有的学者对于就业问题甚至用了这样的说法:人们在买房子的时候,强调的是地段、地段、地段,而在经济危机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就业、就业、就业。 失业问题在中国还有一层独特的含义。因为目前在中国发生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国际金融危机引爆的传统生产过剩危机,问题主要是集中在实体经济的层面,特别是那些低端的、面向出口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这就意味着,同样程度的经济问题,在中国引起的失业问题会更为严重。 (1)失业会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2)分析解释世界性金融危机发生后,为什么会导致中国的失业问题更加严重?

我来也要糊弄微观经济学的真题

你好,自考一般是全国卷的 不分什么学校,你直接在百度找就可以了

自学考试历年经济学真题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332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相对于人类的无限需要而言,资源的稀缺性可以定义为一种 A.不足性 B.充足性 C.永久性 D.暂时性 2.主体在资源约束条件下获得效用必须满足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 A.多重相交 B.无相交 C.相切 D.完全重合 3.当决策主体家庭成员处于就业一非就业无差异境界时,此时的工资率就是 A.劳动供给价格 B.最低劳动供给价格 C.市场最低工资 D.市场工资 4.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从根本上导致了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 A.垂直线 B.水平线 C.向右下倾斜的直线 D.向右上倾斜的直线 5.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研究中,“蛛网稳定条件”是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数量小于劳动力需求数量 C.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D.劳动力供给数量大于劳动力需求数量 6.劳动力的生产是通过消费社会劳动为条件的,这说明劳动力具有 A.不可分割性特点 B.生理性特点 C.能动性特点 D.主观性特点 7.劳动力需求变动的假定条件是 A.企业规模变化 B.企业规模不变 C.工资率变动 D.工资率不变 8.产品需求弹性越大,则劳动力需求弹性会 A.不变 B.上下波动 C.越小 D.越大 9.经价格指数修正,用以说明工资的实际购买力的是 A.货币工资 B.实际工资 C.计时工资 D.计件工资 10.产品市场垄断对经济的影响是 A.增加就业和生产,形成劳动力的合理分配 B.增加就业和生产,造成劳动力的不合理分配 C.减少就业和生产,造成劳动力的不合理分配 D.减少就业和生产,形成劳动力的合理分配 11.员工在接受特殊培训期间的工资水平 A.高于员工受训期间的VMP水平 B.低于员工受训期间的VMP水平 C.等于员工受训期间的VMP水平 D.等于受训期间企业支付的全部培训成本 12.计时工资的基本特征是 A.劳动量以劳动的最小单位时间计量 B.劳动量以劳动的直接持续时间计量 C.劳动量以劳动的标准时间计量 D.劳动量以工人合格产品数量计量 13.劳动力的需求价格取决于 A.劳动力的生产成本 B.劳动力的教育费用 C.劳动的心理成本 D.劳动的边际生产率 14.菲利普斯曲线作为宏观经济分析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它的研究对象是 A.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B.就业与通货紧缩的关系 C.失业与通货紧缩的关系 D.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15.劳动关系的核心是 A.劳动力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 B.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特定关系 C.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意志 D.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 16.由于垄断或寡头部门的企业要求增加他们的利润而推动物价水平的上涨,这称为 A.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 B.结构性通货膨胀 C.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D.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 17.工会对工资的影响主要集中于 A.降低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或减少产品的社会需求 B.增加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或减少产品的社会需求 C.降低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或增加产品的社会需求 D.增加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或增加产品的社会需求 18.有关自然失业率错误的描述是 A.自然失业率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一个常量 B.自然失业率是正常失业占社会劳动力的比例 C.自然失业率是通货膨胀率不变时的失业率 D.自然失业率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与实际通货膨胀率相一致时的失业率 19.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实行的原则是 A.以劳动生产率为基础,集体协商工资水平 B.以经济效益为基础,集体协商工资水平 C.参照企业部门劳动者的工资水平 D.由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确定工资水平 20.通过扩张的财政政策来提高就业水平常常会导致 A.政府财政盈余 B.政府财政赤字 C.抑制通货膨胀 D.减少社会总需求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一般来说,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有 A.企业利润 B.企业规模 C.教育年限 D.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 E.经济周期波动 22.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有 A.以认识主观世界为目的 B.以认识客观事实为目的 C.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 D.得出的结论具有主观性 E.得出的结论不可检验 23.人力资本的特点有 A.人力资本是寓寄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生产能力 B.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创造性,能够为其所有者带来持久性的收入 C.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并积累的,具有积累性 D.人力资本投资以后,能够使投资者获得永久性的收入 E.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相似,投资者要承担投资风险 24.下列属于最低劳动标准的内容有 A.最低工资标准 B.最长劳动时间标准 C.最低就业年龄标准 D.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标准 E.关于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 25.下列方法中能减少摩擦性失业的有 A.增加就业机会 B.对失业人员进行就业培训 C.完善劳动力市场的情报工作 D.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 E.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 27.劳动力供给 28.结构性失业 29.摩擦性失业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0.简述预算约束线斜率的本质含义。 31.简述规模效应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路径。 32.简要回答延期支付的优势。 33.简述公共部门的就业决策与企业部门相比,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4.某运输公司把员工划分为司机(设为A类)和维修(设为B类)两类工人,在最近的一次工资调整中发现,司机工资上涨了10%,却引起公司对维修工人的需求减少了5%,试计算这两类工人的交叉工资弹性并判断其关系。 35.题35图是描述某地区社会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洛伦茨曲线,假设A的面积为0.12,B的面积为0.38,试计算该地区的基尼系数并请说明该地区的收入分配状况。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36.试论述资本供给弹性对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影响。 37.试论述产业工资差别形成的原因。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38.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世界性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金融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会不会传导到社会,会不会导致社会危机的发生?这当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失业。可以说,失业是经济危机转化为社会危机的最基本链条。有的学者对于就业问题甚至用了这样的说法:人们在买房子的时候,强调的是地段、地段、地段,而在经济危机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就业、就业、就业。 失业问题在中国还有一层独特的含义。因为目前在中国发生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国际金融危机引爆的传统生产过剩危机,问题主要是集中在实体经济的层面,特别是那些低端的、面向出口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这就意味着,同样程度的经济问题,在中国引起的失业问题会更为严重。 (1)失业会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2)分析解释世界性金融危机发生后,为什么会导致中国的失业问题更加严重?

我来也要糊弄微观经济学的真题

【第一篇】

一.名词解释:

1.资本——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可以划分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知识。

2.工业化——工业化是一个过程,其基本特征是:“第一,来自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份额一般上升 第二,从事制造业和第二产业的劳动人口一般也表现为上升的趋势”。

3.就业不足——一个劳动者实际工作的时间少于他愿意并能够工作的时间。

4.工业化度——工业制造净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5.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之比。

6.城市化——城市化是三个社会过程的有机统一,即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引起现代产业向城市的聚集过程,以及由此决定的人中集中过程和城市生活方式不断扩大过程相统一的社会进程。

7.发展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它通过对各种发展理论和战略,经济体制的可行性对策进行比较的方法研究不发达条件下经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8.经济增长:所谓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的增长或产出的增长。

经济发展:指不发达经济摆脱贫穷、落后,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是伴随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法律,甚至观念、习俗的变革的经济增长。

9 托达罗模式的基本内容:按照托达罗模式,人口流动基本上是一种经济现象,是一种合乎理性的经济行为。他们所关心的与其说是城乡现实的收入差异,不如说是城乡预期的收入差异。影响他们预期的是两个因素:城乡实际工资的差异估计有多大,在城市求得工作机会的可能性估计有多大。

二.概念

1.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包括:产品贡献 市场贡献 要素贡献 外汇贡献

2.技术进步是指一定量的投入得到更多的产出。

3.发展中国家中未经改造的农业是传统农业,传统农业是落后的,生产力极低下的农业,它的最基本的特征是技术滞后。

4.人力资本形成的三大途径:教育 培训 医疗保健

5.失业是指没有工作而正在寻找工作的人。

6.早期经济发展思想代表人物: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斯图亚特-穆勒

7.经济发展问题的四种基本思路:结构主义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 激进主义

8.促进资本形成的主要代表:罗森斯坦的“大推进“理论

9.形成资本的来源:国内储蓄 国外资金 国内储蓄包括:民间的自愿储蓄 政府储蓄 国内民间储蓄包括:家庭储蓄 企业

10.人口增长过快不是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的主要原因,但是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使养育子女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都提高。

【第二篇】

二、填空题

1. 被定义为每小时劳动的产出。

2. 把投入水平与产出水平联系起来。

3.一个国家的道路、桥梁、下水道系统和铁路构成它的 。

4.经济学家把人的教育和技能称为 。

5.每一工人资本的增加叫做 。

6.为某一特定目的(比如说大学学费)而储蓄,叫做 。

7.根据 ,资本的连续增加导致每一工人产出较少增加。

8.家庭为预防紧急事件或疾病的储蓄称为 。

9.经济学家们利用 来发现技术进步的程度。

10. 的倡导者们寻求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保护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政策。

11.经济学家把世界上的那些穷困国家叫做 。

12.新近从贫穷状态进入中等收入的国家和地区,包括韩国和香港,被称为 。

13.新种子的开发、化肥和在20世纪60—70年代带来欠发达国家农业产出增长的农业实践被称为 。

14.在许多欠发达国家,存在着 ,它是指贫穷的农村部门和相对更先进的城市部门的区别。

15.一个国家的道路、港口、桥梁和法律制度构成了它的 。

16. 是一种政府借以鼓励出口、刺激经济增长的战略。

17. 是一种强调以国内产品替代进口品以发展自给自足经济的战略。

18.具有庞大数量之失业或就业不足人口的经济现象被称为 。

19. 是指用来获得政府优惠的活动,例如进口许可证或获得外汇。

20. 是最为重要的国际机构,它向欠发达国家提供借贷资金以帮助其经济发展。

三、判断题

1.生产率衡量每一单位资本货物的产出。

2.美国的生产率增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缓慢的。

3.美国的生产率是发达国家中的。

4.收益递减规律认为技术进步必定带来未来更慢的增长。

5.资本深化是指每单位资本下工人数目的增加。

6.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资本收入的税收上升了。

7.20世纪80年代美国储蓄率低的原因之一是,处于黄金储蓄阶段的人口群体数量下降。

8.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包括它的道路、桥梁、下水道系统和机场。

9.美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在近年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增长。

10.人力资本是指工人们在工作中使用的机器和设备。

11.美国教育制度的一大强项是它的初级学院和州立大学。

12.以把工人转换到生产率较高的出口部门的方式,可增加国际贸易,从而提高一国的生产率。

13.通过较高的生产率和经济增长,每个人都可以从每一次技术进步中获益。

14.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是用于劳动力和资本的增加所达到的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所达到的增长之间的区别。

15.市场激励可确保诸如热带雨林和全球性的环境得到保护。

17.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工业化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已经被缩小了。

18.在欠发达国家集中的第三世界中,一个成功的故事就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崛起,比如新加坡和台湾地区。

19.预期寿命的增加和婴儿死亡率的下降,已经造成许多欠发达国家人口的迅速增长。

20.在贫穷的国家中,农业起着更为突出的作用,经常占GNP的80%。

21.欠发达国家比美国的人均资本要少得多,因为他们的储蓄率很低。

22.欠发达国家中资本市场的缺位,阻止有限的资本供给找到能够发挥其生产率效应的用途。

23.土地改革是把农业土地让渡给那些在土地劳动的人们。

24.不平等能够以引向政治不稳定和外国投资之不利环境的形式来阻碍发展。

25.佃农耕种制向佃户们提供了努力劳动和保持土地之生产力的良好激励。

26.中央计划使得发展中国家在一个单一而相互关联的发展战略中协调所有相关活动。

27.一个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就是它的法律制度。

28.出口导向战略的困难是保护国内低效率的生产者免受外国企业的竞争。

29.进口替代的一个难题是一旦贸易壁垒被强制实施,就难以消除它们。

30.成功的东亚经济已经取得了很高的增长率,但是这已经导致了极端不平等的代价。

【第三篇】

三.简答:

1.工业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1)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谋求经济上的自立与发展; (2)它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摆脱“贸易条件” 恶化的环境;(3) 它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摆脱资本不足对经济发展形成的制约;(4)它有助于改变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5)它可以大幅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提供各种新兴的消费品,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摆脱贫穷;

2.工业化发动的条件:(1)经济条件: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科技进步、资源状况、市场规模 (2)非经济条件:包括企业家精神、社会条件、文化条件、政治体制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变动的关系,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存在着较大差别。 在工业化初期,工业发展所形成的聚集效应使工业比重上升对城市化率上升具有直接和较大的带动作用,而当工业化接近和进入中期阶段之后,产业结构转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作用超过了聚集效应的作用,城市化的演进更多地表现为非农业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的拉动。在这个阶段,非农业就业比重的上升明显快于生产比重的上升。当工业化演进到较高阶段之后,对城市化进程的主导作用逐步由工业转变为整个非农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也越来越不同于产出结构的变化并起着更大的作用,这使服务行业的比重上升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4.工业化的实质:是经济结构的转化,是农业份额的下降和非农业份额的上升。这里的份额既有产值份额也有就业份额。这种转化的结果是一个国家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即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时期时,产业的结构我的主体是工业部门。于此相对应,在经济发展的工业化前期,农业部门是产业结构的主体,而经济发展的工业化后期,服务部门是产业结构的主体。

5.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的特点:a.工资低b.劳动力增长迅速c.农业和其它初级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大d.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和多层次e.大量的劳动力利用不足(失业)

6.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经济增长是一个数量概念,经济发展既是一个数量

概念,更是一个质量概念;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和手段,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和目的。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必要的、先决条件。特殊情况下会出现有经济发展而无经济增长的情况,但一定是个别的、短暂的,更多的是有经济增长而未必带来经济发展。

7.发展中国家的定义及其特征:发展中国家一般是指经济落后,社会文明程度低,正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国家。 特征:1、低生活水平2、低生产效率3、高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4、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5、对农产品、初级产品高度依赖

8.经济发展的内涵: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变化。包括(1)投入结构的变化,即生产中投入要素比例的变化。(2)产出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的变化 (3)一般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的变化 (4)卫生健康状况的变化 (5)文化教育状况的变化(6)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变化

四.论述题:

《一》复述三大经济增长模型的内容及评价:

(1) 哈罗德---多马模式

哈罗德—多马模式是一个说明经济增长所需条件的模型。用公式表示为:G=s/k 即增长率=储蓄率/资本-产出比例 由此可看出一个简单的道理:GNP的增长率是由国民储蓄率和国民资本-产出比例共同决定的。一定水平的GNP中储蓄率越高,GNP的增长率就越大。资本-产出比例越高则GNP的增长率就越低。储蓄越多,投资就越多,增长也就越快。

基本思想:资本的不断形成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的原因。

理论根据:不断的投资和资本形成增加,是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源泉。

前提条件:1、储蓄全部自动转化为投资,投资根据固定比例的资本-产出率转化为增加的产出(GDP)2、这一增大了的GDP又能按照一定的比例储蓄起来用于投资,实现持续不断的增长过程。

假设条件包括四点:1、只生产一种产品2、生产要素只有资本、劳动 资本-产出比例不变 3、GNP只在资本家、劳动者之间分配4、分配到资本家手中的GDP一部分用于消费支出,剩余的用于储蓄。

意义:1、它强调了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作用,适用于分析发展中经济资本稀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2、该模型的出现标志着当代经济发展理论的产生。但是同时也存在缺陷包括:1、资本-产出比不变的假设不合理,因为它否定了生产要素的可替代性。2、过分依赖国家干预,忽视了市场调节作用。3、没有充分考虑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4、增长道路是一个”狭窄的刀锋”:经济增长取决于储蓄。

(2)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式

模型:Y=f(k,L) 表示产出是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函数

由此说明了1、产出水平决定于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大小。2、K、L的比例可以通过市场价格的调节而改变:当K >L时,L价格上涨,增加K的使用,资本-产出比增大, 选择资本密集型技术发展经济;当K < L时,K价格上涨,增加L的使用,资本-产出比下降,选择劳动密集型技术发展经济。

意义:1、k、L具有替代性,通过资本与劳动比变化影响资本—产出比,增加了经济增长的可调节性,克服了增长“分锋”问题 2、强调市场机制对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当储蓄率既定,改变利润率(资本价格)和工资率(劳动的收入)、改变k、L投入量、调整二者比例、调整资本—产出比 3、首次强调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作用突破了“资本积累论” 它的缺陷包括:1、存在投资的“油泥---陶土模式”问题 2、现实中的技术进步不是独立因素:没有投资增加就不会有技术进步。

【第四篇】

四、选择题(Ⅰ)

1.生产率是:

A、来自边际工人的额外产出; B、产出除以工作小时;C、每小时劳动的产出;D、生产下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工人数量;E、产出除以总投入的数量。

2.美国生产率的增长速率,

A、在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加速增长;B、在整个20世纪几乎一直不变;

C、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明显放慢;D、在整个20世纪一直稳步增长;

E、在80年代大幅度下降。

3.在整个商业周期中,生产率,

A、以大致相同的速率增长;

B、当经济进入衰退期时下降,但在经济开始复苏时上升得比产出快;

C、当经济进入衰退期时上升,但在经济复苏时下降;

D、在经济衰退时期增长更快,因为产出比就业下降的幅度小;

E、有可能以更快或更慢的速率增长,取决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4.增长的原因包括:

A、资本货物的积聚; B、劳动力素质的提高;C、对资源更有效的配置; D、技术进步; E、上述所有答案。

5.资本深化是指:

A、每单位资本所增加的工人数目;B、每一工人工作资本的增加;

C、每一工人工作资本的减少;D、资本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的重新配置;E、政府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

6.根据收益递减规律,当经济积聚更多资本时,产出 增加。

A、以与资本增长相同的速率; B、以比资本增长更慢的速率;

C、以比资本增长更快的速率; D、只有在新工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时才;

E、只有在新的资本设备利用了新的更好的技术时才。

7.为退休而积聚的储蓄叫做:

A、生命周期储蓄; B、目标储蓄; C、预防性储蓄;D、遗赠储蓄; E、永久性收入储蓄。

8.为在紧急情况下使用而积聚的储蓄叫做:

A、生命周期储蓄; B、目标储蓄; C、预防性储蓄;D、遗赠储蓄; E、永久性收入储蓄。

9.根据生命周期理论,20世纪80年代美国储蓄率低的原因是:

A、退休人口数量减少了;B、处于黄金储蓄阶段(45-65岁)的人口数量增加了;C、处于黄金储蓄阶段(45-65岁)的人口数量减少了;D、人口整体增加了;E、处于黄金储蓄阶段(21-44岁)的人口数量减少了。

10.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税收变革,

A、以增加税后真实收益对储蓄比率的方式鼓励储蓄;

B、以减少税后真实收益对储蓄比率的方式鼓励储蓄;

C、以增加税后真实收益对储蓄比率的方式削弱储蓄;

D、以减少税后真实收益对储蓄比率的方式削弱储蓄;

E、对储蓄没有影响力。

11.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水平时,下列何者不会增加投资?

A、削减财政赤字; B、将政府支出朝着基础设施投资方向移动;

C、对投资进行补贴; D、使用IRAs一类的税收政策;

E、上述各项均可增加投资。

12.生产函数显示 之间的关系。

A、投入水平与产出水平; B、技术与增长; C、生产率与真实工资;

D、学习与经验; E、生产率与产出。

13.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

A、是充足的,但商业投资水平低;B、是不充足的,但被商业投资的高水平所抵消;C、是不充足的,并且使得商业投资低水平的效果更加恶化;D、是很低的,因为税收变革使得它更加昂贵;E、是充足的,与商业投资水平相同。

14.人力资本是指:

A、个人所拥有的资本货物;B、旨在提高个人生产率的教育和技能;

C、生育力; D、每小时劳动的产出;E、工人们在工作中所使用的资本货物。

15.下列何者不是美国教育制度的长处?

A、缺少对低年级学生的早期追踪;B、初级学院与州立大学相对开放的制度;C、研究型大学;D、学生在选择科学与技术专业方面所占的高比例;E、上述各项均为长处。

16.取消电讯管制和扩展国际贸易将,

A、提高整体生产率,因为生产率高于这些部门的平均生产率;

B、提高整体生产率,因为生产率低于这些部门的平均生产率;

C、降低整体生产率,因为生产率高于这些部门的平均生产率;

D、降低整体生产率,因为生产率低于这些部门的平均生产率;

E、使整体生产率保持不变。

17.技术变革,

A、移动生产函数,使得同样数量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产出;B、移动生产函数,使得同样数量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产出,但除非使用额外的资本货物;C、移动生产函数,使得同样数量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产出,但除非雇佣额外的工人;D、提高资本的生产率,但不提高工人的生产率;E、提高生产率,但不移动生产函数。

18.把不能以劳动力和资本增加来解释的经济增长部分归于技术进步的方法叫做:

A、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B、部分生产率分析;C、资本深化; D、资本拓宽; E、可持续发展。

19.经济产出的增长等于:

A、它在生产率上的增长;B、它在劳动力和资本积聚方面增长的数目;

C、它在劳动小时和生产率上增长的数目;D、劳动的边际产量乘以劳动的小时数加上资本的边际产量乘资本存量;E、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和来自国外的资本净流入的数目。

20.可持续发展是指没有 的增长。

A、过剩的技术进步; B、过剩的人口增长;C、过剩的资本投资; D、过剩的自然资源占用; E、上述各项。

21.在政府掌握主动权并积极参与其中的经济发展区域,会有如下现象:

A、保持均衡增长; B、支持重工业发展;C、把必要资源由集中于农业转为集中于工业;D、提供社会基础资本;E、以上都不对,因为不存在总是需要政府干预的经济区域。

22.近几年来,许多欠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A、由于增强了营养,出生率急剧上升;B、在延长人的寿命方面取得很大成就,老年人的寿命平均延长了5至10年;C、婴儿死亡人数和疾病死亡人数显著减少;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量移民涌入这些国家;E、结婚年龄提前,导致出生率显著上升。

23.下面5句话中,有4句是说经济发展问题的,请问哪一句不是?

A、当发展中经济增加总产出时,预期“规模报酬递增”通常是合理的;

B、通常,单个企业不可能投资于社会基础资本,不管这些项目有多重要;

C、任何一个发展中经济要取得成功,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是不可或缺的;

D、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保护进口替代工业未必是个明智的选择;

E、在绝大多数欠发达国家,过度储蓄都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24.当一国发展经济并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时,下面哪一项可能发生?

A、它从其他发达工业国的进口越来越少;B、它的出口总额趋于上升;C、它从其他发达工业国的进口越来越多;D、它将更多地从欠发达国家进口商品;E、它的进口总额趋于上升。

25.“社会基础资本”是指:

A、在某一特定自然资源能够实现收益以前所投入的资金;B、以从国外筹集资金为特征的投资项目;C、被人们认为具有净生产率的投资项目;D、某些投资项目,与由私人企业筹措的项目不同,其投入资金是由国家筹集的;E、一种资本投资,其数额不会随国民产出的增加而变化。

26.可作为“社会基础资本”例子的是:

A、农业电气化项目; B、国家筹资组建的医院和学校;C、国内运输系统的完善; D、以上各项都是;E、A和B是,C不是。

27.经济增长的一个绝对前提是:

A、收入除满足消费外还有剩余,以促进经济发展;B、为制造业创造出大量剩余劳动力;C、发现并开拓一些内部经济;D、在文化上接受经济行为的自主经营原则;E、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开始排挤农业。

28.下面5句话中,有4句是说经济发展问题的,请问哪一句不是?

A、在一些欠发达国家,投资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但它们都投向低利润的项目,有的甚至流向与经济发展的立足点不相符的项目;

B、只要经济发展了,社会基础资本就会自发发展到充足的水平;

C、从历看,在经济取得一些进步后,常常会随之进行政治改革;

D、我们知道,许多欠发达国家拥有大量未开发的自然资源,要是它们能同时拥有可以有效利用这些资源的资本,其发展将指日可待;

E、在贫穷的国家,尤其是农业国,常常有大量的劳工整天无所事事,因为他们根本无事可做。

29.欠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远低于发达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一差距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A、对实行“自由经营”的欠发达国家而言,这一差距缩小了,而对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来说,差距越来越大;B、这一趋势很难衡量,因为各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习惯爱好以及气候条件各不相同;C、这一差距明显缩小了,很显然这是外向型经济的产物;D、对那些把投资集中于社会基础资本的国家而言,这一差距缩小了;E、这一差距基本上保持稳定,或许在某些区域扩得更大了。

30.人力发展指数:

A、把社会指标和经济指标结合在一起,用来评价一国人力资源状况;

B、与人均产出有很强的负相关关系;C、受到了经济学家的批评;

D、 以上各项都对; E、以上各项都不对。

华南经济的发展在于中国华南地区,我国居民政府提出:电子来于我国经济华南地区,原料来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大玉口镇。

经济学自考历年真题

自考经济学00800真题不难,考生只要能够自觉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复习的时候刷一刷真题,一般都能考过。 自考到底难在哪 1、自考最难的地方,就是搜集信息。自学考试是举手制,任何事情都是要自己主动去关注,包括报名,买资料,备考,考试,申请论文,毕业,学位等等信息,没有人通知你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你自己如果没有关注到,很可能就会错过时间点。 网上的信息非常庞杂,教育考试院官网的信息有时候也不好找。 2、英语和数学。英语是所有专业都需要考的。数学的话,理科,工科,经济金融这些专业一般要考高等数学。学不会数学的话,可以选择不考数学的专业,也有很多选择的空间。至于剩下的,没啥难的,只要你能识字,一般的教材都能看懂,自考的教材都不深,都是一个领域最基础的知识。多看看教材,考前刷几套真题,一般没问题。 3、坚持。自考坚持难,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事实,也是自考整体通过率低的主要原因。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332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相对于人类的无限需要而言,资源的稀缺性可以定义为一种 A.不足性 B.充足性 C.永久性 D.暂时性 2.主体在资源约束条件下获得效用必须满足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 A.多重相交 B.无相交 C.相切 D.完全重合 3.当决策主体家庭成员处于就业一非就业无差异境界时,此时的工资率就是 A.劳动供给价格 B.最低劳动供给价格 C.市场最低工资 D.市场工资 4.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从根本上导致了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 A.垂直线 B.水平线 C.向右下倾斜的直线 D.向右上倾斜的直线 5.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研究中,“蛛网稳定条件”是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数量小于劳动力需求数量 C.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D.劳动力供给数量大于劳动力需求数量 6.劳动力的生产是通过消费社会劳动为条件的,这说明劳动力具有 A.不可分割性特点 B.生理性特点 C.能动性特点 D.主观性特点 7.劳动力需求变动的假定条件是 A.企业规模变化 B.企业规模不变 C.工资率变动 D.工资率不变 8.产品需求弹性越大,则劳动力需求弹性会 A.不变 B.上下波动 C.越小 D.越大 9.经价格指数修正,用以说明工资的实际购买力的是 A.货币工资 B.实际工资 C.计时工资 D.计件工资 10.产品市场垄断对经济的影响是 A.增加就业和生产,形成劳动力的合理分配 B.增加就业和生产,造成劳动力的不合理分配 C.减少就业和生产,造成劳动力的不合理分配 D.减少就业和生产,形成劳动力的合理分配 11.员工在接受特殊培训期间的工资水平 A.高于员工受训期间的VMP水平 B.低于员工受训期间的VMP水平 C.等于员工受训期间的VMP水平 D.等于受训期间企业支付的全部培训成本 12.计时工资的基本特征是 A.劳动量以劳动的最小单位时间计量 B.劳动量以劳动的直接持续时间计量 C.劳动量以劳动的标准时间计量 D.劳动量以工人合格产品数量计量 13.劳动力的需求价格取决于 A.劳动力的生产成本 B.劳动力的教育费用 C.劳动的心理成本 D.劳动的边际生产率 14.菲利普斯曲线作为宏观经济分析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它的研究对象是 A.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B.就业与通货紧缩的关系 C.失业与通货紧缩的关系 D.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15.劳动关系的核心是 A.劳动力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 B.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特定关系 C.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意志 D.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 16.由于垄断或寡头部门的企业要求增加他们的利润而推动物价水平的上涨,这称为 A.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 B.结构性通货膨胀 C.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D.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 17.工会对工资的影响主要集中于 A.降低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或减少产品的社会需求 B.增加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或减少产品的社会需求 C.降低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或增加产品的社会需求 D.增加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或增加产品的社会需求 18.有关自然失业率错误的描述是 A.自然失业率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一个常量 B.自然失业率是正常失业占社会劳动力的比例 C.自然失业率是通货膨胀率不变时的失业率 D.自然失业率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与实际通货膨胀率相一致时的失业率 19.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实行的原则是 A.以劳动生产率为基础,集体协商工资水平 B.以经济效益为基础,集体协商工资水平 C.参照企业部门劳动者的工资水平 D.由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确定工资水平 20.通过扩张的财政政策来提高就业水平常常会导致 A.政府财政盈余 B.政府财政赤字 C.抑制通货膨胀 D.减少社会总需求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一般来说,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有 A.企业利润 B.企业规模 C.教育年限 D.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 E.经济周期波动 22.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有 A.以认识主观世界为目的 B.以认识客观事实为目的 C.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 D.得出的结论具有主观性 E.得出的结论不可检验 23.人力资本的特点有 A.人力资本是寓寄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生产能力 B.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创造性,能够为其所有者带来持久性的收入 C.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并积累的,具有积累性 D.人力资本投资以后,能够使投资者获得永久性的收入 E.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相似,投资者要承担投资风险 24.下列属于最低劳动标准的内容有 A.最低工资标准 B.最长劳动时间标准 C.最低就业年龄标准 D.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标准 E.关于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 25.下列方法中能减少摩擦性失业的有 A.增加就业机会 B.对失业人员进行就业培训 C.完善劳动力市场的情报工作 D.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 E.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 27.劳动力供给 28.结构性失业 29.摩擦性失业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0.简述预算约束线斜率的本质含义。 31.简述规模效应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路径。 32.简要回答延期支付的优势。 33.简述公共部门的就业决策与企业部门相比,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4.某运输公司把员工划分为司机(设为A类)和维修(设为B类)两类工人,在最近的一次工资调整中发现,司机工资上涨了10%,却引起公司对维修工人的需求减少了5%,试计算这两类工人的交叉工资弹性并判断其关系。 35.题35图是描述某地区社会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洛伦茨曲线,假设A的面积为0.12,B的面积为0.38,试计算该地区的基尼系数并请说明该地区的收入分配状况。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36.试论述资本供给弹性对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影响。 37.试论述产业工资差别形成的原因。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38.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世界性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金融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会不会传导到社会,会不会导致社会危机的发生?这当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失业。可以说,失业是经济危机转化为社会危机的最基本链条。有的学者对于就业问题甚至用了这样的说法:人们在买房子的时候,强调的是地段、地段、地段,而在经济危机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就业、就业、就业。 失业问题在中国还有一层独特的含义。因为目前在中国发生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国际金融危机引爆的传统生产过剩危机,问题主要是集中在实体经济的层面,特别是那些低端的、面向出口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这就意味着,同样程度的经济问题,在中国引起的失业问题会更为严重。 (1)失业会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2)分析解释世界性金融危机发生后,为什么会导致中国的失业问题更加严重?

自考经济学历年真题

一、单选题 1.在经济学说发展,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概念的是( ) A.法国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C.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始人马克思 D.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A.生产关系 B.生产工具 C.物质资料生产 D.劳动力的支出 3.要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必须 ( ) A.保持长期稳定不变 B.落后于生产力状况 C.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 D.超越生产力状况 4.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是 ( )。(2012.1 真题) A.社会方式和自然方式 B.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 C.自然方式和市场方式 D.计划方式和行政方式 5.人类社会进入铁器时代是在( ) A.原始公社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早期 C.奴隶社会中期 D.奴隶社会末期 6.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根据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经济制度 C.历史文化传统 D.现实国情 7.商品是 ( )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任何社会的劳动产品 C.任何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D.不要求等价补偿的物品 8. 形成商品二因素的原因是 ( ) A.生产商品的劳动需要人和工具 B.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C.生产商品的劳动同时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 9. 通货膨胀是指 ( ) A.任何形式的货币流通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的现象 B.伴随商品生产一同出现的现象 C.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现象 D.纸币发行数量超过了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而产生的现象 10.一般价值形式是指( )。(2012.7 真题) A.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B.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C.一系列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种商品上 D.一系列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11.工作日绝对延长生产出的剩余价值是( )。 (2011.7 真题) 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 D.超额利润 12.I(v+△v+m/x)=II(c+△c)是 ( ) A.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B.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C.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D.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13.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 ( ) A.商品的个别价值 B.商品的社会价值 C.商品的生产价格 D.商品的垄断价格 14.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2012.4 真题) 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的等级差别 C.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D.土地的稀缺 15.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 ( ) A.C+V B.C+V+M C.V+M D.C+M 16.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的商品生产价格总额一般情况下 ( ) A.低于其商品价值总额 B.高于其商品价值总额 C.等于其商品价值总额 D.与商品价值总额无关 17.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A.金融资本 B.银行资本 C.工业资本 D.商业资本 18. 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 A.垄断消灭竞争 B.垄断缓和竞争 C.竞争凌驾于垄断之上 D.垄断和竞争并存 19.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 )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我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 ) A.1978年改革开放 B.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C.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1954年宪法的颁布 2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分配原则是( ) A.按资分配 B.平均分配 C.按劳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22.一般来说,第二产业是( )(2011.7 真题) A.农业和畜牧业 B.工业和建筑业 C.信息业和房地产业 D.商业和金融业 23.关于农业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B.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起着关键作用 C.农业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 D.农业为人们生存和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24.我国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 ( ) A.保证社会成员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B.使劳动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 D.实现共同富裕 25.2012年,国务院决定将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退税率上调至17%。这种调节经济的手段属于 ( )手段 A.行政 B.财政 C.经济 D.法律 26.下列各项,不属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有 ( ) A.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 B.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C.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 27.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和争夺主要集中在() A.经济领域 B.政治领域 C.争夺世界霸权 D.重新分割世界领土 28.发达国家之间在商品出口上发生冲突属于( )(2011.7 真题) A.生产领域的矛盾 B.贸易领域的矛盾 C.投资领域的矛盾 D.金融领域的矛盾 29.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 )(2012.7 真题) A.从质量型向数量型转变 B.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C.从内涵型向外延型转变 D.从效益型向速度型转变 30.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 ) A.合理、互惠互利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发展对外贸易 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二、多选题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说明,人们是可以( ) A.认识它 B.利用它 C.消灭它 D.发现它 E.创造它 2.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是( ) A.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特点 B.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 C.经济体制可以脱离经济制度独立地存在和运转 D.在经济制度不变的情况下,经济体制可以发生变化 E.不同的经济制度的国家,在经济体制上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C.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 D.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 E.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没有价值 4.下列关于货币的说法是正确的选项有() A.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与支付手段 B.货币的出现使商品内在的矛盾外化 C.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而货币天然是金银 D.货币是以观念的形式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的 E.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是依靠 ( ) A.延长劳动日 B.增加劳动强度 C.提高劳动生产率 D.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E.提高商品的价格 6.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所表示的经济关系的差别在于( ) A.利润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C.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D.剩余价值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E.利润率模糊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社会资本是 7.金融寡头在政治上建立统治的途径有( )(2011.7 真题) A.“个人联合” B.金融寡头亲自担任政府要职 C.聘请过去的军政要员到企业任职 D.建立各种咨询机构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 E.使自己的代理人担任政府机关要职 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 ( ) A.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B.不能用每个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C.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 D.所指的“劳”是指被市场承认的劳动量 E.还没有成为占主体地位的分配方式 9.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变动的总趋势是 ( ) A、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质量日益提高 B.第二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 C.第三产业的结构逐渐下降 D.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上升 E、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数量迅速增加 10. 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经济关系的特征是 ( ) A.敌对的 B.具有相互依赖性 C.仍具有剥削与被剥削、控制与被控制的不平等性质 D.融合的性质 E.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对立 三、简答题 1.简述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机制。 2.简述信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作用的二重性。 3.价值是怎样转化为生产价格的? 4.简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 5.简述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 1.论述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含义及其关系。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个人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3.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安全有何影响?应如何应对?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A知识点:导论难度:22、答案:C知识点:导论难度:33、答案:C知识点:导论难度:34、答案:B知识点:第1章难度:35、答案:D知识点:第1章难度:36、答案:A知识点:第1章难度:37、答案:A知识点:第2章难度:28、答案:C知识点:第2章难度:49、答案:D知识点:第3章难度:310、答案:C知识点:第3章难度:311、答案:A知识点:第4章难度:312、答案:C知识点:第5章难度:313、答案:C知识点:第5章难度:3解析: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社会平均利润,随着平均利润的形成,商品价值也就转变为生产价格。故答案为C。 14、答案:B知识点:第5章难度:215、答案:C知识点:第4章难度:316、答案:B知识点:第5章难度:517、答案:A知识点:第6章难度:418、答案:D知识点:第6章难度:219、答案:A知识点:第7章难度:220、答案:C知识点:第7章难度:321、答案:C知识点:第7章难度:322、答案:B知识点:第8章难度:323、答案:B知识点:第8章难度:324、答案:A知识点:第9章难度:225、答案:C知识点:第9章难度:326、答案:D知识点:第10章难度:227、答案:A知识点:第11章难度:228、答案:B知识点:第11章难度:229、答案:B知识点:第8章难度:230、答案:B知识点:第12章难度 二、多选题 1、答案:ABD知识点:导论难度:22、答案:ABDE知识点:第1章论难度:53、答案:ABD知识点:第2章难度:34、答案:BCE知识点:第3章难度:35、答案:AB知识点:第4章难度:36、答案:BCE知识点:第5章难度:47、答案:ABCDE知识点:第6章难度:48、答案:ABCD知识点:第7章难度:49、答案:ABD知识点:第8章难度:310、答案:BCE知识点:第11章难度:3 三、简答题 1、答案:⑴ 受供求等因素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⑵ 商品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这并不违反价值规律。因为从较长时期来看,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跌部分可以相互抵消,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另一方面,商品的价格无论怎样波动,都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而变动的。⑶ 价值规律是通过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的作用实现价格与价值趋于一致的。 知识点:第2章难度:32、答案:信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具有二重性。(1)信用促进了市场经济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信用可以增加投资机会,促进资本的自由转移,推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信用可以加速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促进企业规模扩大;信用可以加快商品流转的速度、节约流通费用;可以给居民提供新的投资渠道和金融资产的持有方式,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国家可以通过信用工具调控国民经济运行。(2)信用也加深了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主要表现在:加深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出发生产过剩危机;还会引发信用危机,如果商业信用引发的债务不能得到偿还,就会导致商业信用减少,从而银行无法收回贷款,造成信用危机;信用刺激投机,引发经济秩序混乱。 知识点:第3章难度:43、答案:(1)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许多生产部门所得到的利润与本部门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在数量上出现了差别,有的部门获得的利润高于剩余价值,有些部门的利润低于剩余价值。这样,这些部门的商品价格便与其价值不一致。现在,商品不再以价值为标准出售,而是以生产成本加均利润所构成的价格出售。这种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所构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3)生产价格的形成,实际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不同生产部门平均分配的结果。 知识点:第5章难度:54、答案:(1)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比上年总量的增长比例,反映的是经济总量的增长,只要经济总量增加了,也就实现了经济增长。(2)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整体水平的提高,主要包括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经济质量的提高。(3)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不是一个概念,经济发展包含着比经济增长更广泛的内容。经济发展包含了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并不能等同于经济发展,如果只有经济增长但是没有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发展。 知识点:第8章难度:45、答案: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主要有:(1)非歧视性原则。非歧视性原则主要体现为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互惠原则等条款。(2)透明度原则。透明度原则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缔约国可以保护本国某些产业,但保护的手段必须是透明的;二是各缔约国的贸易法规、政策、措施应是充分透明的。(3)对发展中国家实行单方面优惠原则(4)允许例外和实施保障措施。一般情况下适用于各成员的贸易条款,在特定情况下成员可以采取例外和保障措施,即不承担或不履行已的义务。 知识点:第10章难度:3四、论述题1、答案:(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以个别资本增大为前提。而个别资本的增大,则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这两种方式来实现的。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依靠自己的资本积累,即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资本积聚要受社会财富增长程度的限制,也受社会资本分散程度的限制。因此,资本积聚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和积累的发展,被资本集中突破。资本集中是指已经存在的若干规模较小的资本,通过吞并或联合,合并为较大的资本。(2)资本集中和资本积聚的关系: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有着内在联系,主要表现为资本积聚的增长能够促进资本集中的发展,而资本集中也能加速资本积聚。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也有重要区别,主要表现在二者对社会资本的影响不同,限制二者增长的因素不同,二者增长速度不同。 知识点:第4章难度:32、答案:(1)个人收入分配中的效率是指通过充分利用和有效配置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充分发挥各种要素的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指权利和机会平等。按照公平原则的要求,个人所得到的收入的多少应以所依据的分配尺度来确定,收入应与决定收入的尺度相对应。(2)个人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二者之间既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又存在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实行,打破了平均主义分配方式,但也造成了个人收入差距。任个人收入差距发展逐步扩大,会使公平和效率走向极度失衡,影响经济的发展。允许适度差距的存在,有利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3)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兼顾公平和效率,再次分配要更加重视公平,避免伴随着经济发展而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知识点:第4章难度:33、答案:(1)经济全球化的深人发展在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从外部给各国的经济安全带来了威胁和侵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产业安全的影响。引进外资不当,可能会使本国产业政策受到冲击。而跨国公司主导了世界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使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失去了主动权。第二,经济全球化对国家贸易安全的影响。国际贸易摩擦的增加,使一国的对外贸易利益受到损害。第三,经济全球化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国际资本市场更加统一、开放,但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又会使金融危机在国际间迅速传播和扩大。第四,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运行安全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扩散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缺陷,使各国经济运行的困难增加。第五,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加强国际经济领域的合作和协调,而国际经济领域的合作和协调是以各主权国家让渡部分经济权力为前提的,这又会使各国政府调控本国经济的能力因此而弱化。(2)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要做到:第一,增强经济实力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根本保证。第二,加强国际合作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必由之路。要加强各国政府间的国际经济合作,加强区域性的国家间经济合作。第三,建立预警机制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建立国家层次的经济安全预警及重大冲突处置机制,就成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

自考劳动经济学真题可以登录查找。作为专门的在线教育平台,的备考指导栏目就专门收录有自考的历年真题和模拟练习题,还有备考的知识点指导。点击底部咨询官网。 自考学习 1全面提升学习兴趣,比机械记忆强太多 学习兴趣是最关键的,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对于刚接触的学习材料抱有新鲜感,利用好这心态,进行最全面的学习备考材料,圈要点、查资料、做笔记。全面学习的趣味性非常高,考生也能基本掌握考试内容。 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 2深入学习,发掘重点 当我们对所学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就要开始深入学习,对照考纲挖掘所学内容里的重点,最后将书里的重点内容,反复记忆、消化。 因为自考试题是从题库中出来的,往往会反复考到,只要把这些题目都牢记于心,及格率大大增加。 3熟能生巧,量化试题 根据大纲复习,要求识记和掌握的重点背下来,就可以有好的成绩。 在复习的时候,也不仅仅看书、做笔记这么简单,要知道我们是自考生!在读书复习的时候,大量做考卷做试题,才能让我们自己发现不足之处重点突破。 4知识有共性,举一反三 在我们不断进行学习、做习题的时候,还要学会总结,易错的地方马上纠正,并发现这些所学知识的共性,学会举一反三。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2020年10月劳动经济学自考真题今天我们的教务老师给同学来讲讲以下这些问题,如果你觉得还不错,可以收藏我们网站哦,我们专注于自学考试教材购买服务网哦,接下来一起来阅读下面的正文吧!一、2020年10月劳动经济学自考真题的背景2020年10月劳动经济学自考真题是由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的自考真题,主要涵盖劳动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考试时间为2020年10月。此次考试的题目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二、2020年10月劳动经济学自考真题的内容2020年10月劳动经济学自考真题主要涵盖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劳动力市场、劳动力收入分配、劳动力政策、劳动力组织、劳动力投入、劳动力市场政策等内容。1、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供给者和劳动力需求者在劳动力价格上进行谈判的市场,其中包括劳动力供给者的劳动力供应量、劳动力价格、劳动力需求者的劳动力需求量、劳动力价格等。2、劳动力收入分配:劳动力收入分配是指劳动力供给者和劳动力需求者之间在劳动力价格上进行谈判,以确定劳动力收入分配的过程。3、劳动力政策:劳动力政策是指政府采取的政策,以调节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供给者和劳动力需求者之间的劳动力价格均衡,提高劳动力的收入水平。4、劳动力组织:劳动力组织是指劳动力供给者和劳动力需求者之间采取的政策,以便有效地组织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收入水平。三、2020年10月劳动经济学自考真题的重要性2020年10月劳动经济学自考真题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检验考生对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劳动力市场、劳动力收入分配、劳动力政策、劳动力组织、劳动力投入、劳动力市场政策等内容的掌握程度。此外,通过2020年10月劳动经济学自考真题,考生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并能够更好地把握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制定劳动力政策,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四、2020年10月劳动经济学自考真题的准备要想取得好成绩,考生需要做好2020年10月劳动经济学自考真题的准备工作。首先,考生需要系统地学习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劳动力市场、劳动力收入分配、劳动力政策、劳动力组织、劳动力投入、劳动力市场政策等内容。其次,考生还应该熟悉各种题型的考题,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练习。最后,考生还应该注意自身的身体状况,保持良好的心态,以便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经济学真题历年

自考劳动经济学真题可以登录查找。作为专门的在线教育平台,的备考指导栏目就专门收录有自考的历年真题和模拟练习题,还有备考的知识点指导。点击底部咨询官网。 自考学习 1全面提升学习兴趣,比机械记忆强太多 学习兴趣是最关键的,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对于刚接触的学习材料抱有新鲜感,利用好这心态,进行最全面的学习备考材料,圈要点、查资料、做笔记。全面学习的趣味性非常高,考生也能基本掌握考试内容。 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 2深入学习,发掘重点 当我们对所学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就要开始深入学习,对照考纲挖掘所学内容里的重点,最后将书里的重点内容,反复记忆、消化。 因为自考试题是从题库中出来的,往往会反复考到,只要把这些题目都牢记于心,及格率大大增加。 3熟能生巧,量化试题 根据大纲复习,要求识记和掌握的重点背下来,就可以有好的成绩。 在复习的时候,也不仅仅看书、做笔记这么简单,要知道我们是自考生!在读书复习的时候,大量做考卷做试题,才能让我们自己发现不足之处重点突破。 4知识有共性,举一反三 在我们不断进行学习、做习题的时候,还要学会总结,易错的地方马上纠正,并发现这些所学知识的共性,学会举一反三。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2020年10月劳动经济学自考真题今天我们的教务老师给同学来讲讲以下这些问题,如果你觉得还不错,可以收藏我们网站哦,我们专注于自学考试教材购买服务网哦,接下来一起来阅读下面的正文吧!一、2020年10月劳动经济学自考真题的背景2020年10月劳动经济学自考真题是由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的自考真题,主要涵盖劳动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考试时间为2020年10月。此次考试的题目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二、2020年10月劳动经济学自考真题的内容2020年10月劳动经济学自考真题主要涵盖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劳动力市场、劳动力收入分配、劳动力政策、劳动力组织、劳动力投入、劳动力市场政策等内容。1、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供给者和劳动力需求者在劳动力价格上进行谈判的市场,其中包括劳动力供给者的劳动力供应量、劳动力价格、劳动力需求者的劳动力需求量、劳动力价格等。2、劳动力收入分配:劳动力收入分配是指劳动力供给者和劳动力需求者之间在劳动力价格上进行谈判,以确定劳动力收入分配的过程。3、劳动力政策:劳动力政策是指政府采取的政策,以调节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供给者和劳动力需求者之间的劳动力价格均衡,提高劳动力的收入水平。4、劳动力组织:劳动力组织是指劳动力供给者和劳动力需求者之间采取的政策,以便有效地组织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收入水平。三、2020年10月劳动经济学自考真题的重要性2020年10月劳动经济学自考真题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检验考生对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劳动力市场、劳动力收入分配、劳动力政策、劳动力组织、劳动力投入、劳动力市场政策等内容的掌握程度。此外,通过2020年10月劳动经济学自考真题,考生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并能够更好地把握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制定劳动力政策,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四、2020年10月劳动经济学自考真题的准备要想取得好成绩,考生需要做好2020年10月劳动经济学自考真题的准备工作。首先,考生需要系统地学习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劳动力市场、劳动力收入分配、劳动力政策、劳动力组织、劳动力投入、劳动力市场政策等内容。其次,考生还应该熟悉各种题型的考题,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练习。最后,考生还应该注意自身的身体状况,保持良好的心态,以便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1、《经济学》和《管理经济学》可以互免,对于初学经济学课程的自考生来说,建议考《经济学》这门。 2、这两门课程的通过率,或者说难度是相当的。只是这两门课程有前后衔接关系,学《管理经济学》之前是门槛有(西方)经济学这个基础的。而《经济学》是属于基础性的,入门级的,且理论性、通用性都较强的课程。所以,自学它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假如直接学《管理经济学》那可能更不适合,变成也客观地存在一定难度了。 3、以上仅是我个人观点,供您参考下。

  •   索引序列
  •   经济学自学考试历年真题
  •   自学考试历年经济学真题
  •   经济学自考历年真题
  •   自考经济学历年真题
  •   自考经济学真题历年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