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自学考试公司法重点笔记总结

自学考试公司法重点笔记总结

发布时间:

自学考试公司法重点笔记总结

发布时间:

自学考试公司法重点笔记总结

第四章公司资本 第一节公司资本的定义和意义 一、公司资本的定义 公司资本又称股本,是指公司章程所确定的由股东出资构成的公司法人财产总额。 与公司资本相关的几个概念 1、公司资产 是指可供公司支配的公司全部财产。 2、股本 股本就是公司资产。全称股份资本。是经政府批准的公司章程所确定的由股东认购所构成的公司财产总额。 3、注册资本 在我国,注册资本为在本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公司全体股东实缴的出资或股本总额。 4、发行资本 是指公司依法律或公司章程的规定,在注册资本额度内发行的、由股东认购的资本总额。 5、实缴(收)资本 是指全体股东实际缴纳的或者公司实际收到的资本总额。 6、催缴资本 又称未收资本,是指股东已经认购但尚未缴纳股款,而公司随时可向股东催缴的那部分资本。 二、公司资本的意义 1、公司资本是公司得以成立并运营的物质基础 2、公司资本是公司承担其债务责任的基础 第二节西方国家与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比较 一、资本三原则 是传统公司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并确认的关于公司资本的三项基本原则的统称。 它具体指资本确定原则、资本维持原则、资本不变原则。 资本确定原则是指。发起人在设立公司时,必须在公司章程中对公司资本总额做出明确的规定,而且由章程规定的资本总额必须由发起人和认股人全部认足并募足,否则,公司即不能成立。 资本维持原则是指,公司在其存续过程中,应经常保持与其注册资本额相当的财产。 而要做到这点,实际上是要公司以具体的财产来充实抽象资本,故该资本又被称为资本充实原则。 资本不变原则 资本不变原则,是指公司资本一经确定,非依法定程序变更章程,不得改变。 二、法定资本制 又称确定资本制,是目前世界上较有影响的三种独立的公司资本制度中的一种,由大陆法系国家首创,并对其他各国公司资本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授权资本制 授权资本制是英美法系国家创立并采用的一种公司资本制度。 其主要内容是:设立公司时,须在章程中确定公司资本总额,发起人和股东只需认购并缴足资本总额中的一定比例的资本(通常该“一定比例的资本”是由法律规定的),公司即可成立,未认足的那部分资本,授权董事会在公司成立后,根据需要随时发行募集之。 四、折衷资本制 又称认可资本制。其主要内容是:设立公司时,章程中确定的资本总额不必一次全部发行完公司就可成立。但在公司成立前由发起人和认股人认购的股份总额须达到法定比例,其余部分资本可以授权董事会在公司成立后的一定期限内根据公司的实际需要而随时发行。 五、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特点 1、既不允许授权发行资本,也不允许分期缴纳股款 2、规定了相对较高的最低资本额 3、增资条件过严而减资条件又太苛

第六章公司的财务会计与分配 第一节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概述 一、公司财务会计制度的基本内容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是公司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统称,有时简称财会制度,具体指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中所确立的一系列公司财务会计规程。 公司财务制度,是指关于公司资金管理、成本费用的计算、营业收入的分配、货币的管理、公司的财务报告、公司纳税等方面的规程。 公司会计制度,是指公司会计体制、组织、会计记账、会计核算等方面的规程。 公司建立财务会计制度的显著标志,是依法编制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 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下列财务会计报表及附属明细表: 1、资产负债表 具体而言,它是指反映公司在某一特定日期静态的财务状况,即公司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等情况的会计报表。 2、损益表 是反映公司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报表。 3、财务状况变动表 是综合反映一定会计期间内营运资金来源和运用及其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 4、财务情况说明书 是指对公司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等会计报告所列示的资料和未能列示的但对公司财务状况有重大影响的其他重要事项所作的必要说明。 5、利润分配表 是反映公司年度利润分配情况与年末分配利润结余情况的会计报表。 二、建立健全公司财务会计制度的法律意义 1、有利于保护公司股东的利益 2、有利于保护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3、有利于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二节公积金制度 一、公积金的定义 是指依照法律、公司章程或股东大会决议而从公司的营业利润或其他收入中所提取的一种储备金。 公积金制度自1807年法国商法典初创以后,很快被各大陆法系国家公司法所确认。 二、公积金的种类及来源 1、以是否依照法律规定强制提取为标准,可把公积金分为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 法定公积金是指依据法律规定而必须强制提取的公积金。 任意公积金是指公司根据公司章程或股东大会决议而于法定公积金外自由设置或提取的公积金。 2、以公积金的来源为标准,可把公积金分为盈余公积金和资本公积金。 盈余公积金是指公司从其税后的营业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 资本公积金是指从公司非营业活动所产生的收益中提取的公积金。 资本公积金的主要来源由: (1)超过票面金额发行股票所得的溢价收入 (2)公司资产评估后的增值额 (3)处分公司资产所得的溢价收入 (4)因公司合并而接受被吸收公司的财产减去公司因合并而增加的债务和对被吸收公司股东的给付后的余额 (5)公司接受赠予的财产 三、公积金的作用 1、弥补亏损 2、扩大公司生产经营 3、增加资本 4、特殊情况下可用于分配股利 四、法定公益金 是公司在法定公积金之外,从税后利润中依法提取的专用于公司职工集体福利的基金。 其基本特点是: 1、性质上属于强制公积金的范畴 2、在会计报表上虽归所有者权益类,但用途却仅限于本公司职工的集体福利事业 3、无限额 第三节公司分配 一、公司分配的原则 1、非有盈余不得分配原则 但该原则也有例外,所谓法定例外情形是指:公司为维护其股票信誉,在已用盈余公积金弥补亏损后,经股东大会特别决议,可按不超过股票面值6%的比例用盈余公积金分配股利,但分配股利后,公司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 2、按法定顺序分配的原则 分配顺序如下 (1)在税法允许的补亏期限内,以当年全部应纳税所得额弥补公司以前年度的亏损 (2)依法缴纳所得税 (3)弥补以税前所得补亏后仍存在的亏损 (4)提取法定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 (5)提取任意公积金 (6)向股东分配股利 3、同股同权、同股同利原则 二、公司分配的形式 1、现金股利 2、股票股利 3、财产股利 4、负债股利

公司管理学自考重点笔记总结

(一) 管理与管理学1. 识记:(1)管理的概念:(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2)管理的基本职能:(P6)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2. 领会:(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蔡P5)管理学的一般规律。(2)管理二重性:(蔡P15)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社会属性。(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蔡P3)科学性:A、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B、管理要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艺术性:在管理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统一性: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4) 管理者的角色:(P7)A、人际角色: a代表人 b 领导者 c联络者;B、信息角色: a监督人 b传播者 c发言人;C、决策角色: a企业家 b冲突管理者 c资源分配者 d谈判者(5) 管理者的技能:(P8)a 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 识记:(1) 霍桑试(实)验:(P18)是指梅奥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领导了1924——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并于1933年出版。梅奥开创了人际关系学说,并为后续的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2) 学习型组织:(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彼得圣吉认为,判断一个组织是否是学习型的组织,具有以下四条基本标准:1、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2、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3、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4、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3) 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4) 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2. 领会(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P13)a、工作定额 b、标准化 c、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d、差别计件工资制 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2)亨利·法约尔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5)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14条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报酬合理8:集权与分权9:等级链与跳板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 14:集体精神。(3)马克斯·韦伯行政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7)韦伯认为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具有8个特点。(4)人际关系学说要点: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5)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学派(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的基本观点。a、管理科学学派(数量管理理论)(P20)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b、系统理论(系统管理)学派(P21)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c、权变理论学派(P21)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响应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d、学习型组织理论(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以彼得圣洁的五项修炼为基础。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方面修炼途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学习型组织与传统型组织具有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P22)

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

一、基础篇1、管理(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必要性(3)管理的含义

1.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

2.管理是一项有目标的活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3.管理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

4.管理是一个追求有效的过程

5.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4)管理的特性: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5)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6)管理有效的衡量

2、管理者分类:(1)按层次不同,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2)按从事工作的领域和专业不同,分为综合管理者,专业管理者;角色:(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技能:(1)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基层管理最重要的技能)(2)人际技能(人际技能对于高、中、基层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3)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高层管理最重要的技能)3、管理学(1)管理学的概念: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2)管理学的特点:综合性、不精确性、实践性、历史性、发展性;(3)管理学的学习方法:唯物辩证法、理论联系实际法、系统方法;(4)管理学的相关学科:计算机科学、数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4、管理理论的产生(1)早期的管理(2)管理理论的萌芽:亚当斯密、查尔斯巴贝奇、罗伯特欧文#简述亚当斯密提出的对管理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管理见解。答:(1)提出了“分工协作原理”和“生产合理化”的概念。认为经济效益的追求依靠提高效率完成,而效益的提高依靠分工协作,只有分工协作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2)提出了“经纪人”的观点。即经济活动产生于个人利益基础上的共同利益,认为个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兼顾他人利益,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共同理论形成总的社会利益。

(一) 管理与管理学1. 识记:(1)管理的概念:(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2)管理的基本职能:(P6)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2. 领会:(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蔡P5)管理学的一般规律。(2)管理二重性:(蔡P15)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社会属性。(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蔡P3)科学性:A、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B、管理要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艺术性:在管理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统一性: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4) 管理者的角色:(P7)A、人际角色: a代表人 b 领导者 c联络者;B、信息角色: a监督人 b传播者 c发言人;C、决策角色: a企业家 b冲突管理者 c资源分配者 d谈判者(5) 管理者的技能:(P8)a 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 识记:(1) 霍桑试(实)验:(P18)是指梅奥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领导了1924——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并于1933年出版。梅奥开创了人际关系学说,并为后续的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2) 学习型组织:(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彼得圣吉认为,判断一个组织是否是学习型的组织,具有以下四条基本标准:1、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2、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3、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4、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3) 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4) 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2. 领会(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P13)a、工作定额 b、标准化 c、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d、差别计件工资制 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2)亨利·法约尔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5)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14条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报酬合理8:集权与分权9:等级链与跳板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 14:集体精神。(3)马克斯·韦伯行政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7)韦伯认为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具有8个特点。(4)人际关系学说要点: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5)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学派(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的基本观点。a、管理科学学派(数量管理理论)(P20)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b、系统理论(系统管理)学派(P21)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c、权变理论学派(P21)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响应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d、学习型组织理论(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以彼得圣洁的五项修炼为基础。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方面修炼途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学习型组织与传统型组织具有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P22)

管理学原理自考重点的内容是管理方法,这是考试的重点

自学考试公司法重点笔记

(七)公司的财务、会计 1.公积金的种类 公积金是指企业根据法律和企业章程的规定提留备用,不作为股利分配的部分所得或收益。分为: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其中法定公积金又分为:盈余公积金和资本公积金; 2.公积金的提取和使用 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 股份有限公司以超过股票票面金额的发行价格发行股份所得的溢价款以及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列入资本公积金的其他收入,应当列为公司资本公积金。 公司的公积金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者转为增加公司资本。但是,资本公积金不得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 法定公积金转为资本时,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五。 3. 公司收益分配顺序。→取消了公益金 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 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 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有限责任公司依照本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分配股利) 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违反前款规定,在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 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得分配利润。

知识点 公司法

【考查重点】

本章应掌握公司的设立、股东资格与权利、组织机构及公司运作过程中产生的法律问题。

本章的难点是公司设立中的出资问题和公司运行过程中股东权利的行使问题。出资是股东的重要义务,在出资形式多样化的情形下,要掌握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的各种表现及其法律后果。股权是股东地位与利益的直接体现,且内容复杂,要注意把握各种股东权利的行使条件与法律效果。股东资格的认定,也是一项难点。此外,还需注意公司法一般规定和两种不同类型公司中特有规定的区别问题,尤其要注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在设立方式、组织机构、股权转让等方面的区别。

【思维导图】

现代公司管理自考重点笔记总结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14.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分为:企业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15.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昔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6.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7.外推法:是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 18.德尔菲法:专家预测法,美国兰德公司在50年代初与道格拉斯公司协作研究如何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以德菲尔作为方法的名称。 19.组织工作: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20.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份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21.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每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 22.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23.职位特征模型:MPS=(技能多样性+任务同一性+任务重要性)/3*自主性*反馈 24.安东尼结构:是美国斯隆管理学院提出的一种经营管理的层次结构。该结构把经营管理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战略规划层,战术计划层和运行管理层。 25.部门:是指组织中管理者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殊的领域。 26.授权:是指上级委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力,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行动权。授权者对被授权者有指挥监督权,被授权者负有报告与完成任务的责任。 27.活性化:是员工参与的一种高级形式,在这种状态下的员工在规定的限度内拥有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以及意愿,同时,他们对自己行动的后果以及对企业的成功又有高度的责任感。 28.业务流程再造:为了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这些关键的当今绩效指标方面实现剧烈的改进,而对业务过程进行的根本的再思考和激进的再设计。 29.人员配备:是指对管理者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30.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备,是对组织中全体人员的配备,它既包括管理者的配备也包括非管理者的配备。 31.时距判定法:是在知道下属是否准确地做出判断之前所必需消耗的最长时间。 32.领导工作:是指对组织内每个成员(个人)和全体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 33.命令一致原理:是指管理者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下达的各种命令越是一致,个人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矛盾就越小,领导与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责任感也就越大。 34.团队是指完成相互依存的任务,实现共同使命的一群人。 35.推进者:是帮助一个团队的管理和维护的人。 36.沟通:就是信息交流,是指将某一信息或意思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反应效果的过程。 37.激励:是指管理者通过设置需要,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 38.控制工作:是指管理者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需要重新拟订的标准,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39.间接控制:是以人们常常会犯错或没有觉察到那些将要出现的问题,因而未能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或预防措施为依据的管理。 40.直接控制:是相对于间接控制而言的,它是通过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来进行控制工作并认为全格的管理者出的差错最少。 41.预算: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的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的结果。 42.可变预算:是随着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它主要是限于在费用预算中应用。当单位可变费用(成本)不变时,可变费用总数是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实际当中可变预算主要是用来控制固定费用(成本)的。 43.零基预算法: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即以零为基础。 8、企业采购中心包括五种成员:使用者、影响者、采购者、决定者、信息控制者。 9、影响产业购买者决策的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企业本自的因素,目标、政策)、人际因素(地位、职权、说服力等)、个人因素。 10、产业购买者决策过程: 认识需要、确定需要、说明需要、物色供应商、征求建议书、选择供应商、选择订货程序、评价合同履行。 11、消费者市场划分的依据:地理细分、人口细分、心理细分、行为细分。 ★12、目标市场战略的含义、特点及优缺点: 1)无差异市场营销:不考虑各子市场的特性,而只注重共性,只推出某种单一产品,运用单一营销组合,适合尽可能多的顾客需求。优:有利于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费用。缺:不会受到所有购买的欢迎。又叫多数谬误。 2)差异市场营销:同时为几个子市场服务,设计不同产品,并在渠道、促销和定价方面加以改变,适应各个子市场的需要。优:提高消费者对企业信任感,提高重复购买率,使总销售额增加。缺:生产成本和营销费用增加。 3)集中市场营销:以一个或少数几个性质相似的子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取得较大的市场占有率。优:比较容易取得有利地位,获得较高投资收益率。缺:在较大的风险性。 13、企业调整和优化产品组合的策略: 1)扩大产品组合:拓展产品组合的宽度和深度。2)缩减产品组合:3)产品延伸;4)产品大类现代化 14、使用中间商品牌的利弊:利:可以更好的控制价格,进货成本较低,竞争力强,得到较高利润。弊:花钱多、必须大量订货,将大量资金压在商品库存中,承担风险。 15、品牌统分策略:个别品牌、统一品牌、分类品牌、企业名称加个别品牌。 16、多品牌策略的原因: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互相竞争的品牌。1)只要被零售店接受,就占用更大的货架面积,竞争者面积相应减少。2)吸引更多的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3)有助于企业内部各个产品部门、产品经理之间展开竞争,提高效率。4)使企业深入到各个不同的市场部分,占领更大的市场。 ★17、产品生命周期策略: 1)介绍期:快速撇脂、缓慢撇脂、快速渗透、缓慢渗透。2)成长期:改善产品品质,如增加新的功能、改变产品款式;寻找新的子市场;改变广告宣传的重点,建立产品形象;适当机会降价策略。3)成熟期:调整市场。发现产品新用途或改变推销方式;调整产品;调整营销组合。4)衰退期:继续策略;集中策略:能力和资源集中最有利的子市场和分销渠道上;收缩策略:降低促销费用,增加利润;放弃策略。 18、新产品开发过程:寻求创意、甄别创意、形成产品概念、制定营销战略、营业分析、产品开发、市场试销、批量上市。 19、新产品扩散过程采取的措施和策略: 1)迅速起飞:加强推销、开展广告攻势、开展促销活动;2)快速增长:促进口头沟通、加强广告攻势、向中间商提供支持、运用促销手段使消费者重复购买;3)实现渗透最大化:继续采用快速增长策略、更新产品设计和广告策略;4)维持一定水平销售额:使衰退期产品继续满足市场需要、扩展分销渠道、加强广告攻势。 20、定价方法: 1)成本导向定价法:成本加成定价法、目标定价法 2)需求导向定价法:认知价值定价法、反向定价法 3)竞争导向定价法:随行就市定价法、投标定价法 20、定价策略: 1)折扣与折让定价策略:现金折扣、数量折扣、功能折扣、季节折扣、让价策略。2)地区定价策略:FOB原产地定价、统一交货定价、分区定价、基点定价、运费免收定价。3)心理定价:声望定价、尾数定价、招俫定价。★4)差别定价策略:也叫价格歧视,是企业按照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反映成本费用的比例差异的价格销售某种产品或劳务。顾客差别定价、产品形式差别定价、产品部位差别定价、销售时间差别定价。条件:市场必须是可细分的有不同的需求程度;较低价格购买者不会以较高价格倒卖;竞争者不可能以低价竞销;不能得不偿失;不会引起顾客反感;不违法。5)新产品定价策略:撇脂定价、渗透定价。6)产品组合定价策略:产品线定价、选择产品定价、补充产品定价、分部定价、副产品定价、产品系列定价 21、分销渠道的主要职能:调研、促销、接洽、配合、谈判、物流、融资、风险承担。 22、渠道冲突的类型和原因 1)垂直渠道冲突、水平渠道冲突、多渠道冲突。 2)目标差异、归属差异、认知差异、过渡依赖。 23、预防、化解渠道冲突的策略:信息加强型策略、信息保护型策略(调解、仲裁、诉讼)、渠道势力策略(减少、预防、化解)。 24、企业确定广告预算的方法:1)量力而行法。2)销售百分比法。按照销售额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广告开支。优:使管理认识到所有类型的费用支陨都与总收入的变动有密切关系;根据单位广告成本、产品售价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考虑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保持竞争的相对稳定。缺:因果倒置、容易失去有利的营销机会;随每年销售波动而变化,与广告长期方案相抵触;随意确定一个比率;平均主义。3)竞争对等法。(4)目标任务法。 25、销售人员的工作任务: 1)积极寻找和发现顾客或潜在顾客;2)把企业产品和服务信息传递给顾客;3)运用推销技术千方百计推销产品;4)向顾客提供各种服务;5)经常向企业报告访问推销活动情况,并进行市场调查和收集市场情报。 26、人员推销的特点:1)注重人际关系,同顾客建立友谊;2)具有灵活性;3)针对性强,无效劳动少;4)能实现潜在交换,造成实际销售;5)有利于企业了解市场,提高决策水平;6)用于竞争激烈的情况,也适于价格昂贵和性能复杂的商品。 27、市场营销计划的内容:1)经理摘要;2)当前市场营销状况;3)机会和问题分析;4)目标;5)市场营销战略;6)行动方案;7)预计的损益表;8)控制。 28、市场营销组织类型: 1)专业化组织:职能型组织、产品型组织、市场型组织、地理型组织。 2)结构性组织:金字塔型、矩阵型。 29、产品型组织的优、缺点:优:能够有效协调各种市场营销职能,并对市场变化积极反应;较小品牌也不会忽视。缺:缺乏整体观念、部门冲突、多头领导。 30、产品市场营销经理的职责: 1)发展产品的长期经营和竞争战略;2)编制年度营销计划和销售预测;3)与广告代理商和经销代理商研究广告设计、节目方案和宣传活动;4)激励推销人员和经销商经营产品的兴趣;5)收集产品信息、市场情报,进行统计分析。 31、市场营销控制类型:年度计划控制、盈利能力控制、效率控制和战略控制。 32、年度计划控制方法:1)销售分析、2)市场占有率分析:全部市场占有率、可达市场占有率、相对市场占有率(三个最大竞争者)、相对市场占有率(市场领导竞争者)。3)市场营销费用对销售额比率分析。4)财务分析。5)顾客态度追踪:抱怨和建议系统、固定顾客样本、顾客调查。 33、提升企业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的对策:1)优化市场营销环境;2)塑造优秀企业文化;3)制定营销道德规范;4)奉行社会营销观念。 34、关系营销和交易营销的区别:1)交易核心是交易,从交易中获利;关系核心是关系,从合作关系中获利。2)交易把视野局限于目标市场上;关系涉及范围则广得多,包括消费者、竞争者、供应者、分销商、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等。3)交易强调获得顾客;关系强调保持顾客;4)交易不太强调顾客服务;关系高度强调顾客服务;5)交易是有限的顾客参与和适度的顾客联系;关系高度的顾客参与和紧密的顾客联系。

(一) 管理与管理学1. 识记:(1)管理的概念:(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2)管理的基本职能:(P6)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2. 领会:(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蔡P5)管理学的一般规律。(2)管理二重性:(蔡P15)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社会属性。(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蔡P3)科学性:A、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B、管理要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艺术性:在管理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统一性: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4) 管理者的角色:(P7)A、人际角色: a代表人 b 领导者 c联络者;B、信息角色: a监督人 b传播者 c发言人;C、决策角色: a企业家 b冲突管理者 c资源分配者 d谈判者(5) 管理者的技能:(P8)a 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 识记:(1) 霍桑试(实)验:(P18)是指梅奥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领导了1924——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并于1933年出版。梅奥开创了人际关系学说,并为后续的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2) 学习型组织:(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彼得圣吉认为,判断一个组织是否是学习型的组织,具有以下四条基本标准:1、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2、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3、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4、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3) 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4) 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2. 领会(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P13)a、工作定额 b、标准化 c、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d、差别计件工资制 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2)亨利·法约尔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5)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14条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报酬合理8:集权与分权9:等级链与跳板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 14:集体精神。(3)马克斯·韦伯行政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7)韦伯认为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具有8个特点。(4)人际关系学说要点: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5)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学派(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的基本观点。a、管理科学学派(数量管理理论)(P20)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b、系统理论(系统管理)学派(P21)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c、权变理论学派(P21)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响应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d、学习型组织理论(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以彼得圣洁的五项修炼为基础。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方面修炼途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学习型组织与传统型组织具有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P22)

书后面有考试大纲,那些要求领会,识记,应用的都是重点,但也不能说明其它的就不重要了,这些只是出到名词解释和问答分析题概率高点,其它的会出选择题。建议你去看下历年的自考试卷,肯定有好处,每次都有几道题目在以前的试卷上出现过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你要哪个版本的?

自考现代公司管理重点笔记总结

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

一、基础篇1、管理(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必要性(3)管理的含义

1.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

2.管理是一项有目标的活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3.管理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

4.管理是一个追求有效的过程

5.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4)管理的特性: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5)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6)管理有效的衡量

2、管理者分类:(1)按层次不同,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2)按从事工作的领域和专业不同,分为综合管理者,专业管理者;角色:(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技能:(1)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基层管理最重要的技能)(2)人际技能(人际技能对于高、中、基层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3)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高层管理最重要的技能)3、管理学(1)管理学的概念: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2)管理学的特点:综合性、不精确性、实践性、历史性、发展性;(3)管理学的学习方法:唯物辩证法、理论联系实际法、系统方法;(4)管理学的相关学科:计算机科学、数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4、管理理论的产生(1)早期的管理(2)管理理论的萌芽:亚当斯密、查尔斯巴贝奇、罗伯特欧文#简述亚当斯密提出的对管理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管理见解。答:(1)提出了“分工协作原理”和“生产合理化”的概念。认为经济效益的追求依靠提高效率完成,而效益的提高依靠分工协作,只有分工协作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2)提出了“经纪人”的观点。即经济活动产生于个人利益基础上的共同利益,认为个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兼顾他人利益,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共同理论形成总的社会利益。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的历史发展: 1、史前人类社会的管理:①习惯化的管理方式②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③简单的管理机构④人格化的管理权力⑤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2、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①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②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③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④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3、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①科学管理②分权管理③法制管理④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4、现代管理:①系统化管理②民主化管理③科学化管理④法治化管理⑤以人为本⑥追求效率 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的划分: 1、管理宗旨:公共事务、公共利益;盈利、利润 2、管理主体:政府、非政府组织;个人、公司、企业 3、管理依据:公共权力、委托权力;私人权力、市场权威 4、管理对象:公共领域;私人领域 5、管理过程:政治气氛、政治安排;自主权、自治权 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 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管理学研究的对象: 1、生产力方面的问题 2、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 3、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 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 2、管理学是一门定性与定量相统一的学科 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4、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现代管理学的特征: 1、变革性 2、开放性 3、严密性 4、实用性 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2、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 3、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途径: 1、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 2、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 3、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 4、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方法: 1、比较研究法 2、定量分析法 3、历史研究法 4、案例研究法

  •   索引序列
  •   自学考试公司法重点笔记总结
  •   公司管理学自考重点笔记总结
  •   自学考试公司法重点笔记
  •   现代公司管理自考重点笔记总结
  •   自考现代公司管理重点笔记总结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