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组织行为学全国自考题库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全国自考题库及答案

发布时间:

组织行为学全国自考题库及答案

发布时间:

组织行为学全国自考题库及答案

你可以看一下育路网!

二OO二年上半年组织行为学试题 本试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1页至3页,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3页至8页,共8页;选择题30分,非选择题7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 [ ] 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 B.一切人的行为 C. 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 2.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 [ ] A.面谈法 B.电话调查法 C.问卷调查法 D.案例研究法 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个性 4.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 [ ] 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D.按人的行为模式 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 [ ] A.角色知觉 B.角色冲突 C.角色期待 D.角色定式 6.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 ] A.群体促进效应 B.社会惰化效应 C.协同效应 D.责任分摊效应 7.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对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的研究表明,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 [ ] A.集束式 B.流言式 C.偶然式 D.链式 8.组织行为学研究认为,在人的诸多个性品质之中,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关键 性因素是 [ ] A.聪明能干 B.热情 C. 刻苦认真 D.有责任心 9.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 ]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应当避免 C.冲突有利无害 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10.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 [ ] A.技术能力 B.交际能力 C.行政管理能力 D.沟通能力 11.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 [ ]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任务式管理 C.中间型管理 D.团队式管理 1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被领导者群体已经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工作成熟度时,最适 宜的领导方式是 [ ] A.指令型领导 B.说服式领导 C.参与式领导 D.授权式领导 13.领导在决策时,强调整体优化,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利益出发,努力协调好总体与局 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这体现了领导决策时坚持的 [ ] A.可行性原则 B.对比择优原则 C.信息健全原则 D.系统分析原则 14.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认为,在团体情况极有利和极不利的情况下,效果较好的领导类型是 [ ] A.人际关系导向型 B.任务导向型 C.目标达成型 D.任务结构型 15.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亚当斯 D.斯金纳 16.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以下公式中错误的是 [ ] A.E高xV高=M高 B.E高xV低=M高 C.E低xV高=M低 D.E低xV低=M低 17.提出需要层次不仅表现出“满足—上升”趋势,而且表现出“挫折—倒退”趋势的激励理 论是 [ ] A.期望理论 B.双因素理论 C.成就需要理论 D.ERG理论 18.以下不属于现代组织结构理论的代表人物的是 [ ] A.巴纳德 B.西蒙 C.钱德勒 D.韦伯 19.组织文化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中传统的表现形式是 [ ] A.物质象征 B.文字和标识 巴仪式 D.语言 20.中国科学院心理科学研究所研制的CPM领导行为评价法的C因素是指领导者的 [ ] A.个人品德 B.工作绩效 C.决策能力 D.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1.在组织行为学家看来,群体可以满足个体的不同需要,这些需要主要是 [ ] A.安全需要 B.地位需要 C.情感需要 D.权力需要 E.实现目标的需要 22.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个体较易产生与群体保持一致的从众行为倾向 [ ] A.群体的竞争程度较低 B.群体成员的共同性较少 C.群体凝聚力较高 D.群体目标较明确一致 E.群体规模较小 23.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领导者要通过实现各种领导功能来完成基本任务。这些功能主要有 [ ] A。创新功能 B.激励功能 C.组织功能 D。沟通协调功能 E.服务功能 24。领导权力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它们是 [ ] A.资源控制权 B.奖惩权 C.专长权 D.职位权 E.个人权 25.群体讨论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决策中,主要的群体决策技术有[ ] A。命名小组法 B.头脑风暴法 C.电子会议法 D.平均化法 E.德尔斐法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判断改错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在其题干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X”,在错误下面划“————”,并改正。 26.群体压力实际上是个体的一种心理感受,不同的个体在同一群体中所受到的心理压力是不同的。 [ ] 27.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的关系取决于群体的规模。 [ ] 28.海尔的OEC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期望理论和综合激励理论。 [ ] 29. 领导决策科学化是决策民主化的重要保证。 [ ) 30.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要素的静态综合体。 [ ] 31.圆式沟通是一种典型的非正式沟通网络形式。 [ ] 32.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工作对人的吸引力是最主要的保健因素。 [ ] 33.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就会提高,这种现象叫做协同效应。 [ ] 34.工作态度是个体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 ] 35.组织变革内容决定着组织变革活动的性质和规模,是选择组织变革策略所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 ] 四、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晕轮效应 37. 事业生涯管理 38.动机 39.组织文化 40. 群体凝聚力 五、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简述人际关系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 42.简述正式领导者与非正式领导者的关系。 43.简述领导决策的程序。 44.组织变革的压力有哪些? 45.简述组织结构合理化的主要标志。 六、论述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展开论证并联系实际。 46.联系实际谈谈管理者如何才能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 47.试论述领导威信对于领导有效性的重要意义。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1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 2.D 3.C 4.C 5.A 6.B 7.A 8.B 9.D 10.C 11.D 12.C 13.D 14.B 15.A 16.B 17.D 18.D 19.B 20.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ABCDE 22.ACD 23.ABCDE 24.ABC 25.ABCE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 27.× 把“群体的规模”改为“群体的绩效规范”。 28.√ 29.× 领导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 30.× 把“静态”改为“动态”。 31.× 把“非正式沟通网络形式”改为“正式沟通网络形式”。 32.× 把“保健因素”改为“激励因素”。 33.× 把“协同效应”改为“群体促进效应(或作用)”或“群体助长效应(或作用)”。 34.√ 35.√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晕轮效应是造成错误知觉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 37.事业生涯管理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38.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39.组织文化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40.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它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对组织管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际关系影响工作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群体凝聚力的基础; (2)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员工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 (3)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42.正式领导者是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领导者; 非正式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领导活动的领导者; 具体来讲,二者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正式领导者一般是工作领袖,非正式领导者往往是情绪领袖; (2)正式领导者和非正式领导者可以集于一身,也可以分离; (3)一个真正有作为的领导者,必须同时将工作领袖与情绪领袖两种角色集于一身。 总之,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43.领导决策程序是根据模式、模型的特征编制出的实施决策的步骤顺序,它是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领导决策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八个阶段: (1)发现问题; (2)确定目标; (3)核定价值准则; (4)拟定方案; (5)方案评估; (6)方案选择; (7)实验实证; (8)组织实施。 44.组织变革的压力主要表现在: (1)技术进步对组织的压力; (2)知识爆炸对组织的压力; (3)产品迅速老化对组织的压力; (4)价值观的改变对组织的压力; (5)新法令、新政策对组织的压力; (6)劳动力素质的改变对组织的压力; (7)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组织的压力; (8)新的管理原理与方法的出现对组织的压力。 45.组织结构合理化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目标设置的合理性,它是衡量组织成熟程度和组织运行有效性的基本标志; (2)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设置的合理化; (3)权责体系设置的合理化; (4)组织结构的功能优化。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1)员工的组织认同感的概念:是员工对其组织认同的程度,它包括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渴望保持组织成员资格三个方面。 (2)提高员工组织认同感的意义与作用:有认同感的员工会主动把组织提升到同舟共济的高度,表现为积极维护组织声誉,愿意为组织牺牲个人利益;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很少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通常表现比较出色;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会坚决支持并自觉贯彻执行组织的政策;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能最充分发挥组织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高组织绩效。 (3)工作参与度的概念: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4)提高员工参与度的意义与作用:参与工作有利于增强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感觉,这对组织和个人都有积极的影响。 (5)员工的组织认同感与工作参与度都属于员工的工作态度的内容。管理者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提高这两种工作态度:可以从真诚关心员工利益的角度、为员工创造实现个人目标的机会的角度、改善工作使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多自主权的角度、寻找机会及时奖励员工的角度、同员工一起设置目标的角度等方面联系实际展开论述。 47.(1)领导威信的概念:威信是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它表现为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尊重、信赖、钦佩、崇敬和心甘情愿的服从、追随、仿效的精神感召力。 (2)领导的有效性表现为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做出正确的决定的有效领导行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良好的领导绩效(主要表现为较高的工作效率、较好的工作效益、较高的人员满意度、合理的跳槽率以及较高的出勤率等方面)。 (3)威信是领导者有效地实施领导的重要的影响因素,它对于领导的有效领导行为的产生以及良好的领导绩效的产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威信决定领导者影响力的强弱;威信是提高领导效能的重要条件;威信有利于推进组织变革;威信有助于融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威信有利于吸引人才等。 (4)通过提高领导者品质中的品格、感情、知识、能力等因素建立、提高领导者的威信,从而有利于领导者有效地实施领导

《北京大学|组织行为学 3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北京大学|组织行为学 3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flv|中和中庸思想的古为今用 4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哲学的自己讲讲自己 7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美学 5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法制史史 7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法制史 36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法律思想史 16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对外贸易 24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知识产权法 23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政治经济学 18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证券投资学概论 30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证券投资 30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整合营销传播 20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战略管理 3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

名词解释: 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5.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6.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7.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8.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9.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0.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1.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2.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3.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14.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5.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6.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17.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题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18. 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19. 事业生涯的设计: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20. 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 21. 事业生涯的管理: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22.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23. 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24. 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25. 角色: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26. 角色同一性: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27. 角色知觉: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 28. 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29.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 30. 群体助长(群体促进):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就叫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作用。 31. 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 32.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 33. 正式沟通:是指组织和群体中正式的沟通过程,它是按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进行沟通传递的,如组织和群体的管理行为、例行的汇报、总结、工作任务分配等均属此列。 34. 群体思维:指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会严重损害群体效绩。 35. 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的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 36.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 37. 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 38. 竞争:是指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 指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影响。 39. 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40. 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41. 协作:指的是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受益的结果。 42. 回避: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 43. 迁就:指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自我牺牲。 44. 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 45. 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是领导行为过程的核心,也是组织中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 46. 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47. 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 48. 授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分配形式,是指将权利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再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行动自主权。 49. 有效领导行为:是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作出正确的决定。 50. 满意度:是指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 51. 领导素质:是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 52. 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和方法的总和。 53. 领导方式:是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具体形式。 54. 决策: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既定目标的最佳方案。 55. 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56. 目标:就是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也是行为的导向。 57. 激励: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是人奋发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 58. 激发力量(激发水平)M: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 59. 目标效价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目标对于个人的重要程度。 60. 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和某种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61. 公平差别阈: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应差别的比值。 62. 激励机制:是为了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63. 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 64. 组织内部结构:是指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组织各部门、各层次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人及人与事的相互关系。 65. 管理幅度:就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目。 66. 管理层次:是指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形成的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 67. 组织体制:是组织结构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组织管理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68. 企业集团:是一些有经济联系的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而在生产或经营的有关环节上联合起来的协作组织。 69. 文化:是人类群体或民族时代相传的行为模式、艺术、宗教信仰、群体组织和其他一切人类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总和。 70. 组织结构合理化:是从静态标准的角度来衡量组织行为科学化的,是指组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有效配置及其相关机制的有效发挥。 71. 组织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所组成的一定的组织体系及其指定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 72. 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是组织成员群体意识与群体态度的总和。 73. 解冻:是指激励个体或群体改变原有的态度,即改变原有的习惯或传统,接受新的观念和思想。 74. 改变:是指通过对认同和内在化等方式,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并接受和学会新的行为。 75. 冻结:是指用必要的强化方法使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融合成为成员个人品德中永久部分的过程。 76. 突破式变革:指领导用最大的决心和魄力对重大的变革要求一步到位,定期内必须按时完成变革。 77. 渐进式变革:是指利用足够的时间分步骤地逐渐推进变革并最终达成变革目标。 78. 管理模式:是指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组织结构(包括职能结构、部门结构、责权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称。 79. 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再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组织行为学全国自考题库答案

你可以看一下育路网!

《北京大学|组织行为学 3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北京大学|组织行为学 3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flv|中和中庸思想的古为今用 4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哲学的自己讲讲自己 7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美学 5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法制史史 7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法制史 36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法律思想史 16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对外贸易 24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知识产权法 23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政治经济学 18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证券投资学概论 30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证券投资 30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整合营销传播 20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战略管理 3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

组织行为学自考答案:1-10 CBDDB ABCAD 11-20 ABCBB BACAC 21-25 CBBBA26-30 BCDE ABC ABCDE ABDE ABCDE31.组织行为学: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32.观察法:观察者以自己的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33.群体转移:指在群体进行决策时,在集体讨论、选择方案、做出决定的过程中,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的最初立场或观点的决策心理现象。群体转移致使群体决策在多数情况下向冒险转移,在少数情况下向保守转移。34.事业生涯: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35.组织行为科学化:组织行为合理化的过程,即组织按照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不断地调整完善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以提高其适应、生存、发展和决策的能力并创造出更为和谐的组织环境和更高的社会效益的动态过程。36.管理者了解职工的不同个性,并根据这些不同个性安排每个职工的工作岗位,安排合理的领导结构和采取不同管理方式方法,就能最充分地调动每个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不断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首先要知人善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量才录用,发挥最好的效益。其次,配备合理的领导结构,一方面安排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另一方面安排合理的个性结构。再次选择有效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37.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有:(1)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这个外部环境包括组织战略、权力结构、正式规范、组织资源、人员甄选过程、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组织文化、物理工作环境。(2)群体成员资源,主要考虑个人能力和性格特点。(3)群体结构,包括正式领导、群体规模、群体构成等因素。(4)群体任务,包括简单任务和复杂任务。38.(1)独揽决策权,领导者做决策,下属执行决策;(2)单纯命令主义。领导者认为没有必要与下属讨论执行命令的理由,也没有商量或讨价还价的余地。(3)个人包办一切管理权。领导者把管理权力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大事小事一起抓,忙于事务。39.动机产生的条件有内在条件需求和外在条件刺激。内在条伯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程度,所缺乏的可以是个体内部维持生理作用的物质要素,也可以是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要素,个体缺乏这些东西的时候,身心便失去平衡而产生紧张状态,感到不舒服。外在条件是个体向外诱因,它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外在条件一定时,个体对某一事物的动机强度与身体组织缺乏的程度直接相关,而内部条件一定时,则对事物的动机型强度随外部因素的强弱而定。40. 保健因素是指造成员工不满的因素。保健因素不能得到满足,则易使员工产生不满情绪、消极怠工,甚至引起罢工等对抗行为;但在保健因素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以后,无论再如何进行改善的努力往往也很难使员工感到满意,因此也就难以再由此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就保健因素来说:“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满意”。 激励因素是指能造成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激励因素的改善而使员工感到满意的结果,能够极大地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但激励因素即使管理层不给予其满意满足,往往也不会因此使员工感到不满意,所以就激励因素来说:“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意”41.解决冲突的方法有:(1)问题解决:冲突双方直接会晤,通过坦率真诚的讨论来明确问题并解决问题。(2)目标升级:提出一个共同的目标,该目标不经冲突双方的协作努力是不可能达到的。(3)资源开发:如果冲突是由于资源缺乏造成的,那么对资源进行开发可以产生双赢解决办法。(4)回避:逃避或抑制冲突。(5)缓和:通过强调冲突双主的共同利益而减弱它们之间的差异性。(6)折衷:冲突双主各自放弃一些有价值的东西。(7)官方命令:管理层运用正式权威解决冲突,然后向卷入冲突的各方传递它的希望。(8)改变人的因素:运用行为改变技术改变造成冲突的态度和行为。(9)改变结构因素:通过工作再设计、工作调动、建立合作等方式改变正式的组织结构和冲突双方的相互作用模式。激发冲突的方式:(1)运用沟通:利用模棱两可或具有威胁性的信息可以提高冲突水平。(2)引进外人:在群体中补充一些在背景、价值观、态度和管理风格方面均与当前群体成员不同的个体。(3)重新建构组织:调整工作群体,改变规章制度,提高相互依赖性,以及其他类似的结构变革以打破现状。(4)任命一名吹毛求疵或任命一名批评家,他总是有意与组织中大多数人的观点不一致。

2011年7月 全国自考组织行为学 真题答案一,单项选择1---5,BCCDA 6---10,ABCAB11---15,DACAC 16---20,BCBBA 21---25,CDBDB二,多选26、BC 27、ACDE 28、ABCD 29、ABCD 30、ACDE三,名词解释31、投射:投射就是以己度人的思想方法。(P45)32、群体凝聚力:所谓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P143)33、决策智囊团:智囊团是一种在组织系统中独立于决策者之外,但要站在决策人立场上进行研究的决策参与团体,它在研究和论证决策方案时,能够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指出对方应该怎么办,怎么办最合理或最符合课题交办组织的真正利益。(P297)34、客观不公平感:由于客观不公平的现象而引起的不公平感。(P341)35、组织发展:是由最初对组织某些部分或某些方面进行小范围变革或修改而发展起来的。它的实际含义指任何一个组织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运用科学知识进行的有计划的和全局的,旨在提高组织效能,使其健康运转的组织更新过程。四、简答题36、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互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又是具有两重性和应用性的学科。一、边缘性二、两重性 三、应用性(P9)37、1、职工要学习和掌握对自己的事业生涯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能力。2、职工必须具备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在事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素质,更好地适应环境及改变环境,这是事业生涯自我管理的关键。3、职工必须学会与主管人员就事业生涯目标进行沟通和反馈的能力。4、职工必须学会对事业目标进行调整的能力。(P102)38、1、群体的气氛2、其他的竞争性3、群体凝聚力4、群体成员的共同性5、群体目标6、群体的规模(P153)39、一、目标原则 二、价值原则 三、卓越原则 四、激励原则 五、环境原则 六、个性原则 七、相对稳定原则(P436)40、一、组织结构合理化 二、组织运行有效化 三、组织行为心理化(P383)五、论述题41、(P47)42、(P318) 论述题文字太多,请各位朋友自己参照课本总结,请谅解。

组织行为学自考题库及答案

简答论述题: 1、人的行为的特点。P4 2、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P93、影响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因素。P16 ▲4、组织行为学研究中四个步骤的研究过程。P26 ▲5、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P28 (论)▲6、社会知觉的内容。P41 ▲7、产生错误知觉的原因。P44 8、X、Y理论的理论要点及其领导方式与领导行为。P45 ▲9、归因理论?P4610、价值观在管理中的作用。P52 (论)▲11、态度的特性。P53 12、管理者如何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P57 13、个性的性质。P58 14、气质类型的划分及其行为特征。P6215、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P67 ▲16、个性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P70(论)17、控制方位论在管理中的意义。P76(论) ▲18、创造性行为的特点。P79 19、如何培养创造性行为。P82 20、联系实际论述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具备的客观环境。P85(论)21、开发创造性行为应该具备的组织环境。P87 22、研究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意义。P9923、事业生涯管理的内容。P102 24、影响事业生涯选择的因素。P104 ▲25、薛恩的五种职业锚类型。P108 26、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P122 ▲27、群体发展的间断—平衡模型的主要结论。P124 28、群体规范的基本功能及类型。P136 29、决定群体规范重要性的因素?P13830、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P143 31、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P153 32、群体沟通过程模型的七个部分。P154 ▲33、正式沟通网络的五种基本形式。P158 34、小道消息的特点及目标及如何减少小道消息的消极影响。P160 ▲(消极影响)35、影响有效沟通的障碍。P16236、群体决策的优缺点。P166 ▲37、德尔菲技术的步骤。P172 38、人际关系及其作用。P176 39、社会交换论及其理论观点。P177 40、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P180 41、合作与竞争的形成。P19142、影响竞争与合作的因素。P192 ▲43、影响群体间互动的因素。P197 44、管理群体间互动的方法。P200 ▲45、管理中对冲突的三种观点。P204 ▲46、冲突的过程。P205 ▲47、处理冲突的五种行为意向。P208 48、处理冲突的策略。P21649、激发冲突的技术有哪些?P218 50、领导的特点。P225 51、领导的功能。P226 52、领导权力的形成机制。P231 53、领导权利的分配和运用。P232(论)54、领导威信的作用。P23455、提高有效领导行为的步骤。P236 56、奖惩的运用和原则。P23957、评价领导绩效的标准。P240 58、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包括几个方面。P254 59、为何领导班子的发展趋势是年轻化?P25560、领导行为方格论的主要内容。P260 ▲61、领导作风论的内容和三者之间的关系。P262(论)62、菲德勒领导权变理论的基本内容。P266 63、途径目标理论的基本内容。P269 ▲64、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P271 (论)▲65、决策的特点。P276 ▲66、领导决策的原则。P279 ▲67、领导鞠策的客观依据。P282(论)68、领导决策的程序。P286 ▲69、可行性分析内容中方案评估的方法?两因素的作用?P29070、领导决策民主化的特征。P293 71、领导决策科学化的特征。P295 72、提高领导者决策水平的方法。P296▲73、逆反意见的作用:P297 74、动机的三种机能是什么。P301 75、需要的特征有哪些。P304 76、行为的基本心理过程。P307 (激励过程模式) ▲77、激励的作用。P309(论)78、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P315 ▲79、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P320 ▲80、成就需要理论与ERG。P32281、期望理论。P326(论)82、弗鲁姆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P327 83、综合型激励理论的内容是什么。P333 84、亚当斯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P338 85、如何消除不公平感。P341 86、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的要点。P345 ▲87、7S。P35188、我国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应遵循的原则。P35189、日本JK(自主管理)活动的基本思想及目的。P353 90、海尔OEC模式的基本内容。P360 ▲91、传统组织结构理论的主要观点。P367 92、现代组织结构理论的主要观点。P369 93、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P370 ▲94、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P375 95、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P377 ▲96、组织发展和组织变革的关系。P392 97、当今世界组织变革的特点。P394 98、组织变革的压力。P395 99、组织变革的阻力。P398 (论)▲100、克服组织老化的对策。P408 ▲101、勒温提出的组织变革的程序的基本内容。P411 ▲102、组织变革的步骤。P413(论)103、现代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差别。P419104、组织文化的特点与内容。P425 105、Z理论的观点。P429106、组织文化理论的地位和作用。P430107、组织文化建立的原则。P436 108、影响组织文化的因素。P438 109、组织文化的表现形式。P439 ▲110、美国的组织文化特征。P443 111、中国现代组织文化特征有哪些。P450 名词解释: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4.测验的信度:即可靠信,它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有人称之为测验的真确性,也有人把信度作为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指标。5.准实验法: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6.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7.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8.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9.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10.知觉归类:指知觉对象的组合原则,也就是按照这些原则才更容易把知觉对象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反映的知觉。11.晕轮效应:是一种一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12.归因论:是说明和推论人们活动的因果关系分析的理论。人们用这种理论来解释、预测和控制他们的环境,以及岁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13.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14.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这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最新的经营管理价值观。它倾向在确定企业利润水平时,不仅要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同时要考虑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目光不能只注意产品的质量,更应注意工作的质量和生活的质量。15.组织认同感:员工主动把组织提升到同舟共济的高度,即使在面对批评时也会维护组织声誉,并愿意为组织牺牲个人利益。16.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17.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18.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19.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20.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21.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22.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23.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24.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题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25.群体结构:指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从不同角度加以划分,如: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构。26. 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27. 事业生涯的设计: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28. 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29. 事业生涯的管理: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30.职业锚:在职业选择时你所执着的一种价值观或关注焦点。31.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32. 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33. 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34.群体规范:让群体成员知道自己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35. 角色: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36. 角色同一性: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37. 角色知觉: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38. 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39.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40. 群体助长(群体促进):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就叫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作用。▲41. 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42.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43. 正式沟通:是指组织和群体中正式的沟通过程,它是按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进行沟通传递的,如组织和群体的管理行为、例行的汇报、总结、工作任务分配等均属此列。▲44.选择性知觉:在沟通过程中,接受者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机、经验、背景及其他个人特点有选择地去看或去听信息。45. 群体思维:指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会严重损害群体效绩。▲46. 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的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47.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48. 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49. 竞争:是指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指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影响。50. 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51. 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52. 协作:指的是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受益的结果。53. 回避: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54. 迁就:指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自我牺牲。55. 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56. 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是领导行为过程的核心,也是组织中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57. 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58. 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59.权力:是一种支配力,自从人类社会有了登机观念和意识,权利就作为社会生活和组织运转的核心而普遍存在着。60. 授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分配形式,是指将权利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再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行动自主权。▲61. 有效领导行为:是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作出正确的决定。62. 满意度:是指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63. 领导素质:是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64. 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和方法的总和。▲65. 领导方式:是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具体形式。66.领导权变论:权变理论又称应变理论或情景理论。20世纪4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认识到,领导是一种动态过程,领导的有效性除了领导者个人的素质和领导行为对职工的影响之外,还应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67. 决策: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既定目标的最佳方案。▲68. 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69.优势动机:整个动机结构中,总只有某一动机最为强烈,成为决定行为的主要因素,这一最强烈的动机就成为了优势动机。70.习得动机:不是生来就有,而是通过后天学习得来,并且是可以改变的。这类动机包括:权力、成就、情谊动机等。71.激励因素:能够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这一类因素。包括:工作上的成就感、工作中得到认可和赞赏、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和兴趣、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工作的发展前途、个人成长发展的机会。72.保健因素:促使人们产生不满意的因素。包括:公司的政策和制度、技术监督、与上级之间的人事关系、与同级之间的人事关系、与下级之间的人事关系、工资、职务保障、个人的生活、工作条件。73. 目标:就是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也是行为的导向。74. 激励: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是人奋发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75. 激发力量(激发水平)M: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76. 目标效价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目标对于个人的重要程度。▲77. 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和某种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78. 公平差别阈: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应差别的比值。79. 激励机制:是为了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80. 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81. 组织内部结构:是指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组织各部门、各层次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人及人与事的相互关系。82. 管理幅度:就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目。83. 管理层次:是指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形成的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84.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85. 企业集团:是一些有经济联系的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而在生产或经营的有关环节上联合起来的协作组织。86. 文化:是人类群体或民族时代相传的行为模式、艺术、宗教信仰、群体组织和其他一切人类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总和。87. 组织结构合理化:是从静态标准的角度来衡量组织行为科学化的,是指组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有效配置及其相关机制的有效发挥。88. 事业部制:是一个企业内对拥有独立产品市场、独立责任利益的部门实行分权管理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89.超事业部制:又称为“部门执行制”,适应于规模超大型化的组织,是在原事业部上面再增加一层管理机构的形式。90.矩阵制:是由两套管理系统相结合而形成的长方形组织结构,是在支线职能制垂直形态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加上一套为完成某项任务而暂时设立的横向项目系统,是一种“非长期固定”的组织。91.虚拟结构制:也称为网络组织,实质是:仅设立可发挥其主要职能的核心组织,而将其他职能委托给其他组织。92. 组织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所组成的一定的组织体系及其指定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93. 解冻:是指激励个体或群体改变原有的态度,即改变原有的习惯或传统,接受新的观念和思想。94. 改变:是指通过对认同和内在化等方式,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并接受和学会新的行为。95. 冻结:是指用必要的强化方法使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融合成为成员个人品德中永久部分的过程。96.计划变革:是指对所诊断的问题统筹兼顾,进行广泛而系统的研究之后做出全局规划,然后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将变革与组织政策,工作制度及管理方式的调整和人员培训同时进行。97.改良变革:是指对所诊断的问题进行结症性分析、调整或修补,是为维系组织健康运行的一种经常采取的变革方式。98. 突破式变革:指领导用最大的决心和魄力对重大的变革要求一步到位,定期内必须按时完成变革。99. 渐进式变革:是指利用足够的时间分步骤地逐渐推进变革并最终达成变革目标。100. 管理模式:是指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组织结构(包括职能结构、部门结构、责权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称。101. 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再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102.主文化:是由大多数组织成员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体系。通常我们所说的组织文化就是组织的主文化。103.亚文化:是指大组织内部由于部门和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导致同一组织中的不同部门所拥有的个性“价值观”。

组织行为学自考答案:1-10 CBDDB ABCAD 11-20 ABCBB BACAC 21-25 CBBBA26-30 BCDE ABC ABCDE ABDE ABCDE31.组织行为学: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32.观察法:观察者以自己的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33.群体转移:指在群体进行决策时,在集体讨论、选择方案、做出决定的过程中,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的最初立场或观点的决策心理现象。群体转移致使群体决策在多数情况下向冒险转移,在少数情况下向保守转移。34.事业生涯: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35.组织行为科学化:组织行为合理化的过程,即组织按照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不断地调整完善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以提高其适应、生存、发展和决策的能力并创造出更为和谐的组织环境和更高的社会效益的动态过程。36.管理者了解职工的不同个性,并根据这些不同个性安排每个职工的工作岗位,安排合理的领导结构和采取不同管理方式方法,就能最充分地调动每个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不断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首先要知人善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量才录用,发挥最好的效益。其次,配备合理的领导结构,一方面安排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另一方面安排合理的个性结构。再次选择有效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37.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有:(1)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这个外部环境包括组织战略、权力结构、正式规范、组织资源、人员甄选过程、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组织文化、物理工作环境。(2)群体成员资源,主要考虑个人能力和性格特点。(3)群体结构,包括正式领导、群体规模、群体构成等因素。(4)群体任务,包括简单任务和复杂任务。38.(1)独揽决策权,领导者做决策,下属执行决策;(2)单纯命令主义。领导者认为没有必要与下属讨论执行命令的理由,也没有商量或讨价还价的余地。(3)个人包办一切管理权。领导者把管理权力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大事小事一起抓,忙于事务。39.动机产生的条件有内在条件需求和外在条件刺激。内在条伯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程度,所缺乏的可以是个体内部维持生理作用的物质要素,也可以是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要素,个体缺乏这些东西的时候,身心便失去平衡而产生紧张状态,感到不舒服。外在条件是个体向外诱因,它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外在条件一定时,个体对某一事物的动机强度与身体组织缺乏的程度直接相关,而内部条件一定时,则对事物的动机型强度随外部因素的强弱而定。40. 保健因素是指造成员工不满的因素。保健因素不能得到满足,则易使员工产生不满情绪、消极怠工,甚至引起罢工等对抗行为;但在保健因素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以后,无论再如何进行改善的努力往往也很难使员工感到满意,因此也就难以再由此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就保健因素来说:“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满意”。 激励因素是指能造成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激励因素的改善而使员工感到满意的结果,能够极大地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但激励因素即使管理层不给予其满意满足,往往也不会因此使员工感到不满意,所以就激励因素来说:“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意”41.解决冲突的方法有:(1)问题解决:冲突双方直接会晤,通过坦率真诚的讨论来明确问题并解决问题。(2)目标升级:提出一个共同的目标,该目标不经冲突双方的协作努力是不可能达到的。(3)资源开发:如果冲突是由于资源缺乏造成的,那么对资源进行开发可以产生双赢解决办法。(4)回避:逃避或抑制冲突。(5)缓和:通过强调冲突双主的共同利益而减弱它们之间的差异性。(6)折衷:冲突双主各自放弃一些有价值的东西。(7)官方命令:管理层运用正式权威解决冲突,然后向卷入冲突的各方传递它的希望。(8)改变人的因素:运用行为改变技术改变造成冲突的态度和行为。(9)改变结构因素:通过工作再设计、工作调动、建立合作等方式改变正式的组织结构和冲突双方的相互作用模式。激发冲突的方式:(1)运用沟通:利用模棱两可或具有威胁性的信息可以提高冲突水平。(2)引进外人:在群体中补充一些在背景、价值观、态度和管理风格方面均与当前群体成员不同的个体。(3)重新建构组织:调整工作群体,改变规章制度,提高相互依赖性,以及其他类似的结构变革以打破现状。(4)任命一名吹毛求疵或任命一名批评家,他总是有意与组织中大多数人的观点不一致。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1、组织行为学的基础学科是( ABC )。A.社会学 B. 社会心理学 C. 心理学 D. 经济学2、人的知觉一般包括( ABCD )阶段。A. 刺激 B. 选择 C. 组织 D. 行为反应3、人的心理特征和品质的总和是( B )。A. 性格 B. 个性 C. 特性 D. 气质4、 个性发展阶段论是( C )提出的。A.弗洛伊德 B. 马斯洛 C.埃里克森 D.皮亚杰5、 丹尼尔•卡兹认为态度有( ABCD )功能。A.工具性 B. 自我防御功能 C. 价值表现功能 D. 认识功能6、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最高级的层次是( A )。A. 自我实现的需要 B. 尊重的需要 C. 生理需要 D.社交需要7、( BD )属于过程激励理论。A. ERG理论 B. 期望理论 C. 双因素理论 D. 公平理论8、由于( ABCD )会形成群体。A. 地位需要 B. 安全需要 C. 自尊需要 D.情感需要9、群体成员遵从群体规范的原因主要有( ABCD )。A.个人因素 B.盲从 C.状况因素 D.群体内关系10、在信任的维度中最重要的是( B )。A.能力 B.正直 C.开放 D.忠诚11、下图所示“小道消息”传播方式属于( D )。 G E B A F H C IA.单串型 B.饶舌型 C.机率型 D.集聚型12、权力可以通过( ABCD )发生影响。A.恐怖手段 B.盲目崇拜 C.传统观念 D.共同决定13、影响领导效果的因素有( ABC )。A.授权 B.性别 C.追随者的情况 D.民族文化14、 ( ABCD )能够激发组织变革。A.劳动力素质变化 B.技术不断进步 C.产品迅速老化 D.知识爆炸15、管理者在处理变革阻力方面可采取( ABCD )策略。A.教育和沟通 B.参与 C.促进和支持 D.谈判或强制主观题部分: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1、态度的三个成分是什么?请分别予以叙述。1)感情成分,是态度的对象所激起的情感反应2)认知成分,是指一个人对事物或事件所具有的观念3)行为成分,是指一个人对一种态度对象所表示的行为的倾向.2、在菲德勒理论中,三种主要的情景因素是什么?请分别给予解释。 1)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是指上下属对其领导人的信任,喜爱,忠诚程度以及领导者对下属的吸引力. 2)工作和任务结构,是指下属担任工作的明确程度. 3)地位和权力,是指与领导者职位相关联的正式职权以及领导人从上级和整个组织各方面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决策的正确程度.

2020年自考备考已经开始,自考历年真题对考生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资料,考前每道真题至少要做1-2遍才会事半功倍。网给大家整理了 2019年4月自考《组织行为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起来试试吧!

解析

A. 关心胜负

B. 针对人

C. 阻碍沟通

D. 关心目标

本题考查冲突概述。建设性冲突的特点:关心目标、对事不对人、促进沟通。选项ABC属于破坏性冲突的特点。参见教材P143。

【 点击咨询>>  】

自考组织行为学题库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组织行为学》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b.一切人的行为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2.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a.面谈法b.电话调查法c.问卷调查法d.案例研究法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a.气质b.性格c.能力d.个性4.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d.按人的行为模式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a.角色知觉b.角色冲突c.角色期待d.角色定式6.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a.群体促进效应b.社会惰化效应c.协同效应d.责任分摊效应7.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对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的研究表明,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a.集束式b.流言式c.偶然式d.链式8.组织行为学研究认为,在人的诸多个性品质之中,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关键性因素是()a.聪明能干b.热情c.刻苦认真d.有责任心9.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a.冲突有害无益b.冲突应当避免c.冲突有利无害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10.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a.技术能力b.交际能力c.行政管理能力d.沟通能力11.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b.任务式管理c.中间型管理d.团队式管理1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被领导者群体已经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工作成熟度时,最适宜的领导方式是()a.指令型领导b.说服式领导c.参与式领导d.授权式领导13.领导在决策时,强调整体优化,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利益出发,努力协调好总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这体现了领导决策时坚持的()a.可行性原则b.对比择优原则c.信息健全原则d.系统分析原则14.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认为,在团体情况极有利和极不利的情况下,效果较好的领导类型是()a.人际关系导向型b.任务导向型c.目标达成型d.任务结构型15.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马斯洛b.赫兹伯格c.亚当斯d.斯金纳16.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以下公式中错误的是()a.e高×v高=m高b.e高×v低=m高c.e低×v高=m低d.e低×v低=m低17.提出需要层次不仅表现出"满足-上升"趋势,而且表现出"挫折-倒退"趋势的激励理论是()a.期望理论b.双因素理论c.成就需要理论d.erg理论18.以下不属于现代组织结构理论的代表人物的是()a.巴纳德b.西蒙c.钱德勒d.韦伯19.组织文化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中传统的表现形式是()a.物质象征b.文字和标识c.仪式d.语言20.中国科学院心理科学研究所研制的cpm领导行为评价法的c因素是指领导者的()a.个人品德b.工作绩效c.决策能力d.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21.在组织行为学家看来,群体可以满足个体的不同需要,这些需要主要是()a.安全需要b.地位需要c.情感需要d.权力需要e.实现目标的需要22.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个体较易产生与群体保持一致的从众行为倾向()a.群体的竞争程度较低b.群体成员的共同性较少c.群体凝聚力较高d.群体目标较明确一致e.群体规模较小23.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领导者要通过实现各种领导功能来完成基本任务。这些功能主要有()a.创新功能b.激励功能c.组织功能d.沟通协调功能e.服务功能24.领导权力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它们是()a.资源控制权b.奖惩权c.专长权d.职位权e.个人权25.群体讨论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决策中,主要的群体决策技术有()a.命名小组法b.头脑风暴法c.电子会议法d.平均化法e.德尔斐法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在其题干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在错误下面划"_____",并改正。26.群体压力实际上是个体的一种心理感受,不同的个体在同一群体中所受到的心理压力是不同的。()27.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的关系取决于群体的规模。()28.海尔的oec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期望理论和综合激励理论。()29.领导决策科学化是决策民主化的重要保证。()30.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要素的静态综合体。()31.圆式沟通是一种典型的非正式沟通网络形式。()32.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工作对人的吸引力是最主要的保健因素。()33.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就会提高,这种现象叫做协同效应。()34.工作态度是个体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35.组织变革内容决定着组织变革活动的性质和规模,是选择组织变革策略所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晕轮效应37.事业生涯管理38.动机39.组织文化40.群体凝聚力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组织行为学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c2.d3.c4.c5.a6.b7.a8.b9.d10.c11.d12.c13.d14.b15.a16.b17.d18.d19.b20.a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abcde22.acd23.abcde24.abc25.abce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6.√27.×把"群体的规模"改为"群体的绩效规范"。28.√29.×领导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30.×把"静态"改为"动态"。31.×把"非正式沟通网络形式"改为"正式沟通网络形式"。32.×把"保健因素"改为"激励因素"。33.×把"协同效应"改为"群体促进效应(或作用)"或"群体助长效应(或作用)"。34.√35.√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晕轮效应是造成错误知觉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37.事业生涯管理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38.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39.组织文化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40.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它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43.44.45.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47.

《北京大学|组织行为学 3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北京大学|组织行为学 3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flv|中和中庸思想的古为今用 4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哲学的自己讲讲自己 7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美学 5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法制史史 7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法制史 36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法律思想史 16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对外贸易 24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知识产权法 23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政治经济学 18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证券投资学概论 30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证券投资 30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整合营销传播 20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战略管理 3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

影响从众行为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1.由内在信心的缺失,导致无意识的自我主见缺乏 2.由外部环境的个人或是团体的带动和诱导,导致的下意识行为。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1-7-10 14:35 投射作用,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投射作用的实质,是个体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心理行为特征推测成在他人身上也同样存在杨润 14:24:37收到没有?杨润 14:25:56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以及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紧密程度综合形成的,使群体成员固守在群体内的内聚力量。这里所说的群体凝聚力并非等同于我们日常所说的群体团结的概念,两者是有区别的。内聚力主要是指群体内部的团结,而且可能出现排斥其他群体的倾向。而我们所提倡的团结既包括群体内部的团结,也包括与其他群体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协调。杨润 14:27:16囊团是一种特殊的生产知识和思想的组织。通常人们称它为思想库、咨询机构,还有人把它比作人的“外脑”。客观不公平感是指由于客观不公平的现象而引起的不公平感,例如劳动定额不合理、工种任务不均匀、承包基数不科学或领作风不正等都可以引起客观不公平感。 组织发展是指将行为科学知识广泛应用在根据计划发展、改进和加强那些促进组织有效性的战略、结构和过程上。该定义突出了几个特征使得组织发展区别于其他对推动组织变革和改进的措施。例如,管理咨询、技术创新、业务管理以及培训和开发。它也有助于将组织发展同另外两个相关领域——变革管理和组织变革区别开来。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1-7-10 14:37 遵守哪些原则:组织行为学,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反应规律性 归因论内容:每个人在做完一件事情之后,进行原因分析时,往往从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等方面进行归因。从来源上分,有内在因素,有外在因素。从稳定性来分,有稳定的,有不稳定的。从控制性来分,有能够自我控制的,有的是不能控制的。一般把行为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外部的或不可控的因素,会降低个体对后继行为的动力;而把行为结果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内部的、可控的因素,会增强个体对后继行为的动力。 回答者: tzf_believe | 二级 | 2011-7-10 14:39 建立组织文化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答案:1、立足民族传统文化,注重吸收外来先进文化 2、全员与专家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3、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 4、形式与内容相结合的原则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1-7-10 14:57 组织对职工事业生涯管理的内容:1鼓励和指导职工进行事业生涯设计和规划;2监督职工事业计划地执行,并及时向职工反馈信息;3在招聘和选择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现有职工的事业计划情况。招聘和选择的目标在于确定合适的组织成员;4人力资源的配置也需与事业设计和规划统一起来;5定期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是对员工事业计划的监控;6组织必须为员工提供广泛的培训和开发活动,帮助他们获得和提高其事业生涯发展所需的工作知识和工作技能,以便在事业生涯道路上顺利发展并实现事业生涯目标。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1-7-10 15:03 4.建立组织文化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目标原则,价值原则,卓越原则,参与原则,成效原则,亲密原则,正直原则,环境原则2.组织对员工事业生涯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A、鼓励和指导员工进行事业生涯设计和规划 B、监督职工事业计划的执行,并及时向职工反馈信息 C、在招聘和选择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现有职工的事业计划情况,也要考虑到新员工的职业期望和兴趣,更要考虑到组织的要求和所提供的事业发展途径 D、人力资源的配置也需要与事业设计会规划统一起来 E、定期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是对员工事业计划的监控 F、组织必须为员工提供广泛的培训和开发活动,帮助他们获得和提高其事业生涯发展所需的工作知识和工作技能,以便在事业生涯道路上顺利发展并实现事业生涯的目标 回答者: wenxiaojie0309 | 一级 | 2011-7-10 15:10 1组织发展:是指全面应用行为科学的知识与技术,有计划地变革与开发组织的战略、结构、技术、人员和文化等以提高组织有效性的过程2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保持在群体内的合力是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是一种使其成员对某些人比对另一种感到更亲切的情感,他可以被认为是群体的确定特征 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环境因素:群体的气氛、群体的竞争性、群体成员的共同性、群体目标、群体的规模 3组织行为学的性质和特点;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互交叉和渗透的跨学科的实用性科学,它有以下三个特点1、跨学科性2、层次性(个体,群众,整个组织系统)3、应用性4 组织对员工管理内容 鼓励和指导职工进行事业生涯设计和规划; 监督职工事业计划地执行,并及时向职工反馈信息; 在招聘和选择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现有职工的事业计划情况。招聘和选择的目标在于确定合适的组织成员; 人力资源的配置也需与事业设计和规划统一起来; 定期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是对员工事业计划的监控; 组织必须为员工提供广泛的培训和开发活动,帮助他们获得和提高其事业生涯发展所需的工作知识和工作技能,以便在事业生涯道路上顺利发展并实现事业生涯目标5组织文化建立应遵循的原则;1目标原则,2价值原则3卓越原则4参与原则5成效原则6亲密原则7正直原则8环境原则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1、组织行为学的基础学科是( ABC )。A.社会学 B. 社会心理学 C. 心理学 D. 经济学2、人的知觉一般包括( ABCD )阶段。A. 刺激 B. 选择 C. 组织 D. 行为反应3、人的心理特征和品质的总和是( B )。A. 性格 B. 个性 C. 特性 D. 气质4、 个性发展阶段论是( C )提出的。A.弗洛伊德 B. 马斯洛 C.埃里克森 D.皮亚杰5、 丹尼尔•卡兹认为态度有( ABCD )功能。A.工具性 B. 自我防御功能 C. 价值表现功能 D. 认识功能6、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最高级的层次是( A )。A. 自我实现的需要 B. 尊重的需要 C. 生理需要 D.社交需要7、( BD )属于过程激励理论。A. ERG理论 B. 期望理论 C. 双因素理论 D. 公平理论8、由于( ABCD )会形成群体。A. 地位需要 B. 安全需要 C. 自尊需要 D.情感需要9、群体成员遵从群体规范的原因主要有( ABCD )。A.个人因素 B.盲从 C.状况因素 D.群体内关系10、在信任的维度中最重要的是( B )。A.能力 B.正直 C.开放 D.忠诚11、下图所示“小道消息”传播方式属于( D )。 G E B A F H C IA.单串型 B.饶舌型 C.机率型 D.集聚型12、权力可以通过( ABCD )发生影响。A.恐怖手段 B.盲目崇拜 C.传统观念 D.共同决定13、影响领导效果的因素有( ABC )。A.授权 B.性别 C.追随者的情况 D.民族文化14、 ( ABCD )能够激发组织变革。A.劳动力素质变化 B.技术不断进步 C.产品迅速老化 D.知识爆炸15、管理者在处理变革阻力方面可采取( ABCD )策略。A.教育和沟通 B.参与 C.促进和支持 D.谈判或强制主观题部分: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1、态度的三个成分是什么?请分别予以叙述。1)感情成分,是态度的对象所激起的情感反应2)认知成分,是指一个人对事物或事件所具有的观念3)行为成分,是指一个人对一种态度对象所表示的行为的倾向.2、在菲德勒理论中,三种主要的情景因素是什么?请分别给予解释。 1)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是指上下属对其领导人的信任,喜爱,忠诚程度以及领导者对下属的吸引力. 2)工作和任务结构,是指下属担任工作的明确程度. 3)地位和权力,是指与领导者职位相关联的正式职权以及领导人从上级和整个组织各方面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决策的正确程度.

组织行为学全国自考题目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组织行为学》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b.一切人的行为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2.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a.面谈法b.电话调查法c.问卷调查法d.案例研究法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a.气质b.性格c.能力d.个性4.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d.按人的行为模式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a.角色知觉b.角色冲突c.角色期待d.角色定式6.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a.群体促进效应b.社会惰化效应c.协同效应d.责任分摊效应7.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对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的研究表明,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a.集束式b.流言式c.偶然式d.链式8.组织行为学研究认为,在人的诸多个性品质之中,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关键性因素是()a.聪明能干b.热情c.刻苦认真d.有责任心9.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a.冲突有害无益b.冲突应当避免c.冲突有利无害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10.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a.技术能力b.交际能力c.行政管理能力d.沟通能力11.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b.任务式管理c.中间型管理d.团队式管理1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被领导者群体已经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工作成熟度时,最适宜的领导方式是()a.指令型领导b.说服式领导c.参与式领导d.授权式领导13.领导在决策时,强调整体优化,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利益出发,努力协调好总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这体现了领导决策时坚持的()a.可行性原则b.对比择优原则c.信息健全原则d.系统分析原则14.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认为,在团体情况极有利和极不利的情况下,效果较好的领导类型是()a.人际关系导向型b.任务导向型c.目标达成型d.任务结构型15.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马斯洛b.赫兹伯格c.亚当斯d.斯金纳16.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以下公式中错误的是()a.e高×v高=m高b.e高×v低=m高c.e低×v高=m低d.e低×v低=m低17.提出需要层次不仅表现出"满足-上升"趋势,而且表现出"挫折-倒退"趋势的激励理论是()a.期望理论b.双因素理论c.成就需要理论d.erg理论18.以下不属于现代组织结构理论的代表人物的是()a.巴纳德b.西蒙c.钱德勒d.韦伯19.组织文化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中传统的表现形式是()a.物质象征b.文字和标识c.仪式d.语言20.中国科学院心理科学研究所研制的cpm领导行为评价法的c因素是指领导者的()a.个人品德b.工作绩效c.决策能力d.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21.在组织行为学家看来,群体可以满足个体的不同需要,这些需要主要是()a.安全需要b.地位需要c.情感需要d.权力需要e.实现目标的需要22.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个体较易产生与群体保持一致的从众行为倾向()a.群体的竞争程度较低b.群体成员的共同性较少c.群体凝聚力较高d.群体目标较明确一致e.群体规模较小23.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领导者要通过实现各种领导功能来完成基本任务。这些功能主要有()a.创新功能b.激励功能c.组织功能d.沟通协调功能e.服务功能24.领导权力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它们是()a.资源控制权b.奖惩权c.专长权d.职位权e.个人权25.群体讨论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决策中,主要的群体决策技术有()a.命名小组法b.头脑风暴法c.电子会议法d.平均化法e.德尔斐法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在其题干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在错误下面划"_____",并改正。26.群体压力实际上是个体的一种心理感受,不同的个体在同一群体中所受到的心理压力是不同的。()27.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的关系取决于群体的规模。()28.海尔的oec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期望理论和综合激励理论。()29.领导决策科学化是决策民主化的重要保证。()30.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要素的静态综合体。()31.圆式沟通是一种典型的非正式沟通网络形式。()32.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工作对人的吸引力是最主要的保健因素。()33.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就会提高,这种现象叫做协同效应。()34.工作态度是个体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35.组织变革内容决定着组织变革活动的性质和规模,是选择组织变革策略所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晕轮效应37.事业生涯管理38.动机39.组织文化40.群体凝聚力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组织行为学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c2.d3.c4.c5.a6.b7.a8.b9.d10.c11.d12.c13.d14.b15.a16.b17.d18.d19.b20.a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abcde22.acd23.abcde24.abc25.abce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6.√27.×把"群体的规模"改为"群体的绩效规范"。28.√29.×领导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30.×把"静态"改为"动态"。31.×把"非正式沟通网络形式"改为"正式沟通网络形式"。32.×把"保健因素"改为"激励因素"。33.×把"协同效应"改为"群体促进效应(或作用)"或"群体助长效应(或作用)"。34.√35.√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晕轮效应是造成错误知觉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37.事业生涯管理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38.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39.组织文化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40.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它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43.44.45.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47.

简答论述题: 1、人的行为的特点。P4 2、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P93、影响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因素。P16 ▲4、组织行为学研究中四个步骤的研究过程。P26 ▲5、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P28 (论)▲6、社会知觉的内容。P41 ▲7、产生错误知觉的原因。P44 8、X、Y理论的理论要点及其领导方式与领导行为。P45 ▲9、归因理论?P4610、价值观在管理中的作用。P52 (论)▲11、态度的特性。P53 12、管理者如何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P57 13、个性的性质。P58 14、气质类型的划分及其行为特征。P6215、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P67 ▲16、个性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P70(论)17、控制方位论在管理中的意义。P76(论) ▲18、创造性行为的特点。P79 19、如何培养创造性行为。P82 20、联系实际论述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具备的客观环境。P85(论)21、开发创造性行为应该具备的组织环境。P87 22、研究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意义。P9923、事业生涯管理的内容。P102 24、影响事业生涯选择的因素。P104 ▲25、薛恩的五种职业锚类型。P108 26、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P122 ▲27、群体发展的间断—平衡模型的主要结论。P124 28、群体规范的基本功能及类型。P136 29、决定群体规范重要性的因素?P13830、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P143 31、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P153 32、群体沟通过程模型的七个部分。P154 ▲33、正式沟通网络的五种基本形式。P158 34、小道消息的特点及目标及如何减少小道消息的消极影响。P160 ▲(消极影响)35、影响有效沟通的障碍。P16236、群体决策的优缺点。P166 ▲37、德尔菲技术的步骤。P172 38、人际关系及其作用。P176 39、社会交换论及其理论观点。P177 40、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P180 41、合作与竞争的形成。P19142、影响竞争与合作的因素。P192 ▲43、影响群体间互动的因素。P197 44、管理群体间互动的方法。P200 ▲45、管理中对冲突的三种观点。P204 ▲46、冲突的过程。P205 ▲47、处理冲突的五种行为意向。P208 48、处理冲突的策略。P21649、激发冲突的技术有哪些?P218 50、领导的特点。P225 51、领导的功能。P226 52、领导权力的形成机制。P231 53、领导权利的分配和运用。P232(论)54、领导威信的作用。P23455、提高有效领导行为的步骤。P236 56、奖惩的运用和原则。P23957、评价领导绩效的标准。P240 58、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包括几个方面。P254 59、为何领导班子的发展趋势是年轻化?P25560、领导行为方格论的主要内容。P260 ▲61、领导作风论的内容和三者之间的关系。P262(论)62、菲德勒领导权变理论的基本内容。P266 63、途径目标理论的基本内容。P269 ▲64、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P271 (论)▲65、决策的特点。P276 ▲66、领导决策的原则。P279 ▲67、领导鞠策的客观依据。P282(论)68、领导决策的程序。P286 ▲69、可行性分析内容中方案评估的方法?两因素的作用?P29070、领导决策民主化的特征。P293 71、领导决策科学化的特征。P295 72、提高领导者决策水平的方法。P296▲73、逆反意见的作用:P297 74、动机的三种机能是什么。P301 75、需要的特征有哪些。P304 76、行为的基本心理过程。P307 (激励过程模式) ▲77、激励的作用。P309(论)78、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P315 ▲79、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P320 ▲80、成就需要理论与ERG。P32281、期望理论。P326(论)82、弗鲁姆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P327 83、综合型激励理论的内容是什么。P333 84、亚当斯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P338 85、如何消除不公平感。P341 86、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的要点。P345 ▲87、7S。P35188、我国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应遵循的原则。P35189、日本JK(自主管理)活动的基本思想及目的。P353 90、海尔OEC模式的基本内容。P360 ▲91、传统组织结构理论的主要观点。P367 92、现代组织结构理论的主要观点。P369 93、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P370 ▲94、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P375 95、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P377 ▲96、组织发展和组织变革的关系。P392 97、当今世界组织变革的特点。P394 98、组织变革的压力。P395 99、组织变革的阻力。P398 (论)▲100、克服组织老化的对策。P408 ▲101、勒温提出的组织变革的程序的基本内容。P411 ▲102、组织变革的步骤。P413(论)103、现代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差别。P419104、组织文化的特点与内容。P425 105、Z理论的观点。P429106、组织文化理论的地位和作用。P430107、组织文化建立的原则。P436 108、影响组织文化的因素。P438 109、组织文化的表现形式。P439 ▲110、美国的组织文化特征。P443 111、中国现代组织文化特征有哪些。P450 名词解释: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4.测验的信度:即可靠信,它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有人称之为测验的真确性,也有人把信度作为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指标。5.准实验法: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6.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7.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8.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9.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10.知觉归类:指知觉对象的组合原则,也就是按照这些原则才更容易把知觉对象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反映的知觉。11.晕轮效应:是一种一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12.归因论:是说明和推论人们活动的因果关系分析的理论。人们用这种理论来解释、预测和控制他们的环境,以及岁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13.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14.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这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最新的经营管理价值观。它倾向在确定企业利润水平时,不仅要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同时要考虑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目光不能只注意产品的质量,更应注意工作的质量和生活的质量。15.组织认同感:员工主动把组织提升到同舟共济的高度,即使在面对批评时也会维护组织声誉,并愿意为组织牺牲个人利益。16.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17.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18.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19.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20.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21.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22.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23.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24.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题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25.群体结构:指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从不同角度加以划分,如: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构。26. 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27. 事业生涯的设计: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28. 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29. 事业生涯的管理: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30.职业锚:在职业选择时你所执着的一种价值观或关注焦点。31.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32. 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33. 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34.群体规范:让群体成员知道自己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35. 角色: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36. 角色同一性: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37. 角色知觉: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38. 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39.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40. 群体助长(群体促进):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就叫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作用。▲41. 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42.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43. 正式沟通:是指组织和群体中正式的沟通过程,它是按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进行沟通传递的,如组织和群体的管理行为、例行的汇报、总结、工作任务分配等均属此列。▲44.选择性知觉:在沟通过程中,接受者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机、经验、背景及其他个人特点有选择地去看或去听信息。45. 群体思维:指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会严重损害群体效绩。▲46. 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的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47.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48. 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49. 竞争:是指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指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影响。50. 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51. 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52. 协作:指的是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受益的结果。53. 回避: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54. 迁就:指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自我牺牲。55. 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56. 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是领导行为过程的核心,也是组织中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57. 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58. 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59.权力:是一种支配力,自从人类社会有了登机观念和意识,权利就作为社会生活和组织运转的核心而普遍存在着。60. 授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分配形式,是指将权利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再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行动自主权。▲61. 有效领导行为:是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作出正确的决定。62. 满意度:是指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63. 领导素质:是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64. 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和方法的总和。▲65. 领导方式:是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具体形式。66.领导权变论:权变理论又称应变理论或情景理论。20世纪4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认识到,领导是一种动态过程,领导的有效性除了领导者个人的素质和领导行为对职工的影响之外,还应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67. 决策: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既定目标的最佳方案。▲68. 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69.优势动机:整个动机结构中,总只有某一动机最为强烈,成为决定行为的主要因素,这一最强烈的动机就成为了优势动机。70.习得动机:不是生来就有,而是通过后天学习得来,并且是可以改变的。这类动机包括:权力、成就、情谊动机等。71.激励因素:能够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这一类因素。包括:工作上的成就感、工作中得到认可和赞赏、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和兴趣、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工作的发展前途、个人成长发展的机会。72.保健因素:促使人们产生不满意的因素。包括:公司的政策和制度、技术监督、与上级之间的人事关系、与同级之间的人事关系、与下级之间的人事关系、工资、职务保障、个人的生活、工作条件。73. 目标:就是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也是行为的导向。74. 激励: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是人奋发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75. 激发力量(激发水平)M: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76. 目标效价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目标对于个人的重要程度。▲77. 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和某种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78. 公平差别阈: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应差别的比值。79. 激励机制:是为了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80. 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81. 组织内部结构:是指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组织各部门、各层次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人及人与事的相互关系。82. 管理幅度:就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目。83. 管理层次:是指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形成的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84.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85. 企业集团:是一些有经济联系的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而在生产或经营的有关环节上联合起来的协作组织。86. 文化:是人类群体或民族时代相传的行为模式、艺术、宗教信仰、群体组织和其他一切人类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总和。87. 组织结构合理化:是从静态标准的角度来衡量组织行为科学化的,是指组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有效配置及其相关机制的有效发挥。88. 事业部制:是一个企业内对拥有独立产品市场、独立责任利益的部门实行分权管理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89.超事业部制:又称为“部门执行制”,适应于规模超大型化的组织,是在原事业部上面再增加一层管理机构的形式。90.矩阵制:是由两套管理系统相结合而形成的长方形组织结构,是在支线职能制垂直形态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加上一套为完成某项任务而暂时设立的横向项目系统,是一种“非长期固定”的组织。91.虚拟结构制:也称为网络组织,实质是:仅设立可发挥其主要职能的核心组织,而将其他职能委托给其他组织。92. 组织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所组成的一定的组织体系及其指定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93. 解冻:是指激励个体或群体改变原有的态度,即改变原有的习惯或传统,接受新的观念和思想。94. 改变:是指通过对认同和内在化等方式,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并接受和学会新的行为。95. 冻结:是指用必要的强化方法使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融合成为成员个人品德中永久部分的过程。96.计划变革:是指对所诊断的问题统筹兼顾,进行广泛而系统的研究之后做出全局规划,然后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将变革与组织政策,工作制度及管理方式的调整和人员培训同时进行。97.改良变革:是指对所诊断的问题进行结症性分析、调整或修补,是为维系组织健康运行的一种经常采取的变革方式。98. 突破式变革:指领导用最大的决心和魄力对重大的变革要求一步到位,定期内必须按时完成变革。99. 渐进式变革:是指利用足够的时间分步骤地逐渐推进变革并最终达成变革目标。100. 管理模式:是指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组织结构(包括职能结构、部门结构、责权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称。101. 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再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102.主文化:是由大多数组织成员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体系。通常我们所说的组织文化就是组织的主文化。103.亚文化:是指大组织内部由于部门和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导致同一组织中的不同部门所拥有的个性“价值观”。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的行为的理论模式为( )。 A. B=f(Pa、b、c Rm、n、o) B. B=f(Pa、b、c…… Em、n、o……) C. B=f (P G) D. B=f (P L E) 2.实验法中的间隔时序准实验的特点在于,对同一个群体进行( )。 A.不同的实验对比 B.附加物力的实验对比 C.附加人力的实验对比 D.实验前后对比 3.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通过对某人的知觉而留下的最初印象,能以同样的性质,影响着后来对他再次发生的知觉,称之( )。 A.知觉防御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投射 4.有关个人事业生涯选择的第二个重要步骤,是对( )。 A.事业的选择 B.对组织的了解和选择 C.职务的选择 D.职位的选择 5.根据群体形成的五阶段模型,在( )结束时,群体的领导层次相对明确了。 A.形成阶段 B.震荡阶段 C.规范化阶段 D.有所作为阶段 6.最早用实验证明群体成员的从众行为的是( )。 A.勒温 B.阿希 C.莱维特 D.豪斯 7.布莱克和莫顿的研究认为,管理绩效的领导风格是( )。 A.9 1类型 B.1 9类型 C.9 9类型 D.1 1类型 8.麦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 A.权力需要 B.合群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成就需要 9.行为改造理论是在( )上提出的。 A.强化理论 B.期望理论 C.需要层次理论 D.归因理论 10.在群体的凝聚力较高、绩效规范低的情况下,群体的生产率是( )。 A.高 B.低 C.水平中等 D.低到中等 11.一位主管与其他许多人之间的沟通是( )。 A.链状沟通 B.Y型沟通 C.轮状沟通 D.环状沟通 12.在弗洛姆的期望理论里,( )主要是指某种结果实现的可能性。 A.期望 B.效价 C.工具性 D.公平指数 13.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是( )。 A.任务型群体 B.利益型群体 C.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 1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强调( )对人际吸引的重要性。 A.接近性 B.熟悉性 C.相似性 D.互补性 15.( )认为组织是一种心理的、社会的系统,重视组织结构中人的心理反应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A.传统的组织结构理论 B.行为组织结构理论 C.现代组织结构理论 D.古典组织结构理论 16.道格拉斯 麦克里格将古典的传统的管理理论概括为( )。 A.Y理论 B.Z理论 C.情势理论 D.X理论 17.目前比较盛行的是把决策程序分为八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是( )。 A.确定目标 B.提出预测 C.拟定方案 D.发现问题 18.根据( )来划分,可把组织文化划分成创业型、挑战型、发展型、技术型、智力型和服务型。 A.工作作风 B.内容性质 C.影响大小 D.活跃程度 19.根据有关领导理论,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如新建的组织、变革的组织、成员工作成熟度很低的组织中,往往是采用( )方式有效。 A.民主型 B.放任型 C.集权型 D.参与型 20.组织文化应包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追求优势、永不自满等精神。这主要体现了组织文化建立的( )。 A.目标原则 B.价值原则 C.卓越原则 D.激励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5分,共15分) 1.心理学最早被运用到组织行为学的是( )。 A.普通心理学 B.工程心理学 C.人事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 E.个性心理学 2.社会知觉主要包括( )。 A.对他人的知觉 B.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C.对角色的知觉 D.对因果关系的知觉 E.自我知觉 3.创造性行为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 A.自主性 B.首创性 C.有用性 D.主动性 E.适应性 4.海尔OEC的理论基础是( )。 A.期望理论 B.强化理论 C.公平理论 D.综合激励理论 E.需要层次理论 5.领导决策过程必须遵循集体决策的原则外,还有( )。 A.信息健全原则 B.可行性原则 C.对比择优原则 D.时效原则 E.系统分析原则 6.按经营者追求的目标,经营者的价值观主要有( )。 A.利润价值观 B.委托管理价值观 C.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 D.生产型价值观 E.生产经营型价值观 7.人际关系的测量方法主要有( )。 A.社会测量法 B.观察法 C.投射法 D.关系分析法 E.参照测量法 8.组织结构合理化主要从( )方面表现出来。 A.组织目标设置的合理化 B.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合理化 C.权责体系设置合理化 D.组织运行合理化 E.组织结构功能优化 9.按其工作的作风来划分,组织文化的类型有( )。 A.学院型 B.服务型 C.俱乐部型 D.棒球队型 E.堡垒型 10.根据7s模型,在下列因素中,( )属于软s. A.结构 B.技术 C.作风 D.人员 E.战略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研究个性差异对于企业管理有哪些意义? 2.组织对职工的事业生涯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3.组织变革的动力有哪些? 4.群体决策的优点是什么? 5.有效领导行为的步骤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产生群体惰化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加以克服? 2.如何才能使组织运行得更有效? 五、案例分析题(共15分) 底薪的问题 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对各人的薪资都实行保密,这给人力资源的管理带 来了一些方便,但有时也会造成问题。 小王进入一家小有名气的外企。对这份工作很满意,一方面,公司的上上下下很和谐,气氛非常轻松,工作虽累却很舒心;另一方面,薪水也不错,底薪有3000元,还会有一些奖金。 小王一门心思都扑在工作上,经常加班加点,有时还把工作带回家,而且确实也成绩斐然。比如说,上次湖北的一个设备安装项目,在小王的努力下,只用1/3的时间就完成了,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的成本。项目负责人还专门写了一份报告表扬了小王。同事们都很佩服他,主管也很赏识他。 同 年进入公司的小李却开心不起来,因为他今年的业绩并不好。午饭时两人聊了起来,小李唉声叹气地说“小王,你今年真不错,不像我这么倒霉,薪水都加不了,干 来干去还是3900元。”猛然间,小王才知道,原来小李的底薪比自己高900元。他对小李没意见,可他想不通,即使不管业绩,小李的能力、学历都不比他 强,公司怎么会这样做呢?他想也没想就往人力资源部跑去。 问题: 1.小王在谈话后有什么感受? 2.你认为小王下一步会怎么做? 3.你认为,公司领导应该怎么办?

  •   索引序列
  •   组织行为学全国自考题库及答案
  •   组织行为学全国自考题库答案
  •   组织行为学自考题库及答案
  •   自考组织行为学题库及答案
  •   组织行为学全国自考题目及答案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