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管理会计自考阶段测验题库

管理会计自考阶段测验题库

发布时间:

管理会计自考阶段测验题库

发布时间:

管理会计自考阶段测验题库

所谓资产减值,是指由于外部环境因素或内部使用方式或范围的改变而引起的资产价值的降低,致使资产未来可能流入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小于该资产现有的账面价值。资产减值会计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在我国仍处于比较初级的发展阶段,无论在理论研究、具体规范还是实务操作方面都不很完善。在会计国际趋同的今天,我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史无前例的具体明确的做出了有关资产减值问题的规定。新会计准则重新规范了有关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计量和转回等问题,势必对上市公司产生新的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中国新旧会计准则,中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等的比较,研究新准则中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的若干影响。 关键词:资产减值 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在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面临的产品市场、技术市场和金融市场日新月异,企业的经营前景充斥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企业的盈利能力失去了其在工业时代所具有的稳定性,所以会计也必须及时反映这种盈利能力的变化。近些年来,资产减值问题已经引起各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重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准则制定机构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对资产减值的会计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先后出台了资产减值的会计准则,更好的规范了其实务界的行为并且有效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有效性。 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虽然发起较晚,之前并没有完善的准则出现,但是其具体应用已经渗透在我国的会计实务里面,伴随着1993年以来的国内会计改革的进程,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同时也不可否认我国的这些会计规范存在的问题,以及实务界执行情况和管理情况的混乱。例如,规则不够系统和具体。在新准则颁布之前,我国与资产减值相关的规定都分散在各准则条款《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之中,明显缺乏系统性;在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方面的规定可操作性较差,在长期资产的计量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又如,内容不够全面,缺乏按照资产组合或者现金产生单元来计提减值准备和商誉的减值该如何处理等的相关规定。可见,一部新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出现是应运而生的。近年来,我国通过在深入研究探讨发达国家会计准则如美国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及适应未来的情况,于2006年正式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重新定义和规范减值准备的相关问题,该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该准则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股市和证券市场的日趋完善,投资方式也日益多元化,我国投资者不再只满足于购买国库券,尤其是深市、沪市的开放,使得多数投资者将目光转向股票市场和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必须向其广大股民公开披露有关其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问题,以便于股民能够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而在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的情况下,企业的财务报表很难准确如实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因为当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或资产的内部使用方式或范围发生变化的时候,资产真正可能带来的经济利益会低于按历史成本计价的账面价值,造成信息披露的失真。 事实上,资产减值问题在各国会计理论和实务届都是十分受关心的问题。首先,在会计报表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在报表中数额通常较大,同时资产价值的变化还影响着企业的负债权益结构,由于社会经济情况和企业内部等各种原因导致的资产可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减少,会对以历史成本计价的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带来很大影响,从而影响着投资者正确的投资抉择。 其次,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离不开人的主观估计和预测,相关的准则和规范不能避免的在具体会计处理方面留给上市公司一些自由空间,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可以利用准则规范所给的自由空间进行着盈余管理,平滑收益操纵利润。例如,在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中,上市公司可以自行决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这使得上市公司可以根据其需要高估或低估其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来调节利润;在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方面,由于国内缺少公开信息的二手买卖市场,资产信息和价格市场尚不透明和完善,企业很难准确估计市场价格,因此对可变现价格和可回收金额的确定仍然要依靠主观判断,存在利润操纵的可能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投资者、债权人已成为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客观上要求必须提高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资产减值会计的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转回。我国在这方面虽然处于较初级的时期,但是仍旧在结合国情的基础上努力与国际会计接轨,新准则中也对资产减值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本文将从比较分析我国与国际资产减值的准则规范以及分析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等的影响方面来阐述。 (三)研究思路 本文通过纵观各国资产减值发展史,对各国的准则进行在确认、计量和转回方面的国际比较,研究我国新会计准则在各方面的应用情况,同时揭露资产减值的各种确认、计量和转回的方式对于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一)资产与资产减值的会计本质 探究资产的定义,我们就可以得知资产减值的会计本质。所谓资产,其定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准确把握资产的涵义,是财务会计研究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资产减值会计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它决定了资产负债表中哪些经济要素需要作为资产确认、计量和报告。下面我将回顾在历史上不同的时期对于资产定义的迥然不同的观点[1]。 (1)未消逝成本观。美国会计学家佩顿和利特尔顿在《公司会计准则绪论》一书中认为,成本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中以消耗的成本为费用,未消耗的成本为资产,从而将企业资产概括为“未消逝的成本”;(2)经济资源观。1970年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所属会计原则委员会颁布的第4号公告认为,资产是按照公认会计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企业经济资源,资产也包括某些虽然不是资源但按照公认会计原则确认和计量的递延费用。(3)未来经济利益观。1980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3号《财务会计报表的要素》认为,资产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所取得的或加以控制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指出:“资产是指作为以往的交易事项的结果而由企业控制的、可向企业流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未消失成本观强调会计本质上不是一个计价的过程,而是收入和成本费用的配比过程。在这种观点下,资产负债表沦为成本摊销余额表,企业资产的价值不能得以真实反映。经济资源观根据会计原则来界定资产,认为资产取决于依据公认会计准则对经济资源的确认与计量,这显然颠倒了资产的实质与资产的确认主从关系,仍然未能揭示出资产的本质。未来经济利益观动态地研究资产的特性,从资产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的功能这一角度去考察资产的实质,这种表述完整而准确地诠释了资产的实质——是否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我国1993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在这种定义下,企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强调采用历史成本。然而,让我们探究企业持有资产的目的就会发现,企业并不只是单纯的消耗资产然后摊销计入成本和费用,最重要的是,对于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来说,持有资产是为了获得未来的经济利益。因此,对资产本质的认识从“经济资源论”转向了“未来经济利益论” 。我国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采用了国际上的主流观点,把资产定义为:资产是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按此观点确认计量资产就会与按历史成本法产生差额,当一项资产完全报废或损失,不能带来未来的现金流量时,或者是虽然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但是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小于其账面价值,形成的差额即为资产的减值,必须据此调整资产账面价值。在我国2006《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规定的资产,除特别说明外,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该准则涉及的资产减值对象包括如下: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商誉;以及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和井及相关设施等。 [1]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计准则研究文库——资产减值会计》,大连出版社,2005年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资产意味着“未来经济利益”,企业只有在资产带来的预期经济利益高于或等于其市场价格时,才会做出资产购置决策。但在有效市场上,供需双方的互动往往会导致商品的预期收益等于商品的生产支出加上合理利润,才等于其市场价格[2]。因而,购入时的资产价格代表了当时对资产在寿命期内所能产出的未来经济利益的合理评价,并且在购买当时也已经预计到资产的未来价值会随时间的流逝及资产的使用而减少,如图: 注:横轴——时间 纵轴——经济利益预期 粗线——代表某一时点上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细线——代表对资产未来经济利益的原始预期 可见,资产的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在购置时无法预期的影响因素,从而导致资产取得时的价值评价曲线会与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在特定时点上产生差距,这个差距就是资产的减值。 而从会计学角度看,由于“受到基本假设和原则的制约……按经济本质定义,资产确实是未来的经济利益,但用于会计确认,有些问题就不好解决”[3]。在会计上我们探讨资产减值时就必须探讨它的计量问题,资产减值正是分别运用历史成本与可收回金额这两种计量属性,对同一资产进行计量所产生的计量差异。 由上可见,资产减值的本质是资产的现时经济利益预期低于原记账时对未来经济利益的评估值,在会计上则体现为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历史成本[4]。 (二)资产减值的发展与完善 1、资产减值的早期思想 资产减值的早期会计思想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十三世纪后,随着商业的迅速发展,意大利的一些城市空前繁荣起来,商品、货币交换,信贷业务的增加促使会计迅速发展起来,诞生了沿用至今的借贷复式簿记。在当时的会计实务领域,人们已采用成本法和成本市价孰低法来计价存货。文献《数学大全》(1494年帕乔利)中曾提出不得高估存货的思想,证明了当时实务中已经存在按照低于成本的市价估价存货的做法[5]。根据文献,第一个提及资产过时、毁损的会计核算方法的法国Jacques Saary于1675年明确提出了成本市价孰低法,将之用于存货的陈旧、过时和毁损,并于1712年提出了他对可变现净值的理解[6]。19世纪,在德国资产减值的会计思想还得到了法律的认可,“为了对付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投机,1884年的德国公司法还要求公司公布它的利润和提交列有资产按成本和市价孰低法计价的资产负债表”。 2、美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 虽然资产减值会计思想最初在欧洲大陆形成,但是那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减值会计,只是稳健原则在会计上的应用。随着二战的结束,经济重心转移,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军人,同时也成为世界会计的先行者,投资者和银行等债权人要求企业编制稳健的资产负债表,资产减值会计由此迅速发展起来。在SFAS NO.121发布之前,美国先后对存货减值、短期投资减值、长期投资减值、或有会计事项作出了规范,但均分散在不同的准则中,并且对持有和使用的资产的减值问题未予规范,这样的漏洞成为许多美国企业自行计提减值或注销来操纵企业盈余的众矢之的。 [2]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计准则研究文库——资产减值会计》,大连出版社,2005年 [3]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 [4]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计准则研究文库——资产减值会计》,大连出版社,2005年 [5]刘峰,《会计准则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 [6]迈克尔.查特菲尔德,《会计思想史》,文硕译,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年 为了增强企业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抑制企业盈余操纵的行为,AICPA的会计准则执行委员会ACSEC要求FASB对资产减值问题进行专题研究。1980年,ACSEC首次向FASB递交了一份名为“对账面价值不能完全回收的长期资产的核算”的问题报告,首次对永久性标准提出了质疑。1995年发布了SFAS NO.121,准则针对长期资产、可辨认的无形资产以及相关的商誉等项目区分不同的资产类型进行规范:对于持有或将继续使用的资产,当有关事项或变化的环境预示着资产的账面价值可能无法收回时,企业应当估计资产使用和最终处理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如果这个未折现的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小于账面价值,企业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确认资产减值;对于待处置的资产,应以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减去销售成本的差额中价值较低的一方确认。但是由于其没有提供如何具体实施资产减值准则的实际指导,也没有涉及处于处置状态下企业分布的会计处理,针对这种情况,FASB于2001年发布SFAS NO.144,要求企业对所有通过出售处置的长期资产均按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孰低计量。自此,长期资产的减值处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规范体系。 3、 国际会计准则机构对资产减值的研究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投资、国际贸易日益重要,资本市场日益壮大,资本流通速度日益加大,这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在这种情况下,对资产减值会计进行国际规范成为必然。1996年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委员会做出了制定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决定。因为在此之前,国际会计准则中有关资产减值的规定都散布于存货、固定资产、投资等具体的准则中,没有统一的规范,影响会计核算的一致性。另外,原规定对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量没有具体的规定。例如,准则中没有明确规定是否应该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而折现与否在计量结果有重大差异,严重影响着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又如,原准则中规定无形资产和商誉的摊销期不得超过20年,但理事会于1996年3月决定重新考虑,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如果对无形资产和商誉实施充分、可靠的减值测定,其摊销期是否可以超过20年。这些在客观上要求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委员会就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做出系统明确的规定。1998年4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会议正式批准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Impairment of Assets,IAS36),并于同年6月发布。此项准则的发布实施对于完善现行国际会计准则,进一步规范资产减值的会计实务,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在2004年IASB修订了IAS NO.36,变化主要发生在与商誉有关的减值测试部分。 4、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历程 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历史较短,但发展速度很快。总体说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初始阶段 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会计制度改革时的“两则两制”, 基于当时经济发展的条件,会计制度仅要求企业对应收账款计提一项减值准备——坏账准备,从而确立了应收账款应反映其可变现净值的理念。 四项准备阶段 1998年开始执行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第一次对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以及在境内发行外资股公司的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等四项资产的减值处理做出了具体的规范。但对其他上市公司(即仅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除规定必须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外,对存货跌价损失、短期投资跌价损失和长期投资减值损失这三项准备是否确认,并未做出强制性的要求,由公司自行确定。虽然该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上市公司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正确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准备,但由于其强制执行面较窄,所以作用十分有限。 八项准备阶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我国2001年末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明确提出了资产减值的概念,并且将原有的四项减值准备规范扩大到计提包括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委托贷款、在建工程等在内的八项减值准备。 2006新准则的颁布 虽然2001《企业会计制度》已经再次扩大了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但是相关具体规范仍然散见在不同的准则条款之中,对于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转回缺少统一的规范,影响到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新准则应时而生,大大改善了现行资产减值制度,增强了会计准则的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国际会计准则,对减值准备的确认、计量和转回重新进行了统一规定,其中变化最大的包括提出现金产生单元的概念以及商誉的减值处理,并且规定了计提减值准备以后会计期间不可以再转回等等。 三、资产减值会计的国际比较 (一)资产减值的确认比较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对于资产减值的认识也不断进步,我国对于资产减值概念的认识也处于发展之中。资产减值确认的实质就是资产价值的再确认。与初始确认以交易成本作为入账依据不同,资产减值会计对于资产价值的确认是在资产持有过程中进行的,已经不再局限于过去,更多的是立足于现在和未来。由此,其确认基础不是交易而是事项,即使没有发生交易,只要造成资产价值减少的情况已经存在,资产价值的下降可以相对可靠的计算,就可以加以确认了。例如,国际会计准则 IAS NO.36中认为所谓资产减值就是资产的账面金额超过其可收回金额的部分;在新准则出台前,我国一直强调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但是可能发生的损失具体指哪一方面并未统一明确,而是在具体资产项目减值损失计量的内容中做出了不同资产减值损失的描述;然而新准则中,我国的相关规定逐步与国际接轨,在第一章总则,第二条中阐述: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其实,不只是对于资产减值概念的认识,我国的新准则在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新的进步,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逐步发展并与国际接轨。 下面本文将从减值准备确认的时间、标准、和基础等角度,将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与国际会计准则和几个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相比较,探究其中的异同。 1、 资产减值确认的时间比较 不同类型的资产、不同的内外部环境导致资产发生减值的时间和频率不同。不同情形下的资产减值其确认时间应当是不同的。例如,对于不断下降式的连续减值,应当在当期资产负债表日进行确认;而对于资产价值一次性下降、伴随暂时性价格上升的资产减值以及资产价值起伏不定的三种情况,应当选择在月、季、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进行确认;对于存在导致减值的因素,但是减值一时并未表现出来的情况,可以暂时不确认减值损失,但是应当尽可能地进行披露。 我国新准则中第二章 可能发生减值资产的认定中第四条中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 然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于资产减值损失的检测时间没有一个确切的规定,只是强调在出现任何资产的减值损失时,均要确认并计量损失,并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另外,FAS142 第12 段规定,不进行摊销的无形资产每年应进行减值测试,或在事项或环境的变化表明资产可能减值时,更为频繁地进行减值测试。FAS142 第26 段规定,商誉的年度减值测试可在年度期间的任何时间进行,如果这种减值测试是在每年的同一时间进行的话。不同的报告单元可在不同的时间进行减值测试。FAS144 号仅仅规定,如果存在长期资产或资产组合的账面价值不可收回的迹象,主体应测试其可收回性,对于企业进行减值测试的频率没有做出硬性规定。 我国新准则的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相似,IAS36第8段规定,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估计是否存在资产可能已经减值的迹象。如果存在这样的迹象,企业应估计资产的可收回价值。在该段中还进一步规定,无论是否有任何减值迹象,会计主体也应在每个年度报告期末估计一项无确定资产所经营的经济环境发生变化造成的,因此,应根据减值的迹象来决定应在何时对减值进行检查。 澳大利亚AASB 第9 段中指出[8],主体应在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评估是否存在资产可能已经减值的迹象,如果存在这样的迹象,主体应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2、资产减值确认标准的比较 资产减值如何确认取决于其采用的标准,标准分为三类:永久性标准,可能性标准,和经济性标准。所谓永久性标准是指只有永久性即在可预计的未来期间内不可能恢复的资产减值损失才予以确认,英国一些国家采用了此标准,它强调只有在预计的未来期间内不可能恢复时,才对资产减值损失进行确认。 可能性标准是指对可能的资产减值损失予以确认。在可能性标准下,表明资产减值的确认被分为三类:⑴账面金额很可能(probable)不能全部收回,这种情况应当确认;⑵账面金额合理可能(reasonably probable)不能全部收回,这种情况应当披露;⑶账面金额极小可能(remotely probable)不能收回,这种情况既不确认也不披露。美国等一些国家使用了可能性标准,其确认和计量的基础不一致,美国FASB强调企业确认资产减值损失的基础是通过测试企业某项资产经过使用和最后处置可得到的未来现金流量。该现金流量必须是非折现的,不含利息支出;而计量的基础则是公允价值,当未来的现金流量的贴现值大于资产的账面价值时,即使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也不确认减值损失,这样可能会导致资产价值高估。 经济性标准是指只要发生减值就予以确认,其建立在资产计量的基础上,确认与计量采用同一量度以保证相同情况下取得一致的结果,计量结果作为减值损失确认的缘由。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新准则都采用了经济性标准,其确认和计量的基础相同,这样就可减少确认时的主观判断和人为操作,实务中更具可操作性。我国新准则中规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其可收回金额时,确认资产减值。计量的基础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由此可见,永久性标准在应用中很难确定哪些是永久性减值,哪些是暂时性减值,大大增加了管理当局操纵会计信息的可能性;而可能性标准虽然避开了分辨暂时性和永久性减值这一问题,更加接近经济现实,尊重管理当局的职业判断,但是其提出的限制条件太低,存在被滥用的可能性,并且确认和计量的基础不一致;我所赞成的是选用经济性标准,其确认和计量基础一致,易于操作便于理解,而且能及时反映环境变化对于资产价值的不利影响;不是过分依赖于管理当局的职业判断,操作更具合理性。 3、资产减值确认基础的比较 我国新准则第十八条规定:有迹象表明一项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企业应当以单项资产为基础估计其可收回金额。企业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的,应当以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资产组的认定,应当以资产组产生的主要现金流入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的现金流入为依据。 国际会计准则中有相似规定,IAS36 第65 段中指出,如果存在资产可能减值的迹象,应估计单个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如果不可能估计单个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则会计主体应确定资产所属的现金产出单元的可收回金额。 美国会计准则中规定,如果某项或某些长期资产是资产组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该资产组合还包括不由本公告规范的其他资产和负债,本准则也适用于该资产组合。此时,长期资产的会计核算主体是该资产组合。 英国FRS11 第27 段认为[9],收益产生单位应通过将报告主体的全部收益尽可能划分成许多基本上独立的收益流的方式加以确定,主要的资产应当在各个收益产生单位之间进行系统合理的分配。那么,在实际可行的情况下,应该单独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进行估计,但是在不能合理地确定单项固定资产产生的现金流量时,应该根据收益产出单元计算使用价值。 澳大利亚AASB136 中指出[10],主体应确定单个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如果不可能估计单个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则主体应确定资产所属的现金产出单元的可收回金额。 纵观上述,各国均要求首先应当针对单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如果某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量与其他资产无法区分时,就要针对资产组合进行减值测试。各国使用了大致相同的概念,如资产组合、收益产出单元和现金产出单元。 [7]《英国财务报告准则研究与比较》P329 [8] 汪祥耀、邓川等著,《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及其国际趋同战略研究》,立信出版社 [9]《英国财务报告准则研究与比较》P331 [10] 汪祥耀、邓川等著,《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及其国际趋同战略研究》,立信出版社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价格-变动成本率×销售价格)=100000/(200-50%*200)=1000件所以选A管理会计的计算,关键是记住公式。

下列项目中,可以作为管理会计主体的有()。A.企业整体 B.分厂 C.车间 D.班组 E.个人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会计(一)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在缺乏历史数据可供参考时,混合成本分解通常选择的方法是( ) A.高低点法 B.工程分析法 C.合同认定法 D.最小平方法 2.某产品保本点为l,000台,实际销售1,500台,每台单位贡献毛益为10元,则实际获利额为( ) A.5,000元 B.10,000元 C.15,000元 D.25,000元 3.某公司每年可能需要用A产品500件,外购价格为13元,现在公司有剩余生产能力可用来生产A产品,但需要增加专属成本2,000元,自制时单位变动成本5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实际需要量大于500件时选自制方案 B.当实际需要量大于500件时选外购方案 C.当实际需要量小于150件时选自制方案 D.当实际需要量小于250件时选自制方案 4.某产品销售款的回收情况是:销售当月收款60%,次月收款40%,201X年1-3月的销售额估计为7,000元、9,000元、6,000元。由此可预测201X年2月的现金收入为( ) A.7,200元 B.7,800元 C.8,200元 D.9,000元 5.下列项目中属于现金流入量的是( ) A.固定资产投资 B.营运资金垫支 C.原有固定资产出售收入 D.与投资项目相关的筹建费用 6.根据企业正常的开工情况、正常的工作效率以及正常的价格水平来确定的成本是( ) A.理想的标准成本 B.正常的标准成本 C.现行的标准成本 D.预计的标准成本 7.成本差异分析中属于价格差异的是( ) A.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B.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C.直接材料用量差异 D.变动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8.从作业成本计算的角度看,基于一定的目的、以人力为主体、消耗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的工作是( ) A.资源 B.作业 C.作业中心 D.制造中心 9.下列属于外部故障成本的是( ) A.客户支持成本 B.新材料使用成本 C.质量监督成本 D.次品成本 10.在初始投资额不相等的多个互斥方案决策时,不能采用的决策方法是( ) A.净现值法 B.获利指数法 C.内部报酬率法 D.净现值率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1.变动成本法下,产品的成本构成包括( )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变动制造费用 D.固定制造费用 E.变动管理费用 12.判断企业处于保本状态的标志包括( ) A.收支平衡 B.保本作业率等于百分百 C.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 D.安全边际率等于零 E.安全边际量等于零 13.联合成本包括( ) A.专门生产某产品的专用设备折旧费 B.专门生产某产品的专用设备保险费 C.几种产品共同使用的设备折旧费 D.辅助车间成本 E.几种产品共同使用的设备保险费 14.财务预算的内容包括( ) A.营业预算 B.资本支出预算 C.预计资产负债表 D.预计损益表 E.现金预算 15.作业改进的措施有( ) A.作业消除 B.作业选择 C.作业量减少 D.作业共享 E.作业合并 16.投资中心工作成绩评价与考核的主要指标有( ) A.投资报酬率 B.销售利润率 C.剩余收益 D.边际贡献 E.责任成本 17.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可以划分为( ) A.效率差异 B.数量差异 C.支出差异 D.生产能力利用差异 E.价格差异 18.下列属于质量鉴定成本的有( ) A.在线程序检验成本 B.材料检验成本 C.质量保证成本 D.产品实验和测试成本 E.质量监督成本 19.采纳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定价目标的企业应具备的条件有( ) A.有潜在的生产经营能力 B.占用资金少,资金周转速度快 C.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D.总成本的增长速度低于总销售量的增长速度 E.总成本的增长速度高于总销售量的增长速度 20.评价长期投资方案的方法中未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的方法有( ) A.平均报酬率法 B.内部报酬率法 C.净现值法 D.回收期法 E.获利指数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1.亏损产品是否应该停产?为什么? 22.简述生产经营的全面预算的涵义与意义。 23.简述责任成本和产品成本的区别和联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10分) 24.试述现代管理会计发展的主要表现。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5.某企业生产和销售甲、乙两种产品,产品单价分别为:甲产品6元/件,乙产品3元/件。边际贡献率分别为:甲产品40%,乙产品30%。全月固定成本为72,000元。本月甲产品预计销售量为30,000件,乙产品40,000件。要求:计算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是多少? 26.某公司l、2月销售额分别为20万元,自3月起月销售额增长至30万元。公司当月收款30%,次月收款70%。公司在销售前一个月购买材料,并且在购买后的下一个月支付货款,原材料成本占销售额的60%,其他费用如下: 若该公司2月底的现金余额为50,000元,且每月现金余额不少于50,000元。要求:根据以上资料编制3、4月份的现金预算(把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六、计算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7小题13分,第28小题12分,共25分) 27.某企业准备购入一设备以扩充生产能力,需投资36,000元。设备按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寿命5年,期满预计有净残值6,000元。该项目投入使用后,预计每年增加销售收入17,000元,增加付现成本第一年为6,000元,以后随着设备陈旧,逐年将增加修理费300元,另需垫支营运资金3,000元。假定企业所得税率为40%,资金成本为10%。要求: (1)计算各年的净现金流量; (2)计算净现值; (3)根据计算结果,判断该项目投资是否可行。 附: 一元复利现值系数表 一元年金现值系数表 28.某企业原来生产甲产品,年设计生产能力10,000件,市场销售单价60元,单位产品成本总额50元,具体资料如下:直接材料18元,直接人工14元,变动制造费用8元,固定制造费用10元。该企业现在每年有35%的生产能力未被利用。 要求:就以下各不相关情况作出应否接受特殊价格追加订货的决策。假设当追加特殊订货超过企业剩余生产能力时,企业以减少正常销售量满足客户特殊订货要求,而不购置设备增加生产能力。 (1)现有一客户提出以35元/件的价格订货3,000件,企业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追加订货不需要追加专属成本。 (2)现有一客户提出以46元/件的价格订货3,500件,但该订货还有些特殊要求,需购置一台专用设备,增加固定成本2,000元。 (3)现有一客户提出以56元/件的价格订货5,000件,接受该订货需追加专属成本3,800元。若不接受订货可将设备出租,可获得租金1,300元

管理会计自考阶段测验题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价格-变动成本率×销售价格)=100000/(200-50%*200)=1000件所以选A管理会计的计算,关键是记住公式。

管理会计自考阶段测验题目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会计(一)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在缺乏历史数据可供参考时,混合成本分解通常选择的方法是( ) A.高低点法 B.工程分析法 C.合同认定法 D.最小平方法 2.某产品保本点为l,000台,实际销售1,500台,每台单位贡献毛益为10元,则实际获利额为( ) A.5,000元 B.10,000元 C.15,000元 D.25,000元 3.某公司每年可能需要用A产品500件,外购价格为13元,现在公司有剩余生产能力可用来生产A产品,但需要增加专属成本2,000元,自制时单位变动成本5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实际需要量大于500件时选自制方案 B.当实际需要量大于500件时选外购方案 C.当实际需要量小于150件时选自制方案 D.当实际需要量小于250件时选自制方案 4.某产品销售款的回收情况是:销售当月收款60%,次月收款40%,201X年1-3月的销售额估计为7,000元、9,000元、6,000元。由此可预测201X年2月的现金收入为( ) A.7,200元 B.7,800元 C.8,200元 D.9,000元 5.下列项目中属于现金流入量的是( ) A.固定资产投资 B.营运资金垫支 C.原有固定资产出售收入 D.与投资项目相关的筹建费用 6.根据企业正常的开工情况、正常的工作效率以及正常的价格水平来确定的成本是( ) A.理想的标准成本 B.正常的标准成本 C.现行的标准成本 D.预计的标准成本 7.成本差异分析中属于价格差异的是( ) A.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B.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C.直接材料用量差异 D.变动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8.从作业成本计算的角度看,基于一定的目的、以人力为主体、消耗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的工作是( ) A.资源 B.作业 C.作业中心 D.制造中心 9.下列属于外部故障成本的是( ) A.客户支持成本 B.新材料使用成本 C.质量监督成本 D.次品成本 10.在初始投资额不相等的多个互斥方案决策时,不能采用的决策方法是( ) A.净现值法 B.获利指数法 C.内部报酬率法 D.净现值率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1.变动成本法下,产品的成本构成包括( )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变动制造费用 D.固定制造费用 E.变动管理费用 12.判断企业处于保本状态的标志包括( ) A.收支平衡 B.保本作业率等于百分百 C.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 D.安全边际率等于零 E.安全边际量等于零 13.联合成本包括( ) A.专门生产某产品的专用设备折旧费 B.专门生产某产品的专用设备保险费 C.几种产品共同使用的设备折旧费 D.辅助车间成本 E.几种产品共同使用的设备保险费 14.财务预算的内容包括( ) A.营业预算 B.资本支出预算 C.预计资产负债表 D.预计损益表 E.现金预算 15.作业改进的措施有( ) A.作业消除 B.作业选择 C.作业量减少 D.作业共享 E.作业合并 16.投资中心工作成绩评价与考核的主要指标有( ) A.投资报酬率 B.销售利润率 C.剩余收益 D.边际贡献 E.责任成本 17.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可以划分为( ) A.效率差异 B.数量差异 C.支出差异 D.生产能力利用差异 E.价格差异 18.下列属于质量鉴定成本的有( ) A.在线程序检验成本 B.材料检验成本 C.质量保证成本 D.产品实验和测试成本 E.质量监督成本 19.采纳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定价目标的企业应具备的条件有( ) A.有潜在的生产经营能力 B.占用资金少,资金周转速度快 C.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D.总成本的增长速度低于总销售量的增长速度 E.总成本的增长速度高于总销售量的增长速度 20.评价长期投资方案的方法中未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的方法有( ) A.平均报酬率法 B.内部报酬率法 C.净现值法 D.回收期法 E.获利指数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1.亏损产品是否应该停产?为什么? 22.简述生产经营的全面预算的涵义与意义。 23.简述责任成本和产品成本的区别和联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10分) 24.试述现代管理会计发展的主要表现。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5.某企业生产和销售甲、乙两种产品,产品单价分别为:甲产品6元/件,乙产品3元/件。边际贡献率分别为:甲产品40%,乙产品30%。全月固定成本为72,000元。本月甲产品预计销售量为30,000件,乙产品40,000件。要求:计算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是多少? 26.某公司l、2月销售额分别为20万元,自3月起月销售额增长至30万元。公司当月收款30%,次月收款70%。公司在销售前一个月购买材料,并且在购买后的下一个月支付货款,原材料成本占销售额的60%,其他费用如下: 若该公司2月底的现金余额为50,000元,且每月现金余额不少于50,000元。要求:根据以上资料编制3、4月份的现金预算(把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六、计算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7小题13分,第28小题12分,共25分) 27.某企业准备购入一设备以扩充生产能力,需投资36,000元。设备按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寿命5年,期满预计有净残值6,000元。该项目投入使用后,预计每年增加销售收入17,000元,增加付现成本第一年为6,000元,以后随着设备陈旧,逐年将增加修理费300元,另需垫支营运资金3,000元。假定企业所得税率为40%,资金成本为10%。要求: (1)计算各年的净现金流量; (2)计算净现值; (3)根据计算结果,判断该项目投资是否可行。 附: 一元复利现值系数表 一元年金现值系数表 28.某企业原来生产甲产品,年设计生产能力10,000件,市场销售单价60元,单位产品成本总额50元,具体资料如下:直接材料18元,直接人工14元,变动制造费用8元,固定制造费用10元。该企业现在每年有35%的生产能力未被利用。 要求:就以下各不相关情况作出应否接受特殊价格追加订货的决策。假设当追加特殊订货超过企业剩余生产能力时,企业以减少正常销售量满足客户特殊订货要求,而不购置设备增加生产能力。 (1)现有一客户提出以35元/件的价格订货3,000件,企业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追加订货不需要追加专属成本。 (2)现有一客户提出以46元/件的价格订货3,500件,但该订货还有些特殊要求,需购置一台专用设备,增加固定成本2,000元。 (3)现有一客户提出以56元/件的价格订货5,000件,接受该订货需追加专属成本3,800元。若不接受订货可将设备出租,可获得租金1,300元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价格-变动成本率×销售价格)=100000/(200-50%*200)=1000件所以选A管理会计的计算,关键是记住公式。

您好,想问一下您现在考过了吗?可以分享一下你的经验吗?还有10几天就要自考管理会计00157和高级财务会计00159了,考过几次都没过,怎样才能稳过?有做题和学习、看书,但是很多地方不是很懂很明白,求大神支招,谢谢!!!!

管理会计自考阶段测验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价格-变动成本率×销售价格)=100000/(200-50%*200)=1000件所以选A管理会计的计算,关键是记住公式。

1.d2.d3.c4.c5.c6.a.d7.a.c8.a.b.d9.c.d10.a.b.c11.a.b.c12.a.c.d13.214.14.115.116.217.118.219.1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会计(一)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在缺乏历史数据可供参考时,混合成本分解通常选择的方法是( ) A.高低点法 B.工程分析法 C.合同认定法 D.最小平方法 2.某产品保本点为l,000台,实际销售1,500台,每台单位贡献毛益为10元,则实际获利额为( ) A.5,000元 B.10,000元 C.15,000元 D.25,000元 3.某公司每年可能需要用A产品500件,外购价格为13元,现在公司有剩余生产能力可用来生产A产品,但需要增加专属成本2,000元,自制时单位变动成本5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实际需要量大于500件时选自制方案 B.当实际需要量大于500件时选外购方案 C.当实际需要量小于150件时选自制方案 D.当实际需要量小于250件时选自制方案 4.某产品销售款的回收情况是:销售当月收款60%,次月收款40%,201X年1-3月的销售额估计为7,000元、9,000元、6,000元。由此可预测201X年2月的现金收入为( ) A.7,200元 B.7,800元 C.8,200元 D.9,000元 5.下列项目中属于现金流入量的是( ) A.固定资产投资 B.营运资金垫支 C.原有固定资产出售收入 D.与投资项目相关的筹建费用 6.根据企业正常的开工情况、正常的工作效率以及正常的价格水平来确定的成本是( ) A.理想的标准成本 B.正常的标准成本 C.现行的标准成本 D.预计的标准成本 7.成本差异分析中属于价格差异的是( ) A.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B.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C.直接材料用量差异 D.变动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8.从作业成本计算的角度看,基于一定的目的、以人力为主体、消耗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的工作是( ) A.资源 B.作业 C.作业中心 D.制造中心 9.下列属于外部故障成本的是( ) A.客户支持成本 B.新材料使用成本 C.质量监督成本 D.次品成本 10.在初始投资额不相等的多个互斥方案决策时,不能采用的决策方法是( ) A.净现值法 B.获利指数法 C.内部报酬率法 D.净现值率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1.变动成本法下,产品的成本构成包括( )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变动制造费用 D.固定制造费用 E.变动管理费用 12.判断企业处于保本状态的标志包括( ) A.收支平衡 B.保本作业率等于百分百 C.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 D.安全边际率等于零 E.安全边际量等于零 13.联合成本包括( ) A.专门生产某产品的专用设备折旧费 B.专门生产某产品的专用设备保险费 C.几种产品共同使用的设备折旧费 D.辅助车间成本 E.几种产品共同使用的设备保险费 14.财务预算的内容包括( ) A.营业预算 B.资本支出预算 C.预计资产负债表 D.预计损益表 E.现金预算 15.作业改进的措施有( ) A.作业消除 B.作业选择 C.作业量减少 D.作业共享 E.作业合并 16.投资中心工作成绩评价与考核的主要指标有( ) A.投资报酬率 B.销售利润率 C.剩余收益 D.边际贡献 E.责任成本 17.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可以划分为( ) A.效率差异 B.数量差异 C.支出差异 D.生产能力利用差异 E.价格差异 18.下列属于质量鉴定成本的有( ) A.在线程序检验成本 B.材料检验成本 C.质量保证成本 D.产品实验和测试成本 E.质量监督成本 19.采纳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定价目标的企业应具备的条件有( ) A.有潜在的生产经营能力 B.占用资金少,资金周转速度快 C.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D.总成本的增长速度低于总销售量的增长速度 E.总成本的增长速度高于总销售量的增长速度 20.评价长期投资方案的方法中未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的方法有( ) A.平均报酬率法 B.内部报酬率法 C.净现值法 D.回收期法 E.获利指数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1.亏损产品是否应该停产?为什么? 22.简述生产经营的全面预算的涵义与意义。 23.简述责任成本和产品成本的区别和联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10分) 24.试述现代管理会计发展的主要表现。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5.某企业生产和销售甲、乙两种产品,产品单价分别为:甲产品6元/件,乙产品3元/件。边际贡献率分别为:甲产品40%,乙产品30%。全月固定成本为72,000元。本月甲产品预计销售量为30,000件,乙产品40,000件。要求:计算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是多少? 26.某公司l、2月销售额分别为20万元,自3月起月销售额增长至30万元。公司当月收款30%,次月收款70%。公司在销售前一个月购买材料,并且在购买后的下一个月支付货款,原材料成本占销售额的60%,其他费用如下: 若该公司2月底的现金余额为50,000元,且每月现金余额不少于50,000元。要求:根据以上资料编制3、4月份的现金预算(把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六、计算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7小题13分,第28小题12分,共25分) 27.某企业准备购入一设备以扩充生产能力,需投资36,000元。设备按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寿命5年,期满预计有净残值6,000元。该项目投入使用后,预计每年增加销售收入17,000元,增加付现成本第一年为6,000元,以后随着设备陈旧,逐年将增加修理费300元,另需垫支营运资金3,000元。假定企业所得税率为40%,资金成本为10%。要求: (1)计算各年的净现金流量; (2)计算净现值; (3)根据计算结果,判断该项目投资是否可行。 附: 一元复利现值系数表 一元年金现值系数表 28.某企业原来生产甲产品,年设计生产能力10,000件,市场销售单价60元,单位产品成本总额50元,具体资料如下:直接材料18元,直接人工14元,变动制造费用8元,固定制造费用10元。该企业现在每年有35%的生产能力未被利用。 要求:就以下各不相关情况作出应否接受特殊价格追加订货的决策。假设当追加特殊订货超过企业剩余生产能力时,企业以减少正常销售量满足客户特殊订货要求,而不购置设备增加生产能力。 (1)现有一客户提出以35元/件的价格订货3,000件,企业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追加订货不需要追加专属成本。 (2)现有一客户提出以46元/件的价格订货3,500件,但该订货还有些特殊要求,需购置一台专用设备,增加固定成本2,000元。 (3)现有一客户提出以56元/件的价格订货5,000件,接受该订货需追加专属成本3,800元。若不接受订货可将设备出租,可获得租金1,300元

管理会计自考阶段测验题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材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现代管理会计的主体是( ) A.决策与计划会计、执行会计 B.成本计算、决策与计划会计 C.全面预算、成本计算 D.全面预算、执行会计 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存丰着显著区别,但二者之间仍具有一定的联系,主动要体现在( ) A.工作具体目标 B.遵循公认会计原则 C.资料来源 D.工作程序 3.在平面直角坐标图上,单位产品固定成本是一条( ) A.以单位变动成本为斜率的直线 B.反比例曲线 C.平行于X轴(横轴)的直线 D.平行于Y轴(纵轴)的直线 4.假设某企业产销一种市场价格为了30元的产品,其成本与产量的关系表达式为:Y=25+2x+0.25x2,,则平均成本最低时的产量(X)水平为( ) A.10件 B.20件 C.28件 D.56件 5.下列费用中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的是( ) A.折旧费(按直线法计提) B.广告费 C.职工教育培训费 D.业务招待费 6.在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引起分期损益产生差异的原因是( ) A.变动生产成本 B.固定性制造费用 C.销售收入 D.期间费用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安全边际越小,企业发生亏损的可能性也越小 B.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成本数据符合通作会计报表编制的要求 C.平均报酬率是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的贴现率 D.在终值与计息期一定的情况下,贴现率越高,则确定的现值越小 8.某企业只生产加工一种产品,其盈亏临界点销售额为200,000元,企业正常开工的销售量为1,000件,销售收入为250,000元,固定成本为50,000元,则达到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为 A.75% B.66.67% C.80% D.60% 9.某企业年固定成本1,000,000元,产品单价10元,计划在产销为400,000件的水平上实现200,000元的利润,该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 ) A.4元 B.5元 C.6元 D.7元 10.当企业的生产经营处于盈亏临界状态时( ) A.固定成本同贡献毛益相等 B.总成本同贡献毛益相等 C.变动成本同贡献毛益相等 D.销售收入同贡献毛益相等 11.ABC存货分类管理法中,常用来控制A类存货的是( ) A.红线法 B.双箱法 C.永续盘存卡 D.大小堆法 12.假设某企业每月需要甲材料1,000公斤,每公斤储存成本为5元,每次订货成本为100元,则经济订货批量为( ) A.5公斤 B.200公斤 C.7公斤 D.141公斤 13.通过确定一个适当的生产批量,从而使其生产准备成本与储存杨本之和达到最小的决策,称为( ) A.订货量决策 B.产品组合的决策 C.接受追加订货的决策 D.生产批量的决策 14.按照产品的变动成本加上一定数额的贡献毛益,作为制定产品销售价格的方法为( ) A.双重价格 B.完全成本定价法 C.变动成本定价法 D.市价法 15.在对某一投资项目进行评价时,得到以下数据,当折现率为10%时,净现值2,918元;当折现率为12%时,净现值-1,450元,试问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为( ) A.11.9% B.11.3% C.11% D.9.8% 16.净现值与净现值指数之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当净现值为正时,净现值指数( ) A.大于1 B.等于1 C.大于0小于1 D.小于0 17.弹性预算属于( ) A.滚动预算 B.不确定性预算 C.确定性预算 D.概率预算 18.为完全反映部门之间相互提供服务的情况,已汇集于服务部门的费用在分配给有关部门时可采用( ) A.一次分配法 B.代数分配法 C.完全分配法 D.二重分配法 19.利用约当单位计算本期产成品的单位成本的计算公式在“平均成本法”下是( ) A.单位成本= 本期成本发生额 本期完成的约当产量 B.单位成本= 本期成本发生额 本期完成的约当产量+期初在产品约当产量 C.单位成本= 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成本发生额 本期完成的约当产量 D.单位成本= 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成本发生额 期初在产品+本期完成的 约当产量 约当产量 20.考核成本中心经营业绩的主要内容是( ) A.可控成本 B.可变成本 C.标准成本 D.直接成本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1.现代管理会计的职能是( ) A.解析过去 B.控制现在 C.全面预算 D.筹划未来 E.差异对比 22.某企业正在进行一项固定资产更新决策,其中:旧机器原价100,000元,净值60,000元,可变现价值35,000元,这三个数据中属于非相关成本的是( ) A.原价 B.净值 C.可变现价值 D.原价与可变现价值 E.净值与可变现价值 23.下列项目中,通常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的是( ) A.广告费 B.固定资产折旧费(按直线法计提) C.研究发展费用 D.管理人员薪金 E.净值与可变现价值 24.以下成本概念中属于决策相关成本的是( ) A.差别成本 B.机会成本 C.重置成本 D.沉没成本 E.边际成本 25.下各项中,体现变动成本法优点的有( ) A.所提供的资料较好地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 B.能提供每种产品盈利能力的资料,有利于管理人员的决策分析 C.便于分清各部门的经济责任 D.简化了产品成本计算 E.可以大大地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 26.以下各项可以求得预计利润的是( ) A.预计利润=(预计销售量×单位售价)-(预计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B.预计利润=(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保本销售量 C.预计利润=单位贡献毛益×预计销售量-固定成本 D.预计利润=安全边际×单位贡献毛益 E.预计利润=单位售价×(预计销售量—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27.在非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方法包括( ) A.小中取大法 B.大中取大法 C.历史分析法 D.趋势分析法 E.大中取小法 28.下列项目中,属于进行短期经营决策常用方法的是( ) A.量本利分析法 B.差量分析法 C.现金流量分析法 D.边际分析法 E.内部收益法 29.下列项目中,属于期间费用的有( ) A.管理费用 B.财务费用 C.销售费用 D.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费 E.变动性制造费用 30.为了计算责任成本,必须把成本划分为( ) A.可控成本 B.可避免成本 C.不可控成本 D.不可避免成本 E.边际成本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31.贡献毛益 32.目标成本 33.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34.简述质量成本及其包含的主要内容。 35.为什么说不得销售预算是全面预算的出发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8分) 36.请具体论述为什么在管理会计中成本要按其性态进行分类?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5小题,37、38、39小题各5分,共40小题10分,41小题10分,共35分)37.设某企业仅产销一产品,年产销量为 80,000件。该产品单位售价50元,单位变动成本30元,年固定成本600,000元。该企业现拟购置一台专用设备,价值1,200,000元。预计 可使用5年,预计残值200,000元,按直线法计提折旧。该设备投入使用后,可使单位产品生产的变动成本下降40%.要求:分析该企业是否应购置该项设 备。 38.设某企业生产一种半成品,年产量10,000件,该半成品可直接对外销售,单位售价20元,有关的单位产品制造成本资料如下: 直接材料 4元 直接人工 6元 变动性制造费用 2元 固定性制造费用 3元 合计 15元 该企业正考虑利用剩余生产能力将该半成品继续进行深加工,加工1件新产品需耗用1件半成品。新产品单位售价28元,与深加工有关的追加成本资料如下: 单位产品直接材料 1元 单位产品直接人工 2.5元 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 1.5元 专属固定成本 15,000元 要求:分析该深加工方案是否可行。 39.某公司本年度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及相关资料如下: 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数不清 240,000元 固定性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 246,000元 预计应完成的总工时 80,000元 本年度实际耗用工时数 70,000元 本年度实际产量应耗标准工时 64,000元 要求:计算固定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耗费差异和生产能力利用职权差异。 40.设某企业现有一3年前购置的机床,购价为112,000元,预计还可使用5年,但从现在算起的第二年年末,需大修一次,预计费用20,000元。 该机床的年使用费(现金支出部分)为80,000元。如果对这台机床进行处理,目前可值40,000元,如按预定要求进行大修,则预计划生育年后可值 16,000元。 现有一台新型机床可替代现有机床,其购置价格为102,000元,可使用5年,5年终了,其残值为6,000元,如以现用的机床同新式的机床相交换,仅需补付62,000元。其年使用费(现金支出部分)可比现用的机床节约20,0000元。 要求:(1)设i=14%,用净现值法判断用新式机床替代现用机床的方案是否可行。 (2)为使新式机庆与现用机床使用的经济效果一样,新式机床的年使用费用应为多少? - | n 1 2 3 4 5 | | 一元的现值 0.877 0.769 0.675 0.592 0.516 | | 一元年金的现值 0.877 1.647 2.322 2.914 3.433 | - 41.假设某分部的经营资产为400,000元,经营净利润为120,000元。 要求:(1)计算该分部的投资报酬率; (2)如果最低利润率按14%计算,其剩余利润是多少? (3)如果采用投资报酬率来衡量其工作成果,预计对管理部门的行动有什么影响? (4)如果采用剩余利润来衡量其工作成果,预计对管理部门的行动有什么影响? 2001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 管理会计(一)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课程代码015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A 2.C 3.B 4.A 5.A 6.B 7.D 8.C 9.D 10.A 11.C 12.B 13.D 14.C 15.B 16.A 17.C 18.B 19.D 20.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ABD 22.AB 23.ACE 24.ABCE 25.ABCD 26.ACD 27.ABE 28.ABD 29.ABC 30.AC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9分) 31.贡献毛益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扣除变动成本后的余额。(1分)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单位贡献毛益,也就是每种产品的销售单介减去各该产品的单位变 动成本。二是贡献毛益总额,也就是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总额减去各种产品的变动成本总额。(1分)贡献毛益是反映各种产品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管理人 员进行决策分析的一项重要息。 32.目标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某一时期要求实现的成本目标。(2分)确定目标成本,是为了控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活劳动消耗和物资消耗,降低产品成本,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1分) 33.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是指使固定资产的年平均成本达到最低的使用年限,又称为“更新期”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34.质量成本是指在产品质量上发生的一切费用支出,包括由于未达到质量标准造成损失而发生的费用以及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各种费用。(2分) 它一般包括: 内部质量损失、外部质量损失、评价质量费用和质量预防费用。 内部质量损失指企业内部由于产品质量不好而造成的损失; 外部质量损失指产品售出后因质量问题而产生的一切损失和费用。 评价质量费用指为检验、鉴定产品质量而发生的一切费用。 质量预防费用指为了减少外部质量损失和降低评价费用而支出的费用。(2分) 35.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面预算,是企业经营决策所确定目标的数量表现。(1分)全面预算的主要特点是根据“以销定产”的原则进行编制 的,生产预算是建立在销售预算的基础上,并以销售预算为中心,进行各项指标之间的综合平均衡。(2分)换句话说,也就是销售预算是生产经营全面预算的出发 点,几乎其他各项预算都要以它为基础。所以说销售预算是全面预算的出发点。(1分) 五、论述题(共8分) 36.成本的性态,是指成本总额的变动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按照成本与产量的依存关系,可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三类。(2分) 按照传统的成本分类方法,虽然可以反映产品的成本构成,便于事后考核预计成本指标的执行情况,分析成本升降的原因,但并没有将成本同企业的生产能力相联 系,不得于事无控制成本。(2分)而在现代管理会计中,研究成本与产量的依存关系,进行成本性态的分析,从数量上具体掌握成本与产量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 可以为企业正确地进行管理决策和改善经营管理提供许多有价值的资料,有助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深挖降低成本的潜力,争取实现的经济效果。(4分) 六、计算题(37、38、39每题5分,40题10分,41题10分,35分) 37.解:(1)购置设备前可实现的年贡献毛益总额 单位产品贡献毛益=50-30=20(元) 可实现年贡献毛益额=20×80,000-600,000=1,000,000(元)(2分) (2)购置设备后可实现的年贡献毛益总额 新的单位产品贡献毛益=50-30×(1-40%)=32(元) 新的年固定成本=600,000+1,200,000-200,000=800,000(元) 5 可实现年贡献毛益总额=32×80,000-80,000=1,760,000(元)(2分) 1,760,000-1,000,000=760,000(元) 可见,购置设备后每年可增加贡献毛益760,000元,故该方案可行。(1分) 38.解:差别收入 (28-20)×10,000=80,000(元) 差别成本 直接材料 1×10,000 =10,000 直接人工 2.5×10,000 =25,000 变动性制造费用 1.5×10,000 =15,000 专属固定成本 15,000 差别成本合计 65,000 差别收入超过差别成本 15,000(4分) 计算表明,该深加工方案可行的。(1分) 39.效率差异=240,000×(70,000-64,000)=18,000(元)(不利差异)(2分) 80,000 耗费差异=246,800-240,000=6,800(元)(不利差异)(1分) 生产能力利用差异=240,000×(80,000-70,000)=30,000(元)(不利差异)(2分) 80,000 40.(1)继续使用现用机床,各年现金流出量的现值: 80,000×(P/A,14%,5)+20,000×(P/E,14%,2)-16,000×(P/E,14%,5) =80,000×3.3433+20,000×0.769-16,000×0.519 =281,716(元) (2分) 新式机床的各年现金流出量的现值: 62,000+60,000×(P/A,14%,5)-6,000×(P/E,14%,5)=264,866(元) (2分) 因为使用新式机床后,在未来5年内的现金流出少于使用现用机床的现金流出,故替代方案可行。(1分) (2)设新式机床的年使用费为X时,能使其与现用机床的使用的经济效果一样。 62,000+XX(P/A,14%,5)-6,000×(P/E,14%,5)=281,716 62,000+3.433X-6,000×0.519=281,716 得出X=64,908(元) (4分) 可见当新式机应的年使用费为64,908元时,使用新式机床与现用机床的经济效果一样。(1分) A.B.C.D……A.B.C.D.。A.B.C.D……A.B.C.D……A.B.C.D……A.B。A.B.C.D……A.B.C.D……A.B.C.D……A.B.C.D……C.D. A.B.C.D.E.。A.B.C.D.

制造费用=总成本*80%*(1-80%)=0.16*总成本直接材料=总成本*80%*80%*75%=0.48*总成本直接人工=总成本*80%*80%*(1-75%)=0.16*总成本间接材料=制造费用*20%=0.16*总成本*0.2=0.032*总成本总耗用材料=直接材料+间接材料=0.48*总成本+0.032*总成本=0.512*总成本=512 000元故:总成本=512 000/0.512=1 000 000元直接材料成本=0.48*1 000 000=480 000元间接材料成本=0.032*1 000 000=32 000元直接人工成本=0.16*1 000 000=160 000元制造费用=0.16*1 000 000=160 000元销售管理费用=总成本-直接材料成本-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1 000 000*(1-80%-80%*(1-80%)*20%)=1 000 000*0.168= 168 000元

总成本为:512000÷80%=640000(元)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费用为:512000×80%=409600(元)直接材料成本为:409600×75%=307200(元)直接人工的成本为:49600-307200=372400(元)制造费用为:512000-409600=102400(元)间接材料成本为:102400×20%=20480(元)销售管理费用为:640000-512000-20480=107520元

  •   索引序列
  •   管理会计自考阶段测验题库
  •   管理会计自考阶段测验题
  •   管理会计自考阶段测验题目
  •   管理会计自考阶段测验
  •   管理会计自考阶段测验题答案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