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社会心理学自考重点章节汇总

社会心理学自考重点章节汇总

发布时间:

社会心理学自考重点章节汇总

发布时间:

社会心理学自考重点章节汇总

#为填空;□为选择;◎名词;△问答题。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的一般问题 第1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现象,带有主观性。 社会心理现象:指在周围社会情境下,在他人或人群影响下你的心理上的主观感觉与变化。 社会心理现象的主体离不开个体,这个个体指处在周围社会情境下,受他人或人群影响下的个体。群体不等于若干个体相加的总和。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第2节 社会心理学的性质和类别 心理学大致上可有两种归类:一种是归为心理学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或归为心理学的应用学科的性质;另一种是归为自然科学的性质或归为社会科学的性质。 不能把社会心理学视为一门单纯的应用科学,应归属于心理学分支中的基础性学科,它与生理心理学一起应该构成心理学两个基础与支柱,分别从生物自然属性与社会制约性来阐明人的心理所依据的基础与基本原理。 人们对心理学学科性质的一般看法认为,它属于中间学科或边缘学科,介乎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兼有两类科学的性质。 简述:SSP与PSP的区别?答:1.SSP指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PSP指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2.SSP更着重定性分析;PSP着重在定量分析基础上再进行定性分析。3.在研究着眼点上,SSP的着重点似乎是面向社会结构的,从宏观方面着重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对社会组织所具有的功能与意义;而PSP的着重点似乎是面向个体的,从微观方面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在个体身上产生发展的过程与条件。 第3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变量:指一个具有不同数值的量,其量的大小可以观察和测量。科学研究就是要找出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 变量通常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在年龄和学习能力的研究上,年龄是自变量,学习能力是因变量。自变量既可以是研究者控制之下的,也可是被试者影响心理或行为的特征,如性别;因变量是被试者在实验中的行为反应。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既可能是相关关系,又可能是因果关系。 信度指测量本身的一贯性,如果测得的分数是可重复的、一贯的,则测得的分数是可信的。效度指当研究者所测量的正是他要测量的东西,发现的正是他要发现的东西时,研究就有了效度。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档案研究法。其中,观察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观察法:观察在心理学中即指人们对特定现象或事件有目的、有计划、周密而系统的知知。优点:现实性(自然性);缺点:对自变量缺乏控制,难于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 实验法:实验指研究者有意安排的一套程序,它使研究者在控制的条件下取得能揭示因果关系的经验,因而能使这种经验得到重复或验证,而不带有偶然性。对实验情境的控制程度高,因而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比较清楚、明确,但在实验安排上也不同于心理学实验的特点。优点:提高了效率;缺点:不可随意迁移到社会情境中去,不易于推广。 调查法:在社会心理学中,常用的调查法有访谈法和问卷法。优点:直截了当,针对性强,问卷法比访谈法更经济,更省时,可以同时收集到大量的信息,结果也有较大的概括性。缺点:主要问题在准确性上,被试者回答问题可能发生有意无意的偏差。 档案研究法:指对现存档案材料的内容进行调查分析,可使研究者在较广阔的时间空间范围内考虑假设。 物理痕迹研究:是利用残留在物体上的印记来研究有关的社会心理现象。 现代心理学始建于1879年,以德国教授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为重要里程碑。 #德国冯特的个体心理学与美国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构成了西方社会心理学尔后发展的基本特征。 西方社会心理学一般定位由1908年开始,这一年,出版了两本社会心理学的书,一本是罗斯写的,另一本是麦独孤写的《社会心理学绪论》,他用的心理学理论是本能论。 第5节 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 △论述: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1.学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意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于阐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足以提供丰富的科学理论与实际资料,使它更加充实,更加具体化,因而使人们能更好地理解它,掌握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理论认识和哲学水平。2.学习社会心理学的实践意义: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对人的知觉、对自我的知觉和人际交往。它所揭示的规律,对于理解他人、认识自我和正确地与人交往提供了分析的理论、评价的标准和相处的原则,是个人提高自我修养,加强自我教育,协调人际关系,改进社会风气的有益的帮助。社会心理学还着重研究人们的社会态度及其形成与改变的规律,这对于处在社会改革今天的我们说来,尤其具有指导实践的现实意义。 第2章 个体的社会化 第一节 什么是个体的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个指的是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得以独立地参加社会生活。 每个人降生到人间后,就面临着 物质环境 和 社会环境。 论述:什么是个体社会化,有那些特点?(个体社会化概念),有如下特点:1.长期性。a-因为人不同于动物,初生儿吸取食物以维持营养,披衣盖被以维持体温,总之,在生存生长方面,有个特别长的生活依赖期。b-初生儿面临的社会环境极端复杂,他逐渐长大起来,要掌握的社会事务和道理很多。总之人不同于动物,有一个特别长的学习时期,所以个体实现社会化是个特别长的过程。2.发展性。个体从不认识和不掌握社会事务、社会标准到认识和掌握它们,是个发展过程:a-这种发展是随个体身体的发育、年龄、智力和经验的增长而发展的。所以个体社会化的发展过程是与个体生理、心理的成熟发展过程相适应的。不到一定年龄阶段,不能认识和掌握复杂的社会生活的要点和准则。b-个体社会化应该理解为一个贯穿个体一生自始至终的过程,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过程的写照。 个体实现社会化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机械的过程。 第2节 个体社会化的机制 实现个体社会化最初是从机械地模仿开始的。 依从,是出于父母的“威严”、“权力”,是薄弱的。 个体接受社会影响的机制或根据,社会心理学上称作“认同”或叫“自居作用”。“认同”或“自居”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的一种更为有效的机制。 个体社会化的进一步实现则是凭借“内化”机制,使个体社会化完完全全实现了一种由外在转向内在、由被动转向主动的历程。 依从、认同和内化三种机制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往往综合地重叠地起着作用,成人甚至老年人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同样有这三种机制的表现。重要阶段是从出生到青年。 第3节 个体社会化的内容 △个体从出生到青年成熟期的重要内容:个体从出生到青年成熟期,称之为社会化的初步形成阶段;首先是要求个体掌握作为社会成员应具备的生活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个体学会独立自理,为参加社会生活做必要准备;其次,是要求其掌握有关行为规范、准则,根据个体所处的周围的社会环境,学习相应的礼貌、公德以及与人交往应遵循的原则;第三,是培养个体的社会责任,懂得做一个孩子、学生或少先队员等的不同社会责任;第四,树立面向未来的生活目标,要求个体明确自己“长大了干什么?”。 个体从成人一直到老年时期趋于定型。 个体社会化还存在改造和重建的问题。它指个体从一种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或工作方式向另一种方式迅速转变与适应的过程中遇到的社会化问题,或可称为丙社会化问题。它不同于个体社会化的继续发展。第一,它不是在个体原有社会化基础上按照同一个方向进一步发展,而要求实现改向转变;第二,这种转变又是非常迅速的一种转变,而使个体在实现这一社会化转变过程中显得特别难于适应。 第4节 个体社会化的结果——社会角色的获得 社会角色的获得既是社会化的目的,又是社会化的结果。社会角色指个体在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中所处的地位、身份,而根据这种社会地位、身份、规定了这个个体应该具有的心理和行为。人们正是根据个体的社会角色对他抱一定的期望,称之为角色期望。个体所担任的多种多样的丛杂的社会角色构成了网络,被称为角色网络或角色丛。 性别角色是指社会认为适合于男性或女性的一套行为、兴趣和思想方式。性别角色的社会分工除了生理的自然方面 原因之外,主要是由文化的、社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第5节 老年人的个体社会化 老年人个体社会化的特点:①表现在个体社会化的方向与目标上。为了使个体得以保持健康,延缓衰老,过好幸福的晚年生活。②在个体社会化的结果方面,在扮演社会角色上也表现出老人的特点。③在个体社会化的内容方面,老年人也有自己的特点。 老年人个体社会化的实现途径:①要明确认识到个体社会化是一个长期的、必然的过程,人到老年但社会化还要继续进行。②应顺应形势的发展,认识到离退休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是必要的。③搞好家庭、邻里关系,开展人际交往活动。④正确对待疾病、丧偶以及其他突发的不幸变故。 第6节 逆反心理与青少年的个体社会化问题 发展心理学讲到青少年青春期时,常常把这个时期看作个体发展的“危险”阶段;从心理学上说,表现出“非理性”倾向的,属于一种心理上的适应困难,或称“顺应不良”。 心理的适应是一种根源于生物进化的机能,表现为有机体某种应变的能力,起到对行为的调节作用。 青少年的适应不良(逆反心理)的表现:①与环境的矛盾:青少年独立自主的意识很快增强了,要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大人的管教使青少年感到委曲,难于承受。②与家长的矛盾:③社会责任感与经验有限的矛盾。容易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在于心理上的不成熟、不适应,根源在于整个心理生活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它是以心理上受到挫折、创伤,心理适应机能的发挥受到阻碍,因而降低了适应机能水平为基础,受盲目的、非理性的支配为其行为的特征。 第3章 自我——自我意识 第1节 什么是自我、自我意识,它是怎样形成发展的 *自我:在心理学中就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察觉。这里所说自己的一切指包括我们的躯体,我们的生理与心理活动,别人对自己的关系。三个层次:觉察到生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 个体对躯体的自我意识是靠通过活动、接触,通过大脑神经活动的分化抑制过程才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表明“自我”观念、自我意识是形成发展得更晚,更慢的,正是在与外界事物或他人交往中,通过与他人打交道,孩子通过建立联系,建立分化,才逐渐形成了自我身体的意识。 #□心理的自我是自我发展的第三阶段,从青春期开始,个体确立起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表现为高度的自我觉察,个体关注于自己的思想、情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处于这种状态时,个体得以更多更好地处理有关自己的信息,使自己能更妥善地协调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个体与整个周围情境的关系,由于加强了自我监控,工作更有效,与他人相处更融洽,也更能学习他人所长,改进自己的不足。 第2节 自我及自我意识的表现 并非所有的行为都表现为自我意识,还受环境他人态度的影响。自我及自我意识总是在与别人相处时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现在一个人的态度与行为上。在对人关系中自我与自我意识的表现又常常是比较复杂的。 格京1965年实验说明,在对人关系中对方的特点与情况常常成为你的自我表现的参照点。另外,个人所属群体、团体组织,也常常成为自我表现的参照点。 第3节 自我评价及其研究 自我评价:指个体对他自己的判断,是一个人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我评价是通过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分析来实现的。 *自我评价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家长)个体主要是从自己的身体、衣着、物品、以及家庭和父母对自己的态度来作自我判断,从而表现出自豪或自卑的情绪。第二阶段(同伴)主要从自己的名誉、地位,社会中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等方面来作自我评价和判断,表露出自尊或自卑的自我体验。第三阶段(行为结果)主要表现为对自己智慧、才干、自己的道德水平的方面的评价和判断,从而产生如自我优越感等自我体验,追求政治上的、事业上、道德上的上进和发挥自己的才智。 心理的自我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 第4节 正确认识并实现自我 △个体要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答:①思想方法。首先得有明确的指导思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武装自己,否则,就会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从而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就会使自我实现成为一句空话,甚至迷失方向,走上邪路。②把目标化为实际行动。而自我实现除了方向正确之外,重要的问题在于认真实践,所以为了正确认识并实现自我,必须大处着眼又能小处着手,要使千里之行落实到能够始于足下,在不断实践中总结自我,提高自我。 第4章 社会动机 第1节 社会动机的研究在心理学体系中的地位与意义 社会动机是推动个体具有某种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原因和力量。 传统的个体心理学把个体理解为自然人、生理的人,即使在谈论人的动机问题时,也多半只从人的生理需要方面来谈论人的动机。 第2节 需要、动机和个体的行为 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缺乏某种东西在人脑中的反映。需求是客观的,需要则是主观的,是对客观需求的一种主观现象,一种主观意识。需要是人的活动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动机则是推动个体活动的直接原因。 目的是个体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推动个体去达到目的的心理活动。动机必有目的,而没有动机所引起的和维持的个体活动,也达不到目的。 可以出于不同动机而具有相同目的;也可以出于相同动机而去达到不同目的。 动机和行为的关系:动机推动个体行为,而行为的结果又能使动机得到加强、减弱或消失。动机是内在的心理,动机的产生与对个体的影响都是个体之外的别人所看不见的,凡能见的只是个体的行为。但动机与行为密切不可分,所以可据行为来追溯、窥察动机;而对某个个体的动机有相当认识之后,也可据以了解和预测人的行为。 第3节 动机的分类 动机分类的标准按照四个方面来确定: (1)按照动机的性质来归类,分为自然动机与社会动机。 自然动机:也称为物质性动机,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引起的,以个体的生理需要为基础。社会动机:也称为精神性动机,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引起的,它是人类所特有的,在一定生活条件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社会动机比自然动机更重要。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生理的、安全的、归属与爱、尊重的、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是基础的自然动机,其它几种为社会动机,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的社会动机。 (2)按照动机的作用来归类,分为主导动机与一般动机。 烈最稳定的动机是主导动机,也可叫优势动机,它对个体行为起着支配的作用;其它对个体行为不起支配作用的动机为一般动机,也称辅助动机,或非主导动机。 (3)按照动机的范围来归类,分为广泛动机与局部动机。 广泛动机:指个体的行为由多种动机所推动,并且能长期坚持一贯的方向,也称概括动机。局部动机:指对人的行为直接起作用的动机,也称具体动机。 (4)按照动机与活动本身的关系来归类,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指人们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由于活动能使人们获得满足,活动本身就是人们自己的奖励与报酬,无需外加的奖赏。 外部动机:指那种不是由活动本身引起而是由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 第4节 动机的特征 简答:*动机的特征:(1)动机强度是动机的第一特征;它表明动机在强度上有强弱之分;对动机强弱的观察测量可以从动机的持续性上来加以判定。(2)动机清晰度是动机的另一个特征;它表明动机指向的目标在意识程度上有高低之分。(3)动机转换是动机的第三个特征,它指一个动机为另一个动机所替代,也称动机更替,它对改变个体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一般说来,被取代的动机常常是动机强度较弱的。 挫折:是一种主观感觉,它是在个体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在个体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而感到灰心丧气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第5节 侵犯 侵犯:亦称侵犯行为,指有意图的伤害或危害他人的行为。 侵犯动机:是决定侵犯行为的性质的;而侵犯行为的效果,不能改变侵犯行为的性质。侵犯行为一般说来总是不好的,但也不能对它作绝对化、抽象化的理解。 侵犯的几种理论:(1)本能论。这是早期心理学家看法,认为人天生带来一种侵犯冲动、好斗的本能。人类在战争中互相残杀只是这种本能的表现,这种把本能看作人的侵犯行为根源的观点,显然是心理学上的一种自然观、生物观。(2)挫折论。这是另一种有影响的侵犯理论,一些西方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挫折这种消极的主观状态总会引起侵犯行为。现时西方挫折论由原先挫折→情绪→侵犯这一公式转向挫折→情绪→理解→侵犯消除这一公式。(3)学习论。这是与本能论在观点上正好相反的一种侵犯理论。 * 论述:学习论是怎样解释侵犯行为的?答:学习论认为个体的社会行为,包括个人的侵犯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是环境影响造成的。这种理论认为只要改变外界的环境条件,就能改变人的社会行为,改变个体的侵犯行为。本能论是一种先天论、生物决定论,学习论则是一种后天论,环境决定论。 学习论代表人物有: a斯金纳——强调学习的强化机制,以为对侵犯行为直接给予奖赏、鼓励,个体的侵犯行为就会得到巩固、强化。学习强化机制过于死板与简化。 b班社拉——提出学习模仿机制,认为个体不一定要亲身受到奖惩,而只需通过观察别人受到奖罚,同样可以形成或消除侵犯行为。 *如何控制以避免侵犯?答:(1)宣泄,即精神发泄,这是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最早在精神病治疗中使用过的一种方法,让患者将自己痛楚或精神创伤的经验诉说出来,像把满肚子的脏东西从内心深处倾吐、排除出去,没有了压抑之感,病也就好了。西方学者运用宣泄原则来理解和处理侵犯问题。以为侵犯多半由遭受挫折引起,就认为应提供机会与场合让怒不可遏或积有怨愤的个体把胸中的不平说出来,气消了,可能引发的侵犯行为也就减免了。但单纯依靠发泄,也可能越发泄,旧恨未消,又添新愤。(2)惩罚:惩罚可以抑制一些人的侵犯行为,但不是的与根本的办法。惩罚可能减少明显的侵犯行为,却会导致出现隐蔽的侵犯行为,使人无法抓获。惩罚必须与教育改造相结合,并以教育改造为主,才能起作用。(3)自我控制:对侵犯行为重要的是学会自我约束与控制。发挥自我意识的积极能动作用。要对侵犯行为的后果具有明确意识,设身处地地想象受害者的不幸与痛苦。而且从道理上说服自己,感到它的不对,产生内疚之感,这才不只是对后果产生忧虑不安而已,而会有抑自己产生侵犯行为的强烈愿望。

社会心理学这门课第四章 社会动机及相关研究的知识点包含章节导引,第一节 社会动机概述,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第三节 几种主要的社会动机,第四节 工作动机与工作满意度。

社会心理学自考重点章节总结

很多小伙伴问,关于自考本科心理学需要考哪些科目 自考心理学知识点的相关问题,今天本站编辑就给大家整理了关于自考本科心理学需要考哪些科目 自考心理学知识点全部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自考本科心理学需要考哪些科目自考心理学主要有以下科目:一、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第二版)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三、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四、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杨治良,浙江教育出版社《实验心理学》,张学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五、心理统计学:《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六、心理测量学:《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琦,暨南大学出版社;以上书目是首推书目,是心理学考研最基本的一定要看。以下是扩充知识面的参考性读物,起辅助作用:普心:《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导论》,梁宁建,上海教育出版社;发心:《发展心理学》,(精装)林崇德,浙江教育出版社;《儿童心理学》,朱智贤,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心:《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多因素实验设计》,舒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人民教育出版社。测量:《心理测量学》,郑日昌,人民教育出版社。心理学是统考,应用心理、发展心理、基础心理考试用书都一样初试:全国统考政治、英语、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300分。扩展资料:自学考试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1、公共基础课:所有专业或者同类专业应考者都必须参加的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英语(二)》、《政治经济学》等。公共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内容提供方法论不可少的课程。2、专业基础课:该专业考生要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基础课是为了应考者掌握专业的知识,学习专业的科学技术,发展我们有关能力打下基础。像工商企业管理(本)专业中的《管理学原理》和电子商务专业的《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这类的,就属于基础课了。3、专业课: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本课程(简称专业课)。4、选修课:有限制的选择自己需要的科目进行学习。选修科目的选择是有限制的,只能在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内选择。简单说就是给我们一些选修科目,自己挑着学。考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想考的科目。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自学考试心理学自考有哪些内容呢?1.专科课程及学习方法 2001年开始执行(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考试计划)规定,心理学专业除3门政治课和“大学语文(专)”、“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必修课外,专业课程有11门,即“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二)、“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发展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组织管理心理学”。在“实验心理学”考试通过之后,还要参加“心理实验”的实践。“普通心理学”概括了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介绍了最普遍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学习其他心理学课程的基础;“社会心理学(二)”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实验心理学”介绍了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方法和基本的研究成果。通过“实验心理学”的学习,让自考生初步了解设计研究课题实验方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心理统计”介绍的是心理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心理测量”介绍了制定心理测量量表的科学程序和常用的智力、特殊能力,以及人格测量量表;“发展心理学”讲的是从婴幼儿到成人乃至一生的心理发展历程,重点是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应用心理学”概括地说明了心理学的各个应用领域及其基本内容;“教育心理学”说明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与其有关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相互关系,也就是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为人的健康服务;“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介绍了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以及有关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组织管理心理学”研究针对组织进行管理的过程,它包括组织的计划、指导、激励和控制等,也就是要为组织提供正确的管理原则和有效的管理方法。 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一定要学好,它们是进一步深造的基础。特别是“普通心理学”,它更是基础的基础,要学好,还要先学。学了“普通心理学”再学其他课程,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社会心理学(二)”容易理解,又让我们知道心理现象受社会制约的一面,可以先学。“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需要较多的知识作基础,应该放在较后的阶段学习。“心理统计”要放在这两门课之前学习,因为它讲的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要在这两门课中应用。没有统计的知识,“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难于理解。至于心理学的其他专业课,不管是基础理论还是应用心理学课,在内容上都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关系,难易程度也没有较大差别,在安排学习时,和较难的基础理论课程做到难易搭配,让每次考试时负担均匀就可以了。 成人的在职学习比全日制在校生的学习有更多的困难,工作和家务容易分心,学习时间也难以保证。要学习好就要有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坚强的意志。学习安排要合理,学习方法也要改善。高等教育知识的学习更注重理解,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知识的。背诵是为了理解得准确,应用得熟练,而不是为了死记。 2.本科课程及学习方法 心理学本科开设的课程与专科的课程紧密衔接,又不断加深。除了两门政治课和外语课以外,还有12门专业课,即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和“心理学史”;应用心理学课程包括临床心理学的课程“变态心理学”、“心理治疗”,还包括社会心理学的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人事测量”、“市场调查”、“消费与广告心理学”,此外还有“工程心理学”和“环境心理学”。就应用心理学领域而言,本科阶段还是把重点放在三个方面,即教育、医疗卫生和管理。虽然没有专门开设学校教育方面的课程,但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来说,管理和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也是必修的。学好这些知识必须以专科阶段的学习为基础,特别要以“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和“心理统计”为基础。如果没有这些课程做基础,像“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和“心理学史”等课程是很难接受的。所以必须强调专科阶段要学好专业基础理论课。 就本科课程的内容而言,“生理心理学”讲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让自考生了解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心理学史”介绍心理学思想产生与发展的概况,以及近现代各心理学派别的基本主张,帮助自考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学理论观点;“心理实验设计”则侧重于培养自考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知心理学”是半个世纪以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它系统地探讨了人类的认知过程,并把心理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成为当前认知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认知心理学”对自考生了解心理学的新进展,学习和掌握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方法有很大帮助;“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及行为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为正确理解正常的心理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心理异常的有效治疗和预防,“变态心理学”都是必要的知识基础;“心理治疗”介绍了心理障碍的咨询与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是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组织要取得胜利,首先要获得高质量的、一流的人才。因而,客观、可靠、有效地甄别人才,发动员工积极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是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懂得的知识。“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测量”为管理工作者提供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3“市场调查”为企、事业单位收集信息,分析市场提供决策依据的方法。“市场调查”课程介绍了市场调查的理论、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步骤,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消费与广告心理学”介绍了影响消费行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介绍了消费心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广告。包装的设计、品牌的创立,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以及营销等领域;“工程心理学”则以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为立足点,阐述人的因素在工业与工作环境中的重要意义。它对于提高人的认知功效,改进人一机系统的设计,改善工作环境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环境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于进行环境规划,消除污染、噪音等紧张环境的影响,以及在加速、超负荷、低压、失重、高温、高空等特殊环境对人的影响。 心理学专科毕业的自考生学习本科的课程时可以不论先后的顺序,只是基本理论课难些,应用课容易理解些,两者应该搭配着学,负担均匀。非心理学专业毕业的自考生,应该在先学专科的几门基础理论课以后,再学本科的课程,不然会给本科课程的学习带来困难。按照专业考试计划,教育学、医药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类各专业的专科毕业生接考心理学专业本科,需加考专科中的“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三门课程;其他专业的毕业生除这三门课外,还要加考“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两门课程。只有在取得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笔试课程及实践环节考核(包括毕业论文)合格成绩后,方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毕业论文成绩优良以上且一次通过,方可申请学士学位。 参考资料:xazk/200607/13/012_001498.html心理学自考有哪些内容呢?1.专科课程及学习方法 2001年开始执行(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考试计划)规定,心理学专业除3门政治课和“大学语文(专)”、“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必修课外,专业课程有11门,即“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二)、“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发展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组织管理心理学”。在“实验心理学”考试通过之后,还要参加“心理实验”的实践。“普通心理学”概括了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介绍了最普遍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学习其他心理学课程的基础;“社会心理学(二)”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实验心理学”介绍了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方法和基本的研究成果。通过“实验心理学”的学习,让自考生初步了解设计研究课题实验方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心理统计”介绍的是心理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心理测量”介绍了制定心理测量量表的科学程序和常用的智力、特殊能力,以及人格测量量表;“发展心理学”讲的是从婴幼儿到成人乃至一生的心理发展历程,重点是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应用心理学”概括地说明了心理学的各个应用领域及其基本内容;“教育心理学”说明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与其有关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相互关系,也就是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为人的健康服务;“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介绍了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以及有关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组织管理心理学”研究针对组织进行管理的过程,它包括组织的计划、指导、激励和控制等,也就是要为组织提供正确的管理原则和有效的管理方法。 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一定要学好,它们是进一步深造的基础。特别是“普通心理学”,它更是基础的基础,要学好,还要先学。学了“普通心理学”再学其他课程,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社会心理学(二)”容易理解,又让我们知道心理现象受社会制约的一面,可以先学。“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需要较多的知识作基础,应该放在较后的阶段学习。“心理统计”要放在这两门课之前学习,因为它讲的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要在这两门课中应用。没有统计的知识,“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难于理解。至于心理学的其他专业课,不管是基础理论还是应用心理学课,在内容上都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关系,难易程度也没有较大差别,在安排学习时,和较难的基础理论课程做到难易搭配,让每次考试时负担均匀就可以了。 成人的在职学习比全日制在校生的学习有更多的困难,工作和家务容易分心,学习时间也难以保证。要学习好就要有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坚强的意志。学习安排要合理,学习方法也要改善。高等教育知识的学习更注重理解,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知识的。背诵是为了理解得准确,应用得熟练,而不是为了死记。 2.本科课程及学习方法 心理学本科开设的课程与专科的课程紧密衔接,又不断加深。除了两门政治课和外语课以外,还有12门专业课,即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和“心理学史”;应用心理学课程包括临床心理学的课程“变态心理学”、“心理治疗”,还包括社会心理学的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人事测量”、“市场调查”、“消费与广告心理学”,此外还有“工程心理学”和“环境心理学”。就应用心理学领域而言,本科阶段还是把重点放在三个方面,即教育、医疗卫生和管理。虽然没有专门开设学校教育方面的课程,但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来说,管理和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也是必修的。学好这些知识必须以专科阶段的学习为基础,特别要以“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和“心理统计”为基础。如果没有这些课程做基础,像“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和“心理学史”等课程是很难接受的。所以必须强调专科阶段要学好专业基础理论课。 就本科课程的内容而言,“生理心理学”讲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让自考生了解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心理学史”介绍心理学思想产生与发展的概况,以及近现代各心理学派别的基本主张,帮助自考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学理论观点;“心理实验设计”则侧重于培养自考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知心理学”是半个世纪以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它系统地探讨了人类的认知过程,并把心理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成为当前认知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认知心理学”对自考生了解心理学的新进展,学习和掌握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方法有很大帮助;“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及行为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为正确理解正常的心理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心理异常的有效治疗和预防,“变态心理学”都是必要的知识基础;“心理治疗”介绍了心理障碍的咨询与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是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组织要取得胜利,首先要获得高质量的、一流的人才。因而,客观、可靠、有效地甄别人才,发动员工积极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是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懂得的知识。“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测量”为管理工作者提供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3“市场调查”为企、事业单位收集信息,分析市场提供决策依据的方法。“市场调查”课程介绍了市场调查的理论、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步骤,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消费与广告心理学”介绍了影响消费行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介绍了消费心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广告。包装的设计、品牌的创立,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以及营销等领域;“工程心理学”则以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为立足点,阐述人的因素在工业与工作环境中的重要意义。它对于提高人的认知功效,改进人一机系统的设计,改善工作环境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环境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于进行环境规划,消除污染、噪音等紧张环境的影响,以及在加速、超负荷、低压、失重、高温、高空等特殊环境对人的影响。 心理学专科毕业的自考生学习本科的课程时可以不论先后的顺序,只是基本理论课难些,应用课容易理解些,两者应该搭配着学,负担均匀。非心理学专业毕业的自考生,应该在先学专科的几门基础理论课以后,再学本科的课程,不然会给本科课程的学习带来困难。按照专业考试计划,教育学、医药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类各专业的专科毕业生接考心理学专业本科,需加考专科中的“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三门课程;其他专业的毕业生除这三门课外,还要加考“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两门课程。只有在取得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笔试课程及实践环节考核(包括毕业论文)合格成绩后,方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毕业论文成绩优良以上且一次通过,方可申请学士学位。 参考资料:xazk/200607/13/012_001498.html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2017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所以心理学处在中间位置,因而叫做中间科学或者边缘科学。 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基础心理学的知识点,一起来看看! 1.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实践意义:通过科学的认识心理现象,我们在实践中就可以引导人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并且可以运用心理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指导不同领域的实践。 7.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 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1)普通心理学:①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以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②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③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方法。 (2)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活动引起的生理功能的变化。 (3)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和人心理个体发展『毕生发展心理学』 (4)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5)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6)工程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现代技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实现人、机器、环境系统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 (7)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的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 8.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中间学科? (1)学科分类中通常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部类。心理学要研究心理现象的物质本体,及心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和手段都和自然科学一样,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2)人又是社会的实体,人的心理的发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此外心理学还研究团体心理和社会心理,这些心理现象更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自考的考试课程中《教育心理学》难不难?它的主要考点是什么?第一章是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部分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的本质是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与教互动的过程模型)关注的是学与教的互动。(1)五事①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影响学习和教学过程)②教师: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主导教学过程)③教学内容:在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中所表现的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所传递的主要信息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的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空间布局)、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组织(2)三个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和教学信息的互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与评价;教学中对教学的监控与分析;教学后的检测与反思)4、学与教的互动:五个因素影响三个过程,三个过程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它可以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教育实践。1、帮助教师准确理解问题2、为实践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和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开展研究第三部分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启动期(1920年代以前)代表作:《桑德代克事件:教育心理学》1903年出版,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它还没有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3)成熟期(60-70年代)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4)完美时期(80年代以后)布鲁纳: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个方面)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材(1924)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导论 一、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 (一)认识自己 亚里士多德认为:自我即灵魂,是联合了个体多种知觉的单纯而主动的实体。 学习社会心理学能够使我们对自己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知。 (二)认识他人 对他人的认识一般通过两个方面出发: 1. 从对方的人格特点出发,知道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 从情景出发,知道对方在什么情境下会做什么样的事 社会心理学主要强调从第二个方面来认识他人。 在当今人格心理学中,对于人格特质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有两个,一个是Cosata和McCare等研究者提出的 “big-five” 理论。另一个是我国学者王登峰提出的 “big-seven” 。 Big-Five - 神经质(neuroticism):指个体的情绪稳定性和情绪调节情况。得分高的人经常有悲伤、由于和愤怒的情绪;得分低的人则可以保持情绪平静不会大悲大喜。 - 外向性(extraversion):指个体如何对待与他人的交往等。得分高的人乐于交际,精力充沛;得分低的人则比较含蓄稳健 - 开放性(openness):指个体能否接受新思想和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等方面持开放态度。得分高的人不容易循规蹈矩,喜欢独立思考;得分低的人喜欢熟悉的事物,并且比较传统。 - 宜人性(agreeableness):指个体对待他人的态度。得分高的人有同情心,注重和他人的合作;得分低的人喜欢竞争,会为信念或利益与他人斗争 - 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指个体做事的态度,扽分高的人做事有计划,有恒心,善于自律;得分低的人则容易转移兴趣和注意力,做事不拘小节。 Big-Seven - 外向性:指个体活跃、合群、乐观  - 善良:指个体利他、诚信、重感情 - 行事风格:指个体严谨、自制、沉稳 - 才干:指个体决断、坚韧、机敏 - 情绪性:指个体有耐性、直爽 - 人际关系:指对人热情、宽和 - 处事态度:指个体自信、淡泊名利 Big-Five 和Big-Seven 既有共同的成分,也有属于西方人和中国人的独特内涵 (三)认识社会 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我们能够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的特性以及在这样的社会中个体的可能反应,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滴适应社会 (四)认识生活的意义 生活的意义在于四个方面有优势: • 能够自主:做自己的事情能够自己决定么不是有他人决定 • 能力:能有足够的实力把自己决定的事情或者他人交代的任务完成 • 关系:在生活中和他人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而不是孤军奋战 • 自尊: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和积极的评价 二、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20C8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Freedman,从行为主义心理学视角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 认知革命之后:Myers,从社会认知的角度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怎么想,怎么相互影响以及怎样与别人相联系的科学。 国内的观点:吴江霖: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学活动的变化发展的科学。  沈德灿: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学、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心理学与常识 社会心理学与常识有很多的不同,之所以不同,有两种原因: • 与人类的非理性行为有紧密的关系:人类的行为并不是完全有意识与理性指引的。 • 意识形态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三)社会心理学的三个研究领域 1. 个体过程 2. 人际过程 3. 群体过程 三、社会心理学简史 (一)学派时期的社会心理学 (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假设与理论 对科学研究的假设有三个要求: • 第一,可证真伪。 • 第二,量化表达。 • 第三,简洁清晰。 评价一个理论好坏的标准有四个: • 准确性:理论如果不鞥准确滴预测现象发生规律,就不是一个好理论 • 一致性:用理论解释现象的时候不能前后矛盾,应该保持一致性。 • 简洁性:理论不能太复杂,应该简明扼要地对事件之间的关系做出描述 • 广泛性:理论应该能够解释一系列现象,不能直接是某些特殊的现象 理论的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 • 统和现有的知识 • 解释已有现象 • 预测性 • 指导研究方向 与=社会心理学家所建立的是更精确的 “ 微理论” ,这些理论强调人类行为的某一具体方面,能偶对这些行为作出预测,并可以通过实证研究加以检验。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取向  心理学中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强调的重点个体的心理学与行为团体或社会的影响 理解行为的途径分析心理状态、人格等分析社会变量,如地位、角色等 首要目标预测行为描述行为 方法以实验为主、兼调查调查和参与观察是主要方法 (三)社会科学研究的三个层面 1. 社会层面   在社会层面的研究中,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常常会认用比较广泛的因素来解释社会行为。社会心理学家则会更加关注人挤层面。社会学家会研究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变量的关系。而社会心理学家则会更加倾向于研究人们的行为和更为直接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1. 人际层面   社会心理学家常常用个体当时所处的情境及个体与周围他人的人际关系来解释行为。 1. 个人层面   一个人的特质可以用来解释他的行为,人格特质可以用来解释在相同情境下,人们为何采用不同的行为方式。临场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都研究人们如何在社会情境中应对焦虑或压力,都研究受压抑或不受压抑的个体在处理信息、对行为进行归因、寻求互动等方面的差异。 二、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生物理论 生物理论强调两个方面的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决定作用: • 本能 • 遗传差异 (二)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强调 经验对行为的影响,认为在任何情境下个体都会学到某种行为,并在多次学习之后成为习惯 ,个体将会采用惯用的方式作出反应,当类似的情景再度出现的时候。 1. 学习理论的机制 • 联结(association): 经典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 • 强化(reinforcement): 指人们学会一种 特别的行为 是因为这种行为伴随着 愉快、能满足某种需要或者可以避免某种不愉快的后果 。 强化是学习理论的核心 • 模仿(imitation): 个体通过 观察他人态度 及行为来学习社会态度与行为 模仿的发生 并不需要外界的强化 ,只须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便可以产生。在这里,模仿机制对于儿童是社会学系的重要机制,但是对成人来说,未必有效。 1. 学习理论的特点 • 学习理论强调过去的经验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忽略了当时的情景细节,假定行为主要由个人过去的学习经验而来。 • 学习理论倾向于将 行为的原因归于外在环境,而忽略个人对环境的主观感受 。它强调过去的外部事件与刺激的联结情形、早起对某种行为反应的强化过程以及个体曾接触过的行为模式等外在因素。 • 学习理论通常 只想解释外表的行为而非主观的心理状态 。 (三)诱因理论 1. 理性决策论(rational decision making theory) 理性决策论:在选择的时候,人们会顾及不同行为的利益及代价, 而以理性的方式作出最佳选择 , 也就是以最低代价获得最大利益 Edwards的预期价值论(expectancy value theory)最具有代表性:该理论认为,在决策的时候,人对下列两项因素所作出的判断结果为基础: • 某一决策各种可能后果的价值; • 某一决策后果真正实现的可能性大小 1. 交换理论(exchange theory) 这一理论将人际互动是为彼此所做的一连串理性决策。也就是说,人们之间的互动取决于 彼此对各种结果的代价及利益所做的评估 。 社会交换理论的重点在于强调 相对代价及利益 ,该理论在分析协商情景时很价值。 1. 需求满足理论(need satisfaction) 需求满足论认为每个人都有某种需求或动机 ,一个人之所以有某种行为,是因为这种行为能满足这些需求或动机。 以上三种诱因理论都说明了个体面对多种选择时,依照自己能从 各个行为方案中获得或损失多少利益来做决策 。与学习理论不同,诱因理论将重点放在 当时情境下的可能行为的相对利益与损失 。也就是说,诱因理论认为行为的起因在于 个人所处的环境 ,诱因论关心个人的内在状态而不是环境因素。 (四)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congnitive theory)认为人的行为会取决于对 社会环境的直觉和加工过程 。 人们常常将社会情境的直觉、想法、信念组成一个简单而又有意义的形式,就像对物体的直觉一样,并且可以将它变得有规律。它影响了一个人对社会情境的反应。而这个过程被称为 ^社会认知 (social congnitive)。 1. 两个基本原则 • 分类(categorization):人们知觉事物的时候,往往先根据一些简单的原则将事物进行分类。 • 聚焦(focus):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到主题上,忽略背景的影响。 人们往往存在着按照某种方式对事物加以组织的倾向,并且这种将事物加以组织的倾向非常强烈。 1. 两个重要的认知理论 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这个理论主要是想说明我们如何解释时间的原因 认知失调理论(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 ):这个理论主要解释当人们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时候,人们如何改变自己的态度。 (五)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角色理论强调 个体的行为是由其社会 ^ 角色  提供的 。 角色理论通过没有强调某种单一决定因素,二十从角色、角色期望、角色技能等方面的 相互关系 去解释行为的原因。角色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为什么人们的行为会随着她们在社会系统中的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在社会心理学中,与此比较接近的是社会认同理论。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选择 (一)问题的提出 人们往往从两个角度提出问题,一个是从理论中演绎出研究问题,另一个是从实践中提出问题。 (二)阅读文献 (三)研究方法选择 1. 相关研究 相关研究是指被动观察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相关可以分为正、负、零相关。 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 不能说明因果关系 ,并且有的时候有 中介因素 的影响。 1.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认为安排两种或多种在某一维度上的不同情景,并把被是随机分配到这些情境中,然后测量感兴趣的行为,并探寻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实验研究法最大的优点: 对变量有着严格的控制,所以避免了因果关系的混淆 ,并且结果可以 重复验证 ,有比较高的效度。 实验研究法需要控制的要求: 自变量可以操纵以及被试随机分配 。 (四)收集数据 1. 观察法 优点:简单易行,获取一手资料 缺点:特定种类的行为很难观察(私密行为);消耗时间长;范围内容特定 1. 调查法 优点:使用有代表性的样本,简单易行,可以收集大量资料 缺点:过分依赖自我报告,但是自我报告有时候不一定准确 1. 实验法 优点:得到的资料准确可信 缺点:如果样本没有代表性,则结论无法推广 在行为中,某种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叫做主效应,交互作用则是指某个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受这个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 1. 档案研究法 优点:可以排除情境对行为的影响 缺点:记录内容不完整,不够详细,搜集方式不够系统 1. 元分析方法 元分析方法:运用一套统计程序从一个 新的角度对已开展或已经报告的有关研究进行检验分析。 (五)研究设计 (六)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 样本的代表性:要采取 随机取样的方式 ,是每个人都有同等的被选择的机会,并且要崩要尽量 异质化 。 • 实验者偏差:在研究中要尽量采取 单盲或者双盲实验 ,使实验者的影响达到最小 • 被试偏差: 被试的社会赞许倾向会让她们试图揣摩实验者的研究意图 ,从而影响实验的有效性,所以最好不要让被试知道实验假设。 • 伦理问题:在研究中要尽量 避免对被试造成伤害 ,有时也会涉及欺骗的内容,实验的隐瞒一般是可以的,但是实验结束后有必要告知被试事实和研究目的。 (七)论文的撰写

心理学自考重点章节汇总

第一章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心理卫生?(P4) 2.心理卫生的对象是什么?(P4)全体社会成员。 3.心理卫生的内容有哪些?(P4)(4个方面) 4. 心理卫生有哪些种类?(P5-6)(根据年龄和社会功能划分) 5.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P20-22)(8点) 6.心理健康评估有哪些原则?(P23)(4点) 7.如何看待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原则?(P23-24)(6点) 8.心理卫生学的任务是什么?(P25-26)(3点) 9.健全人格的主要标志?(P22) 10.心理健康定义?(P22) 11.自我实现定义?(P13) 12.成熟者定义?(P17) 第二章 1.什么是心理障碍?(P27-28) 2.心理障碍的判别标准是什么?(P29-30) 3. 心理障碍有哪些种类?(P32) 4.心理障碍的发生原因是什么?(P34-42) 5.什么是心因性精神障碍?(P42-43) 6.什么是急性应激反应?有哪些表现?(P43) 7.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哪些表现?(P44) 8.什么是适应性障碍?(P45) 9.什么是神经症?(P45-46) 10.什么是焦虑性神经症(P46-47) 11.什么是恐怖性神经症?(P48-50) 12.什么是强迫性神经症?(P50-52) 13.什么是抑郁性神经症?(P53-54) 14.什么是疑病性神经症?(P54) 15.什么是神经衰弱?(P56-57) 16.什么是癔症?(P58-60) 17.如何治疗? 18.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包括哪些种类?(P60) 19.什么是器质性精神障碍?(P61) 20.什么是精神分裂症?(P61-63) 21.什么是情感性精神障碍?(P63-64) 22.什么是人格障碍?分哪些类型?(P65-66) 23.什么是偏执型人格障碍?(P66) 24.什么是分裂样人格障碍?(P67) 25.什么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P67) 26.什么是冲动性人格障碍?(P67) 27.什么是表演型人格障碍?(P68) 28.什么是强迫型人格障碍?(P68) 29.什么是焦虑型人格障碍?(P68) 30.什么是依赖型人格障碍?(P68) 31.人格障碍的预防和治疗? 第三章 1.胎儿的感觉有哪些? 2.胎儿的活动有哪些? 3.妊娠期孕妇的情绪对胎儿发育有何影响?(P76-78) 4.孕妇对妊娠的态度对胎儿发育有何影响??(P79) 5.孕妇的行为对胎儿发育有何影响?(P81-82) 6.父亲的行为对胎儿发育有何影响?(P83) 7.如何维护孕妇的心理和生理保健?(P84-86) 8.什么是胎教?(P86) 9.胎教方法有哪些?如何实施?(P88-91) 10.实施胎教应注意什么?(P92) 第四章 1.婴儿的身心发展有何特点?(P95-96) 2.婴儿期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P99-103) 3.幼儿的生理和心理有何特点?(P104-106) 4.幼儿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P107-110) 5.游戏有哪4种? 6.学龄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何特点?(P112-113) 7.学龄期儿童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P114-120) 8.儿童期常见的心理发育障碍有哪几种?(P120-121) 9.儿童行为障碍和品行障碍有哪些?(P121-127) 10.如何矫正说谎? 11.如何治疗口吃? 12.儿童睡眠障碍有哪些表现?(P127-128) 13.什么是儿童多动症?(P129) 14.多动症儿童与好动儿童有哪些区别?(P130) 15.儿童情绪障碍有哪些表现?(P133-134) 16.什么是儿童抽动障碍?(P134-135) 17.什么是儿童孤独症?(P136-137) 第五章 1.青春期的心理有何特点?(P139-141) 2.青春期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P143-149) 3.青年期的心理有何特征?(P150-153) 4.青年期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P153-158) 第六章 1.中年期的心理有哪些特点?(P160-161) 2.中年人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哪些?(P161-163) 3.中年期的心理保健包括哪些内容?(P164-166) 4.什么是更年期综合症?(P166-167) 5.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心理障碍发生原因有哪些?(P168-169) 6.更年期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P169-170) 7.老年期的心理有何特征?(P171-174) 8.影响老年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P174-179) 9.老年期的心理保健包括哪些内容?(P197-186) 第七章 1.爱情的内涵是什么?(P190) 2.择偶心态有哪些?(P190) 3.两性交往的过程分几个阶段? 4.影响恋爱的因素有哪些?(P195-198) 5.如何看待恋爱?(P199) 6.如何对待单相思?(P203) 7.如何对待失恋?(P205-206) 8.婚姻关系的发展分几阶段?(P207-208) 9.影响婚姻稳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209-211) 10.如何处理好婚姻关系?(P211-215) 11.家庭的类型有哪几种?(P216-218) 12.家庭的功能表现在哪4个方面?(P217-218) 13.什么是家庭的生命周期?(P219) 14.健康家庭有何特点?(P220-223) 15.如何维护健康的家庭?(P223-224) 第八章 1.如何对儿童进行性教育?(P227-228) 2.青春期性意识的发展分几个阶段?(P229-230) 3.青年性意识的困扰包括哪些内容?应如何对待? 4.如何保持夫妻间的性和谐? 5.性功能障碍有哪些表现?如何治疗? 6.什么是性心理障碍?有何特点?分哪3类?(P250-251) 7.性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九章 1.什么是考试焦虑?如何处理?(P261-262) 2.什么是学校恐怖症? 3.如何维护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P263-265) 4.教师的心理卫生要注意哪些方面? 5.驾驶员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 6.海员的心理障碍有哪些? 7.习行职业有何特点? 8.如何维护飞行员的心理健康? 第十章 1.什么是人格?(P280) 2.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有哪些?(P281-285) 3.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P286-289) 4.情绪控制和调节的方法有哪些?(P291-297) 5.什么是社会支持?(P296) 6.贝克的理性认知重建包括哪些内容?(P295-296) 7.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有哪些种类?(P298-306) 8.什么是应付?(P307) 9.什么是心理危机?什么是危机干预?(P310) 10.如何评估危机? 11.危机干预技术有哪些? 第十一章 1.什么是心理咨询?(P317) 2.心理咨询的形式有哪些?(P317-318) 3.心理咨询有哪些原则?(P319-321) 4.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有何区别?(P321-322) 5.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技巧有哪些?(P322-328) 6.会谈技术和技巧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倾听?如何询问?如何对待沉默?)(P329-335) 7.心理咨询中的影响性技巧有哪些?(P336-338) 8.心理咨询一般包括哪6个阶段? 9.心理咨询人员需要具备什么资格? 10.心理咨询机构设置有哪些需求?

很多小伙伴问,关于自考本科心理学需要考哪些科目 自考心理学知识点的相关问题,今天本站编辑就给大家整理了关于自考本科心理学需要考哪些科目 自考心理学知识点全部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自考本科心理学需要考哪些科目自考心理学主要有以下科目:一、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第二版)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三、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四、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杨治良,浙江教育出版社《实验心理学》,张学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五、心理统计学:《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六、心理测量学:《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琦,暨南大学出版社;以上书目是首推书目,是心理学考研最基本的一定要看。以下是扩充知识面的参考性读物,起辅助作用:普心:《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导论》,梁宁建,上海教育出版社;发心:《发展心理学》,(精装)林崇德,浙江教育出版社;《儿童心理学》,朱智贤,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心:《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多因素实验设计》,舒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人民教育出版社。测量:《心理测量学》,郑日昌,人民教育出版社。心理学是统考,应用心理、发展心理、基础心理考试用书都一样初试:全国统考政治、英语、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300分。扩展资料:自学考试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1、公共基础课:所有专业或者同类专业应考者都必须参加的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英语(二)》、《政治经济学》等。公共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内容提供方法论不可少的课程。2、专业基础课:该专业考生要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基础课是为了应考者掌握专业的知识,学习专业的科学技术,发展我们有关能力打下基础。像工商企业管理(本)专业中的《管理学原理》和电子商务专业的《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这类的,就属于基础课了。3、专业课: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本课程(简称专业课)。4、选修课:有限制的选择自己需要的科目进行学习。选修科目的选择是有限制的,只能在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内选择。简单说就是给我们一些选修科目,自己挑着学。考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想考的科目。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自学考试心理学自考有哪些内容呢?1.专科课程及学习方法 2001年开始执行(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考试计划)规定,心理学专业除3门政治课和“大学语文(专)”、“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必修课外,专业课程有11门,即“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二)、“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发展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组织管理心理学”。在“实验心理学”考试通过之后,还要参加“心理实验”的实践。“普通心理学”概括了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介绍了最普遍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学习其他心理学课程的基础;“社会心理学(二)”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实验心理学”介绍了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方法和基本的研究成果。通过“实验心理学”的学习,让自考生初步了解设计研究课题实验方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心理统计”介绍的是心理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心理测量”介绍了制定心理测量量表的科学程序和常用的智力、特殊能力,以及人格测量量表;“发展心理学”讲的是从婴幼儿到成人乃至一生的心理发展历程,重点是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应用心理学”概括地说明了心理学的各个应用领域及其基本内容;“教育心理学”说明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与其有关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相互关系,也就是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为人的健康服务;“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介绍了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以及有关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组织管理心理学”研究针对组织进行管理的过程,它包括组织的计划、指导、激励和控制等,也就是要为组织提供正确的管理原则和有效的管理方法。 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一定要学好,它们是进一步深造的基础。特别是“普通心理学”,它更是基础的基础,要学好,还要先学。学了“普通心理学”再学其他课程,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社会心理学(二)”容易理解,又让我们知道心理现象受社会制约的一面,可以先学。“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需要较多的知识作基础,应该放在较后的阶段学习。“心理统计”要放在这两门课之前学习,因为它讲的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要在这两门课中应用。没有统计的知识,“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难于理解。至于心理学的其他专业课,不管是基础理论还是应用心理学课,在内容上都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关系,难易程度也没有较大差别,在安排学习时,和较难的基础理论课程做到难易搭配,让每次考试时负担均匀就可以了。 成人的在职学习比全日制在校生的学习有更多的困难,工作和家务容易分心,学习时间也难以保证。要学习好就要有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坚强的意志。学习安排要合理,学习方法也要改善。高等教育知识的学习更注重理解,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知识的。背诵是为了理解得准确,应用得熟练,而不是为了死记。 2.本科课程及学习方法 心理学本科开设的课程与专科的课程紧密衔接,又不断加深。除了两门政治课和外语课以外,还有12门专业课,即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和“心理学史”;应用心理学课程包括临床心理学的课程“变态心理学”、“心理治疗”,还包括社会心理学的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人事测量”、“市场调查”、“消费与广告心理学”,此外还有“工程心理学”和“环境心理学”。就应用心理学领域而言,本科阶段还是把重点放在三个方面,即教育、医疗卫生和管理。虽然没有专门开设学校教育方面的课程,但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来说,管理和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也是必修的。学好这些知识必须以专科阶段的学习为基础,特别要以“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和“心理统计”为基础。如果没有这些课程做基础,像“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和“心理学史”等课程是很难接受的。所以必须强调专科阶段要学好专业基础理论课。 就本科课程的内容而言,“生理心理学”讲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让自考生了解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心理学史”介绍心理学思想产生与发展的概况,以及近现代各心理学派别的基本主张,帮助自考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学理论观点;“心理实验设计”则侧重于培养自考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知心理学”是半个世纪以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它系统地探讨了人类的认知过程,并把心理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成为当前认知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认知心理学”对自考生了解心理学的新进展,学习和掌握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方法有很大帮助;“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及行为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为正确理解正常的心理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心理异常的有效治疗和预防,“变态心理学”都是必要的知识基础;“心理治疗”介绍了心理障碍的咨询与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是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组织要取得胜利,首先要获得高质量的、一流的人才。因而,客观、可靠、有效地甄别人才,发动员工积极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是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懂得的知识。“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测量”为管理工作者提供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3“市场调查”为企、事业单位收集信息,分析市场提供决策依据的方法。“市场调查”课程介绍了市场调查的理论、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步骤,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消费与广告心理学”介绍了影响消费行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介绍了消费心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广告。包装的设计、品牌的创立,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以及营销等领域;“工程心理学”则以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为立足点,阐述人的因素在工业与工作环境中的重要意义。它对于提高人的认知功效,改进人一机系统的设计,改善工作环境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环境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于进行环境规划,消除污染、噪音等紧张环境的影响,以及在加速、超负荷、低压、失重、高温、高空等特殊环境对人的影响。 心理学专科毕业的自考生学习本科的课程时可以不论先后的顺序,只是基本理论课难些,应用课容易理解些,两者应该搭配着学,负担均匀。非心理学专业毕业的自考生,应该在先学专科的几门基础理论课以后,再学本科的课程,不然会给本科课程的学习带来困难。按照专业考试计划,教育学、医药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类各专业的专科毕业生接考心理学专业本科,需加考专科中的“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三门课程;其他专业的毕业生除这三门课外,还要加考“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两门课程。只有在取得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笔试课程及实践环节考核(包括毕业论文)合格成绩后,方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毕业论文成绩优良以上且一次通过,方可申请学士学位。 参考资料:xazk/200607/13/012_001498.html心理学自考有哪些内容呢?1.专科课程及学习方法 2001年开始执行(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考试计划)规定,心理学专业除3门政治课和“大学语文(专)”、“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必修课外,专业课程有11门,即“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二)、“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发展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组织管理心理学”。在“实验心理学”考试通过之后,还要参加“心理实验”的实践。“普通心理学”概括了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介绍了最普遍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学习其他心理学课程的基础;“社会心理学(二)”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实验心理学”介绍了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方法和基本的研究成果。通过“实验心理学”的学习,让自考生初步了解设计研究课题实验方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心理统计”介绍的是心理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心理测量”介绍了制定心理测量量表的科学程序和常用的智力、特殊能力,以及人格测量量表;“发展心理学”讲的是从婴幼儿到成人乃至一生的心理发展历程,重点是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应用心理学”概括地说明了心理学的各个应用领域及其基本内容;“教育心理学”说明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与其有关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相互关系,也就是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为人的健康服务;“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介绍了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以及有关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组织管理心理学”研究针对组织进行管理的过程,它包括组织的计划、指导、激励和控制等,也就是要为组织提供正确的管理原则和有效的管理方法。 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一定要学好,它们是进一步深造的基础。特别是“普通心理学”,它更是基础的基础,要学好,还要先学。学了“普通心理学”再学其他课程,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社会心理学(二)”容易理解,又让我们知道心理现象受社会制约的一面,可以先学。“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需要较多的知识作基础,应该放在较后的阶段学习。“心理统计”要放在这两门课之前学习,因为它讲的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要在这两门课中应用。没有统计的知识,“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难于理解。至于心理学的其他专业课,不管是基础理论还是应用心理学课,在内容上都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关系,难易程度也没有较大差别,在安排学习时,和较难的基础理论课程做到难易搭配,让每次考试时负担均匀就可以了。 成人的在职学习比全日制在校生的学习有更多的困难,工作和家务容易分心,学习时间也难以保证。要学习好就要有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坚强的意志。学习安排要合理,学习方法也要改善。高等教育知识的学习更注重理解,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知识的。背诵是为了理解得准确,应用得熟练,而不是为了死记。 2.本科课程及学习方法 心理学本科开设的课程与专科的课程紧密衔接,又不断加深。除了两门政治课和外语课以外,还有12门专业课,即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和“心理学史”;应用心理学课程包括临床心理学的课程“变态心理学”、“心理治疗”,还包括社会心理学的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人事测量”、“市场调查”、“消费与广告心理学”,此外还有“工程心理学”和“环境心理学”。就应用心理学领域而言,本科阶段还是把重点放在三个方面,即教育、医疗卫生和管理。虽然没有专门开设学校教育方面的课程,但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来说,管理和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也是必修的。学好这些知识必须以专科阶段的学习为基础,特别要以“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和“心理统计”为基础。如果没有这些课程做基础,像“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和“心理学史”等课程是很难接受的。所以必须强调专科阶段要学好专业基础理论课。 就本科课程的内容而言,“生理心理学”讲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让自考生了解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心理学史”介绍心理学思想产生与发展的概况,以及近现代各心理学派别的基本主张,帮助自考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学理论观点;“心理实验设计”则侧重于培养自考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知心理学”是半个世纪以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它系统地探讨了人类的认知过程,并把心理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成为当前认知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认知心理学”对自考生了解心理学的新进展,学习和掌握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方法有很大帮助;“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及行为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为正确理解正常的心理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心理异常的有效治疗和预防,“变态心理学”都是必要的知识基础;“心理治疗”介绍了心理障碍的咨询与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是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组织要取得胜利,首先要获得高质量的、一流的人才。因而,客观、可靠、有效地甄别人才,发动员工积极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是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懂得的知识。“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测量”为管理工作者提供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3“市场调查”为企、事业单位收集信息,分析市场提供决策依据的方法。“市场调查”课程介绍了市场调查的理论、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步骤,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消费与广告心理学”介绍了影响消费行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介绍了消费心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广告。包装的设计、品牌的创立,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以及营销等领域;“工程心理学”则以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为立足点,阐述人的因素在工业与工作环境中的重要意义。它对于提高人的认知功效,改进人一机系统的设计,改善工作环境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环境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于进行环境规划,消除污染、噪音等紧张环境的影响,以及在加速、超负荷、低压、失重、高温、高空等特殊环境对人的影响。 心理学专科毕业的自考生学习本科的课程时可以不论先后的顺序,只是基本理论课难些,应用课容易理解些,两者应该搭配着学,负担均匀。非心理学专业毕业的自考生,应该在先学专科的几门基础理论课以后,再学本科的课程,不然会给本科课程的学习带来困难。按照专业考试计划,教育学、医药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类各专业的专科毕业生接考心理学专业本科,需加考专科中的“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三门课程;其他专业的毕业生除这三门课外,还要加考“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两门课程。只有在取得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笔试课程及实践环节考核(包括毕业论文)合格成绩后,方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毕业论文成绩优良以上且一次通过,方可申请学士学位。 参考资料:xazk/200607/13/012_001498.html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2017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所以心理学处在中间位置,因而叫做中间科学或者边缘科学。 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基础心理学的知识点,一起来看看! 1.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实践意义:通过科学的认识心理现象,我们在实践中就可以引导人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并且可以运用心理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指导不同领域的实践。 7.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 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1)普通心理学:①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以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②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③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方法。 (2)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活动引起的生理功能的变化。 (3)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和人心理个体发展『毕生发展心理学』 (4)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5)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6)工程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现代技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实现人、机器、环境系统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 (7)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的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 8.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中间学科? (1)学科分类中通常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部类。心理学要研究心理现象的物质本体,及心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和手段都和自然科学一样,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2)人又是社会的实体,人的心理的发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此外心理学还研究团体心理和社会心理,这些心理现象更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自考的考试课程中《教育心理学》难不难?它的主要考点是什么?第一章是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部分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的本质是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与教互动的过程模型)关注的是学与教的互动。(1)五事①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影响学习和教学过程)②教师: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主导教学过程)③教学内容:在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中所表现的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所传递的主要信息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的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空间布局)、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组织(2)三个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和教学信息的互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与评价;教学中对教学的监控与分析;教学后的检测与反思)4、学与教的互动:五个因素影响三个过程,三个过程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它可以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教育实践。1、帮助教师准确理解问题2、为实践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和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开展研究第三部分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启动期(1920年代以前)代表作:《桑德代克事件:教育心理学》1903年出版,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它还没有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3)成熟期(60-70年代)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4)完美时期(80年代以后)布鲁纳: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个方面)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材(1924)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心理学重点章节汇总

考试重点如下:

1、心理学基本理论,心理学史,心理过程,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个性心理学,心理测量。

2、当代心理学进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理论心理学,现代心理学流派,实验心理学专题,认知心理学专题,个性心理学专题。

心理与行为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第一章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心理卫生?(P4) 2.心理卫生的对象是什么?(P4)全体社会成员。 3.心理卫生的内容有哪些?(P4)(4个方面) 4. 心理卫生有哪些种类?(P5-6)(根据年龄和社会功能划分) 5.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P20-22)(8点) 6.心理健康评估有哪些原则?(P23)(4点) 7.如何看待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原则?(P23-24)(6点) 8.心理卫生学的任务是什么?(P25-26)(3点) 9.健全人格的主要标志?(P22) 10.心理健康定义?(P22) 11.自我实现定义?(P13) 12.成熟者定义?(P17) 第二章 1.什么是心理障碍?(P27-28) 2.心理障碍的判别标准是什么?(P29-30) 3. 心理障碍有哪些种类?(P32) 4.心理障碍的发生原因是什么?(P34-42) 5.什么是心因性精神障碍?(P42-43) 6.什么是急性应激反应?有哪些表现?(P43) 7.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哪些表现?(P44) 8.什么是适应性障碍?(P45) 9.什么是神经症?(P45-46) 10.什么是焦虑性神经症(P46-47) 11.什么是恐怖性神经症?(P48-50) 12.什么是强迫性神经症?(P50-52) 13.什么是抑郁性神经症?(P53-54) 14.什么是疑病性神经症?(P54) 15.什么是神经衰弱?(P56-57) 16.什么是癔症?(P58-60) 17.如何治疗? 18.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包括哪些种类?(P60) 19.什么是器质性精神障碍?(P61) 20.什么是精神分裂症?(P61-63) 21.什么是情感性精神障碍?(P63-64) 22.什么是人格障碍?分哪些类型?(P65-66) 23.什么是偏执型人格障碍?(P66) 24.什么是分裂样人格障碍?(P67) 25.什么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P67) 26.什么是冲动性人格障碍?(P67) 27.什么是表演型人格障碍?(P68) 28.什么是强迫型人格障碍?(P68) 29.什么是焦虑型人格障碍?(P68) 30.什么是依赖型人格障碍?(P68) 31.人格障碍的预防和治疗? 第三章 1.胎儿的感觉有哪些? 2.胎儿的活动有哪些? 3.妊娠期孕妇的情绪对胎儿发育有何影响?(P76-78) 4.孕妇对妊娠的态度对胎儿发育有何影响??(P79) 5.孕妇的行为对胎儿发育有何影响?(P81-82) 6.父亲的行为对胎儿发育有何影响?(P83) 7.如何维护孕妇的心理和生理保健?(P84-86) 8.什么是胎教?(P86) 9.胎教方法有哪些?如何实施?(P88-91) 10.实施胎教应注意什么?(P92) 第四章 1.婴儿的身心发展有何特点?(P95-96) 2.婴儿期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P99-103) 3.幼儿的生理和心理有何特点?(P104-106) 4.幼儿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P107-110) 5.游戏有哪4种? 6.学龄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何特点?(P112-113) 7.学龄期儿童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P114-120) 8.儿童期常见的心理发育障碍有哪几种?(P120-121) 9.儿童行为障碍和品行障碍有哪些?(P121-127) 10.如何矫正说谎? 11.如何治疗口吃? 12.儿童睡眠障碍有哪些表现?(P127-128) 13.什么是儿童多动症?(P129) 14.多动症儿童与好动儿童有哪些区别?(P130) 15.儿童情绪障碍有哪些表现?(P133-134) 16.什么是儿童抽动障碍?(P134-135) 17.什么是儿童孤独症?(P136-137) 第五章 1.青春期的心理有何特点?(P139-141) 2.青春期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P143-149) 3.青年期的心理有何特征?(P150-153) 4.青年期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P153-158) 第六章 1.中年期的心理有哪些特点?(P160-161) 2.中年人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哪些?(P161-163) 3.中年期的心理保健包括哪些内容?(P164-166) 4.什么是更年期综合症?(P166-167) 5.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心理障碍发生原因有哪些?(P168-169) 6.更年期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P169-170) 7.老年期的心理有何特征?(P171-174) 8.影响老年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P174-179) 9.老年期的心理保健包括哪些内容?(P197-186) 第七章 1.爱情的内涵是什么?(P190) 2.择偶心态有哪些?(P190) 3.两性交往的过程分几个阶段? 4.影响恋爱的因素有哪些?(P195-198) 5.如何看待恋爱?(P199) 6.如何对待单相思?(P203) 7.如何对待失恋?(P205-206) 8.婚姻关系的发展分几阶段?(P207-208) 9.影响婚姻稳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209-211) 10.如何处理好婚姻关系?(P211-215) 11.家庭的类型有哪几种?(P216-218) 12.家庭的功能表现在哪4个方面?(P217-218) 13.什么是家庭的生命周期?(P219) 14.健康家庭有何特点?(P220-223) 15.如何维护健康的家庭?(P223-224) 第八章 1.如何对儿童进行性教育?(P227-228) 2.青春期性意识的发展分几个阶段?(P229-230) 3.青年性意识的困扰包括哪些内容?应如何对待? 4.如何保持夫妻间的性和谐? 5.性功能障碍有哪些表现?如何治疗? 6.什么是性心理障碍?有何特点?分哪3类?(P250-251) 7.性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九章 1.什么是考试焦虑?如何处理?(P261-262) 2.什么是学校恐怖症? 3.如何维护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P263-265) 4.教师的心理卫生要注意哪些方面? 5.驾驶员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 6.海员的心理障碍有哪些? 7.习行职业有何特点? 8.如何维护飞行员的心理健康? 第十章 1.什么是人格?(P280) 2.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有哪些?(P281-285) 3.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P286-289) 4.情绪控制和调节的方法有哪些?(P291-297) 5.什么是社会支持?(P296) 6.贝克的理性认知重建包括哪些内容?(P295-296) 7.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有哪些种类?(P298-306) 8.什么是应付?(P307) 9.什么是心理危机?什么是危机干预?(P310) 10.如何评估危机? 11.危机干预技术有哪些? 第十一章 1.什么是心理咨询?(P317) 2.心理咨询的形式有哪些?(P317-318) 3.心理咨询有哪些原则?(P319-321) 4.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有何区别?(P321-322) 5.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技巧有哪些?(P322-328) 6.会谈技术和技巧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倾听?如何询问?如何对待沉默?)(P329-335) 7.心理咨询中的影响性技巧有哪些?(P336-338) 8.心理咨询一般包括哪6个阶段? 9.心理咨询人员需要具备什么资格? 10.心理咨询机构设置有哪些需求?

劳动社会学自考重点章节汇总

个人觉得都是比较难的 自考的话 就是要多看书的 其他没有什么的 很多都是课本上面的

第一章。是以研究劳动这一社会现象与所构成的劳动问题为对象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形成于19世纪20到30年代。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考试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会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劳动经济学的学习,绩效管理,薪酬和福利,培训和发展,招聘与配置,人力资源规划,劳动法,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百度地图

自考劳动法的重点章节是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第五章特别规定。 自考命题 1.自考大多是参照普通全日制高校的水平层次来命题。 自考为的就是考验考生是否达到同等知识水平,命题和考试大纲比较接近,考验的是学生的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和全日制的合格分数线相同,严格按照全日制考试来要求考生。 2.自考的命题范围 自考命题一般不会超过考试大纲和教材,为的就是让每道题考生都有能力答出来,查看考生是否复习到位。 3.自考试题类别 自考试题分为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两种类型。 有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等。主要的考验考生知识的掌握,答案固定,都是教材中的知识点。 有简答题、论述题等。主要考验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叙述能力。这类题型大都要求考生将知识点与问题相融合,更加灵活的去答题。 因此,自考试卷命题并不全是全国统一命题!全国统一命题只能算是自考试卷命题形式的一种,自考是由不同种类的命题方式相结合,各省的试卷有它自己的特色。 有的考生会担心了,会不会不同地区自考难度也不一样呢? 不要担心,自考命题会围绕考试大纲来进行,考试难度不会超过考试大纲和教材,一般简单的基础题占70%左右。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   索引序列
  •   社会心理学自考重点章节汇总
  •   社会心理学自考重点章节总结
  •   心理学自考重点章节汇总
  •   自考心理学重点章节汇总
  •   劳动社会学自考重点章节汇总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