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现代公文写作自考重点笔记

现代公文写作自考重点笔记

发布时间:

现代公文写作自考重点笔记

发布时间:

现代公文写作自考重点笔记

命令:简称令,是领导机关颁发的具有强制执行性质的指挥性公文。 公布令:也可称为发布令或颁布令,它适用于国家公布法律,国家行政机关发布根据法律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规章。 嘉奖令:是领导机关为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人员或集体而发布的命令。 议案:是有议案提出权的机构或人民代表,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的建议性公文。 决定:是党政机关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决策和安排的指导性公文。 个案型决定:对某些性质重要、影响较大的个人或事件作出的决定,目的是引起注意或警惕,扩大正面影响,缩小消极影响。 决议:是经领导机构主持召开的会议通过的对重要事项进行决策部署的指导性公文。 指示: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指导工作的公文。 意见:是党政机关对重要事项发表的对工作有指导性质的文件。 公告:是机关、团体向公众宣布重要事项的告知性文件。 通告:是机关、团体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事项的告知性文件。 涉及法定事项的公告、通告:在宪法、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力范围内,有关机构可以发布公告、通告,规定一些事项,有关人员必须遵守。 知照性公告、通告:这类公告、通告发布的目的,只是让群众或者有关人员知道,并不需要大家去遵守或者执行。 公报:是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重大事件的告知性文件。 会议公报:一般用以公布党的重要会议召开的情况及会议所作的决定。 统计公报:用来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情况的统计数字。 外交公报: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政党、团体等在会谈或交往后发表的文件,主要公布会谈各方的观点及取得的共识。 通知:是向特定受文对象告知或转达有关事项或文件,让对象知道或执行的公文。 发布性通知:用于发布行政规章制度及党内规章制度。 批转性通知:用于上级机关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如请示、报告等)给所属有关人员,让他们周知或执行。 转发性通知:用于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给所属有关人员,让他们周知或执行。 指示性通知:用于上级机关指示下级机关如何开展工作。 任免性通知:用于任免和聘用干部。 事务性通知:用于处理日常工作中带事务性的事情。 通报:是在一定范围内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事项的告知性文件。 表彰先进型通报:用于表彰个体或群体的先进人物,公布他们的事迹,宣布给他们的奖励,分析他们的先进思想,指出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批评错误型通报:用于批评犯错误的个人或群体,公布他们的错误事实,宣布给他们什么处分,分析错误的性质,指明应吸取的教训。 传达事项型通报:用于将领导掌握的精神或情况传达给下属,以便下属在开展工作、处理问题时能做到心中有数。

第一章 公文 1 公文法定的作者是指起草公文的文书人员。 答:命题错误。理由:公文法定的作者指的是依据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章程、决定成立的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法定的职能权利和担负一定的任务、义务的机关、组织或代表机关组织的领导人。 2 上行文就是指下级机关向它所属的上级领导机关所发出的公文。 答:命题错误。理由:上行文不仅指下级机关向它所属的上级领导机关所发出的公文,而且也指下级业务部门向它所属的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所发出的公文。 3 指挥性公文是指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或群众发出的用以领导和指导工作的公文。这类公文主要有命令、规定、通报、函等。 答:命题错误。理由:指挥性公文主要包括命令、指示、决定、意见、批复和政策性通知等。题干中提到的规定是规范性公文;通报、函属于知照性公文。 第二章 公文写作 1 公文写作所体现的是公文撰写者个人的主观感受。 答:命题错误。理由:公文写作是出于机关领导集体的意图和愿望,是领导机关集体意志的体现。 2 重要会议的报告、总结,重大方针政策性决定、决议,布置全局性工作的指示,往往由多人共同讨论、构思和准备材料,最后由一人执笔起草。 答:命题错误。理由:题干中提到的文件通常是由起草小组共同酝酿,多人分工执笔,一人统筹贯穿成文的。 3 公文写作的时限性就是指任何公文都要快写快发。 答:命题错误。公文写作的时限性并不是说任何公文都要快写快发,还要求要适时。 4 机关工作中形成的公文,当它们的现实执行效用完成后,就失去了利用价值可以废弃了。 答:命题错误。理由:绝大多数公文当它们的现实执行效用完成后,对今后工作有考察价值的都需要整理归档保存,重要公文还必须长期保存或永久保存。 第三章 公文的体式与稿本 1 几个机关联合发文,应当在公文眉首部分标明几个机关的发文字号。 答:命题错误。几个机关联合发文时,只标明主办机关发文字号。公文除其固定规范格式外,只有四种特定格式,即信函式格式、命令格式、会议纪要格式。 2 所有公文都必须标识签发人姓名。任何公文的格式都是无区别的。 答:命题错误。理由:签发人标识仅在上报的公文中出现。 3 当正文之后的空白处容不下印章的位置时,可将印章加盖在下一空白页上,只需在该空白页第一行顶格标识“此也无正文”即可。 答:命题错误。理由:《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明确规定了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位置时,应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务使印章与正文在同一页出现。 第四章 公文的行文规范 1 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 答:命题正确。理由:《办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责范围确定”。这是我国党政机关行文关系的基本原则。 2 对直接上级机关进行检举、控告时可使用越级上行文这种行文方式。 答:命题正确。理由:越级上行文就是指在非常必要的时候,下级机关可以越过自己的直接上级领导机关,向更高一级的领导机关直至中央的一种行文方式。对直接上级机关进行检举、控告就要使用越级行文。 3 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若需其他相应机关阅知或文件内容涉及其他机关部门的业务范围时可多头主送。 答:命题错误。理由:机关的行文应分清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向上级机关的行文,或者要求对方机关办理答复的公文,应当主送一个机关,以便收文机关能及时迅速地进行处理。若需其他相关的上级机关阅知或文件内容涉及其他机关部门的业务范围,可以抄送,但切勿多头主送。否则,谁也不批,谁也不理,结果误时误事。 4 当主送机关是直属下级机关的,其行文可使用“报告”这种公文名称。 答:命题错误。理由:“报告”属于上行文种,因此当主送机关是直属上级机关的,其行文可使用“报告”这种公文名称。 5 在人、财、物等方面握有一定实权的机关或部门,可与级别高的机关或部门联合行文。 答:命题错误。理由:联合行文的各机关或部门必须都是同级的,不同级别的机关或部门不能联合行文,即使是那些在人、财、物等方面握有一定实权的机关或部门,也不能与级别高的机关或部门联合行文。 第五章 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上) 1 发布命令的必须是具有县级以上级别的国家权利机关的执行机关。 答:命题错误。理由:命令的权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布命令的必须是具有乡级以上级别的国家权利机关的行政机关;二是命令的内容重要且具有不可更改性。 2 决议和决定形成的程序完全一样。 答:命题错误。理由:决议必须由会议通过,而决定可以由会议作出,也可以由领导机构在职权范围内作出。因此,二者形成的程序不完全一样。 3 议案的签署,提议案人可以是机关,也可以是机关首脑。 答:命题正确。理由:决议必须由会议通过,而决定可以由会议作出,也可以由领导机构在职权范围内作出。因此,二者形成的程序不完全一样。 4 议案提请审议事项,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项。 答:命题错误。理由:议案的内容必须单一,即一个议案提请审议一个事项,否则就会给会议带来困难。 第六章 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中) 1 一般公告公布的都是比较重大的事情,而通告公布的虽次于公告,但在其适用范围内,也是重要的事情。 答:命题正确。理由:公告和通告是代表政府或一定的机构发布的,其内容涉及较多群众,因而必须是重要的事情才可以使用公告、通告的形式发布。公告公布的都是比较重大的事情,通告公布的次于公告,但也是重要的事情。一般性的事情,可以使用通知或其他形式。 2 公告一般由国家各级政权机构发布,涉及地方法规的,必须由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一般机关团体,不能随意发布公告。 答:命题错误。理由:涉及地方法规的公告,必须由省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县级人民代表大会无权审批。 3 知照性公告、通告发布的目的,只是让群众或者有关人员知道,并不需要大家去遵守或执行。 答:命题正确。知照性公告、通告发布的目的,只是让群众或有关人员知道,并没有强制性的遵守或者去执行。它不同于涉及法律事项的公告、通告。 4 公告、通告要一事一告,即内容限于谈一件事或一个问题,不要把性质不同的事放在一起。 答:命题正确。理由:公告、通告要符合权限,一事一告,即内容限于谈一件事或一个问题,不要把性质不同的事放在一起。否则,将造成混乱,使问题复杂化。 5 公告、通告的署名和日期,一般放在全文最后居中的位置。 答:命题错误。理由:公告、通告的署名和日期,一般放在全文最后的右下角,但如果标题部分已显示,则最后可以不再另署。 6 通报可以在公布范围内张贴,社会影响大的也可以登报。 答:命题正确。理由:通报是在一定范围内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事项的告知性文件。它可以在公布范围内张贴,社会影响大的也可以登报。 第七章 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下) 1 汇报工作时,应主要写清要报告的事实,汇报者的看法可有可无,不占主要地位。 答:命题正确。理由:报告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因而一定要实事求是,不可夸大或缩小事实,因此汇报者的看法可有可无,不占主要地位。 2 表态性批复,不论上级“同意”或者“不同意”,都应该略说明理由。 答:命题错误。理由:表态性批复,主要是答复请求批准类的请示,或同意,或不同意。同意的不必再说理由,不同意的一般要略说理由。 3 批复的时间性比较强,所以要本着急件急办的原则,及时处理各类请示。 答:命题正确。理由:批复要及时,即时间性比较强,所以要本着急件急办的原则,及时处理各类请示。 4 拟写会议纪要,是所有会议的必要组成部分。 答:命题错误。理由:拟写会议纪要并非所有会议的必要组成部分,一般是较多人关注或波及面较广的会议,在没有新闻公布会议内容,也没有发布会议决议、决定等的情况下,可以用会议纪要的形式,即在会议的情况、精神、决议等,或加以公布,或向上汇报,或向下传达,让人们据以了解会议情况。 5 规定,在行政系统,可以单独行文。 答:命题错误。理由:规定在党的系统可以单独行文;在行政系统,就要以“令”、“决定”或“通知”的形式发布,和它们同时行文。 第八章 机关其他常用文书的写作(上) 1 计划的标题可以省掉机关名称或适用时间,也可省略内容的类别和文种名称。 答:命题错误。理由:完整的计划标题由机关名称、适用时间、内容类别、文种名称四部分组成。也有一些标题省略机关名称或适用时间,但不能省略内容类别和文种名称,且省略的部分必须在计划的正文中显示。 2 “总结”在民国时期即被列为公文文种。 答:命题错误。理由:“总结”在民国时期历次公布的公文程式中,无论是公文文种还是非公文文种,均未列入。总结一直未被正式列入公文文种,但却是机关常用的文书。 3 “调查报告”在民国时期即被列为公文文种。 答:命题错误。理由:民国时期公布的公文程序中没有“调查报告”的名目,但有“报告书”一项,规定其用法为,受属官委托调查某项事件并将调查经过情形写成报告呈报属官。 4 实施细则的第一条必须说明它是哪个法律或法规的实施细则。 答:命题正确。理由:实施细则的写法一般是“章条式”或“条款式”,但其第一条必须说明是哪个法律或法规的实施细则。 5 调查报告的前言可以点明调查的结论。 答:命题正确。理由:调查报告的前言是陈述调查材料之前的说明,可以介绍调查对象,介绍调查的目的和过程,也可以阐述调查的意义,甚至可以点明调查的结论。 第九章 机关其他常用文书的写作(下) 1 记录类文书的材料来源可以是直接的第一手材料,也可以是间接的第二手材料。 答:命题错误。理由:记录类文书的材料来源是直接的第一手材料,不是间接的第二手材料。这体现了记录类文书的材料直接性特点。 2 重要的会议记录,一般要求在每次记录完毕后、散会前把记录当众宣读,以便发现错误或遗漏后,立即更正或补充。 答:命题正确。理由:重要的会议记录一般要求在每次记录完毕后、散会前把记录当众宣读,发现错误或遗漏应立即更正或补充,然后由会议主持人和记录人在记录后边签字,以示负责,同时还要逐页编写页码,并在首页或记录末尾注明本次记录的总页数。 3 为了记得迅速、完整,会议记录可以用速记符号,但不可以用其他非规范的文字、字体,以保证其作为原始依据的有效性。 答:命题错误。理由:会议记录一般用汉字书写。字体要规范、清楚,不要用速记符号或其他非规范文字、字体,以保证其作为原始依据的有效性。 4 在提案中,每部分内容的文字,均是从第四格写起。 答:命题正确。理由:在提案中,每部分的文字,均是从第四格写起,转行与上行对齐。 第十章 公文处理工作 1 公文处理工作的时限性,表现在提高机关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 答:命题错误。理由:公文处理工作的政治性,表现在提高机关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上。 2 公文处理工作的作用与公文的作用是一致的,没有区别的。 答:命题错误。理由:公文的作用是通过公文这个载体中的内容来实现的,而公文处理工作的作用,主要是指从公文形成到公文的办理、管理、整理归档等一系列环节对机关工作的发挥的作用。二者作用的内容不同。 3 对于大机关,一般采用的公文处理工作的组织形式是集中式。 答:命题错误。理由:集中式是指在一个机关内,除了文件的承办处,公文处理的各个基本环节都集中在机关的中心机构,亦即办公室来进行。大机关并不适于公文的集中处理,其文件数量多,一般采用分工处理的形式较好。 4 公文处理工作必须加强集中统一管理。 答:命题正确。党和国家机关的公务文书,是在机关工作中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机密性和现实效用性的重要办事工具。公文处理工作关系到实现机关的职能和提高机关的办事效率。为此,对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就必须加强集中统一管理。 第十一章 公文办理程序 1 拆封是收文办理的第一个环节。 答:命题错误。理由:签收是收文办理的第一个环节,而拆封是第二个环节。 2 卡片式登记的优点是容易保存,适宜按事件顺序进行登记。 答:命题错误。理由:薄册时登记的优点是容易保存,适宜按事件顺序进行登记,而卡片式登记的好处是能适应使用和管理文件的需要,在卡片盒里灵活地进行分类排列。 3 注办文字写在文件首页的左上方。 答:命题错误。理由:注办文字应写在文件首页的右上方。 4 审核是发文办理的第一个环节。 答:命题错误。拟稿是发文办理的第一个环节,而审核是第二个环节。 5 一切发出的文件,不必都进行登记。 答:命题错误。发文登记的作用与收文登记一样,主要是为了便于对文件的管理和查找。因此,一切发出的文件,均应进行登记。 第十二章 公文的整理(立卷)与归档 1 公文处理是指将归档文件以件为单位进行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盒,使之有序化的过程。 答:命题错误。归档文件整理是指将归档文件以件为单位进行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盒,使之有序化的过程。二者定义错误。 2 文件材料以归档为界,归档之前是档案,归档之后是文件。 答:命题错误。理由:文件材料以归档为界,归档之前是文件,归档之后是档案。 3 公文办理完毕后,承办人员应当根据公文立卷的要求把公文原稿和有关材料整理好,送交档案部门进行归档。 答:命题错误。理由:公文办理完毕后,承办人员应根据公文立卷的要求把公文原稿和有关材料整理好,送交文书部门或者主管部门人员清理立卷。 4 上级领导机关发来的任免令属于不必办复的收文。 答:命题正确。上级领导机关发来的任免令,经机关领导人阅知以及有关部门传阅,也就算办理完毕了,即可将来文整理(立卷),不必办复。 5 归档文件的编号是指编制归档文件目录。 答:命题错误。理由:归档文件的编目是指编制归档文件目录,而件号是归档文件的排列顺序号。

现代公文写作自考重点笔记归纳

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是指公文的起草与修改,是撰写者代表机关立言,体现机关领导意图和愿望的写作活动。 公文姓“公”,是代表法定的机关与组织的,是机关和组织行使职权、承担义务、开展公务活动的重要工作。公文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是代机关立言,要反应的是机关领导集体的意图和志愿。是领导机关集体意志的体现,而不是某个人的意志。因此,在写作当中,要防止以个人的意见而成为机关的意见,把其体现为公文。在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包括国家机关社会一些企事业单位中,质量并不是特别高,质量差的公文还是常见的,逻辑混乱、词不达意,有的甚至同国家的相关的法律、法规相违背。如果经常出现这些常识性的错误,就会影响到机关的权威性,和机关的声誉,同时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混乱。所以,强调公文的撰写人员,要正确认识到公文写作的意义和自己肩上的责任,要把握公文写作的技巧,认真履行职责,写出高质量的公文。 公文写作的构成:起草初稿、讨论修改、形成送审稿的整个过程。 起草初稿 是指构思完成后,动笔行文写出公文初稿的具体过程。根据机关工作的实际需要,用简洁规范的语言,来表达既定的主旨,把精心构思的布局,转化为文字篇章的工作,在公文起草实践当中,起草公文可以由一个人来承担,也可以由多人来承担,主要是根据公文的重要程度和机关文书人员队伍的条件来确定。 公文起草组织可以有三种形式: 1.由一个人准备选取材料,构思布局,直至拟写成文。 主要是适用一些比较小的机关和单位。如:便函、简报、事务性的通知。其主要优点在于集中在一人之手,可以全局在胸,思路开阔,一气呵成。但对于一些较为重要的、篇幅较长的公文来说,这种封闭型起草形式也存在诸多缺点,如人单力薄、精力分散;在材料取舍、观点提炼和角度选取上,往往易受个人视野和素质的限制;写作效果因人而异,难于保证。 2.由多人共同讨论、构思和准备材料,最后由一人执笔起草。这是一种开放的起草方式。这样就可以扬长避短,拓展视野,观点新颖,角度得体,集思广益,最后由一个人写出。最后的执笔人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执笔人要善于听取意见,敏锐地抓住闪光点,但又不能安于记录和代笔,把各种不同的见解统统搬进文稿,造成主旨不明确,要求不统一,风格不协调。 3.由起草小组共同酝酿,多人分工执笔,一人统稿贯穿成文,重要会议的报告、总结,重大的方针政策性决定、决议,布置全局性工作的指示,由于其涉及面大,篇幅大, 文字要求的水平高,往往由领导机关的文秘部门牵头,吸收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文书人员参加,组成起草小组打团体战。分工起草必须注意紧密联系,互通情报,确保全文思想一致,内容协调,风格统一。 讨论修改阶段是指对初稿进一步加工直到形成送审稿的过程 它是公文写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整个公文写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强调公文在立意时,要反复推敲与锤炼,布局时要反复构思,起草时精雕细琢,都是修改的体现。在这里,主要是指对公文初稿形成之后的修改。 “善作不如善改”,好的公文往往是改出来。草成的初稿只是一个粗糙的毛坯。公文写作者,无论经验如何丰富,才思如何敏捷,撰写中往往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确限制,或材料不全,或业务不精,或意不称心,或文不达意,难以做到尽善尽美。因此,起草人必须本着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多读多看,反复琢磨。此外,还应该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对初稿进行讨论,多方听取和征求修改意见,然后再进行修改,使公文不断地趋于完善。 发挥公文效用,把好公文质量关 公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机关的工作效率,关系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执行问题,关系到公文本身发挥效用的问题。做好了公文的起草工作,并不等于作好了业务工作,从国家方针到各方面的具体事务,都要靠公文传达和交流,所以,只有提高公文的质量,才能做好业务工作。 在思想内容方面 应该政策性强、针对性强、科学性强。 2003年10月份的自学考试中就考到了一个多项选择题,即公文质量体现在思想内容方面,应该指()。 政策性强,就是要求政治上正确,思想观点正确,准确地宣布、传达、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精神。政策性是衡量公文质量的重要条件。所谓针对性强,就是要求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分析情况全面深入,精辟透彻;提出问题,符合实际;解决矛盾,切实可行;指导工作,卓有成效。所谓科学性,就是反映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敢于实事求是,能够及时地、正确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在文字表达方面 应该结构严谨、语言精当、行文规范。 所谓结构严谨,是指章法问题、布局谋篇的问题。这就要求主次鲜明、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衔接自然;联系紧密、完整划一。所谓语言精当是指运用语言要精确、简明、贴切、恰当。行文规范是指公文的文种、格式要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为了更好的发挥公文作用,就必须在公文写作上严格把握好质量关,每一个公文撰写人员都必须认清职责,注重撰写公文的质量。 机关领导要亲自动手撰写重要公文 这一部分不作为考试重点,领导干部亲自动手起草重要公文是领导工作中的原则性问题。1981年5月7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起草重要文件,不要一切由秘书代劳的指示》中强调各级领导干部亲自动手起草重要文件。

一是要注重学习。首先要向富有写作经验的老领导学习。比如我之前的办公室主任是位老笔杆子,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写过的材料可以说要用麻袋装了。凡他写的材料领导一般一个标点不动。每次写完材料,我都是毕恭毕敬请他提意见,他也非常热心,有时直接修改。

我自己做了十几年的材料工作,深深明白写公文做材料的不易,最近一年,我自己做了一个公文写作素材系统。包括了公文写作范例素材、总结汇报、材料汇编、发言致辞等等,全部整理微信里,大家可以微信搜索小程序:优米资料库,也是希望能给广大写材料的同道中人积累写作素材的便利,里面都是平时积累的各类金句,摘录的公文精华,无论是学习还是写作现用,800万字文档内容任何部门公文都能找到模板,关注我,让任何人都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笔杆子。

二是要领会意图。在写领导讲话时,首先要吃透精神,即领导讲话的中心内容。领导交待时光听不行,一定要用笔记下来,才不致于写偏。其次要承前启后。同一内容的讲话稿既要看从前,又要关照到下一步发展,做到内容上的连贯。其三要紧扣当前单位工作重点,有助于指导和推动系统全面工作。其四要关照领导口味。有位领导喜欢结尾用三两句诗意的句子,既显得有水平,又有鼓动性,我就想方设法请来这些这样的诗句。花这样心思写出的稿子领导基本满意。

三是要严格筛选。百度搜索想要撰写的材料内容很多,这给文秘人员既提供了方便,也出了难题。方便的一些紧急的、不太重要的材料可以节省时间,快速完稿。难题的是很多文稿有一定局限,不能形成完整的材料,甚至固化了写作者的思维。

特别是一些重要会议,关系全局性的工作,材料形成后有一定的连续性,同一个关键词往往需要搜索10条甚至20条以上,经过严格筛选后,才能综合不重复、有新意的材料内容。尽管有些费事,仍然比苦思冥想来得快,且不会存在炒现饭的嫌疑。公文写作黙黙无闻,而且枯燥无味的确很辛苦,没有一个固定的成功模式。但要相信,一旦做成了笔杆子,离仕途也就不远了。不知我写材料的体会对你是否有所帮助?

老街讲写作:01公文写作“七要诀” 一是知文体。谙熟每一类公文的文体特征、写作大要、格式要求和用语特点。 二是明文用。领会领导意图,掌握行文背景,搞清文稿用途,全面准确地体现领导意图。 三是得文法。即运用文字的基本技巧如语法、修饰、逻辑等。 四是通文思。端正思想方法,归根到底是掌握唯物辩证法,写作时避免直观、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现实,防止用孤立、片面、静止的观点去分析事物。 五是养文气。多养浩然之气,多养宏博之气,是谓文之正道。 六是修慧心。慧心即悟性,即对各种理论思想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对社会和人生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经济社会发展新态势、新变化有敏感性。 七是立鸿志。气度决定文章的格调和布局,要体现一种万千气象尽收眼底的开阔胸襟,一种世事如棋了然于心的博大胸怀,一种舍我其谁、一往无前的豪迈精神,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高远境界。 02公文写作“五出” 一是炼出好标题。力求贴切、简洁、新颖、醒目。 二是谋出好骨架。谋篇布局要不死板、不杂乱;纲目清楚、思路贯通;层次清晰、段落完整;衔接紧密、符合逻辑;开头明快、结尾有力。 三是磨出好语感。语言求“意胜”,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要实、要准、要短、要明。 四是改出好文章。反复修改,精心推敲,力求观点正确、论据有力、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整洁干净。 五是悟出好方法。学习模仿、临摹、化用、融合、创新,就是一种你“悟”,达到“理有所体、体有所摹、语有所取”的目的。 03机关公文的分类 主要是三大类: 一是简报类。包括情况简报、电话记录、情况反映、专题报告等,一般由缘由、事项、尾语三段组成。 二是论说类。包括领导讲话、工作研究、工作讲评等,一般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构成。 三是经验类。包括调查报告、典型材料等,一般由问题、做法、成效组成。 04公文写作中的角色转换 “五看”“三突出”。 一是“五看”。即看会议的性质、对象、场合、时机、时间。 二是“三突出”。突出领导的意图,突出讲话的主题,突出领导的风格。 05公文写作虽然心为帅谋,但也要有自己的个性 要有独特的角度、风格、思想和文采。 06“笔杆子”要“四懂三会” 所谓四懂: 一是懂理。理即道理,其一是指事物的规律;其二是理由、情理,摆事实,讲道理。 二是懂章。章即章法,其一是规范社会和人的行为的章法;其二是写文章的章法。 三是懂事。事即事情事理。就是要看懂事,明白事,会办事。四是懂人。就是要掌握好人的心理,上至领导的心理,下至群众的心理。 所谓三会: 一是会辨析。要善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二是会提炼。要有独到的眼光,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路。 三是会综合。要善于归纳,善于升华,善于妙笔生花。 感谢关注! 感谢点赞! 作者:老街讲写作

现代公文写作自考重点笔记整理

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是指公文的起草与修改,是撰写者代表机关立言,体现机关领导意图和愿望的写作活动。 公文姓“公”,是代表法定的机关与组织的,是机关和组织行使职权、承担义务、开展公务活动的重要工作。公文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是代机关立言,要反应的是机关领导集体的意图和志愿。是领导机关集体意志的体现,而不是某个人的意志。因此,在写作当中,要防止以个人的意见而成为机关的意见,把其体现为公文。在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包括国家机关社会一些企事业单位中,质量并不是特别高,质量差的公文还是常见的,逻辑混乱、词不达意,有的甚至同国家的相关的法律、法规相违背。如果经常出现这些常识性的错误,就会影响到机关的权威性,和机关的声誉,同时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混乱。所以,强调公文的撰写人员,要正确认识到公文写作的意义和自己肩上的责任,要把握公文写作的技巧,认真履行职责,写出高质量的公文。 公文写作的构成:起草初稿、讨论修改、形成送审稿的整个过程。 起草初稿 是指构思完成后,动笔行文写出公文初稿的具体过程。根据机关工作的实际需要,用简洁规范的语言,来表达既定的主旨,把精心构思的布局,转化为文字篇章的工作,在公文起草实践当中,起草公文可以由一个人来承担,也可以由多人来承担,主要是根据公文的重要程度和机关文书人员队伍的条件来确定。 公文起草组织可以有三种形式: 1.由一个人准备选取材料,构思布局,直至拟写成文。 主要是适用一些比较小的机关和单位。如:便函、简报、事务性的通知。其主要优点在于集中在一人之手,可以全局在胸,思路开阔,一气呵成。但对于一些较为重要的、篇幅较长的公文来说,这种封闭型起草形式也存在诸多缺点,如人单力薄、精力分散;在材料取舍、观点提炼和角度选取上,往往易受个人视野和素质的限制;写作效果因人而异,难于保证。 2.由多人共同讨论、构思和准备材料,最后由一人执笔起草。这是一种开放的起草方式。这样就可以扬长避短,拓展视野,观点新颖,角度得体,集思广益,最后由一个人写出。最后的执笔人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执笔人要善于听取意见,敏锐地抓住闪光点,但又不能安于记录和代笔,把各种不同的见解统统搬进文稿,造成主旨不明确,要求不统一,风格不协调。 3.由起草小组共同酝酿,多人分工执笔,一人统稿贯穿成文,重要会议的报告、总结,重大的方针政策性决定、决议,布置全局性工作的指示,由于其涉及面大,篇幅大, 文字要求的水平高,往往由领导机关的文秘部门牵头,吸收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文书人员参加,组成起草小组打团体战。分工起草必须注意紧密联系,互通情报,确保全文思想一致,内容协调,风格统一。 讨论修改阶段是指对初稿进一步加工直到形成送审稿的过程 它是公文写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整个公文写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强调公文在立意时,要反复推敲与锤炼,布局时要反复构思,起草时精雕细琢,都是修改的体现。在这里,主要是指对公文初稿形成之后的修改。 “善作不如善改”,好的公文往往是改出来。草成的初稿只是一个粗糙的毛坯。公文写作者,无论经验如何丰富,才思如何敏捷,撰写中往往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确限制,或材料不全,或业务不精,或意不称心,或文不达意,难以做到尽善尽美。因此,起草人必须本着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多读多看,反复琢磨。此外,还应该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对初稿进行讨论,多方听取和征求修改意见,然后再进行修改,使公文不断地趋于完善。 发挥公文效用,把好公文质量关 公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机关的工作效率,关系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执行问题,关系到公文本身发挥效用的问题。做好了公文的起草工作,并不等于作好了业务工作,从国家方针到各方面的具体事务,都要靠公文传达和交流,所以,只有提高公文的质量,才能做好业务工作。 在思想内容方面 应该政策性强、针对性强、科学性强。 2003年10月份的自学考试中就考到了一个多项选择题,即公文质量体现在思想内容方面,应该指()。 政策性强,就是要求政治上正确,思想观点正确,准确地宣布、传达、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精神。政策性是衡量公文质量的重要条件。所谓针对性强,就是要求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分析情况全面深入,精辟透彻;提出问题,符合实际;解决矛盾,切实可行;指导工作,卓有成效。所谓科学性,就是反映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敢于实事求是,能够及时地、正确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在文字表达方面 应该结构严谨、语言精当、行文规范。 所谓结构严谨,是指章法问题、布局谋篇的问题。这就要求主次鲜明、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衔接自然;联系紧密、完整划一。所谓语言精当是指运用语言要精确、简明、贴切、恰当。行文规范是指公文的文种、格式要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为了更好的发挥公文作用,就必须在公文写作上严格把握好质量关,每一个公文撰写人员都必须认清职责,注重撰写公文的质量。 机关领导要亲自动手撰写重要公文 这一部分不作为考试重点,领导干部亲自动手起草重要公文是领导工作中的原则性问题。1981年5月7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起草重要文件,不要一切由秘书代劳的指示》中强调各级领导干部亲自动手起草重要文件。

我国古代公文产生的线索及演变 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在很早时,我们的祖先就采用了“结绳记事”的方式,到了后来文字又产生了。文字是记载语言的工具,是语言的载体,文字的创造和发明在人类演进的历史当中,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正是因为有了文字,书面形式才得以出现,这样,文书才有可能产生。 商代后期,出现了甲骨文,甲骨文书,是刻在龟甲、兽骨上面,称为“甲骨卜辞”,都已经具备了公务文书的基本特点。所以我们可以把“甲骨卜辞”称之为“甲骨文书”。“甲骨卜辞”是我国最早的文书档案,也是我国文书工作产生的珍贵的历史资料。(2003年单选题)我国产生一种体式比较完整的甲骨文书是在什么时间。答案:商代后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到了西周时期,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文书的机构和官吏;另外要注意的是,公文是与国家机构紧密相关的,《尚书》中就有类似的记载,我国最早的一部政治文件汇编本就是《尚书》;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文书工作的确立时期,出现了“书”和“奏”这两种文种,如:秦国丞相李斯,写过的《谏逐客书》。 汉代及稍后,又出现了更多的上行文,有“章”、“表”、“疏”、“议”、“启”;另外还出现了平行文和下行文,下行文的种类有:“令”、“谕”、“制”、“教”等。 秦汉至明清,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社会中,上行、下行公文的文种越来越多。 辛亥革命时期,为了适应政权的需要,颁发了《公文程式》五条,规定了公文文种有5种,“令”、“咨”、“呈”、“示”、“状”;明确规定了它的范围,把以前封建社会中的一些文种给予废除。除了公文文种发生了变化,公文载体也发生了变化。如:汉代以前,我们国家采用金石、甲骨、青铜、竹木、 缣帛这些主要材料。(曾经在2003年考过) 东晋末年开始用纸。当时的一个太尉桓玄下令用纸,之后,用纸越来越多。这是公文载的变化。 公文发展演变,反映了政权的性质、统治阶级的需要,以及他们对公文行使权利重要性的认识。 公文有法定的作者 公文不是谁都可以任意制发的,公文是由法定的作者制成和发布的。这是公文区别于其它的图书、情报资料、通讯报道以及一般的文章作品的一个显著的区别,是公文的显著特点之一。 所谓法定的作者,就是指依据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章程、决定成立的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法定的职能权利和担负一定的任务、义务的机关、组织或代表机关、组织的领导人。在我国,每一个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都是依照国家的法律、法令建立起来的,因此它们在法律上都拥有一定的地位,它们都是法定的作者,有独立对外行文的资格。如我国的各级政府,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北京市人民政府、××区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另外如党的组织,各级的企事业单位都可以成为公文的法定作者。

现代公文写作自考重点笔记汇总

公文办理程序:就是指公文在机关内部从形成到运转处理所必须经过的一系列环节。 收文:是指机关文书部门收进外单位发来的文件材料。 收文办理:是指文书部门收到材料后,在机关内部及时运转直到阅办完毕的全过程。 收文办理程序:组成收文办理这一过程的一系列相互衔接的环节称之为收文办理程序。 签收:是指收到文件材料后,收件人在对方的公文投递单或送文簿上签字,以明确交接双方的责任,保证公文运转的安全可靠。 登记:就是指需要登记的文件在收文登记簿上编号和记载文件的来源、去向,以保证文件的收发和处理。 分发:亦称分办,是指文书人员在文件拆封登记以后,按照文件的内容、性质和办理要求,及时、准确地将收来文件分送给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和承办人员阅办。 传阅:是指单位或份数很少的文件以及一些非承办性文件,需要经机关各位领导人和许多部门阅知时,由文书人员组织在他们中间传递和阅读。 轮幅式传阅:传阅文件应以文书人员为中心进行传递,这种传阅文件的方法称为“轮幅式传阅”。 拟办:是指对来文的处理提出初步意见,供领导人批办时参考。拟办意见可根据来文的情况分别由办公部门负责人或业务部门承办人提出。 批办:是指机关领导人对送批的文件如何处理所作的批示。 承办:是指机关有关部门或人员按照来文的要求进行具体工作或办理复文。 催办:是指根据承办时限的要求,及时地对那些必须办理答复的文件承办的情况时行督促和检查。 查办:是指文书工作人员协助机关领导检查各项方针、政策、决议、指示的执行和落实,以及对某些问题进行查处,解决的一项承办性工作。 注办:是指对公文承办的情况和结果,由经办人在公文处理单上所作的简要说明。 发文:是指机关文书部门根据本机关的工作需要向外发出文件材料,包括本机关制发、转发、翻印、复印的文件材料等。 发文办理:就是指文件从拟稿到印制发出的整个运行过程。 拟稿:是公文承办人员根据领导交拟或批办的意见草拟文稿的过程。 审核:是指公文的草稿在送交机关领导人审批签发之前,对公文的内容、体式进地的全面审核和检查。 签发:是指机关领导人对文稿的最后审批。 核发:是指在公文正式印发之前,对经领导人签发的文稿进行复核并确定发文字号、分送单位和印制份数的一项工作。 缮印:是指对已经签发的公文定稿进行印刷。 校对:是指将公文的誊写稿、打印稿清样与经领导签发的原稿核对校正,以修改和消除书写、排字上的错误。 用印:是指在印好的文件上加盖机关印章。 发文登记:与收文登记一样,主要是为了便于对文件的管理和查找等。 封发:是指对准备发出的文件进行分装和发送。 公文立卷:是指机关文书部门将已经办理完毕的,具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按照它们在形成过程中的联系和一定的规律组成案卷。 案卷:是指有关某一问题或某项工作活动的系统的具有密切联系的文件材料组合体。 文书部门立卷制度:指由机关的承办和处理公文的部门负责进行立卷的制度。 问题特征:是指文件材料的内容所反映的问题、事物、事件、人物、工作性质等具有的共同特点。 时间特征:是指文件形成的时间和文件内容所针对的时间。 名称特征:又称文种特征,是指公文文种的名称。 作者特征:是指制发文件的机关、单位或个人。 地区特征:又称地理特征,指的是文件内容所涉及的地区,又指文件作者所在的地区。 通讯者特征:是指文件的收发或问答双方。 立卷类目:也称归卷类目、案卷类目。 编制立卷类目:是指机关文书部门在一年的实际文件没有形成以前,根据本机关工作活动的规律,预测该年可能形成的文件,按照立卷的原则要求和方法,事先拟制出来的归卷条目。 平时归卷:是指机关的公文立卷人员根据已经编好的立卷类目,将已经处理完毕的文件,随时按类目上的有关条款归入卷内。

命令:简称令,是领导机关颁发的具有强制执行性质的指挥性公文。 公布令:也可称为发布令或颁布令,它适用于国家公布法律,国家行政机关发布根据法律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规章。 嘉奖令:是领导机关为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人员或集体而发布的命令。 议案:是有议案提出权的机构或人民代表,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的建议性公文。 决定:是党政机关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决策和安排的指导性公文。 个案型决定:对某些性质重要、影响较大的个人或事件作出的决定,目的是引起注意或警惕,扩大正面影响,缩小消极影响。 决议:是经领导机构主持召开的会议通过的对重要事项进行决策部署的指导性公文。 指示: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指导工作的公文。 意见:是党政机关对重要事项发表的对工作有指导性质的文件。 公告:是机关、团体向公众宣布重要事项的告知性文件。 通告:是机关、团体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事项的告知性文件。 涉及法定事项的公告、通告:在宪法、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力范围内,有关机构可以发布公告、通告,规定一些事项,有关人员必须遵守。 知照性公告、通告:这类公告、通告发布的目的,只是让群众或者有关人员知道,并不需要大家去遵守或者执行。 公报:是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重大事件的告知性文件。 会议公报:一般用以公布党的重要会议召开的情况及会议所作的决定。 统计公报:用来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情况的统计数字。 外交公报: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政党、团体等在会谈或交往后发表的文件,主要公布会谈各方的观点及取得的共识。 通知:是向特定受文对象告知或转达有关事项或文件,让对象知道或执行的公文。 发布性通知:用于发布行政规章制度及党内规章制度。 批转性通知:用于上级机关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如请示、报告等)给所属有关人员,让他们周知或执行。 转发性通知:用于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给所属有关人员,让他们周知或执行。 指示性通知:用于上级机关指示下级机关如何开展工作。 任免性通知:用于任免和聘用干部。 事务性通知:用于处理日常工作中带事务性的事情。 通报:是在一定范围内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事项的告知性文件。 表彰先进型通报:用于表彰个体或群体的先进人物,公布他们的事迹,宣布给他们的奖励,分析他们的先进思想,指出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批评错误型通报:用于批评犯错误的个人或群体,公布他们的错误事实,宣布给他们什么处分,分析错误的性质,指明应吸取的教训。 传达事项型通报:用于将领导掌握的精神或情况传达给下属,以便下属在开展工作、处理问题时能做到心中有数。

自考公文与写作重点笔记

看大纲和课后习题

一是要注重学习。首先要向富有写作经验的老领导学习。比如我之前的办公室主任是位老笔杆子,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写过的材料可以说要用麻袋装了。凡他写的材料领导一般一个标点不动。每次写完材料,我都是毕恭毕敬请他提意见,他也非常热心,有时直接修改。

我自己做了十几年的材料工作,深深明白写公文做材料的不易,最近一年,我自己做了一个公文写作素材系统。包括了公文写作范例素材、总结汇报、材料汇编、发言致辞等等,全部整理微信里,大家可以微信搜索公众号:金蝉书社,也是希望能给广大写材料的同道中人积累写作素材的便利,里面都是平时积累的各类金句,摘录的公文精华,无论是学习还是写作现用,800万字文档内容任何部门公文都能找到模板,关注我,让任何人都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笔杆子。

二是要领会意图。在写领导讲话时,首先要吃透精神,即领导讲话的中心内容。领导交待时光听不行,一定要用笔记下来,才不致于写偏。其次要承前启后。同一内容的讲话稿既要看从前,又要关照到下一步发展,做到内容上的连贯。其三要紧扣当前单位工作重点,有助于指导和推动系统全面工作。其四要关照领导口味。有位领导喜欢结尾用三两句诗意的句子,既显得有水平,又有鼓动性,我就想方设法请来这些这样的诗句。花这样心思写出的稿子领导基本满意。

三是要严格筛选。百度搜索想要撰写的材料内容很多,这给文秘人员既提供了方便,也出了难题。方便的一些紧急的、不太重要的材料可以节省时间,快速完稿。难题的是很多文稿有一定局限,不能形成完整的材料,甚至固化了写作者的思维。

特别是一些重要会议,关系全局性的工作,材料形成后有一定的连续性,同一个关键词往往需要搜索10条甚至20条以上,经过严格筛选后,才能综合不重复、有新意的材料内容。尽管有些费事,仍然比苦思冥想来得快,且不会存在炒现饭的嫌疑。公文写作黙黙无闻,而且枯燥无味的确很辛苦,没有一个固定的成功模式。但要相信,一旦做成了笔杆子,离仕途也就不远了。不知我写材料的体会对你是否有所帮助?

公文写作黙黙无闻,而且枯燥无味的确很辛苦,没有一个固定的成功模式。但要相信,一旦做成了笔杆子,离仕途也就不远了。不知我写材料的体会对你是否有所帮助?

建议你根据考试大纲进行学习,考试都是根据考试大纲进行命题的,不过最后应用题一般是需要写一个通知啊,公告啊之类的,主要考察的是格式的掌握。另外,一般考试的前几章都是重点,后几章出选择的概率较大,我两年前好像考过,不过现在记不太清楚了。

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复习资料

链接: 

如果资源不正确,或者版本不正确,欢迎追问

  •   索引序列
  •   现代公文写作自考重点笔记
  •   现代公文写作自考重点笔记归纳
  •   现代公文写作自考重点笔记整理
  •   现代公文写作自考重点笔记汇总
  •   自考公文与写作重点笔记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