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测验名词解释自考

测验名词解释自考

发布时间:

测验名词解释自考

发布时间:

测验名词解释自考

心理测验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心理学研究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根据一定的法则,运用操作程序对有关的人和事物进行量化处理,以测量其有关属性的方法和技术。心理测验的种类有很多,按照测验的目的可以分为:能力倾向测验、人格测验、兴趣爱好测验、职业兴趣测验和特殊才能测验。心理测验的方法也有很多,按测验的性质分,有文字测验、操作测验、图形测验和自然观察等。心理测验的应用范围很广,在教育和工作、人才选拔和职业指导、人员考核、心理咨询、医学诊断和治疗、军事和航空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在心理学中,心理测验被称为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它与“艺术的方法”相对立。

测验的解释

[test]

用 一定 的 标准 和方法进行检验、考查 经过 测验的最 适合 这些角色的演员 详细解释 (1).测量检验。 前蜀 杜光庭 《贺太阳合亏不亏表》 :“今月一日丁未 巳时 四刻太阳合亏于轸宿十一度,至未时四刻复圆。今测验不亏者,日华腾景,君德齐尊,超术历而不亏,彰 睿明 之通感。” 宋 欧阳 修 《答宋咸书》 :“天日之高,以其下临于人者不远,而自古至今,积千万人之智测验之,得其如此。” 郁达夫 《蜃楼》 六:“体热测验之后, 逸群 将过去的症状和这番的打算来 杭州 静养,以及在不意之中受了风寒的情形详细说了一遍。” (2).以一定标准考查人的 能力 或成绩。 老舍 《离婚》 第七:“在入小学第一年的时候, 张大哥 便托 校长 的 亲戚 去给报名,因为 这么 办官样一些, 即使 小学的入学测验不过是那么一回事。”

词语分解

测的解释 测 (测) è 利用 仪器来度量:测绘。测量。测控。测算。观测。 检定,检验:测试。测验。 料想:推测。 清:“漆欲测,丝欲沈”。 部首 :氵; 验的解释 验 (验) à 检查,察看:验核。验血。验尸。验光。验证。 效果 ,有效果:验方。灵验。应验。效验。屡试屡验。 证信,凭据:何以为验? 部首:马。

测验法即心理测验法,就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来测量被试有关的心理品质的研究方法。

“就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来测量被试有关的心理品质的研究方法。常用的心理测验有:能力测验、品格测验、智力测验、个体测验、团体测验等。测验法对临应心理研究的应用非常广泛,凡有关智力、记忆、人格、神经心理、病理心理等的研究无不都在应用心理测验或评定量表....”

测验法的特点是用统一标准的刺激,在标准的情景中对要研究的心理品质作出标准化的计量。在解释测量结果时,往往需要结合临床方法所得的资料,相互印证,提高效度。

单元测试名词解释自考

这三种测试是根据测试人员介入的不同开发阶段来进行划分的:

1)单元测试,又名模块测试,是针对软件的最小单位的测试,当开发完成了某个模块的开发,测试就可以对该模块进行测试,主要是看功能、性能、接口等是否满足设计需求;

2)集成测试,又名组装测试,通常是在多个模块元测试完成后,将这些模块组合起来进行测试,主要是检验模块会不会受其他模块的影响,为系统测试提供基础;

3)系统测试,是在真实的系统运行的环境下,检查完整的程序系统能否和系统(包括硬件、外设、网络和系统软件、支持平台等)正确配置、连接,并最终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

对于现在的前端工程,一个标准完整的项目,测试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完成了项目而忽略了项目测试的部分,测试的意义主要在于下面几点:1. TDD(测试驱动开发) 被证明是有效的软件编写原则,它能覆盖更多的功能接口。2. 快速反馈你的功能输出,验证你的想法。3. 保证代码重构的安全性,没有一成不变的代码,测试用例能给你多变的代码结构一个定心丸。4. 易于测试的代码,说明是一个好的设计。做单元测试之前,肯定要实例化一个东西,假如这个东西有很多依赖的话,这个测试构造过程将会非常耗时,会影响你的测试效率,怎么办呢?要依赖分离,一个类尽量保证功能单一,比如视图与功能分离,这样的话,你的代码也便于维护和理解。有需要的话可以到传智播客官网有一个技术社区的入口,里面真的是很多的学习干货,非常适合小白。有各种语言的学习路线,还有视频教程和源码。

一、功能不同:

单元测试,就是单独一部分功能是否实现;

模块集成测试,就是这个子功能是否实现;

系统集成测试就是子功能合成后,能否一个一个进入到不同的子功能里去;系统测试,我感觉是性能、兼容这些。

二 、含义不同:

单元测试:对软件中的最小可测试单元进行检查和验证

集成测试: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如根据结构图)组装成为子系统或系统,进行集成测试。

系统测试:将已经集成好的软件系统,作为整个基于计算机系统的一个元素,与计算机硬件、外设、某些支持软件、数据和人员等其他系统元素结合在一起,在实际使用环境下,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一系列的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的工作。

扩展资料:

经常与单元测试联系起来的另外一些开发活动包括代码走读(Code review),静态分析(Static analysis)和动态分析(Dynamic analysis)。静态分析就是对软件的源代码进行研读,查找错误或收集一些度量数据,并不需要对代码进行编译和执行。动态分析就是通过观察软件运行时的动作,来提供执行跟踪,时间分析,以及测试覆盖度方面的信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就是指学习了一个单元之后,进行的一次小测。其意义就在于检测你的学习情况,看看是否真正的掌握学习的内容。还可以根据测试的结果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有针对性的学习。

自考教育预测与规划名词解释

《教育预测与规划》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管理专业的一门必考课,是为培养和考核考生教育预测和规划的基本理论水平和运用常见教育预测与规划方法的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学习的内容包括:一预测与教育预测1识记:预测的含义;(预测是在分析过去和现在有关信息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作出的推测。)教育预测的含义教育预测是指依据教育的发展规律,利用科学预测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的未来作出推测。)2领会:预测综合性的特点(科学预测的综合性是指在研究预测活动的规律时要综合运用各种现代科学知识)预测系统性的特点;(科学预测的系统性是指在从事预测活动时,要把预测工作当作一个系统来考察,而不是孤立地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教育预测服务于教育决策、教育规划与计划的功能。(教育预测的基本功能是通过推测未来教育发展变化的性质,结构特征及其时间规律,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教育决策,规划和计划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途径和方案;教育预测是决策的基础,是决策科学化的前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预测是规划的手段,又是教育规划的评估方法;在计划中的作用:教育预测的数量结果为教育计划部门提供定量的信息,让其有依据,更合实际)二规划与教育规划1识记:规划的含义(规划是指制定一个组织的长远发展总目标和对实现总目标而采取措施作出决策的过程);l教育规划的含义(教育规划是设计和安排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它是由国家、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或学校遵照国家对教育部门提出的方针、政策和任务,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2领会:制定规划系统的组成结构;(①规划文本系统②规划制定运作系统③规划决策系统④规划信息系统⑤规划组织系统⑥规划管理系统⑦规划评价系统)制定规划系统组织系统;(表现为决策部门,专业规划组织和部门执行组织相结合的多元组织形式,由决策部门进行领导,专业规划班子来研究和制定规划,规划执行部门负责部分规划的制定。)设计规划组织的准则(第一,组织内部要具有凝聚力,要求参与规划的人员必须明确组织的总目标,以使制定的各项子目标与组织的总目标协调一致第二,组织内部的成员应该职责分明,避免人浮于事,同时也要加强成员间信息的沟通与联络,使组织产生良好的整体效应;第三,组织内部要保证与集中的统一,实行有利于集思广益,是发挥规划组织的整体效应的重要措施,集中则是在统一目标下组合行动的保证。)制定教育规划应考虑的一些基本要求;教育规划的一般工作内容(建立规划的组织系统;调查和收集与教育规划有关的信息资料;研究教育规划对象的发展规律;采用合适的方法对教育发展进行预测;确定教育规划对象的发展目标;制定实现教育规划对象发展目标的对策与措施;在执行教育规划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教育规划进行修正和调整)三、系统与教育系统1识记:系统的含义(指为完成共同的目标而相互联系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教育系统的含义(教育系统作为整个社会的一部分,显然具有社会系统的特点,同时教育本身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教育系统是依据某种教育目的,具有一定教育功能,由相互有机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的整体)2领会:系统方法的应用的若干方面(确定目标,系统的综合,系统的分析,系统的选择,系统的控制与反馈)教育系统的基本特性(开放性;层次性;发展性;超前性)通过全面、系统学习本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地把握课程内容并试,并真正做到了讲、学、练的充分结合,点、线、面的立体学习,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15 英语(二)0449 教育管理原理0450 教育评估和督导0451 教育经济学0452 教育统计与测量0453 教育法学0454 教育预测与规划0445 中外教育管理史0455 教育管理心理学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0458 中小学教育管理3301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高级)6159 教育社会学046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毕业论文(不计学分)

专业核心课程(9门48学分)、选考课程(不低于25学分)、毕业论文。教育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3);2、教育管理原理(6);3、教育经济学(6);4、教育法学(4);5、教育管理心理学(6);6、中外教育管理史(6);7、教育评估和督导(6);8、教育统计与测量(6);9、教育预测与规划(5)更多资料参见 祝你顺利

有一下科目: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15 英语(二)0449 教育管理原理0450 教育评估和督导0451 教育经济学0452 教育统计与测量0453 教育法学0454 教育预测与规划0445 中外教育管理史0455 教育管理心理学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0458 中小学教育管理3301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高级)6159 教育社会学046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毕业论文(不计学分)

自考统计与测量名词符号解释

1、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预防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中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应用科学。具体地讲,是按照设计方案去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对数据结果进行解释,从而做出比较正确的结论。 2、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变量的集合。 3、变异:同一性质的事物,其观察值(变量值)之间的差异。 4、抽样研究:从所研究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研究,用样本指标推论总体,最终达到了解总体的目的。这种用样本指标推论总体参数的方法称为抽样研究。 5、统计描述:用统计图表或计算统计指标的方法表达一个特定群体的某种现象或特征。 6、统计推断:根据样本资料的特性对总体的特性作估计或推论的方法称统计推断,常用方法是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7、概率:是指某事件出现可能性大小的度量,以符号P表示。 8、医学参考值范围:参考值范围又称正常值范围。医学上常把包括绝大多数人某项指标的数值范围称为该指标的参考值范围。 9、正态分布规律: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了解正态曲线下横轴上的一定区域的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数,用以估计该区间的观察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数,或变量值落在该区间的频数或概率。 10、可比性:是指对研究结果有影响的非处理因素在各处理组之间尽可能相 同或相近。 11、动态数列:是一系列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统计指标,包括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用以说明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12、抽样误差:在同一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含量相同的若干样本时,样本指标之间的差异以及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差异。 13、标准误:表示样本均数间变异程度。 14、率的抽样误差:抽样过程中产生的同一总体中均数之间的差异称为均数的抽样误差,率之间的差异称为率的抽样误差。 15、参数估计:是指用样本指标(称为统计量)估计总体指标(称为参数)。 16、可信区间:总体参数的所在范围通常称为参数的可信区间或置信区间,即该区间以一定的概率(如95%或99%)包含总体参数。 17、I型错误:拒绝了实际撒谎能够成立的H0,这类“弃真”的错误称为I型错误。 18、II型错误:接受了实际撒谎能够不成立的H0,这类“存伪”的错误称为II型错误。 19、检验效能:1-b称为检验效能又称为把握度。它的含义是:当两总体确实有差别时,按规定的检验水准a,能够发现两总体间差别的能力。 20、四格表资料:两个样本率的资料又称为四格表资料,在四格表资料中两个样本的实际发生频数和实际未发生频数为基本数据,其他数据均可由这四个基本数据推算出来。 21、列联表资料:对同一样本资料按其两个无序分类变量(行变量和列变量)归纳成双向交叉排列的统计表,其行变量可分为R类,列变量可分为C类,这种表称为R*C列联表。 22、参数检验:是一种要求样本来自总体分布型是已知的(如正态分布),在这种假设的基础上,对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进行统计推断的假设检验。 23、非参数检验:是一种不依赖总体分布类型,也不对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进行统计推断的假设检验。 24、秩次:即通常意义上的序号,实际上就是将观察值按顺序由小到大排列,并用序号代替了变量值本身。 25、直线相关系数:它是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相关系数没有单位,取值范围是-1〈=r〈=1,r的绝对值越大表明两变量的关系越密切。 26、完全负相关:这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负相关关系,从散点图上可以看出,由x与y构成的散点完全分布在一条直线上,x增加,y相应减少,算得的相关系数r=-1。 27、正相关:它是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变量间,存在有正的相关方向,即当x增加时,y有相应增大的趋势,所算得的相关系数r为正值。 28、等级相关:是对等级数据作相关分析,它又称为秩相关,是一种非参数统计方法。 29、评价:是通过对某些标准来判断观测结果,并赋予这种结果以一定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 30、综合评价:是指人们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选择相应的评价形式,据此选择多个因素或指标,并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将多个评价因素或指标转化为能反映评价对象总体特征的信息。 31、优序法:为了比较某几个事物或方案的优劣,在选定各项评价指标后,将待评价的对象或方案就各项评价指标的测量值大小分别排列,并分别对各序号(等级)以相应的评分值即优序数,然后综合诸评价指标,分别计算评价对象的总赋优序数,并按总赋优序大小评定其优顺序的方法即优序法。 32、Topsis:Topsis法常用于系统工程中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此外,也可用于效益评价、卫生决策和卫生事业管理等多领域。 33、根本死因:WHO规定,根本死因是指:“(a)引起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的那些疾病或损伤,或者(b)造成致命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34、卫生服务需要:是指人们因疾病影响健康,引起人体正常活动的障碍,实际应当接受各种卫生服务的需要(如预防保健、治疗、康复)。 35、卫生服务调查统计:是卫生统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卫生服务调查统计是从卫生服务资料的设计、收集、整理、分析的角度,来阐述卫生服务研究的特点、研究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便使卫生服务研究服务更具有科学性。 36、卫生服务调查:是指对卫生服务状况、人群健康的危险因素、人群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卫生服务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所进行的一种社会调查。 37、统计表:是以表格的形式列出统计指标,它是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时的一种常用手段。 38、统计图:是以各种几何图形(如点、线、面或立体)显示数据的大小、升降、分布以及关系等,它也是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时的一种常用手段。 39、均数的抽样误差:统计学上,对于抽样过程中产生的同一总体中均数之间的差异称为均数的抽样误差。统计学概述 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它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物理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 统计学主要又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给定一组数据,统计学可以摘要并且描述这份数据,这个用法称作为描述统计学。另外,观察者以数据的形态建立出一个用以解释其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数学模型,以之来推论研究中的步骤及母体,这种用法被称做推论统计学。这两种用法都可以被称作为应用统计学。另外也有一个叫做数理统计学的学科专门用来讨论这门科目背后的理论基础。[编辑本段]统计学的发展历程 统计学的英文statistics最早是源于现代拉丁文statisticum collegium (国会)以及意大利文 statista (国民或政治家)。 德文Statistik,最早是由Gottfried Achenwall(1749)所使用,代表对国家的资料进行分析的学问,也就是“研究国家的科学”。在十九世纪统计学在广泛的数据以及资料中探究其意义,并且由John Sinclair引进到英语世界。 统计学是一门很古老的科学,一般认为其学理研究始于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时代,迄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统计学至少经历了“城邦政情”,“政治算数”和“统计分析科学”三个发展阶段。所谓“数理统计”并非独立于统计学的新学科,确切地说它是统计学在第三个发展阶段所形成的所有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新方法的一个综合性名词。概率论是数理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但是它不属于统计学的范畴,而属于数学的范畴。 统计学的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称之为“城邦政情”(Matters of state)阶段 “城邦政情”阶段始于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撰写“城邦政情”或“城邦纪要”。他一共撰写了一百五十馀种纪要,其内容包括各城邦的历史,行政,科学,艺术,人口,资源和财富等社会和经济情况的比较,分析,具有社会科学特点。“城邦政情”式的统计研究延续了一两千年,直至十七世纪中叶才逐渐被“政治算数”这个名词所替代,并且很快被演化为“统计学”(Statistics)。统计学依然保留了城邦(state)这个词根。 第二阶段称之为“政治算数”(Politcal arthmetic)阶段 与“城邦政情”阶段没有很明显的分界点,本质的差别也不大。 “政治算数”的特点是统计方法与数学计算和推理方法开始结合。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方式更加注重运用定量分析方法。 1690年英国威廉·配弟出版 (政治算数)一书作为这个阶段的起始标志. 威廉·配弟用数字,重量和尺度将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化的方法是近代统计学的重要特征。因此,威廉?配弟的(政治算数)被后来的学者评价为近代统计学的来源,威廉?配弟本人也被评价为近代统计学之父。 配弟在书中使用的数字有三类: 第一类是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统计调查和经验观察得到的数字.因为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书中通过严格的统计调查得到的数据少,根据经验得出的数字多; 第二类是运用某种数学方法推算出来的数字。其推算方法可分为三种: “(1)以已知数或已知量为基础,循著某种具体关系进行推算的方法; (2)通过运用数字的理论性推理来进行推算的方法; (3)以平均数为基础进行推算的方法”; 第三类是为了进行理论性推理而采用的例示性的数字.配弟把这种运用数字和符号进行的推理称之为“代数的算法”。从配弟使用数据的方法看,“政治算数”阶段的统计学已经比较明显地体现了“收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和艺术”特点,统计实证方法和理论分析方法浑然一体,这种方法即使是现代统计学也依然继承。 第三阶段称之为“统计分析科学”(Science of statistical analysis)阶段 在“政治算数”阶段出现的统计与数学的结合趋势逐渐发展形成了“统计分析科学”。 十九世纪末,欧洲大学开设的“国情纪要”或“政治算数”等课程名称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统计分析科学”课程.当时的“统计分析科学”课程的内容仍然是分析研究社会经济问题。 “统计分析科学”课程的出现是现代统计发展阶段的开端. 1908年,“学生”氏(William Sleey Gosset的笔名Student)发表了关于t分布的论文,这是一篇在统计学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文章。它创立了小样本代替大样本的方法,开创了统计学的新纪元。 现代统计学的代表人物首推比利时统计学家奎特莱(Adolphe Quelet),他将统计分析科学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领域,因为他深信统计学是可以用于研究任何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现代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概率论始于研究赌博的机遇问题,大约开始于1477年。数学家为了解释支配机遇的一般法则进行了长期的研究,逐渐形成了概率论理论框架。在概率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到十九世纪初,数学家们逐渐建立了观察误差理论,正态分布理论和最小平方法则。于是,现代统计方法便有了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编辑本段]统计学历史中的学派 一、18-19世纪——统计学的创立和发展 德国的斯勒兹曾说过:“统计是动态的历史,历史是静态的统计。”可见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是和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紧密相联的。 (1)统计学的创立时期 统计学的萌芽产生在欧洲。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是统计学的创立时期。在这一时期,统计学理论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术派别,主要有国势学派和政治算术学派。 1、国势学派 国势学派又称记述学派,产生于17世纪的德国。由于该学派主要以文字记述国家的显著事项,故称记述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海尔曼·康令和阿亨华尔。康令第一个在德国黑尔姆斯太特大学以“国势学”为题讲授政治活动家应具备的知识。阿亨华尔在格丁根大学开设“国家学”课程,其主要著作是《近代欧洲各国国势学纲要》,书中讲述“一国或多数国家的显著事项”,主要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解国家组织、领土、人口、资源财富和国情国力,比较了各国实力的强弱,为德国的君主政体服务。因在外文中“国势”与“统计”词义相通,后来正式命名为“统计学”。该学派在进行国势比较分析中,偏重事物性质的解释,而不注重数量对比和数量计算,但却为统计学的发展奠定了经济理论基础。但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事物量的计算和分析显得越来越重要,该学派后来发生了分裂,分化为图表学派和比较学派。 2、政治算术学派 政治算术学派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创始人是威廉·配第(1623-1687),其代表作是他于1676年完成的《政治算术》一书。这里的“政治”是指政治经济学,“算术”是指统计方法。在这部书中,他利用实际资料,运用数字、重量和尺度等统计方法对英国、法国和荷兰三国的国情国力,作了系统的数量对比分析,从而为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因此马克思说:“威廉·佩第——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统计学的创始人。” 政治算术学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是约翰·格朗特(1620-1674)。他以1604年伦敦教会每周一次发表的“死亡公报”为研究资料,在 1662年发表了《关于死亡公报的自然和政治观察》的论著。书中分析了60年来伦敦居民死亡的原因及人口变动的关系,首次提出通过大量观察,可以发现新生儿性别比例具有稳定性和不同死因的比例等人口规律;并且第一次编制了“生命表”,对死亡率与人口寿命作了分析,从而引起了普遍的关注。他的研究清楚地表明了统计学作为国家管理工具的重要作用。 (2)统计学的发展时期 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统计学的发展时期。在这时期,各种学派的学术观点已经形成,并且形成了两主要学派,即数理统计学派和社会统计学派。 1、数理统计学派 在18世纪,由于概率理论日益成熟,为统计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世纪中叶,把概率论引进统计学而形成数理学派。其奠基人是比利时的阿道夫·凯特勒(1796-1874),其主要著作有:《论人类》、《概率论书简》、《社会制度》和《社会物理学》等。他主张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正式把古典概率论引进统计学,使统计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凯特勒在研究过程中混淆了自然现象和本质区别,对犯罪、道德等社会问题,用研究自然现象的观点和方法作出一些机械的、庸俗化的解释。但是,他把概率论引入统计学,使统计学在“政治算术”所建立的“算术”方法的基础上,在准确化道路上大大跨进了一步,为数理统计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社会统计学派 社会统计学派产生于19世纪后半叶,创始人是德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尼斯(1821-1889),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有恩格尔(1821- 1896)、梅尔(1841-1925)等人。他们融合了国势学派与政治算术学派的观点,沿着凯特勒的“基本统计理论”向前发展,但在学科性质上认为统计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现象变动原因和规律性的实质性科学,以此同数理统计学派通用方法相对立。社会统计学派在研究对象上认为统计学是研究体而不是个别现象,而且认为由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整体性,必须地总体进行大量观察和分析,研究其内在联系,才能揭示现象内在规律。这是社会统计学派的“实质性科学”的显著特点。 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统计学提供更多的统计方法;社会科学本身也不断地向细分化和定量化发展,也要求统计学能提供更有效的调查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因此,社会统计学派也日益重视方法论的研究,出现了从实质性方法论转化的趋势。但是,社会统计学派仍然强调在统计研究中必须以事物的质为前提和认识事物质的重要性,这同数理统计学派的计量不计质的方法论性质是有本质区别的。 二、20世纪——迅速发展的统计学 20世纪初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统计学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记述统计向推断统计发展。记述统计是对所搜集的大量数据资料进行加工整理、综合概括,通过图示、列表和数字,如编制次数分布表、绘制直方图、计算各种特征数等,对资料进行分析和描述。而推断统计,则是在搜集、整理观测的样本数据基础上,对有关总体作出推断。其特点是根据带随机性的观测样本数据以及问题的条件和假定(模型),而对未知事物作出的,以概率形式表述的推断。目前,西方国家所指的科学统计方法,主要就是指推断统计来说的。 2、由社会、经济统计向多分支学科发展。在20世纪以前,统计学的领域主要是人口统计、生命统计、社会统计和经济统计。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到今天,统计的范畴已覆盖了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几乎无所不包,成为通用的方法论科学。它被广泛用于研究社会和自然界的各个方面,并发展成为有着许多分支学科的科学。 3、统计预测和决策科学的发展。传统的统计是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物进行统计,提供统计资料和数据。20世纪30年代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经济、社会、军事等方面的客观需要,统计预测和统计决策科学有了很大发展,使统计走出了传统的领域而被赋予新的意义和使命。 4、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与统计学的相互渗透和结合,使统计科学进一步得到发展和日趋完善。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在许多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等方面有着共同之处,三者从不同角度、侧面提出了解决共同问题的方法和原则。三论的创立和发展,彻底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图景和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也使统计科学和统计工作从中吸取了营养,拓宽了视野,丰富了内容,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5、计算技术和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在统计领域不断得到开发和应用。近几十年间,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使统计数据的搜集、处理、分析、存贮、传递、印制等过程日益现代化,提高了统计工作的效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益扩大了传统的和先进的统计技术的应用领域,促使统计科学和统计工作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如今,计算机科学已经成为统计科学不可分割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统计理论和实践深度和广度方面也不断发展。 6.统计在现代化管理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统计在现代化国家管理和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一切社会生活都离不开统计。英国统计学家哈斯利特说:“统计方法的应用是这样普遍,在我们的生活和习惯中,统计的影响是这样巨大,以致统计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甚至有的科学有还把我们的时代叫做“统计时代”。显然,20世纪统计科学的发展及其未来,已经被赋予了划时代的意义。[编辑本段]统计学现状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统计学广泛吸收和融合相关学科的新理论,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深化和丰富了统计学传统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并拓展了新的领域。今天的统计学已展现出强有力的生命力。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实践发展的需要对统计学提出了新的更多、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长和不断完善,统计学的潜在功能将得到更充分更完满的开掘。 第一,对系统性及系统复杂性的认识为统计学的未来发展增加了新的思路。由于社会实践广度和深度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系统性及系统的复杂性认识也更加全面和深入。随着科学融合趋势的兴起,统计学的研究触角已经向新的领域延伸,新兴起了探索性数据的统计方法的研究。研究的领域向复杂客观现象扩展。21世纪统计学研究的重点将由确定性现象和随机现象转移到对复杂现象的研究。如模糊现象、突变现象及混沌现象等新的领域。可以这样说,复杂现象的研究给统计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第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法将为统计分析方法的发展提供新的思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是钱学森教授于1990年提出的。这一方法的实质就是将科学理论、经验知识和专家判断相结合,提出经验性的假设,再用经验数据和资料以及模型对它的确实性进行检测,经过定量计算及反复对比,最后形成结论。它是研究复杂系统的有效手段,而且在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处处渗透着统计思想,为统计分析方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 第三,统计科学与其他科学渗透将为统计学的应用开辟新的领域。现代科学发展已经出现了整体化趋势,各门学科不断融合,已经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由于事物之间具有的相互联系性,各学科之间研究方法的渗透和转移已成为现代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许多学科取得的新的进展为其他学科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模糊论、突变论及其他新的边缘学科的出现为统计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科学方法和思想。将一些尖端科学成果引入统计学,使统计学与其交互发展将成为未来统计学发展的趋势。统计学也将会有一个令人振奋的前景。今天已经有一些先驱者开始将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以及图论、混沌理论、模糊理论等方法和理论引入统计学,这些新的理论和方法的渗透必将会给统计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统计学产生于应用,在应用过程中发展壮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学科相互融合趋势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统计学的应用领域、统计理论与分析方法也将不断发展,在所有领域展现它的生命力和重要作用。[编辑本段]学科分支 一些学科大量地利用了应用统计学,以至它们自己已经各自独立成为一门学科。

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对人的行为、心理特质进行定量描述。 根据样本所提供的信息,运用概率的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分布特征进行估计、推测。 内容包括 1) 假设检验 2) 总体参数估计 目的:根据已知的情况,在一定概率上估计推测未知的情况。 相同被试,在不同时间或场合下,使用同样的测量工具,重复测量相同的某心理特质,所得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 效度是指测量工具测出它所希望测量的心理特质或行为特征的效果和程度。 难度是指题目的难易程度。 是题目性质与被试群体水平共同作用的结果。 6. 区分度区分度是指题目对被试特质差异的区分能力。能区分不同能力水平的题目的区分度高。 若所有被试在某个题目上均答错或均答对,则此题不能区分不同特质的被试,即此题目无区分能力。 是所欲研究的某一类对象的 全体 。 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样本可以是实验中所选取的一组被试的实验结果,或者一个被试的多次结果等。 反映一组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数量。等于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个数。 median又称中点数,中位数,中值,符号为Md。是常用的集中量数。 中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即在这组数据中,有一半数据比它大,有一半数据比它小。 mode,又称为范数、密集数,通常数等,常用符号Mo表示。 是指在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的数值。 也是一种集中量数,可以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又称两极差,用符号R表示。它是说明数据 离散程度 的最简单的统计量。 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用最大值减去最小值就是全距。 variance也称 变异数,均方 。作为样本统计量用符号s2表示,作为总体参数用符号sigma2表示。 它是每个数据 离均差平方后的平均数。 方差是度量数据分散程度的一个很重要的统计量。方差是对一组数据中各种变异的总和的测量,具有可加性和可分解性特点。 standard deviation,即方差的平方根,用s或SD表示,若用(sigma)表示,则是指总体的标准差。 方差与标准差是最常用的描述 次数分布离散程度 的差异量数。 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是两列变量间相关程度的数量指标,或者说是用来表示相关关系强度的指标。作为样本间相互关系程度的统计特征数,常用r表示,作为总体参数一般用ρ表示。 r的取值范围[-1.00,+1.00] “+/-”号表示双变量数列之间相关的方向,正值表示正相关,负值表示负相关; 相关系数r=+1.00时表示完全正相关,r=-1.00时表示完全负相关,这二者都是完全相关. r=0时表示完全独立,即无任何相关性; 相关系数取值的绝对值大小表示相关的强弱程度。 指在其他研究变量都不变的情况下, 单独一个自变量 引起的因变量变化的效应。 当一个自变量因为其它自变量的水平或安排不同, 共同 对因变量的大小产生的不同影响结果。如果某一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大小不受其他自变量水平或安排的影响,那么这两个变量之间不具有交互作用。 指一个因素在另一个因素不同水平上的效应,当一个因素在另一个因素不同水平上产生不同效应的时候,就出现了交互作用。(独立组设计或被试间设计)组间设计通常把被试分为若干个组,每组分别接受 一种 实验处理。有几种实验处理,被试也就相应的被分为几组。即不同的被试接受自变量不同水平的实验处理。 由于被试是随机取样并随机分组安排到不同的实验处理中,所以它又叫做完全随机设计。 是指每个被试都要接受 所有 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由于接受每种实验处理后都要进行测量,它又被称为“重复测量设计”。 将被试个体的心理特质发展水平与某一特定群体的心理特质发展水平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试个体心理特质发展水平在这一特定群里中的相对地位的测验。常用于学业成就测验、能力水平测验中。 将一个人在测验上的成绩与某一明确界定的标准进行比较、解释。指正确辨认真实差异的能力,用1-β为表示。 强调某一方向的检验。查统计表时,按分布的一侧计算显著性水平。指一组数据的方差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另一组数据的方差的情况。 只强调差异,不强调方向性的检验。又称变异系数、相对标准差等,它是一种相对差异量,用CV表示,为标准差对平均数的百分比。 常用于:同一团体不同观测值离散程度的比较;对于水平相差较大,但进行的是同一种观测的各种团体,进行观测值离散程度的比较。 统计样本的那些特征值,又称 特征值 。是从一个样本中计算出来的一些量数,可以描述一组数据的情况。 统计量代表样本的特征,它是一个变量,随着样本的变化而变化。 统计总体的那些特征称。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参数代表总体的特征,是一个常数。如总体均值、标准差。 标准回归系数,是指消除了因变量y和自变量x1,x2,…xn所取单位的影响之后的回归系数,其绝对值的大小直接反映了xi对y的影响程度。1)        研究中的自变量水平是随机取样,所选各水平仅是 无限多水平中 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样本 2)        统计推论可推广到无限总体中 3)        F值的计算有区别,即在不同效应检验时,计算F值得分母项不同。 1) 研究中的自变量总体是有限的几个固定值,所选的实验处理水平,即为处理水平的总体 2) 推论只能涉及有限的总体 3) F值计算一般用误差项的均方为分母,求各主效应的F值,检验其是否差异显著。 指任意两个数据点之间都可以细分出无限多个大小不同的数值。 (不连续数据)在任何两个数据点之间所取的数值的个数是有限的,一般是取整数,两个单位之间不能再划分细小单位。 偏态分布是指频数分布不对称,集中位置偏向一侧,若 集中位置偏向数值小的一侧 ,这种分布曲线的右侧部分偏长左侧部分偏短,称为正偏态分布。 偏态分布是指频数分布不对称,集中位置偏向一侧, 集中位置偏向数值大的一侧 ,这种分布曲线的左侧偏长右侧偏短,称为负偏态分布。 是上下限之间的 中点 数值,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组中值并不是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数,各组标志数的平均数在统计分组后很难计算出来,就常以组中值近似代替。 克龙巴赫alpha系数估计方法是 内部一致性信度 估计方法的一种。可以估计各种计分方式测验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是更一般化的测验内部一致性信度估计方法。只要求测验对一批被试测试一次。 是指某一行为是社会一般人所希望、期待、接受的。 标准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量数。 公式: 没有实际单位,以平均数为参考点(中心),以标准差为单位的一个相对量。均值为0,标准差为1。 由 变量variables就是指心理与教育实验/观察/调查中想要获得的数据。数据获得前用“X”表示,即为一个可以取不同数值的物体的属性或事件,其数值具有不确定性。由于变量在测查之前不能准确地预料会获得什么样的值,在统计学上,把 取值之前不能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 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数 真分数是测量工具实际所测量到的测值,真分数中 不含随机误差分数 ,包括目标真分数(V)和非目标真分数(I),记为T(True score)。目标真分数是欲测心理特质的实际值,非目标真分数是系统误差值(计为I) T=V+I 从已知的总体中,以一定的样本容量进行随机抽样,保证每个样本是独立的,各个样本都服从同样的分布, 样本统计数的概率分布 称为抽样分布。 抽样分布是统计推断的理论基础。常用的样本分布如样本平均数、方差的分布。在统计学中不能对H1的真实性直接检验,需要建立与之对立的假设,称作虚无假设,或叫做无差假设,零假设/原假设,记为H0. 参数估计指用局部结果推论总体情况,分为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指在进行参数估计时,用一个特定点值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如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标准误差(英文:Standard Error) 样本平均数 分布的标准差。 标准误差用来衡量抽样误差。标准误越小,表明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值越接近,样本对总体越有代表性,用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的可靠度越大。因此,标准误是统计推断可靠性的指标。 (决定系数)r2 回归平方和在总平方和中所占的比例。变量间共变程度的指标,等于回归平方和与总平方和之比,即 相关系数的平方 。测定系数越大说明回归平方和对总体平方和的贡献越大,测定系数越大,说明回归效果越好。 在进行任何一项研究时,都需要根据已有的理论和经验事先对研究结果做出一种预想的希望证实的假设,叫科学假设或研究假设,记作H1,在假设检验中,虚无假设H0总是作为直接被检验的假设, 而H1与H0对立,二者择一 ,它的意思是 一旦有充分理由否定虚无假设H0,则H1这个假设被你选择 。 估计总体参数落在某一区间内, 可能犯错误的概率 ,用符号α表示。 显著性水平在假设检验中,还指拒绝虚无假设时可能出现的犯错误的概率水平。 interval estimation根据估计量 以一定可靠程度 推断总体参数所在的区间范围,它是用数轴上的一段距离表示未知参数可能落入的范围,它虽然不具体指出总体参数等于什么,但能指出 未知总体参数落入某一区间的概率有多大 。 指 在某一置信度 时,总体参数所在的区域距离或区域长度。置信区间的上下两端点值称为置信界限。 如:.95置信区间:只总体参数落入该区间之内,估计正确的概率为95%,估计错误的概率为5% 如果一个测验有两个以上复本,同一群被试接受两个复本测验得分的相关系数 也叫置信水平,是指所估计的总体参数落入置信区间的可靠程度,用1-a来表示。统计学上指多个平均数两两之间的相互比较称为多重比较。指试验仅有两种不同性质结果的概率分布。 即各个变量都可归为两个不同性质中的一个,两个观测值是对立的,因而二项分布又可说是两个对立事件的概率分布。(复本测验)是指两个在题目内容、数量、形式、难度、区分度、指导语、时限以及所用的例题、公式等方面都相同或相似的测验。 也就是用不同的题目测量同样的内容,而且其测验结果的平均值和标准差都相同的两个测验。 又称百分位点(percentile),它是指量尺上的一个点,位于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某一百分位置的数值。

你是考什么方面的统计学?

1、大地水准面:设想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重合并延伸到大陆内部的包围整个地球的封闭的重力位水准面。2、绝对高程:地面点沿垂线方向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3、方位角:地平坐标系的经向坐标,过天球上一点的地平经圈与子午圈所交的球面角。4、等高线:地图上地面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曲线。5、测设:通过用一定的测量方法,按照要求的精度,把设计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6、地形图:表示地表上的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及基本的地理要素且高程用等高线表示的一种普通地图。7、碎部测量:对地貌、地物等特征点进行测定,并对照实地以相应的符号予以表示。8、水准面:重力位相等的曲面。9、相对高程:在局部地区,有时需要假定一个高程起算面,地面点到该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相对高程。10、视准轴:十字丝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也称视准线。11、水平角:由一点到两个目标的两个方向线铅垂面所构成的夹角。12、竖直角:在同一竖直面内视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13、直线定向:确定一直线与基本方向的角度关系,称直线定向。在测量中常以真子午线或磁子午线作为基本方向,如果知道一直线与子午线间的角度,可以认为该直线的方向已经确定。14、坐标方位角:笛卡儿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于纵坐标轴的方向与某一方向的夹角。15、等高线平距:在地形图上,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即为等高线平距。在同一张地图上,等高线间隔是相等的,但等高线平距不等.等高线平距越大说明该区域地形越平缓,平距越小,说明地形越陡峭。16、地形图比例尺:在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离D之比,通常一分数形式表示。17、比例尺精度:人眼能分辨的两点间的最小距离是0.1mm,通常就把地形图上0.1mm所代表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18、等高距:图上相邻等高线的高程差。19.水准面及其特征:重力位相等20.水平面:完全静止的水所形成的平面,亦指跟这个平面平行的面。21.大地水准面:设想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重合并延伸到大陆内部的包围整个地球的封闭的重力位水准面。22.高程:地面点到高度起算面的垂直距离。24.测站:测量时设置仪器的点位。25.水准点:沿水准路线每隔一定距离布设的高程控制点。26.水准管轴:水准管两端一般刻有2mm间隔的刻画线,刻画线的中点s称为水准管零点,过零点且与水准管内壁圆弧相切的纵向直线L-L称为水准管轴。27.水准管分划值:水准管两端一般刻有2mm间隔的刻画线30.竖盘指标差:当经纬仪置平后,竖盘读数系统零位的偏差。31.直线定线:在距离测量时,得到的结果必须是直线距离,若用钢尺丈量距离,丈量的距离一般都比整尺要长,一次不能量完,需要在直线方向上标定一些点,这项工作就叫直线定线。33.传距桩:传递距离的里程桩。34.磁方位角:从地面某点的磁子午线北端起顺时针方向量至某一直线间的夹角。35.坐标方位角 :笛卡儿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于纵坐标轴的方向与某一方向的夹角。36.象限角: 某一目标点的方向线与子午线在较为接近的一端(南端或北端)之间所夹的角,称这一直线的象限角。象限角是从正北的方向线或正南 于0°—90°之间。37.反坐标方位角 :每条直线段都有两个端点,若直线段从起点1到终点2为直线的前进方向,则在起点1处的坐标方位角a12称为直线12的正方位角,在终点2处的坐标方位角a21称为直线12的反方位角。a反=a正±180° 式中,当a正<180°时,上式用加180°;当a正>180°时,上式用减180°。38.尺长改正数:由于温度和外力等因素的作用下,量尺发生变形,需要进行尺长改正。39.钢尺膨胀系数 :材料受热后膨胀引起的在一维方向上的长度变化称之为材料的线膨胀系数。40.标准拉力:满足量尺正常变形的拉力值。41.导线:是将一系列测量控制点,依相邻次序连接而构成折线形式的平面控制图形。由一系列导线元素构成。42.导线点:是导线上的已知点和待定点。43.经纬仪导线:采用经纬仪测角,钢尺量距的导线。44.电磁波测距导线:采用电磁波测距的导线。45.连接角:相邻两导线间的夹角。46.连接边:导向点之间的连线。47.控制测量:在一定区域内,为地形测图和工程测量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作。48.小地区控制网:在小区域内,为地形测图和工程测量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作。

12350自考名词解释

101、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们行动的现象。 102、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103、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104、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105、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它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 106、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107、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108、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109、系统脱敏: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110、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111、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112、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 113、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114、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115、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116、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117、程序教学: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 118、计算机辅助教学:指使用计算机作为一个辅导者,呈现信息,给学生提供练习机会,评价学生的成绩以及提供额外的教学。 119、课堂管理: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120、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121、群体动力:影响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称为群体动力,包括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122、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123、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124、课堂气氛: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125、课堂纪律: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实现课堂目标而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126、教师的领导方式:是教师用来行使权力与发挥其领导作用的行为方式。勒温曾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等三种类型。 127、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128、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129、合作:是指学生们为了共同目的在一起学习和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 130、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 131、课堂结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 132、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 133、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134、教学评价:指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 135、测量: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 136、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的心理特征,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程序。 137、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评价。 138、总结性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如一个单元、章节、科目或学期)结束后进行的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的测定。 139、常模参照评价:是指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 140、标准参照评价: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等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141、配置性评价:或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 142、诊断性评价:有时与配置性评价意义相当,指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有时指对经常表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所做的评价,多半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 143、正式评价:指学生在相同的情况下接受相同的评估,且采用的评价工具比较客观。 144、非正式评价:是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且评价的资料大多采用非正式方式收集的。 145、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 146、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147、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 148、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149、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150、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做罗森塔尔效应,或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相关链接: 2010年自考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1) 2010年自考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2)

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平行登记:是指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登记有关的总分类账,另一方面要登记该总分类账所属的各有关明细分类账户。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用来确定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而填制的,作为登记账簿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 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应以会计科目作为它的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 账户的结构:是指在账户中如何登记经济业务,以取得所需要的各种核算指标,即账户借方登记什么,贷方登记什么。 会计工作的组织:是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制定会计法规制度,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工作人员,以保证合理、有效地进行会计工作。 复合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同几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或相反,一个账户贷方同几个账户借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财产清查:就是通过对财产物资现金的实地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的查对,来确定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的实存数,并查明账面结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   索引序列
  •   测验名词解释自考
  •   单元测试名词解释自考
  •   自考教育预测与规划名词解释
  •   自考统计与测量名词符号解释
  •   12350自考名词解释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