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文学概论自考重点梳理图片

文学概论自考重点梳理图片

发布时间:

文学概论自考重点梳理图片

发布时间:

文学概论自考重点梳理图片

自考汉语言文学专科要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写作(一)、民间文学、文学概论(一)、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科目。汉语言文学主要学习的是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文学鉴赏能力、写作能力、文字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这个专业的考试难度很低,学习的科目相对较少,而且大部分省份可以免试数学选择英语,考生只要认真复习考试内容那么也不难理解,还是很容易通过考试的。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学生具有坚实宽厚的文史哲基础知识和理论,较高的文学修养、鉴赏和评论能力,较强的写作能力、古籍阅读能力、外语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要想了解更多关于自考的相关信息,推荐咨询师大教育。师大教育不仅有成人大专学历,而且有本科学历等学历证书、上班族必备职业证书,还是在职备考的最佳选择,证书高含金量,学信网可查。师大教育内部技术部门,主要负责师大教育官方网站的维护升级、教学平台的更新迭代以及学员论坛等维护和更新,目前技术中心人员已超200人,拥有资历强的教学研究团队,对教师资格证培训课程进行系统化的设计。

1、感物说:强调文学创作过程中主体心灵与客观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2、养气说:认为气(道德精神)是文学创作活动中最主要的环节,只重“气”,不全面。

3、镜子说:强调文学创作必须反映客观生活。对主观能动认识不够,不全面。

4、深层心理说:文学创作不是人的意识所决定的,而是个人或集体的深层心理(无意识)决定。

5、距离说:布洛观点,主张审美主体不能有过多的功利考虑,在一定的距离外欣赏审美对象的美。

6、表现说:文艺归结为作家心灵或本能的表现,主张创作从主观自我出发。忽视客观社会生活,不全面。

7、艺术直觉: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意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8、艺术知觉:主体用艺术的眼光审视对象时产生的知觉形象。

9、艺术灵感: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突发性、迷狂性、创造性。

10、艺术情感: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

11、自然情感: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体验,主体对他与客体之间利害关系的功利性评价的心理反应。自然情感是艺术情感的基础,艺术情感是自然情感的升华。

12、政治情感:建立在一定的政治思想观念基础上,有强烈功利性,是某个社会集团与现实之间利害关系的心理反应。

13、道德情感: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的,长期深入人心的,对道德规范、道德观念的心理反应。给人压迫感、紧张感。

14、宗教情感:以信仰为依托,将人的心灵引向虚无缥缈的彼岸世界的情感。

15、艺术想象: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16、科学想象:主体指向客观事物某种内在规律,通过创造性心理活动认识客体,得到正确结论的心理过程。

17、再造性想象:主体对他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进行回忆的过程。艺术想象的一种。

18、创造性想象:在再现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对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熔铸,从而创造不同原型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19、相似性想象:由一物的触发而想到另一物的心理过程。

20、艺术理解: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的理性思维活动。

1、符号矩阵:是一种由四个符号学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这是格雷马斯提出的一种研究行动逻辑的模式。

2、隐含的作者:当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进入作品中的叙述活动时,便进入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常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就是隐含的作者。

3、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隐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

4、隐含的接受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

5、抒情原则:在抒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传情达意,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遵循着一定的抒情原则。作者在抒发情感、创作抒情作品的过程中,在处理情感与理性、情感与现实、情感与语言等关系的问题上,有意无意间所遵循的原则,称为抒情原则。

6、符号矩阵:是一种由四个符号学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这是格雷马斯提出的一种研究行动逻辑的模式。

7、隐含的作者:当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进入作品中的`叙述活动时,便进入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常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就是隐含的作者。

8、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隐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

9、隐含的接受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

10、抒情原则:在抒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传情达意,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遵循着一定的抒情原则。作者在抒发情感、创作抒情作品的过程中,在处理情感与理性、情感与现实、情感与语言等关系的问题上,有意无意间所遵循的原则,称为抒情原则。

11、抒情策略:在创作作品时,作者总是在语法或修辞上采取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的效果,这样的方法和手段谓之抒情策略。

12、抒情的语法策略:是指从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语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成熟、杰出的抒情作家都深谙此道。比如,诗人有所谓的“诗家语”,它指的是与通常语言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诗家语常常打破既有的语言规范,追求某种特殊的语言效果。

13、抒情的修辞策略: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从文学史和修辞史的角度看,抒情的修辞策略有许多,意象、隐喻、典故、悖论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四种。

14、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15、典故:是一种历史化的隐喻,是在神话或历史事件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当下事件、情状或环境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16、抒情小品文:是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在中国,“小品”一词最早出现于《世说新语》,意为篇幅短小之文;西方的小品文起源于法国的蒙田,英国的培根紧随其后。西方抒情小品文具有这样的特点:第一,它注重描写个人的经历、境遇,抒发个人的情感、情绪;第二,它具有坦荡开阔的心胸和闲适恳切的调格。

17、抒情作品:专门用来抒情达意,它是与叙事作品相对而言的另一类文学作品;具体地说,抒情作品指的是简要地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

18、韵律:抒情作品中由字音的有序结合和变化而造成的和谐音调,谓之“韵律”。在西方,韵律是一个统称,它可以分为韵与律两个方面。把同一个音或类似的音予以有规则的反复排列,称为韵。按照某种规律使语音的长短、高低、强弱予以重复变化,称为律。

19、悖论:是指那种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千真万确的语句,即所谓“似非而是”的语句。

20、文学风格: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有15门左右的考试科目,包括语言学概论、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等等。自学考试本科汉语言文学考试科目有哪些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考试科目:语言学概论、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 、近代汉语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美学、中学语文教学法、外国文学史、毕业论文、英语(二)、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文体写作、唐诗宋词研究、古代汉语(一)、古代汉语(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唐宋词研究、民间文学概论、心理学、古代汉语等。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考试科目在15门左右,以上考试科目仅供参考,不同考试地区考试科目会略有不同。自考生备考技巧有哪些了解考试大纲,重点复习:自考的考试大纲是备考的重要依据,要结合大纲有重点地复习;练习答题技巧:自考考试中,答题技巧至关重要,要善于归纳总结答题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考试中,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制定计划,坚持复习:制定自学考试合理的备考计划,每天坚持复习,不断积累知识,做到持之以恒。报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报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文学概论自考重点梳理图

请问自考专科汉语言文学专业都要考什么啊?都是需要背的吗?需要背得多不多...文学概论该怎么说呢,概念性比较强,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 实际上去考试,...

1、感物说:强调文学创作过程中主体心灵与客观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2、养气说:认为气(道德精神)是文学创作活动中最主要的环节,只重“气”,不全面。

3、镜子说:强调文学创作必须反映客观生活。对主观能动认识不够,不全面。

4、深层心理说:文学创作不是人的意识所决定的,而是个人或集体的深层心理(无意识)决定。

5、距离说:布洛观点,主张审美主体不能有过多的功利考虑,在一定的距离外欣赏审美对象的美。

6、表现说:文艺归结为作家心灵或本能的表现,主张创作从主观自我出发。忽视客观社会生活,不全面。

7、艺术直觉: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意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8、艺术知觉:主体用艺术的眼光审视对象时产生的知觉形象。

9、艺术灵感: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突发性、迷狂性、创造性。

10、艺术情感: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

11、自然情感: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体验,主体对他与客体之间利害关系的功利性评价的心理反应。自然情感是艺术情感的基础,艺术情感是自然情感的升华。

12、政治情感:建立在一定的政治思想观念基础上,有强烈功利性,是某个社会集团与现实之间利害关系的心理反应。

13、道德情感: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的,长期深入人心的,对道德规范、道德观念的心理反应。给人压迫感、紧张感。

14、宗教情感:以信仰为依托,将人的心灵引向虚无缥缈的彼岸世界的情感。

15、艺术想象: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16、科学想象:主体指向客观事物某种内在规律,通过创造性心理活动认识客体,得到正确结论的心理过程。

17、再造性想象:主体对他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进行回忆的过程。艺术想象的一种。

18、创造性想象:在再现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对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熔铸,从而创造不同原型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19、相似性想象:由一物的触发而想到另一物的心理过程。

20、艺术理解: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的理性思维活动。

1、符号矩阵:是一种由四个符号学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这是格雷马斯提出的一种研究行动逻辑的模式。

2、隐含的作者:当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进入作品中的叙述活动时,便进入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常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就是隐含的作者。

3、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隐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

4、隐含的接受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

5、抒情原则:在抒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传情达意,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遵循着一定的抒情原则。作者在抒发情感、创作抒情作品的过程中,在处理情感与理性、情感与现实、情感与语言等关系的问题上,有意无意间所遵循的原则,称为抒情原则。

6、符号矩阵:是一种由四个符号学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这是格雷马斯提出的一种研究行动逻辑的模式。

7、隐含的作者:当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进入作品中的`叙述活动时,便进入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常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就是隐含的作者。

8、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隐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

9、隐含的接受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

10、抒情原则:在抒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传情达意,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遵循着一定的抒情原则。作者在抒发情感、创作抒情作品的过程中,在处理情感与理性、情感与现实、情感与语言等关系的问题上,有意无意间所遵循的原则,称为抒情原则。

11、抒情策略:在创作作品时,作者总是在语法或修辞上采取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的效果,这样的方法和手段谓之抒情策略。

12、抒情的语法策略:是指从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语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成熟、杰出的抒情作家都深谙此道。比如,诗人有所谓的“诗家语”,它指的是与通常语言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诗家语常常打破既有的语言规范,追求某种特殊的语言效果。

13、抒情的修辞策略: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从文学史和修辞史的角度看,抒情的修辞策略有许多,意象、隐喻、典故、悖论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四种。

14、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15、典故:是一种历史化的隐喻,是在神话或历史事件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当下事件、情状或环境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16、抒情小品文:是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在中国,“小品”一词最早出现于《世说新语》,意为篇幅短小之文;西方的小品文起源于法国的蒙田,英国的培根紧随其后。西方抒情小品文具有这样的特点:第一,它注重描写个人的经历、境遇,抒发个人的情感、情绪;第二,它具有坦荡开阔的心胸和闲适恳切的调格。

17、抒情作品:专门用来抒情达意,它是与叙事作品相对而言的另一类文学作品;具体地说,抒情作品指的是简要地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

18、韵律:抒情作品中由字音的有序结合和变化而造成的和谐音调,谓之“韵律”。在西方,韵律是一个统称,它可以分为韵与律两个方面。把同一个音或类似的音予以有规则的反复排列,称为韵。按照某种规律使语音的长短、高低、强弱予以重复变化,称为律。

19、悖论:是指那种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千真万确的语句,即所谓“似非而是”的语句。

20、文学风格: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简答题会难一些多看书多做真题希望回答能够帮助你你也可以追问

文学概论自考重点梳理图解

简答题会难一些多看书多做真题希望回答能够帮助你你也可以追问

以下自考的 00529《文学概论》的学习方法,供您参考:首先,“静则成”,看书自学,首先心境要“静”。不要浮躁。其次,就是耐心坚持了,学习本身是枯燥的,那就要一定毅力、克制力,让自己坚持下去。不要偷懒、放松要求。再次,培养自学兴趣、自学热情,学着学着,总有一点感兴趣的东西,就抓住它,不管是否是重点,多看看,多想想;用获得的自考成绩,来激起自己的自学热情!最后,养成自学习惯。每天或多或少,看点自考教材与内容,做到“功”道自然,这样高的自学境界就出来了!网上下载历年试卷和考试大纲,把答案在教材书上找出来。因为自考试题是从题库中出来的,往往会反复考到,只要把这些题目都背下来,一般及格没有问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行的。

第一章 1,文章:《文心雕龙》《原道》如何出现的,如何形成的背景。 2,名解:文学四要素 p29-30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在这个基础上明确。为了使人一目了然,第一个要素是作品,艺术产品本身,第二个是艺术家,第三个世界,第四个读者。作品是核心位置如果作品没有进入读者的视野中没有被读者所阅读,这个作品就是不存在的。没有被读者欣赏所消费的文学作品是不存在的。世界是每个时代的人,作家生活在英的时代时空当中,这个时代的生活现实人生对他构成刺激,提供感受,所以才能写出作品,一个作家不可能空中楼阁,不论是什么表达形式出现的,总是和现实人生有各种联系。 3,问题:历史上主要的文学观念(总纲性) p32 第二章 · 全国格斗大赛开始 · 银行卡 安全快捷换Q币 · 沟通无极限手机Q时代 · 魔法表情秀出百变心情 · 全国格斗大赛开始 · QQ秀秀出个性真自我 1,文章:《艺术作为手法》重点p57 作者维克多*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理论派代表。 什么是形式主义(背景知识)特点:关注语言,文学的语言。P68-69 2,名解:奇特化p71;意生言外p88;自动写作p87 奇特化:俄国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了他的奇特化(一译"陌生化""反常化")的诗学原则。为了恢复对生活的感觉,为了感觉到事物,为了使石头成为石头,存在着一种名为艺术的东西。艺术的目的是提供作为视觉而不是作为识别的事物的感觉; 艺术的手法就是使事物奇特化的手法,是使形势变得模糊、增加感觉的困难和时间的手法,因为艺术中的感觉行为本身就是目的,应该延长; 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的制作的方法,而"制作"成功的东西对艺术来说是无关重要的。比如,在现代汉诗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句子"风变幻云朵的浮雕/修饰夜里发生的事情。我们的青春约会常在/功勋注定要在上午升起。这些诗句通过巧妙的动宾搭配方式,修饰性成分与被修饰性成分富于弹性的组合,主谓的不规则搭配,比喻与象征的新奇等手法,造就了诗歌语言的一种奇特化的效果。 更多内容参看

文学概论自考重点梳理

1、篇法:又称章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 2、辞格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3、文学形象的概括性:文学形象能够传达丰富的内在意蕴的功能称为文学形象的概括性。 4、典型环境:指充分体现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5、虚实相生:这是意境的结构特征。虚与实本是一对哲学范畴,应用于意境理论中,实境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 6、象征意象化:营构文学象征意象的原则和方法叫象征意象化。它是象征意象创造的必经之途,即在抽象思维的指导下追求意象应合,不惜以荒诞的幻象求得意念的真实。 7、荒诞性: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指艺术家有意创造出不合常理、不合常形的形象以达到揭示某种哲理或观念的目的。 8、文学形象:是指文本中呈现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审美理想的、能唤起人的美感的人生图画。 9、典型:是指写实型作品言语系统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性格。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10、特征化:在写实型作品中,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这是创造典型的基本方法。 11、意境: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12、象征意象:文学象征意象是指以表达观念或哲理为目的,以象征为基本表现手段的,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13、叙事:就是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 14、故事时间:故事时间是故事中事件接续的前后顺序,也就是故事中所虚构的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过程,这个时间的顺序和长短是由所讲述的故事内容给出的。 15、文本时间:是叙述文本中叙述语言排列的前后顺序,或者说是读者阅读文本所依照的顺序;这个时间实际上是叙述语言本身的前后顺序和长短。 16、叙述视角:叙述视角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解的特定角度。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主要有四种: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及人称或视角变换叙述。 17、叙述标记:是文本中出现的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记作用的叙述手段。 18、故事:是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组成故事的要素包括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由这些事件组织成的因果线索完整的情节,发生这些事件的具体场景这三个主要方面。 19、结构:是故事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存在形态。叙事作品中结构可以分为两层:一层是表层结构,即叙事文本自身的结构;另一层是深层结构,即超出叙事文本的文化结构。 20、叙述功能:是根据人物在情节过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规定的人物行为模式。对叙述功能的研究问题是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普洛普在民间故事和童话的形态研究中提出的。

那么厚的一本书,平时又忙,的确不便记忆,就我个人来说,完整地把教材阅读完成,其次对照每个知识点及下面的材料理解记忆,第三抓重点内容和章节进行强化,过关应该没问题

华夏大地教育网为您解答: 您好,文学概论属于记忆性的课程,您可以结合教材后面所附大纲进行学习,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步骤: 1、通读教材。 2、对照大纲,划出重点。 3、结合勾画内容,整理学习笔记。 4、对重点内容强化记忆。 5、再次通读教材。 6、适当进行必要的真题练习及模拟试题练习。 经过以上几个步骤的复习,一般可以顺利以高分通过考试,自考唯一的捷径是扎实复习,预祝学友考试顺利。

自考社会保障概论知识点梳理图片

考研科目:外语、政治管理学综合。

在社会保障学、社会学、心理学、劳动经济学、社会统计学、社会保险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社会政策理论、公共管理、西方经济学等科目中选择两科。

考研科目各个学校不一样,你确定好学校之后可到各个学校研究生院网站查询。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是我国全面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急需人才,具有长久稳定的就业潜力。

毕业生可以进入国家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人事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保险公司等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制定与组织管理工作,也可以进入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者进入法院、劳动仲裁机关等部门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务工作。

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毕业生可以参加社会保障学、劳动经济学、社会学、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法律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扩展资料: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考研必备技能: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现代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

3.了解中外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进展;

4.熟悉党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部分有社会保障硕士点的高校社会保障硕士点(120404)一览表2、中国人民大学设在劳动人事学院,2000年设立。考试科目:1、社会保障学2、劳动经济与社会学参考书目:1、《社会保障学》 郑功成 商务印书馆2、《劳动经济学》 赵履宽 中国劳动出版社3、《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近两年)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4、《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山东大学设在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2003年获得。考试科目:1、社会保障概论2、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参考书目:1、《社会保障概论》,孙光德、董克用主编,2000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社会保障概论》,张克非,高等教育出版社3、《社会调查原理和方法》袁方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8、华中科技大学设在社会学系考试科目:1、社会保障概论 2、公共管理学或宏观经济学参考书目:初试:1、《社会保障学》,郑功成著,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2、《社会保障概论》,孙光德、董克用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公共管理学》,张成福、党秀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4、或《宏观经济学》,梁小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西方经济学》(下册,宏观部分),高鸿业,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复试: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外语。形式为口试。9、南开大学设在法政学院,2003年新增。考试科目:1、社会学理论或西方经济学流派2、社会保障学参考书目:1、 《社会保障概论》 孙光德、董克用 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版2、 《社会学概论》杨心恒 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3、 《社会学概论教程》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北京大学出版社4、 《社会学》(美)戴维.波普诺著 李强译 人民大学出版社5、 《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上、下册)魏勋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6、 《西方经济学》(上、下册)高鸿业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11、厦门大学设在政治学与行政学系,考试科目:1、政治学与行政学 2、综合考试:参考书目:1、《政治学》陈振明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2、陈振明主编:《公共管理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3、《社会保障概论》,孙光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年版;4、《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编著,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14、苏州大学设在社会学院考试科目:初试:1、管理学原理 2、西方经济学复试:社会保障原理参考书目:1、《社会保障概论》张彦、陈红霞编,南大出版社2、《管理学原理》孙慧中主编,中国财经大学出版社3、《西方经济学》(笫二版)尹伯成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4、《现代社会学》(第二版),吴增基等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5、《保险学》,陈继儒主编,立信出版社。16、陕西师范大学设在国际商学院考试科目:1、管理学 2、西经参考书目:1、《西方经济学》厉以宁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经济学》(第二版,上、下册)斯蒂格利茨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管理学》(第四版)斯蒂芬.P.罗宾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18、北京师范大学设在管理学院考试科目:1、公共管理概论 2、社会保障学参考书目:1、《社会保障学》郑功成 商务印书馆2、《公共管理导论》(澳)欧文.E休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行政管理学概论》张国庆 北京大学出版社20、西北大学设在公共管理学院,考试科目:初试:1、西经 2、社会学(含社会研究方法)复试:社会保障学参考书目:1、《社会保障》,齐海鹏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现代社会心理学》周小虹 上海人民出版社3、《社会学》 【美】戴维·波谱诺著 人民大学出版社4、《现代社会学》 吴增基 上海人民出版社5、《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杨小卿、刘星海西北大学出版社2003版6、《经济学原理》【美】曼昆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3、吉林大学设在哲学社会学院考试科目:初试:1、社会保障理论 2、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复试:综合(社会学、社会研究方法、社会政策学)参考书目:1、《社会保障理论》 李珍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版;2、《社会保障学》郑功成,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3、《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穆怀中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版;4、《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5、《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二版)风笑天,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6、《社会政策与法规》叶海平、李冬妮,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7、《劳动社会学教程》刘艾玉(袁方审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8、《公共管理学》张成福、党秀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7、南京大学设在社会学系考试科目:初试:1、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2、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复试:社会保障综合考试参考书目:1、《西方社会学理论》宋林飞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现代社会调查方法》 风笑天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二版;3、《社会保障与管理》童星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4、《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9、华东理工大学设在社会学院考试科目:1、社会保障与社会学理论 2、社会学研究方法参考书目:1、《社会保障概论》孙光德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社会保障概论》费梅苹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3、《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5、《现代社会研究方法》范伟达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30、四川大学设在公共管理学院考试科目:1、社会保障学 2、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复试:社会保障国际比较与实务研究参考书目:1、《社会保险》邓大松,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版;2、《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林义,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版;3、《劳动经济学》杨河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4、《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版)胡君辰、郑绍濂,复旦大学出版社31、沈阳师范大学设在社会学系考试科目:1、社会保障概论 2、社会保障综合知识参考书目:1、《社会学概论新修》 郑杭生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西方经济学教程》 梁小民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3、《社会保障概论》 孙光德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3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设在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考试科目:1、社会保障学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参考书目:1.《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与运行分析》,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年10月版,赵曼。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版,赵曼。3.《西方经济学》,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厉以宁。4.《政治经济学》,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逄锦聚。5.《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版,周三多。6.《劳动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袁伦渠。33、同济大学设在经济与管理学院考试科目:1、社会保障学 2、管理学概论参考书目:1、《社会保障学》,郑成功,商务印书馆,2000;2、《管理学概论》,尤建新,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34、复旦大学设在人口研究所考试科目:1、社会统计学或卫生综合2、社会保障或卫生统计学参考书目:1、社会保障概论》孙光德等中国人民出版社2、《中国社会保障的改革与发展》王东进 法律出版社3、《社会统计学》卢淑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4、《社会研究的统计分析》李沛良 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37、西安交通大学设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考试科目:1、社会学 2、现代管理学参考书目:1、《社会保障概论》孙光德 董克用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现代管理学》李景平 西安交大出版社2001年版考研后继续考公务员基本能进入劳动局

自考社会学概论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1、社会需要在社会中的地位

2、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4、社会交往的意义

5、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交往理论

6、符号相互作用论

7、人际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8、角色扮演的过程

9、社会化的内容

10、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特殊社会化的关系

11、社会化对形成个性的影响

12、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13、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和功能

14、家庭的功能

15、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16、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17、组织目标对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18、指出“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人”假设对管理策略的不同观点

不需先自考上大专,直接自考就行。先报名哦!课程设置如下: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 . 2 邓小平理论概论 3 . 3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2 . 4 大学语文(专) 4 . 5 计算机应用基础 4 含上机考核2学分 6 社会学概论 6 . 7 社会心理学 4 . 8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4 . 9 公共关系学 4 . 10 英语(一) 7 说明:40周岁以上考生,可不考英(一),选考行政管理学 . 行政管理学 6 . 11 社会工作概论 5 . 12 社会工作实务 6 . 13 社会政策与法规 6 . 14 社会保障概论 5 . 15 社区发展论 5 . 16 社会问题 4 . . 实习 不计 实习一个月并写出实习报告 . 合计 71-72 .

  •   索引序列
  •   文学概论自考重点梳理图片
  •   文学概论自考重点梳理图
  •   文学概论自考重点梳理图解
  •   文学概论自考重点梳理
  •   自考社会保障概论知识点梳理图片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