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自学考试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自学考试

发布时间: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自学考试

发布时间: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自学考试

【第六章文化产业运行机制】

文化市场主体,是文化市场运行过程中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经济体,即介入文化市场运行的有关当事人或实体。

包括:①决定市场供求的主体,有文化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

②接入文化市场运行的主体,有政府管理机构和文化中介机构

从发展文化市场的过程来看,文化市场主体可以分为三大类构成:

①文化消费者

能否满足文化消费需求,引导文化消费和培育新的文化消费需求趋向,是决定一个文化企业能否在文化市场竞争中获得理论化的关键,培育文化消费市场是培育文化市场主体的重要内容之一。

②文化企业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文化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重要保障和标志之一

③政府和文化中介机构

文化经济结构,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构成文化经济整体的各种经济成分和各种产业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包括文化产业结构、文化企业的所有制。

现阶段我国经济文化制度的特点:以国有制文化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文化经济制度,包括非公有制文化经济、外国在华投资的文化经济体和股份制经济联合体等。

文化市场规则,是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立法机构和文化行为组织按照文化市场运行的客观规律制定或沿袭下来的文化行为准则。主要包括制度性规则和运行性规则。

文化市场规则主要内容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文化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中各市场主体、客体要素之间的以文化经济联系为主要存在形态和方式的基本经济联系和相互作用,及其对文化资源配置的调节功能。

文化市场体系,指这样一个各类文化市场有机联系的文化生态运动体系。

文化市场体系的基本结构:

1、文化商品市场 (文化消费品市场和文化生产资料市场)

文化消费市场,就是提供最终文化产品、直接满足人们文化消费需求的文化消费品市场

文化生产资料市场,就是文化生产资料的交易和流通系统。的特点就是关于文化生产资料的交换主要是在文化生产企业之间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了扩大文化商品的再生产。

2、文化生产要素市场

文化生产要素市场,指文化生产过程中的最基本的要素运动所构成的系统。主要包括文化资本市场和文化人才市场

文化资本市场是现代文化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

我国的文化资本市场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①制度缺陷

②市场结构亟待优化

③金融产品单一

人才是一切产业发展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文化人才市场,是指文化劳动力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进行的供求关系,推动人才的合理流动与人才培养结构的有序调节,实现文化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3、文化服务市场:包括版权交易、文化资讯服务、艺术设计和文化中介服务。服务基本分类是追(附)加服务和核心服务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

1、文化市场功能的缺陷

2、文化市场竞争机制缺陷

3、文化市场的分配不公

4、文化市场调节缺陷

市场机制的作用主要依靠灵敏的市场信号和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 事后调节有两个弱点:滞后性与盲目性

市场调节本身存在的缺陷和消极方面,是导致市场经济国家出现周期性经济危机和其他经济及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国家实行和不断完善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的重要原因。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作用:

政府作为宏观文化管理和社会文化生活的调节者,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1、保障职能

①保障和维护安全的文化环境

②进行文化管理和市场监督,维护文化市场秩序

③保护文化环境和文化资源

2、调节职能

经济手段(金融、税收、价格、利率和收入分配等)和法律手段

3、辅助的资源配置职能 P174

在现阶段文化市场的建设中,我国政府的职能主要有:

1、是由市场固有的缺陷决定的政府一般性文化经济职能

2、由文化体制转型决定的政府阶段性文化经济职能

3、由文化国情决定的政府特殊的文化经济职能

【第七章文化资源与文化竞争力】

文化资源,是社会性资源中的一大类,是社会资源中具有明显的文化属性资源。包括物质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资源(精神文化资源、行为文化资源)与语言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一种符号性资源和意义性资源,它与人类群体的情感、态度有着更密切的关联。

文化资源的属性:

1、民族性 (文化资源还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

2、地域性

3、经济性

4、公共性

文化资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资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和精神源泉,文化资源具有积累性与耗散性特征。

文化资源的构成:语言文化资源、精神文化资源、器物文化资源与行为文化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包括:

⑴口头传说和表述

⑵表演艺术,包括音乐、舞蹈、喜剧、曲艺等

⑶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⑷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⑸传统手工艺技能和流程

⑹各种特殊的信息联络与表达方式

文化资源作为直接资本进入经济活动的三个条件:

一、必须具有或者能转化成为消费者可视、可听、可感、可体验的物质形式

实现转化的充分条件:

1、是这种资源具有独特性或不可替代性

2、是这种资源的转化成本是可控制的

3、是具有市场竞争力

二、本身具有某种消费者可接受的价值,或更明确说是市场价值

三、这种物质形式有明确的归属权,即产权

文化资本化就是文化的经济化,就是文化的商品化

文化竞争力,一是指文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一是指传播某一种文化或推行某一种文化的能力。

文化竞争力可以分为核心层、中坚层、展现层和扩张层。

1、核心层的文化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价值观方面

2、中坚层的文化竞争力主要变现在文化创造力方面

3、展现层的文化竞争力主要变现在具体的操作方面,总的看是文化产品生产力。

4、扩张层或放射层

文化竞争力是在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形成,文化竞争力的中坚层,即文化创新力层,必须以文化资源为基础。文化资源中活力因素的人力资源,更是形成文化竞争力的首要因素。

文化品牌,就是具有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并具有独特标记的产品。

文化产品是以文化为主要内容,文化产品的特殊性在于它没有固定的、明确的物质实用价值。

文化产品是以文化为内核的,文化品牌同样是以特定的文化为其灵魂,所以文化品牌的打造首先是文化的提炼与打造。是对文化资源的提炼与利用。

利用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

⑴原生态的民族文化资源可以作为区域性的旅游品牌

⑵一种生活方式或行为方式为文化可以打造一个服务品牌

⑶富有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和工艺品可以打造产品品牌

⑷民族歌舞、服饰可以打造展演品牌

⑸文化人物可以打造个人品牌

⑹流传久远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古典名著可以加工改变成各种文化艺术作品、影视作品

【第八章文化产业管理】

人类经济正日益精神化,即精神性需求或文化消费需求正成为生活消费的主流。根据美国学者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人类具有五层需求:

第一层,生理需求;

第二层,安全需求;

第三层,感情和归属上的需求;

第四层,尊严需求;第五层,自我实现需求

在基本物质层次满足的基础上,人们将更多地注重精神和心理的享受。

美国经济学家马赫鲁普,提出了“知识产业论”,他认为知识产业可分为:

1、教育

2、研究开发

3、媒介工具

4、信息工具

5、信息服务

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提出了“后工业化社会”,指出经济部门的重点将由传统的物品生产转向服务业

美国学家托夫勒在其《第三次浪潮》中揭示了一个与工业文明截然不同的“受到高度科学技术支持的同时又具有反产业主义性格”

美国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出版《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趋向》,提出了“信息经济”

美国加州大学的保罗•罗默,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

我国学者李向民提出“精神经济”

文化产业管理,是对文化产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的特殊性:

1、是对精神内容和意义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的总和

2、是智慧产业,其核心是创意,属于知识、智力密集型的产业

3、其包含了很多相关的行业群体,精神内容可以在这些行业之间被复制和扩散

文化产品归根结底是精神生产的产物,属于精神产品。人类劳动的一般成果,必然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精神内容,一是物质形式

从价值形态分析文化产品:文化产品作为一种准精神产品,其价值主要是由其内在的精神内容所决定

私人产品,是指消费者支付了一定的费用就取得其所有权,并排斥他人消费的物品与服务,这类产品由企业来提供。

文化产业管理的中观层次,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与协调问题;二是文化产业各行业的管理与协调发展的问题。

文化及其相关产业,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相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文化产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1、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2、公益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分离的原则

3、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原则

文化产业管理的目标:

1、宏观管理目标

⑴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保护文化产业的有序发展

⑵推动文化艺术的本体发展,丰富人民的文化精神生活

⑶调整和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实现国民经济总体产业结构的提升

⑷促进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一致

⑸促进文化产业收入分配的合理化

⑹制定国家文化战略,宣扬本国文化,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和对话

2、中观管理目标

⑴形成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主导性行业

⑵促进地区主导文化行业发展的产业集聚和关联

⑶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形成文化产业的对外辐射和吸引

3、微观管理目标

⑴建设组织发展的资源基础,实现组织的可持续性增长

⑵形成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建立和完善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

⑶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管理和业务骨干

⑷形成具有持续创新动力的组织文化

文化产业管理的主要手段:

1、行政干预手段

2、社会监督与引导手段

3、法律调控手段

4、经济手段

①财政支出

②税收手段

③金融政策

④价格手段

⑤土地政策

5、技术手段

文化产业管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

演绎方法与归纳方法相结合,是文化产业管理研究的基本原则

二、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

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说明某一具体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是否符合某种价值标准。

实证分析,是指排除了主管价值判断,只对文化产业经济现象、文化产业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作客观的分析。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四、文化研究与经济管理研究

【第九章文化产业的行政管理】

政府对文化产业管理的必要性:

一、文化产业行政管理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和资源合理配置的内在要求

二、国家意识形态完整独立的需要

三、促进文化体制改革的需要

文化产业行政管理组织,是依法建立的政府管理文化的机构和职能体系。它是政府文化部门和相关机构的总称,这些文化行政管理组织文化管理的主体也是行政权力的载体。

文化行政组织的特点:

①政治性

②社会性

③服务性

文化产业行政管理组织体系的构成要素:

⑴文化性格管理组织的目标

⑵文化行政人事

⑶文化行政管理组织机构

文化行政管理组织的类型:

⑴领导机构

⑵行政职能部门

⑶其他行政部门:

①政府咨询机构

②政府独立机构

③半官方机构

文化产业行政管理组织的关系:

1、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部门的垂直分权关系

2、条条与块块的关系

政府文化行政管理职能定位,是要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分类管理,政府在文化行政管理方面要从直接干预转变为间接调控,确立宏观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真正做到“掌舵”而不“划桨”。

政府文化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能:

一、宏观调控职能

宏观调控职能是政府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管理的基本职能。宏观调控体系还需要政府制定文化产业总体发展战略,从而确立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宏观管理需要纳入国家法制化的轨道。

二、文化监管职能:

1、健全文化监管法律体系的必要性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②全球化和国际化的需要

③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2、文化市场监管职能的确立

①实行文化许可标准明确化、公开化的措施

②“事后审查”为一般原则,“事先审查”为特例。“事后审查”制度是充分尊重文化单位经营自主权和文化自由的制度,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采用

③建立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监督机制 他律主要体现为行政监管和司法监督,司法监督是国际通行的监督文化活动的主要方式。

三、公共服务职能

1、以人本和民本思想为指导,强化服务意识

2、遵循科学分权的原则

3、加强对文化行政部门的监督和评估

【第十章文化产业政策管理】

文化产业政策的基本步骤:

1、问题的确认

2、政策议程建立

3、方案规划

4、政策方案合法化

文化产业经济政策的制定:

1、产业政策的制定

⑴先导产业的选择 。应考虑的因素:

1>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

2>是产业链的长短和关联效应的大小;

3>是产业贡献率和增长后劲

⑵产业关联 “关联效应”是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提出

⑶产业集群 世界上最的是美国好莱坞的电影业

⑷技术因素对产业的影响

2、文化产业的财政政策

⑴明确文化产业财政投入的方向和重点

①文化产业财政政策应当重点支持文化产业公共基础设施和基础性平台的建设,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②应当重视对具有产业共通性的技术和标准进行开发投资

③在区域投资结构上,政府财政扶持应当根据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进行相应的扶持

④对于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兴文化产业,政府应当先扶持和培育

⑵改变文化产业的投入方式

3、文化产业的税收政策

⑴系统规划设计税收优惠政策

⑵税收优惠环节向创新环节侧重

⑶加大对文化创意人才的优惠

4、文化贸易政策

⑴从保护转向发展,促进贸易政策的统一性、规范性和透明性

⑵利用文化例外原则,保护民族文化

⑶贸易政策协调

文化产业社会政策的制定

1、就业政策的制定

一、鼓励非公有制大型企业集团、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携带资金和人才进入文化产业进入投资和经营

二、不断放宽人才入境的条件,对于长期留在大陆工作的外籍和我国港台地区的紧缺型人才,可以在其亲属来大陆后的生活、就业等予以安排

三、要给文化产业的用人体制提供政策便利

2、教育政策的制定

文化安全,首先是政治文化安全,包括基本政治价值观和社会管理制度两个主要方面的安全,政治文化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基础,是国民身份认同的基础;其次是语言安全和信息安全。

制定国家文化安全政策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意识形态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贴条发展

2、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实现自主性和开放性的有效结合

3、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其产品的开发、应用、管理的关系问题

文化产业政策执行,是指政策一旦被采纳后,将政策所规定的内容转变为现实的过程。

文化产业政策的执行的环节:

一、政策宣传

二、政策分解

三、政策实施准备

四、组织准备

五、政策实验

六、全面实施与协调

文化产业政策的评估:

一、政策评估的类型:内部评估 外部评估 ;事前评估、执行评估、事后评估

二、政策评估的标准:

1、政策效率

2、政策效率

3、执行力

政策监控,是政策过程中一个基本环节或功能活动,它贯穿于文化产业政策管理的全过程,制约或影响着其他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文化监控的系统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和各民主党派。

文化政策监控体系: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文化行政机关、利益集团和社会团体、社会舆 论和大众传媒对政策的监控

任何一个政策都有一定的周期,一个完整的政策周期应经过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终结这几个阶段。政策终结,则意味着一个旧周期的结束。

政策终结的类型:

⑴功能的终结

⑵机构的终结

⑶政策本身的终结

⑷项目的终结

政策终结的方式:

⑴政策废止

⑵政策替代

⑶政策合并

⑷政策分解

⑸政策的缩减

学历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人才的基本标准。高学历有助于今后的就业、升职、积分加入、公务员考试、海外留学等。提高学历如此重要,我绝对不能错过山东师范大学的自学考试。一.山东师范大学简介山东师范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济南。目前,学校在历下区和长清区两地办学,总占地面积4000亩(约258.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1.05万平方米。学科齐全、学位体系健全、师资人才济济、社会声誉卓著的综合性高等师范院校,自创办以来,已陆续向社会输送了近40万名合格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二.山师文化产业专业课程设置三.山师自考报名方式1 .申请时间每年6月和12月有两次申请机会( ps )具体取决于山东师范大学官方通知时间) )。2 .登记形式统一申请官方指定的网站(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3 .信息收集21—23日,持个人身份证原件报名地区自考现场信息采集—需拍照!四.文化产业专业就业方向既能从事文化产业管理的理论研究,也能在宣传文化系统、文化管理部门、文化产业各行业综合管理层中从事相关实际工作; 我国文化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产业规模小,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占GDP的份额不到3%。 同时,由于传统文化体制碎片化的制约,我国文化产业的完整产业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各地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许多行政行为党的十七大对更加自觉、更加积极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文化市场,如何把文化产业和金融资本融合起来,把极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巨大的文物,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尊重文化生产力的发展规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进行持续改革和探索,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建立良好的体制机制有志者事竟成,与老师共商如何提高学历,斩断学历在职业道路上的枷锁伙伴们如果对山东师范大学文化产业专业感兴趣的话,记得私信哦!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文化产业管理自学考试

【第六章文化产业运行机制】

文化市场主体,是文化市场运行过程中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经济体,即介入文化市场运行的有关当事人或实体。

包括:①决定市场供求的主体,有文化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

②接入文化市场运行的主体,有政府管理机构和文化中介机构

从发展文化市场的过程来看,文化市场主体可以分为三大类构成:

①文化消费者

能否满足文化消费需求,引导文化消费和培育新的文化消费需求趋向,是决定一个文化企业能否在文化市场竞争中获得理论化的关键,培育文化消费市场是培育文化市场主体的重要内容之一。

②文化企业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文化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重要保障和标志之一

③政府和文化中介机构

文化经济结构,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构成文化经济整体的各种经济成分和各种产业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包括文化产业结构、文化企业的所有制。

现阶段我国经济文化制度的特点:以国有制文化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文化经济制度,包括非公有制文化经济、外国在华投资的文化经济体和股份制经济联合体等。

文化市场规则,是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立法机构和文化行为组织按照文化市场运行的客观规律制定或沿袭下来的文化行为准则。主要包括制度性规则和运行性规则。

文化市场规则主要内容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文化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中各市场主体、客体要素之间的以文化经济联系为主要存在形态和方式的基本经济联系和相互作用,及其对文化资源配置的调节功能。

文化市场体系,指这样一个各类文化市场有机联系的文化生态运动体系。

文化市场体系的基本结构:

1、文化商品市场 (文化消费品市场和文化生产资料市场)

文化消费市场,就是提供最终文化产品、直接满足人们文化消费需求的文化消费品市场

文化生产资料市场,就是文化生产资料的交易和流通系统。的特点就是关于文化生产资料的交换主要是在文化生产企业之间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了扩大文化商品的再生产。

2、文化生产要素市场

文化生产要素市场,指文化生产过程中的最基本的要素运动所构成的系统。主要包括文化资本市场和文化人才市场

文化资本市场是现代文化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

我国的文化资本市场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①制度缺陷

②市场结构亟待优化

③金融产品单一

人才是一切产业发展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文化人才市场,是指文化劳动力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进行的供求关系,推动人才的合理流动与人才培养结构的有序调节,实现文化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3、文化服务市场:包括版权交易、文化资讯服务、艺术设计和文化中介服务。服务基本分类是追(附)加服务和核心服务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

1、文化市场功能的缺陷

2、文化市场竞争机制缺陷

3、文化市场的分配不公

4、文化市场调节缺陷

市场机制的作用主要依靠灵敏的市场信号和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 事后调节有两个弱点:滞后性与盲目性

市场调节本身存在的缺陷和消极方面,是导致市场经济国家出现周期性经济危机和其他经济及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国家实行和不断完善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的重要原因。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作用:

政府作为宏观文化管理和社会文化生活的调节者,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1、保障职能

①保障和维护安全的文化环境

②进行文化管理和市场监督,维护文化市场秩序

③保护文化环境和文化资源

2、调节职能

经济手段(金融、税收、价格、利率和收入分配等)和法律手段

3、辅助的资源配置职能 P174

在现阶段文化市场的建设中,我国政府的职能主要有:

1、是由市场固有的缺陷决定的政府一般性文化经济职能

2、由文化体制转型决定的政府阶段性文化经济职能

3、由文化国情决定的政府特殊的文化经济职能

【第七章文化资源与文化竞争力】

文化资源,是社会性资源中的一大类,是社会资源中具有明显的文化属性资源。包括物质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资源(精神文化资源、行为文化资源)与语言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一种符号性资源和意义性资源,它与人类群体的情感、态度有着更密切的关联。

文化资源的属性:

1、民族性 (文化资源还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

2、地域性

3、经济性

4、公共性

文化资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资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和精神源泉,文化资源具有积累性与耗散性特征。

文化资源的构成:语言文化资源、精神文化资源、器物文化资源与行为文化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包括:

⑴口头传说和表述

⑵表演艺术,包括音乐、舞蹈、喜剧、曲艺等

⑶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⑷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⑸传统手工艺技能和流程

⑹各种特殊的信息联络与表达方式

文化资源作为直接资本进入经济活动的三个条件:

一、必须具有或者能转化成为消费者可视、可听、可感、可体验的物质形式

实现转化的充分条件:

1、是这种资源具有独特性或不可替代性

2、是这种资源的转化成本是可控制的

3、是具有市场竞争力

二、本身具有某种消费者可接受的价值,或更明确说是市场价值

三、这种物质形式有明确的归属权,即产权

文化资本化就是文化的经济化,就是文化的商品化

文化竞争力,一是指文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一是指传播某一种文化或推行某一种文化的能力。

文化竞争力可以分为核心层、中坚层、展现层和扩张层。

1、核心层的文化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价值观方面

2、中坚层的文化竞争力主要变现在文化创造力方面

3、展现层的文化竞争力主要变现在具体的操作方面,总的看是文化产品生产力。

4、扩张层或放射层

文化竞争力是在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形成,文化竞争力的中坚层,即文化创新力层,必须以文化资源为基础。文化资源中活力因素的人力资源,更是形成文化竞争力的首要因素。

文化品牌,就是具有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并具有独特标记的产品。

文化产品是以文化为主要内容,文化产品的特殊性在于它没有固定的、明确的物质实用价值。

文化产品是以文化为内核的,文化品牌同样是以特定的文化为其灵魂,所以文化品牌的打造首先是文化的提炼与打造。是对文化资源的提炼与利用。

利用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

⑴原生态的民族文化资源可以作为区域性的旅游品牌

⑵一种生活方式或行为方式为文化可以打造一个服务品牌

⑶富有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和工艺品可以打造产品品牌

⑷民族歌舞、服饰可以打造展演品牌

⑸文化人物可以打造个人品牌

⑹流传久远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古典名著可以加工改变成各种文化艺术作品、影视作品

【第八章文化产业管理】

人类经济正日益精神化,即精神性需求或文化消费需求正成为生活消费的主流。根据美国学者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人类具有五层需求:

第一层,生理需求;

第二层,安全需求;

第三层,感情和归属上的需求;

第四层,尊严需求;第五层,自我实现需求

在基本物质层次满足的基础上,人们将更多地注重精神和心理的享受。

美国经济学家马赫鲁普,提出了“知识产业论”,他认为知识产业可分为:

1、教育

2、研究开发

3、媒介工具

4、信息工具

5、信息服务

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提出了“后工业化社会”,指出经济部门的重点将由传统的物品生产转向服务业

美国学家托夫勒在其《第三次浪潮》中揭示了一个与工业文明截然不同的“受到高度科学技术支持的同时又具有反产业主义性格”

美国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出版《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趋向》,提出了“信息经济”

美国加州大学的保罗•罗默,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

我国学者李向民提出“精神经济”

文化产业管理,是对文化产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的特殊性:

1、是对精神内容和意义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的总和

2、是智慧产业,其核心是创意,属于知识、智力密集型的产业

3、其包含了很多相关的行业群体,精神内容可以在这些行业之间被复制和扩散

文化产品归根结底是精神生产的产物,属于精神产品。人类劳动的一般成果,必然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精神内容,一是物质形式

从价值形态分析文化产品:文化产品作为一种准精神产品,其价值主要是由其内在的精神内容所决定

私人产品,是指消费者支付了一定的费用就取得其所有权,并排斥他人消费的物品与服务,这类产品由企业来提供。

文化产业管理的中观层次,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与协调问题;二是文化产业各行业的管理与协调发展的问题。

文化及其相关产业,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相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文化产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1、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2、公益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分离的原则

3、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原则

文化产业管理的目标:

1、宏观管理目标

⑴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保护文化产业的有序发展

⑵推动文化艺术的本体发展,丰富人民的文化精神生活

⑶调整和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实现国民经济总体产业结构的提升

⑷促进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一致

⑸促进文化产业收入分配的合理化

⑹制定国家文化战略,宣扬本国文化,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和对话

2、中观管理目标

⑴形成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主导性行业

⑵促进地区主导文化行业发展的产业集聚和关联

⑶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形成文化产业的对外辐射和吸引

3、微观管理目标

⑴建设组织发展的资源基础,实现组织的可持续性增长

⑵形成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建立和完善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

⑶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管理和业务骨干

⑷形成具有持续创新动力的组织文化

文化产业管理的主要手段:

1、行政干预手段

2、社会监督与引导手段

3、法律调控手段

4、经济手段

①财政支出

②税收手段

③金融政策

④价格手段

⑤土地政策

5、技术手段

文化产业管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

演绎方法与归纳方法相结合,是文化产业管理研究的基本原则

二、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

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说明某一具体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是否符合某种价值标准。

实证分析,是指排除了主管价值判断,只对文化产业经济现象、文化产业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作客观的分析。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四、文化研究与经济管理研究

【第九章文化产业的行政管理】

政府对文化产业管理的必要性:

一、文化产业行政管理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和资源合理配置的内在要求

二、国家意识形态完整独立的需要

三、促进文化体制改革的需要

文化产业行政管理组织,是依法建立的政府管理文化的机构和职能体系。它是政府文化部门和相关机构的总称,这些文化行政管理组织文化管理的主体也是行政权力的载体。

文化行政组织的特点:

①政治性

②社会性

③服务性

文化产业行政管理组织体系的构成要素:

⑴文化性格管理组织的目标

⑵文化行政人事

⑶文化行政管理组织机构

文化行政管理组织的类型:

⑴领导机构

⑵行政职能部门

⑶其他行政部门:

①政府咨询机构

②政府独立机构

③半官方机构

文化产业行政管理组织的关系:

1、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部门的垂直分权关系

2、条条与块块的关系

政府文化行政管理职能定位,是要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分类管理,政府在文化行政管理方面要从直接干预转变为间接调控,确立宏观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真正做到“掌舵”而不“划桨”。

政府文化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能:

一、宏观调控职能

宏观调控职能是政府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管理的基本职能。宏观调控体系还需要政府制定文化产业总体发展战略,从而确立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宏观管理需要纳入国家法制化的轨道。

二、文化监管职能:

1、健全文化监管法律体系的必要性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②全球化和国际化的需要

③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2、文化市场监管职能的确立

①实行文化许可标准明确化、公开化的措施

②“事后审查”为一般原则,“事先审查”为特例。“事后审查”制度是充分尊重文化单位经营自主权和文化自由的制度,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采用

③建立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监督机制 他律主要体现为行政监管和司法监督,司法监督是国际通行的监督文化活动的主要方式。

三、公共服务职能

1、以人本和民本思想为指导,强化服务意识

2、遵循科学分权的原则

3、加强对文化行政部门的监督和评估

【第十章文化产业政策管理】

文化产业政策的基本步骤:

1、问题的确认

2、政策议程建立

3、方案规划

4、政策方案合法化

文化产业经济政策的制定:

1、产业政策的制定

⑴先导产业的选择 。应考虑的因素:

1>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

2>是产业链的长短和关联效应的大小;

3>是产业贡献率和增长后劲

⑵产业关联 “关联效应”是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提出

⑶产业集群 世界上最的是美国好莱坞的电影业

⑷技术因素对产业的影响

2、文化产业的财政政策

⑴明确文化产业财政投入的方向和重点

①文化产业财政政策应当重点支持文化产业公共基础设施和基础性平台的建设,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②应当重视对具有产业共通性的技术和标准进行开发投资

③在区域投资结构上,政府财政扶持应当根据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进行相应的扶持

④对于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兴文化产业,政府应当先扶持和培育

⑵改变文化产业的投入方式

3、文化产业的税收政策

⑴系统规划设计税收优惠政策

⑵税收优惠环节向创新环节侧重

⑶加大对文化创意人才的优惠

4、文化贸易政策

⑴从保护转向发展,促进贸易政策的统一性、规范性和透明性

⑵利用文化例外原则,保护民族文化

⑶贸易政策协调

文化产业社会政策的制定

1、就业政策的制定

一、鼓励非公有制大型企业集团、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携带资金和人才进入文化产业进入投资和经营

二、不断放宽人才入境的条件,对于长期留在大陆工作的外籍和我国港台地区的紧缺型人才,可以在其亲属来大陆后的生活、就业等予以安排

三、要给文化产业的用人体制提供政策便利

2、教育政策的制定

文化安全,首先是政治文化安全,包括基本政治价值观和社会管理制度两个主要方面的安全,政治文化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基础,是国民身份认同的基础;其次是语言安全和信息安全。

制定国家文化安全政策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意识形态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贴条发展

2、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实现自主性和开放性的有效结合

3、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其产品的开发、应用、管理的关系问题

文化产业政策执行,是指政策一旦被采纳后,将政策所规定的内容转变为现实的过程。

文化产业政策的执行的环节:

一、政策宣传

二、政策分解

三、政策实施准备

四、组织准备

五、政策实验

六、全面实施与协调

文化产业政策的评估:

一、政策评估的类型:内部评估 外部评估 ;事前评估、执行评估、事后评估

二、政策评估的标准:

1、政策效率

2、政策效率

3、执行力

政策监控,是政策过程中一个基本环节或功能活动,它贯穿于文化产业政策管理的全过程,制约或影响着其他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文化监控的系统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和各民主党派。

文化政策监控体系: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文化行政机关、利益集团和社会团体、社会舆 论和大众传媒对政策的监控

任何一个政策都有一定的周期,一个完整的政策周期应经过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终结这几个阶段。政策终结,则意味着一个旧周期的结束。

政策终结的类型:

⑴功能的终结

⑵机构的终结

⑶政策本身的终结

⑷项目的终结

政策终结的方式:

⑴政策废止

⑵政策替代

⑶政策合并

⑷政策分解

⑸政策的缩减

【第十一章文化产业品牌管理】

精神经济时代消费行为的变化:

1、消费需求层次的高级化

2、闲暇时间的增加和收入增长,促使上述潜在的心理需要转化为现实需求,使得文化消费成为消费活动的主流

3、近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了消费文化的形成

4、技术进步促进了商品的个性化、体验化消费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产品,人们通过购买而获得的能够满足某种需求和欲望的物品的总和。

精神经济时代产品的内涵:核心产品、有形产品、附加产品、心理产品

精神经济时代,产品中由精神内容决定的品牌和心理因素居于产品核心层次。精神内容是消费者直接追求的消费对象。

品牌的内涵:

文化产品的品牌首先是一个标志;

其次是一种无形资产;

第三,对于文化产品,品牌是一种文化的再现和体验过程。

品牌由产品/服务、品牌形象、品牌关系三个要素构成。

文化品牌价值的核心要素:

1、核心的精神内容产品

2、品牌形象

3、品牌关系

注意力,是衡量人们关注一个主题、一个事件、一种行为或信息的持久尺度。

人们获取信息的动机:

1、有效性信息;

2、支持性信息;

3、刺激性信息;

4、兴趣的信息

品牌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能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要。品牌的精神内容表现为品牌”四度“,即忠诚度、美誉度、满意度和关联度。

通过对核心精神内容、品牌关系网络、品牌形象和媒介三个要素的选择,能够构建起品牌的内涵和基本价值诉求。

品牌的宽化和窄化战略的关系:

品牌窄化,是品牌对应着少数几类甚至只有一类产品,品牌个性相对明确,即品牌的产品属性窄化,及品牌的个性窄化。

品牌宽化战略,是品牌对应着众多品类,甚至包括关联性不大的产品大类,品牌个性多种多样而且相对复杂,即品牌的产品属性宽化,品牌的个性和形象宽化。

品牌从窄化向宽化的发展过程,亦是品牌延伸的过程。品牌宽化向窄化的发展过程,亦即品牌收缩的过程。

品牌提升的战略:品牌延伸、品牌联盟、品牌授权、品牌连锁。

品牌定位,就是在目标顾客心中确立品牌与众不同的价值。

1、品牌认同必须建立起品牌与产品之间的联系,品牌是概念,产品是实体,将品牌与产品属性紧密相连,是品牌战略的精髓之一

2、对于精神内容的选择和组合模式,与特定消费群体的心理认知和消费行为相关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3、品牌定位的目的在于达成品牌认同

品牌形象设计与识别包括品牌核心理念、品牌行为、品牌感觉

品牌形象的导入,对于精神产品,其实就是一个如何凝聚社会注意力资源的过程。社会注意力的凝聚过程,是通过品牌传播系统和品牌关系系统的构建达成的。

品牌传播系统,通过持续的信息传播,不断强化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将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稳固下来,以维持消费者对品牌产品消费行为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包括精神内容传播的载体和媒体

持续和稳定的消费行为成为顾客品牌忠诚度和美誉度的基础

品牌价值评估:

第一类:会计方法 :成本法、市价法和收益法 第二类:指针评价法

企业品牌危机,指企业与社会各方面之间因为某种非常因素引发的对于企业声誉、形象和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的状态。

品牌危机的特点:偶发性、破坏性、紧迫性

品牌危机发生,企业应做到如下:

一是真诚地向消费者致歉,迅速收回不合格产品,及时推出新产品;

二是给予消费者或受害者一定赔偿,合理地解决危机事件;

三是启动危机公关系统;

四是相机而动,化危机为契机。

危机的监控和防患能力,品牌危机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

2、企业应该建立危机预警系统,以便高效迅速地处理危机

3、成立专门的危机管理小组,根据不同的危机类型制定危机管理计划,一旦危机爆发可以立即做出反应

4、做好危机公关传播方案,与媒体、公众建立良好的沟系

【第十二章文化产业投资管理】

政府对文化产业投资管理的内容:

1、对文化产业投资主体的管理

2、投资客体

3、投资市场的管理

首先对投资主体的资格确认,是文化产业投资管理的核心问题,与之相关的包括市场的准入政策、政府对不同投资主体的政策等

其次是投资主体的决策层次与结构和投资主体的运行方式,包括投资的鼓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及投资主体在投资领域中与其他相关经济实体

之间的关系,这三项基本要素相互影响构成了文化产业的投资机制

第三,投资客体的对象,也就是各种文化产品和服务。

第四,投资市场,是为了文化产业资金需求而进行资金融通的市场。

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分为三个基本类别:

1、公益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2、经营性文化产品和服务

3、混合性文化产品

投资主体,指具有相对独立投资权力的政府机构、经济实体和个人

我国投资的主体有:

⑴中央和地方政府作为投资主体

⑵企业作为投资主体

⑶个人作为投资主体

⑷非政府组织的投资

⑸外国投资主体

政府的文化产业投入:(政府文化基金)

⑴政府出资、政府管理型基金(特点:政府出资的文化基金,其来源比较单一,大多主要用于非盈利的项目投资)

⑵政府出资、私人管理型基金(特点:投资决策上自主性行增强,政府导向性有所减弱,由私人管理,使得基金赢利能力增强,有利于改善政府财政收入状况,这种基金可以吸引私人投资者介入,也便于参与由私人创业投资基金组织的投资联合体,为分散投资风险发挥杠杆作用)

政府对文化企业投资的管理:(了解)

我国文化体制实行国家单一投资的方式,一方面,提供经营性文化产品的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改制为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另一方面为了适应文化市场需求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政府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了一些国有文化企业,承担对投资文化产业的国有资本的经营和管理责任。

为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打破所有制界限,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封锁,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与国有、集团文化企业一视同仁。

非公有制企业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将促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

政府将通过制定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对文化产业的投入。

非政府组织:NGO

文化产业投资管理的调控手段:

1、法律调控

⑴有关的公司法等法律规定了企业投资决策的权利机构、组织形式和投资决策程序等,一般这些法律具有普遍性

⑵主要是对行业的准入机制、投资主体的资金需求等方面的规定

⑶投融资主体的多元化,使得金融市场成为重要的融资渠道,各类金融机构也成为文化产业最重要的中介结构,相应地需要金融法规和政策对

文化产业的信贷活动进行调控。

2、政府的经济与行政调控

⑴财政政策调控

财政支出和税收财政是政府调节经济的主要杠杆。

目的和性质:财政支出政策一是可以有效地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二是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基础和环境

⑵产业政策调控

⑶区域文化产业投资发展战略调控

非赢利组织文化投资的特征:

一方面,非赢利组织,投资的目的在于公益性的目标

另一方面,非赢利组织需要通过事业经营,弥补自身的成本支出,并积累组织的发展基金,还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资助,进行资金的融通。

非赢利组织的投资评估:

1、评估投资对象是否符合组织的目标和使命

2、对投资项目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估

3、评估投资对象的风险

非赢利组织投资的执行和监督:

1、强化投资的项目管理,对项目的成本、项目的进度、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等问题进行控制

2、对投资项目执行过程实施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

3、非赢利组织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投资虽然不是以赢利为目的,但是并不表示非赢利组织不能获取收益

企业投资决策的组织:常见的投资决策组织模式是设立投资部和项目部

投资评价:

现金流贴现法

造成项目的现金流不稳定和风险的因素:

①文化产业相关注入政策、金融政策影响到进入市场的门槛

②政府的文化管理政策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环境

③产业竞争环境也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益,进而影响到投资收益

④任何产品都要经历市场进入、成长、成熟、衰退等阶段

⑤项目投资企业的财务结构、税率等因素也会影响到投资的风险水平和收益

文化产业企业的投资管理控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项目沉淀成本:是指已经使用掉而无法回收的资金

2、机会成本

3、关联性

4、选择权:

①推迟或等待;

②增资、减资与退出;

③调整

企业投资模式,是指企业如何进行资金投放和项目启动,从而完成投资预定目标。

文化企业投资的基本模式:

1、项目孵化:指将投资在公司内部作为一个发展项目启动 2、直接投资:企业投资建立项目子公司

3、并购:兼并与收购的总称,是一种通过转移公司所有权或控制权的方式实现企业资本扩张和业务发展的经营手段,是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方式

4、合资:文化产业投资常用的一种方式,即两家或者多家企业利用各自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共同组建公司,进行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第十三章文化产业的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特指取代业主自行管理,而由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的管理。

两大项目管理体系:以欧洲为首的体系——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以美国为首的体系——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

项目管理专业人员取证分为A、B、C、D四个级别,级别之间的档次标准差距很大。A级是工程主任证书,简称CPD,总经理一级;B级为项目经理级别证书;C级为项目管理工程师级证书;D级为项目管理技术员级。

PMI的资格认证制度从1984年开始。

文化产业的管理包括:

一、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

二、公益性文化项目的管理

三、赢利性文化项目的管理(文化企业的项目管理)

在项目启动和实施过程中依法进行行政管理的部门或机构,就是文化产业的执法者,也就是文化产业行政管理的主体。

行程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将项目业主的意愿统一到社会意志中来,统一到执政党的意志中来。

非赢利性文化项目,指各类社会组织、团体和个人,不以赢利为目标而从事的文化项目的生产活动。

非赢利组织的目标不是利润或者利息,而是完成某种既定的任务。

公益性文化项目管理的步骤:

1、计划,包括目标确立、环境分析、寻找各种行动方案、评估

2、决定,包括项目决策准备和决策

3、实施,包括组织、提供资源

4、监控,包括计划/现实比较、偏差分析、控制

企业项目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以较少的成本,优质完成项目建设,并为今后的投资回收打下基础。

自2000年1月1日开始,我国正式实施全国人大通过的《招标投标法》

项目经理需要的条件:

1、对本行业的艺术生产有基本的了解和修养

2、对本行业的市场形势和竞争态势有深入的研究

3、把握全局,以最经济的方法实现资源的配置

4、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市场运作能力

项目管理的主要环节:

1、项目目标

2、项目计划

3、项目团队

4、项目资金

5、项目进程

6、项目风险

【第十四章文化产业的项目管理】

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

1、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投资原则

2、总量投入与结构调整并重原则

3、人才良性竞争与合理流动的原则

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1、人力资源规划

2、人力资源的招募

3、人力资源培养开发和人员训练

4、收入与酬薪管理:一是制定初次分配的政策;二是制定再分配领域的税收政策

5、绩效管理

6、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

文化产业创意团队的类型:

1、工作团队

2、项目团队

3、并行团队

4、伙伴团队

创意团队组建:

1、形成阶段

2、震荡阶段

3、规范阶段

4、执行阶段

团队的绩效管理体系:

1、先做好绩效计划

2、重视绩效辅导

3、绩效考核

团队酬薪策略:

1、工作团队的酬薪策略

2、项目团队的酬薪策略

3、并行团队的酬薪战略

4、伙伴团队的酬薪战略

绩效考核的作用:

对创意人员的工作考评,有助于将每个阶段的工作明晰化,通过对每个环节和阶段工作的考核,对整个创意产品和项目的生产实施进行监控;

考评是对员工激励的重要依据;

考评标准的公开和奖惩制度的明确能引起员工对工作的重视,使得员工清楚企业对他的业绩和能力的评价;

考评有利于文化产业组织内的交流和协作。

绩效考评的步骤:

1、制定考评计划及标准

2、设计考评工具及相应的表格(绩效考评共计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与考评系统中最重要的技术性手段)

3、观察与记录

4、绩效反馈

5、奖惩兑现(考评的结果是对员工奖惩激励的依据)

文化产业管理专升本

【专升本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统招专升本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介绍已经公布,从专业简介、特色优势、师资队伍、主要课程及就业方向等几个方面做了详细讲解。详情如下: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专升本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介绍点击查看:甘肃专升本在线题库专业名称:文化产业管理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需要,具备较深厚的文化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人文知识,具有人文素质、创新意识、广阔视野、先进理念和社会责任,熟练掌握文化行政管理和文化企业经营专业知识,文化政策和法律知识,能够在文化管理机关、文化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机构、艺术产业机构、文化媒体等部门从事创意、经纪、管理、教育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文化产业管理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文化理论、产业管理、文化创新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文化产业管理相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文化产业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熟知我国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3.具有文化产业管理、营销、策划、经纪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4.了解国家的文化战略与政策及相关法规;5.熟知国际先进文化产业的理念与运营模式;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思维能力;7.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拥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主干学科:工商管理、中国语言文学、设计学。核心课程:文化产业管理概论、文化产业经济学、中国文化史、文化资源概论、公共事业管理、大众传媒管理、演艺娱乐经营管理、动漫与数字产业经营管理、影视产业经营管理、文化经纪理论与实务、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现代服务业管理、文化商务英语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沟通展示交流环节实训。主要专业实验:文化发展规划实验、创意设计实验等。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或艺术学学士。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统招专升本专业介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已经公布,更多甘肃专升本资讯,请关注甘肃专升本栏目页面。相关阅读: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专升本专业介绍汇总专升本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专升本考点内容、不清楚专升本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专升本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统招专升本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介绍已经公布,从专业简介、特色优势、师资队伍、主要课程及就业方向等几个方面做了详细讲解。详情如下: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专升本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介绍点击查看:云南统招专升本题库试题点击查看:云南统招专升本视频课程专业名称: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广的文化视野及现代管理意识,较为专业的艺术理论基础,掌握管理学、经济学、文化学、营销学等系统理论知识,具备在文化产业领域组织、策划、创意、运营项目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技能。学生通过四年的理论及实践学习,将具备较强的综合、务实工作能力,成为符合文化产业领域各企事业单位、媒体单位、各类传媒集团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人才培养特色: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培养,在教学环节即聚合大量社会优质资源,为在校学生搭建各类实习实训平台,包括:云南省文化投资集团、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云南省广电集团等大型文化产业单位。为人才的培养搭建了从文化策划、生产、营销、后期制作、运营推广的完整产业链,使学生能够结合市场需求及自身兴趣和优势,从中选择相关方向接受定向培养,为社会直接输送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过硬的优秀“应用型”人才。同时与多个海外大学建立紧密的横向合作关系,经过考核学生有机会在校期间前往海外学习专业实践课程学习(需要学生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就业方向:在国家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的政策背景下,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良好。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国家及地方政府各机关单位的宣传部门发展,也可在各文化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类、公关交流类工作。同时,包括电视台、报社、杂志社等各类媒体单位及各类影视传媒集团,都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有需求。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也可选择包括新闻学、影视传播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专业领域继续读研深造。毕业授管理学学士学位。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统招专升本专业介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已经公布,更多云南专升本资讯,请关注云南专升本栏目页面。相关阅读: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专升本专业介绍汇总专升本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专升本考点内容、不清楚专升本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文化产业管理自考

学历提升在当前的发展大潮中,正逐渐成为很多人都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特别是学历提升,随着社会教育水平普遍提高,社会的学历水平也正在提高,本科的普及度正在逐步上升。很多企业事业单位招聘,升值加薪,积分落户,职称评定等都要求有一定学历或者有,然而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有的低学历层次也是本科,所以各位朋友要抓紧时间考取本科学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一个发展前景很好的专业,那么文化产业管理自考难不难呢?都考什么?_文化产业管理自考科目自考是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考生参加国家考试机构统一组织的单科考试,合格一门,发一门的合格证书,所有科目合格后,方可申请毕业(申请本科毕业的学生还需提供国家承认的证)。考试科目:自考专升本一般来说需要考16科,需要这16科考试全部通过之后才能毕业。考试时间:每年的4月、10月,每次能考四科。考试难度:适合刚毕业无工作压力人群,学习时间充足,而且有一定学习基础底子。_远程教育(又称网络教育)远程教育是借助互联网科技来学习的一种方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考生可随时随地学习,既不耽误日常工作也不影响学习。远程教育获得的文凭可用来评职称、考证考公、积分落户等。符合报读要求,既可以报考对口相近专业,也可以跨专业报考,远程教育可通过专业汇总页了解意向专业。_远程教育优势和含金量1、符合条件即可入学:年满18周岁,符合一定条件即可报名。报考专科起点本科者须具备国民教育系列的专科或专科以上毕业证书,报考高中起点专科、高中起点本科者须具备高中、中专、技校及以上学历的毕业证书。2、随时随地学习,无地点的限制:可利用手机、电脑等工具,有网络即可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3、网络学习,无需到校:网络学习,不需要到校学习,省时省力,免受舟车劳顿之苦。4、证书:证书国家承认、社会认可,可求职找工作、升职加薪、考资格证书、评职称、公务员、留学等都可。5、学制:专升本、高起专学制为2.5年(2.5~5年),高起本学制为5年(学习期限为5~8年),在规定学习期限内达到毕业规定,即可申请毕业。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结束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自2022年(秋)批次开始,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试点工作结束,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现已全面停止招生。其他有关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形式及成人学历提升的途径,可咨询猎考网。

【第六章文化产业运行机制】

文化市场主体,是文化市场运行过程中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经济体,即介入文化市场运行的有关当事人或实体。

包括:①决定市场供求的主体,有文化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

②接入文化市场运行的主体,有政府管理机构和文化中介机构

从发展文化市场的过程来看,文化市场主体可以分为三大类构成:

①文化消费者

能否满足文化消费需求,引导文化消费和培育新的文化消费需求趋向,是决定一个文化企业能否在文化市场竞争中获得理论化的关键,培育文化消费市场是培育文化市场主体的重要内容之一。

②文化企业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文化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重要保障和标志之一

③政府和文化中介机构

文化经济结构,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构成文化经济整体的各种经济成分和各种产业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包括文化产业结构、文化企业的所有制。

现阶段我国经济文化制度的特点:以国有制文化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文化经济制度,包括非公有制文化经济、外国在华投资的文化经济体和股份制经济联合体等。

文化市场规则,是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立法机构和文化行为组织按照文化市场运行的客观规律制定或沿袭下来的文化行为准则。主要包括制度性规则和运行性规则。

文化市场规则主要内容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文化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中各市场主体、客体要素之间的以文化经济联系为主要存在形态和方式的基本经济联系和相互作用,及其对文化资源配置的调节功能。

文化市场体系,指这样一个各类文化市场有机联系的文化生态运动体系。

文化市场体系的基本结构:

1、文化商品市场 (文化消费品市场和文化生产资料市场)

文化消费市场,就是提供最终文化产品、直接满足人们文化消费需求的文化消费品市场

文化生产资料市场,就是文化生产资料的交易和流通系统。的特点就是关于文化生产资料的交换主要是在文化生产企业之间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了扩大文化商品的再生产。

2、文化生产要素市场

文化生产要素市场,指文化生产过程中的最基本的要素运动所构成的系统。主要包括文化资本市场和文化人才市场

文化资本市场是现代文化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

我国的文化资本市场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①制度缺陷

②市场结构亟待优化

③金融产品单一

人才是一切产业发展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文化人才市场,是指文化劳动力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进行的供求关系,推动人才的合理流动与人才培养结构的有序调节,实现文化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3、文化服务市场:包括版权交易、文化资讯服务、艺术设计和文化中介服务。服务基本分类是追(附)加服务和核心服务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

1、文化市场功能的缺陷

2、文化市场竞争机制缺陷

3、文化市场的分配不公

4、文化市场调节缺陷

市场机制的作用主要依靠灵敏的市场信号和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 事后调节有两个弱点:滞后性与盲目性

市场调节本身存在的缺陷和消极方面,是导致市场经济国家出现周期性经济危机和其他经济及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国家实行和不断完善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的重要原因。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作用:

政府作为宏观文化管理和社会文化生活的调节者,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1、保障职能

①保障和维护安全的文化环境

②进行文化管理和市场监督,维护文化市场秩序

③保护文化环境和文化资源

2、调节职能

经济手段(金融、税收、价格、利率和收入分配等)和法律手段

3、辅助的资源配置职能 P174

在现阶段文化市场的建设中,我国政府的职能主要有:

1、是由市场固有的缺陷决定的政府一般性文化经济职能

2、由文化体制转型决定的政府阶段性文化经济职能

3、由文化国情决定的政府特殊的文化经济职能

【第七章文化资源与文化竞争力】

文化资源,是社会性资源中的一大类,是社会资源中具有明显的文化属性资源。包括物质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资源(精神文化资源、行为文化资源)与语言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一种符号性资源和意义性资源,它与人类群体的情感、态度有着更密切的关联。

文化资源的属性:

1、民族性 (文化资源还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

2、地域性

3、经济性

4、公共性

文化资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资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和精神源泉,文化资源具有积累性与耗散性特征。

文化资源的构成:语言文化资源、精神文化资源、器物文化资源与行为文化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包括:

⑴口头传说和表述

⑵表演艺术,包括音乐、舞蹈、喜剧、曲艺等

⑶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⑷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⑸传统手工艺技能和流程

⑹各种特殊的信息联络与表达方式

文化资源作为直接资本进入经济活动的三个条件:

一、必须具有或者能转化成为消费者可视、可听、可感、可体验的物质形式

实现转化的充分条件:

1、是这种资源具有独特性或不可替代性

2、是这种资源的转化成本是可控制的

3、是具有市场竞争力

二、本身具有某种消费者可接受的价值,或更明确说是市场价值

三、这种物质形式有明确的归属权,即产权

文化资本化就是文化的经济化,就是文化的商品化

文化竞争力,一是指文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一是指传播某一种文化或推行某一种文化的能力。

文化竞争力可以分为核心层、中坚层、展现层和扩张层。

1、核心层的文化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价值观方面

2、中坚层的文化竞争力主要变现在文化创造力方面

3、展现层的文化竞争力主要变现在具体的操作方面,总的看是文化产品生产力。

4、扩张层或放射层

文化竞争力是在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形成,文化竞争力的中坚层,即文化创新力层,必须以文化资源为基础。文化资源中活力因素的人力资源,更是形成文化竞争力的首要因素。

文化品牌,就是具有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并具有独特标记的产品。

文化产品是以文化为主要内容,文化产品的特殊性在于它没有固定的、明确的物质实用价值。

文化产品是以文化为内核的,文化品牌同样是以特定的文化为其灵魂,所以文化品牌的打造首先是文化的提炼与打造。是对文化资源的提炼与利用。

利用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

⑴原生态的民族文化资源可以作为区域性的旅游品牌

⑵一种生活方式或行为方式为文化可以打造一个服务品牌

⑶富有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和工艺品可以打造产品品牌

⑷民族歌舞、服饰可以打造展演品牌

⑸文化人物可以打造个人品牌

⑹流传久远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古典名著可以加工改变成各种文化艺术作品、影视作品

【第八章文化产业管理】

人类经济正日益精神化,即精神性需求或文化消费需求正成为生活消费的主流。根据美国学者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人类具有五层需求:

第一层,生理需求;

第二层,安全需求;

第三层,感情和归属上的需求;

第四层,尊严需求;第五层,自我实现需求

在基本物质层次满足的基础上,人们将更多地注重精神和心理的享受。

美国经济学家马赫鲁普,提出了“知识产业论”,他认为知识产业可分为:

1、教育

2、研究开发

3、媒介工具

4、信息工具

5、信息服务

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提出了“后工业化社会”,指出经济部门的重点将由传统的物品生产转向服务业

美国学家托夫勒在其《第三次浪潮》中揭示了一个与工业文明截然不同的“受到高度科学技术支持的同时又具有反产业主义性格”

美国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出版《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趋向》,提出了“信息经济”

美国加州大学的保罗•罗默,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

我国学者李向民提出“精神经济”

文化产业管理,是对文化产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的特殊性:

1、是对精神内容和意义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的总和

2、是智慧产业,其核心是创意,属于知识、智力密集型的产业

3、其包含了很多相关的行业群体,精神内容可以在这些行业之间被复制和扩散

文化产品归根结底是精神生产的产物,属于精神产品。人类劳动的一般成果,必然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精神内容,一是物质形式

从价值形态分析文化产品:文化产品作为一种准精神产品,其价值主要是由其内在的精神内容所决定

私人产品,是指消费者支付了一定的费用就取得其所有权,并排斥他人消费的物品与服务,这类产品由企业来提供。

文化产业管理的中观层次,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与协调问题;二是文化产业各行业的管理与协调发展的问题。

文化及其相关产业,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相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文化产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1、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2、公益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分离的原则

3、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原则

文化产业管理的目标:

1、宏观管理目标

⑴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保护文化产业的有序发展

⑵推动文化艺术的本体发展,丰富人民的文化精神生活

⑶调整和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实现国民经济总体产业结构的提升

⑷促进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一致

⑸促进文化产业收入分配的合理化

⑹制定国家文化战略,宣扬本国文化,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和对话

2、中观管理目标

⑴形成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主导性行业

⑵促进地区主导文化行业发展的产业集聚和关联

⑶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形成文化产业的对外辐射和吸引

3、微观管理目标

⑴建设组织发展的资源基础,实现组织的可持续性增长

⑵形成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建立和完善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

⑶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管理和业务骨干

⑷形成具有持续创新动力的组织文化

文化产业管理的主要手段:

1、行政干预手段

2、社会监督与引导手段

3、法律调控手段

4、经济手段

①财政支出

②税收手段

③金融政策

④价格手段

⑤土地政策

5、技术手段

文化产业管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

演绎方法与归纳方法相结合,是文化产业管理研究的基本原则

二、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

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说明某一具体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是否符合某种价值标准。

实证分析,是指排除了主管价值判断,只对文化产业经济现象、文化产业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作客观的分析。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四、文化研究与经济管理研究

【第九章文化产业的行政管理】

政府对文化产业管理的必要性:

一、文化产业行政管理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和资源合理配置的内在要求

二、国家意识形态完整独立的需要

三、促进文化体制改革的需要

文化产业行政管理组织,是依法建立的政府管理文化的机构和职能体系。它是政府文化部门和相关机构的总称,这些文化行政管理组织文化管理的主体也是行政权力的载体。

文化行政组织的特点:

①政治性

②社会性

③服务性

文化产业行政管理组织体系的构成要素:

⑴文化性格管理组织的目标

⑵文化行政人事

⑶文化行政管理组织机构

文化行政管理组织的类型:

⑴领导机构

⑵行政职能部门

⑶其他行政部门:

①政府咨询机构

②政府独立机构

③半官方机构

文化产业行政管理组织的关系:

1、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部门的垂直分权关系

2、条条与块块的关系

政府文化行政管理职能定位,是要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分类管理,政府在文化行政管理方面要从直接干预转变为间接调控,确立宏观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真正做到“掌舵”而不“划桨”。

政府文化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能:

一、宏观调控职能

宏观调控职能是政府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管理的基本职能。宏观调控体系还需要政府制定文化产业总体发展战略,从而确立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宏观管理需要纳入国家法制化的轨道。

二、文化监管职能:

1、健全文化监管法律体系的必要性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②全球化和国际化的需要

③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2、文化市场监管职能的确立

①实行文化许可标准明确化、公开化的措施

②“事后审查”为一般原则,“事先审查”为特例。“事后审查”制度是充分尊重文化单位经营自主权和文化自由的制度,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采用

③建立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监督机制 他律主要体现为行政监管和司法监督,司法监督是国际通行的监督文化活动的主要方式。

三、公共服务职能

1、以人本和民本思想为指导,强化服务意识

2、遵循科学分权的原则

3、加强对文化行政部门的监督和评估

【第十章文化产业政策管理】

文化产业政策的基本步骤:

1、问题的确认

2、政策议程建立

3、方案规划

4、政策方案合法化

文化产业经济政策的制定:

1、产业政策的制定

⑴先导产业的选择 。应考虑的因素:

1>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

2>是产业链的长短和关联效应的大小;

3>是产业贡献率和增长后劲

⑵产业关联 “关联效应”是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提出

⑶产业集群 世界上最的是美国好莱坞的电影业

⑷技术因素对产业的影响

2、文化产业的财政政策

⑴明确文化产业财政投入的方向和重点

①文化产业财政政策应当重点支持文化产业公共基础设施和基础性平台的建设,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②应当重视对具有产业共通性的技术和标准进行开发投资

③在区域投资结构上,政府财政扶持应当根据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进行相应的扶持

④对于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兴文化产业,政府应当先扶持和培育

⑵改变文化产业的投入方式

3、文化产业的税收政策

⑴系统规划设计税收优惠政策

⑵税收优惠环节向创新环节侧重

⑶加大对文化创意人才的优惠

4、文化贸易政策

⑴从保护转向发展,促进贸易政策的统一性、规范性和透明性

⑵利用文化例外原则,保护民族文化

⑶贸易政策协调

文化产业社会政策的制定

1、就业政策的制定

一、鼓励非公有制大型企业集团、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携带资金和人才进入文化产业进入投资和经营

二、不断放宽人才入境的条件,对于长期留在大陆工作的外籍和我国港台地区的紧缺型人才,可以在其亲属来大陆后的生活、就业等予以安排

三、要给文化产业的用人体制提供政策便利

2、教育政策的制定

文化安全,首先是政治文化安全,包括基本政治价值观和社会管理制度两个主要方面的安全,政治文化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基础,是国民身份认同的基础;其次是语言安全和信息安全。

制定国家文化安全政策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意识形态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贴条发展

2、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实现自主性和开放性的有效结合

3、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其产品的开发、应用、管理的关系问题

文化产业政策执行,是指政策一旦被采纳后,将政策所规定的内容转变为现实的过程。

文化产业政策的执行的环节:

一、政策宣传

二、政策分解

三、政策实施准备

四、组织准备

五、政策实验

六、全面实施与协调

文化产业政策的评估:

一、政策评估的类型:内部评估 外部评估 ;事前评估、执行评估、事后评估

二、政策评估的标准:

1、政策效率

2、政策效率

3、执行力

政策监控,是政策过程中一个基本环节或功能活动,它贯穿于文化产业政策管理的全过程,制约或影响着其他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文化监控的系统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和各民主党派。

文化政策监控体系: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文化行政机关、利益集团和社会团体、社会舆 论和大众传媒对政策的监控

任何一个政策都有一定的周期,一个完整的政策周期应经过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终结这几个阶段。政策终结,则意味着一个旧周期的结束。

政策终结的类型:

⑴功能的终结

⑵机构的终结

⑶政策本身的终结

⑷项目的终结

政策终结的方式:

⑴政策废止

⑵政策替代

⑶政策合并

⑷政策分解

⑸政策的缩减

本科自考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自考本科管理类专业有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造价、保密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劳动关系、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管理、海关管理、交通管理、海事管理、公共关系学、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物流工程、采购管理、工业工程、标准化工程、质量管理工程、电子商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物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等。 自考专业选择 1、根据自己积累的基础知识来选择 基础知识对于一个人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基础知识较薄弱,学习起来会吃力,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努力,选择一个自己基础能力较强,有把握的专业,能更快和更容易通过考试。 2、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来选择 如今选择自学考试的考生大多数都是已经在社会工作的人士,因此在选择专业时考综合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专业的未来发展,选择与自己职业生涯相关的专业,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更好利用自己学到的专业技能知识畅游于职场。 3、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人们经常说学习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特别是提升学历的学习,既可以提升自身的学历又可以提高个人的专业技能。考生只有选择自己擅长的、有兴趣的专业课程学习,那才有动力学习,学习起来也相对会轻松一点。例如自考生如果对外语专业较感兴趣,可以选择报考院校的英语专业或者日语专业等。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文化产业管理是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文化产业类管理人才的巨大需求而开设的新专业。文化产业管理发展前景广阔,担负责任重大。什么是文化产业管理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什么是文化产业管理,欢迎阅读。

文化产业管理,简称文管,属于管理学类专业,工商管理类的二级学科[1] 。专业设立于2004年,是为适应中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而设立的专业,以培养具有宽阔的文化视野、掌握现代产业理念和经营技能的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为目标。[2] 文管专业授予管理学学位,少数院校授予艺术学学位。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覆盖面较广,所学课程较多,覆盖了文化旅游、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贸易、文物遗产、工艺美术、广告会展、文化政策、体育娱乐、手机网络、动漫音乐、文化经纪等众多文化产业领域。[2] 因此,文化产业管理是一门基础宽的学科,个人可以就此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方向。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主要探讨文化产业中各个行业以及综合经营管理中企业的盈利方法及其模式,区别于以探讨文化发展与传承为目的的文化事业、文化研究类专业,也区别于以培养编导、编剧、音乐等艺术类人才为目的的文化艺术管理专业,三者不可混淆。

文化产业管理(Culture Industry Management或Cultural Industries Management),根据第四版本科专业目录,属于管理学工商管理类,专业代码:120210[3]

国家计划内四年制本科,部分院校附设专科。另有高校开设本专业的硕士、博士、博士后点。

本科阶段毕业后,一般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少数院校授予艺术学学位。硕士及以上阶段的学位授予依据高校培养方向而定。

1993年,中国第一个以“文化经济”为专业方向的四年制本科专业——“文化艺术事业管理”在上海交通大学成立,标志着文化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进入了中国学术界的视野和高等教育领域。

2003年10月,山东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七家高校联合成立发起“全国高校文化产业研究与学科建设联席会议”。会间商定,依托山东大学文史见长的学科优势,牵头向教育部申请在高校中增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4]

2004年3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公布2003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名单的通知》,正式批准在山东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时为北京广播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和云南大学四所高校中首先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授管理学学士学位。这标志着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正式设立。[4]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成立伊始,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专业代码为110310S,为试办专业,归属管理学-公共管理类。2012年9月,新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颁布,文化产业管理新专业代码为120210,从试办专业转为正式专业,归属管理学-工商管理类,可授予管理学或艺术学学士学位。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大致可分为六类:[5]

(一)文化基础与文化资源类课程,如文化资源概论、文化传播学、美学概论、艺术基础、宗教文化、中外文学艺术、中国传统艺术、应用民俗学等;

(二)一般管理类及文化产业管理类课程,如文化产业概论、管理学概论、文化经济学、文化投资学、文化贸易学、文化产业管理等;

(三)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案例、人文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传媒经营管理等;

(四)政策法规类课程,如经济法学、文化法规学、知识产权与文化产业、中外文化体制与产业政策比较、文化法规案例分析等;

(五)语言类课程,如专业外语、西方文化原著选讲等;

(六)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类课程,如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网络设计与管理等。

培养具有纵贯古今的文化视野,具有创意策划、公关调研、开拓创新和组织营销能力,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文化经济与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兼备的复合型、开拓型和创造性的高级专门人才。[6]

党、政宣传文化管理部门机构、各级文化事业单位,各类文化企业、以及大型文化跨国公司的各种文化业务和管理工作。[6] 涉及新闻出版、音乐产业、动漫游戏、电影电视、工艺美术、主题园区、广告会展、文化旅游、文艺演出、体育娱乐、手机网络、教育培训、文化贸易、文化政策、文物遗产、文化投资等众多文化产业领域的经营管理类岗位。

2014年前,一些艺术类院校通过艺考的方式招收艺术学位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

2014年,教育部明确要求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为非艺术学门类专业,高校如果有专业要求的,必须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告知考生应参加的专业考试科类及录取要求,而本专业高考文化成绩要求不得低于本校非艺术类专业所在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7]

原先招收艺术学位文管专业的学校,一部分修改表述为“文化艺术管理”、影视编导等专业进行招生,另一部分也不再将本专业纳入艺考招生范围,按高考统一招生。

从我国文化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我们已经初具规模,但目前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究其原因,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起步比较晚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文化产业管理模式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

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有着特殊性,因此,文化产业管理与其他产业管理相比应该遵循一定的管理原则,这样才能实现最终目标。

第一,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原则,在我国,凡是停工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部门都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有人说,文化产业是吧“双刃剑”。实际上,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文化产业也不例外。它在开拓文化市场,使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社会化的同时可能为追逐最大经济利益而牺牲社会效益,它在大批量生产文化产品以满足大众需求的同时可能把一种文化风格普遍化,从而压抑和抹杀热的自由个性,它在融入世界文化产业体系、促进文化开放的同时可能为外来文化冲击民族文化打开方便之门,它在引进一些优秀文化精神产品的同时,可能把西方一些腐朽落后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带进来,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工作生活带来一些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冲击,我们要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要坚持用“三个代表”的要求铜陵文化产业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以马克思李宁注意,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着眼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第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原则,文化产业是个特殊的产业,它给人们制造精神食粮,塑造健康的民族文化心理。建设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社会主义文化,弘扬社会主旋律,是文化产业管理主体应有的义务和责任。文化产业既要坚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又要提高经济效益,力求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如果让文化的建设完全受控于市场规律,使追求商业利润成为文化建设的主导目标。让经济因素支配了文化从创造到传播,从政策的制定到生态和区域的规划的全过程,就必然会带来负面影响。

第三,遵循文化产业自身发展规律和贯彻市场化原则,从对商品,资本,劳动及剩余价值的研究入手,所得出的一个明确的结论便是:艺术创造在本质上是一种生产力。所有的文化产品同物质产品一眼,都是由生产与消费,生产者,产品与消费者等要素所构成,并都受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制约,同时也要受到经济法则与价值规律的驱使与支配,纪要遵循市场文化经济的规律,又要充分考虑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的特点,尊重其自身发展的规律,要冲分体现助文,扶文,兴文,要有助于促进文化产业自身发展,有利于增强文化产业的“造血”功能。文化产业就其产业属性来说,属于经济学范畴,对于它的管理,最本质的时要求其投资者,经营者和从业者必须走向市场,遵循市场运行的规则。

第四,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原则文化产业又郁闷类不同,其性质和任务也不同,有高压和低素质分,有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之别文化产业管理要充分体现区别对待,分类知道的原则。例如,对高雅文化,由于市场竞争能力弱,有些是高品位文化,有些是代表国家和民族文化水准的,在文化产业政策上应予重点扶持,对于通俗性文化,由于市场竞争能力强,则应实行高税率的文化产业政策等。国际上一般把文化产业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强烈大众需求的通俗性娱乐,对这类文化产业的生产组织,一般强调其营利目的而不过分强调其艺术价值。这类产业徐亚市场机制的商业运作。另一类是非营利文化产业,该类文化产品更强调艺术价值。理论与实践说明决定文化产业需求的是文化消费者的艺术趣味。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艺术趣味具有积累性。人们对音乐,文学的欣赏及其消费而愿意付出的代价决定于人们对该种艺术所具备的知识与理解能力。这种文化趣味要通过教育与经验而获得。因此,高雅艺术与公益性的文化事业还需要一定程度的政府支持。这也是我国研究文化产业管理模式是要遵循的原则。

第五,以人为本原则,文化产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发展文化产业,人才是关键。要想出高水准的文化产品,并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有大批高水准的编,导,演艺及专业制作人才和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要打破行业和国家,省,市的地域界限,完全按照文化产品的生产规律,实行人才自由,合理的流动,交流和合作。尽快改变现有文化人才地区,单位所有的体制,实现人才资源管理的社会化和人才供求的市场化。高度重视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已显得十分迫切。各级政府要认真实施文化人才工程,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政策,研究制定文化技术,创作成果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办法,充分调动各类文化人擦的积极性,再出精品的同时,造就一流的大师级人才。加快文化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步伐,鼓励专业人才创办文怀也,队友突出贡献的文化产业经营几页,艺术创作和工程技术人才设立奖励基金。要大力培养和引进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技术人才,特别是熟悉和掌握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惯例的文化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高等院校要增设文化经营管理专业,培养和储备人才,逐步形成强大的阵容,培养一批文化方面的优秀人才。

一,你的兴趣在那儿吗??二,能力呢?三,你对未来的把握跟这个有关吗?综上所述:问你自己

  •   索引序列
  •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自学考试
  •   文化产业管理自学考试
  •   文化产业管理专升本
  •   文化产业管理自考
  •   本科自考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