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教育心理学自考本科简答题汇总书

教育心理学自考本科简答题汇总书

发布时间:

教育心理学自考本科简答题汇总书

发布时间:

教育心理学自考简答题汇总书

概念 1、 问题: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 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景 。 2、问题解决: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特点: 目的性; 认知性; 序列性;

一、遗忘是指对过去曾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或产生了错误的再认或回忆。二、遗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衰退说、排斥说和干扰说。 1、衰退 在大脑中的东西会像照片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褪色。衰退在感观记忆、短时记忆和中期记忆中有重要意义:它使有限的存储空间不至于爆满。但是,长期记忆理论上具有无限的存储空间,可是我们仍然会忘记长期记忆的内容,这是因为记忆一生都存在着,问题只在于人们是否能将其调出。其实失去的记忆内容还存在着,但不再找得回来。就像一把钥匙,肯定是放在某一个地方,但到底放在那里,却想不起来。通过训练记忆力,我们可以提高重新找回的几率。 2、排斥 当信息太令人痛苦、使人受辱或让人害怕时,当人们有极端的创伤经历时,排斥心理就会出现。幸亏这些惊恐的时候不太多,因为即便记忆力训练也对这些束手无策。不过,我们可以将这些不愉快的经历或感觉低调处理,这样反而会提高自己的记忆力。比如,如果我们特别不喜欢某个人,可能对他的名字记得更牢。 3、干扰 干扰是经常出现的遗忘过程。当我们在记忆内容相近的单词表,因为内容太相近了,发现记忆每一张单词表的能力呈显著下降趋势。不过,针对这一现象,也有补救措施,那就是不要过于长时间、过于单调地学习相近的内容。背英语单词表时,背一些之后可以休息一下,学些其他东西,再回头背单词。此外,要学的东西越是缺乏含义,相互干扰的作用就会越明显。所以就要不断尝试通过联想去找一个含义。

1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历史与发展:教育心理学在十九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历史上的许多教育家已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根据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也提出“我不是给人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这样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近代西方教育思潮倾向于把教育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这是促进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前提条件。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的著作《普通教育学》、《心理学教科书》等书,对教育心理学的建立起到开拓作用。虽然当时尚未使用“教育心理学”这一名称,但实际上已把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赫尔巴特在教学理论中,把教学分为教育的教学和非教育的教学两种,前者指伦理、道德、意志、性格的培养,后者指传授知识、技能的智育活动,这两方面都必须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在讨论教育和教学问题时,他特别重视“兴趣的引起”,并把兴趣分为经验的兴趣、思辨的兴趣、审美的兴趣、同情的兴趣、社会的兴趣和宗教的兴趣等六种。这些心理状态,可以引导儿童的注意力定向,并引起心理快感,促进思想活泼和精神旺盛。对兴趣的研究成为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联结起来的一个重要联结点。赫尔巴特之前的裴斯泰洛齐在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上对启发后来的教育理论家重视心理学在教育上的作用也起了一定的影响。 实验心理学的产生是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另一重要条件,这导致实验教育学的出现。实验教育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先驱,是实验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的产物。德国的莱和莫伊曼都把实验心理学的理论广泛地与教育和教学理论相结合。莱所著《实验教学论》一书,实际上是以教育心理学为内容的著作,为教育心理学成为心理学中的独立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测验学在教育心理学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触媒作用,它促使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结合,为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教育学上常提到因材施教原则,是由于学生存在着个别差异。如何适应个别差异而因材施教,则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共同课题。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是实行班级教学制度所必须掌握的两种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和教学效果的工具。学校招生和入学后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对学生的个案研究,都要应用各种测验。 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应该归功于桑代克。他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1913年,这一著作扩充为三大卷,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大部分。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学习心理方面,导致了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界长期把学习心理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0年代前后,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等学派的学说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教育学产生一定影响。格式塔学派介绍到中国以后,教育心理学开始重视“顿悟”在学习中的地位,不再局限于尝试错误、刺激与反应等联结主义,心理学所提出的教育心理学问题,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桑代克的学习三大定律之外的“顿悟”问题,也将格式塔学派的“整体的概念”,“转移的概念”、“精确律”、“完成原则”等等原理、原则应用到教育上来。 行为主义理论则促使30年代的中国教育心理学界重视人的行为的研究,注意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使教育心理学重新重视意识的研究,特别是潜意识和下意识问题。教育心理学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把心理卫生知识引进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也都是受这一学派的影响。 巴甫洛夫学说传入中国以后,在20世纪50年代不仅影响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也影响了教育心理学。他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给教育心理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根据,也给教育心理学找到了与自然科学相联系的纽带。第二信号系统学说的提出,使儿童言语与思维的问题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不断增加,研究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充。教育心理学在发展初期偏重于学习心理的研究和学习律的讨论,并且大多集中于智育方面的问题。随着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日益重视,也就越来越重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以及审美情感的培养。 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代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医学及精神病学的发展都对教育心理学产生影响,促使它不断更新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家曾对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对象提出具体建议。 1947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对教育心理学研究进行规划的委员会,认为教育心理学应包括五个方面,即人类生长和发展,包括遗传与环境,一般生长和发展,社会与情绪的发展,动机的基本理论,智慧、性向与兴趣,以及个别差异等;学习,包括学习的本质,影响学习的因素,学习的动机,技能,推理与问题解决,态度,特殊科目的学习,以及训练的转移等;人格与适应,包括情绪,学生与教师的心理卫生,特殊儿童,品格,以及社会活动;测量与评价,包括测量的基本原则,智力与性向的测量,学习的测量,适应的测量,以及测量结果的应用;教育心理学的方法与技术,包括教育问题的科学研究,统计技术,以及为教师所提供的研究方法。 2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有两条基本线索,一条是在实验室中研究动物和人类的学习规律,另一条是在真实的学校和社会情景中探究人类学习的规律,研究如何改进教和学。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简介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并不长。一般认为它经历了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期(20年代末到50年代末)、成熟期(60年代到70年代末)和完善期(80年代以后)等四个时期。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有两条基本线索,一条是在实验室中研究动物和人类的学习规律,另一条是在真实的学校和社会情景中探究人类学习的规律,研究如何改进教和学。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育实践领域中的各种心理学问题,因此,教育实践是推动教育心理研究的强大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大中小学教师因为具备非常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因此也具有掌握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的实践基础。 我国传统教育理论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心理思想,我国许多思想家、教育家都提出过一些闪耀着教育心理学思想的教学原则,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相长”、“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等;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将孔子和荀子的言论合在一起,就是现代教育心理学思想中所特别强调的知、情、意、行四者合一的知识学习原则。这些教育心理思想在我国学校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一直发挥着作用,而且即使在今天也不失其先进性。 在国外,教育心理学的许多思想也早有萌芽,例如,19世纪前后,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齐的教育思想中就包含了教学要使学生的头(心智)、心(情意)、手(行动)三者均衡发展、重视学生的兴趣、教学中讲究准备、提示、比较、概括、应用五个程序等教育心理学思想;捷克的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也提出了许多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原理、原则,如教材必须符合学生发展水平、应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等。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它奠定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基础。1913~1914年又扩充为《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和《工作、疲劳与个别差异》三卷本。书中提出的学习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以及个性差异观点成为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的主要课题。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是用普通心理学原理来解释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经过30多年的努力,从60年代开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问题渐趋集中,教学与发展、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差异心理、德育心理、教学策略、教学评估、教师心理等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为学校教育服务的研究取向日益明确,教育过程的探讨、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等受到高度重视,这种研究取向一直延续至今。 另外,教育心理学家还把视野扩展到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把学校和课堂看成为社会情景,对其中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进行研究。这一时期,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也受到重视,而且这种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而迅速深化,如多媒体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特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学习的自我监控问题等都得到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深刻地影响着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 80年代以来,教育心理学渐趋完善,在如下四个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1)主动性,即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2)反思性,即从内部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研究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研究元认知、学习的自我监控机制等;(3)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即“学习共同体”的营造,教学情景的设置,以使“学习共同体”中成员能够共享教学环境中的一切学习资源,师生、生生之间合作交流活动的组织,等等;(4)把学生的学习看成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上的建构活动,研究社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 近来,由于建构主义思潮的兴起和日益受到重视,教育心理学领域正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主要以学校教育为背景,由于各民族均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因此,如何使教育心理学研究植根于本民族的教育、心理文化传统之中,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心理来理解、解释和干预我们的学校教育生活,是今后教育心理学需要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 实际上,在世界范围内,心理学家们也都提出了心理学研究本土化问题。有的心理学家认为,以普通心理学原理为理论基础,进一步在学校情景中进行有关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个别差异、教学评价和测量等研究,从而更加深入地认清学生学习以及学校教学的内在规律,并以此为依据改进我们的教育,使学生在一个有效促进认知和情感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中学习,应当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题。 关于学习心理的研究,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3教育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产物,她既是最经典的心理学分支,也是心理学诸分支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教育心理学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获得了其独立性,并非只是普通心理学的应用。1 国外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是以1913-1914年桑代克(E.L.Thordike)三卷本《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的。在西方教育心理学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她经历了从科学地位的取得受到怀疑、再从恢复声誉到达作为教育主导科学的目标。当前国外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潜力巨大,有望获得更高的社会评价。1.1 学科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外教育心理学在20世纪60年代后各认知派观点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理论建构已冲出狭隘和零散,向着完善与整合的方向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东西方教育心理学相互吸引,前苏联维果茨基的思想广为流传,建构主义就是在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思想基础上整合的结果,被称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西方教育心理学学科理论的完善还突出表现在对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上。1987年美国心理学会(APA)教育心理分会委员会给该学科提供了一个新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关心的是发展评价和运用人类学与教的理论和原理以及由理论衍生出来的能增进毕生教育活动和过程的教育材料、计划、策略和技术。这个定义既是对教育心理学研究现状的总结和归纳,也是对未来教育心理学发展趋势的规划和展望。1.2 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沃尔勃格(Wallberg,1992)通过广泛的引文分析,调查了近年来许多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和杂志的中心议题,概括出了当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8个热门话题,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①阅读理解和写作教学。关注于鼓励学生确定目标,促进他们自身的进步,并且在必要时运用不同的策略;②归因研究。关注于归因的模式、动机、情绪及教师的期望,学生的表现等;③正式教育的发端问题。关注于严重缺陷学生进入正式课堂学习的问题;④有关教育研究的历史观点,以及社会对教育的期望,这些期望对学习和教学行为的影响等。最近十几年来,国外教育心理学界特别关注实际教育中各种不同类型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①着重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活动所存在和采用的各种策略与元认知的问题,探索这些策略、元认知的本质及其与学生认知活动的关系;②探索这些策略、元认知与学生的个别差异、认知方式的结合,即探讨这些策略和元认知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有效性问题。1.3 学术成果进一步丰富 1994年布鲁纳在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特邀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主动性(agency),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对自身的心理活动做更多的控制;②反思性(reflection),指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研究元认知和自我调控的学习,过去是讲学习的传递,现在讲知识的建构和获得;③合作(cooperation),共享教与学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重视在一定背景下组织起来一起学习,如同伴辅导、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等,把个人的科学思维与同伴合作相结合;④社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任何学习的发生都不是在白板上进行的,而是在文化背景上建构而产生的。2 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现状我国的教育心理思想源远流长,在对古代文献的研究中,挖掘整理出了大量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思想,证实中国从孔孟时代起就产生了许多关于教育心理学思想的记述,孔子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因此,可以说,教育心理学的源头是在古代的中国。然而,使教育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科学却是后起的西方,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反而成了一个“舶来品”。我国解放前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主要是引进和借鉴西方的教育心理学研究,特别是桑代克的联结论、早期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建国后到1966年,我国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从过去借鉴西方转为向前苏联学习,以前苏联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为依据,重建我国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并且全盘否定西方的教育心理学思想。1966-1976年间,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在我国受到严重影响,基本上处于停滞不前的局面。但是,我国教育心理学真正摆脱过去的种种束缚,走上健康成长和自我发展的道路的时间还不长。综观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还是借鉴的多,独立研究的少。如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绝大多数研究内容都来自于西方,研究方法、研究手段也大都从西方移植而来。当前我国还未有被广泛承认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等基本理论,只有一些零散的研究,这些研究虽有特色,但尚未形成思想体系,影响也小,这种状况显然不符合我国的历史和大国国情。当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急需中国化、本土化。3 当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美国教育心理学专家根据他们近期研究总结出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发展的趋势是:有关教育心理研究的自然观察方法论(informaleyeballmethodology)思想占统治地位。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在活跃的认知加工领域中,“问题解决”的深入、细致的研究;②在教育情境中的动机与社会认知的研究;③能力和策略的个性差异及其与之有关的元认知的研究;④写作与修改技能获得的研究。综观国内外教育心理学发展规律,笔者认为未来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心理学将进一步借鉴和吸收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IntelligencesTheo ry)将智力(Intelligence)作为复数(Intelligences),并且用“多元”(Multiple)来强调这种复数的意义。他的智力新理论一经创造,就一直成为心理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卡尔?罗杰斯于上世纪中期提出“人本主义”观点以来,教育心理学界积极引进和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现代高等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发展”,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主张了解人,强调在教育中应当突出使学生理解自我的本来面目,以建立起适当的自我表现,形成和谐的自我表现观念与介入者观念的关系。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工作,应当致力于对学生心理、观念体系的了解,“通情”地掌握关于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施教。个别差异和个别化教育研究将继续受到重视。随着对人类研究的不断深入,个体的独特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加之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不再受到严格的学校教育的时间限制和各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空间限制,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因而,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等都需要教育心理学进行深入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将进一步完善。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将逐步完整化、系统化,进而有一个比较统一的体系。其内容将包括有关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动机理论、发展理论、教育社会心理理论相互联系的五大块,理论观点上除了认知观外还将吸收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等心理流派和理论学说的精华,充实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4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特点与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现象主要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诸如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能力、气质、性格等特征。 5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设计完成的。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又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罗森塔尔教授这时才对他们的老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了解,这让老师们很是意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期望"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罗森塔尔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权威,老师们对他的话都深信不疑,因此对他指出的那几个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像对待聪明孩子那样对待他们;而这几个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最终他们真的成为了优秀的学生。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鼓励你的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你的期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未来。信不信由你。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又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罗森塔尔教授这时才对他们的老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了解,这让老师们很是意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期望"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罗森塔尔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权威,老师们对他的话都深信不疑,因此对他指出的那几个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像对待聪明孩子那样对待他们;而这几个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最终他们真的成为了优秀的学生

(小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重点有哪些? 考试内容与考核要求绪论考试内容:教育学的概念;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为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过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及其代表作、主要观点;主要的研究教育方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的概念及在实际中的运用。 考核要求:(1)识记:教育学的概念;《论语》一书汇集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言论;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是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德国著名哲学家康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被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它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实验教育学”的代表是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美国哲学家杜威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学,他在1916年出版了《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著名观点;1939年出版了以凯洛夫为主编的《教育学》,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1930年杨贤江出版了《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1956年,美国教育家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1963年,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出版了《教育过程》,提出了结构主义教育理论;1975年,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出版了《教学与发展》,强 *** 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的概念。(2)理解:学习教育学的意义;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在教育学研究中的运用。 教育学: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3、制约课程的因素,课程评价模式和方法、课程的基本结构,我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4、教学的原则,常用的教学方法5、在教学史上影响比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的基本程序,班级授课的类型和结构,教学过程的基本方法6、德育的意义,德育过程的基本方法,德育的原则,德育的主要途径,德育的主要方法7、制订教育目的的依据8、教师的人格特征9、我过现行小学课程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状况2、心理发展及学生心理发展基本特征,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3、学习的定义,学习的主要理论,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当今建构注意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4、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5、迁移的概念及种类,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6、知识与知识学习的类型,7、心智技能形成有关理论8、学习策略构成,教学中如何运用学习策略9、问题解决的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0、皮亚杰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11、心理健康的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12、教学目标的分类及表述方法13、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课堂管理的策略,问题行为的主要策略14、教师应具有的特征,教师期望的效应,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是什么? 教育学: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3、制约课程的因素,课程评价模式和方法、课程的基本结构,我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4、教学的原则,常用的教学方法5、在教学史上影响比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的基本程序,班级授课的类型和结构,教学过程的基本方法6、德育的意义,德育过程的基本方法,德育的原则,德育的主要途径,德育的主要方法7、制订教育目的的依据8、教师的人格特征9、我过现行小学课程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状况2、心理发展及学生心理发展基本特征,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3、学习的定义,学习的主要理论,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当今建构注意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4、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5、迁移的概念及种类,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6、知识与知识学习的类型,7、心智技能形成有关理论8、学习策略构成,教学中如何运用学习策略9、问题解决的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0、皮亚杰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11、心理健康的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12、教学目标的分类及表述方法13、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课堂管理的策略,问题行为的主要策略14、教师应具有的特征,教师期望的效应,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求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它并不是一般的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它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根据学习规律而产生的教学规律,因此,它有其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比如,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与条件、学习动机、学习的监控、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品德的形成等,这些是教育心理学中的基本理论。 一是要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要全面复习,但又要有所侧重。教育学统考涉及多个学科,这就要求要全面复习,使得复习工作量加大了。但各门学科的比值又有所不同,所以在全面复习的同时,还要有所侧重。 三是知识掌握要扎实、熟练,不能似是而非。大纲规定考核题型多,题量大,时间短,考试时间仍然是3个小时,只有具备扎实熟练的基础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另外每小题的分值高,因此任何一题都不能放弃。辨析题的设置又要求考生复习时要精确,决不能似是而非。 例如: 吴庆麟,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冯中良、武新春,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希望帮到你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是什么 1.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集中在:学习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 2.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因此,教育心理学具有双重任务,它既有教育学的性质任务,又会有心理学的性质任务。首先,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及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及条件;从而使心理学科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其次,研究如何运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 3.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教育心理学自考本科简答题汇总书

《教育心理学》 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4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35 分) P279 1 、什么是品德?品德形成的心理实质是什么?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体。 2 、皮亚杰和科(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动机在道德品质形成中有哪些作用? P286 认知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和柯尔伯格。这一学派强调道德动机在道德品质形成中的作用,其基本观点为:第一,道德品质的发展与人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水平密切关联;第二,道德品质的形成取决于道德动机、道德判断和道德知识;第三,要根据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规律去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 道德动机是道德品质的深层心理结构,它决定了道德品质的性质,也制约着道德行为方式的方向和水平,道德行为方式是道德品质的表层心理结构,是道德品质的外部表现,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一定的道德动机与一定的道德行为方式之间建立起比较稳固的联系,这就是道德品质的形成。 3 、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规律。 P289 通过大量的研究,皮亚杰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总的规律: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是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的过程。他律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自律指儿童根据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进行道德判断。认为年幼儿童的道德判断是由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的,具有客观的性质,是一种他律水平的道德;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的道德认识也在不断发展,道德判断的标准开始逐步摆脱承认惩罚的影响,在评价某种行为的是非时,能依据自己掌握的道德标准对行为做出判断,这种道德判断具有有了主观的性质,是一种自律水平的道德。儿童在五、六岁以前是属于无规则的阶段。这个阶段儿童在游戏中没有合作,也没有规则,社会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他们没有必须怎样做的认识。儿童在六岁到八、九岁期间处于他律的阶段,这是儿童认为独立于自身之外的规则是必须遵守的。这一阶段儿童之所以表现出他律的行为,是因为:( 1 )儿童与他人的关系是一种权威与服从的关系,服从权威就是对的。( 2 )儿童的思维处于自我中心 , 只从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 , 不能明确地把自己与他人区分开 , 把成人说的混同于自己想的。八、九岁之后儿童过渡到自律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应该与他人相互尊重并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儿童之所以能从他律转向自律,是因为:( 1 )这时儿童认识到与他人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2 )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脱离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规则只是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在道德认识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中,影响其发展的两个因素是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根据皮亚杰的看法,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使儿童达到自律,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 4 、教学设计由哪些基本问题组成 P309 第三段 答: 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首先是“我要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定,其次是“我如何去那里?”即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等;再次是“我怎么判断我已达到了那里?”即教学评价与监控。 5 、什么是能力倾向与教学的相互作用,它给教育的启示有哪些? P322 P324 答: 能力倾向与教学的相互作用是指学生的能力倾向不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措施也不相同,即只有符合学生能力倾向的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启示:第一,没有适合所有学生的万能的最佳教学法;第二,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上的个别差异,选择最适合学生能力倾向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第三,对于能力倾向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应对他们进行预先训练,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等方面对他们加以指导,提供给他们必要的先备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倾向水平。 6 、教师工作都有哪些特点? P368 答: ( 1 ) 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 2 ) 劳动的内容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多面性 ( 3 ) 劳动的方式决定了教师工作具有个体性与集体性相结合的特点 ( 4 ) 劳动的质量决定了教师工作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 5 ) 劳动的效果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延时性 7 、简述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品质,及这些心理品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作用。 P374 答: ( 1 ) 合作及民主的态度 ( 2 ) 仁慈、体谅 ( 3 ) 有忍耐心 ( 4 ) 兴趣广泛 ( 5 ) 和蔼可亲 ( 6 ) 公正无私 ( 7 ) 有幽默感 ( 8 ) 言行稳定一致 ( 9 ) 有兴趣研究学生问题 ( 10 ) 处事有伸缩性 ( 11 ) 了解学生、给予鼓励 ( 12 ) 精通教学技术 作用: 1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 2 、会间接影响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3 、是学生人格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二、案例分析题( 10 分) P280 案例: 此案例可以从道德品质的形成上来分析。张明作为一个中学学生,身体健康,但喜欢打架,打完后知道不对,但改不了,说明从品德心理结构的四个要素,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上来说,他没有达到统一。张明在对打架这个行为上,从道德认识上他能体会到打架不对,说明他能辨别行为的是非好坏善恶,但在道德情感上来说,他有所欠缺,没有从心理上体验到打架这个行为带来厌恶感,相反可能他从打架上体会到了某种快感,导致他屡教不改,因此使得他知情意行不能统一。老师和家长可能也只是从道德认知上对张明进行批评教育,没有从道德情感上予以感悟,因此虽然有所成效,但不能使张明改掉坏毛病。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道德品质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它们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但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居于核心地位。只有当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成为稳定的、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它们就构成了道德动机,从而形成人的稳定的道德行为方式。对张明的教育因从情感入手,使他从心理上体会到打架的不对,对打架的行为产生厌恶感。道德情感是个人道德行为的内部驱动力之一,当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成为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就成为道德动机,才能导致道德行为的产生。 三、论述题(前 5 题,每题 10 分;最后一题 5 分,共 55 分) 1 、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阶段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P290 答: 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每一个水平内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气层次不

教育心理学的书籍推荐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以下是教育心理学的书籍推荐,欢迎阅读。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

陈琦,刘儒德主编 /2007-04-0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

莫雷主编,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2007-08-01 /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第十版)(万千心理)

“教育心理学国家精品课程”指定外版教材,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Anita Woolfolk代表作

本书作者Ardivta Woolfolk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曾担任美国心理学会(APA)教育心理学分会主席,兼任多个学术期刊的顾问编委。本书从1980年第一版到现在2007年的第十版,一直深受全球读者欢迎,经久不衰。在美国,这部《教育心理学》被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近2000所高校采用,也是美国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的参考教材。它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出版,其影响力非同一般,在同类教材中独领风骚,堪称第一品牌!

(美)伍尔福克著,何先友等译 /2008-07-01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第四版)

皮连生主编 /2011-04-01 /上海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

李新旺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体系以“学”与“教”的心理学为主线,兼顾心理学基础知识,系统阐述与学校教育有关的心理学知识。本书不仅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师范专业公共课教材,亦可供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者和心理学爱好者阅读。

李新旺主编 /2011-09-01 /科学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

钟毅平编著 /2003-08-01 /湖南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

田宝,戴天刚,赵志航主编 /2010-06-01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

李晓东主编,赵群副主编 /2008-06-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

张向葵 主编 /2003-10-0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本科心理/十二五规划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

伍德沃克教育心理学(第11版)(高等院校双语教材·心理学系列)

(美)伍德沃克著,伍新春改编 /2013-01-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指导

王美芳等主编 /2009-09-01 /山东人民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概论

边榕,罗丽芳主编 /2009-11-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教育心理学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春促销ow~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 陈琦,刘儒德 9787303042265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

陈琦,刘儒德 9787303042265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

张大均主编 /2005-10-01 /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与教育论文写作:方法、规则与实践技巧(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侯杰泰等著 /2013-01-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公共基础课系列规划教材)

刘佳,陈克宏主编 /2014-08-01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发展心理学(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教育学系列)

刘爱书,庞爱莲主编 /2013-06-01 /清华大学出版社

当代大学生心理学/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系列教材

张宏如,曹雨平 主编 /2004-08-0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心理学教程(21世纪高等开放教育系列教材)

冯鸿滔编著 /2012-07-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心理学教程学习指导(21世纪高等开放教育系列教材)

冯鸿滔编著的《心理学教程学习指导》的章节排序与主教材对应,可以很好地配合学习者的学习进度。每章包括这样几部分内容:第一,知识结构图。目的是将本章的知识体系直观地呈现出来,便于学习者形成整体的知识框架,还可以供学习者检索知识点。第二,问题述要。在这部分,我们将教材的绝大部分问题归纳出来,并阐明回答要点,便于学习者提纲挈领地掌握理论体系。第三,自学练习题。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我们希望通过学习者的练习,一方面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另一方面强化学习者的问题意识,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案例分析题。我们结合心理学的理论选择了多种形式的案例,希望帮助学习者培养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遵循了现代教育强调能力培养的原则,也是对主教材的丰富和补充。

冯鸿滔编著 /2013-02-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心理学(21世纪网络教育教材)/公共基础课系列

李红主编 /2004-09-01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正版特价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 陈琦,刘儒德 9787303042265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

陈琦,刘儒德 9787303042265

Ⅰ 教育学 简答题: 课程目标有哪些特征 整体性,阶段性,连续性,层次性,递进性,时间性。我也在考教师证,大家有什么问题不懂可以共同讨论嘛 Ⅱ 关于教育学的一道简答题!! 应试教育,复在9年义务阶段还是正制确的,因为被教育者尚未足够成熟,并且学的都是基础性的东西。 但是,高中以后的教育,以目前的教育方式来看就扼杀了学生的能力了。高中的教育的难度已经超过了全面发展的底线了,即使文理分科,还是存在严重的长短腿问题,之后的高考更是直接扼杀了偏科人才。而实践证明,高中正是一个最适合的让长脚更长的时段,而不是目前我国的大学甚至是研究生,而显然所谓的长短腿生很难通过高考和考研到达这一个阶段。想想看,目前我国所谓的高才生多是些平脚生而已。 升学率,或者类似的东西,总是需要的,以用来考察学校的质量。但是如果教育本身就出了问题,升学率是否重要根本没必要讨论。 解决方式? 初中就找出好苗子,不要送高中了,直接培养 Ⅲ 教育学简答题: 智育过程是教授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品质、法纪观念,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它们的教育内容、教育任务、教育的途径、教育方法、都有区别。 但智育和德育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 Ⅳ 教育学有哪些范畴简答题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内它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容中的应用。 相反,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具有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学校教育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如学生应怎样去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有什么关系,复习有哪些好的方法,等等。 教育心理学在十九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历史上的许多教育家已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根据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也提出“我不是给人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这样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Ⅳ 教育学简答题及答案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专业素质 21世纪的教育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师德,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而且应具有探索研究掌握现代教育理念,把握教学规律,具有较强的熟练的业务能力,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完善的能力。 新时期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 1、教师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在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有理想的人。教师要具有远大的理想,宏伟的志向,高尚的情操。 2、教师要具有较渊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教师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所以,教师必须具有较渊博的科学知识,在文化修养上逐渐达到较高的水平。 3、教师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 为了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确保人才质量,教师必须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和运用教育规律,教师要学习普通心理学、教育学,通过学习掌握教育规律,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按照教育规律进行教育改革,不断研究新问题,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规律,使教育改革结出丰硕的成果。 4、教师要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素质 新的教育观念要求教育从传统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创建适应信息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也是当今教育改革的真正目的。因此每个教师都有责任探索授课的新模式,设计好每一堂课。努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用富有吸引力的语言,创新的表达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学生能充分利用短暂的课堂学习,到知识,学到方法,开启思维。 5、教师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素质 学生尊敬教师,教师尊重学生这是教育规律的体现。因此,只有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感情融洽,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6、教师要具有吸收科学信息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实际上就是向学生传递信息,通过传递信息,使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社会规律,再按照规律改造世界。教师要有创新的能力,实际上就是获得新知识,扩充新知识的能力,包括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概念和原理的能力;善于提出尚未和多种答案的探索性能力;演算和阐述的能力;善于运用口头和笔头形式有效地交流和研究的能力;善于组织学生,使学生迅速地增长才干的能力,总之,具有这种综合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7、教师应向“创造型”的方向发展 为了适应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为了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出一大批具创造性的人才,这需要有创造型的教育,即热爱创造活动,在课堂中,表现出创造性、灵活性、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Ⅵ 教育学考试简答题 影响课程变革的因素有哪些 政治因素 经济因素 文化因素 科技革新 Ⅶ 你认为学好教育学有哪些方法简答题 学好就教育学的主要方法第一个就是熟读教材老师在讲授的时候能够抓住重点,有目的性的去复习第二个多做一些练习题,把每一个内容给他系统的。 Ⅷ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简答题:课程的类型有哪些 课程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 (1)学科课程。是分别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并从课程体系出发,整体安排它们的顺序、授课时数及期限。 (2)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 (3)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是与分科课程相对应的一类课程,它打破传统的从一门科学中选取特定内容构成课程的做法,根据一定的目的,从相邻相近的几门科学中选取内容并将这些内容相互融合,构成课程。 (4)潜在课程。也称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学校课程表内列入的有组织的教学活动)而言的。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简答题汇总书

学前心理学重点必背是如下:

1、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①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②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③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④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2、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①生物因素:遗传素质提供了物质前提、胎内环境、成熟机制在儿童发展中的制约作用。

②社会因素:环境引导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发展、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奠定基础、幼儿园的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③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儿童主动的认识外部世界、能动性是前提。

3、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1)无意注意占优势。

①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

②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有密切关系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2)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①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

②幼儿的无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

③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

④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

4、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特点?

①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②从想象的单纯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③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5、学前儿童判断能力的发展特征

①以直接判断为主,间接判断开始出现。

②判断内容的深入化。

③判断根据客观化。

④判断论据明确化。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心理学教材大全,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重点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十本自学心理学书籍十本自学心理学书籍推荐很多朋友问我,想自学心理学,但有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该看哪些心理学书籍,我整理了10本有代表性的心理学书籍,这些大部分是入门级书籍,帮你快速掌握心理学基本框架。1、《心理学与生活》 BY格里格/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推广使用的经典教材,也是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与自己的极好读物。凡是你问心理学专业的童鞋推荐书籍,一般都绕不开这本书。2、《心理咨询的技巧和策略》 BY艾伦•艾维一本非常实用的心理咨询书籍,教你如何使用咨询技巧,层层剖析心理个案,还有大量练习帮你成为优秀的心理咨询高手。3、《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BY斯塔诺威克这本书介绍了心理学研究的本质、内容、科学方法和社会意义,它以深入浅出、充满睿智的论述去纠正人们对心理学的’误解,帮助读者了解心理学的真相。可以说它是一本引导”消费者”认识心理学”文化产品”的指南,故定名为《与”众”不同的心理学》。4、《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5版)》 BY罗杰•霍克本书分十个心理学专题,有“生物学与人类行为”、“知觉与意识”、“学习和条件反射”、“智力、认知和记忆”、“人的发展”、“情绪和动机”、“人格”、“精神病理学”、“心理治疗”和“社会心理学”。5、《积极情绪的力量》 BY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你是欣欣向荣,还是衰败凋零?这完全取决于你内心由衷的积极情绪。积极情绪不是越多越好,消极情绪也不是越少越好。6、《积极心理学》 BY卡尔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最热的心理学研究领域之一,一本让我们如何幸福的书籍,非常值得品读。7、《社会心理学》 BY伦森外国写的书总是深入浅出的解释很多社会现象,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有可读性,而且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看完这本书,你会对很多社会问题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8、《人格心理学》 BY伯格本书行文流畅、通俗易懂,融入了丰富的生活案例,并穿插一些新闻报道和相关自测题,帮助读者测验自己或他人的人格特征,还会帮助你了解各大心理学流派对人格的看法,其实精神分析只是心理学流派中的其中一部分而且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9、《引爆点:如何制造流行》 BY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引爆点》是一本谈论怎样让产品发起流行潮的专门性著作。书中详细地指导了我们如何去寻找目标客户中的传播员、内行与推销员——那些有着非凡人际能力的人们。10、《心理学的故事》 BY墨顿•亨特在这个心理学日益被广泛关注的时代,《心理学的故事》作为一部及时的、重要的、引人入胜的心理学著作,力图准确地解释人们心中的疑问――人类行为的真正起因到底是什么?我想考自考心理学,都需要看什么书?先提高自己心智成熟度。再看那些讲理论的。大脑,本身就是思维的物质基础,现在要用脑的功能——思维,来探究脑的结构和意义,这一过程显然是极其艰巨的,在这一过程中,大脑中会出现极其复杂的景象和感受,不是心地善良纯正的人,绝难做到不发生精神疾病,。如果自己心智都不成熟。生活。人生。理解的不够深刻。连自己都看不清楚。怎么去看穿别人。看再多的心理理论。技法的书。也等于没看。不过是个孩子拿把很重的大刀。挥舞不动。只能把自己压死。《奥修中文全集TXT版》奥修你还信政府吗?我们的教育将我们害得这莫惨,我们的教育将我们变成了废人,不要再相信那些所谓正统的教育了,奥修哲学上的修为,足以使他与同一时代,甚至他以前的任何时代的哲人平等对话。奥修向来喜欢说佛陀、说基督,在所有宗教派系中,这两个人所代表的思想无疑是最为宽宏而又仁慈。———————–《追寻生命的意义》作者:维克多·弗兰克我们犯过错,还要继续犯错,这也是我们的人生,我们需要的不是告别错误的昨天,而是坦然的接受昨天的错误,这样我们才不会害怕将要产生的错误,我们才不会被困在错误假想的恐惧中,我们才能动用我们的能力去作出当下的选择,去真面惨淡的人生。———————–《克里希那穆提全集TXT版》克里希那穆提他一直强调自我觉察以及了解自我局限、宗教与民族制约的必要。他一直指陈”开放”的极度重要,因为”脑里广大的空间有着无可想象的能量”。这个广大的空间,或许是他创造力的源泉,也是对这么多人产生了如许冲击的关键所在。佛学家肯定他是”中观”的导师,印度教吠檀多学者认为他是彻底的”觉者”,神智学者则认为他是地地道道的”禅”师。———————–邓晓芒:《人论三题》(即出)序言+.doc《灵之舞——中西人格的表演性》邓晓芒邓晓芒教授切入的角度比较特别,从心理学入手。对中国人的人格和造成这种人格的传统文化的批判是毫不留情的,基本上没啥正面评价,所谈论的主题,如真诚、虚伪、自欺、羞愧、忏悔、孤独、自尊等等,——————————《少有人走的路》M·斯科特·派克正如本书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裸猿》这本书豪不留情的扯下了人类神圣的面具,它开宗明义地告诉读者,人类就是没毛的猿——是动物,这种论断,对我们几千年的文化简直是一种彻底的颠覆。这是英国著名动物学家、人类行为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的成名作。?本书认为:人类的大多数独特行为都是因为生活所需而演化出来的,为要应付狩猎收集者(参看先天与后天)生活的挑战。本书引起很大的回响讨论,在全世界销售超过一千万本。———————————–《西藏生死书》《死亡日记—人类生命的震感》学会怎么死亡的人,就学会怎么不做奴隶。如果你想要更好的活着,也许应该花点时间,去学会正视死亡。那些相信他们有充分时间的人,临终的那一刻才准备死亡。然后,他们懊恼不已,这不是已经太晚了吗?」今天大多数人死的时候毫无准备,活着的时候也没有准备,有什么事比这个现象更令人寒心呢?————————————————《普通心理学》教材出版于1988年,是国内近10年内使用最广泛、最受欢迎的普通心理学教材之一,在本科生教学和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重印11次,发行总量为6.7万册。国家教委推荐的一本高校心理学教材,它适用于全日制高校心理学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自学高考心理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同时,也可作为广大心理学爱好者,电大、函大选修心理学课程的学员的参考读物。适用于全日制高校心理学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自学高考心理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同时,也可作为广大心理学爱好者,电大、函大选修心理学课程的学员的参考读物。由于这本教材提供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因而也能作为心理学各个专业和相关专业招收研究生之用。———————————————-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笔记和习题详解配套辅导书。全书基本遵循教材的章目编排,共分5篇14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后习题详解,对该教材的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为考研真题和强化习题详解,精选部分名校近年考研真题和相关习题,并提供了详细的参考答案。是一本很好的心理学复习资料。——————–《心理学与生活》美国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的“普通心理学”课程选用的经典教材。《Discoveringpsychology》《心理学与生活》的配套电视教程,由WGBHBoston制作的,美国公共电视台播出的介绍心理学的电视节目。这是一个为大学、高中课堂及成年学习者介绍心理学的视频教学系列,共26个半小时。能买二手的自考教材吗?像自考心理学的不好买,要注意什么?谢谢!可以到当地的自考办去购买。自考类的书也有专门的自考书店有卖的。要注意专业不要弄混,有的科目专科和本科里面都有,注意教材背后注明的是专科还是本科。最好还买一本与教材相配套的辅导书,有助于抓住学习重点,考试更容易通过。自考心理学教材去哪买我不在学校学习,而且我所在的省没有心理学自考你在哪里报考的就在哪里定教材.不过定教材要在报名时候定,过了时间顶不了,补考报名也定不了.另外你在报考地方的大的新华书店里一般都有自考教材,可以托人买了邮寄过来就可以了.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浙江省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守恒性的形成在以下哪个阶段?(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桑代克 B.西蒙 C.加涅 D.奥苏伯尔 3.下面对加涅的学习记忆模型描述正确的是( ) A.学习是S-O-R简式 B.学习是学、思、习、行的循环整合 C.学习是由加工、预期和执行控制三个系统协调活动的过程 D.学习是选择性地知觉新信息,然后进行主动的建构并生成意义的过程 4.原有知识为下位概念,新知识的概括性和包容水平比原有知识高,新旧知识之间构成总括关系,这种学习称为(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发现学习 5.学习准备的重要标志是学生的( ) A.身心发展水平 B.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 C.心理因素的发展水平 D.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 6.世界上第一个学习理论是( ) A.联结说 B.概括说 C.顿悟说 D.同化说 7.奥苏伯尔根据学习的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 A.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C.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D.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8.幼儿学习的基本形式和方法是( ) A.认知 B.思维 C.游戏 D.操作 9.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叫( ) A.迁移 B.正迁移 C.负迁移 D.零迁移 10.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是指(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1.象征性游戏的萌芽从何时开始?( ) A.1岁左右 B.2岁左右 C.3岁左右 D.4岁左右 12.以下不属于游戏的认知特性的是( ) A.自我导向 B.心理主动性 C.灵活性 D.内在动机 13.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是( ) A.想象 B.记忆 C.表象 D.形象 14.儿童智力技能形成的重要标志是出现了( ) A.形象思维 B.表象性思维 C.抽象思维 D.具体思维 15.下面不属于幼儿创造性的测量方法的是( ) A.主观评定法 B.作品分析法 C.观察法 D.测验法 16.幼儿的创造性学习主要借助什么来实现?( ) A.记忆 B.游戏 C.思维 D.想象 17.根据知识的分类,关于“怎么做”的知识是( )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实践性知识 18.下面不属于幼儿发展性评价的是(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个人内评价 D.小组评价 19.“耐心细致、感受力强”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20.幼儿园人际互动的核心是( ) A.师幼互动 B.幼幼互动 C.师师互动 D.教学互动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1.意义学习 22.智力技能 23.概念形成 24.问题解决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5.幼儿概念学习的特点有哪些? 26.富有游戏性的活动情境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7.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特征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8.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中的作用有哪些? 29.影响师幼互动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五、案例题(本大题10分) 30.小明的学习动机很不稳定。遇到感兴趣的知识和活动能够坚持到底,对趣味性不强的学习活动经常表现出厌倦,即使勉强他坐在座位上继续学习,也收不到理想的效果。请你结合所学谈谈如何培养其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自考简答题汇总

1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历史与发展:教育心理学在十九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历史上的许多教育家已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根据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也提出“我不是给人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这样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近代西方教育思潮倾向于把教育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这是促进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前提条件。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的著作《普通教育学》、《心理学教科书》等书,对教育心理学的建立起到开拓作用。虽然当时尚未使用“教育心理学”这一名称,但实际上已把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赫尔巴特在教学理论中,把教学分为教育的教学和非教育的教学两种,前者指伦理、道德、意志、性格的培养,后者指传授知识、技能的智育活动,这两方面都必须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在讨论教育和教学问题时,他特别重视“兴趣的引起”,并把兴趣分为经验的兴趣、思辨的兴趣、审美的兴趣、同情的兴趣、社会的兴趣和宗教的兴趣等六种。这些心理状态,可以引导儿童的注意力定向,并引起心理快感,促进思想活泼和精神旺盛。对兴趣的研究成为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联结起来的一个重要联结点。赫尔巴特之前的裴斯泰洛齐在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上对启发后来的教育理论家重视心理学在教育上的作用也起了一定的影响。 实验心理学的产生是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另一重要条件,这导致实验教育学的出现。实验教育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先驱,是实验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的产物。德国的莱和莫伊曼都把实验心理学的理论广泛地与教育和教学理论相结合。莱所著《实验教学论》一书,实际上是以教育心理学为内容的著作,为教育心理学成为心理学中的独立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测验学在教育心理学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触媒作用,它促使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结合,为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教育学上常提到因材施教原则,是由于学生存在着个别差异。如何适应个别差异而因材施教,则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共同课题。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是实行班级教学制度所必须掌握的两种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和教学效果的工具。学校招生和入学后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对学生的个案研究,都要应用各种测验。 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应该归功于桑代克。他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1913年,这一著作扩充为三大卷,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大部分。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学习心理方面,导致了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界长期把学习心理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0年代前后,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等学派的学说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教育学产生一定影响。格式塔学派介绍到中国以后,教育心理学开始重视“顿悟”在学习中的地位,不再局限于尝试错误、刺激与反应等联结主义,心理学所提出的教育心理学问题,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桑代克的学习三大定律之外的“顿悟”问题,也将格式塔学派的“整体的概念”,“转移的概念”、“精确律”、“完成原则”等等原理、原则应用到教育上来。 行为主义理论则促使30年代的中国教育心理学界重视人的行为的研究,注意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使教育心理学重新重视意识的研究,特别是潜意识和下意识问题。教育心理学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把心理卫生知识引进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也都是受这一学派的影响。 巴甫洛夫学说传入中国以后,在20世纪50年代不仅影响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也影响了教育心理学。他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给教育心理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根据,也给教育心理学找到了与自然科学相联系的纽带。第二信号系统学说的提出,使儿童言语与思维的问题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不断增加,研究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充。教育心理学在发展初期偏重于学习心理的研究和学习律的讨论,并且大多集中于智育方面的问题。随着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日益重视,也就越来越重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以及审美情感的培养。 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代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医学及精神病学的发展都对教育心理学产生影响,促使它不断更新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家曾对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对象提出具体建议。 1947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对教育心理学研究进行规划的委员会,认为教育心理学应包括五个方面,即人类生长和发展,包括遗传与环境,一般生长和发展,社会与情绪的发展,动机的基本理论,智慧、性向与兴趣,以及个别差异等;学习,包括学习的本质,影响学习的因素,学习的动机,技能,推理与问题解决,态度,特殊科目的学习,以及训练的转移等;人格与适应,包括情绪,学生与教师的心理卫生,特殊儿童,品格,以及社会活动;测量与评价,包括测量的基本原则,智力与性向的测量,学习的测量,适应的测量,以及测量结果的应用;教育心理学的方法与技术,包括教育问题的科学研究,统计技术,以及为教师所提供的研究方法。 2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有两条基本线索,一条是在实验室中研究动物和人类的学习规律,另一条是在真实的学校和社会情景中探究人类学习的规律,研究如何改进教和学。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简介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并不长。一般认为它经历了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期(20年代末到50年代末)、成熟期(60年代到70年代末)和完善期(80年代以后)等四个时期。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有两条基本线索,一条是在实验室中研究动物和人类的学习规律,另一条是在真实的学校和社会情景中探究人类学习的规律,研究如何改进教和学。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育实践领域中的各种心理学问题,因此,教育实践是推动教育心理研究的强大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大中小学教师因为具备非常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因此也具有掌握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的实践基础。 我国传统教育理论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心理思想,我国许多思想家、教育家都提出过一些闪耀着教育心理学思想的教学原则,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相长”、“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等;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将孔子和荀子的言论合在一起,就是现代教育心理学思想中所特别强调的知、情、意、行四者合一的知识学习原则。这些教育心理思想在我国学校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一直发挥着作用,而且即使在今天也不失其先进性。 在国外,教育心理学的许多思想也早有萌芽,例如,19世纪前后,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齐的教育思想中就包含了教学要使学生的头(心智)、心(情意)、手(行动)三者均衡发展、重视学生的兴趣、教学中讲究准备、提示、比较、概括、应用五个程序等教育心理学思想;捷克的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也提出了许多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原理、原则,如教材必须符合学生发展水平、应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等。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它奠定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基础。1913~1914年又扩充为《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和《工作、疲劳与个别差异》三卷本。书中提出的学习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以及个性差异观点成为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的主要课题。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是用普通心理学原理来解释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经过30多年的努力,从60年代开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问题渐趋集中,教学与发展、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差异心理、德育心理、教学策略、教学评估、教师心理等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为学校教育服务的研究取向日益明确,教育过程的探讨、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等受到高度重视,这种研究取向一直延续至今。 另外,教育心理学家还把视野扩展到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把学校和课堂看成为社会情景,对其中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进行研究。这一时期,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也受到重视,而且这种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而迅速深化,如多媒体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特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学习的自我监控问题等都得到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深刻地影响着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 80年代以来,教育心理学渐趋完善,在如下四个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1)主动性,即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2)反思性,即从内部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研究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研究元认知、学习的自我监控机制等;(3)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即“学习共同体”的营造,教学情景的设置,以使“学习共同体”中成员能够共享教学环境中的一切学习资源,师生、生生之间合作交流活动的组织,等等;(4)把学生的学习看成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上的建构活动,研究社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 近来,由于建构主义思潮的兴起和日益受到重视,教育心理学领域正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主要以学校教育为背景,由于各民族均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因此,如何使教育心理学研究植根于本民族的教育、心理文化传统之中,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心理来理解、解释和干预我们的学校教育生活,是今后教育心理学需要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 实际上,在世界范围内,心理学家们也都提出了心理学研究本土化问题。有的心理学家认为,以普通心理学原理为理论基础,进一步在学校情景中进行有关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个别差异、教学评价和测量等研究,从而更加深入地认清学生学习以及学校教学的内在规律,并以此为依据改进我们的教育,使学生在一个有效促进认知和情感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中学习,应当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题。 关于学习心理的研究,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3教育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产物,她既是最经典的心理学分支,也是心理学诸分支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教育心理学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获得了其独立性,并非只是普通心理学的应用。1 国外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是以1913-1914年桑代克(E.L.Thordike)三卷本《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的。在西方教育心理学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她经历了从科学地位的取得受到怀疑、再从恢复声誉到达作为教育主导科学的目标。当前国外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潜力巨大,有望获得更高的社会评价。1.1 学科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外教育心理学在20世纪60年代后各认知派观点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理论建构已冲出狭隘和零散,向着完善与整合的方向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东西方教育心理学相互吸引,前苏联维果茨基的思想广为流传,建构主义就是在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思想基础上整合的结果,被称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西方教育心理学学科理论的完善还突出表现在对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上。1987年美国心理学会(APA)教育心理分会委员会给该学科提供了一个新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关心的是发展评价和运用人类学与教的理论和原理以及由理论衍生出来的能增进毕生教育活动和过程的教育材料、计划、策略和技术。这个定义既是对教育心理学研究现状的总结和归纳,也是对未来教育心理学发展趋势的规划和展望。1.2 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沃尔勃格(Wallberg,1992)通过广泛的引文分析,调查了近年来许多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和杂志的中心议题,概括出了当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8个热门话题,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①阅读理解和写作教学。关注于鼓励学生确定目标,促进他们自身的进步,并且在必要时运用不同的策略;②归因研究。关注于归因的模式、动机、情绪及教师的期望,学生的表现等;③正式教育的发端问题。关注于严重缺陷学生进入正式课堂学习的问题;④有关教育研究的历史观点,以及社会对教育的期望,这些期望对学习和教学行为的影响等。最近十几年来,国外教育心理学界特别关注实际教育中各种不同类型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①着重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活动所存在和采用的各种策略与元认知的问题,探索这些策略、元认知的本质及其与学生认知活动的关系;②探索这些策略、元认知与学生的个别差异、认知方式的结合,即探讨这些策略和元认知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有效性问题。1.3 学术成果进一步丰富 1994年布鲁纳在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特邀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主动性(agency),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对自身的心理活动做更多的控制;②反思性(reflection),指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研究元认知和自我调控的学习,过去是讲学习的传递,现在讲知识的建构和获得;③合作(cooperation),共享教与学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重视在一定背景下组织起来一起学习,如同伴辅导、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等,把个人的科学思维与同伴合作相结合;④社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任何学习的发生都不是在白板上进行的,而是在文化背景上建构而产生的。2 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现状我国的教育心理思想源远流长,在对古代文献的研究中,挖掘整理出了大量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思想,证实中国从孔孟时代起就产生了许多关于教育心理学思想的记述,孔子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因此,可以说,教育心理学的源头是在古代的中国。然而,使教育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科学却是后起的西方,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反而成了一个“舶来品”。我国解放前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主要是引进和借鉴西方的教育心理学研究,特别是桑代克的联结论、早期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建国后到1966年,我国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从过去借鉴西方转为向前苏联学习,以前苏联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为依据,重建我国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并且全盘否定西方的教育心理学思想。1966-1976年间,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在我国受到严重影响,基本上处于停滞不前的局面。但是,我国教育心理学真正摆脱过去的种种束缚,走上健康成长和自我发展的道路的时间还不长。综观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还是借鉴的多,独立研究的少。如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绝大多数研究内容都来自于西方,研究方法、研究手段也大都从西方移植而来。当前我国还未有被广泛承认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等基本理论,只有一些零散的研究,这些研究虽有特色,但尚未形成思想体系,影响也小,这种状况显然不符合我国的历史和大国国情。当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急需中国化、本土化。3 当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美国教育心理学专家根据他们近期研究总结出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发展的趋势是:有关教育心理研究的自然观察方法论(informaleyeballmethodology)思想占统治地位。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在活跃的认知加工领域中,“问题解决”的深入、细致的研究;②在教育情境中的动机与社会认知的研究;③能力和策略的个性差异及其与之有关的元认知的研究;④写作与修改技能获得的研究。综观国内外教育心理学发展规律,笔者认为未来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心理学将进一步借鉴和吸收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IntelligencesTheo ry)将智力(Intelligence)作为复数(Intelligences),并且用“多元”(Multiple)来强调这种复数的意义。他的智力新理论一经创造,就一直成为心理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卡尔?罗杰斯于上世纪中期提出“人本主义”观点以来,教育心理学界积极引进和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现代高等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发展”,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主张了解人,强调在教育中应当突出使学生理解自我的本来面目,以建立起适当的自我表现,形成和谐的自我表现观念与介入者观念的关系。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工作,应当致力于对学生心理、观念体系的了解,“通情”地掌握关于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施教。个别差异和个别化教育研究将继续受到重视。随着对人类研究的不断深入,个体的独特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加之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不再受到严格的学校教育的时间限制和各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空间限制,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因而,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等都需要教育心理学进行深入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将进一步完善。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将逐步完整化、系统化,进而有一个比较统一的体系。其内容将包括有关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动机理论、发展理论、教育社会心理理论相互联系的五大块,理论观点上除了认知观外还将吸收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等心理流派和理论学说的精华,充实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4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特点与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现象主要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诸如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能力、气质、性格等特征。 5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设计完成的。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又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罗森塔尔教授这时才对他们的老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了解,这让老师们很是意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期望"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罗森塔尔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权威,老师们对他的话都深信不疑,因此对他指出的那几个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像对待聪明孩子那样对待他们;而这几个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最终他们真的成为了优秀的学生。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鼓励你的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你的期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未来。信不信由你。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又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罗森塔尔教授这时才对他们的老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了解,这让老师们很是意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期望"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罗森塔尔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权威,老师们对他的话都深信不疑,因此对他指出的那几个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像对待聪明孩子那样对待他们;而这几个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最终他们真的成为了优秀的学生

《教育心理学》 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4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35 分) P279 1 、什么是品德?品德形成的心理实质是什么?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体。 2 、皮亚杰和科(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动机在道德品质形成中有哪些作用? P286 认知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和柯尔伯格。这一学派强调道德动机在道德品质形成中的作用,其基本观点为:第一,道德品质的发展与人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水平密切关联;第二,道德品质的形成取决于道德动机、道德判断和道德知识;第三,要根据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规律去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 道德动机是道德品质的深层心理结构,它决定了道德品质的性质,也制约着道德行为方式的方向和水平,道德行为方式是道德品质的表层心理结构,是道德品质的外部表现,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一定的道德动机与一定的道德行为方式之间建立起比较稳固的联系,这就是道德品质的形成。 3 、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规律。 P289 通过大量的研究,皮亚杰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总的规律: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是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的过程。他律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自律指儿童根据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进行道德判断。认为年幼儿童的道德判断是由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的,具有客观的性质,是一种他律水平的道德;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的道德认识也在不断发展,道德判断的标准开始逐步摆脱承认惩罚的影响,在评价某种行为的是非时,能依据自己掌握的道德标准对行为做出判断,这种道德判断具有有了主观的性质,是一种自律水平的道德。儿童在五、六岁以前是属于无规则的阶段。这个阶段儿童在游戏中没有合作,也没有规则,社会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他们没有必须怎样做的认识。儿童在六岁到八、九岁期间处于他律的阶段,这是儿童认为独立于自身之外的规则是必须遵守的。这一阶段儿童之所以表现出他律的行为,是因为:( 1 )儿童与他人的关系是一种权威与服从的关系,服从权威就是对的。( 2 )儿童的思维处于自我中心 , 只从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 , 不能明确地把自己与他人区分开 , 把成人说的混同于自己想的。八、九岁之后儿童过渡到自律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应该与他人相互尊重并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儿童之所以能从他律转向自律,是因为:( 1 )这时儿童认识到与他人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2 )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脱离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规则只是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在道德认识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中,影响其发展的两个因素是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根据皮亚杰的看法,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使儿童达到自律,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 4 、教学设计由哪些基本问题组成 P309 第三段 答: 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首先是“我要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定,其次是“我如何去那里?”即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等;再次是“我怎么判断我已达到了那里?”即教学评价与监控。 5 、什么是能力倾向与教学的相互作用,它给教育的启示有哪些? P322 P324 答: 能力倾向与教学的相互作用是指学生的能力倾向不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措施也不相同,即只有符合学生能力倾向的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启示:第一,没有适合所有学生的万能的最佳教学法;第二,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上的个别差异,选择最适合学生能力倾向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第三,对于能力倾向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应对他们进行预先训练,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等方面对他们加以指导,提供给他们必要的先备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倾向水平。 6 、教师工作都有哪些特点? P368 答: ( 1 ) 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 2 ) 劳动的内容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多面性 ( 3 ) 劳动的方式决定了教师工作具有个体性与集体性相结合的特点 ( 4 ) 劳动的质量决定了教师工作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 5 ) 劳动的效果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延时性 7 、简述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品质,及这些心理品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作用。 P374 答: ( 1 ) 合作及民主的态度 ( 2 ) 仁慈、体谅 ( 3 ) 有忍耐心 ( 4 ) 兴趣广泛 ( 5 ) 和蔼可亲 ( 6 ) 公正无私 ( 7 ) 有幽默感 ( 8 ) 言行稳定一致 ( 9 ) 有兴趣研究学生问题 ( 10 ) 处事有伸缩性 ( 11 ) 了解学生、给予鼓励 ( 12 ) 精通教学技术 作用: 1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 2 、会间接影响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3 、是学生人格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二、案例分析题( 10 分) P280 案例: 此案例可以从道德品质的形成上来分析。张明作为一个中学学生,身体健康,但喜欢打架,打完后知道不对,但改不了,说明从品德心理结构的四个要素,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上来说,他没有达到统一。张明在对打架这个行为上,从道德认识上他能体会到打架不对,说明他能辨别行为的是非好坏善恶,但在道德情感上来说,他有所欠缺,没有从心理上体验到打架这个行为带来厌恶感,相反可能他从打架上体会到了某种快感,导致他屡教不改,因此使得他知情意行不能统一。老师和家长可能也只是从道德认知上对张明进行批评教育,没有从道德情感上予以感悟,因此虽然有所成效,但不能使张明改掉坏毛病。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道德品质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它们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但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居于核心地位。只有当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成为稳定的、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它们就构成了道德动机,从而形成人的稳定的道德行为方式。对张明的教育因从情感入手,使他从心理上体会到打架的不对,对打架的行为产生厌恶感。道德情感是个人道德行为的内部驱动力之一,当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成为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就成为道德动机,才能导致道德行为的产生。 三、论述题(前 5 题,每题 10 分;最后一题 5 分,共 55 分) 1 、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阶段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P290 答: 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每一个水平内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气层次不

这里有很多。你看下吧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

汗!你要考教师资格证吗?建议答案自己整理,书上都有,这个问题联系稍广,需要自己总结!

教育心理学自考本科简答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在教育、教学影响下,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

概念 1、 问题: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 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景 。 2、问题解决: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特点: 目的性; 认知性; 序列性;

这里有很多。你看下吧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

这个网站里有教育学心理学的试题,附带答案的,你可以去看看

  •   索引序列
  •   教育心理学自考简答题汇总书
  •   教育心理学自考本科简答题汇总书
  •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简答题汇总书
  •   教育心理学自考简答题汇总
  •   教育心理学自考本科简答题汇总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