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政治经济学自学考试重点笔记图片

政治经济学自学考试重点笔记图片

发布时间:

政治经济学自学考试重点笔记图片

发布时间:

政治经济学自学考试重点笔记图片

一、 个人情况介绍

我本科是某东北985管理类专业,大学学过微经宏经,所以在备考前有一点经济学基础。数学基础从小到大都很一般,英语相对算是比较擅长。

一战报考人大经济学院企业经济学,总成绩351;政治63;英语80;数学102;经济学106.二战报考人大社会与人口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总成绩437;政治80(选择题46-49);英语76(客观扣13.5,阅读错了4个,七选五错了2个,完型错了3个,翻译加作文扣11分);数学141(错了一个填空,应该是最后一个大题扣步骤分4分);经济学140.基于一战的分数,是数学导致我惨败,所以我二战最大的心血都倾注到了数学上;第二年我没有再忽视政治,因为人大成绩单上70+的一大把,所以我需要把政治提升10分左右;英语因为不指望它提分了,所以对待英语比较敷衍;专业课是除数学外最能拉开差距的科目,所以它仍然占据大部分复习时间。

从以上也可以看出,我对各个科目的复习完全是基于自己在一战中的表现,有很强的个人性。所以这个经验贴也是作为一个参考,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各科的优劣势指定计划。(但是成败永远在于数学和专业课,逃不脱它俩的)

我的大致复习时间是:一战失败后,先是从4月中旬开始买资料准备二战,直到6月下旬回学校处理完所有的毕业事宜。这期间因为要写毕业论文,所以不能专注复习,就是把数学复习全书学了一遍;政治跟着腿姐节奏听课、看书;英语每天背200个单词;这时候还没想好报哪个学校,所以专业课没有进行。再是毕业回家以后从7月到12月,确定继续考人大,就开始全力备考。

二、 选择学校和专业

一战时是从大三寒假确定要考经济学,并且要去北京,且当年人大国民经济学招生很多,就确定要考人大。在9月份填报专业的时候,考虑到国民大佬太多,擦线进的话大概率陪跑,最后改成了企业经济学。二战再选择报哪个学校和专业就比第一年纠结很多,在央财和人大间纠结了很久,最终还是坚持报考人大,足够的向往才能给自己足够的勇气和定力。

选专业的时候,我主要是求稳,考虑的因素主要是专业课给分情况、各年分数线、是否有大小年。第一,专业课给分不能太严格,这样万一我考不上连调剂的机会也没有。在这方面,经院、应经学院和财金学院比较严格,而社人和环境学院比较友好。第二,学院分数线是比较稳定还是大小年明显,一年高一年低?但21年各学院分数都水涨船高,以往分数线稳定的学院也开始大小年,打破了以往的规律。都说选择大于努力,但多轮博弈已经让报考越来越趋于完全竞争,能让自己站稳脚跟的还是实力。

三、 数学备考

二战中整个数学学习思路是:搞清楚每一章的基础概念、易混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对应的考法题型;每个题型对应的全部解法,总结出自己最顺手的方法。以上这些要完全地、系统地记录在笔记本上,可以通过视频课、习题册帮助自己整理这些知识点、题型、解法,先建立起整个数学系统,之后不断地翻看笔记、补充易错点和小技巧。(这个方法感觉对我这种无数学天赋者很有用)

(一) 使用资料

李正元复习全书、汤家凤1800题、数一和数三真题、模拟卷:合工大超越五套卷、方浩终极预测四套卷、李林六套卷和四套卷、李永乐六套卷、汤家凤八套卷、张宇四套卷、余丙森森哥五套卷、自己总结的笔记本。

(二) 时间规划

(1)4月中旬-6月下旬:

任务:掌握每章知识点和易混概念;了解对应题型,培养题感,从一开始就要求自己会做的题要做对;

过程:将李正元复习全书完整地做一遍,同时看汤家凤视频课(这时候只看了汤的高数部分,线代和概率论没有看课),每做完一章做对应的汤家凤题典1800(也可以全书和习题册不同步做,比如看第二章的全书做第一章的习题册,来交叉记忆);

一战教训:我一战数学一轮直接做的李永乐复习全书,没有听课。虽然大学高数和概率论90+,但是直接自己看书做题还是有点吃力。如果有同感的话,建议配合视频课,更容易理解知识点。高数汤神讲的很不错,尤其中值定理部分;线代我一直听的是李永乐,讲得很详细;概率论第一年一直没找到喜欢的老师,后来看了方浩的课,相见恨晚!他的卷积公式真的绝!我觉得数学这个老师搭配非常绝,当然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风格就好。

用书问题上,李永乐和李正元复习全书都很好,但李永乐里面真题比较多,我怕影响自己做真题套卷,所以二战用的李正元,感觉李正元更难一点,高数部分很优秀。习题册汤家凤1800题真的很多很多

,后来就一个题型挑一两道题做做。听说是李林880也不错。

这部分比较枯燥,因为每个题型都会对应很多题要做,但也是打好基础必不可少的步骤。

(2)7月初-8月底

任务:完成总结笔记的大工程:总结每章知识点、每个知识 点考法题型、归纳每个题型解法;

过程:听强化课(汤家凤高数+李永乐线代+方浩概率论),

老师讲课时会总结好上述的知识点和题型解法,要系统地记在笔记上;汤家凤1800题强化部分和基础部分错题+全书上的错题。总之,我利用了视频课和全书和习题册来完成这个大工程,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数学系统。

一战教训:我一直在强调做数学笔记,这也是老生常谈了,但认识到和做到真的还是有差距的。第一年我也知道笔记重要,觉得自己在认真做笔记。但现在看过去,总结的知识点很凌乱,后来自己都忘记之前总结的错题,总是重复记某个题型。二战也是看到别人的经验,按照这个思路去把所有的点都体现到笔记本上,也不用事无巨细,简单知识就一句话摆在那里,看到就回忆一下,像一个个文档一样保存在脑子里。用一个活页笔记本,方便以后添页,具体如下图:

图 知识点

图 题型加解法

(3)9月初-11月初

任务:通过大量刷题来巩固知识点,通过错题和不会的题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或遗漏知识点。要求自己做到看到题首先知道考的是什么知识点,该调动哪个模块的定义和题型解法,锻炼自己的解题套路。

过程:①复习一遍笔记知识点和笔记错题(每过一轮都要复习一遍笔记)、全书和1800强化部分错题(大约花费一周时间)

②做完错题后开始做数三和数一真题2006-2020,数三掐表按时做,数一有部分重复题和数三范围外的题,所以做些补充题就好。真题要精做,不会题和错题首先回顾所在的知识点,找到笔记本对应章节,再复习一遍,如果是遗漏的定义或者题型要在笔记上进行补充;然后买一本真题解析,我用的是李永乐团队的,上面有按知识点模块划分的真题,找到错题对应部分,再做一遍;最后把错题拍下来,整理成一个真题错题集(有平板的话比较方便,用手机的话可以用有道云笔记),方便以后集中再做一遍。

③在做完一遍真题后(或在做真题过程中),就要及时回顾做过的真题错题集,每错一次用不同颜色笔标记;并且再回顾一遍笔记上的知识点和做一遍笔记的上一次不会题和错题,用不同颜色标记(笔记上都是精华知识点,常看常新)。

图 真题错题集

一战教训:不要太轻视真题,我记得20年数学考场上第二个线代大题A2α+Aα-6α=0,第一次遇到它时看起来简单但怎么也证明不出正确答案。二战备考用的教材上有很多这个类型题,这时再做20真题就得心应手,因为不知不觉已经做过很多次了。但也不用太畏惧真题,即使比较难的年份,自己会的都做了,计算错误降到最低,也可以在120+。20年题难,我在考场上有几道题不会就开始慌,不敢再深入思考,一看不会就跳过。虽说不能跟某道题死磕,但也要给自己一点思考时间。而且,当我心平气和地再做一遍,20年也没有印象中那么难!所以考场上要做的就是把自己会做的做对,不用慌!真题并不难,只是需要你冷静下来。

那么对于没有思路的题该怎么办呢?这时候就需要你熟悉自己的笔记,回想这个题对应章节,对应知识点和总结的题型考法,调动你对应模块的解题套路看是否有效。回想到自己一战考场上第一个选择题就绕来绕去,做不出来,其实那个题一看形式就是考的中值定理,调动这一块的题型解法就能轻松做出来。退一步说,见到的题大脑题库里没有的话,就把不常见转化为常见,把题中陌生的条件转化成笔记里已有的形式,曲线救国。当然,打出来短短几行字容易,真的能做到还需要大量的练习和积累。

(4)11月初-12月初

任务:做到笔记上所有知识点、题型和解法都了然于胸;通过做模拟题锻炼做题准确度和速度,计算能力要增强,会做的题要保证做对,计算错误的频率能做到几乎为0。

过程:①1-2天做一套模拟题,做完后对错题回顾所在知识点,再在习题册或者真题解析上找一些同类型题做。这时期的错题基本上不是笔记本上的典型题型,所以我为了节省时间没有再把错题整理到纸质笔记本上,直接拍照整理成高数/线代/概率论错题集。简单套题做完加改错一天能完成,有难度的两天完成。

这时期做的模拟题有:李林六和李林四(题很规范,和真题难度差不多);李永乐六套卷(比较简单,做题时分数没有低于过145);汤家凤八套卷(21年质量一般,没做完);方浩四套卷(题比较难,质量不错,也会有一些不常规考点);合工大超越五套卷(21年难度比以前年份低很多,质量也挺好)

②做前一天模拟的错题集,回顾笔记本。

一战教训:我一战做题比较少,模拟就做了李林和超越卷,导致我计算能力没得到很好的锻炼,题也见的少,不知道每道题考的是什么知识点。所以还是要尽量多做题。

越到考研后期就会发现,数学拼的是计算。大家知识点都掌握得差不多了,所以一定要保证自己做得又对又快。计算错误常常是由于潦草的演算纸,不小心就看错了,或者常犯某一类错误。我的解决办法是演草纸上写题号,工整演算;看错的题就把题再抄一遍,做到下次见到提高警惕;建立一个计算错误的笔记,以后再遇到它们就多加小心。

(5)12月

任务:查漏补缺,保持题感。

过程:①每天做一套模拟题(直到数学考前一天),错题汇总到错题集。

这时期做的模拟题:张宇四套卷(质量出奇地好,没有偏题怪题,难度相对其他还是比较大的);小侯七考研三套卷(做完了主流的模拟题,找的一些陌生套题,难度较小);余丙森森哥五套卷(最后才做的,质量很好,可以做做)

②做错题集里标记的第二遍或者第三遍还不会的错题

③考前一周再简单看一遍笔记

一战教训:不要因为快考试了,就再集中几天看书或者复习笔记不做题了,要保持每天做题。考前一天晚上也要做,不做整套也可以做下选择题。

(三)总结

数学基本上是你能不能考上心仪学校的先决条件,我记得之前看到过数学学习需要天赋的说法。一战数学的惨况让我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但是在二战备考中,我觉得建立一个系统知识体系加上足够多的练习还是可以不让数学拖后腿的。

再说下自己整个学习思路:第一轮先拾起来知识点;第二轮建立数学系统(知识点、题型和解法);第三轮通过做题不断做补充。做题的思路就是化不常见为常见,再利用自己掌握的套路解题。

二战备考我做了不下40套模拟题,因为我觉得自己一战在这方面吃了亏,个人心态上就很在意这方面。但做题也不需要太纠结数量,关键在于明白做题的目的,要高效利用。

四、专业课备考

(一)初试体会

我记得在21考场上做完真题,脑海里只有一句话:802,每年都有新体验。21年真题是11道题,政经比以往少了一道,但是政经最后一道计算题题量相当于两道。21年802和以往风格有些变化,但难度也没有太大上升:主要是政经有些变化,继续有一个不太常见简答(20年是计件工资,21年是工厂分工和社会分工),计算题不像以前一样直来直去就是课后题变形,考查的维度更丰富了,最后一题直接成政治题了,不过难度反而降低;微观今年难度下降,考的都是熟悉知识点,以往会出一道比较有区分度的证明题;宏观除了一个金融加速器,别的考点也比较常规。每年宏观都会有一个大多数人都没听过的考点,20年宏观出的不太常见题是可贷资金模型,也是金融学里的,所以可能以后也会涉及一些金融学里的非常规考点(只是推测,人大802的风格就是没有风格)。

但最重要的还是那些基础知识,永远做到“自己会做的都做对”,分数是不会差的。而且,即使对于非常规考点,你也可以通过自己学过的题型思路去解题,20年的可贷资金模型虽然没针对性学过,但在曼昆宏观经济学的古典国民收入一章其实提到过金融市场的均衡,即使忘记了也可以从传统思路-供给和需求角度去解题,不要把卷面空着。

总结一下,微观的特点是精深,可以出很难的计算题或证明题,要多做题用学习数学的思路去学习微观;宏观的特点是驳杂,难题一般难在考你没见过的理论。宏观经济有长期短期之分,又有很多个流派,所以宏观学习建议做好笔记,建立框架,不然脑子会很乱;政经比较靠记忆力,难题也是考大家没见过的知识点,复习到了就可以写出来,没写到只能编几句。

(二)时间规划和使用资料

(1)7月-8月(因为之前各种事情,专业课开始得晚,一战一定早点开始)

任务:复习课本,拾起来知识点

使用资料:尼科尔森微观、曼昆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宋涛政治经济学。

过程:①微经:每天看尼克尔森课本加做课后习题。尼科尔森课本有些章节应该考不到,不需要每章都看;课后题也是挑重点题做。(尼科尔森偏数理,难度较大,一战没经济学基础的话可以先看一遍高鸿业微观)

②宏经:每天一章曼昆宏观经济学加课后习题,高鸿业宏观做补充。曼昆的书读起来比较轻松易懂,有很多案例帮助理解,但可能不会把知识点归纳得很紧凑完整。所以高鸿业的宏观是有必要的,有很多曼昆上没有的内容,并不是曼昆的简单版,比如IS-LM和宏观经济政策部分就是很好的补充。

③政经:这时候学习累了,可以看看政经课本,熟悉下内容。

(2)9月-10月

任务:开始第二阶段--大量刷题,掌握各种题型;形成笔记。

使用资料:三人行微观强化讲义+习题集、三人行宏观强化讲义+习题集、范里安微观经济学

过程:①微经:看三人行讲义知识点+做对应习题;范里安补充一些学得不好的地方(等价性差异、二级价格歧视范讲得更详细);总结微观笔记。微观题型不像数学那么多,我没有那么严谨地按照知识点、题型和解法来形成笔记。就是简单总结下知识点,一些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这个过程也在帮助我记忆。(一战没做微观笔记,二战在做笔记过程中感觉到用处还是很大的。做题,做笔记都是将知识输出,加深理解)。

②宏经:三人行讲义+做对应习题;做宏观笔记框架。宏观有很多需要记忆的地方,相比微观更需要用笔记整理知识点。

③政经:完整过一遍知识点,用的宋涛版本。

(3)10月10号-10月末

任务:完成强化,课本和讲义上的题基本都有思路;利用高阶课本补充知识点和题型。

使用资料:课本讲义错题、早年真题、平新乔微观十八讲、三人行政治经济学强化讲义+习题集。

过程:①微经:做讲义和课本的错题难题;平新乔课后重点习题挑着做。

②宏经:做讲义和课本的错题难题;21年可以简单看看金融学做知识点补充。

③政经:政经按照讲义两天复习一个模块+做对应习题集;做笔记,对我来说,做笔记非常能帮助记忆!政经是把讲义习题集的问题整理到笔记上,每个要点写几个关键词,这样以后背诵就直接看笔记,按照要点背诵,不用再看一大段话了。

④微经宏经任务完成后做一做早年802真题

(4)11月-12月

任务:大量练习真题,完成强化阶段,政经要背熟。

使用资料:三人行802真题集、三人行流派整理、课本和讲义错题、蒋殿春高微课后习题、徐禾政治经济学概论。

过程:①2天一套真题,做完二刷错题

②微经:做上一遍还不会的课本和讲义错题;蒋殿春高级微观课后习题,我主要是看看证明题思路,因为以往微经会出一个证明难题,但21年微观反倒都是比较简单的计算。

③宏经:做上一遍还不会的课本和讲义错题;复习笔记;整理流派。因为宏观流派比较多,即使有学长的流派知识点册子也还是头脑混乱,所以我简单整理到笔记上,以后通过看笔记简化记忆。

④政经:根据笔记背诵各个重点问题;做习题集错题;补充其他课本上的考点,我用的是徐禾版本,今年真题考的逄锦聚第一章的原话,也有学长说邱海平的21世纪再读资本论不错,这些书主要看宋涛上没有的点。

(5)12月

任务:查漏补缺,回归基础;每天做题保持题感。

使用资料:802真题、三人行模拟题、三科笔记、

过程:① 微经:考前回顾一遍笔记,简单过一遍讲义或者掌握不好的地方看看课本;做上一遍错了的讲义和真题错题。

② 宏经:考前回顾一遍笔记,简单过一遍讲义;做上一遍错了的讲义和真题错题。

③ 政经:背笔记,如果只看要点关键词想不起内容可以再看看讲义答案丰富一下;做讲义和真题错题。

④做模拟题,做完后二刷错题。

以上这些是我大致的时间规划,微观宏观的课本和讲义一定能多做几遍就多做几遍。前几轮觉得难,后来会慢慢好起来的!

五、 政治备考

政治是花费时间和成绩最成正比的科目了,以往70+就是高分了,但是今年可能比较简单,人大70以上的很普遍。所以不要对政治太掉以轻心。

(一)使用资料

徐涛核心考案、腿姐视频课、肖秀荣1000题、腿姐30天70分刷题计划、腿姐冲刺背诵手册、肖四肖八、腿姐模拟四套卷等

(二)时间规划

(1)4月下旬-8月末(暑假结束前)

任务:完成一轮复习,把课本知识熟悉一遍

过程:跟着腿姐节奏听课,对照再复习一遍核心考案。我一开始没打算听腿姐的课,所以买的是徐涛的考案,但第一年就是听的徐涛的课,第二年再听发现有点重复,就听的腿姐的。腿姐讲课风格很活泼,一开始不习惯,但后来觉得超级宝藏。

(2)9月-10月末

任务:大量刷题来巩固知识点,掌握选择题技巧。

过程:①听上阶段没听完的腿姐课程,听完以后听她的技巧课(这段时间紧张,技巧课后来就只做的腿姐技巧班笔记,课没听完)

②听完课做对应的1000题(刚听完课做题正确率会很高,所以之后要脱离短期记忆再做一遍),做完1000题做腿姐30天70分刷题计划(思修部分没做);错题回顾腿姐背诵手册,做标记。

③吃饭走路的时候听腿姐语音陪练,微信公众号和喜马拉雅上都有,我觉得还是有用的;晚上睡前做腿姐公众号上的每日一练,上面还会总结一些小技巧。

(3)11月初-12月初

任务:选择题知识点和技巧掌握熟练,达到考试要求水平;开始背诵大题。

过程:①1000题错题二刷,对照背诵手册回顾错题所在知识点;

②开始做市面上有的模拟题,这时间段我做的是肖八(必做)和腿四(质量挺好,难度比肖八大一点),徐涛8套卷(做了两套感觉有点偏,就没做完);

③早上背背诵手册上的大题

(4)12月

任务:冲刺阶段主要是背大题,同时做模拟题保持选择题手感。

过程:①大量刷模拟选择题,我做的有肖四(必做)、米鹏密押3套卷、王吉3套卷(质量都不错)。一般做肖秀荣的模拟选择在45左右,但后期有几次都没上40,当时比较焦虑,很怕自己政治付出了更多时间却没有回报。不过现在回想起来,真题分数一般其实比模拟要高,选择分数有波动也不用慌,政治分数和学习时间还是比较成正比的。

②早上背政治大题,我是听腿姐的押题班课程和背押题班笔记,加上背肖四。肖四一定要背,我20年就背了肖四考场上感觉没押太多,所以21年就认真背了肖四前两套,结果发现肖爷爷永远的神,所以肖四还是要认真背,尤其前边几套。我是背的小白考研的肖四分析题背诵版,上面会有关键词和背诵框架,比直接背一大段答案容易点。同时腿姐的押题课对我也很有用,她会教如何答某一类题,我在考场上遇到没见过的题也可以有话说。

③每天早晚洗漱时间和其他碎片时间听腿姐分析题带背。

政治部分好像一直在做安利,但只是一些个人体会,我有些同学就不喜欢腿姐风格,所以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就好啦。

六、 英语备考

今年的精力集中在其他三科上,对英语有些敷衍,所以21的分数下降了4分,但是我觉得用这4分换来其他科目的进步还是值得的。所以再次提醒,要清楚自己的个人情况,扬长避短地制定计划。

(一)使用资料

考研红宝书(一战用书)、墨墨背单词、张剑真题、唐静翻译、王江涛作文

(二)时间规划

(1)4月-9月

用墨墨每天背200-400个单词,一战时先用红宝书背完一遍,再用墨墨背。背完单词,第二天一定要及时回顾,把忘记的单词做标记(我会把忘记的单词抄到笔记本上),之后每次背新单词之前都回顾这些单词,又忘记就用不同颜色笔再做一遍标记,直到背熟。我认为背单词切忌背完了就很长时间不再看了,这样相当于你没背,一定要及时回顾。

(2)9月-10月

①每天墨墨背单词。要从决定考研就开始背单词,直到考英语前。

②3天做一套真题客观题(一战是从7月开始做真题阅读),掐表做一个半小时。真题做完,总结不认识单词;看唐迟视频课,我觉得唐叔阅读的逻辑讲得很清楚;新题型我二战看的是宋逸轩,我觉得老师讲得很好(虽然我今年七选五错了两个,没啥说服力)。英语阅读的思路就是细节服从主旨,回到原文去对照细节,注意词语感情色彩,转折词。

(3)11月-12月

①每天墨墨背单词+笔记本上单词;

②做真题;

③积累作文模板。一周至少写一篇大作文和一篇小作文,我每次会写不同类型的真题作文。根据王江涛作文和张剑的真题作文解析,自己总结各个类型的作文模板,这样更好记忆也可以用上自己比较喜欢的高级句子。小作文记得背全各种类型的格式要求,20年考的是告示,刚好考试当天中午有同学问我我才看了看告示格式,不然考场上就傻了。翻译感觉主要在于以前的积累,不会太拉分,我21年基本没练过翻译,一战时看了看唐静的拆分与组合翻译。

七、写在最后

好像在考研前和考研后是觉得考研最难的时候,身在其中反而很平静充实。对于我来说,不甘心不能给我持续的动力,是对人大的喜欢这种正向激励更能让我坚持下去,每天都好像是穿过雾霭森林去寻找美。考研不仅考查学习课本知识的能力,也是对毅力专注力、压力情绪控制、搜寻筛选信息能力的锻炼。考虑清楚考研的风险和收益,有一个坚定的理由让自己付出足够的努力,是不会差的。

希望我的这些个人经验能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帮助。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比较多,考生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背诵和记忆。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复习重点及笔记总结,供参考。中国当代文学史自考本科知识点归纳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五四新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辛亥革命不彻底,未从根本上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社会思想领域为配合袁世凯称帝掀起复古逆流;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2)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两大口号:民主(Democratic)与科学(Science)(3)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其酝酿过程中,派生了五四文学革命,它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开端。(4)五四文学革命发起与开展情况:主要发起者:陈独秀(1879-1942)、胡适(1891-1962)、李大钊(1889-1927)、钱玄同、 刘半农、周作人等主要阵地:《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新青年》编委会成员: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高一涵、胡适等《新青年》:《新青年》: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阵地,1915年在上海创刊,由陈独秀主编,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新青年》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和社会进化论。从而掀起了五四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发表于《新青年》文学革命重要文献:(1)1916年10月《新青年》二卷二期(通信栏)胡适率 先提出“文学革命需从八事入手”;(2)1917年1月《新青年》二卷5期,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将“八事”概括为“八不主义”,提出“文言统一”的主张,打出白话文和施、曹、吴现实主义作品是中国文学之正宗,正式揭开文学革命序幕;(3)1917年2 月《新青年》二卷六期《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阿谀的、雕琢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4)1918年12月《新青年》五卷六期,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提倡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文学,对胡、陈的文学革命理论具体化和深刻化;(5)1919年1月《每周评论》第五号,周作人发表《平民文学》,提出人的文学应该以广大平民为主要描写对象;(6)1919年《新青年》六卷五号为“马克思主义专号”,由李大钊主编,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二、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理论及文学译著:严复译赫胥黎《天演论》;严复译史妥夫人《黑奴吁天录》、《一磅肉》(莎剧); 林纾译小仲马《茶花女遗事》;鲁迅、周作人译《域外小说集》……外国文艺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1)引起文学观念的重大变化;(2)对创作方法的明确意识和自觉运用;(3)文学题材和主体方面的新突破;(4)促进了文学题材的创新和创立;(5)极大地丰富了和提高了艺术描写手段。三、新文学社团与流派1、主要社团:(1)文学研究会——1921.1在北京成立,由周作人、朱希祖、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等十二人发起。文研会主张:“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一般的问题”。会员的创作多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尤其注重对社会***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矛盾与冲突。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主义,故习称“为人生”派。较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文研会会刊:《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2)创造社——1921.7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穆木天等。文学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认为作者必须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追求文学的美感,同时也强调文学的时代使命,因而文学主张本身存在矛盾。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侧重自我表现,有浓重的抒***彩。文学史习称“为艺术”派。创作社会刊:《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创造社以1925年“五卅”惨案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后期因增加了李初梨、冯乃超、李一氓、阳翰笙等人,他们提出了“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使创造社出现“左”倾倾向。1929年终被当局查封。(3)新月社—— 1929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胡适、余上沅等。多为英美留学生。最初开展戏剧活动,1925年以徐志摩为核心逐渐形成新月诗派。1926年6月之后,由于徐、闻等人陆续离京南下,新月社无形中解散。1927年,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出版《新月》月刊,《诗刊》季刊,成员增加了陈梦家、方玮德、林徽因、方令孺等,形成后期新月派。新月社至1932年停止活动。新月派是一个自由主义作家团体,受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影响较深,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却比较重视。创作上倡导新格律诗,对中国新诗发展有较大贡献。(4)语丝社—— 由《语丝》杂志主要撰稿人形成的同人团体。《语丝》杂志1924年11月创刊,主要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因倡导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而获“语丝派”的称号。语丝社的文学主张是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因而积极开展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主要成员有: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等。鲁迅是语丝派的主将。(5)其他社团—— 未名社、南国社、浅草-沉钟社、湖畔诗社等。四、五四文学创作实绩及其特点1、实绩:小说方面—鲁迅《狂人日记》(1918/5《新青年》)《孔乙己》(1918/12)《药》(1919/5)…… 黄庐隐《海滨故人》(1917)新诗方面—郭沫若《女神》(1921/8)胡适《尝试集》(1920/3) 沈尹默《人力车夫》《三弦》、刘大白《卖布谣》《田主来》、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1920)《相隔一层纸》《滑稽歌》《学徒苦》、汪静之《蕙的风》、周作人《小河》,以及朱自清、鲁迅(唐俟)、冯雪峰、康白情等人的诗作散文方面——最早五四散文由于文学论战需要,多为议论文,1920年周作人的《美文》是白话散文由议论文向抒情文演进的转折点。抒情文(美文)代表作家——朱自清、俞平伯、冰心、周作人等;议论文(随感录)代表作家——鲁迅、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剧本方面——胡适独幕剧《终身大事》(1919/3)、汪仲贤《好儿子》(1921)一、生平与思想发展道路1、寻求救国真理的爱国志士(1)家庭与童年(1881-1898)1881.9.25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周福清(字介孚),父亲周凤仪(字伯宜),外祖父鲁晴轩,母亲鲁瑞。周树人,原名周樟寿(字豫才,笔名鲁迅),二弟周作人(魁寿),三弟周建人(松寿),四弟周椿寿(早夭)(2)南京求学和接受进化论思想(1898-1902)1898年鲁迅来到古都南京,进入南京水师学堂管轮班(机关科)学习;次年初,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属矿物铁路学堂,学习矿业科,1901年底以优异成绩从矿路学堂毕业;1902年春,考取官费留学资格,赴日本留学。南京的学习生活不仅使鲁迅走出故乡,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使他开始接触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哲学等社会科学著作及其文学作品,接触了后来对其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进化论”(赫胥黎著、严复翻译《天演论》)从此进化论的思想成为他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武器。关于“进化论”:《天演论》又名《进化论与伦理学》,是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宣传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学说的重要著作。比赫胥黎早几十年的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和《生物进化论》,其学术的核心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败,自然淘汰”(物种强盛和生态平衡的规律),阐明了生存竞争是生物进化的基本法则,这一学说给教会的“神创论”以及物种不变的唯心主义自然观以致命的打击,被列宁称为“第一次把生物学置于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研究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赫胥黎借用达尔文的自然进化观点来观察人类社会,则必然导致唯心主义,因为赫胥黎只生物的人,而非“社会的人”。《进化论与伦理学》前半部分阐述自然进化的理论是科学的,后半部分用进化论解释人类社会现象,是唯心的、不科学的。《天演论》宣传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认为世界万物处在不断的、激烈的发展变化之中,新形态的出现和旧形态的消亡是自然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赫胥黎学说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鲁迅所接受的部分。鲁迅从憎恶和反对旧的封建制度的要求出发接受了进化论思想,这种反封建的愿望和要求促使他吸取了进化论中的积极因素。从进化论中,他得出了“将来必胜过去,青年必胜老年”的观点。其论文《我们怎样做父亲》、《我之节烈观》都是从生物学的观点看问题的。因此,鲁迅进化论的特点: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尚不能认识到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实质。(3)日本留学与弃医从文(1902-1912)1902年春—1909年夏,鲁迅在日本留学。其间经历了弘文学院学习日语、仙台学医、东京从文三个阶段。弘文期间:鲁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跑书店,听演讲,往集会,追求新知识和真理。赴日不久和同学许寿裳一起剪掉了辫子。1903年写下著名的《自题小像》,体现了强烈的爱国反封建思想。撰写文言小说《斯巴达克之魂》,宣扬战斗到底的斗争精神。仙台学医:1904年鲁迅耻于与清国留学生为伍,来到偏僻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希望通过医学救国。1905年下半年因课间观看《日俄战争》幻灯片,认识到“第一要著是救治国人的灵魂”,遂于1905年底决定弃医从文。1906年回到东京。东京从文:回东京后,鲁迅主要从事文艺活动,评介外国优秀文艺作品,编译了《域外小说集》,积极推介外国被压迫民族文学。并开始撰写政治论文,对近代以来的旧思想旧文化进行抨击。1907年撰写了长篇论文《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站在民主革命立场,批判复古派和洋务派,提出改造中国道路——启发民智,改造革命,所谓“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1909年下半年,鲁迅离日回国。(4)在辛亥革命的风暴中(1912-1916)1909年8月鲁迅回国,先在浙江杭州两级师范学堂担任生理学、化学科教员。次年8月应蔡元培邀请回到绍兴府中学堂任教,教授生理卫生课并担任监学。同年十月辛亥革命爆发。王金发成立绍兴府军政分府,并自任都督。鲁迅被革命政府任命为师范学校校长。1912年2月,应蔡元培邀请到南京担任。5月,迁到北京,鲁迅随部去京,任教育司第二科科长,8月被任命为检事,主管文化教育,至1926年离任。残酷的现实,使鲁迅对革命从希望变为失望、颓唐,此间占思想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进化论和个性主义。2、从革命呐喊到文学革命的旗手(1)遵命文学(1917-1923)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以《新青年》为阵地发起文学革命,连续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胡适提出了“八不主义”,陈独秀提出了“三大主张”,文学理论上的探讨得到初步的展开,但是理论的探讨需要向纵深发展,新文化、文学的革命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迫切需要以创作的实绩来促使革命运动向纵深发展。鲁迅本着“遵从文学革命”、与革命先驱取“统一步调”的原则,做出积极呼应。经钱玄同的“劝驾”,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写下《孔乙己》《药》《故乡》等小说、新诗《梦》《爱之神》《桃花》《人与时》和社会论文《我之节烈观》《我们怎样做父亲》。鲁迅将自己的小说集命名为《呐喊》,意为“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些在寂寞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殚于前趋。”又因为《新青年》不喜欢太***、阴冷,所以鲁迅在小说《药》里设置了光明的尾巴,目的在于“删削些***,装点些欢容。”五四时期的鲁迅,思想有了重要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因素,已经开始了量的积累。(2)彷徨与探索(1923-1926)此间,鲁迅一边自由撰稿,同时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职讲师,同学生一起积极参加民主革命运动,亲历了“三、一八”惨案。1926年8月,鲁迅接受林语堂邀请,赴厦门大学任教,很快因不满于厦大庸俗污浊的空气愤而离职,年底接受广州中山大学邀请,前往赴职。1927年,鲁迅在广州经历了“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大革命以来,鲁迅目睹中国革命的高潮与低谷(从王金发——刘和珍——毕磊),特别是目睹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大屠杀,使他开始认识到进化论的思想武器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尖锐复杂的斗争的需要,开始了“从怀疑到扬弃”这一极为艰苦而复杂的思想转变过程。1927年鲁迅写下《答有恒先生》借题发挥,公开宣布了自己进化论思想体系的破灭。(3)从厦门到广州(1927)1926.8,鲁迅应林语堂邀请,离京赴闽,到厦门大学任教,至12月底辞职。1927.1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文学系主任,教授。“4.12”蒋介石发动反革命***,之后,广州发生了“4.15”***,许多进步学生被抓,鲁迅多方奔走营救无效,三次提出辞呈表示抗议。革命的多次失败、历史的惨痛教训和残酷的现实,使鲁迅思想上又一次陷入苦闷,4.26他写下《野草·题辞》,反映了希望烧毁旧世界、新的革命到来的愿望 。2、从革命呐喊到文学革命的旗手(1)遵命文学(1917-1923)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以《新青年》为阵地发起文学革命,连续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胡适提出了“八不主义”,陈独秀提出了“三大主张”,文学理论上的探讨得到初步的展开,但是理论的探讨需要向纵深发展,新文化、文学的革命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迫切需要以创作的实绩来促使革命运动向纵深发展。鲁迅本着“遵从文学革命”、与革命先驱取“统一步调”的原则,做出积极呼应。经钱玄同的“劝驾”,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写下《孔乙己》《药》《故乡》等小说、新诗《梦》《爱之神》《桃花》《人与时》和社会论文《我之节烈观》《我们怎样做父亲》。鲁迅将自己的小说集命名为《呐喊》,意为“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些在寂寞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殚于前趋。”又因为《新青年》不喜欢太***、阴冷,所以鲁迅在小说《药》里设置了光明的尾巴,目的在于“删削些***,装点些欢容。”五四时期的鲁迅,思想有了重要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因素,已经开始了量的积累。(2)彷徨与探索(1923-1926)此间,鲁迅一边自由撰稿,同时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职讲师,同学生一起积极参加民主革命运动,亲历了“三、一八”惨案。1926年8月,鲁迅接受林语堂邀请,赴厦门大学任教,很快因不满于厦大庸俗污浊的空气愤而离职,年底接受广州中山大学邀请,前往赴职。1927年,鲁迅在广州经历了“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大革命以来,鲁迅目睹中国革命的高潮与低谷(从王金发——刘和珍——毕磊),特别是目睹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大屠杀,使他开始认识到进化论的思想武器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尖锐复杂的斗争的需要,开始了“从怀疑到扬弃”这一极为艰苦而复杂的思想转变过程。1927年鲁迅写下《答有恒先生》借题发挥,公开宣布了自己进化论思想体系的破灭。(3)从厦门到广州(1927)1926.8,鲁迅应林语堂邀请,离京赴闽,到厦门大学任教,至12月底辞职。1927.1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文学系主任,教授。“4.12”蒋介石发动反革命***,之后,广州发生了“4.15”***,许多进步学生被抓,鲁迅多方奔走营救无效,三次提出辞呈表示抗议。革命的多次失败、历史的惨痛教训和残酷的现实,使鲁迅思想上又一次陷入苦闷,4.26他写下《野草·题辞》,反映了希望烧毁旧世界、新的革命到来的愿望 。3、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1)鲁迅的最后十年(1927-1936)1927年10月,鲁迅携许广平抵达上海。到上海不久,鲁迅和太阳社、创造社发生了关于“革命文学”问题的论争,斗争中开始系统地接触马克思主义,纠正了只信“进化论”的偏颇,思想上从进化论者转变为阶级论者,完成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瞿秋白概括鲁迅思想转变的三个原因:A、严酷的、长期的阶级斗争的锻炼;B、自觉接触和学习马克思主义;C、***人的影响;在生命的最后十年中,鲁迅积极参与革命运动,培养了柔石、殷夫、萧军、萧红、沙汀、艾芜、冯雪峰等大批文学青年,写下《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大量杂文。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鲁迅在上海寓所逝世,终年56岁。鲁迅著作一览小说集:《呐喊》《彷徨》;新编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35万字)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篇》《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共700多篇,约135万字)辑录、校勘的学术著作:《稽录集》《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旧闻钞》《唐宋传奇集》(约80万字)翻译著作和作品:中长篇小说、童话9本,短篇小说78篇,戏剧2本,文艺论著8本,短篇论文50篇(共约310万字)书信:《两地书》(1350封)《鲁迅书信集》二册(1200封)(共约200万字)日记:二本(1916.5.5—1936.10.17)(约82万字)另有70万字佚文、佚诗。报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报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基本情况:二战总分391(政治74,英语83,数学108,专业课126)一、政治教材:精讲精练+1000 题+历年真题+风中劲草+肖8+肖4;视频:肖秀荣政治16-18三年的难度平稳,二战之所以多了2分,是因为选择题从扣12分进步到了扣10分,所以政治的主观题你复习一年也是30-35分,复习两年也是30-35分,建议政治主观题的复习战线不要拉太长,浪费学习数学的时间。我的政治复习分两个时期,开学前和开学后。9月份之前,主要是看肖秀荣老师的视频,配合完成1000题和精讲精练课后习题,把所有知识点都涉及一遍,弄懂。我觉得,考研政治选择题能拿多少分,基本上看这个时期、肖秀荣老师说,政治主观题的全国平均分在 30 分左右,你要想及格,选择题至少得拿 30 分。9月份之后,开始做真题,一是检验选择题水平,查漏补缺;二是把这些孤立的选择题考点,梳理出逻辑线,结合答题技巧,形成自己主观题答题风格。做完历年真题,肖8肖4也快出了,赶紧做。做完肖4,再梳理一下,就上考场了。去年离考试还有1个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逻辑线还不太明晰,就买了本风中劲草强化了一下重要考点。说一点心得:前期跟着视频学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后期,尤其是考前一个月,我们要对考试有自己的想法,因为那时候一年的重要时事基本都知道了。比如去年,大家都知道主要矛盾的变化是重要考点,但马原、毛概、史纲的主观题都可以考,肖老师的预测卷子里把这个知识点放在了毛概和史纲,我们就应该再想想如果放在马原会怎么出题,应该怎么答题。结果,18年考研就是把这个知识点放到了马原。我考前会把一年的重要时事和尾数为7的历史事件都过一遍,想想可以放在哪里考,我应该怎么答,不管肖老师有没有说是重点。总之,政治选择题大多是看过就会,没看过就不会,所以前期复习一定要广;政治主观题就5大题,你背得再多也只能写2个多小时,也就2000字左右,细枝末节可以跳,背逻辑线最高效。(马原的逻辑线就是按原理背,原理内部的无障碍理解和原理外部的交叉联系;毛概的逻辑线就是按“XX是什么,为什么要XX,XX怎么办”背,XX可以替换为:比如改革、社会主义、总任务、民生……把毛概书里面每一个在标题里面出现过的名词都放进去,想想 怎么回答;史纲按时间轴背,以前会考纯历史,现在基本都是与现实结合;思修的逻辑线和毛概一样,XX可以替换为:道德、社会秩序、理想、权利和义务)。另,基础好的同学可以不看视频,但一定要看看老师说的答题技巧。二、英语教材:扇贝考研词汇(app)+张剑阅读150篇+新东方考研写作+历年真题;视频:何凯文英语是我提升比较大的一门学科,其实一战的时候也可以达到80,阅读B选标题,不知怎么错了3个,6分就没了。我大学是辅修过英语的,所以英语基础还不错,后三个月基本就没怎么看英语,英语基础差的同学不要按我的进度来。虽然辅修过英语,但一战做英语阅读还是很痛苦的。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四六级是中国人写的文章用中国应试教育的思维考你;考研英语是外国人写的文章用中国应试教育的思维考你;托福雅思的阅读是外国人写的文章用外国人的思维考你。所以,做四六级、托福雅思的阅读,我们可能会有词汇障碍,但一旦突破了词汇,题目理解应该不难,毕竟作者的逻辑和出题人的逻辑源于同一种文化。相比之下,考研英语阅读的出题就有些不伦不类了,尤其是市场上机构老师出的所谓的“模拟题”,喜欢抠字眼,喜欢加上出题老师自己的理解,有些题目出的难免使考生心里憋屈。对于这些“不讲道理”的题目,我是这么做的:1、放平心态,专注自己的事情,比如多背词汇,能够看透原作者的行文逻辑就好。我会自己默念:我是来扩充词汇的,这种题目做错了也罢;2、打开何老师的视频,看老师真题五夜十篇,平复心情,一是因为真题虽然也难做,但不会走极端,二是有老师带着做题,可以隐隐增加自己的信心和认同感,而不是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思维怪物。我做张剑阅读150篇的时候,前面的32篇阅读平均每篇错3题,身边也有很多同学在讨论张剑的书是不是太难太偏了,个人觉得前32篇的确很难,但后面60篇其实难度只比考研英语阅读难了一点点,这点难度准备是必要的,谁也不能保证平稳了多年的英语会不会在2019年变难,毕竟考研人数一年多似一年。我的进度是这样的:9月前背词汇一遍,完成张剑150篇,边背词汇边做阅读,效果真的很好。9-10月背词汇第二遍,11月背词汇第三遍,12月上手真题,做了5套,感觉还可以,准备了四个作文模板(批判型(只讲不好的,如城市病)、鼓励型(要讲好的,如回乡创业)、分析型(有利有弊,如整容)、人生哲理型(寓意漫画)),在考前一星期看了一下何凯文关于句子翻译的视频,就上考场了。我整体在英语上花的时间并不多,何凯文的视频零零散散也就看了5个小时,我一直想把时间留给数学和专业课。我想说,词汇是王道,技巧是辅助。一战时,我没认真背词汇,阅读做的死去活来,二战背了词汇再去做阅读,真的轻松不少,以致于后面只做了5年的真题就敢上考场了。我觉得,我9月前的进度应该是适合大部分人,就是在9-11月,除了背单词以外,还应该把97-17年20年的真题做一下,反复做,培养一下真题的感觉。另外,在完型、翻译、作文有特别薄弱的,也应该在这三个月做一个专项提高。我不太建议花整块时间去看考研英语视频,除非基础太差,无法自学的那种。我觉得可以看看解题技巧,比如阅读的解题步骤、翻译的词性变化、作文的模板分类等,心中有数后,就抓紧时间自己实战吧,看别人做5小时,不如自己关上电脑做1小时。三、数学教材:全书+660+历年真题+36 讲+1000 题+张宇四套卷;视频:张宇、李永乐如果前面主要讲经验,那么数学就是讲教训了。本人也是不幸运,考研两次,就碰到了新世纪以来数学最难的两次。本人做,2015和2017年的卷子都接近满分,但并没有什么用。数学三要按数学一的难度准备,这不是我说的,是张宇最近说的。的确,2018年数学最后9道大题,数学三的难度是超过数学一的,这也是张宇说的。本人二战数学准备的不可谓不认真,市场上最主流的两个辅导老师及其教材我都买了,也都做了,但结果就是我差点单科没过线。总结其教训就是:①计算一定要过关。视频看多了就会眼高手低,复习到最后几天也会眼高手低,觉得最后几天花一晚上解决三两道数学题目简直就是浪费时间。所以,大家准备数学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一开始就要算得又快又准,而不是等到最后一个月再来提高自己的准确度。②只要考点是重合的,按数一的难度准备,不要管考纲里“了解”、“掌握”等措辞,他们二重差分都敢考,还有什么不敢考的。做完数三的真题,就去做数一的真题。对于19年数三考研而言,可以说,近三年数一真题的价值已经超过了距今十年以前的数三真题。当然有时间都做,最好。③平时做真题训练时,一定要给自己一种在考场的紧张感。这样,即使在考场上遇见超难的卷子,该拿的分也都能拿得到。我的进度:9月份之前看完了高等数学部分的视频,完成的相应的全书和1000 题;9月份线性代数视频、全书和1000题;10月份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视频、全书和1000题。11月份梳理视频笔记,开始做历年真题和36讲,直至上考场。教训:9月份之前应该完成考研数学所有知识的熟悉,不用全书和1000题一起做,做一本全书足够了。9-11月份,脱离老师视频,去做大量真题,反复总结。12月份,买一些预测卷练练手,查漏补缺。数学是要看视频,但不要让看视频的时间超过你练习的时间,即使老师讲得再精彩,去考场里考试的人还是我们。基础差一点的可以看张宇,有一定基础的可以看汤家凤,线代一定要看李永乐。另,数三难题大部分在微积分,要花大力气,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相对好拿分。四、专业课(一)基本情况微观 50 分;宏观 50 分;自选 50 分。教材:专业课指定教材+高鸿业的四本习题册+历年真题+本科相关课程历年期末试卷+课程ppt;视频:无 。二战看似比一战高了12分,但一战有一个10分简答题一字未写,所以浙大专业课评分历年还算稳定。(二)西经(微经+宏经)部分对待浙大出版的两本教材一定要非常重视,每年大概有70分来自于此。这两本教材都是初级微观、宏观理论,并不难,就是内容多,记不住。暑假翻了一遍,都理解了,但记不住;开学后又翻了一遍,试着用做题去记忆,还是记不住;11月份开始后,我整个人就非常焦虑,觉得今年要毁在专业课上了,后来我放弃了高鸿业的练习册,开始抄书。我花了2个星期抄完了微观,花了2个星期抄完了宏观,花了10天抄完了计量,然后这三本书就像印在我脑子里一样了。然后是曼昆的两本教材。我研究了一下近五年专业课的卷子,发现这么一个规律:第一题四个名词解释,至少有两个来自于曼昆书后面的list;连续四年,宏观15分的论述大题来自于曼昆的教材,合计每年有30分左右来自曼昆的教材。所以,曼昆教材的重点是书后的list,以及如何准备论述大题。我考前把曼昆的宏观教材所有能出大题的点都理了一遍,然后,今年变了,微观的15分论述大题来自于曼昆的教材,sad。但不管怎样,总是有一道大题来自于曼昆的教材,五年如此了,我觉得明年也一样。至于计算题,大概是中等难度的课后习题,直接做李老师和叶老师的书后习题就行了,有时候考试还是教材原题,如果觉得不够,可以做做浙大相关课程的期末试卷,我觉得也比高鸿业的习题册好。(三)自选部分1、政治经济学一战考的是产经,所以自选得是政治经济学模块。因为自选部分并不是所有考生都做,所以自从浙大不公布考卷以后,回忆版就很少,真的很难分析命题规律。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教材(蒋学模《政治经济学》)的知识结构图理顺,像背政治一样去背诵。记得当初上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的时候,老师说过一句话:平时讲课的重点主要在资本主义部分,社会主义部分可以根据资本主义部分自学,期末考试重点在于资本主义部分。这句话是否同样可以用于指导考研,我不能保证,但我记得一战时,政经的两道论述题都是资本主义部分的。2、计量经济学二战考的是西经,所以自选是计量经济学模块。浙大考的是初级计量经济学,教材是古扎拉蒂的《计量经济学精要》。我的建议是按照浙大本科计量经济学教材(李子奈《计量经济学》)进行备考,诚然,李书要难很多,但就考研而论,只需掌握前六章的内容即可。另外,浙大计量老师的本科教学工作都是围绕着李书展开的,其出题语言、风格必然也会偏向李书。为什么不直接指定李书为考研教材?我觉得是因为浙大本科初级计量教学围绕李书的前六章内容,而李书的前六章内容恰好就是古书的所有内容,为了方便确认考试范围,学校指认古书为考研教材,按李书出题(如2016年的GQ检验,古书没有,而李书有)。当然看懂李书前6章,备考难度已经足够了,也最好翻一下古书,把一些边边角角的简单知识补齐。另外,做一做浙大本科计量经济学期末试卷,对考试也挺有帮助的。整个专业课的备战,我是从8月份开始的,无论是西经还是计量,其计算都是十分简单的,大家可以参考历年真题。主要是准备简答题和论述题的时候一定全面,思路清楚,不要出现我一战时一道10分大题完全空白的情况。如果背了实在记不住,也可以动动笔,像我一样抄抄书,把心静下去,哪怕只抄抄提纲也总是好的。这些提纲对准备复试也是很有帮助的。考前专项练一练专业课计算,因为虽然简单,但一旦算错,就是丢大分,太可惜了。这样就可以上考场了。

政治经济学自考重点笔记

政治经济学黑体字第一章1. 劳动:劳动力的支出。2. 劳动对象:人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3. 劳动资料:使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联系起来的媒介物。4. 生产过程:通过自己的有目的的活动,借助于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的过程。5.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6. 生产力标志着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7.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这种社会关系。8. 当人们生产关系具体化到从生产到消费的经济体制的时候,生产关系又被称为经济制度。9.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10.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1. 经济制度的总和又称为经济基础,相应的政治、法律与意识形态又称为上层建筑。12.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13.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第二章1.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2. 物的有用性是物的使用价值。3.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4.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5.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具有各种特殊的具体形态。6. 抽象劳动:撇开其具体特点的劳动。7.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8.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9. 简单劳动:是不必经过特别训练的劳动。10. 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劳动。11. 复杂劳动是加倍的简单劳动。12. 商品的价值量是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的。13. 货币是稳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种特殊商品。14.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15.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16.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这种情况叫做通货膨胀。17. 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18.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9. 市场机制就是:市场上价格价值关系和商品供求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20. 市场机制对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调节作用,称为市场调节。它是价值规律自发调节商品经济的表现。21. 市场经济是市场导向型的经济。22.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初出现的产业部门,所以称为第一产业。23. 工业是第二产业。24. 服务性产业统称为第三产业。25. 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以实物形式存在,纯粹的服务是以活动形式存在。26. 创新的精神产品的价格是一种垄断价格。第三章1. 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3.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创造商品,创造价值的能力。4. 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5. 雇佣工人的工作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劳动时间,是用于再生产劳动力价值,叫做必要劳动时间,在这一时间内支出的劳动,叫做必要劳动。工作日中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以外的那一部分劳动时间叫做剩余劳动时间,在这时间内支出的劳动,叫做剩余劳动。6. 把剩余价值看做只是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只是物化得剩余劳动。7. 可变资本:转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8. 不必资本: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9.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10. 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绝对量所产生的剩余价值。11.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12. 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即劳动力的价格。13. 计时工资:劳动力的价格以一定时间来做计算单位。14. 计件工资:按工人所生产的产品数量计算工资。15. 以货币来表现的工资叫做名义工资,以这些货币所能实际买到的生活资料的数量来计算的工资叫做实际工资。第四章1. 产业资本依次经历三个阶段,采取三种形式,最后回复到其出发点形式的全过程,是资本的循环。2. 资本的循环当作周期性的过程来看待时,叫做资本周转。3. 流动资本:是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和转化为工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4. 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料。5.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由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构成6. 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生产的全部剩余价值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第五章1.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2.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例,它反映资本的价值增值程度。3. 超额剩余价值转化过来的利润称为超额利润。4. 平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总量和资本总额的比率。5. 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根据资本的大小,按平均利润率分得的一份剩余价值,即平均利润。6. 由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叫做生产价格。7. 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是货币所有者为了获得利息而把它借给别人使用的货币资本。8. 利息是凭借货币所有权对企业利润的分割。9. 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而形成金融资本。10. 资本主义的地租是农业资本家缴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11. 由于土地肥沃程度不同、位置优劣不同所产生是超额利润而转化成的地租,称为级差地租第一形态。12. 由于同一土地作追加投资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而转化成的地租,称为级差地租第二形态。13. 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所勒索到的地租,称为绝对地租。14. 绝对地租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生产价格以上的余额。15. 土地价格等于“资本化的地租”。第六章1. 简单再生产: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2. 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3. 资本累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4. 资本积聚就是个别资本通过资本累积即剩余价值资本化而扩大它的规模。5. 资本集中就是把许多已经存在的规模较小的资本,合并成为大资本。6. 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表现为生产要素量的增大。7. 内含式的扩大再生产表现为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8. 生产资料数量和劳动数量的这种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9. 不变资本的价值和可变资本的价值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10. 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而又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11. 固定资本的更新是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简答题总结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社会生产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B.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和调整。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同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起着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陈旧的或超前的生产关系起着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消极作用。2.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一样吗?判断:商品经济是通过价格、供求、工资、利率、竞争等市场机制来运行的,而市场经济的涵义就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两者有着共同的机制 。然而,商品经济不等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表现形式和现代形态。——市场经济是市场化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货币化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开放化的商品经济。3.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 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不同的、相矛盾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属性。——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是历史的范畴。——对于生产者来说,重要的是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只有让渡使用价值才能得到价值;对于消费者来说,重要的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只有支付了价值才能得到使用价值。4. 货币和资本的关系: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其作用在于使两种价值相等的商品能够相互交换,由于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此货币不会在流通中改变价值。货币作为资本,结果不但能收回原来货币所代表的价值,而且还能获得新增加的剩余价值。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5.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键是确定的劳动日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缩短以致增加了剩余劳动时间、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但必要劳动时间中工人的劳动是用来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因此,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或者说相对价值生产的条件是提高劳动生产力。从国民经济的整体看,必须提高必要生活资料生产部门(以及为这些部门提供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力,就会使必要生活资料价值下降,从而使劳动力价值下降,使必要劳动减少,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的比例关系改变,相对剩余价值增加。6.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VS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和起点,这是因为: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只同工作日长度有关,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则要以工作日已经延长到必要劳动以上为前提,并以此为起点,变革劳动的技术过程和劳动组织,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才能产生。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因为它以工作日绝对延长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的,因为它以劳动生产力发展到能够把必要劳动时间限制为工作日的一部分为前提。7. 马克思对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价值增殖不能在流通领域产生。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实现价值增殖。——离开流通领域,也不能实现价值增殖。因为离开流通领域,商品生产者只和自己的商品发生联系,不能使商品价值增殖。——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是既不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关键是在流通领域找到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离开流通领域到生产领域,能创造比自己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从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8. 资本运动三个阶段的关系:其一,空间上并存。产业资本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成三部分,使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唯此,才能使资本不断地依次更替。其二,时间上继起。产业资本必须顺利地经过购、产、销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式,否则,循环就会发生中断。其三,产业资本空间上并存和时间上继起互为条件。没有并存性,不会有继起性;没有继起性,也就不能在循环中保持并存性。9. 为什么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在同一工业部门或同一工种中,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往往是同时并存的,这说明两者并无实质的区别;——计件工资是在计时工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基础。——不论计时工资还是计件工资度已时间为基础。所不同的是计时工资劳动由劳动的时间来计量,计件工资则由一定时间内劳动所凝结成的产品的数量来计量10.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在任何社会,劳动力都是生产的基本要素。但不是在任何社会劳动力都能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有两个基本条件:——劳动者有人身自由,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来源,只有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劳动力所有者出卖的不是劳动所有权,而是劳动力使用权,并且是出让定期的劳动力使用权,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之一进行买卖的过程,是市场对劳动力资源起基础性配置作用的过程。11. 剩余劳动率和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率升剩余劳动对必要劳动的比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必要劳动表现为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必需生活资料的价值,剩余劳动表现为剩余价值,因此剩余劳动率表现为两个价值的比率, 即:剩余价值/必需生活资料价值由于必需生活资料价值采取工资形式,对企业而言,支付的工资表现为可变资金,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可变资金转化为可变资本,即:剩余价值/可变资本本质上,剩余价值是由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现在,因为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通过购买劳动力占有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劳动),包括占有剩余劳动。被资本占有的劳动力也就转化为可变资本v,剩余劳动m表现为可变资本的增殖部分,所以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m’的实质是资本对剩余劳动的占有程度。12. 利润率VS剩余价值率利润率: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例关系。利润率=m/(c+v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例关系。计算公式m’= m/v,剩余价值率体现了劳动力受资本剥削的程度或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度。13. 资本运动的三个阶段及其形态变化:购买阶段: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生产阶段: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售卖阶段: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显然: 资本运动涉及三个阶段和三种形式: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三种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14.生产资本循环相对于货币资本循环的特点:——货币资本的循环,不表示资本的再生产,而生产资本的循环表示资本的再生产,而且表示剩余价值的周期再生产。——货币资本的循环,以生产过程为媒介,两头是流通过程,中间是生产过程;而生产资本的循环以流通过程为媒介,两头都是生产过程,而中间是流通过程。——生产资本的循环避免了货币资本循环的片面性,它告诉我们剩余价值不是来自流通过程,而是来自生产过程。但又造成了一种假象,似乎资本主义生产不是为了剩余价值,而是为生产而生产。15. 资本周转和资本循环的区别:——从对象看,资本循环主要是用货币资本来表现,而资本周转主要用生产资本来表现。——从内容看,资本循环重点在于分析产业资本在其运动过程中所经历的阶段,以及在各个阶段的资本的形态变化。而资本周转重点在于分析资本运动所经历的时间以及如何加快周转速度。——从资本量看,资本循环研究一笔预付资本怎样投资和收回,只研究一次运动中的资本量,而资本周转是研究单个资本企业的总预付资本量的运动。16.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产生于生产资本的不同周转,周转不同又是由于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有着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固定资本周转一次,而流动资本可周转多次。——固定资本是一次预付,分批逐渐收回,全部价值收回期间较长;流动资本是一次预付,一次收回,全部价值的收回期限较短。——固定资本的多种物质要素在发挥作用的时间内,不需要不断购买和更新;而流动资本的多种要素,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劳动力都要不断地在实物形态上更新。17. 注意区别两组概念:——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按照资本的不同构成部分在剩余价值形成(或者剥削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来区分的,其中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根据生产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不同的价值周转方式区分的。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首要的就是生产资本的组成,也就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配合关系。18. 年剩余价值率(M’)与剩余价值率(m’)的关系:年剩余价值率是1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额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而剩余价值则是一个生产过程获取的剩余价值与同期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的比率。两者在数量上的差别:即使剩余价值率相同,但如果资本周转速度不同,年剩余价值率也会出现不一致。两者在成因上的差别:预付可变资本和实际使用可变资本的差别。19. 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关系:两者本来是同一东西,在量上是相等的,都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中所创造的价值。但剩余价值是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的,利润是相对于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剩余价值是利润的内容,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之后,利润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而它的真正来源,即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真相被掩盖了。20.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原因利润在观念上被当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是因为:——商品价值中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采取了成本价格形式,因此剩余价值好像不是由可变资本、而是由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好像工人的全部劳动都得到了报酬,因此,生于价值也好像是由资本产生的。21.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关系:马克思:“应当从剩余价值率到利润率的转化引出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而不是相反。”,原因是,资本家唯一而且首先关心的是剩余价值和预付资本的比率。所以,从理论上分析,是先有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即利润率,然后再按利润率取得利润。22. 利润率的影响因素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例,它反映资本的价值增值程度。其影响因素包括:——剩余价值率。其他条件既定,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正相关。——资本有机构成。可变资本占比越大,剩余价值就越多,利润率越高。——资本周转速度。资本周转越快,年剩余价值率越高,利润率也越高。23.生产价格同商品价值的关系:生产价格的形成使个别部门的剩余价值与平均利润发生了偏离,进而使生产要素的价值和成本价格发生了偏离。但是,只要从全社会总和的角度来考察,就可以看到:剩余价值总量和平均利润总量相等,成本价格总和和生产要素价值总和相等。因而,价值总和等于生产价格总和,可见,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24. 生息资本生息资本:也称为借贷资本,是基于资本运行过程中正常组成部分对货币资本的借贷关系而形成的。因此,生息资本或借贷资本是指货币所有者为了获得利息而把它借给别人使用的货币资本。生息资本的形成,是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结果,这种经济关系是以货币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的意志行为表现出来的,表现为货币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的对立。生息资本的基本特征:生息资本是和一般商品资本不同的特殊资本,即所有权资本。在普通商品买卖中,让渡的是商品所有权,发生的是等价交换;但在货币资本借贷关系中,贷出方向借入方让渡的是货币资本一定时期内的使用权,到期需要连本带息收回。25. 两种级差地租的区别和联系:——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都是等量资本投在土地上有不同生产率的结果,但前者是等量资本投在不同土地上有不等生产率的结果,后者则是等量资本连续投在同一土地上有不同生产率的结果。——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都是形成地租实体的超额利润的一种转化形式,而且这种超额利润形成的方式也是一样的。但是,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形式却表现出差异。在级差地租Ⅰ情况下,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是比较容易的。但在级差地租Ⅱ情况下,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是由于资本家在同一土地上连续投资的生产率不同的结果,事先很难确定。因此,超额利润到地租的转化被限制在狭小且不稳定的界限内。26.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比较:——本质相同:都是超额利润转化而来的,实质都是工人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形成不同:绝对地租是由于农业资本构成低于社会资本平均构成,从而农产品价值大于社会生产价格产生超额利润,并因土地私有权的垄断而转化为地租的;而级差地租是由于投在土地上的等量资本具有不同生产率,使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和社会生产价格产生差额,并因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而形成的。——两者均与土地所有权有关,在绝对地租场合是土地私有权直接产生地租。但在级差地租场合,土地私有权不直接产生地租,而是把超额利润从农业资本家手里转到土地所有者手里的原因。——范围有差别,绝对地租是任何等级的土地都要支付的,而级差地租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要支付的。一般来说,最坏的土地不交级差地租,严格说来最坏土地不支付级差地租Ⅰ,级差地租Ⅱ还是要支付的。比较项目 级差地租 绝对地租形成原因 土地经营的资本主义垄断 资本主义土地私有权的垄断量 社会生产价格和个别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 农产品价值和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条件 土地肥力和位置的差别;追加投资而产生的生产率差异 农业比工业的有机构成更低取得原因 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最终源泉 剩余价值27. 为什么说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简单再生产按照原来的规模再重复进行,因此会导致商品和剩余价值、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原有规模的再生产,但不会导致商品和剩余价值、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更大规模生产。——扩大再生产将剩余价值的部分转化为资本,从而可以添购更多的生产资料,雇佣更多的工人,这样在此后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导致商品和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在更大规模上生产。

第一章 1、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①当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时,便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②科学技术通过渗透到生产资料的劳动力之中,引起它们的优化,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③在当代社会生产中,科学技术起主导作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 2、什么是经济规律?它的客观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①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②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它在一定的客观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并随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 3、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答:科学技术会渗透到生产资料和劳动能力之中,引起它们的优化。 ①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技能。 ②可以革新、创造新的生产工具,提高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 ③可以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并使劳动对象日益优化。 ④可以改进和变革工艺过程,从而有利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章 1、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答:⑴在简单商品经济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两个条件的存在,客观上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两重属性。劳动的社会性要求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符合社会的需求,而劳动的私人性又往往使商品不能符合社会的需求,从而导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发生矛盾。 ⑵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是因为: 第一,这一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这些矛盾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第二,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第三,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下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2、价值规律为什么自发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答:商品生产者改进了生产技术,改善了生产经营管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他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会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可按照社会价值销售商品,就可获得较多盈利;反之,就会收入较少,不能盈利,甚至亏本。所以,商品生产者为了降低其生产商品的个别价值,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在竞争中取胜,便力求采用先进技术,改进生产方法,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价格机制作用。 答:价格机制对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起着多方面的调节作用。它可以调节生产和投资的方向及规模,即调节资源的配置,并可以调节商品供求关系,调节消费需求方向和结构,调节收入分配,调节技术进步和经营管理,从而起着推动和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4、怎样决定商品价值的大小? 答:商品价值是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因而商品的价值量就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不取决于个别劳动时间,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5、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取决于哪些因素? 答: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数量的规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二是商品价格水平,三是货币流通速度。 6、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价值量有什么影响? 答:(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单位商品的价值越小;反之,劳动生产力越低,单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第三章 1、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什么特点? 答: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C壑档Ct价值源泉。 2、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有什么意义? 答:资本的本质。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具有重要意义。 ①它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 ②它也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3、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客观必然性。 答:(1)资本积累的裨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别人劳动的成果,来继续无偿占有别人更多的劳动,以扩大资本规模和增值资本价值。 (2)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在于: 其一,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生产目的是资积累的内存动力。其二,资本主义竞争是迫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 4、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 答:(1)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是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2)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前提是工人劳动力价值下降,劳动力价值下降的条件是工人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价值下降。 (3)只有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才能直接或间接使工人必要生活资料价值下降。 (4)各企业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使各部门和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最终导致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5、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 答: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出现两种完全对立的趋势:一方面,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甚至是绝对地减少;另一方面,劳动力对资本的供给却在迅速地增加。其结果,就不可避免的造成大批工人失业,产生相对过剩人口。 第四章 1、简述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 答:(1)必须保持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2)必须保持每一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3)这两个条件是相互联系和互为条件的。 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划分有什么区别。 答:(1)划分的根据不同。前者划分的根据是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后者划分的根据则是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2)划分的内容不同。不变资本包括用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资本,而固定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资料的资本;可变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力的资本,而流动资本却包括用于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资本。 (3)划分的目的不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从而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不同影响;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则是为了 揭示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答:基本条件就是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用公式表示是:Ⅰ(v+m)=Ⅱc.引申①Ⅰ(c+v+m)=Ⅰc+Ⅱc,即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应该等于两大部类的不变资本的总和。②Ⅱ(c+v+m)=Ⅰ(v+m)+Ⅱ(v+m),即第二部类的总产品的价值,应该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总和。 第五章 1、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如何? 答:(1)利润率(Pˊ)和剩余价值率(mˊ)的计算公式分别为Pˊ=m/(c+v),Mˊ=m/v.因此,二者只是同一个剩余价值的不同计算方法。 (2)由于剩余价值(利润)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因此,二者在量上必然会有差别,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3)二者所表示的经济关系也是不同的。剩余价值率表示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体现着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利润率表示的是预付总资本的增值生活方式,从而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2、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否违背了价值规律?为什么? 答:(1)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2)因为:第一,生产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形成的,并没有脱离价值。第二,全社会商品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相同的。第三,生产价格的确定及其变动归根到底是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变动。 3、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 答:(1)平均利润的形成是各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2)各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利润率。 (3)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各部门资本家必然展开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部门之间的竞争。 (4)通过资本转移使各部门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使价格涨落,引起利润率升降,使各部门利润率趋向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 (5)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全部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资本总量的比率,一定量的资本按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第六章 1、什么是商业资本?它的职能作用是怎样的? 答:(1)商业资是从产业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的,在流通领域中独立发挥作用的资本形式。也就是专业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 (2)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商业资本使产业利润的增加,具有重要作用。 ①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商业资本使产业资本家从商品销售解放出来,能够集中力量从事商品生产活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利润总额。 ②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商业资本家能把商业活动集中起来,而且商业资本的周转速度快于产业资本,这就使社会总资本中用于流通过程的资本减少,增加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本,从而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利润的增加。 ③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产业资的周转。商业资本加快了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转化的速度,从而加速了产业资本的周转;同时由于商业资本的集中性,它的一次周转不仅可以代表一个生产部门许多资本的周转,还可以代表不同生产部门若干资本的周转,从而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 ④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缩短流通时间。商业资本家专门从事商品买卖活动,对市场状况、流通渠道和商品行情都比较熟悉,因而可以加速商品流转、缩短流通时间。 2、股份公司的作用 答:股份公司对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快速聚集资本和优化投资结构。 第二,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第三,有利于企业财产的完整和稳定。 第七章 1、垄断的形成 答:①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产生的。 ②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自然而然的走向垄断。 2、为什么说垄断价格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答:垄断价格的出现并未否定价值规律的作用。 (1)垄断价格的制定不能无限抬高到极大脱离价值的地步。 (2)垄断的形成并不能增加价值总量:全社会商品价格的总额仍然只能等于商品价值总额。垄断价格对价值的偏离,必然和另外一些非垄断企业或小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价格对价值的反向偏离相对应。 (3)通过垄断价格所获取的垄断利润,归根到底是雇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所以垄断价格的出现并未否定价值规律,而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用的具体体现。 3、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 答:(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2)具体说: 第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大规模公共设施建设,需要依靠国家规划安排和筹集巨额资金。 第二,一些大型、基础、前导性的科学研究项目,需要国家投资支持。 第三,市场产品过剩问题严重,必须依靠国家力量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第四,对社会化大生产中出现的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干预和调节,以及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者必须借助国家力量。 第八章 1、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加快的原因。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经济发展中的这样一种趋势,即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主要原因是: (1)新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 (2)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程度大大提高。 (3)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度增加。 第九章 1、垄断资本迅速发展的原因(趋势) 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发展中最活动最革命的因素,它总是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过程中。 第二,垄断统治虽限制了自由竞争,但并没有消除竞争,竞争成为生产发展的有力杠杆。 第三,在生产社会化推动下产生的垄断,本身具有适应生产力的要求,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面。 第四,垄断资本主义各国家之间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开展综合国力,特别是军备竞赛,客观上也刺激了技术的发展。 第十章 1、简述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答:这是由生产力的现实状况,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关系,特别是公有制决定的。 (1)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还没有达到产品极大丰富、能够实行按需分配的高度,必然实行按劳分配。 (2)由于存在旧的分工,人们的劳动存在着重大的差别,而且劳动还只是或主要是个人谋生的手段,还没有同时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因此只能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 (3)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每个人所能提供给社会的只能是自己的劳动,因而已没有属于私人所有的生产资料可提供,所以必然采取有利于劳动者的分配方式。 2、社会主义坚持公有制的必要性 答:(1)一定的所有制是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2)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生产力。 (3)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及在公有制基础上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消灭剥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和前提。 (4)实行公有制是实现社会主义国家整体利益、社会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保证,有利于实现社会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结合,克服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周期性经济危机和经常出现的社会经济震荡。

一、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易错观点

(1)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注意:权利可以放弃,义务不能放弃。)

二、投资的选择

(1)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注意: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

(2)债券和股票都是有价证券,都以定期收取利息为条件。(注意:股票不是定期收取利息的)

(3)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代用率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注意:政府债券)

(4)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少。(注意:是购买商业保险)

三、关于分配制度的易错观点

(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注意: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

(2)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注意:按劳动成果分配)

(3)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注意:按劳动要素分配)

(4)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注意:效率和公平是不可分割的)

(5)劳动生产率越高,产量越大,效率越好。(注意:劳动生产率与效率是不同概念)

四、关于财政的易错观点

(1)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注意:税收是主要形式)

(2)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注意:是小于)

(3)财政收入减少,会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注意:应该是财政收入增加,会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

(4)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注意:关键是发展经济,还要调整分配政策)

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

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1)生产决定消费。(人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决定消费的方式。③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①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注意:消费能促进生产的发展。这里的消费是指健康的合理的消费。

2、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关系: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结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与动力。

3、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发展?

为什么:(1)必要性:①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②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③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意义: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怎么样:①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②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④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货币的职能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作用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企业和经营者

(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及其作用 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兼并与破产

(2)企业的经营者: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4.产业和劳动者

(1)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5.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入的分配 财政收入和支出 财政的巨大作用

(2)税收与纳税人: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6.银行和储蓄者

(1)我国的银行:银行的产生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2)公民的储蓄:存款储蓄及其作用 债券与商业保险

7.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1)商品服务市场: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 市场交易原则

(2)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家庭消费的内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8.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1)当代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 经济全球化 外汇与汇率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自考政治经济学重点笔记

这是我个人在网上找到的相关内容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2.货币的本质是什么?答: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由货币本质决定,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3.<论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第一,自发调节资源配置;第二,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三,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4.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答: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 在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5.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如何?答: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 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内容,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6.<论述>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任务是掌握客观经济规律?答: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即是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第二,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 掌握客观经济规律,可以理解各种复杂社会现象,了解人类发展规律。7.资本流通总公式是什么?总公式的矛盾是什么?怎么解决矛盾?答:资本流通总公式:G—W—G′。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的共同特点。 总公式的矛盾: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交换应遵循等价交换原则,而资本流通的结果却产生了价值增值。 资本流通总公式既等价又增殖的原因:资本家卖到特殊商品劳动力,它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是价值。这样总公式的矛盾就就解决了8.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工资的本质是什么?答:资本从本质上说不是无而是以物为媒介的一种生产关系,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体现了剥削关系9.不变资产与可变资产划分的意义是什么?答: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转移自身的价值,并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叫做不变资本。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叫做可变资本。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第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10.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概念和相互关系是什么?答: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从而剩余劳动时间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 联系: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它们都靠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区别:物质技术基础不同,从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不同。11.资本积累的实质是什么?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哪些?答:剩余价值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去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因素:1.积累率=积累基金/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率 3.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 4.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5.预付资本量的大小12.资本积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的概念和相互关系是什么?答:剩余价值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 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叫做资本积聚。 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叫做资本集中。 区别:资本积聚会使社会资本总额增大,资本集中则不会增大社会资本的总额 联系:资本积聚加速资本集中的进展;资本集中为更大规模资本的积聚创造条件。13.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条件和存在的意义?答:产生的条件:1.伴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使不变资本的比例在递增,可变资本比例下降,使得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应下降。 2.资本主义进入大机器生产时代,劳动力对资本的供给在增大。 3.资本相对于劳动力需求的过剩。 存在的意义1.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建立一个庞大的产业后备军,以适应资本主义发展周期性的需要。 2.有利于加重资本家对在职工人的剥削。 3.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人口规律。14.如何理解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答: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积累会引起两个结果:一是财富的积累;二是同时又出现了物产阶级贫困的积累。二者间存在着本质、内在、必然的联系。 资本积累的过程,必然会造成扩大剩余价值的生产的过程,同时必然也是无产阶级贫困积累的过程。 马克思揭示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目的是揭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阶级对抗性质,也指明了无产阶级只有推翻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得到彻底解放。 15.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答: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地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执行三种职能,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产业资本运动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生产剩余价值;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出售,收回预付资本价值和实现剩余价值。 (1)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列存在;(2)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依次转化,在时间上相继进行。16.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它队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答:资本周转是指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 影响因素:1.周转时间的长短或资本周转次数的多少 资本的周转时间,是产业资本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开始,经过资本的循环运动,实现了价值的增殖,然后重新回到原来的资本形式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它包括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资本的周转时间和资本的周转速度成反比关系。 资本周转次数,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资本所经历的周期循环的次数。资本周转次数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关系。。 2.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占的比重大,整个资本的周转速度就慢;相反,流动资本占的比重大,整个资本的周转速度就快。 指导意义:应对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进行区分管理;应设法加快固定资本发周转速度;应加强市场营销理念,节约流通时间。17.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是什么?答:固定资本是指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部分。 流动资本是指投在劳动对象和投在劳动力上的生产资本部分 区别:价值转移方式不同;价值回收方式不同;价值周转时间不同;物质更新方式不同。18.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与不变资产与可变资产的区别?答:依据不同: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划分不变资产与可变资产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值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内容不同:不变资本除了包括固定资本的全部外,还包括流动资本中的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流动资本除了包括可变资本外,还包括不变资本中的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 目的不同: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目的是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从而对生产的剩余价值数量的不同影响;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目的是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及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程度。19.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条件?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答:简单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 条件是: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即I(v+m)=Ⅱc。这个条件表明两大部类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必须等于两大部类所消耗的不变资本价值的总和,即I(c+v+m)=Ic+Ⅱc,。这个条件表明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生产与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第二部类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必须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即Ⅱ(c+v+m)=I(v+m)十Ⅱ(v+m)。这个条件表明整个社会的消费资料生产与两大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指导意义: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当前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关系;维持原有的生产资料水平和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20.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的内容?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答:扩大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扩大的再生产。 实现条件:I(I(v+△v+m/x)=II(c+△c),反映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在积累和生产规模上是互相依赖制约的,I部类生产决定着II部类的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II部类生产也制约着I部类的积累规模。 I(c+v+m)=I(c+△c)+II(c+△c),反映了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I部类的生产资料不仅能补偿两大部类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而且还要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资本的需求。 II(c+v+m)=I(v+△v+m/x)+II(v+△v+m/x)反映了扩大再生产条件下消费资料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I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必须同两大部类原有的工人,追加的工人和资本家个人消费之间保持平衡。 指导意义: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必须同时积累;需要保持各种比例关系;社会总产品的物质构成要以扩大再生产的价值构成平衡适应。21.成本价格出现的意义?答:成本价格是生产商品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价值之和 意义:成本价格形成后,商品价值就转化为成本价格+剩余价值,掩盖了c+v的区别从而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对资本家经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资本家经营企业盈亏的分界线;决定着资本家竞争的成败22.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关系?答:剩余价值:由劳动者创造的超过劳动了价值的那部分价值,体现了剥削关系。 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叫利润。 联系:量上相等;m是p的本质,p是m的转化形式 区别:剩余价值是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揭示了剥削关系;利润是相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掩盖了剥削关系。23.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答:剩余价值率m′=m/v,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 联系: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本质,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区别:剩余价值率量上大于利润率;体现形式不同剩余价值率揭示了剥削程度,利润率掩盖了剥削程度。24.影响利润率的因素?答: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 因素:一、剩余价值率,预付总资本和资本有机构成已定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率同利润率成正比。 二、资本有机构成,它与利润率成反方向变动。 三、资本周转速度,速度越快利润率越高。 四、不变资本的节省,不变资本越节省利润率越高。 五、不变资本要素价格的变动和经营管理水平也会对利润率的高低产生重大影响。25.生产价格是怎样形成的?平均利润是怎样形成的?马克思的生产价格和平均利润理论有何重要意义?答:生产价格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形成:各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利润率;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各部门资本家必然展开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部门见的竞争;通过资本转移是各部门利润率趋向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全部剩余价值总量个社会预付资本总量的比,其变化由部门利润率和社会总资本在部门中分配的比例决定;一定量的资本按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就是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一定量的资本按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形成:平均利润是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资本家在竞争和资本可以自由转移条件下形成的;各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利润率,而等量资本又会追加等量利润;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各部门资本家必然展开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部门见的竞争;通过资本转移是各部门利润率趋向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全部剩余价值总量个社会预付资本总量的比,其变化由部门利润率和社会总资本在部门中分配的比例决定。意义:从理论上科学的解决了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要获得等量利润在形式上的矛盾,使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并为利息和地租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揭示了雇佣工人不仅受雇佣他的资本家剥削,而且受整个资产阶级的剥削。无产阶级要摆脱剥削和压迫,就必须联合,反对整个资产阶级,消灭资本主义制度26.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地租的实质分别是什么?答:商业利润是产业资本家因为商业资本替代产业资本完成了商品资本的职能而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是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它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并剥削包括商业职工在内的雇佣工人的关系。 借贷利息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它的本质是借贷资本家通过借贷关系从职能资本家那里瓜分到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都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是农业资本家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资,体现大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关系。27.利息率是怎样确定的?答:利息率是一定时间内利息量和借贷资本量的比率,简称利率。 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且不为零,不能等于更不能超过平均利润率。 影响因素:平均利润率的高低;资本市场的资本供求状况。28.极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和源泉有何异同?答:级差地租,是指与土地优劣程度不同相联系而缴纳的有等级差别的地租。它实际上是由于优等地和中等地生产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由劣等地生产条件所决定的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而形成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产生的条件是土地优劣程度的不同,源泉是农业工人在生产中耗费的剩余劳动。绝对地租,是指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因而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它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以上的那部分超额利润。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对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源泉是农业工人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29.垄断的形成?垄断组织有哪些?答: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而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高度必然产生垄断。垄断组织是指垄断了某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的商品生产和销售,并按照一定的组织形式结合起来的大型资本主义企业或企业联合。组织形式:卡特尔,即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的一些大型垄断企业之间通过协议形成的,在生产或流通的某个或某些环节实行垄断的组织形式;辛迪加,即把一些在法律上和生产上还是独立的大垄断企业在流通环节上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的组织形式;托拉斯,即垄断了某种商品生产和经营全过程的独立的大型垄断企业;康采恩,即以一两个特大型垄断企业为核心,联合了各方面各领域一大批企业所形成的超大型垄断集团。20世纪后半叶,垄断组织的主要特征是混合联合企业的兴起(混合联合公司)。30.垄断利润及其来源?垄断价格是否违背了价值规律?答:垄断组织凭借垄断地位所获取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是垄断利润。来源:1.垄断企业内部职工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2.垄断资本对国外人民的剥削和掠夺。 3.垄断组织以低卖高卖的方式占有非垄断企业所得到的一部分利润。 4.垄断资本家利用控制的国家机器,对国民收入做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以增加利润。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为了获得高额利润,凭借垄断地位而制定的一种价格。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垄断利润不违背:垄断价格的确定不能完全脱离商品价值,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垄断价格不能增加商品价值总量;,利润来源仍为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劳动着创造的价值。31.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垄断时期的特点?答:垄断从自由竞争中产生,是自由竞争的对立物,垄断限制了自由竞争 垄断时期的竞争主要包括: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竞争的特点:① 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垄断利润;② 竞争的手段更加多样化;③ 竞争的规模和范围扩大;④ 竞争的程度和后果更加严重。3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形式、实质?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国有垄断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国有企业;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和国私合营企业;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再生产中的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是垄断资本主义,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它和垄断资本想结合惊醒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保证垄断资本阶级获得更高的垄断利润;采取各种措施调节经济,调节各阶级和阶层利益关系以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转和制度的生存。

其中,第一本的框架结构有所创新,提炼了一个“一般原理”部分,后两部分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分开论述。第二本的结构比较传统,但内容与第一本并无太大的差别。 有很多同学不知道该看哪两本书,这里给出一个建议:以其中一本为主,兼看另一本。两本投入同样时间势必会占去许多时间,这里推荐大家重点看第一本,兼看第二本。 第二、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复习。这块内容基本上可以看做是《资本论》第一、二、三卷部分内容的缩写,映着浓厚的苏式教科书的影子。在复习这部分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把握术语体系。现在考试虽然不考名词解释,但是,关键术语的概念一定要牢牢把握,这是准确答题的基础。诸如商品、货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资本循环、资本周转、资本有机构成等概念,一定要烂熟于心。在回答题目的时候,一定要阐述题中出现的关键概念,答题方能完整。 二、熟悉理论体系。很多人看这部分内容,越看越糊涂。由于概念术语众多,且抽象程度较高,因此不好把握。这里建议大家按照《资本论》第一卷中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资本积累/循环/周转这个脉络来复习,此外,《资本论》第三卷中的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率、生产价格、垄断与竞争等概念也是政治经济学教材的重要内容,复习时也要把剩余价值分割、平均化这块内容吃透。 三、对照真题,做好笔记。在看过一遍书,熟悉了术语和理论体系之后,一定要做一份笔记,把知识点梳理一遍。此外再比照真题,把历年考过的知识点标注出来。大家会发现,有些知识点是常考的,在往年试题中一再出现。对这样的知识点,一定要记牢。 第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复习。这块内容在课本中也占据着很大的比重,不过当大家看过真题之后就会发现,其实往年试题中涉及的这一部分并不是很多,大多都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等。在复习这部分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看书把握重点。有同学反映这部分内容庞杂,不好记忆。其实当大家研读真题后,发现考点其实比较集中,诸如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等方面的内容较少涉及。因此在复习书本部分时要重点提出,关键内容诸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牢牢把握。 二、关注时政热点。在近三年的试题中,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就考了两年。可见,党的最新提法、最新文献是社会主义部分的考察重点,大家在今年考研时,要关注十七大、十七届中央全会的最新提法和精神。不过,同时也要注意,这部分考察并不是漫无目的的,它会和课本内容,如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制度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政治经济学包括“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其复习方法不尽相同,复习时要注意加以区分。 在经济学综合试卷中,共有三道政经试题,两道为简答题,一道为论述题,其中论述题都是考察“社会主义部分”。在做题的时候,务必注意内容丰富、层次分明。语焉不详、逻辑凌乱乃是大

政治经济学自学考试重点笔记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基本内容」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有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是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上的辩证方法。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变化过程,从而揭示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本质及其发展运动的本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就是要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变革,看作是一种客观的、必然的历史过程。 科学的抽象法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的统一,它是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进行的。运用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经济,要求在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时,必须充分占有材料,详细分析具体对象,暂时舍去与本质规定无关的方面,从表象中揭示出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把握经济运行的规律。从抽象到具体,用本质来说明现象的叙述方法,是运用通过研究得出的经济关系的本质和规律,通过经济范畴进行理论叙述的,但这种叙述不是对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作简单的描述,而是对它进行深刻的和科学的说明。 逻辑方法,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按照经济范畴的逻辑关系,从比较简单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逐步上升到比较复杂的具体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阐明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逻辑发展进程。历史方法,则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时,按照它的历史发展的真实进程来把握其规律。要坚持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统一,即运用历史方法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时,必须排除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偶然现象和因素,以及各种曲折过程,从复杂的、曲折的历史材料中,揭示出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性,逻辑的进程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又是不一致的,在二者不一致时,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要服从于逻辑进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还必须借鉴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政治经济学在研究某些社会经济现象的量的规定和变化时,要借助于数学方法。还可以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揭示出系统内部构成要素的状况,以及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此外,在考察市场经济及其运行,研究国家如何进行宏观调控时,可以运用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协同论和耗散结构论等新的方法论。也可以借鉴和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些方法,例如实证分析、均衡分析、边际分析等方法,以及总量与个量分析方法,静态、动态分析方法等等。但是,对现代科学和西方经济学中某些方法的运用和借鉴,只是作为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的补充。 2.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也是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所必需的理论科学。⑴它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强大武器。⑵它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基础。⑶它是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它有利于完整和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提高识别是非真伪的能力和自党性,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新问题,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抵制庸俗经济学和错误思潮的科学理论和思想武器。 「重点难点分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一个总称,包括了多种方法。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是根本方法。这一方法在运用中,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来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所包含的矛盾,揭示矛盾双方所处的状态,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和途径;运用量变质变规律来分析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局部的量变积累到何种程度,才能达到以及如何达到质的变化,并对经济过程的发展产生什么样根本的影响;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来揭示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要遵循生产力标准对一定社会经济制度及其变革作出评价。 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都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的具体运用,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的指导下进行的。而对现代科学和西方经济学的数学方法、系统分析方法,以及实证方法、均衡方法、边际分析方法的运用,则是根本方法运用的一种补充。 答疑库表 关键词 研究对象生产关系 章节 1.2 知识点 研究对象 问题描述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问题附图 问题附图类型 问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⑴物质资料的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因为人们要生存和发展,首先要有用于吃、穿、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资料,而这些生活资料是需要通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的;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政治、文化、科技、教育、艺术等活动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⑵人们在一定的社会中结合起来生产,所形成的社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因为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不仅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和人的关系,而且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从根本上决定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是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还涉及到对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研究。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是以一定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为前提的。因为生产关系总是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辨证关系决定了政治经济学必须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同样,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辨证关系也决定了政治经济学必须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 答案附图 答案附图类型 课堂练习 (一) 单项选择 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主要的标志是()。 A.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 B.生产资料 C.科学技术 D.生产工具 2.生产力的主体和在生产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科学技术B.劳动者 C.劳动资料D.生产工具 3.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C.人们的相互关系 D.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二)多项选择 ⒈物质资料的生产是()。 A.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明()。 A.它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 B.它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发生作用 C.人们可以消灭和改造经济规律 D.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E.人们必须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A.为各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 B.阶级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C.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D.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 E.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 (三)简答题 ⒈简述社会生产力的构成。 ⒉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⒊为什么说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⒋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四)论述题 ⒈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⒉试述经济规律的特点。 ⒊怎样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⒋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答案 (一)单项选择 1.D 2.B 3.A (二)多项选择 1.A B D 2.A B D E 3.B C D E (三)简答题 ⒈答:社会生产力是指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理解社会生产力的构成必须从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两方面进行。 ⑴人的因素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科学知识的劳动者。尽管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生产力的内容也日益丰富,但是,在生产力要素中,劳动者始终是生产的主体,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⑵物的因素是指生产资料,即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劳动资料中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最主要的标志,也是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劳动对象的数量和质量也是决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 ⒉答:科学技术之所以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因为:⑴生产力的构成要素都与一定的科学技术有密切的联系。生产力主要是由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与生产资料构成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以后,会对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素质发生巨大的影响,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在:第一,劳动者掌握了科学技术,生产技术水平会得到提高;第二,会促进劳动对象质量的提高和数量品种的增加;第三,会引起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第四,会导致生产过程中生产管理、工艺流程等方面发生变革。⑵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会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从而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也就是说,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者,使用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就能够大大增强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⒊答:⑴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⑵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处于重要地位。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社会生产的前提,决定着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决定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交换、消费的形式和方式,从而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⒋答:⑴物质资料的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生产是以一定关系结合起来的人们改造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分配包括生产资料的分配和生活资料的分配;交换包括人们在生产中产生各种活动和能力的交换,以及一般产品和商品的交换;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⑵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是紧密联系、互相作用的。其中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反过来,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起反作用。生产决定消费是指生产为消费提供材料,并决定着消费的方式和结构,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是指消费使生产得以最后完成,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并创造新的需求,成为生产发展的动力,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生产决定分配是指分配的对象只能是生产的成果,分配的方式和性质都取决于生产的方式和性质,生产决定交换是指生产中的分工决定了交换,交换的对象是生产的成果,交换的水平、结构和性质都是由生产决定的;分配和交换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当自身适合生产的发展时会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四)论述题 ⒈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方面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政治经济学不能脱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这是因为: 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矛盾统一体。在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总是处于从适合到不适合,经过生产关系的变革,再到新的基础上的适合的运动过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矛盾。⑵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中占主体地位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形成的、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构成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⑶政治经济学不是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而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的。 ⒉答:经济规律与自然界物质运动的规律相比,共同之处在于具有客观性;但是,经济规律又有其特点: ⑴自然界物质运动的规律是离开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并发生作用的,而经济规律则是同人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是人们从事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的内在必然性。⑵自然界物质运动的规律大多是长久存在并发生作用的,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则只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存在并发生作用。当经济规律赖以产生并发生作用的经济条件消失时,经济规律也会随之消失。⑶在自然科学中,对自然界运动规律的认识和利用一般是比较顺利的,当然,对自然界运动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如果触犯了某个阶级的利益,就会遭到这个阶级的反抗;而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利用直接涉及人与人的关系,直接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因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是有阶级背景的,不同阶级对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的程度和态度是不同的。 ⒊答:⑴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⑵这一规律的基本内容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归根到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这就是说:第一,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第二,新的生产关系只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建立;第三,运动过程表现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从适合到不适合,经过生产关系的变革,再到新的基础上的适合。⑶这一规律在任何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并发生作用。它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决定着一种旧的生产关系向另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过渡;决定着同一社会形态内部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⑷正确认识和掌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客观依据。 ⒋答: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就表现为阶级关系。由于人们的阶级地位不同、经济利益关系不同,因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也就不同。不同的阶级不可能有统一的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有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小资产阶级有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科学性。政治经济学有无科学性,取决于它能否反映经济关系的本质和揭示客观经济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中必然产生的各种矛盾,并从趋于瓦解的资本主义运动形式中发现了能够消除这些矛盾的力量和因素,因而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真理性。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代表的无产阶级的利益,与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所指引的方向是一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能够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去探索、认识和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是怎样的? 答:(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发展中国家纷纷独立,成为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但在经济上它们依然未能完全独立,未能完全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剥削和控制。它们仍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廉价原料基地、高价工业品销售市场和理想的投资场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新殖民主义的种种方式,继续在经济上统治着世界。 (2)造成这种差距、形成现在这种不合理的世界经济格局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经济的统治。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建立新的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则顽固地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极力维护有利于自已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这就形成了尖锐的“南北关系”问题。说到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实质,仍然是一种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为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虽然斗争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但历史终将向前发展,正义的事业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12.发展中国家有何经济特征? 答: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的情况虽然有很大差异,但都有如下一些经济特征: (1)生产力水平低、科技教育落后。 (2)经济结构的二元性,即现代经济成分和传统经济成分共存。 (3)从生产关系上看,这些国家的经济成分比较复杂,既有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又有或多或少的保留前资本主义经济成分。 (4)经济发展的依附性。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科学技术落后,在已形成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被动地位,在发展过程中很大程度上要依附于发达国家。 13.新殖民主义的手段有哪些? 答: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新殖民主义的种种方式,继续在经济上统治着世界,它们的一些主要手段是: (1)通过直接投资,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各产业部门的渗透,极力维持旧的国际分工,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结构上保持对它们的依附性。 (2)通过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垄断,在技术转让中实行种种限制,以保持发展中国家对自己技术方面的依附关系。 (3)通过对世界市场和产品价格的垄断,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不等价交换,从中剥削、掠夺,并使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上依附于发达国家。 (4)通过对国际货币和金融的垄断,并借助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保持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在金融方面的依附关系。 这些新殖民主义的做法,在经济上对发展中国家继续进行剥削、掠夺和控制,造成了今日的富国越富、穷国越穷的局面。 14.什么是新殖民主义? 答:(1)新殖民主义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过去的殖民地和附属国纷纷独立,成为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帝国主义的老殖民主义体系分崩瓦解。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由旧殖民主义转为新殖民主义。所谓新殖民主义,一般地说,不是采取赤**的军事侵略和武装占领来剥削、掠夺和奴役殖民地的方式,而是采取比较缓和与隐蔽的方式,打着所谓“援助”的旗号实现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与控制。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帝国主义的扩张主义和霸权主义本性已经改变,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的狂轰滥炸、赤**妁军事侵略就是证明。 (2)新殖民主义的一般手法。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新殖民主义的主要手法是:第一,通过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部门进行渗透,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结构上依附于发达国家。第二,通过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垄断,使发展中国家在抹术上依附于发达国家。第三,通过对世界市场和产品价格的垄断:使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上依附于发达国家。第四,通过对国际货币和金融的垄断,使发展中国家在金融方面依附于发达国家。 (3)新殖民主义的后果是,造成今日世界上富国越富、穷国越穷的局面。 1.为什么垄断资本会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 答:垄断资本之所以在一定时候和一定情况下会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其具体原因有两个: (1)为了维持垄断价格。当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采用,使垄断价格难以维持时,就会人为地阻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 (2)避免无形损耗的损失。当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采用,使原有的机器设备发生无形损耗时,为了避免无形损耗所造成的损失,就会人为地阻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 2.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为什么技术进步的动因减弱了? 答: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技术进步的动因之所以减弱了,关键在于垄断资本能够依靠其垄断地位和实力取得高额垄断利润。 (1)垄断资本可以依靠其垄断地位,垄断生产和销售,规定垄断价格从而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2)垄断资本可以依靠其垄断地位和实力,在竞争中击败对手,从而减弱了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成本来提高竞争力的积极性。 3.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答: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具有双重作用: (1)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垄断制作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一种具体形式,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发展的结果;因而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时期内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龙展,乃至迅速的发展。 (2)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这种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垄断统治使食利者阶层扩大和食利国形成。第二,垄断统治引起多种危机交织并存。第三,垄断资本强化政治统治和推行改良主义。 4.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答: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它的历史作用有二重性;第一,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的发展,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第二,使经济发展出现停滞趋势,并使垄断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被掩盖和积累起来,由此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带来多方面的影响,表现为: (1)食利者阶层扩大和食利国形成,表现出垄断资本主义的寄生性。 (2)多种危机交织并存。经济危机、财政危机、货币信用危机交织并存和相互影响,社会生活的危机也在进一步加深。 (3)垄断资本强化政治统治和推行改良主义。同时又极力推行各种“福利政策”,借以缓和劳资矛盾。 5.怎样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推行的社会福利政策“和”资本民主化“? 答:(1)垄断资产阶级通过积极推行福利政策来缓解阶级矛盾。实际上,多项社会福利的支出,归根结底还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的一部分,它并没有减轻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受剥削的程度,却起到了蒙骗广大劳动人民的作用。 (2)垄断资产阶级还打着“资本民主化”和“人民资本主义”的旗号,发放小额股票,鼓励工人购买股票,以此宣扬人人都是有产者,人人都是企业的主人。实际上,工人手中持有少量股票并不意味着工人掌握了生产资料所有权,也没有改变工人雇佣劳动者的地位。企业大权仍由掌握股票控制额的大资本家把持。无论从全社会角度看,还是从企业内部看,垄断资产阶级都占据着统治地位。 6.垄断的统治为什么会造成多种危机交织并存? 答:多种危机交织并存的根源在于垄断本身。 (1)垄断导致经济危机频繁爆发。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从而必然导致经济危机更加深重,频繁爆发。 (2)垄断导致财政、货币危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降低失业率,每当经济不景气时便采取刺激经济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就大大增加了政府开支,导致大量财政赤字。为弥补财政赤字,又大量发行公债,增发纸币。其结果是引起财政危机和货币信用危机。 (3)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主要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个别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但多数国家仍处于低增长、高失业的境地。 7.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扬弃有哪些形式? 答:(1)19世纪后期股份公司的出现和股份资本的发展,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私人资本转化为股份公司的联合资本。这种联合资本已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的内部调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第一次自我扬弃。来 (2)随着19世纪后期新科技革命的出现,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从而促使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垄断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继股份公司产生之后的又一次自我扬弃。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迅速发展,是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生产社会化程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的又一次较大的调整。 (4)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联盟得到很大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在继续进行自我调整。 8.简述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答: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正像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一样,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资本主义初期;其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社会化程度得到很大的提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虽然资产阶级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范围内调整这种生产关系,这种调整对生产力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终究不能解决社会化的生产力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作用,必然要求以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自考重点笔记

1. 简述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答:①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获取必需的物质资料的社会经济活动。 ②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为: 第一,人类要生存就需要有食物、衣服、住房等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这些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 第二,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从事其他各种社会活动的先决条件。 2.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①社会生产力就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在生产过程中征服和改造自然界创造物质资料的能力。 ②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由于科学技术日益广泛和深入地渗透到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中,引起它们素质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越是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管理,就越能提高生产力的水平,可见,科技包括在生产力之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3.简述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特点。 答:①经济规律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②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第一、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第二,经济规律的作用都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但人们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 ③经济规律的特点: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的,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具有阶级背景。 ④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第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共有的经济规律:第二,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第三,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4.什么是商品,商品的价值是什么决定的? 答: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②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有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区别。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③商品的价值量会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5.货币是作样产生的,它的本质是什么,有哪些职能? 答:①货币萌发于最早的偶然交换中,随着生产的发展,简单价值形式发展为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货币的本质就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社会经济关系。 ③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6.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是怎样的? 答:①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来进行。②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③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 a.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地分配; b.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促进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7.什么是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答:①G-W-G‘这个公式适用于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所以它表现为资本的总公式。 ②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它与价值规律的矛盾,因为无论是G-W,还是W-G都应等价,而不能增殖,但资本总公式呈现出来的现象是经过流通过程,价值增殖了。 ③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因为劳动力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它能创造比其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8.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出来的? 答:①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②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③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生产M.劳动者以其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并转移旧价值到新产品中,同时,他的抽象劳动则凝结到产品中形成了新价值。所以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④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制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部分,体现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9.简述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联系和区别。 答:①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时,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②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其源泉也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③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资本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中实现的。个别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结果使所有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所以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 10.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看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新特征。 答:①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②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第一,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即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第二,不仅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而且全部资本归根到底都是工人创造的。第三,工人的个人消费是属于资产阶级的,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条件。 ③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11.资本积累的实质是什么,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地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②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a.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c.所有资本的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d.预付资本的大小。 12.产业资本顺利循环的条件是什么? 答:①产业资本的循环,必须经历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②产业资本循环是一个连续不继的运动过程,产业资本循环是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形式的统一。 ③产业资本运动要不断进行,必须作到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和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相结合。并存性和继起性是互相联系的互为条件的。 1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答:①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产品。由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三部分组成;从实物形式上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 ②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第I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II部类的不变资本。即I(V+M)=IIC.由此基本实现条件可引申出另两个实现条件:I(C+V+M)=IC+IIC,II(C+V+M)=I(V+M)+II(V+M)。 14.怎样理解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 答:①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指第I部类生产比第II 部类生产增长得快的现象。其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 ②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因: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剩余价值追加资本中,转化为不变资本比重越发增大,可变资本比重越南来越小。因而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比对消费资料需求的增长更快。 ③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并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生产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孤立片面地增长。 15.剩余价值是怎样转化为利润的? 答:①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的价值包括生产商品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其中C和V对资本家来说,就是他的生产成本。商品价值中的C+V之所以独立为生产成本,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的性质决定的。 ②生产成本范畴产生后剩余价值不再是可变资本的增殖,而表现为生产成本以上一个增加额,即所费资本的增加额。并进而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这样,它就转化为利润。 ③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和内容,利润只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大题胡扯,扯得越光明正大言之有理越好。前提是你把课本理解了。选择要背,反正闲得时候看看财经频道有些帮助。推荐你多看这方面书,扩展知识面。自然就会了。政治源于生活( ﹁ ﹁ )但重点是课本……

百度搜索一下“湖南考友论坛”,在自考专区里面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音频课件,历年试题,讲义。如果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加我百度HI。最后祝你考试顺利,工作顺利。

燕园教育的选择都背了,大题至少看题能忽悠出来,就过了公共课都这么干没错!

  •   索引序列
  •   政治经济学自学考试重点笔记图片
  •   政治经济学自考重点笔记
  •   自考政治经济学重点笔记
  •   政治经济学自学考试重点笔记
  •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自考重点笔记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