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成人自考本科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成人自考本科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成人自考本科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学前教育成人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幼儿情感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的幼儿园教育愈来愈受到家长们的重视。可是,由于人们认识的片面性,很多家长普遍存在重智轻德、倚技弱情的错误观点。于是就有幼儿情感教育的思考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的幼儿园教育愈来愈受到家长们的重视。可是,由于人们认识的片面性,很多家长普遍存在重智轻德、倚技弱情的错误观点。于是就有了很多不负责任的幼儿园为了追求利益和迎合家长口味,在教育过程中随意进行珠心算、早期识字及双语等违背幼儿发展规律的教育活动,造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超前教育现象严重存在。幼儿教育最根本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身心健全的人,培养具有良好情感素质的人。所以,我们必须对这种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转变观念,注重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我们的幼儿教育才是负责任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从而可以看出,情感教育是首位的。国家教育部在世纪之交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程,也将学生的情感目标放在了综合评价的第一位,从此更不难看出情感培养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占据的主导地位。可综观当前幼儿园的教育现状,可以发现,在教育过程中与现代儿童观、教育观背道而驰,重智轻德、倚技弱情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如果这些做法长期坚持下去,势必会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当前幼儿情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家长对情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近年来,虽然幼儿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社会上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幼儿教育存在错误的理解和认识,特别在很多中小城市,家长仍旧过多的注重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早早的把孩子送到各种辅导班,对孩子进行着知识的灌输,以为自己的孩子在学前就能认几千个字,能算加减法,英语说得朗朗上口就是聪明有为的表现。如果与这些家长沟通一下便不难发觉,家长都有一套自以为颇有道理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父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上不了好中学、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怕别人都学,自己的孩子不学就落后;怕社会竞争激烈,孩子长大后没有立足之地等等。望子成龙乃人之常情,我们也都可以理解,但是以孩子认多少字、会算多少加减法、会多少英语单词为荣耀的做法我们却着实不能认同。幼儿教育应该适当,应该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这样把超出孩子接受能力的知识强加给他们,剥夺他们快乐的童年,真的就能塑造一个我们想要的人才吗?2、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超前教育现象严重存在不可置否,我国幼儿情感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是,幼儿园在情感教育的具体开展上仍然存在很多压力和问题,最主要的,便是幼儿园为迎合家长口味或进行市场炒作,随意进行的珠心算、早期识字及双语等违背幼儿发展规律的教育活动。如今走在大街上,我们经常能看到带有“双语”、“艺术”、“实验”等字样的幼儿园招牌,仿佛见证了当前幼儿园的高水平办学和超前的质量意识。然而,如果我们能蹲下来问一问那里的孩子:“你快乐吗?”得出的结果往往令我们心痛。这些幼儿园的超前教育,也许能教会孩子唱歌、跳舞、画画,也许能使孩子们学会不少知识和技能,但他们却无法给孩子们良好的习惯、感知美的眼睛、充满爱的心灵以及快乐的心态。已有调查显示,接受过“超前教育”的幼儿因为在入小学前就掌握了小学的知识,造成他们对小学的重复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时老师讲的课根本听不进去,常常开小差、做小动作。这些不良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对其以后的学习和将来的发展肯定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学前教育首先注重的应该是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其社会适应力。当前这些幼儿园忽视孩子情感、社会性以及长远发展的做法,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3、幼儿园开展情感教育的效果参差不齐 对于负责任的幼儿园来说,对幼儿的情感教育始终是实施贯彻的教育理念,但教育的效果却是参差不齐,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肯定有幼儿年龄小、认知有限、不容易理解接受的因素,但更多的应该是教师自身的差距。强调情感教育,必然要提高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因为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幼儿情感发展的直接因素。幼儿的情感不仅脆弱,而且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本身必须有积极健康的情感,并且懂得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然而目前教师的状况却不能令人满意。 曾有研究对部分幼儿园的教师作了这样一次专项调查,要求教师对实例进行分析。提供的实例是:某幼儿园小班的一位家长向带班教师反映说,孩子在幼儿园吃饭(午餐)没吃饱。教师听到反映后不高兴,便在以后进餐时故意给这个孩子盛超过其饭量的饭菜,并要求孩子必须吃完,请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调查结果一致认为这位教师的行为是错误的,在说明其错误时包含有这样几种观点:①使幼儿消化不良,影响幼儿身体健康;②影响情绪,使幼儿对教师或幼儿园产生逆反心理;③产生不良社会效果,影响幼儿园声誉;④影响教师的自身形象和发展前途等。上述不良后果提出的人数顺序是:①③②④。从强调早期情感教育这一高度出发,这个分析排列的顺序是欠妥的,它反映了目前教师在加强情感教育这一问题上存在的差距。首先是教师缺乏情感教育意识。由于教师没有把情感教育提到应有的高度给予重视,因而在对实例中教师错误行为的分析时,便更多看重对生理上的直接影响,而忽略了错误行为给幼儿情感上造成的伤害。其次是缺乏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不了解早期情感教育的特点,因而忽略了日常生活活动在情感教育中的作用。最后还反映出教师本身情感素质较差。实例中的孩子由吃不饱到吃不了这是一种明显的变化,如果说前者是教师无意的,那么后者则是教师存心的,这是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而这一点在调查分析中没有反映出来。在实际观察中,我们身边也可以发现有实例中类似的情况。例如家长反映孩子在幼儿园不常喝水,于是在个别教师中就会出现给孩子倒满一大杯水,“让你喝个够”的现象,结果是孩子受委屈。上述问题既反映在调查中,也反映在实际工作中,这样肯定不利于幼儿园情感教育的实施,即使勉强在开展,效果也可想而知。 二、转变观念,注重幼儿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主要是育人之情的教育。幼儿期是健康情感的奠基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发展幼儿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社会行为,对于提高其社会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充分理解了情感教育的意义以后,要改变目前情感教育中出现的这种种现状,最根本的解决途径就是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一)教师的挚爱和真诚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基础 高尔基说:“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爱学生是教师之本,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因此,可以说,无论教育水平多高、教育理论多深的幼儿教师,都不可能离开这一个“爱”字而孤身试教。尤其是对于小班的幼儿,由于他们年龄小,认知有限,对成人的依赖更加强烈,离开父母和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幼儿园时,内心都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表现为恐惧、哭闹等排斥现象。这时,老师就成了他们唯一的依靠,能够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幼儿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尽管他们可能不会作更多的分析,但是却能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程度。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将直接影响他们对幼儿园的情感体验。因此,热爱幼儿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基础,教师要先去温暖孩子的心田,打动他们幼小的心灵,引导孩子的情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然后才能要求他们学会去关爱别人。 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首先从认识、情感、行为等方面走进孩子的心灵,分析他们的语言行动,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爱就是用心灵去体会别人最细微的精神需要”。如:孩子刚入园时,老师面带微笑地去迎接、拥抱每一个孩子,并主动向孩子们问好,当班里小朋友因病请假时,主动打电话或家访了解其病情……这些生活中看似可有可无、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幼儿最直接的心理需要。但是,爱绝不等于溺爱、迁就和纵容。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爱”、有“度”,绝不能感情用事,失去理智,或者忽松忽紧,要前后一贯,始终如一。这样才能培养孩子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使孩子的情感朝着稳定的方向发展。 (二)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刚刚迈出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生活来到陌生的幼儿园环境,要适应陌生的同伴和老师以及具有约束力的集体生活,这些对于任性、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3岁左右的孩子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对幼儿进行育人之情的情感教育,必须首先让幼儿明辨是非,培养孩子善良的意识,知道如何做是对的?如何做是错的?为什么?在提出教育要求的同时要让幼儿懂得这样做的好处,即对于幼儿的积极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肯定评价,哪怕是极其微弱的闪光点,而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则要及时地批评纠正。以求通过这样的正负强化,让幼儿逐渐形成是非标准,增强战胜缺点的信心和勇气,促使幼儿的道德认识转化为行动,逐渐学会懂得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同情别人,最终生成健康的情感,形成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三)利用各种生活资源随机向幼儿渗透情感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可见,生活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途径。作为幼儿学习的引领者,教师要学会观察幼儿的需要,切实根据孩子的需要,在生活中选取活动资源,从生活中创编教育活动,引导孩子的情感积极、健康的发展。 具体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一方面,在情感目标思想指导下,举办一些以情感教育为目的的日常常规性活动,进行有计划的培养。例如:举办幼儿自愿报名,主动参与的“小百灵”歌唱表演活动以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和自我肯定意识;定时开启共同探索的“小问号”信箱活动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等等。另一方面可结合偶发事件,加强情感的随机培养。比如:刚入园时大部分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比较差,但其中有个别能力强一点的幼儿主动帮助了能力弱的幼儿穿脱衣服,扣纽扣、系鞋带;游戏时有幼儿将玩具或头饰主动让给了别人;有的幼儿偶尔说出了一些礼貌的话语等等,抓住这些事例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便是最好的随即培养。而对于那些抢别人东西,动辄打骂的孩子则随时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以使幼儿养成明辨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孩子的心灵。另外,节日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利用“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让幼儿通过绘画、歌曲、游戏等活动,送上祝福来表达幼儿热爱和感恩的情感;还可以鼓励幼儿帮助父母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收拾玩具、摆放碗筷、扫地、洗碗等,培养幼儿以自己能做到的任何方式去关心他人的情感。 (四)巧用多种趣味形式激发幼儿情感共鸣 学前期的儿童在认识上具有具体形象化的特点,他们的认识活动对行动具有直接依赖性,只能理解具体的事情,不会作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作直接推理,不会进行逻辑推理。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种趣味形式,生动、形象的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 1、利用童话故事培养幼儿的情感。幼儿时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喜欢拟人,把小猫、小狗甚至小瓶子、小凳子等都想象成“人”;二是“真假不分”,对虚幻与真实缺乏分析。这两个特点正是童话故事中经常出现的。另外,童话故事还有口语多,篇幅小,角色少,主题简单明了,好坏分明,易于幼儿接受和模仿的特点,所以学前期的孩子总是特别喜欢听童话故事。在听故事时,故事中的情景、角色会在他们的头脑中栩栩如生,此时幼儿的情感也最鲜明,对一些遭遇到不幸的人物和小动物,容易产生同情心。因此,我们若能注意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心理特点的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他们听,利用童话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去打动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什么是勤劳,什么是懒惰,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应该学什么,不应该学什么,往往可以收到特殊的教育效果。记得,有一次我给我们班小朋友讲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到第二天早上区域活动时,我就看到我们班的琴琴小朋友一直在画各种各样的火柴,于是我就问她,“你画这么多火柴干嘛”?她说:“我要画好多好多的火柴,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她永远也用不完”!看着她那稚嫩的小脸上露出的坚定的表情,我感动地说:“好!老师也帮你画。”其实,像这样的很多童话故事对幼儿善良情感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2、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情感。我国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学前期儿童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他(她)熟悉的周围生活的浓厚兴趣,使游戏成为了他们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所以,游戏也完全可以是学前期情感教育重要的教育手段,通过课上和课间的游戏活动,可以让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发展幼儿的感知、思维和创造等能力,还可以培养幼儿细心、耐心、独立性、坚持性、与伙伴合作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比如:我们用歌表演的形式来演绎《好朋友》,让孩子们相互结伴边唱边给对方梳梳头、扣扣纽扣等等;为《迷路的小花鸭》、《对不起,没关系》等创设友爱情境,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角色,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3、利用电影和动画片中正面而具体的人物形象,影响幼儿。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孩子的世界是模仿的世界。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模仿是他们最初认识世界的手段,也是他们掌握实际生活知识的基本形式。正是在模仿成人的行为过程中,儿童才从“生物人”发展成为“社会人”。因为年龄和认知的关系,他们尤其喜欢模仿电影和动画片中的英雄形象。但由于幼儿的道德观念尚未完全形成,是非判断标准还很模糊,模仿往往还只局限于人物的外部形象,而缺乏对人物所表现的品质和精神的领会与学习。所以,具体操作中,教师首先要给孩子一个正确的行为准则,为幼儿树一个可供模仿的正确榜样。第二,教育者应针对电影、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经常和幼儿一起讨论研究,正确引导幼儿分析人物,不停留于表面情节和人物的直观形象,教育幼儿学习英雄人物的勇敢顽强,憎恨敌人的卑鄙凶残。比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经常给孩子讲雷锋、葫芦娃、孙悟空等英雄人物的故事,观看有关的电影、电视,向幼儿展示他们的事迹,激发孩子向他们学习的愿望,从而学会自觉地关心他人、富有正义感等优秀品质。(五)家园一致是巩固幼儿情感教育成果的重要环节 幼儿良好、成功的情感教育,是知、情、意、行的统一。知是基础,行是关键,习惯是归宿,如何使幼儿的情感认识变为行为进而成为道德习惯,就需要通过巩固这个重要的环节。幼儿绝大多数的时间是和家人一起度过的,家庭环境和家人的态度对幼儿道德认识的巩固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假如儿童在家里没有受到情感教育,他就不可能用心灵认识世界和接受老师的话,他所了解的是他听到和谈到东西的逻辑意义,而情感上、心灵上的潜台词他是不会明白的。”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启蒙教育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只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反之就会事倍功半。但是,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孩子们个个是“小皇帝”、 “小公主”,父母长辈对他们的要求向来是有求必应,说一不二。如何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形成教育共识呢? 1、开展主题活动时,邀请家长一同前来进行亲子活动,将我们的情感教育默默地渗透到家庭,为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地培养和巩固幼儿的情感做好铺垫。 2、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园联系栏”等,向家长宣传关于家庭对幼儿情感形成的重要性,并有选择地介绍一些基本的家教知识,从而使得大部分家长能主动地与教师相互配合,互相探讨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优势,使情感教育真正获得成效。 3、开展家长助教活动。通过教师与家长的直接沟通将我们的情感教育理念渗透给家长,使家长既有机会充分的实践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也使孩子们在了解相关行业知识,了解爸爸妈妈工作辛苦的同时,激发了孩子们热爱劳动者及尊重劳动成果的良好情感。幼儿教育最根本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身心健全的人,培养具有良好情感素质的人。因为这不仅是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文明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只要我们做有心人,用爱作为纽带连接我们和幼儿、家长的关系,多沟通、多协调,注重在共同的教育目标指引下,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心理,肯定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也唯有如此,我们的幼儿教育才是负责任的教育。 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儿童的世界也不完全是一片净土,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压力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可以尽量减少孩子所面临的心理压力,提早察觉孩子是否正承受着心理压力;一旦孩子已经处于压力之中,我们还可以尽量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压力。为了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规范教育行为,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相反则有可能给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使孩子向着不正确的方向发展。 我认为教师在一日活动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以真诚关怀理解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使他们形成安全感。要教育儿童,首先必须理解儿童。我们在与孩子的交往中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教师和孩子的关系,首先是爱的关系,只有透过爱,教师才能以真诚关怀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耐心细致地观察、分析、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接受并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将自己爱的情感传递给幼儿,与幼儿的情感紧紧联系在一起,幼儿就会逐渐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安全感、信任感,进而热爱、信任老师,与老师心心相印,相融无间。教师的爱心应当是理智的爱。由于先天素质和家庭环境的具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有着不同的智能和性格,我们应了解其产生的根源,平等地对他们亲切、关怀,并提出严格的要求。不管孩子们的性格、长相、能力、背景如何,我们都应一视同仁、公平地关爱每个幼儿,把爱撒向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爱的雨露下健康成长。例如,要从生活照料入手,向所有幼儿传递爱的信息,要给安全感受到威胁的幼儿以特殊的关怀,要以冷静、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挑衅和不服从行为等等。师幼之间只有建立了和谐、亲切、友好尊重、充满社会情感的关系,才能使幼儿乐意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指导,敞开心扉地自然表达心理动态和全部智能,并且扩展为良好的同伴关系。 二、用规范的教育行为创设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我们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千万不要把个人的不良情绪带进幼儿园。同时,还要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贯认为正确的做法都应该作深刻的反思,极力避免不经意中使幼儿稚嫩的心灵受到创伤。 三、用积极的评价发展幼儿的自尊感。教师在儿童的心目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都希望教师关注与称赞自己,要求教师关心与重视他。我们要用赞赏的目光期待孩子,不吝惜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注意避免用单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向比较。教师在活动中要随时注意幼儿的表现,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把握教育的时机,引导幼儿快乐积极地活动。教师在与幼儿的接触中,要通过积极的带鼓励性的语言,对幼儿的注视、微笑、点头、肯定性手势以及身体接触,使幼儿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和接纳感,沐浴在温馨和谐的气氛里。

自考毕业论文致谢 一:时光飞逝,两年半的时光转瞬即逝,回想自己这两年半的学习和生活,在想想此刻的自己,两年半以来我身边一直有老师有同学有室友陪伴着,而此刻,安静的宿舍里就剩下我一个在这默默敲击着键盘。相伴的美好时光总是短暂的,你们总不能一直陪伴着我,分离的时刻早晚要到来。谢谢大家在过去的时光里的细心相伴。我要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吴灼亮副教授,他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渊博的专业知识让我受益匪浅。吴老师工作繁忙但也从不忘对我的论文进行细致的指导,为我的研究指明方向,耐心的审阅我的论文,为我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没有吴老师的指导,我的论文不可能顺利完成。在校学习期间,还曾得到许多老师的谆谆教诲和热心帮助,令我不胜感激。无论在专业知识的讲授还是人生的解惑,老师们都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无微不至体贴关心我们的辅导员周经老师,还有负责教务工作辛苦劳累的林芳老师,我们的顺利毕业离不开老师们的无私奉献,我将永远不忘师恩,铭记于心!我还要感谢身边热心善良可爱的同学们,在炎热的暑假,我们为了完成论文并肩作战,有你们在我身边,再棘手的困难都可以顺利解决,再炎热的天气也可以快乐度过,我们一起同甘苦、共患难,互相帮助,关爱彼此,两年半的时间培养了我们深厚的友谊,你们是我奋斗路上最坚强的后盾,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无论我身在何方,他们都用最无私最关切的爱鼓舞着我,家人永远是最温情的存在,他们的支持和包容,促使我健康成长,感谢我的父母辛勤劳动,为我提供好的生活,感恩父母!谢谢所有帮助和支持我的人,也祝愿所有同学们有一个辉煌灿烂的未来!自考毕业论文致谢 二: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便是本科研宄生毕业时节,春梦秋云,聚散皆易。离校曰期己日趋渐进,毕业论文的撰写也随之进入了尾声。两年半的研宄生校园生活即将画上句号,经过两年半的沉淀和积累,我的思想和学识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为以后的工作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忆往昔,在这段人生最后的求学之旅中,心中充满了无尽的谢意。感谢在我求学期间帮助过我,鼓励过我,鞭策过我的人们。首先,我要衷心感谢我的导师赵连阁老师。从开始进入选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都离不开赵老师的悉心指导,赵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对我影响深远,他教会了该如何做人该如何做事。同时也感谢经济学院的王学渊老师对我论文的悉心指导,王老师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学术的严谨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让我受益匪浅。从两位老师身上,我树立了远大的学习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在此,谨向赵老师和王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感谢同门师兄林杰对我论文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感谢我的室友姚志和徐建伟,从遥远的家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是你们和我共同维系着彼此之间兄弟般的感情,维系着寝室那份家的融洽。感谢浙江工商大学2012级经济学院所有的同班同学,学友情深,情同兄弟姐妹。两年半的的风风雨雨,我们一同走过,在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里共同生活,感谢你们给我留下了这段值得珍藏的美好记忆。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在我20年的求学历程里,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是你们辛勤的劳作,无私的付出,为我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我才能顺利完成完成学业,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我少年时最喜欢的诗句。研宄生两年半的生活给我的影响却不能用时间来衡量,这两年半以来,经历过的所有事,所有人,都将是我以后生活回味中的一部分,是我为人处事的指南针。即将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了,这是我人生历程的又一个起点,在这里祝福大学里跟我风雨同舟的朋友们,一路走好,未来总会是绚烂缤纷。

这个不难 最近刚好搞这个专题 你倒是可以 用的,Q我吧!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一段忙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要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毕业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加强早期儿童教育,为每一个儿童创造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机会,正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也必须放眼未来,从新世纪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的新格局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度来思考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以使我国的学前教育真正从教育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关键词:孩子;学前教育;探讨

幼儿教育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幼儿学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在社会,家庭,幼儿园等多方面的互相配合教育下才能达到的特殊工程。

一、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家庭教育是幼儿的第一课程,每个儿童从出生到进入社会,约有百分之六十的时间是家庭度过的,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影响极大,这是因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备着社会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优势,据专家分析,幼儿有如下方面的表现优势:

①天然的早期化;

②巨大的感染性;

③强烈的针对;

④间接的传递性。

如果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很好,这对幼儿早期的成长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反之,就会阻碍儿童的发展和成长,由于幼儿在家里受到父母的第一教育,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性,例如:受过家庭礼貌教育的幼儿来到幼儿园后,他会向老师问好,离开幼儿园时会向老师说谢谢,在智力上,这类幼儿也明显比没受过教育的幼儿强,他们反应敏锐,动作轻快,能完成教师安排下的作业,其质量很好,老师要经常配合幼儿家庭进行教育,帮助纠正其不良的习惯,例如:特别幼儿爱吃零食,老师要结合家庭教育,使家长做到在幼儿上学前,让其能吃好早餐,此外,不要给孩子零花钱,培养其从小注重节俭的习惯。

二、幼儿进行情商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到四、五岁时,脑会长至成人的2/3,其精密的演化是一生中最快的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情感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得到最大发展,6岁以后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一个儿童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燥,猜疑、易怒、悲观,具有破坏性,孤独、焦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对自己不满意等,以后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将很难把握机会,发挥潜力,可以说他这时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在幼儿阶段进行正规系统的情商教育十分必要,这是奠定人生成败的基础。

三、学前教育的方法

(一)善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与成人是两个不同范畴的群体,两者在心理上差异是很大的,只有真正认识这些事实,才能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达到预期目标,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活泼好动;

②好奇好问;

③认识具体形象;

④模仿性强;

⑤无意性大。

针对幼儿以上的心理特征,就不能长时间地让幼儿单纯而枯燥地进行活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热情地,耐心地给予解答,在教育幼儿时,要注意将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生动的东西[比如概念和道理]_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要让幼儿多模仿文明的语言和优良的行为,因此,加强对幼儿文明语言和优良行为教育十分必要,要经常组织幼儿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应尽量考虑幼儿兴趣,要有必要地对其进行教育,才能收到良好成效。

(二)智力开发要科学进行

智力是在外界环境中锻炼的结果,专家认为,它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对于平常人来讲,后天因素的作用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发育与成长大部分是在幼儿阶段进行的,一般可以结合如下几个方面来开放幼儿的智力。

①训练幼儿的动作发展;

②促进幼儿观察力的提高;

③丰富幼儿的语言观念;

④提高幼儿记忆力;

⑤培养幼儿思维能力;

⑥鼓励幼儿的创造力。

专家认为,要为幼儿提供广泛的生活经验和内容,让幼儿的智力在吸收了形式多样的生活经验后得到发展,例如:在语言传授中,可结合礼貌进行,可让幼儿学习“我爱祖国,又爱人民”,“我爱爸爸,有爱妈妈”这样既学会了语言,又培养了个性和思想感情,为了提高对幼儿的直观教学,可以配合用直观的教具进行,比如:用一个三层式的书架,上面放小玩具:中间放书本:下面文具盒等,让孩子先观察,接着让孩子们说,然后由老师来规范,只有运用形式多样的教法,才能提高其兴趣,激发起其情感,以达到既教书又教人的目的。

(三)艺术启蒙要有新颖性

上面已经提到,由于幼儿个性好动,好问,好玩等,因此不能让其长时间地进行“读写”训练,要让孩子们多接受些艺术启蒙教育,比如:唱歌,跳舞,画画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他通过美妙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而不可比拟的,马雅可夫斯基说过:“歌手的声音唤起勇气,”宛转动听的旋律可以使人兴奋,给人带来无比的喜悦,有可以使人黯然流泪,音乐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幼儿的性情,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应多些开辟音乐欣赏课,让孩子们多接触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一些简单易懂的歌曲进行,比如:教唱《小猫你别吵》,《一分钱》,《蚂蚁搬豆》,《蝴蝶花》等,培养幼儿的原因素养,此外,让孩子们看看一些简单的画册,激发他们对画画的兴趣,让五彩缤纷的画画在孩子们的脑子中留下印象,要有目的地让孩子学会画一些简单事物,如:太阳,月亮,树木等,画成后,再让他们分别涂上颜色,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在教示跳舞时,先让孩子们观看幼儿们表演的各种节目,主要的朗诵,跳舞等,让他们在脑子里形成概念,上面已经提到,孩子们的模仿性很强,老师只要认真,耐心地教,孩子们肯定学得快,演得很棒,专家认为,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结合音乐的感受,审美的眼光,感情的表达等,对幼儿来说,这不仅可以锻炼优美的体态,培养美好的情感和高尚的情趣,还能开发智力,增长知识,使幼儿变得更加聪明,自信,活泼和健康,

幼儿教育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

摘要:

大班幼儿由于身体、动作、智力的发展,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竞争意识强烈而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薄弱,因而生活、学习中的不安全隐患也随之暴露。 本文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实践教学活动、日常生活及家园合作方面来研究大班幼儿的安全教育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的方法,提出幼儿应当掌握基本安全知识和简单的应急措施。

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是幼儿园工作最重要的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根据统计,幼儿意外事故是这几年来幼儿死亡的第一位死因。大班幼儿年龄都在5—7岁之间,这年龄段孩子由于身体、动作、智力的发展,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竞争意识强烈而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薄弱,大班幼儿更容易暴露在危险之中,意外伤害也随之发生。为了保证幼儿能够健康的成长,开展有效的安全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出于对幼儿安全的考虑,笔者从如何在教学、日常、家园方面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把安全问题和领域内容结合起来,实现各种教育的整合。

教师应该抓住每次机会让幼儿接受安全教育,懂得自我保护。在笔者的实践教学中,大班上学期音乐活动《三只猴子》这是艺术领域的活动内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本次活动含有深刻的安全教育契机,于是我抓住这次机会,引导幼儿认识:不能像三只猴子一样在床铺上跳来跳去,如果在床铺上跳来跳去,摔下去的话,就会受伤流血。通过本次教学活动,笔者发现幼儿在户外活动时,乱跑乱跳的现象减少了。实践证明,幼儿对这些常识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后,在生活活动中幼儿也会加以运用。

二、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开展安全教育。

1、大班幼儿由于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的发展,喜欢自己动手或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幼儿缺乏对危险的预测能力,同时又喜欢摸摸碰碰,极易发生危险。在笔者的班级中有几位幼儿喜欢帮老师盛水,但在盛水的过程中,幼儿总会盛的很满,一不小心很容易滑倒。这就存在两种的`解决方法:

(1)让幼儿不去做危险的事情,限制幼儿的行为。

(2)鼓励幼儿的行为,教会幼儿一些避免危险的措施。

两者比较,后者不但没有限制幼儿的行为,而且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大部分会选择后者,教给幼儿安全常识:在盛水时,请幼儿把水杯放在水龙头的底下,不要盛太满,走时要慢,要端稳,这样水不会洒出,就会避免幼儿滑倒。

2、随着大班幼儿言语能力的发展,幼儿在进餐时喜欢开玩笑,边吃边讲。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在日常的进餐前将一些安全事故告知幼儿,比如某某幼儿因为吃饭时边说边笑不小心将食物进入气管导致窒息的事例。这就让幼儿掌握了吃饭的良好习惯:吃饭不说话,要细嚼慢咽,不能狼吞虎咽。教师在幼儿每次吃点心时都要不断的重复,让幼儿在教师不断的提醒中掌握。

3、户外运动是幼儿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运动,也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而事故的多发点就是户外场所。大班幼儿身体、动作技能的发展,且竞争意识强烈,喜欢在活动时推挤,导致意外伤害的发生。比如在玩滑滑梯时,笔者在幼儿玩之前进行有关滑滑梯的安全规则教育,让幼儿意识到玩滑滑梯时应该是一个一个的滑,不推挤,或者让幼儿自己讨论在玩的时候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提高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与幼儿共同建立规则。在幼儿玩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在旁提醒,让幼儿时时注意安全的防护。楼梯也是事故发生的频繁段。大班幼儿由于身体动作的发展,上下楼梯时总喜欢跑,或顺着扶手往下滑,一步多个台阶,拥挤推人,容易造成伤害。笔者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不时的重复,教育幼儿上下楼梯的规则:一步一个台阶,不拥挤,不推人,不在楼梯上跑,遇到楼梯有很多人时,要先让别人。或组织幼儿讨论生活中常见的不安全行为,放影片等让幼儿观察情景。

三、家园合作,共同开展安全教育

幼儿较多的时间是和家庭成员在一起的,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越来越多的家庭由于父母加班、忙等各种原因而把幼儿一个人留在家中,如果幼儿没有一定的安全意识,这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故家长在家庭中开展安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在笔者实践的班级中有些家长对幼儿的安全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对幼儿的好奇心和冒险心理没有防范,极易导致意外的发生。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笔者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意识的培养时,还利用各种形式提高家长意识,改变家长观念,如家长会、家园联系栏、接离园的谈话活动等。如果在家中没有同步的开展相关防范措施,幼儿的生命还是遭到威胁。所以说,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对幼儿的安全教育的开展是十分重要的。

四、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及方法。

许多家庭中父母总喜欢担负起幼儿的安全责任,限制幼儿的种种行为。而大班的幼儿由于个性且处于好动、好玩、好探索的年龄,幼儿往往不听从家长的话,对家长的劝说置之不理。同时社会上的不安全隐患也无处不在,拐卖幼儿等现象的存在,所以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 一)了解安全知识,加强自我保护能力。

随着大班幼儿智力的逐步发展,幼儿的记忆力也在发展。懂得保护身体的各个部分的器官,不随便和陌生人走或吃陌生人的东西。懂得拨打急救的电话110、120、119等。

( 二)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应急措施

火灾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幼儿园,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发生火灾时应如何逃生。比如在着火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嘴巴,要关紧门窗以防火蔓延,懂得拨打119。在教学中进行一些演练,让幼儿获得实际经验。

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中,看着无数的幼儿丧失生命,我们无不为之痛心。如果学校在平时大力的加强安全教育,进行有关的演练,幼儿及小学生的伤亡也会降低。所以说在幼儿园中进行有关地震的安全知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向幼儿传授相关的安全知识,教会幼儿如何自我保护:比如在地震时,不要心慌,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要知道房子的紧急出口,要迅速跑到外面空旷的场地,避开建筑物、危险物。

五、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对幼儿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大班是小学的重要的过渡时期,大多数的幼儿园及教师只注重幼儿知识的教育,往往忽视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对安全教育的实行也没有落实到底,对安全教育的力度还是远远不够。有的教师自身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使幼儿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幼儿的生命也得不到保障。笔者认为应该结合社会、学校、家庭的资源共同来关注幼儿的安全教育,学校向家长传播一些有效的方法,让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开展,学校也可以呼吁社会共同的来参与。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安全教育指导纲要》2007

2、柳惠英,浅谈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1.

3、高吉胜,浅谈幼儿安全教育,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7.11.21.

4、曾小莉,幼儿园幼儿的安全保护和教育,贵州教育,2007.15.

5、朱良,幼儿园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学前教育研究,2003.12.

6、郭丽,浅议学前儿童安全意识的培养,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4.08.

7、茅秀君,幼儿园意外事故的成因与对策,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8、曾燕波,儿童安全教育现状与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05.11.

9、温世平,防止幼儿园儿童意外伤害的研究,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6.1.

成人自考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成人高考大专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怎么写?如今,成人高考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非常火爆的专业,因为,现在的家长都愿意在孩子身上花费更多的时间、更多的钱对孩子进行从小的培养,同时还因为,孩子在3—6岁的时候是学东西和吸收知识的最好时间,所以这份职业会变得很热门。那么,人高考大专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怎么写?接下来给大家分析一篇范文,仅供参考。 幼师专业的发展与幼教质量的全面提高——略论幼儿多元智力理论 智力是指以思维为核心的几种能力的组合,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这是一种全新的智力观,让我们曾经单一、平面的智力观多元化、立体化了。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幼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不断成长和追求成熟的过程,是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进步、专业技能不断成熟、专业思想不断完善的过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对幼教质量的全面提高、幼教改革的顺利推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教学行为的改进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多元智力理论;培养;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幼儿教育质量;提高 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零点项目”创立于1967年,创始人是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著名哲学家和美学家纳尔逊?古德曼教授。1973年纳尔逊?古德曼教授退休。“零点项目”开始由研究人工智能的大卫?帕金斯教授以及霍华德?加纳教授负责。1983年,加德纳教授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多元智力”这一概念,这标志着多元智力理论的正式诞生。 出乎意料的是该理论并没有在心理科学领域内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甚至招致了一些心理学专家的反对和批评。然而,这一理论却在教育领域受到人们的热切关注,不仅在其发源地美国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欢迎,而且在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也得到了认同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革命性”变革,掀起了一股教育改革的浪潮。多元智力理论的科学与实践价值及其内蕴的教育意义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思考。 在加德纳教授《心智的结构》一书出版以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多元智力理论得到了各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推崇,成为了许多国家教育改革新的理论支撑。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进行一场重大改革的今天,随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对教育工作者(包括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多元智力理论不仅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诸多助益。本文旨在探讨多元智力理论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幼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通过个人的努力和集体的培养使其教学品质、教学技能和教育素养不断成长和追求成熟的过程,是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进 步、专业技能不断成熟、专业思想不断完善的过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对幼教质量的全面 提高、幼教改革的顺利推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教学行为的改进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多元智力理论帮助幼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重构多元的“智力观” 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传统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智力是指以思维为核心的几种能力的组合。加德纳教授后来则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并重点论述了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结构。加德纳认为,支撑多元智力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八种智能。提出:智力不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八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 多元智力的核心教育思想是,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儿童原先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使儿童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聪明。多元智力理论从根本上影响与改变了当下人们的教育观念。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这个问题没答案的 因为论文都是不一样的 你要是一样了就算抄袭 这是不可取的 知道吗

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其实这个挺好写的啊,我会。

成人自考本科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推荐你去看个地方,中华知网,那上面全是论文。。。

幼儿情感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的幼儿园教育愈来愈受到家长们的重视。可是,由于人们认识的片面性,很多家长普遍存在重智轻德、倚技弱情的错误观点。于是就有幼儿情感教育的思考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的幼儿园教育愈来愈受到家长们的重视。可是,由于人们认识的片面性,很多家长普遍存在重智轻德、倚技弱情的错误观点。于是就有了很多不负责任的幼儿园为了追求利益和迎合家长口味,在教育过程中随意进行珠心算、早期识字及双语等违背幼儿发展规律的教育活动,造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超前教育现象严重存在。幼儿教育最根本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身心健全的人,培养具有良好情感素质的人。所以,我们必须对这种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转变观念,注重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我们的幼儿教育才是负责任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从而可以看出,情感教育是首位的。国家教育部在世纪之交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程,也将学生的情感目标放在了综合评价的第一位,从此更不难看出情感培养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占据的主导地位。可综观当前幼儿园的教育现状,可以发现,在教育过程中与现代儿童观、教育观背道而驰,重智轻德、倚技弱情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如果这些做法长期坚持下去,势必会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当前幼儿情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家长对情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近年来,虽然幼儿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社会上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幼儿教育存在错误的理解和认识,特别在很多中小城市,家长仍旧过多的注重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早早的把孩子送到各种辅导班,对孩子进行着知识的灌输,以为自己的孩子在学前就能认几千个字,能算加减法,英语说得朗朗上口就是聪明有为的表现。如果与这些家长沟通一下便不难发觉,家长都有一套自以为颇有道理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父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上不了好中学、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怕别人都学,自己的孩子不学就落后;怕社会竞争激烈,孩子长大后没有立足之地等等。望子成龙乃人之常情,我们也都可以理解,但是以孩子认多少字、会算多少加减法、会多少英语单词为荣耀的做法我们却着实不能认同。幼儿教育应该适当,应该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这样把超出孩子接受能力的知识强加给他们,剥夺他们快乐的童年,真的就能塑造一个我们想要的人才吗?2、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超前教育现象严重存在不可置否,我国幼儿情感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是,幼儿园在情感教育的具体开展上仍然存在很多压力和问题,最主要的,便是幼儿园为迎合家长口味或进行市场炒作,随意进行的珠心算、早期识字及双语等违背幼儿发展规律的教育活动。如今走在大街上,我们经常能看到带有“双语”、“艺术”、“实验”等字样的幼儿园招牌,仿佛见证了当前幼儿园的高水平办学和超前的质量意识。然而,如果我们能蹲下来问一问那里的孩子:“你快乐吗?”得出的结果往往令我们心痛。这些幼儿园的超前教育,也许能教会孩子唱歌、跳舞、画画,也许能使孩子们学会不少知识和技能,但他们却无法给孩子们良好的习惯、感知美的眼睛、充满爱的心灵以及快乐的心态。已有调查显示,接受过“超前教育”的幼儿因为在入小学前就掌握了小学的知识,造成他们对小学的重复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时老师讲的课根本听不进去,常常开小差、做小动作。这些不良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对其以后的学习和将来的发展肯定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学前教育首先注重的应该是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其社会适应力。当前这些幼儿园忽视孩子情感、社会性以及长远发展的做法,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3、幼儿园开展情感教育的效果参差不齐 对于负责任的幼儿园来说,对幼儿的情感教育始终是实施贯彻的教育理念,但教育的效果却是参差不齐,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肯定有幼儿年龄小、认知有限、不容易理解接受的因素,但更多的应该是教师自身的差距。强调情感教育,必然要提高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因为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幼儿情感发展的直接因素。幼儿的情感不仅脆弱,而且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本身必须有积极健康的情感,并且懂得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然而目前教师的状况却不能令人满意。 曾有研究对部分幼儿园的教师作了这样一次专项调查,要求教师对实例进行分析。提供的实例是:某幼儿园小班的一位家长向带班教师反映说,孩子在幼儿园吃饭(午餐)没吃饱。教师听到反映后不高兴,便在以后进餐时故意给这个孩子盛超过其饭量的饭菜,并要求孩子必须吃完,请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调查结果一致认为这位教师的行为是错误的,在说明其错误时包含有这样几种观点:①使幼儿消化不良,影响幼儿身体健康;②影响情绪,使幼儿对教师或幼儿园产生逆反心理;③产生不良社会效果,影响幼儿园声誉;④影响教师的自身形象和发展前途等。上述不良后果提出的人数顺序是:①③②④。从强调早期情感教育这一高度出发,这个分析排列的顺序是欠妥的,它反映了目前教师在加强情感教育这一问题上存在的差距。首先是教师缺乏情感教育意识。由于教师没有把情感教育提到应有的高度给予重视,因而在对实例中教师错误行为的分析时,便更多看重对生理上的直接影响,而忽略了错误行为给幼儿情感上造成的伤害。其次是缺乏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不了解早期情感教育的特点,因而忽略了日常生活活动在情感教育中的作用。最后还反映出教师本身情感素质较差。实例中的孩子由吃不饱到吃不了这是一种明显的变化,如果说前者是教师无意的,那么后者则是教师存心的,这是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而这一点在调查分析中没有反映出来。在实际观察中,我们身边也可以发现有实例中类似的情况。例如家长反映孩子在幼儿园不常喝水,于是在个别教师中就会出现给孩子倒满一大杯水,“让你喝个够”的现象,结果是孩子受委屈。上述问题既反映在调查中,也反映在实际工作中,这样肯定不利于幼儿园情感教育的实施,即使勉强在开展,效果也可想而知。 二、转变观念,注重幼儿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主要是育人之情的教育。幼儿期是健康情感的奠基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发展幼儿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社会行为,对于提高其社会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充分理解了情感教育的意义以后,要改变目前情感教育中出现的这种种现状,最根本的解决途径就是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一)教师的挚爱和真诚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基础 高尔基说:“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爱学生是教师之本,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因此,可以说,无论教育水平多高、教育理论多深的幼儿教师,都不可能离开这一个“爱”字而孤身试教。尤其是对于小班的幼儿,由于他们年龄小,认知有限,对成人的依赖更加强烈,离开父母和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幼儿园时,内心都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表现为恐惧、哭闹等排斥现象。这时,老师就成了他们唯一的依靠,能够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幼儿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尽管他们可能不会作更多的分析,但是却能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程度。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将直接影响他们对幼儿园的情感体验。因此,热爱幼儿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基础,教师要先去温暖孩子的心田,打动他们幼小的心灵,引导孩子的情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然后才能要求他们学会去关爱别人。 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首先从认识、情感、行为等方面走进孩子的心灵,分析他们的语言行动,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爱就是用心灵去体会别人最细微的精神需要”。如:孩子刚入园时,老师面带微笑地去迎接、拥抱每一个孩子,并主动向孩子们问好,当班里小朋友因病请假时,主动打电话或家访了解其病情……这些生活中看似可有可无、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幼儿最直接的心理需要。但是,爱绝不等于溺爱、迁就和纵容。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爱”、有“度”,绝不能感情用事,失去理智,或者忽松忽紧,要前后一贯,始终如一。这样才能培养孩子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使孩子的情感朝着稳定的方向发展。 (二)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刚刚迈出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生活来到陌生的幼儿园环境,要适应陌生的同伴和老师以及具有约束力的集体生活,这些对于任性、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3岁左右的孩子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对幼儿进行育人之情的情感教育,必须首先让幼儿明辨是非,培养孩子善良的意识,知道如何做是对的?如何做是错的?为什么?在提出教育要求的同时要让幼儿懂得这样做的好处,即对于幼儿的积极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肯定评价,哪怕是极其微弱的闪光点,而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则要及时地批评纠正。以求通过这样的正负强化,让幼儿逐渐形成是非标准,增强战胜缺点的信心和勇气,促使幼儿的道德认识转化为行动,逐渐学会懂得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同情别人,最终生成健康的情感,形成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三)利用各种生活资源随机向幼儿渗透情感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可见,生活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途径。作为幼儿学习的引领者,教师要学会观察幼儿的需要,切实根据孩子的需要,在生活中选取活动资源,从生活中创编教育活动,引导孩子的情感积极、健康的发展。 具体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一方面,在情感目标思想指导下,举办一些以情感教育为目的的日常常规性活动,进行有计划的培养。例如:举办幼儿自愿报名,主动参与的“小百灵”歌唱表演活动以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和自我肯定意识;定时开启共同探索的“小问号”信箱活动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等等。另一方面可结合偶发事件,加强情感的随机培养。比如:刚入园时大部分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比较差,但其中有个别能力强一点的幼儿主动帮助了能力弱的幼儿穿脱衣服,扣纽扣、系鞋带;游戏时有幼儿将玩具或头饰主动让给了别人;有的幼儿偶尔说出了一些礼貌的话语等等,抓住这些事例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便是最好的随即培养。而对于那些抢别人东西,动辄打骂的孩子则随时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以使幼儿养成明辨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孩子的心灵。另外,节日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利用“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让幼儿通过绘画、歌曲、游戏等活动,送上祝福来表达幼儿热爱和感恩的情感;还可以鼓励幼儿帮助父母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收拾玩具、摆放碗筷、扫地、洗碗等,培养幼儿以自己能做到的任何方式去关心他人的情感。 (四)巧用多种趣味形式激发幼儿情感共鸣 学前期的儿童在认识上具有具体形象化的特点,他们的认识活动对行动具有直接依赖性,只能理解具体的事情,不会作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作直接推理,不会进行逻辑推理。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种趣味形式,生动、形象的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 1、利用童话故事培养幼儿的情感。幼儿时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喜欢拟人,把小猫、小狗甚至小瓶子、小凳子等都想象成“人”;二是“真假不分”,对虚幻与真实缺乏分析。这两个特点正是童话故事中经常出现的。另外,童话故事还有口语多,篇幅小,角色少,主题简单明了,好坏分明,易于幼儿接受和模仿的特点,所以学前期的孩子总是特别喜欢听童话故事。在听故事时,故事中的情景、角色会在他们的头脑中栩栩如生,此时幼儿的情感也最鲜明,对一些遭遇到不幸的人物和小动物,容易产生同情心。因此,我们若能注意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心理特点的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他们听,利用童话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去打动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什么是勤劳,什么是懒惰,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应该学什么,不应该学什么,往往可以收到特殊的教育效果。记得,有一次我给我们班小朋友讲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到第二天早上区域活动时,我就看到我们班的琴琴小朋友一直在画各种各样的火柴,于是我就问她,“你画这么多火柴干嘛”?她说:“我要画好多好多的火柴,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她永远也用不完”!看着她那稚嫩的小脸上露出的坚定的表情,我感动地说:“好!老师也帮你画。”其实,像这样的很多童话故事对幼儿善良情感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2、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情感。我国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学前期儿童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他(她)熟悉的周围生活的浓厚兴趣,使游戏成为了他们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所以,游戏也完全可以是学前期情感教育重要的教育手段,通过课上和课间的游戏活动,可以让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发展幼儿的感知、思维和创造等能力,还可以培养幼儿细心、耐心、独立性、坚持性、与伙伴合作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比如:我们用歌表演的形式来演绎《好朋友》,让孩子们相互结伴边唱边给对方梳梳头、扣扣纽扣等等;为《迷路的小花鸭》、《对不起,没关系》等创设友爱情境,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角色,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3、利用电影和动画片中正面而具体的人物形象,影响幼儿。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孩子的世界是模仿的世界。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模仿是他们最初认识世界的手段,也是他们掌握实际生活知识的基本形式。正是在模仿成人的行为过程中,儿童才从“生物人”发展成为“社会人”。因为年龄和认知的关系,他们尤其喜欢模仿电影和动画片中的英雄形象。但由于幼儿的道德观念尚未完全形成,是非判断标准还很模糊,模仿往往还只局限于人物的外部形象,而缺乏对人物所表现的品质和精神的领会与学习。所以,具体操作中,教师首先要给孩子一个正确的行为准则,为幼儿树一个可供模仿的正确榜样。第二,教育者应针对电影、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经常和幼儿一起讨论研究,正确引导幼儿分析人物,不停留于表面情节和人物的直观形象,教育幼儿学习英雄人物的勇敢顽强,憎恨敌人的卑鄙凶残。比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经常给孩子讲雷锋、葫芦娃、孙悟空等英雄人物的故事,观看有关的电影、电视,向幼儿展示他们的事迹,激发孩子向他们学习的愿望,从而学会自觉地关心他人、富有正义感等优秀品质。(五)家园一致是巩固幼儿情感教育成果的重要环节 幼儿良好、成功的情感教育,是知、情、意、行的统一。知是基础,行是关键,习惯是归宿,如何使幼儿的情感认识变为行为进而成为道德习惯,就需要通过巩固这个重要的环节。幼儿绝大多数的时间是和家人一起度过的,家庭环境和家人的态度对幼儿道德认识的巩固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假如儿童在家里没有受到情感教育,他就不可能用心灵认识世界和接受老师的话,他所了解的是他听到和谈到东西的逻辑意义,而情感上、心灵上的潜台词他是不会明白的。”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启蒙教育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只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反之就会事倍功半。但是,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孩子们个个是“小皇帝”、 “小公主”,父母长辈对他们的要求向来是有求必应,说一不二。如何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形成教育共识呢? 1、开展主题活动时,邀请家长一同前来进行亲子活动,将我们的情感教育默默地渗透到家庭,为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地培养和巩固幼儿的情感做好铺垫。 2、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园联系栏”等,向家长宣传关于家庭对幼儿情感形成的重要性,并有选择地介绍一些基本的家教知识,从而使得大部分家长能主动地与教师相互配合,互相探讨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优势,使情感教育真正获得成效。 3、开展家长助教活动。通过教师与家长的直接沟通将我们的情感教育理念渗透给家长,使家长既有机会充分的实践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也使孩子们在了解相关行业知识,了解爸爸妈妈工作辛苦的同时,激发了孩子们热爱劳动者及尊重劳动成果的良好情感。幼儿教育最根本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身心健全的人,培养具有良好情感素质的人。因为这不仅是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文明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只要我们做有心人,用爱作为纽带连接我们和幼儿、家长的关系,多沟通、多协调,注重在共同的教育目标指引下,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心理,肯定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也唯有如此,我们的幼儿教育才是负责任的教育。 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儿童的世界也不完全是一片净土,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压力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可以尽量减少孩子所面临的心理压力,提早察觉孩子是否正承受着心理压力;一旦孩子已经处于压力之中,我们还可以尽量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压力。为了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规范教育行为,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相反则有可能给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使孩子向着不正确的方向发展。 我认为教师在一日活动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以真诚关怀理解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使他们形成安全感。要教育儿童,首先必须理解儿童。我们在与孩子的交往中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教师和孩子的关系,首先是爱的关系,只有透过爱,教师才能以真诚关怀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耐心细致地观察、分析、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接受并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将自己爱的情感传递给幼儿,与幼儿的情感紧紧联系在一起,幼儿就会逐渐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安全感、信任感,进而热爱、信任老师,与老师心心相印,相融无间。教师的爱心应当是理智的爱。由于先天素质和家庭环境的具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有着不同的智能和性格,我们应了解其产生的根源,平等地对他们亲切、关怀,并提出严格的要求。不管孩子们的性格、长相、能力、背景如何,我们都应一视同仁、公平地关爱每个幼儿,把爱撒向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爱的雨露下健康成长。例如,要从生活照料入手,向所有幼儿传递爱的信息,要给安全感受到威胁的幼儿以特殊的关怀,要以冷静、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挑衅和不服从行为等等。师幼之间只有建立了和谐、亲切、友好尊重、充满社会情感的关系,才能使幼儿乐意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指导,敞开心扉地自然表达心理动态和全部智能,并且扩展为良好的同伴关系。 二、用规范的教育行为创设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我们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千万不要把个人的不良情绪带进幼儿园。同时,还要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贯认为正确的做法都应该作深刻的反思,极力避免不经意中使幼儿稚嫩的心灵受到创伤。 三、用积极的评价发展幼儿的自尊感。教师在儿童的心目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都希望教师关注与称赞自己,要求教师关心与重视他。我们要用赞赏的目光期待孩子,不吝惜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注意避免用单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向比较。教师在活动中要随时注意幼儿的表现,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把握教育的时机,引导幼儿快乐积极地活动。教师在与幼儿的接触中,要通过积极的带鼓励性的语言,对幼儿的注视、微笑、点头、肯定性手势以及身体接触,使幼儿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和接纳感,沐浴在温馨和谐的气氛里。

这个不难 最近刚好搞这个专题 你倒是可以 用的,Q我吧!

【正规学历全网可查,点击了解详情】自考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历考试科目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原理、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游戏论、学前比较教育、学前教育史、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毕业论文等。加考课程针对的对象是非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该课程规定,非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报考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必须加考《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三门课程,及必须通过6周学前教育毕业实习,才可申请毕业,获得学前教育自考本科毕业文凭。一般情况每门专业都有3~5门左右的公共基础课需要学习,也就是说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三门课程为必考公共课,无论什么专业都需要考这三门的。公共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是这是所以自考专业都必须考的。一般理工类的专业还会增加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科目的考试,偏应用性质的专业还会开考《计算机应用基础》或者《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院校费用报考条件,点击了解详情】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学历提升的信息,推荐咨询尚德教育,除在校大学生,也【适合上班族提升学历,点击了解详情】。目前,尚德机构标准化的课程体系,已成为职业培训领域的模板。尚德机构的培训课程和服务范围广阔,从职业资格认证、技能培训,到与职业相关的就业服务,客户遍及中国北方多个大中城市,已经培训10余万名学员。文化教育,教育。、市场营销师、物业管理师、会计培训、心理咨询师、PMP项目管理师,职业培训领跑者——尚德机构,是中国最大的职业教育机构之一,致力于提高学员职场竞争力。

学前教育成人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你可以去找下(教育进展)这类的。还有(心理学进展)这类的~你都是可以去参考下里面的期刊论文的吧

幼儿情感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的幼儿园教育愈来愈受到家长们的重视。可是,由于人们认识的片面性,很多家长普遍存在重智轻德、倚技弱情的错误观点。于是就有幼儿情感教育的思考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的幼儿园教育愈来愈受到家长们的重视。可是,由于人们认识的片面性,很多家长普遍存在重智轻德、倚技弱情的错误观点。于是就有了很多不负责任的幼儿园为了追求利益和迎合家长口味,在教育过程中随意进行珠心算、早期识字及双语等违背幼儿发展规律的教育活动,造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超前教育现象严重存在。幼儿教育最根本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身心健全的人,培养具有良好情感素质的人。所以,我们必须对这种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转变观念,注重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我们的幼儿教育才是负责任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从而可以看出,情感教育是首位的。国家教育部在世纪之交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程,也将学生的情感目标放在了综合评价的第一位,从此更不难看出情感培养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占据的主导地位。可综观当前幼儿园的教育现状,可以发现,在教育过程中与现代儿童观、教育观背道而驰,重智轻德、倚技弱情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如果这些做法长期坚持下去,势必会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当前幼儿情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家长对情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近年来,虽然幼儿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社会上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幼儿教育存在错误的理解和认识,特别在很多中小城市,家长仍旧过多的注重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早早的把孩子送到各种辅导班,对孩子进行着知识的灌输,以为自己的孩子在学前就能认几千个字,能算加减法,英语说得朗朗上口就是聪明有为的表现。如果与这些家长沟通一下便不难发觉,家长都有一套自以为颇有道理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父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上不了好中学、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怕别人都学,自己的孩子不学就落后;怕社会竞争激烈,孩子长大后没有立足之地等等。望子成龙乃人之常情,我们也都可以理解,但是以孩子认多少字、会算多少加减法、会多少英语单词为荣耀的做法我们却着实不能认同。幼儿教育应该适当,应该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这样把超出孩子接受能力的知识强加给他们,剥夺他们快乐的童年,真的就能塑造一个我们想要的人才吗?2、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超前教育现象严重存在不可置否,我国幼儿情感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是,幼儿园在情感教育的具体开展上仍然存在很多压力和问题,最主要的,便是幼儿园为迎合家长口味或进行市场炒作,随意进行的珠心算、早期识字及双语等违背幼儿发展规律的教育活动。如今走在大街上,我们经常能看到带有“双语”、“艺术”、“实验”等字样的幼儿园招牌,仿佛见证了当前幼儿园的高水平办学和超前的质量意识。然而,如果我们能蹲下来问一问那里的孩子:“你快乐吗?”得出的结果往往令我们心痛。这些幼儿园的超前教育,也许能教会孩子唱歌、跳舞、画画,也许能使孩子们学会不少知识和技能,但他们却无法给孩子们良好的习惯、感知美的眼睛、充满爱的心灵以及快乐的心态。已有调查显示,接受过“超前教育”的幼儿因为在入小学前就掌握了小学的知识,造成他们对小学的重复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时老师讲的课根本听不进去,常常开小差、做小动作。这些不良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对其以后的学习和将来的发展肯定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学前教育首先注重的应该是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其社会适应力。当前这些幼儿园忽视孩子情感、社会性以及长远发展的做法,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3、幼儿园开展情感教育的效果参差不齐 对于负责任的幼儿园来说,对幼儿的情感教育始终是实施贯彻的教育理念,但教育的效果却是参差不齐,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肯定有幼儿年龄小、认知有限、不容易理解接受的因素,但更多的应该是教师自身的差距。强调情感教育,必然要提高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因为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幼儿情感发展的直接因素。幼儿的情感不仅脆弱,而且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本身必须有积极健康的情感,并且懂得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然而目前教师的状况却不能令人满意。 曾有研究对部分幼儿园的教师作了这样一次专项调查,要求教师对实例进行分析。提供的实例是:某幼儿园小班的一位家长向带班教师反映说,孩子在幼儿园吃饭(午餐)没吃饱。教师听到反映后不高兴,便在以后进餐时故意给这个孩子盛超过其饭量的饭菜,并要求孩子必须吃完,请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调查结果一致认为这位教师的行为是错误的,在说明其错误时包含有这样几种观点:①使幼儿消化不良,影响幼儿身体健康;②影响情绪,使幼儿对教师或幼儿园产生逆反心理;③产生不良社会效果,影响幼儿园声誉;④影响教师的自身形象和发展前途等。上述不良后果提出的人数顺序是:①③②④。从强调早期情感教育这一高度出发,这个分析排列的顺序是欠妥的,它反映了目前教师在加强情感教育这一问题上存在的差距。首先是教师缺乏情感教育意识。由于教师没有把情感教育提到应有的高度给予重视,因而在对实例中教师错误行为的分析时,便更多看重对生理上的直接影响,而忽略了错误行为给幼儿情感上造成的伤害。其次是缺乏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不了解早期情感教育的特点,因而忽略了日常生活活动在情感教育中的作用。最后还反映出教师本身情感素质较差。实例中的孩子由吃不饱到吃不了这是一种明显的变化,如果说前者是教师无意的,那么后者则是教师存心的,这是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而这一点在调查分析中没有反映出来。在实际观察中,我们身边也可以发现有实例中类似的情况。例如家长反映孩子在幼儿园不常喝水,于是在个别教师中就会出现给孩子倒满一大杯水,“让你喝个够”的现象,结果是孩子受委屈。上述问题既反映在调查中,也反映在实际工作中,这样肯定不利于幼儿园情感教育的实施,即使勉强在开展,效果也可想而知。 二、转变观念,注重幼儿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主要是育人之情的教育。幼儿期是健康情感的奠基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发展幼儿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社会行为,对于提高其社会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充分理解了情感教育的意义以后,要改变目前情感教育中出现的这种种现状,最根本的解决途径就是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一)教师的挚爱和真诚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基础 高尔基说:“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爱学生是教师之本,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因此,可以说,无论教育水平多高、教育理论多深的幼儿教师,都不可能离开这一个“爱”字而孤身试教。尤其是对于小班的幼儿,由于他们年龄小,认知有限,对成人的依赖更加强烈,离开父母和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幼儿园时,内心都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表现为恐惧、哭闹等排斥现象。这时,老师就成了他们唯一的依靠,能够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幼儿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尽管他们可能不会作更多的分析,但是却能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程度。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将直接影响他们对幼儿园的情感体验。因此,热爱幼儿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基础,教师要先去温暖孩子的心田,打动他们幼小的心灵,引导孩子的情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然后才能要求他们学会去关爱别人。 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首先从认识、情感、行为等方面走进孩子的心灵,分析他们的语言行动,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爱就是用心灵去体会别人最细微的精神需要”。如:孩子刚入园时,老师面带微笑地去迎接、拥抱每一个孩子,并主动向孩子们问好,当班里小朋友因病请假时,主动打电话或家访了解其病情……这些生活中看似可有可无、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幼儿最直接的心理需要。但是,爱绝不等于溺爱、迁就和纵容。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爱”、有“度”,绝不能感情用事,失去理智,或者忽松忽紧,要前后一贯,始终如一。这样才能培养孩子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使孩子的情感朝着稳定的方向发展。 (二)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刚刚迈出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生活来到陌生的幼儿园环境,要适应陌生的同伴和老师以及具有约束力的集体生活,这些对于任性、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3岁左右的孩子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对幼儿进行育人之情的情感教育,必须首先让幼儿明辨是非,培养孩子善良的意识,知道如何做是对的?如何做是错的?为什么?在提出教育要求的同时要让幼儿懂得这样做的好处,即对于幼儿的积极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肯定评价,哪怕是极其微弱的闪光点,而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则要及时地批评纠正。以求通过这样的正负强化,让幼儿逐渐形成是非标准,增强战胜缺点的信心和勇气,促使幼儿的道德认识转化为行动,逐渐学会懂得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同情别人,最终生成健康的情感,形成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三)利用各种生活资源随机向幼儿渗透情感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可见,生活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途径。作为幼儿学习的引领者,教师要学会观察幼儿的需要,切实根据孩子的需要,在生活中选取活动资源,从生活中创编教育活动,引导孩子的情感积极、健康的发展。 具体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一方面,在情感目标思想指导下,举办一些以情感教育为目的的日常常规性活动,进行有计划的培养。例如:举办幼儿自愿报名,主动参与的“小百灵”歌唱表演活动以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和自我肯定意识;定时开启共同探索的“小问号”信箱活动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等等。另一方面可结合偶发事件,加强情感的随机培养。比如:刚入园时大部分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比较差,但其中有个别能力强一点的幼儿主动帮助了能力弱的幼儿穿脱衣服,扣纽扣、系鞋带;游戏时有幼儿将玩具或头饰主动让给了别人;有的幼儿偶尔说出了一些礼貌的话语等等,抓住这些事例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便是最好的随即培养。而对于那些抢别人东西,动辄打骂的孩子则随时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以使幼儿养成明辨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孩子的心灵。另外,节日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利用“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让幼儿通过绘画、歌曲、游戏等活动,送上祝福来表达幼儿热爱和感恩的情感;还可以鼓励幼儿帮助父母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收拾玩具、摆放碗筷、扫地、洗碗等,培养幼儿以自己能做到的任何方式去关心他人的情感。 (四)巧用多种趣味形式激发幼儿情感共鸣 学前期的儿童在认识上具有具体形象化的特点,他们的认识活动对行动具有直接依赖性,只能理解具体的事情,不会作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作直接推理,不会进行逻辑推理。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种趣味形式,生动、形象的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 1、利用童话故事培养幼儿的情感。幼儿时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喜欢拟人,把小猫、小狗甚至小瓶子、小凳子等都想象成“人”;二是“真假不分”,对虚幻与真实缺乏分析。这两个特点正是童话故事中经常出现的。另外,童话故事还有口语多,篇幅小,角色少,主题简单明了,好坏分明,易于幼儿接受和模仿的特点,所以学前期的孩子总是特别喜欢听童话故事。在听故事时,故事中的情景、角色会在他们的头脑中栩栩如生,此时幼儿的情感也最鲜明,对一些遭遇到不幸的人物和小动物,容易产生同情心。因此,我们若能注意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心理特点的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他们听,利用童话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去打动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什么是勤劳,什么是懒惰,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应该学什么,不应该学什么,往往可以收到特殊的教育效果。记得,有一次我给我们班小朋友讲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到第二天早上区域活动时,我就看到我们班的琴琴小朋友一直在画各种各样的火柴,于是我就问她,“你画这么多火柴干嘛”?她说:“我要画好多好多的火柴,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她永远也用不完”!看着她那稚嫩的小脸上露出的坚定的表情,我感动地说:“好!老师也帮你画。”其实,像这样的很多童话故事对幼儿善良情感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2、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情感。我国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学前期儿童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他(她)熟悉的周围生活的浓厚兴趣,使游戏成为了他们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所以,游戏也完全可以是学前期情感教育重要的教育手段,通过课上和课间的游戏活动,可以让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发展幼儿的感知、思维和创造等能力,还可以培养幼儿细心、耐心、独立性、坚持性、与伙伴合作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比如:我们用歌表演的形式来演绎《好朋友》,让孩子们相互结伴边唱边给对方梳梳头、扣扣纽扣等等;为《迷路的小花鸭》、《对不起,没关系》等创设友爱情境,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角色,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3、利用电影和动画片中正面而具体的人物形象,影响幼儿。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孩子的世界是模仿的世界。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模仿是他们最初认识世界的手段,也是他们掌握实际生活知识的基本形式。正是在模仿成人的行为过程中,儿童才从“生物人”发展成为“社会人”。因为年龄和认知的关系,他们尤其喜欢模仿电影和动画片中的英雄形象。但由于幼儿的道德观念尚未完全形成,是非判断标准还很模糊,模仿往往还只局限于人物的外部形象,而缺乏对人物所表现的品质和精神的领会与学习。所以,具体操作中,教师首先要给孩子一个正确的行为准则,为幼儿树一个可供模仿的正确榜样。第二,教育者应针对电影、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经常和幼儿一起讨论研究,正确引导幼儿分析人物,不停留于表面情节和人物的直观形象,教育幼儿学习英雄人物的勇敢顽强,憎恨敌人的卑鄙凶残。比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经常给孩子讲雷锋、葫芦娃、孙悟空等英雄人物的故事,观看有关的电影、电视,向幼儿展示他们的事迹,激发孩子向他们学习的愿望,从而学会自觉地关心他人、富有正义感等优秀品质。(五)家园一致是巩固幼儿情感教育成果的重要环节 幼儿良好、成功的情感教育,是知、情、意、行的统一。知是基础,行是关键,习惯是归宿,如何使幼儿的情感认识变为行为进而成为道德习惯,就需要通过巩固这个重要的环节。幼儿绝大多数的时间是和家人一起度过的,家庭环境和家人的态度对幼儿道德认识的巩固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假如儿童在家里没有受到情感教育,他就不可能用心灵认识世界和接受老师的话,他所了解的是他听到和谈到东西的逻辑意义,而情感上、心灵上的潜台词他是不会明白的。”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启蒙教育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只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反之就会事倍功半。但是,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孩子们个个是“小皇帝”、 “小公主”,父母长辈对他们的要求向来是有求必应,说一不二。如何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形成教育共识呢? 1、开展主题活动时,邀请家长一同前来进行亲子活动,将我们的情感教育默默地渗透到家庭,为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地培养和巩固幼儿的情感做好铺垫。 2、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园联系栏”等,向家长宣传关于家庭对幼儿情感形成的重要性,并有选择地介绍一些基本的家教知识,从而使得大部分家长能主动地与教师相互配合,互相探讨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优势,使情感教育真正获得成效。 3、开展家长助教活动。通过教师与家长的直接沟通将我们的情感教育理念渗透给家长,使家长既有机会充分的实践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也使孩子们在了解相关行业知识,了解爸爸妈妈工作辛苦的同时,激发了孩子们热爱劳动者及尊重劳动成果的良好情感。幼儿教育最根本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身心健全的人,培养具有良好情感素质的人。因为这不仅是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文明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只要我们做有心人,用爱作为纽带连接我们和幼儿、家长的关系,多沟通、多协调,注重在共同的教育目标指引下,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心理,肯定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也唯有如此,我们的幼儿教育才是负责任的教育。 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儿童的世界也不完全是一片净土,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压力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可以尽量减少孩子所面临的心理压力,提早察觉孩子是否正承受着心理压力;一旦孩子已经处于压力之中,我们还可以尽量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压力。为了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规范教育行为,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相反则有可能给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使孩子向着不正确的方向发展。 我认为教师在一日活动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以真诚关怀理解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使他们形成安全感。要教育儿童,首先必须理解儿童。我们在与孩子的交往中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教师和孩子的关系,首先是爱的关系,只有透过爱,教师才能以真诚关怀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耐心细致地观察、分析、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接受并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将自己爱的情感传递给幼儿,与幼儿的情感紧紧联系在一起,幼儿就会逐渐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安全感、信任感,进而热爱、信任老师,与老师心心相印,相融无间。教师的爱心应当是理智的爱。由于先天素质和家庭环境的具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有着不同的智能和性格,我们应了解其产生的根源,平等地对他们亲切、关怀,并提出严格的要求。不管孩子们的性格、长相、能力、背景如何,我们都应一视同仁、公平地关爱每个幼儿,把爱撒向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爱的雨露下健康成长。例如,要从生活照料入手,向所有幼儿传递爱的信息,要给安全感受到威胁的幼儿以特殊的关怀,要以冷静、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挑衅和不服从行为等等。师幼之间只有建立了和谐、亲切、友好尊重、充满社会情感的关系,才能使幼儿乐意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指导,敞开心扉地自然表达心理动态和全部智能,并且扩展为良好的同伴关系。 二、用规范的教育行为创设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我们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千万不要把个人的不良情绪带进幼儿园。同时,还要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贯认为正确的做法都应该作深刻的反思,极力避免不经意中使幼儿稚嫩的心灵受到创伤。 三、用积极的评价发展幼儿的自尊感。教师在儿童的心目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都希望教师关注与称赞自己,要求教师关心与重视他。我们要用赞赏的目光期待孩子,不吝惜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注意避免用单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向比较。教师在活动中要随时注意幼儿的表现,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把握教育的时机,引导幼儿快乐积极地活动。教师在与幼儿的接触中,要通过积极的带鼓励性的语言,对幼儿的注视、微笑、点头、肯定性手势以及身体接触,使幼儿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和接纳感,沐浴在温馨和谐的气氛里。

推荐你去看个地方,中华知网,那上面全是论文。。。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的影响因素分析本论文是通过访谈法来调查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满意度的因素,并自编了《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满意度因素访谈提纲》。通过访谈我分析出的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满意度的因素如下:1.学生自身情况分析(1)实习学生对实习的期待值高在访谈中有13名学生都表达了他们对于实习的期待太高,其中一个学生说:“在没有实习前,我向学姐学长咨询了他们实习的时候的情况,通过了解他们的实习情况我也开始了幻想了自己的实习时光,可能自己对实习想的太过美好,所以当我真正去实习的时候,面对住宿条件不好、不能洗澡、不能上课只能当保育老师等太多的不满意不适应不喜欢的事情的时候,自己也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承受,现在想来那个时候的自己真的太天真的吧”(A7)。通过这个学生的话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很缺乏,思想很天真,虽然对实习的美好幻想没错,但是太过将美好放大会导致学生在学生在真正去实习之后会发现与自己的想法不符时,心里落差感大,就会影响学生对实习的满意度。(2)实习学生的专业能力不足由于疫情原因,学生基本是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见习、观摩等实践活动取消,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预估,就像在访谈中以为学生这样说道:“我刚到幼儿园的时候,我的主班老师让我给幼儿上《蚂蚁搬家》,当时我很迷茫,语言也不知道该怎么去组织。后来我准备了好久给小朋友上一堂课,但是发现在书本里的东西,用在实际当中,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那个时候才发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太欠缺了。”另一个同学也说道:“我在幼儿园从事的是保育工作,然后我刚开始也没有什么经验,看孩子拉裤子了也不知道该干什么,永远都是不知所措的状态。”(A8)通过这两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教育教学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有待提高。2.实习园所影响情况的分析(1)实习园所给予实习教师的授课机会少在访谈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同学都提到:“我在幼儿园一直从事保育工作,没有参加过课程研讨或者班级事务的管理。”(A14)由于幼儿园总是有把实习老师当成“干杂活的”,所以实习老师总是很被动,无法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导致学生在实习中的收获少失落多,因而影响的学生实习满意度的程度。(2)实习园所指导老师的指导能力不足 “我在实习的时候园所指导老师对我很好,但是他们在专业知识、经验传授等方面学习的比较少,并且指导的内容很片面,没有深度。而且我从事保育工作,总是在洗碗,拖地,擦桌子,都没有什么机会去向指导老师请教,他们也不会主动的教我什么。”(A1)通过访谈中的这段话,我们不难看出,园所的指导老师的指导能力,指导内容,指导方式等都不是很好,并且园所指导老师也没有对实习老师进行经验传授的意识,他们的指导没有计划、没有针对性,指导的过程也很随意,导致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基本都是靠自己去解决自己的疑问,而指导老师因指导能力缺乏,使其没有很好的去发挥自己的能力,导致学生对实习的满意度下降。3.基础设施情况的分析通过访谈我发现学生对于实习地的居住条件、交通情况、实习的地理位置、安全问题、饮食问题等都很重视,在访谈中学生说道:“我在一个特别偏远的乡下实习,刚到实习地的时候我眼泪都快下来了,因为哪里实在有点荒凉啊,而且哪里的居住条件不是很好,还不能洗澡,出门也不方便。”(A7)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实习学生对实习地的基础设施很重视,但是大部分实习地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实习学生很不满意。三、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一)高校实习管理制度不完善高校在安排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将学生分配到相应的学校,对学生的反馈与述求、基础设施不完善、学生身心等一系列问题学校并不会去关注,学校对学生的监管力度也会大大的放松,甚至处于忽视的状态。在访谈中有人说道:“在我到实习地方之后,学校就不管我们了,我们向学校反馈一些问题,学校给的答复是有问题自己找实习地方的领导,自己解决。”(A1)这说明了高校在学生实习过程中管理存在的问题。同时学校在安排实习园所时,只是单纯的校园合作关系,并没有深度交流,特别是在实习期间的管理制度,学校和园所并没有达成一致的管理方案,双方都处于一种“看学校的管理安排或看幼儿园的管理安排”的管理状态。并且实习地点的安排过于分散,不利于学校的管理以及增加校内指导老师的走访难度。(二)“双导师”的指导质量不高从基本信息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高校指导老师指导的人数众多,最多指导的人数在31个人以上,这就导致了指导老师的指导压力和责任重大,在访谈中有学生说道:“我的指导老师和我的专业不对口,然后指导老师指导的人数比较多,且指导的学生都比较分散,所以指导老师只对我指导过两次,指导的内容也很随意,就是问问有没有什么不习惯,有没有什么问题等。”(A4)从谈话中虽然可以看出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但是却缺乏专业的、及时性的指导。园所指导老师虽然可以进行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指导,但是指导却很随意,在访谈中一个学生说道:“幼儿园的指导老师指导的没有目的性、针对性、专业性,及时性,他们指导的内容十分片面,而且我的指导老师以为指导就是带着我走一日流程。”(A11)这说明园所指导老师对于指导的认识不足,导致对学生的指导片面,没有深度,导致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专业能力得不到提升,综上所述教育实习时“双导师”的指导质量不高。(三)园所对教育实习支持力度低在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园所给予实习学生的机会少,基本大部分学生在园所中从事的工作都是保育,同时还存在着轮班现象,学生对园所的课程教研、班级的教育教学等接触少。园所给实习学生提供的工作太过单一,导致实习老师的接触面狭窄,从而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幼儿园的工作。有学生说道:“在实习的过程中,我除了从事保育工作外,幼儿园的其他一些活动我都没有参加过,甚至开会我都没有去过。”(A4)实习园所对学生的实习支持度低,导致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认同感等得不到提升,在园所收获的知识、经验也会相对较少,从而学生对实习的满意度也就相对降低。(四)学生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低“去实习前我认为自己可以很好地应对实习中的一切事情,而且实习的时候可以锻炼一下自己,但是到实习幼儿园的那天,我被不能洗澡,住宿条件差这点小事给弄崩溃了。”(A2)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不足,总是觉得自己可以去应对、自己可以、自己是成年人了这些话来安抚自己,但是当真正面临是有显得不知所措。同时学生对于自己角色的转变也没有意识,遇到困难就以我是学生的借口来骗自己。还有学生说道:“我在学校的专业成绩一直不错,以为去实习可以大展身手,结果实习的时候发现自己胆怯了,一是害怕自己讲不好,二是不知道怎么去切入课程,有一次给幼儿讲一首故事,自己觉得说的挺好,结果幼儿完全听不懂。”(A7)这说明有部分学生很自信,高估了自己的专业能力。综上所述高校学生教育实习存在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较低的现实问题,学生对自我期望太高,自我认识不足。四、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满意度的对策建议(一)强化实习管理,建立反馈机制高校在实习管理制度存在许多的问题,列如:对学生监管薄弱、对学生的管理力度低等。针对上述问题,学校应该强化实习管理,关注学生在实习中的问题,规范实习组织、实习过程、实习安全、学生实习的各方权责等的管理。还要建立学生反馈机制。建立学生反馈机制有利于学校及时掌握学生在实习过程的方方面面,以及学生权益受损时学校可以第一时间进行维权等活动。强化实习管理,建立反馈机制有利于学校实习制度的完善,和学生的述求的到反馈,从而提高实习积极性和实习满意度,为培养高质量教师奠定基础。(二)提高“双导师”的指导质量指导老师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一盏明灯,他能为学生指明方向,所以指导老师在学生实习中是很重要的存在,当前指导老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指导老师存在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二、指导老师指导人数多,力不从心,三、指导老师指导片面随意现象,四、指导老师不作为现象。针对上述问题,园所与学校要积极调整,科学合理的分配指导老师。学校指导老师拥有很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在实习中专业的理论知识指导对于实习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高校首先要解决指导老师不对口的问题。其次就是解决老师指导人数多的问题,笔者认为一个指导老师最佳指导人数在1-3人。最后指导老师要有责任心,指导学生的内容要有很强的专业性,指导要及时,指导内容和方式要有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在指导的内容、方式上园所指导老师也要加强指导的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只有学校和园所指导老师双方同心协力,以一致的培养方向,去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提高指导质量,使教育实习的效果做大化,为培养高素质教师奠定基础。(三)构建“校-园”合作共同体教育实习是国家培养高质量教师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不是高校一方的责任,而是高校和幼儿园共同的责任,只有高校和幼儿园共同努力相互支持,明确教育实习的目的、培养方向、培养计划等,才能向着国家培养人才的大方向努力。教育实习的到幼儿园的支持,有利于校-园双联动,提升实习的质量,为学生毕业后进入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高校要做体验式的课程安排,在平时的课程安排中多向学生说明实习工作的不易,学生在实习中所面临的挑战等。校-园双管齐下,提高学生的实习质量,实习的层次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越。近些年,高校和幼儿园的多方合作的成功案列屡见不鲜,而构建“校-园”合作共同体是大势所趋,是国家和社会所期盼的,当前三胎政策的开放,对于高素质教师的迫切感有强了一分,所以高校和幼儿园的责任和担当就重了一分。高校和园所合作是共赢的,只有“校-园”相互协助支持,达成一致的培养方向和实习安排计划,那么教育实习的质量和学生的专业素养的提高会最大化的实现,校-园共同为国家培养“四有”的高素质学前教育师资。(四)学生应保持适度的实习期待,增强心理素质通过问卷的数据分析和访谈的内容发现学生对教育实习的期待值普遍较高,而导致这样的原因是:一、由于疫情的原因学校没有开展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对幼儿园的了解少,期望高;二、学生自身的理想主义,社会经验的缺乏等因素,导致学生只想到了实习过程中好的一方面,而坏的一方面学生并没有预想到。然而学生对实习的期待值越高,那么对实习的满意度就会越低,所以让学生保持适度的期待值就显得格外重要。首先学生自身要充分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明确实习中自己将会面临的困难和挫折,全面的去认识和正确看待教育实习,其次还要提高自我认识力,不要过度的高估自己,也不要过低的低估自己,保持良好心态,多与老师沟通实际实习中的具体情况,制定自己的实习计划,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个脚印。最后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低,在实习中面对很小的问题时,心里的接受度低,在访谈中有学生说道:“我本来对实习信心满满的,但是去实习后发现自己心理挺脆弱的,平常看起来挺坚强,但是一遇事就想回家,就想找老师,可能我在实习前身体准备好了,心里没有准备好吧”。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学生的心理素质差,所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很重要。在学生实习前老师和学校要帮助学生对实习保持适度的期待值,提高自我认识力,增强心理素质。只有这样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才能守住初心,增强专业认同感,提高自我专业能力,学生才能在实习中收获更多知识,教育实习的目的才能达到,实习的质量才会有所提高,高素质教师的培养才会有所突破,国家和社会的期望才不会被辜负。

成人自考大专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必考科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概,大学语文,幼儿文学,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论文查重率普遍是要求在30%以下的,超过30%视为抄袭,且论文不通过,无法参加毕业答辩,无法顺利拿到毕业证书。

我是河北省的,现在也自考呢,我们一共考十三科(其中有三科是衔接课,有的也可以申请免考)

19: 中国史、 马概、儿童名著导读、教育原理、 教育心理学、 游戏论、比较教育、 教育史、家庭教育、特殊儿童教育、 教育研究、教育行管、教育诊断咨询、儿童心理卫生、英语、 逻辑、美育、课程与教学论、毕业论文

一、沟通课程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NTET(中级)

4 、 英语(二)

二、 衔接课程

5、学前儿童发展评估

6、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7、学前教育心理学

8、学前教育原理

9、幼儿园课程

10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三、 核心课程

11 、 学前卫生学

12、学前比较教育

1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四、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考,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国家考试促进广泛的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活动,贯彻宪法鼓励自学成才的有关规定,造就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经过系统的学习后,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学位英语考核达到规定成绩,符合学位申请条件的,可申请授予成人学士学位,并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   索引序列
  •   学前教育成人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   成人自考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   成人自考本科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   学前教育成人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   成人自考大专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