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国际贸易自考重点笔记汇总

国际贸易自考重点笔记汇总

发布时间:

国际贸易自考重点笔记汇总

发布时间:

国际贸易自考重点笔记汇总

自考国际贸易实务重点简答题 一、贸易术语的作用?答a 成为从事国际贸易的行为准则,明确彼此在货物交接方面所应承担的风险、责任和费用。这就大大简化了交易手续,缩短了洽商时间,从而节约了费用开支。b 有利于交易双方进行比价和加强成本核算。C 有利于妥善解决贸易争端。二、班轮运输的特点?答:1、船舶行驶的航线、停靠的港口都是固定的;2、船舶按船期表航行,船舶开航、到港时间都较为固定;3、船公司按照预先公布的班轮运价表收取运费,运费率相对固定;4、在班轮运费中包括装卸费用,由船方负担;5、班轮承运货物比较灵活,不论货物多少,只要有舱位都能接受装运(少量、件杂货)。三、提单的性质和作用?答:1、是承运人或其代理人出据的货物收据,证实其以按提单的记载收到托运人的货物;2、是代表货物所有权的凭证;3、是承运人和托运人双方订立的运输契约的证明。四、多式联运单据和联运提单的区别?区别 使用范围 签发人 风险、责任多式联运单据 各种运输 多式联运经营人 全程联运提单 由海运和其他方式组成的联合运输 承运人、船长、船东 第一程运输五、我国基本险别除外责任的重要内容?答:1、被保险人的故意行为、过失所造成的损失;2、属于发货人的责任所引起的损失;3、在保险责任开始承担之前,被保险货物已经存在品质不良或者数量短少;4、被保险货物的自然损耗、本质缺陷、特性、市价跌落、运输延迟所引起损失费用;5、战争险条款和罢工险条款所规定的责任以及除外责任。六、影响成交价格的因素?答:1、商品的质量和档次;2、运输距离;3、交货地点和交货条件;4、季节性需要的变化;5、成交数量;6、支付条件和汇率变动的风险;7、国际市场价格的走势;8、交货期的远近、市场销售习惯、消费者的爱好。七、实际全损的情况有哪些?1、 保险标的物完全灭失;2、 保险标的丧失(控制权——海盗劫走);3、 保险标的物发生质变,失去原有使用价值;4、 船舶失踪达到一定时期。八、托收结算方式的利弊?答:1、利——有利于调动买方订购货物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卖方扩大出口。2、弊——由于托收属于商业信用,存在收不回货款的风险,尤其是托收方式中的承兑交单风险更大,故卖方对此方式的采用应持慎重态度。3、注意事项:A.要切实了解买方的资信情况和经营作风,成交金额不宜超过其信用程度;B.了解进口国家的贸易管制和外汇管制条例,以免货到时由于不准进口或收不到外汇造成的不应有损失;C.了解进口国家的商业惯例,以免由于当地习惯做法影响安全迅速收汇;D.应争取CIF条件成交,除办理货运保险外,还应投保卖方利益险;E.对托收交易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及时催收清理,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以免或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九、信用证的使用程序?答:1、买卖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凭信用证付款;2、买方向当地银行申请开证,并按合同内容填写开证申请书和缴纳开证押金或提供其他保证。3、开证行按申请书内容开证,并通过通知行交与受益人;4、卖方收到信用证后,如审核无误,即按信用证要求发货,并开出汇票和备妥各种单据向有关银行议付货款;5、议付行讲汇票和单据寄给开证行或信用证指定的付款行索偿;6、开证行收到单据后,即通知买方付款赎单。十、延期付款、分期付款的区别?区别 货款交付 所有权转移 利息问题分期付款 在交货时付清或者基本付清 只要付清最后一笔货款,所有权就转移 买方没有利用卖方资金,不存在利息问题延期付款(货价较高) 大部分货款在交货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分期摊付 货物所有权一般在交货时即转移 买方利用了卖方的资金,所以就存在买方需要支付利息的问题。十一、使用仲裁解决贸易争端的好处?答:1、仲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双方自愿为基础,由双方当事人约定仲裁机构并自行选定仲裁员;2、程序较为简单,仲裁员一般是熟悉国际贸易业务的专家或者知名人士,故仲裁解决问题较快;3、仲裁费用比诉讼费用低;4、仲裁气氛缓和,不影响争议双方继续发展贸易关系;5、仲裁是终局性裁决,败诉方不得上诉,必须执行裁决。(诉讼——带有强制性、程序复杂、有伤和气不利于双方今后贸易关系的发展、费用较高)十二、商检证书的作用?答:1、作为证明卖方所交货物的品质、重量(数量)、包装、卫生条件是否符合合同的依据;2、作为买方对品质、重量、包装等条件提出异议、拒收货物、要求索赔、解决争端的凭证;3、作为卖方向银行议付货款的单据之一;4、作为海关验关放行的凭证。十三、发盘的必备条件有哪些?答:1、发盘应向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2、发盘的内容必须十分明确(标明货物的名称、明示或默示地规定货物的数量或者规定数量的方法、明示或默示地规定货物的价格或者确定价格的方法);3、必须表明发盘人对其发盘一旦被接受人接受即受约束的意思。十四、发盘效力的终止有哪些?答:1、在发盘规定的有效期内未被接受,或者虽未规定有效期但是在合理时间内未被接受;2、发盘被发盘人依法撤销;3、被收盘人拒绝或者还盘之后;4、发盘后,发生了不可抗力事件;5、发盘人或者受盘人在发盘被接受以前丧失行为能力。十五、国际保理业务的特点?答:1、必须是商业机构与商业机构之间货物销售生产的应收账款,该应收账款不属于个人或家庭消费或者类似使用性质;2、该商业机构必须将应收账款的权利转让给保理商;3、保理商必须履行的职能:以贷款或者预付款的形式向供货商融通资金、管理与应收账款有关的账户、收取应收账款、对债务人的拒付提供坏帐担保;4、应收账款的转让通知必须送交债务人。十六、在大陆法中损害赔偿责任成立的条件是什么?答:1、必须要有损害事实(一般须由请求损害赔偿的一方出具证明);2、必须有归责于债务人的原因(这是大陆法承担违约责任的基本原则和前提条件);3、损害发生的原因与损害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损害是由于债务人应予负责的原因造成的)。十七、寄售的特点以及利弊?答:1、特点:寄售人与代销人是委托代售的关系;是凭实物进行的现货交易;代销人不承担任何风险费用,货物售出前的一切风险费用均由寄售人承担。2、优点:对寄售人来说,有利于开拓市场和扩大销路,还可根据市场供求掌握有利的推销时机;有利于调动那些有推销能力、经营作风好、但资金不足的客户的积极性;大大节省了交易时间,减少了风险和费用,为买主提供了便利。3、缺点:承担的贸易风险大;资金周转期长、收汇不够安全。十八、展卖的特点和优点?答:特点——把出口商品的展览和推销有机地结合起来,边展边销,以销为主。有点:1、有利于宣传出口商品,扩大影响,招揽潜在买主,促进交易;2、有利于建立和发展客户关系,扩大销售地区和范围。3、有利于开展市场调研,听取消费者的意见,改进产品质量,增强出口竞争力。十九、拍卖的特点?答:1、是一种公开竞买的现货交易;2、是在一定的机构内又组织的进行;3、具有自己独特的法律和规章。二十、期货交易的特点?答:1、以标准期货合同作为交易的标的;2、特殊的清算制度;3、严格的保证金制度。二十一、补偿贸易的特点?答:1、它是在信贷的基础上进行的,设备引进方要承担利息;2、设备供应方必须承诺回购对方产品或者劳务的义务;3、是一种通过商品交易起到利用外资作用的交易方式。二十二、对销贸易的利弊?答:优点——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冲破贸易壁垒,扩大出口,并且在不增加外债的情况下,换取急需的技术、设备和物资。发达国家也可以通过对销贸易,以较优惠的价格获得原材料。缺点:1、它是在互惠的原则下进行的,使得交易对象的选择和交易的达成以及履约出现很大的困难。2、在对销贸易的方式下,市场机制的作用收到很大削弱,价格往往与正常价格有很大的偏离,对一国来说,难以获得社会劳动的最大节约。二十三、在我国,国际电子商务和一般电子商务相比其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国际电子商务主要是针对国际经贸的电子商务活动;2、国际电子商务一般涉及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贸易伙伴、相关的商业部门;交易的行为和过程本身并不直接针对市场上的消费者;3、国际电子商务的具体运作涉及的部门和范围要远远多于或大于一般的电子商务,其相关的协调工作和法律惯例规范都是国际性的;4、在我国国际商务的发展将具有社会连动和示范效应。来源:考试大-自考站 自考《国际贸易实务》重点名词解释 1、 贸易术语——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产生的、用来表明商品的价格构成,说明货物交接过程中有关的风险、责任、费用划分问题的专门术语。 2、 象征性交货——卖方只要按期在约定的地点完成装运,并向买方提交合同规定的、包括货物权凭证在内的有关单证,就算完成了交过义务,而无须保证到货。卖方凭单交货、买方凭单付款。 3、 良好平均品质——一定时期内某地出口货物的平均品质水平,一般指中等货而言。(指农产品的每个生产年度的中等货、指某一季度或者某一装船月份在装运地发运的同一种商品的“平均品质”) 4、 品质公差——国际上公认的产品品质的误差。在工业制成品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质量指标出现一定的误差有时是难以避免的。 5、 品质机动幅度——某些初级产品的质量不稳定,为了便于交易顺利进行,在规定其品质指标的同时,可另订一定的品质机动幅度,允许卖方所交的货物的品质指标在一定幅度内有灵活性。 6、 溢短装条款——卖方在交货时,可按合同中的数量多交或少交一定的百分比,他一般是在数量条款中加订的。(散装货:粮食、矿砂等) 7、 中性包装——即不标明生产国别、地名、厂商名称,也不标明商标或者品牌的包装。(无牌中性包装、定牌中性包装) 8、 定牌——卖方按照买方要求在其出售的商品或者包装上面标明买方指定的商标或品牌。9、 滞期费——负责装卸货物的一方,如果未按约定的装卸时间和装卸率完成任务,需要向船方缴纳延误船期的罚款。 10、速遣费——如果负责装卸货物的一方在约定的装卸时间内提前完成任务,有利于加快船舶周转,则可以从船方取得奖金。 11、OCP条款——陆上运输通常可到达的地点。OCP地区是以落基山脉为界,其以东地区均定为内陆地区范围。从远东地区向美国OCP地区出口货物,如按OCP条款达成交易,出口上可以享受较低的OCP海运优惠费率,进口商在内陆运输中也可以享受OCP优惠费率。 12、提单(B/L)——是承运人或其代理人在收到货物后签发给托运人的一种证件,它体现了承运人和托运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13、联运提单——在由海运和其他运输方式所组成的联合运输时使用,他是由承运人(或其其代理人)在货物启运地签发运往货物最终目的地的提单,并收取全程运费。 14、过期提单——提单晚于货物到达目的港;向银行交单时间超过提单签发日期21天。 15、多式联运单据——证明多式联运合同以及证明多式联运经营人接管货物并且负责按照合同条款交付货物的单据,它由多式联运经营人签发,这种单据应依发货人的选择,或为可转让单据,或为不可转让的单据。 16、共同海损(GA)——载货的船舶在海上遇到灾害、事故,威胁到船货等各方面的共同安全,为了解除这种威胁,维护船货安全,是航程得以继续完成,船方有意识地、合理地采取措施,造成某些特殊损失或者支出特殊额外费用。 17、舱至舱条款——保险责任自被保险货物运离保险单所载明的启运地仓库货储存处所开始,包括正常运输中的海上、陆上、内河、驳船运输在内,直至该项货物运抵保险单所载明的目的地收货人的最后仓库或者储存处所,或者被保险人用作分配、分派、非正常运输的其他储存处所为止。但被保险人的货物在最后到达卸载港卸离海轮后,保险责任以60天为限。 18、联合凭证——是一种更为简化的保险凭证。在我国,保险机构在外贸企业的商业发票上加注保险编号、险别、金额,并加盖保险机构印戳,即作为承保凭证,其余项目以发票所列为准。此种凭证不能转让,目前只适用于香港地区一些中资银行由华商开来的信用证。 19、保险单——是保险人对被保险人的承保证明,是规定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双方各自权力和义务的契约,当被保险货物遭受承保范围内的损失时,它又是保险索赔了理赔的主要依据。 20、对等样品——卖方可以根据买方提供的样品,加工复制出一个类似的样品交给买方确认,这种经确认后的样品称为回样(确认样品)。 21、价格调整条款——在定约时只规定初步价格,同时规定,如原材料价格和共资等发生变化,按原材料价格和工资等的变化来计算合同的最终价格。(主要适用于类似生产加工周期较场的机器设备等商品的合同) 22、汇票(Draft)——一个人向另外一个人签发的要求见票时或者在将来的固定时间,或者可以确定的时间,对某人或其指定的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的书面支付命令。 23、背书——转让汇票权利的一种手续,就是由汇票抬头人在汇票背面签上自己的名字,或再加上受让人的名字,并把汇票交给售让人的行为。 24、支票(Check)——是以银行为付款人的即期汇票,即存款人签发给银行的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委托命令,出票人在支票上签发一定的金额,要求受票的银行于见票时,立即支付一定金额给特定人或持票人。 25、付款交单D/P——出口人的交单是以进口人的付款为条件。 即期付款交单——银行提示即期汇票和单据,进口人见票时即应付款,并在付清货款后取得单据。 来源:考试大-自考站远期付款交单——银行提示远期汇票,进口人审核无误后在汇票上进行承兑,于汇票到期日付清货款后再领取货运单据。 26、承兑交单D/A——出口人的交单以进口人在汇票上承兑为条件,进口人在汇票到期时,方履行付款义务。(只适用于远期汇票的托收) 27、信托收据——进口人借单时提供的一种书面信用担保文件,用来表示愿意以代收行的受托人身份代为提货、保管、存舱、保险、出售,并承认货物所有权仍归银行。 28、信用证L/C——银行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也是开证行对受益人的一种保证,只要受益人履行信用证所规定的条件,即受益人只要提交符合信用证所规定的各种单据,开证行就保证付款。(银行信用) 29、背对背信用证(转开信用证)——受益人要求原证的通知行或其他银行以原证为基础,另开一张内容相似的新的信用证。 30、对开信用证——两张信用证的开证申请人互以对方为受益人而开立的信用证。开立信用证是为了达到贸易平衡,以防止对方只出不进或者只进不出。 31、备用信用证——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信用证,是开证银行对受益人承担一项义务的凭证。开证行保证在开证申请人未能履行其应履行的义务时,受益人只要凭备用信用证的规定向开证行开具汇票,并随附开证申请人未履行义务的声明或证明文件,即可得到开证行的偿付。 32、保函(保证书L/G)——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个人应申请人的请求,向第三方受益人开立的一种书面信用担保凭证,保证人对申请人的债务或应履行的义务承担赔偿责任。 33、定金——合同一方当事人根据合同的约定预先付给另一方当事人一定数额的金钱,以保证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成立、担保合同的履行、保留合同的解除权等。 34、不可抗力——买卖合同签订以后,不是由于合同当事人的过失或者疏忽,而是由于发生了合同当事人无法预见、预防、避免、控制的事件,以至于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如期履行合同,发生意外事故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责任或者推迟履行合同。(免责条款) 35、发盘(要约)——凡是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特定的人提出订立合同的建议,如果其内容十分确定并且表明发盘人有在其发盘一旦得到接受就受其约束的意思,即构成发盘。 36、接受(承诺)——受盘人在发盘规定的时限内,以声明或者行为表示同意发盘提出的各项条件。实质上是对发盘表示同意。 37、逾期接受——不是有效的接受。如接受通知未在发盘规定的时限内送达发盘人,或者发盘没有规定时限,且在合理时间内未曾送达发盘人。 38、大副收据——货物装船后,承运船舶的大副签发给托运人的,表明已收到货物并已装船的货物收据,托运人凭此收据可向船公司或其代理人交付运费并换取正式提单。 (是划分船货双方责任的重要依据,是换取提单的依据) 39、定期结汇——议付行根据向国外付款行索偿所需要时间,预先确定一个固定的结汇期限,并与出口企业约定该期限到期后,无论是否已经收到国外付款银行的货款,都将主动安当日外汇牌价将票款金额折成人民币拨交出口企业。 40、国际保理(承购应收账款业务)——在使用托收、赊销等非信用证方式结算货款时,保理商向出口商提供的一项集买方资信调查、应收款管理和追帐、贸易融资、信用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金融服务。 41、经销——进口商根据他与国外出口商达成的协议,在规定的期限和地域内购销指定商品的一种做法。 独家经销——经销商在协议规定的期限内和地域内,对指定商品享有独家经营权力。 一般经销——经销商不享有独家专营权,供货商可以在同一时期、地区内,委派几家商号来经销同类商品。 42、代理——代理人按照本人的授权,代表本人与第三人订立合同或者从事其它法律行为,而由本人直接负责由此所产生的权利与义务。 43、寄售——是一种委托代售的贸易方式,寄售人先将准备销售的货物运往国外寄售地,委托当地代销人按照寄售协议规定的条件代为销售后,再由代销人向货主结算货款。 44、套期保值(海琴)——在卖出或买入实际货物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买入或卖出同等数量的期货。 45、对销贸易——在互惠的前提下,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贸易方达成协议,规定一方的进口产品可以部分或者全部都以相对的出口产品来支付。 46、电子商务——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网络互连技术、现在通信技术,使得交易涉及的各方当事人借助电子方式联系,而无需依*纸面文件、单据的传输,从而实现整个交易过程的电子化。 47、国际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利用电子商务运作的各种手段从事的国际贸易活动,它反映的是现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国际贸易过程的电子化

还是考与贸易相关的港口,航线,贸易资源分布,各国铁路情况,交通联运,运费计算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我之前考过,所以对历年试题进行了分析,得出重点章节和所占分值如下: 章节 所占分值 第01章 15% 第03章 11% 第10章 10% 第08章 9% 第12章 9% 第11章 8% 第14章 8% 第16章 7% 第13章 6% 第15章 6% 第05章 4% 第06章 4% 第09章 2% 第02章 1% 第04章 1% 第07章 1% 排在前面几位的,就是重点章节了。

国际贸易与实务自考重点笔记汇总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我把每章分值做了统计。我之前考过,所以对历年试题进行了分析,得出重点章节和所占分值如下:章节      所占分值

第01章      15%

第03章      11%

第10章      10%

第08章      9%

第12章      9%

第11章      8%

第14章      8%

第16章      7%

第13章      6%

第15章      6%

第05章      4%

第06章      4%

第09章      2%

第02章      1%

第04章      1%

第07章      1%

排在前面几位的,就是重点章节了。

这篇《2014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考点:非关税措施》是 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非关税措施的含义:除关税以外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 非关税措施的主要种类 (一)进口配额制: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于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 进口配额制分为:绝对配额、关税配额 1、绝对配额:全球配额、国别配额 2、关税配额 关税配额与绝对配额的不同之处: 绝对配额规定一个进口额度,超过就不能进口;关税配额在商品进口超过规定的额度后,仍允许进口,只是超过部分被课以较高关税。 (二)“自动”出口配额制: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愿规定某一时期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 1、非协定的“自动”出口配额 2、协定的“自动”出口配额 (三)进口许可证 1、进口许可证与配额的关系:有定额的进口许可证、无定额的进口许可证 2、进口许可证的使用对进口商品有无限制:公开一般许可证、特种进口许可证 (四)外汇管制:指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施行限制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价的一种制度。 1、数量性外汇管制;2、成本性外汇管制;3、混合性外汇管制 (五)进出口国家垄断: 对某些或全部商品的进出口由国家机关直接经营。一般集中在烟酒、农产品、武器。 (六)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国家制定法令,规定政府机构在采购时要优先购买本国产品的做法。 (七)国内税: 指在一国的国境内,对生产、销售、使用或消费的商品所应支付的捐税,一些国家采取国内税制度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八)进口最低限价制和禁止进口 (九)进口押金制 一国规定进口商在进口商品时,必然预先按进口金额的一定比例和规定的时间,在指定的银行无息存放一笔现金。 (十)海关估价制 国家海关通过武断地提高进口商品的完税价格来增加进口商品的关税负担,从而限制外国商品的输入。 乌拉圭回合达成《海关估价协议》,规定了六种不同的依次采用的估价法: 1、进口商品的成交价格 2、相同商品成交价格 3、类似商品的成交价格 4、倒扣法 5、计算价格法 6、合理办法 (十一)进口商品征税的归类 (十二)技术性贸易措施: 1、技术法规和标准 2、质量认证与合格评定程序 3、关于卫生检疫的规定 4、关于商品包装和标签的规定 5、绿色贸易措施: (1)绿色标准与检疫要求 (2)绿色环境标志要求 (3)绿色包装、标签要求 (4)绿色补贴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学科属性(重点) 理解:研究对象及学科属性 (二)主要研究方法(一般) 应用:地图法、分析法、对比法、考察法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地理位置和气候(重点) 识记:经济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与分布 理解:新加坡战后经济地理位置的变化对其经济的影响;气候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应用:时差的计算与应用 (二)地形与河流、湖泊(一般) 识记:大陆架、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水能资源的分布及主要水利工程 理解:地形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 (三)国家、居民(重点) 识记:主要国家类型的划分及其分布、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及世界人口特征。 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为维护或打破旧的世界经济秩序所采取的措施。 应用:分析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四)科学技术(次重点) 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五)宗教(一般) 识记: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图腾的的概念 理解:伊斯兰教对经济贸易的影响。 第三章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一)汉萨同盟和意大利北部的区域贸易中心(重点) 识记:汉萨同盟的地域范围,意大利北部的贸易中心。 理解:意大利的威尼斯等贸易中心在与亚洲贸易中所发挥的作用。 (二)佛兰德尔地区(一般) 识记:地域范围。 理解:在欧洲贸易中的作用。 (三)地理大发现、第一次产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重点) 识记:地理大发现的三大历史事件、第一次与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标志。 理解:地理大发现与第一、第二次产业革命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四)亚太地区兴起的政策环境(重点) 识记:亚太地区的范围。 理解: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经济声速增长的原因。 (五)亚太地区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交通要道(次重点) 识记:锡矿带、锰结核、马六甲海峡、白令海峡。 理解:亚太地区交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六)亚太地区面临的挑战(一般) 理解:亚太地区面临哪些挑战。 第四章 世界区域经济集团 (一)定义、类型及有利和不利的影响(重点) 识记:定义、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和共同市场 理解: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世界经济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二)形成原因(次重点) 识记:集团化8项形成背景。 理解:是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相融合的产物。 (三)欧盟与APEC(重点) 识记:形成历程及一体化主要措施、APEC的性质 理解:欧盟是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集团; (四)北美自由贸易区(次重点) 识记:成员组成及形成背景 理解:对三国经济有利和不利影响。 第五章 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 (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重点) 识记:温室效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义; 理解:动植物资源的枯竭,温室效应及水源的污染造成的危害; 应用:说明自然资源领域、社会领域、经济领域及科技领域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及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次重点) 识记:环境的定义。 理解: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三)贸易对环境保护有利和不利影响(重点) 理解:主要有利和不利影响。 (四)环境会影响贸易(次重点) 识记:厄尔尼诺现象 理解:环境危机会影响贸易。 (五)如何克服绿色贸易壁垒(重点) 识记: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绿色贸易壁垒定义。 理解:从政府、企业两个方面分析如何克服绿色贸易壁垒。 (六)环境问题是一个发展问题(重点) 识记:发达国家发展不当和发展中国家发展落后的含义。 理解:所谓“持续优先”或“发展优先”的不科学性。 (七)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一般) 理解:国际环保合作的六项措施。 第六章 世界能源贸易地理 (一)世界石油的储藏、生产、消费的地理分布(重点) 识记:世界6大储油区、中东储油区的储藏与生产的主要特点、OPEC。 理解:世界石油开采、加工和消费不平衡的状况 应用:如何建立本国可靠的石油储备制度。 (二)天然气与煤炭(次重点) 识记:世界主要天然气的储藏和生产国家、主要煤炭生产国。 理解:天然气与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变化。 第七章 世界农产品贸易地理 (一)世界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重点) 识记:温带高度商品化集约化农业,亚热带季风农业,地中海农业和热带种植园农业的分布及主要代表农作物。 理解:不同农业类型与气候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关系。 (二)发展“绿色农业”已成为一种重要趋势(次重点) 识记:绿色农业的定义。 理解:进行“绿色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 (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般) 理解:如何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四)小麦、稻谷、玉米、棉花、大豆、饮料作物、糖料作物的生产与贸易(重点) 识记:上述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地理分布,主要生产国、出口国 (五)世界农产品贸易的主要特点(次重点) 理解:世界农产品贸易的8大特点 第八章 工业制成品生产与贸易地理 (一)制成品的类型及主要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地带(重点) 识记:美加工业带、西欧工业带、中东欧工业带和亚太工业带的地域范围及主要工业部门 理解:战后工业制成品贸易不断上升的原因。 (二)世界钢铁生产发展历程(重点) 识记:战后钢铁工业发展历程及主要特点 理解:战后钢铁工业布局趋向沿海的原因。 (三)世界钢铁生产和贸易的主要国家(次重点) 识记:主要生产国和贸易国。 (四)世界汽车生产的地域分布(重点) 识记:亚太、北美、西欧三大汽车生产地带的主要生产中心、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 (五)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历程(一般) 理解:战后汽车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 (六)主要国家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和贸易(重点) 识记:美、日、西欧、亚太等国家和地区电子信息工业的分布;世界主要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国。 理解:电子信息产业成为促进经济迅速增长的火车头。 第九章 国际贸易运输地理 (一)国际贸易运输的特点和方针(重点) 识记:五大特点。 理解:辩证认识和运用“十字”方针。 (二)国际贸易运输性质(一般) 理解:为什么说国际贸物运输为国际贸易不可缺少的环节。 (三)世界四大航运及主要航区通道和主要港口 识记:主要运河、海峡的地理位置及特点;世界著名港口的地理分布 (四)海上货物运输的四要素(次重点) 识记:航线划分的标准及选择航线的主要要素 理解:货物与港口两要素在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大宗海运物流(一般) 识记:石油、煤炭、铁矿石、铝土矿、粮食的流向。 (六)铁路、公路、大陆桥运输(重点) 识记:我国和邻国的铁路口岸、公路口岸、大陆桥运输的定义 理解:大陆桥运输的优越性 (七)集装箱运输(次重点) 识记:集装箱运输的主要特点 理解:集装箱运输的优越性。 第十章 超级大国——美国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优越性(重点) 识记:主要地形和气候的特征及分布 理解: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政区人口状况及政治体制 识记:主要行政区、主要民族 理解:美国议会与总统相互制约关系对美国政治经济的影响。 (二)美国经济的特征(重点) 识记:当前美国经济的主要特征;知识经济的概念。 理解:美国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形成条件。 (三)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历程(一般) 识记:四个发展阶段的划分,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理解:美国迅速实现工业化的条件。 (四)采矿业、制造业和农业(重点) 识记:主要煤炭、石油产区;汽车、航空、化学、电子、食品工业中心;小麦、玉米、棉花带的分布。 理解:农业生产特征及农业危机。 (五)交通运输业(一般) 识记:主要港口及铁路枢纽。 (六)对外贸易状况(重点) 识记: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及地区结构。 理解:美国出口贸易地位下降的原因。 (七)市场状况(一般) 识记:市场的主要特点。 (八)北部区(重点) 识记:北部区地域范围,主要城市和主要工业部门 理解:北部区形成美国最大工业区的条件。 (九)南部区和西部区(次重点) 识记:“阳光地带”的范围 理解:战后“阳光地带”崛起的条件。 第十一章 发达国家(一)——欧盟四国 (一)德国工业和农业(重点) 识记:采煤、钢铁、汽车、机械、化学、电子工业的分布;主要农业区。 理解: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形成的条件。 (二)德国自然地理环境(次重点) 识记:四大地形区、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 理解:过渡性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三)德国主要经济区和城市(一般) 识记:北部区的范围和在德国经济中地位,主要工业中心;南部区的范围及主要城市。 理解:鲁尔区形成的条件。 (四)法国优越的自然条件(重点) 识记: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类型的分布、河流和矿产的分布。 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五)法国工业与农业(次重点) 识记:钢铁、化学、航空、电子工业的分布;主要农业区。 理解:战后法国经济发展阶段及主要措施。 (六)法国区域差异及城市(一般) 识记:东部区的范围,主要工业中心,主要产业部门 理解:东部区形成法国最发达地区的条件。 (七)英国优越的自然条件与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重点) 识记:英吉利和多佛尔海峡、北海油田、英伦三岛、主要煤田。 理解:北海油田开发对英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八)英国新、老工业部门状况(次重点) 识记:传统工业部门及工业中心;汽车、航空、电子工业部门的分布,两个“硅谷”。 理解:战后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及撒切尔政府改革的主要措施。 (九)英国对外贸易(一般) 理解:战后英国对外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 (十)意大利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自然条件(重点) 识记:主要半岛和岛屿、主要地形和气候类型。 理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十一)意大利经济特征、主要工业和农业(次重点) 识记:钢铁、汽车、电子、纺织工业中心;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理解:经济的五个特征 (十二)意大利区域差异(一般) 理解:北部区在全国经济中所处地位。 第十二章 发达国家(二)——日本 (一)自然地理环境(重点) 识记:主要地形、两种气候类型、河流特征、矿产与渔业资源。 理解:自然环境对日本经济发展所起的制约或促进作用。 (二)领土组成,政区和居民(次重点) 识记:四大岛及北方四岛、一、二级行政区、大和民族及阿伊努人。 理解:岛国位置对日本经济发展的意义。 (三)战后经济的特征(重点) 识记:五大特征:“三湾一海”地带 理解:日本经济对外依赖性强,工业分布畸形集中的原因。 (四)经济发展历程(次重点) 识记:明治维新、侵略扩张、战后抓住有利时机的三个发展阶段。 理解: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增长的国际、国内有利条件。 (五)工业(重点) 识记:工业生产体系的三大特征;汽车、钢铁、石油加工、电子工业中心。 理解:促进钢铁、汽车工业发展的措施。 (六)农业(次重点) 识记:水稻、水果、蔬菜、捕鱼业的分布。 理解:日本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七)对外贸易地位及迅速增长的原因(重点) 理解:迅速增长的原因。 (八)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次重点) 识记: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 理解:商品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展历程的关系。 第十三章 原社会主义转型国家——俄罗斯 (一)多样的自然条件、丰富的资源(重点) 识记:三大地形区、多样气候、大河和主要湖泊、矿产资源的分布。 理解:自然条件的多样性和资源的丰富性与集中性,对俄经济布局的影响 (二)面积、疆域和人口(次重点) 识记:主要邻国和临海、主要民族和政区 理解:民族复杂性与人口增长缓慢对经济的影响。 (三)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经济(重点) 理解:改革失误的主要表现 (四)普京时代俄罗斯经济(次重点) 理解:普京执政后俄罗斯经济恢复增长的原因。 (五)工业(重点) 识记:主要煤田、主要油田和天然气田;钢铁、机械工业基地。 理解:石油、天然气生产在俄罗斯经济中的巨大作用。 (六)农业(一般) 识记:农业三大类型区的地域分布 理解:农业生产长期落后的原因。 (七)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与地区结构(重点) 识记:出口和进口商品构成;主要贸易伙伴。 理解:对外贸易增长与经济发展背离的原因。 第十四章 发展中转型经济国家——印度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复杂的人文环境(重点) 识记:南亚次大陆、种性制度,三大地形区,煤、铁、锰等矿产。 理解:复杂的人文环境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二)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社会”阶段(次重点) 理解:尼赫鲁主张的“社会主义类型社会”经济的主要特征。 (三)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改革阶段(重点) 识记:主要改革措施及取得的成就和失误。 (四)能源、钢铁、纺织、电子、宝石工业(次重点) 识记:上述工业的生产中心 (五)农业(重点) 识记: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小麦、黄麻、茶叶、棉花等作物的主产区。 理解:水旱灾害频繁形成的原因。 第十五章 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新加坡和巴西 (一)韩国“汉江奇迹”——迅速发展的经济、主要工业部门(重点) 识记:钢铁、造船、电子信息,汽车等工业的中心。 理解: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国际、国内因素 (二)韩国自然地理环境(次重点) 识记:海岸、地形、气候、河流和资源状况。 (三)韩国南北分裂和南北对话(一般) 理解:南北分裂走向对话的历史进程。 (四)巴西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重点) 识记:地形、气候、河流和资源状况。 (五)巴西经济迅速增长与陷入严重债务危机(次重点) 识记: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及当前经济特征。 理解:分析严重债务危机的原因。 (六)巴西主要工业部门和热带农产品(一般) 识记:主要工业中心及工业部门、咖啡、 棉花、大豆的主要种植区。 (七)新加坡经济发展历程(重点) 理解:独立后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及相应政策措施。 (八)新加坡主要产业部门(次重点) 识记:炼油、电子电器、造船业、海运业、旅游业的基本状况。 第十六章 农矿资源出口大国——加拿大与澳大利亚 (一)加拿大自然条件与居民(重点) 识记:地形、气候、河湖的特征;主要矿产、水力、渔业资源、两大移民居住区。 理解: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二)加拿大农业与制造业(次重点) 识记:中部草原三省的“谷仓”;纽芬兰、温哥华渔场;钢铁、汽车、有色金属冶炼,纺织、服装、木材加工工业中心。 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三)加拿大经济概况(一般) 理解:加拿大经济的主要特点 (四)澳大利亚自然条件(重点) 识记:主要地形、气候、可流和资源状况;大堡礁、鸭嘴兽、按树。 理解:自然条件与澳大利亚产业结构的关系。 (五)澳大利亚经济概况(次重点) 理解:经济特征与国家历史进程和自然条件的关系。 (六)澳大利亚农牧业与采矿业(重点) 识记:小麦、甘蔗、水稻的主要种植区;铝土矿、铁矿、煤炭、黄金等的采矿中心。 (七)澳大利亚对外贸易(一般) 识记:主要出口的农矿产品、主要贸易伙伴。 理解:进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第十七章 非洲贸易地理 (一)富饶大陆(重点) 识记:丰富的土地(耕地、草原、林地)资源;金、金钢石、铜、石油、铝土矿、磷矿的分布;水力资源状况 理解:苏伊士运河、好望角航线在世界交通运输中的重要地位。 (二)贫穷大陆(次重点) 理解:经济增长缓慢,产业结构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日益恶化,政治不稳定与经济落后的关系。 (三)复杂大陆(一般) 理解:非洲在人口、民族、宗教、国家历史进程等方面的复杂性。 (四)南非概况(重点) 识记:自然条件特点;农牧业、采矿业的分布。 理解:南非产业构成与其自然条件的关系。 (五)埃及概况(次重点) 识记:重要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干燥的自然环境。棉花、石油的生产状况。 理解:从单一经济转变为多元化经济的进程。仅供参考。

国际贸易自考重点笔记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我把每章分值做了统计。我之前考过,所以对历年试题进行了分析,得出重点章节和所占分值如下:章节      所占分值

第01章      15%

第03章      11%

第10章      10%

第08章      9%

第12章      9%

第11章      8%

第14章      8%

第16章      7%

第13章      6%

第15章      6%

第05章      4%

第06章      4%

第09章      2%

第02章      1%

第04章      1%

第07章      1%

排在前面几位的,就是重点章节了。

专题1 国际贸易背景知识 第一章 国际贸易导论 一、具体分为9类 统计时一般把0—4类商品称为初级产品,5—8类称为工业制成品。初级产品指那些为经过机器加工或只经过简单机器加工的农林牧渔产品 二、对外贸易货物结构——指一国各类进口货物的构成状况 它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分工的深化,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逐渐上升,初级产品的比重日趋减少 三、地理分布——它表明该国同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四、服务贸易界定为4类:1、跨境提供 2、境外消费 3、商业存在 4、自然人流动 第二章 二战以前的国际贸易 一、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地中海沿岸的各奴隶制国家就开展了彼此间的对外贸易。我国在夏商时代已进入奴隶社会,贸易集中在黄河流域。 国际贸易规模有限,主要局限与邻近国家之间。商品主要有两类:一是奴隶,二是奢侈品,如宝石、装饰品、各种织物、香料 二、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就开辟了从新疆经中亚同望中东和欧洲的陆路——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茶叶开始输往欧洲 欧洲的宝石、珊瑚和玻璃制品输往中国 三、地理大发现的直接结果是扩大了欧洲国家对外贸易的地理范围 地理大发现引起了西欧商业性的革命,进入世界贸易的商品种类和商品总量急剧增加。(货物结构) 第三章 二战以后的国际贸易 一、发达国家服务占其国生产总值比重达2/3,其中美国已达3/4,发展中国家服务业所占比重也达1/2 二、发达国家在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方面,出口大于进口,是工业制成品的净出口国。发展中国家在初级产品的贸易方面,出口大于进口,是初级产品的净出口国 出口国:美、德、日、中四国 三、工业化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 第四章 中国对外贸易 一、中国进口商品通常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主要集中在进口技术含量高的机电产品,如汽车、飞机等,急电产品占进口商品总额的一半 二、在中国服务贸易中,最主要的项目是旅游 专题2 国际贸易基础理论与环境 一、绝对优势——亚当。斯密提出的 每个国家都应只生产它擅长的产品,然后用来交换别国所擅长的产品,这比各国各自生产自己所需一切东西更为有利 二、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提出 各国应按照“两利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分工和交换,即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三、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国际贸易不仅会使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均等化。收入分配会使部分人变富,一部分人变穷 四、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 五、里昂惕夫之迷的解释 (一)劳动力的不同 (二)存在人力资本 (三)存在关税及贸易壁垒 (四)自然资源稀缺 (五)要素密集度逆转 六、新产品的生命周期经历三个阶段: (一)产品创新阶段 (二)产品成熟阶段 (三)产品标准化阶段 七、波特认为国内4种变量影响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1、要素禀赋 2、需求状况 3、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 4、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 5、机会和政府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即附加变量 八、波特把要素区分为基础要素和高级要素 (选择) 基础要素: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人口等 高级要素:通讯设施、瘦果高等教育人才、科研设施和技术诀窍 第六章 国际贸易的环境因素 PEST (一)政治环境包括——当事国或地区的社会性质和政治体制、政治稳定性、有关法律制度、主要外贸政策与措施、公众利益集团的发展、 (二)经济环境包括——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市场规模和经济基础结构等 (三)社会文化环境——语言、教育水平、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 (四)技术环境 第七章 经济全球化 重点30分 案例 一、经济全球化——指各国的货物、服务、资本、技术和人员跨越国界大规模、高速度的流动,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上相互联系与依存、相互渗透和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的程度日益加深,并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态势、进程和趋势 二、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十分广泛,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等都可以列入经济全球化的范畴 三、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前三个是正面 (一)经济全球化的好处是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 (二)经济全球化推动各国加强经济合作 (三)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 (四)经济全球化增加了各国国内经济波动的可能性——各国国内经济的稳定不仅取决于国内因素,而且受到国际因素的巨大影响 一般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发育不够充分,经济结构比较脆弱,更容易受到外部不利因素的冲击,金融危机就证明了 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对发达国家而言是的受益者,但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利大于弊,是机会。 专题3 国际贸易中的政策 第八章 国际收支与汇率 20分 一、国际收支——指一国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由于货物与服务的交换以及资本的往来而引起国际资金流动,从而发生一种国际间资金收支行为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分为以下三大项目: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以及误差与遗漏项目 三、造成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一)经济周期 (二)经济结构 (三)国民收入的变化 (四)货币价值的高低 四、各国政府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包括: (一)支出——改变政策: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国民经济总支出水平的政策 (二)支出——转换政策: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水平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 (三)直接管制——指政府干预对外经济往来,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 (四)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国际协调 五、外汇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不同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或比价,或者说,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在外汇市场上,有两种不同的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 六、汇率制度——是指各国普遍采用的确定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汇率的体系 1、固定汇率制度:由官方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汇率波动只能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2、浮动汇率制度:是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的货币之间的汇率和上下波动的幅度,而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 3、盯住汇率制度:指本国货币选择盯住任何一种主要货币,或一篮子货币,本币随着被盯住货币的浮动而浮动 本国 七、影响各国汇率变动的深层因素: 1、国际收支差额 2、通货膨胀率差异 3、利率水平差异 4、各国中央银行的干预 5、市场预期 八、一国货币贬值,有利于扩大本国商品的出口,抑制本国的进口,而一国货币升值,则有利于外国商品的进口,不利于本国商品的出口,从而影响贸易收支 九、外汇管制的定义 又称外汇管理,是指一国通过法律、法令、条例等形式对外的收支、买卖、借贷、转移以及国际结算、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实施限制,以维持本国国际收支的平衡,保持汇率的稳定,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十、各国外汇管理的制度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即对经常项目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 第二类,实行部分外汇管制,即对经常项目的外汇交易不实行或基本不实行限制,但对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外汇交易加以一定的限制 中国 第三类,基本上不实行外汇管制,即对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外汇交易不实行普遍的和经常性的限制 第九章 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保护主义 一、在典型的自由贸易政策下,政府对对外贸易活动不进行任何干预,既不鼓励出口,也不限制进口,而保护贸易政府则相反,为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政府采取贸易干预措施,包括奖出与限入两个方面 二、贸易自由化的好处 ——所谓贸易自由化就是降低和约束关税,取消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扩大本国市场准入度 ——实行贸易自由化可以鼓励各国在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从事专业生产,有利于加强各国的专业生产技能,并使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实 现配置,从而提高世界范围的劳动生产率 ——实行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加强竞争,打破垄断,促使企业积极进取,不断提高经济效率,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实行贸易自由化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要,可以减少消费者的消费支出,提高国民消费水平 三、保护幼稚工业——指当一个国家的某种工业具有潜在优势,但在发展初期无法同先进国家同类成熟产业进行抗衡时,为了促进该产业的发展,该国政府应采用关税、进口配额和补贴等方法对新兴产业予以扶持,使之具有经济规模,并形成竞争优势之后,即取消保护 四、其他支持贸易保护主义的经济论点 1、保护和增加就业 2、促进本国产业多样化 3、改善国际收支 4、保护公平竞争 五、关税——一个国家的饿海关对进出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一种税收 关税是税收的一种 是一种间接税 六、商品倾销——是出口国的饿一种不公平贸易行为。商品倾销是一国商品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其目的是为了打击竞争对手,占领国外的市场 七、根据市贸组织的规定,征收反倾销税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一种商品以低于正常价值出口到另一个国家市场,即构成倾销 2、倾销产品对进口国已建立的某项工业造成损害或实质性损害的威胁。 八、征收关税的方法 (一)从量税 (二)从价税 (4)混合税 (5)选择税 九、非关税壁垒——指除关税以外限制进口的各种法规和行政措施的总称,是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手段 1、进口配额 2、“自动”出口限制 3、进口许可证制 4、本地成分要求 5、技术性贸易壁垒 6、环境贸易壁垒 十、鼓励出口的措施包括: ——金融措施 (一)出口信贷 : 1、卖方信贷 2、买方信贷 (二)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 (三)调整汇率和利率 ——税收措施 ——补贴 ——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 ——出口奖励 第十章 区域贸易集团 案例 一、区域贸易集团——指地理上比较接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通过签定某种政府间条约或协定,制定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通过签订某种政府间条约或协定,制定共同的政策措施,实施共同的行动准则,甚至通过建立各国政府一定授权的共同机构,实行长期而稳定的超国家的经济调节,达成经济乃至政治上的联盟 二、区域贸易集团的类型 (一)优惠贸易区 (二)自由贸易区——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取消成员之间的贸易壁垒,允许货物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而形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三)关税同盟——是指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并队非成员国实行统一对外关税税率和其他贸易措施而缔结的同盟 (四)共同市场 (五)经济同盟 (六)政治联盟 三、欧洲联盟 简称欧盟 北美 —— 美、加、墨 四、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21个国家 该组织人口最多、面积、经济发展最快、个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历史、文化、宗教、习俗也大不相同 五、亚太经合组织的特点 1、开放性 2、灵活性 3、多层次性 4、渐进性 六、区域贸易集团兴起的影响 重点 (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二)关说同盟的动态效应 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主要表现在对成员国的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上: 1、规模经济效应 2、竞争效应 3、投资效应 第十一章 国际机构与协定 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从1984年1月临时生效一直到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共存在了47年 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目标、职能和基本原则 宗旨: 1、提高生活水平,保障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增加实际收入与有效需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量 2、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各自需要,利用世界资源,保护和维护环境 3、通过切实的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份额 目标: 建立一个完整的包括货物、服务、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及知识产权等更具活力、更持久的多边贸易体系,以包括关贸总协定贸易自由化的成果和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所有成果 职能: 1、组织事实世贸组织负责管辖的各项贸易协定、协议、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实现各项协定、协议的目标 2、为成员国提供多边谈判的场所。并为多边贸易谈判结果提供框架草案 3、按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解决各成员方之间的贸易争端 4、定期对各成员方的贸易政策与措施进行评议 5、协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及其附属机构的合作,以保障全球经济政策的一致性 基本原则: 1、非歧视原则 2、互惠贸易原则 3、逐步实现贸易自由化原则 4、促进公平竞争与贸易原则 5、发展中国家优惠待遇原则 6、透明度原则 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权利主要有: 1、能使中国的产品和服务及知识产权在成员中享受多边的、无条件的、稳定的最惠国待遇以及国民待遇 2、使中国对大多数发达国家出口的工业品及半制成品享受普惠待遇 3、享受发展中国家成员的大多数优惠或过度期安排 4、享受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开放或扩大货物、服务市场准入的利益 5、利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公平、客观、合理地解决与其他国家经贸纠纷,营造良好的经贸发展环境 6、参加多边贸易体制的活动,获得国际经贸规则的决策权 四、国际货币基金 IMF 根本任务是提供短期贷款调整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维持汇率的稳定 五、目前世界银行的主要目的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开发性贷款,资助其兴办特定的长期建设项目,以促进其经济增长与资源开发 专题4 国际贸易中的主要法律问题 第十二章 合同、代理和出口支付中的法律问题 一、有关国际货物买卖的法律 (一)各国合同法的编制体例 (二)国际货物买卖的国际公约 (三)国际货物买卖的国际惯例 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成立需要买足的条件: 1、当事人具备法定行为能力 2、买卖双方意思表示一致 3、合同内容合法 4、具备法定形式 背 三、要约——又称发价、发盘,是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订立合同的建立 有效的要约具备的条件:1、要约是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发出 2、内容必须十分明确、肯定,一方接受合同即告成立 3、要约必须送达受要约人 四、——是受要约人对要约表示无条件接受的意思表示 有效必须具备的条件:1、要由受要约人作出才生效力 2、要与要约的条件保持一致 3、应在要约有效的时间内作出 4、必须通知要约人才生效力 五、卖方的义务: 1、交货的义务 2、交单的义务 3、品质担保义务 4、权利担保义务 买方的义务: 1、支付货款的义务 2、收取货物的义务 六、代理——在代理协议规定的时间、地区内,对指定商品享有专营权的代理人。即委托人不得在以上范围自行或通过其他代理人进行销售 七、出口程序:准备、磋商、签约、履行 八、在国贸中常用的支付方式是:汇付、银行托收和银行信用证 汇付——指付款人通过银行将款项汇交收款人 优点:在于手续简便、费用低廉。 缺点:风险大,资金负担不平衡。 因为以汇付方式结算,可以是货到付款,也可以是预付货款。如果是货到付款,卖方向买方提供信用并融通资金 背 银行托收——是债权人(出口方)委托银行向债务人(进口方)收取货款的一种结算方式 优缺点:托收方式对买方比较有利,费用低,风险小、资金负担小,甚至可以取得卖方的资金融通。对卖方来说,即使是付款交单方式,因货已发出,万一对方因为市价低落或财物状况不佳等原因拒付,卖方将遭受来回运输费用的损失和货物转售的损失。远期付款交单和承兑交单,卖方承受的资金负担很重,而承兑交单风险更大 背 银行信用证——是银行出具的一种有条件的付款保证。 业务特点:1、信用证是一种银行信用。 2、是一种自足的文件 3、信用证是一种单据业务 第十三章 竞争法 看244 有选择 第十四章 海运、空运、公路和铁路运输 运输代理人帮货主找船 一、提单——指用以证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和货物已经由承运人接收或装船,以及承运人保证据以交付货物的单证 提单是海上货物运输中应用最广泛的单证,其法律作用包括三个方面:1、运输合同证明作用 2、货物收据作用 3、物权凭证作用 第十五章 海上保险 第十六章 国际贸易中的法律适用 一、冲突法——是在各国民事法律规定不同而发生法律冲突的情况下,指定以何种法律作为调整某一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标准的法律使用法 二、涉外民事案件的管辖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1、管辖权的存在是一国法院审理一个案件的前提条件 2、涉外民事案件管辖权的确定常常关系到实体法的适用,从而直接影响一个案件的审理结果 3、涉外民事案件的管辖权的确定直接影响到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取得和保护 三、仲裁——是争议双方约定将其争议交由第三者(仲裁机构)公断并作出裁决 仲裁机构分三类: 第一类是国际性过区域性仲裁机构 第二类是全国性仲裁机构 第三类是附设在特定行业的专业仲裁机构 专题5 国际贸易战略 第十七章 出口的商业成本与收益 出口的商业收益包括: (一)通过开拓国际市场增加销售和获取更多的利润 (二)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来树立企业声望 (三)通过拓展国际市场来降低企业对本国国内市场的依赖 (四)通过出口来充分利用过剩的生产能力 (五)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生产和管理经验 (六)通过国际市场的拓展来实现规模经济,产生效率收益(即更低的单位成本) 第十八章 出口战略的选择 一、出口营销组合:产品、价格、渠道、促销 二、出口中的产品组合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产品直接延伸策略 第二种是产品更改策略 第三种产品创新策略 三、选择出口渠道应考虑的因素 首先,应考虑出口产品的特性,包括产品体积、重量、技术复杂程度、顾客服务要求等因素决定产品是适合于多环节的长渠道还是中间商少的短渠道 其次,应考虑市场需求的特点,主要上指不同目标市场消费者数量、地区分布、购买习惯等方面的特点 再次,还应考虑企业自身特点 最后,还应考虑不同国别市场在分销渠道选择上的特殊要求和规定 四、出口促销策略 1、促销组合策略 2、人员推销策略 3、营业推广策略 4、广告策略 5、公共关系策略 五、无差异营销策略——出口企业把整个世界市场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用一种标准化的营销组合策略,努力进入更多的国家,吸引更多的顾客。 第十九章 战略实施中的组织 一、影响公司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 1、所在行业因素 2、所在市场因素 3、政治因素 4、环境的变化 (二)公司因素 1、公司的组织机构设计受目前和将来的国际业务战略重要性的影响 2、公司的组织机构设计的选择还手公司背景、国际业务经验以及公司所在地的影响 3、公司组织机构的设计也与公司所提供的产品的种类多少和所在市场的竞争情况密切相关 4、经理人员的特性和经营哲学及其思维模式对于组织机构设计也有相当的影响 5、国际管理技能、经验和公司管理能力同样对公司的组织机构设计有影响 二、公司组织结构的主要类型 (一)出口部形式 (二)国际部形式 (三)地区部形式 (四)产品部形式 (五)矩阵型结构形式 第二十章 出口商中的小企业 一、小企业的出口优势 (一)较强的灵活性 (二)创新性 (三)政府的扶持 小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 (一)资源有限 (二)缺乏经验 (三)信息不灵 (四)缺乏进出口的自主权 第二十一章 进口战略 一、进口与国内采购比较 (一)进口的潜在优势之一:更具竞争力的价格 (二)进口的潜在优势之二:更宽的选择范围 (三)进口的潜在优势之三:更高的质量、更强的功能及更新颖的设计 二、进口战略的选择 成本导向进口战略——又称低成本战略,即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中最低的成本 差异导向进口战略——企业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区别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东西 专题6 国际贸易程序 第二十二章 国际物流 一、国际物流活动的特点:首先,物流环境存在差异,即各国物流环境的差异,特别是物流软环境的差异 其次,国际物流必须有国际化信息系统的支持。 最后,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要求较高 二、汇票——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签发的,要见票时或在将来的固定时间或可以确定的时间,对某人或其指定的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的书面支付命令 三、贸易术语的功能 1、确定交货地点 2、确定交易条件 3、表明交易的商品价格构成 贸易术语——是在长期的国际贸易时间中产生的,用来表明商品的价格构成,确定交货地点,说明货物交接过程中有关的风险、责任、费用划分问题的专门用语 四、《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 解释CIF合同而制定的 《美国对外贸易定义1941年修订本》 是由美国9个商业团体制定的 在美洲国家采用较多 《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他是国际商会为了统一对各种贸易术语的解释而制定的 是目前包括内容最为详实、广泛影响、得到最普通采用的成文化的一种 五、看 400 页 六、作为卖方有三个义务:交货、办理出口手续、提交单据 买方:受理货物、办理进口手续、支付货款 七、看 431 八、国际贸易中的专业代理:出口经销商和代理商、出口管理公司、货运代理人、货运经纪人、报关经纪人等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学科属性(重点) 理解:研究对象及学科属性 (二)主要研究方法(一般) 应用:地图法、分析法、对比法、考察法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地理位置和气候(重点) 识记:经济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与分布 理解:新加坡战后经济地理位置的变化对其经济的影响;气候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应用:时差的计算与应用 (二)地形与河流、湖泊(一般) 识记:大陆架、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水能资源的分布及主要水利工程 理解:地形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 (三)国家、居民(重点) 识记:主要国家类型的划分及其分布、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及世界人口特征。 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为维护或打破旧的世界经济秩序所采取的措施。 应用:分析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四)科学技术(次重点) 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五)宗教(一般) 识记: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图腾的的概念 理解:伊斯兰教对经济贸易的影响。 第三章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一)汉萨同盟和意大利北部的区域贸易中心(重点) 识记:汉萨同盟的地域范围,意大利北部的贸易中心。 理解:意大利的威尼斯等贸易中心在与亚洲贸易中所发挥的作用。 (二)佛兰德尔地区(一般) 识记:地域范围。 理解:在欧洲贸易中的作用。 (三)地理大发现、第一次产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重点) 识记:地理大发现的三大历史事件、第一次与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标志。 理解:地理大发现与第一、第二次产业革命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四)亚太地区兴起的政策环境(重点) 识记:亚太地区的范围。 理解: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经济声速增长的原因。 (五)亚太地区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交通要道(次重点) 识记:锡矿带、锰结核、马六甲海峡、白令海峡。 理解:亚太地区交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六)亚太地区面临的挑战(一般) 理解:亚太地区面临哪些挑战。 第四章 世界区域经济集团 (一)定义、类型及有利和不利的影响(重点) 识记:定义、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和共同市场 理解: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世界经济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二)形成原因(次重点) 识记:集团化8项形成背景。 理解:是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相融合的产物。 (三)欧盟与APEC(重点) 识记:形成历程及一体化主要措施、APEC的性质 理解:欧盟是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集团; (四)北美自由贸易区(次重点) 识记:成员组成及形成背景 理解:对三国经济有利和不利影响。 第五章 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 (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重点) 识记:温室效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义; 理解:动植物资源的枯竭,温室效应及水源的污染造成的危害; 应用:说明自然资源领域、社会领域、经济领域及科技领域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及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次重点) 识记:环境的定义。 理解: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三)贸易对环境保护有利和不利影响(重点) 理解:主要有利和不利影响。 (四)环境会影响贸易(次重点) 识记:厄尔尼诺现象 理解:环境危机会影响贸易。 (五)如何克服绿色贸易壁垒(重点) 识记: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绿色贸易壁垒定义。 理解:从政府、企业两个方面分析如何克服绿色贸易壁垒。 (六)环境问题是一个发展问题(重点) 识记:发达国家发展不当和发展中国家发展落后的含义。 理解:所谓“持续优先”或“发展优先”的不科学性。 (七)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一般) 理解:国际环保合作的六项措施。 第六章 世界能源贸易地理 (一)世界石油的储藏、生产、消费的地理分布(重点) 识记:世界6大储油区、中东储油区的储藏与生产的主要特点、OPEC。 理解:世界石油开采、加工和消费不平衡的状况 应用:如何建立本国可靠的石油储备制度。 (二)天然气与煤炭(次重点) 识记:世界主要天然气的储藏和生产国家、主要煤炭生产国。 理解:天然气与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变化。 第七章 世界农产品贸易地理 (一)世界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重点) 识记:温带高度商品化集约化农业,亚热带季风农业,地中海农业和热带种植园农业的分布及主要代表农作物。 理解:不同农业类型与气候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关系。 (二)发展“绿色农业”已成为一种重要趋势(次重点) 识记:绿色农业的定义。 理解:进行“绿色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 (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般) 理解:如何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四)小麦、稻谷、玉米、棉花、大豆、饮料作物、糖料作物的生产与贸易(重点) 识记:上述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地理分布,主要生产国、出口国 (五)世界农产品贸易的主要特点(次重点) 理解:世界农产品贸易的8大特点 第八章 工业制成品生产与贸易地理 (一)制成品的类型及主要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地带(重点) 识记:美加工业带、西欧工业带、中东欧工业带和亚太工业带的地域范围及主要工业部门 理解:战后工业制成品贸易不断上升的原因。 (二)世界钢铁生产发展历程(重点) 识记:战后钢铁工业发展历程及主要特点 理解:战后钢铁工业布局趋向沿海的原因。 (三)世界钢铁生产和贸易的主要国家(次重点) 识记:主要生产国和贸易国。 (四)世界汽车生产的地域分布(重点) 识记:亚太、北美、西欧三大汽车生产地带的主要生产中心、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 (五)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历程(一般) 理解:战后汽车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 (六)主要国家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和贸易(重点) 识记:美、日、西欧、亚太等国家和地区电子信息工业的分布;世界主要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国。 理解:电子信息产业成为促进经济迅速增长的火车头。 第九章 国际贸易运输地理 (一)国际贸易运输的特点和方针(重点) 识记:五大特点。 理解:辩证认识和运用“十字”方针。 (二)国际贸易运输性质(一般) 理解:为什么说国际贸物运输为国际贸易不可缺少的环节。 (三)世界四大航运及主要航区通道和主要港口 识记:主要运河、海峡的地理位置及特点;世界著名港口的地理分布 (四)海上货物运输的四要素(次重点) 识记:航线划分的标准及选择航线的主要要素 理解:货物与港口两要素在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大宗海运物流(一般) 识记:石油、煤炭、铁矿石、铝土矿、粮食的流向。 (六)铁路、公路、大陆桥运输(重点) 识记:我国和邻国的铁路口岸、公路口岸、大陆桥运输的定义 理解:大陆桥运输的优越性 (七)集装箱运输(次重点) 识记:集装箱运输的主要特点 理解:集装箱运输的优越性。 第十章 超级大国——美国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优越性(重点) 识记:主要地形和气候的特征及分布 理解: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政区人口状况及政治体制 识记:主要行政区、主要民族 理解:美国议会与总统相互制约关系对美国政治经济的影响。 (二)美国经济的特征(重点) 识记:当前美国经济的主要特征;知识经济的概念。 理解:美国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形成条件。 (三)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历程(一般) 识记:四个发展阶段的划分,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理解:美国迅速实现工业化的条件。 (四)采矿业、制造业和农业(重点) 识记:主要煤炭、石油产区;汽车、航空、化学、电子、食品工业中心;小麦、玉米、棉花带的分布。 理解:农业生产特征及农业危机。 (五)交通运输业(一般) 识记:主要港口及铁路枢纽。 (六)对外贸易状况(重点) 识记: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及地区结构。 理解:美国出口贸易地位下降的原因。 (七)市场状况(一般) 识记:市场的主要特点。 (八)北部区(重点) 识记:北部区地域范围,主要城市和主要工业部门 理解:北部区形成美国最大工业区的条件。 (九)南部区和西部区(次重点) 识记:“阳光地带”的范围 理解:战后“阳光地带”崛起的条件。 第十一章 发达国家(一)——欧盟四国 (一)德国工业和农业(重点) 识记:采煤、钢铁、汽车、机械、化学、电子工业的分布;主要农业区。 理解: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形成的条件。 (二)德国自然地理环境(次重点) 识记:四大地形区、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 理解:过渡性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三)德国主要经济区和城市(一般) 识记:北部区的范围和在德国经济中地位,主要工业中心;南部区的范围及主要城市。 理解:鲁尔区形成的条件。 (四)法国优越的自然条件(重点) 识记: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类型的分布、河流和矿产的分布。 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五)法国工业与农业(次重点) 识记:钢铁、化学、航空、电子工业的分布;主要农业区。 理解:战后法国经济发展阶段及主要措施。 (六)法国区域差异及城市(一般) 识记:东部区的范围,主要工业中心,主要产业部门 理解:东部区形成法国最发达地区的条件。 (七)英国优越的自然条件与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重点) 识记:英吉利和多佛尔海峡、北海油田、英伦三岛、主要煤田。 理解:北海油田开发对英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八)英国新、老工业部门状况(次重点) 识记:传统工业部门及工业中心;汽车、航空、电子工业部门的分布,两个“硅谷”。 理解:战后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及撒切尔政府改革的主要措施。 (九)英国对外贸易(一般) 理解:战后英国对外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 (十)意大利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自然条件(重点) 识记:主要半岛和岛屿、主要地形和气候类型。 理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十一)意大利经济特征、主要工业和农业(次重点) 识记:钢铁、汽车、电子、纺织工业中心;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理解:经济的五个特征 (十二)意大利区域差异(一般) 理解:北部区在全国经济中所处地位。 第十二章 发达国家(二)——日本 (一)自然地理环境(重点) 识记:主要地形、两种气候类型、河流特征、矿产与渔业资源。 理解:自然环境对日本经济发展所起的制约或促进作用。 (二)领土组成,政区和居民(次重点) 识记:四大岛及北方四岛、一、二级行政区、大和民族及阿伊努人。 理解:岛国位置对日本经济发展的意义。 (三)战后经济的特征(重点) 识记:五大特征:“三湾一海”地带 理解:日本经济对外依赖性强,工业分布畸形集中的原因。 (四)经济发展历程(次重点) 识记:明治维新、侵略扩张、战后抓住有利时机的三个发展阶段。 理解: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增长的国际、国内有利条件。 (五)工业(重点) 识记:工业生产体系的三大特征;汽车、钢铁、石油加工、电子工业中心。 理解:促进钢铁、汽车工业发展的措施。 (六)农业(次重点) 识记:水稻、水果、蔬菜、捕鱼业的分布。 理解:日本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七)对外贸易地位及迅速增长的原因(重点) 理解:迅速增长的原因。 (八)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次重点) 识记: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 理解:商品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展历程的关系。 第十三章 原社会主义转型国家——俄罗斯 (一)多样的自然条件、丰富的资源(重点) 识记:三大地形区、多样气候、大河和主要湖泊、矿产资源的分布。 理解:自然条件的多样性和资源的丰富性与集中性,对俄经济布局的影响 (二)面积、疆域和人口(次重点) 识记:主要邻国和临海、主要民族和政区 理解:民族复杂性与人口增长缓慢对经济的影响。 (三)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经济(重点) 理解:改革失误的主要表现 (四)普京时代俄罗斯经济(次重点) 理解:普京执政后俄罗斯经济恢复增长的原因。 (五)工业(重点) 识记:主要煤田、主要油田和天然气田;钢铁、机械工业基地。 理解:石油、天然气生产在俄罗斯经济中的巨大作用。 (六)农业(一般) 识记:农业三大类型区的地域分布 理解:农业生产长期落后的原因。 (七)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与地区结构(重点) 识记:出口和进口商品构成;主要贸易伙伴。 理解:对外贸易增长与经济发展背离的原因。 第十四章 发展中转型经济国家——印度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复杂的人文环境(重点) 识记:南亚次大陆、种性制度,三大地形区,煤、铁、锰等矿产。 理解:复杂的人文环境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二)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社会”阶段(次重点) 理解:尼赫鲁主张的“社会主义类型社会”经济的主要特征。 (三)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改革阶段(重点) 识记:主要改革措施及取得的成就和失误。 (四)能源、钢铁、纺织、电子、宝石工业(次重点) 识记:上述工业的生产中心 (五)农业(重点) 识记: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小麦、黄麻、茶叶、棉花等作物的主产区。 理解:水旱灾害频繁形成的原因。 第十五章 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新加坡和巴西 (一)韩国“汉江奇迹”——迅速发展的经济、主要工业部门(重点) 识记:钢铁、造船、电子信息,汽车等工业的中心。 理解: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国际、国内因素 (二)韩国自然地理环境(次重点) 识记:海岸、地形、气候、河流和资源状况。 (三)韩国南北分裂和南北对话(一般) 理解:南北分裂走向对话的历史进程。 (四)巴西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重点) 识记:地形、气候、河流和资源状况。 (五)巴西经济迅速增长与陷入严重债务危机(次重点) 识记: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及当前经济特征。 理解:分析严重债务危机的原因。 (六)巴西主要工业部门和热带农产品(一般) 识记:主要工业中心及工业部门、咖啡、 棉花、大豆的主要种植区。 (七)新加坡经济发展历程(重点) 理解:独立后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及相应政策措施。 (八)新加坡主要产业部门(次重点) 识记:炼油、电子电器、造船业、海运业、旅游业的基本状况。 第十六章 农矿资源出口大国——加拿大与澳大利亚 (一)加拿大自然条件与居民(重点) 识记:地形、气候、河湖的特征;主要矿产、水力、渔业资源、两大移民居住区。 理解: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二)加拿大农业与制造业(次重点) 识记:中部草原三省的“谷仓”;纽芬兰、温哥华渔场;钢铁、汽车、有色金属冶炼,纺织、服装、木材加工工业中心。 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三)加拿大经济概况(一般) 理解:加拿大经济的主要特点 (四)澳大利亚自然条件(重点) 识记:主要地形、气候、可流和资源状况;大堡礁、鸭嘴兽、按树。 理解:自然条件与澳大利亚产业结构的关系。 (五)澳大利亚经济概况(次重点) 理解:经济特征与国家历史进程和自然条件的关系。 (六)澳大利亚农牧业与采矿业(重点) 识记:小麦、甘蔗、水稻的主要种植区;铝土矿、铁矿、煤炭、黄金等的采矿中心。 (七)澳大利亚对外贸易(一般) 识记:主要出口的农矿产品、主要贸易伙伴。 理解:进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第十七章 非洲贸易地理 (一)富饶大陆(重点) 识记:丰富的土地(耕地、草原、林地)资源;金、金钢石、铜、石油、铝土矿、磷矿的分布;水力资源状况 理解:苏伊士运河、好望角航线在世界交通运输中的重要地位。 (二)贫穷大陆(次重点) 理解:经济增长缓慢,产业结构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日益恶化,政治不稳定与经济落后的关系。 (三)复杂大陆(一般) 理解:非洲在人口、民族、宗教、国家历史进程等方面的复杂性。 (四)南非概况(重点) 识记:自然条件特点;农牧业、采矿业的分布。 理解:南非产业构成与其自然条件的关系。 (五)埃及概况(次重点) 识记:重要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干燥的自然环境。棉花、石油的生产状况。 理解:从单一经济转变为多元化经济的进程。仅供参考。

国际贸易自考重点笔记

前言《金融市场学》课程,是金融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以金融市场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国际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市场监管等内容。通过掌握上述金融市场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达到熟练运用并能解决金融市场中的相关问题。为此考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应具备必要的经济和金融方面的知识(如货币银行学等)。另一方面,本课程又为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金融知识基础。本课程的学习重点包括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相关方面的内容。基本目标:1.掌握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熟悉金融市场的市场构成,掌握各种金融工具的特征与应用。2.理解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及功能。3.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金融市场的相关问题。第一章 金融市场的概念与构成要素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本章从金融市场的概念和构成要素入手,探讨了金融市场的产生、发展和新趋势,介绍了金融市场的分类和功能,为深入学习后面各章内容做好准备。第一节金融市场的概念与构成要素本节主要内容(一)金融市场的概念(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交易主体;交易对象;交易机制。(三)金融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国外金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金融市场的主要发展过程。(四)金融市场的新趋势:资产证券化;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金融工程化。一、金融市场的概念金融市场是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以金融资产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为交易主体形成的交易机制及其关系的总和。这一概念有三个要点:一是金融资产的交易场所既可以是有形的亦可以是无形的;二是金融资产的供给方和需求方(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形成的供求关系会在金融市场中得到反映;三是金融资产交易过程中的运行机制,特别是价格机制(利率、汇率、证券价格等),是影响金融市场健康运行的主要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市场体系分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而金融市场是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各种交易活动都要通过资金的流动来实现,因此金融市场在整个市场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交易主体、交易对象和交易机制。(识记,重点)(一)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金融市场主要的交易主体包括资金需求者、资金供给者和金融中介。资金供给者,也即投资者,是指为了获取收益而购买金融工具的经济主体;资金需求者,也即筹资者,是指因资金短缺而在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的经济主体;金融中介,是指为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提供中介服务,以获取相应报酬的一类特定的金融交易主体。除投资者、筹资者和金融中介这三类最基本的交易主体之外,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还包括套期保值者(通过金融市场转嫁风险)、套利者(利用市场定价的低效率以获取无风险利润)和监管者(指中央银行和其他监管机构)等。在金融市场上,有着众多的参与者,比如企业、居民、金融机构、政府机构、中央银行等。这些参与者,都是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扮演着一个或多个交易主体的角色。1.企业在大多数国家,企业是金融市场最重要的资金需求者,它们需要通过金融市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以扩大经营规模。同时,企业也是金融市场重要的资金供给者。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资金闲置,为了保值、增值,企业也会暂时将资金的使用权转让出去,从而获取收益。除此之外,企业也有套期保值的需要,从而能够更好地规避各种风险。2.居民一般来说,居民个人往往是资金的供给者。居民为了使手中的资金能够得到增值,同时将闲散的资金聚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这都使得居民有在金融市场上投资的需要。居民通过在金融市场购买各种有价证券进行投资,可以满足日常的流动性需求,也可以获得收益。其次,居民有时还是资金的需求者。由于居民有时会面临大额消费的情况,如购买房产、汽车等,但自身又无法提供足够的货币,这时他们便会成为资金的需求者,需要从外部获得资金来满足购买的需求,最常见的形式是向银行贷款。再次,有一部分居民将闲散资金投向金融市场,有时也会成为套利者。3.政府机构在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我国,政府机构主导的建设工程,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方式,这就需要政府机构能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从这个角度上讲,政府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是非常重要的一类资金需求者。它主要通过发行财政债券、地方债券,甚至通过国际举债来筹资。政府机构有时也会扮演资金供给者的地位,例如财政收入在没有支出时往往会交给银行投资,再如政府机构参与一些金融投资。总而言之,政府机构也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4.存款性金融机构存款性金融机构,是通过吸收存款而获得资金,又将资金贷放给其他需要资金的经济主体,从而获取收益的金融机构。它们在金融市场上,同时扮演着金融中介、套期保值者、套利者等多种交易主体的角色。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既可以向公众直接筹集资金,也可以通过间接融资的方式,即向存款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等)贷款。此时,存款性金融机构便作为金融中介,服务于金融市场,它是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的中介和纽带。 如果将其拆分来看,相对于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给者而言,存款性金融机构是资金需求者:相对于资金需求者而言,它是资金供给者。也就是说,存款性金融机构通过将一对“供给——需求”关系拆分成两对,来发挥它的中介职能。我国的存款性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其中商业银行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存款性金融机构。信用合作社由于其具有规模小、经营灵活的特点,目前主要活跃于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5.非存款性金融机构非存款性金融机构,也是重要的金融中介。与存款性金融机构不同,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并非是资金的中介,而是服务的中介、信息的中介。因此,通过非存款性金融机构进行的融资,属于直接融资。(1)投资银行。投资银行是最为重要的一类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它是资本市场上从事证券的发行、买卖及相关业务的一类机构。投资银行最重要的职能是证券的发行和承销,还兼营证券的买卖。因此,一方面,它为资金需求者提供筹资服务(投资银行只是为了其筹资提供便利,资金需求者最终得到的资金还是来自于金融市场;而商业银行则是直接向资金需求者提供资金) ;另一方面,它还充当证券买卖活动的经纪人或交易商。目前,投资银行除了证券发行承销和买卖之外,它往往还提供公司理财、企业并购、风险管理、咨询等服务,在资本市场上充当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在我国,投资银行一般被称作证券公司。(2)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是提供保险服务的金融机构,它通过收取保险费的方法,建立保险基金,依据保险合同,对被保险人遭受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保险公司可以分为人寿保险公司(为人们因意外事故或死亡等而造成经济损失提供保险)和财产保险公司(为企业和居民提供财产意外损失保险)两大类。一般来说,人寿保险公司保险费来源和支出比较稳定,而财产保险公司的保险费来源和支付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这样的差别,决定了两类公司资金运用方向的不一致。人寿保险公司的投资往往追求较高的收益,投资周期长,这样使得人寿保险公司成为金融市场重要的一类资金供给者。在一些西方国家,人寿保险公司是最为活跃的一类机构投资者。财产保险公司相比于人寿保险公司而言,更加重视资金的流动性,因此其投资方向更为谨慎,投资周期相对较短。(3)投资基金。投资基金是集合众多投资者资金,并将资金进行组合投资的金融中介机构。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是分散的,而投资策略也往往会投向多样化的证券组合。除上面提到的一些典型的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外,养老基金、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也都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6.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金融市场上非常特殊的一类参与者。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市场重要的监管者,它参与金融市场交易的目的是为了实施货币政策、调控货币供应,为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服务。中央银行以公开市场业务的方式参与金融市场活动,在货币市场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投放和回笼基础货币,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同时在外汇市场买卖本国或外国货币,以维持汇率的稳定。此外,为了调节外汇储备,中央银行也会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并投资于外国政府债券或进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由此可见,中央银行也会在金融市场上扮演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两种角色。然而,中央银行的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了调节金融市场上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二)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是代表未来收益或资产合法要求权的凭证,因此也被称作金融工具。一般而言,一切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具有现实价格和未来估价的金融工具都是金融资产。其最突出的特征是,相比于实物资产而言,金融资产不仅能够取得收益,而且更加容易转化为货币。早期的金融资产只包括债务性和权益性资产,这些资产统称为原生性金融资产。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推动,现代金融资产除原生性金融资产外,还包括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等衍生性金融资产。金融资产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期限性。金融资产一般都有固定的偿还期限。例如贷款,到期必须还本付息。债券往往都有固定的期限要求,以满足不同的筹资者和投资者的需要。当然,金融市场上也有无限期的资产,如永久债券、股票等。第二,收益性。金融资产可以取得收益,或是价值增值。这相当于投资者让渡资金使用权的回报。无论是股息、利息,还是买卖的价差,都是金融资产的收益。衡量金融资产收益能力的指标是收益率,也就是净收益和本金的比率。第三,流动性。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其迅速转化为现金的能力。金融资产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在金融市场上以合理的价格迅速获得现金。因而,如果一项金融资产越容易变现,那么这项资产的流动性就越强。金融工具的期限性约束了投资者的灵活偏好,但它的流动性以变通的方式满足了投资者对现金的需求。第四,风险性。金融资产可能到期不会带来收益,甚至会带来损失,这种不确定性,就是金融资产的风险。一般而言,金融资产的期限性与收益性、风险性成正比,与流动性成反比。也就是说,一般而言,期限长的金融资产,往往具有更高的收益能力,但风险更大,流动性也较低;期限短的金融资产,收益能力虽差,但风险较小,流动性也较强。(三)金融市场的交易机制金融市场的交易机制,是金融资产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运行机制,其核心是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是指在竞争过程中,与供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运行机制。金融市场要发挥作用,必须通过价格机制才能顺利实现。这是因为:①价格是金融信息的传播者,价格变动情况是反映金融市场活动状况的一面镜子,是金融市场运行的晴雨表。②价格是人们经济交往的纽带,金融资产在各个经济单位、个人之间的不停流转,必须通过价格机制才能实现。③价格是人们经济利益关系的调节者,在金融市场中,任何价格的变动,都会引起不同部门、地区、单位、个人之间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和组合。金融资产的价格一般体现在利率、汇率、资产价格这类金融市场所特有的价格形式上,而这些价格形式往往又有其各自复杂的价格形成机制。三、金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一)国外金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1.国外金融市场的形成。真正的金融市场,是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在中世纪,清算制度的产生大大减少了货币的兑换,方便了大宗商品的交易,节约了交易成本。随着清算制度的产生,汇票也随之产生。国际贸易需要的货币兑换和汇兑业务的繁荣,促成了银行业发展。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地区,最先建立了银行。意大利还出现了最初的保险业务,海上保险是当时最重要的保险业务,目的是为了避免航海贸易的损失。17世纪初,阿姆斯特丹建立了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证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的建立,标志着金融市场的正式形成。2.国外金融市场的发展英国于18世纪完成了工业革命。1773年,伦敦证券交易所成立。但在成立初期,伦敦的金融市场并没有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因为“南海泡沫事件”的影响,英国政府颁布了“泡沫法”。直到1824年,“泡沫法”才被废除。此时,英国的金融市场才真正开始发挥应有的作用,从17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伦敦一直是国际贸易和世界金融的中心。 美国最早的证券交易所是1790年成立的费城证券交易所,但美国最著名的证券交易所还要数纽约证券交易所。1792年,纽约的24名商人在华尔街签订了“梧桐树协议”,约定每天都进行露天股票交易。后来,露天交易转移到一家咖啡馆进行。1817年,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纽约证券交易所尽管最初仅仅是一家露天交易所,但今天却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证券交易机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由于战争的大量消耗,使得经济得到重创,而美国却在战争中,通过对英国和法国的融资,大发横财。此后,美国便取代了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金融霸主。1929~1933年,美国爆发了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危机很快也传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国家,最终引起了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这一事件,导致美国成立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对资本市场进行严格的监管;同时颁布了“格拉斯一一斯蒂格尔法案”,将银行业和证券业相分离。这次事件实际上使得美国的资本市场在其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经济实力更是远远超过西方各国。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得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国际性的资金借贷和资金筹集也集中在纽约。现今,占据国际金融市场统治地位的仍然是美国,但其他金融强国,如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瑞士的力量也不容小视。美国和英国的金融体系是市场主导型。在这一类国家中,金融市场在国家金融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企业的融资主要依靠金融市场的直接融资。而法国和德国的金融体系是银行主导型。在这类国家中,金融中介(主要是银行)在国家金融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企业的融资主要依靠银行的间接融资,银行与企业的关系非常紧密。(二)中国金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1872年,由李鸿章等人举办的轮船招商局发行股票,这是我国最早的现代股票。1845年,上海首先出现了租界,大批国外金融企业随即进入。上海很快便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当时,中国全国性的银行中,有一半的总行设在上海。而且上海的对外贸易占全国总量的一半。新中国成立后,主要金融机构都收归国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之后,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大一统”的金融体制),金融(银行)作为财政的附属品,只发挥调拨资金的作用。金融市场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金融市场作为市场经济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也得到确认。同时,随着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和微观主体的财富不断增加,金融市场的作用也在不断加强。20世纪80年代,货币市场开始发展。1984年,我国开始允许金融机构相互拆借资金以调剂余缺,形成同业拆借市场。198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商业汇票承兑业务,并允许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票据市场初步形成。1991年,全国证券交易报价系统试运行国债回购协议交易,此后经整顿,回购协议市场出现了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的分离。相比于货币市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更加迅速。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首先体现在证券市场。1981年,我国开始发行国库券。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正式营运。2000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并实施了证券发行上市核准制度。与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相伴,我国基金市场的发展也十分迅速。1992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淄博乡镇投资基金开始运行,并与1993年开始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是我国首只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投资基金。1997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为此,人们又习惯把1998年开始设立的基金称为“新基金”。自1998年起,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开始,在发行“新基金”的同时,对“老基金”进行清理规范工作。“新基金”中,最早的两只封闭式基金是1998年3月设立的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最早的开放式基金是2001年9月设立的华安创新基金。1994年年初,我国取消了外汇额度管制,实行了结售汇制度,实现了汇率并轨。1996年4 月,银行间外汇市场正式运行,并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外汇交易中心。1996年12月,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汇率形成机制再次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近年来,我国黄金市场发展十分迅速。四、金融市场的新趋势(应用,重点)随着科技发展和金融创新的加剧,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一)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指把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如金融机构的长期固定利率贷款、企业的应收账款等,通过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的集中及重新组合,以这些资产做抵押发行证券,以实现相关债权的流动化。资产证券化的最主要特点,是将原来不具有流动性的融资形式变成流动性的市场性融资。资产证券化主要有三大积极作用:首先,对投资者来说,资产证券化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投资产品,能够使其投资组合更加丰富;其次,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资产证券化可以改善资金周转效率,规避风险,增加收入;再次,资产证券化能够增加市场的活力。但是,资产证券化也带了巨大的风险。资产证券化并没有消除原有资产的固有风险,只是将风险分散或者转移给其他机构或投资者而已。(二)金融自由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掀起了金融自由化的浪潮。这些国家开始逐渐放松金融管制,甚至将一些管制取消。金融自由化浪潮兴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是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兴起的结果,也有金融创新的推动,也有资产证券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影响。金融自由化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减少甚至取消国与国之间对金融机构活动范围的限制,国家之间相互开放本国的金融市场;二是放松外汇管制,使资本流动更加便利;三是放松对金融机构的限制,逐渐允许混业经营;四是利率市场化;五是鼓励金融创新,支持新金融工具的交易。金融自由化,导致了金融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促进了金融业经营效率的提高,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金融自由化也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增大了金融监管当局的工作难度。(三)金融全球化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正在逐渐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金融全球化,既包括市场交易的全球化,也包括市场参与者的全球化。不论是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还是外汇市场,其金融交易的范围都逐渐扩展到世界市场的范围。而且市场参与者也更加丰富,不但有大银行和各国政府,也有普通的金融企业和私人投资者,国际金融交易的准入门槛也越来越低。金融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资本的流动,给投资者带来更加丰富的投资机会,有利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然而,金融全球化使得金融监管变得十分困难,更使得各国金融市场的联系变得密不可分,一旦某国金融市场出现问题,危机便会很快地传导至世界范围。2007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本来仅是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正是由于金融全球化,危机很快地席卷全球。 (四)金融工程化金融工程,指用工程学的思维和工程技术来思考金融问题,是一种对金融问题的创造性解决方式。数学建模、仿真模拟、网络图解,都是金融工程的典型运用。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运用,是金融工程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金融工程,是高科技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它能够带动金融创新,最终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第二节金融市场的分类主要内容:(一)按交易标的物划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二)按交易对象的交割方式划分:即期交易市场;远期交易市场。(三)按交易对象是否依赖于其他金融要素划分:原生金融市场;衍生金融市场。(四)按交易对象是否新发行划分:初级市场;次级市场。(五)按融资方式划分:直接融资市场;间接融资市场。(六)按价格形成机制划分:竞价市场;议价市场。(七)按交易场所划分:有形市场;无形市场。(八)按地域范围划分:国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一、按交易标的物划分按照金融市场交易标的物划分是金融市场最为常见的划分方法。按照这一划分方法,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一)货币市场(概念,重点)货币市场又名短期金融市场、短期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也即作为交易对象的金融资产其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该市场所容纳的金融工具,主要是短期信用工具。从资金需求上讲,它满足了筹资者的短期资金需求:从资金供给上讲,它满足了闲置资金投资的要求。相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货币市场具有期限短、交易量大、流动性强、风险小、电子化程度高和公开性强等特点。货币市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回购市场和货币市场基金等。此外,短期政府债券、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短期信用工具的买卖,以及央行票据市场和短期银行贷款也属于货币市场的业务范围。回购市场是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市场。(概念,重点)所谓回购协议,是指在出售证券的同时,和证券的购买商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买证券,从而获得即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从本质上讲,回购协议是一种抵押贷款,证券就是这类贷款的抵押品。回购协议市场一般没有集中的有形交易场所,交易多以电讯方式进行。大多数交易由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直接进行,但也有少数交易通过市场专营商进行。回购协议中的证券交付一般不采用实物交付的方式,特别是在期限较短的回购协议中。货币市场基金是以货币市场金融工具为投资对象的一类基金产品。因此,货币市场基金虽然是一类基金,但这类基金交易的市场同样具有货币市场的性质。与其他类型基金相比,货币市场基金具有风险低、流动性好的特点。货币市场基金是厌恶风险、对资产流动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投资者进行短期投资的理想工具,或暂时存放现金的理想场所。相对于直接购买货币市场上的产品来说,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门槛更低,因此,货币市场基金为普通投资者进入货币市场提供了重要通道。

第四章国际服务贸易法 第一节国际服务贸易法概说 一、《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将服务贸易定义为: (1)自一成员领土向任何其他成员领土提供服务; (2)在一成员领土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 (3)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商业存在提供服务; (4)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自然人存在提供服务。 二、服务贸易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 (1)跨境交付。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另一成员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2)境外消费。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来自另一成员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3)商业存在。指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到另一成员境内设立商业机构或分支机构,为后者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这种类型的服务提供方式有两个特点:一是服务的提供者与消费者在同一成员的领土内;二是服务的提供者必须移动,到消费者所在国领土内采取了设立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的方式,具有长期性。商业存在是四种服务提供方式中最重要的方式。 (4)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的身份到另一成员境内提供服务。 三、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货物贸易相比,主要体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国际服务贸易具有无形性和不可储存性; 第二,国际服务贸易具有涉及法律、政策的复杂性; 第三,贸易过程通常不涉及所有权的转让,仅与生产要素的跨国界移动有关; 第四,对服务贸易的管制主要不能通过海关监督和征收关税的方法进行,但却可以通过国内法规和众多其他行政机构进行。 第二节GATS的法律体系和主要内容 一、GATS的法律体系 GATS的法律体系由GATS的正文、GATS的附件、各成员关于市场准入及国民待遇表和部长会议决议及谅解四个部分所构成。 GATS的正文包括前言及6个部分共29个条款。 (一) GATS的正文 第一部分:协定的适用范围和服务贸易的定义; 第二部分:一般义务和纪律; 包括最惠国待遇、透明度及机密信息的披露、发展中国家的更多参与、经济一体化及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协定、国内法规、承认、垄断和专营服务提供者、商业惯例、紧急保障措施、支付和转移、保障国际收支的限制、政府采购、一般例外及安全例外、补贴等内容。这些内容构成协定的核心部分。 第三部分:具体; 包括市场准入、国民待遇和附加。 第四部分:逐步自由化; 包括具体的谈判、具体减让表和减让表的修改。 第五部分:机构条款; 主要规定了磋商、争端解决和执行、服务贸易理事会、技术合作、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关系。 第六部分:最后条款。 规定了成员方可拒绝给予协定项下利益的若干情况,对协议中的关键词语下了定义,指出附件为协定的组成部分。 (二) GATS的附件 GATS的附件是协定的组成部分。包括:关于第2条豁免的附件、关于本协定项下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流动的附件、关于空运服务的附件、关于金融服务的附件、关于金融服务的第二附件、关于海运服务谈判的附件、关于电信服务的附件和关于基础电信谈判的附件。 (三)成员方关于市场准入及国民待遇 表包括水平和具体。 二、GATS正文的主要内容 (一)最惠国待遇义务及其例外 GATS第2条规定:关于本协定涵盖的任何措施,每一成员给予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待遇,应立即和无条件的给予其他任何成员的同类服务和服务提供者。 例外: 第一, 申请义务豁免的例外。 义务豁免的申请应向服务贸易理事会提出并由其在90天内考虑后向部长会议提交一份报告,部长会议应以3/4的多数成员作出决定。 第二, 边境地区交换服务的例外。 一成员对邻国提供了优惠待遇可不必依最惠国待遇给予其他成员。 第三,经济一体化及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例外。 成员方为了达到经济和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目标,可以签订双边或多边的自由化服务贸易协定和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协定,并作出某些特殊的安排,这些特殊的安排不受最惠国待遇义务的约束。 第四, 政府采购例外。 一成员以政府运作为目的而对政府机构提供的服务,只要这种服务不是为了商业性转售,或在用于商业性销售的服务提供中使用,该项采购服务则不受最惠国规定的影响。 (二)透明度义务及例外 GATS第3条对透明度义务作出了规定,明确要求各成员应尽如下义务: 第一,每一成员立即或至迟措施生效之时公布有关或影响协定的实施的所有普遍适用的措施; 第二,每一成员采用与服务贸易有关的新法律、法规、行政准则或对现有法律、法规、行政准则的任何变更,都应立即并至少每年一次通知服务贸易理事会; 第三,每一成员对任何其他成员就以上措施提出具体资料的要求应立即予以答复; 第四, 每一成员应在协定生效之日起2年内(发展中国家成员经同意可处长一些)设立一个或多个咨询点,以方便其他成员查询上述措施的执行及索取具体资料。 透明度义务的例外,即任何成员对那些一旦披露即会妨碍执法或违背公共利益、安全利益或损害特定公私企业或个人合法商业利益的机密信息,则可以不予披露。 (三)国内法规合理性义务 要求:首选,各成员在已作出具体的部门中,应确保所有影响服务贸易的普遍适用的措施以合理、客观和公正的方式实施。其次,各成员应维持或尽快设立司法、仲裁或行政机构或程序,根据受影响的服务贸易提供者的请求,对影响服务贸易的行政决定进行迅速审查,并在请求被证明合理的情况下提供适当的补偿。再次,任何成员实施的有关资格条件和程序、技术标准和许可要求不致构成不必要的服务贸易壁垒。最后,各成员的主管机关在对已作出具体的某项服务进行批准时,应在合理的时间内,将有关申请的决定通知申请人。 (四)市场准入与国民待遇 1.市场准入 对于市场准入,每一成员对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给予的待遇,不得低于其在具体减让表中同意和列明的条款、限制和条件。 一成员不得在其境内或某一地区维持或采取的六项措施,除非有关措施已在表中列明。这些措施:(1)限制服务提供者的数量;(2)限制服务交易或资产的总值;(3)限制服务业务的总数或服务产出总量;(4)限制特定服务部门或服务提供者雇用自然人的总数量;(5)限制或要求服务提供者通过特定形式的法律实体或合营企业提供服务;(6)以限制外国股权的百分比或限制单个或总体外国投资总额的方式限制外国资本的参与。 2.国民待遇 国民待遇是指每一成员在其表所列的部门或分部门中,依该表列明的条件和资格,给予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或服务提供者的待遇,应不低于其给予本国同类服务或服务提供者的待遇。 GATS有关国民待遇的规定,具有三个特点:首先,它并不当然适用于所有服务部门,而仅适用于成员方在其表中所列的部门,这显然是一项有限制的国民待遇规定。其次,GATS的国民待遇规定,允许一成员给予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或服务提供者以“超国民待遇”,即高于国民的待遇。 (五)逐步自由化 自由化进程的进行应适当尊重各成员的国家政策目标及其总体和各部门的发展水平,各个发展中国家成员应有适当的灵活性,允许其少开放一些部门或类型的交易,以符合其发展状况的方式逐步扩大其市场准入。 三、GATS附件及部长决议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自然人流动问题 (二)关于空运服务问题 (三)关于金融服务问题 (四)关于电信服务问题 (五)关于海运服务问题 第三节 乌拉圭回合后服务贸易谈判的进展 第四节GATS规则与中国国际服务贸易法 一、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立法现状 (一)关于基本原则和待遇标准的规定 一是有条件开放市场原则。二是互惠对等原则。 (二)关于服务市场准入的规定 关于市场准入问题,主要由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法律、法规作出规定。 二、中国对外开放服务贸易的法律 (一)的部门和分部门 中国对于《国际服务贸易分类表》中所列的11个大类仅了9类。 第8类健康与社会服务和第10类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我国尚未作出。 (二)水平 水平是指表中列明对外开放的所有部门在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两个方面对外资开放的程度。

自考国际贸易实务重点笔记总结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学科属性(重点) 理解:研究对象及学科属性 (二)主要研究方法(一般) 应用:地图法、分析法、对比法、考察法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地理位置和气候(重点) 识记:经济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与分布 理解:新加坡战后经济地理位置的变化对其经济的影响;气候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应用:时差的计算与应用 (二)地形与河流、湖泊(一般) 识记:大陆架、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水能资源的分布及主要水利工程 理解:地形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 (三)国家、居民(重点) 识记:主要国家类型的划分及其分布、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及世界人口特征。 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为维护或打破旧的世界经济秩序所采取的措施。 应用:分析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四)科学技术(次重点) 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五)宗教(一般) 识记: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图腾的的概念 理解:伊斯兰教对经济贸易的影响。 第三章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一)汉萨同盟和意大利北部的区域贸易中心(重点) 识记:汉萨同盟的地域范围,意大利北部的贸易中心。 理解:意大利的威尼斯等贸易中心在与亚洲贸易中所发挥的作用。 (二)佛兰德尔地区(一般) 识记:地域范围。 理解:在欧洲贸易中的作用。 (三)地理大发现、第一次产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重点) 识记:地理大发现的三大历史事件、第一次与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标志。 理解:地理大发现与第一、第二次产业革命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四)亚太地区兴起的政策环境(重点) 识记:亚太地区的范围。 理解: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经济声速增长的原因。 (五)亚太地区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交通要道(次重点) 识记:锡矿带、锰结核、马六甲海峡、白令海峡。 理解:亚太地区交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六)亚太地区面临的挑战(一般) 理解:亚太地区面临哪些挑战。 第四章 世界区域经济集团 (一)定义、类型及有利和不利的影响(重点) 识记:定义、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和共同市场 理解: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世界经济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二)形成原因(次重点) 识记:集团化8项形成背景。 理解:是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相融合的产物。 (三)欧盟与APEC(重点) 识记:形成历程及一体化主要措施、APEC的性质 理解:欧盟是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集团; (四)北美自由贸易区(次重点) 识记:成员组成及形成背景 理解:对三国经济有利和不利影响。 第五章 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 (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重点) 识记:温室效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义; 理解:动植物资源的枯竭,温室效应及水源的污染造成的危害; 应用:说明自然资源领域、社会领域、经济领域及科技领域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及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次重点) 识记:环境的定义。 理解: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三)贸易对环境保护有利和不利影响(重点) 理解:主要有利和不利影响。 (四)环境会影响贸易(次重点) 识记:厄尔尼诺现象 理解:环境危机会影响贸易。 (五)如何克服绿色贸易壁垒(重点) 识记: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绿色贸易壁垒定义。 理解:从政府、企业两个方面分析如何克服绿色贸易壁垒。 (六)环境问题是一个发展问题(重点) 识记:发达国家发展不当和发展中国家发展落后的含义。 理解:所谓“持续优先”或“发展优先”的不科学性。 (七)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一般) 理解:国际环保合作的六项措施。 第六章 世界能源贸易地理 (一)世界石油的储藏、生产、消费的地理分布(重点) 识记:世界6大储油区、中东储油区的储藏与生产的主要特点、OPEC。 理解:世界石油开采、加工和消费不平衡的状况 应用:如何建立本国可靠的石油储备制度。 (二)天然气与煤炭(次重点) 识记:世界主要天然气的储藏和生产国家、主要煤炭生产国。 理解:天然气与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变化。 第七章 世界农产品贸易地理 (一)世界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重点) 识记:温带高度商品化集约化农业,亚热带季风农业,地中海农业和热带种植园农业的分布及主要代表农作物。 理解:不同农业类型与气候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关系。 (二)发展“绿色农业”已成为一种重要趋势(次重点) 识记:绿色农业的定义。 理解:进行“绿色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 (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般) 理解:如何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四)小麦、稻谷、玉米、棉花、大豆、饮料作物、糖料作物的生产与贸易(重点) 识记:上述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地理分布,主要生产国、出口国 (五)世界农产品贸易的主要特点(次重点) 理解:世界农产品贸易的8大特点 第八章 工业制成品生产与贸易地理 (一)制成品的类型及主要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地带(重点) 识记:美加工业带、西欧工业带、中东欧工业带和亚太工业带的地域范围及主要工业部门 理解:战后工业制成品贸易不断上升的原因。 (二)世界钢铁生产发展历程(重点) 识记:战后钢铁工业发展历程及主要特点 理解:战后钢铁工业布局趋向沿海的原因。 (三)世界钢铁生产和贸易的主要国家(次重点) 识记:主要生产国和贸易国。 (四)世界汽车生产的地域分布(重点) 识记:亚太、北美、西欧三大汽车生产地带的主要生产中心、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 (五)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历程(一般) 理解:战后汽车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 (六)主要国家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和贸易(重点) 识记:美、日、西欧、亚太等国家和地区电子信息工业的分布;世界主要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国。 理解:电子信息产业成为促进经济迅速增长的火车头。 第九章 国际贸易运输地理 (一)国际贸易运输的特点和方针(重点) 识记:五大特点。 理解:辩证认识和运用“十字”方针。 (二)国际贸易运输性质(一般) 理解:为什么说国际贸物运输为国际贸易不可缺少的环节。 (三)世界四大航运及主要航区通道和主要港口 识记:主要运河、海峡的地理位置及特点;世界著名港口的地理分布 (四)海上货物运输的四要素(次重点) 识记:航线划分的标准及选择航线的主要要素 理解:货物与港口两要素在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大宗海运物流(一般) 识记:石油、煤炭、铁矿石、铝土矿、粮食的流向。 (六)铁路、公路、大陆桥运输(重点) 识记:我国和邻国的铁路口岸、公路口岸、大陆桥运输的定义 理解:大陆桥运输的优越性 (七)集装箱运输(次重点) 识记:集装箱运输的主要特点 理解:集装箱运输的优越性。 第十章 超级大国——美国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优越性(重点) 识记:主要地形和气候的特征及分布 理解: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政区人口状况及政治体制 识记:主要行政区、主要民族 理解:美国议会与总统相互制约关系对美国政治经济的影响。 (二)美国经济的特征(重点) 识记:当前美国经济的主要特征;知识经济的概念。 理解:美国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形成条件。 (三)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历程(一般) 识记:四个发展阶段的划分,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理解:美国迅速实现工业化的条件。 (四)采矿业、制造业和农业(重点) 识记:主要煤炭、石油产区;汽车、航空、化学、电子、食品工业中心;小麦、玉米、棉花带的分布。 理解:农业生产特征及农业危机。 (五)交通运输业(一般) 识记:主要港口及铁路枢纽。 (六)对外贸易状况(重点) 识记: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及地区结构。 理解:美国出口贸易地位下降的原因。 (七)市场状况(一般) 识记:市场的主要特点。 (八)北部区(重点) 识记:北部区地域范围,主要城市和主要工业部门 理解:北部区形成美国最大工业区的条件。 (九)南部区和西部区(次重点) 识记:“阳光地带”的范围 理解:战后“阳光地带”崛起的条件。 第十一章 发达国家(一)——欧盟四国 (一)德国工业和农业(重点) 识记:采煤、钢铁、汽车、机械、化学、电子工业的分布;主要农业区。 理解: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形成的条件。 (二)德国自然地理环境(次重点) 识记:四大地形区、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 理解:过渡性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三)德国主要经济区和城市(一般) 识记:北部区的范围和在德国经济中地位,主要工业中心;南部区的范围及主要城市。 理解:鲁尔区形成的条件。 (四)法国优越的自然条件(重点) 识记: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类型的分布、河流和矿产的分布。 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五)法国工业与农业(次重点) 识记:钢铁、化学、航空、电子工业的分布;主要农业区。 理解:战后法国经济发展阶段及主要措施。 (六)法国区域差异及城市(一般) 识记:东部区的范围,主要工业中心,主要产业部门 理解:东部区形成法国最发达地区的条件。 (七)英国优越的自然条件与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重点) 识记:英吉利和多佛尔海峡、北海油田、英伦三岛、主要煤田。 理解:北海油田开发对英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八)英国新、老工业部门状况(次重点) 识记:传统工业部门及工业中心;汽车、航空、电子工业部门的分布,两个“硅谷”。 理解:战后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及撒切尔政府改革的主要措施。 (九)英国对外贸易(一般) 理解:战后英国对外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 (十)意大利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自然条件(重点) 识记:主要半岛和岛屿、主要地形和气候类型。 理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十一)意大利经济特征、主要工业和农业(次重点) 识记:钢铁、汽车、电子、纺织工业中心;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理解:经济的五个特征 (十二)意大利区域差异(一般) 理解:北部区在全国经济中所处地位。 第十二章 发达国家(二)——日本 (一)自然地理环境(重点) 识记:主要地形、两种气候类型、河流特征、矿产与渔业资源。 理解:自然环境对日本经济发展所起的制约或促进作用。 (二)领土组成,政区和居民(次重点) 识记:四大岛及北方四岛、一、二级行政区、大和民族及阿伊努人。 理解:岛国位置对日本经济发展的意义。 (三)战后经济的特征(重点) 识记:五大特征:“三湾一海”地带 理解:日本经济对外依赖性强,工业分布畸形集中的原因。 (四)经济发展历程(次重点) 识记:明治维新、侵略扩张、战后抓住有利时机的三个发展阶段。 理解: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增长的国际、国内有利条件。 (五)工业(重点) 识记:工业生产体系的三大特征;汽车、钢铁、石油加工、电子工业中心。 理解:促进钢铁、汽车工业发展的措施。 (六)农业(次重点) 识记:水稻、水果、蔬菜、捕鱼业的分布。 理解:日本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七)对外贸易地位及迅速增长的原因(重点) 理解:迅速增长的原因。 (八)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次重点) 识记: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 理解:商品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展历程的关系。 第十三章 原社会主义转型国家——俄罗斯 (一)多样的自然条件、丰富的资源(重点) 识记:三大地形区、多样气候、大河和主要湖泊、矿产资源的分布。 理解:自然条件的多样性和资源的丰富性与集中性,对俄经济布局的影响 (二)面积、疆域和人口(次重点) 识记:主要邻国和临海、主要民族和政区 理解:民族复杂性与人口增长缓慢对经济的影响。 (三)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经济(重点) 理解:改革失误的主要表现 (四)普京时代俄罗斯经济(次重点) 理解:普京执政后俄罗斯经济恢复增长的原因。 (五)工业(重点) 识记:主要煤田、主要油田和天然气田;钢铁、机械工业基地。 理解:石油、天然气生产在俄罗斯经济中的巨大作用。 (六)农业(一般) 识记:农业三大类型区的地域分布 理解:农业生产长期落后的原因。 (七)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与地区结构(重点) 识记:出口和进口商品构成;主要贸易伙伴。 理解:对外贸易增长与经济发展背离的原因。 第十四章 发展中转型经济国家——印度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复杂的人文环境(重点) 识记:南亚次大陆、种性制度,三大地形区,煤、铁、锰等矿产。 理解:复杂的人文环境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二)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社会”阶段(次重点) 理解:尼赫鲁主张的“社会主义类型社会”经济的主要特征。 (三)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改革阶段(重点) 识记:主要改革措施及取得的成就和失误。 (四)能源、钢铁、纺织、电子、宝石工业(次重点) 识记:上述工业的生产中心 (五)农业(重点) 识记: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小麦、黄麻、茶叶、棉花等作物的主产区。 理解:水旱灾害频繁形成的原因。 第十五章 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新加坡和巴西 (一)韩国“汉江奇迹”——迅速发展的经济、主要工业部门(重点) 识记:钢铁、造船、电子信息,汽车等工业的中心。 理解: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国际、国内因素 (二)韩国自然地理环境(次重点) 识记:海岸、地形、气候、河流和资源状况。 (三)韩国南北分裂和南北对话(一般) 理解:南北分裂走向对话的历史进程。 (四)巴西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重点) 识记:地形、气候、河流和资源状况。 (五)巴西经济迅速增长与陷入严重债务危机(次重点) 识记: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及当前经济特征。 理解:分析严重债务危机的原因。 (六)巴西主要工业部门和热带农产品(一般) 识记:主要工业中心及工业部门、咖啡、 棉花、大豆的主要种植区。 (七)新加坡经济发展历程(重点) 理解:独立后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及相应政策措施。 (八)新加坡主要产业部门(次重点) 识记:炼油、电子电器、造船业、海运业、旅游业的基本状况。 第十六章 农矿资源出口大国——加拿大与澳大利亚 (一)加拿大自然条件与居民(重点) 识记:地形、气候、河湖的特征;主要矿产、水力、渔业资源、两大移民居住区。 理解: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二)加拿大农业与制造业(次重点) 识记:中部草原三省的“谷仓”;纽芬兰、温哥华渔场;钢铁、汽车、有色金属冶炼,纺织、服装、木材加工工业中心。 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三)加拿大经济概况(一般) 理解:加拿大经济的主要特点 (四)澳大利亚自然条件(重点) 识记:主要地形、气候、可流和资源状况;大堡礁、鸭嘴兽、按树。 理解:自然条件与澳大利亚产业结构的关系。 (五)澳大利亚经济概况(次重点) 理解:经济特征与国家历史进程和自然条件的关系。 (六)澳大利亚农牧业与采矿业(重点) 识记:小麦、甘蔗、水稻的主要种植区;铝土矿、铁矿、煤炭、黄金等的采矿中心。 (七)澳大利亚对外贸易(一般) 识记:主要出口的农矿产品、主要贸易伙伴。 理解:进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第十七章 非洲贸易地理 (一)富饶大陆(重点) 识记:丰富的土地(耕地、草原、林地)资源;金、金钢石、铜、石油、铝土矿、磷矿的分布;水力资源状况 理解:苏伊士运河、好望角航线在世界交通运输中的重要地位。 (二)贫穷大陆(次重点) 理解:经济增长缓慢,产业结构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日益恶化,政治不稳定与经济落后的关系。 (三)复杂大陆(一般) 理解:非洲在人口、民族、宗教、国家历史进程等方面的复杂性。 (四)南非概况(重点) 识记:自然条件特点;农牧业、采矿业的分布。 理解:南非产业构成与其自然条件的关系。 (五)埃及概况(次重点) 识记:重要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干燥的自然环境。棉花、石油的生产状况。 理解:从单一经济转变为多元化经济的进程。仅供参考。

看看它们的定义啊~多看几变你一定会领会 的,实际操作起来就会更加了解了,别人说的也都是书上的,还是多用点时间看书吧~

快速复习并通过的方法:1应考者要多花工夫看书,结合考纲重点突出背诵知识要点2应考者买一本国际贸易理论实务同步辅导资料,认真背诵知识点3应考者买一份模拟试卷和历年真题,认真做并查找疏漏的知识点。

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学习中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根据我国对外贸易的原则以及各项方针政策的精神去领会、掌握和处理业务上的问题,以保证正确的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果。 第二,必须从实际出发,联系各个时期国际市场变化趋势和我国进出口业务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结合案例分析,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要按照国际规则办事,认真学习国际贸易的习惯做法,扩大知识面,努力把我国进出口业务做好做活。 最后,学习中不仅要懂得国际贸易业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还要针对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课堂教学、课后练习、到实际工作部门调查实习,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   索引序列
  •   国际贸易自考重点笔记汇总
  •   国际贸易与实务自考重点笔记汇总
  •   国际贸易自考重点笔记总结
  •   国际贸易自考重点笔记
  •   自考国际贸易实务重点笔记总结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