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第九章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第九章

发布时间: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第九章

发布时间: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第九章

第三章综合指标一、名词解释1、总量指标:是指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总水平的统计指标,是将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而得到的。总量指标是用绝对数形式表示的,因此也称为绝对数指标。2、相对指标:将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进行对比求得的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间数量关系的指标即为相对指标。3、结构相对指标:是将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组,然后将各组指标数值与总体指标数值对比求得的结果,通常称为比重。4、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它可以表明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5、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结果,它是以名数表示或由分子分母的计量单位组成,可以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6、平均指标:是表明同类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一般是平均数形式表示,因此也称作平均数。7、平均差:是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同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8、众数和中位数: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而中位数是将单位的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数列中点位置的标志值。众数和中位数本身不是平均值,而只是总体一般水平的代表值。9、标志变异指标:又称为标志变动指标,它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及其分布差异程度的指标。10、标准差:是总体所有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正平方根。二、简答题1、总量指标有什么作用?答: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总规模、总水平的统计指标,称为总量指标。总量指标的作用有以下三方面:其一,是认识社会的起点;其二,是实行社会管理的基本依据之一;其三,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2、简述时期指标的特点。答:第一,不同时期的时期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相加后表示较长时期现象总的发展水平。例如,将一年内12个月的钢产量相加就得到全年的钢产量。第二,时期指标数值大小与包含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一般情况下,包含时期越长,指标数值越大。时期越短,指标数值越小,但这并不是绝对的。第三,时期指标数值是连续登记、累计的结果。3、简述平均指标及其作用。答:平均指标是表明同类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一般用平均数形式表示,因此也称作平均数。平均指标是同质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达到的一般水平。平均指标在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方面有重要作用。(1)平均指标可以反映现象总体的综合特征。(2)平均指标可以反映分布数列中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3)平均指标经常用来进行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条件下的对比分析,从而反映现象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揭示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趋势。4、简述标准差的意义。答:标准差也称均方差,是总体所有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正平方根。它的涵义与平均差基本相同,也表示各标志值对算术平均数的平均距离,所不同的只是在数学处理上有所区别。平均差是用绝对值消除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离差的正负问题,而标准差是用平方的方法消除各标志值与平均离差的正负值。计算结果标准差稍大于平均差,这对于进行抽样估计、提高保证程度具有一定意义,并且在数学上标准差的计算过程比平均差简便,具有优良的数学性质。因此,标准差的应用较为广泛。5、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计算和运用平均指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必须注意现象总体的同质性。第二,注意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第三,注意平均指标与分配数列的结合应用。第四,注意把一般与个别、平均与典型事例相结合。6、简述计算标准差的几个步骤。答:计算标准差大体分以下几步:第一步,计算总体平均数;第二步,求出各单位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第三步,求各单位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第四步,计算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第五步,将第四步计算结果开平方,得标准差。三、论述题1、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各有什么特点?答: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不同特点主要表现在可加性、指标数值大小与时间的关系和数据的取得方法等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第一,不同时期的时期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而时点指标的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即相加后不具有实际意义;第二,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所包含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而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时间间隔的长短无直接关系;第三,时期指标的数值是连续登记、累计的结果,而时点指标数值是间断计数的。2、论述平均指标在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方面的重要作用。答:平均指标在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方面有重要作用,得到广泛应用。(1)平均指标可以反映现象总体的综合特征。总体各单位的数量大小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是必然影响因素,起决定作用;有些是偶然因素,使各单位在数量上存在差异。通过平均,可以消除由偶然因素造成的差异,显示出由于必然影响因素达到的一般水平。(2)平均指标可以反映分布数列中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社会经济现象总体中各单位某一标志表现不同,但有一定规律,一般很小或很大的数值出现次数较少,而靠近平均数的次数较多,围绕平均数两边的标志值出现次数最多,这说明总体分布是从两边向中间集中,中心是平均数。因此,平均数可以说明总体的集中趋势。(3)平均指标经常用来进行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条件下的对比分析,从而反映现象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揭示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趋势。平均指标在抽样推断中是一个重要指标,根据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进而可以估计总体总量。第四章时间数列一、名词解释1、时间数列:又称动态数列,是指某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一系列统计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后形成的数列。2、发展水平:又称发展量,反映客观现象发展变化在各个不同时间上所达到的状态、规模或水平。3、平均发展水平:将不同时间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叫做平均发展水平,在统计上将这种平均数叫做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4、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动态分析指标,又称增长水平,它是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相减的差额,用以反映现象在这段时期内发展水平提高或降低的绝对量。5、累计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最初水平)之差,说明本期比某一固定时期增长或降低的绝对量,反映某一段较长时期内的增长量。6、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期水平的对比,说明现象在一较长时间内的变动程度,因此又叫某一时间内的发展总速度。7、环比发展速度;是各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的对比,表明报告期水平对比前一期水平的逐期发展变动的情况。8、最小平方法:也叫最小二乘法,它是使各实际值与趋势值之间的距离平方和为最小,以此去配合趋势线的方法。二、简答题1、构成时间数列的基本要素有哪些?研究时间数列有何作用?答:时间数列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反映时间顺序变化的数列,一部分是反映各个指标值变化的数列。研究时间数列的作用:(1)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和特点;(2)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未来趋势;(3)不同地区、国家发展状况的比较评价和预测。2、简述时期数列及其特点。答:所谓时期数列是指由时期指标构成的数列,即时期数列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的总量。时期数列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数列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时期数列中的观察值,是对其所属时期内发生的情况进行连续不断统计的结果;第二,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相邻观察值相加后的结果能表明现象在更长时间段上发展变化的规模和水平;第三,数列中各个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3、简述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答: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既有区别又有共同之处。其区别是:序时平均数平均的是现象总体在不同时期上的数量表现,是从动态上说明其在某一时期发展的一般水平;而一般平均数所平均的是研究对象在同一时间上的数量表现,是从静态上将总体各单位的数量差异抽象化,用以反映总体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一般水平。二者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将各个变量值的差异抽象化。4、简述计算和应用平均速度指标应注意的问题。答:第一,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基期,注意所依据的指标在整个研究时期保持同质性;第二,要联系研究时期的中间资料,注意中间各期发展水平波动过大或不同时期发展变化的方向,以避免影响平均发展速度的代表性;第三,当研究现象发展时期过长时,应注意结合分段平均发展速度,补充总平均发展速度,以便全面了解现象的整个发展变化过程;第四,结合发展水平、经济效益,研究发展速度,防治高速度低效益现象的发生。5、简述研究现象长期趋势的重要意义。答:第一,长期趋势是现象运动和发展变化的基本态势,这种态势不仅存在于过去,而且还可能延伸到未来。因此,对时间数列长期趋势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对现象的前景和将来的状况进行预测。第二,时间数列之所以存在长期趋势,是因为现象受到某些基本的、决定性因素的影响。这些起着支配作用的因素,其影响越强烈,时间数列的长期趋势就越明显。由此,通过对时间数列长期趋势的分析,可以掌握现象发展、变化的内在机理,可以评价过去所采取的方针措施的成效;第三,测定长期趋势,把它从时间数列中分离出来,有助于更好的研究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6、简述时距扩大法操作时的注意事项。答:第一,时距扩大的选择,若原数列发展水平波动有周期性,则扩大的时距与周期相同,若无明显周期性,按经验逐步扩大;第二,时距扩大法只适用于时期数列,时点数列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第三,时距选择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时距过长,会使时间数列修饰过度。时距也不应太短,否则达不到修匀的目的。第四,扩大的时距应前后一致,以使修匀后的时间数列保持可比性。三、论述题1、论述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及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答:编制时间数列的目的在于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变化过程及其规律性。各项指标是否可以相互比较,即是否具有可比性,是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注意时间单位(年、季、月等)的选择,时间的长短应一致;第二,指标的经济内容应统一;第三,注意空间范围的变化。空间范围的变化,会急剧改变观察值的水平;第四,计量单位要统一;第五,计算方法要相同;第六,缺失资料要尽可能弥补。2、试述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的意义及作用。答: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统称为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各个时期环比速度的平均数,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速度变化的平均程度。平均发展速度表示现象逐期发展的平均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则反映了现象逐期递增的平均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在实际统计:工作中应用很广泛,可以概括反映国民经济建设的成就,说明各个阶段中发展或增长的程度,可用于对不问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利用平均发展速度可以编制长期计划和分析其完成情况,并以此作为编制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还可以利用平均发展速度推算未来发展水平。第四章时间数列一、名词解释1、时间数列:又称动态数列,是指某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一系列统计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后形成的数列。2、发展水平:又称发展量,反映客观现象发展变化在各个不同时间上所达到的状态、规模或水平。3、平均发展水平:将不同时间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叫做平均发展水平,在统计上将这种平均数叫做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4、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动态分析指标,又称增长水平,它是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相减的差额,用以反映现象在这段时期内发展水平提高或降低的绝对量。5、累计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最初水平)之差,说明本期比某一固定时期增长或降低的绝对量,反映某一段较长时期内的增长量。6、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期水平的对比,说明现象在一较长时间内的变动程度,因此又叫某一时间内的发展总速度。7、环比发展速度;是各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的对比,表明报告期水平对比前一期水平的逐期发展变动的情况。8、最小平方法:也叫最小二乘法,它是使各实际值与趋势值之间的距离平方和为最小,以此去配合趋势线的方法。二、简答题1、构成时间数列的基本要素有哪些?研究时间数列有何作用?答:时间数列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反映时间顺序变化的数列,一部分是反映各个指标值变化的数列。研究时间数列的作用:(1)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和特点;(2)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未来趋势;(3)不同地区、国家发展状况的比较评价和预测。2、简述时期数列及其特点。答:所谓时期数列是指由时期指标构成的数列,即时期数列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的总量。时期数列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数列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时期数列中的观察值,是对其所属时期内发生的情况进行连续不断统计的结果;第二,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相邻观察值相加后的结果能表明现象在更长时间段上发展变化的规模和水平;第三,数列中各个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3、简述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答: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既有区别又有共同之处。其区别是:序时平均数平均的是现象总体在不同时期上的数量表现,是从动态上说明其在某一时期发展的一般水平;而一般平均数所平均的是研究对象在同一时间上的数量表现,是从静态上将总体各单位的数量差异抽象化,用以反映总体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一般水平。二者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将各个变量值的差异抽象化。4、简述计算和应用平均速度指标应注意的问题。答:第一,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基期,注意所依据的指标在整个研究时期保持同质性;第二,要联系研究时期的中间资料,注意中间各期发展水平波动过大或不同时期发展变化的方向,以避免影响平均发展速度的代表性;第三,当研究现象发展时期过长时,应注意结合分段平均发展速度,补充总平均发展速度,以便全面了解现象的整个发展变化过程;第四,结合发展水平、经济效益,研究发展速度,防治高速度低效益现象的发生。5、简述研究现象长期趋势的重要意义。答:第一,长期趋势是现象运动和发展变化的基本态势,这种态势不仅存在于过去,而且还可能延伸到未来。因此,对时间数列长期趋势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对现象的前景和将来的状况进行预测。第二,时间数列之所以存在长期趋势,是因为现象受到某些基本的、决定性因素的影响。这些起着支配作用的因素,其影响越强烈,时间数列的长期趋势就越明显。由此,通过对时间数列长期趋势的分析,可以掌握现象发展、变化的内在机理,可以评价过去所采取的方针措施的成效;第三,测定长期趋势,把它从时间数列中分离出来,有助于更好的研究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6、简述时距扩大法操作时的注意事项。答:第一,时距扩大的选择,若原数列发展水平波动有周期性,则扩大的时距与周期相同,若无明显周期性,按经验逐步扩大;第二,时距扩大法只适用于时期数列,时点数列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第三,时距选择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时距过长,会使时间数列修饰过度。时距也不应太短,否则达不到修匀的目的。第四,扩大的时距应前后一致,以使修匀后的时间数列保持可比性。三、论述题1、论述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及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答:编制时间数列的目的在于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变化过程及其规律性。各项指标是否可以相互比较,即是否具有可比性,是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注意时间单位(年、季、月等)的选择,时间的长短应一致;第二,指标的经济内容应统一;第三,注意空间范围的变化。空间范围的变化,会急剧改变观察值的水平;第四,计量单位要统一;第五,计算方法要相同;第六,缺失资料要尽可能弥补。2、试述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的意义及作用。答: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统称为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各个时期环比速度的平均数,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速度变化的平均程度。平均发展速度表示现象逐期发展的平均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则反映了现象逐期递增的平均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在实际统计:工作中应用很广泛,可以概括反映国民经济建设的成就,说明各个阶段中发展或增长的程度,可用于对不问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利用平均发展速度可以编制长期计划和分析其完成情况,并以此作为编制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还可以利用平均发展速度推算未来发展水平。第五章指数一、名词解释1、指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凡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都是指数。指数作为一种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方法,主要是研究狭义的指数。从狭义上讲,指数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2、拉氏指数:是德国经济学家拉斯贝尔于1864年首先提出的,称为拉斯贝尔公式,他主张不论是数量指标指数还是质量标指数都采用基期同度量因素(权数)的指数。3、指数体系:广义的指数体系,是指由若干个经济上具有一定联系的指数所构成的一个整体。狭义的指数体系:是指不仅经济上具有一定联系,而且具有一定的数量对等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所构成的一个整体。4、平均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另一形式,它是先计算个体指数,然后将个体指数加权平均而计算的总指数。5、固定权数:就是用某一时期经过调整后的资料,以比重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权数。6、指数因素分析法:是利用指数体系对现象的综合变动,从数量上分析其受各因素影响的一种分析方法。7、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就是针对零售商品的价格而编制的指数,以反映其价格水平的变动程度。8、结构影响指数:是将各部分(组)水平固定在基期条件下计算的总平均指标指数,用以反映总体结构变动对总体平均指标变动的影响。二、简答题1、简述指数的种类。答:第一,指数按其反映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当指数表明某单一要素构成现象变动的相对数时,称为个体指数;表明多种要素构成现象的综合变动的相对数时,称为总指数;第二,指数按其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的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数量指标指数是根据数量指标计算的,是表明总体单位数、规模等数量指标变动的相对数;质量指标指数是根据质量指标计算的,是表明总体单位水平、工作质量等质量指标变动的相对数;第三,按编制指数时的对比场合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或称时间性指数和区域性指数)。所谓动态指数,是反映现象的数量方面在时间上的变动程度。静态指数反映的是同类现象在相同时间内不同空间(地区、部门和单位等)的差异程度。2、综合指数的概念及编制综合指数需要注意的问题。答: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综合形式,反映复杂总体的综合变动情况。编制综合指数需要注意的两个要点:第一是引进同度量因素对复杂总体进行综合;第二是将同度量因素固定,消除同度量因素变动的影响。3、简述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的关系。答: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区别看:一是在解决复杂总体不能直接同度量问题时的思路不同;二是在运用资料的条件上不同;三是在经济分析中的具体作用亦有区别。联系:主要表现为在一定的权数条件下,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4、简述几种常见的股价指数。答:第一,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又称道氏指数。它采用不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第二,标准普尔指数;第三,恒生指数;第四,日经指数;第五,金融时报指数;第六,上证股价指数;第七,深圳股价指数。三、论述题1、论述指数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答:指数是一种重要的统计方法,在经济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基本作用可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分析复杂经济现泵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在经济管理与研究中,无论是从宏观角度还是从微观角度,都常常需要了解某些复杂经济现象的变动情况,分析其变动的方向和程度。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是如此。复杂经济现象是由不同类要素组成的,往往在量上不能直接综合,为了分析其总的变动情况,必须利用指数这一方法才能实现。我国统计实际工作中,经常地向社会提供众多的经济指数资料,诸如工业总产值增长指数(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农业总产值增长指数(农业生产增长速度)、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指数、各种主要的价格指数(包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资指数等,为国家指导经济发展、实现宏观调控以及微观经济单位分析市场前景,决定发展的策略,提供重要的依据。第二,分析经济发展变化中各种因素影响的大小,社会经济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一些现象的发展变化是其他一些现象(因素)变化影响的结果。在经济管理与研究工作中,有必要从数量上具体了解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一任务可通过指数方法完成。这对于分析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挖掘潜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2、试述指数因素分析法的步骤与方法。答:第一,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要分析的对象及影响因素;第二,根据指标间数量对等关系的基本要求,确定分析所采用的对象指标和因素指标,并列出其关系式;第三,根据指标关系式建立分析指数体系及相应的绝对增减量关系式;第四,应用实际资料,根据指数体系及绝对量关系式,依次分析每一个因素变动对对象变动影响的相对程度及绝对数量,每一个因素的影响是根据相应的因素指数公式及对应的绝对量关系式计算的。(注意应对每一条展开论述)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分为财税、 金融、 保险、 证券投资与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 、工商企业管理、 管理工程、农业经济管理、军需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 、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企业财务管理、能源管理等自考专业考试指定教材。

工商行政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管理工程、农业经济管理、军需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企业财政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大致都相同,望各位能仔细阅读。

国民经济统计学研究范围为整个国民经济现象,诸如社会再生产的物质基础及劳动力资源统计、资金流量统计、国民经济效益统计等。

本课程的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7章)论述了社会经济统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诸如:社会经济统计及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概念、范畴、研究对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的程序及测算分析方法。

第二部分(8-15章)论述了国民经济核算及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涵盖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诸如:社会再生产条件,生产、流通、分配等社会再生产过程各环节,社会再生产效益等方面的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分析测算方法,以及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和主要思想。

你还没参加专科考试没拿到专科文凭吧,那就不能直接报考本科了。报考自考本科必须具有大专或大专以上的学历。你的情况只能先考了大专。再考本科。自考各专业课程代码查询全国自考课程代码09000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0002 邓小平理论概论 00003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00004 毛泽东思想概论 0000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00006 哲学 00007 中国革命史 00008 政治经济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10 大学语文(专) 00011 大学语文(本) 00012 英语(一) 00015 英语(二) 00016 日语(二) 00017 俄语(二)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21 高等数学(二)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00024 普通逻辑 00027 伦理学原理 00032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00034 社会学概论 00037 美学 00038 现代西方哲学 00040 法学概论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42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44 国民经济统计学 00045 企业经济统计学 00046 市场统计与预测 00048 财政与金融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上机) 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60 财政学 00061 国家税收 00062 税收管理 00063 国家预算管理 00064 纳税检查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66 货币银行学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068 外国财政 00069 国际税收 00070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0071 社会保障概论 00072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00073 银行信贷管理学 00074 中央银行概论 00075 证券投资与管理 00076 国际金融 00077 金融市场学 00078 银行会计学 00079 保险学原理 00080 财产保险学 00081 保险企业经营管理学 00082 人身保险学 00083 船舶保险 00084 运输保险 00085 再保险学 00086 风险管理 00087 英语翻译 00088 基础英语 00089 国际贸易 00090 国际贸易实务(一) 00091 国际商法 00092 中国对外贸易 00093 国际技术贸易 00094 外贸函电 00095 经贸知识英语 00096 外刊经贸知识选读 00097 外贸英语写作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00099 涉外经济法 00100 国际运输与保险 00101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 00102 世界市场行情 00107 现代管理学 00108 工商行政管理学概论 00131 会计法与审计法 00138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00139 西方经济学 00140 国际经济学 00141 发展经济学 00142 计量经济学 00143 经济思想史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0145 生产与作业管理 00146 中国税制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148 国际企业管理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51 企业经营战略 00152 组织行为学 00153 质量管理(一) 00154 企业管理咨询 00155 中级财务会计 00156 成本会计 00157 管理会计(一) 00158 资产评估 00159 高级财务会计 00160 审计学 00161 财务报表分析(一) 00162 会计制度设计 00163 管理心理学 00164 劳动经济学 00167 劳动法 00169 房地产法 00170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 00178 市场调查与预测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187 旅游经济学 00189 旅游与饭店会计 00193 饭店管理概论 00194 旅游法规 00199 中外民俗 00201 饭店餐饮管理 00202 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 00206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 00209 社会经济调查方法与应用 00210 法理学(二) 00211 法理学(一) 00212 宪法学(一) 00213 民商法原理与实务 00214 法律文书与律师实务写作 00215 刑法原理与实务 00216 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 00217 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 00218 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概论 00219 婚姻家庭法(二) 00220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00221 律师公证与仲裁制度 00222 国际法与国际私法 00223 中国法制史 00224 律师执业概论 00225 国际贸易法 00226 知识产权法 00227 公司法 0022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0229 证据法学 00230 合同法 00231 市场竞争法概论 00232 国际投资法 00233 税法 00235 犯罪学(一) 00242 民法学 00243 民事诉讼法学 00244 经济法概论 00245 刑法学 00246 国际经济法概论 00247 国际法 00249 国际私法 00251 统计法规概论 00256 金融法(一) 00257 票据法 00258 保险法 00259 公证与律师制度 00260 刑事诉讼法学 00261 行政法学 00262 法律文书写作 00263 外国法制史 00264 中国法律思想史 00265 西方法律思想史 00267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00277 行政管理学 00284 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 00292 市政学 00312 政治学概论 0031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0316 西方政治制度 00317 国家公务员制度 00318 公共政策 00319 行政组织理论

我也想要找呢 谢谢谢谢啊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第二章

基本前面十几章的公事都要灵活运用,有的公式还是例题上用到的有点偏。后面的公式考的很少,建议你要了解。你要知道出卷老师年年出他也要换换花样,只要在本书内你就不能说他超纲。计算分值很重要,不能丢多。

主要是把计算题的分一定要那到,所以要多做这部分的专项还有前半部分的内容要多看多记我上次考试因为时间紧,后半部分只粗略看了一遍,就靠上面两点得了75,我不求高分,此分足矣

我也想要找呢 谢谢谢谢啊

第三章综合指标一、名词解释1、总量指标:是指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总水平的统计指标,是将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而得到的。总量指标是用绝对数形式表示的,因此也称为绝对数指标。2、相对指标:将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进行对比求得的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间数量关系的指标即为相对指标。3、结构相对指标:是将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组,然后将各组指标数值与总体指标数值对比求得的结果,通常称为比重。4、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它可以表明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5、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结果,它是以名数表示或由分子分母的计量单位组成,可以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6、平均指标:是表明同类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一般是平均数形式表示,因此也称作平均数。7、平均差:是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同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8、众数和中位数: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而中位数是将单位的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数列中点位置的标志值。众数和中位数本身不是平均值,而只是总体一般水平的代表值。9、标志变异指标:又称为标志变动指标,它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及其分布差异程度的指标。10、标准差:是总体所有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正平方根。二、简答题1、总量指标有什么作用?答: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总规模、总水平的统计指标,称为总量指标。总量指标的作用有以下三方面:其一,是认识社会的起点;其二,是实行社会管理的基本依据之一;其三,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2、简述时期指标的特点。答:第一,不同时期的时期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相加后表示较长时期现象总的发展水平。例如,将一年内12个月的钢产量相加就得到全年的钢产量。第二,时期指标数值大小与包含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一般情况下,包含时期越长,指标数值越大。时期越短,指标数值越小,但这并不是绝对的。第三,时期指标数值是连续登记、累计的结果。3、简述平均指标及其作用。答:平均指标是表明同类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一般用平均数形式表示,因此也称作平均数。平均指标是同质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达到的一般水平。平均指标在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方面有重要作用。(1)平均指标可以反映现象总体的综合特征。(2)平均指标可以反映分布数列中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3)平均指标经常用来进行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条件下的对比分析,从而反映现象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揭示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趋势。4、简述标准差的意义。答:标准差也称均方差,是总体所有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正平方根。它的涵义与平均差基本相同,也表示各标志值对算术平均数的平均距离,所不同的只是在数学处理上有所区别。平均差是用绝对值消除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离差的正负问题,而标准差是用平方的方法消除各标志值与平均离差的正负值。计算结果标准差稍大于平均差,这对于进行抽样估计、提高保证程度具有一定意义,并且在数学上标准差的计算过程比平均差简便,具有优良的数学性质。因此,标准差的应用较为广泛。5、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计算和运用平均指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必须注意现象总体的同质性。第二,注意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第三,注意平均指标与分配数列的结合应用。第四,注意把一般与个别、平均与典型事例相结合。6、简述计算标准差的几个步骤。答:计算标准差大体分以下几步:第一步,计算总体平均数;第二步,求出各单位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第三步,求各单位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第四步,计算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第五步,将第四步计算结果开平方,得标准差。三、论述题1、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各有什么特点?答: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不同特点主要表现在可加性、指标数值大小与时间的关系和数据的取得方法等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第一,不同时期的时期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而时点指标的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即相加后不具有实际意义;第二,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所包含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而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时间间隔的长短无直接关系;第三,时期指标的数值是连续登记、累计的结果,而时点指标数值是间断计数的。2、论述平均指标在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方面的重要作用。答:平均指标在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方面有重要作用,得到广泛应用。(1)平均指标可以反映现象总体的综合特征。总体各单位的数量大小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是必然影响因素,起决定作用;有些是偶然因素,使各单位在数量上存在差异。通过平均,可以消除由偶然因素造成的差异,显示出由于必然影响因素达到的一般水平。(2)平均指标可以反映分布数列中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社会经济现象总体中各单位某一标志表现不同,但有一定规律,一般很小或很大的数值出现次数较少,而靠近平均数的次数较多,围绕平均数两边的标志值出现次数最多,这说明总体分布是从两边向中间集中,中心是平均数。因此,平均数可以说明总体的集中趋势。(3)平均指标经常用来进行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条件下的对比分析,从而反映现象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揭示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趋势。平均指标在抽样推断中是一个重要指标,根据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进而可以估计总体总量。第四章时间数列一、名词解释1、时间数列:又称动态数列,是指某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一系列统计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后形成的数列。2、发展水平:又称发展量,反映客观现象发展变化在各个不同时间上所达到的状态、规模或水平。3、平均发展水平:将不同时间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叫做平均发展水平,在统计上将这种平均数叫做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4、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动态分析指标,又称增长水平,它是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相减的差额,用以反映现象在这段时期内发展水平提高或降低的绝对量。5、累计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最初水平)之差,说明本期比某一固定时期增长或降低的绝对量,反映某一段较长时期内的增长量。6、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期水平的对比,说明现象在一较长时间内的变动程度,因此又叫某一时间内的发展总速度。7、环比发展速度;是各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的对比,表明报告期水平对比前一期水平的逐期发展变动的情况。8、最小平方法:也叫最小二乘法,它是使各实际值与趋势值之间的距离平方和为最小,以此去配合趋势线的方法。二、简答题1、构成时间数列的基本要素有哪些?研究时间数列有何作用?答:时间数列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反映时间顺序变化的数列,一部分是反映各个指标值变化的数列。研究时间数列的作用:(1)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和特点;(2)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未来趋势;(3)不同地区、国家发展状况的比较评价和预测。2、简述时期数列及其特点。答:所谓时期数列是指由时期指标构成的数列,即时期数列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的总量。时期数列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数列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时期数列中的观察值,是对其所属时期内发生的情况进行连续不断统计的结果;第二,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相邻观察值相加后的结果能表明现象在更长时间段上发展变化的规模和水平;第三,数列中各个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3、简述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答: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既有区别又有共同之处。其区别是:序时平均数平均的是现象总体在不同时期上的数量表现,是从动态上说明其在某一时期发展的一般水平;而一般平均数所平均的是研究对象在同一时间上的数量表现,是从静态上将总体各单位的数量差异抽象化,用以反映总体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一般水平。二者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将各个变量值的差异抽象化。4、简述计算和应用平均速度指标应注意的问题。答:第一,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基期,注意所依据的指标在整个研究时期保持同质性;第二,要联系研究时期的中间资料,注意中间各期发展水平波动过大或不同时期发展变化的方向,以避免影响平均发展速度的代表性;第三,当研究现象发展时期过长时,应注意结合分段平均发展速度,补充总平均发展速度,以便全面了解现象的整个发展变化过程;第四,结合发展水平、经济效益,研究发展速度,防治高速度低效益现象的发生。5、简述研究现象长期趋势的重要意义。答:第一,长期趋势是现象运动和发展变化的基本态势,这种态势不仅存在于过去,而且还可能延伸到未来。因此,对时间数列长期趋势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对现象的前景和将来的状况进行预测。第二,时间数列之所以存在长期趋势,是因为现象受到某些基本的、决定性因素的影响。这些起着支配作用的因素,其影响越强烈,时间数列的长期趋势就越明显。由此,通过对时间数列长期趋势的分析,可以掌握现象发展、变化的内在机理,可以评价过去所采取的方针措施的成效;第三,测定长期趋势,把它从时间数列中分离出来,有助于更好的研究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6、简述时距扩大法操作时的注意事项。答:第一,时距扩大的选择,若原数列发展水平波动有周期性,则扩大的时距与周期相同,若无明显周期性,按经验逐步扩大;第二,时距扩大法只适用于时期数列,时点数列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第三,时距选择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时距过长,会使时间数列修饰过度。时距也不应太短,否则达不到修匀的目的。第四,扩大的时距应前后一致,以使修匀后的时间数列保持可比性。三、论述题1、论述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及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答:编制时间数列的目的在于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变化过程及其规律性。各项指标是否可以相互比较,即是否具有可比性,是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注意时间单位(年、季、月等)的选择,时间的长短应一致;第二,指标的经济内容应统一;第三,注意空间范围的变化。空间范围的变化,会急剧改变观察值的水平;第四,计量单位要统一;第五,计算方法要相同;第六,缺失资料要尽可能弥补。2、试述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的意义及作用。答: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统称为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各个时期环比速度的平均数,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速度变化的平均程度。平均发展速度表示现象逐期发展的平均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则反映了现象逐期递增的平均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在实际统计:工作中应用很广泛,可以概括反映国民经济建设的成就,说明各个阶段中发展或增长的程度,可用于对不问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利用平均发展速度可以编制长期计划和分析其完成情况,并以此作为编制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还可以利用平均发展速度推算未来发展水平。第四章时间数列一、名词解释1、时间数列:又称动态数列,是指某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一系列统计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后形成的数列。2、发展水平:又称发展量,反映客观现象发展变化在各个不同时间上所达到的状态、规模或水平。3、平均发展水平:将不同时间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叫做平均发展水平,在统计上将这种平均数叫做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4、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动态分析指标,又称增长水平,它是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相减的差额,用以反映现象在这段时期内发展水平提高或降低的绝对量。5、累计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最初水平)之差,说明本期比某一固定时期增长或降低的绝对量,反映某一段较长时期内的增长量。6、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期水平的对比,说明现象在一较长时间内的变动程度,因此又叫某一时间内的发展总速度。7、环比发展速度;是各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的对比,表明报告期水平对比前一期水平的逐期发展变动的情况。8、最小平方法:也叫最小二乘法,它是使各实际值与趋势值之间的距离平方和为最小,以此去配合趋势线的方法。二、简答题1、构成时间数列的基本要素有哪些?研究时间数列有何作用?答:时间数列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反映时间顺序变化的数列,一部分是反映各个指标值变化的数列。研究时间数列的作用:(1)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和特点;(2)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未来趋势;(3)不同地区、国家发展状况的比较评价和预测。2、简述时期数列及其特点。答:所谓时期数列是指由时期指标构成的数列,即时期数列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的总量。时期数列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数列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时期数列中的观察值,是对其所属时期内发生的情况进行连续不断统计的结果;第二,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相邻观察值相加后的结果能表明现象在更长时间段上发展变化的规模和水平;第三,数列中各个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3、简述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答: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既有区别又有共同之处。其区别是:序时平均数平均的是现象总体在不同时期上的数量表现,是从动态上说明其在某一时期发展的一般水平;而一般平均数所平均的是研究对象在同一时间上的数量表现,是从静态上将总体各单位的数量差异抽象化,用以反映总体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一般水平。二者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将各个变量值的差异抽象化。4、简述计算和应用平均速度指标应注意的问题。答:第一,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基期,注意所依据的指标在整个研究时期保持同质性;第二,要联系研究时期的中间资料,注意中间各期发展水平波动过大或不同时期发展变化的方向,以避免影响平均发展速度的代表性;第三,当研究现象发展时期过长时,应注意结合分段平均发展速度,补充总平均发展速度,以便全面了解现象的整个发展变化过程;第四,结合发展水平、经济效益,研究发展速度,防治高速度低效益现象的发生。5、简述研究现象长期趋势的重要意义。答:第一,长期趋势是现象运动和发展变化的基本态势,这种态势不仅存在于过去,而且还可能延伸到未来。因此,对时间数列长期趋势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对现象的前景和将来的状况进行预测。第二,时间数列之所以存在长期趋势,是因为现象受到某些基本的、决定性因素的影响。这些起着支配作用的因素,其影响越强烈,时间数列的长期趋势就越明显。由此,通过对时间数列长期趋势的分析,可以掌握现象发展、变化的内在机理,可以评价过去所采取的方针措施的成效;第三,测定长期趋势,把它从时间数列中分离出来,有助于更好的研究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6、简述时距扩大法操作时的注意事项。答:第一,时距扩大的选择,若原数列发展水平波动有周期性,则扩大的时距与周期相同,若无明显周期性,按经验逐步扩大;第二,时距扩大法只适用于时期数列,时点数列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第三,时距选择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时距过长,会使时间数列修饰过度。时距也不应太短,否则达不到修匀的目的。第四,扩大的时距应前后一致,以使修匀后的时间数列保持可比性。三、论述题1、论述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及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答:编制时间数列的目的在于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变化过程及其规律性。各项指标是否可以相互比较,即是否具有可比性,是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注意时间单位(年、季、月等)的选择,时间的长短应一致;第二,指标的经济内容应统一;第三,注意空间范围的变化。空间范围的变化,会急剧改变观察值的水平;第四,计量单位要统一;第五,计算方法要相同;第六,缺失资料要尽可能弥补。2、试述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的意义及作用。答: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统称为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各个时期环比速度的平均数,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速度变化的平均程度。平均发展速度表示现象逐期发展的平均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则反映了现象逐期递增的平均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在实际统计:工作中应用很广泛,可以概括反映国民经济建设的成就,说明各个阶段中发展或增长的程度,可用于对不问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利用平均发展速度可以编制长期计划和分析其完成情况,并以此作为编制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还可以利用平均发展速度推算未来发展水平。第五章指数一、名词解释1、指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凡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都是指数。指数作为一种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方法,主要是研究狭义的指数。从狭义上讲,指数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2、拉氏指数:是德国经济学家拉斯贝尔于1864年首先提出的,称为拉斯贝尔公式,他主张不论是数量指标指数还是质量标指数都采用基期同度量因素(权数)的指数。3、指数体系:广义的指数体系,是指由若干个经济上具有一定联系的指数所构成的一个整体。狭义的指数体系:是指不仅经济上具有一定联系,而且具有一定的数量对等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所构成的一个整体。4、平均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另一形式,它是先计算个体指数,然后将个体指数加权平均而计算的总指数。5、固定权数:就是用某一时期经过调整后的资料,以比重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权数。6、指数因素分析法:是利用指数体系对现象的综合变动,从数量上分析其受各因素影响的一种分析方法。7、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就是针对零售商品的价格而编制的指数,以反映其价格水平的变动程度。8、结构影响指数:是将各部分(组)水平固定在基期条件下计算的总平均指标指数,用以反映总体结构变动对总体平均指标变动的影响。二、简答题1、简述指数的种类。答:第一,指数按其反映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当指数表明某单一要素构成现象变动的相对数时,称为个体指数;表明多种要素构成现象的综合变动的相对数时,称为总指数;第二,指数按其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的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数量指标指数是根据数量指标计算的,是表明总体单位数、规模等数量指标变动的相对数;质量指标指数是根据质量指标计算的,是表明总体单位水平、工作质量等质量指标变动的相对数;第三,按编制指数时的对比场合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或称时间性指数和区域性指数)。所谓动态指数,是反映现象的数量方面在时间上的变动程度。静态指数反映的是同类现象在相同时间内不同空间(地区、部门和单位等)的差异程度。2、综合指数的概念及编制综合指数需要注意的问题。答: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综合形式,反映复杂总体的综合变动情况。编制综合指数需要注意的两个要点:第一是引进同度量因素对复杂总体进行综合;第二是将同度量因素固定,消除同度量因素变动的影响。3、简述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的关系。答: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区别看:一是在解决复杂总体不能直接同度量问题时的思路不同;二是在运用资料的条件上不同;三是在经济分析中的具体作用亦有区别。联系:主要表现为在一定的权数条件下,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4、简述几种常见的股价指数。答:第一,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又称道氏指数。它采用不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第二,标准普尔指数;第三,恒生指数;第四,日经指数;第五,金融时报指数;第六,上证股价指数;第七,深圳股价指数。三、论述题1、论述指数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答:指数是一种重要的统计方法,在经济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基本作用可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分析复杂经济现泵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在经济管理与研究中,无论是从宏观角度还是从微观角度,都常常需要了解某些复杂经济现象的变动情况,分析其变动的方向和程度。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是如此。复杂经济现象是由不同类要素组成的,往往在量上不能直接综合,为了分析其总的变动情况,必须利用指数这一方法才能实现。我国统计实际工作中,经常地向社会提供众多的经济指数资料,诸如工业总产值增长指数(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农业总产值增长指数(农业生产增长速度)、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指数、各种主要的价格指数(包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资指数等,为国家指导经济发展、实现宏观调控以及微观经济单位分析市场前景,决定发展的策略,提供重要的依据。第二,分析经济发展变化中各种因素影响的大小,社会经济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一些现象的发展变化是其他一些现象(因素)变化影响的结果。在经济管理与研究工作中,有必要从数量上具体了解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一任务可通过指数方法完成。这对于分析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挖掘潜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2、试述指数因素分析法的步骤与方法。答:第一,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要分析的对象及影响因素;第二,根据指标间数量对等关系的基本要求,确定分析所采用的对象指标和因素指标,并列出其关系式;第三,根据指标关系式建立分析指数体系及相应的绝对增减量关系式;第四,应用实际资料,根据指数体系及绝对量关系式,依次分析每一个因素变动对对象变动影响的相对程度及绝对数量,每一个因素的影响是根据相应的因素指数公式及对应的绝对量关系式计算的。(注意应对每一条展开论述)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第二章答案

我也想要找呢 谢谢谢谢啊

我不是这个专业的.想帮你都帮不到.呵呵:hug:

哎,昨天考得咋样?我在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方面丢分了,计算题基本没问题.

2.某城市2000年各时点人口数目:1月1日为256.2万,5月1日为257.1万,8月1日为258.3万,12月31日为259.4万,问该城市2000年平均人口数目是多少?这个题我会[(256.2+257.1)*4/2+(257.1+258.3)*3/2+(258.3+259.4)*5/2]/(4+3+5)=257.83万元.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

基本前面十几章的公事都要灵活运用,有的公式还是例题上用到的有点偏。后面的公式考的很少,建议你要了解。你要知道出卷老师年年出他也要换换花样,只要在本书内你就不能说他超纲。计算分值很重要,不能丢多。

其实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的计算题很简单。因为考试可以带计算器,你背好公式。然后带一个科学型的计算器。开根号什么的,全部用计算器就可以了。计算题得分轻松拿下。在此特别注意几个章节的计算题,抽样调查,指数,还有回归系数的计算题,这些出的概率没有99%也有95% 计算题基本在这几章出的哦!然后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考的基本都是名词解释和选择和多选 这是重点章节哦12章以后熟悉即可,精力放在1-11章。12章后的做一遍题就OK了

想自考,就要去报名参加自考。您需要去当地自考办(教育考试院)报名自考。有些地方要先进行网上报名,再到自考办的现场点确认。自考(自学),不需要入学,是以看书自学为主,按期去参加考试就可以了。

比较难学。要有高中数学基础,学习这门课程较容易。建议你去参加自考辅导班。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这个很简单。。真滴是简单。。。。。。。公式比数学和财务的少了不知道多少。理论比起经济法来说要少多了。。。干嘛给自己那么大的思想包袱。

高等数学(一)更难些.

比较难学。要有高中数学基础,学习这门课程较容易。建议你去参加自考辅导班。

高数(一)相对来讲要难一点,但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也比较难,我都考了两次才合格。

  •   索引序列
  •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第九章
  •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第二章
  •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第二章答案
  •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
  •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