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唐宋诗词鉴赏自考都考什么诗词

唐宋诗词鉴赏自考都考什么诗词

发布时间:

唐宋诗词鉴赏自考都考什么诗词

发布时间:

唐宋诗词鉴赏自考都考什么诗词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陆游和唐婉,才子佳人,本应成就一段佳话,本该有一段完美而幸福的婚姻,而到头来却落了个夫妻离散,两人不得相见,空余相思的泪水。 不论时间还是空间上的距离,只能让两个人的深情变得更加深情。那种藏在心头的情感却是无法掩饰的,多少次在呼喊中惊醒,多少次泪湿枕巾,这是何等的悲愤。然而却由不得他们不放弃,封建社会没有再给他们机会,也不会给他们机会,哪怕一丁点也不会。 诗人的眼泪滑落在无尽的悲伤里,葫芦池畔,清风徐来,吹皱一池春水;春波亭边,残阳如血,穿过婆娑的竹林,记忆的碎片丢落在残破的沈园、、、、、、 姻缘由天定,即不能回头。何必不忘,本来就有缘,誓言又有何用,昨日种种,今日已似水无痕。

怅望千秋:唐诗之旅 李元洛 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宋词之旅 李元洛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网上应该能找到

1.考核基本知识:文体知识、流派知识、专用名词、诗词修辞术语等等。2.考核重要诗词流派、诗词现象产生的社会经济及文学原因,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成就及不足。3.考核重要的诗词学术争鸣攻辩双方的主要观点,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4.诗词全篇及名句赏析,或解释诗词句中某一两个关键的字词;5.名句赏析要求其能说出该句出于何代、何人、何首诗词,并能说说该诗句的艺术内涵以及用典、修辞等方面的特点;6.诗词赏析一般考绝句、律诗、小令、中调和长篇古风中特别有名的段落。

按照考纲要求的来,一般人教版现在还是考初高中阶段64篇。初中50篇,高中14篇。这是目录,你看看。

高考必背64篇古诗文目录高中 14篇1 .《劝学》 荀子1 8. 《蒹葭》 《诗经》2.《逍遥游》 庄子1 9.《观沧海》 曹操3.《师说》 韩愈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4.《阿房宫赋》 杜牧22.《次北固山下》 王湾5.《赤壁赋》 苏轼23.《使至塞上》 王维6.《氓》 《诗经》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7.《离骚》 屈原25.《行路难》 李白8.《蜀道难》 李白26.《望岳》 杜甫9.《登高》 杜甫27.《春望》 杜甫1 0.《琵琶行》 白居易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1 1 .《锦瑟》 李商隐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1 2.《虞美人》 李煜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1 3.《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3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1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32.《观刈麦》 白居易初中50篇3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1 .《论语》34.《雁门太守行》 李贺2.《鱼我所欲也》 孟子35.《赤壁》 杜牧3.《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孟子36.《泊秦淮》 杜牧4.《曹刿论战》 《左传》37.《夜雨寄北》 李商隐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38.《无题》 李商隐6.《出师表》 诸葛亮39.《相见欢》 李煜7.《桃花源记》 陶渊明40.《渔家傲》 范仲淹8.《三峡》 郦道元41 .《浣溪沙》 晏殊9.《马说》 韩愈42.《登飞来峰》 王安石1 0.《陋室铭》 刘禹锡43.《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1 1 .《小石潭记》 柳宗元44.《水调歌头》 苏轼1 2.《岳阳楼记》 范仲淹45.《游山西村》 陆游1 3.《醉翁亭记》 欧阳修46.《破阵子》 辛弃疾1 4.《爱莲说》 周敦颐47.《过零丁洋》 文天祥1 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48.《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1 6.《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49.《山坡羊(潼关怀古) 》 张养浩1 7. 《关雎》 《诗经》50.《己亥杂诗》 龚自珍

唐宋诗词鉴赏自考都考什么诗

这个还不是全背?除了 长恨歌。

常考古诗包括唐诗、宋词、元曲等常考古诗。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古诗:唐诗:《登高》--王之涣《静夜思》--杜甫《春晓》--孟浩然《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将进酒》--李白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钗头凤·世情薄》--陆游元曲:《汉宫秋》--白朴《西厢记》--王实甫《雨巷》--柳永《浣溪沙》--晏殊以上是部分常考古诗文,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复习。2023年全国专升本考试科目汇总2023年专升本报考指南及备考复习资料汇总2023年全国专升本考试大纲汇总2023年全国专升本考试时间汇总2023年全国专升本准考证打印时间及入口汇总2023年全国专升本退役士兵免试政策汇总2023年全国各省专升本免试入学条件汇总解决学历痛点,获取全日制文凭,更多请点击>>专升本考试科目专栏自考/专升本有疑问、不知道自考/专升本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专升本考试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唐代诗人 王昌龄 的《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代诗人 王昌龄 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宋代诗人 辛弃疾 的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还有宋代诗人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等。

诗词的鉴赏主要考诗词中的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唐宋诗词鉴赏自考都考什么诗句

2020年自考备考已经开始,自考历年真题对考生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资料,考前每道真题至少要做1-2遍才会事半功倍。网给大家整理了2019年4月自考公共课《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一起来试试吧!

解析

点击查看: 2019年4月自考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A.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B.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C.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D. 楼阁玲斑五云起,其中绪约多仙子

点击进入课后练习: 自学考试[ 每日一练 ]、[ 历年真题 ]多种免费试题在线测试,各科真题试卷实战演练。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唐宋诗词鉴赏自考教材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大连哪里可以买到这几本自考的练习册1,大连可以去黑石礁考试书店,大连长兴电子图书城,大连新华书店等地。2,如果上面书店没有,可以提前和书店人员说明你要的书。可以预定。3,还有就是如是全国统考课,你弄清楚书的出版社和作者,可以去淘宝上搜,价格便宜,量又足。自考学习《唐宋词研究》第一是,买好教材,任何考试以教材为准,教材永远比真题重要。你要知道,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带“研究”俩字的专业,表明这个专学的是文学理论,所以理论内容一定是考试的重点。吃透教材,你才能知道哪些理论才是重点。第二,掌握好重点篇目。《唐宋词研究》其实跟《唐宋散文研究》一样,你们所学习的篇目,肯定都是代表性篇目。这门科目的目的就是从通过篇目提炼写作特点,目的还是掌握写作特点。【篇目只是论述写作特点的一个工具而已,它是帮助你理解唐宋诗词理论的。但是,如果你对篇目不熟悉,比如:不会背诵篇目吧,你就根本无从谈论理论。因为考试题目中是不会给你原文的,晓得吧。】你只要掌握这些重点篇目的文学理论,在其他情况下遇到,你就会加以运用了。第三,大量翻阅参考书籍。你最喜欢哪首唐宋诗词?为什么?【作品名称】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作品作者】纳兰性德【创作年代】清【作品体裁】词编辑本段作品原文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有一种痛彻心扉的凄绝之美,大爱我是人间惆怅客欣赏唐宋诗词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平时写作什么的很有用对文学素养有好处以后给女生写**用得到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唐宋诗词鉴赏自考都考什么诗歌

柳永《雨霖铃》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写的,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2、对长亭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分。3、骤雨:阵雨。4、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5、方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6、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7、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即是“凝咽”。8、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9、暮霭:傍晚的云气。10、沉沉: 深厚的样子。11、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12、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13、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14、千种风情:形容说不尽的相爱、相思之情,风情:情意。15、无绪:没有心思,心情不好。16、寒蝉:蝉的一种,又名寒蜩(tiáo)。作者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为“慢词”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是推动人的代表,但因经常为歌妓写词,曾被一度认为是风流之人而仕途不佳,郁郁不得志过。但后为宋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因他的一首《鹤冲天》中有“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以及“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等词句。创作《鹤冲天》当年考取进士。谁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传入仁宗耳中,于是一句“浅斟低唱去罢”导致柳永成为了北宋第一个专业写词的词人。做过屯田员外郎一类的小官,世称柳屯田。柳永是北宋时代大量制作慢词的第一人。他通晓音律,熟悉旧调,并善于吸收民间语言,明白晓畅,流传甚广。“凡有井水饮处,既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作品概括为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二是男女情爱的苦痛,三是羁旅行役的悲伤。其作品往往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使慢词发展成为与小令双峰并峙的成熟的文学样式。作品集《乐章集》。背景宋都汴京 ( 今河南开封 ) 是柳永逗留时间较长的地方。 《雨霖铃》就是他离开京城时所写。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此词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倾吐深深的离愁时,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题材本诗的题材为“送别”,“送别”是古代文人在诗歌中经常表现的一种题材。时至今日,送别诗仍是高中常考常新的诗歌鉴赏题材。地位《雨霖铃》被称为宋金十大名曲之一。本篇《雨霖铃》是柳永的十大代表作之一。《雨霖铃》这首词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后的铭心刻骨的思念。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委婉多致。表现了柳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刘熙载《艺概》)但全词情调过于缠绵,低沉伤感,有消极影响。解析词以“伤离别”为主线,目录清晰。开首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清秋节令的“寒蝉”,衬托着“凄切”悲凉秋景。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壮士分别尚且悲伤,更何况这对一别可能成永诀的恋人呢?“都门”三句,写离别时的心情。设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催发”,这样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不“无绪”?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之极。“兰舟”,相传鲁班刻木兰树为舟(见〈〈述异记〉〉),后用兰舟作船的美称。“执手”两句,将惜别推向高潮。手拉着手面对依依惜别的恋人,泪眼对着泪眼,纵有千言万语,因悲痛气塞而一句也说不出来。这是分别时的情景。对照苏东坡的悼亡妻的《江城子》中“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以上三小节极尽了回环、顿挫、吞吐之能事。“念去去”两句,则承上启下,笔随意转,有如浩瀚长江,一泻千里。千里烟波,楚天空阔,设想到别后的道路遥远而漫长。就此一别,人各东西,对情人的思念有如楚地沉沉烟波,伴随情人左右。下片以“多情自古伤离别”起承上下文。人间最苦是情种,“离别”是导致“最苦”的直接原因。“更那堪”在“冷落清秋节”之时。“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酒入愁肠愁更愁,词人因“无绪”而饮的闷酒极易使人沉醉。设想一下,词人追随载着情人的兰舟,沿着栽满杨柳的汴河岸,一直追下去,直到残月西沉,晓风渐起,才吹醒痴情的词人。杨柳是古代最能代表惜别之物,故汴水两岸广栽杨柳。“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代表了柳词通俗,以白描见长的风格。宋代俞文豹《吹剑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岁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指苏东坡的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段话说明柳词婉约缠绵,苏词豪放旷达两种词风。“此去经年”由今夕推及经年,由眼前的“无语凝咽”设想到“暮蔼沉沉楚天阔”,更推及“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一波三叹,想象别后相思的苦况,更深一层。“凄、苦、惨、悲、痛、恨、愁”贯穿始终,令人不忍再读。这首词写来极有层次、曲折回环,以千种风情衬尽了羁旅愁苦,人间别恨。真可谓想见难,别更难。《雨霖铃》抒写柳永在汴京同恋人分手时的离愁别恨,艺术手法相当高。概而言之有一托物言情、广用白描。如“寒蝉凄切”“骤雨初歇”“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本词白描手法相当好。刻画人物神态,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临别时千言万语,竟无从说起。几笔勾勒,传神地道出情人分手时那一刹那,内心世界相当丰富。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托物言情,展现情思:捕捉了月西沉、天将晓的情景;杨柳岸使人联想到折柳赠别的习俗,依依杨柳,绵绵别情。二、点缀渲染,恰到好处。刘熙载《艺概》中谈到:词有点(点缀)、有染(渲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两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它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亦。此意乃是以画法论词,从中可看出柳词中有画,反复渲染。即精雕细刻,又大胆泼墨,前后照应,委婉自如。柳词的点染技巧,确实达到很高的成就。柳词对苏轼、秦观、周邦彦等名家在不同程度上有一定的影响。但也应看到柳词有的句子过于平俗,尚欠文雅。

按照考纲要求的来,一般人教版现在还是考初高中阶段64篇。初中50篇,高中14篇。这是目录,你看看。

高考必背64篇古诗文目录高中 14篇1 .《劝学》 荀子1 8. 《蒹葭》 《诗经》2.《逍遥游》 庄子1 9.《观沧海》 曹操3.《师说》 韩愈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4.《阿房宫赋》 杜牧22.《次北固山下》 王湾5.《赤壁赋》 苏轼23.《使至塞上》 王维6.《氓》 《诗经》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7.《离骚》 屈原25.《行路难》 李白8.《蜀道难》 李白26.《望岳》 杜甫9.《登高》 杜甫27.《春望》 杜甫1 0.《琵琶行》 白居易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1 1 .《锦瑟》 李商隐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1 2.《虞美人》 李煜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1 3.《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3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1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32.《观刈麦》 白居易初中50篇3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1 .《论语》34.《雁门太守行》 李贺2.《鱼我所欲也》 孟子35.《赤壁》 杜牧3.《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孟子36.《泊秦淮》 杜牧4.《曹刿论战》 《左传》37.《夜雨寄北》 李商隐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38.《无题》 李商隐6.《出师表》 诸葛亮39.《相见欢》 李煜7.《桃花源记》 陶渊明40.《渔家傲》 范仲淹8.《三峡》 郦道元41 .《浣溪沙》 晏殊9.《马说》 韩愈42.《登飞来峰》 王安石1 0.《陋室铭》 刘禹锡43.《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1 1 .《小石潭记》 柳宗元44.《水调歌头》 苏轼1 2.《岳阳楼记》 范仲淹45.《游山西村》 陆游1 3.《醉翁亭记》 欧阳修46.《破阵子》 辛弃疾1 4.《爱莲说》 周敦颐47.《过零丁洋》 文天祥1 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48.《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1 6.《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49.《山坡羊(潼关怀古) 》 张养浩1 7. 《关雎》 《诗经》50.《己亥杂诗》 龚自珍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全集“风神初震”的初唐诗第一课时总述第二课时诗歌鉴赏(一)一、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二、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第三课时诗歌鉴赏(二)一、杨炯《从军行》二、王勃《滕王阁》第四课时诗歌鉴赏(三)――《春江花月夜》简案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山居秋暝与诸子登岘山燕歌行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兵车行《旅夜抒怀》、《客至》咏怀古迹(其三)⑴背熟《咏怀古迹(其三)》创新求变的中唐诗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九日齐山登高》《长安晚秋》教案《商山早行》教案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东坡词专题教案“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龙腾虎掷的稼轩词专题教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青玉案•元夕》教案“风神初震”的初唐诗学习目标: 1、能够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2、能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3、能撰写5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教学建议: 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本专题选取了初唐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五首,其中《春江花月夜》一篇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 1、对《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一篇,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揣摩具体词句的同时着重体会其于沉静之中见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2、《滕王阁》在必修本中已经附在《滕王阁序》之后,可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将序文和诗歌进行对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勾画出诗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然后体会作者那种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3、《春江花月夜》曾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此诗的教学资源比较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活动。此诗的难点是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的同时要将此问题讲深讲透,并且要进行正确引导。 4、重点放在《春江花月夜》,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什么?抒情主人公是谁? 《滕王阁》在必修四出现过,可以先搁置,到讲晚唐诗时,设“登高”诗专题时对比鉴赏。第一课时总述学习目标: 1、了解唐诗发展的过程,对唐诗有一个总体感知。 2、掌握初唐早期文风。教学过程:一、简述唐诗发展过程1、看电视散文《唐之韵》之“千古唐诗”(第1集)(约20分钟)2、简述唐诗发展过程(1)可发资料《唐诗的发展》。(2)也可让同学课前认真预习附录部分的《唐诗的历程》。 二、初唐早期文风 1、历史沿革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 2、我们知道,南朝文风流行词采华美,音韵流转,后世称之为绮靡艳丽。如: (1)梁武帝萧衍的《子夜四时歌》(宫体诗) 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2)徐陵的《长相思》 长相思,望归难。传闻奉诏戍皋兰。龙城远,雁门寒,愁来瘦转剧,衣带自然宽。念君今不见,谁为抱腰看。 3、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 初唐四杰是初唐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也称“王杨卢骆”。他们的诗歌还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但已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内容,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诗的风格也较清峻,对扭转初唐诗风起到了促进作用。到沈佺期、宋之问时,确定了律诗崭新的形式。4、“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为诗的“盛唐”奠定的基础。为什么说初唐诗是“风神初振”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探讨。三、布置作业1、认真预习“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共5首)中的前四首。2、请大家查阅有关作者资料。第二课时诗歌鉴赏(一)教学目标: 1、对《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一篇,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揣摩具体词句的同时着重体会其于沉静之中见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2、《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篇,虽然是一首和诗,但写得别有情致。诗人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感伤,有满腹牢骚寄于言外。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该诗在使用“虚”字上的妙处的同时,体悟诗人这种独特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一)由《登幽州台歌》导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参考《学习与评价》2、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现出他的怀才不遇,他的不平,他的忧愤,他心底的波澜。(引出作者陈子昂的介绍。)(二)作者简介陈子昂(659-700),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年任侠,24岁举进士,擢麟台正字,故世或称陈正字。迁右拾遗,故又称陈拾遗。屡上书言事,辞多直切,颇中世病,但罕为用。曾随武攸宜北征契丹,忤上降职。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诬陷,下狱死。陈子昂所作诗论著作《修竹篇序》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六朝柔靡诗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代诗歌及后代诗歌创作均有积极影响。所作诗歌以《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等为代表,作品指斥时弊,风骨高古,有汉魏风骨,是他的诗歌理论的最好体现。(三)朗读《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 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四)诗歌鉴赏1、根据注释,初探诗意2、找出诗中分别写“夜”、“别”、“时间”、“空间”的语句。银烛――“夜”; 离堂――“别”。3、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离情别意。4、具体分析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离堂”把臂,伤“琴瑟”之分离;“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这两句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欷歔。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承上文写把臂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这首诗中作者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应不温不火。“火”则悲吟太过而感情浅露;“温”则缺乏蕴藉而情致不深。此诗写离情别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5、探讨诗人是如何从空间与景物的描绘中写离情别意的?诗人先写离别时的华筵(室内)的人和物,再写朋友告别时的环境(室外),突出表现了朋友依依惜别之情。诗人是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的,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跟随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可以用下表来显示:空间:离堂华筵(室内) 别路山川(户外) 洛阳古道(遥想)景色:银烛青烟 明月高树 悠悠远道金樽绮筵 长河晓天情感:相对无言 时光催人 悠悠离情离情缠绵 难舍难分 此会何年 (五)总结诗歌鉴赏的一般规律。(六)陈子昂与徐陵诗的简单比较(“风神初振”总结)附:徐陵的《长相思》 长相思,望归难。传闻奉诏戍皋兰。龙城远,雁门寒,愁来瘦转剧,衣带自然宽。念君今不见,谁为抱腰看。 1、徐诗有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陈诗无。 2、二诗写离情别绪,徐诗作哀声而无风骨,陈诗无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诗作已远离南朝时期的绮靡婉媚之风,已具风骨兴寄。这就叫“风神初振”!二、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朗诵诗歌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 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 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 归思欲沾襟。(二)作者简介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三)诗歌赏析1、根据注释,初探诗意①和(hè):奉和,即别人先做了一首,自己也依韵作一首。晋陵,今江苏常州。陆丞,姓陆的县丞。县丞是县令的辅佐官。《早春原望》是陆丞原诗的题目。②宦(huàn)游:离家到各地作官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③偏:偏偏、特别。物候新:由四季景物的不同反映出季节的变化,这里指春天来临。 ④曙:黎明。 ⑤梅柳渡江春:意思是江南的梅柳先开,然后才把春天从江南带到江北。 ⑥淑(shū)气:温暖的气候。催黄鸟:催动黄莺鸣叫。 ⑦晴光:晴朗的春光。转绿萍:使萍草变绿。萍:一种水草。 ⑧古调:这里指陆丞的诗。 ⑨归思:回家的念头。襟:衣服的前襟。2、请结合你对本诗的理解圈出表达诗人思想情感的关键词,并说说它的妙处。“独有”、“偏惊”,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只有远离家乡、宦游在外的游子才对异乡的新春节物气候感到既惊且怪。3、具体分析这是一首和诗。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晋陵即今江苏常州,唐代属江南东道毗陵郡。陆丞,作者的友人,不详其名,时在晋陵任县丞。大约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他们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时。陆某原唱已不可知。杜审言这首和诗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诗人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他却象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所以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诗一开头就发感慨,说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言外即谓,如果在家乡,或是当地人,则习见而不怪。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这一开头相当别致,很有个性特点。中间二联即写“惊新”。表面看,这两联写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实际上,诗人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云霞”句是写新春伊始。在古人观念中,春神东帝,方位在东,日出于东,春来自东。但在中原,新春伊始的物候是“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礼记•月令》),风已暖而水犹寒。而江南水乡近海,春风春水都暖,并且多云。所以诗人突出地写江南的新春是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的,象曙光一样映照着满天云霞。“梅柳”句是写初春正月的花木。同是梅花柳树,同属初春正月,在北方是雪里寻梅,遥看柳色,残冬未消;而江南已经梅花缤纷,柳叶翩翩,春意盎然,正如诗人在同年正月作的《大酺》中所形容的:“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所以这句说梅柳渡过江来,江南就完全是花发木荣的春天了。接着,写春鸟。“淑气”谓春天温暖气候。“黄鸟”即黄莺,又名仓庚。仲春二月“仓庚鸣”(《礼记•月令》),南北皆然,但江南的黄莺叫得更欢。西晋诗人陆机说:“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悲哉行》)“淑气催黄鸟”,便是化用陆诗,而以一个“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更其欢鸣的特点。然后,写水草。“晴光”即谓春光。“绿苹”是浮萍。在中原,季春三月“萍始生”(《礼记•月令》);在江南,梁代诗人江淹说:“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苹。”(《咏美人春游》)这句说“晴光转绿苹”,便是化用江诗,也就暗示出江南二月仲春的物候,恰同中原三月暮春,整整早了一个月。总之,新因旧而见奇,景因情而方惊。惊新由于怀旧,思乡情切,更觉异乡新奇。这两联写眼中所见江南物候,也寓含着心中怀念中原故乡之情,与首联的矛盾心情正相一贯,同时也自然地转到末联。“古调”是尊重陆丞原唱的用语。诗人用“忽闻”以示意外语气,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到诗人心中思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反过来看,正因为诗人本来思乡情切,所以一经触发,便伤心流泪。这个结尾,既点明归思,又点出和意,结构谨严缜密。前人欣赏这首诗,往往偏爱首、尾二联,而略过中间二联。其实,它的构思是完整而有独创的。起结固然别致,但是如果没有中间两联独特的情景描写,整首诗就不会如此丰满、贯通而别有情趣,也不切题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首诗的精采处,恰在中间二联。三、布置作业1、熟读这两首诗。2、完成《学习与评价》上的1-5小题。3、预习后面两首诗。第三课时诗歌鉴赏(二)教学目标: 1、《从军行》一篇,教师应在引导学生了解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的基础上,体会其昂扬蓬勃、奋发豪迈的情感以及三、四两句实而不拙,五、六两句虚而不浮的艺术效果。 2、《滕王阁》在必修本中已经附在《滕王阁序》之后,可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将序文和诗歌进行对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勾画出诗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然后体会作者那种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教学过程: 一、杨炯《从军行》(一)朗诵诗歌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二)作者简介杨炯(650~693?),唐代诗人。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于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坐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后迁盈川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旧唐书》本传谓其有文集30卷,《郡斋读书志》著录《盈川集》20卷,今均不传。明万历中童□搜辑汇编有《盈川集》10卷,附录1卷。崇祯间张燮重辑为13卷。 (四)诗歌鉴赏1、根据注释,初探诗意。①从军行: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 ②“烽火”句:化用《汉书•匈奴传》“烽火通于甘泉、长安数月”语意。西京,指长安。 ③牙璋:调兵的符信,分两块,合处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别掌握在朝廷与和主将手中,调兵时以此为凭。凤阙:指长安宫阙。《史记•封禅书》:“(建章宫)其东二十余丈。” ④龙城:匈奴的名城,借指敌方要地。 ⑤凋:此处意为“使脱色”。旗画:军旗上的彩画。 ⑥百夫长:指下级军官。2、评讲《学习与评价》上第2小题(P2)3、说说诗人是如何描写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情景的?诗人没有去写书生投笔从戎的具体细节,而是抓住这一过程中的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片断进行概括性的描写,是一种跳跃性的结构,突出了军情的紧急和战斗的激烈。4、具体分析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凤阙”是皇宫的代称。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初唐四杰很不满当时纤丽绮靡的诗风,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杨炯此诗的风格就很雄浑刚健,慷慨激昂。尤其是这样一首描写金鼓杀伐之事的诗篇,却用具有严格规矩的律诗形式来写,很不简单。律诗一般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除第一联外,三联皆对。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同一句中也对,如“牙璋”对“凤阙”,“铁骑”对“龙城”。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这在诗风绮靡的初唐诗坛上是很难能可贵的。

唐宋诗词鉴赏自考

可以在网上找一找,买资料的话也可以逛逛淘宝

文化概论会难一些,语法只要用心做题就可以了,其他的多看些作品就不难了,文科的东西关键是积累的,考试时背背也不难的。

我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这两门课程都有学过,当年还是我们的专业课。个人觉得,就考试来说,诗词鉴赏要容易一些,因为鉴赏题主观性更大些,可能性也就多,只要不是答得特别的离谱,都还是有分数的。再说诗词鉴赏里面的那些意向所代表的意思好多都是固定的,月亮代表思念啊,柳枝代表别离啊等等……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唐宋诗词鉴赏自考教材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大连哪里可以买到这几本自考的练习册1,大连可以去黑石礁考试书店,大连长兴电子图书城,大连新华书店等地。2,如果上面书店没有,可以提前和书店人员说明你要的书。可以预定。3,还有就是如是全国统考课,你弄清楚书的出版社和作者,可以去淘宝上搜,价格便宜,量又足。自考学习《唐宋词研究》第一是,买好教材,任何考试以教材为准,教材永远比真题重要。你要知道,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带“研究”俩字的专业,表明这个专学的是文学理论,所以理论内容一定是考试的重点。吃透教材,你才能知道哪些理论才是重点。第二,掌握好重点篇目。《唐宋词研究》其实跟《唐宋散文研究》一样,你们所学习的篇目,肯定都是代表性篇目。这门科目的目的就是从通过篇目提炼写作特点,目的还是掌握写作特点。【篇目只是论述写作特点的一个工具而已,它是帮助你理解唐宋诗词理论的。但是,如果你对篇目不熟悉,比如:不会背诵篇目吧,你就根本无从谈论理论。因为考试题目中是不会给你原文的,晓得吧。】你只要掌握这些重点篇目的文学理论,在其他情况下遇到,你就会加以运用了。第三,大量翻阅参考书籍。你最喜欢哪首唐宋诗词?为什么?【作品名称】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作品作者】纳兰性德【创作年代】清【作品体裁】词编辑本段作品原文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有一种痛彻心扉的凄绝之美,大爱我是人间惆怅客欣赏唐宋诗词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平时写作什么的很有用对文学素养有好处以后给女生写**用得到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   索引序列
  •   唐宋诗词鉴赏自考都考什么诗词
  •   唐宋诗词鉴赏自考都考什么诗
  •   唐宋诗词鉴赏自考都考什么诗句
  •   唐宋诗词鉴赏自考都考什么诗歌
  •   唐宋诗词鉴赏自考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