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古代汉语本科自考必背

古代汉语本科自考必背

发布时间:

古代汉语本科自考必背

发布时间:

古代汉语自考必背

22、解 解:是个会意字,从刀从牛从角,本义是分解动物的骨肉肢体。常用引申义有:A、把纠结的东西解开,解脱。特指解脱对犯人的囚禁,解除罪罚;还特指解除军事包围,解除战争。B、打开,开放。C、破碎,离散。D、松弛,懈怠。读xie(四声),后来写“懈”。E、对事情的分析,解释。F、理解,知晓。 23、读 读:阅读,诵读。本义是解释、阐发文字语句的意义,常用的引申义有:A、阅读,诵读。B、文章里一句话的中间在诵读时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即“句读”的“读”,读dou(四声) 24、去 “去”在古汉语中最常用的意义是离开,常用引申义有:A、距离(空间或时间)。B、除去,废除。C、死亡。 25、徒 “徒”本义是指徒步而行,常用的引申义有:A、步兵。“师徒”连用,泛指军队。B、同一学派、同一政治主张的人,或同一集团、同一类的人,徒党。C、特指门徒,弟子。D、泛指同伴,手下人。E、服劳役的人,仆隶。F、空,白白地,徒然而无效果。在这个意义上,“徒”和“特”是同义词。G、仅仅,只不过。在这个意义上“徒”和“特”、“但”、“直”是同义词。 26、保 保:甲骨文和金文的“保”字象大人抱着、背着或领着孩子的形状,表示“保”的本义是护送幼儿。泛指保护,保全。常用的引申义有:A、依靠。B、固守,防守。C、保有,具有。E、安,安定。F、保育幼儿的妇女。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褓”。G、护卫用的城堡。 27、造 “造”本义是往,到……去。常用的引申义有:A、造访,拜访。B、达到某一境界,如“造诣”。 28、旅 旅:古代指军队的编制,五百人为旅。常用的引申义有:A、军队。B、一同,俱。C、在外的人。D、在外,在异乡。E、野生的。 29、达、理 “达”的基本意义是到达,通达。常见的引申义有:A、通达事理。B、胸襟宽阔,豁达。C、特指仕途通达,政治上得志,与“穷”相对。D、通行的,共同的。“达”和“通”的意义相近,了有差别:“通”重在强调通往、通向的意思,侧重于过程:“达”重在强调到达,达到的意思,侧重于结果。 “理”是形声字,从玉里声,本义是治玉,即把玉从石中加工出来。常见的引申义有:A、对国家、事物的治理,管理,与“治”同义。B、治理狱讼的法官。C、纹理。D、条理,情理,道理,规律。E、治理得很好,有条理秩序,天下太平,与“乱”相对。“理”和“治”是同义词,作动词,表治理;作形容词,表示治理得很好,但是它们的本义不同,“理”为治玉,“治”为治水。“治”的使用范围较广,凡可以修理完善的东西都可以用“治”,“理”的使用范围相对地要窄,主要功能是用于对纷乱凌杂的事物的治理。 30、坐 坐:“坐”字在上古是指一种两膝接触于铺在地上的席子、臀部压在脚跟上的姿势,和现代的“坐”有所不同。常见意见有:A、坐的位置,后来写作“座”。B、因……犯罪,触犯法律。C、判罪,定……罪。D、在中古用作介词,表示原因。 31、特 “特”从牛寺声,本义指雄性的牛马。常、引申义有:A、突出、特别。B、单独,单单。C、副词,仅仅,只不过。 32、适 “适”是形声字,本义是到……去。在这个意义上,“适”和和“之”、“如”是同义词,使用上也没什么明显的分别。“适”和“往意义接近,用法不同:”适、之、如“都可以带宾语,而”往“在上古汉语中不带宾语。”适“与”嫡、敌、谪“上古时读音相同相近,所以常常互相通假。古书中”适“和”适“是不同的两个字,”适“读kuo(四声),主要用作人名。现在以”适“为”适“的简化字。 33、信 “信”是会意字,从人从言,本义是言语真实,不虚伪。引申义有:A、忠诚,诚实。B、真实,确凿可信。C、副词,表示果真,的确。D、守信用。E、相信,信任,信奉。F、信约,盟约。G、信物,符信。H、外交使臣,传送书信的人。J、信件,书信。K、假借为屈的“伸”。 34、举 “举”本义是两手把东西举起来。引申义:A、捧着、提起。B、特指鸟抬起翅膀起飞,飞动。C、举出,提出。D、特指把优秀人才提拔出来,推举。E、把坏人坏事揭发出来,检举,举报。F、做,举动,发动。如“在此一举”。H、拔取,占领。J、包举,穷尽。K、形容词,整个。 35、谢 “谢”是个形声字,从言高射声,本义是向人认错道歉。引申义:A、用言辞委婉地推辞拒绝。B、告辞。C、告诉。D、以言辞相问候。E、对别人的赠予或帮助表示感谢。F、衰退,消亡。 36、实 “实”的本义是财物粮食充足,富有。引申义:A、财货,物资,实利。B、充实,充满。C、实,谷物。D、实际内容,实际情况,E、忠实。F、副词,实在,确实。 37、直 “直”的基本意义是不弯曲,跟“曲”或“枉”相对,引申义:A、首先品质的正直,忠直。B、径直,直接。C、副词,简直。D、当着,迎对。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值”。E、价值,工值。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值”。F、“直”与“特”古间相近,所以做副词也有“仅仅,只不过”之类的意思。H、特意,故意。 38、利 “利”本义是刀剑锐利,刀口快。引申义有:A、迅速,敏捷。B、顺利,方便。C、利益,好处。D、特指财利。E、特指功名利禄。F、重要的,精良的,要害的。H、富有,丰饶。 39、受 “受”是形声字,上古汉语里“受”包含“给予”和“接纳”两方面的动作,从施事方面而言,“受”具有“给予”义;从受事方面而言,“受”具有“接纳”义。“受”从“接纳又绰为”遭受“。”授“是”受“的后起分化字,也就是说,在表示”给予“的意义上,”受、授“是古今字。 40、诚 “诚”的本义是指心意真挚,诚恳的思想感情,引申义有:A、真实可信。B、副词,实在,的确。注意:“诚、实、信”三个词在诚实,真实的意义是同义词,区别在于:“诚、信”用得较多而“实”用得较少,在词义色彩上,“诚、实”较为接近,都侧重于内心的真实,强调表里如一;而“信”侧重于言语的真实,强调言行一致。在用作副词上,表示果直、的确的意义上,三者没有显著区别。 41、毙 “毙”《说文》作“ ”,表示向前倒下。引申指死,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毙”。先秦古书中表示扑倒义的“ ”在流传过程中往往被改成“毙”,所以现在见到的先秦古书中的“毙”通常仍应解释为仆倒,不能理解为死亡。

常用词 1 、逐:(1 )本义:追赶、追捕、竞逐。如“夸父与日逐走。”(2 )引申义:A、追击 B、赶跑、驱逐 C、放逐(古诗文中常见的逐客、逐臣:被放逐的官)。 2 、干:(1 )本义:一种防身的作战武器,即盾牌。如“操干戚以舞”(2 )引申义:“干戈”连用泛指作战武器、代称兵事、战争。A、冲撞、触犯、冒犯B、追求、求取(“干谒”二字连用,即指谋求禄位而谒见当权者)C、干预。 3 、极:(1 )本义:房屋的正梁。(2 )引申义:A、北极星B、的地位C、准则、标准D、极点、边际、尽头,如本篇:“四极废” E、达到极点、穷尽(动词) F、的、最远的、达到极点的(形容词) H、非常、最(副词)。 4 、济:(1 )常用义:渡过水流。(2 )引申义:A、过河的地方B、帮助、给济、拯救之类,如本课:“杀黑龙以济冀州” C、受益,得到好处 D、成功、成就事业。(3 )济济(请三声):形容众多、美好的样子。 5 、天:(1 )本义:人的头顶,如:“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2 )引申义:A、天帝、上天 B、自然所生成的事物 C、头等大事 D、头顶上刺凿涂黑的黥刑 E、把头发剃掉。 6 、道:(1 )(本义):供行走的道路。如:“道渴而死”(2 )引申义:A、为达到某一目的或完成某一件事所采取的途径、方法 B、规律、道理 C、思想学说、政治主张 D、理想、志向 E、美好的道德 F、符合伦理道德要求的所谓好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措施 H、引导、疏导(后写作“导”)G、遵循 J、称道、述说。 7、过:(2 )本义:走过、经过(2 )引申义:A超过、胜过 B、过分、太甚C、犯错误(动词)如本课“微二人,寡人几过D、责备、批评E、过访、拜访F、过失、错误。 8、责:(1 )本义:债款、债务(zhai四声)A、收取债款、讨债(动),如本课“往责于东邑”B、索取、要求、责令(ze) C、责问、责备、审问、责罚 D、责任、职责。 9、诛:(1 )本义:以言语批评、谴责人(2 )引申义:A、要求、索取B、声讨、讨伐C、治罪、惩处D、杀戮、消灭,如本课“不诛之则为乱”。 10 、相:(1 )常用义:仔细看、审察,如“九方皋相马”“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2 )引申义:A、相貌;观测命运B、扶助、辅佐;辅佐君主掌管国事的官吏;1、作某国或某人的相2、使作相(名词);赞礼者,主持礼节仪式的人。(以上各义均读xiang 四声)(3 )用作副词读xiang(一声):互相;。表示动作一方施而另一方受,不是互相施、受,属偏指一方用法。“杂然相许” 11 、饭:(1 )本义:动词,吃(饭),如本课:“饭疏食,饮水。”(2 )引申义:A、给人饭吃或喂牲口B、-谷类熟食(名词) 注意:1、“饭”用于吃义只限于吃饭;吃其他食物如肉、鱼、水果叫“食”不叫“饭”。 2、“饭”用于名词,起初只指谷类熟食,泛指饭食是后起义。3、“饭”本来是动词,上古也一般用作动词,名词“饭”是由动词“饭”派生出来的。不能倒因为果,把名词“饭”看作本用,把动词“饭”看作活用。 12 、食:(1 )动词,读shi (二声),吃。(2 )动词,读si(四声),给……吃。本课“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也”引申义为:养活,喂养。喂养此义后写作“饲”。(3 )名词,读shi (二声),泛指吃的东西。(4 )名词,旧读si(四声),特指饭。如本课:“饭疏食,饮水。” 13 、启:会意字,从户从又。(1 )本义:开门。词义扩张后,泛之一般的张开,开启(2 )引申义:A、开导、启发。如本课:“不愤不启”B、兴起C、发生、萌生、萌发D、开拓、开僻E、陈述、禀告F、开始。 14 、发:(1 )本义:把箭发出去。(2 )引申义:A、发出、产生;兴起B、出发;使出发、派遣C、打开、开掘;开导、启发;揭示、阐发(用于“开导、启发”义的如本课“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显露、表现出;暴露、败露、揭露F、表达、抒发、传布。 15 、国:(1 )古义:A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诸侯的封地叫“国”如本课“有国有家。”;西汉,诸侯王的封地也叫“国”。B 、“国”在上古的另一个常用义是诸侯国的国都。(2 )今义:国家。 16 、家:(1 )古代常用义:A 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与“国”相对。B 家或家庭(指住所或指人)(2 )今义:家庭。引申义:私家的,个人的,与“公”相对17 、至:(1 )本义:到。如本课“至则行矣”(2 )引申义:A、抽象义,到某时B、达到的职位C、极、非常(副)D、最完美的(形) “至”与“到”在“抵达”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至”往往不带宾语,而“到”往往带宾语。 18 、遇:(1 )本义:碰到,不期而遇。如本课“遇诸涂”。(2 )引申义:A、接触B、知遇、遇合。“遇”可与“接”合成同义复词,这只是二者在“接待”意义上相合。这两个词也都有接触的意思,但“遇”带有一些偶然的因素,而“接”有主动的意味。 19、乘:象形字,象人站在树上。(1 )本义:升登,上。(2 )引申义:A、上车、乘车、驾车B、驱马驾车C、乘船、驾船。如本课“虽有舟舆,无所乘之”。C、借助、利用、趁机会。(3 )另一个常用义:兵车,读sheng(四声)B、兵车单位—出使C、畋猎等用车也以“乘”为单位。 2 0、先、后“先”甲骨文形体从止从人,止就是脚,本义是前进,走在前面。如成语“身先士卒”、“争先恐后”。常用的引早义有:A、先做某事。B、带头,做出表率。C、动作行为发生在他人他事之前,多作状语。D、表示时间,在……之前。E、形容词,表示先前的、先代的,用于人时常表示已故的。F、名词,祖先、先辈。 “後”甲骨文左边是彳,右边上面是古“玄”字,表示系,右下象足形,“足有所系,故後不得前。”本义是走在后面,落在后面。引申为位置、时间、次序等在后的。主要用法有:1、动词。A、位置或次序排在后面。B、延后,推后。2、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他人他事之后。常作状语。如成语“先斩后奏”。3、形容词,位置、时间或次序在后的。4、表时间,在……之后。5、名词,后代。注意:“后”、“後”是两个不同的字,“后”表示君主或帝王之妻。除个别书以“后”代“後”外,上述意义都不写作“后。”汉字简化以后“後”简化为“后”,二者才混用了。 21、与:“与”从舁牙[篆文“牙”讹作“与”],本义是赐与、施予,经常和“取”组成反义连用。常用的引申义:A、附和、新附。B、赞许、称道,读yu(四声)。C、参预,读yu(四声)。D、在其中,读yu(四声)。E、介词,跟,同。F、连词,和。 22、解解:是个会意字,从刀从牛从角,本义是分解动物的骨肉肢体。常用引申义有:A、把纠结的东西解开,解脱。特指解脱对犯人的囚禁,解除罪罚;还特指解除军事包围,解除战争。B、打开,开放。C、破碎,离散。D、松弛,懈怠。读xie(四声),后来写“懈”。E、对事情的分析,解释。F、理解,知晓。 23、读读:阅读,诵读。本义是解释、阐发文字语句的意义,常用的引申义有:A、阅读,诵读。B、文章里一句话的中间在诵读时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即“句读”的“读”,读dou(四声) 24、去“去”在古汉语中最常用的意义是离开,常用引申义有:A、距离(空间或时间)。B、除去,废除。C、死亡。 25、徒“徒”本义是指徒步而行,常用的引申义有:A、步兵。“师徒”连用,泛指军队。B、同一学派、同一政治主张的人,或同一集团、同一类的人,徒党。C、特指门徒,弟子。D、泛指同伴,手下人。E、服劳役的人,仆隶。F、空,白白地,徒然而无效果。在这个意义上,“徒”和“特”是同义词。G、仅仅,只不过。在这个意义上“徒”和“特”、“但”、“直”是同义词。 26、保保:甲骨文和金文的“保”字象大人抱着、背着或领着孩子的形状,表示“保”的本义是护送幼儿。泛指保护,保全。常用的引申义有:A、依靠。B、固守,防守。C、保有,具有。E、安,安定。F、保育幼儿的妇女。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褓”。G、护卫用的城堡。 27、造“造”本义是往,到……去。常用的引申义有:A、造访,拜访。B、达到某一境界,如“造诣”。 28、旅旅:古代指军队的编制,五百人为旅。常用的引申义有:A、军队。B、一同,俱。C、在外的人。D、在外,在异乡。E、野生的。 29、达、理“达”的基本意义是到达,通达。常见的引申义有:A、通达事理。B、胸襟宽阔,豁达。C、特指仕途通达,政治上得志,与“穷”相对。D、通行的,共同的。“达”和“通”的意义相近,了有差别:“通”重在强调通往、通向的意思,侧重于过程:“达”重在强调到达,达到的意思,侧重于结果。 “理”是形声字,从玉里声,本义是治玉,即把玉从石中加工出来。常见的引申义有:A、对国家、事物的治理,管理,与“治”同义。B、治理狱讼的法官。C、纹理。D、条理,情理,道理,规律。E、治理得很好,有条理秩序,天下太平,与“乱”相对。“理”和“治”是同义词,作动词,表治理;作形容词,表示治理得很好,但是它们的本义不同,“理”为治玉,“治”为治水。“治”的使用范围较广,凡可以修理完善的东西都可以用“治”,“理”的使用范围相对地要窄,主要功能是用于对纷乱凌杂的事物的治理。 30、坐坐:“坐”字在上古是指一种两膝接触于铺在地上的席子、臀部压在脚跟上的姿势,和现代的“坐”有所不同。常见意见有:A、坐的位置,后来写作“座”。B、因……犯罪,触犯法律。C、判罪,定……罪。D、在中古用作介词,表示原因。 31、特“特”从牛寺声,本义指雄性的牛马。常、引申义有:A、突出、特别。B、单独,单单。C、副词,仅仅,只不过。

古代汉语本科自考必背

建议报辅导课程,老师对教材及考试中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解以及帮助。自考必须有正式专科学历。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自考必考科目: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美学、中国文化概论。选考科目:鲁迅研究、宋词研究、唐诗研究、红楼梦研究、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西方现代派文学、西方文论选读。汉语言文学类专业主要培养具备中外文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古籍整理、传统文化方面的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汉语言文学类包含的专业主要有: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秘书学、现在汉语、古代汉语、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要想了解更多关于自考本科的相关信息,推荐咨询师大教育。师大教育采用6R的教学方法,从笔试、面试、上岗能力等多方面培训综合性教师储备人才,帮助学员实现学历提升,并提供专业的职业发展规划;同时不仅有成人大专学历,而且有本科学历等学历证书、上班族必备职业证书,师大教育是在职备考的最佳选择,证书高含金量,学信网可查,让学员更好的就业。

很多,并且很长,但是可以不要这点分,因为它在试卷中占的比重不超过五分,如果从“性价比”来看的话,没有必要去背它,不要这五分也不影响考试成绩。不过,据我多看总结来看,长篇的那些古文都不考,都是些短的,所以你要这项分的话,把短的背得就行了。大约有以下几课:论语,孟子,庄子中的逍遥游,诗经中的七月,田单列传,冯谖客孟尝君,郑伯克段于焉等等。其中以逍遥游、田单列传、冯谖客孟尝君最难,每篇都有好几千字。

1、考完本专业考试计划所规定的理论课程且考试成绩合格。 2、完成该专业所规定的实践性环节课程考核,并取得合格成绩。 3、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

自考本科古代汉语必背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教材必须背诵的文字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考大学语文哪些课文要背诵当然是重点课文啦,有星号的就要,有些重点段落也是要背诵的,但是背诵时记住了,考试时却不一定能写出来.其实大学语文很简单的,当看小说就可以了。其实所有的语文考试最主要的是作文,作文不丢分就很容易过关了。买本同步辅导习题做做就可以了。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课程都有哪些背诵篇目《论语八章》《老子二章》《郑伯克段于焉》《子产说范宣子轻弊》《冯媛客孟尝君》《田单列传》《寡人之于国也》《逍遥游》教材文章后会指定要背诵的段落祝考试顺利通过!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常用词 1 、逐:(1 )本义:追赶、追捕、竞逐。如“夸父与日逐走。”(2 )引申义:A、追击 B、赶跑、驱逐 C、放逐(古诗文中常见的逐客、逐臣:被放逐的官)。 2 、干:(1 )本义:一种防身的作战武器,即盾牌。如“操干戚以舞”(2 )引申义:“干戈”连用泛指作战武器、代称兵事、战争。A、冲撞、触犯、冒犯B、追求、求取(“干谒”二字连用,即指谋求禄位而谒见当权者)C、干预。 3 、极:(1 )本义:房屋的正梁。(2 )引申义:A、北极星B、的地位C、准则、标准D、极点、边际、尽头,如本篇:“四极废” E、达到极点、穷尽(动词) F、的、最远的、达到极点的(形容词) H、非常、最(副词)。 4 、济:(1 )常用义:渡过水流。(2 )引申义:A、过河的地方B、帮助、给济、拯救之类,如本课:“杀黑龙以济冀州” C、受益,得到好处 D、成功、成就事业。(3 )济济(请三声):形容众多、美好的样子。 5 、天:(1 )本义:人的头顶,如:“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2 )引申义:A、天帝、上天 B、自然所生成的事物 C、头等大事 D、头顶上刺凿涂黑的黥刑 E、把头发剃掉。 6 、道:(1 )(本义):供行走的道路。如:“道渴而死”(2 )引申义:A、为达到某一目的或完成某一件事所采取的途径、方法 B、规律、道理 C、思想学说、政治主张 D、理想、志向 E、美好的道德 F、符合伦理道德要求的所谓好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措施 H、引导、疏导(后写作“导”)G、遵循 J、称道、述说。 7、过:(2 )本义:走过、经过(2 )引申义:A超过、胜过 B、过分、太甚C、犯错误(动词)如本课“微二人,寡人几过D、责备、批评E、过访、拜访F、过失、错误。 8、责:(1 )本义:债款、债务(zhai四声)A、收取债款、讨债(动),如本课“往责于东邑”B、索取、要求、责令(ze) C、责问、责备、审问、责罚 D、责任、职责。 9、诛:(1 )本义:以言语批评、谴责人(2 )引申义:A、要求、索取B、声讨、讨伐C、治罪、惩处D、杀戮、消灭,如本课“不诛之则为乱”。 10 、相:(1 )常用义:仔细看、审察,如“九方皋相马”“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2 )引申义:A、相貌;观测命运B、扶助、辅佐;辅佐君主掌管国事的官吏;1、作某国或某人的相2、使作相(名词);赞礼者,主持礼节仪式的人。(以上各义均读xiang 四声)(3 )用作副词读xiang(一声):互相;。表示动作一方施而另一方受,不是互相施、受,属偏指一方用法。“杂然相许” 11 、饭:(1 )本义:动词,吃(饭),如本课:“饭疏食,饮水。”(2 )引申义:A、给人饭吃或喂牲口B、-谷类熟食(名词) 注意:1、“饭”用于吃义只限于吃饭;吃其他食物如肉、鱼、水果叫“食”不叫“饭”。 2、“饭”用于名词,起初只指谷类熟食,泛指饭食是后起义。3、“饭”本来是动词,上古也一般用作动词,名词“饭”是由动词“饭”派生出来的。不能倒因为果,把名词“饭”看作本用,把动词“饭”看作活用。 12 、食:(1 )动词,读shi (二声),吃。(2 )动词,读si(四声),给……吃。本课“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也”引申义为:养活,喂养。喂养此义后写作“饲”。(3 )名词,读shi (二声),泛指吃的东西。(4 )名词,旧读si(四声),特指饭。如本课:“饭疏食,饮水。” 13 、启:会意字,从户从又。(1 )本义:开门。词义扩张后,泛之一般的张开,开启(2 )引申义:A、开导、启发。如本课:“不愤不启”B、兴起C、发生、萌生、萌发D、开拓、开僻E、陈述、禀告F、开始。 14 、发:(1 )本义:把箭发出去。(2 )引申义:A、发出、产生;兴起B、出发;使出发、派遣C、打开、开掘;开导、启发;揭示、阐发(用于“开导、启发”义的如本课“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显露、表现出;暴露、败露、揭露F、表达、抒发、传布。 15 、国:(1 )古义:A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诸侯的封地叫“国”如本课“有国有家。”;西汉,诸侯王的封地也叫“国”。B 、“国”在上古的另一个常用义是诸侯国的国都。(2 )今义:国家。 16 、家:(1 )古代常用义:A 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与“国”相对。B 家或家庭(指住所或指人)(2 )今义:家庭。引申义:私家的,个人的,与“公”相对17 、至:(1 )本义:到。如本课“至则行矣”(2 )引申义:A、抽象义,到某时B、达到的职位C、极、非常(副)D、最完美的(形) “至”与“到”在“抵达”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至”往往不带宾语,而“到”往往带宾语。 18 、遇:(1 )本义:碰到,不期而遇。如本课“遇诸涂”。(2 )引申义:A、接触B、知遇、遇合。“遇”可与“接”合成同义复词,这只是二者在“接待”意义上相合。这两个词也都有接触的意思,但“遇”带有一些偶然的因素,而“接”有主动的意味。 19、乘:象形字,象人站在树上。(1 )本义:升登,上。(2 )引申义:A、上车、乘车、驾车B、驱马驾车C、乘船、驾船。如本课“虽有舟舆,无所乘之”。C、借助、利用、趁机会。(3 )另一个常用义:兵车,读sheng(四声)B、兵车单位—出使C、畋猎等用车也以“乘”为单位。 2 0、先、后“先”甲骨文形体从止从人,止就是脚,本义是前进,走在前面。如成语“身先士卒”、“争先恐后”。常用的引早义有:A、先做某事。B、带头,做出表率。C、动作行为发生在他人他事之前,多作状语。D、表示时间,在……之前。E、形容词,表示先前的、先代的,用于人时常表示已故的。F、名词,祖先、先辈。 “後”甲骨文左边是彳,右边上面是古“玄”字,表示系,右下象足形,“足有所系,故後不得前。”本义是走在后面,落在后面。引申为位置、时间、次序等在后的。主要用法有:1、动词。A、位置或次序排在后面。B、延后,推后。2、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他人他事之后。常作状语。如成语“先斩后奏”。3、形容词,位置、时间或次序在后的。4、表时间,在……之后。5、名词,后代。注意:“后”、“後”是两个不同的字,“后”表示君主或帝王之妻。除个别书以“后”代“後”外,上述意义都不写作“后。”汉字简化以后“後”简化为“后”,二者才混用了。 21、与:“与”从舁牙[篆文“牙”讹作“与”],本义是赐与、施予,经常和“取”组成反义连用。常用的引申义:A、附和、新附。B、赞许、称道,读yu(四声)。C、参预,读yu(四声)。D、在其中,读yu(四声)。E、介词,跟,同。F、连词,和。 22、解解:是个会意字,从刀从牛从角,本义是分解动物的骨肉肢体。常用引申义有:A、把纠结的东西解开,解脱。特指解脱对犯人的囚禁,解除罪罚;还特指解除军事包围,解除战争。B、打开,开放。C、破碎,离散。D、松弛,懈怠。读xie(四声),后来写“懈”。E、对事情的分析,解释。F、理解,知晓。 23、读读:阅读,诵读。本义是解释、阐发文字语句的意义,常用的引申义有:A、阅读,诵读。B、文章里一句话的中间在诵读时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即“句读”的“读”,读dou(四声) 24、去“去”在古汉语中最常用的意义是离开,常用引申义有:A、距离(空间或时间)。B、除去,废除。C、死亡。 25、徒“徒”本义是指徒步而行,常用的引申义有:A、步兵。“师徒”连用,泛指军队。B、同一学派、同一政治主张的人,或同一集团、同一类的人,徒党。C、特指门徒,弟子。D、泛指同伴,手下人。E、服劳役的人,仆隶。F、空,白白地,徒然而无效果。在这个意义上,“徒”和“特”是同义词。G、仅仅,只不过。在这个意义上“徒”和“特”、“但”、“直”是同义词。 26、保保:甲骨文和金文的“保”字象大人抱着、背着或领着孩子的形状,表示“保”的本义是护送幼儿。泛指保护,保全。常用的引申义有:A、依靠。B、固守,防守。C、保有,具有。E、安,安定。F、保育幼儿的妇女。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褓”。G、护卫用的城堡。 27、造“造”本义是往,到……去。常用的引申义有:A、造访,拜访。B、达到某一境界,如“造诣”。 28、旅旅:古代指军队的编制,五百人为旅。常用的引申义有:A、军队。B、一同,俱。C、在外的人。D、在外,在异乡。E、野生的。 29、达、理“达”的基本意义是到达,通达。常见的引申义有:A、通达事理。B、胸襟宽阔,豁达。C、特指仕途通达,政治上得志,与“穷”相对。D、通行的,共同的。“达”和“通”的意义相近,了有差别:“通”重在强调通往、通向的意思,侧重于过程:“达”重在强调到达,达到的意思,侧重于结果。 “理”是形声字,从玉里声,本义是治玉,即把玉从石中加工出来。常见的引申义有:A、对国家、事物的治理,管理,与“治”同义。B、治理狱讼的法官。C、纹理。D、条理,情理,道理,规律。E、治理得很好,有条理秩序,天下太平,与“乱”相对。“理”和“治”是同义词,作动词,表治理;作形容词,表示治理得很好,但是它们的本义不同,“理”为治玉,“治”为治水。“治”的使用范围较广,凡可以修理完善的东西都可以用“治”,“理”的使用范围相对地要窄,主要功能是用于对纷乱凌杂的事物的治理。 30、坐坐:“坐”字在上古是指一种两膝接触于铺在地上的席子、臀部压在脚跟上的姿势,和现代的“坐”有所不同。常见意见有:A、坐的位置,后来写作“座”。B、因……犯罪,触犯法律。C、判罪,定……罪。D、在中古用作介词,表示原因。 31、特“特”从牛寺声,本义指雄性的牛马。常、引申义有:A、突出、特别。B、单独,单单。C、副词,仅仅,只不过。

古代汉语自考必背单词

22、解 解:是个会意字,从刀从牛从角,本义是分解动物的骨肉肢体。常用引申义有:A、把纠结的东西解开,解脱。特指解脱对犯人的囚禁,解除罪罚;还特指解除军事包围,解除战争。B、打开,开放。C、破碎,离散。D、松弛,懈怠。读xie(四声),后来写“懈”。E、对事情的分析,解释。F、理解,知晓。 23、读 读:阅读,诵读。本义是解释、阐发文字语句的意义,常用的引申义有:A、阅读,诵读。B、文章里一句话的中间在诵读时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即“句读”的“读”,读dou(四声) 24、去 “去”在古汉语中最常用的意义是离开,常用引申义有:A、距离(空间或时间)。B、除去,废除。C、死亡。 25、徒 “徒”本义是指徒步而行,常用的引申义有:A、步兵。“师徒”连用,泛指军队。B、同一学派、同一政治主张的人,或同一集团、同一类的人,徒党。C、特指门徒,弟子。D、泛指同伴,手下人。E、服劳役的人,仆隶。F、空,白白地,徒然而无效果。在这个意义上,“徒”和“特”是同义词。G、仅仅,只不过。在这个意义上“徒”和“特”、“但”、“直”是同义词。 26、保 保:甲骨文和金文的“保”字象大人抱着、背着或领着孩子的形状,表示“保”的本义是护送幼儿。泛指保护,保全。常用的引申义有:A、依靠。B、固守,防守。C、保有,具有。E、安,安定。F、保育幼儿的妇女。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褓”。G、护卫用的城堡。 27、造 “造”本义是往,到……去。常用的引申义有:A、造访,拜访。B、达到某一境界,如“造诣”。 28、旅 旅:古代指军队的编制,五百人为旅。常用的引申义有:A、军队。B、一同,俱。C、在外的人。D、在外,在异乡。E、野生的。 29、达、理 “达”的基本意义是到达,通达。常见的引申义有:A、通达事理。B、胸襟宽阔,豁达。C、特指仕途通达,政治上得志,与“穷”相对。D、通行的,共同的。“达”和“通”的意义相近,了有差别:“通”重在强调通往、通向的意思,侧重于过程:“达”重在强调到达,达到的意思,侧重于结果。 “理”是形声字,从玉里声,本义是治玉,即把玉从石中加工出来。常见的引申义有:A、对国家、事物的治理,管理,与“治”同义。B、治理狱讼的法官。C、纹理。D、条理,情理,道理,规律。E、治理得很好,有条理秩序,天下太平,与“乱”相对。“理”和“治”是同义词,作动词,表治理;作形容词,表示治理得很好,但是它们的本义不同,“理”为治玉,“治”为治水。“治”的使用范围较广,凡可以修理完善的东西都可以用“治”,“理”的使用范围相对地要窄,主要功能是用于对纷乱凌杂的事物的治理。 30、坐 坐:“坐”字在上古是指一种两膝接触于铺在地上的席子、臀部压在脚跟上的姿势,和现代的“坐”有所不同。常见意见有:A、坐的位置,后来写作“座”。B、因……犯罪,触犯法律。C、判罪,定……罪。D、在中古用作介词,表示原因。 31、特 “特”从牛寺声,本义指雄性的牛马。常、引申义有:A、突出、特别。B、单独,单单。C、副词,仅仅,只不过。 32、适 “适”是形声字,本义是到……去。在这个意义上,“适”和和“之”、“如”是同义词,使用上也没什么明显的分别。“适”和“往意义接近,用法不同:”适、之、如“都可以带宾语,而”往“在上古汉语中不带宾语。”适“与”嫡、敌、谪“上古时读音相同相近,所以常常互相通假。古书中”适“和”适“是不同的两个字,”适“读kuo(四声),主要用作人名。现在以”适“为”适“的简化字。 33、信 “信”是会意字,从人从言,本义是言语真实,不虚伪。引申义有:A、忠诚,诚实。B、真实,确凿可信。C、副词,表示果真,的确。D、守信用。E、相信,信任,信奉。F、信约,盟约。G、信物,符信。H、外交使臣,传送书信的人。J、信件,书信。K、假借为屈的“伸”。 34、举 “举”本义是两手把东西举起来。引申义:A、捧着、提起。B、特指鸟抬起翅膀起飞,飞动。C、举出,提出。D、特指把优秀人才提拔出来,推举。E、把坏人坏事揭发出来,检举,举报。F、做,举动,发动。如“在此一举”。H、拔取,占领。J、包举,穷尽。K、形容词,整个。 35、谢 “谢”是个形声字,从言高射声,本义是向人认错道歉。引申义:A、用言辞委婉地推辞拒绝。B、告辞。C、告诉。D、以言辞相问候。E、对别人的赠予或帮助表示感谢。F、衰退,消亡。 36、实 “实”的本义是财物粮食充足,富有。引申义:A、财货,物资,实利。B、充实,充满。C、实,谷物。D、实际内容,实际情况,E、忠实。F、副词,实在,确实。 37、直 “直”的基本意义是不弯曲,跟“曲”或“枉”相对,引申义:A、首先品质的正直,忠直。B、径直,直接。C、副词,简直。D、当着,迎对。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值”。E、价值,工值。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值”。F、“直”与“特”古间相近,所以做副词也有“仅仅,只不过”之类的意思。H、特意,故意。 38、利 “利”本义是刀剑锐利,刀口快。引申义有:A、迅速,敏捷。B、顺利,方便。C、利益,好处。D、特指财利。E、特指功名利禄。F、重要的,精良的,要害的。H、富有,丰饶。 39、受 “受”是形声字,上古汉语里“受”包含“给予”和“接纳”两方面的动作,从施事方面而言,“受”具有“给予”义;从受事方面而言,“受”具有“接纳”义。“受”从“接纳又绰为”遭受“。”授“是”受“的后起分化字,也就是说,在表示”给予“的意义上,”受、授“是古今字。 40、诚 “诚”的本义是指心意真挚,诚恳的思想感情,引申义有:A、真实可信。B、副词,实在,的确。注意:“诚、实、信”三个词在诚实,真实的意义是同义词,区别在于:“诚、信”用得较多而“实”用得较少,在词义色彩上,“诚、实”较为接近,都侧重于内心的真实,强调表里如一;而“信”侧重于言语的真实,强调言行一致。在用作副词上,表示果直、的确的意义上,三者没有显著区别。 41、毙 “毙”《说文》作“ ”,表示向前倒下。引申指死,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毙”。先秦古书中表示扑倒义的“ ”在流传过程中往往被改成“毙”,所以现在见到的先秦古书中的“毙”通常仍应解释为仆倒,不能理解为死亡。

常用词 1 、逐:(1 )本义:追赶、追捕、竞逐。如“夸父与日逐走。”(2 )引申义:A、追击 B、赶跑、驱逐 C、放逐(古诗文中常见的逐客、逐臣:被放逐的官)。 2 、干:(1 )本义:一种防身的作战武器,即盾牌。如“操干戚以舞”(2 )引申义:“干戈”连用泛指作战武器、代称兵事、战争。A、冲撞、触犯、冒犯B、追求、求取(“干谒”二字连用,即指谋求禄位而谒见当权者)C、干预。 3 、极:(1 )本义:房屋的正梁。(2 )引申义:A、北极星B、的地位C、准则、标准D、极点、边际、尽头,如本篇:“四极废” E、达到极点、穷尽(动词) F、的、最远的、达到极点的(形容词) H、非常、最(副词)。 4 、济:(1 )常用义:渡过水流。(2 )引申义:A、过河的地方B、帮助、给济、拯救之类,如本课:“杀黑龙以济冀州” C、受益,得到好处 D、成功、成就事业。(3 )济济(请三声):形容众多、美好的样子。 5 、天:(1 )本义:人的头顶,如:“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2 )引申义:A、天帝、上天 B、自然所生成的事物 C、头等大事 D、头顶上刺凿涂黑的黥刑 E、把头发剃掉。 6 、道:(1 )(本义):供行走的道路。如:“道渴而死”(2 )引申义:A、为达到某一目的或完成某一件事所采取的途径、方法 B、规律、道理 C、思想学说、政治主张 D、理想、志向 E、美好的道德 F、符合伦理道德要求的所谓好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措施 H、引导、疏导(后写作“导”)G、遵循 J、称道、述说。 7、过:(2 )本义:走过、经过(2 )引申义:A超过、胜过 B、过分、太甚C、犯错误(动词)如本课“微二人,寡人几过D、责备、批评E、过访、拜访F、过失、错误。 8、责:(1 )本义:债款、债务(zhai四声)A、收取债款、讨债(动),如本课“往责于东邑”B、索取、要求、责令(ze) C、责问、责备、审问、责罚 D、责任、职责。 9、诛:(1 )本义:以言语批评、谴责人(2 )引申义:A、要求、索取B、声讨、讨伐C、治罪、惩处D、杀戮、消灭,如本课“不诛之则为乱”。 10 、相:(1 )常用义:仔细看、审察,如“九方皋相马”“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2 )引申义:A、相貌;观测命运B、扶助、辅佐;辅佐君主掌管国事的官吏;1、作某国或某人的相2、使作相(名词);赞礼者,主持礼节仪式的人。(以上各义均读xiang 四声)(3 )用作副词读xiang(一声):互相;。表示动作一方施而另一方受,不是互相施、受,属偏指一方用法。“杂然相许” 11 、饭:(1 )本义:动词,吃(饭),如本课:“饭疏食,饮水。”(2 )引申义:A、给人饭吃或喂牲口B、-谷类熟食(名词) 注意:1、“饭”用于吃义只限于吃饭;吃其他食物如肉、鱼、水果叫“食”不叫“饭”。 2、“饭”用于名词,起初只指谷类熟食,泛指饭食是后起义。3、“饭”本来是动词,上古也一般用作动词,名词“饭”是由动词“饭”派生出来的。不能倒因为果,把名词“饭”看作本用,把动词“饭”看作活用。 12 、食:(1 )动词,读shi (二声),吃。(2 )动词,读si(四声),给……吃。本课“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也”引申义为:养活,喂养。喂养此义后写作“饲”。(3 )名词,读shi (二声),泛指吃的东西。(4 )名词,旧读si(四声),特指饭。如本课:“饭疏食,饮水。” 13 、启:会意字,从户从又。(1 )本义:开门。词义扩张后,泛之一般的张开,开启(2 )引申义:A、开导、启发。如本课:“不愤不启”B、兴起C、发生、萌生、萌发D、开拓、开僻E、陈述、禀告F、开始。 14 、发:(1 )本义:把箭发出去。(2 )引申义:A、发出、产生;兴起B、出发;使出发、派遣C、打开、开掘;开导、启发;揭示、阐发(用于“开导、启发”义的如本课“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显露、表现出;暴露、败露、揭露F、表达、抒发、传布。 15 、国:(1 )古义:A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诸侯的封地叫“国”如本课“有国有家。”;西汉,诸侯王的封地也叫“国”。B 、“国”在上古的另一个常用义是诸侯国的国都。(2 )今义:国家。 16 、家:(1 )古代常用义:A 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与“国”相对。B 家或家庭(指住所或指人)(2 )今义:家庭。引申义:私家的,个人的,与“公”相对17 、至:(1 )本义:到。如本课“至则行矣”(2 )引申义:A、抽象义,到某时B、达到的职位C、极、非常(副)D、最完美的(形) “至”与“到”在“抵达”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至”往往不带宾语,而“到”往往带宾语。 18 、遇:(1 )本义:碰到,不期而遇。如本课“遇诸涂”。(2 )引申义:A、接触B、知遇、遇合。“遇”可与“接”合成同义复词,这只是二者在“接待”意义上相合。这两个词也都有接触的意思,但“遇”带有一些偶然的因素,而“接”有主动的意味。 19、乘:象形字,象人站在树上。(1 )本义:升登,上。(2 )引申义:A、上车、乘车、驾车B、驱马驾车C、乘船、驾船。如本课“虽有舟舆,无所乘之”。C、借助、利用、趁机会。(3 )另一个常用义:兵车,读sheng(四声)B、兵车单位—出使C、畋猎等用车也以“乘”为单位。 2 0、先、后“先”甲骨文形体从止从人,止就是脚,本义是前进,走在前面。如成语“身先士卒”、“争先恐后”。常用的引早义有:A、先做某事。B、带头,做出表率。C、动作行为发生在他人他事之前,多作状语。D、表示时间,在……之前。E、形容词,表示先前的、先代的,用于人时常表示已故的。F、名词,祖先、先辈。 “後”甲骨文左边是彳,右边上面是古“玄”字,表示系,右下象足形,“足有所系,故後不得前。”本义是走在后面,落在后面。引申为位置、时间、次序等在后的。主要用法有:1、动词。A、位置或次序排在后面。B、延后,推后。2、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他人他事之后。常作状语。如成语“先斩后奏”。3、形容词,位置、时间或次序在后的。4、表时间,在……之后。5、名词,后代。注意:“后”、“後”是两个不同的字,“后”表示君主或帝王之妻。除个别书以“后”代“後”外,上述意义都不写作“后。”汉字简化以后“後”简化为“后”,二者才混用了。 21、与:“与”从舁牙[篆文“牙”讹作“与”],本义是赐与、施予,经常和“取”组成反义连用。常用的引申义:A、附和、新附。B、赞许、称道,读yu(四声)。C、参预,读yu(四声)。D、在其中,读yu(四声)。E、介词,跟,同。F、连词,和。 22、解解:是个会意字,从刀从牛从角,本义是分解动物的骨肉肢体。常用引申义有:A、把纠结的东西解开,解脱。特指解脱对犯人的囚禁,解除罪罚;还特指解除军事包围,解除战争。B、打开,开放。C、破碎,离散。D、松弛,懈怠。读xie(四声),后来写“懈”。E、对事情的分析,解释。F、理解,知晓。 23、读读:阅读,诵读。本义是解释、阐发文字语句的意义,常用的引申义有:A、阅读,诵读。B、文章里一句话的中间在诵读时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即“句读”的“读”,读dou(四声) 24、去“去”在古汉语中最常用的意义是离开,常用引申义有:A、距离(空间或时间)。B、除去,废除。C、死亡。 25、徒“徒”本义是指徒步而行,常用的引申义有:A、步兵。“师徒”连用,泛指军队。B、同一学派、同一政治主张的人,或同一集团、同一类的人,徒党。C、特指门徒,弟子。D、泛指同伴,手下人。E、服劳役的人,仆隶。F、空,白白地,徒然而无效果。在这个意义上,“徒”和“特”是同义词。G、仅仅,只不过。在这个意义上“徒”和“特”、“但”、“直”是同义词。 26、保保:甲骨文和金文的“保”字象大人抱着、背着或领着孩子的形状,表示“保”的本义是护送幼儿。泛指保护,保全。常用的引申义有:A、依靠。B、固守,防守。C、保有,具有。E、安,安定。F、保育幼儿的妇女。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褓”。G、护卫用的城堡。 27、造“造”本义是往,到……去。常用的引申义有:A、造访,拜访。B、达到某一境界,如“造诣”。 28、旅旅:古代指军队的编制,五百人为旅。常用的引申义有:A、军队。B、一同,俱。C、在外的人。D、在外,在异乡。E、野生的。 29、达、理“达”的基本意义是到达,通达。常见的引申义有:A、通达事理。B、胸襟宽阔,豁达。C、特指仕途通达,政治上得志,与“穷”相对。D、通行的,共同的。“达”和“通”的意义相近,了有差别:“通”重在强调通往、通向的意思,侧重于过程:“达”重在强调到达,达到的意思,侧重于结果。 “理”是形声字,从玉里声,本义是治玉,即把玉从石中加工出来。常见的引申义有:A、对国家、事物的治理,管理,与“治”同义。B、治理狱讼的法官。C、纹理。D、条理,情理,道理,规律。E、治理得很好,有条理秩序,天下太平,与“乱”相对。“理”和“治”是同义词,作动词,表治理;作形容词,表示治理得很好,但是它们的本义不同,“理”为治玉,“治”为治水。“治”的使用范围较广,凡可以修理完善的东西都可以用“治”,“理”的使用范围相对地要窄,主要功能是用于对纷乱凌杂的事物的治理。 30、坐坐:“坐”字在上古是指一种两膝接触于铺在地上的席子、臀部压在脚跟上的姿势,和现代的“坐”有所不同。常见意见有:A、坐的位置,后来写作“座”。B、因……犯罪,触犯法律。C、判罪,定……罪。D、在中古用作介词,表示原因。 31、特“特”从牛寺声,本义指雄性的牛马。常、引申义有:A、突出、特别。B、单独,单单。C、副词,仅仅,只不过。

古代汉语自考必背句子

22、解 解:是个会意字,从刀从牛从角,本义是分解动物的骨肉肢体。常用引申义有:A、把纠结的东西解开,解脱。特指解脱对犯人的囚禁,解除罪罚;还特指解除军事包围,解除战争。B、打开,开放。C、破碎,离散。D、松弛,懈怠。读xie(四声),后来写“懈”。E、对事情的分析,解释。F、理解,知晓。 23、读 读:阅读,诵读。本义是解释、阐发文字语句的意义,常用的引申义有:A、阅读,诵读。B、文章里一句话的中间在诵读时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即“句读”的“读”,读dou(四声) 24、去 “去”在古汉语中最常用的意义是离开,常用引申义有:A、距离(空间或时间)。B、除去,废除。C、死亡。 25、徒 “徒”本义是指徒步而行,常用的引申义有:A、步兵。“师徒”连用,泛指军队。B、同一学派、同一政治主张的人,或同一集团、同一类的人,徒党。C、特指门徒,弟子。D、泛指同伴,手下人。E、服劳役的人,仆隶。F、空,白白地,徒然而无效果。在这个意义上,“徒”和“特”是同义词。G、仅仅,只不过。在这个意义上“徒”和“特”、“但”、“直”是同义词。 26、保 保:甲骨文和金文的“保”字象大人抱着、背着或领着孩子的形状,表示“保”的本义是护送幼儿。泛指保护,保全。常用的引申义有:A、依靠。B、固守,防守。C、保有,具有。E、安,安定。F、保育幼儿的妇女。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褓”。G、护卫用的城堡。 27、造 “造”本义是往,到……去。常用的引申义有:A、造访,拜访。B、达到某一境界,如“造诣”。 28、旅 旅:古代指军队的编制,五百人为旅。常用的引申义有:A、军队。B、一同,俱。C、在外的人。D、在外,在异乡。E、野生的。 29、达、理 “达”的基本意义是到达,通达。常见的引申义有:A、通达事理。B、胸襟宽阔,豁达。C、特指仕途通达,政治上得志,与“穷”相对。D、通行的,共同的。“达”和“通”的意义相近,了有差别:“通”重在强调通往、通向的意思,侧重于过程:“达”重在强调到达,达到的意思,侧重于结果。 “理”是形声字,从玉里声,本义是治玉,即把玉从石中加工出来。常见的引申义有:A、对国家、事物的治理,管理,与“治”同义。B、治理狱讼的法官。C、纹理。D、条理,情理,道理,规律。E、治理得很好,有条理秩序,天下太平,与“乱”相对。“理”和“治”是同义词,作动词,表治理;作形容词,表示治理得很好,但是它们的本义不同,“理”为治玉,“治”为治水。“治”的使用范围较广,凡可以修理完善的东西都可以用“治”,“理”的使用范围相对地要窄,主要功能是用于对纷乱凌杂的事物的治理。 30、坐 坐:“坐”字在上古是指一种两膝接触于铺在地上的席子、臀部压在脚跟上的姿势,和现代的“坐”有所不同。常见意见有:A、坐的位置,后来写作“座”。B、因……犯罪,触犯法律。C、判罪,定……罪。D、在中古用作介词,表示原因。 31、特 “特”从牛寺声,本义指雄性的牛马。常、引申义有:A、突出、特别。B、单独,单单。C、副词,仅仅,只不过。 32、适 “适”是形声字,本义是到……去。在这个意义上,“适”和和“之”、“如”是同义词,使用上也没什么明显的分别。“适”和“往意义接近,用法不同:”适、之、如“都可以带宾语,而”往“在上古汉语中不带宾语。”适“与”嫡、敌、谪“上古时读音相同相近,所以常常互相通假。古书中”适“和”适“是不同的两个字,”适“读kuo(四声),主要用作人名。现在以”适“为”适“的简化字。 33、信 “信”是会意字,从人从言,本义是言语真实,不虚伪。引申义有:A、忠诚,诚实。B、真实,确凿可信。C、副词,表示果真,的确。D、守信用。E、相信,信任,信奉。F、信约,盟约。G、信物,符信。H、外交使臣,传送书信的人。J、信件,书信。K、假借为屈的“伸”。 34、举 “举”本义是两手把东西举起来。引申义:A、捧着、提起。B、特指鸟抬起翅膀起飞,飞动。C、举出,提出。D、特指把优秀人才提拔出来,推举。E、把坏人坏事揭发出来,检举,举报。F、做,举动,发动。如“在此一举”。H、拔取,占领。J、包举,穷尽。K、形容词,整个。 35、谢 “谢”是个形声字,从言高射声,本义是向人认错道歉。引申义:A、用言辞委婉地推辞拒绝。B、告辞。C、告诉。D、以言辞相问候。E、对别人的赠予或帮助表示感谢。F、衰退,消亡。 36、实 “实”的本义是财物粮食充足,富有。引申义:A、财货,物资,实利。B、充实,充满。C、实,谷物。D、实际内容,实际情况,E、忠实。F、副词,实在,确实。 37、直 “直”的基本意义是不弯曲,跟“曲”或“枉”相对,引申义:A、首先品质的正直,忠直。B、径直,直接。C、副词,简直。D、当着,迎对。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值”。E、价值,工值。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值”。F、“直”与“特”古间相近,所以做副词也有“仅仅,只不过”之类的意思。H、特意,故意。 38、利 “利”本义是刀剑锐利,刀口快。引申义有:A、迅速,敏捷。B、顺利,方便。C、利益,好处。D、特指财利。E、特指功名利禄。F、重要的,精良的,要害的。H、富有,丰饶。 39、受 “受”是形声字,上古汉语里“受”包含“给予”和“接纳”两方面的动作,从施事方面而言,“受”具有“给予”义;从受事方面而言,“受”具有“接纳”义。“受”从“接纳又绰为”遭受“。”授“是”受“的后起分化字,也就是说,在表示”给予“的意义上,”受、授“是古今字。 40、诚 “诚”的本义是指心意真挚,诚恳的思想感情,引申义有:A、真实可信。B、副词,实在,的确。注意:“诚、实、信”三个词在诚实,真实的意义是同义词,区别在于:“诚、信”用得较多而“实”用得较少,在词义色彩上,“诚、实”较为接近,都侧重于内心的真实,强调表里如一;而“信”侧重于言语的真实,强调言行一致。在用作副词上,表示果直、的确的意义上,三者没有显著区别。 41、毙 “毙”《说文》作“ ”,表示向前倒下。引申指死,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毙”。先秦古书中表示扑倒义的“ ”在流传过程中往往被改成“毙”,所以现在见到的先秦古书中的“毙”通常仍应解释为仆倒,不能理解为死亡。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教材必须背诵的文字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考大学语文哪些课文要背诵当然是重点课文啦,有星号的就要,有些重点段落也是要背诵的,但是背诵时记住了,考试时却不一定能写出来.其实大学语文很简单的,当看小说就可以了。其实所有的语文考试最主要的是作文,作文不丢分就很容易过关了。买本同步辅导习题做做就可以了。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课程都有哪些背诵篇目《论语八章》《老子二章》《郑伯克段于焉》《子产说范宣子轻弊》《冯媛客孟尝君》《田单列传》《寡人之于国也》《逍遥游》教材文章后会指定要背诵的段落祝考试顺利通过!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   索引序列
  •   古代汉语自考必背
  •   古代汉语本科自考必背
  •   自考本科古代汉语必背
  •   古代汉语自考必背单词
  •   古代汉语自考必背句子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