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问答 自考本科自考百科
自考问答 > 自考百科 > 古代文学史一自考本科常识题

古代文学史一自考本科常识题

发布时间:

古代文学史一自考本科常识题

发布时间:

古代文学史一自考本科常识题

你这是考研么?

上面是baidu文库关于古代文学复习资料的参考篇的下载地址,你直接下载就可以了!

一、填空题 1、《》以记言为主,所载史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2、郭茂倩《》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大类。 3、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____. 4、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_. 5、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 6、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____. 7、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 8、元杂剧一般是一本_____折。 9、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____,____”。 10、晚清道、咸时期,与龚自珍齐名的作家是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来划分的。 ①不同的地域②不同的时期③音乐的性质④篇幅的长短 2、“兼爱”是() ①孔子的中心思想②墨子的中心思想③孟子的中心思想④庄子的中心思想 3、()是西汉作家王褒所写的咏物赋。 ①《鹦鹉赋》②《洞萧赋》③《归田赋》④《芜城赋》 4、(因故缺失) 5、《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 ①斑固②张衡③左恩④庾信 6,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 ①李白②杜甫③韩愈④白居易 7、韦庄写有一首涉及黄巢起义的长篇叙事诗,题目叫做() ①《秦中吟》②《秦妇吟》③《古离别》④《乌衣巷》 8、在晚唐诗人中,专攻近体而使律诗通俗化的是() ①杜牧②李商隐③温庭筠④杜荀鹤 9、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 ①晏殊②欧阳修③柳永④张先 10、提出“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是() ①苏舜钦②王安石③苏洵④苏轼 11、在元散曲作家中,()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①关汉卿②白朴③马致远④张可久 12、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 ①唐宋派②竟陵派③公安派④茶陵诗派 13、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 ①《词综》②《闲情偶寄》③《剧说》④《花部农谈》 14.在清代词坛上,()的词作,有部分作品兼有秦(少游)、柳(永)风调。 ①朱彝尊②陈子龙③纳兰性德④陈维菘 三、多项选择题。下面各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2一5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全部选出,并将其番号填人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错选的,该题无分。 1、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是( ) ①荀卿②商鞅③许行④张仪⑤申不害 2.下列作品中,可信为屈原所作的是() ①《离骚》②《九歌》③《大招》④《天问》⑤《渔父》 3.在汉代,模仿东方朔《答客难》的作品是() ①扬雄《解嘲》②司马相如《难蜀父老》③赵壹《刺世疾邪赋》④班固《答宾戏》⑤张衡《应间》 4.属于东汉人写作的作品是() ①《潜夫论》②《政论》③《盐铁论》④《论衡》⑤《昌言》 5.齐梁时期的文学批评家有() ①曹丕②刘勰③干宝④陆机⑤钟嵘 6.在梁简文帝萧纲的倡导之下,大力写作宫体诗的宫廷诗人有() ①阴铿②庾肩吾③徐摛④谢朓⑤庾信 7、()等是陈子昂的作品①《感遇诗》②《长安古意》③《蓟丘览古》④《登幽州台歌》⑤《古风》 8、李白诗歌形式多样,而贡献最大的是() ①五古②五绝③七古④七律⑤七绝 9.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作家有() ①范仲淹②欧阳修③苏辙④胡铨⑤叶适 10.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有() ①陈亮②辛弃疾③刘克庄④吴文英⑤姜夔 11.金代诗文的代表作家是() ①萨都刺②董解元③王若虚④元好问⑤刘因 12.出现于元末的南戏作品有() ①《琵琶行》②《拜月亭》③《白免记》④《荆钗记》⑤《杀狗记》 13.明代著名的诗歌流派有() ①茶陵诗派②台阁体③公安派④江西诗派⑤阳湖派 14.直接以明清时期的重大社会事件为题材的戏曲是() ①《浣纱记》②《鸣凤记》③《牡丹亭》④《清忠谱》⑤《桃花扇》 15.资产阶级启蒙时期的爱国作家是() ①魏源②林则徐③秋瑾④张维屏⑤黄遵宪 四、名词解释题 1.《七发》 2.大历十才子 3.散曲 4.前七子 五、简答题。 1.说明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内容。 2初唐著名的宫廷诗人有哪些?他们对唐诗的发展是否有所贡献? 3.《西厢记诸宫调》是在什么故事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同原作相比,在主题上有何改变? 4.《懦林外史》塑造王冕形象有何意义与作用。 六、论述题。 1、举例说明《庄子》的文学特色。 2.为什么说“中国四大诗人”除尤袤外,他们都是南宋最杰出的诗人?

全国200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课程代码:0053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我国先秦古籍《周易•归妹》中记载的保存原始歌谣风貌的是( )A.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B.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C.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D.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2.关于神话的产生,一向比较通行的解释是劳动说和( )A.模仿说 B.宣泄说C.宗教说 D.游戏说3.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尚书》 B.《诗经》C.《孟子》 D.《楚辞》4.《论语》属于( )A.对话体 B.论辩体C.语录体 D.论述体5.《庄子》的文风特点是( )A.奇幻诡谲,汪洋恣肆 B.篇幅简短,韵散结合C.质木无文,逻辑性强 D.义正词严,理直气壮6.司马迁对《离骚》题义的解释是( )A.离骚者,犹离忧也 B.离骚者,楚古乐曲名也C.离,犹遭也;骚,忧也 D.离,别也;骚,愁也7.贾谊《吊屈原赋》的体裁是( )A.大赋 B.骈赋C.骚体赋 D.散体赋8.《汉书》是我国第一部( )A.编年史 B.国别史C.纪传体断代史 D.纪传体通史9.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整体发展趋势是( )A.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变 B.由抒情小赋向京都赋转变C.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D.由大赋向骚体赋转变10.建安诗歌主要的特点是( )A.高雅脱俗,优游闲适 B.沉痛委曲,意蕴幽渺C.慷慨任气,高亢悲凉 D.结藻清英,流韵绮靡11.曹操诗的风格是( )A.古直悲凉 B.便娟婉约C.华丽壮大 D.峻切讦直12.建安诗人曹丕的《燕歌行》是( )A.逐句押韵 B.隔句押韵C.三句押韵 D.四句押韵13.曹植在文学史上贡献最大的诗体是( )A.四言诗 B.五言诗C.七言诗 D.杂言诗14.蔡琰著名诗句“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出于( )A.骚体《悲愤诗》 B.五言乐府诗C.五言《悲愤诗》 D.《胡笳十八拍》15.太康诗人左思最著名的诗作属于( )A.田园诗 B.游仙诗C.玄言诗 D.咏史诗16.陶渊明诗风的特点是( )A.平淡自然,韵味醇厚 B.笔力雄迈,文典以怨C.英雄失路,万绪悲凉 D.坎壈咏怀,意蕴深沉17.庾信著名的美文《哀江南赋》属于( )A.建安赋 B.正始赋C.南朝赋 D.北朝赋18.描写巾帼英雄的《木兰诗》属于( )A.汉代乐府民歌 B.南朝乐府民歌C.北朝乐府民歌 D.唐代新题乐府19.郦道元《水经注》主要记载的是( )A.地理 B.寺庙C.怪异 D.轶事20.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是( )A.寻求诗律的新变 B.创造兴象鲜明的诗境C.述怀言志 D.复归风雅21.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最擅长的诗歌体裁是( )A.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 B.五言古诗和五言绝句C.七言古诗和五言绝句 D.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22.选择古题抒写己怀并进行创造性的生发和联想是( )A.李白绝句的创作特色 B.李白七律的创作特色C.李白歌行体诗的创作 特色 D.李白乐府诗的创作特色23.代表白居易诗歌创作最高成就的是( )A.讽谕诗 B.闲适诗C.感伤诗 D.杂律诗24.“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出自( )A.李商隐《无题》 B.李商隐《锦瑟》C.元稹《遣悲怀》 D.白居易《长恨歌》25.李贺诗歌的基本风格是( )A.冷艳怪丽 B.奇僻晦涩C.浓郁低回 D.清新自然26.柳宗元主张“文以明道”,这里的“道”指的是( )A.道家之道 B.佛家之道C.儒家六经义理 D.辅时及物之道27.晚唐文坛的流行文体是( )A.散体古文 B.骈文C.杂文 D.讽刺小品文28.文人词产生的时代大约是( )A.初唐 B.盛唐C.中唐 D.晚唐29.五代后期词的创作中心是( )A.后唐 B.南唐C.前蜀 D.后蜀30.传奇集的大量出现是在唐传奇的( )A.初兴期 B.兴盛期C.繁盛期 D.衰落期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左传》又名( )A.《左氏春秋》 B.《春秋内传》C.《春秋左氏传》 D.《春秋谷梁传》E.《古文春秋左氏传》32.《吕氏春秋》的《察今》一文,接连用几个寓言故事说理,它们有( )A.循表夜涉 B.刻舟求剑C.庖丁解牛 D.引婴儿投江E.网开三面33.下列关于五言诗起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西汉中期的“苏李诗”,是五言诗形成的标志B.先秦时期的五言民谣,是五言诗形成的标志C.东汉前朝的文人五言诗,是五言诗形成的标志D.五言诗的形成,经过了长期的孕育E.王言诗的形成,是文人创作的结果34.以下关于酒的诗句属于陶渊明所作的是(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对酒当歌,人生几何C.置酒高堂,悲歌临觞 D.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E.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35.下列成语出自韩愈文章的有( )A.落井下石 B.坐井观天C.驾轻就熟 D.不平则鸣E.贪多务得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6.《战国策》37.《过秦论》38.永明体39.武功体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0.简述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41.简述《古诗十九首》的情思内涵。42.简述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繁荣的原因。43.简述李商隐《无题》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44.参照下列作品及其相关《诗经》名作,试论《诗经》的主要艺术特色。作品举例:《诗经•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诗经•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 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诗经•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45.试以下列诗歌为例,论述杜甫律体诗歌的艺术成就。《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是不是这个???哈哈分加上我把这几年的都打包给你

自考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

你都匿名,怎么给你?

平时老师强调的地方

你老师讲的诗句会填空。名词解释。还有简答题论述题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1.风、雅、颂——《诗经》六义之三,《诗经》也就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其本质上一种音乐的分类,由音乐而得名。“风”的意思是“乐调”,《诗经》中“风”包括十五“国风”。即: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这十五个地方音乐演奏乐歌。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就是表现王朝正统内 容的乐歌,分为“大雅”“小雅”。大雅多颂美,小雅多怨刺。有诗一百零五首;“颂”是用于宗庙祭祀得舞曲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有诗四十篇。2.《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作者不详,司马迁认为是鲁人左丘明。其成书约在战国初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记载了255年的历史。此外还附录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左传》详细记载了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军事、文化、外交等诸方面的活动,真实描写了当时从天子衰微、诸侯争霸到诸侯衰落、大夫专权的重大历史变迁,再现了重大历史事件及有关的诸侯、卿大夫等各类人物的活动。4.诸子散文——战国诸子百家的散文。战国时期,由于周天子权威不复存在,多个政治中心并存使得不同学说得以自由发展。于是,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学派,形成了诸子百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大胆发表各自的观点,个性鲜明,针贬时弊,推动了各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其代表作品有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以及纵横家的《战国策》等。其中以《庄子》的文学性最高。而《荀子》《韩非子》在体式和技巧上则达到了成熟。诸子散文的整个发展过程是由语录体,如《论语》逐渐演变为像《韩非子》一类的论说文。由集体记录发展为个人记录,体式与手法都日益完善。6.浩然之气——孟子提出的道德修养主张“吾养吾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通过“义”的积累而成,“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表现为崇高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6.楚辞——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作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定名为《楚辞》。从此,“楚辞”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楚辞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诗歌多用“兮”字咏叹。7.8.散体大赋——汉代辞赋的一种形式。这类作品从战国时期纵横学说发展而来,其文风与先秦诸子有很大联系。大多数是空有讽刺之名,而似贬实褒、似讽实劝的为统治者扬威颂圣的文字。不仅在形式上篇幅巨大,文字铺排堆砌,而且都是假设三、两人,让他们互相攻驳辨难,最后让代表天子立场的一方获胜。其代表作品有: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10.《古诗十九首》——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最早见于《昭明文选》,南朝萧统编这部书时,将东汉末年一些无名氏作家的作品十九首选编在一起,称为《古诗十九首》。这些诗篇反映了当时下层文人彷徨失意、感时伤世的苦闷,充斥着一股忧郁感伤的情调。《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很高,叙事、写景、抒情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标志着古代诗歌发展的新阶段。(01年已考)11.建安风骨——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时期,正处于汉魏易代之际,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代表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他们掀起了文人五言诗的创造高潮。其作品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了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去的精神;同时也流露了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特点是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于是,后人把这种独特风格称之为“建安风骨”钟嵘《诗品》“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故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04年已考)12.永明体——齐梁时期,一种新体诗的名称。源于齐武帝永明年间声律学说的发展,周颙总结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即“四声”。同时,沈约提出了八种必须避免的声病。确立了以“四声”“八病”为核心的声律说。诗人们把声律说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面目一新的新诗体就是“永明体”。其代表作家有谢眺、沈约、王融等。(05年已考)13.宫体诗(徐庾体)——“宫体”之名始于梁简文萧纲。宫体诗以描绘女性体态、生活为主要内容,风格雕饰绮艳。由于统治者和文人附和,宫体诗成为梁陈时期诗歌主流,代表人物主要有:梁代萧纲、萧绎、徐摛和徐陵父子、庾肩吾和庾信父子,陈代有陈后主以及“狎客”江总、孔范等人。因为徐摛、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均以写艳体诗著称,又把这种形式讲究的艳体诗风称为“徐庾体”。宫体诗虽为诗歌史上一种不良倾向,但它进一步发展了永明体,推动了诗歌由自由表现的古体诗向法度森严的格律诗转变。14.上官体——初唐上官仪的诗歌十之八九是奉和应诏之作,绮错婉媚,时谓“上官体”。15.沉郁顿挫——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都是指感情而言。“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浓度、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顿挫、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沉郁顿挫之间有紧密联系,是指感情特别充沛深厚而又无法一下倾吐出来,仿佛有东西梗塞其间,几经反复终于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05年已考论述。04已考)16.大历十才子——指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其出处最早见于姚合《极玄集》所载,计:李端、卢纶、钱起等十人。但后来一些文献记载都有所不同,因此,大历十才子又成为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大历诗人的诗风清丽空静,省净纤巧,但内容贫乏。其中成就最高者当推卢纶、钱起。(司空曙“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1.《诗经》的语言特色?——答:《诗经》在语言上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一、形式上,多是四言一句的四言体诗。有一些诗中也掺杂二至八言的句子。句型富有参差变化,表达上活泼自然,有错落有致的形式美。例如“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二、在章法上,保存着浓郁的民歌特色,普遍采用重章叠唱的咏叹方法,强化抒情。如:“兼葭苍苍,白露为霜…兼葭凄凄,白露未睎。”反复咏叹抒发感情,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三、语言准确、生动、丰富多彩,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性。运用叠字、双声、叠韵等词语来描绘感情和自然景色,造成诗歌音律节奏和谐优美。如“凄凄,苍苍,参差、辗转”。四、用韵纯任天真,自然和谐。对后世诗歌影响很深。如句句押韵,隔句换韵《诗经》中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其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2.什么是赋、比、兴?《诗经》是如何运用赋、比、兴的?——答:《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的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所谓赋、比、兴就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赋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诗经》中使用赋法较多的是“雅”、“颂”,而“国风”里也不乏用赋法写出的优秀篇章,例如:《静女》、《七月》。比,即比喻。使被说明生动形象具体,给人深刻印象。例如:《氓》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子由风华正茂到年老色衰,也比喻夫妇间爱情的变化。兴即起头、开端,借外物以引出所歌咏的对象和所抒发的感情,《诗经》中大多借句起兴,借“外物”起兴,所“借”之物和内容没很大联系,有的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例如:《关雎》用“雎鸠”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3.《左传》的艺术特色(05年已考其辞令特点)——答:《左传》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叙事特点精彩细密。①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具体细微地展现其发展过程。通过铺垫、插叙等写作手法,把相关的事实巧妙安排在一起,形成完整严谨的篇章。例如:晋楚城濮之站②在战争描写时,不仅描写出生动逼真的战争场面,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还具体揭示了战争的背景和胜负原因的交代,注重描写与战争相关的政治、外交活动。例如:城濮之战。二、▲人物个性鲜明。①《左传》特别注重人物的描写,采取随事写人的方法,将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随着叙事的展开,通过细节、场面、对话展现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心理。例如:对晋文公重耳的描写②《左传》笔墨简省,故事性强。对于次要人物,通过几个富有特征的细节,展现出人物的鲜明性格。三、辞令的委婉巧妙,典雅从容。4.孔子的教育思想——答: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育主张有:a有教无类b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卷c提出很多对教育的精辟见解“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多问阙疑”“不耻下问”“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重视诗、乐对人的熏陶作用。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e强调美与善、文与质的统一,提倡中和之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5.孟子的论辨艺术——答:孟子的文章表现出高超的论辨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善于抓住对方心理,因势利导,诱其就范。如:《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以巧妙的方式把话题引到王道仁政上。②采用迂回战术,先设好圈套,让对方钻入,然后乘其不备,突然袭击。如在《齐桓晋文之事》中,他批评齐宣王未治理好国家的时候,就是通过一个故事,引出两问两答,让齐宣王无法回答③通过设问,使对方暴力其理论弱点,然后找到突破口,发动反击。④其正面议论,都能围绕中心,严谨细密地展开论述。例如:《天时不如地利》一章,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层次分析。6. 《庄子》的艺术成就(《庄子》寓言的特点<04年已考>)——答:《庄子》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哲理与诗意的交融。表现于①《庄子》的理想本身就带有诗意,这些理想境界构成了诗意昂然的艺术境界。如:《逍遥游》中描写了翱翔于天地间得大鹏与渺小的斥鴳,由此指出真正的“逍遥游”。造出一个诗意盎然的艺术境界。②庄子以艺术的态度体味人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诗意。例如:《齐物论》中庄生梦蝶。庄子产生了不知究竟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的奇想。③《庄子》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字里行间跳荡着强烈的激情。流露庄子的苦闷悲愤之情。后人称其为“蒙叟之哭泣”。例如《大宗师》。《庄子》表达了对生活的理性认识,也包含了深厚的情感体验,达到了哲理与诗意的和谐交融。▲二。异彩纷呈的寓言故事。①把深奥的哲理形象化。用寓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②《庄子》寓言独具寓真实于诡诞的浪漫主义特色。如:涸辙之鲋能够“忿然作色”。③《庄子》寓言能超乎言意之表。庄子主张“得意忘言”④《庄子》寓言注意细节刻画和夸张渲染。如“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三。意出尘外的想象。庄子的作品充满了奇幻而丰富的想象,这与他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有关,他主张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的束缚。克服'成见''成心'达到绝对的自由,生活范围的狭隘,限制了人们的眼界,把有限的存在放到无限的宇宙中去考察,才能极大地扩展人的精神视野。他主张用多种尺度对同一事物作多侧面、多角度的透视,而不要拘执于一成不变的眼光。庄子善于逆反型思维。四、汪洋自恣的文章形式。文章结构富于跳跃性,跌宕开阖,曲折有致,起伏变化,他的语言奇峭富丽,精彩传神。7.屈原作品中进步的政治思想——答:屈原的理想是使楚国走向富强。为了实现这一理想。首先,政治上,主张“美政”,重德政又重法制。在《离骚》中,他以尧、舜和桀、纣的例子,希望楚王接受桀、纣覆亡的教训,象耿介的尧、舜一样寻找治国的正确道路。其次,屈原提出了“举贤授能”的政治改革主张。希望国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如:《离骚》中“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再次,屈原提出要修明法度,打破世袭贵族的特权。在《离骚》中,描述了楚国贵族集团当权,使得贤人疏斥,小人得志。及各种黑暗的政治现象。8.司马相如赋的艺术特点——答:司马相如赋的艺术特点有:一、结构宏伟,富丽堂皇。表现在①讲究场面的开阔,讲究层次分明②多层次的描写,由外及里,由上及下,由近及远③空间的转移,时间的流动④司马相如主张“赋家之心要包括宇宙,总揽人物。”故此,他的赋形成了多种生活,多种场面,多种气氛构成的广阔复杂而又及其统一和谐的艺术画面。二、讲究绘声绘色,有声有色。声音、色彩的种类极多,变化大,穷尽极相,惊心动魄。但总体气氛富丽、欢愉、热烈、庄严。三、极大程度的利用了汉字字形构造的特点,在字形排列上给阅读者强烈视觉刺激。几十个山字头、鱼字旁,草字头等等的连用,增强文章视觉上的气势。9.董仲书散文的艺术特点——答:董仲书散文方面的特点是:首先,一变贾谊、司马相如豪迈雄放、气势磅礴的特点,转为温文尔雅、侃侃论道。其次,引经据典、深奥宏博、有条不紊、从容不迫,给人以醇厚典雅之感。唐代裴度“董仲书、刘向之文。通儒之文也。”10.《汉书》与《史记》的比较——答:《汉书》和《史记》都是正史上著名的纪传体史书。《汉书》以史家之笔,记录西汉一代的历史,对汉代统治集团的昏庸残暴,对上层社会的炎凉冷暖,对社会危机和民生疾苦,对有功于社会的仁人志士,均有比较客观真实的反映,其中也寄寓着作者的爱憎和批判。此是《汉书》与《史记》的相似之处。但因为班固生在专制压迫、经学统治严重的时代,又因为班固家世传统的影响和他自身性格的软弱,《汉书》的史学见解和史学精神,又不如《史记》。《汉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仅次于《史记》。它与《史记》相比的特点有:一、《汉书》写人叙事不以夸张见长,在娓娓而谈中以简练的笔调勾画人物,把人物的神情心理展现出来。而《史记》则是注重于绘声绘色渲染气氛,描写情节。例如《苏武传》。二、《汉书》语言简洁规范,韵味悠远。《史记》则是感情浓烈,气势雄放。例如《汉书》里的《公孙贺传》。三、《汉书》中部分篇目直接来源于《史记》,进行加工。其生动性较《史记》弱,但语言的简明规范却多有提高。例如《魏其武安侯列传》。四、《汉书》材料周全,扎实稳妥,看法全面。纠正了司马迁的一些偏颇之见,对历史人物评价更加公允。例如:贾谊。《史记》则是思想解放,见解卓绝,批判性较强 ,其相比之下,各有千秋。11.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05已考)——答: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1)生动的故事性。乐府大都是叙事诗,汉代乐府民歌非常注意故事的生动性、注意情节场面的描写。(2)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了刻画人物,乐府中使用的手法有些是具有开创性的。如《陌上桑》中作者夸张地描写了各种人见到罗敷的不同情态,以客观效果来突出罗敷的美,极为精彩。还有的作品,语言个性化的程度很高。(3)句式自由,变化多样。汉代乐府在形式上贡献最大的是五言体。汉代乐府开创并完成了五言体诗歌的形式,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为建安时期五言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4)语言朴实凝练,善于叙事言情,基本上都是口语,朴素自然,没有什么人为的雕饰。如《江南》。12.《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答:《古诗十九首》具有很高的艺术性,钟嵘评价说:“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其表现在:一、抒情、议论和叙事、写景的高度融合。如《迢迢牵牛星》、《西北有高楼》。二、善于抓取生活中的典型活动、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如“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两句,在表现人物的心理上精彩极了。三、语言的浅近凝练,韵律和谐。读起来完全感觉不到有任何人工造作的痕迹,而又让人感到无一处不生动,无一处不妥贴。大批判家刘勰说:“婉转附物,惆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13.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变化——答:曹植的诗歌创作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歌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怀抱。《白马篇》是他前期诗歌的代表作。诗中那个“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的游侠儿,显然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融注了诗人的理想和愿望。在其前期诗中,也有不少描写宴饮游乐的诗歌,均为他邺下时期生活和情趣的真实反映。曹植后期的诗歌在内容和风格方面与前期大不相同。后期诗更多地表现了壮志不得施展的苦闷、备受迫害的无限压抑和悲愤。其代表作《赠白马王彪》是他“愤而成篇”的传诵千古的赠别诗。此诗集中抒发了诗人对曹丕迫害同胞兄弟的满腔悲愤;痛斥了监国使者一类小人离间他们兄弟关系的丑恶行径;对曹彰的含冤而死表示的沉痛的哀悼;表达了自己在岌岌可危处境中的忧生嗟叹;对白马王曹彪表示了深情的宽慰和劝勉。14.阮籍咏怀诗的主要内容——答:阮籍诗文兼长,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为其代表作。这组诗真实地反映了诗人一生极度复杂的思想感情。主要内容有:(1)抒写了诗人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寂寞的处境和抑郁苦闷的情怀。如“胸中怀汤火”,“终身履薄冰”深刻揭示了作者的无限焦虑与忧惧心态。(2)《咏怀诗》中,也讽刺时政及某些丑恶现象,如“小人计其功,君子道其常”曲折地揭露了司马氏操纵大权、为所欲为的重大历史事实。(3)《咏怀诗》中也有少量自述平生经历和建功立业理想的篇章。例如“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所刻画的临难赴危,誓死报国的英雄形象。(4)《咏怀诗》中也有一些游仙之作。都是诗人为解脱苦恼,追求遗世高蹈情怀的流露,对黑暗现实对立的美好生活的追求。钟嵘《诗品》说他“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颇多感慨之辞,厥旨渊放,归趣难求”。15.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04年已考)——答:陶诗的内容多样,所以诗风也不尽相同。主要是以平淡为主,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1)陶渊明的诗歌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亲切淳真。陶诗的平淡主要是其内容贴近生活;陶诗的淳真主要是富于真情实感。(2)浑融完整,意境高远,但并不重自然实景的工笔描绘,不拘于眼前实有,只取与自己心境相合之景入诗,既有客观实景,又有意中之景,而重在写意中之景,使自然景物都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陶诗中的理趣往往与具体的景物和诗人的真挚感情有机结合在一起,且以情景为主,把人们引向一种更加高远而深沉的境界。这种情、景、理的高度融合,即诗与哲理的结合,更使陶诗意境高远,清新拔俗。(3)精工而本色的语言,是陶诗的又一特色。陶诗语言朴素、真率,毫无斧凿之痕。(4)风格多样。陶渊明的诗歌除冲淡自然外,也有《咏荆柯》那种豪放之作。16.谢灵运山水诗歌的特点——答:谢灵运山水诗歌的特点:一、对山水景物精细刻画,善于营造画境。如“白云抱幽石,绿筱媚青涟。”二、工于字句锤炼,不重视情感的抒发。三、他的山水诗真正以自然山水为独立、客观的审美对象。谢灵运诗山水诗派的开山作家,对扭转玄言诗风有重要作用。钟嵘称其为“元嘉之雄”。17.鲍照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05已考)——答:鲍照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他继承和发扬了汉魏乐府和建安风骨的传统精神,用诗歌来反映现实。(2)他对诗体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七言诗的发展树立了样板。此外,鲍照学习南朝民歌所写的五言四句小诗,对后来五言绝句的形成颇有影响。(3)鲍照对古代诗歌的题材也有新的开拓,特别表现在边塞诗方面,对后世边塞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8.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歌比较——答:高适和岑参都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内容都是描写了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及对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的描写。但二者从内容和表现手法上又有所不同:表现内容上的不同:一。高适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过岑参。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许多诗人,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杂糅,使其诗歌创作颇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深雄浑厚,有一种感慨悲壮的美。二。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诗人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全都变得神奇瑰丽起来,并热情地加以歌颂,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艺术上的不同:一。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遗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二。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三。高适的七言歌行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岑参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体势十分灵活。19.李贺诗歌浪漫主义的特点(04年已考论述)——答:由于有高度的艺术才华,醉心于浪漫主义,而心理又极度压抑;由于刻意的苦吟而追求创新,李贺的诗也以奇著称。但他的诗不但是怪奇、奇丽,而且是诡奇以至怪诞,为浪漫主义又增加了新色彩。其具体表现有三:一、构思奇特,想象奇特,往往超出常人的智力和自然时空的局限,充满神秘色彩。如:“小白长红越女腮”二、意象奇特,选材奇特,往往不取常情常景,而取光怪陆离以至荒诞不经的意象。如“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凤凰叫”已很奇特,再配之以“昆山玉碎”则奇上加奇,接着又以“芙蓉泣露香兰笑”来形容不同的声音效果更是出人意外。李贺在选择意象时还经常撷取阴森幽怖、鬼气拂拂的画面。因而诗中常出现怨鬼愁吟、山魅食祭、萤丘荒冢等形象。三、语言修辞奇特,经常选择感情强烈或生新拗折的字眼,使用比较特殊的修辞方法,如通感。如喜用“啼”、“泣”、“腥”、“酸”、“冷”、“鬼”、“死”、“血”等字,使诗歌充满幽冷哀伤的色彩。总之李贺的诗诡谲怪奇,堪称“骚之苗裔”,被后人称为“长吉体”。20.白居易的新乐府理论(05年已考)——答:首先,他提出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必须负起“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政治使命。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即针对现实来进行创作。其次文学不仅具有反映社会的价值,而且也具有能动地改造社会、干预政治、直接影响人的思想意识的巨大功能。他认为文学应植根现实生活,以现实生活为本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从现实生活中选材进行艺术表现,特别提倡周朝的采诗制度“启秦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以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递进闻于上”要“感于事”“动于情”。最后,他也论及到文学的特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情和义是内容,言和声是形式,要求内容和形式统一到根情实义上。他认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他主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系于意,不系于文。在诗歌的语言方面,要求语言通俗平易,章节和谐婉转。总之这些观点,继承发扬了《诗经》以来重道的传统,将儒家传统的文道观成功地用于诗歌创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分为(一)(二)两个科目,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代码:00538,学分是7分,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代码:00539,学分是7分。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科目还是比较有难度,中国古代文学史讲的是从上古一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中华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悠久,其起源,约略同中华文明的起源同步。漫长的历史上曾经产生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作家和数不清的优秀作品,出现了多姿多彩的体裁、题材、风格、流派,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学现象、文学潮流和文学理论,内容极其丰富。这是一笔无比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民族文学之林,我国古代文学以自己无比辉煌的成就和无比鲜明的独特风貌,占有重要的地位。 所以中国古代文学史分为所要学习的东西非常多,应该说对文学感兴趣的同学学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没有太多兴趣的同学难免会觉得枯燥,而且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建议大家在学习这门科目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没有耐心这门科目真的很难过。

自考本科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

优酷网有啊。

第一章 隋唐五代文学概况(581——960)一、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文学史上一个辉煌耀眼的巅峰。唐代文学可谓百花齐放,诗歌、散文、小说都得到很大的发展,同时还兴起了词和变文这两种文学形式。(一) 唐代的诗歌诗歌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形式,唐诗可说达到了中国诗歌繁荣的顶峰。唐诗的繁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量众多 一个时代文学的繁荣,首先最直接的,当然是表现为数量的丰富。唐诗的繁荣也是如此。有唐一代所创作的诗歌总数,今天恐已难以做出全面精确的统计。但清康熙年间所编纂的《全唐诗》,却为我们留下了唐诗繁荣的一个记录(1)。据康熙所撰《序》云,《全唐诗》收录诗人二千二百余人,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共九百卷。其中有别集者六百九十一家(《唐音癸鉴》),这个收录恐怕还不是最完备的。这是因为,在印刷术尚未流行的唐代,作品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方法,这样,有可能一些作品由于缺乏传播环境,很快就失传了。其次,由于唐代距今已千有余年,唐诗本身的流传过程中,很可能散佚很多。韩愈在《调张籍》中说李白与杜甫的诗是“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但“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李、杜这样的大诗人尚且如此,其他人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第三,清修的《全唐诗》,在纂修时主要以季振宜的《唐诗》为底本,以胡振亨的《唐音统签》为校本。这两家虽对唐诗搜求颇勤,但限于当时条件,必然不能完备详尽。所以唐代的诗歌的总数远远不止于四万八千九百余首(2)。但在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诗歌创作取得这样巨大的收获,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诗歌史上壮伟的奇观。2、艺术精湛 唐诗之盛,不仅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的质量。唐诗在思想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不仅出现了李白、杜甫这样辉映千古的伟大诗人,还有王维、孟浩然、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一大批优秀诗人。唐诗的一般水平也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关于唐诗的艺术性与思想性,我们将在后面作进一步的讲述,这里仅举一个例子,略作说明。在《全唐诗》中,有一位诗人金昌绪,他只有一首小诗流传下来,可说是一位再小不过的诗人,但是他的这一首题为《春怨》的小诗,其艺术成就却令人叹服不已。“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我们初读此诗时,不仅要疑惑,这位闺中少妇,何以要迁怒树上的黄莺鸟,从树上赶走它,不让它鸣叫?原来是黄莺的鸣叫声将她从梦中惊醒,那么她做的是什么梦呢?何以惊醒她便生气,到了末句,我们才明白,原来她做梦是要去辽西和丈夫相会,而黄莺的鸣叫,惊醒了她,使她不得在梦中与丈夫相会。短短二十字,把闺中思妇对丈夫的思恋痴情痴态,描绘得栩栩如生,我们不能不汉服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与艺术表现的功力。全诗如剥茧抽丝,一层一层,渐次披露,可谓既引人入胜,又委婉曲折。由此可以看出唐人诗歌艺术的精湛。3、体裁全面 古典诗歌的体裁是多样的,常见的有五、七、杂言、歌行、乐府、绝句等体制,但是这些体裁并不是一开始就随同文学的产生而同时诞生的,它是随着诗歌本身的发展完善而慢慢丰富起来的。先秦时期,诗歌的体裁最初是三言,而《诗经》多是四言,《楚辞》则以杂言居多。汉末五言诗产生,并逐渐成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诗歌形式。南北朝时期,诗歌体制趋于多样化,南朝齐梁时出现的“永明体”开始对诗歌的格律开始了探索,为近体诗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诗歌发展过程中,在体裁形式上积累与探索,为唐代诗歌体裁形式上的完备准备了充分的条件,所以,到了唐代,各种诗歌形式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故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慨叹道:“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诗歌体形形式上的发展,到了唐代,可以说是一次集大成,据前人对于《全唐诗》中存诗一卷以上的诗人所作的统计,其中五、七言古诗7244首,五、七言绝句9210首,五、七言律诗15474首,排律2004首。这个统计占《全唐诗的百分之七十,从这个不完全的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人在诗歌体裁上运用之多样。4、影响广泛 唐代是一个诗歌大普及的时代,不仅诗歌的数量多,作家多,而且诗人队伍的构成也很广泛,上自帝王将相,王公大臣,下及缁流、羽客,童子妇人,都对诗歌十分爱好,并且这些不同社会阶层的人都喜欢诗歌创作,所以胡应麟说:“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以帝王而言,唐代的帝王大多能诗,著名的如太宗李世民、中宗李显、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文宗李昂、德宗李适、宣宗李忱、昭宗李晔等。其中存诗一卷就有四帝。后妃则有武则天、徐贤妃、杨贵妃等。以童子而言,唐诗中早慧能诗者颇多,如骆宾王、杨炯、杜甫、徐惠、缪氏子、刘晏、林杰等。缁流羽客中有寒山、拾德、皎然、贯休、齐己、吴筠、陆羽等。妇人则有鱼玄机、薛涛、李冶等。不仅诗人的社会层次广泛,整个社会也都非常喜爱诗歌,唐诗在当时就以种种方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今存唐人唐诗选本即有十多种。白居易曾说他的诗被人“缮写模勒,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说明当时人们对诗歌的普遍喜爱。不仅如此,唐诗还影响到了世界其他地方。宣宗李枕在白居易死后所写的《吊白居易》诗中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居易名,造化天子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君一怆然。”白居易的诗在日本深受欢迎,《源氏物语》即有不少地方受白氏影响(日本学者丸山青子有《源氏物语与白氏长庆集》的著述),等等。(二) 唐代的散文除了诗歌,其他文体在唐代也得到长足的发展。散文是唐代获得很高成就的一个方面。从六朝开始,中国散文创作渐渐走向骈俪化,骈文的创作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从西魏开始以至盛唐,要求改革文体的呼声一直不断,但直到中唐韩愈、柳宗元的出现,在文坛发动了一场古文运动,才使文体革新取得成功,对当时的文坛及众多的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在散文创作上所以得的实绩显示了古典散文在经过先秦两汉繁荣后的再次辉煌。他们所创作的优秀之作,至今仍脍炙人口。韩、柳创作以虽以散文名世,并把骈文作为变革的对象,但骈文的创作并未销声匿迹,而是与散文一样,出现了许多万口传诵的名篇。如以大散文眼光来看,两类都可归入散文范畴。整个唐代,骈散文创作的成就与数量,亦十分可观。清代嘉庆年间董诰等奉敕所编的《全唐文》收有作者3035人,骈散文共20025篇。但这个收录尚未完备,后来陆心源又编有《唐文拾遗》和《唐文续拾》,续收777位作者,文2871篇,两者合计,作者3516人(去重复296人),文22896篇。近代以来,随着地下文物的不断发现,新出土的唐文数量极大,故《全唐文》的补遗、补编在不断进行。据西北大学《新编全唐五代文》编委会统计,其所收集的全国新出土的墓志、碑刻等可新增清编《全唐文》未收文1100余篇。由此可见,唐代散文创作,作家之众多与创作之繁荣。(三)唐代的小说唐代传奇小说的出现,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魏晋时期是我国小说创作的初期阶段,此时的小说尚不离搜奇记异,写法上以实录为指归,虽名为小说,而实与今天所说的小说尚有一定的距离。至唐人传奇,则始有意识地从事小说创作。他们取材于社会现实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与时代风貌,其小说不仅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且塑造了十分形象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一些优秀的作品,象《虬髯客传》、《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柳毅传》、《长恨歌传》等,至今仍保留他们的艺术魅力。唐代还出现了变文和话本,为我国文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对后世的戏曲、白话小说和曲艺都有显著的影响。(四)唐五代词唐代还出现了词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最初词是由民间兴起的。保存于敦煌石窟的曲子词,展示了唐词的最早形态,随着民间词的传播,文人亦开始了词的创作。唐代文人词的创作,相传最早是盛唐时期的李白,但学术界目前对李白词的真伪尚有争论,不过至中唐白居易等人已开始从事词的创作,则是毋容置疑的。到了晚唐五代,词由滥觞而渐成溪流(1),终于发展到宋代时,成为一种主要的文学形式。而在词的发展过程中,唐五代词的引导作用,则是不容抹杀的。二、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关于唐代文学(尤其是唐诗)繁荣的原因,学术界曾有过热烈的讨论,但是关于唐代文学繁荣的最根本的原因究竟何在,至今大家仍未取得一致的意见。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的问题,下面所述的几个方面,是促成唐代文学繁荣的一些因素,供大家研习时参考。(1)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为唐代文学煌繁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唐王朝是继隋初统一后建立的又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唐王朝建立后,接受了前代王朝覆灭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措施,调整了当时的生产关系,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使得社会经济很快得走向繁荣。所以唐初的经济很快得到发展,形成了“贞观之治”。太宗之后,虽有则天称帝时的一段反复,但到了玄宗开元、天宝之际,又形成了著名的“开天盛世”。“贞观之治”与“开天盛世”前后交映,成为唐代乃至于封建时代繁荣盛世的象征与标志。《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开元时的情况是:“斗米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才三钱”。《通鉴》亦载开元末(740)的情况:“天下县千五百七十三,户八百四十一万二千八百七十一,口四千八百一十四万三千六百九。西京、东京米斛钱不满二百,绢匹亦如之。海内富安,行者万里不持寸兵。”杜甫在《忆昔》诗里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宝,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去日出,齐纨兽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不仅经济繁荣,当时唐王朝国家的版图也空前扩大。盛唐时期唐王朝影响的范围东北朝鲜半岛,西北至葱岭以西的中业,北至蒙古,南至印度支那。经济的繁荣,国家统一,使唐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这样的背景下,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以及人民的创造力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呈现活跃的状态。经济的繁荣也影响了唐人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唐代的许多诗人都曾有过一段漫游的生活,有人漫游过大半个中国。如李白的“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杜甫的“放荡齐赵间,求马颇清狂”。孟浩然的“山水寻吴越,风尘厌两京”等等。这种漫游生活,不仅开阔了诗人的眼界,而且增强了诗人对社会的了解与对人生的体验。所以冯至先生在谈到漫游时说:“他们离开狭窄的家乡,看见异乡的山水与新奇的事物,遇到些幸福或不幸的遭遇,自己也会感到一种解放,他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经验,丰富了生活。”(《杜甫传》)漫游也改变了诗人的行为方式,许多诗人都具有侠客的气质,这样也使他们的诗歌充满一种豪迈不羁的魅力。所以当时国家的强大,经济的空前繁荣,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准备了政治经济条件。安史之乱后,虽然唐王朝由盛转衰,但是面对社会的动乱,民生的疾苦,以及知识分子力图改革弊政而致力中兴,又给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与激情。此外,由于社会的大变动,作家队伍的构成的变化,也是唐代文学的繁荣的一个原因。六朝时期,文学的主要作者是贵族(或者说世族地主)而到了唐代,作家队伍则主要为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与世族文人不同,他们比较了解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他们大都通过科举考试的途径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政治上比较进步的势力。他们有比较丰富的阅历,对政治现状常常有所不满而要求革新;他们能够吸取民间文艺的营养,敢于揭露社会矛盾,表现政治理想,等等。(2)政治的开明,思想的宽松活跃,为唐代作家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唐代文学的繁荣也与当时思想、文化环境的的宽松、活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唐代的统治者,虽然强调儒学为本,但并不象汉代那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是具有一种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因而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了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儒、释、道等各种思想都得以流传。终唐一代,儒、释、道三家思想虽然在各个时期互有消长,但基本上都得到了自由发展,并且呈现一种互相融和的趋势。由于思想界的自由,异域的文化也开始进入中原。龟兹乐、胡旋舞、琉璃瓦、夜光杯、胡饼、胡药乃至于袒胸露臂甚至半裸的乐伎,都成为长安这个世界性的名都的奇观。音乐、舞蹈、绘画、建筑、雕塑,互相影响,为文学的繁荣增添了新的手法。如山水诗与山水画、舞蹈与书法等的相互影响。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杜甫在《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中则说:“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贴,数尝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等等,思想文化的活跃促进了文学上各种风格流派的建立,对于新的文学形式的出现(如变文、词)也有积极的影响。(3)统治阶级的提倡与重视,有利于文学风气的形成。唐代的统治者都非常喜爱文艺,他们除了亲自创作诗歌外,对文人的创作也加以奖励、提倡。唐太宗在作秦王时,于武德四年打败王世充后,就开设文学馆,置文学学士。后又开设弘文馆,招延学士,编纂文书,唱和吟咏。他在《帝京篇序》中说:“予以万机之暇,游息文艺。……用咸英之曲,变烂漫之音,求之人情,不为难矣,故观文教于六经,阅武功于七德,台榭取其避燥湿,金石尚其谐神人。皆节之于中和,不系于淫放。……释实求华,以人从欲,乱于大道,君子耻之。”虽然是从儒家的文艺观出发,讲究文艺的实用,但“于万机之暇,游息文艺”也可以看出他对文艺的喜爱。高宗武后时期,诗坛上的文艺活动更加繁荣,在武后的倡导下,以上官婉儿为中心,在宫廷形成了一个“文艺沙龙”。计有功《唐诗纪事》载:“武后游龙门,命群宦赋诗,先成赐以锦袍。左史东方虬诗成,拜赐坐未安,宋之问诗后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就夺锦袍衣之。”《新唐书·上官昭容》亦载:“婉儿常差第群臣所赋,赐金爵,故朝廷靡然成风。”唐玄宗是一个风流天子,不但对诗歌爱好,而且对其他艺术门类,如演唱、音乐也非常在行,曾设立“皇家梨园”,称歌伎为“皇家梨园弟子”。代宗皇帝也非常重视文学,王维死后,他曾关心王维的诗集编纂工作。宣宗曾写诗悼念白居易,等等。另外,唐代的统治者,为了扩大统治基础,以科举取士,而科举制尤其重视进士科,这对于吸引知识分子研习诗文,促进诗歌他人创作繁荣,都起了积极的作用。胡震亨《唐音癸签》说:“唐试初重策,兼重经,后乃觭重诗赋。中叶后,人主至亲为披阅,翘足吟咏所撰,叹惜移时。或复微行谘访名誉,袖纳行卷,予阶缘,士益竞趋扬名,殚工韵律。诗之日盛,尤其大关键”。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曰:“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统治阶级对于文学的爱好与提倡,对当时文学风气的形成,应该说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4)文学本身的发展演进,为唐代文学的繁荣作了准备。文学的发展,总是从幼稚到成熟,从朴质到完美的。在唐以前,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题材、风格等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楚辞》的浪漫主义传统,汉魏乐府的叙事抒情手法,都给唐代作家以丰富的营养。同时,六朝以后山水田园题材的开拓,以及对声律、对偶等艺术技巧的运用,也为唐代作家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此外,四、五、七言、骚体、乐府、古诗、新体诗的发展,也在运用体裁形式方面为唐人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唐代的作家正是在此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吸取了前人的教训而把唐代文学推向了高峰的。(5)南北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文学高潮的到来。中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差异颇大,因此不同地域的文学,其面貌也各不相同。春秋战国时期北风与南骚的不同,即是明证。自晋室南渡,南北方长期对峙,在不同的政治环境、地域环境、文化环境下,南方与北方的文学,形成了不同的风貌与特征。魏征《隋书·文学传序》说:“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歌咏。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即指出了南北文学的不同面貌。自隋统一之后,南北政治上的对峙被打破。政治上的一统,也带来了文化上交流与融合趋势的加快,南北的文风也在逐步的融合。清丽而又略嫌纤巧柔弱的南朝文学,与北朝的刚劲、粗犷、沉厚、朴实的文风相结合,为一种既优美又刚健的新文风的出现,提供了可能。魏征《隋书·文学传序》中所说的“若能擢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正是这样一种理想的文学风貌。而唐代诗人经过近百年的摸索探讨,终于将南北两种文风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了中国诗歌最成熟的典范。三、唐代文学发展的分期唐代的诗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政治的变迁,在唐代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很自然地形成了不同的段落,对此,前人早已有所认识。对于唐诗演进过程的描述,最为流行的大致有所谓“五唐说”和“四唐说”。五唐说最早始于宋代的严羽。他在《沧浪诗话·诗体》中说,“以诗而论,则有……唐初体、盛唐体、大历体、元和体、晚唐体”,并且指出,唐初是承袭陈隋之体。盛唐体指景云以后,开元天宝诸公之诗。大历体指大历才子之体。元和体是元白诸古诗。这五种体式的标示,实际上已勾勒出了唐诗流变的一个基本轮廓。严羽之后,元人杨士弘选录唐诗,编成《唐音》一书。他将严羽的五体并为“初、盛、中、晚”四体。到了明代的高棅,“四唐说”已扩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趋于定型。他在《唐诗品汇·总序》中指出:“有唐三年,众体备矣,故有往体、近体、长短篇、五七言律句、绝句等制,莫不兴于始、成于中、流于变,而陊之于终,至于声律、兴象、文辞、理致,各有品格高下之不同。略而言之,则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之不同。详而分之,贞观、永徽之时,……此初唐之始制也,神龙以还,洎开元初,……此初唐之渐盛也,开元,天宝间,此盛唐之盛也,大历贞元中,……此中唐之再盛也。下暨元和之际,……此晚唐之变也。降而开成以后,……此晚唐变态之极,而遗风余韵犹有存者焉。”并且他从盛衰正变的指导思想出发,对各个阶段的代表诗人、诗风作了论析,同时他在《品汇》当中对于唐诗各个阶段的嬗变潜衍过程也作了说明。从此四唐就不仅分体,而且成为唐诗的分期。按这个分法,初唐不包括高祖时代、中唐又太短,所以还不甚严密。明末沈骐在《诗体明辩》的序里分唐诗为“四大宗”,修正了这两处。此后,“四唐说”便为历代诗论家论唐诗流变所遵循。现在一般所说的初盛中晚的时限大致是: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宗开元初(713)约为百年。盛唐:玄宗开元元年(713)――代宗大历元年(766)约五十年。中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文宗开成元年(836)约七十年。晚唐:文宗开成元年(836)――昭宣帝天祐四年(907)约七十年。当然这个分法,也有人根本反对,也有人推敲过各期界限。而现代人对唐诗发展演变的分期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五期、六期、八期等不同的分法(1)。初唐约百年,诗人大约270人,诗歌2757首,其中心问题是要批判地继承六朝文学,融合南北文风,为诗歌发展开辟一条健康的发展道路。初唐百年诗歌的演进,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即前后两个五十年。初唐的前五十年可说是宫廷诗的时代(2)。从作家来讲,初唐前五十年主要是以李世民为代表,包括李百药、虞世南、马周、许敬宗、杨师道、长孙无忌、魏征、上官仪、褚亮等人在内的作家群,而以“绮错婉靡为本”的“上官体”为这一时期的代表。初唐的后五十年是逐步突破旧的诗风,建立唐诗风范的时期。这一时期,文坛上比较热闹,改革诗风的呼声与创作实践同样强烈,先是高宗武后时期,以“文章名天下”的初唐四杰登上诗坛,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移到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与塞漠,感情基调也清新健康起来,继之有沈佺期、宋之问确立了律诗这种新形式。最后是陈子昂登高一呼,痛斥齐梁,高倡风骨,为唐诗开展健康地发展道路。总而言之,初唐诗歌虽未完全摆脱六朝的浮华和纤弱,诗歌的现实性和思想性尚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已透露了新的气息。盛唐,是唐代诗歌达到繁荣的顶点时期,在短短的五十三年里,涌现出了十几位大诗人,他们以不相同的风格,投入到了盛唐之音的大合唱之中去。正如李白《古风》其一所说:“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在盛唐诗坛上,李白、杜甫无疑是两位最伟大的时代歌手。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一批诗人和以高适、岑参为首的另一批诗人分别以或宁静优美、或豪迈奔放的音符,弹奏出盛唐之音的不同音部。总体来说,这一代诗人大都具有宏伟的理想和抱负、蓬勃热烈的感情,他们的诗歌大都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青春活力,这也就是后人所称道的盛唐之音。李白诗歌则是盛唐之音的典型代表。“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伟大的诗人杜甫,以他如椽巨笔,在诗中真实而又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时代巨变。在诗歌史上,他既是盛唐之音的结束者,又是中唐诗歌的开启者,在整个唐代诗歌史上占据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也是整个中国古代诗史上一位杰出伟大诗人。中唐诗人大约五百七十人,诗歌数量最多,约一万九千余首,诗歌流派也最多,所以高棅称之为“中唐之再盛”。这时与安史之乱期间相比,虽然时局得到相对的稳定,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以及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使社会陷于严重的无法摆脱的危机之中。盛唐那积极浪漫主义的热情和理想退潮了,严峻、冷酷的现实使诗人们不得不倾向冷静的观察与思考,所以诗歌转向了现实主义道路。而盛唐诗歌在艺术上所达到的成熟完美的境界,也为中唐诗人在诗歌艺术的创新与开拓上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中唐诗歌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出现了竟相创新的局面,诗人及流派的创作“如危峰绝壑,深涧流泉,并自成趣,不相沿袭”(胡应麟《诗薮》外编卷四)。中唐诗坛,大致有以下几派:(1)以白居易和元稹为首,包括李绅、王建、张籍等人在内,倡导新乐府的创作,要求“歌诗合为时而作文章和为事而著”,揭露中唐社会政治的各种弊端,反映时弊民疾,在诗歌形式上只要求浅显平易通俗,自然,他们的创作在当时乃至以后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派诗人,从尚奇怪,重主观的创作主张出发,着力于探讨诗歌的新的艺术形式,并且通过个人的遭遇来反映社会的黑暗。这一派诗人除了韩孟之外,还有刘叉、卢仝、马异、贾岛、李贺等,其中韩、孟、李最为出色。(3)韩、孟、元、白之前的中唐早期,尚有刘长卿、韦应物与大历十才子等诗人,带着对盛唐的依恋,以萧条、冷落的心境表现山林隐逸的生活情趣。(4)柳宗元、刘禹锡等“元和贬谪”诗人,或借异乡山水以抒发贬谪之苦闷,或借历史古迹抒发千古兴亡之慨叹,柳的山水诗写得清淡秀丽,峻洁峭激,刘的咏史诗则豪迈畅朗。晚唐七十年,是唐诗的晚秋时节,但并非一片萧瑟。总体来看,由于晚唐政治形势的恶化,人民生活更加贫困,所以现实主义诗歌在晚唐继续得到发展。李商隐、杜牧两位诗人为晚唐之翘楚,他们的诗歌,无论其内容还是艺术都具有杰出的成就。许浑、温庭筠、韦庄、司空图、韩偓、郑谷等诗人,也都各有特色。而皮日休、杜荀鹤、聂夷中等人,继承了中唐元白新乐府的传统,在反映民生疾苦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晚唐时局如西风落照,士人深感回天乏力,故淡泊情怀与艳情绮思的主题在晚唐诗坛便十分流行。而艳情绮思的题材在词这一新起的艺术形式中表现的更为充分。到了五代时期,词这种形式迅速发展,为后来宋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 先秦散文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一. 形象化的说理。即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喻说明抽象的道理。二. 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一.《论语》多为简短语录,词约义丰。二.有的章节能够通过言谈举止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一. 有小到大,连类比喻,逐层推理。二. 质朴无华,遣词造句口语化。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一. 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二. 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的特色。《荀子》中寓言极少,而他为了说理所使用的比喻,却丰富多彩,层出不穷。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一. 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揭破世间实情毫不掩饰,能道他人所不敢道,词锋锐利。明切和犀利,造成了作者散文冷峻峭拔的风格。二. 韩非子最具文学色彩的是他的寓言。《韩非子》中共有寓言300多则。如“买椟还珠”、“狗恶酒酸”等。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一. 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如,《郑伯克段于鄢》,记叙春秋初期郑国王室内部兄弟、母子之间一场争夺王位的残酷斗争。这一场历时长久的劝争,《左传》作者仅用了500余字,就把时间的起因、发展、结尾叙述的得明白生动。二. 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如,《晋公子重耳之亡》叙述重耳历经19年的流亡生涯,从一个贪图安逸的贵公子,最终成长为一位心胸宽阔、胆识具备的政治家。三. 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左传》擅长写战争著称,它记叙了春秋时期许多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往往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四. 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一. 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如苏秦说秦惠王连横以争天下的说辞,排比夸饰,气势丰沛。二.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如《触龙说赵太后》三. 摹绘人物,形貌毕肖。如,《苏秦始将连横》写苏秦说秦王失败而归的形象,回家后“妻不下紝,嫂不为炊”。当苏秦游说成功后“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效迎三十里”。四. 引譬设喻,善用寓言。比喻如,“狡兔三窟”、“抱薪救火”,寓言:“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惊弓之鸟”等。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一. 雄辩色彩A.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诱导,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关中,使对方心悦诚服。B. 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逼近,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例《许行》)二. 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典型事例如,《齐恒晋文之事章》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实。比喻如,为了说明“不能”与“不为”,以“挟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这折枝”。寓言故事,著名的如《梁惠王》“五十步笑百步”、《公孙丑上》“揠苗助长”等。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一. 奇幻诡的想象,如《逍遥游》二. 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如《逍遥游》三. 细腻逼真的描写。四. 偕趣和讥刺横生。如《秋水》第四章 屈原和楚词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一. 屈原在《九歌》中既写出了神的灵异,更写出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性统一在一起。如《湘君》、《湘夫人》,表现湘水之神相互爱慕追求却终于不遇的波折变化的心境。抒写神与神之间、神与人之间的恋爱故事,使祭神歌曲带有侬侬的人间情味。二. 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是一种清新幽眇的境界。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一. 结构精密完美。依据方位和事物层层铺叙渲染的表现方式。二. 长于铺排描摹,例如它写四方的恐怖,罗列众多可怕的事物,还描绘出它们可怕的形象。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一. 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楚辞即使不能歌唱,也要用“楚声”来诵读。楚辞的许多诗篇都有“乱”辞,它们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更表明楚词与楚乐有亲密关系。二. 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宗教的歌舞,对楚辞有几个方面的直接影响:1.《九歌》就是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2.祭神仪式中,巫师装扮成不同的神祗,载歌载舞,就像戏剧一样。这样神秘浪漫而具有故事性的歌舞,对楚辞的构思和表现都有影响。如《离骚》写恶咸降神。3.民间祭神巫歌,富有神奇的想象或幻想,孕育着丰富的神话故事,这些都成为楚辞的养料和特征。如《九歌》中的神鬼,《离骚》中的天界。三. 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等。四. 楚辞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以上种种,说明楚辞确乎是楚文化的产物,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一. 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二.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有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三.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屈原向往“前圣”治国君明臣贤、君臣和谐的境界,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具体治国方略。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贵族大臣群起而攻,迫害屈原,但屈原仁不放弃他的政治理想而苦苦追求,《离骚》写他上天入地,寻求出路,就是他追求理想实现的形象描绘。批判精神在于他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理想的同时,也直接揭批黑暗、指斥奸佞。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点。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遇,基本是写实,但那些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则更是火一样的浓烈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二.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想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三. 比兴手法的拓展。它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还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四. 结构特点。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来谋篇布局的。前半部分回顾历史,实写,后半部分对理想之实现的探索,虚写。五. 形式和语言特色。既采用了民歌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语言丰富多彩、双声叠韵比比皆是。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一.《九辩》的思想境界不及《离骚》尽管它也有自标高洁的咏叹和批判、揭露政局的黑暗,但是缺少屈原那种激切的情思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面对不平际遇,他采取退守保身的态度,甚至感恩阿谀之嫌。二.表现看,《九辩》不失为楚辞中一篇精品。A. 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较为圆融的意境。如开头那段广为传涌的文字,渲染秋气之肃杀肃瑟,草木衰落、山空水瘦,天高气清的空阔凄疏之景等。诗人的际遇悲伤之感,被肃杀凄凉的秋景烘托得更加深切浓重。B. 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写落木之枝萎叶衰,从叶片到枝干,由形态到色彩,都刻画得细微真切。C. 《九辩》的造语用词也很可称道。韵散相间,长短不拘,参差错落,抑扬变化。第二编 秦汉文学第一章 秦汉散文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好玩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结构严密。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一. 拒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是贾谊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如《治安策》开头即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二. 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如《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一. 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如《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二. 晁错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气,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 回复: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完整笔记 --------------------------------------------------------------------------------第二章 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一. 精巧的剪裁和安排。1.司马迁写人的剪裁和安排的手法。《史记》写人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写他的知人善任,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神采。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表现。“互见法”的使用,即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2.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如《李将军列传》中选取四个战役构成全文的骨架,从不同侧面描述李广的性格和遭际,四个战役写出了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如《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不相同:两个人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的率直卤莽,刘邦的持重刻深,宛然可见。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李将军列传》中杀霸陵尉的细节,令人看到李广于机智勇猛之外,还有负能使气的一面。《史记》中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之处它通过人物独白、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揭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猾。第三章 汉代辞赋名词解释:骚体赋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严戒《哀时命》、淮南小山《招隐士》等。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贾谊骚体赋作,今存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惜赋》残局,前散篇是代表作。一.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骚体赋的重要特色,如《吊屈原赋》借凭吊屈原而发述自己征途受挫、怀才不遇的幽愤,情感极为浓郁。二.从艺术表现看,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二作都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旱云赋》描摹云气和大旱的情状,也很有表现力。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如“曲江观涛”描写江涛的汹涌澎湃。二.缺乏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三.遣词造句趋向整齐、骈偶、繁难、华丽。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天子游猎赋》采用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已于楚辞不甚相同,而更大的不同表现在:一.它丧失了真情实感。这是它与楚辞本质的不同。二.空间的极度排比。《天子游猎赋》没有时间的纵向穿插,唯任空间的繁细铺排。三.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繁细的铺叙、夸张的摹绘,是《天子游猎赋》最主要的表现手法。以宫殿苑猎、山水品物为主要描摹对象。四.遣词用语更加繁难辟涩。《天子游猎赋》上述特点,表明它的根本特色不在抒情写志,而在于文才和游戏文字。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一.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1.写祭祀,如《甘泉》、《河东》;2.把笔触从京师移到外郡,从田猎发展到描摹都市、郡邑的繁华,如《蜀都赋》。二.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杨雄的大赋几乎无讽谏。如《蜀都赋》同篇铺夸蜀郡山水之雄伟,物产之丰饶。三.杨雄的大赋在写作上还有一些新的变化,首先是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如《蜀都赋》专写蜀都山水雄伟,物产丰饶,《甘泉》、《河东》专写天子祭祀。其次是“以美为讽刺”的思想表达方式。如《长杨赋》把游猎说成是练兵。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洞箫赋》以箫自况、抒发情思。《洞箫赋》在写作上有值得重视的贡献:一.较之以前的咏物小赋,它在艺术表现上有了质的飞跃。作者以箫自况,把自己的遭遇和情感完全融入箫的描述中。二.全文只描写乐器和音乐,从乐器的制作,到乐声的摹画,到乐用的阐述,完整而集中。作者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三.《洞箫赋》咏物自况,融入作者浓烈的情感,其精神实质和创作倾向,与大赋有本质区别。论述班固《两都赋》《两都赋》以“西都宾”和“东都主人”相互夸耀辩难结构全篇,描摹西都的形胜巨丽,铺叙东都的礼乐制度之美,表达了作者尊崇礼仪制度而排斥形胜奢华的思想。《两都赋》在汉赋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新的内涵。一.在赋的题材和内容上,不再以田猎、山川、为主,着重写京都,尤其是铺叙京都观念。二.在谋篇布局上它摆脱了西汉大赋通篇铺叙摹画而“曲终奏雅”的模式,极大加强了讽喻劝导的篇幅。其《东都赋》部分,全篇都是劝讽。《两都赋》避免了西汉大赋“劝一讽百”的弊端,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三.《两都赋》主客辩难、抑客扬主的基本结构,描摹夸饰的基本笔法,以及鸿篇巨制的规模都还有模仿司法相如的显著痕迹。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发展变化。张衡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是承前启后的作家。一. 张衡的《二京赋》在谋篇立意上虽然基本是模仿班固《两都赋》,但有所发展,除描绘田猎、宫室等,它还把商贾游侠、辩士以及街市、百戏等市井万象写入赋中,展示了一幅都市生活全图。《二京赋》的规模、容量和篇幅也超过了班固。可以说是汉代大赋的绝响。二.其《归田赋》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赋作抒发入世的感慨和厌倦,描写回归山水田园后悠然逍遥的生活,表达作者出世的愿望。三.《归田赋》全篇只有四十句,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流畅,绝无夸饰堆砌;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志,个性鲜明。这些特点,都标志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转变。第四章 汉代诗歌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一.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的诗,如《东门行》写一个贫民,因生活无着打算挺而险。《妇病行》写丈夫丧妻,单独与两三个孩子艰难度日,他连给孩子买食物的钱,都要向亲友求乞。二.反映人民厌倦战争的诗。如《十五从军征》从一个老士卒的视角,揭露战争的惨无人道。这个老兵,一生征战,年老终于可以回家了,但是已经家破人亡!这首诗,极生动鲜明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三.讥刺达官显贵。如《鸡鸣》描写贵族富人的显贵和奢侈,颇具漫画意味。四.抒写爱情、婚姻。如《江南》是一首极为优美的小诗,以莲叶之“莲”谐音爱怜之“怜”,在纯洁、秀美的景色中,歌唱着同样纯洁美丽的爱情。《上邪》是爱的誓言。总之,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抒写人民切身的情事,情深意真。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一.叙事成分相对增多。1.在叙述和抒情中插入情节,如《东门行》写贫民男子与妻子的争论过程,《妇病行》写鳏夫向亲友求乞。再如《陌上桑》写秦罗敷与太守的一段对话,就是理想化的情节。2.汉乐府民歌写人物作为成功的,当属《陌上桑》。它写秦罗敷的美貌,先是描写其梳妆打扮、接着写路人见到罗敷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写罗敷之美,始终没有直接、正面的描写,而罗敷之美呼之欲出。二.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述胸臆的作品,如《东门行》;同时也善于以比兴、描写的手法抒情。如《上邪》罗列五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汉乐府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是从杂言渐趋五言,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生了重要作用。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虽浅平直白,但富于表现力。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一.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诗十九首》最鲜明的特点。如《行行重行行》,从字面看去,这诗没有难懂的字句。意思似乎就是思妇想念远方的游子;但是它的含义和情感却异常丰厚。首先。如果把“游子”理解为游子自称,则此诗可以看成是游子之辞。而游子想念妻子与妻子想念游子,感情内涵是不尽相同,体会也不同。其次,这诗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任何人都有过的情感体验。再次,诗句看似明白实际,但它的每一句,都可以给读者留下自由联想的广阔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形成的原因:1.抒写的情感具有普遍性,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2.表达情感的方式含蓄摸棱两可。3.使用比兴手法。从而造成它“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色。二.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从情感说,《古诗十九首》感情诚挚,没有矫揉造作;从艺术表现说,它的写境用语好象都是信手拈来。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思乡思亲的感情,感情极其纯真,没有杂质。三.描写的景物、情境非常切合,能够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去者日已疏》,写时光蹉跎的悲慨和孤凄的四乡情感。1.以白描手法,写出门所见的景象:荒凉的坟墓,悲鸣的白杨。2.比兴手法的运用,如《迢迢牵牛星》,整首诗都是写牛郎织女的传说,却把现实生活中游子思妇的离别情感也融会进去。3.以象征手法创造圆融艺术境界,如《西北有高楼》,这首诗写楼的高美,曲的悲凉,人的孤独,其实正是作者自身及其生存状态的象征。四.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如《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写相思令人憔悴。较多使用叠字,如《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的基本情感内容。一.离情别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1.游子的思乡情怀,如《涉江采芙蓉》:“还顾望旧乡,长路慢浩浩”。2.思乡的根底,是思念家乡的亲人。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想念家乡的妻子,要采摘花草寄送相思。二.思妇的闺思和愁怨,展示她们婉曲复杂的心态。这些作品可能是游子琢磨思妇的心态创作的。《迢迢牵牛星》写白昼到夜晚,思妇无心织布,遥望星河想着牛郎织女,只是悲叹、流泪。可以想见她思念游子的深切。三.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1.有宫掖迟滞的失意,如《回车驾言迈》2.有世态炎凉的感受,如《明月皎夜光》3.人生的飘忽如寄。四.还表现了汉末下层士人对人生的某些观念。游宦的挫折,人生的失意,使他们面对现实,审时度势,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他们想要摆脱虚名的困缚。五.《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并不是玩物丧志。他们背井离乡,本是要求功名,但是经历了挫折和失落后,他们有了新的认识。在种种人生的价值取向中,他们更看中生存的价值。总之,《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同有之情“

为组织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课程的全国统一考试命题工作,根据全国统一命题课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说明。

古代文学史一自考真题

以书为本,看书就行了。

全国200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课程代码:0053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我国先秦古籍《周易•归妹》中记载的保存原始歌谣风貌的是( )A.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B.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C.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D.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2.关于神话的产生,一向比较通行的解释是劳动说和( )A.模仿说 B.宣泄说C.宗教说 D.游戏说3.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尚书》 B.《诗经》C.《孟子》 D.《楚辞》4.《论语》属于( )A.对话体 B.论辩体C.语录体 D.论述体5.《庄子》的文风特点是( )A.奇幻诡谲,汪洋恣肆 B.篇幅简短,韵散结合C.质木无文,逻辑性强 D.义正词严,理直气壮6.司马迁对《离骚》题义的解释是( )A.离骚者,犹离忧也 B.离骚者,楚古乐曲名也C.离,犹遭也;骚,忧也 D.离,别也;骚,愁也7.贾谊《吊屈原赋》的体裁是( )A.大赋 B.骈赋C.骚体赋 D.散体赋8.《汉书》是我国第一部( )A.编年史 B.国别史C.纪传体断代史 D.纪传体通史9.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整体发展趋势是( )A.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变 B.由抒情小赋向京都赋转变C.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D.由大赋向骚体赋转变10.建安诗歌主要的特点是( )A.高雅脱俗,优游闲适 B.沉痛委曲,意蕴幽渺C.慷慨任气,高亢悲凉 D.结藻清英,流韵绮靡11.曹操诗的风格是( )A.古直悲凉 B.便娟婉约C.华丽壮大 D.峻切讦直12.建安诗人曹丕的《燕歌行》是( )A.逐句押韵 B.隔句押韵C.三句押韵 D.四句押韵13.曹植在文学史上贡献最大的诗体是( )A.四言诗 B.五言诗C.七言诗 D.杂言诗14.蔡琰著名诗句“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出于( )A.骚体《悲愤诗》 B.五言乐府诗C.五言《悲愤诗》 D.《胡笳十八拍》15.太康诗人左思最著名的诗作属于( )A.田园诗 B.游仙诗C.玄言诗 D.咏史诗16.陶渊明诗风的特点是( )A.平淡自然,韵味醇厚 B.笔力雄迈,文典以怨C.英雄失路,万绪悲凉 D.坎壈咏怀,意蕴深沉17.庾信著名的美文《哀江南赋》属于( )A.建安赋 B.正始赋C.南朝赋 D.北朝赋18.描写巾帼英雄的《木兰诗》属于( )A.汉代乐府民歌 B.南朝乐府民歌C.北朝乐府民歌 D.唐代新题乐府19.郦道元《水经注》主要记载的是( )A.地理 B.寺庙C.怪异 D.轶事20.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是( )A.寻求诗律的新变 B.创造兴象鲜明的诗境C.述怀言志 D.复归风雅21.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最擅长的诗歌体裁是( )A.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 B.五言古诗和五言绝句C.七言古诗和五言绝句 D.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22.选择古题抒写己怀并进行创造性的生发和联想是( )A.李白绝句的创作特色 B.李白七律的创作特色C.李白歌行体诗的创作 特色 D.李白乐府诗的创作特色23.代表白居易诗歌创作最高成就的是( )A.讽谕诗 B.闲适诗C.感伤诗 D.杂律诗24.“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出自( )A.李商隐《无题》 B.李商隐《锦瑟》C.元稹《遣悲怀》 D.白居易《长恨歌》25.李贺诗歌的基本风格是( )A.冷艳怪丽 B.奇僻晦涩C.浓郁低回 D.清新自然26.柳宗元主张“文以明道”,这里的“道”指的是( )A.道家之道 B.佛家之道C.儒家六经义理 D.辅时及物之道27.晚唐文坛的流行文体是( )A.散体古文 B.骈文C.杂文 D.讽刺小品文28.文人词产生的时代大约是( )A.初唐 B.盛唐C.中唐 D.晚唐29.五代后期词的创作中心是( )A.后唐 B.南唐C.前蜀 D.后蜀30.传奇集的大量出现是在唐传奇的( )A.初兴期 B.兴盛期C.繁盛期 D.衰落期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左传》又名( )A.《左氏春秋》 B.《春秋内传》C.《春秋左氏传》 D.《春秋谷梁传》E.《古文春秋左氏传》32.《吕氏春秋》的《察今》一文,接连用几个寓言故事说理,它们有( )A.循表夜涉 B.刻舟求剑C.庖丁解牛 D.引婴儿投江E.网开三面33.下列关于五言诗起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西汉中期的“苏李诗”,是五言诗形成的标志B.先秦时期的五言民谣,是五言诗形成的标志C.东汉前朝的文人五言诗,是五言诗形成的标志D.五言诗的形成,经过了长期的孕育E.王言诗的形成,是文人创作的结果34.以下关于酒的诗句属于陶渊明所作的是(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对酒当歌,人生几何C.置酒高堂,悲歌临觞 D.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E.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35.下列成语出自韩愈文章的有( )A.落井下石 B.坐井观天C.驾轻就熟 D.不平则鸣E.贪多务得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6.《战国策》37.《过秦论》38.永明体39.武功体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0.简述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41.简述《古诗十九首》的情思内涵。42.简述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繁荣的原因。43.简述李商隐《无题》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44.参照下列作品及其相关《诗经》名作,试论《诗经》的主要艺术特色。作品举例:《诗经•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诗经•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 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诗经•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45.试以下列诗歌为例,论述杜甫律体诗歌的艺术成就。《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是不是这个???哈哈分加上我把这几年的都打包给你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是省内一本,省外二本。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湖南“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合作院校,2014年,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18年7月,成为硕士学位立项建设授予单位。学院前身为南宋时期张栻创办的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为湖南师范馆。1912年和1914年相继改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解放后更名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2000年3月学校升格为普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2008年4月升格为普通高等师范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省内一本,省外二本下方免费学历提升方案介绍: 202008自考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 格式:PDF大小:276.68KB 2020年10月自考00429教育学(一)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279.79KB自考/成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第一章 隋唐五代文学概况(581——960)一、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文学史上一个辉煌耀眼的巅峰。唐代文学可谓百花齐放,诗歌、散文、小说都得到很大的发展,同时还兴起了词和变文这两种文学形式。(一) 唐代的诗歌诗歌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形式,唐诗可说达到了中国诗歌繁荣的顶峰。唐诗的繁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量众多 一个时代文学的繁荣,首先最直接的,当然是表现为数量的丰富。唐诗的繁荣也是如此。有唐一代所创作的诗歌总数,今天恐已难以做出全面精确的统计。但清康熙年间所编纂的《全唐诗》,却为我们留下了唐诗繁荣的一个记录(1)。据康熙所撰《序》云,《全唐诗》收录诗人二千二百余人,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共九百卷。其中有别集者六百九十一家(《唐音癸鉴》),这个收录恐怕还不是最完备的。这是因为,在印刷术尚未流行的唐代,作品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方法,这样,有可能一些作品由于缺乏传播环境,很快就失传了。其次,由于唐代距今已千有余年,唐诗本身的流传过程中,很可能散佚很多。韩愈在《调张籍》中说李白与杜甫的诗是“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但“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李、杜这样的大诗人尚且如此,其他人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第三,清修的《全唐诗》,在纂修时主要以季振宜的《唐诗》为底本,以胡振亨的《唐音统签》为校本。这两家虽对唐诗搜求颇勤,但限于当时条件,必然不能完备详尽。所以唐代的诗歌的总数远远不止于四万八千九百余首(2)。但在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诗歌创作取得这样巨大的收获,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诗歌史上壮伟的奇观。2、艺术精湛 唐诗之盛,不仅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的质量。唐诗在思想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不仅出现了李白、杜甫这样辉映千古的伟大诗人,还有王维、孟浩然、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一大批优秀诗人。唐诗的一般水平也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关于唐诗的艺术性与思想性,我们将在后面作进一步的讲述,这里仅举一个例子,略作说明。在《全唐诗》中,有一位诗人金昌绪,他只有一首小诗流传下来,可说是一位再小不过的诗人,但是他的这一首题为《春怨》的小诗,其艺术成就却令人叹服不已。“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我们初读此诗时,不仅要疑惑,这位闺中少妇,何以要迁怒树上的黄莺鸟,从树上赶走它,不让它鸣叫?原来是黄莺的鸣叫声将她从梦中惊醒,那么她做的是什么梦呢?何以惊醒她便生气,到了末句,我们才明白,原来她做梦是要去辽西和丈夫相会,而黄莺的鸣叫,惊醒了她,使她不得在梦中与丈夫相会。短短二十字,把闺中思妇对丈夫的思恋痴情痴态,描绘得栩栩如生,我们不能不汉服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与艺术表现的功力。全诗如剥茧抽丝,一层一层,渐次披露,可谓既引人入胜,又委婉曲折。由此可以看出唐人诗歌艺术的精湛。3、体裁全面 古典诗歌的体裁是多样的,常见的有五、七、杂言、歌行、乐府、绝句等体制,但是这些体裁并不是一开始就随同文学的产生而同时诞生的,它是随着诗歌本身的发展完善而慢慢丰富起来的。先秦时期,诗歌的体裁最初是三言,而《诗经》多是四言,《楚辞》则以杂言居多。汉末五言诗产生,并逐渐成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诗歌形式。南北朝时期,诗歌体制趋于多样化,南朝齐梁时出现的“永明体”开始对诗歌的格律开始了探索,为近体诗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诗歌发展过程中,在体裁形式上积累与探索,为唐代诗歌体裁形式上的完备准备了充分的条件,所以,到了唐代,各种诗歌形式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故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慨叹道:“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诗歌体形形式上的发展,到了唐代,可以说是一次集大成,据前人对于《全唐诗》中存诗一卷以上的诗人所作的统计,其中五、七言古诗7244首,五、七言绝句9210首,五、七言律诗15474首,排律2004首。这个统计占《全唐诗的百分之七十,从这个不完全的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人在诗歌体裁上运用之多样。4、影响广泛 唐代是一个诗歌大普及的时代,不仅诗歌的数量多,作家多,而且诗人队伍的构成也很广泛,上自帝王将相,王公大臣,下及缁流、羽客,童子妇人,都对诗歌十分爱好,并且这些不同社会阶层的人都喜欢诗歌创作,所以胡应麟说:“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以帝王而言,唐代的帝王大多能诗,著名的如太宗李世民、中宗李显、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文宗李昂、德宗李适、宣宗李忱、昭宗李晔等。其中存诗一卷就有四帝。后妃则有武则天、徐贤妃、杨贵妃等。以童子而言,唐诗中早慧能诗者颇多,如骆宾王、杨炯、杜甫、徐惠、缪氏子、刘晏、林杰等。缁流羽客中有寒山、拾德、皎然、贯休、齐己、吴筠、陆羽等。妇人则有鱼玄机、薛涛、李冶等。不仅诗人的社会层次广泛,整个社会也都非常喜爱诗歌,唐诗在当时就以种种方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今存唐人唐诗选本即有十多种。白居易曾说他的诗被人“缮写模勒,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说明当时人们对诗歌的普遍喜爱。不仅如此,唐诗还影响到了世界其他地方。宣宗李枕在白居易死后所写的《吊白居易》诗中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居易名,造化天子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君一怆然。”白居易的诗在日本深受欢迎,《源氏物语》即有不少地方受白氏影响(日本学者丸山青子有《源氏物语与白氏长庆集》的著述),等等。(二) 唐代的散文除了诗歌,其他文体在唐代也得到长足的发展。散文是唐代获得很高成就的一个方面。从六朝开始,中国散文创作渐渐走向骈俪化,骈文的创作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从西魏开始以至盛唐,要求改革文体的呼声一直不断,但直到中唐韩愈、柳宗元的出现,在文坛发动了一场古文运动,才使文体革新取得成功,对当时的文坛及众多的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在散文创作上所以得的实绩显示了古典散文在经过先秦两汉繁荣后的再次辉煌。他们所创作的优秀之作,至今仍脍炙人口。韩、柳创作以虽以散文名世,并把骈文作为变革的对象,但骈文的创作并未销声匿迹,而是与散文一样,出现了许多万口传诵的名篇。如以大散文眼光来看,两类都可归入散文范畴。整个唐代,骈散文创作的成就与数量,亦十分可观。清代嘉庆年间董诰等奉敕所编的《全唐文》收有作者3035人,骈散文共20025篇。但这个收录尚未完备,后来陆心源又编有《唐文拾遗》和《唐文续拾》,续收777位作者,文2871篇,两者合计,作者3516人(去重复296人),文22896篇。近代以来,随着地下文物的不断发现,新出土的唐文数量极大,故《全唐文》的补遗、补编在不断进行。据西北大学《新编全唐五代文》编委会统计,其所收集的全国新出土的墓志、碑刻等可新增清编《全唐文》未收文1100余篇。由此可见,唐代散文创作,作家之众多与创作之繁荣。(三)唐代的小说唐代传奇小说的出现,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魏晋时期是我国小说创作的初期阶段,此时的小说尚不离搜奇记异,写法上以实录为指归,虽名为小说,而实与今天所说的小说尚有一定的距离。至唐人传奇,则始有意识地从事小说创作。他们取材于社会现实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与时代风貌,其小说不仅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且塑造了十分形象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一些优秀的作品,象《虬髯客传》、《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柳毅传》、《长恨歌传》等,至今仍保留他们的艺术魅力。唐代还出现了变文和话本,为我国文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对后世的戏曲、白话小说和曲艺都有显著的影响。(四)唐五代词唐代还出现了词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最初词是由民间兴起的。保存于敦煌石窟的曲子词,展示了唐词的最早形态,随着民间词的传播,文人亦开始了词的创作。唐代文人词的创作,相传最早是盛唐时期的李白,但学术界目前对李白词的真伪尚有争论,不过至中唐白居易等人已开始从事词的创作,则是毋容置疑的。到了晚唐五代,词由滥觞而渐成溪流(1),终于发展到宋代时,成为一种主要的文学形式。而在词的发展过程中,唐五代词的引导作用,则是不容抹杀的。二、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关于唐代文学(尤其是唐诗)繁荣的原因,学术界曾有过热烈的讨论,但是关于唐代文学繁荣的最根本的原因究竟何在,至今大家仍未取得一致的意见。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的问题,下面所述的几个方面,是促成唐代文学繁荣的一些因素,供大家研习时参考。(1)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为唐代文学煌繁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唐王朝是继隋初统一后建立的又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唐王朝建立后,接受了前代王朝覆灭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措施,调整了当时的生产关系,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使得社会经济很快得走向繁荣。所以唐初的经济很快得到发展,形成了“贞观之治”。太宗之后,虽有则天称帝时的一段反复,但到了玄宗开元、天宝之际,又形成了著名的“开天盛世”。“贞观之治”与“开天盛世”前后交映,成为唐代乃至于封建时代繁荣盛世的象征与标志。《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开元时的情况是:“斗米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才三钱”。《通鉴》亦载开元末(740)的情况:“天下县千五百七十三,户八百四十一万二千八百七十一,口四千八百一十四万三千六百九。西京、东京米斛钱不满二百,绢匹亦如之。海内富安,行者万里不持寸兵。”杜甫在《忆昔》诗里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宝,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去日出,齐纨兽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不仅经济繁荣,当时唐王朝国家的版图也空前扩大。盛唐时期唐王朝影响的范围东北朝鲜半岛,西北至葱岭以西的中业,北至蒙古,南至印度支那。经济的繁荣,国家统一,使唐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这样的背景下,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以及人民的创造力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呈现活跃的状态。经济的繁荣也影响了唐人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唐代的许多诗人都曾有过一段漫游的生活,有人漫游过大半个中国。如李白的“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杜甫的“放荡齐赵间,求马颇清狂”。孟浩然的“山水寻吴越,风尘厌两京”等等。这种漫游生活,不仅开阔了诗人的眼界,而且增强了诗人对社会的了解与对人生的体验。所以冯至先生在谈到漫游时说:“他们离开狭窄的家乡,看见异乡的山水与新奇的事物,遇到些幸福或不幸的遭遇,自己也会感到一种解放,他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经验,丰富了生活。”(《杜甫传》)漫游也改变了诗人的行为方式,许多诗人都具有侠客的气质,这样也使他们的诗歌充满一种豪迈不羁的魅力。所以当时国家的强大,经济的空前繁荣,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准备了政治经济条件。安史之乱后,虽然唐王朝由盛转衰,但是面对社会的动乱,民生的疾苦,以及知识分子力图改革弊政而致力中兴,又给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与激情。此外,由于社会的大变动,作家队伍的构成的变化,也是唐代文学的繁荣的一个原因。六朝时期,文学的主要作者是贵族(或者说世族地主)而到了唐代,作家队伍则主要为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与世族文人不同,他们比较了解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他们大都通过科举考试的途径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政治上比较进步的势力。他们有比较丰富的阅历,对政治现状常常有所不满而要求革新;他们能够吸取民间文艺的营养,敢于揭露社会矛盾,表现政治理想,等等。(2)政治的开明,思想的宽松活跃,为唐代作家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唐代文学的繁荣也与当时思想、文化环境的的宽松、活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唐代的统治者,虽然强调儒学为本,但并不象汉代那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是具有一种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因而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了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儒、释、道等各种思想都得以流传。终唐一代,儒、释、道三家思想虽然在各个时期互有消长,但基本上都得到了自由发展,并且呈现一种互相融和的趋势。由于思想界的自由,异域的文化也开始进入中原。龟兹乐、胡旋舞、琉璃瓦、夜光杯、胡饼、胡药乃至于袒胸露臂甚至半裸的乐伎,都成为长安这个世界性的名都的奇观。音乐、舞蹈、绘画、建筑、雕塑,互相影响,为文学的繁荣增添了新的手法。如山水诗与山水画、舞蹈与书法等的相互影响。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杜甫在《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中则说:“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贴,数尝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等等,思想文化的活跃促进了文学上各种风格流派的建立,对于新的文学形式的出现(如变文、词)也有积极的影响。(3)统治阶级的提倡与重视,有利于文学风气的形成。唐代的统治者都非常喜爱文艺,他们除了亲自创作诗歌外,对文人的创作也加以奖励、提倡。唐太宗在作秦王时,于武德四年打败王世充后,就开设文学馆,置文学学士。后又开设弘文馆,招延学士,编纂文书,唱和吟咏。他在《帝京篇序》中说:“予以万机之暇,游息文艺。……用咸英之曲,变烂漫之音,求之人情,不为难矣,故观文教于六经,阅武功于七德,台榭取其避燥湿,金石尚其谐神人。皆节之于中和,不系于淫放。……释实求华,以人从欲,乱于大道,君子耻之。”虽然是从儒家的文艺观出发,讲究文艺的实用,但“于万机之暇,游息文艺”也可以看出他对文艺的喜爱。高宗武后时期,诗坛上的文艺活动更加繁荣,在武后的倡导下,以上官婉儿为中心,在宫廷形成了一个“文艺沙龙”。计有功《唐诗纪事》载:“武后游龙门,命群宦赋诗,先成赐以锦袍。左史东方虬诗成,拜赐坐未安,宋之问诗后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就夺锦袍衣之。”《新唐书·上官昭容》亦载:“婉儿常差第群臣所赋,赐金爵,故朝廷靡然成风。”唐玄宗是一个风流天子,不但对诗歌爱好,而且对其他艺术门类,如演唱、音乐也非常在行,曾设立“皇家梨园”,称歌伎为“皇家梨园弟子”。代宗皇帝也非常重视文学,王维死后,他曾关心王维的诗集编纂工作。宣宗曾写诗悼念白居易,等等。另外,唐代的统治者,为了扩大统治基础,以科举取士,而科举制尤其重视进士科,这对于吸引知识分子研习诗文,促进诗歌他人创作繁荣,都起了积极的作用。胡震亨《唐音癸签》说:“唐试初重策,兼重经,后乃觭重诗赋。中叶后,人主至亲为披阅,翘足吟咏所撰,叹惜移时。或复微行谘访名誉,袖纳行卷,予阶缘,士益竞趋扬名,殚工韵律。诗之日盛,尤其大关键”。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曰:“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统治阶级对于文学的爱好与提倡,对当时文学风气的形成,应该说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4)文学本身的发展演进,为唐代文学的繁荣作了准备。文学的发展,总是从幼稚到成熟,从朴质到完美的。在唐以前,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题材、风格等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楚辞》的浪漫主义传统,汉魏乐府的叙事抒情手法,都给唐代作家以丰富的营养。同时,六朝以后山水田园题材的开拓,以及对声律、对偶等艺术技巧的运用,也为唐代作家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此外,四、五、七言、骚体、乐府、古诗、新体诗的发展,也在运用体裁形式方面为唐人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唐代的作家正是在此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吸取了前人的教训而把唐代文学推向了高峰的。(5)南北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文学高潮的到来。中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差异颇大,因此不同地域的文学,其面貌也各不相同。春秋战国时期北风与南骚的不同,即是明证。自晋室南渡,南北方长期对峙,在不同的政治环境、地域环境、文化环境下,南方与北方的文学,形成了不同的风貌与特征。魏征《隋书·文学传序》说:“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歌咏。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即指出了南北文学的不同面貌。自隋统一之后,南北政治上的对峙被打破。政治上的一统,也带来了文化上交流与融合趋势的加快,南北的文风也在逐步的融合。清丽而又略嫌纤巧柔弱的南朝文学,与北朝的刚劲、粗犷、沉厚、朴实的文风相结合,为一种既优美又刚健的新文风的出现,提供了可能。魏征《隋书·文学传序》中所说的“若能擢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正是这样一种理想的文学风貌。而唐代诗人经过近百年的摸索探讨,终于将南北两种文风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了中国诗歌最成熟的典范。三、唐代文学发展的分期唐代的诗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政治的变迁,在唐代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很自然地形成了不同的段落,对此,前人早已有所认识。对于唐诗演进过程的描述,最为流行的大致有所谓“五唐说”和“四唐说”。五唐说最早始于宋代的严羽。他在《沧浪诗话·诗体》中说,“以诗而论,则有……唐初体、盛唐体、大历体、元和体、晚唐体”,并且指出,唐初是承袭陈隋之体。盛唐体指景云以后,开元天宝诸公之诗。大历体指大历才子之体。元和体是元白诸古诗。这五种体式的标示,实际上已勾勒出了唐诗流变的一个基本轮廓。严羽之后,元人杨士弘选录唐诗,编成《唐音》一书。他将严羽的五体并为“初、盛、中、晚”四体。到了明代的高棅,“四唐说”已扩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趋于定型。他在《唐诗品汇·总序》中指出:“有唐三年,众体备矣,故有往体、近体、长短篇、五七言律句、绝句等制,莫不兴于始、成于中、流于变,而陊之于终,至于声律、兴象、文辞、理致,各有品格高下之不同。略而言之,则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之不同。详而分之,贞观、永徽之时,……此初唐之始制也,神龙以还,洎开元初,……此初唐之渐盛也,开元,天宝间,此盛唐之盛也,大历贞元中,……此中唐之再盛也。下暨元和之际,……此晚唐之变也。降而开成以后,……此晚唐变态之极,而遗风余韵犹有存者焉。”并且他从盛衰正变的指导思想出发,对各个阶段的代表诗人、诗风作了论析,同时他在《品汇》当中对于唐诗各个阶段的嬗变潜衍过程也作了说明。从此四唐就不仅分体,而且成为唐诗的分期。按这个分法,初唐不包括高祖时代、中唐又太短,所以还不甚严密。明末沈骐在《诗体明辩》的序里分唐诗为“四大宗”,修正了这两处。此后,“四唐说”便为历代诗论家论唐诗流变所遵循。现在一般所说的初盛中晚的时限大致是: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宗开元初(713)约为百年。盛唐:玄宗开元元年(713)――代宗大历元年(766)约五十年。中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文宗开成元年(836)约七十年。晚唐:文宗开成元年(836)――昭宣帝天祐四年(907)约七十年。当然这个分法,也有人根本反对,也有人推敲过各期界限。而现代人对唐诗发展演变的分期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五期、六期、八期等不同的分法(1)。初唐约百年,诗人大约270人,诗歌2757首,其中心问题是要批判地继承六朝文学,融合南北文风,为诗歌发展开辟一条健康的发展道路。初唐百年诗歌的演进,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即前后两个五十年。初唐的前五十年可说是宫廷诗的时代(2)。从作家来讲,初唐前五十年主要是以李世民为代表,包括李百药、虞世南、马周、许敬宗、杨师道、长孙无忌、魏征、上官仪、褚亮等人在内的作家群,而以“绮错婉靡为本”的“上官体”为这一时期的代表。初唐的后五十年是逐步突破旧的诗风,建立唐诗风范的时期。这一时期,文坛上比较热闹,改革诗风的呼声与创作实践同样强烈,先是高宗武后时期,以“文章名天下”的初唐四杰登上诗坛,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移到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与塞漠,感情基调也清新健康起来,继之有沈佺期、宋之问确立了律诗这种新形式。最后是陈子昂登高一呼,痛斥齐梁,高倡风骨,为唐诗开展健康地发展道路。总而言之,初唐诗歌虽未完全摆脱六朝的浮华和纤弱,诗歌的现实性和思想性尚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已透露了新的气息。盛唐,是唐代诗歌达到繁荣的顶点时期,在短短的五十三年里,涌现出了十几位大诗人,他们以不相同的风格,投入到了盛唐之音的大合唱之中去。正如李白《古风》其一所说:“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在盛唐诗坛上,李白、杜甫无疑是两位最伟大的时代歌手。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一批诗人和以高适、岑参为首的另一批诗人分别以或宁静优美、或豪迈奔放的音符,弹奏出盛唐之音的不同音部。总体来说,这一代诗人大都具有宏伟的理想和抱负、蓬勃热烈的感情,他们的诗歌大都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青春活力,这也就是后人所称道的盛唐之音。李白诗歌则是盛唐之音的典型代表。“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伟大的诗人杜甫,以他如椽巨笔,在诗中真实而又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时代巨变。在诗歌史上,他既是盛唐之音的结束者,又是中唐诗歌的开启者,在整个唐代诗歌史上占据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也是整个中国古代诗史上一位杰出伟大诗人。中唐诗人大约五百七十人,诗歌数量最多,约一万九千余首,诗歌流派也最多,所以高棅称之为“中唐之再盛”。这时与安史之乱期间相比,虽然时局得到相对的稳定,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以及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使社会陷于严重的无法摆脱的危机之中。盛唐那积极浪漫主义的热情和理想退潮了,严峻、冷酷的现实使诗人们不得不倾向冷静的观察与思考,所以诗歌转向了现实主义道路。而盛唐诗歌在艺术上所达到的成熟完美的境界,也为中唐诗人在诗歌艺术的创新与开拓上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中唐诗歌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出现了竟相创新的局面,诗人及流派的创作“如危峰绝壑,深涧流泉,并自成趣,不相沿袭”(胡应麟《诗薮》外编卷四)。中唐诗坛,大致有以下几派:(1)以白居易和元稹为首,包括李绅、王建、张籍等人在内,倡导新乐府的创作,要求“歌诗合为时而作文章和为事而著”,揭露中唐社会政治的各种弊端,反映时弊民疾,在诗歌形式上只要求浅显平易通俗,自然,他们的创作在当时乃至以后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派诗人,从尚奇怪,重主观的创作主张出发,着力于探讨诗歌的新的艺术形式,并且通过个人的遭遇来反映社会的黑暗。这一派诗人除了韩孟之外,还有刘叉、卢仝、马异、贾岛、李贺等,其中韩、孟、李最为出色。(3)韩、孟、元、白之前的中唐早期,尚有刘长卿、韦应物与大历十才子等诗人,带着对盛唐的依恋,以萧条、冷落的心境表现山林隐逸的生活情趣。(4)柳宗元、刘禹锡等“元和贬谪”诗人,或借异乡山水以抒发贬谪之苦闷,或借历史古迹抒发千古兴亡之慨叹,柳的山水诗写得清淡秀丽,峻洁峭激,刘的咏史诗则豪迈畅朗。晚唐七十年,是唐诗的晚秋时节,但并非一片萧瑟。总体来看,由于晚唐政治形势的恶化,人民生活更加贫困,所以现实主义诗歌在晚唐继续得到发展。李商隐、杜牧两位诗人为晚唐之翘楚,他们的诗歌,无论其内容还是艺术都具有杰出的成就。许浑、温庭筠、韦庄、司空图、韩偓、郑谷等诗人,也都各有特色。而皮日休、杜荀鹤、聂夷中等人,继承了中唐元白新乐府的传统,在反映民生疾苦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晚唐时局如西风落照,士人深感回天乏力,故淡泊情怀与艳情绮思的主题在晚唐诗坛便十分流行。而艳情绮思的题材在词这一新起的艺术形式中表现的更为充分。到了五代时期,词这种形式迅速发展,为后来宋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试题

1、我国神话保存的情况如何? 参考答案:我国神话没有得到完整系统的记录和保存,只剩下零碎的很少一部分。现一般所说的神话主要指唐宋以前汉族经籍所记载的古代神话。这些典籍主要有《诗经》、《庄子》、《韩非子》、《山海经》、《楚辞》、《吕氏春秋》、《淮南子》、《风俗通义》、《三五历记》、《列子》等。其中,以《山海经》、《楚辞》和《淮南子》保存的神话较多,尤以《山海经》最多,而且接近上古神话的原貌。我国神话之所以流传下来很少、很零碎,原因大体有三:一是我国文字繁难,记录不便;二是由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崇尚实用,罢黜玄想,不语怪力乱神和远古的荒唐之说;三是由于神话演变过程中的历史化、文学化和宗教化等因素。 2、我国神话有哪些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现存我国神话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探索天地创始、万物生成和人类起源奥秘的开辟神话,最有代表性的是盘古、女娲神话。二是以风、雷、鸟、兽、草、木等为描述对象的自然神话,反映了先民敬畏和征服自然的心态,如“雷神”、“海神”、“水伯”等,最有名的是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三是英雄神话,表现了先民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它们朦胧意识到了人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主人,其主角是半人半神或受神力支持的“英雄”,较有名的如《鲧禹治水》和《后羿射日》。前者歌颂了治水英雄鲧禹父子,后者歌颂的是征服旱灾的英雄后羿。四是关于异域奇国、怪人神物的传奇神话,反映了初民企图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改造自身生活环境的愿望和理想,形象奇特,富于奇趣,具有超现实性、超自然性,如驩头、吐丝女、羽民国、长臂国、厌火国等。 3、我国神话的基本特色是什么? 参考答案:在思想内容方面,其特色主要表现在:第一,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从中随处可见当时先民为生存而从事劳动创造的情况、先民同大自然斗争的具体情形,也可以看到当时社会斗争的真实面貌。第二,将人神化,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表现了他们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对理想的热烈的憧憬,表体现了中华民族立足现实人生、自强不息、坚韧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奋发昂扬的乐观品格。在艺术方面,我国上古神话首先表现出了为人生、以人的生存为中心的原始艺术精神,展示了我们民族未来的艺术思维特征。其次,我国上古神话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表现,并不直接、具体,而是通过其幼稚幻想加工过的变态现实。在反映中华民族追求真理、富于理想、意志坚强、积极进取、乐观豪迈的民族性格基础上,形成了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再次,我国上古神话成功运用了后世所说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拟人等浪漫主义手法。其四,我国上古神话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D.婚姻爱情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 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 无分。 1. 《礼记·\u37066X特牲》中保留原始歌谣风貌的《蜡辞》的歌词是( ) A.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B.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C.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D.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汝无家,何以速我狱? 答案:B 2. 《吕氏春秋·\u21476X乐》中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动作而歌舞的记载是( A. 履虎尾,不咥人 B.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C. 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D. 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答案:D 3. 《诗经》中的作品大致产生于( ) A. 西周以前 B. 西周初至春秋中叶 C. 西周初至春秋末 D. 春秋战国时期 答案:B 4. 《诗经·\u22823X雅·\u29983X民》是( ) A. 史诗 B. 情爱诗 C. 农事诗 D. 社会政治诗 答案:A 5. 《天问》的诗歌句式主要是( ) A. 七言 B. 五言 C. 四言 D. 杂言 答案:C 6. 下列作品中出自《九章》的一篇是( ) A. 《山鬼》 B. 《橘颂》 C. 《东君》 ) D. 《招魂》 答案:B 7. 《论语》的文风特点是( ) A. 语录体裁,辞约义丰 B. 篇幅简短,韵散结合 C. 质木无文,逻辑性强 D. 义正词严,理直气壮 答案:A 8. 下列关于水的文句出自《荀子》的是( ) A.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B.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C.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 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答案:C 9. 李斯散文最鲜明的特色是( ) A. 铺陈排比 B. 多用比喻 C. 质实无华 D. 婉转诙谐 答案:A 10. 与汉初各家散文比较,枚乘《上书谏吴王》最主要的特点是( A. 语言犀利,直说主题 B. 譬喻叠出,设辞委婉 C. 质朴无华,造语恳切 D. 铺排纵横,气势宏大 答案:B 11. 以王充、桓谭为代表的东汉前期散文的主要创作倾向是( ) A. 针对王朝的兴替翻覆发抒感慨 B. 针对东汉政治的腐败揭露抨击 C. 针对宦官、外戚专权的政治现实提出批评 D. 针对图谶虚妄的政治文化予以批驳 答案:D 12. 《史记》的五种编写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 ) ) A. 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 B. 记述古今特殊人物的事迹 C. 记述王侯各国的兴衰状况 D. 记述历代王朝的重要事件 答案:C 13. 《吴越春秋》与《越绝书》在内容上的主要不同是( ) A. 前者记载了真实的历史,后者更多荒诞离奇的故事 B. 前者集中记述吴越争霸的历史,后者还有地理、占气等专篇 C. 前者全面记述吴、越两国历史,后者只写越国的历史 D. 前者虚构了不少故事细节,后者则客观记述两国历史 答案:B 14. 西汉初期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是( ) A. 从情思浓郁、质实纯朴向缺少真情、辞藻华丽方向发展 B. 从关注社会、政治、人生向远离社会、政治、人生方向发展 C. 从为统治集团歌功颂德向愤世嫉俗方向发展 D. 从表达入世进取情志向抒发避世高蹈意愿方向发展 答案:A 15. 下列作品中属于女诗人蔡琰创作的是( ) A. B. C. D. 《娇女诗》 《艳歌行》 《悲愤诗》 《美女篇》 答案:C 16. 太康诗人潘岳最著名的诗作是( ) A. 《七哀诗》 B. 《秋胡行》 C. 《悼亡诗》 D. 《扶风歌》 答案:C 17. 左思诗风的特点是( ) A. 英雄失路,万绪悲凉 B. 平淡自然,韵味醇厚 C. 炳若缛绣,凄若繁弦 D. 笔力雄迈,文典以怨 答案:D 18. 中国诗歌史上首次以“游仙”为诗题的诗人是( ) A. 曹操 B. 阮籍 C. 郭璞 D. 曹植 答案:D 19. 下列诗人中属于“竟陵八友”的是( ) A. 江淹 B. 鲍照 C. 谢朓 D. 萧纲 答案:C 20. 下列关于《洛阳伽蓝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作者杨炫之 B. 属于历史笔记 C. 记载有佛教故事 D. 属于南朝文人风格 答案:D 21. “元嘉三大家”中,颜延之所追求的诗美是( ) A. 清水芙蓉之美 B. 典丽华赡之美 C. 热烈明畅之美 D. 平淡自然之美 答案:B 22.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成就最高的代表作是( ) A. 《世说新语》 B. 《搜神记》 C. 《博物志》 D. 《幽明录》 答案:B 23. 由北齐、北周入隋的作家是( ) A. 卢思道、杨素、薛道衡 B. 杨素、薛道衡、江总 C. 江总、许善心、虞世基 D. 虞世基、王胄、庾自直 答案:A 24. “初唐四杰”中长于歌行体的诗人是( ) ) A. 王勃、杨炯 B. 王勃、卢照邻 C. 杨炯、骆宾王 D. 卢照邻、骆宾王 答案:D 25. 诗句“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出自( A. 王翰的《凉州词二首》 B. 李颀的《古从军行》 C.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 D. 高适的《燕歌行》 答案:C 26. 白居易闲适诗的特色是( ) A. 反映国事民生,发挥美刺作用 B. 表达知足常乐,情致温厚柔和 C. 受外界事物感动,形诸咏叹 D. 写山水风光和友情 答案:B 27. 王建所作《宫词一百首》采用的诗体是( ) A. 五律 B. 七律 C. 五绝 D. 七绝 答案:D 28. 韩愈散文中数量最多的是( ) A. 序文 B. 书信 C. 碑志 D. 杂著 答案:C 29. 下列作品中采用寓言形式的是( ) A. 《宋清传》 B. 《毛颖传》 C. 《柳毅传》 D. 《南柯太守传》 答案:B ) 30. 著名词人冯延巳属于( ) A. 花间词人 B. 前蜀词人 C. 后蜀词人 D. 南唐词人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 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 未选均无分。 1. 孟子是( ) A. 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代表 B. 庄子的论辩对手 C. 主张行“王道”,施“仁政” D. 孔子的学生 E. 齐国人 答案:A^C^ 2. 《庄子》的艺术特色是( ) A. 严密的逻辑推理 B. 奇幻诡谲的想象 C. 人物形象的传神刻画 D. 细腻逼真的描写 E. 谐趣和讥刺横生 答案:B^C^D^E^ 3. 下列辞赋中属于陶渊明的作品有( ) A. 《归去来兮辞》 B. 《感士不遇赋》 C. 《闲情赋》 D. 《芜城赋》 E. 《哀江南赋》 答案:A^B^C^ 4. 下列诗人属于“北地三才”的是( ) A. 高昂 B. 温子升 C. 庾信 D. 魏收 E. 邢绍 答案:B^D^E^ 解析:P236 5. 王维山水诗的特点包括( ) A. 表现“无我”之境 B. 具有禅趣 C. 以动写静 D. 表现宁静心境 E. 具有空静之美 答案:A^B^C^D^E^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诗经》中的弃妇诗 答案:《诗经》中的弃妇诗: (1)是被丈夫抛弃的妇女的咏唱。(1分) (2)反映了妇女社会地位卑下及命运不幸。(1分) (3)代表作为《氓》或《谷风》。(1分) 2. 西曲 答案:(1)西曲是主要产生于长江中游及汉水两岸的民歌。(1分) (2)西曲今存一百余首,辑入郭茂倩《乐府诗集》,内容绝大多数是表现男女之情,风格清新 明丽。(2分) 3. 韩孟诗派 答案:(1)韩孟诗派是中唐诗歌流派。(1分) (2)韩孟诗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1分) (3)韩孟诗派诗尚怪奇,重主观。(1分) 4. “文从字顺” 答案:(1)“文从字顺”是古文运动中韩愈提出的文学主张。(1分) (2)“文从字顺”要求文字的表达流利畅达,合乎语法。(2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简述《离骚》的艺术特点。 答案:(1)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2分) (2)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1分) (3)比兴手法的拓展。(1分) (4)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1分) 2. 简述《荀子》的说理文特色。 答案:(1)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3分) (2)长于比喻,少用寓言。(2分) 3. 简述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答案:(1)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2分) (2)景物与情思相交融,开后世山水诗意境创造之端倪。(2分) (3)对山水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1分) 4. 简述杜甫诗歌创作的写实手法。 答案:(1)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采用客观的纪实描写手法。(1分) (2)以叙事写法写颠沛流离的社会生活,细微而真实。(2分) (3)用纪行方式写山川风物,精确而传神。(2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 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唱出了人民的心声,也具备民歌的鲜明色彩。试 以《东门行》、《艳歌行》、《战城南》、《十五从军征》、《鸡鸣》、《有所思》、《上邪》 、《陌上桑》等名篇为例,具体论说汉乐府民歌在情感内涵和艺术表现方面的特色。 答案:(1)情感内涵: ①倾诉生存的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2分) ②表现对战争的厌倦。(2分) ③歌唱爱情。(2分) ④讽刺达官显贵。(2分) (2)艺术表现: ①叙事成分增加,有情节,甚至有人物形象的刻画。(2分) ②情感真挚,有直抒胸臆,也有借助比兴、描写抒情。(2分) ③语言浅白质朴,往往使用口语,富于表现力。(2分) 2. 试以《重过圣女祠》、《春雨·\u24581X卧新春白祫衣》、《夜雨寄北》等诗为例,论述李商隐 诗的艺术特色。 答案:(1)李商隐诗成就最高的是近体,尤其是七律、七绝。(3分) (2)李商隐七律继承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诗 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4分) (3)李商隐诗是心灵的象征,是一种纯属主观的生命体验的表现。(3分) (4)感情细腻,意境幽约,朦胧含蓄,具有感伤色彩。(4分)

  •   索引序列
  •   古代文学史一自考本科常识题
  •   自考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
  •   自考本科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
  •   古代文学史一自考真题
  •   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试题
  •   返回顶部

自考地区